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综合实践报告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考察地点:新铺地质公园 花江大峡谷 北盘江大桥 龙宫 格凸河
考察时间:2010年10月28日——31日
考察目的和要求:
1,通过实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安顺主要地貌类型,基本特征及其分布规律,并分析其成因。了解地质、水文、气候、土壤与植被对地貌发育,地貌灾害与防治的影响。
2,使学生学习掌握地貌野外考察全过程的程序和方法,包括资料收集、野外观测、标本与样品的采集等
3,通过实习,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了解掌握有关一起和工具(罗盘,海拔仪等)的使用原理和方法。
考察内容:
(一),区域地貌观测实习
1,认识安顺主要的地貌类型及其特征。
2,通过对地形图地貌的判读,观察安顺地貌的分布规律。
3,认识地貌灾害(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滑坡等)及防治。
4,初步分析地貌对农业产业布局的影响。
(二),北盘江河流地貌观测实习
1,观测河流侵蚀地貌特征。
2,观测河流阶地地貌特征。
3,观测河流凹凸岸的流水作用特征。
4,观测河流干流交汇处的地貌特征。
(三),喀斯特地貌观测实习
1,观测地表喀斯特地貌特征和分布规律。
2,观测地下喀斯特地貌特征和分布规律。
3,观测喀斯特地貌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实习心得:通过者一次的野外考察,同学们不仅讷讷挂钩亲自动手来操作实验,而且还置身于不同的地质,地貌类型之中使我们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得到了联接,补充了我们平时在学校学习生活中的空缺。其次,通过这样的考察,提升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不管杂实习前和考察后,我们的同学都认真的投入到准备资料和收集数据成果的过程中,学习气氛更加浓厚。第三,在考察过程中,同学们不仅能够互相帮助,而且还能在考察,实验中互相协作,这使得同学们之间的感情得到了增强,集体感更加强烈,对我们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是很好的帮助。
水文学
沿贯城河考察:
地点 : 玉碗村 污水处理厂 宁谷
水温: 15.05度 15.73度 15.64度
ph值: 8 8 8
透明度: 22.2厘米 28厘米 26厘米
经过分析此水为劣五类水,造成贯城河污染的原因有:
(1)大气降水
(2)农田排水
(3)城市生活污水
(4)工业废水
(5)工业废渣和城市垃圾淋溶水
龙宫风景区
测水深:用一根绳子吊一个大石头沉入水流底部,然后读取数据
测透明度:先套上盘子再吊上石头沉入水中直到看不到盘子为止
第7小组测量结果:水深2米,透明度1.17米
实习心得:通过者一次的野外考察,同学们不仅讷讷挂钩亲自动手来操作实验,而且还置身于不同的水文条件之中使我们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得到了联接,补充了我们平时在学校学习生活中的空缺。其次,通过这样的考察,提升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不管杂实习前和考察后,我们的同学都认真的投入到准备资料和收集数据成果的过程中,学习气氛更加浓厚。第三,在考察过程中,同学们不仅能够互相帮助,而且还能在考察,实验中互相协作,这使得同学们之间的感情得到了增强,集体感更加强烈,对我们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是很好的帮助
地质学
实习地点:关岭国家地质公园,花江大峡谷
葛洲坝西陵中学附小,现有25个班级,1148名学生,教师总人数62人,活动课专职教师3人,活动课兼职教师16人。20xx年9月1日,葛洲坝城区进入新课程改革试验,小学三年级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西陵附小积极加入到课改的浪潮中,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法规,全面落实《课程计划》。特别是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为独立的课程形态来加以设计和实施,学校给予高度重视,不仅严格按葛洲坝教委相关规定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安排专、兼职教师任教,而且成立了综合实践活动课教研组,通过多种途径学习、探索,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能根据相应的课程资源,进行校本开发和实施,力图体现学校特色,满足学生的个性差异。学习方式强调学生亲历,注重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学习的时空突破课堂时空的局限,向社会生活领域和自然环境延伸。促进学生多方面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利用信息的能力和创造精神。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我校还努力去做好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评价,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强调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对彼此的个性化的表现进行评定,进行鉴定。注重把评价作为师生共同学习的机会。学校要求教师要鼓励每个学生建立自己的综合实践活动档案,以便学生深入地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并能与其他人分享自我探索的体会以及进步的喜悦。通过近两年的实践,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从课程实施、课程管理,到课程评价已形成系列,并取得了一定成绩,受到葛洲坝教委及兄弟学校的高度肯定。
省立项课题《利用社会资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研究》,得到了葛洲坝教育实业集团教研室的高度重视。我校刘立丹校长(省心理学会会员),葛洲坝教育实业集团教研室主任丁朴(省教学学会物理教学研究会理事)共同担任此课题实验与研究的负责人。葛洲坝教育实业集团领导及教研室主任丁朴曾多次到我校莅临指导,参与课题的实施与督导。课题组主要成员囊括了学校教学管理的各个层面,它由教务处主任,教科室主任,综合实践活动课教研组长,综合实践活动课、信息技术课和劳动课教师等7人组成。3—6年级学生是本课题实验与研究对象,3—6年级班主任也是本课题的参与者与组织者。学校70%的学生及教师加入到此课题的实验与研究中。此项实验与研究工作是我校教科研工作的重中之中,为此学校拟定了实验方案,确定了实验步骤,保证实验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同时,每月召开一次课题实验与研究工作会,实验学生与教师汇报实验进展,提出遇到的问题,共同讨论解决的办法。本课题除了在人员组织上得到保障以外,学校还投入了一定数量的科研经费,购置了一些在实验过程中所需的设备(如:电脑、数码摄象机等)、工具(剪刀、纸张等)、书籍等。对积极参加本课题研究及作出突出贡献的教师给予一定的物资奖励。所有这些,调动了教师参与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发挥了教师的聪明才智,使本课题的实验与研究在一种愉快的氛围中进行,使每一阶段实验与研究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二、阶段实验与研究的内容及成果
本课题实验与研究的主要步骤:
(一)准备实施阶段:20xx年9月—20xx年3月,成立课题组,拟定课题方案,进行课题方案论证。
(二)启动阶段:20xx年3月—20xx年6月,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教育理论及相关文件,经验材料,学习新课程标准,进行学科综合现状调查,拟定具体实施方案。(三)实施阶段:20xx年9月—20xx年12月,实施研究计划,展示研究成果。本阶段是课题研究的重要阶段。
前两个阶段已顺利完成,目前,实验正处于第三个阶段。在第三阶段——实施阶段中,依据学生、学校、社区及地理环境,分别进行了三个内容的研究,并且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1、内容一“利用废旧材料美化校园环境”。
我校地处葛洲坝西坝小岛上,学生家庭环境、经济状况不一,在学校、家庭中常有一些学习、生活废旧物,丢之可惜,留之又无用。如何使这些废旧材料再利用,让它们来美化我们的生活呢?为此,“利用废旧材料美化校园环境“这一子课题便应运而生。政教、少先队先后在全校开展了“巧手扮我家”、“环保小制作”、“争当环保小卫士”等活动。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动手、动脑,运用劳动技术、绘画等手段制作出了一幅幅精美的装饰品。在葛洲坝综合实践活动课成果展反应能力、审美能力、与他人合作能力等,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2、内容二“寻找葛洲坝人的足迹”。
这一课题来源于葛洲坝学生特殊的家庭环境。我校位于宜昌市葛洲坝,紧邻三峡工程,我校千余名学生都是“三峡世纪工程”建设者的后代。工程的设施、施工技术人员、当地的风土人情等都为本课题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广泛的社会资源。20xx年10月15日,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科研课题组向全校学生发出倡议:寻找前辈的足迹,了解葛洲坝人为祖国水利事业发展所做的贡献。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收集到了葛洲坝人曾修建的大坝、大坝的所在地、大坝修建的时间,坝长、坝高、大坝水利发电装机容量、年发电量、大坝所在地的风土人情、建大坝时的趣闻或感人事迹,与大坝有关的实物、图片等。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学生动用了身边可利用的调查手段:
⑴访问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亲人、朋友,或让他们帮助查找资料;
⑵访问知情的相关人士;
⑶查阅书籍、报刊杂志;
⑷网上查询;
⑸让老师帮助查找等。在课题的实验与研究中,学生把收集到的信息有的制成表格,有的在日记中记载,有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写了调查报告。通过此课题的实验与研究,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创新能力等,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20xx年2月,在葛洲坝综合实践活动课成果展示中,六年级学生撰写的调查报告“寻找葛洲坝人的足迹”获报告类一等奖,学校被评为综合实践活动课实验与研究先进单位。
另外,在进行第二个内容“寻找葛洲坝人的足迹”的实验与研究时,第一个内容仍在学生的实践活动中进行。20xx年2月,葛洲坝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中,我校的手工制作有8人获一等奖,6人获二等奖,8位教师获优秀辅导奖。
3、内容三“走进三峡,感受三峡文化”。
随着三峡工程的兴建,三峡越来越受到世人的关注。三峡文化的内涵不断丰富,它不仅包含有数千年历史长河里沉淀下来的古老文化遗存,还包含有现今三峡建设者所创造的新文化。作为地处宜昌,三峡建设者的后代,他们对三峡有着浓厚的感情,他们更愿意亲近三峡、走进三峡、感受三峡地区的呼吸和脉动。随着第二个内容的深入,学生对三峡文化有了浓厚的兴趣和愿意探究的愿望。为此,第三个内容“走进三峡,感受三峡文化”便应运而生。围绕此内容,政教、少先队组织学生参观“三峡大坝”,游览“三峡风情园”,感受农家生活。学校语文教研组在充分利用现有课程资源基础上,努力挖掘三峡区域的诗词文化资源,提出了“三峡诗词文化探究”的课程开发方案,此研究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并在实践中提升了学生的语文、审美素养。通过此内容地开展,有效利用了本地区域文化,将区域文化资源与综合实践活动课有机结合起来,发展了学生动手、动脑、收集信息的能力,学生在实践体验和搜索、记忆中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三、下一步实验与研究工作打算
1.进行阶段实验与研究工作总结,撰写阶段实验报告或实验论文。
我国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是建国以来最深刻的一次教育改革。在这次新课程改革中提出了一门新的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种新型课程形态的产生,是基础教育课程中教育创新的标志之一,是新课程改革的亮点。
11月22日,我们河北省小学综合实践活动骨干教师培训班学员跟随石家庄活动基地的领导去参观考察河北省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学习他们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经验。考察中,通过看(看学校环境、学生活动情况)、听(听汇报课)我从中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振奋,感受很深。
活动一开始,基地把我们学员分成两个大班,让我们做为学生亲自参加综合实践活动课,体验课程的全过程。我参加的是《十字绣》,授课教师紧紧地抓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质设计活动方案。课上,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强调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如探究、调查、操作、技术实践等,在活动过程中,教师注重了与学生情感的共享。原来的我动手的能力相当差,通过这次实践活动课,我学会了“十字绣”,又多了一样生活的本领。作为成人的我们上了一节这样的课还会那么激动,小学生们呢?
这次参观考察活动中,石家庄活动基地特意为我们提供了四堂综合实践活动观摩课,四位执教老师上得相当成功。我听的一节课是《石英钟》,老师先让学生谈谈什么是石英钟,石英钟有什么用,它有几部分构成,,怎样做一个石英钟。让学生说一说需要老师帮助些什么。接下来,老师展示了准备的大量材料。让学生构思石英钟的图案,这是让学生创造性体现的地方,用准备好的材料制作。活动中,学生的智慧与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他们在动手制作石英钟的过程中,体验快乐,享受成功。
一天的参观考察,让我感受最深的是石家庄活动基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的落实和实践,实验时间虽短,但措施得力,领导重视,教师工作扎实,已显露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带来的种种鲜活可喜的变化,令人耳目一新,给我们全省各地以及全国做出了示范。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过程中,石家庄活动基地不仅仅把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当作一个执行的过程,更是结合我省学生特点、实际和背景,创造性地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认识与思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国家规定、地方管理、校本开发的三级管理课程。1.处理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校本课程的关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属于国家课程,是学校必须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在课程门类的归属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是一门校本课程的具体门类,但需要利用校本开发的理念与技术。这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校本课程的基本关系。
2.制定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方案和学年计划。学校应通过制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计划,处理好与社区机构的部门的关系。学校每年需要社区哪些部门的配合、什么时段、以何种形式、需要哪些人力和物力等方面的支持,取得社区部门或机构的支持。
这次参观考察,对我收获很大,但也有些思考。1、如何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的作用、意义以及必要性的认识,扩展到有关教育行政和教研部门以及参与课程实施的教师身上。2、如何制定一个因地制宜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以指导我校的实施工作。3、如何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课程开设有效评价。4、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需要一定的条件,教师的培训、工作量的确定、资金的筹集等都需要协调解决。这些问题都是我校要面临和解决的。
提出一点建议:
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为国家级必修课程,从2002年进入我市到2005年全面铺开,已经有7年的时间了,2007年和2009年我们作了监测,对各学校开设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了解,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
加强研究和成果转化。开展了一系列的课题研究,2002年—2006年“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方法和途径”的成果完善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流程,为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找到的方法和途径。2006年—2010年“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教师的有效指导研究”的成果形成了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模式和教师有效指导策略,为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011年—现在我们在进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实施与评价研究”的研究,其目的是帮助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入常态化。
强化培训和管理。2002年—2008年坚持每学期开展1—2次的全市培训和分区培训的工作,加强全市的各种形式的教研工作,同时各区县市逐步配齐教研员。2009年开始每个学期都进行“做中学”培训活动,利用课题研究的成果带着老师边做边学,让老师在实践中学习,真正掌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导方法。同时每学期都要进行市级课例展示活动,采用带课培训的方式,让老师有直观感,解决教师教学中的困惑。
寓教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每学年我市都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论文、案例评比和学生小课题比赛;各区县(市)和市教科所要分别组织了2—5次“教师指导方法”的研讨活动。这些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学校的规范管理,提高了教师的指导水平。
二、监测的实施
经过努力,我市综合实践课程实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为了解区、校管理,以及教师的指导情况和学生的活动开展情况,促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2012年6月13日,我市抽调85名教师,组成31个监测组,对全市的11个区县(市)的综合实践活动教研员、31所1-3类学校(9个区县市各3所,2个区2所)的校长、部分教师和四年级的全体学生进行了监测,接受监测的各区(县、市)教研员11人,学校校长31人,教师590人,学生3199人。
(一)监测目的
为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贵州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了解我市各区(县、市)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情况,检查教师的指导情况和学生的活动开展情况,促进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有效性,进一步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
(二)监测方式和内容
这次抽样监测分四个层面分别进行:
1、教研员。查阅各区(县、市)综合实践活动教研员教研工作资料,目的是检查教研员学习进修情况,教研活动是否立足本地区情况,是否能总结推广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经验等。
2、学校。对学校的监测主要采用“校长问卷”“资料检查”进行,同时在“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中对学校的管理进行了调研,对学校的监测的目的是了解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情况、教师配置情况、教师研训情况等。
3、教师。对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目的是检查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理念掌握情况和指导情况。
4、学生。对学生从三个方面进行了监测:(1)问卷调查,对四年级学生进行问卷,目的是检查学校管理情况、教师指导情况、学生从事探究活动的态度与收获;(2)抽样检查学生小课题资料,目的是检查学生参与探究和完成活动的情况;(3)对部分学生进行访谈,目的是检查学生完成探究活动的真实性和能力发展情况。
三、监测情况分析
通过对各块监测数据和情况的分析,得到了以下四个方面的答案:
第一,各区(县、市)教研室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措施有力,各校长课程质量意识明显增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规范性、有效性问题日益重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管理是开好本课程的前提。监测显示,各区(县、市)和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都比较规范。
一是各区(县、市)教研室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措施有力。11个区(县、市)中有4个(南明、云岩、花溪、乌当)专职的、6个由其它学科教研员兼职、1个是学校教师兼职。大多数区(县、市)重视教研员的成长,积极派教研员外出学习,各教研员能够积极地参与市级教研活动和培训;能够结合本区的实际情况开展相应的培训工作和教研活动,在教师培训方面如南明区、修文县、白云区和乌当区比较突出,如:南明区教研室坚持每学期开展多层面多形式的培训活动;乌当区采取了带课培训的方式;修文县分别在各乡镇开展“做中学”培收训效很大;白云教育局领导非常重视培训工作,培训活动亲自参与,体现了对培训工作的关心与支持;乌当区、白云区、花溪区和金阳新区在培训教师的同时积极开展了校长培训工作,帮助校长把握好该课程的理念,管理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清镇市和开阳县以综合实践活动课题学校为平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培训、展示活动;云岩区、小河区也能结合本区的特点,开展研训活动。
二是学校日益重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与管理。⑴校长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正确的认识,管理比较有序。各学校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计划或方案。有的管理方案比较详细,可操作性较强。有的学校能针对本校的特色提出活动的基本要求,符合学校特色的主题活动。⑵学校比较注重以校为本的研修活动。80%的学校综合实践活动校本研修做的比较好,有68.1%的学校“经常开展”综合实践教研活动,从而培养了一批综合素质较高的兼职教师。⑶各校配备了相应的专兼职教师,抽查的31所学校中2%的是专职教师,98%的是兼职教师,其中61.3%的是其它学科教师担任,35.6%的是班主任担任,3.1%的是学校行政人员担任。⑷大部分学校重视家校结合。相比其它学科的教育教学,综合实践活动与家长的联系沟通更为重要和频繁。由于它是一个社会实践性和开放性课程,又是以活动的形式展开的,要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需要学校做大量的工作。监测显示72%的家长很支持,并给学生提供过很大的帮助;20%家长是同意学生参加。可见,家长也在变化,从原来的不支持、怕“耽误学习”到现在的参与活动,是对该课程的认可和支持,6%从未管过、2%怕耽误学生学习,反对学生参加活动。反应出了许多学校在与家长沟通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这样家校形成合力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⑸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使学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在“您认为,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后,学校最明显的变化是什么?”问题中49%教师认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了、12%认为学校特色更突出了、8.5%认为校园文化建立起来了、29.3%认为以上几个方面都有。
第二,课程开设情况规范,学生活动丰富,活动的内容与形式符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基本要求。规范,是质量的基础,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质量的“底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否符合该课程实施要求,活动主题是否是“基于学生的经验”、“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教师在活动中的角色转变等,是有效实施该课程的关键。监测显示:90%的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情况基本规范。
一是活动实施形式规范。从“本学期你参与了几个主题活动(小课题)的探究”来看,开展主题活动为“1—2个”的为50%,“3个”为45.2%。每次活动中89%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次活动中集体外出调查或采访2—5次。这说明大多数学校能够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进行课程管理,这就保证了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在活动中去实践和探索,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从而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检验这一数据的真实性,对学生进行了访谈和查阅了学生的小课题资料,结果显示“一致性”达到90%。
二是问题解决意识规范。在对指导学生解决活动过程中的问题时,有74.4%的教师将指导渗透在具体活动,有23.2%的教师采取集中进行的方法等。可见,教师基本掌握了指导的方法和策略,能够将指导渗透在活动过程中是非常有效的指导,学生的问题能够得到及时的解决,规范学生的活动行为,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更好的发展。同时,在活动实施的过程中,50.3%教师积极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去,以“参与者”“合作者”的身份同学生一起去实践、探究,这样做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完成各种实践、探究活动,师生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拉近了学生与教师的距离,使该课程的探究氛围更浓,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是课程资源开发规范。从“您所在的学校目前使用综合实践活动教材的情况”分析,25.4%的学校是本校自编的,54.4%的是借鉴学校外资源的。教材的使用直接影响课程实施的基本质量,它决定了学生是否能够很好地完成主题活动,体现了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在此,可以看出各学校在选择活动主题方面是比较成功的,学生能够在愉快中完成学习任务,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会提出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
第三,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理念认识正确,在活动中能够发挥有效的指导作用。教师素质,是质量的保证。随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发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正确理念是有效实施的保证。活动中学生在成长,教师也在成长。
一是教师有正确的课程理念。在此次监测中对教师的基本理念监测有三个题“您认为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什么样的课程?”“您对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主要依据是什么?”“您对学生的评价更关注的是什么?”,其中68.5%的教师确认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78.6%的教师确认评价的依据是既看研究成果,又看研究中的表现;教师对学生评价的关注点是:79.7%关注实践能力的提高、70.5%关注参与活动的态度、61.4%关注创新精神的表现。43.7%关注合作意识和能力的提高,这些数据表明,教师的理念基本符合要求。
二是课堂指导发生了变化。本次监测共听了31节课,其中有主题生成课8节,过程性指导课10节,成果展示课13节。从听课的总体情况看,大多数教师能够把握好指导的方法,能够结合主题内容针对学生在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基本情况是:⑴主题生成课,体现出了对学生兴趣的关注与问题意识的培养,帮助学生从“愿问”到“敢问”到“会问”步步深入;⑵过程性指导课,能根据实践活动中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指导,对学生的指导体现在“方法”上,帮助学生掌握各种实践探究方法;⑶成果展示课,教师注重指导学生的表达与倾听,让学生学会如何分享成果等。总之,大多数教师能够把握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流程和指导策略,可以清楚的看到课例所处的环节,教师的指导有较好的针对性,对学生的活动有较强的指导作用。对课型把握的比较好的学校有:白云区小河小学、金阳一小等。
三是教师有了新的收获,体现了“教学相长”。监测显示,在“指导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来,您的最大收获是什么?”问题中40.5%教师们认为自己课程开发的能力提高了、56.1%认为组织协调能力提高了、70.3%觉得自己教学观念和方式改变了、43.1%认为实现了自我价值,很有成就感。57.6%老师觉得自己和学生的关系更融洽了。33.4%觉得自己掌握了科学研究的方法。在专业成长方面53%的教师认为指导综合实践活动对自己的专业成长帮助很大,46%的认为有所帮助,只有1%的认为没有什么帮助。
上述有关数据说明,近几年我市的综合实践活动“做中学”培训与“带课培训”活动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课题研究成果在逐渐的铺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正确理念开始扎根于教师的头脑中,并对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大多数教师能够以正确的理念来指导、规划活动,许多教师也开始形成了良好的专业习惯与素养,教师的素质有所提高,指导趋于有效性,。
第四,学生活动的积极性很高,学生在应用所学到的知识,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悄然的转变。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宗旨。是否让学生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学会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最终的落脚点。监测显示:学校所开展的活动都能让学生亲历亲为,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学生在活动综合应用所学到的知识,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悄然的转变。
一是学习态度积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监测显示: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是:48.8%很积极,37.8%比较积极。学生喜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由是:62%认为可以探讨自己喜欢的问题。59%认为动手实践机会多;15%认为可以走出校门;29%认为老师讲课有趣;60%的学生在小课题研究过程中喜欢通过有关的书报来查找资料;42%的学生觉得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没什么困难。
1 2008年我院疫情报告现状
2008年我院发现传染病患者2712例,其中医生报告2193例,报告率80.87%;漏报519例,其中可以补报的为447例,可补报率为86.13%;无法补报的72例,实际登记漏报率为2.65%。
2 疫情报告存在的问题
2.1 综合医院(特别是未设传染科病房的)的领导及全体医务人员传染病疫情管理的意识淡薄,重治轻防。
2.2 某些医务人员法制观念不强 发现传染病即转入专科诊治,将疫情报告的工作随之推向专科。既不能执行首诊报告负责制,也不能认真履行法定报告人的义务。
2.3 对医院指定的疫情报告管理制度执行力度不够,奖罚制度不兑现,不能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2.4 个别医生不能熟练掌握各类法定传染病的诊断标准、病种及报告时限,以致造成漏报。
2.5 工作不认真,责任心不强 主要表现在化验单项目填写不全、名章不清;检验科传染病登记本缺项,使查对困难。个别化验单在发出前虽然为数极少,却是造成传染病漏报无法补报的主要原因。
3 降低漏报的对策
3.1 提高认识、增强疫情管理的意识 做到人人参与,防治结合。配合健康教育,利用板报、咨询等形式做好宣传,以充分认识疫情管理的必要性。
3.2 健全组织机构 成立以主管院长为组长的传染病管理小组,制定本院疫情报告制度及奖罚措施,以确保资金落实。
3.3 增加预防保健科监督检查频次 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做到奖报罚漏。并每日核对阳性化验单,堵塞漏报。
3.4 在综合医院应设立传染病发热、肠道传染病专科门诊室,对可疑患者进行化验检查,以防止传染病漏检漏报。
3.5 加强对化验单的管理 由医务科和保健科共同参与,做到化验单填写和登记规范化。凡对传染病诊断阳性的化验单由专人送到专科诊室,收发签字,弥补了因化验单项目不全和流失而造成的无法补报的状况;同时首诊医生要做好此类病人转诊的导诊工作,以防出现无主化验单而转向无法补报的另一局面。
3.6 加强医务人员培训 组织各科医生和新上岗医生岗前培训班,认真学习“传染病防治法”和有关业务知识,半年进行一次业务知识书面考试,强化业务的同时增强疫情报告意识,提高疫情报告的自觉性。
4 效果与讨论
4.1 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及奖罚方案经过2009年1—3月的实施,我院传染病登记漏报无法补报的现象已降到历史最低点。医生传染病报告率由实施前的80.87%提高到90.78%,漏报的传染病可补报率由86.13%提高到99%,实际登记漏报率由2.65%降为0.58%,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一)成果研究基本思路
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是课程改革的难点。实施中缺少教学实践的积累,缺少活动过程方法的设计,教师对这门课程的驾驭,仅仅停留在浅表化阶段,活动效果参差不齐,缺乏深入的理解把握,很难全面反映课程设计的要求。为此,我们初步总结综合实践活动“小课题”的基本活动模式:创境质疑――自由分组――引导分析――探究验证――师生评议――拓展分享,并将这一思路在基地学校和区域实验学校试验运行。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也呈现出新气象,焕发出勃勃生机。但是,随着我们对小课题教学模式研究与探索的不断深入,又产生了新的问题。
一是学生有效参与度不高,兴趣不浓。表现为学生还是跟着教师和教案跑。通过对近24所学校调查发现,对于活动课堂,学生参与态度为:主动参与40%,旁观、偶尔参与20%,旁观20%―30%,与自己无关20%―10%。可见即使教学形式有了许多的新花样,但实质上学生自主参与的热情和主动性还没有被完全激发出来。
二是师生互动性不强,体验不深。有不少课堂表面看是生生互动、合作学习,而实际上还是教师领着学生一步步往前走,学生思维发散和实践操作的探究学习的空间几乎没有。学生还是习惯于做“忠实”的听众,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对话,阻碍了创造力的形成与发展。
三是缺乏合作探究能力,探究不强。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独立的思维习惯,缺乏个性化的学习品质,没有强烈的探究欲望,小组活动流于形式,有的学生融入不到小组中。例如在课堂上,当教师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设计并制作时,学生还是习惯依赖别人的力量来解决问题,这严重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妨碍了能力素养的提高。
针对这些课堂现状的考察与反思,我们积极调整活动模式思路以“激发兴趣――尝试发现――提出问题――探索交流――指导应用――活动展评”为主要活动流程,并在南岗区域小学尝试应用。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确保活动的有效性,其中三个核心点是活动重要条件,我们又将其模式提炼为:尝试发现(创境激趣――体验发现),合作探究(合作体验――探究验证),展评指导(展评导学――创造应用)三步骤六环节教学模式作为主要活动载体。
(二)关于“小课题”概念界定 。
所谓综合实践活动“小课题”的概念:是教师以两课时就能完成的活动内容为载体。通过创设活动情境,引导学生从感兴趣的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出发,通过自由组队的合作形式,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选择并确定小型课题进行研究,帮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获得知识、能力和真实的情感体验过程。
“小课题”研究的提出,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社会普遍认同和实践的一种新课程模式。我们以此为理论基础,提出教学模式应用研究,是以学生生活经验中小问题为切入点,更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又通过指导学生开展系列化应用研究。便于教师操作与把握,更易于普遍实施,小课题从内容到形式灵活多样,让教师易导、学生更爱学,教学效果实在明显,有利于普遍实施和推广。
从我们常规教学的表现看,课题的内容范围应该比较小,从教学时间来说,每个课题大概只用1~3课时。从活动内容看,我们以编写8本教材为蓝本,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自我”作为主要的活动线索。
二、成果的研究目标与研究方法
(一)确定研究主要目标
教师:通过对“小课题”教学模式尝试发现(创境激趣――体验发现),合作探究(合作体验――探究验证),展评指导(创造应用――展评导学)三步骤六环节教学模式研究。提高老师的预设能力和指导能力,使教师的课堂教学更具智慧,使之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教学:“小课题”教学模式应用研究,是以教学为载体,突出体验性、过程性、实践性、探究性。并应用于综合实践四种类型活动课中。以此探索出一整套系统的、可操作的、有效的“小课题”教学模式策略,构建综合实践“五学”课堂教学体系。
学生:通过课题研究,促进学生真正自主地在尝试体验中学会质疑问难,学会在合作中分析问题,在尝试体验中获得直接经验,学会应用于实践中。使学生在活动性的课堂中学习品质、学习能力得到真正锻炼,能力素养得到提高,全面提升综合素质。
(二)成果研究具体方法
1.理论联系实际法。
从课程的特点出发,深入学科的教学领域,把课程论、教学论、学习论等不同层面内容探究其应用的规律,并将其规律运用于具体实践中。我们在全市确立20所不同层面实验学校,着重于三方面实验研究。一是探究模式设计过程是否符合儿童的认知过程,确保课程的实践意义。二是关注模式结构是否有利于师生的互动交流,是否有利于预设与生成统一的良性发展。三是模式的环节设计是否有利于学生新知识的构建,确保每项活动学生都喜欢,都有收获。寻着这样的研究思路,深入挖掘活动内在功能,杜绝浅层次活动化内容。
2.选择重点内容攻关。
选择重点活动内容,以市级名优骨干教师刘颖、谷丽、樊金娜、刘佰玲、郭丽娜、计勇鹤设计活动内容作为突破点,集中全市学科骨干精英,组建建立学科团队观察体,对小课题确立模式应用进行深入研究,采取一课一议,分小组对小课题模式环节的合理性,进行数据统计研究。比如以刘颖老师的《七巧板探秘》一节课,集中全市骨干组建学科团队,对其活动环节设计,进行共同的听评议活动。以数据作为测量的尺度,以活动内容来体现模式思路。团队通过提炼环节――确定观察重点――开发活动量表――记录问题,分析其模式是否设计得科学合理。并以此在市、省、国家学科活动中展示其研究过程。得到国家专家的认可。
3.以课题带动课程。
课程实施以来,我们一直就是以课题带动课程发展建设,探索小课题教学一般规律,推动小课题研究的进程。为研究深入,我们树立“开放研究”指导思想,突出学段特点,突出活动空间,突出学生选择性,突出学生兴趣点。我们尝试:理念先行、典型引路、区域推动、逐步发展的独特研究思路。提出“小课题”教学模式应用的具体策略:课题小、感兴趣、体验深、效果好的四个策略。准确把握小课题内容特点,依照学生的认知发展,以激活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为切入点,以关注活动过程体验为侧重点,进行典型案例研究。使教师亲历研究过程,领悟研究方法,形成一种技能。
三、研究主要内容及取得的成果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是开展“小课题“教学模式应用的课堂现状调查。为了全面把握当前课程教学进展的现状,要实际调查、发现问题、总结经验、理顺关系。对 “小课题“教学模式应用的课堂现状进行广泛深入调查,此次调查研究情况由《中国多媒体教学学报》刊发。国家教育部清华大学同方多媒体杂志,论述了哈市综合实践实施状况,分析了原因提出对策,促使模式研究更有针对性和科学性。
二是 对“小课题“教学模式应用预案设计策略进行研究,探索预案设计策略最重要的节点,就是为教师、学生提供全新资源。我们用1年时间提炼整理了8本综合实践主题设计,由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此系列内容不仅拓宽教师研究的视野,而且大大提高了教师设计能力,促进了学生活动兴趣提升,这在我国课程体系建构中具有结构性的突破。
三是关注“小课题”教学模式应用有效应对策略。“小课题”模式结构是否有利于师生的互动交流,是否有利于预设与生成统一的良性发展,就须要通过对“小课题”教学模式应用进行深入研究,探索其科学合理性。在大量的典型案例实践中,对模式的框架体系结构进行理解,体系创新进行不断调整,并将这一思路在基地学校和区域实验学校试验运行。哈市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呈现出新气象,焕发出勃勃生机。
四是重点论证“小课题”教学模式应用教学中呈现的策略研究,模式的环节设计是否有利于学生新知识的构建。通过一个阶段反复实践的研究,验证了“小课题”的科学合理。我们认为,综合实践课的教学必须贴近生活、走进生活,学生的自主选择是在教师有目的引导的基础上进行的,更认识到教师应该帮助学生从其生活世界中选择感兴趣的主题和内容,要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会健康愉悦地、自由而负责任地、智慧而富有创意地生活。这是由综合实践课自身的特征所决定的,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二)研究突破与成果
1.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应用研究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
我们所选活动主题设计以解决现实世界的问题为载体,须要解决的问题通常没有单一的答案,但是容易激发学生的新设想和新思路,在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必然会让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运用各种活动方式,让解决问题的过程成为课程的生长点。
2.使综合实践活动课成为一种更为有效的课堂活动。
开展“小课题”教学模式应用研究,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要渠道,关注课堂教学的效益,使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化。我们根据小课题教学的活动类型,总结了三步骤六环节教学模式来确保每项活动学生都喜欢,都有收获。在教学活动中我们重点强调,学生体验在先,教师跟进指导在后的活动思路。在这种情境中,创造出学生喜欢的活动氛围,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从而引发学生探究思考,在交流研究过程中,学生可能面临新的问题,教师要及时抓住有价值的新问题,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寻求引导应用。更好地全面关注学生,引导学生在活动展评中,不拘一格展示汇报,然后进行个人、小组、教师指导评价,既是过程小结同时也是过程反思,再现学生活动过程,达到资源的优势互补。这种活动模式应用,无论哪种课型,都能灵活应用,使“小课题”教学模式应用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比如:我们设计《纸花飞转的秘密》《巧手做纸球》《神奇多米诺》《七巧板探秘》《中国结》《爱心义卖》等活动主题的研究。提高了教师驾驭课程实施水平和能力,从而验证了“小课题”教学模式应用研究的特点和使用价值。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关键在领导,责任也在领导。严肃有力的问责体系是责任机制落实的重要保障。我主要是着重三个机制的落实。
一是党政干部抓综治工作责任机制。年初县委、县政府与各地、各部门签订了综治目标管理责任书,各地、各部门也严格按照规定建立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责任网络,层层分解量化到各级责任单位及责任个人综治各项任务。县、乡两级都建立了定期研究综治工作制度。县委常委会每月听取至少一次以上综治工作报告;乡镇、县直单位每月召开至少一次以上的综治工作例会。
二是综治工作责任追究机制。今年以来共对2个单位发出黄牌警告,对5个单位下达限期整改,对1个单位予以一票否决。在强有力的机制约束下,以上单位均采取了有效的整改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三是综治督查考评机制。我结合xx实际,全新实行了“每月一例会、每季一督查、半年一检查、年终一考评”的工作运行机制,督查考评较以往力度加大许多,做到了随时发现问题、随地追究问题、随时解决问题,有效促进了综治各项工作在基层的有效落实。
二、创建活动成效上重显著力
和谐平安建设是新形势下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新举措,今年我按照市里的部署,狠抓了以农村平安建设为重点的“和谐平安十创”活动。
一是通过加大宣传力度浓厚创建氛围。我县今年综治宣传力度可谓空前,各种宣传活动应接不暇。重要路口建有巨型宣传牌,乡镇村委建有宣传走廊;电视宣传开设“平安xx”专栏,报纸宣传开设政法综治专版;民间宣传活动有老年腰鼓队和巡防队员,组织宣传活动有和谐平安专题歌舞晚会和和谐平安专题演讲比赛。通过宣传,创建活动人人皆知,创建意识人人共有,创建氛围日益浓厚。
二是通过抓龙头、抓覆盖、抓试点方法全面开展创建。抓龙头,主要是成立专门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抓覆盖,重要是拓宽创建范围,深入开展和谐平安单位、和谐平安科室、和谐平安社区(村委)、和谐平安家庭、和谐平安企业、和谐平安车间、和谐平安班组、和谐平安学校、和谐平安班级等和谐平安细胞工程;抓试点,主要是落实指导单位、挂点责任人和挂点领导,并规定每个县级领导和县综治委成员单位抓1—3个示范点,以此由点带面,充分发挥典型样板的示范作用。
三是通过启动三个“123”模式确保农村创建成功。第一是“123”责任捆绑模式,即“村村至少一个县、乡领导挂点,二个乡镇干部(干警)驻村,三个村干部抓创建”,创建活动纳入考核内容,责任共担;第二是“123”组织共建模式,即“村村建立健全一个理事会、二个工作室(综治室、警务室、三个组织(治保、调解、妇女)”,充分发挥与村组织的创建合力;第三是“123”考核奖惩模式,即考评时实行“一套标准,二办(综治办、新村办)考核,三级(县、乡、村)把关”。
三、社会稳定保障上重防范力
今年是我党十七大胜利召开的一年,再加上我县历史遗留问题较多、较复杂,维护社会整治持续稳定意义非凡、尤显重要。为此,我县制定了“四个四”方针维护社会稳定。
一是四大机制化解社会矛盾。以县委、县政府名义出台了《xx县关于建立化解社会矛盾长效机制的意见》,建立健全了诉求表达机制、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群众利益协调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四大机制,使得社会矛盾能够在诉求表达、利益协调、矛盾调处和权益保障四个重要环节,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重要阶段得到及时化解。
二是四定责任机制化解不稳定因素。在今年3月、8月市委统一部署的“百日维稳”行动中,把排查出的矛盾纠纷按照性质和领导分管范围包案给领导,实行定责任领导、定责任单位、定责任人员、定办结时限,结合重大疑难矛盾纠纷听证制工作方法,及时化解调处了217起各类矛盾纠纷,为全国两会和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尤其是在今年8月20日至11月30日我县的“百日攻坚”中,特别把维护社会稳定作为全县三大“百日攻坚”任务中一大重点任务,举全县之力进行大排查、大整治、大调处、大防控,百日内没有出现一起因矛盾纠纷引发的上访事件。
三是四联机制防范处理工作。将和谐平安创建与防范处理工作有机结合,实行“领导责任联抓、组织部署联动、基层网络联建、督查考核联评”机制,实现了“五个不发生”目标,即无xx功人员当地聚集闹事、无xx功人员进京赴省滋事、无xx功人员非法插播事件、无重大恶性宣传事件、无xx功极端事件。
四
是四方力量联合集中处理涉法涉诉上访问题。每当遇有涉法涉诉上访,必由政法部门牵头,汇集县级领导、政法部门、部门、属地领导四方力量处理问题,解决了一大批疑难积案。在全国“两会”、国庆和党的十七大期间,对涉法涉诉上访人员派专人逐人逐案稳控,防止了进京赴省涉法涉诉上访案件的发生。
四、治安秩序管理上重打击力
按照上级部署,我县先后开展了打黑除恶专项斗争、治理自行车被盗专项行动。看守所周边安全隐患百日整治行动、刑释解教人员调查摸底专项行动、“三电”(广电、供电、电信)经营治安秩序专项整治工作、集中整治娱乐场所经营秩序专项行动、农村治安混乱地区排查整治专项行动、核查纠正监外执行罪犯脱管专项行动、肇事肇祸精神病收治管理专项活动等专项整治。围绕组织部署、责任落实、宣传发动、查处打击、管理防范、长效机制六个方面制定可行方案,强化行动举措,保证专项整治活动的实效,保持了对违法犯罪的高压态势。今年以来,全县共发生刑事案件630起,同比上升了0.8%,共破获302起,与去年持平。
在坚持打的同时,我县也不忘防控体系建设。今年投入巨资53万元建好55个监控点,新建、更新电子监控设备13个,防控体系已经延伸到单位、企业、学校、小区、市场、农村,发展壮大群防群治“六支队伍”建设,切实增强了群众的安全感。
五、基层基础建设上重聚合力
没有牢固的基础,犹如战斗中的单兵游勇,形成不了综治维稳工作的合力。在基层基础工作上,我主要是从两个方面选好切入点。
一是建好乡镇综治维稳中心,强化了从上到下的力量。首先完善制度,做到有章办事,由县统一编制印发乡镇综治维稳中心、村级和县直单位不同的工作台帐;其次配强干部,做到有人办事,对综治维稳中心人员实行定人、定岗、定责“三定”;再次保障经费,做到有力办事,将综治维稳中心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添置现代化办公设备,改善了办公条件,提高了工作效率。目前,我县乡镇综治维稳中心成为乡镇最好最新的办公场所,也发挥出强大作用,今年全县乡镇综治维稳中心共接待上访群众312人,调处矛盾纠纷98起。
二是巩固完善三项基本制度,疏通了由下到上的渠道。主要是改进例会的内容,严格信息报送的制度,强化矛盾调处的时限,为县一级有效掌握全县稳定情况提供了主动权。
另外,我还设立加强流动人口治安管理,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学校及周边治安环境整治四个专项工作小组,有力地推进了这四项的进展并取得了理想的成果。
六、干部队伍素质上重战斗力
队伍建设是政法综治工作的根本性工程,一支素质较高、战斗有力,执法为民,平常时候能沉得下去;除暴安良,关键时刻能冲得上去;率先垂范,领导干部能挺得起的政法综治干部队伍则是这一工程好与差的衡量标准。我本着这一标准,对全县政法干部进行了调整,全面加强了我县政法综治干部队伍建设。
一是培育出一批干部。本着“大稳定、小调整、补缺额”,“重实绩、重公认、重能力”,“讲程序、讲条例、讲实效”原则,今年共交流提拔了53位政法干部,其中调整交流20位,提拔33位,有效提高了政法队伍的战斗力。
一、领导高度重视,成立自查领导小组。
4月16日,我院收悉《关于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督查问题整改的督办函》,我院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以院长XX为组长,书记XX为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并由一体化办公室主任负责具体工作落实。
二、提高认识,深入研究,确定自点。
通过学习,我院引以为鉴,为避免重蹈覆辙,我院结合辖区卫生室工作实际,形成了以依法执业、医疗安全、药品管理为重点的检查方案。
三、强化工作落实,助力综合能力提升。
根据具体检查明细,我院对辖区村卫生室开展了自查工作。我院辖区村卫生室工作人员均持证上岗,接诊中处方、发票一致,输液卡记录规范明确,无过期药品。
四、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通过检查,我院辖区村卫生室还存在以下问题:
1.持证执业地点与现执业地点不符。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关键在领导,责任也在领导。严肃有力的问责体系是责任机制落实的重要保障。我主要是着重三个机制的落实。
一是党政干部抓综治工作责任机制。年初县委、县政府与各地、各部门签订了综治目标管理责任书,各地、各部门也严格按照规定建立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责任网络,层层分解量化到各级责任单位及责任个人综治各项任务。县、乡两级都建立了定期研究综治工作制度。县委常委会每月听取至少一次以上综治工作报告;乡镇、县直单位每月召开至少一次以上的综治工作例会。
二是综治工作责任追究机制。今年以来共对2个单位发出黄牌警告,对5个单位下达限期整改,对1个单位予以一票否决。在强有力的机制约束下,以上单位均采取了有效的整改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三是综治督查考评机制。我结合实际,全新实行了“每月一例会、每季一督查、半年一检查、年终一考评”的工作运行机制,督查考评较以往力度加大许多,做到了随时发现问题、随地追究问题、随时解决问题,有效促进了综治各项工作在基层的有效落实。
二、创建活动成效上重显著力
和谐平安建设是新形势下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新举措,今年我按照市里的部署,狠抓了以农村平安建设为重点的“和谐平安十创”活动。
一是通过加大宣传力度浓厚创建氛围。我县今年综治宣传力度可谓空前,各种宣传活动应接不暇。重要路口建有巨型宣传牌,乡镇村委建有宣传走廊;电视宣传开设“平安”专栏,报纸宣传开设政法综治专版;民间宣传活动有老年腰鼓队和巡防队员,组织宣传活动有和谐平安专题歌舞晚会和和谐平安专题演讲比赛。通过宣传,创建活动人人皆知,创建意识人人共有,创建氛围日益浓厚。
二是通过抓龙头、抓覆盖、抓试点方法全面开展创建。抓龙头,主要是成立专门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抓覆盖,重要是拓宽创建范围,深入开展和谐平安单位、和谐平安科室、和谐平安社区(村委)、和谐平安家庭、和谐平安企业、和谐平安车间、和谐平安班组、和谐平安学校、和谐平安班级等和谐平安细胞工程;抓试点,主要是落实指导单位、挂点责任人和挂点领导,并规定每个县级领导和县综治委成员单位抓1—3个示范点,以此由点带面,充分发挥典型样板的示范作用。
三是通过启动三个“123”模式确保农村创建成功。第一是“123”责任捆绑模式,即“村村至少一个县、乡领导挂点,二个乡镇干部(干警)驻村,三个村干部抓创建”,创建活动纳入考核内容,责任共担;第二是“123”组织共建模式,即“村村建立健全一个理事会、二个工作室(综治室、警务室、三个组织(治保、调解、妇女)”,充分发挥与村组织的创建合力;第三是“123”考核奖惩模式,即考评时实行“一套标准,二办(综治办、新村办)考核,三级(县、乡、村)把关”。
三、社会稳定保障上重防范力
今年是我党十七大胜利召开的一年,再加上我县历史遗留问题较多、较复杂,维护社会整治持续稳定意义非凡、尤显重要。为此,我县制定了“四个四”方针维护社会稳定。
一是四大机制化解社会矛盾。以县委、县政府名义出台了《县关于建立化解社会矛盾长效机制的意见》,建立健全了诉求表达机制、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群众利益协调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四大机制,使得社会矛盾能够在诉求表达、利益协调、矛盾调处和权益保障四个重要环节,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重要阶段得到及时化解。
二是四定责任机制化解不稳定因素。在今年3月、8月市委统一部署的“百日维稳”行动中,把排查出的矛盾纠纷按照性质和领导分管范围包案给领导,实行定责任领导、定责任单位、定责任人员、定办结时限,结合重大疑难矛盾纠纷听证制工作方法,及时化解调处了217起各类矛盾纠纷,为全国两会和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尤其是在今年8月20日至11月30日我县的“百日攻坚”中,特别把维护社会稳定作为全县三大“百日攻坚”任务中一大重点任务,举全县之力进行大排查、大整治、大调处、大防控,百日内没有出现因矛盾纠纷引发的上访事件。
三是四联机制防范处理工作。将和谐平安创建与防范处理工作有机结合,实行“领导责任联抓、组织部署联动、基层网络联建、督查考核联评”机制,实现了“五个不发生”目标,即无功人员当地聚集闹事、无功人员进京赴省滋事、无功人员非法插播事件、无重大恶性宣传事件、无功极端事件。
四是四方力量联合集中处理涉法涉诉上访问题。每当遇有涉法涉诉上访,必由政法部门牵头,汇集县级领导、政法部门、部门、属地领导四方力量处理问题,解决了一大批疑难积案。在全国“两会”、国庆和党的十七大期间,对涉法涉诉上访人员派专人逐人逐案稳控,防止了进京赴省涉法涉诉上访案件的发生。
四、治安秩序管理上重打击力
按照上级部署,我县先后开展了打黑除恶专项斗争、治理自行车被盗专项行动。看守所周边安全隐患百日整治行动、刑释解教人员调查摸底专项行动、“三电”(广电、供电、电信)经营治安秩序专项整治工作、集中整治娱乐场所经营秩序专项行动、农村治安混乱地区排查整治专项行动、核查纠正监外执行罪犯脱管专项行动、肇事肇祸精神病收治管理专项活动等专项整治。围绕组织部署、责任落实、宣传发动、查处打击、管理防范、长效机制六个方面制定可行方案,强化行动举措,保证专项整治活动的实效,保持了对违法犯罪的高压态势。今年以来,全县共发生刑事案件630起,同比上升了0.8%,共破获302起,与去年持平。
在坚持打的同时,我县也不忘防控体系建设。今年投入巨资53万元建好55个监控点,新建、更新电子监控设备13个,防控体系已经延伸到单位、企业、学校、小区、市场、农村,发展壮大群防群治“六支队伍”建设,切实增强了群众的安全感。
五、基层基础建设上重聚合力
没有牢固的基础,犹如战斗中的单兵游勇,形成不了综治维稳工作的合力。在基层基础工作上,我主要是从两个方面选好切入点。
一是建好乡镇综治维稳中心,强化了从上到下的力量。首先完善制度,做到有章办事,由县统一编制印发乡镇综治维稳中心、村级和县直单位不同的工作台帐;其次配强干部,做到有人办事,对综治维稳中心人员实行定人、定岗、定责“三定”;再次保障经费,做到有力办事,将综治维稳中心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添置现代化办公设备,改善了办公条件,提高了工作效率。目前,我县乡镇综治维稳中心成为乡镇最好最新的办公场所,也发挥出强大作用,今年全县乡镇综治维稳中心共接待上访群众312人,调处矛盾纠纷98起。
二是巩固完善三项基本制度,疏通了由下到上的渠道。主要是改进例会的内容,严格信息报送的制度,强化矛盾调处的时限,为县一级有效掌握全县稳定情况提供了主动权。
另外,我还设立加强流动人口治安管理,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学校及周边治安环境整治四个专项工作小组,有力地推进了这四项的进展并取得了理想的成果。
六、干部队伍素质上重战斗力
队伍建设是政法综治工作的根本性工程,一支素质较高、战斗有力,执法为民,平常时候能沉得下去;除暴安良,关键时刻能冲得上去;率先垂范,领导干部能挺得起的政法综治干部队伍则是这一工程好与差的衡量标准。我本着这一标准,对全县政法干部进行了调整,全面加强了我县政法综治干部队伍建设。
一是培育出一批干部。本着“大稳定、小调整、补缺额”,“重实绩、重公认、重能力”,“讲程序、讲条例、讲实效”原则,今年共交流提拔了53位政法干部,其中调整交流20位,提拔33位,有效提高了政法队伍的战斗力。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症,亦称先兆子痫,它是孕产妇的特有病症,在妊娠20周与产后两周发生者居多。轻症表现高血压、蛋白尿,重症可表现为头疼、恶心、呕吐、腹痛、视物不清等,若治疗不适当、不及时,甚至可引发抽搐,惊厥,心肝肾衰竭等[ 1 ]。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院5年产检筛查、住院孕产妇1576例,发现妊高症39例,发病率2.5%。其中轻度26例,中度8例,重度5例(含2例产前子痫)。孕周≥37周22例,34~36周11例,孕周≤34周6例。对比分析发现孕产妇年龄和孕周越大,发病的几率越高。
1.2 结果
31例行剖宫产术,其余产妇均自然分娩。对比发现新生儿窒息率、围产儿死亡率剖宫产组明显低于阴道分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干预措施
2.1 产前保健干预
2.1.1 加强孕期健康宣传教育,严格按母婴保健要求做好围产期保健工作[2]。强化孕期保健宣教力度,促进孕妇的主动监测意识,在妊娠期做到早发现、早检查。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高危人群要早筛查、早诊断、早监测。对确诊病例早管理、早干预、早治疗、早确定分娩方式。对确诊病例指导患者进行个人卫生及性生活等的调节,让患者以舒畅的心情观看孕育的资料片,以了解分娩的相关知识。由于产妇对分娩有恐惧心理,患者易产生紧张和焦虑。为了缓解其心理压力,医护人员耐心细致地讲解分娩过程,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2.1.2 饮食习惯调理和心理调理。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少食多餐,多食用低盐高蛋白食物,可避免低蛋白血症和血压的继续升高。适量进食富含维生素、铁、钙、锌食物,满足胎儿的正常发育需求。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常需要药物治疗,如出现用药不适,医护人员主动向患者解释,对不良反应及时与医生沟通。对轻度妊高症患者,不必严格限制盐的摄入量,中、重度妊高征的患者,每日食盐摄入量应小于4.5g。同时注意产妇血压的变化和尿蛋白,积极防治抽搐。注意增加休息时间,适量户外活动,保持良好健康的心理状态[3]。
2.1.3 重视诱发因素,积极治疗原发病。详尽了解家族病史和既往病史,对其家族直系亲属或经产妇患过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孕前有原发性高血压以及35岁以上孕期妇女,患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几率都相当高。对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炎病史的患者,应加强围产期保健检查力度,积极治疗原发病和早发现并控制诱发因素。
2.2 产时保健干预
产妇在生产过程中,医护人员要进行全程看护,并密切观察和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情绪反应,以便能及时给予她们生理、心理等多方面的照顾和支持,针对患者心理采取合适的措施以消除其心理不良情绪,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一般阴道分娩产妇需要陪伴至产后2h,剖宫产产妇在手术室中陪护。
2.3 产后保健干预
首先,产后要尽早实现母婴同室,让母亲和婴儿早点接触。同时,指导产妇学习产后保健操并坚持锻炼,安排产妇每天看哺乳育儿宣传教育片3h左右。此外,一般产后由于高血压、肾衰及低蛋白等导致出现浮肿,指导产妇提高下肢以缓解症状。其次,对于阴道分娩者,产后及时使用宫缩剂,并在腹部加沙袋加压。若会阴有切口要预防感染发生。对于剖宫产产妇,产后要密切观察其各项生命体征和表现,如体温、脉搏、血压、手术切口及阴道出血等情况并加以护理,避免子痫的发生。若产妇有子痫抽搐现象,要暂时停止哺乳,待病情稳定后再行哺乳。再次,产妇生产需要消耗大量能量,失血也较多,产后容易体虚疲劳。所以,需要加强营养和饮食指导,保证充足营养供给,并避免食用辛辣
刺激性食物[4]。
3 讨论
如何避免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发生,预防诱因,控制血压尤为关键。我们在实践中总结的方法是:注重孕期健康宣传教育,培养孕期良好的饮食、睡眠、卫生习惯,消除孕妇紧张心理,使其保持良好心态。按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落实孕期保健服务工作,定期产前检查。严格执行孕期高危筛查、管理制度,对发现的妊高征对象进行专案管理,开通孕产妇急救绿色通道。这些都及时有效的防止了妊高症及子痫的发生。
妊高征是产科危害母儿生命安全的严重疾病之一,及早诊治,能及时发现和预防子痫的发生[5]。轻度妊高征,应增加产前检查密度,密切监测血压情况,如有不适随时采取住院治疗。中、重度妊高征在确诊第一时间住院治疗。孕晚期的重症患者在积极治疗妊高症的同时搞好分娩监测,适时采用剖宫产终止妊娠。孕龄不足的重症患者住院治疗1~2天,病情没有好转且胎儿发育良好者也应考虑剖宫产终止妊娠。在救治妊高征中适时采用剖宫产终止妊娠,是改善母儿预后保证母婴安全的最佳方式。
参考文献
[1] 姜怡邓,张慧萍,张鸣号,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血清中抗氧化物与胎盘B ax、Bc l-2关系的探讨[J].宁夏医学院学报,2007,29(3):240-241.
[2] 陈艺方,卢小兰,罗岗,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护理进展[J].现代护理,2007,13(22):2147-2148.
47,XXY综合征,又称克氏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性染色体数目异常。发病率在男性中为0.1%~0.2%,在不育症的男子中占3.1%[1]。9号染色体臂间到位[inv(9)]一般被认为是一种人类染色体多态性变异,不具病理性改变。国内除1998年郑淑芳等[2]报道过1例47,XXY,inv(9)外,尚未见其他报道。我们于2009年3月发现1例克氏综合征伴9号染色体臂间倒位异常核型,现对该患者的病因及遗传学效应进行分析。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30岁,蒙古族,牧民,有两次婚史,均因2次婚姻不能生育来就诊。体检:身高173cm,体重55kg。皮下脂肪增生,皮肤细嫩,胡须稀少,无喉结,腋毛及稀少。双侧乳房未见明显女性式发育,小约4cm,同房时不能,两侧发育不良小且硬,如2岁幼童。输精管及附睾正常无压痛,未见精索静脉曲张。常规检查2次,均未见,智力发育正常,能够明确回答相关提问。其有一姐,已正常婚育。
细胞遗传学检查:按常规方法行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标本制备,计数30个分裂相,分析5个核型,核型为47,XXY,inv(9)(pterp11::q13p11::q13qter) (图1)。另经C显带证实,9号染色体存在臂间到位。
2 讨论
1942年美国麻省总医院的Klinefelter及其同事描写了克氏综合征临床表型特征,1959年确定其染色体核型为47,XXY。除了此核型外,克氏综合征尚存在48,XXXY、48,XXYY、49,XXXXY、以及46,XY/47,XXY嵌合型等核型。一般认为克氏综合征是由于患者双亲之一在生殖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或在胚胎细胞有丝分裂早期染色体不分离所造成,从而导致XXY异常核型出现。在47,XXY患者中,半数是由于父亲性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期(MeiosisⅠ,MⅠ)不分离所导致。母亲卵子性染色体不分离主要是由于MⅠ、MⅡ期或有丝分裂早期的错误所致,其中主要是由于MⅠ期的差错所致[3]。有资料表明,克氏综合征的患病率并不随双亲年龄的增加而增加,染色体的非整倍体并不与年龄呈正比[4]。克氏综合征典型临床表现为容积小,质硬,男性第二性征发育差,体毛少,胡须少或无,分布如女性,此外身材高,皮肤细腻,声音尖细。主要是由于增多的一条X染色体所产生的剂量效应,阻止了个体及第二性征正常发育的结果。本患者临床特征基本符合以上特点。
inv(9)一般被认为属正常多态变异。近几年,其致病性已引起临床高度重视。倒位没有染色体物质的缺失,故一般没有明显的表型效应,但其生殖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会形成特有的倒位圈,产生四种配子。一种含有正常染色体,一种含有倒位染色体,其余两种分别为含有部分重复和部分缺失的染色体。因此,理论上半数配子会因染色体不平衡而造成不孕、流产或娩出畸形儿。本患者原发不育主要原因还是由于多了一条X染色体导致发育异常所致。由于47,XXY伴inv(9)异常核型在临床极为少见,inv(9)是否对本患者表型发育有所影响,目前缺乏相关资料,仍需做进一步的资料累积。
染色体的稳定性除与遗传因素相关外,它还受各种环境因素如药物、辐射、有害物质等影响。本患者47,XXY伴inv(9),其父母及姐姐未做染色体检查,因此无法考证inv(9)的来源。其母孕4产2,行人工流产两次,均为自主原因。估计该患者inv(9)为新生突变的可能性较高。由于患者父母均为牧民,有化学农药接触史和寄生虫感染史,故不能排除化学、生物因素诱发染色体畸变的可能。
克氏综合征往往在青春期以后才会出现相应临床症状,因此绝大多数患者多是在婚后因原发不育就诊,延误了最佳治疗时间,只能以雄激素替代疗法增强其第二性征发育,但此疗法不能解决其生育问题。随着生殖技术的快速发展,目前通过胞浆内单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可使个别克氏综合征患者具有生育下一代的可能 。即使中无,也可通过穿刺得到。1998年曾有从克氏综合征患者的活检组织提取使配偶成功受孕并产生孩子的报道[5],因此克氏综合征患者并不是绝对不育。本患者因同时伴有9号染色体臂间倒位,故估计其成功率将明显下降。
参考文献
[1]崔毓桂,沙家豪,周作民. Klinefelter综合征的临床及基础研究[J]. 国外医学计划生育分册,2005,24(1):1-4.
[2]郑淑芳,于青平,王清. 47,XXY伴9号臂间倒位1例[J].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1998,6(5):38.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专家解答,全程指导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