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药剂学教学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2-05-05 17:10:07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药剂学教学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药剂学教学论文

篇(1)

现代职业教育要求树立全新观念:人才培养一定要适应社会发展需求:课程设置一定要做到厚基础、宽专业、增强适应面;教学内容既要抓好共性教育,更要重视个性发展;教学方法既要注重知识传授,更要加强能力和素质培养:教学模式要求建立“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胜任岗位的能力;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根据市场和社会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合理调整课程结构,建立有别于普通教育的,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课程体系.以增强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为标准。认识传统学科型与现代职业型教育的差异,无疑是树立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的前提。

二、树立实验教学中师生的新观念

现代卫生职业教育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落实于药学实验教学中,就有很实在的创新性、建设性的任务,我们认为,从教师做起.师生先行树立新观念十分重要。在药学基础实验课程教学方面,必须要树立实验重要性的观念,实现师生角色、教学模式的转变。

1.树立实验教学重要性的观念

改革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的格局,单列实验课程,形成相对独立的实验教学体系.突出实验的重要性,引起学生对实验教学的重视,避免一部分学生认为实验可有可无的现象。通过实验,学生可增强基本操作技能,激发求知欲和对专业的认同感,训练动手能力与创新意识,养成科学、规范、严谨的工作作风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树立学生是实验活动主体的观念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活动的中心和“主角”。在许多场合非但教学内容的确定、活动的安排、方法的设计都出自教师,一切活动都是老师事先安排好的,学生只是“配角”,被动地服从、配合教师,完全没有主动权。按现代职业教育教学的新理念,创新型实验教学中应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双向活动,而不是学生单向的认识过程和一种简单的知识接受活动,更不是由教师设定好步骤、模式和结果,学生循规蹈矩的过程。不仅是教师,而且要引导学生树立学生是实验活动主体的观念,学生在实践教学中不仅学习科学实验的基本知识、方法和技能,更要受到严谨的科学作风训练,培养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形成创新人才所必须具有的独立思考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和刨新能力。

3.树立实验教学重能力培养的观念

以往的教学是一种“教教材”的模式,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对教材内容的掌握和目标的达成。而新的教学模式要求改变过去的这种模式,努力形成“用教材教”的模式。教师应把教材完全当作一种工具,而不是一个目的。通过对这种工具的运用.为学生展现知识形成的过程,揭示学习的内在规律,使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为后继课程的学习打基础,为将来的继续学习奠定基础。这样学生就明确了职业教育中的学习目的和要求,就会由“学会”转移到“会学”上来,从而使教材成为学生学习的一个崭新的平台,学生可以以这个平台为基础,向更高的目标迈进,为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奠定坚实基础。所以我们要做新观念的指导下,实现实验教学模式的转变。

三、实现实验教学内容与教法的新模式

1.整合实验教学的内容

对基础化学课程内容与专业课内容进行有机地整合,以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为主,删除一些验证性实验。将药学专业各学科通用的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与专业技能培养目标密切地联系起来,根据课程之间的相关性.以优化课程,能力培养和创新教育为指导,将化学实验内容重组,以利于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科学的技能培养。遵循由浅人深。循序渐进的教育规律:准确把握各实验课程在整个教学计划中的性质、任务和特点;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开设自主性、研究性实验。我们的做法是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中的基本技能训练内容进行整合,包括化学实训基础知识、称量技术、溶液配制技术、混合物分离技术、物质含量测定技术;将有机化学、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的实验内容整合为三个层次:基础型实验、综合型实验和学生参与设计的实验。基本原则是以技能培养为主线,药品(化合物1合成为主体贯穿实验基本技能训练.如:阿司匹林,乙酰苯胺,乙酸乙酯.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贝诺酯的合成,槐花中芸香苷的提取、分离与检识”和“八角茴香油的提取与检识等。效果是加强基础与专业实验的内在联系、相互渗透和整体设计,对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进行规范的、系统的训练.为后继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同时,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2.优化实验教学的方法

教无定法.为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可根据实验内容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其一.转换“教”与“学”的角色。传统的实验教学都是老师讲解,之后学生照本宣科地做,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积极性不高。笔者尝试让学生上讲台讲.课堂上学生积极互动.积极配合,气氛活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通过这样的实践体现出转变角色,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会极大的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达到最佳学习效果。

其二,增加学生设计实验的环节。药物合成实验的过程先由学生学生自主设计,经老师检验认定是合理的方案后,学生再开始操作,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其三,加大开放实验室力度。开放实验室,可为动手能力差一点的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给实验没做好的学生一个补正的机会,给动手能力强的学生有自主设计实验的机会。通过开放实验室切实保证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大纲规定的实验。

四、创建相适应的考核评价新体系

传统的实验考核多以学生的实验报告、期末考核两项决定,忽略了对过程和能力的重视.显然是不完善的。实验考核应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综合能力的评价。可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部分构成,采取百分制。平时成绩评定包括实验态度、方法、科学性、准确度等,具体的由预习报告(5%)、操作(20%)、数据处理(10%)、实验规范程度(5%)、实验报告(1O%)。期末成绩由实验笔试和实验操作两部分(各25%)构成。这种实验成绩评定突出了实验过程和实践能力的考核,能够客观、合理地反映教与学的情况,同时极大地调动了师生的积极性。

上述在耨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教学内容手法的更瓿和评价体系的创建,已经在笔者所从事的药学基础实验课程教学建设与改革中得到实行。总体看来,本实验改革已达到预期目标,通过教学理念的转变实现了化学实验技能的单独开设;通过教学内容的整合和教学方法的优化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评价体系的创新,使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努力,有了新的目标考核或衡量。

【参考文献】

篇(2)

一以有机化学实验为起点

培养本科生科研素质从以上参与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学生中,组建本科学生课外科研兴趣小组,长期指导学生进行课外科研实验、资料查阅、实验设计、学生课题申请、论文撰写、课外学术作品竞赛和考研辅导等一系列的提高学生科研素质为目的的活动。在教师的合理引导下,在笔者所进行教改的2个实验班中,实验组有多达18名同学主动强烈要求进入教师的科研实验室参与课外科研活动。由于学生的课余科研活性以不影响学习为前提,因此笔者随后挑选了14名成绩中等及以上的同学,分成了2组,在一年二期的时候分别进入了两个不同实验室。与笔者以往通过其它途径所带的课外兴趣小组的学生相比,这些学生思想动机总体相对较端正,除了5个学生由于急功近利、功利思想较强等原因而中途流失外,其它学生一直踏踏实实,完成了多个环节的课外科研活性内容,坚持到大四完成毕业论文。在进入实验室初期,这些学生跟着老师或不同研究生学习一些最基本的实验技能,同时也参与研究生的文献检索、实验设计、汇报等工作。经过一个学期的锻炼后,尽管有专业知识的限制,但是由于学生的主动积极进取学习,大部分同学已经掌握了所在实验室的基本实验技能,熟悉了所在实验室专业中文期刊的检索,也初步懂得了简单实验的研究方案、技术路线的设计。经过一年的培养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设计并进行了独立的科研实验。在二年二期的时候,利用前期实验结果,指导学生撰写并积极申报省、校级大学生创新科技计划项目。课题完成时指导学生撰写科研学术论文,利用取得的科研成果指导学生参与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等竞赛。以上完成的学生科研课题同时可以作为学生的本科毕业论文。由于科研课题在大三基本完成,因此,在大四时学生可以全身心的投入考研或者其它与就业相关的个性化活动中。通过三年多的课外科研活动及组队参与挑战杯作品竞赛,学生的潜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不仅培养增强了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动手操作和论文撰写等方面的科研能力,也锻炼提高了学生的自制力、毅力、团队协作等方面的能力,整体综合素质较高。例如,首先组队的两组学生中先后申请并完成了三项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项目和多项校学生科研项目;同时也发表了学生第一作者的论文或会议论文3篇;其中一组学生的作品获得了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由于毕业论文是几年积累的结晶,这些学生的本科毕业论文整体水平较高,避免了目前普遍存在的本科毕业论文来自于教师科研成果的“拿来主义”。其次由于小团队有自己的目标和信念,大部分同学都能够至始至终坚持利用课外时间进行充电,其中有3个同学从大学一年二期到三年二期暑假,每个寒暑假都能留在实验室做实验,每个寒暑假只休息两周时间。再次,在所带教的学生中,学生的学习成绩总体不是特别好,只有一人次拿过一等奖学金,但由于综合素质强,在研究生考试中脱颖而出,有5人考取了硕士研究生,其中有北京大学和浙江大学各一名(整个学院当年考取985学校研究生仅仅3名)。

二小结与重点

院校相比,由于一般院校药学本科学生总体科研素质相比较弱,如何个性化的提高一般院校药学本科生的科研素质是非常重要的课题。笔者通过小范围的以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为基础/起点培养一般院校药学本科学生的科研素质的探索,能够充分发掘出具有科研潜质的学生,并激发出了学生在科研方面的潜能,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能够为一般院校药学本科生进行科研“早教”提供一定的参考。

作者:吴建章 单位:温州医科大学药学院

篇(3)

二、课堂教学方式灵活多样,让学生多方受益

1、开放课堂教学,让学生积极参与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是一言堂,满堂灌,这样的课堂教学方式往往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在课堂上睡觉、说话甚至影响课堂秩序。长此以往,学生厌学、老师也没有激情,教学效果也没有办法保证。因此,在面对"90后"的年青一代时,我尝试着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参与到教学的一切活动中来,想办法为他们营造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例如,根据教学内容,教师事先将学生进行分组,确立小组长,然后结合教学实际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或者提出一些探究性实验然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讨论,老师最后进行总结。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在快乐的情境中迅速的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2、请专家学着讲学,丰富课堂教学

在学校教学经费允许的情况下,我们药剂学专业老师可以到制药企业、药店、医院或者其他医药行业中去交流学习,结实更多同行。这样,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以邀请医药行业的专家学者走进课堂进行讲学或者作报告。例如我们学校可以就近聘请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或医学院的专家教授、延安常泰制药厂或其它制药企业的老总和技术骨干以及医药经营企业的领导为药剂学专业乃至全校学生公开讲学或者做专题报告。专家教授丰富的教学和临床经验以及对药剂行业发展的精辟分析可以使学生对药剂学专业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企业老总可以从管理者、企业家的角度剖析药剂学的发展的趋势、研究动态、制约该产业发展的因素,挑战与对策,同时给学生传递现代制药企业及医药行业中需要大量既具有理论知识,又掌握专业技术的人才(供不应求)等信息,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长见识。

3、注重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药剂学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药剂学实验课教学中,我们应该重视基础实验的教学,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增加综合设计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并且在实验过程中严格要求,规范操作,充分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在学生掌握的药剂学的基本内容和基本实验操作技能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到药店以及医院去实践,初步了解药品的种类、类型及功能,到制药企业去参观、见习或者实习,通过现场实践及亲身体验,将课堂所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解决课堂中的遇到的疑难问题,这样既能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又能真正掌握制药的操作原理及流程,从而加深对制药企业的制药设备和流程的感性认识,全面了解药品生产GMP规范,熟悉各类剂型的大生产操作流程,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和实践水平。

篇(4)

2调查问卷和结果分析

2.1在校生问卷和结果分析

在校生是方剂学教学的对象,他们的观点和建议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方剂学教学需求和教改方向。本次共获得112份中药学专业在校生调查问卷,统计分析结果如下。

(1)期待的职业。

在校生期待的职位主要为医院药房(占49%)、药品管理部门(22%),而类似零售药店(12%)、新药研发(5%)、药品生产(5%)等职位的期待度不如医院药房和药品管理部门高。

(2)对教材的满意度。

有98%的学生对方剂学充满学习兴趣,但他们对方剂学教材的满意度不是很高,有40%以上的同学认为方剂学的教材内容需要改革。得出这种结论的原因,可能是中医学专业的方剂学要求学生有一定的中医经典和古文知识,而中药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偏重于西药科目(如化学、药理、分析等),传统中医药和医古文的课程设置不够。鉴于这种情况,建议中药学专业学生的方剂学教学应选用适合中药学专业专用的方剂学教材。

(3)对中药学专业特色的期望。

依据中医专业方剂学教材和教学大纲的方剂学教学,不能很好地适合中药学专业培养目标。经调查有54%的同学认为方剂学教学没有突出中药学专业的专业特色。在中医学和中药学两类知识哪种更应该重视的问题上,60%的同学选择了偏重中药知识,30%的同学选择了偏重中医知识。反映了在校生对中药学专业特色的重视。

(4)对教学实用性的期望。

有94%的学生更希望在方剂学中获得实用性的知识,只有4%的学生更希望获得理论性的知识。因为中药学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主要为药房或药品生产企业,要求学生有实用的方剂学技能,而非遣药组方能力。学生们希望掌握的实用性技能依次是:指导患者选用非处方中成药的能力以及与医师交流用药情况的能力(50%)、掌握临床处方能力(31%)。对医师和患者用药提出指导性意见和建议是药师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建议充分重视这一问卷结果,以期方剂学教学特点与学生将来的就业方向相一致,能学以致用。

(5)对教材结构及内容的期望。

通过方剂学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组方原理和配伍意义,培养学生分析运用方剂和临床组方的能力,90%的同学认同这一观点,他们认为方剂学的重点和核心知识是方剂的组成、用法、功能、主治、配伍和运用等。但他们希望教材中能补充现代方剂的研究进展、常用中成药和OTC中成药等知识,完善方剂学的结构内容。

(6)对方剂学教学的建议。

在校生建议方剂学的教学能突出中药专业的特色,加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教材中可适当增加现代方剂的研究进展以及常用中成药和OTC中成药等知识,完善方剂学内容,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2.2毕业生问卷结果分析

所调查的中药学专业毕业生均在中药相关岗位工作,他们的观点建议来源于实践,更能有效地检验课程体系的合理性和实用性,因此他们对方剂学的教改建议也非常重要。共收到毕业生调查问卷114份,统计结果如下。

(1)毕业生工作现状及对岗位的期待。

统计结果显示毕业生的工作单位主要为零售药店(38%)、医院药房(35%)、药品生产和管理部门(5%)、非医药领域(22%)。这与他们工作前期待的职位基本一致,但有微小差别,选择医院为理想单位的人数为47%,然后依次是医药企业(24%)、零售药房(10%)、医药高校(10%),有10%的人不希望从事医药行业。

(2)毕业生对方剂学的兴趣。

相比较于98%的在校生对方剂学感兴趣,毕业生中只有50%的人对方剂学感兴趣,下降幅度很大。有61%的人认为方剂学知识在他们的工作中很实用,但只有37%的人在毕业后通过自学或其他形式继续学习方剂学。可见方剂学对毕业生的工作有很实用的帮助,但毕业生已经很少有系统的学习机会。因此建议适当增加中药专业方剂学教学课时,使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3)对教学实用性的建议。

95%的毕业生认为实用性的知识更重要,仅有5%的毕业生更看重理论性的教学内容。毕业生希望通过方剂学获得的实用能力依次为:指导患者选药用药能力(49%)、掌握临床处方能力(30%)、现代药物的研究能力(13%)、根据市场需求开发新药的能力(8%),此结果与在校生答卷结果一致。

(4)对中药学专业特色的建议。

在中医学和中药学两类知识哪种更应该重视的问题上,52%的毕业生选择了中药知识,46%选择了中医知识。选择结果说明毕业生认为方剂学知识结构中医和药有相同的重要性。由于中医中药2个学科联系紧密,中药的研究需要中医理论支持,虽然中药学专业的特色是中药研究,因此方剂学教学在突出中药学专业特色的同时也必须重视中医基本理论的基石作用。为了突出中药学专业的特色,47%的人认为应当增加临床指导患者用药的事例,25%选择了增加常用非处方药组方讲解,15%的人选择增加方剂不良反应的介绍,10%的人选择增加传统方剂剂型研究进展等。

(5)对方剂学教学的建议。

毕业生同样认为加强方剂学教学的实用性很重要,在突出中药学专业特色的同时,方剂学核心知识也必不可少。方剂学实验教学中可适当增加指导患者临床用药的事例、常用非处方药组方、方剂不良反应的介绍等。

2.3用人单位调查结果分析

对用人单位的调查能反映社会对中药学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更好地指导方剂学教学改革。本次共收到用人单位调查问卷60份,以零售药店和医院药房为主,共36分;药品生产企业6份;其他医药企业18份。

(1)对中药学专业人才的要求。

66%的用人单位对中药学专业的人才需求为药师型人才,22%为中药材种植与加工技术人才。这些单位对中药学专业毕业生综合知识和专业知识储备的满意度均为90%。但82%的用人单位希望学生能在实用性知识方面得到拓展,他们最希望学生能够掌握的知识依次是:技术操作知识(80%)、现代知识(45%)、基础理论知识(40%)、传统知识(35%)。

(2)对方剂学教学的建议。

用人单位对中药学专业的人才需求以药师型人才为主,希望方剂学教学能使学生学到更多实用性的知识,并建议加强方剂学与其他应用学科之间的渗透。

篇(5)

有机化学课程知识点多,结构性质多,反应多且易混淆,概念抽象,反应机理抽象难理解,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枯燥,难懂难学,易失去信心,从而产生厌学情绪。此外,地方院校的学生,基础稍显薄弱,在高中阶段部分学生对化学就不感兴趣,进入大学后对化学类学科还残留一些不“感冒”心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至关重要。首先,我们在第一次课讲讲生活中的“衣食住行”与有机化学的关联性。如一些食品安全问题都是由于此类化合物滥用引起的,比如“吊白块”、“西瓜膨大增甜剂”、“面粉增白剂”、“反式脂肪酸”、“增塑剂”等[3];讲讲有机化学与药学互相关联的例子,比如磺胺类药物的发现,简述喹诺酮类药物的构效关系等,这些能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有机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在药学专业中的重要地位,从而让学生从内心感受到学好有机化学的重要性。其次,可以讲有机化学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励志故事,从人文思想上陶冶学生,无形中会增加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兴趣与重视程度。最后,老师第一次上课在形象、教学内容、激发方式上要根据学生特点进行精心琢磨。比如,我院药学专业学生化学基础普遍相对薄弱,对有机化学有愄具心理,第一次上课适时鼓励他们就显得相当重要。现在的大学生平时学习积极性不高,普遍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这样容易造成知识点越积越多,学习越来越吃力,慢慢产生“放纵式”学习,这种现象值得我们深究。我们平时把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多布置团体作业给他们,这样无形中可增加团队协作精神和能力,无形中促进他们要学习,不能拖团队的后腿,从而保持学习积极性。此外,我们组织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有机化学学习交流会,由高年级学生分享学习有机化学的心得,谈谈没有学好有机化学导致以后在学习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等专业课程时的困境,“前车之鉴”有一定的鞭策作用。提高积极性的方法还很多,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会有不错效果。

2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多元化

有机化学教学内容稍显陈旧,这就要求我们对教学内容进行一些改革,以适应教学发展和创新药学人才需要。首先,我们根据自身院校办学特色并结合学生整体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精讲、略讲与自学等不同层次进行分类。比如波谱解析的知识和糖、氨基酸、蛋白质等内容作调整。其次,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如李霞[4]、刘玉梅[5]等人对有机化学教学内容的整合很有借鉴意义。我们借鉴前人的教学经验,加以改进形成一套适合自身院校的教学内容。此外,在教学过程中紧紧围绕药学专业培养体系的特点,把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分析等专业课程知识与有机化学紧密结合,比如:讲酚这一章时,讲酚羟基性质,可以联系药物化学有酚羟基的药物,让学生课后去寻找归纳总结,然后再课堂讨论总结,这样既能丰富有机化学视野,又可让学生体会基础学科的重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有机化学教学手段不断发展,形成很多不同特色的教学方法。我们在教学中根据不同章节加以应用,形成多元化特色。如我们可以用案例教学法讲马氏规则,亲核加成反应等;可以用启发式教学法[6]讲化合物的命名、性质等;采用多媒体,把一些抽象知识形象化,提高学生的认知效果;当然,传统的板书教学方法也必不可少,特别是机理解释,习题讲解时,板书的现场推理,能更好地让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当然,有机化学教学手段还很多,根据自身教学特色,创新性地结合应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3调查总结学生学习情况,科学建立试题库

有机化学课程内容多,很多知识点易混淆,如果课后不复习,很容易学了后面的忘了前面的,达不到好的学习效果。为了平衡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建立试题库。这样方便学生课后利用试题对知识点深入了解,同时期末还可用来作考察学生的试题,这样可以达到每届平衡科学考察学生。我们建立试题库,根据自身院校特色与学生综合情况,调查总结学生学习情况,精心钻研,每年不断改进。首先,根据每届期末考试试卷分析情况,对试题难易程度、得失分情况、题型变化、知识点掌握等作个汇总,逐步建立题型多样的试题库。其次,通过发放问卷调查,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情况,对某些知识点讲解所用教学方法,容易混淆的知识点等作个汇总,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科学平衡建立试题。再次,让学生参与建立试题库,根据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容易混淆,容易忘记,难于理解的知识来出题,然后老师筛选出一套试题库,这套试题库用于学生以练题促进对部分知识点的理解掌握。通过学生出题,可以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

4创新实验教学,优化考核方法

有机化学是理论和实践很强的一门课程,通过实验教学不但可丰富理论知识,还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思考、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实验教学在有机化学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如果学生做实验按照实验指导书按部就班进行,实验效果并不好,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普遍不高。为适应药学人才培养发展需求,提高实验课教学质量,我们对实验教学进行试探性改革。首先,精选实验内容,改编部分教学内容。有些实验内容陈旧,我们根据药学专业,把部分有机化学实验进行改编。其次,安排综合性实验,开设创新性实验。有机化学与其他课程有交叉渗透,我们会开设综合性实验,指导学生完成。最后,为进一步提升实验教学质量,丰富教学内容,鼓励教师对实验内容和方法进行改革。我们有机化学考核分为平时成绩、实验成绩、期中成绩和期末成绩。我们可以科学创新改革,建立多元化考核体系。首先,可以在平时成绩这一块增加比重和考核类别。如课题讨论、课后习题、小组讨论、团队作业(PPT形式)、调查总结报告等,这样不断促进他们学习,慢慢提高学习积极性。其次实验成绩,我们对平时的动手操作和实验结果很重视,把它作为实验成绩考核的一部分,这样无形中让学生平时增加对实验的重视程度,起到好的实验效果。期末时,我们会组织实验操作考核,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平时实验动手能力的培养。期中成绩,我们在教学中段进行期中考试,作为阶段性考察学生学习情况。现在的学生较懒散,有中段考核,在一定程度上能让他们保持学习积极性。有机化学随着药学专业学科建设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创新药学人才,我们必须对有机化学教学不断创新改革。在教学中,根据不同院校办学特色与学生综合情况,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和理念,不断丰富课堂文化,在改革探索中形成特色教学体系。如何更好地促进有机化学教学发展和改革创新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人才,需要教学工作者进行长期深入研究。

作者:谢华松 林大都 黄思涵 张声源 单位:嘉应学院

参考文献:

[1]伍国云,申,肖腊梅,等.高职院校药学专业有机化学教学改革探讨[J].广东化工,2015,42(16):256-257.

[2]周建波,曾明,陈文.药学专业有机化学教学经验总结[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06:180.

[3]裴强.食品安全问题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广东化工,2011,39(20):151-153.

篇(6)

二、教学方法

实际教学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性质和特点,选择比较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技巧,以教学质量的改善,以及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

1.教师和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如何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以及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充分参与整个教学过程,是教改成功的关键。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其在课堂中的参与度,除了需要丰富教学内容之外,还必须重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具体的形式可以是提问式、交流式或学生上台讲解,教师点评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课堂的乐趣,也能避免教师演独角戏的尴尬。如讲到触变性相关内容时,可以提问学生你平时在用药过程中,发现那些药物具有触变性,其原理和作用是什么等。并且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2.充分发挥多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特殊功效。所谓多媒体教学,主要是通过结合图像、文字以及动画等各种要素,使教学内容从单调枯燥的文字转化为多种生动的形式,以多种不同的方式和手段对学生的大脑进行必要而适度的刺激,促使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充分开展探讨、记忆以及思考等活动,使其更易理解所学的相关内容。因此,必须通过图表、动画、模拟等不同的手段将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新颖,在突出教学重点的同时又含有学术色彩,做到教学与实际、科研等相结合,从而加深学生对相关教学内容的掌握和理解。

3.将课堂教学与课后资料查阅等作业有机结合。基于有限的教学课时,为使学生能学到更多的知识,除教师摒弃传统的教学板书、采用多媒体等教学形式对理论知识进行教学外,也可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学习。具体可以结合目前与流变学和药物制剂相关的研究论文,适当的选择某一主题,如流变学在纳米凝胶颗粒制备中的原理和作用,叫学生课后查阅资料,进行总结和归纳,并到课堂上进行交流,让学生充分了解该教学内容的发展动态和前言知识。

篇(7)

二、多媒体教学

每个工艺针对性制作与设备配套的PPT课件,在多媒体辅助器材的作用下,对设备的结构、原理、操作进行讲解。教师应摒弃机械的灌输方式,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分析、实施和总结,老师则充当配角,指导、配合学生。以片剂的压片过程为例:首先,借助图片将压片机进行分解,介绍结构。其次,通过网络收集各工艺的动画,讲解压片的过程。最后,过网络收集或药厂拍摄各种制剂设备,播放视频再次巩固教学效果。

三、学生机械操作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可遵循讲解示范—巡视指导—训练纠正—分组讨论的授课模式。学生通过观察教师的演示,熟悉操作步骤,在上机练习的过程中,可以更好地掌握设备的操作要点和过程以及影响质量的因素,从而掌握实习生产中解决问题的基础知识。某类剂型的生产工艺流程学习结束后,教师根据《中国药典》,提供具体某个药品的处方、工艺和质量要求,学生根据要求,生产合格的药品。引导学生自发、探索性地进行操作,鼓励学生用所学理论分析成因。

篇(8)

中医药学科兼有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双重属性,中药制剂技术作为其中之一也不例外。它是建立在中医传统对生命认知的哲学基础上,并综合了中医基础理论、中药临床使用、中药提取分离、中药炮制加工、中药鉴定、中药分析、药理学等知识内容。长期以来,医药院校对中药学专业知识教育十分强调,但是对人文精神的培养却不够重视,从而导致中药学学生知识结构失调,人文精神欠缺。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结合是时代特征,也是中药制剂技术学科发展的内在要求。医药从业者在社会中与工作中不仅仅需要专业知识,更需要敏锐的洞察力、清晰的分辨力、对陌生环境的适应力、发散性思维能力和创新性思维能力。人文素质的培养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一个过程,而在专业课中渗透人文教育,在单纯的专业知识中合情合理、自然而然地融人人文教育,可以完善学生的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把学生培养成为具备丰富专业知识、高尚人文精神的综合型人才,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1.2培养人文精神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人文教育的精髓,并不是具体的知识或能力,而是强调“以人为本”的精神,即“人文精神”。中药人文精神传承可以将传统中药文化中“敬畏生命、关怀生命、诚实守信”的文化精髓和医药行业的职业道德相融合,并在具体职业实践中的得以体现。具有人文精神的专业人才应当具有浓浓的人文关怀,对于人的命运、价值、尊严、人的幸福及人存在的意义等问题有着深切的关注。培养人才是学校的核心任务,学校要高度重视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操守的养成,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要把道德教育作为学校培养人才的竞争优势,使学生在具备高超职业技能的同时,更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要把道德教育作为助推发展的重要手段,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为药品行业发展增添新的活力。

1.3人文素养是社会对医药行业的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和社会等方面取得了日新月异的发展,但在医药行业也暴露出各种问题,出现了多起药品安全事件—_2oo6年,齐齐哈尔第二制药公司生产的亮菌甲素注射液导致多名患者肾功能衰竭,13名患者死亡;2006年,安徽华源生物药业公司生产的克林霉素注射液导致11名患者死亡;2008年,江西博雅生物制药公司生产的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6人注射后死亡;2009年,江苏曝出狂犬疫苗造假大案,21万份问题狂犬疫苗流向27个省市,至少1000万人受害;2012年,2012年,曝出企业用皮革废料熬制工业明胶,最终制成药用胶囊的事件;2013年,葛兰素史克中国行贿事件。反思此类事件,与企业管理及操作人员的法律意识淡薄,医药职业道德缺失密切相关。目前普遍存在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脱节,重科学轻人文的现象,致使人文精神出现危机。同时,不少学生毕业后也反映知识、技能结构比较单一,人文底气不足,缺乏发展的后劲。人文素养关注的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人类价值的关怀,它崇尚人生和社会的美好境界,追求人的感性和情感,达到人的想象性和生活的多样化。若在职业生活中具有崇高的人文精神的信仰,就会自觉自愿地维护捍卫人类健康与生命尊严。

2提升人文素养的途径

2.1从文化传承角度展开人文教育

中医药类每门学科的产生都具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与文化渊源,并且这些因素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着学科的发展。中药制剂技术的产生与发展的过程同样也有着深刻的时代烙印。数千年来,中国人民在与疾病斗争的历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知识与经验,这些中医药知识凭借师承口传、文字记录奠定了本草学的基础,积累了制剂经验。因此,教师在讲授这门课程时,而应尽可能多的联系其历史背景和发展的文化渊源,汲取历史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在讲授中药制剂的质量检查时,应渗透严谨认真的态度与敬畏生命、尊重生命的最基本的医药从业者的道德要求。如浙江杭州的胡庆余堂的一直坚守着“戒欺”的经营理念,“存心济世,誓不以劣品弋取厚利”,“采办务真,修制务精,不至欺予以欺世人”。据说胡庆余堂的生产贵重的急救药“局方紫雪丹”,严格遵古炮制,其最后一道制备工艺要求不宜用铜铁锅熬药。胡雪岩请来工匠铸成一套“金铲银锅”,专门制作紫雪丹。今天,这套“金铲银锅”已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享有“中华药业第一国宝”的美誉。2011年,国家国务院公布了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有中医传统制剂方法,包括了达仁堂清官寿桃丸传统制作技艺、定坤丹制作技艺、六神丸制作技艺、致和堂膏滋药制作技艺、季德胜蛇药制作技艺、朱养心传统膏药制作技艺、漳州片仔癀制作技艺、夏氏丹药制作技艺、马应龙眼药制作技艺、罗浮山百草油制作技艺、保滋堂保婴丹制作技艺、桐君阁传统丸剂制作技艺。这些传统制剂的制作工艺随着其所处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促使学生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文化传承的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在授课过程中,这些与学科有关的历史故事渗透了人文精神,激发学生的对中药制剂技术这门课程的兴趣,使知识教学与人文精神培养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将人文教育贯穿于专业知识学习始终。

2.2课堂授课中渗透人文精神

人文教育更为自然、直接、有效的途径即是在专业课课堂中渗透人文教育。尤其在讲授“丸散膏丹,酒露汤饮”等几类传统剂型时,可在课堂导学环节介绍其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继而引出其特点、制备方法等常规知识点。例如,液体制剂的发展过程中,商代由于陶器的发展,具备了煎煮的条件,因而在烹调食物时发明了汤剂。酒出现于原始社会,现在作为酒剂与酊剂的浸提溶剂,最早被当做药物使用;而“医”这个汉字的发展演化,代表的迷信超自然力量而采用巫术的“巫”与使用自然科学知识以酒为药物的“医”之间的竞争,最终中医药思维还是走向了唯物主义的方向。同时,人们在酿酒的过程中又发现可用谷物发酵制成曲药,如神曲等。又如丹剂是一种传统的带有神秘色彩的剂型,而炼丹术的是以道教的宗教理论为基础发展而来,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同时又积累了丰富的化学知识,并发明出很多实验设备器具。因其含有汞、铅等重金属,现在不供内服,仅有少数如红升丹、白降丹等供外用。而非物质文化遗产“龟龄集”就是借鉴道教的养生思想和炼丹技术而生产,从明朝嘉靖年问保留至今。煎膏剂也是冬令进补的传统剂型。中医认为冬季是“生机潜伏,阳气内藏”的季节,要讲究“养藏之道”,也是调理气血,平衡阴阳的大好时机,故适合进补。其制备工艺与临床应用必须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其中致和堂膏滋药制作技艺亦已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以上学习可以将中医基础理论、中药与方剂学、中药药剂学、中药制剂检验学等多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又加深了中药学生的专业自豪感。

2.3实验、实训课程中强调人文素养

在中药制剂技术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除在理论授课时进行人文精神的渗透,更应该结合自专业特点精心设计实验、实训课程。中药制剂综合实训教学是再现了从原料、辅料到生产出最终检验合格的制剂并进行检验的这样一个完整的制剂过程,包括了中药鉴定、炮制、制剂、检验、药理等知识体系。例如在开放性实验中,教师选择某一经方要求学生进行剂型设计,选择合适的辅料、提取工艺、制备方法等制备成相应的制剂,并进行质量检验、药理安全性评价、生物利用度考察等。在中药制剂综合实训中,可自然地渗透人文精神与职业道德。譬如在制剂工艺处方优选环节,可不失时机地给学生讲解辅料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不能擅自更改,并结合具体的例子以加深印象——苯妥英钠胶囊中毒事件,只因制备时将原处方中的辅料硫酸钙改为乳糖,导致苯妥英钠的吸收增加,从而超出安全浓度而引起了中毒。这样的讲解不枯燥,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到药品安全的每个细节都不容忽视,渗透“以人为本”的理念。。在进行动物药理实验之前,教师可带领学生先参观“实验动物纪念碑”,鞠躬致敬,以实际行动传输“敬畏生命”的观念,这样学生在实验操作时会更加尊重和爱护实验动物,自觉遵守动物实验的伦理道德规范。在实验、实训中并不空洞的讲解药品安全的重要性、操作过程的职业道德,而是通过这些细节可以更深刻地体会职业精神以及人文的内涵。

2.4校园文化培养医药职业道德

药品是一种用来预防、治疗、诊断疾病的特殊商品,与人民群众的生命和健康息息相关。中医药文化传承历史悠久,历来非常注重医药职业道德。清代的袁枚所著《徐灵胎先生传》即日:“艺者也,德之精华也,德之不存,艺之何有”。对于医药从业者来说,职业道德是第一位的。西方著名的希波拉底誓言说:“我愿尽余之能力与判断力所及,遵守为病家谋利之信条,并检束一切堕落及害人行为,我不得将危害药品给予他人,并不作该项之指导,虽有人请求亦必不与之。”中国的医学生誓青,也同样对医药职业道德提出了要求。中药制剂技术具有其特殊性,一方面与药品质量直接相关,一方i又与药厂经济利益密不可分。故生产出合格的药品不仅需要学生的专业知识,也需要其人文精神。是否具备了坚定人文信念,是成为一名合格的医药工作者的基本前提和必要条件。因此,在中药制剂技术的教学中,教师应多结合学科特点培养人文素养,以使学生在如今功利的社会环境中保持一份对生命的敬畏与关怀。

2.5教材编写中融合人文教育

目前的中药学教育中受到科学主义的影响,在人才培养理念上普遍存在着“重技能,轻人文”的思想,导致了学生人文精神的严重缺失。因此,可以校企合作开发相应的教材,关注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与人文精神的培养两个方面,对专业人才培养起到推进作用,以强调学生职业道德,提高行业忠诚度、工作责任心与工作积极性。开发中药专业人文素质培养教材,让学生学习中国优秀的传统中药文化知识,深刻领会博大精深的文化精髓,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医学人文精神和人文素质,使传统中药文化得以继承和弘扬;另一方面又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学生在今后的医药实践活动中,学会尊重生命,以诚做人,用心制药。因此,应精心构思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构建和相应的教材开发,以此推进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开发出真正具有专业知识性、人文教育性、社会实用性和符合时代要求的素质培养教材。

篇(9)

2临床药理学的教学要与时展、形势变化、政策法规“相关联”

在教学的同时,教学者要注重临床药理学教学与时展和形势变化相关联,要把对相关政策法规的理解与贯彻融入到教学当中去。在教授抗感染药物这一章时,会提到:“60多年前人类发现了抗生素,此后的十年间耐多药细菌引起的问题就开始显现。随着越来越多的抗菌药物的上市,我国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也越来越严重。抗菌药物的滥用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更多的细菌开始产生耐药性,最终我们将‘无药品可用’。”为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优化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结构,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水平,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有效遏制细菌耐药,从2011年起,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直接领导下,在全国范围开展了为期3年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活动期间出台了一系列法规、政策,使我国抗菌药物滥用现象能够得到很大程度的遏制,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得到有效的改善,尤其是Ⅰ类切口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大大下降。在讲授抗菌药物的同时,我们将这些法规、政策融入教学之中,使学生在执业的同时树立熟悉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法规的意识。

3临床药理学的教学要明确教学者与学生的定位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教学者是引导者,为学生指明学习方向,而不应一味地进行知识的“填充”。教学者需要有过硬的知识水平和灵活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聚合思维、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能力及自学能力。变“学”为“教”,变“教”为“引”,这是临床药理学成功教学必不可少的教学思路。我们在教授药物相互作用一章时,在对“当多种药物联合应用时……可使药效加强或副作用减弱,也可使药效减弱或出现不应有的毒副作用,甚至出现一些特殊的不良反应,危害用药者”进行阐述时,会列举一些药物相互作用的实例,特别要用近年来发生的药物相互作用的实例来加深学生的印象,例如头孢曲松钠与含钙溶液配伍使用发生不良事件并导致死亡的病例,左氧氟沙星注射剂与茶碱同时使用引起严重不良反应的病例等,引导学生思考一些在药物相互作用中有争议的问题,即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够增加学生的主动性。教学者需根据临床药理学的教学特点,采用启发式教学,增强师生互动,增加学生人际沟通等方面的能力,同时,给学生预留充分思考的时间。

篇(10)

1.2保证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PBL教学法中提出的问题均源于生活,让学生通过独立的实验,积极运用自身的知识储备,从而实现对问题的有效解决。在药剂学课程中,将让学生学习相关的基础知识理论,如:有机、无机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药理学等,在试验过程中,学生将利用所学,实现对知识的巩固。

1.3利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PBL教学法中教师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提出问题,并对其实验进行指导、帮助与评价,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讨论,整合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并启发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与研究,让学生对实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解决,从而提高其综合的能力。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能力将不断提升,主要是由于教师需要在课前准备大量的资料,并对其中的问题进行设计,同时对教学中可能衍生的知识进行掌握,从而更好的解决学生的提问,通过一系列工作的完成将使教师的理论知识更加全面,将使其知识结构更加完善。

2、应用PBL教学法需要注意的问题

篇(11)

1.2基于网络PBL教学法在中药药剂学教学中应用的优势与传统中药药剂学教学模式相比,基于网络PBL教学法是“以中药药剂学问题为向导”,利用网络资源信息量大、操作灵活、多项互动、交互性强、信息反馈及时高效等多种优势,鼓励学生通过网络资源自主探究和合作来解决问题,从而全面快速地获取知识。不仅为基于问题的教学活动提供了全新的学习资源,还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耗时长、投入精力大、获取信息不全面的缺陷。基于网络PBL教学法与实际紧密结合,提供逼真的问题情境,而中药药剂学大多数问题都与实践紧密相关,大多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曾接触过多种制剂,如颗粒剂、糖浆剂、片剂、丸剂等。但使用时可能会存在很多疑问,如相同药物为何制成不同剂型,糖浆剂与颗粒剂作用效果有何差异,中药注射剂是否会发生不良反应等。学生带着生活中遇到的疑问去学习,学习兴趣自然会提高。

2基于网络PBL教学法在中药药剂学教学中的实施

基于网络PBL教学法在中药药剂学教学中的具体实施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课前准备:①教师设置问题情境,确定学习任务,并通过网络发给学生;②学生分组合作,通过各种网络资源分析问题,组织答案。(2)课堂交流:课堂小组讨论交流,并通过多媒体展示成果,最后教师总结补充。(3)课后总结:小组互相评价反思,记录新知识,教师点评。

2.1课前准备实施基于网络PBL教学法课前准备时,需在校园网络上建立师生共享网页[7]。教师根据教学大纲选择适合教学实施的生产案例,提前半个月在共享网页,案例需将基础理论与生产实践紧密联系,以实用为主,包含2~3个引导性问题,教学目标明确,要求学生上课前自行通过网络平台查找资料,互相讨论,初步找出问题答案并提出质疑。以“片剂”章节学习为例,教师将有关片剂种类、辅料、制备工艺等相关问题情境发给学生。学生在教师给出问题情境基础上总结知识点,寻找片剂相关知识,了解片剂制作流程,小组成员间相互交流汇总知识点并制作课件。此外,教师将相关多媒体课件、课后练习题、药厂设施图片及中药制剂生产相关视频上传共享,并设立知识论坛及留言板,添加与本章节内容相关的电子图书馆、知名大学教研室等辅助资源的链接。

2.2课堂交流基于网络PBL教学法在课堂具体实施时,各小组学生利用各种形式报告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以及总结的知识点(可采用口头讲述、图片影像展示等方式),最后利用本组制作的课件给大家讲授。教师引导讨论,师生共同总结评价,理清本章知识脉络及对重、难点的理解。对于课程中的制药操作流程,可通过照片、视频等展示给学生,使其理解工作原理和生产过程。例如注射剂灌封,教师可按顺序展示灌封操作照片,或以视频形式展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注射剂灌封操作及要求[8]。如此一来,学生对相关知识会有更深的理解与认识。

2.3课后总结通过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大部分学生对中药药剂学相关知识有了系统了解。为了考查学生所学,小组之间互相进行知识提问,回答内容要求有一定的条理性,有一定的深度,由教师对讨论结果作出评论,并由此引出需要掌握的重点内容,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反思解决问题的过程,帮助他们理解和概括新知识的应用情境;同时教师也对自主学习与合作性问题解决活动进行反思,以期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