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酒店人力资源管理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1.确定外包内容,创建外包计划
连锁酒店进行人力资源外包业务时,会不可避免对外包商提供一些企业内部的信息,涉及到企业的机密,而且,我国目前没有出台法律法规对外包商运作进行规范,所以,在酒店准备人力资源管理的外包之前,要从安全性的角度进行出发,慎重的确定外包内容。结合连锁酒店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进行外包分析,决定外包的项目。涉及到酒店机密的业务,比如,酒店机构设置、文化建设、核心发展规划等可以予以保留不告知外包商。
2.选择合适的外包商,双方签订外包协议
目前,我国市场上的外包商数目较多,且规模大小不一,服务水平也参差不齐,所以,在确定外包商之前,要做好外包商的调查工作。对外包商进行调查工作时,可通过与外包商的老顾客进行交流或者现场考察等方式,对外包商的行业背景以及信誉进行了解和分析,看其是否具备较高的诚信度和保密性。确定外包商后,要和外包商确定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在合同中,要详细的写清双方的权责利与义务,并明确考核的绩效、目标以及费用的明细等。
首先,在用人制度上较为灵活、科学。由于有地方政府的支持,外方管理酒店在国际范围内的人才聘用基本上没有限制,而且由于实行合同制,人员的聘用和解聘更加灵活。尤其受裙带关系影响较小,人员安排更为科学。
其次,外方管理酒店普遍重视对员工的培训。几乎所有的外方管理酒店都设有独立的培训部门,有些还建立专门的培训学校,或者联系国内外有关院校对员工进行培训,希望通过培训来提高员工素质,从而提高酒店的竞争力。
第三,在员工待遇上,外方管理酒店略为优厚。首先是付给本地雇员的工资基本上高于或持平于行业平均水平,其次在对中方雇员的奖励计划上,较为容易依据自身经营业绩作出决定。而很多中方管理酒店由于投资主体原因往往需经上级部门批准,企业难以独立决策。
第四,成功推行了人才本土化战略。80年代初,国内几家主要集团酒店的外方人数曾最高达150多人,占总员工数的10%。进入90年代,随着中方管理人才的成熟,许多外方管理酒店已经顺利实现了人才本土化,成为外方管理酒店维持其竞争力的核心战略。
尽管由于实行了成熟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使得大多数外力管理酒店在中国大陆市场上取得了较强的竞争力,但在外方管理酒店人力资源的实际管理当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由文化差异引起的薪酬模式实施困难。个人业绩付薪奖励体系是国外酒店业中较为普遍的做法,它是通过对员工绩效的有效考核为基础,实现将薪酬奖励与考核结果挂钩的制度,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发挥他们的潜能。但是,大部分中国员工却对目前职务和岗位挂钩的薪资模式表示满意。因为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人认为人际关系和谐很重要,这种平均主义分配模式正好可以维持和谐的人际关系,而个人业绩付薪体制则可能破坏这一和谐,因此其实施受到了阻碍。
二、由员工素质低引起的服务质量问题。尽管中国酒店从业人员的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但与国内外客人日益个性化的需求相比,酒店员工的素质和技能还远没有达到要求。主要原因是员工学历普遍偏低,没有掌握必备的技能,如外语;而且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大多数员工对本职工作没有认同感,认为是伺候人的行业,缺乏相应的职业道德和职业修养,由此导致服务态度、服务技能难以令人满意-因此,酒店业员工素质亟待提高。
三、由员工跳槽引起的人才流失问题。由于外方管理酒店用人制度的开放性与灵活性,使得员工流动率一直较高,虽然到了90年代所下降,但另一种现象的存在也令人担忧,那就是流失主要集中在中高层员工中,尤其是大学生跳槽的比例极高,致使许多酒店人力资源部门在招聘员工时宁愿要职高生,也不愿要大学生。这对本身员工素质不高的酒店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恶性循环。
四、中方管理人才的真正成熟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虽然很多中方管理人才都具有比较丰富的实践经验,但由于总体上受教育水平不高,在决策能力.管理能力和总体战略的把握上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尤其是缺少那些有海外留学和工作经历,对东西方制度和文化都有较深理解的高级人才。而且,一部分员工“服洋不服内”,也给中方管理人员开展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障碍。
五、员工培训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多数员工没有主动要求培训的意识,只是根据酒店的安排参加,这样难免使培训流于形式,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只有从根本上解决培训队伍的构成、培训内容以及培训计划的安排。符合员工对培训时间、内容和形式上的需求。才能调动员工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为酒店发展培养合格的人才。
六、由文化差异引起的管理中的摩擦。外方管理酒店中中外方员工关系
从总体上来说比较和谐,但也存在着一些由文化差异所造成的问题,不过好在外方管理人员在进行国际委派时大都会进行跨文化培训,使得由于文化差异所产生的矛盾降到较低的水平。
科学的人力资源系统理论假定人是生来勤奋的,在正常的、对个人才能的发挥没有限制的环境里,人都能主动、自主、自立、员工中蕴藏着解决组织所面临的各种问题的丰富智慧和创新精神。在这一假设下,简单的说,酒店留住员工并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员工的动因可以被归纳为:合理的薪酬、有发展力的职业前景、愉快的工作氛围、不断学习和提高的机会。因此,针对以上几点,笔者认为酒店人力资源管理者应抓好以下几方面:
一、采用“性格特征聘用法”。员工选择不当是导致员工跳槽、人员流失的首要原因,并直接导致酒店人力资源管理成本的上升。因此.酒店在选拔员工时,应首先对空缺的职位进行细分,按照岗位的不同特点选拔符合其性格要求的员工。此外,任用那些充满激情、快乐,友善的员工总是正确的选择。里兹·卡尔顿酒店利用高预测方法确定岗位候选人,通过“性格特征聘用法”的精心选拔后,每一个岗位上的员工都是高效率的,他们不仅不遗余力地使顾客满意,并可以参与自己工作区域内的计划制定。在过去的几年中,里兹·卡尔顿酒店减少了近一半的人员流动。
二、酒店要重视员工的职业生涯计划,满足员工个人发展需要
为了减少员工由于技术过时或工作中出现挫折而降低满意度从而导致生产力下降的可能性。酒店应从员工一入店开始就指导员工确定自身的职业目标,帮助其设计个人的成长计划,并为员工提供适当的发展机会,酒店可以采用的较为有效的职业生涯开发实践方法来提升员工素质,首先,是重视员工培训,在培训中,抓好岗前培训不仅能够使新员工很快适应工作环境而且还能让员工掌握最新工作方法,提高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其次,是建立店内招聘系统,酒店应采取公开方式如布告牌、组织出版物等向全体员工提供空缺职位的信息,使符合要求的员工有机会参与应征。同时,在酒店职位发生空缺时,首先,应在店内进行公开招聘补充。店内无法补充时,再从店外进行补充。第三,是定期的工作变动,酒店员工特别是服务第一线的员工通常工作比较单一。员工长期从事重复的工作容易产生厌烦情绪,服务质量也会降低。酒店可以通过工作轮换,安排临时任务等途径变动员工的工作,给员工提供各种各样的经验,使他们熟悉多样化的工作。最后酒店要为员工提供多种晋升途径,酒店中,服务第一线的员工往往发展前途只有一条,便是提升到管理岗位。尽管不少优秀的服务人员经过培训和锻炼后走上了管理岗位,并且完全能够胜任行政管理。然而,也有不少优秀的服务人员却无法做好行政管理工作,或者不喜欢从事行政管理工作,而服务工作第一线却失去了一批骨干。对此,酒店可为前台服务人员和后台服务人员制定两类不同的晋升制度,并为每个职位设立几个不同的等级。
三、酒店要特别加强与员工沟通,促使员工参与管理
酒店的成功离不开员工的创造性、积极性的发挥。酒店应为员工营造一种和谐的大家庭气氛,使员工能充分发表意见,积极参与管理。作为服务第一线的员工,他们比管理者更了解顾客的需求和要求,更能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管理者必须加强与员工的双向沟通,才能做出更优的决策。管理者可以采用总经理意见箱、总经理接待日、与总经理共进午餐等方式来加强与员工沟通。此外,管理者不仅应加强与企业现有员工之间的沟通,而且也要重视与“跳槽”员工往往比酒店现有员工更能直接、详实的指出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其次,酒店还应营造一种学习型的企业文化,促使员工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学习。国外酒店普遍推行“咖啡小聚”方式,不仅把咖啡应当作员工交流的场所。员工可以在此展开各种讨论,分享工作经验,相互学习。酒店让员工参与管理,可以进一步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员工工作责任感,使员工更清楚的了解管理人员的要求和期望,更愿意和管理人员合作,做好服务工作。
四、酒店要充分发挥工资、奖金和福利待遇的激励作用
1.直接报酬
直接报酬主要指酒店为员工提供的基本工资、加班费、津贴、奖金等。为了提高服务人员的待遇,酒店应推行以岗位工资为主的岗职工资制度。岗职工资制是从总经理到员工按决策层、领导层、督导层、服务层分成许多级别,各级别有因技术工种的不同有所不同的工资制度。这样便可以避免单纯按行政级别来划分工资高低,工作多年的服务人员的工资还比不上初出茅庐的管理人员的工资的不合理的现象。酒店还应采用年功序列奖励制度,根据工作年限、贡献大小来给予奖励。此外,酒店还可实施利益共享划,设立职工股,让员工成为企业的股东,分享企业成功的利益。马里奥特公司创始人Marriot便是第一个倡导利润共享计划的人。在九十年代马里奥特酒店每年要拨出约2000多万美元的利润来发给员工。
2.间接报酬
间接报酬主要指员工的福利。现在,酒店大多采用统一的方式,为员工提供医疗保险、养老金、带薪假期等福利。事实上,由于员工个性的不同,对各种富。的价值的主管评价是不同的。为了使激励的绩效达到最大,酒店应考虑员工的个人需要,给予员工充分主动权,为员工提供“自助餐”式的福利,由员工自行选择。比较切实可行的做法便是:酒店为每一个员工建立一个灵活的、规定具体金额的福利消费账目,并为每种福利标明价格。员工可以自行选择福利项目,直到他们账户中的金额用完为止。
3.非金钱性报酬
酒店管理人员应认识到员工的需要是多方面的既有物质的需要,又有精神的需要。因而,管理人员应适当的考虑员工的精神需要,通过各种精神鼓励措施来激励员工,如评选“最佳员工”、授予“XX岗位能手”称号等。管理人员还应注意到:不同的员工的精神满足是不同的。管理人员还应注意到:不同的员工的精神满足是不同的。管理人员应根据员工个人的差别有针对性的采用各种激励手段。如有的员工希望有良好的人际关系,酒店可以多组织一些生日聚会、舞会等社交活动以满足他们的需求;有的员工希望受人尊敬,拥有较高的威望,酒店可通过授予各种荣誉称号来激励他们。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酒店要想真正建立起一套合理、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这需要管理人员不断的努力,不断的根据客观环境的变化给予调整。希尔顿曾经说过:“只有快乐的员工才会有快乐的顾客。”酒店管理人员只有本着为员工服务的观点,将员工放在第一位,只有一点一滴地做好“人”的积累,“人”才会真正成为酒店永不枯竭的财富。
【摘要】在酒店管理中,人是第一因素,如何在管理中能把员工放在第一位是做好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酒店员工第一人力资源管理
电信企业目前形成了6家基础电信运营商共存且相互竞争的市场格局。MM电信在某地面临着新的挑战,内部改革势在必行。而绩效管理是电信企业完善现代企业运营机制的重要保障,因此,需要改变传统的绩效管理方法,促进绩效管理的实施与运行效果。
本文系首先阐述了绩效管理的理论,并通过深入剖析MM电信公司原有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论述了企业流程再造的目的和必要性,分析了流程再造对绩效管理体系设计的影响,确定了构建战略导向型的绩效管理体系的指导思想。
进一步在绩效管理体系设计中引入“平衡计分卡”,确定该企业绩效考核评价要素,使财务/效益类指标与服务/经营类、学习成长类指标相结合;使用“价值树”方法,将该公司的总体战略指标分解到各个部门、各个岗位;通过关键绩效指标(KPI)的选择,建立了部门和个人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采用“月亮图”法确定指标权重,明确岗位考核重点:最后,以逐级签订“绩效协议”的方式,实现企业绩效目标双向沟通、企业与员工发展共进的绩效管理目标。提出了具体的保障措施和建议。
多数酒店从经营初期就没有制定成本预算指标,也不下达消耗定额,或者制定的成本预算指标很笼统,成本管理粗放,缺乏科学、合理、完整、细化的成本管理体系。另外,还有很多酒店企业没有制定采购成本预算、餐饮成本预算、现金收支预算、餐饮成本率、每间客房消耗定额、各部门的物料消耗定额等,更不用说编制现金流量预算表和利润预算表了。
(二)成本管理意识落后。
1.缺乏成本意识和前瞻性的战略规划。企业管理方式粗放,成本管理范围狭窄,酒店仅将成本管理的范围限定在直接的生产过程即对客服务过程中,而对供应及销售环节考虑不多,对酒店外部的价值链更是视而不见。
2.创新思维缺乏,企业的成本管理制度未能充分贯彻实施。酒店行业成本控制仍停留在一般的介绍和阐述层次,未根据企业战略目标建立相应的成本管理框架,基层员工对成本管理的制度重视程度不够。
(三)成本管理对象片面。
多数酒店仍将成本管理局限于传统的简单、狭窄的模式之内,只是把材料费、人工费等有形的、短期的成本项目确定为其成本管理的对象,而对时间成本、信誉成本等无形的、长期的项目缺乏考虑,导致成本管理对象的残缺化和片面化,忽视潜在的损失。
(四)成本管理的人员素质降低。
酒店的财务人员作为企业成本管理的关键人员,其对成本管理成效起着至关重要作用。在许多酒店中,财务人员地位较低,无法参与企业的经营决策,仅作为后勤人员,对企酒店成本事前、事中控制只是空谈。
二、解决酒店成本管理问题的对策。
(一)引进完善、严谨的成本管理体系。
现代酒店成本管理中,战略成本管理应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即突破将传统成本管理局限在微观层面下的现状,把重心转向酒店整体战略这一更为广阔的领域,通过对内部物资流程、外部采购模式、服务产品定位、财务运作模式、竞争对手及市场环境等的成本分析,有利于酒店正确地进行成本预测、决策,从而正确地选择酒店的经营战略,正确处理酒店发展与加强成本管理的关系,提高酒店整体经济效益。
(二)更新成本观念,合理设置机构。
采购部门与库房应直属财务部,财务部又由财务总监直接分管,这样便于财务总监及时了解市场行情,降低酒店的经营成本,及时调整采购的品种及其比重,防止滥用资金和积压物资。这样做会有以下优点:
第一,有利于酒店采购成本的控制。采购成本一般由采购部与财务部共同调查确认,对任何一项采购申请单,一定要充分调查,实行货比三家,最后由财务总监统筹决定。
第二,有利于调控餐饮成本率。餐饮成本率高低、如何变化与采购部进货价格的变化关系密切,如果餐饮成本率发生异常,财务部就可以立即做出反应,一是分析存货周转率是否有异常、库存数量是否科学;二是分析采购成本是否合理,必要时可减少采购品种和数量,从而将采购价格和餐饮成本率调整到适当的水平。
(三)制定成本预算,明确对象和内容。
成本预算是成本管理控制的具体量化表现。只有对每一项成本项目制定科学、合理、完整、细化的指标,并且对此进行考核,成本控制才有了现实意义。制定成本预算时,要坚持科学性、合理性、完整性、针对性、执行性、挑战性等等原则,若指标过于苛刻,实践中便无法完成,也就失去了努力的动力;若指标订立的过于宽松,很容易实现,那也失去了控制的意义。
(四)建立科学、细化的成本考核指标。
可以参考同行业的平均水平,结合本酒店的实际,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建立合理的成本费用、预算管理体系。从企业的整个生命周期来看,科学、细化的成本核算管理目标的定位主要还是追求成本的持续降低。
(五)调动酒店员工积极性,提高人员素质。
多数酒店从经营初期就没有制定成本预算指标,也不下达消耗定额,或者制定的成本预算指标很笼统,成本管理粗放,缺乏科学、合理、完整、细化的成本管理体系。另外,还有很多酒店企业没有制定采购成本预算、餐饮成本预算、现金收支预算、餐饮成本率、每间客房消耗定额、各部门的物料消耗定额等,更不用说编制现金流量预算表和利润预算表了。
(二)成本管理意识落后。
1.缺乏成本意识和前瞻性的战略规划。企业管理方式粗放,成本管理范围狭窄,酒店仅将成本管理的范围限定在直接的生产过程即对客服务过程中,而对供应及销售环节考虑不多,对酒店外部的价值链更是视而不见。
2.创新思维缺乏,企业的成本管理制度未能充分贯彻实施。酒店行业成本控制仍停留在一般的介绍和阐述层次,未根据企业战略目标建立相应的成本管理框架,基层员工对成本管理的制度重视程度不够。
(三)成本管理对象片面。
多数酒店仍将成本管理局限于传统的简单、狭窄的模式之内,只是把材料费、人工费等有形的、短期的成本项目确定为其成本管理的对象,而对时间成本、信誉成本等无形的、长期的项目缺乏考虑,导致成本管理对象的残缺化和片面化,忽视潜在的损失。
(四)成本管理的人员素质降低。
酒店的财务人员作为企业成本管理的关键人员,其对成本管理成效起着至关重要作用。在许多酒店中,财务人员地位较低,无法参与企业的经营决策,仅作为后勤人员,对企酒店成本事前、事中控制只是空谈。
二、解决酒店成本管理问题的对策。
(一)引进完善、严谨的成本管理体系。
现代酒店成本管理中,战略成本管理应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即突破将传统成本管理局限在微观层面下的现状,把重心转向酒店整体战略这一更为广阔的领域,通过对内部物资流程、外部采购模式、服务产品定位、财务运作模式、竞争对手及市场环境等的成本分析,有利于酒店正确地进行成本预测、决策,从而正确地选择酒店的经营战略,正确处理酒店发展与加强成本管理的关系,提高酒店整体经济效益。
(二)更新成本观念,合理设置机构。
采购部门与库房应直属财务部,财务部又由财务总监直接分管,这样便于财务总监及时了解市场行情,降低酒店的经营成本,及时调整采购的品种及其比重,防止滥用资金和积压物资。这样做会有以下优点:
第一,有利于酒店采购成本的控制。采购成本一般由采购部与财务部共同调查确认,对任何一项采购申请单,一定要充分调查,实行货比三家,最后由财务总监统筹决定。
第二,有利于调控餐饮成本率。餐饮成本率高低、如何变化与采购部进货价格的变化关系密切,如果餐饮成本率发生异常,财务部就可以立即做出反应,一是分析存货周转率是否有异常、库存数量是否科学;二是分析采购成本是否合理,必要时可减少采购品种和数量,从而将采购价格和餐饮成本率调整到适当的水平。
(三)制定成本预算,明确对象和内容。
成本预算是成本管理控制的具体量化表现。只有对每一项成本项目制定科学、合理、完整、细化的指标,并且对此进行考核,成本控制才有了现实意义。制定成本预算时,要坚持科学性、合理性、完整性、针对性、执行性、挑战性等等原则,若指标过于苛刻,实践中便无法完成,也就失去了努力的动力;若指标订立的过于宽松,很容易实现,那也失去了控制的意义。
(四)建立科学、细化的成本考核指标。
可以参考同行业的平均水平,结合本酒店的实际,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建立合理的成本费用、预算管理体系。从企业的整个生命周期来看,科学、细化的成本核算管理目标的定位主要还是追求成本的持续降低。
(五)调动酒店员工积极性,提高人员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