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茶艺培训总结大全11篇

时间:2022-02-12 15:37:31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茶艺培训总结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茶艺培训总结

篇(1)

“以案为鉴”环保教育培训及隐患类比排查整治工作总结

安全生产和保护环境是公司得以生存发展的基础。在工作中,安全和环保职责,做到人员落实,制度落实,责任落实。坚持加强现场安全管理,及时发现、消除隐患;坚持制止各种违章行为;坚持加强员工安全、环保,消防知识培训,积极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和《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演习,提高员工们的安全环保意识。

总结本年度,共组织安全环保警示教育41场、培训462人次;主要教育方式为相关法规、文件、制度的宣贯,观看警示教育片。唤起每名员工保护生命、珍惜健康的意识,教育每名员工不能违章,不能图侥幸、怕麻烦的麻痹思想,要按照标准、按照规范,实实在在地抓好自己的安全。安全就是生命,我们要将安全文化理念渗透作用于每一名员工,形成大家的广泛认同,做到全员共知共享。我们要通过培育、引领、渗透使大家切实认识到,抓安全是为了自己,是为了自己家庭幸福,促使员工发自内心地提升自我保护意识。我们要学习事故,也要把兄弟单位的事故当作自己的教训,变成我们的日常教材,做到警钟常鸣,警示高悬,围绕本质安全的管理做到认知高、工作细、落实严,不断推进公司安全发展。

组织隐患排查195次,查出隐患和问题180项,均登记建档,或制定整改措施或上报中心处理。 加强对现场隐患的排查力度及整改措施,防患于未然。要把无事当有事,无中找有,小题大做。排查隐患重要的是要细致,一定要有细之又细、慎之又慎的心,不采取细致全面的方法、手段就可能对问题视而不见,就可能对发现的问题解决不了。我们安全生产是动态的,是24小时不停运转的,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可能又会出现,一定要建立全面细致排查隐患的长效机制。

班组安全工作重视程度不够。班组安全培训仍有漏洞,局限于全面培训,对于岗位技能不熟悉、安全意识差的同志没有进行深入的岗位工作跟踪和安全再教育。班组内安全意识最差的员工就代表了整个班组的安全水平。在后期工作中除了按需开展日常安全培训和教育的同时,针对安全意识不足,技能水平不足的岗位和员工进行针对行培训,安全工作不单单是掌握基本安全操作就能满足要求的,既要提高技能操作水平,更要提高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将安全培训和操作技能与职业道德的培养结合起来。

篇(2)

茶与中国人的生活息息相关。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服务业中消费型的“休闲旅游”和“健康产业”已高速发展,茶饮行业已是经改造提升的一种现代服务业,是越来越满足现代消费需求、符合现代社会文化理念、适应现代人生活品质的消费服务业,是一个高附加值的现代服务业行业,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人们除了对喝茶的需求量增加外,对喝茶的质量也有了新的要求,由“喝茶”到“品茶”,“茶艺”应时发展,已成为一种时尚,更是作为一种职业技能也受到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除了茶艺馆之外,其他各种商务交际场所也对茶艺技能有很大的需求。茶艺技能人才有很大的市场需求,就业前景广阔;同时茶艺又是一种十分文明、高雅的职业技能,学习和选择茶艺,对一个人终生都非常有益。掌握茶艺,对于我校这种财经专业学生的从业、择业,以及事业的发展,都能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因此,多年来我校对文秘、商英、市场营销和国际贸易等相关专业的学生按“一专多能”的目标设置和改革《茶艺》课程,进行强化茶艺技能培训。

二、我校强化《茶艺》课程技能实训的教学实践

多年来,我校一直开办《茶艺》课程,但以前只作为各专业的选修课开设,随着近年来茶饮行业高速发展,市场对茶艺技能人才的大量需求,我校按“一专多能”的目标在多个相关专业中开设和改革《茶艺》课程,进行强化茶艺技能培训。近几年,笔者主讲《茶艺》课程,主要负责该课程的教学实训工作和茶艺实训室的建设。在这个教学过程中,逐步完善实训室的建设,推进《茶艺》课程改革和教材创新,按岗位标准强化专业技能实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面笔者将从近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主要做法和体会。

(一)加强茶艺实训室的建设,完善实训条件。

茶艺实训室是培养学生的茶艺技能的实训场所,笔者接手管理茶艺室后,按与岗位标准相对应的实战技能的需要和从业环境的仿真性的要求,进行一系列完善实训条件的工作。

(1)完善实训设备配置,满足实训需要。增购各类茶具用品,满足各种茶艺的实训和表演需要,让茶艺室的接待上了一个档次;安装多媒体教学设备,采用视听形声相结合的现代化高效率的课堂教学模式,使茶艺教学更能做到生动活泼而深受学生喜爱,激发学生学习茶艺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2)环境美化,提升实训场所的文化内涵。按照茶艺实训室的审美标准,对茶艺室进行整饰和装扮,如对茶艺室进行局部的改装、茶具有美感的陈列、在墙上挂画、在室内摆放盆景、让茶艺室保持明窗净几等,茶艺室的建设坚持茶艺从业的仿真性,环境布置突出传统文化氛围,格调高雅,气氛温馨,使人有亲切舒适感,符合茶艺“境美”的审美要求。

(二)强化实操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

《茶艺》作为我校文秘、商务英语、市场营销和国际贸易等专业的一门课程,对培养学生一专多能,拓展就业空间起到积极的作用。根据教学对象和课程特点,笔者在教学上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训练为突破口”的指导思想,改革教学内容,推行以强化学生的技能、培养综合实战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模式。具体做法如下:

1.按茶艺师职业岗位工作过程整合优化教学内容。

课程教学以茶艺师职业岗位工作过程为出发点,理论知识以“必须、够用”为原则,笔者按照茶艺师工作岗位需要的操作技能,将课程内容整合,优化为入职指导、茶叶基础知识、常见茶叶的沏泡方法、茶具的知识、饮茶与保健、茶艺操作、茶艺创编等七个教学模块。授课形式分成两部分即理论+实操,课堂上侧重生活待客型茶艺训练,课外利用学生社团茶艺协会强化舞台表演型茶艺。实训教学按工作过程导向分确定目标―过程策划―茶艺准备―技能实操―互评总结―提高练习等六个环节,教学实施由浅入深,茶艺技能逐步提升。

2.采用任务教学法,侧重生活待客型茶艺实操。

笔者在本课程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法,让学生带着以一名茶艺师的身份在真实场景下为客人服务的任务进行一系列学习和训练。课堂教学主要培训每个学生掌握生活待客型茶艺。

生活待客型茶艺是指由一名茶艺师与几位客人围桌而坐,一同赏茶、鉴水、闻香、品茗。每一个人都参加了茶艺美的创作,都能充分领略到茶的色、香、味、韵,也都可以自由地交流情感、切磋茶艺、探讨茶道奥义。生活待客型茶艺不仅是现代茶艺馆中最常用的茶艺,而且适用于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普通家庭。根据生活待客型茶艺的特点和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讲授茶艺理论知识,包括茶叶的基本知识,茶艺的礼仪、规范,茶文化等,而且加强对每个学生的技能实操训练,如进行茶事礼仪及基本手法训练、基本茶类冲泡训练、地方特色茶艺冲泡训练等。在实操过程中,让学生记住泡好一杯茶的要诀,概括为“三知(知茶、知水、知器)四要素(置茶量、水温、冲泡时间、冲泡次数)”, 按茶艺师工作流程,由学生小组分别操作演示,学生互相评价,教师总指导。例如,在训练铁观音茶艺时,每四人一组,轮流操作,整个过程包括煮水、置茶、冲泡、奉茶、品茶、评茶,小组为实训的学生点评并打分,最后由教师总结。

通过课堂上的强化训练,绝大多数学生都能熟练地掌握科学的泡茶方法和技巧,掌握生活待客型茶艺技能,能胜任茶艺师的工作并为客人服务。例如,在2012年,有国外院校、省内外兄弟学校以及行业(企业)单位共31批次,共630多人次到我校访问交流,参观校园特色文化景观,感受具有我校特色的“商道文化”,我校学生在茶艺室负责接待工作,负责沏茶并展示了舞台茶艺,学生良好的服务态度和熟练优美的茶艺赢得来宾的高度赞扬。

3.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强化舞台表演型茶艺训练。

舞台表演型茶艺是指由一个或几个茶艺师在舞台上演示茶艺的技巧,众多的观众在台下欣赏。它与生活待客型茶艺不同的是它更具有观赏性和艺术感染力,表演者的文化修养与气质将直接影响茶艺表演的舞台效果,因此应尽可能挑选有一定文化修养又懂茶艺的演员。根据舞台表演型茶艺的特点和要求,为了打造一支具有专业特色的茶艺表演队伍,笔者在学茶艺的各个专业中挑选出一批具有舞台表演能力的学生参加茶艺协会,并在课余时间加强指导和强化训练,它比生活待客型茶艺的训练增加了更多的内容,如表演形体训练、表情与肢体语言的运用训练、表演台步训练、音乐的视听训练等。在表演型茶艺训练中,也利用多媒体设备,通过观看茶艺表演视频、图片等,让学生模仿、练习;学生表演形式可以个人形式或小组进行,可以自由选择不同的的茶艺表演。学生在进行训练的同时,也学会创造性的茶艺表演。

由笔者指导的茶艺协会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学习茶艺的平台,协会每年都进行一年一度的茶艺技能表演比赛,选手以自愿形式向学生社团茶艺协会报名参赛,竞赛时邀请有经验的教师担任评委,评出奖项并给予奖励。表演成果的展示有的参加校内外的节庆活动,有的拍成视频参加各类比赛。茶艺技能比赛以赛促学,调动学生群体学习茶艺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组织茶文化活动的能力。

(三)拓展社会实践途径,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由于我校毗邻华南最大的茶叶市场―芳村茶叶市场,在周末和节假日,有不少单位盛情邀请我校学生参加实习。每年在广州、东莞等珠三角地区举办的茶博会,很多茶叶公司都到我校招收实习生,实习内容有销售茶叶、接待泡茶以及舞台茶艺表演,学生通过实习不但巩固了课堂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而且开阔了视野,大大提高了实际工作的综合能力。由我校校友成立的公司和酒店与我校签订了长期合作输送实习生的协议,并为解决学生的就业创造了难得的机会;优秀的学生已能胜任茶艺师的角色,充当“小老师”为校友企业培训员工,指导员工泡茶。我校文秘专业的部分学生因为长期在某大型茶叶连锁公司兼职,从事舞台茶艺表演,该公司为打造出一支优秀的茶艺表演团队,根据学生的形象和能力特点为兼职的学生“量身订做”不同的表演角色,如主泡、助泡、解说等角色,并专门聘请高级茶艺师为学生授课,传授不同类型的舞台茶艺表演技巧。我校学生几次做客广州电视台新闻频道“晚安广州”节目,为访谈嘉宾泡茶而赢得了赞誉。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探索,我们深刻地认识到,职业教育应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思想,在教学中应该坚持 “以学生为中心,以知识为基础,以技能为重点”的教育原则。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科学的办学理念,一定能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一专多能的现代服务技能型人才,为学生的就业择业以至于人生事业的发展开创更宽广的道路。

篇(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酒店中高端客人在康乐消费和餐饮偏好上越来越追求时尚绿色,古朴归真。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和、静、怡、真”的茶道精神正好迎合了现代人对“本真”的追求。因而在酒店行业中对懂茶艺的人才的需求量急剧增加,茶艺也已成为许多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因其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茶产地及其周边的高职院校开设茶艺课程较为普及且历时已久,不少学校已经形成了良好的教学体系。然而作为不产茶的地区,包括笔者所在的城市,茶艺课程只是近几年在少数学校开设,教学硬件和软件方面也有待提高和完善。

一、酒店管理专业开设茶艺课程的必要性

1.酒店行业的发展及其对人才的需要。随着酒店行业的发展,茶艺服务在酒店中的需求越来越广泛,茶室、茶吧、茶座等服务设施在酒店中随处可见。为进一步推进茶文化在酒店业的发展,丰富酒店的服务内涵,需要既懂茶又懂酒店行业服务技能的人才。因此,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应适应市场的需求开设茶艺课程,学习茶文化、茶艺服务等相关技能,以保证学校培养的人才适应酒店行业发展的需要。2.提升酒店从业人员整体素质的需要。中华茶艺是酒店行业接待世界各地客人时提供的精品服务。了解茶文化、掌握茶事礼仪、茶艺服务有利于提高学生酒店服务技能、提升审美情趣,对于学生性格和习惯的养成具有积极意义,从而帮助提高酒店行业从业人员的总体素质。3.完善酒店管理专业学科体系的需要。酒店管理作为现代服务业翘楚,企业招聘人才的热门,是高职院校设置的重要学科。酒店管理专业在延续传统餐饮服务、客房服务、前厅服务等核心课程的同时也需要与时俱进,根据市场的需要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高职院校开设茶艺课程,有利于促进整个酒店管理专业学科体系更加完善。茶艺因其自身的性质和魅力,受到学生的欢迎,该课程在酒店管理专业学科体系中的作用也日益突出。

二、现阶段茶艺教学存在的问题

1.茶艺实训室硬件设施不完备。良好的教学环境、完备的教学设施是茶艺实训顺利达成的有效保障。一些高职院校虽然开设了茶艺课程,却没有专门的茶艺实训室,学生只能坐在普通的教室听课,缺少实践操作机会;有的实训室建设水平滞后,只有简单的茶具摆设,设施数量、种类不能满足上课需要,茶艺室装修简陋,缺乏茶文化氛围,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茶艺课堂上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制约茶艺教学的长期发展。所以为了推进茶艺学科的发展,提高茶艺教学质量,保证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用,高职院校必须重视并加强茶艺实训室建设。2.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因茶艺属于酒店管理专业的新兴学习方向,大多高职院校缺乏专业出身的茶艺教师,尤其是北方非产茶地区的院校,担任茶艺教学的一般都是酒店管理专业其他学科教师,他们或通过自学掌握一定的茶艺知识,或经过短期的培训就被安排上茶艺课,缺乏接触茶的实践机会,对茶文化、茶道精神的理解也相对浅陋。师资力量匮乏是制约茶艺课程发展的重要因素,加强茶艺师资培训,提升茶艺教师专业技术水平刻不容缓。3.课程设置及教学实践过程有待完善和提高。科学的课程设置是教学实践取得成效的前提。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方向就出现问题,教学实践也就偏离了轨道,进而影响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获取,影响茶艺学科的发展。一些院校针对这样一个新兴的专业方向,在课程设置方面缺乏经验,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思路不清晰,教学内容与社会脱轨,缺乏有效的教学方法。因此,需要学习兄弟院校茶艺教学之长处,潜心研究探讨适合本校的教学思路及教学实践,从而形成完善的茶艺教学体系。

三、茶艺教学实践研究

1.确定“以职业生涯为主线”的教学思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在这一目标的指导下,结合酒店管理专业和茶艺的特点,明确茶艺教学的总体思路,即引导学生树立“我们是高星级饭店和高素质的餐饮企业茶艺岗位员工”的职业生涯出发点,并逐步实现“高素质餐饮企业茶艺服务经营管理者”的职业追求。2.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度。2014年以来,国务院先后取消319项职业资格许可,2016年12月又取消114项,而茶艺师资格证书得到保留,由此可见该资格证书的珍贵性和可信性。加强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对接是教育部关于职业教育五个对接之一,在完成茶艺的正常教学计划的同时,学生要参加茶艺师资格证的考核,鼓励学生一专多能。学生毕业时既获得作为敲门砖的毕业证又取得了作为上岗通行证的职业资格证书,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3.将审美教育融入茶艺课堂,加强职业情感,提高职业素养。传统茶文化孕育了丰富的美的元素,人美、茶美、水美、器美、境美、艺美,能够理解和展现这些美,对学茶之人提出了较高的素质要求。将审美教育融入茶艺教学,培养学生高雅的审美情趣和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对提升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重要意义。除此,在茶艺教学中加入美育元素,引导学生在泡茶、品茶中感受真我,感悟人生,消除浮躁和急功近利的思想,实现以茶育人的目的。4.提炼典型工作任务确定学习领域,将教学内容模块化。要使职业教育与社会无缝接轨,教学就要与工作岗位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在茶艺课程上总结提炼出与茶艺相关的工作岗位和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根据工作任务确定学生的学习领域,并在教学中将每一个学习领域内容根据茶艺职业标准的要求模块化,即把教学内容分为茶艺理论模块、茶艺服务与管理技能模块、岗位操作实践模块,详见图1。茶艺理论模块主要是以学习茶叶知识为主,重点突出对学生“知”的培养,通过本模块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从事茶艺工作所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提高专业认识,拓展专业思维和视野;茶艺服务与管理技能教学是以职业训练为主,重点突出学生“行”的培养,在本模块的教学中主要采用情景模拟和项目教学法,使学生掌握从事茶艺服务的流程和实际操作方法,从基础的服务学起,逐渐增强岗位工作技能,提高综合职业能力,从而为从事基础管理岗位奠定基础;岗位操作实践教学是以参与酒店服务及茶相关岗位工作为主,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在教师和企业师傅的辅助指导下为客人提供服务,从而使学生“零距离”接触行业,学以致用,在“学习-实践-反思”中不断提高。5.采用“教学做合一”的多种教学方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每一节茶艺课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可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情景模拟法适合运用在泡茶服务、茶叶介绍与销售等环节,即将工作场景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小组合作完成服务过程;自主探究法是课前教师将学习任务发下,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在课堂上将自己或小组习得的知识相互交流,这种方法可运用在茶叶、茶具、茶俗等知识的介绍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还可以结合多种教学手段如:教师演示、案例分析、视频影像资料、PPT等组织课堂教学。通过以学生为主体、做中教、做中学、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会学、善学、乐学的能力。6.实施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方式。科学的考核评价方式可以有效反映教师的教学成果,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考核的反馈中总结经验与不足,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以赛代考”是非常适合茶艺教学的一种考核评价方式,它打破了常规的考试形式,将考场变身赛场,以竞赛成绩作为该科目的考试成绩,同时评出单项奖给学生以奖励。“以赛代考”不但考核了平时的学习效果,同时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的舞台,激发了学习热情,学生从要我练转变成我要练,从而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学风。参与“职业技能鉴定”,将茶艺职业资格的获取率纳入考核评价体系,既培养学生过硬的职业岗位能力,又使学生获得了从事茶艺职业岗位所需要的资质认证。另外,在考核评价上还要重视学生的企业实践活动,校企双方共同进行评价。把学生工学结合的表现,企业的鉴定,指导教师的评价以及学生的自我总结报告作为工学结合成绩的量定参考,最终按照一定的比重,将“工学结合”的考评成绩纳入期末终结性考核评价。7.重视第二课堂教学。茶艺教学要想获得学生的广泛认可和欢迎,在校园里形成爱茶、学茶的氛围,不能仅限于课堂教学,还应该走出课堂,多多组织实践活动。例如,开设茶艺社团,参观茶企业,在校内校外组织茶会,定期开放茶艺室,让学茶学生自主经营,为全校师生服务等。这样既巩固了课堂所学知识,又提高了学习兴趣和组织茶文化活动的策划能力。

四、结语

茶艺教学在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突显出良好的发展势头,茶艺教学的日益精进需要院校、师生的重视和多方面的改进和完善。希望通过茶艺教学,让更多的学生爱上茶、爱上茶文化,让中国博大精深的茶文化在校园中得到更多的传播。

作者:王雪莲 单位:大连职工大学

参考文献:

[1]吴航.高职茶艺职教的特点及教学方法[J].文学教育,2016,8.

[2]卢常艳.《茶艺》课程教学初探[J].价值工程,2015.

篇(4)

茶艺学习心得1泡茶时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心态,都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只要用心去体会,便会收获很多。

茶艺并不只是简单的泡茶、品茶,在整个过程中,我们对所有茶具的尊敬,也反映出了生活中的为人之道:彼此之间的相互尊重。我相信每一个茶具都是有生命的,我们要学会尊重它,理解它。上天赋予了世间万物生命与灵性,若给予它们尊重和理解,那么它们也会给予你一样的回应。你爱戴生命,生命也会回馈你。

“酒满敬人,茶满欺人。

”倒茶要倒七分满是茶道的基本,也是告诉我们做人要学会保留和谦虚,保留一份接纳别人对你批评和建议的空间,对人或事。这能让我们时刻拥有一颗包容的心,也能让人感觉到我们平和、与人为善的态度。

茶道有四个境界:清、和、敬、寂。

“清”指的是泡茶的环境清净、幽雅,各种茶具的干净、整洁,会让人觉得舒服;

“和”指的是泡茶和品茶的人都心平气和,气氛也和谐融洽;

“敬”主要表现在对别人的尊敬,对茶具的尊敬,例如我们常常在泡茶之后洗壶,就是对茶壶的尊敬;

“寂”是茶道里最高的境界,它体现的是一个人泡茶的心境淡定、从容,是否可以忍受寂寞。人就像茶一样,越泡越有味道,越泡越出其精华,耐人寻味。做人也应当像茶一样,当还没有被摘采的时候,要经得起风吹雨打;当被摘采下来之后,还要修剪加工;当被人品尝的时候,要经得起评价和回味。

茶艺学习心得2因为个人对茶的喜爱,我报名学习了茶艺。

在7天的学习过程中,我对茶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无论是茶的历史文化、茶的分类、喝茶的器具以及泡茶的方法,都是我之前所没有了解过的。7天的学习即将结束,虽然当前我只是浅浅地学习了一些入门知识,但浓厚的茶兴趣已被激发,我只迫不及待想要继更深入的学习茶,让自己融入茶的美妙世界。

茶艺培训学习开设这样关于茶的培训课程,不仅仅为我们学员教授了茶文化,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交友平台。在当代社会,能有机会以茶会友,是很风雅的一件事,大家有缘坐在一起学茶、品茶、赏茶、鉴茶,就好似古代文人骚客一般,喝茶谈笑,很令人享受,十分惬意。

源于对“茶”的喜爱,怀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敬仰,终于将学习茶道的小梦想付诸于行了。

如中国传统文化中任何一例皆渊源流长、博大精深,茶艺亦如此。初级班给了一把打开“茶道”这只潘朵拉神盒的钥匙,将原来饮茶的习惯及爱好的浅浮和模糊,引向明了,开启更多愉悦之情。

短短几日的茶艺课程,接触到浅略的中国茶文化理论,学习到绿茶泡法、生活泡法、红茶泡法、闵式冲泡四款茶艺表演。因为原本对茶的喜爱,浅阅过茶艺相关的书籍,学习中对茶艺的阅读便有了更多的渴求与热情。在老师授课时,我们也渴望老师能传授更多的知识,有时因为课时的原因,未能更为详尽,我想学习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茶艺学习,对我来说,才是刚刚开始。

茶艺学习心得3叶品评技法和艺术操作手段的鉴赏以及品茗美好环境的领略等整 个品茶过程的美好意境, 其过程体现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统一,是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现象。它起源久远,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与宗教结缘。茶艺包 括:选茗、择水、烹茶技术、茶具艺术、环境的选择创造等一系列内容。茶艺背景是衬托主题思想的重要手段,它渲染茶性清纯、幽雅、质朴的气质,增强艺术 感染力。

不同的风格的茶艺有不同的背景要求,只有选对了背景才能更好地领会 茶的滋味。

茶道,烹茶饮茶的艺术。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也被认为是修身养性的 一种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是很有益的一种和美仪式。喝茶能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这 与提倡“清静、恬澹”的东方哲学思想很合拍,也符合佛道儒的“内省修行”思想。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是茶文化的灵魂。

茶分六种:红茶、绿茶、黑茶、黄茶、青茶(乌龙茶)和白茶。

茶道,通过品茶活动来表现一定的礼节、人品、意境、美学观点和精神思想的 一种饮茶艺术。它是茶艺与精神的结合,并通过茶艺表现精神。兴于中国唐代,盛于宋、明代,衰于清代。中国茶道的主要内容讲究五境之美,即茶叶、茶水、火候、茶具、环境,同时配以情绪等条件,以求“味”和“心”的最高享受。被称为美学宗教,以和、敬、清、寂为基本精神的日本茶道,则是承唐宋遗风。

这学期的茶艺茶道课程向我们具体介绍了绿茶、红茶、黄茶、白茶、乌龙茶、黑 茶、花茶的知识,重点学习了绿茶、乌龙茶、花茶的泡制技巧和方法。因为在我的生活里多以矿泉水和饮料,很少用到茶(尤其是乌龙茶和花茶) ,而且以往我 泡茶也只是凭自己的感觉来冲泡,也存在着很多认识上的错误,没能泡出一杯好茶的精髓。

而通过这一学期茶艺茶道课程学习, 很好的帮助我弥补了这一点不足, 使我对茶、对茶艺有了新的认知和体会。

现就我个人的茶艺心得总结如下

一、绿茶 绿茶,是茶艺课程开始后所接触学习的第一种茶。没学习之前,还真的不 知道自己以前泡的那些个绿茶都是一种浪费,简直就是茶叶兑开水。我最欣赏绿茶的纯与淳, 绿色的芽叶干净清爽、柔淳的茶水清香宁神, 能让人卸下一身疲乏, 舒缓身心,有种回归自然之感。

二、乌龙茶 乌龙茶是我从未接触过的茶类, 相较于绿茶和花茶来说,于我是最最陌生的一类。而在乌龙茶的实训中,我担任的是主泡。因为乌龙茶的泡制比较繁琐,使我经常忘记一些步骤,所以它是令我 印象最深的一类茶。

最后我发现,它是最能锻炼人的心境的一类茶。因为无论 时间多么的有限,它还是得按照步骤一步步来,既不能增也绝不可减。就像我们的生活,生活里无论你遇到多少困难,无论困难如何大、如何难以解决,无论所 剩时间有多紧迫。事情还是得一件件来,问题还是得一个个解决。所以,浮躁的心难以泡出一杯好的乌龙茶。

我觉得乌龙茶的茶盘就是一个缩小的人生,而我们 练就的何尝又不是一个张弛有度的人生。

三、花茶 “芳香四溢、倍感温馨” 是我对花茶最直观的印象。当桌前摆起花茶茶具,无论是清洁茶具、投茶冲泡还 是提杯品茗,自始自终都有那么一种如春天般的温暖围绕在心头,让人能有种春 日的盎然,无论心情、精神都顿觉美好。由于课程条件有限,在具体泡制时仍旧以绿茶茶叶代替,无法真正体会到花茶那甘甜的茶味儿、融暖的芳香,但我觉得 在泡制时,只要我们心中怀以花茶,意入心,心入茶,杯中处处有甘甜,周身处处有花香。花茶的泡制让我学会了感知,感知生命勃发的力量,感知生活里那些 温暖的美好。

综上所述, 这学期茶艺茶道课的学习让我有了不小的收获——泡 茶,最贵乎“心” 。当然我也深知茶艺并非仅靠一学期的学习就能练就的,所以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会继续的练习。同时,希望每一个泡茶人,无论何时何地, 都能以自己的心入茶,泡茶一杯属于自己的好茶。

茶艺学习心得4茶源于中国,讲求和,美,礼,仁等,是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和谐,通过茶艺活动的过程感悟人生,修身养性,追求自然的目的,让我学会如何协调和平衡,爱惜自己,感恩社会,回报社会。

茶艺是一门艺术,一种修养,体现和谐,优雅,仁,德,诚,真,茶艺源于远古却不失时尚,茶艺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

以茶养生,以茶悟道,做一个优雅德,有内涵德,健康的人,这是我学习茶艺的第一步。

一;我们人类终极追求的是拥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灵。

二;我们人类向往的目标是享受生活,丰富生活,热爱生活,不断的提高生活品质。

三;我们人类希望的事业是自由择业,开心就业,浪漫就业,做终身喜爱而乐之不疲的事业。

这种完美的人生,只有在茶艺中垂手可得。

随着现在社会经济不断的发展,茶叶的需求量不断的日益增大,近几年来的表现尤为突出,可是对茶艺师的中,高级人才却很短缺,能够拥有茶艺师职业资格证书的人不多,以现在的发展趋势来看,未来茶艺师的需求量会超出我们的想象,茶叶现在已远销海外,连外国的朋友们也都被中国的茶艺的神秘,魅力的迷人所吸引。

现在‘以茶会友’的社会,用茶让人与人之间可以无界限的交流,用真诚,坦诚的心交流,不管是在事业中,竞争中,在品茶,应用茶的环境,去做任何事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的,一个举止优雅的茶艺师,舒缓的音乐静静的流淌,共同营造出一幅宁静祥和的休闲场景,会让现在在忙碌的生活中人们有一个很好的放松,舒心的空间。

全职的太太们,拥有良好的教育背景,雄厚的经济实力,充裕的时间,可以将茶艺作为提高自身修养,结交志同道合朋友的途径,还可以让在打拼的先生们带来全新的休闲体验,让他们在忙碌后忘记了疲惫,优雅而有内涵的全职太太们籍着茶艺寻求一块静溢与超然的心灵空间。健康,绿色,环保是茶艺致力于推广的方向,引导人的思维,开拓人视野,丰富人的精神。

茶艺师是现在社会与未来社会所空缺的瓶颈,也是一个很好的创业空间,在帮助别人享受人生的同时也帮助自身创建美好的人生,利人利已,何乐不为?希望那些爱好茶,茶艺,想懂的茶,茶艺的朋友,你的人生就从今天大步的迈开吧。

茶艺学习心得520--年 8 月 18 日至 9 月 2 日, 我接受了为期半个月的中级茶艺师培 训。通过半个月的学习,我从态度上、文化素养上、操作技能上、教学能力上得到了全面的提高。现总结如下

一、从态度深刻体会了中国茶文化的核心“和”“敬”、。未参加中级茶 艺师培训之前,我对茶艺师的了解是“掌握了一套规范的泡茶技能,能对客人进行茶艺表演与服务” ,但随着学习的深入,我懂得,茶艺师不仅要有专 业技能与服务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习茶、事茶陶冶情操,传承并发扬我国的茶文化。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茶艺师,首先要有平和、恬然的心境,对茶 的珍视和对茶人的尊敬。

二、提升了专业素养。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千年的茶 文化历史,使茶文化己深深渗透进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及至唐代“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新茶” ,我国茶文化体系形成,并使之传播四海。

篇(5)

茶艺心得体会1我常常喝茶,但只是把它当做饮料而已。虽然有时会仔细品味一番,略能感觉不同茶汤之间的些许差异,但终因对茶了解甚少而不得要领。因此,也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品茶,茶道就更不必说了。在听了罗蒙老师的讲座之后,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也激发了我对茶文化的兴趣。

对于品茶,分为三种境界。最初级的为识茶,即认识茶,是与“制茶”、“泡茶”相对应的名称。识茶除了用眼识,还要用口尝、用鼻嗅、用触感。而这些对茶的认识除了用于市场上的买卖之外,重要的还在于享用,所以“识茶”尚包括了“评茶”、“赏茶”的内容在里面。第二个境界为茶艺。茶艺包括:选茗、择水、烹茶技术、茶具艺术、环境的选择创造等一系列内容。茶艺背景是衬托主题思想的重要手段,它渲染茶性清纯、幽雅、质朴的气质,增强艺术感染力。最高的境界乃茶道。茶道是在茶事活动中融入哲理、伦理、道德,通过品茗来修身养性、品味人生,达到精神上的享受。茶道是一种烹茶饮茶的生活艺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一种以茶修身的生活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来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是很有益的一种和美仪式。喝茶能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这与提倡“清静、恬澹”的东方哲学思想很合拍,也符合佛道儒的“内省修行”思想。在烹茶品茗的过程中,老师特别提醒要心静(禅静)。老师还引用老子的话“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一语中的地道出了茶道修身养性之作用。

通过饮茶使人能够得到一种精神的享受和愉悦,从而完成个性品德修养,在刹那间体会到廉、美、和、敬之真谛和永久,正所谓“道由心悟”当然意境很重要,有一个很好的意境,再加上人们用心灵去体悟茶道的玄妙感受,正好比是:“月印千江水,千江月不同。”有的“浮光跃金”,有的“静影沉壁”;有的“江清月近人”,有的“水浅鱼读月”;有的“月穿江底水无痕”;有的“江云有影月含羞”;有的“冷月无声蛙自语”;有的“清江明月露禅心”。有的“疏枝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有的则“雨暗苍江晚来晴,白云明月露全真”。月只一轮,映像各异。茶道如月,人心如江,各个茶人由于个人的经历和所处的环境不同,从而在心中对茶道自有不同的感悟,但有一点值得肯定,那就是返璞归真,和诚处世,敬爱为人,珍爱人生。

第一次听茶道的讲座,不仅了解了很多关于茶道的知识,而且还喝到了老师亲自泡的珍贵的茶,也很有幸得到老板的赠茶。茶,不仅需要懂,更需要品,需要体悟。在以后的生活中,我想我肯定会不断地了解茶,学会做一个懂茶、会喝茶的人,并以茶道悟人道。

茶艺心得体会2常言:今朝有酒今朝醉;我言:今夜有书今夜阅。阅读茶艺先生大美推荐的《品茶图鉴》,忽然记起要写课后感想,脑海里浮现善壮和大美在美好生活馆门口送别的身影,现在才觉知原来茶艺课已经结束了。因为不清楚还有哪支古琴曲与茶有关,我听着《酒狂》,写“茶道”课后心得体会。

为什么来学茶艺?

因为朋友丁丁引领我体会陶瓷和香薰的文人闲情逸致,我才略知道这个世界里有一些人以茶会友,召集茶席雅集;有的通过茶参禅悟道,有的坚持做一个传统的茶人。现代工业化的浪潮里,还有许多人炒作茶叶犹如股票。在这样的背景中,我想初步认识茶与人的世界。

从技能方面,我想考个证,或者有一天在有关国际文化交流的工作里用得上。前几年,我在日本大阪附近短期学习交流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实践,当地民间组织就安排我们欣赏了茶道。那时候,与日本翻译分享有关宋茶和建盏的皮毛认知,我感受到那位翻译对中国文化的敬意。我有回归传统的愿望,在行茶仪式里,与各色人等分享传统的茶道,大有无声胜有声的妙趣。

学到了什么?

听课的时候,我觉得很惬意,听得兴致盎然,感受到一个茶人的心态和气质。对照之下,大美老师每次都讲了3、4小时的内容,包括茶的产地、茶的历史、茶的化学成分、茶的分类、日本茶道、品鉴茶质、4种行茶法。这些知识在四次课里,固然属蜻蜓点水,略泛一圈涟漪。

作为一个学生课后功夫,我主要把握几点:1)阅读《品茶图鉴》,2)观想行茶仪式的点点滴滴,3)锻炼腕力,4)三五人凑一起喝喝不同的茶,模拟品鉴,从眼耳鼻舌意身去品鉴:

(1)茶叶、茶汤、器皿色、

(2)水沸声、沐霖瓯杯的声音

(3)水之味、茶之味、

(4)茶器特性

(5)茶叶、茶汤、茶底、杯底气味

(6)口腔与喉咙的各种味道、

(7)身体其他部位的反应。

谢谢真诚分享茶人知识和茶之感官世界的大美老师,我也很喜欢精致的美好生活文化馆。

茶艺心得体会3茶的韵味,是由心的味道决定的,所以佛家常讲“茶禅一味”。禅意太深,但弄茶时,专注于安处自在的深处,常常带我走入青灯古寺的宁静。

我经常会在袅袅的茶香中,闻到自己内心的孤独,喜悦,但更多的是笃定。无论在都市的喧闹中,还是在空谷幽静的山野,那杯盏之间发出的清脆,有如钟罄之声,让人洗尽铅华。

当年学习茶文化,是因为生命里一位挚爱的亲人喜欢,于是也试着去品尝。尽管苦涩绕于舌间,情境的惬意与美好,却牵着我慢慢走近茶的深邃。

有人说饮茶时,茶的品质不是最重要的。泡茶人的心情,同饮人的心境,是决定茶道高低的根本。一人得智,二人得慧,三人就只能得趣了。想起最初学泡茶,茶是最普通的,老师的教导是真诚的,朋友的陪伴是最真实的,陪着自己慢慢的品,浅浅的尝,心事说尽,茶也在此起彼伏的心境中,尽显人生百态。

如今,学会了这份知识丰富了我的人生色彩,更让我摸清了这个难走的隧道它的真正方向。如今,我同事虽然各据一方,倒真地体会到一点点物是人非的人生况味,但那份情怀,却如这茶香,在心的最深处,挥之不去。茶的真味就是于任何情境下,都拥有一份不被打扰的心情;于任何因缘中,保持最真挚的情感,予人,予己,予茶。

茶艺心得体会4因为个人对茶的喜爱,我报名学习了茶艺。

在7天的学习过程中,我对茶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无论是茶的历史文化、茶的分类、喝茶的器具以及泡茶的方法,都是我之前所没有了解过的。7天的学习即将结束,虽然当前我只是浅浅地学习了一些入门知识,但浓厚的茶兴趣已被激发,我只迫不及待想要继更深入的学习茶,让自己融入茶的美妙世界。

茶艺培训学习开设这样关于茶的培训课程,不仅仅为我们学员教授了茶文化,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交友平台。在当代社会,能有机会以茶会友,是很风雅的一件事,大家有缘坐在一起学茶、品茶、赏茶、鉴茶,就好似古代文人骚客一般,喝茶谈笑,很令人享受,十分惬意。

源于对“茶”的喜爱,怀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敬仰,终于将学习茶道的小梦想付诸于行了。

如中国传统文化中任何一例皆渊源流长、博大精深,茶艺亦如此。初级班给了一把打开“茶道”这只潘朵拉神盒的钥匙,将原来饮茶的习惯及爱好的浅浮和模糊,引向明了,开启更多愉悦之情。

短短几日的茶艺课程,接触到浅略的中国茶文化理论,学习到绿茶泡法、生活泡法、红茶泡法、闵式冲泡四款茶艺表演。因为原本对茶的喜爱,浅阅过茶艺相关的书籍,学习中对茶艺的阅读便有了更多的渴求与热情。在老师授课时,我们也渴望老师能传授更多的知识,有时因为课时的原因,未能更为详尽,我想学习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茶艺学习,对我来说,才是刚刚开始。

这学期的茶艺茶道课程向我们具体介绍了绿茶、红茶、黄茶、白茶、乌龙茶、黑茶、花茶的知识,重点学习了绿茶、乌龙茶、花茶的泡制技巧和方法。因为在我的生活里多以矿泉水和饮料,很少用到茶(尤其是乌龙茶和花茶),而且以往我泡茶也只是凭自己的感觉来冲泡,也存在着很多认识上的错误,没能泡出一杯好茶的精髓。而通过这一学期茶艺茶道课程学习,很好的帮助我弥补了这一点不足,使我对茶、对茶艺有了新的认知和体会。现就我个人的茶艺心得总结如下:

一、绿茶

绿茶,是茶艺课程开始后所接触学习的第一种茶。没学习之前,还真的不知道自己以前泡的那些个绿茶都是一种浪费,简直就是茶叶兑开水。我最欣赏绿茶的纯与淳,绿色的芽叶干净清爽、柔淳的茶水清香宁神,能让人卸下一身疲乏,舒缓身心,有种回归自然之感。

二、乌龙茶

乌龙茶是我从未接触过的茶类,相较于绿茶和花茶来说,于我是最最陌生的一类。而在乌龙茶的实训中,我担任的是主泡。因为乌龙茶的泡制比较繁琐,使我经常忘记一些步骤,所以它是令我印象最深的一类茶。

最后我发现,它是最能锻炼人的心境的一类茶。因为无论时间多么的有限,它还是得按照步骤一步步来,既不能增也绝不可减。就像我们的生活,生活里无论你遇到多少困难,无论困难如何大、如何难以解决,无论所剩时间有多紧迫。事情还是得一件件来,问题还是得一个个解决。所以,浮躁的心难以泡出一杯好的乌龙茶。我觉得乌龙茶的茶盘就是一个缩小的人生,而我们练就的何尝又不是一个张弛有度的人生。

三、花茶

“芳香四溢、倍感温馨”是我对花茶最直观的印象。当桌前摆起花茶茶具,无论是清洁茶具、投茶冲泡还是提杯品茗,自始自终都有那么一种如春天般的温暖围绕在心头,让人能有种春日的盎然,无论心情、精神都顿觉美好。由于课程条件有限,在具体泡制时仍旧以绿茶茶叶代替,无法真正体会到花茶那甘甜的茶味儿、融暖的芳香,但我觉得在泡制时,只要我们心中怀以花茶,意入心,心入茶,杯中处处有甘甜,周身处处有花香。花茶的泡制让我学会了感知,感知生命勃发的力量,感知生活里那些温暖的美好。

综上所述,这学期茶艺茶道课的学习让我有了不小的收获——泡茶,最贵乎“心”。当然我也深知茶艺并非仅靠一学期的学习就能练就的,所以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会继续的练习。同时,希望每一个泡茶人,无论何时何地,都能以自己的心入茶,泡茶一杯属于自己的好茶。

茶艺心得体会6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茶文化历史悠久且文化底蕴深厚。虽然我对茶文化的知识知之甚少,但有一句话却是深印在我脑海的:"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可见茶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日常生活中有客人来访时必泡一壶好茶,以表对客人的诚心欢迎与尊敬。

"茶艺师"在我的字典里是个新鲜的名词,在参加天晟茶业有限公司举办的茶艺师培训班之前,我想大部分同学也和我一样对这个高雅的称谓感觉陌生吧。

"茶艺"是个什么概念呢?通俗地说,茶艺是指泡茶与饮茶的技巧。泡茶的技巧包括识别茶叶、茶具的选择、泡茶用水的选择等;饮茶的技巧是对茶汤的品尝、鉴赏,对它的色、香、味、形、韵的体味。只有掌握了这两样技巧,才能真正地、深入地体会到茶艺的精髓。

在这短短的十多天培训中我们学习到很多茶艺的相关知识,比如茶艺师该具备的职业道德修养,茶文化的理论,各种茶的特质,各种泡茶器具以及泡茶方法等等。

品茶也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它通过沏茶、品茶增进友谊,修徳习礼。

茶艺心得体会7一节茶艺课的感想

泡茶时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心态,都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只要用心去体会,便会收获很多。

茶艺并不只是简单的泡茶、品茶,在整个过程中,我们对所有茶具的尊敬,也反映出了生活中的为人之道:彼此之间的相互尊重。我相信每一个茶具都是有生命的,我们要学会尊重它,理解它。上天赋予了世间万物生命与灵性,若给予它们尊重和理解,那么它们也会给予你一样的回应。你爱戴生命,生命也会回馈你。

“酒满敬人,茶满欺人。

”倒茶要倒七分满是茶道的基本,也是告诉我们做人要学会保留和谦虚,保留一份接纳别人对你批评和建议的空间,对人或事。这能让我们时刻拥有一颗包容的心,也能让人感觉到我们平和、与人为善的态度。

茶道有四个境界:清、和、敬、寂。

“清”指的是泡茶的环境清净、幽雅,各种茶具的干净、整洁,会让人觉得舒服;

“和”指的是泡茶和品茶的人都心平气和,气氛也和谐融洽;

“敬”主要表现在对别人的尊敬,对茶具的尊敬,例如我们常常在泡茶之后洗壶,就是对茶壶的尊敬;

“寂”是茶道里最高的境界,它体现的是一个人泡茶的心境淡定、从容,是否可以忍受寂寞。人就像茶一样,越泡越有味道,越泡越出其精华,耐人寻味。做人也应当像茶一样,当还没有被摘采的时候,要经得起风吹雨打;当被摘采下来之后,还要修剪加工;当被人品尝的时候,要经得起评价和回味。

茶艺心得体会8抱着"活到老,学到老"的心态参加了由岑溪市天晟茶业有限公司创办的岑溪市首届"茶艺师"培训班,经过了两个星期的学习和积累,可以说是受益匪浅。了解了茶最早起源于中国,有着五千年的历史和丰厚的传统文化和沉淀。中国不仅是茶叶的故乡,还是最早种茶,制茶和饮茶的国家。

过去只知道绿茶、红茶、花茶、龙井茶、乌龙茶这几种茶,殊不知,茶的基本种类分为绿茶、红茶、青茶,白茶,黄茶,黑茶六大茶类,而龙井茶属于绿茶这一分类。除此之外,它们的加工方法和冲泡方法都各有差异。

何为茶艺?茶艺是指泡茶和饮茶的技艺。泡茶的技巧,实际上是包括茶叶的识别,茶具的选择,泡茶用水的选择等。比如,冲泡绿茶要用玻璃杯,因为玻璃杯是透明的,且不容易吸香,用其泡茶可使茶之清香,嫩香充分显露出来,也便于我们欣赏茶芽形态和茶汤的颜色。明代茶人张大复在《梅花草堂笔谈》就有写到"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可见水质能直接影响到茶质,泡茶的水质好坏,对茶叶的色、香、味,特别是对茶汤的滋味影响很大。而饮茶的技巧则是茶汤的品尝,鉴赏,对它色、香、形、味、韵的体味。要泡好一杯茶,主要是要根据不同的茶类,加工方法,茶的特性,掌握好茶的用量,开水的温度,冲泡的时间。因此,可将茶水比例,开水温度,冲泡时间归纳为泡茶的三要素。

现如今,茶艺已经慢慢的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比如有客人来时都是以茶代礼,聚会时一起聊天喝茶,这些都与茶息息相关。其实,人生就像一杯茶平淡是它的本色,苦涩是它的历程,清香是它的馈赠。但愿中国的茶文化越来越发扬光大。

最后非常感谢茶业有限公司给大家带来的这一次学习茶艺的机会,让爱茶的人相聚一堂谈天论地,也让我的心慢慢沉淀下来,变成一个优雅的女子,而这只是刚刚开始,希望我们都能成为爱茶,懂茶,惜茶的人。

一期茶艺培训优秀学员梁诗诗培训心得

茶艺心得体会9没去茶业公司学茶艺之前,我并未接触过太多关于茶相关的知识,仅仅认为泡茶是很麻烦的一件事情。但经过这十几天的专业学习,我从中感悟到:当一个人的心由原来的浮躁变为平静时,便可以看到生活中的很多美,这是一个人品质的升华。泡茶时的每一个动作,每一次心境,都会影响到我们的生活,让我们受益匪浅 .

茶艺并不只是单纯的`泡茶、品茶如此简单。"酒满敬人,茶满欺人。"倒茶七分满是茶道的基本常识,同时也是寓意我们做人要学会保留和谦虚,做人做事,保留一份接纳别人对你批评和建议的空间,这会让我们时刻拥有一颗包容的心,也能让人感受到我们平和、与人为善的态度。 例如日本茶道有四个境界:清、和、敬、寂。"清"指的是泡茶的环境清净、幽雅,各种茶具的干净、整洁,会让人觉得舒服;"和"指的是泡茶和品茶的人都心平气和,气氛也和谐融洽;"敬"主要表现在对别人的尊敬,对茶具的尊敬;"寂"是茶道里最高的境界,它体现的是一个人泡茶的心境淡定、从容,是否可以抵住清寂。人就像茶一样,越泡越有味道,越泡越出其精华,耐人寻味。做人也应当像茶一样,当还没有被摘采的时候,要经得起风吹雨打;当被摘采下来之后,还需修剪加工;当被人品尝的时候,要经得起评价和回味。茶的一生如同人的一生,经过荆棘与曲折的考验才能达到人生的顶峰,才能把最浓郁的清香散发出来。

成长是一种蜕变,茶艺的学习过程对我而言就是个蜕变的过程。除了享受茶水带来的甘甜之外,还有待人接物淡定而平静的心境。茶道虽然在日本盛行,但却是源自于中国,这让我从中领悟到中国艺术的伟大和精致。茶艺的学习过程中,我不只感悟了人生,也有对中国历史和艺术的崇拜、尊敬和热爱。

天晟茶业有限公司的茶艺培训课程让我发现美丽,创造自信,感悟生活,感恩生命。无论将来是否从事茶艺师的工作,我都会永远热爱茶,热爱茶文化。我要用我之所学,倡导更多的人来喝茶,让更多的人来爱茶。

茶艺心得体会106月15日下午的茶艺课主要是学习泡茶实践,学员们拿着各自家中的好茶请孟老师点评介绍,孟老师首先一一讲了这几种茶的产地和起源,并对茶的挑选也做了介绍。

比如武夷山乌龙茶,有大红袍、水金龟、白鸡冠、半天腰(岩茶 闽北);绿茶中名为白茶的有安吉白茶、溧阳白茶、天目湖白茶;九龙窠是大红袍的母树所在地,于福建闽北“秀甲东南”的武夷山,茶树生长在岩缝之中。乌龙茶具有绿茶之清香,红茶之甘醇,深受茶友喜爱。

今天聊一下这节课老师讲的岩茶的冲泡方法及茶艺师和评茶员闻茶的方法,闻茶时要放到鼻子前嗅,很有技巧;冲泡时可以用紫砂壶,用100摄氏度的沸水冲泡,高冲水,十秒左右出汤,壶内不留余水。

老师把带来的高品质的传统工艺正山小种示范冲泡给学员们品尝,讲了传统工艺正山小种的起源,是(1609)明末清初年间,武夷山星村镇一家茶厂正在加工一种绿茶,茶厂被军队占领,等军队走后,茶厂人发现茶叶红变了,扔了可惜于是用松枝点燃熏干茶叶后运到厦门请茶商带到国外去卖卖看,茶商运到荷兰后,荷兰人没见过这种颜色的茶,因为他们以前一直买中国的绿茶,很好奇冲泡出红的汤色的茶,品尝后直说好喝,很快销售一空。荷兰人给这茶起名black tea,欧洲从此流行开来,这就是咱中国的红茶。

现代工艺的正山小种就是茶叶不揉切不用松枝熏,十秒左右出汤。

篇(6)

“‘不入流’也能活得出彩”

“怎么说呢,我有‘办公室焦虑症’。”说起从业初衷,吴柠妤如此解释。2014年毕业,学会计的她应聘进银行工作,干了不到一年就开始焦虑:她不善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也不喜欢朝九晚五、日复一日的重复与忙碌,于是一上班就感觉莫名焦躁。

爸妈都是“正经职业”,她从小就学画画、学舞蹈,“种下了个性、自由和浪漫的种子”。妈妈在国企上班,平时喜欢买花、插花,也培养了吴柠妤的兴趣。趁年轻做自己喜欢的事,家里的经济压力也不大,吴柠妤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瞒着父母辞职了!

比吴柠妤顺畅,张雨婷走上茶艺师之路,父亲是引路人。2007年以前,正是普洱茶“火得不得了”的时候,父亲是生意人,也喜欢喝茶,就对她说:你学茶艺吧,这个以后能赚钱。从大一开始,专业是汉语言文学的张雨婷就开始学茶艺,结果一发不可收。

张雨婷说,我本来是一个“做事情只有三分钟热度”的人,从小学琴、学过各种才艺,现在回头想想,茶艺是唯一坚持下来的。与茶结缘近10年的她,在昆明邦盛茶城刚开了一家店。这些年,她考茶艺师、评茶师,跋山涉水探访云南大小茶山,开博客、拍视频、做茶媒、搞营销,在大学开设茶艺课程,风风火火又扎扎实实,到如今“一日不可无茶”。

青青子衿,汉服飘飘,美则美矣,是否脱离了生活和时代?面对记者的诘问,魏霞反问:谁说在“钢筋水泥的森林”里,就不能穿汉服?话虽这样说,2011年她第一次穿汉服上街,还是被许多人视为另类指指点点,甚至有人问这是不是“和服”。她把汉服照发在朋友圈,妹妹留言说:脑子是不是出问题了?以后得离你远点。

今年24岁的魏霞专业学设计,读大一时加入“昆工汉服社”,纯粹是被爱美之心驱使。“一开始觉得穿上汉服漂亮,后来发现里面学问挺大,有很多传统文化在里面,越来越迷人。”魏霞穿上汉服就“脱不下来”了,她成了学校“汉服社”的社长,2015年毕业后成了职业,如今在昆明翠湖拾翠文化创意园当起了“掌柜的”。

吴柠妤、张雨婷和魏霞互不相识,但似乎有一股力量让她们殊途同归。吴柠妤喟然感叹:“真得感谢这个时代,让我们这些‘不肯入流’的人,同样活得出彩。”

“你在塑造花,花也在塑造你”

魏霞曾是个“爱疯”的女孩,可一穿上汉服,就“觉得身上有了一股约束”。“穿上它,你自然就得挺胸收腹、器宇轩昂,不拿出点气质,配不上这身衣服。”魏霞挥动衣服长袖说。

改变最大的,莫过于张雨婷,她自称喜欢上茶,就是和某种生活方式和性情习气诀别了。她对记者郑重相告:“‘三观’都会变,真的。”

年轻人都爱玩,喜欢许多浮夸的东西,张雨婷说,自己小时候也常和小伙伴“声色犬马”。但茶人的气质不同,要安静,要优雅,要博学,要简约,要真诚,“最要命的是让人投入”。她回忆,当时是被上课的老师吸引,又漂亮又有气质,学茶艺也是在学她,慢慢才被茶所吸引――觉得这里面有文艺、有历史、有哲学,当然还有植物学,“把喝茶这种平常得不简单,也算是一种本事”。

不知不觉中,张雨婷和原来的圈子“绝缘”了,有的朋友、同学很有钱,但感觉不对路,也就疏远了,她逐渐入了另一种圈子――新圈子是什么样的呢?

大三时,也就是考下高级茶艺师证那年,在一家公司兼职的张雨婷到茶山走了20多天,足迹遍布云南三大产茶区临沧、普洱和西双版纳。刚上路时还挺兴奋的,吃的是山茅野菜,到处美不胜收。没几天,她就发现,茶山上洗不了澡,走一天的山路会把浑身的骨头颠到散架,吃的看的也越来越单调。她只好把心思收回来,跟茶农学采茶、炒茶、揉捻,这时才发现,实践和书本差别挺大,茶农都是“看茶做茶”,没什么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套路。“你比如杀青,要根据茶种叶片的肥厚和当地的海拔来定,锅温200度只是个参考值。”张雨婷解释。

张雨婷毕业后到“大益茶道院”工作,开始给别人泡茶卖茶,历史音乐什么的都要懂点。大公司管理规范,员工培训抓得很紧,“每周都要做传统文化的演示文稿”。2012年她再次跳槽,又一次上茶山,并做主持人,用镜头记录制茶过程和风土人情,“雨婷说茶”的视频一炮走红。2015年,张雨婷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边做“茶媒”边卖茶,直到今天与人共同创办品牌――沧和古茶。回首来路,她说:“在茶人圈子里,你永远觉得还不够,一直在不停地学。”

人们常常只看到玫瑰艳丽的花,看不到花下的刺――对于这句老话,吴柠妤深有体会。“一天的课程结束,深夜‘打扫战场’,你面对的就是一堆垃圾。”她说:“花艺师表面光鲜,也甘苦自知。”但她打心眼里爱这行,在一心做事中改变了很多――“创作一件插花作品,几个小时过去了,你还浑然不觉,那种专注是很幸福的:你在塑造花,花也在塑造你。”

“秉承匠心才能行稳致远”

以前别人问张雨婷的父母,女儿是干什么的?他们总笑着说是茶艺师;如今他们会说,卖茶叶的。

这一称谓之变,折射的是茶艺师口碑之变和年轻人职业心态的调整――茶水里泡久了,看多了市场的潮涨潮落,张雨婷变得越来越平实,正如她把主业从“茶媒”转向了推销产品。

张雨婷观察,云南茶叶行业内虽然文化营销说得多,但愿意为此掏钱的经营者并不多,“文化注入”的价值被贬低了,“茶媒”难做,“这也说明茶叶主要是用来喝的,并非坏事”。

年轻人脑子活泛,张雨婷前两年在业内尝试了“茶山游”项目,一路还动用视频拍摄。“旅游方式在转型和细分,我们希望把游客引向云南原生态的茶山,并体验当地民族文化”,张雨婷说:“但这个实验不算成功”。她后来发现,有些人上了茶山两天就待不住了,觉得累,只想找地方睡X;还有的人就吃饭时才提起兴致,对茶树、民族风俗什么的基本“无感”。“有些真正爱茶的人确实更感兴趣,但要去开发这个市场还有困难。”她总结:“作为生意,看重的是叫好还要叫座。”

篇(7)

二、茶艺技能大赛带动了茶艺教学的发展

四年的中华茶艺技能大赛带动了我院茶艺教学的迅速发展。北京农业职业学院长期以来注重以园艺、畜牧等专业为主的涉农类专业教学,在建设全国示范校的过程中上述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更是有了长足的进步。作为北方院校基本涉及茶学类专业,为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我院于2008年在现代服务管理系旅游管理专业开设了茶艺选修课,仅为32课时,一名茶艺教师。这种情况持续到2013年开始的中华茶艺技能大赛。

由于成功承办北京市高职院校中华茶艺技能大赛,并代表北京市参加全国茶艺技能大赛极大地促进了茶艺教学的开展。首先,扩大茶艺课的授课范围。我们将旅游管理专业的茶艺课有选修课升级为必修课,会展策划与管理、物流管理、物业管理等专业均开设茶艺选修课,从而扩大了学习茶艺的学生人数,使更多的学生了解茶艺。其次,在现代服务管理系相关专业开设茶艺集中实训项目,同学们在一个星期的时间里全身心的投入茶艺的学习,通过集中实训可以使同学们在短时间内较为熟练地掌握茶叶的冲泡技法,有利于茶艺教学的深入专业开展。第三,则是配合北京市中学生学农工程,开设“学做小茶人课程”经过近一年的教学,我们共计为北京市40余所中学近2000名学生进行了茶艺普及教学,既丰富了我们茶艺教学的形式和内容,也扩大了茶艺的影响。第四,组建专业学生社团―茶艺社。在2013年承办首届中华茶艺大赛后,我们就选拔喜爱茶叶的学生组建以爱茶、学茶、习茶为主题的茶艺社。学生经过一定选拔加入茶艺社,老师利用业余时间对茶叶社学生进行专业教学,学校茶艺室向学生开放允许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茶艺室训练、活动。茶艺社作为专业学生社团实行教师指导,学生自我管理的模式。几年来茶艺社由最初4名同学发展到今天20人的规模,并且每年茶艺社要举行校内茶艺技能大赛、无我茶会等茶艺活动。5年来茶艺社迅速发展并承担学院重大的外事接待活动,为俄罗斯国立农业大学等来访单位及嘉宾进行茶艺表演,促进了茶文化的交流;全程参加第四届国际兰花大会茶艺表演活动,茶香飘来,空谷幽兰,为兰花大会增添色彩。我们以茶艺社骨干成员为基础参加北京市及全国茶艺大赛,成绩优异,先后获得北京市一等奖15人次,中华茶奥会二等奖4人次,国赛二等奖等优异成绩。通过组建茶艺社这样的专业学生社团极大地推动了茶艺教学的开展。通过承办茶艺大赛也是使我们的茶艺教学的教师队伍有以前的一名教师发展到现在的4名教师,形成茶艺教学团队,并在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同时还参加了社区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的茶艺培训工作,把我们的茶艺教学由课堂、学校推广到社会。

三、进一步推动茶艺教学需要解决的问题

通过承办市级茶艺技能大赛,参加国家级茶艺技能大赛,拓宽了我们的茶艺教学的视野,锻炼了我们的茶艺教育师资队伍,促进了我们的茶艺教学工作。相比茶艺专业建设发达地区,在茶艺教学工作中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努力解决。

第一是茶艺课程标准问题。进过几年的发展,目前我们开设了茶艺必修课、茶艺选修课、茶艺集中实训、中学生学农“学做小茶人”课程。可谓课程形式多样,课时有长有短,内容也各自不尽相同,导致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学的规范程度不高。因此需要我们针对茶艺教学制定具有指导作用的茶艺课程标准,并以此选用相关教材,或者自编针对性较强的教材来看展教学活动。第二是改革教学方法问题。茶艺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传统教学模式是以课堂、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并不适于茶艺教学活动。我们要不断完善实训条件,强化实践教学工作。在教学活动中加强学生茶艺技能的学习,教师要做好动作分解示范,学生反复操练;同时要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开发微课等多媒体课程来加强实践教学并促进教学改革。这就要求我们的茶叶课程教师在掌握茶艺理论知识的同时,还有更好地掌握茶艺表演、茶叶冲泡的技能;同时也需要学校在茶艺实训室、现代信息技术等软硬件实训条件方面加大投入力度。第三是茶艺教学培养目标定位问题。由于比方大部分职业院校没有茶叶或茶学类专业,只是在服务类专业里开设茶艺课程,基本定位为素质拓展课程。几年的茶艺技能大赛参赛工作,促使我们对于非茶类专业茶艺课程的培养目标定位有了新的认识。同学们经过两个月时间的集训备赛,高强度的训练使他(她)们对茶艺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有了近乎专业水准,而理论知识的消化,创新茶艺表演的排练及茶艺微电影的拍摄,使得同学们对于茶文化的理解也上升到了很高的水平。他(她)们已经超越了茶艺课程最初的素质拓展的培养定位,已经开始向一个真正的茶文化爱好者甚至是茶艺从业者方向发展了。事实上近两年来已经有部分参加过茶艺竞赛的学生毕业后选择以茶艺表演或者其他与茶相关的行业作为自己的职业。鉴于此,我们应该根据形势的发展与变化对于我们茶艺课程的培养目标给予认真研究并确定适当的培养定位,更有好促进茶艺教学工作的开展。

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容,茶艺作为茶文化的一部分在人们生活和社会上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茶艺课程无论是学校还是社会都大量的开设。北京农业职业学院通过承办北京市高职院校中华茶艺技能大赛的契机发展并加强了茶艺课程教学工作。这种以赛促建的模式对于促进茶艺课程的建设及教学改革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同时也为进一步完善茶艺课程建设,创新茶艺教学方法和模式提供重要机遇。

篇(8)

现代社会的多样化和复杂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竞争性和骤变性,都促使秘书的角色职能由传统型向外向型、全能型转变。原先的对于秘书素质的要求、标准已经不再符合时代的发展,新的形势要求秘书扮演多重角色,全方位、全功能的为领导服务。秘书机构是单位的枢纽部门,秘书工作中少不了迎来送往、接待宾客等事务,所以端茶敬客是秘书服务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基本功之一。以茶敬客、以茶传情、以茶示礼、以茶引言,茶文化可以成为秘书处理公务、人际关系的剂。

学校和陶茗轩茶庄于2009年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并成立校外实训基地――“陶茗轩”工作室。工作室其本质是“师徒式”的教学,师傅带徒弟的教学。以学生为本,以工作室为依托,学生以“准工人”身份得到模拟岗位训练,然后参与现实岗位实践。校企双方开设创业培训课程,注重学生的创业意识培养,让学生以一个创业者的身份开始创业设计,并在教师引导下进行创业实践。工作室承担着实践教学和技能培训的任务,同时又是一个创业基地。师生在讲茶、听茶、品茶、秀茶、悟茶、售茶过程中完成教与学的体验。这种教学模式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促进教学与就业的自然衔接,使学生“能力更强,专业更强”。

一、工作室的教学环境

1.师资配备

工作室对师资队伍的素质要求很高,以学校现有通过重点培养的“双师型”教师为主,包括取得茶艺技师证书和茶艺考评员资格的茶艺专业教师、取得秘书技师证书的秘书专业教师以及心理辅导和创业指导教师等。工作室教师定期加入行业单位实习,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实践能力以及教师的职业素养。同时聘请宁海茶文化促进会、茶叶协会、望海茶茶业有限公司、县文联等校外行业专家为师生讲学及实践指导。

2.工作室成员组成

工作室实现小团队教学,为学生营建良好的学习与实践氛围。工作室培养对象是高二和高三预岗实习学生,每期人数控制在15人以内,实行师生双向选择的形式,学生自愿报名加入工作室,再由师傅对其进行考核,考核以企业面试的程序进行,面试通过才有可能进入工作室学习。工作室以企业模式组织教学和运营,学生进入“陶茗轩”工作室必须以员工的身份与工作室签约。

3.功能安排

工作室由茶室、产品展示区、储物室、多功能室四个部分组成。茶室布置采用中式风格,摆上花草、仿明清的桌椅装饰,配以素雅的窗饰、工艺品、乐器、书法条幅、国画山水渲染出古色古香的浓郁氛围。产品展示区展示各类茶叶、茶具,摆放时注重审美,并注意茶叶及不同茶具的风格搭配。多功能室是茶艺表演礼仪及服务接待礼仪的培训室,也是学生展示工作室学习成果的地方,同时也是创业辅导教室,配以镜子、音响、电视等。储物室存放茶道具、服装等。

4.学生的日常管理

学生进入工作室后,通过“告家长书”、电话等方式同家长联系,并签订安全责任状。工作室还制定规章制度,内容包括仪容仪表仪态的要求、卫生制度、考勤制度、奖惩制度、实训劳动记录等,实行量化考核。

二、工作室的教学管理

1.教学模式

工作室教学团队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为实施教学的核心理念,分模块进行教学,彻底打破独立课程的教学体系,建立了综合化的项目课程体系。运用了“宽基础、活模块”教育模式,通过模块课程间灵活合理的搭配,将品德教育融入学生学习实践中,将品德评价融入学生学习考核体系,首先培养学生宽泛的基础人文素质、基础从业能力,进而培养其合格的专门职业能力。教学上依托工作室有利资源和优势,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封闭压抑的形式,采用以专业教师为主导,以辅助教学和承接技术项目为主要任务,将产、学、研融为一体的教学模式。通过工作室平台,师生关系已转换为师徒关系,师生之间面对面零距离接触,营造良性互动关系。教师采用课件演示讲解、教师示范、学生演练、互相观摩等教学方法,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制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工作室还实施了“翻转课堂”这一新的教学形式,利用短小精悍的视频来实施教学。学生用互联网去使用优质的教育资源,可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安排学习进度,教师的责任是引导学生去运用知识,成了学生的“教练”。“翻转课堂”使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大大增强,学生个性发展和创造、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2.课程设置

由于学生在高一阶段的校内课堂上已基本完成茶艺和秘书基础等理论课程的学习,工作室采用理论和实操相结合,与市场和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相契合,注重实训教学和实践技能的培养。在课程设置上分模块进行,在实训中突出对实践技能的要求,完成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第一个模块是礼仪,以个人形象、办公接待、茶室服务、茶艺表演、茶事活动礼仪为主要教学项目;第二模块是茶艺,项目主要有泡茶技能、茶叶鉴别、茶室设计、日韩茶道、茶室管理等;第三个模块是秘书技能,融入会务、办公室日常事务、攻关活动等技能项目;第四个模块是创业,引导学生形成职业概念,树立职业意识,规划职业生涯。

高二学生到实训基地参加实训时间为每周一、三下午,在教师引导下完成以上四大模块课程的学习,培养其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周末安排学生在陶茗轩茶庄轮流上岗,实现校企对接,从而实现互补双赢。高三学生深入各个单位进行预岗实习,指导教师全程跟踪管理,要求学生定期反馈实习情况、实习心得体会等,安排高二学生与其以茶话会形式交流心得,分享体验。另外,安排高三学生每个月进入工作室学习一天,根据学生实习岗位需求教师进行一对一辅导,帮助有创业梦想和创业机会的学生参与体验创业经历。

3.考评机制

在教学评价方面,主要包括对学生学的评价和对教师教的评价。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重点以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为主,如完成实训项目的态度(占40%)、数量(占30%)、质量(占20%)、效益(占10%)相结合,这种评价既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又遵循了能力的形成规律。而对于教师“教”的评价,应采用发展性评价,即在充分尊重教师的前提下进行的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的评价。

三、工作室的教学成果

工作室教学模式避免了“常规化”教学模式的很多弊端,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成果斐然。

1.学生综合素质提升

对人才的培养如同泡一杯好茶,要讲究五境之美。工作室优越的教学环境下,学生学会了如何“泡”好自己这杯茶,这使她们走上工作岗位后,不论是气质上还是内在修养上都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在工作岗位上,他们能恪守职业道德,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具有很强的竞争意识和实践能力,用人单位对就业学生的评价普遍很高。在工作室学习实践过的学生就业率达到100%,甚至有些学生未毕业就被行业企业预定为“准员工”,学生参加暑期社会实践得到的报酬有的超过了正式员工。目前,很多从工作室走出去的学生已经是企业老板了。

2.教师业务素质提升

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一起参与学习实践,不断地总结教学经验,不论在理论教学水平上还是实践技能上都有了明显提升。工作室让教师与学生实践教学与社会职业岗位零距离接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使之更好地适应市场的需求。工作室的教师参与编写的校本教材《茶艺实训教材》《服务礼仪实训教材》《创业奇兵》已由出版社正式出版。参与的课题研究《认知疗法在增强职高生学校适应性中的个案研究》目前已被市立项,校企双方组建课题组开始以工作室教学模式为题材的课题研究。

3.创新创业获奖情况

“陶茗轩”作为学校学生的创业项目在2011年光华青年创业精神大赛全国决赛中,获得了第一名。2013年4月这个项目代表中国赛区,参加全球创业指导基金会在纽约举办的2012“全球青年创业家大奖”比赛,并获得全球创业精神大奖。创业指导教师获优秀指导奖。

学生创业项目设计《单车回归心灵家园》参加宁波市中职生创业项目设计比赛一等奖;学生创业项目设计《霞客网――自驾游的贴心伙伴》参加宁波市中职学校创新创业大赛创业计划类项目比赛二等奖。2008年至2013年间,学生连续四届参加宁波国际茶文化节茶艺大赛,有两位同学获得茶美人称号。学生泡制的作品《母亲茶》获得银奖,《望海情缘》获最佳创意奖,《五洲欢聚》获最佳解说奖。2010年学生参加宁波市文秘专业技能大赛,获得两项个人一等奖,团体二等奖的好成绩。如今,已有200名左右的学生取得中级茶艺师证书。

工作室每年组织校园茶文化节、无我茶会,传播茶文化。曾在桑洲品茶节上出席茶艺表演,参加茶文化促进会组织的中日茶文化交流活动,多次为县级会议提供接待服务。到目前,已承接本地多家知名茶馆的员工上岗前的培训任务,并得到认可。

四、小结

工作室教学模式提供给教师和学生一个开放的空间环境,有利于师生在理论和技艺上得到全面发展,让教学适应了市场的需求。工作室师生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和不足,不断地改进教学的方式方法,让工作室这一新型教学模式逐渐成熟和完善。

参考文献:

篇(9)

2学科技能竞赛对学风建设的促进作用

2.1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良好学习氛围的形成,是高校构建优良学风有效途径之一。大学生学科技能竞赛活动的开展为学生提供了实际演练的机会,在实际操作中参赛学生之间互帮互助互学,可以不断地查缺补漏,认识到专业知识和应用能力的重要性,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营造和谐上进的学习氛围。通过利用茶艺、插花花艺技能竞赛活动的开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共同参与、共同训练、在竞赛体制下进行学习,通过学生间学习效率的横向比较,无形间提升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态度的端正、竞争意识的提高,使整个高校被围绕在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之中。

2.2有利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当代大学生绝大部分都是90后,既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和好胜心,也具有探究问题的勇气和战胜困难的信心,乐于挑战不同难度的新鲜事物,解决问题的过程将给他们带来成功的喜悦,并产生强大的正能量,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这种正能量地反复出现,必然会使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并逐渐转化为一种内在的求学动力,激发出学生最根本的好学精神。经历了操作学科技能竞赛的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升,更善于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经常开展技能竞赛能让学生得到更多的知识运用机会,从而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以致用、学用结合的学习习惯的养成。

2.3有益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大学生毕业人数与日俱增,就业压力节节攀升。随着科技的发展,“纸上谈兵”式的人才已不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综合素质成为新时代考量人才的重要标准。参与过学科技能竞赛的学生,具有良好的理论知识、较强的操作技能和团队合作意识,各方面显得更加成熟。调查发现参加过技能竞赛的学生综合表现能力较强,在应对就职应聘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在学科技能竞赛活动进行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要遵守活动制度、服从相关时间安排,完成不同难度的任务,还要学会处理学习工作与竞赛活动的各方面的冲突和矛盾。通过矛盾冲突的解决,学生的心理素质与应变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组织纪律性也得到了强化,提升了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对于高校构建优良学风是强有力的保证。

2.4有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中国传统文化是涵盖中华民族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礼仪制度等多方面内容的有机整体,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纽带。然而,全球化带来的文化多元化,使不同于本民族传统文化的“第二文化空间”传播开来。外来思想和价值观念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方式产生巨大冲击,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现状堪忧。茶艺和花艺作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更具有历久弥新的发展生机。东方式插花艺术在国际花艺界独树一帜,茶艺的精神核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思维。二者深厚的历史根基和强劲的生命力让传承和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通过插花花艺竞赛和茶艺技能竞赛,学生不仅能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还能为优良传统文化的发展贡献力量。

2.5有效地促进高校良好口碑的打造

湖南农业大学作为游离在一流大学边缘的高校,录取的大学生中有一些同学可能因为高考失误未能进入理想的大学而处于低落时期,这些学生自身有极大的发展潜能。通过开展出色的学科技能竞赛,提高高校的竞争力,扩大学校的影响力,提高学校在高校间的排名,让学生充满自信、开心快乐的学习,形成学科技能竞赛和学风建设之间的良性循环。该校茶艺和插花花艺技能竞赛分别从2010年与2012年启动,每年各组织1次茶艺与插花花艺技能大赛,并积极参与全国茶艺、插花花艺专业技能大赛,与各兄弟院校同场竞技,扩大该校特色专业的社会影响力,扩展学生的专业视野与心胸,增加他们专业学习的信心与动力。以此形成常态,逐步增强该校学生的参赛水平及动手能力,提高了相关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进一步扩大了该校在全国农林院校中的影响力,打造了学校的良好的口碑。

3学科技能竞赛体系的构建

3.1与时俱进,重视学科技能竞赛意义

学科技能竞赛既不是少数学生的事,也不是最终目的,是教学体系中的一个环节、培养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一种手段。让所有有兴趣的学生参与其中,才能从根本上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才有利于高校优良学风的建设。因此,首先要从思想上对学科技能竞赛的认识走向深刻,认识到技能竞赛的真正意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打造和谐的学科技能竞赛氛围。湖南农业大学校、院各级领导班子高度重视插花花艺、茶艺等学科技能竞赛工作,在省级和国家级的学科技能竞赛中,院校领导全程参与竞赛的培训和指导工作。同时,园艺园林学院相关专业教职工每年定期召开学科技能竞赛研讨会,交流总结竞赛工作、制定来年工作计划,在传承的基础上发展和扩大影响,争取使学科技能竞赛工作更上一个台阶。

3.2持久深化,完善组织结构、健全评价激励机制

完善的组织结构和健全的评价激励机制是学科技能竞赛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竞赛相关文件由学校统一出台,竞赛组织指导委员会统一部署,使得组织工作都有据可依,责任到人。最终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由院系主管教师主导的三位一体合理架构。而评价激励机制的构建更是调动各方积极性、激发学生潜能的重大举措,从而推动学科技能竞赛的健康发展。该校教务管理部门不断规范学科技能竞赛流程,及时总结表彰,并将其制度化,将竞赛相关的组织和辅导工作纳入考核评价体系之中。对获奖学生给予综合测评加分、湘农青年素质拓展学分、竞赛奖金等奖励;对指导教师给予指导奖金、工作量认定和职称评定倾斜等奖励,并在每年的校级表彰大会上对获奖的优秀个人和优秀集体进行表彰,全面激发了学生和教师对学科技能竞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3打造品牌,逐步形成多级管理长效机制

打造学科技能竞赛的品牌在一定程度上是一所高校办学特色的体现,具有学科特色和专业特点的学科技能竞赛是拔高教学质量、推动创新能力的重要契机。通过推动学科技能竞赛的多级管理,使学科技能竞赛向规模化发展,才能实现一院一特、一校多品的精品学科技能竞赛品牌的打造。该校茶艺表演队与茶学协会于2012年正式合并,从校方管理转向同校学生社团联合会的合作管理;花艺协会自成立以来由园艺园林学院单独管理。由学生与学院、学校共同参与管理工作,既能保证各项竞赛活动的正常开展,又培养了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及活动的主动性,从而真正实现“学校—学院—学生”多层次高统一的管理长效机制。

篇(10)

2013年,源于陆羽故里的陆羽国际集团在上海成立公司,并在浦东浦西开设数间“陆羽会”会所,使我们得以近距离了解茶圣陆羽、中国茶文化、陆羽国际集团及陆羽会。近日,记者专访了陆羽文化发展(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汪丽女士。

茶可以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物质生活必须品,也可以是“琴棋书画茶香花”—精神生活艺术表达。可以说陆羽之所以为茶圣,就是因为他将茶从日常生活元素,提升到了茶艺、茶道、茶文化的精神层面,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和外在表达。陆羽国际集团源自茶圣故里湖北天门陆羽研究会,由天门陆羽、陆羽投资和香港陆羽联合组建而成,集团总部设在湖北武汉和天门,在北京、上海等全国8个核心城市设有经营机构,在斯里兰卡、香港和美国设有海外分部。他们希望将最优品质的茶和健康高雅生活方式,带给全世界。

《投资有道》:回首过去这些年,在文化营销长河中此起彼伏的本土品牌,相当一部分品牌是在玩文化概念,且很多陷入了概念迷思而难以自拔,如何避免从故纸堆里找概念,依托古迹编故事?

汪丽:我们总结了陆羽会的三大特色,一是品牌历史最悠久,二是品质最高端,三是茶文化是唯一和首选。陆羽会品牌是国内极少的所有产品都通过国际和国内双认证的品牌,陆羽会坚持出品十大名茶,按四季不同时节以四季精选推出,陆羽会只有特级精选级,产品永远最鲜嫩、最养生、最适合您。但只有好的产品绝对代表不了陆羽会,陆羽会作为有1300年历史传承、30年茶文化研究经验的品牌,成功举办多届国际茶道邀请赛,组织茶艺培训,是茶艺、茶文化行业标准制定者,也是四季酒店等高星级酒店、私人银行、私人飞机、国际知名品牌、国际组织会议、私人会所等机构和组织的茶文化及私人茶道服务合作首选。

也许有人会说,饮茶不必有那么多讲究和说道,其实从采茶、制茶、茶具、冲泡方法乃至用水,最后到品茶,都蕴含着很深的茶文化和哲学思想,不仅仅是某种仪式和修身养性简单的事了。陆羽以器、具、饮、事,首创中国茶道、茶礼、茶文化。“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茶道,即以茶行道雅志之艺术。茶道,包括茶器具、茶艺,还包括茶宴、茶席等仪式,是茶文化的核心。茶可健康养生,茶可以茶会友,茶可自省修身。在现代,体验茶道是高端人士理想的休闲生活方式。在商务之余,来到按陆羽茶道理念打造的专享私人茶道会所包间,约友品味,或静处涤思,倾刻即有雅逸从生,皆有不同天地情怀。

《投资有道》:陆羽会“会中会”模式非常独特,你们选择合作伙伴看中什么?

汪丽:我们只选择与陆羽会品味相近的企业,一个地区我们的合作伙伴不会选择太多,目前上海也只有四家,两家在浦东、两家在浦西,其中两家是酒店、两家是高端会所。这样做一是适当分布,让客户就近方便,二是初期也要适当为合作伙伴集中客户资源。在这个过程中,陆羽会要投入大量的培训和中国茶文化要素植入,必要时还将植入整个“琴棋书画茶香花”的团队和资源,从而使合作伙伴客户满意度、客户重复消费、客户带客及商务消费大量提升。目前来看,除了带来文化传承和经济利益外,合作伙伴最满意的是,我们对其员工茶文化的培训,和将合作伙伴酒店和会所变为精英人士的社交平台。

正因为我们非常敏感高端高雅客户的需求和提升其价值,所以我们选择合作伙伴最看中的是“品味相近”,我们的理想合作伙伴通常是超五星酒店和文化场所或会所。

《投资有道》:茶道最早起源于中国。陆羽的发展战略是什么?

汪丽:以陆羽标准和文化为核心竞争力,制定了“一个品牌、三个平台”发展战略,打造高端高雅的茶文化品牌“陆羽会”,和引领行业发展的陆羽国际检测、中国茶交易和陆羽国际茶文化中心。我们把“陆羽是茶、茶是陆羽”当作1.0版本的陆羽公司,把“陆羽会”当作是2.0版本的陆羽集团,把“三个平台”当作是3.0版本的陆羽国际集团的未来。1.0版本我们卖的是茶,2.0版本我们卖的是服务和文化,3.0版本,我们希望以检测和交易中心服务茶行业,以陆羽国际茶文化中心汇聚中国传统文化大家、当代艺术和国际时尚,打造国际核心城市和全球核心茶产区文化地标,以更好弘扬陆羽、弘扬中华文化。

我国是世界第一大茶叶消费国,也是茶消费增长最快的国家。作为茶叶的故乡,中国拥有5000年茶文化历史,是茶的原产地。中国茶产业覆盖1/2国土,影响3/4人口,1亿茶农、7万家茶企。我国茶叶种植面积、产量、产值均居世界首位,虽是茶业大国,但不能说是茶业强国。推进行业标准经、现代化与国际化,实现中国茶叶大国向茶叶强国的顺利转变,是茶行业的“中国梦”。

《投资有道》:陆羽国际集团在这方面有什么优势,或者说有什么准备?

篇(11)

陈柯短暂开过茶馆和茶庄。“越了解茶,越觉得不适合开茶馆。因为,我只会找品质好的茶,而茶馆的高档茶消费群体极少,难以营利。再者,北京茶馆生存空间狭小,不少茶馆兼顾麻将,成休闲娱乐室了。”他现担任一家茶馆的顾问。“他是茶馆的‘镇馆之宝’,有人‘挑场子’,他是最后一道防线。”吴先生说。行走茶界多年,陈柯对茶和事有着自己的看法。神话

“‘喝熟茶,品老茶,藏新茶’是台湾茶界策划出的普洱茶宣传口号。”陈柯说。

港台是中国最先实现现代化的地区,亦是中华传统文化复兴的引领者,文物艺术品收藏界如此,茶界也如此。有人说,相关人士挣得盆满钵满。但是,必须承认的是,有知识的先知先觉者本应得到丰厚的回报,而不是相反。

二三十年前,普洱茶是廉价茶,一片七两重的茶,价格一元左右。有早茶习俗的香港和东南亚是主要消费区。香港茶商多“做仓”,即在一定条件下仓储新茶,促其发酵,以求最短时间内做出几十年自然发酵的效果。上世纪90年代,台湾茶商通过香港大量引入普洱老茶,逐渐推广开来,掀起了普洱茶热,普洱茶成为高档茶,价格持续攀升。一片上世纪50年代勐海茶厂的“大红印”(原重357克,现重约300来克)初卖5000新台币,20年后的今天已达百万以上新台币。

市场容量有限,台湾茶商将视线转到广阔的中国大陆。于是,“收藏能喝的古董”就成了人们耳熟能详的时尚流行语。在股市模式操作下,普洱茶热在大陆成功复制。“中关村IT业人士是首批接受普洱的人。为什么?IT业投资者或高管中,台湾籍人多,上行下效使然。”

在火热的普洱茶行情中,有知名茶厂改变经销模式:缴500万元成为经销商,茶厂以货冲抵,这种“入门费”一度涨至1500万元。“新茶一大件(84片)出厂价2000多元,曾涨到2万多元。”过度投机终使“普洱茶神话”在2007年崩盘。“回想起来,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普洱茶,接触了普洱茶,是这场炒作的最大收获。”陈柯说。投资

近年,茶叶生产成为部分大型企业的投资目标,其目的能添新农业的身份,可能得到政策方面的照顾,且投资额不大。但对大众而言,并不是随便买些茶叶放起来就会越来越值钱的,更不是所有的茶叶都可以长期存放。目前,市场上常见的老茶有普洱、乌龙和白茶等。茶品的升值与否,跟茶叶品质、工艺和存储条件息息相关。

普洱茶泡沫破灭后,广东投资者囤积了茶,出货的台湾投资者转战云南包起了茶山,以垄断茶生产链的上游资源。就大厂货而言,“‘大益’短暂下挫后重拾升势,而‘下关’则一蹶不振。”陈柯说。

与大厂货不同,古树茶成了新的炒作目标。“茶园多是人工栽植的小树。古树茶散布高山,根深叶茂。古茶树按区域山头划分,不是所有的古树都好喝。古树茶先是‘易武’领衔,接着‘班章’又充领头羊多年,这两年‘冰岛’已一马当先。”之所以如此,陈柯分析:“班章出名早,采摘过度的情况也最先出现。班章有‘茶王’之誉,刺激性强;‘冰岛’柔、甜、香,更易为人接受。”

连年颇有起色的大厂货行情,今年再度下挫。陈柯认为原因有二:“广东地区的消费能力下降和大茶厂的调整。”普洱茶主要消费地在广东,囤茶人少了,价格自然下跌。“茶厂也意识到,市场一旦饱和,先‘死’的就是茶厂。价格降下来,鼓励大众消费是解决之道。”

识茶

“好茶的基础是原料。工艺只能稍补缺憾,改变不了茶的本质。”陈柯总结出评判好茶的四个原则:原产地、原生态、原树种和原工艺。“遵守这四个原则找到的茶,一定是好茶。”

事实上,有的茶叶企业片面追求产量,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环境,甚至铲除原有树种,移栽新品种。这样的情况下,原产地还在,原生态、原树种均“物是人非”了。

传统加工工艺是针对茶叶特性,历经千百年探索出来的,而新工艺则是短期的“急就章”。“以乌龙茶为例,新工艺源自台湾。为了赢得年青消费群体的喜爱。茶商采用减轻发酵和焙火,做成清香型乌龙茶,迅速占领市场。之后,影响到铁观音、武夷岩茶。这种快餐型的茶慢慢地流行起来。”

乌龙茶是半发酵茶,发酵度在40%至50%。新工艺发酵度在百分之二三十以下,偏绿茶。乌龙茶传统工艺的最后一道是焙火,意在使茶叶醇化。无焙火工序,茶的滋味、香气便不能稳定持久,只能存放于冰箱。“这还不是主要问题”,陈柯说:“轻发酵的茶喝多了伤肠胃。有位朋友喝铁观音两年,脸色灰暗,吃不了饭。停喝好一阵儿才恢复过来。”

省工艺也有成本考量。“比如龙井炒完茶后,有收灰工艺:用草纸包好茶放在缸里,边上放生石灰,密封存放十天以上,吸附茶叶中的水气和火气,稳定茶性。如今,市场上多少龙井茶有这道工艺?”陈柯问,“且工艺环节越多越易出问题,一旦出问题,茶就坏了,损失就更大。”

某些黑茶传统工艺在现代不易复制或复制成本过高,为此,茶企借鉴成功的普洱茶模式,改变工艺,人工加速发酵,也分生茶和熟茶了。“这样的茶,名是还原来的名,茶已不是原来的茶了。”陈柯不赞同盲目饮用野生茶,因为“野生茶树在自然界中为抵御虫害和其他侵害,多具毒性。”茶艺

中国大陆茶业复兴,茶艺馆遍地开花,台湾茶人西进,包括失意者、边缘人、“南郭先生”,经幕后团队专业包装为茶艺大师,创造了个人事业的辉煌,或重启个人事业的“第二春”,收徒动辄万元、十万元,俨然茶界符号。港台三流歌星凭一首歌红遍大陆的歌坛奇观,在茶界重现。

“‘茶艺’是台湾茶界倡导茶文化复兴时确定的名称,以别于日本茶道,并演绎出相应的程式。”陈柯说。“艺”和“道”两字,意义差之大矣。日本禅宗思想是茶道的核心,某种程度上,茶道就是包着茶外衣的佛教。而“茶艺”从字面上看就是侧重外在和仪式,事实亦是如此。“报名学个高级茶艺师证,必需自己编一套茶艺表演”陈柯说,“各式各样的茶艺表演太多了。”

当然,很多有识之士也在探索纯正的中国茶规。原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国茶禅学会会长吴立民(信如法师,1926―2009)精心研究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出土的唐代茶具,依此设计了一套密宗茶规。

品牌

“全国七万家茶企的年总产值,只相当于立顿一家。”这是媒体对中国茶没有品牌的感叹。1992年进入中国大陆的英国立顿,定位大众化、年轻化、小资情调,已涉足红茶、绿茶、奶茶、铁观音、茉莉花茶等20多个品类,发展成中国茶界的“恐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