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建筑技术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国务院于2005年2月24日举办了关于节能与绿色建筑的新闻会指出:建筑的能源消耗占总能源消耗的50%,而我国单位建筑面积的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3倍。我国要在2010年使薪建建筑中1/3以上达到建筑节能标准,使全国建筑达到节能50%,到2020年,进一步推广建筑节能技术,达到节能65%以上的总目标。为达到这一目标,进行建筑节能方面的研究就更迫切。
1 双层玻瑞幕墙的结构
双层玻璃幕墙是由内、外两层玻璃幕墙组成,两层幕墙中间形成一个通道,同时外层幕墙设置进风口和出风口。外层幕墙一般采用隐框、明框和点式玻璃幕墙,内层幕墙一般采用明框幕墙或铝合金门窗。内、外玻璃之间一般设置遮阳装置。为了使立面通透视野开阔,内层幕墙可采用推拉窗形式,但推拉窗的保温性能较差,尤其在开窗换气时,窗开启量不好控制,而且一旦开窗其整个窗的上下高度方向上全开,对室内空气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最好采用悬窗结构形式。另外,还有一种方法是设置通风器,通风器可安装在幕墙的顶部,得控制方便,通风换气更自然、柔和,使人更加舒适。但是双层玻璃幕墙也存在种种缺陷,比如技术复杂,难度较大,多了一道外幕墙,造价较高。双层玻璃幕墙的防火问题也应该引起重视,目前国内消防规范要求层间设置封闭隔烟层,因此热通道只能是一个层高。另外,双层玻璃幕墙对于建筑内房间之间的隔声并不是有利的。尤其是水平方向没有分隔的廊道式、外挂式双层皮幕墙,由于声音可以通过窗户传到双层皮夹层空腔中,并在空腔内利用发射而传播到其他房间内,由于外层幕墙的存在,减少的自然光通量约10%,如果外层玻璃为高透型的白玻,这个减少量将降至7%-8%。此外,由于建筑面积由外墙皮起计,要损失2%-4%,开发商比较注意这一经济指标。因此,双层玻璃幕墙并没有大范围的普及应用。
2 双层玻璃幕墙的分类
2.1 封闭式内循环呼吸幕墙封闭式内循环呼吸幕墙
封闭式内循环呼吸幕墙封闭式内循环呼吸幕墙是指空气从内层幕墙的下通道进人热通道空间,然后上升到上部排风口,最后从吊顶内的排风管排出,而外层幕墙则完全封闭。内层幕墙一般采用单玻玻璃幕墙或可开启的单玻铝合金窗,以便对幕墙进行维护与保洁,外层幕墙则采用中空玻璃隔热或断热幕墙。封闭式内循环呼吸幕墙空气的流动需要借助于专门的设备来完成,维护和运行成本较高。内、外两层幕墙之间热通道的距离通常为150mm--300mm,有的工程为了维修、清洗方便而将内、外两层幕墙之间热通道的距离设计为500mm-600mm。内层幕墙的上通道与吊顶部位设置的暖通系统排风管相连,形成自下而上的强制性的空气流动,室内空气通过内层幕墙的下通道进人两层幕墙之间的热通道空间,使内层幕墙的外表面温度接近或者达到室内温度,形成优越的温度条件,起到节约能量的效果。此外,根据需要还可在热通道内设置可调控的铝合金百叶窗帘或电动卷帘,可有效地调节阳光的照射,为建筑师选择全透明低反射玻璃提供了方便。
2.2 敞开式外循环呼吸幕墙敞开式外循环呼吸幕墙
敞开式外循环呼吸幕墙敞开式外循环呼吸幕墙是指空气从外层幕墙的下通道进人热通道空间,然后从外层幕墙的上部排风口排出,而内层幕墙则完全封闭。与封闭式内循环呼吸幕墙相反,敞开式外循环呼吸幕墙的内层幕墙采用中空玻璃隔热(或断热)幕墙,外层幕墙则采用由单片玻璃制作的敞开式幕墙结构。敞开式外循环呼吸幕墙可以完全靠自然通风,不需要借助于专门的设备,维护和运行费用较低,是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呼吸幕墙形式。敞开式外循环呼吸幕墙的进风口和排风口可以开启和关闭,夏季时开启进风口和排风口,热空气形成自下而上的空气流动(有关试验证明这种热空气流动的速度可达到0.6m/s),带走热通道内由于日照而产生的热量,降低内层幕墙的外表面温度,减少了空调制冷的负荷,节约了能源,降低了能耗;冬季关闭进风口和排风口,热通道因为阳光照射得以温度升高而成为封闭温室,提高了内层幕墙的外表面温度,起到保温作用,减少了建筑物采暖的运行费用。此外,敞开式外循环呼吸幕墙也可以根据需要而在热通道内设置可调控的铝合金百叶窗帘或者电动卷帘,有效地调节阳光的照射。
3 双层玻瑞幕堵特点分析封闭式内循环呼吸幕墙的特点
(1)内层幕墙可采用普通幕墙或铝合金窗,外层幕墙可采用隔热(或断热)明框幕墙或者隔热(或断热)单元幕墙;
(2)内层幕墙通常采用单片玻璃,外层幕墙通常采用中空玻璃;
(3)采用强制措施,电控管道系统,把夏季的白天将双层封闭热通道大部分热空气排除室外。冬季将温室效应蓄热通过打开内侧开启扇窗或开启门把热空气排向室内,达到节能效果。;
(4)内、外两层幕墙之间热通道的距离通常设计较窄,一般为150mm-300mm;
(5)需要借助于专门的设备来完成空气的流动,运行成本较高;
(6)内、外两层幕墙之间便于清洁;
(7)可根据需要在热通道内设置可调控的铝合金百叶窗帘或者电动卷帘,有效地调节阳光的照射。
敞开式外循环呼吸幕墙的特点
(1)内层幕墙可采用隔热(或断热)明框幕墙或者隔热(或断热)单元幕墙,外层幕墙可采用点支式玻璃幕墙等;
(2)内层幕墙通常采用中空玻璃,外层幕墙通常采用单片玻璃;
(3)内层幕墙完全封闭,空气的流动在室外与热通道之间进行;
(4)内外两层幕墙之间热通道的距离可设计较宽,一般为500mm-600mm;
(5)热空气的交换不需要借助于专门的设备来完成,可以完全依靠空气自然通风来进行,运行成本较低;
(6)外层幕墙设计有进出风口,内层幕墙设计有开启门或窗,需要注意的是进出风口应防止沙尘的进人,通道下部设置外空气进人腔体的进风口和上部热空交换后的排风口;
《建筑技术及设计》国际标准刊号:ISSNl006-2661,国内统一刊号:CNll-3548/TU,邮发代号82-680,共130页,定价28元/本,全年336元,大16开全彩色印刷。主要栏目有行业讯息、产品速递、名师档案、专题探索、工程档案、方案篇、技术专栏、人物专访、建筑游廊、特稿等。
2008年《建筑技术及设计》将更加关注建筑,关注建筑技术.关注建筑师,将加强对国内外新锐建筑和先进建筑技术的报道,重点为读者展示国外的新建筑、新设计,并充实产品速递、展览巡礼、建筑评论、建筑书评等栏目的内容,以求给读者提供全方位的信息。依靠编委会和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专业团队的支持,将杂志办出新的特色和亮点。
建筑技术及设计征稿启事
来稿须知
1 工程档案栏目来稿文字介绍字数限定在5000字内,包括建筑师、设计理念设计风格和其代表作品说明。
2 来稿案例请附效果图、平面剖面图、重要节点构造图、竣工摄影图,请附图注说明等内容。
3 来稿插图请寄原件,照片尽可能采用反转片(正片)或8寸照片,数码照片、效果图、平立剖面图请提供光盘(TIFF格式,分辨率350线以上),CAD线图请转成JPG或T1FF格式。
4 本刊有权对所有来稿进行加工修改,如不愿修改的作者,请来稿附函声明,本刊拥有版权码。
5 资源有限,恕不退稿:三个月内未获录用通知,稿件可自行处理,在此期间,请勿一稿多投。
投稿类型
1 工程档案
请注明工程名称(中,英文),设计单位、设计师、摄影,撰文、业主,工程概况等。
2 案例文字介绍
清楚描绘设计师的设计意图以及工程(或方案)的细节设计。
3 设计图
工程(或方案)设计的效果图,平立剖面以及重要节点结构图等。
4 竣工摄影图
工程竣工的专业摄影图(能够反映工程全貌的专业摄影作品约20张左右)。
投稿地址:
100044
北京车公庄大街19号
电话:(010)~68325480
传真:(010)~68302884
投稿邮箱:
《建筑技术及设计》2007年征订
广大读者可在所在地邮局订阅
《建筑技术及设计》每月1期,全年12期
汇款方式:邮汇 银行
付款日期:__年__月__日
订阅由:__年__月__至__年__月止,共__期
金额:__元(元×期数)
订阅人/单位名称:__
地址:__
开户单位:亚太建筑科技信息研究院
开户单位:中行北京新世纪饭店支行
账号:804312859408091001
本社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车公庄大街19号
邮政编码:100044
关键词:建筑设计;建筑技术;整合分析
0前言
建筑设计是建筑技术的前提,建筑技术是建筑设计的实际体现,二者之间原本是不可分割的,但是在我国现阶段的建筑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将这两个步骤分割开来的状况,这导致在建筑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只有将这两者真正的结合在一起,才可以保证建筑的各方面都可以满足要求。通过建筑设计与建筑技术的融合将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通过更先进技术的使用,逐渐满足建筑行业向绿色环保发展。
1建筑技术与建筑设计
建筑设计的含义是在开始进入建筑物施工阶段之前,将在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前进行设想,将其具体的解决措施通过图纸和文件的形式制作出来,作为实际建造过程中的依据,保证在整个备料、施工组织以及不同工种进行施工过程中可以有效地相互配合,使工程可以在提前制定的投资限额内,经过详细制定的方案统一施工,最终可以收获相应的效果,使建筑可以满足使用者的各项要求。建筑设计中包含的方向很多,建筑施工技术、建筑装饰装修、给水排水技术、建筑电气技术都可以算在内,这一概念可以从在整体的规划到建筑外观的设计,建筑内部设计再到施工工艺等方面,其中各种技术在不同工程中的使用也不同。这两者之间原本的关系是建筑设计帮助中解决建筑技术使用中遇到的问题,建筑技术为建筑设计提供方向,但是随着现代建筑行业观念的转变,二者之间的关系业在逐渐转变,已经不再局限在简单的互相作用上,而是将二者结合,使建筑行业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2整合后建筑设计的变化
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逐渐发展,与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也更加紧密,在全球一体化的趋势下,我国逐渐接受了更多国外先进思想与技术,尤其是在建筑方面,我国与国外在建筑设计上有很多不同的理念,通过将二者结合,使国内的建筑行业又出现了新的发展,例如在传统建筑理念中,对于柱的设计是非常单调的,通过与国外的理念相结合,使我国在这一设计中的形式更加丰富。与之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都是在将各种设计理念相结合所得到的结果,通过对外来文化的引进,使我国建筑行业有新机遇。但是现阶段国内建筑行业与国外有一定的差距,针对这一现状,要将我国的建筑设计理念进一步革新,通过将原有技术和设计与更加现今的技术和设计相结合,加上我国现阶段建筑行业大好的形势,我国的建筑行业一定会有全新的发展。
3整合中建筑设计理念的创新
3.1在整合过程中提炼建筑符号
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在使用传统方法的基础上还要利用国外先进的文化,将我国文化包容性体现出来,目前的建筑与我国传统建筑之间已经有一定的差别体现出来,这是对外来技术与理念引进的结果,建筑设计工作者在实际的工作之中,需要同时将更加先进的技术在我国传统技术的特点以及不同环境因素中进行应用。在应用更加先进的技术的基础之上,再在其中融入更加前卫的元素,将原有传统守旧的思想打破,将更加先进的方式体现在建筑中。
3.2建筑设计理念中体现创新
建筑理念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逐渐完善,在当今建筑行业中,对于创新的概念相比于之前的理解已经大不相同,原有对于创新的理解是一种脱离大众,走向歧途的表现,但是现阶段在对于创新的概念中,这一说法是对于创新者的一种表扬,也是对于传统文化的一种突破。但是不能利用这种创新对我国原有建筑理念进行否认,例如在旧城改造工作中,经常会出现将原有古建筑直接拆除再进行现代建筑的修建,这种做法固然可以使城市现代化的速度加快,但却是对城市历史的一种否定,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可以保留一定的原有建筑,通过先进的技术对这些建筑进行重新修整,使其在保留原貌的基础之上可以实现各种现代化的活动。在现阶段的城市建设中的建筑具有与之前不同的含义,是一种创新精神的体现,这种精神将与之相关的人们对于美的感受体现出来,是对于现代人文精神的最求与象征性的体现,可以展现现代建筑的艺术特征、城市环境和人文精神。建筑设计并不是凭空想象得到的,而是设计工作者自身对于美的感受的写实化,所以在建筑的形象应该给人的视觉形成一种冲击,使他人认同自身对美的感受。现代建筑科技化的创新,不仅是在信息储存和处理方面的应用,还包括信息社会知识经济的技术基础。建筑技术的创新同样也可以体现在技术方面,如在清华大学的超低能耗楼中,使用了许多创新技术,有生态仓的设计、植被屋面的设计等,在建筑内部实现了人员自然的接触,也将室内的环境改善许多,而且其主要利用太阳能或者天然气,并将其转化为电和热,减少了动力电的使用。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如果想要提高建筑设计的水平,具有创新思维是必不可少的措施之一,其与解析性思维有根本性的不同,主要体现在创新性思维是创造主体多种因素的集合,也是体现一个作品多元创作的主要表现。设计工作者的动力是其创作的根本,好的作品一定是作者在最有动力的情况下产生的,这也是在建筑设计创新中最重要的条件。
4建筑设计与建筑技术的整合分析
4.1方案要将不同设计内容体现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应该在方案中不同而设计内容全部体现出来。在建筑过程中,不同时期对于建筑方案的要求不同,所以必须将建筑设计的基本结构体现出来。并且还要运用一些新技术、新材料,将建筑设计的特点体现。
4.2从结构角度对方案的可行性进行分析
在建筑过程中,建筑设计工作者要对建筑方案的建筑结构方向进行分析,建筑方案的可行性,不能只是考虑平面功能和空间组合等方面,需要结合对结构选型的表现进行分析,使建筑方案体现出其全部价值。
4.3选择合适的技术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应该现进行选择合适的建筑技术,了解建筑需要满足的使用条件,选取可以满足的技术,在这一过程中可以通过计算机技术的辅助,明确在各步骤之间所要使用的技术。
5结论
建筑技术是实现建筑设计的重要方式之一,建筑工作者只有对建筑技术有所了解,才可以有效保证在正确的方向使用相关技术,并通过这一过程解决在设计工作中所遇到的各项问题。总而言之,通过这两个方面的整合,可以帮助设计工作者将设计方面的难题解决,使其具备创新能力,可以设计出更加优秀的作品,为建筑行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动力。
参考文献
[1]王超,周冰,徐兰兰.浅析建筑及室内设计中节能技术的应用[J].山西建筑,2008,07:249-250.
[2]冯静,丁蔓琪,李延龄.独立学院建筑设计与技术课程整合的教学探索——以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为例[J].新西部(下半月),2009,08:214-215+208.
[3]赵继龙,刘甦,唐一峰.生物气候建筑的跨专业整合设计[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11,01:71-75.
应用绿色建筑技术不仅能够在施工中保护环境,达到生态施工的目的,提升建筑的绿色技术应用水平,而且还能有效促进经济的发展。绿色建筑技术首先要求使用环保的建筑材料,提升资源的利用率,应用绿色节能的施工技术,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绿色建筑技术预计实现的生态效益十分可观。
1 绿色建筑设计的原则
1.1 整体美化原则
绿色建筑是响应当前生态绿色的施工技术的政策,打造出来的具有舒适宜居性的生态建筑。整体美化的原则可以这样理解。首先,当代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审美的需求逐渐变化,在满足人们生活和工作的需要基础上,建筑的整体要有审美的效果,如图1 。图1 美丽的建筑图景达到美观,符合大众的审美。其次,在人们审美观念逐渐变化的当下,结合绿色的设计理念,将建筑的美化由于自然的和谐统一结合,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1.2 因地制宜原则
因地制宜原则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指的是新建设的建筑项目,建设施工要符合因地制宜的原则,比如靠近山水的环境可以打造成田园小区等,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不仅提升资源的利用率,而且减少破坏保护生态环境。另一方面,针对当前国家的政策号召,老旧小区的改造项目如火如荼地进行中,所谓因地制宜就是要在原有的建筑基础上合理规划设计,最大程度对材料和空间等加以利用,减少施工中的粉尘、水、空气污染等,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提升建筑的升级改造效率。
1.3 资源再生原则
资源再生原则的应用更多地是指建筑内部装修的应用,比如在室内装饰装修的设计中,遵循资源再生的原则,一些能够通过在加工可以使用的材料尽量使用,来代替新材料的应用,提高材料的利用效率,减少资源的浪费。
1.4 少量化原则
少量化原则首先可以应用在建筑内部的装饰装修上,比如一些年轻人选择的装修风格是及其简易的风格,用少量的装修建材达到简易时尚的装修装饰效果,是建筑内部的空间更加宽敞,摒弃了传统复杂的装修风格,有助于节省资源的同时,又能够减少装修的成本,一举两得。其次,少量化的原则应用在建筑施工上,在保障使用质量的前提下,节约资源,比如当下流行的装配式使用方式,用料节约,成本支出低,建筑质量高。因此,少量化原则也是绿色建筑技术施工的指导性原则之一。
2 绿色建筑技术的分析
2.1 水资源循环
我国水资源的现状是人均水资源占有率小,且南北地域分布不均匀,水资源越来越珍贵。建筑设计应用绿色建筑技术首先要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使建筑具备水资源循环利用的功能。比如建筑的内部可以修建一个蓄水池,选择雨水进行收集,设计雨水的供水装置,将雨水简单净化后可以作为重要的生活用水来源,比如冲刷卫生间等,如果建筑内部有小的景观特色,雨水可以用来做观赏用水,大大提升了雨水的利用效率,使得建筑物具有水循环利用的功能,提升了建筑物的宜居性。
2.2 绿色节能暖通技术
在建筑中安装暖通设备是建筑功能中必不可少的设备,保障建筑物具有通暖的功能,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居住。要使得暖通建设具有绿色节能性,首先体现在设计方案上,比如建筑物可以提升对自然风的利用效率来节约资源,自然风对人类的呼吸系统有益,建筑的格局最好设计成南北通透的格局,这样有利于自然风的对流,提高建筑物的居住舒适度。即使在设计方案中没有行程南北通透的格局,也可以利用后期对建筑物的改造来实现,比如改变窗户或者门的位置是实现。其次暖通的绿色节能还体现在施工方面,按照绿色节能施工的相关要求,做好建筑内部的保温工作,选用可再生的[摘要]当今社会经济的发展不能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这是时保温材料,减少对资源的浪费。最后,绿色节能暖通技术的应用,可以选择使用暖通空调,具有变频技术的暖通空调比较节能,保障建筑物温度的同时又有美观的效果,对于绿色节能设计来说,建筑暖通空调是一个良好的选择。
2.3 自然资源的应用
大自然馈赠人类的资源数不胜数,比如风能、太阳能、雨水等自然资源,如果能够合理地加以利用,就会实现绿色节能、降耗减排的作用。比如利用太阳能可以发电、集热,用来生产和生活,太阳能清洁能源的利用就会减少电量的使用,减少污染,节能降耗;通过设计或者改造建筑物的格局充分利用太阳的光照资源,代替室内照明资源的利用;利用风能进行发电,减少煤矿等非再生资源的使用;利用降雨储存进行代替部分生活用水,或者利用降雨进行浇灌植物或者农作物,减少水资源的利用。通过利用大自然馈赠的可再生的无污染的资源,能够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真正达到节能降耗的作用。
2.4 绿色环保材料的应用
室内设计或者装饰装修的方案制定要选用绿色环保的建筑材料,即可再生、污染小、有助于人体的健康的材料为绿色环保材料。比如当前建筑施工中中空玻璃的使用就有很大的环保优势,相比较于传统的玻璃,中空玻璃具有保温、隔热、透射可见光的绝对优势,而且其对于红外线的反射率高,隔音效果好,是当前建筑施工中玻璃类中良好的选择。再比如室内灯具的选用多种多样,设计者应该注重绿色理念的应用,选用不含汞的节能型灯具,当下最好的选择就是白光LED灯具,相关数据显示,白光LED灯具不含有汞因素,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同时白光LED灯具的能耗是普通灯具的十分之一,而且使用年限长,内部结构非常简单,拆装不需要专业的技术,如果后期使用年限到期,厂家还可以回收,避免产生垃圾。室内装饰装修中墙面壁纸的选用尽量选择污染小、异味小的天然纤维的壁纸,或者PVC材料的壁纸,环保好用,减少垃圾的产生。地面的装修中,也尽量选用环保建材,比如地砖尽量选用不含污染元素的材料,不建议选用地毯,其既不好清理,材料也非可再生,如果成本允许的话尽量选用纯天然的材料,比如天然石材,减小污染的同时有益于人体健康。
3 绿色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技术的优化结合
3.1 绿色理念的优化与结合
在绿色建筑施工中融入绿色理念,应用先进的绿色节能施工技术,才能提升建筑施工的水平。首先,我们应该选择性的借鉴国外先进的绿色施工技术,将国外绿色施工技术与我们的具体国情相结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建筑。其次,随着经济的发展,绿色理念也是动态发展的。绿色建筑涉及的建筑领域比较广阔,各个领域之间存在联系,不是独立存在的,因此,绿色理念在应用的过程中应该注重优化与结合,促进绿色施工技术的合理应用,从而进一步确保建筑物的施工质量。
3.2 气候相宜的优化与结合
我国的气候类型多样,南北方差异明显,为了使建筑物能够更好地满足南北方气候的差异,同时借助南北方气候的特点,为了使建筑物发挥本身的特性,更应该具体气候具体分析,结合不同的气候特点来实现绿色施工技术的优化。首先,要对建筑物需要适应的不同的气候的能力了解清楚,比如,南方的气候多降雨,建筑物的屋顶应该设计成人字形的形状,或者建筑高悬地面,避免暴雨的侵袭,保持建筑物的干燥,比如南方的著名建筑―吊脚楼,如图2 。图2 吊脚楼建筑图北方的气候特点多暴雪、气温低,例如东北的建筑就应该设计暖炕或者地暖,以此来应对东北地区严寒的天气特点。同时,对于建筑材料也要采取优化措施,尽量使用可再生的建材,达到节约能源的作用。其次,在制度管理规范方面,关于绿色建筑技术的应用应该统一管理制度,规范绿色施工技术的要点,才能进一步确保建筑的施工质量。
3.3 节能设计的优化与结合
绿色建筑设计中应用绿色节能技术,首先考虑应用绿色可再生资源,比如前文提到过的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充分利用清洁可再生能源,是对生态环境的另一种保护。同时,当今时代是科技发展的时代,应该充分利用科学技术,保障绿色建筑节能设计的优化与结合,使绿色建筑技术更好的应用于绿色建筑中,切实保障绿色建筑建设水平的提升。
4 结语
经济的发展是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但是当前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亟解决重要问题,绿色节能的施工技术是当今时展的需要。绿色节能施工技术顺应当前发展的趋势,响应环境保护的主题,是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因此,我们应该保护赖以生存的环境,打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本文分析了绿色建筑设计的原则,指出了绿色建筑施工技术,以及讨论绿色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技术的优化结合措施,旨在促进绿色建筑设计水平的提升,切实保障绿色建筑的建设水平。
参考文献
[1]荀欢欢.环保节能技术在绿色建筑中的优化与结合[J].城市建筑,2019 ,16 (15 ):14-15.
[2]刘晓彤.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技术优化结合[J].建筑设计管理,2019 ,36 (4 ):94-96.
[3]韦玮,黄燕萍.绿色建筑设计理念与节能技术应用探析[J].居舍,2019 (2 ):101.
The seismic isolation technology for buildings
Abstract: This thesis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the seismic isolation buildings with a focus on the technology of laminated rubber. And it analyze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low-rise buildings and the high-rise buildings on the seismic isolation treatment . With the demonstration of the economy we finally come to a conclusion that the seismic isolation buildings have a bright future.
Keywords: seismic isolation;laminated rubber; economy
一、引言
地震是我们在建造建筑物时永远不可避免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我国处于世界上两大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欧亚火山地震带之间,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以及欧亚板块的挤压,地震断裂带十分活跃。20世纪以来发生6级以上地震近800多次,遍布除贵州、浙江两省和香港特别行政区以外的所有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地震活动频率高、震源浅、强度大、分布广,是一个震害非常严重的国家。1900年有记录以来,我国死于地震的人数达到55万之多,占同期世界死于地震总人口的53%,地震成灾面积达到30多万平方公里,房屋倒塌近700万间。尤其是近期发生的汶川大地震使举国震惊,我们清楚地见识到了地震的威力,大片房屋倒塌,大量的人员伤亡使我们迫切地意识到发展新型抵抗地震灾害的新方法和新技术的重要性。
传统的抗震方法,主要是针对建筑物的结构,通过合理的设计,保证建筑物在规定的烈度范围内不发生破坏,这是一种刚性抗震结构,其地震反应是放大晃动型,容易发生脆性破坏。而隔震技术是将过去的硬抗技术改为软抗,是在建筑物底部和基础顶部之间安放适当的缓冲物,使建筑物在受到地震波作用后的加速度反应大大减弱,同时让建筑物的位移主要由隔震系统承担,从而使建筑物在地震中产生的变形非常小,以达到防护目的。一般来说,基础隔震结构的地震反应只是抗震结构的1/4~1/12,大大提高了结构的安全度。通过这种以柔克刚的方法可以使建筑物在地震中受到较小的伤害。
二、隔震技术的发展经过了早期的萌芽阶段与现代的发展阶段
(一)基础隔震技术的早期阶段
基础隔震概念最早是由日本学者合浩藏于1881年提出的,认为先在地基上纵横交错放置几层圆木,圆木上做混凝土基础,再在混凝土基础上盖房,以削弱地震传递的能量。
1909年,美国的J.A.卡兰特伦茨提出了另外一种隔震方案,即在基础与上部建筑物之间铺一层滑石或云母,这样地震时建筑物会发生滑动,以达到隔离地震的目的;
1921年,美国工程师F.L.莱特在设计日本东京帝国饭店时,有意用密集的短桩穿过表层硬土,直接插到软泥土层底部,利用软泥土层作为隔震层。1923年关东大地震发生,附近同类建筑毁坏严重,但这个建筑却保持完好;
1924年,日本的鬼头健三郎提出了在建筑物的柱脚与基础之间插入轴承的隔震方案。1927年,日本的中村太郎论述了加装阻尼器吸能装置,在隔震理论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在这一阶段,虽然有了清晰的隔震概念和一定的隔震理论基础,但限于当时的水平与条件,基础隔震技术的应用未被很好地研究与开发。
(二)基础隔震的现代阶段
随着地震工程理论的逐步建立以及实际地震对结构工程的进一步考验,特别是近二三十年来,由于采用大量的强震记录仪对地震进行观测,使人们较快地积累了有关隔震及非隔震结构工作性能的定量化经验,从而对早期提出的一些隔震方法进行了淘汰与升华。其中叠层橡胶垫基础隔震体系被认为是隔震技术迈向实用化最卓有成效的体系。
1984年新西兰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幢以铅芯叠层橡胶垫作为隔震元件的4层建筑物;1985年美国建成第一座4层的叠层橡胶垫隔震大楼加州•圣丁司法事务中心;1986年日本又建成一幢5层高技术中心楼,采用铅芯橡胶垫。目前,世界上大约有30多个国家在开展这方面的研究,这项技术已被应用在桥梁、建筑,甚至是核设施上。截止目前,世界上大约已建成了3100多幢基础隔震建筑。
常见的隔震技术有叠层橡胶支座技术、砂垫层隔震技术、石墨垫层隔震、摩擦滑移支座隔震及橡胶隔震支座与摩擦滑移支座联合隔震。这其中发展较为迅速的是叠层橡胶垫支座隔震技术。
隔震橡胶支座是由一层钢板一层橡胶层层叠合而成,并经过加工使其紧密地连接在一起的。首先,隔震支座有高的竖向承载能力和较小压缩的变形,可以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此外叠层橡胶垫支座还有很大的水平方向的变形能力,在地震作用下可以隔离水平方向上的地震分量;第三隔震橡胶支座具有弹性复原特性,地震后可以使建筑物自动恢复原位。采用隔震橡胶垫支座的建筑物,设防目标一般可以增加一个等级,传统抗震建筑的设防目标是“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而设计合理的基础隔震建筑可以做到“小震不坏,中震不坏或轻度破坏,大震不失去功能”
目前,我国叠层橡胶垫基础隔震体系发展迅速,已经用在各种类型的建筑中,但是高层建筑与低多层建筑相比还有其一些本身的特点。首先,高层隔震建筑的上层结构不能满足刚体假定,高阵型反应分量的影响不可以忽视,不能以结构第一阵型为主确定上部结构反应;二是由于高层超高层建筑的水平地震力产生的倾覆力矩较大,在较大强风和地震力的作用下隔震支座中可能会有拉应力产生如何避免隔震支座中拉应力的产生成为一个重大问题,第三是高层超高层建筑的自振周期都比较长,所以必须进一步延长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的基本周期,已达到更好的效果,低弹性、大变形支座的开发在强震和强风地区有很好的研究前景。
三、隔震技术在低层和多层建筑中的应用
对于低层和多层建筑,由于其主要是砖砌体结构体系,由于砖砌体的材料脆性性质,其整体性极差,以及砌筑质量的高离散型,其抗震性能较差,历次震害统计中表明,砌体结构受到的地震破坏最为严重,目前,在设计使用中,多层楼房局部跃层、错层越来越多,沿街大多出现底框建筑,抗震性能极差,居民装修使结构的损害较大,在地震来临时其抗震性能令人担忧。从下表中我们可以看到隔震技术主要应用于低层和多层建筑中。
序号 地点 层数 结构类型 建成时间 高度
1 汕头 8 R.C框架 1993 27
2 西昌 6 砌体混合 1994 17
3 澄海 8 R.C框架 1995 26
4 广州 7 R.C框架 1997 21
5 太原 9 R.C框架 1997 29
6 太原 20 R.C框架 1997 64
7 杭州 7 底框 1997 22
隔震在我国部分地区住宅中的应用
近20年来,基础隔震技术在工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据不完全统计,到2003年仅日本就已经建成1300多栋隔震建筑,我国到现在也建设了300多栋隔震建筑,与传统抗震建筑相比,采用隔震技术的建筑物的安全性和减震效果在几次地震中得到检验隔震建筑的最大水平加速度仅为传统抗震结构的1/3~1/5。
从技术方面来讲,隔震技术的研究在抗震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发展较早,目前,已经相当成熟,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已经制订了隔震建筑设计的规范和相关标准。但是,从工程普及角度讲还远远不够。
首先是经济方面的考虑,在工程抗震界,以往的研究大多集中于抗震理论和设计方法的研究,而对具体的经济指标的评价做的不够,这样往往导致研究与实际工程脱节,使得大部分的人认为采用隔震体系会导致建筑物的工程造价大大提高,其实正好相反,采用隔震技术建造的房屋从长远角度讲会使建筑物的成本下降。
同非隔震建筑相比,基础隔震建筑在技术经济方面有了一些变化。
第一,在结构造价方面,增加的部分有隔震部分的设计费用;隔震构件的费用;隔震层上增加一层楼面的费用;隔震层引起的工程量的增加费用。但是由于利用了隔震技术使得基础费用降低,由于隔震技术使得上部结构的抗震设防目标增加了一个等级,使得墙体变薄,结构构件使用上也变少,带来了一定的费用降低。
第二,由于现在主要使用的是叠层橡胶垫基础隔震技术,而橡胶是一种极易老化的材料,一般的使用寿命最多达到60年,所以使用基础隔震技术相应的增加了维护和拆除的费用。
第三,由于隔震技术使得上部结构墙体变薄,相应的带来的效果就是使用面积的增大。
第四,采用隔震技术一般可以使建筑物的高度增加一层,这样就可以带来很可观的经济效益。
第五,我们分析建筑的经济效益时不仅仅要分析表面上看得着的经济问题,还要研究其隐含的经济问题。隔震技术能够降低房屋的地震作用,使房屋在地震中不易破坏。同时也能减少地震所引起的火灾等次生灾害,城市瘫痪、社会长期不安等,尤其是人员伤亡(据统计,在地震中所导致的人员伤亡90都是由于房屋倒塌造成的),而隔震技术能很好地减少这些次生灾害。
再次,是基础隔震技术对技术要求相当的严格,就拿叠层橡胶垫基础隔震支座来说:(一)叠层橡胶垫基础隔震体系的动力特性不仅随着结构体系的不同而变化,而且与安放位置的不同也发生变化,因此,在设计时不但要进行相应的概念设计,而且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动力分析,合理、准确地把握动力响应才能保证做出准确安全的设计。(二)在隔震结构中要真正做到基础与上部结构隔离,还需要进行一些关键部位的构造处理。如低层楼梯与主体结构的隔离处理;上下水、煤气、供暖及配电管道穿越隔震层时的柔化处理。有一方面处理不当,都会使结构在地震中遭到巨大的损失。(三)除此之外,叠层橡胶垫基础隔震层对施工的要求是比较严格的,隔震层的位移不能受任何原因的干扰和约束,施工时不能损伤隔震器及其附件,并要求隔震器的安装要有较高的水平度以保证在受到地震作用时能够完成复位。
四、结论
综合分析可以知道,基础隔震建筑大大降低地震灾害,由于上部地震作用减少,结构跨度、进深可增大,结构构件减小使得房屋的使用面积增大,虽然房屋的建设费用增加了一些,但与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相比,较少的增加了结构造价,较大地增加了经济效益。综合经济和社会效益,尤其是在降低社会损失方面,其效果更加明显。有专家从广州、太原、西昌等地隔震技术建造的房屋进行经济评估后得知,隔震房屋比传统抗震房屋节省土建造价为:7度减少1%~3%,8度减少5%~15%,9度减少10%~20%。特别是在高烈度区,采用隔震技术可以比采用原来的隔震技术在原有基础上多建造1到2层,土地更加节约,带来了更好的经济效益。
隔震建筑与传统的抗震建筑相比,不论是在减小地震灾害还是在经济方面都有其较大的优势,故隔震建筑是未来建筑控震的发展趋势,随着技术的发展,现在存在于隔震建筑中的一些难点如叠层橡胶垫基础隔震技术在高层建筑中遇到的如拉应力的处理,以及高寿命橡胶的研究都是现在研究的热点。
参考文献:
[1]张树忠,董福琳.建筑结构设计中减少地震力影响的措施[J].低温建筑技术.2009,6.
[2]葛鹏.我国住宅中隔震技术的应用[J].特种结构.2005,4.
[3]高峰.隔震:建筑工程抗震新技术[J].生命与灾害.2009,5.
[4]谷达伟.隔震施工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08,34(12).
[5]吕百龄,李和平.隔震橡胶支座的特性和应用[J].减震橡胶.第25卷第4期
[6]卫彩霞,吴会平,吉柏峰.基础隔震建筑的全寿命经济评价的研究[J].特种结构.2009, 3.
[7]鲁红涛.基础滑移隔震技术在多层建筑中的应用[J].陕西建筑。2004,4.
[8]王东卫,张燕,李永刚.建筑隔震橡胶支座的原理及工艺研究[J].减震橡胶。第25卷第3期
[9]丁运芳.建筑基础隔震加固技术分析[J].四川建材.2009,148.
20世纪80年代后期起,随着全球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建筑科技界反思发现:先前的节能建筑、太阳房以及节能节地建筑,其含义及原理均未明确建筑应促进含其自身在内的各领域的生态平衡与可持续发展。住宅设计结合自然首先要用生态学的观点从宏观上研究自然环境和人的关系,特别是研究现代工业在高速发展中对自然进行开发所造成的破坏和灾难,要适应自然、创造必要的生态环境;其次,用生态学的理论证明人对自然的依存关系,批判以人为中心的思想,要研究自然界的生命和非生命的依存关系,强调现代的城市建筑应该适应自然规律,设计结合自然。
我国古代“天、地、人、和”的大环境观对于生态建筑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建筑及其环境若能做到有利于:综合用能;多能转换;三向发展;自然空调;立体绿化;生态平衡;智能运行;弘扬文脉;素质培养;持续发展;美感、卫生、安全。那么。在不久的将来就可能做到有效地发挥其正确的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的作用。这种建筑可称为生态建筑。
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收入及生活质量显著成倍增长,目前城市房地产业的急剧膨胀,众多的居住小区的涌现,房价及房地产策划被炒做的炙手可热。大大小小的房地产公司,花样翻新的各种广告、楼书令人目不暇接,无从选择。而且一些虚的理念性的东西越来越多,有的海文化、水文化、山文化,泉文化生态文化等等一时之间成了房地产开发商的惯用的标语,回归自然、以人为本、人性化空间被到处滥用,一座荒山甚至一潭死水、一片树林都被描绘成“山水人家”、“私家森林”、“亲水住宅”等佳境。这种种现象同时也体现了,城市的快速发展及人们的思想、意识、观念、价值取向、人际关系、都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一个成功的开发商一方面要在开发理念上凸现自己的优势,包括环境优势、区位优势等等软硬件设施,如纯净水入户、宽带网、智能化管理等现代科技的引入方便了人们的居家生活。环境的优化又随后成为人们做出选择的关键所在,人性化设计、环境可持续发展等理论成为环境设计的基本原则,但要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到实处,不仅仅提高绿化面积、绿地率,而设计真正体现在每一个细微之处,真正关怀和满足各阶层、年龄段人群的不同需求。人们更加需要的是一片绿荫、可以让孩子尽情游戏的乐园、老年人锻炼身体的场地,而不是为了追求形式的图案,环境建设要达到的是优化环境、改善小气候的长期效果,不是一时的华美。
所谓生态建筑技术,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情况在传统的技术基础上,按照资源和环境两个要求,共同改造重组所做成的新技术。第二种把其它领域的新技术,包括信息技术、电子技术等,按照生态要求移植过来。从技术层次性来讲,可以把生态技术分为简单技术、常规技术、高新技术。一般来讲简单技术和常规技术属于普及推广型技术,高新技术属于研究开发型技术,从我国实践来看,应该以常规技术为主体。
对生态建筑和使用技术的要求可以用三点来判断,首先技术本身的功能与生态环保功能是一致。第二要求采用的技术和制造的产品有利于资源能源的节约。第三个采用的技术和产品有利于人的健康。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在生态建筑目前技术上应该说还是非常广的,包括门窗节能技术、屋顶节能技术等等。
从一定意义上讲,生态建筑是一个宏观的概念,在考虑材料再利用,新能源开发等很多问题上都不应该停留在个体建筑这个尺度上,应该把它放到整个城市或者一个区域内通盘考虑,也可以把生态建筑认为是一个技术的集成体,许多技术问题,比如能源优化问题、污水处理问题,太阳能的采用和处理问题,并不是建筑专业范围内的问题,需要建筑师和各个专业的工程师共同合作。从技术层面上来讲,首先规划选址合理,减少环境污染,资源高效循环利用,降低能源消耗,采用太阳能、风能等等。从过程上来讲,提高建筑的保温隔热性能,实现建筑防晒,自然采光照明等,这是生态建筑采用基本的技术策略。
生态建筑设计中的建筑技术还包括:(1)建筑的体型控制。建筑的体型系数对建筑能耗的影响十分明显,体型系数越小就意味着在体积一定的情况下,能够降低外维护结构表面积,从而降低室内外热交换。(2)自然通风与采光。(3)遮阳。在设计中可利用墙面绿化和树木遮阳,充分发挥绿化的遮阳作用,既经济又有效,同时还可以改善微气候,美化环境。同时可使用百叶窗调控板,控制太阳光的进入量,有利于夏季遮阳,冬天采暖。(4)外维护结构保温隔热。(5)水系统的设计。包括对给水、热水、雨水、灰水、黑水的合理设计。(6)建筑采暖。建筑能耗约占我国能源消耗的23%,在建筑中推广适合国情的建筑节能和太阳能技术对整个社会持续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7)建筑材料的合理使用。
随着人类对生存环境认识的不断深化,绿色生态建筑意识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生态建筑并不是指以昂贵费用为代价来得到优美环境的建筑;生态建筑并没有一个固定的形状或模式,这种建筑的一大特性就是与生态环境和功能的相协调性。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实现生态能源建筑商品化可采用以下一些措施:(1)加强以治理污染“源头”为主的建筑能量系统分析方法的研究。(2)可以先在对环境保护有特殊要求的地区、新建的城镇小区、人居环境已较恶化的区域、常规能源缺乏的特殊区域建设生态能源建筑,进而推广到其他城镇。(3)一些体现绿色、环保、高效能的部件可在我国目前康居工程和其他楼宇工程中广泛推广使用。如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空调、太阳能光电墙面、屋面系统、废水再生装置、燃料电池、生态建筑材料等。
Abstract: the global water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and the serious lack of increasingly prominent contradiction between in China, and the shortag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ave restricted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economy, thus saving water to ease the shortage of water resources situation to have the important meaning.
Key words: the shortag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restricted social economy development, water saving
中图分类号:TU991.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近年来我国城市生活用水量不断呈现递增趋势,而用水过程绝大部分是在建筑中完成的,因此节约城市生活用水首先需要搞好建筑节水。本文就建筑水资源浪费的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以下多项技术措施。
1用水方式
1.1推广循环用水
提高冷却水循环利用率和冷却效率是公共建筑空调冷却系统节水的主要途径。
景观用水除采用雨水,再生水等非传统水源进行补水外,还要设置循环利用装置,开发推广诸如湿地-水体复合系统的景观用水循环利用技术。
对设置游泳池的建筑,要建设选用游泳池用水的循环利用设施和设备,采用节水的换水方式。
1.2发展建筑中水 建筑中水设施是指民用建筑物或建筑小区内使用后的各种排水如生活排水、冷却水及雨水等经过适当处理后,回用于建筑物或建筑小区内,作为杂用水的供水设施。建筑中水的利用可以节约大量宝贵的水资源,是今后建筑节水推广的趋势。
在家庭中推广各种小型的废水处理装置,如废水处理净化槽,将上层住宅的洗浴和厨房的优质废水经过简单的处理,供下层住宅冲厕使用。这对改造现有未设置中水设施的建筑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
2系统设备
2.1安装水表计量
计费可以提高人们的节水意识,因此水表是开展节水工作的重要硬件基础,计费制比包费制节水生活节水约75.3%。
对一个单位或一个小区来,为保证计量收费和水量平衡测试及合理用水分析工作的正常开展,应在在入户支管位置安装水表,并设总表,设置总水表的目的不仅仅是计量收费,还用于检查水量是否平衡,查找漏水管段。 有的建筑物水表型号过大,用水量较小时,水表指针基本不动。据统计约有40%的水表不符合±4%的精度要求。因此水表选型,提高水表计量的准确度对节水有重要意义。 水中杂质堵塞了水表滤网的部分进水孔,造成水表计量不准确。在水表前安装过滤器,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并减轻水表磨损。由于水表自身零件的机械磨损,水表的使用年限越长,其准确度就越低。按照国家要求,水表到期应强制更换。使用期限为:口径15~20 mm的水表不得超过6年,口径25~50 mm的水表不超过4年。
2.2应用节水器具
中国家庭沐浴,卫生洁具和洗衣用水占家庭用水80%左右,因此改进厕所的冲洗设备,采用节水型家用设备是建筑节约水的重点。
2.2.1节水龙头
水龙头应用范围广,数量多,是节水首要关注对象。一般普通水龙头出流量大于0.2L/s,而节水龙头流量为0.046 L/s。节水龙头节水通过两种方式节水:
⑴结构上节水
陶瓷阀芯水龙头的陶瓷芯避免了铸铁芯磨损而产生的跑冒滴漏的现象,除此之外它的开关行程短,缩短了水流时间,节省了水的流量,与普通水龙头相比节水量可达20%-30%。
充气水龙头在龙头出水口安装充气稳流器,可使节水达到25%,并随水压增加节水效果明显,由于空气注入的原因,节水龙头的水束感觉比传统龙头要大,水流也更流畅。
⑵控制方式上的节水
延时自闭水龙头最大优点是可以在保证卫生的前提下减少水的浪费,其节水效果为30%。
手压,脚踏,肘动式水龙头虽然使用略感不便但节水效果好,避免无效水流导致的浪费,可用于公共场所。
2.2.2节水便器
目前我国正在推广使用6 L水箱节水型大便器,并已有一次冲水量更少的大便器问世。 两档水箱在冲洗小便时冲水量4 L;冲洗大便时冲水量9L,采用一档6 L水箱更节水。
利用管路中自来水的压力将水箱中的空气压缩,使水箱内的水具有一定压力。当冲洗时,水可高速冲洗大便器,冲洗清洁度比常压水箱高40%,每次只需3. 5 L冲洗水量。
2.2.3节水淋浴器
常用的节水淋浴头节水方法可分为加气,限流和增氧防垢淋浴喷头,可节水50%。
两种靠加气或减小过流断面降流量,后者不仅降流量还使水富含氧气,同时没有容水腔,停止使用不积水,减少结垢几率。
电磁式淋浴节水装置轻按开关出水,一段时间后断水,再触再出,可节水48%.
非接触式自动控制淋浴器,人站在淋浴器下自动出水,离开后自动断水,避免了洗澡人打肥皂搓澡时不必要的浪费。
2.2.4节水型洗衣机
洗衣机用水量较大,约占生活用水10%,节水型洗衣机可节水50%。
3 设计系统
3.1防止二次污染 受到二次污染的水将会被排放;对供水系统的清洗处理,也需耗费大量的自来水, 因而防止建筑给水系统二次污染,对节约用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水池、水泵、高位水箱加压供水方式是目前高层建筑中使用最广泛的供水方式。但这种供水系统的水质指标合格率有所下降,其原因约有一半是水在加压输送和贮存过程中造成的。而在高层建筑给水中采用变频调速泵供水直接用泵将贮水池内的水送至用户,取消了水箱,减少了发生二次污染的几率。
3.2防止系统超压 给水配件前的静水压大于流出水头,其流量大于额定流量造成浪费。由于不易被人们察觉和认识,因此可称之为"隐形"水量浪费。给水系统的超压出流现象是普遍存在而且是比较严重的。为改变这一状况,应采取限压和减压措施。 对给水系统的压力做出合理限定,家庭入户管(或公共建筑配水横支管)的工作压力限值应为0.15 MPa,静水压力限值应为0.25 MPa。
压力大于上述限值时,应采取减压措施,设置减压孔板节水效果相当明显,如在学校浴室热水管道中加装孔径为5 mm的孔板后,节水约43%。
3.3 减少无效冷水量 热水供应系统,在开启热水配水装置后,往往要放掉不少冷水后才能正常使用。这部分流失的冷水即浪费的水量。应从建筑热水系统的各个环节抓起,减少无效冷水的排放。 热水系统的循环方式直接决定了无效冷水量的相对大小。支管循环方式虽最节水,但其工程成本最高;立管循环方式的节水量虽比支管循环少,但却是干管循环节水量的1.8倍;干管循环造价最低。立管循环与干管循环相比,循环节水效果较好;与支管循环相比,立管循环具有较明显的经济优势。建议采用立管循环方式。 配水点与用水点相距较远时,每次洗浴都需放掉管内滞留的大量冷水。热水管线越长,水量浪费越大。因此在建筑设计中考虑节水因素应尽量减少热水管线长度,此外连接家用热水器的热水管均应进行保温。
缺水已经严重制约了我国北方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高节水意识,贯彻节水法规是当务之急,而采取节水的技术措施是缓解水资源紧张的重要手段。随着用水紧张的局面不断持续,相信以上技术措施会日益得到人们的重视并在建筑工程中加以应用。
参考文献:
[1]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手册》 陈耀宗 姜文源等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2]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措施 给水排水》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3
建筑行业的发展使得技术与艺术两门学科之间的融合关系更加密切,但自古以来,艺术与技术就是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体。特别是随着社会大众审美水平的不断提升,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同时,建筑技术与建筑艺术的矛盾更加激烈,两者之间的关联性也有更加明显的展现。文章通过对建筑技术与建筑艺术关联性的分析,旨在于探讨促进两者和谐发展的措施,望能够为建筑领域的优化升级打下基础。
1 建筑技术与建筑艺术的概念
1)建筑技术
何为建筑技术?一般来说,建筑技术是指建筑领域各环节,各层面工作开展过程当中所有使用工艺技术的统称。建筑技术涉及到了非常多个方面的知识,自整体规划到施工工艺,包括建筑设计技术,建筑结构技术,建筑施工技术,建筑装饰技术,建筑给排水技术,建筑暖通技术,建筑电气技术等多个专业,是构成建筑形象的基本载体。
2)建筑艺术
何为建筑艺术?当前我们认为,建筑艺术是指从美学一般规律与概念的角度入手,把握建筑艺术在艺术层面上独特的语言形式,赋予建筑形象美感,突出建筑形象的文化以及审美价值,同时也是彰显建筑形象时代感与民族性的重要途径。根据建筑形象的功能特点以及美学特征,可以将建筑形象分为住宅建筑、生产建筑、园林建筑、宗教建筑等多种类型,不同类型的建筑形象所对应的美学价值有所不同。新时代背景下,建筑技术的发展推动着建筑艺术转型,新时期的建筑艺术更多的倾向于将物质功能与审美功能的结合,同时将空间延续性与环境特定性合成起来,艺术内涵更加的丰富。
2 建筑技术与建筑艺术的关系
1)建筑艺术的发展以建筑技术的发展为基础
从宏观角度上来说,建筑技术是指建筑行业领域内所涉及到的一系列技术的总称。对于一个优秀的建筑产品而言,要求将建筑艺术与建筑技术完美融合在一起。从建筑史发展的角度上来说,在建筑行业取得发展与进步时,多伴随着新型材料,新型技术,新型设备,以及新型工艺的产生。换句话来说,建筑艺术与建筑技术两者有相辅相成的关系,同时建筑艺术的发展是以建筑技术的发展为基础而延伸的。
根据建筑史的发展进程来看,建筑技术的发展往往领先于建筑艺术的发展。建筑艺术发展速度相对而言比较缓慢,甚至还可能对实际工程的技术应用造成不良影响。以法国巴黎埃菲尔铁塔为例,从当时建筑技术的发展角度上来说,已经具备了改变石拱结构形式的能力,但受制于传统形式的限制加上大众的认同感较低,因此最终设计方案仅在底部增加铁拱结构,并无实际意义。
2)建筑技术是建筑艺术美感实现的前提
建筑艺术是对时代美学发展的记录与表现,具有非常强的多系统以及综合性特征,是人类物质层面发展基础之上,精神追求的集中体现。众所周知,物质决定意识,上层建筑受经济基础的影响。在时展,社会经济快速进步的过程当中,大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为建筑艺术的发展更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许多城市在建筑发展中均将建筑技术与建筑艺术的统一作为了关注的重点,在打造外形优美的建筑产品同时还需要使其具备环境友好型的特征。
建筑艺术在发展过程当中受到了许多因素的影响,除了建筑技术以外,经济发展水平,政治条件,文化条件,环境地域等均会对建筑艺术产生一定程度上的影响,特别是建筑思潮,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建筑艺术的发展趋向。以上多个方面因素相互作用,使得建筑艺术能够以一种独创性的理念以及颠覆性的观点促进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在这一过程当中,建筑技术可以称得上是建筑艺术美感实现的前提条件,更是建筑艺术发展走向的重要影响因素。
3 协调建筑技术与建筑艺术关系的几点对策
1)深化建筑艺术同时提升建筑技术
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以及文化发展走向会在无形之中对社会大众的审美观产生影响。在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人类社会物质生活层面内容更加丰富,人们对建筑产品的要求不再单单局限于实用性方面,同时还需要关注艺术美感的体现。故而,从这一角度上来说,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工作人员必须通过强化建筑技术监督管理工作的方式,使建筑技术与建筑技术能够达到和谐统一的状态。
在当前建筑技术的发展趋势下,建筑工程中普遍选择一次浇筑成型清水混凝土工艺展开施工。在这种工艺方案下,浇筑混凝土表面平整且光滑,色泽分布均匀,外观简洁大方,施工作业完成后仅需要在浇筑混凝土表面涂抹保护剂,省去了传统操作中比较繁琐的修饰环节,而后浇筑成型的混凝土表面能够作为装饰面使用。根据实际使用经验来看,由于这种建筑技术非常符合当前大众对建筑技术实用性以及艺术美感的要求,因此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建筑,对建筑技术水平的提高也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2)加强建筑技术同时推动建筑艺术
一个建筑产品的建造、成型必须依赖于建筑技术的合理应用。即没有建筑产品的成型能够脱离对建筑技术的应用而存在。从建筑史的发展角度上来看,人类用石头,木材进行简单的生存需要式的建筑建构,到了罗马人用石材,混凝土等材料来砌筑更大跨度,更大空间的建筑建构,以及我国明清时期斗拱,木构建筑体系的完善成就了气势恢宏的明清三大殿等。上述案例都充分反应了在时代背景下,建筑技术的发展以及应用现状对建筑艺术所产生的推动作用。
3)建筑技术与建筑艺术需要同时向着生态可持续方向发展
人类社会文明史发展过程当中,技术学科与艺术学科均是非常重要的构成部分。在各个时代背景下,建筑艺术以及建筑技术的发展水平都将对建筑工程自身产生直接的影响。从当代建筑工程的发展角度上来看,为了能够促进建筑领域的长期协调发展,必须提高对建筑艺术学科的关注度,强调建筑形式以及建筑技术的应用对建筑工程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价值,避免建筑形式对社会发展产生不积极的影响。在生态可持续发展观点下,建筑技术需要被视作是改善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人性化方法,从而突出建筑艺术美感的发展。
4 结束语
在建筑领域各学科发展不断完善的背景之下,建筑技术与建筑艺术两者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的发展,建筑形象的构成离不开对建筑技术的应用,而建筑技术的应用也正好为建筑艺术的发展深化提供了支持。新时期建筑艺术与建筑技术两者的发展存在一定的失衡性,无法同步提升,因此必须通过深化建筑艺术同时提升建筑技术,加强建筑技术同时推动建筑艺术,以及同时向着生态可持续方向发展这些手段,来实现建筑技术与建筑艺术的同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孙巍巍,刘松茯.建筑技术属性的拓展――从原生态技术到艺术技术[J].华中建筑,2007,25(1):148-150.
[2] 张蔚."无为顺道"与中国古建筑技术和艺术的发展[J].华中建筑,2010,28(12):134-136.
建筑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建筑技术是建筑设计施工过程中的施工工艺、结构设计、新材料应用等多方面的技术。建筑艺术是指按照人们的审美规律,运用建筑艺术独特的艺术语言,赋予其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以及具有象征性和形式美,体现出鲜明的民族性和时代感。艺术与技术是相互依存的,二者通过完美的结合,体现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一、建筑技术与建筑艺术关系概述
技术与艺术在建筑领域的关系,一直都是人们的研究课题,很多人都对两者进行比较分析,试图就二者究竟是抗争还是融合进行讨论,但是终无定论。其实建筑技术和建筑艺术是伴随着建筑的产生而存在的,并且被人们感知和进一步发展运用。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建筑技术也会随着社会的进步而进步,人们的审美要求也会不断提高,建筑本身所需要的技术水平和艺术水平都会越来越高。因此建筑物必须满足不同时代人们的审美要求,以大众的眼光为标准去实现建筑功能。建筑艺术随着时代的审美的变化而变化。与此同时人们对于建筑的实用功能的进一步需求,促使建筑技术不断发展。 建筑艺术的发展不仅离不开建筑技术,而且往往是以建筑技术的发展为前提和依据的。
建筑往往会因为一项新的建筑技术的运用,会产生不同凡响的艺术效果,受到大众的欢迎。建筑师为了使建筑能达到某种艺术效果,往往会去寻求更先进的建筑技术。这从侧面说明了建筑艺术对建筑技术有推动作用。影响建筑艺术的因素,除了建筑技术外,还有政治、宗教、文化、地理气候、环境等因素。特别是某种建筑思潮对一定时期的建筑的影响。正是由于多种复杂的影响因素,才使得不同国家、地区,不同民族、不同宗教等出现五彩缤纷的建筑艺术形象。建筑的技术性与艺术性是建筑所具有多重属性表现之一,技术是理性的,艺术是感性的;技术是物质的,艺术是精神的。
二、建筑技术与建筑艺术的关系能否协调与统一,和谐发展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的答案是肯定的,笔者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论述二者的和谐与统一:
1.树立全新的建筑艺术形象,提高建筑技术
不同时代,不同建筑技术,不同建筑艺术形象。随着现代建筑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建筑物各方面的要求不断提高,为了满足人们对建筑物实用性、享受性、外观的各种形态的追求,建筑师们不断尝试新的努力与探索。希望通过尝试建筑物的技术与其艺术达到协调。一个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社会风气、人们观念有着很大的影响,对建筑的发展当然也有重大影响。比如,我国唐朝时期,经济、文化发达,这样的环境使得人们的审美观较之前的朝代有了巨大的发展,所以当时的建筑物人们审美为前提来建造。在人们普遍的需求下,建筑技术就得提升。今天,随着科学技术、文化的日新月异,人们所追求的东西不仅要有实用性,而且还要具有观感。这就要求在建筑施工的时候,加强技术的监控,以保证建筑物技术与艺术的完美协调,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在现代建筑施工中,清水混凝土施工成为都市人的首选,因为清水混凝±施工工艺在施工过程中一次浇注成型.混凝土表面光滑平整,色泽均匀,外观大方、优美,建筑完成以后只要在混凝土表面刷上保护剂,不需要添加其他任何的修饰。就可以直接以浇注成型的混凝土表面作为装饰面。外观看上去自然大方。这样的施丁技术符合现代人的追求,所以受到现代人的喜爱并且大量运用于建筑建造,相对的,建筑技术就得到很大的完善。
2.加强建筑技术研究,促进建筑艺术升华
建筑物造成就离不开技术支持,技术是建筑成为可能的有利保障。没有技术的支持就谈不上艺术的发展。新石器时代,人类居住的房屋是用石头砌成的石屋以及木梁柱式结构形成的水面“湖居”。当时的建筑技术主要为打石砌石和砍树架梁。奴隶社会生产力得到发展,使建筑技术获得进步,罗马人开始使用石材、天然混凝土、建成较大跨度、宽敞空间的建筑。建筑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建筑艺术发展。在建筑方面,建筑技术的发展到达一定程度之后,技术相对成熟,才能要求艺术的存在。我国清朝时期,建筑技术成熟,所修建的皇宫气势宏伟,赋予美感,是以往任何一个朝代无法比拟的。这就是因为清朝的建筑师总结之前的经验,建筑技术更为丰富,更为先进。
3.实现生态可持续的技术观和艺术观
模仿和复制是当前我国建筑行业最常用的方法。将一些具有国外风情的建筑艺术生搬复制到我国的各地。这也是我国各地层出不穷的“欧洲小镇”、“英国小镇”、“法国小镇”等仿外国小镇形成的原因,以及各类仿古建筑一条街、仿古石材和仿古技术的应用等。使建筑技术和建筑审美都处于一种模仿和生搬复制中,失去了当代建筑的特色。
1.2新奇特出位
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各地建筑的飞速发展,人们对建筑审美观念的改变,我国的建筑样式呈现多元化发展。尤其是近年来,更趋于个性化、潮流化发展,因此,也产生了一些新奇特的建筑,博得了人们的眼球,但这也并不能说明体现和代表了我国的建筑审美与建筑技术的水平。如央视的“大裤衩”、苏州的“秋裤”、湖州的“马桶盖”、杭州的“比基尼”等都是我国近年来出现的奇特建筑。
2故宫:经典建筑审美与建筑技术分析
审视一座建筑的美学理念和建筑技术,一定跟当时人们的审美观念和建筑技术能力有关。在中国传统的的建筑审美发展程中,也大多体现在建筑形式上。故宫是我国明代建立起来的皇宫建筑群,在故宫的空间设计、形体比例、色彩使用、装饰装潢等方面都体现了明代人们的审美观念,和当时的建筑技术上的成功之处。尤其是在色彩和装饰的处理上,故宫主要建筑都采用了黄色琉璃瓦,朱红公的门窗、台柱,以及折色的台基,从色彩上来看错落有致,别具一格,能够显示出皇家的气势恢宏。故宫的建筑装饰十分的讲究,不但重视屋顶的装饰,就连屋角也都做了翘角飞檐,在屋脊上添加走兽的装饰,这些都是古代传统文化中有着深刻涵义内容。在故宫整体建筑中,还按照主次进行了巧妙的处理,使建筑审美和建筑技术得到了最佳的融合,也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的水平。
3当代建筑审美与建筑技术的思考与设想
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审美观念的提升和改变,对建筑行业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将审美与技术更好的融合起来,是当前建筑行业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同时建筑审美与技术的结合是当代和未来建筑发展的方向。
3.1建筑审美的多元素渗透
纵观西方国家和我国古代的建筑,每一处建筑的审美与技术都与当时人们的审美观念,和建筑手段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十几年来,在众多的建筑中也大量的引用了西方国家的一些美学观念和建筑技术,在建筑风格上逐渐向潮流化发展,但与此同时却失去了我国传统建筑的韵味,有些过于模仿和照搬。但审美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思维过程,我们也无法做到限制和阻止,面对即使文化背景相近的人群,对建筑审美观念也不尽相同的现象,更多的是倡导建筑审美的多元素渗透。
3.2建筑技术的创新发展
在改革开放以后,西方建筑技术也逐步走进了我国的建筑行业,但由于实际情况的不同,在具体的实施中有一定的局限性。在新技术的推广和实施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一是要么一味的照搬西方建筑技术,使没有西方建筑技术的施工队伍和基层的施工人员一时难以适应,无法达到建筑要求的水平,工艺水平也无法得到保证。二是将传统的建筑技术全部丢弃,使原本一些具有较高工艺价值和技术成就的建筑技术丢失,造成了较大的损失。因此在建筑技术的发展过程中,除了要吸收西方建筑,保留传统的技术外,还要增加适合我国建筑发展的技术创新。
3.3审美与技术的融合
从历史上保留下来的伟大建筑来看,凡是被称为奇迹的建筑艺术都是审美与技术最佳的融合体。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靳尚谊早在2006年两会期间就谈到:“综观世界名城的形成过程,在城市形象方面都有一个长期探索、调整、磨合的过程,使新与旧和谐一致,而这正是我们缺少的。”因此,在未来建筑行业的发展中,审美与技术的良好融合,是建筑行业的走向和趋势。
随着我国土地资源越来越少,及高层建筑的数量与日俱增,加剧了我国资源浪费及环境污染等问题,影响到人们的生活,损害了我国的生态环境。如何让我国建筑行业朝着绿色环保的方向发展,是目前建筑行业中最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
1绿色施工技术概述
(1)绿色施工技术的概念。绿色技术,作为我国近年来降低建筑行业资源浪费、减少环境破坏行为的重要手段,能够帮助建筑企业减少能耗,并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实现废物利用,进而实现我国节能减排的效果。从生态环境的角度出发,使用绿色技术一方面能够将建筑行业的发展给生态环境带来的危害降至最低;另一方面,还能尽可能减少有害气体、建筑垃圾的产生。想要做到以上几点,除了使用绿色技术外,还需要建筑设计进行以下几方面的配合,从而将建筑行业的绿色环保发挥到极致:①在施工过程中,采购一些绿色材料,减少对环境的污染;②确保建筑项目中通风设计的合理性,进而提高建筑中空气的流动性,为人们打造一个绿色健康的生活家园;③通过提高项目的采光效果,来提高对太阳能的利用率,进而有效降低能源的消耗。(2)当前我国高层建筑施工中存在的问题。①资源消耗过大且对环境污染严重。从我国高层办公建筑施工现状来看,我国大部分高层办公建筑,都存在对材料使用缺乏规划的问题,如钢材的利用率仅是发达国家的60%,而水资源的回收利用更是不超过发达国家的50%。这一问题直接导致施工材料严重地浪费,不仅大大增加了建筑企业的施工成本,同时也不利于我国建筑行业的良好发展,大大增加了我国能源使用的负担。②缺少有效地管理。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建筑行业的绿色建筑技术开始逐渐成熟。但是,由于建筑绿色技术的施工成本要高于普通的建筑技术。同时,在企业内部缺乏完善的管理机制作为绿色建筑技术推广的基础,导致我国大部分高层办公建筑在施工时,依然以经济效益作为决定是否使用绿色建筑技术的依据。通常情况下,经济效益和绿色建筑技术两者不能兼顾的前提下,大部分建筑企业会选择前者,导致绿色施工成为一句空话,并没有将其落实到位。
2高层建筑施工中绿色施工技术的应用
(1)外墙保温技术的应用。在高层办公建筑施工中,外墙保温结构作为提高整个建筑项目节能型的最重要的因素,其性能的好坏对于整个建筑项目而言有着巨大的影响。而高分子保温浆料,作为传统建设中常见的保温材料,其具有低成本、保温性能佳、化学性质稳定等优点,但是该材料在使用后回收使用率较低,不符合我国建筑行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基于此,为了提高高层办公建筑中外墙保温结构材料的二次利用率,一些建筑企业开始在施工中,使用复合保温隔热墙面板作为外墙保温结构的主要材料。该种材料在提高施工便捷性的同时,还能有效地增加建筑外墙结构的稳定性,因此该种材料受到了我国建筑企业的广泛青睐。(2)双层皮幕墙技术的应用。由于在高层办公建筑中,使用玻璃幕墙作为建筑维护结构会导致大量能源的消耗,因此我国建筑企业开始对双层皮幕墙技术进行研究。双层皮幕墙技术的工作原理与双层薄膜原理是相同的,主要是在两层玻璃中留出一层空气层,为幕墙中的温度提供缓冲的空间。在高层办公建筑中,使用该技术能够有效吸收阳光,进而提高建筑对太阳能的使用效率。此外,双层皮结构还具有透光性好的特性,能够弥补单层幕墙热工性能差的缺陷:在炎热的夏季,双层皮结构中空气层能够提高热空气的流动性,以此降低室内的温度;在寒冷的夏季,可以将维护结构中的间层关闭,进而减缓热空气流失的速度,以此来提高建筑内部温度。这样就可以有效地减少建筑在夏季和冬季空调以及供暖装置能源的消耗量,实现节能减排、减低能源消耗的目标。(3)通风技术的应用。建筑设计中通风系统设计的好坏,与建筑性能的高低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同时也与人们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一旦通风系统设计不合理,则不利于建筑内空气的流通,进而降低内部空气的质量,增加空气中病毒的传播速度。同时,一旦冬季空气流动量过大,就无法将热空气留在建筑内部,人们会加大供暖设施的工作量,进而增加能源消耗量。由此可见,确保建筑设计中通风系统设计合理性,对于高层办公建筑而言比较重要。比如说,在某建筑高层办公建筑中,可以分别在其屋脊、屋檐中分别开一道天窗、气窗以及一道高侧窗,并在该窗2.5m以下增设一道百叶窗。这样的设计,不仅能够在炎热的夏季中提高空气流动性,满足建筑对通风的需求,同时也能在寒冷的冬季中,通过及时将天窗、气窗以及百叶窗的关闭,来减少热空气的流动性,确保建筑的热量。除此之外,这些窗口的设置还具备了采光的功能,不管气窗处于关闭还是张开的状态,都能够保证光线的充足,进而提高建筑内部的亮度。可以说该设计在满足通风要求的基础上,也大大提高了建筑采光的能力,并进一步增强了建筑物的节能性。(4)水资源利用技术的利用。绿色节能技术除了应用于建筑本身,在水资源利用方面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缺水地区。①对市政中水管网进行改造,将市政中水作为常规水用到室外绿化灌溉等用途上。这种方法不仅能够大大提高循环水的利用率,同时还能通过简单的生物反应器以及消毒处理等方式,进一步清理循环水,从而实现其循环使用。②为了降低循环水对建筑物的影响,在建立循环水水池时,通常建设地点都选择在地下建设,并配备一些能耗小、噪音小的设备,在降低能源消耗的同时,减少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3结束语
综上所述,绿色建筑技术的使用对于我国高层办公建筑而言,不仅能够降低其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同时还能提高建筑材料的使用效率。文章主要从外墙保温技术、双层皮幕墙技术、通风技术以及水资源利用技术等几方面入手,详细地说明了绿色建筑技术使用对于高层办公建筑的影响,其主要目的在于进一步增强建筑企业绿色环保的意识,提倡积极推动绿色环保技术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