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社情调查报告大全11篇

时间:2023-02-10 13:59:08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社情调查报告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社情调查报告

篇(1)

近年来,我市小城镇建设步伐明显加快,乡村环境明显改观,特别是2010年省政府将我市确定为全省城乡一体化试点城市后,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试点机遇,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围绕实现“两个率先”、建设“两型社会”的目标,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小城镇建设,城乡一体化工作稳步推进。

(一)加强了小城镇建设的组织领导

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高位推进。成立了统筹城乡发展委员会筹备委员会,召开了市委五届七次全会对全市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进行了全面动员和部署;积极争取省委、省政府出台了《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鄂州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市场体系等“六个一体化”的工作目标;“厅市共建”初见成效。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争取到了省政府26个组成部门的重点项目和建设资金的支持,有力推动了我市的小城镇建设;出台了《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鄂州市城乡一体化八个单项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

(二)加快了小城镇规划的编制进度

《城乡一体化规划纲要》编制工作已完成;在全省率先出台了《鄂州市开发区、工业园产业发展目录》。强力推进“两区三城”(鄂州经济开发区、梁子湖生态旅游区,红莲湖旅游新城、葛华新城、花湖工贸新城)发展;示范区的建设选点已完成。确定并完善了以主城区为中心,3座新城为支点,10个特色中心镇为节点,其他乡集镇和102个中心村(新社区)为基础的城镇功能及城乡一体化格局。目前,7个特色镇和9个示范村已完成建设规划修编。

(三)加大了小城镇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

特色镇和新村建设稳步推进。投资6000万元,改造了10个特色镇的道路和供排水等基础设施,启动了中心村改造工作;大力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筹资1.42亿元,使52万农村人口饮用水与城市同质同价;乡村交通发展迅速。在全省率先实现村村通水泥路,通村、自然湾、农业生产基地公路达1300公里,密度居全省之首。

(四)加速了小城镇社会管理的体系建设

深化了城乡户籍制度改革。放宽了户口迁移政策,取消了农村人口进城落户的各种限制;建立了城乡统一的就业管理制度。出台了《鄂州市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实施办法》,农村劳动力转移纳入了全市就业计划;城乡医保管理和城乡一体社会救助体系逐步完善。筹资5600万元,提高了新农合保障面和补助标准。启动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15万名城镇居民登记参保,综合医疗覆盖率达到87%。农村低保水平人均提高到每人100元,实现了应保尽保。

二、我市小城镇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原因

虽然我市小城镇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和长期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制约,小城镇建设中还存在着规划落实难、建设筹资难、执法管理难等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和关注。

(一)小城镇建设主体作用发挥不够

篇(2)

近年来,区政府在还房建设工作中,围绕市上下达的目标,紧扣全区大局,强化组织领导,加大实施力度,突破自身“瓶颈”,扎实推进还房工程建设,较好地解决了民生问题,维护了社会稳定。

一是领导重视,机构健全。区政府把还房建设摆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专门成立了还房建设指挥部,由区委副书记任指挥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和分管城建副区长任副指挥长,具体负责还房的选址、规划、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区规划建设局有关人员构成。办公室分综合协调组、拆迁工作组、建设用地组、招投标预算组、工程项目组、财务组等6个工作小组,专门负责还房工程建设中的一些具体事务。

二是工作扎实,举措有力。为确保每个还房项目都是优良工程,放心工程,区政府一方面制定了《区居民拆迁还房建设标准》、《区居民安置还房管理办法》、《关于加强还房建设项目安全质量管理的通知》等条例,明确提出还房建设标准不能低于商品房。另一方面,加大还房建设督查力度,实行日查、周报、月结的工作制度,对还房工程进度、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督办。据统计,督查组先后10余次深入施工现场督查进度,了解情况,有效加快了还房建设。

三是推进有序,进展迅速。还房建设是一项重要民生工程,区政府及财政、国土、建设等相关部门精心筹措,认真组织实施,总体来看,我区还房建设推进迅速,成效明显,较好地解决了民生问题,维护了社会稳定。据介绍,今年计划新开工50万平方米还房建设,截至目前,已建成鑫益路、惠泽、祥润3个小区安置还房共8.5万平方米,933套。已启动等7个点约81.61万平方米的还房建设。即将启动欣月小区、实验区、茶盘路等三个点约11.5万平方米的还房建设。

二、主要不足

一是用地保障不足。我区规划近两年将启动200多万平方米还房建设,有部分还房点土地属于集体土地,导致无法办理建设相关手续,影响工程进度。二是资金未全部到位。由于设计费、项目水电费等没有及时拨付到位,导致设计单位不交设计成果,市水务公司和供电局不安装施工用水、用电,施工队伍无法进场施工。三是拆迁难度较大。还房地块因个别拆迁户在思想攻坚和补偿到位的情况下仍拒不签订搬迁协议,影响了土地出让的顺利进行,导致还房建设搁置。油房嘴、、三区等至今还有1户企业和8户农民没有拆除,使地勘无法进场。

三、工作建议

还房建设事关群众的切身利益、城市建设的顺利推进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加快还房建设责无旁贷,刻不容缓。

篇(3)

(一)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方面。主要表现在:农资价格上涨幅度太大,自然灾害日益频繁,种田投资大、风险高、收入低。要求政府公开价格信息,加大价格监管力度,保障农民合法权益;农村小额贷款手续复杂,贷款难,部分养殖大户要求简化小额贷款申请手续,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给农户信用分类定等,开辟贷款“绿色通道”;由于邻近工业园区,该村人均耕地面积只有1.1亩,希望上级多组织免费技能培训,多提供技术指导和就业信息,促进农民工就近就业,多渠道增加收入。

(二)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主要表现在:农村水利设施保养不及时,堰塘涵养水量能力差,U型渠积淤严重,阻碍水流,难以保障农田灌溉用水需要,也不能有效解决内涝灾害,部分农户反映水渠等基础设施建设存在搞形式、使用效果不理想的现象。部分群众反映由于长期环境污染,该村邻近化工园区的小组水质严重破坏,地下水位也逐年下降,致使村民生活用水困难,目前改水工程还没有完全到位,希望村里加快工作进度并进一步支持村民自打井,让群众早日吃到干净放心水。

(三)农村政策落实方面。主要表现在:对土地承包政策感到困惑。土地承包一定三十年不变,以前是按人头分的田,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在不断地增减,土地政策没变,出现了“增人没田种,人少种田多”,人田不均的现象严重,土地二轮延包确权确地纠纷事件较多;关于村级债务化解问题,有部分村民认为,税费改革后,农村债权债务锁定,政府说了多年,至今未启动债务化解工作,看似死账,无“三提五统”债务的农户和对村级组织有债权的人觉得不公平,降低了村级组织在群众中的威信,挫伤了村干部工作的积极性。

(四)农村社会管理方面。主要表现在:党的惠农政策宣传力度不够,村民一知半解,应加大对党的惠农政策宣传力度,随时公开党务、村务、财务情况,方便接受群众监督;土地二轮延包确权确地纠纷、宅基地纠纷不同程度存在,都是各说各的理,互不相让,长期得不到解决;农村“空巢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越来越多,空巢老人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自己的劳动所得和子女贴补。绝大多数留守妇女自身知识水平较低,劳动能力较弱,经济来源主要靠丈夫或子女外出务工所得。留守儿童难以享受到亲情关怀和家庭氛围的温暖,精神生活非常单调,隔代教育问题突出。需要基层组织经常走访,帮助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实际困难,让这部分弱势群体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及使用管理情况

近几年来,该村先后投资近20万元加强村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一是投资12万元新建了U型渠2400米;二是投资2万元用天开挖和整修当家堰;三是投资1.4万元用于灌溉渠清淤;四是投资4万元用于建设水水库虹吸排水设施;五是投资30多万元铺设自来水管道及支持农户自行打井。目前,堰塘蓄水能力差、沟渠易积淤堵塞是水利设施使用存在的最大问题。

三、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措施

村是农业大市向工业强市转型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典型村,展望“十二五”,全村将以促进村民增收为根本目标,唱响打工经济主旋律,同时鼓励发展商业、规模种养业、手工业等多元化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的发展。

篇(4)

随着农村公路通村工程建设的不断延伸,全区13条客运班线、92.3%的农村通达率,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的出行条件。五年来,全区累计完成站场建设投资1.5亿元,建立了以“物流企业为龙头、农村客货运站场为枢纽、乡村农村招呼站点为节点”的城乡村一体化新农村物流网络,共建成港湾式停靠站100余个,农村标准四级客运站4个,建设率达85%。“十二五”期间,全区累计投资1.04亿元,完成公路大中修162.89公里;投资2666万元实施公路安保工程,安装波型护栏110公里,治理公路高边坡10处等安全基础设施;配备基础养护设备,成立机养中心,将修补的坑氹能力提高到200多平方米/天;严肃查处超限车辆,卸载货物近万吨,将超限率下降到4%。生态文明公路s103线__段、农村示范路__环线和__碧山连片公路等品质型、生态型公路的建成,使全区交通环境得到了改善,农村公路的通行能力得到了提升。

(一)对外交通畅而不快。一是没有高速经过,缺乏铁路站点。__是全市没有高速公路的县区之一,全区唯一一条铁路成昆线在__境内也是擦西南而过。当前正在规划的“__—__—__”高速写进了“十三五”规划,公路走向尚未确定,开工更是遥遥无期。二是高等级干线公路在我区公路里程中比例不高,仅7.6%。虽然我区的对外干线网络初具雏形,但标准普遍过低,全区还没有一条一级公路,区内的二级公路也只有省道103线及苏沙路,其余大部份是四级公路,连接__县的__路、__区的__路已经破烂不堪,并且都是低等级公路或乡村公路,路况差,运输效率低。

(二)对内交通通而不畅。我区交通内网建设虽然抓住了国家农村公路建设的政策机遇,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基本实现了省、县、乡、村公路连线成片且连片成网的网络化格局,但是由于山区交通建设标准不高,等级普遍偏低,要实现畅通目标,还任务繁重。一方面新修了井沙联网畅通工程__大道__段,但两端却要陷入通而不畅的境地;__公路原来基本闲置,__电站建成后虽然路面完成了硬化,但路基窄、坡陡弯急、等级低,且与____河一桥没有接通,无法开行客运班车。另一方面南北交通不畅,__河自西南向北横穿全境,目前在__河__段连通东西的桥梁只有__大桥、__大桥、__河一桥和__河二桥,几乎集中在县城上游,县城下游的__、__等经济较发达乡镇两岸没有大桥相连,不仅制约了东西两岸的发展,而且存在严重的交通绕行障碍。

(三)公交基础设施相对滞后。随着我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开通城市、城乡结合的公交路线,拥有安全、便捷、经济的公交出行方式已成为群众的迫切愿望,但部分道路还缺乏相应的公交基础设施。城区大部分道路因街道狭窄没有规划设置公交停靠站,存在较大安全隐患,需加以改造,增设安全设施。

(四)重点项目建设推进困难。公路建设项目工程量大、涉及面广、用地面积多(仅__大道、__公路工程就需征地1700多亩),项目落地难、政策处理难、融资难等问题比较突出,一定程度影响了工程建设进度。如bt项目井沙联网畅通工程__大道__段新建工程、__路城区至天车村段改建工程等。

(五)农村公路建设和修复资金缺口较大。目前,农村公路通村工程补助标准为80元/m3(不含安全设施),即5万元/公里,区财政配套资金投入严重不足,乡、村几乎没有配套资金投入,山区群众生活困难,集资难度大。加上山区地理条件差,工程造价与补助标准存在着6—10万/公里的资金缺口,意味着公路建设越多,欠账越多。此外,上级补助与区级养护资金仅供除草、保洁、清沟等养护,致使相当一部分水毁公路得不到及时修复;伴随着农村公路里程不断扩展,修复成本不断提高(现最高150元/立方米),全区公路修复资金面临的压力不断增大。

(六)农村公路等级和路网密度有待提高。目前,我区582.17公路里程中:高速公路为0、一级公路0.83公里、二级公路59.74公里、三级公路41.57公里、四级公路 480.03公里,等级结构配置很不合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普通家庭汽车、三轮车等交通运输工具拥有量不断上升,而通村公路工程等级为准四级(路基4.5米、路面3.5米),部分早期通村公路工程还未增设错车道,不利于车辆交汇,影响交通安全。虽然后期工程设计增添了错车道,但很多公路还达不到开通班车的标准,影响了部分群众的出行和部分中小学生安全上学;部分乡村公路还存在断头路,没有实现村村互联互通,影响了路网功能的充分发挥,实现乡村、村村互通的农村公路网建设任务还相当繁重。

(七)农村客运配套尚需增强。农村客运经营状况不容乐观,因运营成本不断上升等诸多原因和40%左右的日常实载率导致多数农村客运班线亏损严重,城区到__、__、__、__等周边乡镇的班线基本无法维持正常运营,原__至__煤矿的首个农村小巴班线亏损严重已停开。加之农村公路安全基础设施配备不齐,影响了客运企业发展农村客运的积极性。

篇(5)

[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8-0004-01

一、基本情况

1.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基本建立

为全面解决农业科技推广“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我县从2009年9月开始积极申请,实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建设,整合现有资源,将乡镇农技站进行整改,三权归县,理顺管理机制,改变了以前乡镇农技机构只养人,不干事的被动局面,将乡镇农业技术员从乡镇中心工作中解脱出来,全身心投入到农业新技术、新成果推广应用中,有效破解农业科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难题。通过改革,县、乡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得到加强和完善,各乡镇农技站均完善了办公场所,配备了电脑、打印机、照相机、交通用车等办公设施、设备。农技人员待遇也得到进一步提高。

2.实施四大科技工程,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2.1深入实施科技减灾增效工程

我县属高寒冷凉地区,低温干旱是我县的气候特点,严重制约我县特别是海拔较高乡镇的粮食生产。经过广大农业科技人员多年的探索和研究,创造了以地膜覆盖技术为核心,集良种、良法、良制为一体的科学生产方式,改变了山区只能种植小日月农作物品种的历史,走出一条山区特色的粮食生产路子,使得我县如北寨、兰峪大部、社城、西马的部分地区农民粮食生产和经济效益都得到了提高。

2.2深入实施配方施肥工程

我县从2008年开始,连续三年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工程,争取项目投资175万元,开出测土配方施肥单3万个,向3万多农户无偿提供配方施肥技术。截止2011年,全县推广测土配方施肥28万亩,提高肥料利用率5-6个百分点。同时,今年测土配方施肥作物正在由粮油向苹果、酥梨等水果作物延伸拓展。

2.3深入实施种子工程

为了加强良种推广,从2010年开始,全县共建立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10个,引进试验示范了一批农作物新品种,玉米、谷子、薯类、蔬菜等农作物都实现了更新换代,全县农作物良种应用普及率达到95%以上。

2.4深入实施绿色有机农业工程

充分发挥我县山区比较优势,科技兴农重点转向开发高效农业、特色农业,先后涌现出了“河峪小米”、“社城黑小米”、“田禾小麻油”、“然晶蜂蜜”、“林场核桃”、“前庄酥梨”、“西马白马铃薯”等特色农产品。特色产品带动特色产业,特色产业带动特色产业基地,在我县掀起了绿色旋风。到目前为止,全县共有3大类14个产品,分别通过有机、绿色、无公害产品认证,“河峪小米”、 “田禾小麻油”、“然晶蜂蜜”等产品多次在农业博览会上获得名优产品等多种奖项。

3.农业科技推广应用成效显著

我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单一的农业生产模式,不仅经济效益低,同时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日光温室、小弓棚蔬菜生产技术的引进和发展,改变了这一现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经济效益也大大提高了。如水磨头的小弓棚,由2006年的4个,发展到现在的121个,户均1.5个小弓棚。再如更修村的日光温室,目前已有150个,占地150亩,实现蔬菜周年生产,周年供应。秋冬季节新鲜蔬菜上市,引来太原、大同、内蒙等地客商前来订货,一派繁荣景象。

目前,全县共有日光温室383个,小弓棚217个。另外谭村的芦笋、东庄的白灵菇、泥河掌的香椿等一批农业新品种也进入发展阶段。所有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极大的丰富了我县的农业生产模式,同时增加了农民收入,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4.科技培训力度加大

为尽快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素质,我县采取多种形式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加快培养新型农民,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2010年,我县实施了“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将全县9个乡镇,50个行政村纳入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实施区,组织种、养、加、营销等方面专家50余人成立培训讲师团,重点围绕玉米、谷子、水果、蔬菜等优势主导产业,针对作物生长周期开展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优质玉米、水果、蔬菜等无公害生产以及农业产业化、农业法律法规等方面培训。与此同时,以农广校为主要培训基地,开展中等技术教育、绿色证书教育、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通过培训,全县2000户骨干农户直接受益,培养了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有力的促进了全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全面提升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二、存在问题

一是对科技兴农的重视度不够,尽管县委政府确立了科技兴农战略,把科技兴农作为农村工作的重点,但个别单位和负责同志思想重视度不够,认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用不用科技是农民自己的事,不用政府多关注。

二是科技兴农投入不足。一方面科技投入经费不足,另一方面科技经费不能集中使用,不能满足农业科研和新品种、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推广的需要,使得科技兴农和科技创新工作受到一定限制。

三是农技推广体系弱化,科技队伍不稳定。县乡农业技术人员学历低,职称低,专业结构不合理,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农技人员长期得不到集中培训,更没有外出考察的机会,信息闭塞,视野不开阔,科技素质和专业要求相差甚远。另外,由于工作环境差,农技人员与其他单位人员相比待遇偏低,导致基层农技人员流失严重,专业队伍不稳定,也影响了农业科技推广效果。

四是农业科技推广难度大,千家万户的小农生产模式,土地流转难度大,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限制了农业规模化、组织化生产,制约农业科技推广。另外农业效益比较低,使得农民对应用农业科技缺乏积极性,造成农村实用技术推广周期长,成果转化率低。

五是农民的文化素质低,许多文化程度较高、头脑灵活、有一技之长的青壮年流向务工、经商,使得从事农业特别是种植业的农民整体素质降低,科学普及、科技兴农的难度加大。

三、对策与建议

1.进一步确立科技兴农势在必行的理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提高农业的比较效益和竞争能力,只有靠科技兴农之路,要加大对农业科技人员的奖励力度,政治上给荣誉、经济上给实惠、工作上给方便,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多途径增加科技兴农投入,要按照谁受益谁投入的原则,进一步发挥村和农户投入的主体作用,同时积极引导社会各方面增加对科技兴农的投入,要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文件精神,增加对农业特别是农业科技的扶持和补贴,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开辟稳定的资金来源,要严格按照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标准要求,从县财政拨出的科技三项费用达到财政总支出的1.3%以上,并琢年有所增加。

篇(6)

从调查的情况看,目前全县各级干部队伍的主流是好的,思想是稳定的,作风是扎实的,工作是过硬的,在工作中能够牢牢把握发展主题,坚持以经济发展为中心,自觉服从服务于全县团结、发展、稳定的大局,紧密团结在县委周围并自觉维护县委的权威,认真贯彻执行县委、县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和问题,能够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表现出了较强的思想政治觉悟和大局观念,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上级保持高度一致。

1、广大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思想解放的程度逐步加深,能够正确理解和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的工作思路和决策部署。全县各级领导班子和广大党员干部能够正确看待当前阳信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客观形势,尤其是对县委、县政府维护稳定、招商引资、经济发展的重大决策是拥护的,在思想认识上是统一的,所采取的各项工作措施是得力的,是符合阳信实际的。各乡镇、各部门能够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强化工作措施,全力抓好招商引资,千方百计发展工业项目,努力发展壮大民营经济,进一步加快城区建设,积极开展民族团结争创活动,不断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等等。可以说,各乡镇、各部门求稳定、谋发展,要求尽快摆脱欠发达局面、实现财政状况好转的决心和信心很大,心情迫切,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明显增强。各乡镇、各部门坚持“一岗多责、招商第一”,招商引资的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干事创业的热情进一步高涨,在全县党员干部队伍中形成了想干事、干大事、谋发展的良好氛围。

篇(7)

根据区人大常委会年度工作安排,10月下旬以来,区人大常委会城建环保工委专门组织了由部分常委会委员、工委委员和人大代表参加的调查组,在常委会分管主任的带领下,分别在涉及安置房建设的四个街道和慈城镇以及区住建局、农水局、公建中心等单位,通过听取汇报、实地察看、座谈等形式,对全区安置房建设情况及存在问题进行了调查,并召开了由区发改、规划、国土、审计等十个职能部门参加的座谈会,通过各种形式征求了人大代表、安置群众对我区安置房建设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我区安置房建设的管理情况。从2011年开始,区政府明确了区住建局为区级层面拆迁安置房建设管理的牵头部门,主要负责年度计划的编制、统计、督查以及提供行业指导,并协调各方的关系。街道层面的安置房由各涉农街道和慈城镇各自负责,主要采取二次代建的形式,第一次是出资人(拆迁人)委托属地街道(镇)代建,街道(镇)再招标确定代建单位(房产商)或bt融资投资人。2013年,区政府又明确了区国土储备中心储备地块的安置房由区公建中心统一承建。

(二)我区安置房建设的建设类型。我区安置房项目大致可分为三类,即:拆迁安置房项目、农村住房制度改革项目、村民联建房项目。其中,拆迁安置房项目又可分为五种类型:城中村改造项目、土地收储项目、大型线型工程拆迁项目、区域开发项目以及街道(镇)旧村改造和零星线型拆迁项目。安置房项目的建设方式一般分为三种:代建制、bt融资模式和自建模式。

(三)我区安置房建设总体情况。近年来,区政府及有关部门围绕工作目标,不断加强统筹协调,强化要素保障,完善配套政策,全区安置房建设工作推进较快。截止到2012年底,全区共竣工交付安置房项目20个,总建筑面积152.8万平方米,套数12708套,总投资约40亿元。

**年,全区共有安置房续建项目20个,建筑面积286.6万平方米,年度计划投资21.98亿元,其中竣工交付项目7个,完成综合验收项目4个;新开工项目4个,建筑面积57.74万平方米;前期项目10个,建筑面积132.6万平方米。

二、主要做法

(一)领导重视,组织齐全。区政府始终把安置房建设及安置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的实事工程来抓,专门成立了由分管副区长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区安置(保障)房建设领导小组,在区住建局设立区安置房管理中心作为安置房建设管理的牵头单位,各涉农街道(镇)设立安置房建设管理办公室,并落实相应的人员编制,形成了较完善的三级管理体系。同时,把安置房建设任务作为各街道(镇)、部门的个性化考核指标,为更好地开展安置房建设管理工作提供了保障。

(二)块抓条保,合力推进。为使我区安置房建设工作有效开展,区政府落实块抓条保的工作机制,以各安置房属地街道(镇)负责建设为主,各相关职能部门在征地、拆迁、审批、配套等各个环节,以及各类要素的保障上,给予全力配合和支持,确保安置房每年度目标任务的完成。区政府还多次专门召开相关会议,及时研究和解决项目进展中遇到的具体难题,为安置房建设的顺利推进起到了重要作用。区住建局能充分发挥其在安置房建设与管理中的牵头作用,不断加强组织、协调、服务、保障以及行业规范、项目监管等方面的力度,为我区安置房建设的实施作出了积极贡献。

(三)精心设计,以人为本。区政府及安置房的相关建设单位,坚持以人为本,把拆迁安置群众的利益摆在最重要的位置,进一步完善规划的引领作用,使安置房的项目选址更加科学、合理。并充分考虑安置群众的现实需求,科学设计安置房户型结构,完善功能配套,优化建设标准,提升了安置房的整体品质。如湾头城中村改造安置房项目采用人性化的太阳能热水系统等一系列节能、低碳、环保措施,并因此成为国内保障房类首个获得国家住建部颁发的星级绿色建筑设计标识的项目。

(四)加强监管,保证质量。为规范全区安置房的建设,区政府及时出台了《安置房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文件,并实施了安置房阳光建设工程,推出项目建设公示制度,邀请安置群众全程参与工程的招标、建设、管理等。同时,通过每月通报、每季检查、重大项目巡查、列入区重大决策执行监察平台督查等形式,加强对全区安置房项目的监查力度,实现对安置房建设项目的全面监管,确保了工程实施的进度和质量。

(五)周密布置,确保安置。安置好群众、让群众有一个安心、舒适的家,是安置房建设的最终目的。为了做好这个关键环节的工作,区政府及有关部门、各街道(镇)精心策划安置方案,积极做好有关预案,认真周密布置,公开公正操作,使拆迁群众得到了较好的安置,没有产生大的矛盾。如白沙街道在安置大庆新村群众时,动员了全街道的力量,精心安排好每个环节的工作,特别是在抽签环节,邀请了人大代表参与监督,公正员现场公正,全程进行摄像,使整个安置工作紧张有序,群众满意度较高。

三、存在问题

就目前安置房建设推进情况看,由于受到土地资源匮乏、出资主体多、审批验收环节多、建设管理人才少且经验不足等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全区安置房建设及管理工作还存在以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拆迁安置供需不平衡,部分资产闲置。据了解,我区现行法规和政策允许调产安置与货币安置可以任由安置户选择,实际上选择调产安置的比例一般在70%以上。而从全区现状来看,一方面,安置房建设的整体速度在部分地区还相对比较滞后,拆和建在总量和速度上不相匹配,导致部分拆迁户不能得到及时安置;而另一方面,部分安置房产处于长期闲置的状态,包括部分安置小区的店面房、车库、管理用房等,导致国有资产闲置。如慈湖人家等安置小区有闲置的大套型房产600余套。

二是现行建设体制与模式有待进一步完善。我区安置房建设出资主体多、实施主体多,且多数是二次代建制,由属地街道和代建管理单位负责项目的前期审批工作,完成后交由建设施工单位实施。这种建设体制,一方面由于街道(镇)人才少且精力不足,代建管理单位责任性不够强,容易造成审批周期长且与建设两者相互脱节,造成了个别项目审批承诺的内容与实际建设的情况不相符合,给后期验收埋下了隐患;另一方面每个涉及安置房建设的街道(镇)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与精力在项目的审批上,不但造成人力的浪费,而且运动员与裁判员的双重身份也不利于保护干部、不利于处理好基层干群关系,且增加了建设的成本。此外,调研中还反映,个别安置房项目未能较好地执行《**区安置房建设标准指南》,在绿化、装修等标准上存在不一致,导致若统一建造后,难以把握标准,群众会有异议;项目由区评审中心评审,虽有积极作用,但也存在工期难以保证、评审与审计分离等问题;部分安置房地块确定后,周边道路尤其是电和排污管道等市政设施的规划、实施主体不明确,建设滞后,造成个别安置房项目竣工后可能难以及时用于安置。

三是资金、土地以及人才等要素缺乏保障。我区在建安置房项目较多,需投入的资金总量较大,加上近年来建设标准的提高和原材料的上涨,以及因拆迁安置过渡期所定时间短,后期过渡费双倍发放等因素,建设资金压力非常大,融资较难。由于涉及一个街道的出资人主体多,且一些项目出资人资金难以及时到位,导致各个街道往往疲于讨债与融资。土地方面,部分街道(镇)拆迁后安置房难落地,如慈城安置房缺口15~20万------平方米,现批而未用可供地1200亩,但多数为工业用地,安置房用地难落实,即使落实资金也不能平衡。此外,由于我区安置房建设主体过多,项目管理较为分散,专业技术力量难以有效整合,且部分街道(镇)并未将区编办新批的三名编制用于新招专业人才,因此造成现有的专业技术力量与所承担的建设任务量不相匹配,工作缺少人才的支撑。

四是农村住房改革项目推进举步维艰。我区共有四个行政村实施了农村住房改革项目,从目前推进总体情况看,慈城镇国庆村较为顺利,庄桥街道的灵山、西卫桥、东邵三个村,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目前进一步推进存在较大难度。特别是按照目前的推进形式,资金势必难以平衡,如果不及时调整建设思路,甚至可能成为一个重大的社会不稳定因素。不少建设单位还反映,市政府出台的农房两改(包括拆迁安置房)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由于部分事业单位、中介组织实行的是企业化管理,导致部分优惠条款难以落实。此外,安置政策上还存在不一致,拆迁政策群众普遍欢迎,而宅基地政策较难落实。

四、几点建议

安置房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涉及到群众切身重大利益的民心工程,需要区政府进一步加强领导,各部门齐心协力,协调配合,合力推进。针对调研中掌握的相关情况,提出以下几方面工作建议。

(一)充分提高安置房建设的认识,加强政策的宣传与引导。区政府及各地、各部门要树立长远意识、大局意识,充分认识到安置房建设,是我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加快建设美丽品质新**的重要组成部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采取各种有力举措,上下左右团结一心,全力推进我区安置房建设取得稳步进展。不断加强拆迁及安置房建设的宣传引导,做好相关法规政策的宣传解释和群众的思想工作,拆迁及补偿标准、安置方案以及农房两改政策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要及时采取多种形式予以公示,提高安置工作透明度,取得安置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为我区安置房建设工作营造良好的氛围。

(二)进一步统一思想,增强推进全区安置房建设的合力。要充分发挥好区安置房建设领导小组的作用,不断加大对全区安置房建设的组织协调力度,及时协调处理好工作推进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进一步完善定期汇报、督查考核等一系列工作推进机制。相关职能部门要统一思想,树立强烈的服务意识和效能意识,简化工作环节,提高工作效率,不断加大指导、协调和服务的力度,及时通报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在建筑领域有关建筑要求、收费标准等方面调整的文件和信息。在具体事情处理上既要指出问题,更要注重如何帮助解决问题,切实发挥好条保的作用。区政府及有关部门还要加强与市级规划、住建、国土、供电等有关职能部门的沟通和协调,寻求配合,争取支持,及时研究提出问题的解决办法,促进全区安置房建设进度不断加快。

(三)探索有效安置方式,努力破解安置房建设各种制约因素。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拆迁群众选择货币安置方式,以利加速农民真正转变为居民,减少今后同村同地居住可能带来的不稳定隐患。在确定拆迁任务的同时,要足额落实好安置用地,尽可能减少过渡费的支出。积极拓宽安置房建设的各种融资渠道,加大资金筹措力度,解决安置房建设过程中资金短缺的难题,缓解财政资金压力。切实落实有关税费补助政策,对于市级事业单位税费减免不到位的情况,区相关部门要积极向上反映,争取实行先按规定交费,后按政策予以补助的办法。要高度重视慈城地区安置房建设落地难的问题,按照就近安置的原则,做好与慈开公司的沟通协调工作,把因慈开公司开发建设而带来的被拆农户安置在新城内,或采取市场价补地价的办法,以解决当前安置房缺口大和资金平衡难的问题,也有利于慈城新城的早日开发和人气集聚。

(四)积极探索安置房建设的体制机制,提高建设效率。进一步改革当前的安置房项目建设模式,逐步由分散建设转为集中代建,相关街道、镇应由现在的直接参与逐步转为间接参与市场化运作。适当集中全区的建设人才,加强区安置房管理单位和统一建设单位的力量,明确区级管理单位、建设单位和街道(镇)的各自职责,切实发挥专业部门的专业化优势。具体建设模式上,可探索限地价、定标准、定工期、竞房价,按建设进度预拨款,通过公开招拍、择优选择信誉好的房产公司或公建中心建设的市场化模式。对代建管理单位要进一步明确其职责,做到人员到位,并加大对其考核奖惩的力度。同时,要进一步发挥区安置房竣工验收综合服务办公室的牵头协调作用,各专业验收部门要确定专人负责,提前介入,加快安置房竣工验收协调推进的速度,进一步提高建设的效率。

篇(8)

一、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社区居委会的工作行政化倾向严重、工作任务繁重

1、社区居委会自治功能尚未到位

通过调查发现,社区居委会的功能当前还未能突破办理政府行政事务为主,办理社区事务为辅的现状,还习惯于上级领导布置什么就干什么,工作中表现较强的依赖性,自主性、自治性没有得到体现。一是社区自治的任务与工作要求有距离。社区居委会的自治工作应有三方面内容,即:首先要做好社区服务,但实际上社区服务做得极少或是空白;其次要做好社区事务的民主决策与管理,但实际上的效果不明显;第三是丰富社区教育活动,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但实际上文体活动多,教育活动少。二是社区居委会已经成为事实上的“政府的腿”。《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了社区居委会有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做好管理工作的职责,具体规定了必须要协助政府部门做好社区治安、公共卫生、优抚救济、最低生活保障、计划生育和青少年教育等有关工作。通过调查,以上这些职责应该是社区居委会通过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等形式开展的,但是大多数情况是街道办事处要求社区居委会替政府部门填表格、建档案、出具证明材料等行政性工作;同时政府部门临时性的统计、调查任务也都通过街道办事处落实到社区居委会来执行。这使得社区居委会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协助政府部门的工作上,居民自治组织的作用被行政化所覆盖。

我结合工作对50人进行了调查,当问到居委会是什么性质的组织时,有35人回答是代表政府的机构,只有10人回答是代表居民的,还有5人不清楚。在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中也有很大一部分有“吃人俸禄,为人分忧”;“拿政府的薪水,替政府干活”的思想。在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中绝大多数都认为社区居委会是街道办事处的下属单位,理所应当地完成街道办事处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

2、社区事务缠身,工作任务繁重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大量的“单位人”转化为“社会人”、大量农民进入城市生活、本地农民失地流向城市,流动人口的大量进入城市,使社区居委会面对复杂众多人口而发生的各项管理工作和事务数量增加、难度加大,“小社区,大社会”的模式,增加了社区居委会的工作强度。

3、政府部门职能不到位,社区自治职能弱化

繁忙的行政和社会管理事务使社区居委会陷于被动应付的境地,许多部门提出了“横到边,竖到底”、“把工作触角延伸到社区”的目标和任务,以进一步加强城市基层基础工作,这本是一件好事,但是指导、服务不到位,形成了会议多、检查多、报表多的局面。有些部门工作(含街道)进入社区没有发挥自身指导、服务职能,为社区居民办实事,而是习惯于把社区当作自己的下属单位去布置工作;热衷于创建、搞评比,轻内容、重形式,各项工作都要求“建班子、挂牌子、设展板、建台帐、要数据”。社区居委会每天应付着上级领导的检查和收集报表、传送各种数据,从而淡化了居民群众对社区的认同感,削弱了社区居委会对居民群众的亲和力和凝聚力,弱化了社区居委会作为群众性自治组织的职能。

(二)社区居委会业务经费不足

一是发挥自身职责,调动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活动经费较少。《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社区居委会负责宣传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维护居民合法权益,教育居民履行依法应尽的义务,爱护公共财物,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调解民间纠纷,协助政府或派出机构做好与居民利益有关的公共卫生、计划生育、优抚救济、青少年教育等项工作。在当前形势下,社区居委会还要做好社区治安、社区教育、组织社区文体活动、美化社区环境等工作,这些都需有必要的经费作保障,否则很难形成居民的广泛参与和工作效果。

二是日常办公经费紧张。在各项工作中,召开会议、报送信息和数据,建立台帐等文件资料的办公消耗,加之社区居委会自身水、电、暖以及电话费,一年就得需要6000元左右。日常的上网费和消耗,一年也需要5000元。政府部门部署的工作大多要求制度上墙,制作展板,每年此项支出至少4000多元。

在社区居委会经费方面,我区规定每个社区居委会每年1万5千元。各街道办事处统筹部分外,社区居委会实际的使用只有4000-8000元,业务经费严重不足。

(三)社区专职工作者待遇较低

通过调查发现,社区专职工作者待遇低的问题比较突出:一是社区协管员待遇较高,如劳动 、城管、矫正、治安协管员等都是由劳动部门安排的失业人员,工资比社区专职工作者(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高,不仅发工作服,而且遇年节还有福利。而社区专职工作者都是经过招考和居民选举形成,心理反差大;二是社区专职工作者的付出与回报差距较大。社区专职工作者承担的工作繁重,但扣除三险个人负担部分后,每个人只有800-1000元月收入,直接影响了积极性,影响了社区管理工作的成效。

二、改进对策与建议

(一)应积极为社区居委会减负

一是理顺区街关系。要按照“条专块统”的原则,对专业性比较强的由区委办局在街道设站(所),实现条条上的一专到底。街道主要是代表政府履行块块上的综合管理职能,具体讲就是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区政府的授权或者有关职能部门的委托,使街道具有综合协调权、处置权等,从而有效地行使政府对城市的管理职能,对地区社会治安、市容市貌、城市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达到高效的管理。

二是理顺街(部门)居关系。理顺关系要改变过去领导与被领导、命令与服从的关系,成为指导与协助、服务与监督的关系。进一步明确社区居委会的任务。社区居民委员会作为城市管理四级网络中的一个网格,而不是一个“级”,这个理念是理顺街居关系的基础,必须牢固树立。按照政事分开的思路,将社区居委会的各项工作进行梳理,做到“两个明确”:即明确哪些属于街道(部门)的工作,哪些属于社区的工作;明确哪些是政务性工作,哪些是事务性工作。在此基础上,属于街道的工作,街道(部门)无权向社区摊派;属于社区的工作,社区有责任完成;对需要社区协助办理的工作,要建立社区工作准入制度,履行正式的授权手续。

三是明确社区功能定位,发挥社区居委会自治功能。一要搞好社区服务。主要是抓好四项服务:即抓好社区安全服务,保持社区的长治久安;抓好社区的文化服务,满足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抓好社区的健康服务,培养居民良好的生活习惯;抓好社区生活服务,解决居民( )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建立社区的长效服务机制,实现政事分开,建立社区公共服务社,按照市场规律进行运作;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以居民需要与否、居民满意与否、居民拥护与否为社区服务的唯一宗旨,来推动社区服务。二要保证社区居委会的自治权得到有效行使。这个权力能不能落实,关系到社区建设的成败。社区自治权应主要体现在社区民主决策权、社区管理权、社区财务自、社区依法协管权以及社区对政府部门的监督权上,只有把这五项权力真正落到实处,社区居委会才能真正从大量的政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也才能真正把社区服务搞起来。

(二)多渠道解决社区居委会业务经费

目前的社区居委会经费由街道办事处统筹安排,这虽然有利于基层社区管理工作的协调统一,但另一方面,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区居委会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使得居委会受到资金不足的限制和制约,难以解决居民的热点、难点问题,制约居民对居委会的认同和归属,因此必须采取多渠道保证居委会业务经费。

一是社区居委会建立单独帐户并全面安排,使其工作正常运转,为居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二是要动员发动辖区单位资源共享、共建共驻,各社区要协调辖区单位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把社区各种各样有形的、无形的资源开发出来。

三是社区居委会采取多种形式拓宽社区服务领域,建立自身的便民利民社区服务组织,在有偿或低偿为居民提供服务的同时,增强自身实力。

四是政府要加大社区业务经费的投入力度,在现有每年每个社区1万5千元基础上提高到3万元。

篇(9)

此次考察,是按照公司的工作安排派出的规模较大的考察组。考察地点是我们平时了解的农村网络搞得比较好的县市,以及当地推荐的地方,-组考察了-市以及所辖的-市、县、-的-市,-组考察了-市以及所辖的-县、-县、-县,-以及所辖的-县。考察的主要方法是组织座谈,听取汇报,交流探讨,实地查看。考察组同志抱着虚心学习的态度,风雨兼程,不辞辛苦,认真学习当地的先进做法和宝贵经验,并就我们的实际做法,与他们进行了交流和探讨。当地广电局、网络公司领导陪同座谈、参观,给我们的考察工作提供了方便,使这次考察[文秘站网-找文章,到文秘站网]十分顺利,圆满地完成了学习任务。考察地规范、热情、周到、细致的接待和服务也给考察组全体成员留下了深刻印象。

二、各地农网工作的主要特点和经验

这次考察学习的县市,县情不一,在农村网络建设和管理上也各具特色。他们结合自身实际,在网络构建、器材管理、用户发展、用户服务以及机构设置、人员管理、工资分配等方面,创造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给我们不少启示,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市的主要做法是,实行局台合一、网台分离的管理体制,公司设立工程科、线路维护科、管理科,各负其责,农村业务由乡站一条龙服务。公司对乡站分别下达总的经济目标任务,年终结算后,完成任务的给予-%的奖励,超额部分奖励-%。在财务管理上,实行收支两条线,即收入全部上交公司,支出由公司审批后返还,票据由公司统一管理,定期不定期对乡站进行审计。在网络建设上,公司负责前期投入,由于现在已经实现光缆全部入村,目前不需较大的资金投入,公司仅承担主干线路的维护费用。入村后公司全面放权搞活,由乡站自行筹资购买原材料,人员工资、网络运行维护等支出项目全部由乡镇站在安装费、收视费收入中自行解决,使乡真正做到了自负盈亏。收费标准是:初装费城区为-元,农村为260元,乡镇可以自行浮动;收视费标准为城区每月10元,农村8元,全年一次清的优惠两个月。此外,开通了-套数字加密收费节目,实行机顶盒有偿使用、节目分段收费。目前,农村用户达到5万户,其中20__年新增7000户。

-县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和-相近。广电局分设有线台和农村发展中心,有线台负责管理城区,中心负责管理农村。中心除办公室外,下设南北两个队,以该县中部的一条公路为界,实行分片管理,负责主干线的维护和用户管理,其工资由广电局支付。村里建设网络、发展用户时,在当地招聘一个管理员。管理员负责网络投资建设和收费、管理、维护。中心按照用户数量向管理员收取50%的收视费(每户4元)。没有实行原材料、发票的统一管理。目前,农村用户6000户。

-在收视费征收上,向收费人员返还-个百分点作为奖励,以调动其工作积极性,收费员的奖金是一般职工的2到4倍。

-市在农村网络建设上遵循的原则是:1、坚持逐步延伸网络,平均每年发展光缆线路70公里;2、坚持优先发展重点村。网络公司下设-个分公司,对全网分片管理,其中城区-个分公司还管理周边的几个郊区乡镇。公司人员-人,其中农村-人。对分公司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工作目标分为总的经济目标、发展用户、收视费目标、维护服务目标、复通目标等5大部分。所有目标以上年12月31日统计数据为基础推算。当年各项目标分解到人。广电局下达的20__年的发展用户目标是-户,公司制定的目标略高于上级目标,为-户,其中城区两个分公司共-0户,其他-个分公司每个-户。收视费目标是5月底达到93%。维护服务目标规定为月报修率不得高于3‰、复通目标规定为完成去年断线户的40%。最重要的是经济指标。20__年计划网络总收入-万元。坚持城乡同价,初装费为360元,经过领导批准可以下浮,最低不得低于210元。收视费为11元。公司除每月对乡镇机房给予-00元补贴外,不负担分公司的一切支出费用。收视费的25%返还分公司,初装费收入扣除原材料费用后全部返还分公司。乡站费用全部在返还款内解决。另外,对实在困难的地方,公司以季度奖的名目给予补贴。截至20__年底,用户共5万多户,农村用户略多于城区。目前,分别与中国-、中国-合作,开展了拓展业务,拥有电话用户-000户,宽带用户-00户,20__年拓展业务收入达-万元。

-县实行局台合一,网台分离的管理体制。广电局设立网络公司,统管城乡网络,设立材料科,统管全局原材料。对公司下达利润指标-0万元的任务,其他由公司具体管理。公司对各个创收部室、乡站分解目标,按完成任务的比例核发效益工资。

-县全县-个乡镇,1-万人,约三分之二的行政村开通了有线电视,用户6.7万户,其中05年新增7000户。网络公司下设工程部、有线台(城区)、-个乡站。城乡区别管理。城区人员-9人,实行基础工资加效益工资的分配模式,基础工资为-60元,效益工资按完成目标任务的比例发放。乡站人员全部都是正式工,共-9人,站长由公司任命,一般人员由公司负责调配。乡站实行财务月报制度,单独核算,自负盈亏,间接管理,即人、财、物都不管。按照乡站用户数量的多少,公司征收管理费,标准为每户每月1.5元,全年18元。为鼓励、扶持乡站,超过1

000户的,只按1000户征收。乡站投入与发展的模式有:1、自身投入,公司负责投入主干线、机房;2、职工内部集资;3、社会融资;4、承包经营。原材料由公司统一组织,对乡镇只收成本价。对私人投资的管理方法是,产权归公司所有,由公司逐年回收。回收资金为收视费的分成部分。第一年,以三七分成,即公司收取收视费的30%,投资方收取70%;第二年,为四六分成,十年全部收归公司所有。-县对乡镇广播电视尚未实行垂直管理,农村有线电视网络归乡镇政府管理。城区有线电视实行了分段加扰收费。

-是国家级贫困县。目前发展用户1.1万户,其中农村5000户。到乡村的光缆网络全部是乘网通的网络。广电局和乡站经费由县财政全供。广电局现在对乡镇网络不进行投资,乡镇发展用户由当地政府负责。广电局对乡站征收传输费,标准为每户每月3元,全年共36元。城区有线电视实行分片管理。共分为5个片区,每片6人,其中3个维护人员,3个收费人员。用户服务要求非常严格,服务非常到位,收费率高。为提高服务质量,坚持夜间值班到10:00,维修电话联系卡贴在用户的电视机上。为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根据工作量发放一定的津贴。为支持农村发展,实行城乡结对子制度,片区要为指定的乡镇提供技术服务。

-县大小、条件和-相近。1999年前实行条块管理,财政支持。县乡光缆联网后,农村有线电视开局良好。但是乡站垂直管理后,体制改为自收自支,由于政府支持力度减弱,缺乏资金扶持,人心不稳,造成发展势头迅速下滑,网络萎缩,经营困难。20__年开始经营机制改革,成立网络公司,下设财务中心,对乡站实行财务统管,收支两条线,花费一支笔。人员实行双向选择,竞争上岗,形势逐步好转。

三、各地经验的启示及改进工作的建议

这次考察,我们一边学习、消化、吸收,一边思考、分析、总结。我们感到:1、各地有线电视发展并不平衡。有的县市发展快,网络规模大,质量高,用户多,管理规范,取得了突出成绩,令人鼓舞振奋;也有一些县市还刚刚起步,网络规模小,用户少;大部分处于发展阶段,和处于腾飞壮大阶段的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相比远远落后。我们在县级网络中目前处于中等偏上水平。2、农村网络投资大、周期长、效益低。建设一张覆盖全县的光缆网络需要一次性投资数千万元,加上电缆网络,总投资更是惊人。即便分期建设电缆网络,每年也需数百万元。可是网络收益较低。单就20__年讲,-乡站毛收入420万元;-380万元;-300万元是比较多的,-、-城乡总收入尚未达到200万元。除去原材料成本、人员工资、高额贷款利息,实际上不少地方处于亏损状态。20__年-网络人员工资平均水平达到标准的90%。3、行政干预扶持力度减弱,网络投资乏力。县市光缆网络一般是在政府指令下靠贷款建立的,网络建设规模、用户发展目标靠县乡政策支持。不少地方的网络公司在广电局支持下带有行政痕迹,具备行政职能。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和政府职能的转变,有线电视网络由公益事业逐步走向产业,管理模式由行政、事业管理逐步走向公司化,运作手段由行政指令转向市场化,政府行政干预支持有线电视发展的力度逐步减弱。由于当地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广电局作为网络公司的母体,已经不具备继续输血和条件。网络公司在建立时是靠贷款的,自身很弱小,不具备造血功能。这样造成目前不少县市网络公司投资减小,网络发展缓慢的局面。个别地方资金投入无以为继以致出现发展停滞、网络萎缩的现象。4、经营管理模式多样化。有线电视在各地还处在起步发展阶段,思想观念不够解放、经营理念不够成熟、管理经验不够丰富,为克服经济条件的制约,为保证网络正常运行,各地探讨摸索不同的思路,采取运用多种灵活变通办法,还没有形成科学统一的经营管理模式,工作中难免有所疏漏。比如原材料不一致、网络质量不统一问题;用工随意、队伍不稳定问题;投资方复杂、业务纠纷问题。

同时,我们感到:1、有线电视发展大有可为。-、-等地网络已具规模,大部分实现村村通,用户较多,并且已经开展拓展增值业务,保证了温饱,初步实现了经济效益,展示了美好的发展前景,为我们带好了头,指好了路。2、各地精神面貌令人鼓舞。各地广电局、网络公司的同志发展有线电视的热情很高,坚持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想方设法发展有线电视,进一步鼓舞了我们的斗志,坚定了我们的信心。3、各地的工作思路崭新、管理方法多样。各个县市因地制宜,善于创新,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显示了勃勃生机,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丰富的借鉴。这也充分说明,办法总比困难多,有线电视大有可为,大有作为。4、-发展农村网络有诸多优势。首先是网络整合带来发展的契机,人员的思想面[!]貌、经营理念焕然一新,资金投入、技术支持得到保障。第二是光缆主干线初步建成,网络结构较为合理,能够满足基础业务的需要。第三是队伍比较稳定,人员思想素质和业务技能较高。还有,我们积累了一定的管理经验,比如统一管理、城乡区别、成本核算、二次分配等。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先进县市的经验对我们加强和改进各项工作有多方面的启示。我们认为,在农村网络建设和管理上,要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正确认识加强农村网络建设的重要意义。-农村有90多万人口,20多万个家庭,成百上千个基层单位,是城乡网络的半壁江山,发展潜力巨大,是可以转化为我们公司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资本”。我们发展网络的最终目的是壮大自身实力,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这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既是经营目标,又是政治任务。我们不仅要坚持发展下去,而且要抓紧、抓好,抓出成效。要站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切实把农村网络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二、切实加强农村网络的领导。通过各地的经验和我们的工作实践,我们体会到,农村网络领导重视与不重视不一样,有人负责与没人负责不一样。同时我们认为,城乡之间确实存在差异,比如链路结构、用户需求、服务方法等。为此,我们要把农网的工作作为公司工作的一个重点,并且建议成立专门的农村网络管理机构,具体负责网络的设计、发展的规划、网络的建设、人员的管理、用户的服务等工作。名称可以叫做“-”。

篇(10)

(一)社区居委会的工作行政化倾向严重、工作任务繁重

1、社区居委会自治功能尚未到位

通过调查发现,社区居委会的功能当前还未能突破办理政府行政事务为主,办理社区事务为辅的现状,还习惯于上级领导布置什么就干什么,工作中表现较强的依赖性,自主性、自治性没有得到体现。一是社区自治的任务与工作要求有距离。社区居委会的自治工作应有三方面内容,即:首先要做好社区服务,但实际上社区服务做得极少或是空白;其次要做好社区事务的民主决策与管理,但实际上的效果不明显;第三是丰富社区教育活动,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但实际上文体活动多,教育活动少。二是社区居委会已经成为事实上的“政府的腿”。《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了社区居委会有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做好管理工作的职责,具体规定了必须要协助政府部门做好社区治安、公共卫生、优抚救济、最低生活保障、计划生育和青少年教育等有关工作。通过调查,以上这些职责应该是社区居委会通过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等形式开展的,但是大多数情况是街道办事处要求社区居委会替政府部门填表格、建档案、出具证明材料等行政性工作;同时政府部门临时性的统计、调查任务也都通过街道办事处落实到社区居委会来执行。这使得社区居委会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协助政府部门的工作上,居民自治组织的作用被行政化所覆盖。

我结合工作对50人进行了调查,当问到居委会是什么性质的组织时,有35人回答是代表政府的机构,只有10人回答是代表居民的,还有5人不清楚。在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中也有很大一部分有“吃人俸禄,为人分忧”;“拿政府的薪水,替政府干活”的思想。在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中绝大多数都认为社区居委会是街道办事处的下属单位,理所应当地完成街道办事处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

2、社区事务缠身,工作任务繁重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大量的“单位人”转化为“社会人”、大量农民进入城市生活、本地农民失地流向城市,流动人口的大量进入城市,使社区居委会面对复杂众多人口而发生的各项管理工作和事务数量增加、难度加大,“小社区,大社会”的模式,增加了社区居委会的工作强度。

3、政府部门职能不到位,社区自治职能弱化

繁忙的行政和社会管理事务使社区居委会陷于被动应付的境地,许多部门提出了“横到边,竖到底”、“把工作触角延伸到社区”的目标和任务,以进一步加强城市基层基础工作,这本是一件好事,但是指导、服务不到位,形成了会议多、检查多、报表多的局面。有些部门工作(含街道)进入社区没有发挥自身指导、服务职能,为社区居民办实事,而是习惯于把社区当作自己的下属单位去布置工作;热衷于创建、搞评比,轻内容、重形式,各项工作都要求“建班子、挂牌子、设展板、建台帐、要数据”。社区居委会每天应付着上级领导的检查和收集报表、传送各种数据,从而淡化了居民群众对社区的认同感,削弱了社区居委会对居民群众的亲和力和凝聚力,弱化了社区居委会作为群众性自治组织的职能。

(二)社区居委会业务经费不足

一是发挥自身职责,调动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活动经费较少。《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社区居委会负责宣传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维护居民合法权益,教育居民履行依法应尽的义务,爱护公共财物,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调解民间纠纷,协助政府或派出机构做好与居民利益有关的公共卫生、计划生育、优抚救济、青少年教育等项工作。在当前形势下,社区居委会还要做好社区治安、社区教育、组织社区文体活动、美化社区环境等工作,这些都需有必要的经费作保障,否则很难形成居民的广泛参与和工作效果。

二是日常办公经费紧张。在各项工作中,召开会议、报送信息和数据,建立台帐等文件资料的办公消耗,加之社区居委会自身水、电、暖以及电话费,一年就得需要6000元左右。日常的上网费和消耗,一年也需要5000元。政府部门部署的工作大多要求制度上墙,制作展板,每年此项支出至少4000多元。

在社区居委会经费方面,我区规定每个社区居委会每年1万5千元。各街道办事处统筹部分外,社区居委会实际的使用只有4000-8000元,业务经费严重不足。

(三)社区专职工作者待遇较低

通过调查发现,社区专职工作者待遇低的问题比较突出:一是社区协管员待遇较高,如劳动、城管、矫正、治安协管员等都是由劳动部门安排的失业人员,工资比社区专职工作者(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高,不仅发工作服,而且遇年节还有福利。而社区专职工作者都是经过招考和居民选举形成,心理反差大;二是社区专职工作者的付出与回报差距较大。社区专职工作者承担的工作繁重,但扣除三险个人负担部分后,每个人只有800-1000元月收入,直接影响了积极性,影响了社区管理工作的成效。

二、改进对策与建议

(一)应积极为社区居委会减负

一是理顺区街关系。要按照“条专块统”的原则,对专业性比较强的由区委办局在街道设站(所),实现条条上的一专到底。街道主要是代表政府履行块块上的综合管理职能,具体讲就是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区政府的授权或者有关职能部门的委托,使街道具有综合协调权、处置权等,从而有效地行使政府对城市的管理职能,对地区社会治安、市容市貌、城市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达到高效的管理。

二是理顺街(部门)居关系。理顺关系要改变过去领导与被领导、命令与服从的关系,成为指导与协助、服务与监督的关系。进一步明确社区居委会的任务。社区居民委员会作为城市管理四级网络中的一个网格,而不是一个“级”,这个理念是理顺街居关系的基础,必须牢固树立。按照政事分开的思路,将社区居委会的各项工作进行梳理,做到“两个明确”:即明确哪些属于街道(部门)的工作,哪些属于社区的工作;明确哪些是政务性工作,哪些是事务性工作。在此基础上,属于街道的工作,街道(部门)无权向社区摊派;属于社区的工作,社区有责任完成;对需要社区协助办理的工作,要建立社区工作准入制度,履行正式的授权手续。

三是明确社区功能定位,发挥社区居委会自治功能。一要搞好社区服务。主要是抓好四项服务:即抓好社区安全服务,保持社区的长治久安;抓好社区的文化服务,满足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抓好社区的健康服务,培养居民良好的生活习惯;抓好社区生活服务,解决居民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建立社区的长效服务机制,实现政事分开,建立社区公共服务社,按照市场规律进行运作;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以居民需要与否、居民满意与否、居民拥护与否为社区服务的唯一宗旨,来推动社区服务。二要保证社区居委会的自治权得到有效行使。这个权力能不能落实,关系到社区建设的成败。社区自治权应主要体现在社区民主决策权、社区管理权、社区财务自、社区依法协管权以及社区对政府部门的监督权上,只有把这五项权力真正落到实处,社区居委会才能真正从大量的政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也才能真正把社区服务搞起来。

(二)多渠道解决社区居委会业务经费

目前的社区居委会经费由街道办事处统筹安排,这虽然有利于基层社区管理工作的协调统一,但另一方面,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区居委会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使得居委会受到资金不足的限制和制约,难以解决居民的热点、难点问题,制约居民对居委会的认同和归属,因此必须采取多渠道保证居委会业务经费。

一是社区居委会建立单独帐户并全面安排,使其工作正常运转,为居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二是要动员发动辖区单位资源共享、共建共驻,各社区要协调辖区单位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把社区各种各样有形的、无形的资源开发出来。:

三是社区居委会采取多种形式拓宽社区服务领域,建立自身的便民利民社区服务组织,在有偿或低偿为居民提供服务的同时,增强自身实力。

四是政府要加大社区业务经费的投入力度,在现有每年每个社区1万5千元基础上提高到3万元。

篇(11)

全村145户,人口499人,土地面积1530亩,现耕地面积980亩,98年底人均纯收入不足800元,是出了名的贫困村,由于近年来黄河断流的影响,海水入侵,土地次生盐碱,耕地逐年减少,人均中、高产田0.9亩左右。自公社撤离后,该村的水利建设几近停滞,自99年借助宣传部部长联系该村契机,依托市县两级水利部门联合包村的优势,围绕水字做文章,循着水路找财路,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大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强农业发展后劲,提高农民收入。01年自我局工作组进村以来,先后无偿投资62.2万元,大大改善了该村的生产生活条件。一是将村内原饮水坑塘从0.7万方扩容到2.8万方。维修扩建了村里的自来水。二是从十八户干渠上为该村挖了一条长4.1公里的干渠。三是新建了一座0.5立方米每秒的扬水站。并对全村耕地进行了统一规划,开挖排碱沟4.5公里,整平土地1200亩。水利建设配套已具雏形。新建了柏油路,改善了村里的交通状况,投资近10万元,建设了高标准文化大院。

二、经济状况:

该村主导产业为旱作农业,去年该村种植小麦380亩,每亩投入在50元左右,产出300元,一年收成基本可解决全年温饱,全村今年植棉近200亩,平均亩产180公斤,去年棉花价格较去年低,每公斤皮棉在2.3元左右,亩净效益在290元,村劳动力农闲以外出务工和手工业经营者占到全村人口的1/3,目前全村有石材、油料、零售等商业经营9户,电气焊和机械维修8户,家庭养鸡7户,养羊92户,农产品加工3户,水产养殖4户,20__年底该村人均年收入为1364元,收入来源主要有两部分,一是农业收入,人均240元,二是家庭养殖及副业,该村现小尾寒羊存栏量达340只左右,户均两只,每只母体年效益大约在700元左右。我所联系的曹维忠一家今年种植小麦2.6亩,棉花1.3亩,大豆2.5亩,农业收入在1000元左右,曹维忠是村里的电工,年收入在5000元左右,其人均收入在2200元,在经济上是村里的中等户。

存在的问题:

一、该村农业生产条件较为脆弱,农业发展受水的制约很大,通过对该村的农田、水库、渠道、扬水站等水利设施进行了实地考察,同群众一起分析查找原因,主要是干渠较长,引水不畅,需机提水,增加了用水成本,由于水的限制,致使该村农业发展缓慢,土地碱化,现在已有近800亩土地由于水的制约而弃耕。

二、土地较为分散,该村的土地村南有800亩,村北600亩,村西500亩,该村五队的耕地在崔家村南,土地的分散,致使输水渠道过长,势必增加用水量和用水成本,难以开展较大规模的农业开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尚未全面展开。

第三,土地盐碱较为严重,村北和村西的耕地因灌溉不及时,已经开始碱化,需定期大水漫灌压碱或深沟排碱。

发展对策:

该村的发展应以农业为突破口,围绕水字做文章,循着水路找财路,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大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强农业发展后劲,提高农民收入。

一、借助水利配套,进一步加大农业开发力度

该村现有人口499人,现有耕地1600亩,1999年至20__年在我们的住村帮扶下,对该村1200亩土地进行了整平,并建设了较为配套、合理的供排水体系,目前尚有1000亩已经整平的耕地耕地还未进行开发而弃耕闲置。因此必须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借助现有的水利配套设施,大力发展高效经济作物,推动粮经比例的缩小,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是在目前状况下__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

二、抓产业结构调整

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按照产业化发展的方向和要求,对有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的农产品,实行连片规划建设,形成有特色的区域性主导产业,为农户提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在目前状况下,该村的经济发展的主要工作精力应该放在抓产业结构调整上,利用紧邻灌区的灌溉优势,大力发展冬枣、薄荷等高效经济作物的种植。薄荷每亩投资110元,第一年收入在500元左右,自第二年每亩收入1200元左右,今年要搞好村里180亩薄荷的种养管护和销售,条件成熟时,再进一步膨胀产业规模,成为该村种植业的主导产业之一。

目前乡积极推进冬枣产业化经营,实行连片规划建设,形成有特色的区域性主导产业,具有相对的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如果利用紧邻灌区的灌溉优势,发展300亩密植型冬枣圆。每亩按110棵,每棵7元计算,需投资23.1万元,具体资金筹集渠道为:为增强种植户的管护责任感,由种植户每棵承担2元,争取上级资金(市局现在在该村包村)扶持16.5万元,每棵5元,种植完成后,每棵补助2.5元,明年按成活率,每棵再补助2.5元,由于冬枣可以进行枣粮间作,第一年不影响粮食生产,第二年开始结果,每亩年收入可到1500元,人均增收900元,进入丰产期后,产量和效益将大幅度提高,与种植户签定种植合同,待有效益后,所投资金分期收回,用于该项目的滚动 发展。使冬枣成为该村种植业的支柱产业。

三、重点支持发展种养业

继续重点支持发展种养业,集中力量帮助发展有特色、有市场的种养项目,以增加人均收入为中心,依靠科技进步,着力优化品种,提高质量,增加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以市场为导向,选好项目,搞好信息、技术、销售服务。我局工作组投入资金6万元,同养殖户签定了小尾寒羊和波儿山羊杂交养殖养殖合同,现在存栏量已达300多头,一只种羊的年效益可达700元,群众们发了“羊”财,积极性很高,如果因势利导,继续膨胀养殖规模,再购进波儿山羊母体和小尾寒羊,用于小尾寒羊和波儿山羊杂交的发展,可使该村的波儿山羊杂交体存栏量达800--1000头,成为该村的养殖龙头产业。人均年收入增加800--1000元。

四、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

利用村北空置的荒地进行水产养殖,目前市县包村工作组正在积极的筹备,准备投资5万元,利用紧靠干渠的水源优势,开发荒碱地100亩,进行河蟹养殖,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五、努力改善村里的交通状况

该村目前有两个自然村,五队在该村的东南部,出入道路仅靠一条土路,一遇雨雪,泥泞不堪,交通隔绝,村民深受其苦,成为阻碍五队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经与村两委商定,决定由包村工作组投资1万元,为该村五队修建500米长的道路一条,新建穿涵一座,以改变五队的交通状况。

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争创一流班子

推荐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