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锯削实训总结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1 认识钳工
钳工是机械制造业中不可缺少的工种,目前为止还没有合适的机械设备可以完全代替零件加工过程中的划线、刮削、研磨和机械装配等钳工纯手工作业;甚至一些最为精密的样板、模具等仍需依靠钳工的手艺进行精密加工;一些精密修配、机械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保养以及设备的技术改造也离不开钳工;在缺乏设备条件的情况下,单件、小批量生产或采用钳工制造某些零件是一种经济实用的方法。作为实训的老师,我们必须告诉学生,掌握了钳工技能,对进一步学习其它机械专业知识、提高个人综合素质是非常有益的。我认为,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让他们充分认识钳工的重要性,提高学习兴趣与自信心是学好钳工技能的保障。
2 基本功训练
2.1 加强以基本功训练为主。钳工的基本操作技能主要有划线、锯割、锉削、錾削、钻孔、铰孔等。其中的锯割和锉削又是非常重要的基本功,这些操作技能要在生产实践中通过大量的练习才能形成。以备料锯割来说,许多学生刚开始并没引起重视,备料锯割都不划线,仅凭一股冲劲,一口气锯下去,开始时运动速度和锯割速度很快,但是没一会儿就胳膊发酸、抬不起来了,接下来的运动速度就变得越来越慢,而锯出的锯缝因没能及时查看、没有锯线,所以也就斜了较多,给修锉直角基准面增加了几倍的难度,由于耗费大多时间在粗锉修整直角基准面上了,整个修整好下来人都感觉疲惫不堪了,而这一切都只是因为没有掌握备料时正确划线的方式以及锯割时正确的用力方法,所以只有掌握好基本功及运用正确的方法,才能让学生既能节省很多体力,又能进行连续几个小时的训练。经过反复及大量的训练,形成良好的操作习惯,正常的锯割后的修锉余量应为0.2~0.3mm,这样才算达到了掌握锯割的基本要求。再比如锉削加工,学生需要了解自己分别采用12寸粗锉、10寸中锉及8寸细锉时,每次锉削的锉量是多少,要求学生多动手,多思考,反复练习才能培养出一套适合自己的操作手感来。一般熟练的学生留0.2~0.3mm的修锉量,首先通过12寸粗齿锉锉削,将锉削量减小到0.1mm,接下来用10寸中齿锉锉削,留下余量为0.03左右,最后用8寸或6寸细锉修整对公差的评分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既快速轻松又省时省力,为今后在行业操作技能大赛中取得较好名次奠定扎实基础。
2.2 重点讲解与示范相接合。教师操作、演示、示范,可以使学生具体、直观地感受到所学的操作技能和技巧的形成过程,加深对实习内容的理解。在演示过程中,我们的动作要规范准确、讲解操作步骤要生动清晰,对于一些复杂操作,要先将动作分解之后再逐个讲解演示。如在讲解锉削操作时,我会重点讲解使用大力粗锉时,如何借用自己身体重心的力使粗锉这项累人的工作变得轻松而而有乐趣,有点像太极拳上的技法(借力打力的那种)。
一、更新了教育教学理念。
时代在不断进步,社会在不停前行。同样,教育教学理念也应与时俱进。埋头苦干是必须的,但抬头望天也是必要的。一味埋头苦干会迷失道路,偶尔抬头望天才能看清方向。特别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纵深发展,很多教育教学中的深层次问题不断地暴露,这时候更需要理论的指示与专家的引领。
赖大仁教授曾经讲到的《语文教育与文学教育的关系》。站在社会科学的角度剖析了当下小学语文教育中出现种种问题。特别谈了当今的语文教育为什么拒绝文学的原因:
1、社会实用主义风气的影响;
2、应试教育的导向;
3、工具论观念的影响。
以及面对这种现状,语文老师应有什么作为,赖老师以自己为现身说法,认为语文教师一定多读书,读好书。多读一点人物传记,以获得人格的力量与人生的启迪;多读点历史、哲学、宗教,有利于培养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这些观点与提法无疑对很多处于迷惑中的老师是一种警醒。
在关于新课程改革的几大重大问题上我的观点如下:
1、历史背景:政府的选择与推动;
2、核心思想:专家策划与引领;
3、教学方式:教师的习得与创新;
4、课堂变化:学生的体验与发展;
5、三级课程:学生的开放与转型等。
站在新课改的前沿,对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实施现状给老师们一个全面的梳理,让老师们可以以一个新的高度全面理性地看待新课程改革。又如在《对中国教育的批判与反思》这一本书中谈到,从德育与智育的辩证关系的角度当对下的小学教育进行解读。指出:中国教育的现状是教书为主,育人为辅;甚至是只教书,不育人。作者强调,育人比教书重要一百倍,因为教育的本质是对人的品质的塑造,而不是仅仅传授知识与培养技能的。接着引用孔子、老子、荀子、苏格拉底、洛克、蒙田、爱因斯坦等人的名言,最后得到结论:正确的教育理念是育人教书。此报告无疑是对当下教育弊端的一次警钟,更是对一线教师理念的一次纠正。
总之,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现在的教育越来越偏离正常的轨道,越来越朝着急功就利与速成的方向。这些都需要在理念上纠正与更新,使我们的教育不离其本质。
二、更新了教育教学知识。
教师是一个永远新的职业。这里讲的新主要指知识的更新与教学艺术的更新。作为语文老师,他应始终站在时代文化前沿的号手,把住时代文化发展的脉博;他应是始终站在科学知识岸边的摆渡人,传承知识与文化;他应是学生灵魂的塑造师与精神垃圾的清道夫。经过此次的自我培训,就我个人而言,不仅在学科知识方面得到一次全面的补充,而且在教学艺术方面得到一次新的补充。
1、阅读教学要着眼于小学六年,有一个长期的系统的计划,一般借助《考试大纲》构成阅读教学的框架。
2、每篇课文的设计要集中解决一两个突出的问题,不要面面俱到,否则会造成浪费与欣赏的审美疲劳。而每一堂课又集中解决两个问题为宜,让学生一课堂下来有所得。
3、对文本的处理,强调教师要独立解读文本以形成对文本的独到认识。同时要充分注意尊重学生的阅读,并注意引导,以提升他们的认知与感悟能力,甚至有的时候要肯定学生的精神,引导他的方法。要依据文本的特点设置问题,引导学生阅读,选择其最显著的特点进行深入地剖析。总之,教育是一门艺术,需要老师不断的自己更新,才能更上一层楼。
工训学生自我总结范文二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训,使我更加了解了划线、錾削、锯切、锉削、钻孔、铰孔、攻丝、套扣、刮削、研磨等加工过程。同时,也发现了自己在钳工过程中的不足,认识到了在加工过程中的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学到了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为今后的工作积累了一些工作经验。
为了加工出精确的工件,首先要准确的划出所要求的尺寸。划线之前要把工件表面清理干净,除去飞边和氧化皮。然后灾工件表面均匀涂色,使划线更加清楚。划线一定要仔细,如果不仔细就会给后来的加工带来误差。凸凹配合工件的凸凹边和燕尾配合的燕尾边要对称,要精准,这样才能保持配合件正反都能配合。
根据所需工件剩下的宽度来判断一下是否用锉削或錾削之后再锉削,或者先用锯切之后再锉削。如果剩余量很小可以直接用锉刀锉削,选用中等齿锉刀,右手心抵着锉刀木柄的端头,大拇指放在锉刀木柄的上面,其余四指放在下面,配合大拇指捏住锉刀木柄。左手掌部压在锉刀的另一端,拇指自然伸直,其余四指弯曲扣住锉刀尖端。
手握锤左手握錾子,錾子后刀面与工件表面成5~8,起錾时后角要稍大点。錾削时每次錾削的厚度约为0.5~2毫米,当錾削大平面时,先用窄錾开槽,然后用扁錾錾平。
如果所需工件剩余的宽度较大应先用锯割。安装时锯齿尖向前,锯条安装在锯弓上不要过紧或过松。起锯时锯条要垂直于工作表面,并以左手拇指靠稳锯条,使锯条正确的锯在所需的位置上。起锯角度约为10左右。锯条前推时起切削作用应给以适当的压力,返回时不切削,应将锯稍微抬起或锯条从工件上轻轻划过以减少磨损。快锯断时,用力要轻以免弄伤手臂。锯削速度应根据工件材料及其硬度而定,锯削硬材料时应低些,锯削软材料时可高些,通常每分钟往复40~60次。
钻孔前,工件要划线定心。在工件孔的位置划出孔直径圆和检查圆,并在孔直径圆上和中心冲出小坑。钻孔时,先对准样冲眼试钻一浅坑,如有偏位,可用样冲重新冲孔纠正,也可用錾子錾几条槽来加以校正,钻孔时进给速度要均匀,快要钻通时,进给量要减小,钻韧性材料须加切削液。钻深孔时,钻头要经常退出,以利于排屑和冷却。
在做60燕尾角时要用万能角度尺,划线时要准确,保证角度正确,一定要注意两边对称。在做圆角时要用圆规,把线划清楚之后用锉刀修正。
钳工技能是机电专业学生必备的专业技能。但要学好、掌握这项技能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因为钳工这个工种既要技术,又要体力。如何教好这门专业技能课,怎样组织教学?通过教学实践和不断的思考,我认为应该抓住以下五个方面:
一、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兴趣
作为职业学校,钳工工艺是专业技能课,学生基础多数较差,有一些同学改不掉作风懒散的坏毛病。有的同学怕吃苦受累,学习不用心,干活不认真,这样根本达不到实习的要求。为了圆满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掌握有效实用的专业技能,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意愿。让他们知道技能是学生就业的必要条件,学生就业前要受过正规的职业培训,取得劳动部门颁发的技能等级证书。作为职业学校学生,练好专业技能,是其区别于普通学校学生的特征,也是对其今后的工作打下职业基础。所以,在钳工教学时,我把学生带到钳工车间,先开一个动员会,使学生认识到钳工技能初衷的重要性,真正在内心觉得有必要学好练好钳工技能。
二、分解实训目标,激发学生意志
有了掌握钳工技能的愿望,还要让学生对总体实训学习的内容,各阶段必须要掌握的技能目标有所了解,知道自己在何时应该具有什么样的技能。这样,学生就不至于简单的以为时间还长,对自己反复的动作练习感到枯燥,对照分解出的每个阶段技能目标,明白自己技能的不足之处,有了时间意识,产生一种紧迫感。比如锯割练习,学生要做到基本掌握正确的锯割方法,保证锯割尺寸误差小于1毫米,锯縫与基准面垂直度误差小于1毫米。第二周锯割练习要控制尺寸误差小于0.5毫米,并向学生指出,如果锯割尺寸误差不能准确控制,过小导致工件报废,过大则増加工作量和劳动时间。学生明确了每个阶段的学习目标后,练习起来的时间观念就会增强。
三、培养基本操作技能,专业基础
钳工的基本操作技能主要有划线、锯割、錾削、锉削、钻孔、扩孔、铰孔、攻丝等。其中锯割和锉削是非常重要的基本功,这些操作技能要在生产实践中通过大量的练习才能形成。以锯割来说,许多学生刚开始可能并不是太重视,凭着一股冲劲,一口气锯下去,不一会儿就累的胳膊、手发酸,锯出的锯缝歪歪斜斜,参差不齐。实际上,正确的锯割动作,从锯条的安装,起锯的方法锯弓的握法,站立的部位,身体与胳膊运动的配合,用力的速度与大小,眼睛的注视部位都密切相关。正确动作的掌握,可以使学生节省很多体力,这样才能进行一连几个小时的练习。学生刚开始要对这些方面反复练习,逐步加强动作协调性,形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并且随着大量的练习,逐渐提高锯割的精度,减少为下道锉削加工所留的余量。比如锯割后的切削余量大约达到0.2毫米,这样才算打牢了锯割的技能基础。再比如锉削加工时,学生对锉刀的握法、站立部位与姿势动作、操作用力、锉削方法等几方面的掌握也都需要大量的反复练习。锉刀能否端平,更是一个需要反复观察、反复纠正的训练,学生对自己的姿势是否正确往往会“当局者迷”,通常要安排两人一组,互相检查。只有当随手端起进行锉削都能基本达到水平,才能进行更高的练习。
四、培养感觉技能,锻炼反应能力
在钳工技能实训中,仅仅掌握基本操作技能还远远不够。钳工的操作主要用手来完成,培养出一定手感就更为重要。感觉是否正确与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加工工件的质量和速度,体现了学生的技能水平。以锉削为例,学生需要了解当自己分别采用大板锉、中锉与油光锉时,每次锉削的锉削量大概值,以免下手不分轻重,开始尺寸超出,忍不住用力连锉几下,就把工件尺寸锉小了。这就要求学生多动手、多检测、多思考、多观察,通过科学训练,熟能生巧,秩序渐进,逐步培养出一定的感觉技能。
关键词 :钳工 技能训练 教学质量
近年来随着我国大型工业的逐渐复苏,社会对于机械设计与制造及管理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大,机械专业学生一次就业的结构和地域都非常好。良好的就业形势下,企业对于机械类专业学生的自身素质有了较高的要求,不但要具备敏锐的感受力和独特的创造力,富于想象力,而且必须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所有机械类专业的学生都要安排金工实训,主要有铸造、钳工、普车加工、数控加工实训等。其中钳工技能实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培养学生掌握正确划线、锯割、锉削、钻孔、扩孔、铰孔、攻螺纹等基本技能及基本测量技术。
机械专业以男生为主,多数学生学习基础较差,对于语数英等理论课的学习,有一定的厌学情绪。笔者认真地分析钳工技能实训与数控加工实训后,总结出以下因素。①钳工实训室的工具和设备比较简单,学生觉得不够机械化、自动化,影响求知欲。②实习时,钳工实训室噪声大,锯削、锉削、锤击铁块的声音比较大,有时会很尖锐,学生会产生心烦意乱感觉。③钳工实训过程中,劳动强度大,体能消耗大,学生会叫苦叫累。④钳工操作中进度相对较慢,效率比较低,对个人技术水平要求较高。
因以上客观存在的因素,机械单调的训练加上缺乏新意的课题,学生容易感觉到枯燥乏味,越练越被动。近年来,笔者进行了一些有效的探索。
一、做好学生实训前的思想工作
只有学生真正认识到钳工的重要性,才能有端正的学习态度,服从老师管理,积极参与实习训练。要让学生明确以下几点:①技能等级证书是学生毕业、升学的必要条件,学生毕业前要先取得人力资源部门颁发的技能等级证书。②钳工以手工操作为主、灵活性强、工作范围广、技术要求高,操作者的技能水平直接影响产品质量。因此,钳工是机械制造业中不可缺少的工种,钳工工艺在现代化生产中仍具有其他先进设备不可替代的作用。③学生在学习钳工技能的过程中,对于相关的机械专业知识,比如《机械制图》、《零件测量与质量控制技术》等学科的知识得到深化和提高。④要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严谨细致工作作风和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
二、注重基本技能,规范操作姿势
钳工的基本操作技能中的锯割和锉削是非常重要的基本功,规范学生的操作姿势是教学的主要环节之一。①集体观看基本操作视频,熟悉气氛,找找感觉。②仔细、全面地讲解和示范,使学生能领会要领,抓住关键。比如锉削时,两手握锉,放于工件上,上身端正,姿势自然,再以腰伴随右手前推,左手加压保证锉刀走向平直,右腿伸直略倾前,重心在前,锉到头后左腿回直,重心后移回复原位。示范指导时,教师根据自己讲的要领,动手做给学生看时要认真、细心,每一个动作都要规范,要能让学生看清楚。③因材施教,个别指导。对于个别学生不规范的操作姿势,要进行耐心帮助和纠正。分解动作,手把手辅导。④可以采用对比训练法,用不规范的方法和规范的方法(正确方法)加工出来的工件做比较。如在锯削技能训练中,少数同学经常锯削速度过快, 锯削行程较短等等,导致尺寸超差,超出公差范围,锯条磨损严重。教师可用正常速度锯削的工件与之比较,比较哪一个锯的直,哪一个锯削尺寸准确,锯条磨损少,哪一种方法体力消耗小。这样一比较,学生自然而然就知道不规范的姿势会带来的不良后果。这样学生的印象就更深了。
三、展示往届优秀作品,激发兴趣
在锉削训练时的训练项目有榔头、五角星制作等。我们可以事先布置玻璃橱窗,配以灯光,让这些银光闪闪制作精美的往届学生作品隆重登场,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科学安排训练项目
科学训练是提高钳工实训质量的保障。训练效果与训练时间有关系,但并不成正比。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最佳的训练效果,是我们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在90后学生体能普遍不足的情况下,科学安排各个训练项目至关重要。为此笔者把训练项目分成三个阶段:初期训练阶段、中期训练阶段、综合训练阶段。
1.初期训练
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基本技能为指导思想来确定训练项目,比如高一年级,我们可以用项目导向进行安排。
以錾口榔头(图1)为项目,让学生一方面了解金属的特性,学习金属切削技能和工具的使用,体验工具和设备在制作过程中的作用;另一方面树立正确选用工具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创造精神和动手能力,体会劳动的艰辛。
立体五角星(图2)为项目,要求掌握锯割和小平面的锉削的基本方法,学习如何把握对称度,掌握万能角度尺的使用。
2.中期训练
以锉配训练为主,掌握主要技能操作以通过市级技能抽测和技能操作考核,各训练项目的安排要看专业和实训时间及学生情况而定。总原则是从易到难、循序渐进。比如,笔者在12级模具班的实训中是如下安排的:
项目一——圆弧燕尾槽(图3),要求:一是熟悉锉削、锯削、划线、孔加工等各种技能;二是掌握尺寸精度的控制。
项目二——凹凸镶配(图3),要求:一是了解锉削、锯削、錾削、划线等各种技能;二是学会准确地控制形位精度和图样要求的尺寸;三是了解配合件、工艺以及锉配等概念。
3.综合训练
在学生掌握了基本功和主要操作技能后,就要在趣味和多样化方面考虑,否则学生会出现怠惰现象。在近年来的钳工实训中,笔者在网上学习了其他老师的经验,发现有个项目很有意思,就是制作坦克模型。笔者设计了尺寸,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学生明确分工,共同合作完成各零件制作,再组装在一起。男生们对坦克的制作非常有热情,做起来特别卖力而且保质保量。笔者觉得在钳工课外兴趣小组中尝试制作汽车、坦克等模型,可以使训练项目由“单一”转变为“多样”,由“枯燥”过渡到“兴趣”,由“要我做”发展到“我要做”,从根本上保证了钳工实训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五、分步评分,体验成功
技能训练是面对劳动对象的操作,每一步的劳动成果,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极为有效的精神激励。合理的评定方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根据多年来的经验,具体评分宜采用过程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法。一般情况下,每次训练工件加工质量、训练纪律、态度占60%,学期结束考核占40%。其中每次钳工实训后进行评分,比如锯割训练的评分表可以如下设计(表1)。
技能训练要体现质量就是成绩的理念。把完成的质量分为A、B、C三等;完成的进度分为快、中、慢三种。于是综合的结果见表2:
这种评定成绩的方法,突出了“质量是生命,进度是效益”的企业生产理念,使学生能正确地对待技能训练。
六、组织竞赛,奖勤促懒,展优带劣
开展钳工操作竞赛是提高学生实习操作兴趣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在钳工实习教学中,教师有计划地组织单项操作竞赛、综合课题的制作竞赛、分组竞赛等,组织学生之间的操作竞赛,这些操作技能竞赛同时也是检验学生掌握技术水平的方法。同时教师也要做一系列的工作,比如出题、评卷、组织、安排、评审、奖励、讲评等等。对优秀的作品在学校展示厅进行展示,学生的成绩要给予及时肯定。
七、融入音乐,放松精神
技能训练毕竟是一种费神费力的体力劳动,不可能所有时间都能通过常规方法来提高训练兴趣,再由于尖锐的金属切割声的影响,容易造成师生心理上的疲劳。在技能训练过程中,播放音量适中的轻松音乐,能提高学生训练的持久性,播放富有活力的轻快的音乐,能够使学生放松精神,减轻疲劳,理智地控制自己情绪。
八、分层教学、 因材施教
同是机械专业,学生素质高低不一,接受能力强弱不同。因此,训练时要采用不同的技能教学要求。例如:对于技能掌握得较好的学生,要求他们完成规定内容后,可提前训练下一工件或附加工件或小工艺品,比如爱心桃等。对于中等的学生,要求他们按时完成计划内任务。对于较差的学生,适当减少数量和降低难度并多加辅导,帮助他们跟上班级的训练速度。
九、教师以身作则,重视学生心理疏导及德育教育
老师的敬业精神、良好的自身修养和较高的专业水平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全是“铁家伙”的枯燥的实训车间当中,和谐的师生沟通在实训中非常重要。教师始终要保持认真谨慎的态度,以愉悦尊重的交流方式进行技术指导,及时发现学生不良情绪倾向,及时沟通化解。这样既能使学生学到一定的技术技能,又能练就学生坚韧、顽强的心理品质、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态度和严谨细致、团结合作、真诚交流的工作作风和优良的职业道德。
传统的和现有的教学模式并非是最优化的模式,我们应该用发展的、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进行科学的、合理的、有效的教学改革,使教学质量进一步得到提高。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01-0138-02
1 前言
巡回指导是教师在进行钳工技能实训课时,在完成实训内容的标准示范之后,对学生进行科学、系统、有目的的指导。通过教师的巡回指导准确地指正学生在实践操作中错误或不规范的相关操作,这个阶段是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完成课题任务的全过程。在钳工技能实训中,教师的巡回指导发挥着无比重要的作用,加强巡回指导的教学效率,将会提高整个实训课程的教学质量。
2 巡回指导具有目的明确、针对性强的特点
巡回指导模式是指对学生的训练情况反复进行检查指导。关于不同种类的课程安排,巡回指导针对的要求也会有所差异。教师通常将教学目的以及教学的困难点记录在课件上,随之将这些任务通过巡回指导的方式告诉给学生,并且还会把钳工的基础要领教给他们,让他们进行反复训练,这主要是为了监督检查他们的操作方式是否正确。与此同时,综合考查的目的是检查学生对钳工操作工序的掌握情况。在他们进行单独训练时,巡回指导主要是检查其熟练运用程度。如钳工的锉削训练,检查的主要情况是锉削的姿势及动作的规范性。
一定要让学习者深入了解训练的每一步,深刻知道各种锉削的方法。因为大多数学生都是初次了解锉刀,刚开始会觉得很有趣,此时学习兴趣较为浓厚、干劲充足,所以在训练的时候就会很认真。但随着学习时间的增加,学生心理与身体逐渐疲惫,加之训练枯燥乏味,易对锉削工序的训练失去兴趣,致使锉削训练时间减少,技术能力也得不到有效提升,进而很难完成实训任务。采用巡回指导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思想变化情况,教师应保有足够耐心将目前的学习任务以及做这项事情的意义告知他们,并给他们做锉削的正确指导,让他们准确无误地熟悉了解操作方式与操作重点、难点,若发现学生出现错误,则立刻将其纠正。学习是需要长期坚持的,巡回指导中教师的指导方法以及态度也会对学生造成一定影响,因此,教师在进行指导工作中一定要严谨认真、恪尽职守[1]。
3 个别指导和集体指导结合进行
个别指导是指教师在进行一定阶段的内容教学之后,对所有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都有所了解,对个别学生的突出差异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集体指导是指教师集合本班所有学生,对实训阶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重点指导。在进行实训课程教学中,因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的不同,在进行同一专业知识学习时,学习效果仍会产生较大差异。采取个别指导与集体指导结合进行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专业知识训练,教师可以重点对单个学习情况不佳的学生进行具体分析,再对学生的共性问题进行集体指导,通过两种教学方式的结合,可以使每个学生的专业技能都能够迅速提高并加以巩固。
以实践操作教学中的锯削为例,锯削作为钳工技能实训操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基本内容,无论是手锯的握法、锯削时的起锯方法以及锯削的姿势都具有较为严格的要求,在进行这一基本操作训练之后,教师应总结学生在实践中所出现的共性问题作为示范并加以指导,再让学生进行自我练习。对于一些理解能力较差或实践操作能力不高的学生,教师可以耐心地进行个别指导,使学生能够慢慢掌握其中的技巧。然而对于一些实践操作能力强、学习效率高的学生也应该进行单个指导,巩固他们的基础内容,对其进行操作方面创新性与独立性的指导,以加强技能技巧,为以后掌握高难度技能打下坚实的基础[2]。
4 不同实训阶段采用不同教学方法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学生不同的实训阶段,适当采用不同的巡回指导方法。若学生在完成相应的实践教学之后,这一阶段的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专业知识并熟练掌握,可以进行下一实习阶段。可以安排学生顶岗生产,并根据相关技术要求单独完成生产,创造价值。在这一阶段的实训指导教师不能再“手把手”教学,而应当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于这一阶段的学生,指导教师在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时应适当减少对学生的指令性要求,应增加对学生的启发式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创新思维,在学生独立完成实训作业的过程中,应适当指导和预示他们在实训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隐患,在学生完成之后对其实验成果进行检查,看是否符合质量要求。
5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一般采用教师授课与示范、学生听课及模拟的教学模式,教师主要起引导作用,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体。在钳工专业技能教学过程中,学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既是教育的对象,也是专业技能的接受者。教学模式与教育内容均是围绕学生来开展的,所以必须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其能够理解与消化专业知识,完成专业技能的学习。如果有非常优秀的专业教师以及最先进的教学设备,而学生不能够对其有所兴趣,仍然不能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由此可见,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具有无可取代的地位。
尤其是在实训教学巡回指导教学中,这种教学不同于一般的理论教学模式,每个学生都具有独立的角色。指导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操作指导,还应提供所用工具,对于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提前做好预防工作[3]。
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很有必要。教师在进行巡回指导工作时,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在个人训练中尊重学生的不同工序方法,若学生的见解较为独特、新颖,应多加鼓励;当学生出现错误时,应正确引导和帮助学生认识错误、改正错误。从训练开始到结束,教师应正确指引学生积极参加这些活动,在一些情况下还可以用生生互助的方法进行学习,让他们进行互相交流与评价。如让那些已经熟悉了解技能方法的学生来教那些刚入门的学生,并将其教会。
加强制度的管理与约束 通常情况下,加强制度的管理与约束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刚开始接触时,学生一点儿都不懂,直至学会为止,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充分l挥引导作用,并且加强制度的管理与约束,按照不同学生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还要有奖有罚,让学生逐渐形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6 结语
综上所述,巡回指导对于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以及独立操作能力的强化起到重要作用,是培养综合性人才的有效教学策略。在具体实训技能培养期间,实训教师应当注重巡回指导环节,结合学生学习情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独立创新思维,为就业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一、中职钳工实训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钳工实训是中职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一门重要的技能训练课程,其内容包括划线、锯削、錾削、锉削、钻孔、扩孔、锪孔、铰孔、攻螺纹、套螺纹、研磨和装配等。目前,我校已在机械加工技术、汽车运用与维护、农机维护与修理等专业中开设了钳工实训课程。但由于钳工实训是一项难度非常大的训练课题,因为钳工实训不仅需要大量的仪器,还需要老师精心的教材以及学生的积极配合才能把钳工实训的课程顺利完成,所以这直接增大了钳工实训课程开展的难度。要想把中职钳工实训教学完成,首先我们要对中职钳工实训教学进行改革,那么,中职钳工实训教学改革内容到底有哪些呢?下面我来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1.认真调研,精心编排教学内容
认真调研,精心编排教学内容是中职钳工实训教学改革的重要步骤,是中职钳工实训教学改革的基础与保证。我们只有认真调研,精心编排教学内容才能把中职钳工实训教学的改革做到最好。我校的钳工实训的教学内容缺乏新颖,并且不太贴近实际,而中职钳工实训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要求很高,所以我校的钳工实训内容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作用并不是很大,而实训教学是强化中职学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钳工是机械加工中唯一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工种,以往的钳工教学只注重基本理论的掌握和锉削的基本技能训练。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这些内容已不能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要。为此,我校机械加工技术专业的钳工教师到多家工厂进行了实地调研,通过参观和调查机械加工、模具制造等企业的操作流程以及技术,使老师对该工种在每一个岗位的具体要求、工厂的生产现状、产品研发以及技术改造、生产组织和质量管理等方面的基本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这对于老师在以后教学活动的开展都会有一定帮助,对于具体的操作也有一点意义,例如朝着将废旧的鸭嘴锤子制作和锉配凹凸体改头换面,改制成简单面条机、卷纸机等目标发展。这些实际操作不仅有利于学生对各个操作器械的认识以及运用,同时对创新思维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都会有一定的帮助,可谓一举多得。
2.提高思想认识,激发学生的实习兴趣
针对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实际操作前在理实一体化实训室通过视频演示出钳工操作的整个过程,展示学生完成的优秀作品,同时老师要根据学生完成的作品进行评价以及介绍。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了解工件的特征以及用法,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另外,在老师教授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之后还应该带领学生走进工厂,在具体的实际运用中学以致用,让学生真正学会、学好、学精。而且,这样做还有利于学生了解到行业的要求以及人才的需求度,从而努力学习,为以后的工作以及行业的进步打下基础。
3.加强基本功训练,打牢基本操作技能基础
基础知识的学习就好像盖房子的地基一样,如果学生的基础知识学扎实了,基本功强了,那么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以及工作中都会有一定的帮助。下面就让我简要说几个基本功:在锯削的过程中,安装锯条锯齿,齿尖应该是朝着前方的,同时对于锯条安装在锯弓上的力度要适中,不可太紧也不可太松。起锯时锯条要垂直于工作表面,而且左手拇指要紧紧靠着锯条,这样就可以锯出效果,同时对于力度以及频率也是有一定要求的,锯削速度通常每分钟往返20~40次为宜,而力度呢?和之前交代的一样要适中,不可为了追求效率而加重力度,这样不仅不会提速,甚至还会影响到产品的效果以及人员的工作安全。
4.注重综合实训,提高实际操作水平
在学生学习了单项的操作技术后,就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综合操作技术,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技能的提高,还有利于学生对单项技术的巩固。如在钳工技能训练制作鸭嘴锤子的综合操作中涵盖了划线、锯、锉、錾、钻、扩、攻螺纹和套螺纹等基本操作,对于技能考核的要求,钳工的针对性练习题有“限位块锉削”“角度圆弧锉削”“锉配凹凸体”和“阶梯锉配”等。
5.加强课堂巡查指导,及时纠正错误姿势
中职钳工实训教学枯燥无味并且教学内容繁杂难懂,所以学生在上课时经常走神,而且兴致不高,不利于学习。因此教师在上课时应该加强课堂巡查指导,而且最重要的是可以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姿势。钳工技术对学生的姿势要求比较高,姿势一旦错误,必定会影响工作,影响效率,所以教师要加强课堂巡查指导,及时纠正错误姿势对钳工实训教学改革的意义重大。
6.创建钳工社团,培养创新意识
培养创新意识是提高教学质量最基本的要求,只有增强创新意识,中职钳工实训教学改革研究与探索才会有所进步,有所提高。在传统的钳工工作的实习中多为个人劳作,这样相互之间的交流就少了,学生技术进步的另一种方式也受到了阻碍,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创新意识的削弱。我们都知道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源泉,是一个产业进步的基础。所以,教师在日常的教育、实习中应该注意这方面的培养,最好创建钳工社团,不仅为学生的实践提供地点和机会,还有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当然,应该定时给学生安排相应的课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设计。同时,为学生讲授更多钳工新工艺的发展,拓宽学生对钳工的认识深度和广度。这样不仅可以巩固他们的所学,而且还促进了学生创造性潜能的发挥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中职钳工实训教学的课后总结,精心考核
我国中职钳工实训教学中问题的解决对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是十分重要的。我们要将这些钳工实训的改革方法运用到实践当中,我国中职钳工实训教学改革研究与探索的质量以及效率才会有所提高。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才会得到发展,虽然与国外相比,我们国家的中等职业钳工实训教学改革研究与探究方法还存在着许多缺陷,甚至有许多致命的问题还未解决,而且我们国家的中职钳工实训教学改革研究与探索的发展还不够成熟,不够稳定。但是总的来说,与前几年相比,我们国家的中职钳工实训教学改革研究与探索发展还是很迅速,并且其发展前景还是很明朗,很光明的。相信通过国家以及教师、学生的努力,我们国家的中职钳工实训教学改革发展会越来越好,中职钳工实训教学改革的问题一定会得到有效解决,这样学生在中等职业学校中才会学有所得,以后更好地为国家和更多的学校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徐冬元.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M].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侧重点之一是对学生技能的培养。安排实习实训的目的就是结合专业理论知识,使学生掌握并熟练本工种的操作技能,它是培养和造就技术应用型人才和促进学生就业创业的关键。学生操作技能的形成有何规律可循?教师在实习实训教学过程中,究竟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技能?采用何种措施来实施教学?笔者现总结长期从事机械加工技能教学的经验,就中职学生操作技能形成的规律及指导对策谈谈自己的看法。
技能以及实习实训教学目的
技能,是通过练习而获得的、确保某种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操作活动方式,是人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反复操练而形成的近乎自动化了的动作。技能可分为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学生在进行生产实习实训操作后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是动作技能,简单地讲就是他的肌肉运动;而在生产实习实训中对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的抽象认识活动,即通过学习在头脑中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智力活动方式是心智技能(即智力技能)。技能还包含了技能的初级阶段(即初步形成阶段)和技能的高级阶段(即形成熟练技巧阶段)。实习实训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和提高学生动作技能的准确性、协调性和稳定性,以及心智技能的敏捷性、思维的广度与深度,从而达到技能的高级阶段。要达到这样的目的,教师在教学中就必须根据技能形成的过程和特点,总结技能形成的一般规律,采用相应的练习措施和教学方法。
技能形成过程及实习实训教学方法
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不仅要善于动手,更应善于动脑。因此,要有效指导学生操作技能的学习与掌握,教师不仅要清楚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认知技能的获得过程,也要懂得操作技能形成的过程与特点。从技能形成的初级阶段到熟练掌握技能技巧的高级阶段,一般又分以下三个阶段,教学中应根据不同阶段,分别使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和训练措施。
掌握局部动作阶段从技能的运动结构看,一个完整的运动系统由许多局部动作联合而成。如钳工操作技能中的锉削运动,是由两手、躯干、腿部、头部等各个部分的运动组合而成的。刚开始练习时,学生两手用力不协调,身体的运动也不协调,整个锉削运动完成得很不合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把整个锉削运动分成“准备、行程、结束”三个小阶段,从这三个阶段出发,先给学生讲解三个阶段的各自动作要求及其内在联系,同时通过示范,使学生在脑子里对锉削形成一定的心智认识,然后再通过不断练习将三个阶段的运动真正联合起来,形成完整、正确的锉削运动,最终掌握锉削的基本技能。
技能的交替阶段技能的交替阶段是学生在实习实训过程中用高一级技能代替低一级技能的过程。如在钳工实训中,技能的交替阶段就是学生由单项操作技能的熟练掌握代替技能的初步掌握,钳工操作技能的综合掌握代替单项技能的掌握。但在此过程中,可能会发生技能的迁移与干扰现象,如学生在掌握锉削技能后进行锯割技能的练习,由于锉削时站立姿势与锯割站立姿势一样,便促进了锯割技能的形成,这就是技能的迁移。它是已经掌握的操作技能对新技能形成起积极促进作用的有利现象。在锉削技能对锯割技能产生迁移的同时,由于锉削时两手用力方式与锯割时两手用力方式不同,学生在锯割技能练习时受到锉削时两手用力方式的影响,又会给新技能的形成带来困难,这就是技能的干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技能的迁移和干扰现象应予以高度重视,在制定技能训练计划时应保证学生对一种技能牢固掌握后再安排新的技能训练课目,尽量避免与新技能训练课题同时进行。同时,在讲授新技能训练课题时,教师应把学生已掌握技能与之相比较,把新旧技能的联系与不同讲清楚,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的同时,使学生已经形成的技能更好地迁移到新技能上去,并尽可能地避免技能间的干扰。
技能协调完善阶段主要指学生在参加本工种实习实训过程中,对本工种基本操作技能的综合掌握和运用阶段。在此阶段,随着训练课题的复杂化,完成课题的活动结构与完成单课题的活动结构相比发生了较大变化,因而学生常会感到技能的掌握变得较为困难。对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在训练的课题和时间上应有一定的数量保证,并在教学过程中多讲解、多示范,指导学生认识和掌握技能的活动结构,从而使学生的技能更加协调和完善。
实习实训教学中学生掌握技能的有效条件
学生在掌握技能的过程中,活动结构要发生变化,完成的方式、方法也应作相应改变。技能训练不同于简单的机械重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给学生创造有效的练习条件。
要有明确的练习目的和要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一个人满怀兴致地去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和技能,他的拓展能力和智力水平都会不断提高。否则毫无兴致地学习,不但浪费时间和精力,还达不到学习效果。因此,教师要善于发展技能教学的兴趣点,让学生喜欢去“做”,同时,学生在练习时,教师要给学生讲清练习的重要性以及目的和要求,不仅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做”和“做什么”,更要让学生知道“怎么做”,以促使学生自觉地、积极地、有目的地练习。 转贴于
必须使学生获得相关基本知识和正确的练习方法在学生进行技能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讲清正确的练习方法和与练习有关的基本知识。模仿是操作技能形成的开端,是学生获得间接动作经验不可缺少的一种学习方式。比如钳工技能的锯割操作,教师首先要讲解、示范,包括正确的操作过程以及操作方式等的示范,然后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实践来模仿教师的示范动作,让学生的行动方式、动作映像得到检验、巩固、校正与进一步充实。因此,教师应多作示范,使学生获得实际动作的深刻印象,提高练习的效果和效率,避免盲目地尝试练习。教师还应注意培养和启发学生主动分析问题的积极性,以促进学生心智技能的提高。
实习实训教学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学生掌握技能总是从不会到形成最后达到熟练。因此,教学过程中不能不切实际地一味追求训练课题的高难度和复杂程度,应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不同的教学要求,本着一要循序渐进,二要正确安排练习时间,三要适当的练习进度,四要以练习多样化的原则制订教学计划,使技能练习有步骤地进行,同时注意及时反馈每次练习的结果,使学生及时知道自己的练习情况,便于学生在日后的练习中扬长避短。
在学生掌握技能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在学生掌握技能的操练过程中常会出现一些问题,教师应根据不同问题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
先快后慢学生在练习一种技能时,刚开始技能提高速度较快,后来逐渐减慢。其原因是:第一,对某些技能,学生在刚开始练习时兴趣较浓,注意力集中,练习也很投入,所以技能提高速度较快,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兴趣减弱,注意力也不再那么集中,甚至对练习感到厌烦,或者对已取得的成绩产生自满情绪,练习效果就不太明显了。这时,教师在教学中应适时调节学生的练习方式和内容,以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要通过教育,使学生明白学无止境的道理,克服自满情绪。第二,在学生进行技能练习时,练习内容中有一部分学生已经比较熟悉,所以在练习初期效果较好,当随着练习的深入,学生可利用的经验逐渐减少,练习显得越来越困难,学生的技能提高速度也就减慢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不熟悉的练习内容,教师应多讲解、多示范、多指导、多总结,并注意练习内容间的衔接性。
先慢后快在学生掌握技能过程中,特别是在综合掌握多种技能时,在练习初期由于学生对练习内容不熟悉,或者技能的综合应用能力不强,都会造成学生的技能提高速度出现先慢后快的现象。教师应采取措施使慢的过程尽量缩短,在教学中,要使学生牢固地掌握相应的工艺知识,在增强学生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注意安排一些对学生提高技能综合运用能力起促进作用的练习内容。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4-0179-02
近年来,我国工业发展迅速,对技术工人的需求越来越大,中高职毕业的学生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十多年前,国家就非常重视职业教育发展,提出“技术工人也是人才”,使当时邓建军等一大批“高级蓝领”成为全国的技术模范、学习典型。随着修造船业的迅速发展,培养钳工专业技能也是非常重要的项目(虽然目前有先进的机械化设备,但离不开手工操作),而锉削与锯割又是钳工专业中重要的操作技能,也是学生在生产实习中的重点和难点,而锉削与锯割又是修理钳工必须掌握的基本功,它往往需要花大量的时间练习而又不易掌握。怎样来缩短时间,提高练习效果,如何解决训练中的难点和技能技巧的掌握呢?本人在多年的钳工实践中总结出锯割与锉削技能技巧的训练方法,它能使学生在相对短的时间内掌握好锯割与锉削技能,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一 锯割姿势的训练
在进行钳工操作时,每一项操作都有其特殊目的和要求。如錾削姿势的训练,目的是掌握錾削工具的使用方法,要求是站立位置正确,錾子、手锤握法正确,锤击准确有力,难点是锤击准确有力。以锯割来说,在基础操作训练时,及时纠正操作姿势出现的问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正确操作姿势,通常右手握住锯柄,左手压在锯弓前上部,稳稳地掌握锯弓。正确的操作姿势能使学生正确用力,降低疲劳,保证工件的加工质量。钳工刚开始可能并不是太重视,凭着一股冲劲,一口气锯下去,不一会儿就累了,锯出的锯缝歪歪斜斜,参差不齐。实际上,正确的锯割动作包括:锯条的安装、起锯的方法、锯弓的握法、站立的部位与身体与胳膊运动的配合、用力的速度与大小、眼睛的注视部位都密切有关。正确动作的掌握,可以节省很多体力,这样才能进行一连几个小时的工作。刚开始要对这些动作反复操作,逐步加强动作协调性,形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并且随着大量的实践,逐渐提高锯割的精度,减少为下道锉削加工所留的余量。
如锯割后的切削余量大约达到0.2mm,这样才算打牢了锯割的技能基础。学生初次进行钳工操作时就要对其姿势作严格要求。本人在实践中总结出“分解法”,即学生初次锯割操作时,将锯割操作分解成若干步,对每步先分开练习,然后再进行整体动作连贯、协调训练。在训练过程中老师演示要到位,巡回指导要勤。对个别掌握差的学生要重点帮助,一旦发现动作、姿势不正确,要及时纠正,以免养成不良的操作习惯,对操作姿势正确的学生要进行重点表扬。对初学者来说操作姿势不正确的居多。由于学生身高不同,学生离钳台的距离究竟多远要因人而异,很难设定一个具体数字,只有当操作者握锯前,手的小手臂与大手臂成约90°时,锯条前端变色处搭在工件上,此时操作者站位最合适。
又如,操作者视线不正确、习惯用右手的,视线应从左往右看,否则姿势变形,容易产生分力,锯缝歪斜。对诸如这些不正确的操作姿势,老师要及时提示纠正。正确姿势见下图。教师从抓基本功训练入手,每天安排一小时的基本功训练时间,即每天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一个单项基本操作训练,教师逐项检查,发现问题当面讲评,用“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的方法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在这样的基础上,转变学生对实习的态度,并明确指出,钳工的技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到的,而是要经过反复的练习、刻苦的学习才能掌握的,让学生建立自信心,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锯削姿势图
工件夹在左边便于操作者观察锯缝、锯断时方便接取工件,工件锯缝靠近钳口铁可减少振动。首先,要注意夹力,既不要夹得太紧,也不要夹得太松;工件既要夹牢,又要防止变形。其次,掌握起锯要点。起锯操作时要遵守起锯要点:行程短、压力小、速度慢、起锯角度正确。一般采用远起锯,这种起锯方法便于观察锯割加工线,易正确定位操作,起锯角约为15°,至少要有三个锯齿接触工件;起锯锯缝深度一般达2mm左右才转为正常锯割。最后,及时纠正锯缝偏斜。在锯割操作前,应按技术要求决定采用单线法还是双线法操作,在锯割操作过程中,操作者的眼睛要注意观察锯缝,若发现锯缝偏斜,应及时纠正。纠偏的方法可用一句话来概括:“左偏左摆,右偏右摆”,即当锯缝相对于加工线向工边偏斜时,锯弓稍微向右边偏斜一个较小的角度,这样就可以把偏斜纠正过来。因为锯缝是锯条锯割产生的,锯条锯割方向偏哪边,锯缝就偏向哪边。
因此,只要相应地把锯条往反方向锯割就可以纠正过来。只要锯条按单线法沿着加工线或按双线法在加工线内操作,就能确保工件的垂直度、平行度、尺寸等技术参数达到规定的要求。
二 锉削的训练
锉削是用锉刀对工件表面进行切削加工,使工件达到所要求的尺寸、形状和表面粗糙度的加工方法,而平面锉削是锉削工艺最基本的组织部分。在钳工操作中,平面锉削的质量往往决定了钳工技能水准的高低,那么如何才能使学生在起步阶段产生兴趣,并用最快的速度把基础训练做好,是关系到学生以后实践提高的最重要环节。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1.站立姿势
理论教学要求:身体与钳口平行线呈45°,左脚与钳口中垂线呈30°,右脚与中垂线呈75°夹角。左右两脚之间距离为250~300mm。
实践教学技巧:学生在刚接触锉削实训的时候,站立容易出现身体角度不到位的现象,影响锉削运动的准确性以及锉削技能的提高。
笔者在教学中采用可以借助教学使用的粉笔,在台钳地面上按不同的角度要求以及相对应的位置画出三条简单投影线,来固定身体和脚的位置角度。两脚之间的距离可以用在角度选择正确后右脚跟旋转可以触及左脚后跟,即一个脚掌的距离来调整到最佳状态,使学生在简单的线条提示下顺利地掌握住站立的姿势动作。
2.锉削起步
理论教学要求:锉削动作开始时,身体预先前倾10°,锉刀运行到1/3处身体前倾15°。
实践教学技巧:锉削运动对体能的要求十分严格,尤其在粗锉阶段,体力消耗最大,所以如何掌握力量的正确运用对锉削的速度、精度都十分关键。
锉削起步,尤其是粗锉阶段,刚开始时一定要用整个身体的力量来带动锉刀向前运行。粗锉起步时身体先向前运行,左腿稍微弯曲,右腿用力,身体带动手臂,手臂带动锉刀。感觉锉刀握住部位力量增加,将全身的力量都集中到手臂上后再开始锉刀运行。这样可以在大运动量的情况下节省体力,提高整个工件的加工速度,确保在细锉和精修阶段操作者的体力及工件的精度。
3.回程动作
理论教学要求:锉刀运行到2/3处,手臂带动锉刀向前运行,身体回到起步动作,倾斜15°。
实践教学技巧:回程动作是学生在锉削训练中掌握比较困难的动作之一,操作中学生容易出现回程动作控制不到位或没有回程动作的情况。
解决方法可以在锉刀长度方向上标注出2/3处。当锉刀在工件上运行到标注位置,身体与手臂呈现反向运动,双手臂前伸将锉刀送出完成最后1/3动作,左腿由弯曲状态变为伸直,带动身体返回初始状态。教学时可以让学生首先单项练习2/3处身体回程与锉刀送出两组动作,然后再练习两组动作的衔接,最终熟练掌握完美过渡的锉削动作。
如长方体锉削时,为了更快速、有效、准确地达到加工要求,必须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加工。(1)选择最大的平面作为基准面,先把该面锉平,达到平面度要求。(2)先锉大平面后锉小平面。以大面控制小面,测量准确、修整方便、误差小、余量小。(3)先锉平行面,再锉垂直面。一方面便于控制尺寸,另一方面平行度比垂直度的测量方便。
随着训练的深入,学生成功率的提高,实习兴趣的加深及技能、技巧的成熟,就解决了钳工技能训练中的难点,提高了各平面锉削的技能、技巧,在教学中从学生起步阶段就掌握好基础内容,对进一步学习锉配技术打下坚实的基本。
引言
当今社会,钳工这项行业在整个机械制造的产业中的地位已经越来越高,各种高精度、高技术的机械的生产和维修过程由于无法全部由机器完成,必须依靠钳工来进行手工操作。钳工虽然是一项技术性要求很高的行业,但其对基础知识的要求也同样不低,一个合格的钳工必须拥有一定的基础知识才有资格上岗工作,因此相关的培训工作也显得尤其重要。
一、 了解钳工行业
钳工在入职前,十分有必要对钳工这个行业进行一定的了解。总体上来说钳工行业是一个对机械加工、装配和修理技术要求很高的技术型职业。我们之所以称这些技术人员为钳工,就是因为用虎钳来对工件进行夹持和操作是他们工作中很重要,也是最为常见的一部分。钳工这个职业与其他技术型职业一样也有相应的等级,从低到高分别为初级、中级、高级以及技师和高级技师,无论哪个等级对理论上的知识和实践中的操作都有一定程度的要求,所以要想在钳工这个行业中往上发展,拥有丰富而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必不可少。
二、 钳工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与技能
钳工在工作中利用得最多的工具就是虎钳,配合其他的手工类工具以及工作台等机械类工具来进行零件的加工、装配和设备的修理等工作,具体的工作技能包括划线、錾削、锉削及钻孔等,这都是一名合格的钳工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2.1 认识钳工的常用工具
钳工使用的工具包括台虎钳、台钻以及工作台等,其虎钳也叫虎钳,是通用的用来夹持零件的工具,以100、125和150mm这三种规格最为常见,图2-1所示的即为虎钳的示意图,使用虎钳时一定要保证钳身的工作面在整个钳台之外,一般情况下让钳台的高度与手肘保持水平最适合。台钻的全称叫做台式钻床,是小型钻床的一种类型,一般情况下都是手动操作,主要用于对工件打孔。图2-2所示即为台式钻床的示意图,台钻的优势就是性能非常灵活。钳工使用的工作台简称钳台,高度多为800~900mm,宽度和长度不作要求,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加长或缩短,工作台材质一般为钢材或者木材,主要是保证钳工在上面作业时更为平稳和结实,这些工具都是钳工工作时接触较多的几类工具需要进行清楚和深入的了解。
图2-1 台虎钳示意图 图2-2 台式钻床示意图
2.2 钳工作业的基本操作
操作名称
所需工具
基本方法
划线
划线平台、划针、划规等
平面划线、立体划线
錾削
尖錾、扁錾、手锤等
握法:松握、紧握、反握
挥法:腕挥、肘挥、臂挥
锯削
锯条
姿势:直线式、摆动式
起锯:远起锯、近起锯
锉削
锉刀
顺向锉、交叉锉、推锉
钻孔
钻床、钻头
钻通孔、盲孔、深孔
攻螺纹与套螺纹
丝锥、铰手、板牙等
确定直径和深度,依次攻头锥、二锥、三锥;力度均匀
表2-1 钳工工作的基本操作
表2-1所示的即为钳工工作中几种常见类型的基本操作,各项操作都有自己的作用:划线能够确定加工的尺寸和界线,使复杂的器件简化,并能检验工件尺寸是否符合标准;錾削操作在对金属性的工件进行切削和加工后能提高对设备装卸时采用锤击的准确性;锯削能够切割工件或者进行锯槽;锉削则使零件的形状及粗糙程度等数据更为精确,使其满足生产的需要;在工件上钻孔可以在上面安装零件并使其能够与其他工件连接;通过攻螺纹和套螺纹则能提高螺纹的质量。对钳工来说各项操作都需要完全掌握,所需的工具也要能够清楚地认识,并熟练掌握使用方法,钳工的大部分工作对精度的要求都非常高,所以需要严谨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进行操作,在培训中最好能够人手一工具,并一对一进行指导。
三、 培训工作的开展
3.1 培训重点
培训的目的是为了让学员掌握好钳工的基本知识,在培训工作中要针对性地进行传授与教导,一般来说培训工作的开展要以以下几点为重点:①图纸的辨识。学员经过培训后要拥有一定的图纸辨识能力,能够认识图纸中三视图和相关符号传达的立体的数据;②钳工的常识。包括金属热处理的相关知识、工作中常用的器具的使用方法,基本操作的原理等;③理论知识的实践运用。培训中多设置实际操作任务,学员在实践中要能够正确运用所学的知识。
3.2 培训形式
培训主要采用课堂和实验授课形式进行,对于理论的知识的教学使用课堂来集中授课,实验操作则到设置的专门地点进行培训,之后到工厂参与实践,并安排经验丰富的高级钳工进行带领和一对一的指导。这种课堂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收效最好,同时辅以资深钳工的经验传授,能够让学员了解很多操作技巧和行业要求,学到的知识将更为扎实。
3.3 培训过程安排
培训的总的过程可分为培训前准备,培训中任务和培训后评价三个基本的过程。培训前主要带领学员熟悉曾经学过或者了解过的钳工的相关知识,然后培训讲师进行整合并以课堂教学方式授以钳工所需的基础专业知识,培训的真正开展主要为实训部分,可以将学员分组准备实训所需的资料、仪器和工具等,然后完成布置的任务比如模型装配和制作等,任务完成后要写出总结报告由讲师进行评价。实训完成后可以将学员带到厂内实地开展操作培训,向经验丰富的钳工讨教,丰富自己的专业方面知识。
3.4 培训工作总结
全部培训工作完成后不可缺少的一步就是总结和巩固,尤其对于钳工这类技术要求比较高的行业,一个疏忽就可能导致设备故障甚至事故的产生,组织学员对所学到的理论上的知识和实践中的技术进行总结,不懂的地方及时补充和掌握,这有利于培养学员的职业责任感,对于未来的就业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这也是进行钳工基础知识培训工作的更深层的目的和意义所在。
四、 总结
钳工的基础知识培训是可以说是整个培训工作中的重点,扎实的基础知识是一个合格钳工的基本要求,基础知识的培训必须与实践的操作结合起来,理论学习要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实践操作也必须以理论为基础,在钳工就职前对其开展基础知识的培训,对于钳工整体专业能力和素质的提高有很重要的发展意义。
参考文献
1.制定合理的授课计划。制定授课计划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以基本功调练为主,其他训练为辘;(2)以实训教学为主,理论教学为辅;(3)理论教学和实际操作应相结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的安排教学顺序和实训项目,项目的安排应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引导学生循序渐进的掌握钳工技能。
2.授课材料的准备。钳工是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动手技能培训的入门实训课程,授课任务重,时间短,安排紧。所以要让学生充分的利用上课时间来进行技能的练习.这就要求老师要在上课前把上课时需要使用的材料、工具准备妥当,以节约上课时间。
3.理论知识的准备
在正式操作前,我们应该在正式实训之前带领同学一起回顾一些重点知识。其次,通过观看一些钳工规范操作的录像。使同学对钳工操作有一个直观的概念。主要是一些入门知识.包括:钳工常用设备、工具和量具的使用;钳工实训要求及安全注意事项;划线的方法和划线工具的使用;錾削、锯削、锉削、钻孔、扩孔、锪孔、铰孔等操作姿势介绍和应用;简单工件的加工;钻床的使用和维护;装配练习。根据录像所讲的内容,挑重点具体讲解,这样学生学习起来,有侧重点。
二、基本技能练习
钳工基本功训练是钳工实训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基本操作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技能形成以及今后的发展提高,所以,必须要强调基础技能训练的重要性。每项技能的掌握是学生根据要求长时间反复练习的结果,但是不能简单的机械重复,而是应该有效的科学的练习。
1.讲解与示范相接合
直观性教学是生产实习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教师操作、演示、示范,可以使学生具体、直观的感受到所学的操作技能和技巧的形成过程,加深对实习内容的理解。教师在演示过程中,动作要规范准确、操作步骤讲解生动清晰,对一些复杂操作要先将动作分解之后再逐个讲解演示。如在讲解锉削姿势时,首先要先讲解锉削时入的站立位置,要站的自然而且便于用力:其次是握锉刀的方法,针对不同的大小锉刀和锉削方法,锉刀的握法也不相同:最后是锉削时锉刀向前锉削的动作过程中,身体和手臂的运动情况,把整个锉削前进过程分三个步骤讲解,每一个步骤都要讲解演示清楚。在整个锉削过程中要让学生清楚知道两腿姿势和身体重心的变化:以及两手压力的变化,在锉削的前进过程中.左手压力是由大到小,右手压力是由小到大,推力由右手控制,回程是不加压力,锉刀略提起退回原位。
2.教师个别指导
个别指导针对性强.容易发现学生操作中不规范的动作,便于解决学生的操作问题。由于学生的基本条件和素质的不同,对钳工操作的认识理解也不相同,在操作过程中难免进度不相同,动作操作起来有偏差。这就要求老师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加强巡回指导的力度。在巡回过程中.如果发现学生的动作不规范应及时纠正,确保实习教学的顺利进行.提高教学质量.必要时还应手把手的指导。问题出现频率比较高,属于共性问题的,应集中起来统一讲解,分析原因,使学生在以后的练习中避免此类问题的产生,自行改正。在实习过程中,教师必须做到三勤,“腿勤、嘴勤、手勤”.腿勤可以让自己发现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嘴勤就是要对出现的问题不断的细致讲解,手勤就是不仅要对动作要领反复的演示,还要对实习场地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处理。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教师在钳工实习教学中作用。
3.学生互相指导
学生的习惯是长期以来形成的,通过一名实训教师在短时间内纠正是很难做到的。所以我采取了学生之间互相指导的方法,把每两个同桌的同学分为一组。同学之间可以互相学习.互相纠正,这样可以更快的发现解决操作上的问题。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很难发现自己的问题。但是可以帮助别人纠正不规范的姿势和动作,如锯割时锯弓是否和工件垂直、姿势是否协调:锉削时.两手的用力情况、锉刀是否端平、锉削的速度等。合作学习不仅可以提高了学生操作的技能,也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更增强了学生提高自身操作能力的信心。
三、总结与考核
关键词:锯条折断;工件歪斜;丝锥折断;解决方法;注意事项
一、引言
钳工工艺的实训,在各个专科学校的理工专业,尤其是在本校的电气班、发电班、热动班、集控班、暖通班、热自班、电子班、机电班、模具班和数控班都是一门必修课。虽然实训时间只有五天,但是,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要进行实训的钳工内容却很多。我们不仅要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还要让学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学习到有用的知识,按图纸的要求,利用手工工具加工完成一个综合工件。在实训期间,周二下午为老师学习时间(即学生的自主学习),所以实际实训时间只有四天半,可是,需要实训的项目有:钳工入门、划线、钻孔(扩孔、锪孔)攻丝和套丝、锉削、锯割、錾削和综合作业,一共八项实习项目。加之任务大,学生大部分都没有接触过钳工加工工艺,这就使得完成教学任务有一定的困难度。具体说来,很多学生确实具有很积极的学习实践精神,唯恐落于人后,每个人都想把自己的实训项目和综合工件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这种实训的积极态度是正确的,但是,学生为了尽快完成实训项目很容易忽略老师的具体要求,没有办法按照加工步骤和加工要求完成项目的实训,影响到学生的实训效果和综合工件的成绩考评。实训中,笔者发现以下三个问题经常发生:1、锯条折断。2、锯割工件歪斜超出范围。3、攻丝时丝锥折断。
二、原因分析
1.锯条折断
(1)锯条装得太紧或太松。(2)锯割过程中强行找正。(3)压力太大,速度太快。(3)新换锯条在旧锯缝中被卡住。 (5)工件快锯断时,掌握不好速度,压力没有减小。而学生常犯的错误就是压力太大、速度太快,新换锯条在旧锯缝中被卡住锯条折断。
2.锯割工件歪斜超出范围
(1)锯条装得太紧或太松。(2)锯割过程中不看锯缝,注意力不集中,造成加工尺寸超出规定范围,工件埙坏,影响实习效果。
3.攻丝时丝锥折断
(1)在攻丝过程中,由于操作者双手用力不均衡,致使力的方向改变而折断丝锥。这种情况多发生在直径较小的螺纹加工中,?底孔孔径与丝锥不匹配。例如,加工M5×0.5螺纹时,本应该用必4.5mm钻头钻底孔,如果误用了适用于M5?4.2mm钻头来加工,由于孔径变小,与丝锥不匹配,扭矩必然增大。此时如操作者仍未发现用错钻头而继续强行攻丝,则丝锥折断现象就必然出现。(2)加工盲孔螺纹时,当丝锥即将接触孔底的瞬间,而操作者并未意识到,仍按未到孔底的攻丝速度送进,则丝锥必然折断。加工盲孔螺纹时,如果有部分切屑未能及时排出而填堵在孔的底部,操作者若强行继续攻丝,丝锥也必然折断。(3)丝锥自身的质量有问题,也是导致攻丝过程中丝锥折断的原因之一。(4)?攻丝开始时,丝锥起步定位不正确,即丝锥的轴线与底孔的中心线不同心,在攻丝过程中扭矩过大,这是丝锥折断的主要原因,由此而造成的丝锥折断现象比前述诸因素造成的丝锥折断总和还要多。出现这种丝锥与底孔不同心的现象,看起来是操作者的技能问题,但实际上是由于丝锥结构上存在不足所致。
三、解决方案
1 锯条折断
(1)锯割前要检查锯条的装夹方向和松紧程度。(2)锯割时压力不可过大,速度不宜过快,理论要求是每分钟40次左右,在实际操作过程钟最好保持每分钟30次左右,一定要慢。(3)锯割将完成时,用力不可太大,并需用左手扶住被锯下的部分,以免该部分落下时砸脚。
2.锯割工件歪斜超出范围
(1)锯条的装夹的松紧程度要根据男女生的力量装夹。(2)站立位置和手锯握发要正确,注意力一定集中在工作中,看好工件前后线,眼睛始终盯着锯缝,速度不宜过快,防止歪斜及时纠正。不干与实习无关的事情。
3.丝时丝锥折断原因
(1)根据工件上螺纹孔的规格,正确选择丝锥,先头锥后二锥,不可颠倒使用。(2)工件装夹时,要使孔中心垂直于钳口,防止螺纹攻歪。(3)用头锥攻螺纹时,先旋入1~2圈后,要检查丝锥是否与孔端面垂直(可目测或直角尺在互相垂直的两个方向检查)。当切削部分已切入工件后,每转1~2圈应反转1/4圈,以便切屑断落;同时不能再施加压力(即只转动不加压),以免丝锥崩牙或攻出的螺纹齿较瘦。(4)攻钢件上的内螺纹,要加机油,可使螺纹光洁、省力和延长丝锥使用寿命;攻铸铁上的内螺纹可不加剂,或者加煤油;攻铝及铝合金、紫铜上的内螺纹,可加乳化液。(5)改进丝锥的结构。在头锥的前端增设长度为5~10mm、直径与底孔钻头直径相同的圆柱体,将其作为丝锥与底孔能自动保持同心的引导部位,使丝锥本身具备在攻丝开始时自动与底孔保持同心的功能。用这种丝锥攻丝时,可避免因丝锥与底孔不同心而发生的丝锥折断现象,也可杜绝因底孔与丝锥不匹配而发生的丝锥折断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