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高中语文阅读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2-02-05 13:42:42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高中语文阅读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高中语文阅读论文

篇(1)

1.创设民主、和谐的探究情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民主和谐的探究情境,使过去的单向交流方式转变为多向交流方式,使师生关系更加密切,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从而提高阅读教学效率。例如,我在教学《我有一个梦想》一课时,充满感情地和学生讨论交流如下这个问题:学习完本课后,大家也来谈谈你们的梦想是什么吧。在教师的倡导下,学生纷纷讨论起自己的梦想,各抒己见,课堂气氛变得热闹欢快起来。

2.教师要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引领学生走进作者的“心境”,品味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真挚的情感、深远的意境。例如,我在教学《再别康桥》一文时,师生先共同对“柳树”这个传统的意象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柳谐音是“留”,是中国文化中传统的别离意象,古人早就有折柳送别以表依恋与牵挂的习俗。然后再分析此时的柳的意境,并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具体的情景中,实现知识的迁移。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获得知识,还能提高他们的能力,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

二、利用多媒体进行阅读教学,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篇(2)

2系统功能分析

本系统的设计的目的是针对高中语文阅读内容进行训练和测试,通过对高中语文教师、学生和教学要求的全面调研,通过对调研结果进行分析和论证,本系统设计了能力培养模块和管理功能模块。其中能力培养模块包括阅读测试、阅读训练和阅读指导三个功能,功能管理模块包括了数据分析和内容定制两个功能。

2.1能力培养模块能力培养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考试能力,具体包括阅读训练、阅读测试和阅读指导三个功能。阅读训练是为了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教学内容进行训练而设计的功能,在本功能中需要为教师提供训练内容的设计功能、训练结果检查功能,需要学生提供训练内容的选择、输入功能,同时需要为学生提供标准答案查看、问题留言的功能,方便学生在训练中及时将问题反馈给老师。阅读测试功能是为了实现教师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检查和考试能力的检查,阅读能力的检查是为了完成对学习内容的检查,而考试能力的检查是为了对学生应试状态和能力的检查,通过阅读能力检查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每一位学生进行阅读内容的设计和指导,通过考试能力的检查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考试心理辅导和定制性考试训练,使得每一位学生能够在考试中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力。阅读指导是为教师提供学生学习指导的窗口,教师通过对学生测试和训练内容的分析,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方案对学生的学习和考试能力进行指导。学生通过本功能实现与教师的交流和沟通,提高学习指导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2.2功能管理模块功能管理模块是为了实现教师对学生测试内容和学习内容的定制而设计的,在本模块中包括了内容定制和数据分析两个功能。内容定制功能是为了实现教师对训练和测试的方法、内容进行定制,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阶段和教学要求进行测试和训练相关内容的设计。提高了系统功能和内容和实用性和适用性。数据分析功能是本系统的一个重要特色,数据分析是对学生的测试内容、测试结果和测试参数进行分析,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分析可以帮助教师找出每一个学生存在的问题,从而实现因才施教。

3系统功能实现

本系统为B/S结构的应用系统,采用了C#、web编程技术和sqlserver2005数据库技术,运行平台为windowsserver2008和IIS7.0。

3.1能力培养模块实现能力培养模块是为了完成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检测,包括了阅读测试、阅读训练和阅读指导三个功能,下面针对每一个功能进行具体实现。阅读训练功能中系统设计了训练内容浏览、训练内容使用两个界面,在训练内容浏览界面中提供了对训练内容的介绍和训练内容知识点的分析,用户使用该界面是进行训练前的准备工作。训练内容使用是进行阅读训练的界面,该界面的内容和训练内容浏览界面中的内容是关联在一起的,用户在选在浏览内容后,系统将根据用户的选择选出具体的训练内容,为了使训练者在训练中能够得到帮助,在训练界面中提供了训练答案分析和训练疑问留言两个功能,使用者既可以在答案分析中获得帮助也可以将疑问进行留言,有教师进行解答。阅读测试功能是学生进行内容和能力测试的界面,在用户选择测试后,系统将根据用户选择的信息进行测试内容的生成,在本系统中提供了大量的测试内容,并对测试内容的难度、范围、使用人群进行标注,系统根据学习者的信息和试题的信息进行测试内容的生成,同时将测试开始的时间、结束时间和用户输入进行保存,为数据分析提供准确的数据。在使用测试功能时将不能在使用任何的帮助,但在测试结束后学生可以进行测试内容和输入内容的浏览。阅读指导功能是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指导,教师通过对学生测试、训练数据的分析,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阅读学习的指导,在阅读指导界面中教师可以输入建议学生使用的方法和建议,也可以进行学习内容方案的定制,定制的方案将在内容定制中出现,通过该方案的执行直接指导学生的阅读训练过程。

3.2功能管理模块实现功能管理模块是完成系统中内容和功能的管理工作,包括系统数据分析和内容定制。数据分析界面中为教师通过了多种数据分析的条件,教师通过设定分析条件获取分析结果,系统根据教师输入的内容执行数据分析,在分析中可以获得学生的测试信息、训练信息和功能使用信息,这些信息将是教师进行阅读测试、训练内容设计的依据,也是教师进行针对性学习指导的依据。数据分析界面中也为学生提供了学习时间、测试效果的分析功能,每一位同学可以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很好的把握。内容定制功能是为教师提供了训练内容和测试内容的定制功能,在本界面中教师可以根据指定的定制方案进行内容和栏目的调整,教师可以通过该界面为每一位学生提供不同的使用界面,在本功能中通过模板的方式进行实现,对于每一个模板系统都在数据库中进行了存储,教师在制定模板时需要提供模板的编号、名称、适用人群等信息,这些信息是生成使用界面的依据,在每一位学生进行登录时,系统将根据学生的信息进行模板信息的检索,根据检索到的模板内容进行使用界面的生成,充分发挥了教师有针对性指导的作用,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和实用性。

4系统效果分析

本系统受到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农村远程公益性外语课程学习监控体系研究”的支持,同时受到了渤海大学文学院和教育部门的支持。本系统建设完成后在辽西部分高中进行了半年的测试工作,在测试完成后进行了相关的改进和调整,现已投入运行。课题组通过对测试数据和运行数据分析,证实了本系统有助于提高高中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应试能力。本课题组通过对学生阅读测试数据的分析得到以下结论。

1)系统具有很好的接受度,对于高中教师而言能够通过使用本系统实现对学生一对一的有针对性的指导,提高了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对于学生而言通过使用本系统能够实现对自我学习状态和能力检查,并能通过本系统获得学习帮助,提高学习兴趣。

2)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由于本系统的使用具有灵活的特点,因此学生系统利用率较高,同时教师提供的训练和测试内容具有很好的针对性,所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

3)有助于推动高中语文教学的改革,国家一直在推动语文教学改革,本系统的设计和运用是对教学改革的重要支撑,通过本系统的应用即有效的实施了教学改革,又能获取准确可靠的改革数据,为教学改革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篇(3)

二、自主阅读的原则

自主阅读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自主阅读要将个人感悟和合作探究相结合。在自主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才是阅读行为的主人,所以,不管是在课上还是在课外,老师都要留出一定的自读自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机会尝试感悟文章的思想,而不能满堂都向学生不断灌输知识,把学生看做接受知识的容器。

(2)自主阅读要和老师的指导相结合。虽然学生是阅读行为的主人,但是若没有老师的指导,则很容易出现学生像无头苍蝇一样漫无目的、没有方向地阅读的现象,所以,老师要指导学生如何主动进行自主阅读和思考,如何围绕课文重点、难点读懂文章的内涵。

(3)以增强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为核心。阅读能力就是语文能力的核心,语文课堂教学活动旨在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

(4)将课堂内外相结合。学生自主阅读的基础是课内阅读,而课外阅读主要是对课内阅读的补充和延伸。

(5)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老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阅读态度是否积极主动、阅读的内容是否多样,尊重学生独特的个人见解。

三、新课程标准下的自主阅读实践探索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阅读感兴趣,才会主动阅读。要想高中生通过阅读获取知识,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在课堂上讲读有关作者的写作大背景、生平事迹、才华和发生在作者身上的有趣小故事,能吸引学生对作者的关注,使学生对作者产生好奇心。高中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较强的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在思考问题上已经拥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但思维尚未固定,抽象思维占据优势,逐渐向理论型抽象思维靠近。老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特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满足学生的需求。另外,要鼓励学生多阅读课文以外的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爱阅读的良好习惯,使学生看到读物就激发阅读兴趣,不仅开阔视野,还大大提升欣赏作品的水平。

(二)构建学生自主阅读的课堂教学模式

阅读是学生吸取书本知识的过程,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应该构建学生自主阅读的课堂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确立学习目标,明确阅读导向。在讲解课文前,老师要让学生预习一遍,然后师生共同商讨并且确立本课学习目标。老师应先概括自主阅读的提纲,并发放给同学们,提示学生如何按照学习步骤自主阅读。

篇(4)

二高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阅读探究问题的选择缺乏合理性在语文探究性课堂教学中,面对同一阅读材料,学生提出了不同的问题,这本来是一个好的开始,但是,由于学生问题的多样性使得一些问题并不适合在语文课上进行讨论。例如:教师不能把语文课上成思品课、不能把语文课上成历史课、不能将本学科的本质弱化。新课表中对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即:工具性与人文性。新课改实施后,对语文教学中人文性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要求用语文的人文内涵来不断熏陶学生。但是有的教师在设置阅读问题时缺乏合理性。

2.2对探究问题的自主性把握不到位有的教师简单地认为要想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那么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就不必干涉太多了,应该对学生的学习放手。因此,在探究性阅读教学中,很多语文课堂成为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分小组围在一起热烈的讨论,然后再派代表上台发言。从表面上看好像学生是在进行自主学习,可是,学生们在学什么?怎么学?学习的效果又如何?整个学习过程缺乏教师的有效指导。看似热热闹闹的一节课由于教师的组织无序,而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茫然、虚假,学习效果也就可想而知。因此,管得太死、放得太松都不是一堂好课,缺乏教师对自主性探究学习的准确把握与指导就失去了探究性学习的真正意义。

2.3缺乏对探究性阅读的开放性引导在探究式教学中,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享受学习带来的乐趣,要尽量多给学生提供一些自由探究的空间,要允许学生的答案是不同的、丰富多彩的。这种开放性的教学虽然给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探究阅读带来了新的生机,但是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例如:探究性阅读中的开放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不平等性。探究性阅读中学生的自主性提高了,但是很多学生在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经常滥竽充数,不思考、不动脑,而搭乘别人的顺风车。学生的这种行为教师在教学是是不易发现的。这样一来探究性阅读就成为一部分学生提高自己能力的舞台,而另一部分学生基本还在原地踏步,这是一种新的学习不平等。

2.4探究性阅读教学存在很强的形式主义倾向很多教师为了能够体现出新课改的理念,在没有深入研究新课改的内涵后就照猫画虎的来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例如:探究性阅读教学中有的教师只会让学生自我提问,然后进行分组讨论,谈论完成后学生代表发言,不管学生发言的内容是否符合课堂教学实际都表示出高度的赞赏。再例如:还有的教师运用大量的图片、影像资料来对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教学,结果是,看似热热闹闹的一堂课但实际效果很差。

三高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的具体策略

3.1为探究性阅读教学创设情景教师要为探究性阅读教学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新课改后的课堂要求教师走下高高的讲台,走到学生中间,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一种祥和的气氛,使师生在平等、自由、融洽的课堂情境中自主的学习。教师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来进行阅读导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的阅读补充更多相关的材料,使学生的思考更上一个层次。

3.2深入研究文本内涵正确选择探究问题教师在选择探究阅读问题时一定要让探究的问题符合语文的教学要求,探究性阅读不是休闲阅读、不是文学批评式阅读,而是具有语文特色的阅读。因此,选择的话题不能偏离语文之外。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要逐个进行甄别与筛选,将那些与语文教学或语文知识不相干的内容统统去掉。

3.3根据学生实际科学合理的制定探究方案教师在选择了合适的探究问题后,就可以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与理解水平来选择不同的探究方案。探究式阅读教学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预习文本并创设情景、细读文本并发现问题、合作讨论解决问题。例如:选修教材人物传记《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教师可以问学生:杜甫为什么是万方多难的?他当时成长的历史背景是什么?教师在这里设疑,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为此展开了积极的探究。

篇(5)

二、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方式的转变

我们所研究的就是要对过去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不合理的问题进行总结,提出一些适合高中语文阅读发展的需要。新课程标准明确表示我们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大力发展学生主导性、自主性,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去思考语文阅读中的内容,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因为高中的年龄和心理的结构已经接近了成年人,在一些问题的思考上有着自己的看法,教师要抓住这些生理和心理结构,多对课程环境进行设置,让学生主动来参与到高中语文阅读的知识中来。教师要改变以往教学方式,在课程设置上要多设置一些能够让学生主动思考,与别人合作的教学环境,使得学生能够在高中语文阅读课堂上学到一些社会生活经验,让学生多体验实践的意义。

三、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新课程教学改革明确提出来要求高中语文教师要改变自己的角色,这一转变主要是体现在要改变以往教师的主导地位,教师的一言堂、教师权威地位,高中语文教师在阅读课程上要做到以人格魅力来感染学生,让学生对老师的人格魅力的认同,这就需要高中语文教师在阅读课程中尽量多体现一些人格魅力,主要是体现在教师的爱心、教师对语文知识的热爱、教师的内在美等方面。教师在自身的角色上做到学生兴趣的引导者,学生知识体系的指导者、学生困难的帮助者,在阅读课程教学中做到多组织学生开展相关活动,并且让学生以合作方式进行,教师给与适当指导,教师也可以适当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作为一名参与者的身份。

篇(6)

二、不断优化教学方式

基于传统阅读教学存在教学方式过于单一,教学效果不甚理想的弊端,语文教师应不断优化教学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化被动为主动,让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方式趋于多样化、丰富化、灵活化与高效化,在一种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中落实生本理念。目前,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探究归纳法”“小组讨论法”与“话剧教学法”是最能体现“生本理念”的先进教学方法。

1.探究归纳法

由于“生本理念”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分析、探究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探究归纳法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并未预先告知文学作品的相关内容(如作者特点、写作背景、作品内涵等),而是在实际教学活动中,首先让学生自行阅读文学作品,然后带着问题展开探索之旅,逐行逐句反复推敲,对作品的精华之处进行归纳。通过“探索—推敲—归纳”的活动过程,逐步深化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理解与掌握,从而形成学生自己的观点、体会与感悟,促进分析、探究及解决问题能力的良好形成。

2.小组讨论法

基于传统教学模式存在学生参与度不高的显著不足,小组讨论法被广泛应用于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将全班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各小组成员之间在课外针对文学作品展开讨论与思考,对于一些小组内无法解决的疑问,在课堂上提出,在教师的引导与帮助下解决。通过这样一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阅读讨论中来,还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团结互助与良性竞争,营造一种积极、向上、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实现“不教自学”。

3.话剧教学法

正处于身心高速发展时期的高中生具有充足的想象力与强烈的表现欲,如能善加引导,将会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当前,一些高中语文阅读文本具有故事完整、人物鲜明、情节生动等特点,十分适合进行话剧表演。通过表演话剧的形式重现文学作品,能够给予学生充足的想象空间,让学生以自己的思维揣摩人物特征,以自己的形式展现主人公的行为表现与内心世界。在学生表演完话剧之后,师生之间可就表演展开讨论,探讨作品内涵与角色特点是否有良好的展现,在一种愉悦的交流与对话中,帮助学生更深刻地掌握文学作品内涵,让学生爱上阅读。

三、积极扩大阅读量

传统阅读教学多为“教师台上讲,学生台下听”的一种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过于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得学生的“阅读”权利被剥夺,而这显然是与生本理念相违背的。首先,建立正确的阅读教学观。秉承“一切以学生为本”的生本教学理念,高中语文教师应建立阅读教学重在学生的“读”,而非教师的“教”的阅读教学观,充分重视学生阅读在阅读教学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只有通过自身阅读、思考、感受和领悟,学生才能更正确地理解文章内涵,更真切地获取生活领悟,更真切地产生情感共鸣。其次,积极扩大课外阅读量。课外阅读能在形式与内容上补充、发展和完善课内阅读,还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性情、培养正确健康的审美观和审美情趣,对于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应提高对于课外阅读的重视度,积极扩大课外阅读量,有效提升学生对文章理解的正确度与深刻度。一方面,增大学生的阅读量,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延展学生的阅读深度。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学生能够获取除教材(教本、读本)之外的大量信息与知识,促进了阅读技巧的养成和阅读能力的形成。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从旁辅佐,发挥引导作用,避免学生阅读的随机化、不健康化。在深层次解析教材文本的基础上,教师应逐步引导学生掌握教材文本阅读的有效迁移,良好掌握语文阅读的“内引”与“外连”,将课堂阅读与课外阅读、生活阅读有机结合起来。所谓“内引”,就是将课堂上所积累的阅读经验迁移至课外阅读中,从而正确把握课外读物的中心思想;所谓“外连”,则是将课外阅读过程中所总结的阅读技巧运用至课堂阅读中,从而深刻理教材文本的内涵。另一方面,增大教师的阅读量。教师同样应增大阅读量,拓展自身的阅读视野与阅读深度。在日常工作中,应有意识地注重从各种媒介(报纸、刊物、网络、广播等)中获取信息与知识,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不断增大自身的知识储备量,逐步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通过课外阅读量的持续增大,教师在实际阅读教学过程中能够从广度与深度上透彻分析教材文本重点、难点,从学生特性与阅读材料特点出发灵活调整教学方式,进而实现高效阅读教学。

篇(7)

二以学生个性塑造为条件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是一种感受美的教学,但是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情境会有不同的美学感受,教师不应当采用“齐步走”或“一刀切”的手段,而应当结合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在正确价值观的引导下,优化每个学生的不同个性,让他们向正确的价值观靠拢,这就需要因材施教。笔者根据教学实践,认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应当在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因材施教:

(1)注重阅读文本的差异性,不同的文本、文体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呈现,作为创作个体的人不免有些负面情绪,而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发现其价值观的闪光点,摒弃不良价值观的引导;

(2)不同的学生存在差异,其价值观发展的程度也不同,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多种途径进行不同学生的价值观优化,以不伤害学生的自信、自尊为基础,适时引导。

三以合作探究教学为方法

新课标高中语文教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也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学习方式,阅读教学的目的是为了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此基础上陶冶情操,因此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为辅助。阅读教学是一种人文性教学,依靠教师单纯教学是无法达到效果的,需要学生个体进行探究、体会,同时搭配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达到思想的把握与价值观的认知,而教师的目的是对这种把握与认知进行提升、升华,因此阅读教学需要建立在合作探究教学基础上,让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阅读、讨论、评价、引导、感悟。教师首先需要做的就是鼓励学生积极阅读挖掘,阅读挖掘的过程是为了理解文章的大体内容;其次让学生分组讨论、探究,讨论探究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通过集合几个人的思想深化主题;再次让学生逐一汇报、讨论,让学生对文章的价值观进一步理解把握;最后教师进行必要总结、提升,教师总结的目的便是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同时融入价值观教育。

四以读写结合方式为深化

语文教学离不开读与写,阅读教学虽然以阅读为主,但是单纯地读容易造成学生只读不想,因此读与写需要有机结合,才能达到更好的阅读效果,才能在阅读中获得思想的提升,才能进一步引入价值观教学,同时这也是学以致用的基础。笔者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坚持一周拿出至少一节课进行课外读物教学,也就是学生自行选择阅读内容,并且进行读书的收获与经验汇报,书写读书笔记,组织征文比赛。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有效扩展学生的知识面,让他们认识到更多种价值观,并且通过引导自主选择正确的价值观,同时还能锻炼他们的写作能力,提升作文水平。

篇(8)

现阶段,对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而言,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应现代教学环境的变化,采用文本互涉理论及方法来充实语文阅读课堂已经成为学校教学研讨中的重要课题。但即便如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脱离文本的问题仍然存在,究其原因在于教师缺乏文本互涉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的明确指导,需要具体、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是高中学生、语文教师、语文教材与本文之间的多重对话,这是语文阅读教学实践的主要特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仅仅将语文课本中阅读内容传承下去,并不能有效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理解其中的内涵。同时,网络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得学生的适应了一种浏览式阅读的习惯,这对于提高语文阅读能力造成干扰,削弱了中学生主动剖析文本内涵的积极性。这些原因都是造成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得不到改善的因素。所以,在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应采用文本互涉理论支撑下的高中阅读教学策略来改善教学现状。

二、将文本互涉理论应用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具体策略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细读文本,来引导高中生探寻文本之间的关联点,例如:选择纵向关联点,追溯本文原型、对话历代评论文本;或选择横向关联文本,从全局上捕捉文本意义。总之,高中语文教师要能够对学生进行合理引导,在阅读教学课堂中通过营造教学氛围来激发学生联系文本,促使学生与教材、文本、教师之间进行多重对话,深挖文本的内涵与文本之间的联系性,最后指导高中生回顾文本解读的全过程。将文本互涉理论应用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实践过程中极为可行,通过该项教学策略的实施,提升了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文本互涉理论概述

从狭义概念上来看,“文本互涉理论”是指将“文本”这一表现形式与“对话”和“重复”两种理论进行融合,从而使得所有的“文本”都是一连串嵌进语言当中、因而不显的管理常规,为其他“文本”的惯例常规、有意无意地引证进行铺垫[2]。通常,“文本”之间存在互动,并且各个“文本”组合的意义需要联系上下文来理解。从广义角度来看,“文本互涉理论”不仅包括具体“文本”之间的联系与交融,而且包含抽象的体系之间的融汇。该理论的内涵较为丰富,可以是一种抽象的文学体裁之间的融汇,同时,也可以是社会现象与文化体系间的渗透与联系。

(二)基于文本互涉理论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分析

文本互涉产生于文本创作活动与文本阅读活动。对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而言,文本互涉通过阐释的循环来进行意义的建构将为教学课堂提供良好的教学平台,令学生与教师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动氛围。另外,通过文本互涉,学生能够充分发挥想象力,感受阅读的乐趣。并且,使高中生通过文本互涉理论的渗透,对文学的领悟越发深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互涉背景文本,以此来活跃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例如:题目为“赤壁”的文本中,引导学生联想三国中的各路“豪杰”,并且将曹操、孙权等人物形象用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让学生领悟其中的历史文化[3]。

篇(9)

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分析

目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两种倾向:一是抱住陈旧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从字词到段意到中心的肢解式教学,形式单一,内容枯燥。课堂教学中低效或不讲成效的现象大量存在,一般性教学中重复机械性的、强行填鸭式的现象随堂可见,公开课中表演型的、虚假的演戏愈演愈烈。二是对语文课改理解出现偏差。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语文教师接受了比较前沿的阅读教学信息,并将之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如阅读感悟、探究性阅读、个性化阅读等等,但由于缺乏深入的实践研究,指导不够到位,不乏有流于形式的现象,看着热闹,却没有实效。教学中出现了过分夸大自主而导致课堂教学无序、过分夸大过程忽略结果而导致课堂教学无效、过分夸大学生作用轻视教师作用而导致教学不得法、过分夸大情感目标轻视知识技能目标而导致教学质量下降等问题。

二、高中语文走有效阅读教学的必然性

面对这些低效的课堂教学现状,对照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要求,我们迫切希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促进学生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创新精神以及探究能力的整体提高,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教师需要在课题研究中提升理论和实践能力;基础薄弱的学生,也更需要有更为快捷有效地有效阅读方法指导。近年来新课程改革在高中语文阅读的广度和深度上都对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新课标将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分解为几个方面的能力目标: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与过去的教学大纲相比,分类更具语文学科的规范性,要求也更具体,指向也更明确。这给我们阅读教学提供了新的研究切入点和新的实践操作平台。更重要的是,这些能力目标的达成都离不开一个核心的概念,就是阅读。阅读是贯穿提升语文素养整个过程的活动。而当下高耗低效的阅读教学显然与新课标的要求存在着明显的脱节。因此,寻找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是新课改背景下我们必然的选择。

三、高中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的含义

“阅读教学策略”是指运用语文教学的一定手段,遵循阅读的一定规律,教师通过教学提高学生对阅读的要求意识,掌握和运用恰当的策略来完成阅读任务,从而形成监控策略运用的能力。如果说,阅读兴趣关注的是“想不想读”的问题、阅读方法关注的是“怎样读”的问题,那么,阅读策略关注的就是“为达到阅读目的、应当采取何种阅读方法、按怎样的步骤来读”的问题。它的理想状态是:学生拿到读物,能够自觉确定阅读目标、灵活调用阅读方法、有效监控维持阅读过程、最后能够对阅读效果作出客观评价;最终养成自觉运用策略进行有效阅读的习惯。“有效阅读教学策略”重点在于有效性的教学阅读策略研究。这个有效性,绝不同于阅读的功利性,这个有效性不仅是阅读能力的有效提升,还是阅读审美,以及阅读兴趣,阅读习惯的延伸。

四、我校“五步阅读法”具体内容

第一步:初读,了解相关资料。包括作者、背景、注释、文体等。以知识识记、积累为重点,有社会、历史知识、文体知识 。

第二步:通读,梳理文章思路。内容方面,涉及对象(人物主次及关系)、 事件、 特征(对象的性格或品质)、主旨(对象特征所体现的普遍意义或作者写作的意图)。能力要求:准确把握重要信息的能力;事件的概述能力(人物+行为+结果);由形象到抽象的思维能力;由个别到一般、特殊到普遍的逻辑思维能力。形式方面,涉及段落、层次及关系。知识要求:懂得关键词、中心句;了解层次结构的几种关系(总分、并列、连贯、对照)。能力要求:准确把握关键词、中心句的能力;概括语意的能力;分析层次结构关系的能力。

第三步:解读,理解重要词句的意义或作用。有表层义、语境义及作用分析。知识要求:词语积累,语法知识。能力要求:能分析词语或句子对文章主旨、对象、特征、结构、表达效果等的作用。

第四步:赏读,鉴赏评价文章的内容与艺术手法。知识要求,识记常见写作手法的定义及其作用。能力要求,能判断文章内容的积极或消极意义,能指出文章的写作特点及其效果。

第五步:悟读,由文章生发见解和感想。包括感受、见解、模仿与创造。知识要求:社会与生活积累,阅读积累。能力要求:联想能力,创造能力,迁移能力,表达能力。

五步阅读法,清晰地呈现了阅读由表及里,由整体到局部的阅读流程,知识点和阅读的能力点分解到各个步骤,一目了然,阅读任务的指向性明确具体,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避免阅读的盲目性和低效性。

五、教师在“五步阅读法”课堂的作用

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学生阅读的过程就是体验的过程,在教师指导下的阅读体验更有效,能力提升也更明显。整个阅读过程是学生的过程,根据五步阅读的不同层次,教师参与的程度和发挥的作用不同。初读,立足学生自主,进行知识搜索、整理和识记。通读主要给方法,然后放手学生去操练。解读、赏读,教师不仅要给方法,还需要有指导与点拨。悟读,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可以给以点评。阅读能力培养的过程,如同学开车一样,教师是教练,可以给方法,给方向,但不能越俎代庖。不亲自开车,永远学不会开车。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情感、审美的熏陶是心灵感受、体悟的内在过程,教师更无法替代。

[参考文献]

[1]朱绍禹.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韩雪屏.中国当代阅读理论与阅读教学[M].河南教育出版社,2004.

篇(10)

思路就是围绕立意构架的思维轨迹,作者创作是利用思路来实现创作意图,读者就可以通过理清文脉,还原作者的构思,找到作者的思维轨迹,进而把握文章立意,这应是一条基本阅读规律。如指导阅读说明文,就要遵循“特征思路”,因为说明事物围绕的是事物的特征;阅读议论文则往往遵循“问题思路”,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漫话清高》;叙事类文学作品往往按时间先后、空间顺序或人物活动的几个方面来展开;抒情文体往往是采用“意境思路”“感情思路”,如《荷塘月色》《故都的秋》等;而记叙文章往往涉及很多人,许多矛盾,我们在繁杂的头绪中应抓一个或一组人物,因为记叙类文章往往通过最主要人物来反映主题的,比如说《鸿门宴》。可见通过探究“思路”“文脉”,能更加深刻地认识文章结构安排的目的,更好地把握文章中心,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表达能力。

二、启发质疑,培养思维创新力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我们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在阅读中发现问题,善于质疑,进而释疑,达到领悟问题的目的。在课堂教学中设计让学生提问这一程序,只是教法,而鼓励学生质疑,指导学生如何质疑,大胆地支持学生提出问题,肯定学生的不同见解,则是突出了学法的指导。例如,阅读《失街亭》,传统的观点是马谡的自以为是、不听诸葛亮的再三告诫,不听王平的劝说,一意孤行,导致战争的失利。面对这个传统的观点,教师应鼓励学生通过多方查寻资料,在充分了解历史事件、大量占有相关资料的前提下,独立思考,仔细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我们要让学生有敢于挑战权威的勇气,有创新的信念和决心。需提及的是,在学生个性化理解的同时,又要切合作者和生活,这就需要教师有意义的点拨,有见地的指导。

三、完善补充,增强思维的严密性

对课文的观点、构思、写作手法乃至句子、词语的注释进行完善补充,着眼于训练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同样也是一种创造性的阅读活动。如贾岛《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明明是三番问答,至少要六句才能完成对话,作者采用答话包含答问话的方法,精简为二十个字,就如电影里的蒙太奇手法,镜头之间留下大量空白,让读者根据生活逻辑经验的积累以及自身修养去补充完善。

四、联想拓展,激发思维的想象力

联想力与想象力是创造力的重要因素,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运用联想拓展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联想力和想象力,让学生顺着人物性格发展的逻辑、事物发展的必然结局、作家创作的思路继续联想下去,从而体现纵向思维的开拓。例如阅读《项链》,可以让学生思考玛蒂尔德“得知项链是假的以后”的生活,这有利于开拓学生思维的空间。再如《项脊轩志》后记部分:“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这些文字乍看并不像正文那样富有诗意、充溢着情思,似乎平淡无味,只有激活想象,架设桥梁,才会感到这是作者在用最简洁的文字传达最丰富的内涵。我们可以问一句:“作者为什么要写小妹们的话,这背后有什么故事?”有的学生说是为扣题,有的说写出了夫妻情深。“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妻子从作者口中听到了不少精彩的历史典故,从南阁子的书籍中看到了大千世界,精神生活变得丰富充实。所以回到娘家,她充满自豪而又饶有兴味地向小妹们讲述阁子中的生活,引得小妹们油然而生歆羡之情,神往阁中的读书生活。这样,便有了小妹们的问语:“且何谓阁子也?”夫妻之情感人入微,因此,对于妻子之死,作者悲痛至极,“吾妻死室坏不修”。归有光的笔法不能不令人想到海明威的冰山原则,如果不激发学生的想象,不做适当的点拨,那水下八分之七的精彩就难以发现了。

五、比较迁移,挖掘思维的深刻性

“比较”阅读是培养学生迁移能力的方法之一。文本解读中要鼓励学生学会用比较的方法来分析作品、作家的“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确定了事物间的异同,还要深入地解释这种异与同。只有抓住这一点才能使比较不流于肤浅,达到对作品深入理解的目的。比如词中写愁的名句: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和李清照《声声慢》“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比较,可以让学生选取不同的可比点比较,从修辞角度看,李煜的词将愁形象化,且比喻新颖,想象丰富,更胜一筹。从表情感染力上,李清照词语言简白却更觉神妙,更堪咀嚼。通过比较,我们不仅可以学习从多个角度去评价词句的方法,更披文入情,体会了词中滋味,且加深了对二位词人词风的印象。

篇(11)

二、常见阅读方式较为常见

直接教会学生知识,不如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所以在现代教育中,教师不光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该如何获取知识,培养他们的自我发展能力。教师要通过各种不同的方法来培养学生对于英语的应用能力。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可从不同的阅读目的出发制定不同的阅读要求,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和策略,遵循阅读规律,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