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机械加工实训总结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与完善,以及机电行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对机械加工和工艺人员的技术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如何坚持与时俱进、锐意创新的理念进行机械加工和工艺教学改革,将成为培养高素质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的关键任务,也是现代职业教育生存和发展的迫切要求。
一、机械加工和工艺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第一,双师型教师比例远远低于实际需求。在我国机电一体化专业机械加工和工艺教学中,专职教师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技能等级等均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远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职业教育中的师资配置,必然导致我国高职教育特色发展的滞后性,也将影响到高级应用型机械加工和工艺技术人才的教育质量。
第二,教学方法相对落后。机械加工和工艺是机械原理和机械零件的综合教学,其教学内容主要是围绕机械加工的常用方法及加工工艺展开。传统的机械加工和工艺教学方法,授课内容多,而实际教学课时安排不足,而且讲述中理论性内容偏多,结合实际相对较少。在机械加工和工艺的实践教学中,大部分学校仍然以劳动性操作为主,对学生独立获取知识能力和自主学习、创新思维能力培养不够。另外,在教学手段方法也多是沿用粉笔板书、挂图和简单教具的教学方法,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第三,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不足。实验及实践是机械加工和工艺教学的重要项目,不仅是帮助高职学生理解课堂理论教学内容的必要手段,也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传统的机械加工和工艺在实验及实践教学中,一般在实验室中进行,但是由于实验器材陈旧、缺少,难以保证每位学生的动手操作机会,教学效果也不能达到理想的目标。
二、机械加工和工艺方面的教学改革分析
第一,加强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传统的机械加工和工艺教学以教师的口头传授为主,偶尔会使用到一些机械设备实、挂图、模型物进行辅助讲解,但是课堂效果不是十分明显。而多媒体技术可以有效改善机械加工和工艺教学的枯燥状态,使得课堂上不易语言表达的知识点通过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多媒体技术进行都模拟仿真。在遵循教学基本规律和学生认识规律的基础上,恰当地制作CAI课件可以将传统教学手段难以表现的内容、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清楚表达出来。如在机电一体化专业齿轮加工和工艺课程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利用生产现场拍摄的录像,再现范成法加工齿轮的过程及根切现象;利用多媒体动画片展现带传动中的弹性滑动现象、展现四杆机构的演化、展现各种间歇运动机构的原理、展示行星轮系与差动轮系的区别、齿轮的失效机理等等。另外,在机械加工和工艺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技术的同时,还要注意与理论教学、现场教学、实验教学、课堂讨论的协调,切实做到课堂教学与综合能力训练相结合。
第二,进一步整合教学内容。在机电一体化专业机械加工和工艺教学的内容整合上,教师要注重删减繁琐的公式推导和理论证明,而逐步推行应用公式、定理、方法等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内容体系。如在机械加工和工艺教学中,齿轮、轴、滚动轴承等教学内容实践性很强,对于学生的设计与应用能力提升也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在教学内容设置中,教师要注意与磨损、螺纹连接、弹簧等内容进行科学的整合,并通过答疑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辅导。教师还要从实际应用角度出发,对轴承的安装、拆卸、、组合设计等教材中介绍较少的知识内容进行适当的补充,进而达到与生产第一线紧密联系的教学效果。机械加工和工艺教学的内容相对复杂,涉及到识图、造型、加工工艺、编程等基础内容,因此,教师在教学内容整合中要合理配制主干课程与辅助课程,进一步明确教学重点,并适当增加实训课时,如数控加工实训、数控机床故障诊断等,确保理论与实训教学课时达到合理的比例。
第三,加强联合,协调发展。在机电一体化专业中机械加工和工艺教学中,高职学校及任职教师首先要结合社会对于机电专业人才的需求趋势,逐步明确教学目标,找准教学方向,在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逐步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在机械加工和工艺教学中加强联合,协调发展,不但可以推进产学结合、校企合作,而且有利于弥补学校设备落后、实验室不足等问题。同时,引导机械加工和工艺教学加强与相应行业或企业的联系与合作,通过建立互利互惠机制共同建设实习实训基地,有利于实现教学中培养实用型人才的目标。
三、结束语
为了适应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快速发展,以及社会对于机械加工专业人才需求量的加大,在机械加工和工艺教学中,高职学校及教师要不断探索专业发展的新路子,总结经验,并从教师、学生、教材、实训场等多个方面去总结思考。教师要不断去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知识结构,在培养学生基本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同时,加强对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企业的需求,为高职学生的职业规划搭建一个理想的平台。
参考文献:
1、张鹏,郭德旭.新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新课程学习,2008(3).
机械加工综合实习教学是工科类院校不可或缺的实现教学目的的重要环节,是学生从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必要教学步骤。实践表明,学生经过一个阶段的实习,他们对课堂教学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有了飞跃性的提高和认识,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实习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大大提高,并对后续相关课程的教学起到启发和时半功倍的作用。
机械加工实习是工程类院校的一个传统课程设置,但传统的设置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必须与时进行创新和改革,以适应时展的需要,教与学就是为了适应社会去合理的用,教学才有生命力和价值。
那么机械加工综合实习在教学过程应该如何更有效地实施呢?
1 机械加工综合实习的重要性
1)机械实习教学具有涵盖的知识面广,综合性强的特点。在进行机械加工实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运用课堂所学知识,将多个工种、多门课程、多学科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实现教学价值的提升。
2)通过基于项目的机械加工实习,以自主型的方式实现了学生自主操作机械装备、对典型零件能够自主编制加工制造工艺流程、制定工艺卡片、自主动手加工制作,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提高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工程意识。
3)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为今后进行更多的社会实习(如课外科技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学生在完成项目中,有时会用到一些没有学习过的知识和技能,这就要求他们自觉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解决所遇到的新问题,因此,进行机械加工综合实习将有利于学生知识面的拓展和自学、自主能力的提高。
5)机械加工综合实习可有利于因材施教。实习能力一般的学生,可参加机械加工基础实习,达到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而实践能力强的学生,除进行机械加工基础实习外,还可参加机械加工综合实习,掌握更多的知识,达到更高的要求。
6)机械加工综合实习可有利于促进指导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金工实习各工种之间分工明确,许多指导教师只熟悉本工种的业务,而对其他工种了解较少。指导机械加工综合实习,指导教师要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和较宽的知识面。因此实行机械加工综合实习可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
2 机械加工综合实习的教学程序设置
2.1 动员、宣传
金工实习的第一堂课是实习动员,实习指导教师除向学生讲明金工实习的目的、实习内容、有关规章制度、安全注意事项外,还告知学生,在实习期间部分学生可自愿参加机械加工综合实习,并介绍机械加工综合实习的内容和作用等。实习场地还应设置实习成品(工件)展柜,以激发学生的好奇性和学习渴望,增加他们对机械加工综合实习的了解和兴趣。
2.2 机械加工基础实习
学生按计划到各工种进行常规的金工实习,学习各种基本的加工方法。
2.3 多项目多套菜自行申报
学生通过一段阶段的机械加工基础实习后,可根据自己的认识能力和动手制作能力,学分节点需求进行自行申报实习项目。实习项目的命题方式有:学生命题(自选内容)和教师命题(必修内容)相结合。学生命题申报实习项目时,学生需提出作品方案(包括设计方案和制作方案)。教师命题则是教学大纲必需要学生掌握的实习内容和基本技能,由实习指导教师拿出实际实习产品图纸,根据教学规范程序进行工艺设计和加工。
2.4 方案审查
由于机械加工综合实习,设置有学生自选及自编工艺环节,实习指导教师必须对学生自选及自编工艺进行严格审核,主要审查实习方案中作品的内容、作品在设计加工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知识面、是否适合项目的实施(包括加工的可行性、加工难度、工作量)、加工成本等。方案获得批准后,学生方进行项目实施实习。
2.5 项目实施
实习项目申请被批准后,学生除要到各工种进行常规的实习外,其余时间用来完成项目。每一个项目组由一位指导教师负责管理和指导。项目实施包括:对作品的结构设计(包括必要的计算、零部件图纸的绘制,教师命题的项目除外)、工艺设计(包括工艺路线设计、工序内容设计)、零件加工、作品组装,撰写机械加工综合实训总结报告等几个部分。
2.6 考核评分
课题结束后,以实习作品和机械加工综合实训总结报告作为结题材料,按照机械加工综合实训的评分标准进行评分。
3 机械加工综合实习存在的问题
1)我们机械加工实习基地,现在承接的学生包括机械类、近机械类及非机械类等,一方面学生对机械加工的认识度及理论知识的掌握度差别很大;另一方面学生、学院对机械加工实习的要求差别也不一。造成部分学生认为机械制造技术实习与其专业联系不密切,实习兴趣不高,使教学实施目的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2)实习时间短,内容多,是一对存在多年的矛盾,使得学生对一些重要内容理解不透彻,操作不到位。
中职机械加工专业的教学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老师的教课方法是否合理,教学设备是否齐全,能否满足学生们联系技能的需要,在教学中遇到了哪些问题,教师应该怎样教课,才能提高教学质量,这些都是本文将要阐述的问题。只有通过教学实践,才能明确学校教学的总体思想,才能让教育事业发展壮大。
一、加强对中职机械加工专业的实训教师进行培训
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老师的专业技能对他们有很大的帮助,老师的专业素质如何,与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关系。尤其是中职机械加工专业的教师,他们要有较强的灵活的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所以,学校要加强对中职机械加工专业的实训教师的整体素质进行培训,也可以多组织他们去工厂参加培训,只有教师的专业技能加强了,才能在教学生学习专业课的时候发现问题,并能够及时解决问题,让学生们在平常的实训过程中获得更多的经验。
二、明确教学方法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教育事业也在不断创新,同时,为了让学校的教学方法适应社会的需要,讲课成为了学校教学中最重要的部分。老师不在是只根据传统的教学方法给学生们讲课,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和优化,使得教学理念改变了,老师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还培养他们独立学习的能力,在教学中,老师应该按照以下几点来严格要求自己,主要有:
1.讲课前要列好教课提纲,课上的所有内容要按照课前所列的提纲一致,不能出现漏洞,要认真,仔细,端正态度,严格要求自己。
2.对于涉及机械加工专业的实训课时,教师应该把理论知识讲的活跃些,不要只是一味的让学生背诵书上的条条框框,应该从多角度的拓展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真正的理解,而不是死记硬背。
3.学校的机械设备如果很齐全的话,可以带领学生去实际体验一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老师可以变动手进行实际操作,边给同学们灌输理论知识,这样,只有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才能让同学们既能掌握基础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能锻炼他们的实际运用能力,因此,做到,学以致用。
三、活跃课堂的气氛
教师在给学生上课时,活跃课堂气氛很重要,气氛浓了,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热爱学习,老师可以在语言表达上增加一些幽默元素,让同学们把枯燥的理论变得生动,在理解上也开始简单化,调动学生的情绪,不要让他们厌烦学习。活跃课堂气氛,是体现老师自身具有的能力,这样的讲课方式,能够给同学们营造一个轻松学会知识的环境。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发展,我国等需要一些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人才,这样才能为国家的一些企业培养更多的人才。中职机械加工专业的学生更应该具有创新的能力,教师通过改变教学方法,不断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求学生要运用理论联系实践的方法,在实践的过程中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使学生们能够灵活运用所学到的知识,达到创新的目的。
五、加强学生的专业技能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产业经济也在开始壮大,对于中职机械加工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在学校期间,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还从锻炼自己的技能,学生们有了一技之长,对他们以后的择业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加强学生的专业技能对他们的未来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态度
中职学生是我国未成年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升上肩负的责任重大,因为他们要把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我国的一些企业当中,他们所学的技能水平如何,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因此,中职学生要有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在平时做课外习题的过程中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在课堂上老师要增加课堂讨论环节,通过在课堂讨论,可以让同学们开拓思维能力,同学们能在互相讨论中,发现实际问题,并且能够增深他们对概念的理解,老师要不断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教学要深入实际,学生对学习的需求不同,有的同学可能会用很短的时间就能掌握了所学的知识,然后开始接受新的知识,这样,同学们就可以培养自己自主学习的自理能力,这对于他们的以后成长很有利。
七、对中职机械加工专业实训教学的要求
机械加工专业是包含着很多技能的多学科专业。例如:机电、数控等。这些理论课程的学习,要求学校要具备健全的机械设备,学习课程的同时,还要学习课程中所包含的制图内容,要求熟悉掌握机械加工专业的专业知识,如果理论课程使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不浓,那么就要在实际操作中培养他们的兴趣。
授课教师要科学的安排教课内容,教师要经常组织同学们到工厂车间进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老师要在同学动手操作过程中给予认真的讲解,帮助他们弥补不足。
八、让同学们到车间中进行实习实训
为了使中职机械加工专业的学生们能把他们的一技之长发挥出来,这要求他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不断参加社会实践。中职学生未来的发展离不开与企业的联系。所以,学校要有固定的实习企业,等毕业生快毕业期间,由学校老师组织他们去工厂实习,从而加强企业与社会之间的联系,让年轻人走进工厂,让他们学会适应环境,知道国家需要他们。
总 结
伴随着我国生产力的迅猛发展,社会一些企业开始需要技术型人才,作为中职机械加工专业的教师,应该积极地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要针对中职机械加工专业实训教学中的现状进行深入的分析,鼓励同学们激发学习兴趣,不断发现他们的潜能,中职学生是我国未成年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发展,对我国的经济有很大的联系,在学习生活中,通过他们不断地努力学习好科学文化知识和参加社会实践,使他们能够不断地完善自己,年轻人要有梦想,要把自身所具有的优势发挥到所需要的工作中去,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更好的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参考文献
一、当前中职学生机械加工实习教学现状分析
(一)学生基础薄弱,学习心有余而力不足。我们的学生大多数是中考、高考成绩不是太理想的学生,这些学生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没有培养好。他们在遇到一门新功课的时候,总有畏难的情绪,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性较差,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学校普遍重视学生的技能培养,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环境。当前技工学校的技能培养越来越受国家的重视,各类中职学校生机勃勃,发展势头良好。机械加工实习老师要抓住机遇,在学生技能培养上下功夫,让他们在学习技能的过程中找回自信,让他们通过熟练的技术能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为社会经济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部分教师教学方法存在问题,课堂缺少活力,学生缺少兴趣。许多教师没有形成一套科学有效、易操作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形成学生良好课堂氛围。计算机作为一门技术型功课,在平时的教学中,就应该重实践、轻理论。在遇到操作方面的问题,老师应该及时引导,不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下一次课堂。
二、提高中职学校机械加工实习教学效果的策略
(一)教师要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有明确的认识。我们学院采用项目教学法,采用自编的校本教材进行教学,效果很好。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把每个目标分成各个项目进行推进。大家围绕这个目标,去解决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完成项目,来完成教学计划。另外,教师可以借助于多媒体,通过多媒体的演示,使学生清楚地观察到教师的操作,使得课堂效果高效。教师还可以通过优秀的作品展示,来进一步激发同学们学习的热情。通过作品之间的比较,使得每个同学认识自己的不足,不断取得新的进步。
(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产生良好的课堂互动。车工实习也是一门课程,它需要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良性的课堂互动。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举动,注意自己的言行,把学生放在平等的位置上,学生才会敢讲。作为老师,应该善于利用我们的体态语言,注视,倾听,微笑,点头,一举一动都是在向学生传递着正面的信息。最为重要的,教师应当摆正心态,以宽容,理解的态度去对待学生,我们的课堂就可以更加的和谐,高效。学校实行一体化教学,实习课堂和理论课堂是同一老师,所以有了良好的情感基础,老师非常了解学生的水平,互动是有很好的基础。
(三)通过优秀的实习作品展示,激励同学之间互相评价。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应考虑到每个同学参与的可能性,活化合作小组的结构。
(四)要求企业专家把生产一线的工艺带到学校。学校的课堂知识毕竟有其局限性,我们的学生是为生产一线服务的,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适当安排企业一线的技师到学院来授课,把企业所急需的知识带到学校来,让学生有效地与市场接轨,为学生就业服务。学校和企业专家也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来合理地安排编写一体化的教材,可以采用项目教学的方法,在较短的时间内能迅速提高学生的理论和实践的能力。
(五)学校开展技能运动会,通过技能大比拼,选拔优秀的学生。普通车床实习是一门技能性较强的操作,它对数控实习的影响较为深远。学校可以通过技能运动会来选拔优秀的学生,一方面为参加市、省和国家的比赛储备人才,另外一方面通过技能运动会,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使得每个学生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
(六)加强对中职机械加工专业的实训教师进行培训。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老师的专业技能对他们有很大的帮助,老师的专业素质如何,与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关系。尤其是中职机械加工专业的教师,他们要有较强的灵活的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所以,学校要加强对中职机械加工专业的实教师的整体素质进行培训,也可以多组织他们去工厂参加培训,只有教师的专业技能加强了,才能在教学生学习专业课的时候发现问题,并能够及时解决问题,让学生们在平常的实训过程中获得更多的经验。
(七)实习教师要强化操作指导,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水平。学生在实际操作这一环节最容易出现问题,因此指导学生具体操作极为重要。由于初中阶段的学习环境和讲课形式与中职学校有根本的区别,中职学校重点突出的是动手能力的培养,然而一部分学生动手能力较差,为了使学生掌握专业技能,尽量让学生适应中职学校的学习规律使学生进入到听一听,看一看,练一练的教学形式中去,让他们跟着老师提出的问题,认真观察演示操作。然后让学生亲自动手练习,这时老师一定要巡回指导。由于学生的悟性不同,在实验实训课中采取集体辅导与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法,对个别悟性差的学生要采取手把手地教,达到既培养尖子又共同提高,因材施教、各有所得,不让每个学生掉队。
(八)强化实训考核,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实训课考核是检测实训教学质量和反映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必要手段,为理论考核所不能代替。
三、小结
作为中职机械加工专业实习教学教师,我们应该积极地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要针对中职机械加工专业实训教学中的现状进行深入的分析,鼓励同学们激发学习兴趣,不断发现他们的潜能。在实践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创新教学方法,才能不断提高机械加工实习教学效果。
一、当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普遍面临的问题
当前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普遍面临“三难”:招生难、教管难、就业难。招生难导致教管难与就业难,就业难反过来又影响招生与教管,形成恶性循环。面对如此困境,我认为,广大职校师生都应该进行认真的思考,共同探讨解决困境的对策,使学校教育,特别是专业课教育逐渐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学生及其家长更关注就业问题,就业问题解决了,其余三难也就迎刃而解了。
二、当前中职学生机械加工实习教学现状分析
1、学生基础薄弱,学习心有余而力不足。我们的学生大多数是中考、高考成绩不是太理想的学生,这些学生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没有培养好。他们在遇到一门新功课的时候,总有畏难的情绪,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性较差,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2、学校普遍重视学生的技能培养,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环境。当前技工学校的技能培养越来越受国家的重视,各类中职学校生机勃勃,发展势头良好。机械加工实习老师要抓住机遇,在学生技能培养上下功夫,让他们在学习技能的过程中找回自信,让他们通过熟练的技术能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为社会经济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3、部分教师教学方法存在问题,课堂缺少活力,学生缺少兴趣。许多教师没有形成一套科学有效、易操作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形成学生良好课堂氛围。计算机作为一门技术型功课,在平时的教学中,就应该重实践、轻理论。在遇到操作方面的问题,老师应该及时引导,不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下一次课堂。
三、提高中职学校机械加工实习教学效果的策略
1、教师要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有明确的认识。我们学院采用项目教学法,采用自编的校本教材进行教学,效果很好。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把每个目标分成各个项目进行推进。大家围绕这个目标,去解决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完成项目,来完成教学计划。另外,教师可以借助于多媒体,通过多媒体的演示,使学生清楚地观察到教师的操作,使得课堂效果高效。教师还可以通过优秀的作品展示,来进一步激发同学们学习的热情。通过作品之间的比较,使得每个同学认识自己的不足,不断取得新的进步。
2、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产生良好的课堂互动。车工实习也是一门课程,它需要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良性的课堂互动。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举动,注意自己的言行,把学生放在平等的位置上,学生才会敢讲。作为老师,应该善于利用我们的体态语言,注视,倾听,微笑,点头,一举一动都是在向学生传递着正面的信息。最为重要的,教师应当摆正心态,以宽容,理解的态度去对待学生,我们的课堂就可以更加的和谐,高效。学校实行一体化教学,实习课堂和理论课堂是同一老师,所以有了良好的情感基础,老师非常了解学生的水平,互动是有很好的基础。
3、通过优秀的实习作品展示,激励同学之间互相评价。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应考虑到每个同学参与的可能性,活化合作小组的结构。如:一个活动小组中可以有记录员,检查员,裁判员,报告员等,根据学生自己的能力尽可能人尽其才,保证每个人都有工作可做,都可以参与发言。比如讲到轴的加工,那我们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要出来一个加工方案,最后评比出最优的设计,并要讨论为什么这是最优的设计,其它小组不足在哪里?通过这样的小组活动,每个同学都有参与到活动中来,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每个学生有动手的机会。
4、要求企业专家把生产一线的工艺带到学校。学校的课堂知识毕竟有其局限性,我们的学生是为生产一线服务的,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适当安排企业一线的技师到学院来授课,把企业所急需的知识带到学校来,让学生有效地与市场接轨,为学生就业服务。学校和企业专家也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来合理地安排编写一体化的教材,可以采用项目教学的方法,在较短的时间内能迅速提高学生的理论和实践的能力。
5、学校开展技能运动会,通过技能大比拼,选拔优秀的学生。普通车床实习是一门技能性较强的操作,它对数控实习的影响较为深远。学校可以通过技能运动会来选拔优秀的学生,一方面为参加市、省和国家的比赛储备人才,另外一方面通过技能运动会,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使得每个学生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
6、加强对中职机械加工专业的实训教师进行培训。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老师的专业技能对他们有很大的帮助,老师的专业素质如何,与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关系。尤其是中职机械加工专业的教师,他们要有较强的灵活的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所以,学校要加强对中职机械加工专业的实训教师的整体素质进行培训,也可以多组织他们去工厂参加培训,只有教师的专业技能加强了,才能在教学生学习专业课的时候发现问题,并能够及时解决问题,让学生们在平常的实训过程中获得更多的经验。
7、实习教师要强化操作指导,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水平。学生在实际操作这一环节最容易出现问题,因此指导学生具体操作极为重要。由于初中阶段的学习环境和讲课形式与中职学校有根本的区别,中职学校重点突出的是动手能力的培养,然而一部分学生动手能力较差,为了使学生掌握专业技能,尽量让学生适应中职学校的学习规律使学生进入到听一听,看一看,练一练的教学形式中去,让他们跟着老师提出的问题,认真观察演示操作。然后让学生亲自动手练习,这时老师一定要巡回指导。由于学生的悟性不同,在实验实训课中采取集体辅导与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法,对个别悟性差的学生要采取手把手地教,达到既培养尖子又共同提高,因材施教、各有所得,不让每个学生掉队。
8、强化实训考核,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实训课考核是检测实训教学质量和反映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必要手段,为理论考核所不能代替。对实实训课考核我校采用的方法是:一方面在上实验实训课时利用40分钟的时间,安排考核,采用随机抽查,内容包括实验实训中的基本技能训练和分析试验实训结果,根据人数,每次抽查4名学生。这样,一学期实验实训课结束,每个学生的实际能力都得到较为客观的评价。每次考核不合格的学生,下次实验实训课补考,直到达标为止。学期结束,每位学生的实训成绩按50%计入学科成绩,使学科成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该生的实际能力。通过这种的考核方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明显提高,以往学生只重理论、轻实验实训的倾向得到了明显好转。
四、小结
作为中职机械加工专业实习教学教师,我们应该积极地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要针对中职机械加工专业实训教学中的现状进行深入的分析,鼓励同学们激发学习兴趣,不断发现他们的潜能。在实践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创新教学方法,才能不断提高机械加工实习教学
效果。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6.000
[中图分类号]TH1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16-0-02
机械加工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这门课程的特点就是实践性较强,这极大地增加此课程的教学难度。为了提升机械加工专业教学水平,教师们应该不断创新、锐意进取,对机械加工专业进行理论化与实践化的结合,探索一套适合目前教学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案。
1 现阶段机械加工专业存在的问题
目前,学校教学中有文化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课程、生产实习课程,这些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存在着大量的问题。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各门课程都是根据自身固定的学科特点与教学内容进行的,没有按照课程中的内容与专业实习操作顺序进行。这种形式的教学方式使各个学科相互孤立,相互隔离开来。尤其是理论课程教学与生产实习课程教学都是通过集中方式进行讲授的,在讲解理论知识时学生们没有任何的感性认识,特别是对机械设备的结构与机械设备的运行原理。学生们在听教师讲解这些理论课程时,就像在听天书,这使教学效果较差。学生们学完理论课程之后,学到许多不知所然的知识,并且间隔较长的时间后,这些理论知识会慢慢地忘记,极大地降低了教学的效果,使学习与应用严重的脱节。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相关部门应该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建立以突出岗位能力为基础的新的教育体系,探索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学校中设置文化基础课程较多,课程的设置仅仅是围绕着专业要求来培养相关的岗位人员,因此,应该注重基础课程的实用与够用原则。目前,学校中现有的文化课程内容较多,并且都是严格的按照大纲进行安排的,这导致了理论课时占据课程的大部分,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课时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由于学校不重视理论与实践课时的分配问题,就会导致学生们形成重理论轻实践的错误观念,与此同时,也使学生们的技能训练得不到时间上的保证,最后导致学生们理论学不精、操作技能不过硬的结果。每一个学生的接受能力都是不同的,再加上学校不合理的课程安排,繁杂的专业课程就会使学生力不从心,从而产生厌学的心理。
2 机械加工课程教学的改革措施
2.1 善于引导细心点拨,结合实践激发兴趣
根据大量的资料表明,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掌握知识,并经常参与各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当一个人有了学习兴趣,学习就不会变成一种负担。学习机械设计的基础理论知识也是如此,只有让学生在愉快的心境中进行学习,才能够避免他们产生厌学的现象。让学生们置身在充满趣味性、刺激性的活动中,才是学生们获得知识的最好方式。因此,教师应该充分的分析学生的心理活动、心理过程与心理状态特点,充分了解学生们的所思、所感与所想,真正走进学生的心里,与学生们进行感情交流,使学生对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产生较大的学习兴趣。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的鼓励与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要对遇到的问题敢于疑问、大胆动手、不怕出丑,让学生们勇于发现,鼓励学生们探索科学技术,这样才能较好地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动手能力。在机械加工的每一个工序中,总是需要对工艺系统进行调整工作,由于调整不可能达到完全准确,因此会产生误差。在工艺系统之中,机械设备上的器件运行都是通过调整机床的工件来实现的。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们进行大量的实践工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明白机械设备的工作原理与整体结构构造,从而帮助学生在以后的实际操作中更加的得心应手,操作机械设备更加的熟练。
2.2 注重实际应用能力,强调素质教育原则
实践性教学改革的关键是实践教学内容的改善与优化。在教学改革中需要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的结合,不仅要让学生们打好理论基础知识,还应该增加学生们的实际动手能力。机械加工专业教学应该坚持基础知识与专业技能相结合,提高专业能力与综合能力,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们的就业优势。
2.2.1 加强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
为了不断地加强学生们的基础理论知识,在实际的教学课程中应该增加实验课时。为了提升学习理论基础知识的积极性,增强学习理论基础的效果,机械加工专业的理论课程都应该设置相应的实验。通过参观认识实践、演示、动手等方式,达到巩固学生们的理论基础知识的目的。此外,增加学生们的实验课程时间,能够更好地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操作方法,培养学生接受新事物的应变能力与创新意识,提升学生们的基本专业技能。学生们在实验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只有通过自身思考解决问题,才能够更好地突破传统的方式,总结出适合实际需求的解决措施。
2.2.2 基础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相结合
在实际的教学课程中,基础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相结合是十分必要的。这种结合主要通过实训来完成。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除了应该培养学生未来工作岗位需求的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之外,还应该培养与专业技术能力相关的理论基础知识与实践技能。
2.2.3 突出专业核心能力与综合能力
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需要理论实践相结合。机械加工专业的核心能力是机械制图技术。在课程的设计、综合能力训练、生产实习等课程模块中,应该适当的增加自设性教学内容,针对实际问题运用理论知识、设计总体方案,来突出专业核心能力与综合能力。
2.3 重视实训课堂教学,把握关键环节技巧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除了用良好的师德与人格的力量来影响学生外,教师还应该要注意把握好实践课程中的关键环节与授课技巧,这样才能够使理论知识真正的为实践服务。为了做好教学工作,教师们需要让学生真正明白与掌握知识点,使其能够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因此,机械加工实践的环节应该要与课本的理论相结合,才能够使其实际效果更佳。
2.3.1 实训课题的选择
机械实训课题的选择需要紧密围绕理论与实践结合原则,将课本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例如:对学生机械加工过程的工序安排、尺寸精度要求、形位公差与表面粗糙要求,都应该满足课本的相应规范与内容。在进行实验时,方法应该从易到难,循序渐进。
2.3.2 实践练习的设计
为了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知识性、技能性与趣味性,在设计练习课题时应该根据课本的内容设计一个合理的、科学的实践练习题,并且课题设计不能难度过大。虽然学生在做课题的过程中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但能保证他们在规定的实践内完成任务,这样才能够较大程度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2.3.3 实训课程的考核
为了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应该对学生进行实训课程考核,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实践时更加的认真,学习知识时速度更快、效益更高,能积极地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3 结 语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时代的需求,各个高校需要培养综合型、技术型、实用型、创造型人才,我国教育部门的工作会议也明确地提出了加强学生的能力素质教育。在实践性很强的机械加工实习课程上,老师指导学生将理论基础知识与生产实践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这种教学方法非常适合运用到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工作中。
主要参考文献
目前,学校教学中有文化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课程、生产实习课程,这些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存在着大量的问题。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各门课程都是根据自身固定的学科特点与教学内容进行的,没有按照课程中的内容与专业实习操作顺序进行。这种形式的教学方式使各个学科相互孤立,相互隔离开来。尤其是理论课程教学与生产实习课程教学都是通过集中方式进行讲授的,在讲解理论知识时学生们没有任何的感性认识,特别是对机械设备的结构与机械设备的运行原理。学生们在听教师讲解这些理论课程时,就像在听天书,这使教学效果较差。学生们学完理论课程之后,学到许多不知所然的知识,并且间隔较长的时间后,这些理论知识会慢慢地忘记,极大地降低了教学的效果,使学习与应用严重的脱节。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相关部门应该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建立以突出岗位能力为基础的新的教育体系,探索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学校中设置文化基础课程较多,课程的设置仅仅是围绕着专业要求来培养相关的岗位人员,因此,应该注重基础课程的实用与够用原则。目前,学校中现有的文化课程内容较多,并且都是严格的按照大纲进行安排的,这导致了理论课时占据课程的大部分,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课时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由于学校不重视理论与实践课时的分配问题,就会导致学生们形成重理论轻实践的错误观念,与此同时,也使学生们的技能训练得不到时间上的保证,最后导致学生们理论学不精、操作技能不过硬的结果。每一个学生的接受能力都是不同的,再加上学校不合理的课程安排,繁杂的专业课程就会使学生力不从心,从而产生厌学的心理。
2机械加工课程教学的改革措施
2.1善于引导细心点拨,结合实践激发兴趣
根据大量的资料表明,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掌握知识,并经常参与各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当一个人有了学习兴趣,学习就不会变成一种负担。学习机械设计的基础理论知识也是如此,只有让学生在愉快的心境中进行学习,才能够避免他们产生厌学的现象。让学生们置身在充满趣味性、刺激性的活动中,才是学生们获得知识的最好方式。因此,教师应该充分的分析学生的心理活动、心理过程与心理状态特点,充分了解学生们的所思、所感与所想,真正走进学生的心里,与学生们进行感情交流,使学生对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产生较大的学习兴趣。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的鼓励与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要对遇到的问题敢于疑问、大胆动手、不怕出丑,让学生们勇于发现,鼓励学生们探索科学技术,这样才能较好地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动手能力。在机械加工的每一个工序中,总是需要对工艺系统进行调整工作,由于调整不可能达到完全准确,因此会产生误差。在工艺系统之中,机械设备上的器件运行都是通过调整机床的工件来实现的。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们进行大量的实践工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明白机械设备的工作原理与整体结构构造,从而帮助学生在以后的实际操作中更加的得心应手,操作机械设备更加的熟练。
2.2注重实际应用能力,强调素质教育原则
实践性教学改革的关键是实践教学内容的改善与优化。在教学改革中需要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的结合,不仅要让学生们打好理论基础知识,还应该增加学生们的实际动手能力。机械加工专业教学应该坚持基础知识与专业技能相结合,提高专业能力与综合能力,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们的就业优势。
2.2.1加强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
为了不断地加强学生们的基础理论知识,在实际的教学课程中应该增加实验课时。为了提升学习理论基础知识的积极性,增强学习理论基础的效果,机械加工专业的理论课程都应该设置相应的实验。通过参观认识实践、演示、动手等方式,达到巩固学生们的理论基础知识的目的。此外,增加学生们的实验课程时间,能够更好地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操作方法,培养学生接受新事物的应变能力与创新意识,提升学生们的基本专业技能。学生们在实验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只有通过自身思考解决问题,才能够更好地突破传统的方式,总结出适合实际需求的解决措施。
2.2.2基础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相结合
在实际的教学课程中,基础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相结合是十分必要的。这种结合主要通过实训来完成。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除了应该培养学生未来工作岗位需求的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之外,还应该培养与专业技术能力相关的理论基础知识与实践技能。
2.2.3突出专业核心能力与综合能力
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需要理论实践相结合。机械加工专业的核心能力是机械制图技术。在课程的设计、综合能力训练、生产实习等课程模块中,应该适当的增加自设性教学内容,针对实际问题运用理论知识、设计总体方案,来突出专业核心能力与综合能力。
2.3重视实训课堂教学,把握关键环节技巧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除了用良好的师德与人格的力量来影响学生外,教师还应该要注意把握好实践课程中的关键环节与授课技巧,这样才能够使理论知识真正的为实践服务。为了做好教学工作,教师们需要让学生真正明白与掌握知识点,使其能够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因此,机械加工实践的环节应该要与课本的理论相结合,才能够使其实际效果更佳。
2.3.1实训课题的选择
机械实训课题的选择需要紧密围绕理论与实践结合原则,将课本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例如:对学生机械加工过程的工序安排、尺寸精度要求、形位公差与表面粗糙要求,都应该满足课本的相应规范与内容。在进行实验时,方法应该从易到难,循序渐进。
2.3.2实践练习的设计
为了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知识性、技能性与趣味性,在设计练习课题时应该根据课本的内容设计一个合理的、科学的实践练习题,并且课题设计不能难度过大。虽然学生在做课题的过程中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但能保证他们在规定的实践内完成任务,这样才能够较大程度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2.3.3实训课程的考核
为了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应该对学生进行实训课程考核,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实践时更加的认真,学习知识时速度更快、效益更高,能积极地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3结语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时代的需求,各个高校需要培养综合型、技术型、实用型、创造型人才,我国教育部门的工作会议也明确地提出了加强学生的能力素质教育。在实践性很强的机械加工实习课程上,老师指导学生将理论基础知识与生产实践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这种教学方法非常适合运用到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工作中。
作者:李坤全 邵凤翔 文睿 单位:河南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机械加工专业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所起的作用是非常大的。随着工业、农业、国防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新形的产业结构的不断涌现,劳动市场所需要的技术型、复合型人才的大量增加,我们从事技工教育的老师需要更高的技术要求,在给予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更需要进行工作实践方面的训练、培养学生独立分析与解决工作实践的能力。所以实践教学是技工教育的重要环节。
一、技工学校机械加工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机械加工专业的毕业生应掌握相应层次的文化基础知识与相应的专业技术理论,又必须具备很强的技术应用能力、现场操作技能,就业后应能尽快上岗。所以,实践教学体系应遵循职业技术教育循序渐进的规律,从简单到复杂,从一般到先进,从单一到综合,使学生逐步掌握适应岗位要求的职业技能,具备本专业要求的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
二、技工学校机械加工专业实践教学内容的改革
实践教学内容的改革是实践性教学的关键,我校机械加工专业坚持基础知识、一般能力与专业技能相结合、突出专业核心能力与综合能力、强调素质实践教育的原则,使学生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加强基础知识
主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完成。一般可采用教师启发讲述的方法;也可采用由教师设置专题让学生分组讨论,或者让学生先自学然后组织学生实地参观,最后由教师提问总结的方法;还可借助演示、幻灯和多媒体等直观手段,把理论课上的生动活泼,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理论课程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通过以上方法达到巩固基础理论知识,训练基本技能、掌握基本方法,培养学生接受新事物的应变能力和创新意识的目的。
2.一般能力与专业技能相结合
主要通过实训系列来完成。实践教学各环节除应包括适应学生未来岗位的专业技能外,还应包括与专业技术能力相关的一般能力。
3.突出专业核心能力与综合能力
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要坚持不断线。机械加工专业的核心能力是机械CAD/CAM技术应用能力。在课程设计、综合能力训练、生产实习等模块中,适当增加自设性内容,从而针对解决实际问题,设计出总体方案,然后实施其全过程。
三、实践教学的方法与途径
在实践教学的途径方面,通过近几年的探索,机械加工专业逐步完善形成教学、生产与培训“三位一体”的教学机制,有效促进了产、学的相结合。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广泛开展生产、教研活动
机械加工专业通过学校实习科,启动了对外的生产加工业务,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使学校的闲置设备不但得到了充分利用还锻炼了教师队伍。
2.加大推进“双证书”教育的力度
机械加工专业“双证书”教育的主要思想是立足学校,面向社会,实现培训、实训与考试三位一体。具体做法是理论教学课程应综合相应工种的应知部门,实践教学环节要融合相应工种的技能部分,自然达到相应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标准,经过考试与鉴定,获得相应工种的职业资格证书,实现职业资格零培训。
四、技工学校实践教学改革要抓好的以下几项基础建设。
1.实践基地建设
实践基地的建设是实践教学的基本保障,主要有:(1)校内实习加工厂,要注重综合性和先进性的改造;(2)校外实践基地建设,要充分利用学校周边地区的优势,建立稳定的机械加工专业校外实习基地。
2.实践教学教材建设
机械加工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因此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配合相应的实践教学,来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在实验仪器设备有限情况下,通过引入现代教育技术,改变传统的“定时定点”的同步教学方式,构建一种实践教学的新模式。
3.实践师资队伍建设
要做好实践师资队伍建设这项工作必须做好两个方面,一方面教师自身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实践;另一方面,学校领导要充分认识到加强教学实践的重要意义,有计划地培养一批理论知识深厚、经验丰富、实践能力强、训练有素的师资队伍。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招聘引进,优化结构;(2)进修和内部培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素质。
4.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要注重从企业、产业部门引进一些有实践经验的技术骨干,建立一支质量高的兼职教师队伍。让他们经过教师的基本培训,取得任教资格。他们适于做技术实践课的教师,也可以做技术专业理论课的教师。本校专职教师在和兼职教师的交流与合作中,可以不断充实完善自己。同时通过和产业部门的联系,为学生的实习锻炼开辟渠道,为学生就业拓宽信息来源。
《机械制造技术》是高职高专机械类中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数控技术与应用、模具制造等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通过金属切削原理、金属切削加工、机械加工质量、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机床夹具设计基础、装配工艺和先进制造技术知识的学习和实践,使学生获得机械制造技术知识,培养机械加工的初步能力,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和今后从事机械设计和加工制造工作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很有必要对课程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手段与方法进行改革,以提高教学质量。
1、优化课程教学内容
作为机械类专业学生的重要技术基础课,《机械制造技术》要使学生掌握机械加工的基本知识,能选择加工方法与机床、刀具、夹具及加工参数,具备制订工艺规程的能力和掌握机械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初步具备分析解决现场工艺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学内容的安排也应以此为标准进行。
1.1 课程理论教学内容优化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的理论部分应涉及金属切削过程与刀具、金属切削机床与加工方法、机械加工质量分析与控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及机床夹具设计等方面。此外,作为知识的扩展,还应介绍机械制造新技术及其发展方向。其中,金属切削过程与刀具部分应介绍金属切削的一般规律及刀具的相关知识,刀具部分只需讲解各类刀具的材料、切削特性和合理选用即可,要注重规律性的概括;金属切削机床与加工方法部分是进行工艺规程设计的基础,机床部分以讲到它们的结构、作用、运动和传动链分析为宜,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各种机床的合理选用;机械加工质量分析部分要向学生透彻阐述机械加工质量分析的意义和方法,说明影响加工质量的诸多因素的内在关系;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部分是本课程的重点,表述要完整、系统,可通过几种典型零件工艺规程设计的范例,让学生体会工艺规程设计的过程,然后进行概括和总结,阐明工艺规程设计的规律;机床夹具设计部分主要讲述夹具设计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满足一般夹具设计内容的需要为宜;先进制造技术部分介绍有关机械制造方面的最新技术和研究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关注并接受新知识和新技术。
1.2 课程实践教学内容优化
《机械制造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只讲理论而不注重实践教学是很难讲述清楚的,要强调对制造过程与方法的掌握,强化学生的工艺意识和实用能力,使学生掌握以“工艺规程”知识为核心的贯穿于制造企业技术管理、工艺规程制定等岗位所需的知识和机械加工实用技能,因此该课程必须包括以下几个环节的实践教学内容:
(1)认知实习课程开始前设置认知实习,通过校内外各实训基地的参观,使学生广泛认知和了解机械制造的设备、方法、生产组织形式,感受生产企业的气氛。没有经过认知实习,会增加学习的难度,学生也就失去了后续学习的兴趣。
(2)金工实习通过进一步在校内实训基地的实习,训练学生以车、铣、刨、钳为主的初步机械制造技能,使学生实践机械加工的相关知识。
(3)课程实验课程理论教学中设置实验,针对重点、难点内容进行设置,以加深对难点和重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如开设刀具的刃磨与角度测量实验,既能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切削刀具,也能为学生今后合理使用刀具建立感性认识;开设机床主轴回转误差的测量实验,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主轴回转误差的内容及测定的方法。
(4)课程设计理论课程之后设置课程设计,以实用性的生产题目训练学生对本课程内容的综合应用能力。该环节通过两周的集中设计,使学生掌握一般难度机械零件加工工艺规程的设计方法。学生根据任务书的要求,从工艺方案的拟定开始,直到完成各类工艺文件的填写,其间的每一个环节均需亲自经历,以取得最好的学习效果。
实践性环节对于更好的完成本课程的教学任务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它是课堂教学的补充,与课堂教学相互依存,更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
2、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
2.1 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
(1)系统化训练从认知实践、金工实习、课堂教学到课程设计形成了一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具有较强综合性的完整的教学体系,包括理论环境认知、理论学习、技能训练、综合实践各个环节,符合学生学习的心理习惯。
(2)实用性案例注重综合性和实用性,强调有实用价值的内容和训练,引入的实用教学案例,重点突出技术知识的应用和制造方法的掌握。
(3)工学结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实训、实习,把学校的作业带到企业,由企业教师结合生产条件讲解辅导;把企业的任务带回学校,结合理论知识总结提高。
2.2 多种教学方法的应用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既有较为广泛的理论知识,又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理论知识缺乏,很难从原理上掌握有关的知识,起不到“举一反三”的作用;缺乏实践环境又很难理解抽象的“书面”加工制造,“学会不难,学好不易”是这门课程的一大特点。除了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上的合理安排之外,可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任务驱动法教学教学过程中,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主线,把教学内容包含在各个任务中,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经过自己的思考和教师的点拨来解决问题。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了主动学习,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知识内容一体化根据专业就业岗位的核心能力要求,融合各课程的相关知识进行一体化教学,把各门课程的相关知识通过任务联系起来,讲授新知识、复习巩固已学过的知识。
(3)任务内容一体化理论教学中的“任务”,不仅仅是在理论教学环节中完成,还将延伸到后续的实践环节中。如理论教学中制定的机械加工工艺还需在后续校内的金工实习中通过加工验证,使学生能亲身验证自己的作品,切实完成自己的“任务”,也增加了学生的成就感。
2.3 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录像等现代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其中课件制作可以使用Authorware软件、二维动画可以使用flash软件、三维图和动画可以用Proe、Solid-edge等软件实现,帮助再现生产过程、动态演示工作原理以及工厂生产情境,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习兴趣。
总之,《机械制造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要循序渐进,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培养出适应现代制造技术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文明.《机械制造技术》课程特点与现场教学[J].西安航空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3):65~66
中图分类号:TH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5-0042-01
随着机械加工技术的发展,数控机床技术也变的越来越普遍,在机械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企业对数控车人才的需求日益加大,这就促使职业院校加大了对数控车实训设备的投入,培养符合企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本文从数控车实训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学生在操作数控车床的加工过程中出现的撞刀原因进行了分析探讨,总结了数控车操作过程中发生撞刀的原因,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以减少撞刀事故的发生。
1 撞刀原因分析
撞刀是指刀具(包括刀架、拖板等)在移动过程中与工件、卡盘或尾座发生意外碰撞的机故。数控车床操作初学者,容易撞刀,撞刀是数控车床操作新手最有可能发生的事故,一旦发生撞刀事故,轻者影响机床精度,重者造成机床损坏,使机床的加工精度丧失 , 甚至造成人身事故,必须引起操作者的高度重视。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在操作数控车床时容易撞刀,导致学生不敢碰机床。撞刀原因很多,大致可归纳为操作机床不当和编程时考虑不周全所造成的撞刀。本文从这两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出撞刀的各种因素。从而让学生实训时,减少撞刀几率。
1.1 机床操作不当造成的撞刀
数控机床操作不当会造成刀架或车刀与工件、主轴卡盘或尾架发生碰撞。主要从以下各方面分析:
(1)工件没固定好。工件在加工时候,长的工件,会引起甩尾,震动引起撞刀。
(2)安装刀具错误。在安装刀具时一定要使刀位点对准主轴中心线,即刀具安装好后试切工件右端面,切完右端面后刀位点应在工件右端面中心。
(3)刀架或车刀与尾架发生碰撞。回参考点或退刀时,应该Z向使刀架或车刀远离主轴,避免发生碰撞。
(4)试切法对刀时走刀过快或背吃刀量过大。刀具在加工工件时,一定要注意加工的背吃刀量,如果过大,会造成刀具和工件的撞刀。粗加工应优先选用较大切削深度,一般取2-4mm,精加工一般取0.3-0.5mm。
(5)对刀不准确造成的撞刀。
(6)机械零点坐标与绝对和相对坐标一致。校验程序完毕后要回参考点, 在校验程序时机床是锁住不动的,而刀具相对工件加工在模拟运行(绝对坐标和相对坐标在变化),这时的坐标与实际位置不符, 需用返回参考点的方法, 保证机械零点坐标与绝对和相对坐标一致。这一环节有时不注意在校验程序后没有发现问题就进行加工操作,会造成撞刀现象。
(7)数控车床执行程序正常加工过程中,由于操作者误操作使程序停下来,如果操作者按“RESET”复位后,立即进行循环启动,此时容易造成刀具与工件发生碰撞。因为运行的默认值与程序的设定值发生变化,按“RESET”复位,则把数控系统复位到初始状态,清除了保存在DRAM内的预读程序信息,会改变刀具移动指令及主轴转速。在自动运行程序过程中,如出现误停车导致程序停止运行,此时将模式改为编辑方式,按“RESET”复位程序,再重新运行程序。
1.2 程序编写不当造成的撞刀
程序编制是数控加工最重要的环节,提高编程技巧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碰撞安全事故,总结并在以下各方面分析:
(1)G00坐标设置离毛坯太近。一般编程时候在工件右端,1mm。
(2)换刀时,未使用G00指令远离工件。换刀需要用G00,远离工件。以防止车刀与工件产生干涉。
(3)加工螺纹时误把导程(F)当作进给速度,如:G92 X40 Z-20 F2写成 G92 X40 Z-20 F80。
(4)程序坐标值编写或者输入有误。
(5)加工完零件退刀时先走Z向,远离工件,再走X向。
2 撞刀常见现象解决方法
经过以上总结和分析,根据常见的撞刀原因,结合实际操作经验,现提出如下几点对策:
(1)编写的程序需要仔细检查。系统较老的机床,需要输入标点符号,更需要编程人员仔细认真。
(2)检查好的程序需要在机床程序里面校验图形。利用数控机床的图形校验的功能可以检验程序的轮廓,减少错误率。
(3)装刀长度出错。刀具长度不够,刀具的刃长不够,都会导致干涉现象,另外刀具的装夹方式有误,也能导致撞刀。需要刀路轨迹模拟,明确加工部位。按程序单上的刀具进行选择和复核是否正确。
(4)正确对刀并设置刀补,Z方向试切对刀时,必须注意对刀使用的Z向零点应与编程使用的Z向零点统一,避免因工件坐标系设置不统一而造成撞刀。
(5)在调试程序加工第一件工件时,一定要仔细检查程序,试加工时单段运行,随时控制进给率,随时看剩余行程,加工前应模拟运行一次,单段运行,再正式加工。看看有没有意外的刀具路径出现,一旦出错,迅速急停,特别是初学者,要注意急停按钮的应用。
(6)将刀架移动到安全位置,按下锁住机床和空运行键进行空运行操作,主要观察运行轨迹是否正确,且仿真运行后要回参考点校验。
(7)如果加工时必须使用尾架,安装刀具时必须考虑到在X 方向电动刀架与尾架不发生碰撞的极限位置,在Z方向拖板与尾架不发生碰撞的极限位置。
(8)建议在计算机上用模拟软件模拟程序,进行检验,再把程序拷贝到机床上可以减少错误。
3 结束语
要避免数控车床撞刀事故的发生应以预防为主。机床操作者首先应熟悉数控系统的各种操作,掌握系统功能键,达到熟练操作,减少失误,将误操作的概率降至最低点;其次在编写加工程序时,应根据工件特点进行,按工件的形状及加工位置确定退刀和回零的顺序是先退X向,还是先退Z向;再次应注意机床的保养,在平时加工后,丝杠,导轨应擦拭干净,避免切屑等杂物夹在滚珠丝杠和导轨内,造成加工出现误差,损伤导轨,影响加工;同时,操作人员还要掌握一些异常情况发生时紧急处理方法。如按暂停、急停及切断电源等来最大限度的减少碰撞事故发生带来的损失。
参考文献
[1]郝新成.实习中数控车撞刀事故的防范[J].实践与探索,2011(3):266-267
[2] 袁锋.数控车床培训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职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然而高职教育的理论研究远远落后于教育实践,高职教育要想培养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高技能人才,推进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建立现代职业教育课程观,构建适合高职教育的实践教学体系就成为办好高职教育的关键。下面仅就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做些初步探讨。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培养的是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掌握数控技术应用知识,能够从事模具加工设备的调试与维护、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冷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压铸模与锻模设计等工作的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高职毕业生既要掌握专科层次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又必须具备很强的技术应用能力和操作技能,能够在毕业后立即上岗工作。因此,应当改变传统的实践教学过分依附理论教学的状况,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使实践教学体系与理论教学体系互相交叉、渗透、补充、促进,并贯穿专业教学的始终。此外,实践教学应遵循技术教育循序渐进的原则,从简单到复杂,从一般到先进,从单一到综合,使学生逐步掌握适应岗位要求的职业技能,从而形成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的结构
应当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为主线来构建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整个体系由五种类型的实践环节构成,分别是:基本技能实践、实验、专业技术实践、综合实践、社会实践。
(一)基本技能实践
基本技能实践是实践教学的初级阶段,主要培养本专业应掌握的基本操作技能。通过基本技能实践,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1)掌握技术人员必备的基本动手能力;(2)掌握本专业主要工种的基本操作技能;(3)为理论教学建立感性认识,打下良好基础。
基本技能实践包括机械加工实训、钳工实训、信息处理实训及热加工实训等项目。其中,机械加工、钳工实训主要培养学生对本专业主要工种的基本操作技能,包括生产现场常用量具的使用,常用刀具的使用,常用机械拆装工具的使用,常用设备的操作等。信息处理实训主要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处理文字、图表数据信息的能力。学生通过《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学习和本实训环节的实践,应达到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的二级水平。热加工实训主要培养学生了解热加工(铸造、锻造、焊接和热处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
(二)实验
实验是配合理论教学的实践环节,在实践能力的培养中起着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实验,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1)使学生对理论教学有感性的认识,以便更好地消化、理解理论知识;(2)使学生掌握各类实验所用设备、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了解其基本性能;(3)培养学生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和实验结果的能力;(4)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工作习惯。
其中,主干课程《机械设计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工程力学》、《机械工程材料》、《设备控制技术》、《机械加工技术》、《机械加工设备》、《冷冲压模具及设备》、《模具CAD/CAM》、《塑料模具及设备》等都安排了相应的实验。实验类型分为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
验证性实验验证理论教学内容,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掌握常用仪器、设备的使用技能。
综合性实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探索问题的规律,解决实际工程中的新问题。
设计性实验根据实验目的和要求,自行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实验仪器,确定实验步骤。此类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有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创造能力。
在这一实践环节中,应当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实验与设计性实验。一般来说,应将实验与理论教学结合进行,个别实验可以单独设课或以专用周的形式进行。
(三)专业技术实践
专业技术实践主要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生产中有关技术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能力训练的主动性,培养学生手脑并用的独立工作能力。专业技术实践包括课程设计及实践专用周等。
课程设计培养学生全面综合运用本课程及有关课程的理论和实践知识进行相关内容设计的能力。
实践专用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本课程及有关课程的理论和实践知识,解决相关技术问题的能力。
(四)综合实践
综合实践是教学过程最终阶段的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综合实践,学生应树立现场生产的安全意识、质量意识、管理意识、经济意识和创新意识,培养良好的敬业精神与职业道德,增强克服困难的毅力和迎接挑战、努力进取的勇气,从而完成就业前的职业能力的综合训练。
综合实践包括岗位实训和综合实训(毕业设计)。
岗位实训选择专业对口,生产技术先进和管理水平较高的企业为实训基地,使学生获得完整的企业生产过程和组织管理的综合训练。
综合实训(毕业设计)这是全部教学过程中的最终环节,也是最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依据所规定的设计任务,收集资料、思考研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有关模具设计、加工等方面的技术工作,使学生受到技术员的基本训练。培养学生在设计计算、分析问题、查阅资料、绘图、文字表达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的能力。
(五)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主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劳动素质及身心素质。只有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明确奋斗方向;只有具备良好的劳动素质,才能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增进与劳动人民的情感沟通,为将来从事艰苦工作做好思想准备;只有具备良好的身心素质,才能在竞争中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去面对挫折,才能在工作中不断进取,发扬协作精神,激发创作精神。
社会实践包括军训、公益劳动、勤工俭学、社会调查、谋生训练(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等。
实践教学体系的内容
整个实践教学体系可理解为三个阶段和四个方面的实践能力,共同构成循序渐进的实践教学模块。
(一)实践教学体系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进行技能基本功训练,如信息处理实训、钳工实训、热加工实训及机械加工实训等;第二阶段进行专业技术训练,如冷冲模具课程设计、塑料模具课程设计、模具CAD/CAM技术与应用实训,模具数控加工实训等,要求学生最终通过劳动部门的考核鉴定,取得相应的技能证书;第三阶段进行综合能力训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使学生既打下较好的文化基础,又有较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专业能力,真正成为能力素质和人文素质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二)实践教学体系四个方面的实践能力
设计能力主要培养学生绘图、计算、查阅资料和文字表达能力,由计算机绘图实训、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冷冲压和塑料模具课程设计、综合实训(毕业设计)等组成。
传统机械制造技术在模具加工上的应用能力主要培养学生掌握传统生产设备的安装、调整、运用维护与检测的能力,由基本技能训练、实验、岗位实训等组成。
现代机械制造技术在模具加工上的应用能力培养学生掌握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等现代机械制造设备的安装、调整、运用及维护的能力,由模具数控加工实训、模具CAD/CAM实训等组成。
关键素质能力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劳动素质和身心素质,由军训、公益劳动、勤工俭学、社会调查、谋生训练(暑期打工)等环节组成。
实践教学体系的安排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总周数126周,实践教学周数为57周,占总周数的46%。在实践教学周的57周中,基本技能实践13周,占23%,专业技术实践20周,占35%,综合实践12周,占21%,社会实践12周,占21%。此外,实验依附于理论教学,各门课程实验共计154学时,约折合成5个实践周,未计入实践教学总周数。
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的措施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实践教学指导教师队伍抓好“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一方面从企业引进一批工程技术人员,充实师资队伍,改善师资队伍结构;另一方面加大在岗教师培养的力度,通过下厂挂职锻炼,参与技术服务、产品开发等措施,不断提高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力,使他们既具有较强的基础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
全面开放实验室、实训室改革实验室、实训室的管理体制,相关实验室、实训室的管理权下放到教研室,实行系、教研室二级管理,课余时间全天开放。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在教师指导下,选择合适的实验项目自行设计和开展实验,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而且有利于积累经验,增长才干。
改进实践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实践教学环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培养学生独立观察、分析、思考、理解和总结的能力,进而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实践教学环节侧重平时考查,根据学生的现场表现,动手能力和实验报告、实习日记、设计图纸、说明书等进行综合考查。考核可采用口试、答辩和现场操作等方式。在信息处理实训、数控加工实训、机械CAD/CAM实训等实践教学环节中,要求学生必须取得劳动部门颁发的相应的专业技能等级证书。实践教学环节成绩一般分优、良、中、及格、不及格等五个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