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五年级复习计划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二、复习重难点:
多边形面积的计算与用方程解应用题。
三、复习内容:
1、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整、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2、方程及用方程解应用题。
3、多边形的面积计算。
4、位置。
5、可能性。
6、数学广角—植树问题。
四、复习要求与做法:
1、根据教材的重点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加深学生理解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复习小数乘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时,先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小数乘除法的意义与整数乘除法的意义有什么联系和区别。然后着重复习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够按照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除法运算。注意出现一些判断题,检查学生对所学概念、法则理解得是否正确,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
3、复习整、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时,先让学生回忆一下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以及中括号和小括号的使用,然后着重通过具体题目进行练习。注意提醒学生认真审题,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计算时要认真细致,保证每步正确,可以用简便方法计算的,要注意随时使用简便方法。
4、复习多边形面积时,不要只背公式和计算习题,注意引导学生回忆这些公式是怎样得来的。才能使学生正确无误的记住和应用这些公式。
5、复习简易方程时,要注意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以及一些特殊的写法。
6、复习应用题时要注意通过具体的题目,既能按照一般的分析思路进行解答,又能根据题里已知条件间的特殊数量关系选用简便方法解答。有些题还可以通过改条件、改问题再让学生解答,培养学生灵活解题的能力。
五、复习措施
1、逐单元、有重点进行复习
采用“看、读、想、练、说、评”的方法进行复习。看,看课文中有关运算方法、算理的词句。读,读这些词句,做到对本单元心中有数。想,通过自我反思,自查这个单元有些什么困难,及时提出,解决。练,通过作课本以及练习册上的有关练习,做到巩固知识。说,对于练习中有关的算理、数量关系等思维过程说出来,理清思路。评,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加深对题的印象。
2、抓薄弱环节,进行集中练习
针对逐单元复习中出现的比较集中的内容,采用多练精讲的策略,使学生做到巩固复习的目的。多练精讲中使学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3、做综合试卷,形成综合处理能力
用做综合试卷的方法,对学生本学期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考验,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了解学生的不足,采取个别有针对性的复习。
4、抓住个别落后生,采取一对一的复习
抓住落后面较大,在逐一复习和集中复习效果不好的个别学生,采取一对一式的复习。让落后生也能跟上步伐,巩固知识,缩小落后面。
六、复习时间与内容安排:
时 间
复 习内容
12月31日前
结束新课
1月4日-8日
计算 简易方程 位置
1月11日-15日
一、复习的主要目标
1.复习巩固第一、二学段所学的数学知识,获得适应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必要的应用技能。
2.经历对知识回顾和整理的过程,掌握整理知识的方法,并使所学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习惯。
3.在知识回顾整理的过程中,加深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4.学会与人合作,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习惯。
5.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我班学生整体学习兴趣浓厚,在课堂上积极性高,表现欲强。大部分学生学习较为主动,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基础知识比较扎实。结合上学期期末和本学期摸底考试,班内优秀率能够保持在72以上(约33人),85分到70分之间基本保持在8人左右,70分到60分有一人,不及格人数始终保持3人,每次考试成绩都在30分与40分之间。虽然本班优秀率较高,但尖子生不多。比如上次摸底考试优秀率较高,但100分到90分的人数不到20人。分析原因,学生整体比较浮躁,特别是在计算和审题方面,粗心出错的同学占多数。85到70这部分学生学习习惯养成不够,不认真审题单凭自己的意识做题,做完题后不爱检查,并且不能灵活的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是导致成绩偏差的主要原因。另外还有少部分学生学习状态不稳定,还需要老师和家长做好思想引导工作。不及格的三个孩子知识点遗漏太多,对学习不赶兴趣,不仅在数学上成绩偏差,各科成绩均不理想。
二、复习的具体措施
针对本班实际情况,有点有面的制定出以下的复习计划。
㈠ 复习原则:自主复习,突显主体
环 节:课前自主整理——交流梳理构建——练习巩固提升 让学生经历整理、构建、对旧知识进行再学习的过程,不但对所学知识形成一种网络结构,对所学知识从掌握水平达到熟练掌握水平,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分优、中、差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端正学习态度,进行健康心理素质培养,提高对复习的认识。
2. 分层导学,关注全体
重视班级学生的"分层导学",发展共性,培养个性。在分层导学中,确立优生主要目标:审题万无一失,解题灵活运用;中等生主要目标:细心检查,努力提高;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主要目标:基础扎实,确立知识底线。
3. 科学组织“培优补差”。
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必然会出现“优生”和“差生”,而且,在复习阶段这种两极分化的情况可能会更严重。针对这种情况,我做了以下的措施。首先说一下“补差”,补差要分两次,第一次补在复习课之前,就是把下一节课所复习的内容预先给予一定的温习和提示,使他们对复习的内容基本有所知晓,这样在上复习课时,他们就不会显得陌生而难于理解了;第二次补在复习课之后,就是把今天所复习的内容再次进行疏导,询问他们哪些地方没有很好掌握,据此进行有针对性地缓冲点拨、强化巩固,对于那些理解起来确实有困难的知识,教师要学会“忍痛割爱”,布置作业时要适当降低要求,真正体现“因材施教”、“分层施教”。其次说一下“培优”,优生在复习的时候一般都显得特别的轻松,因为复习的内容对他们来说已经理解并掌握了的,如何让他们“吃饱”呢?我的做法是:1、复习课上尽量让回答的机会让给“中、下等生”,让“优生”做“小老师”评价“中、下等生”的回答,把自己好的想法和做法介绍给大家,这样就会互惠互助、相得益彰;2、让“优生”参与老师的备课和编题,倾听他们的建议,“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复习的效果更有针对性;3、布置“自助作业”让他们选做,留有更多的时间让他们阅读数学课外读物,不断丰富提高他们的数学综合素养,让他们真正“吃得饱”。
4. 有针对性的进行专题训练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并能抓住文章的大意。
4,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5,在阅读中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学习诗歌以及叙事性,说明性等不同的文章的阅读。
6,学习浏览,根据需要搜集信息,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7,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5万字。
8,乐于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学习辩论,演讲的一些基本方法。
9,在习作方面,内容要具体,感情要真实,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能写常见的应用文。
10,学写简单的读书笔记,学写内容梗概。
11,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能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方法。并能策划简单的社会活动,学写活动计划。
二、教学重点
(一) 读写重点
1,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优美的语言和含义深刻的句子
2,体会词句表达的感情,留心观察生活,真实表达自己的感受
3,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搜集积累精妙的语言,学习用得体的语言表达。
4,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5,理解主要内容,感受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6,学习搜集和处理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7, 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
8,抓住主要内容,揣摩状物类文章的写作方法。
(二)习作教学
1,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2,学写简单的书信,发言稿,研究报告等应用文。
3,能修改自己的习作,做到语句通顺,书写规范,整洁。
(三)口语交际
1,乐于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在稍作准备后能当众作简单的发言。
2,学会通过讨论策划活动,学习介绍自己 ,交流趣事和学习劝说,讲故事,表演课本剧,聊热门话题等。
(四)综合性学习
1,搜集积累精妙的语言,学习运用有艺术性,有魅力的语言。
2,初步学会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写简单的调查报告。
三、复习措施:
1.根据本册的教学要求,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背好每堂复习课。以单元内容复习为主,归类复习相辅助。着重抓好阅读与作文。?
2.让学生进行有准备的复习。即复习前要求学生先找一找本单元自认为难读、难写、易错的字。不理解的词句,默写本单元中要求背的课文。
3.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交流自我复习情况,能者为师。
4.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进行指导和解答。
5.检查巩固:读读写写、听写有关词语、每单元的重点段落在默的基础上让学生提出各种类型的问题,进行讨论问题。
6.对学生的复习掌握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对所布置的回家作业必须是老师亲自检查。对认真完成的给以鼓励,对少做或不做的要求当补好。对个别不会正确利用时间的用午间或课间抓紧补好为止。
7.对个别困难生除直接抓外,再请好生进行一帮一。
8.对好生要帮让他们明白帮什么,对帮的认真,负责有成果的要给于表扬。困难生完成得好,进步大得,不但表扬,而且给以奖励。
9.对学有困难的学生给予特殊的关心,多给发言、板演、面批的机会。多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建立他们的自信心,充分发挥他们各自的潜力。
10.多与学生谈心,交流,了解复习中遇到的新情况,以便及时应对
四、分项复习要点:
识字听说
〖 (一).能听清音节,正确写出词语,句子.
结构复杂,笔画较多的字,词.注意书写时的间架结构,行款.如:禄憨憋澜檀粼
注意形近字的比较,不混要淆,如:蓬篷
注意容易写错的字,如:屐裕蛰
书写要求:端正,整洁,行款整齐,竖不倾斜,横不能太平,写得舒展,不瘦小,不独长,写方块字。特别要写好结构复杂的字,笔画多的字。
(二)、拼音:在语段中看拼音写词语或选择读音。
(1) 注意读错的字音:如:区域颤动等(包括平翘舌音)。
(2) 注意拼读习惯的培养.
(3) 能听懂短文的意思。
(4) 选择字意:抓住关键语素,破解词语意思。基本方法:语境揣摩(据词、据句、据段、据稳定义)
阅读
(一)、正确背诵规定的课文、段落。
(二)、正确使用标点、读懂标点,感受标点的表达作用。(重点省略号)检测方法:根据省略号前面的内容概括或合理想象补充内容。
(三)、正确把握词语的意思。(包括关联词语)
1、 基本方法:联系上下文。
2、 练习要求:提供丰富的语境表述;提供词语比较、辨析选择.
(四)简要复述课文
主要作用:
1. 培养以简单复述的能力,为概括主要内容做准备;
2. 培养说话能力。简要复述与复述不同:要有一定的概括能力——描写的内容要改换,主要内容要保证完整:同时也允许将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保留。
(五) 列题纲背诵是背诵课文的一种方法.
列背诵题纲可先找出每段中的重点词句,再整理成一个背诵提纲.
习作
1、通过复习将小数四则运算加以系统整理,加深理解小数的意义、性质,小数乘法和除法的意义,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和除法的笔算和简单的口算,进一步提高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能力。
2、会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初步理解方程的含义,会解简易方程。
3、在掌握用算术方法解应用题的基础上,会列方程解两、三步计算的应用题,能够根据应用题的具体情况灵活地选用算术解决和方程式的解法。
4、在复习过程中,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求,收集有用的信息,进行归纳、类比与猜测、发展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认识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并可借助数学语言来表述和交流。
二、复习题型
(一)基础知识
1、填空。2、判断。3、选择。
(二)计算。
1、口算。2、竖式计算及验算;3、简便计算;4、小数四则混合运算;5、解简易方程;6、文字题。
(三)操作部分。
1、公顷与平方千米。2、测量的有关知识。3、实际应用。
(四)应用题
1、解题思路。2、列方程解应用题或算术方法解应用题。3、适当加深题。
三、复习策略建议
1、强化目标意识。复习时要树立目标意识,在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能结合本班学生实际,在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认知结构的结合点上下力气,花功夫。复习时既有共同基本要求,又有“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个别辅导,从而真正使所有学生通过系统的复习,使知识得到巩固,数学素质得到提高。
2、在复习计算部分时,既要重视基础知识的基本技能,又不能停留在让学生死记硬背、照搬硬套。而应该看作是训练思维,发展智能,激发兴趣,培养正确学习习惯的过程。(1)重视口算。(2)弄清算理与法则。(3)掌握运算定律与性质:复习时应引导学生进行归类,弄清使用的前提条件,同时要求学生能自觉地根据题目结构的特征进行简算。(4)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把握尺度。先澄清学生对运算法则、性质、定律等基础知识方面的模糊认识,再组织练习,老师应不断了解反馈信息,及时点拨评讲。一方面使学生经常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复习计算知识的兴趣,另一方面能针对学生的缺陷帮助剖析错因,教给纠正方法,减少出现类似失误。
3、复习土地面积计算时:(1)沟通联系形成网络,应帮助学生把零散的几何知识纵横沟通起来。形成一个合理的几何系统,以便学生从整体结构来认识单个知识。(2)深化理解,提高能力,领悟数学思想,会联系生活经验对结果进行估算检验。(3)操作实践、动手操作技能是学生的薄弱环节,复习时应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有关工具,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新晨
1、学生的基本知识检查,重点在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普遍掌握;
2、学生的基本作图能力要求认真和方法正确;
3、学生的基本知识应用能力,针对普通型应用题,强调单位换算、解题格式等;
4、学生的实验探究分析和基本技能,要求知晓环节、增强探究意识,并且理解实验过程。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八年级学生由于基础问题,大多数学生能参与学习,但缺乏主动学习性。一些好的学习习惯和有效的学习方法没有养成,答题规范性存在大量的问题。
三、各章节的复习重点内容:
第一章(声现象):声音的三要素;超声波与次声波;减弱噪声的有效途径;声速及回声的相关计算运用。
第二章(物态变化):温度计的正确使用;物态变化及现象分析(其中对晶体熔点、凝固点和熔化凝固图象分析;水的沸腾中沸点的理解作突出强调)。
第三章(光现象):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月食、日食、小孔成像等;光的反射规律及运用;光的折射规律及运用;光的色散现象;
第四章(透镜及其应用):凸、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及作图分析;生活中的透镜运用分析;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眼睛的原理,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方法;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及基本应用。
第五章(物体的运动):知道。
四、复习的基本要求:
1.梳理各章节基本知识,形成结构,便于学生记忆和理解;
2.重点知识内容进行细讲多练,技能知识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引导性明确;
3.注意纠正学生学习及考试中的错误心态,规范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综合性进行课堂练习,分析讲解中加强学生的练中记忆、练中巩固和练中归纳能力。
五、具体措施:
1、抓住课本,夯实基础.
先由学生看课本再现知识,再有针对性的选择习题,以点代面,突破学生的薄弱点,教材中的难点。完善学生物理知识结构,使前后知识联系起来,形成网络化,便于学生记忆。一般性的考点通过练习再现,重点、难点以例题形式出现。
2、把握重点,专题复习。
经过最近的期中考试、月考,大多数同学的物理学习情况已经较为明晰的反映出来,一般而言,一个班级会有20%的同学是物理成绩比较差的,50%的同学在60-80徘徊,基本稳定在这一分数段,剩下的30%是属于分数较高的一段,应该说此时两极分化还是比较明显的。到了初三会有部分同学选择放弃物理,不愿意听课写作业,其实经过初二一学年对物理的接触或多或少了解物理学习方法,经过一轮轮的复习还是可以把物理学好的。
二、复习课原则
1、老师安排复习课不能简单地对知识点罗列,突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围绕知识结构帮助学生搭建框架。一方面这样学习好的同学不至于觉得复习很枯燥,另一方面可以较好的帮助成绩稍差的同学。
2、课时设计根据学校计划、考试时间、新课进度安排,复习课时针对期末考点总结分析、物理题难易度,争取每课都可以有反馈、每周有检测。
(一)提出了《2006年全省企业服务体系工作指导意见》。该意见从制定配套政策、落实中小企业创业辅导、落实银河培训工程计划,建立技术服务平台,加强管理咨询服务和完善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意见。该意见已经省非公经济领导小组第十三次会议审议原则通过。
(二)根据国家发改委的部署和要求,开展并完成了全省担保机构基本情况的调查工作。对本省取得免征营业税资格的担保机构绩效考核与评价,实行动态跟踪管理。并就我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情况上报国家发改委。对担保行业符合条件的争取免税政策的扶持上报工作。
(三)按照国家发改委的要求,总结上报了前三年(2003—2005)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专项补助资金使用情况。总结上报了我省三年来银河培训工程实施情况和2006年银河培训工程培训计划。在全国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专项补助资金工作座谈会上进行了交流,得到了国家发改委中小司的充分肯定。
(四)组织有关部门单位讨论修改我委起草的《云南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管理暂行办法》。根据会议讨论意见,向省非公经济领导小组第十三次会议呈报了《关于建立信用担保体系的实施办法》,提请会议讨论。
(五)参与起草了《关于解决我省中小企业与非公济融资难、贷款难问题的汇报提纲》,向省政协调研组进行汇报。
(六)参与编制《云南省中小企业暨非公有制经济“十一五”发展规世界秘书网版权所有,划》。根据本委云经办〔2006〕12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做好云南省加快中小企业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大会筹备工作的通知》,参加了发展规划部分章节的起草和整个规划的修改。按要求完成任务。
(七)修改完善《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中小企业暨非公有制经济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提交即将于七月份召开的全省中小企业暨非公经济大会讨论修改通过。
(八)修改上报了国家发改委关于征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管理办法》的意见,并建议国家尽快下发执行。
(九)成功举办了联合国亚太经社会在昆明举行的《gms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平台》项目建设研讨会。并得到联合国官员和专家的高度评价和肯定。
(十)完成了政协人大的提案议答复(5件)。
(十一)企业治乱减负工作:根据国务院减负办工作安排要求,完成了对国有煤矿企业负担情况的调查工作任务;根据国务院减负办2006年企业治乱减负工作提纲,对我省的企业治乱减负工作做了初步的安排。非公投诉中心工作;开展日常受理工作,受理投诉23件。对每起投诉案件视情况进行转办或直接处理。
二、下半年工作任务
(一)完成委领导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全省中小企业暨非公有制经济工作会议的工作任务。修改完善报批《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中小企业与非公有制经济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意见》并落实好政府确定服务体系建设的工作事项。
(二)认真做好《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关于做好2006年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专项补助资金使用和管理工作的通知》工作的落实。做好实施国家银河培训工程。制定培训方案,完成800人以上的企业家培训,并争取国家资金的保障。
(三)完成2000人的企业信息化应用培训工作,并争取国家的相应支持。
(四)按照滇沪合作有关项目,组织有关人员到上海培训和滇沪企业家的交流工作。
(五)组织企业的科技、服务项目向国家发改委申请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专项资金的申报工作。
(六)完成gms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建设一期工程建成验收及开通工作。
(七)推进州、市中小企业网建设,争取完成四个州市中小网分网建设,并对国家已支持的两个分网建设项目的督查验收并上报。
(八)争取国家发改委科技司对云南中小企业网扩容建设项目的支持,并推进宣传应用力度,争取在每天采编各类政策、行业、经济、商品、技术信息200余条,注册企业达到20000家。每天点击、收索3000余条的基础上,分别提高10%,下大力争取早日实现信息共享的服务目标。
(九)争取国家发改委各类项目的政策支持。推进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建设和公益服务建设,完成省级服务中心8个平台建设,争取挂牌并有实务性的为中小企业服务,有计划的推进州、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建设。
一、1—5月份工作情况
(一)提出了《2006年全省企业服务体系工作指导意见》。该意见从制定配套政策、落实中小企业创业辅导、落实银河培训工程计划,建立技术服务平台,加强管理咨询服务和完善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意见。该意见已经省非公经济领导小组第十三次会议审议原则通过。
(二)根据国家发改委的部署和要求,开展并完成了全省担保机构基本情况的调查工作。对本省取得免征营业税资格的担保机构绩效考核与评价,实行动态跟踪管理。并就我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情况上报国家发改委。对担保行业符合条件的争取免税政策的扶持上报工作。
(三)按照国家发改委的要求,总结上报了前三年(2003—2005)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专项补助资金使用情况。总结上报了我省三年来银河培训工程实施情况和2006年银河培训工程培训计划。在全国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专项补助资金工作座谈会上进行了交流,得到了国家发改委中小司的充分肯定。
(四)组织有关部门单位讨论修改我委起草的《云南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管理暂行办法》。根据会议讨论意见,向省非公经济领导小组第十三次会议呈报了《关于建立信用担保体系的实施办法》,提请会议讨论。
(五)参与起草了《关于解决我省中小企业与非公济融资难、贷款难问题的汇报提纲》,向省政协调研组进行汇报。
(六)参与编制《云南省中小企业暨非公有制经济“十一五”发展规划》。根据本委云经办〔2006〕12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做好云南省加快中小企业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大会筹备工作的通知》,参加了发展规划部分章节的起草和整个规划的修改。按要求完成任务。
(七)修改完善《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中小企业暨非公有制经济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提交即将于七月份召开的全省中小企业暨非公经济大会讨论修改通过。
(八)修改上报了国家发改委关于征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管理办法》的意见,并建议国家尽快下发执行。
(九)成功举办了联合国亚太经社会在昆明举行的《gms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平台》项目建设研讨会。并得到联合国官员和专家的高度评价和肯定。
(十)完成了政协人大的提案议答复(5件)。
(十一)企业治乱减负工作:根据国务院减负办工作安排要求,完成了对国有煤矿企业负担情况的调查工作任务;根据国务院减负办2006年企业治乱减负工作提纲,对我省的企业治乱减负工作做了初步的安排。非公投诉中心工作;开展日常受理工作,受理投诉23件。对每起投诉案件视情况进行转办或直接处理。
二、下半年工作任务
(一)完成委领导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全省中小企业暨非公有制经济工作会议的工作任务。修改完善报批《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中小企业与非公有制经济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意见》并落实好政府确定服务体系建设的工作事项。
(二)认真做好《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关于做好2006年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专项补助资金使用和管理工作的通知》工作的落实。做好实施国家银河培训工程。制定培训方案,完成800人以上的企业家培训,并争取国家资金的保障。
(三)完成2000人的企业信息化应用培训工作,并争取国家的相应支持。
(四)按照滇沪合作有关项目,组织有关人员到上海培训和滇沪企业家的交流工作。
(五)组织企业的科技、服务项目向国家发改委申请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专项资金的申报工作。
(六)完成gms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建设一期工程建成验收及开通工作。
(七)推进州、市中小企业网建设,争取完成四个州市中小网分网建设,并对国家已支持的两个分网建设项目的督查验收并上报。
(八)争取国家发改委科技司对云南中小企业网扩容建设项目的支持,并推进宣传应用力度,争取在每天采编各类政策、行业、经济、商品、技术信息200余条,注册企业达到20000家。每天点击、收索3000余条的基础上,分别提高10%,下大力争取早日实现信息共享的服务目标。
(九)争取国家发改委各类项目的政策支持。推进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建设和公益服务建设,完成省级服务中心8个平台建设,争取挂牌并有实务性的为中小企业服务,有计划的推进州、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建设。
林学院2007级学生陈某2011年6月下旬毕业。毕业前夕,他不慎从高台上摔下来,导致颈椎骨折,造成下肢瘫痪。由于该生家庭经济困难,林学院筹资7000多元予以帮扶,学校也通过困难补助机制提供了8000元的困难补助,还通过大病救助机制报销了1万元的医疗费。在学校的大力帮助下,该生及时得到治疗并迅速康复。
近年来,河南科技大学不断完善奖学金、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临时困难补助、减免学费、“绿色通道”缓缴学费、医疗保险等“七位一体”的激励和解困助学体系,全力帮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确保“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学校把国家助学贷款工作作为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问题的主要途径,按照“应贷尽贷”的指导思想,努力提高贷款比例,同时加大其他各项措施的工作力度,实行多管齐下的帮扶策略,取得了突出成效。仅2011年,学校就为5562名学生办理了助学贷款,助学贷款覆盖率达到16.52%;为8530名学生发放国家助学金2559万元,为382名学生发放企业和社会助学金82万元;通过“绿色通道”现场为837名特困新生办理了学费缓缴手续;设立869个勤工助学岗位,发放勤工助学款101万元;为1000名学生发放了过冬棉被,并通过“情系特困生、严冬送温暖”活动,为340余名学生发放临时困难补助近30万元;对符合条件的267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予以学费减免,减免总额77.8万元;完成了29458名学生的续保和新参保工作,建立了大病救助机制,给5名特困生解决医疗救助费用10余万元。5年来,学校累计发放国家助学贷款2亿元,发放各类奖学金、资助金、临时困难补助等累计1.5亿多元,惠及学生5万余人(次)。学校连续5年在河南省助学贷款工作和学生资助工作考核中获得“优秀”。
二、三级联动,点面结合,做好心理问题学生帮扶工作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09级学生王某,因未能考入理想的大学,在大学第一学期一直处于极度的失望和困惑中,还几度表现出可能会发生过激行为的迹象。为挽救该生,学院制定了心理帮扶方案,请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老师给予辅导,在他情绪出现波动时,宿舍成员每晚轮流通宵值班,班干部白天轮流值班跟着他,辅导员和学院领导定期找他谈话,全班同学关心他的心理变化。经过4个学期的努力,该生终于走上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之路。
河南科技大学通过“学校――学院――班级”三级网络体系,积极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开展重点心理咨询工作,学院辅导员开展一般性的心理咨询工作,班级心理委员负责发现和关注苗头性的问题。三级网络互动,形成了完整的帮扶体系。学校每年5月都要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周系列活动,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举办各种主题的心理知识讲座。每年开展心理知识讲座、组织心理沙龙、团体辅导20余场(次);每年都对本专科学生心理状况进行全面普查,并对普查结果进行分析,建立心理档案,对普查中发现的需要关注的学生进行筛选,对需要重点关注的学生及时与学院沟通并实施跟踪辅导。近年来的普查结果显示,有10.8%的学生存在心理异常,平均每年有700余人得到各学院的关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每年接待“一对一”重点学生咨询300余人(次),每年对300余名心理联络员、心理委员、心理协会会员进行培训和指导。同时,对一些因各种原因不愿走进咨询室进行面对面咨询的学生,加强网络咨询力度,多渠道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三、建立档案,重点跟踪,做好学习困难学生帮扶工作
车辆与动力学院2007级学生李某,从大二开始沉迷网络游戏。到大三上学期,他还有50多学分未修完,并收到了两次退学警告。若再有一次退学警告,李某就要离开大学校园了。针对这一情况,学院动员各方力量开始了与网络游戏争夺学生的较量。学院分管教学、学生工作的老师找他谈心,同宿舍同学、学生干部和他一起上课、聊天……为帮助该生,他的父亲也到校陪读,学校后勤集团公司为他们父子单独安排了住房,并为其父亲找了份临时工作。经过一系列的努力,该生发生了巨大转变,性格开朗了,与同学们相处融洽了,有疑问能够主动向老师咨询。经过多方帮助,该生终于顺利毕业。该生父亲在给校党委副书记苟义伦的感谢信中写道:“是河南科技大学给了孩子勇气和信心去面对学习和生活,是河南科技大学挽救了他!”
近年来,学生工作系统高度关注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尤其是关注处在退学边沿的学生,号召全校各学院建立学习困难学生档案,制定跟踪措施,采取多种帮扶措施,及时挽救学习困难学生。为做好学习困难学生的帮扶工作,除建立档案实行重点帮扶外,学校还通过“抓好学风建设、酿造学习氛围”“建设教育平台、引导学生学习”等方式激励大学生刻苦学习。近年来,学校把抓好学风建设作为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每年11月开展“学风建设月”特色品牌活动,并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先进单位、考研工作先进单位、学风建设月优秀组织单位等评比活动,从整体上推动了全校各学院抓学风建设工作的积极性;学生工作处重点建设的“成长论坛”和“文化大讲堂”教育平台,通过开展系列讲座,引导学生学习,每年举办讲座50余场(次),在推动学生学习及成长成才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导向作用。
四、个案关爱,群体引导,做好适应困难学生帮扶工作
医学院2006级学生李某,高中复读过3年,2006年考入河南科技大学医学院5年制本科,进校后由于不适应医学专业的学习,于2007年休学一年。按规定休学复学后要留一级,这就意味着他至少要用7年时间才能完成学业。由于该生家庭十分困难,多上一年家里就无法承担。这样他就面临着两个难题:一是不能留级,二是不适应医学学习。怎么办?他终于鼓足勇气找到了校党委副书记苟义伦。苟书记根据他的实际情况,与学校相关部门协调,将他转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4年制本科专业学习。最终,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李某顺利完成了学业。
适应大学生活是大学生面临的实际问题,学校高度重视学生的适应问题并给予特殊的关怀。学校重点从四个方面开展学生适应帮扶:一是各学院在新生入校时选派高年级优秀学生与新生结成帮扶对子,帮助新生办理报到手续,介绍学校和学院的基本情况、专业特点、校园周边环境、学校办事流程等,让新生尽快熟悉并适应大学生活;二是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不适应的个案问题,如由于特殊原因不适应某些专业的学习等;三是在军训活动中融入团队合作意识、集体主义观念、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提高新生的适应能力;四是开展“破冰训练”等团体活动,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培养学生主动寻求沟通与合作的能力,提高适应性。
五、分工协作,合力关注,做好就业困难学生帮扶工作
促进大学生顺利就业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最后环节,也是检验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体现。为形成全方位服务毕业生就业的机制,河南科技大学要求全校教职员工人人关注学生就业、人人帮助学生就业,每一个教职员工都要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不断为毕业生拓展就业渠道。招生就业处下大力气组织各种类型的毕业生就业招聘会,充分发挥高校就业联盟的优势,利用高校就业信息网络平台,为毕业生提供大容量的就业信息服务;学生工作处高度关注对就业有特殊困难学生的帮扶,指导各学院加强就业教育,指导重点跟踪帮扶;各学院建立健全学生就业实习基地,以实习带动就业,多渠道加强创业教育,以创业带动就业,努力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近年来, 乳腺癌已经成为最为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 它的发病率已上升到恶性肿瘤的第一位。对女性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 引起寿命损失很大, 尤其是对于老年乳腺癌患者。介于患者的特殊性, 必须制定疗效明确且患者耐受性良好的治疗策略, 从而缓解患者的病痛, 提高及改善她们的生活质量[1]。作者对70名老年乳腺癌患者使用紫衫类药物新辅助化疗法治疗的比较研究和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收取2012年9月~2013年9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女性乳腺癌患者70例。患者年龄65~74岁, 平均年龄69.5岁。均已绝经。按照患者的意愿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 观察组使用多西紫杉醇脂质体新辅助化疗法进行治疗, 对照组使用普通紫杉醇单药化疗法进行治疗。
1. 2 方法 观察组治疗方案:给予患者多西紫杉醇脂质体治疗, 剂量为175 mg/m2, 静脉滴注, d1;对照组治疗方案:给予患者普通紫杉醇单药进行治疗, 剂量为175 mg/m2, 静脉滴注, d1。21 d为1个周期, 治疗疗程为3个周期。在治疗过程中, 定期进行血常规检查, 对于出现骨髓抑制的患者要给予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及抗生素。治疗疗程结束后的12~14 d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的方式均是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1. 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化疗效果和药物的不良反应。评价方法采用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的二维测量法, 评价效果采用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肿瘤客观疗效标准。
1. 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形式表示, 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形式表示。采取χ2检验, P
2 结果
2. 1 患者的疗效 观察组化疗后的有效率是84.3%, 完全缓解率是13.0%;对照组化疗后的有效率是81.5%, 完全缓解率是12.2%,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2 患者的不良反应 使用多西紫杉醇脂质体的主要不良反应就是骨髓抑制, 两组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 但无死亡现象的发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
3 讨论
据有关书籍记载, 多西紫杉醇是一种天然类的抗癌新药, 细胞毒性强, 抗癌性能广范, 其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乳腺癌细胞的生长。多西紫杉醇脂质体属于紫衫类药物, 与紫杉醇均可用于晚期乳腺癌化疗复发后的解救治疗[2], 但比紫杉醇更易被肿瘤细胞吸收, 因此, 本研究采用多西紫杉醇脂质体治疗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在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比较中, 观察组在贫血、发热、总胆红素异常、直接胆红素异常、感觉神经毒性等不良反应方面均少于对照组。但在使用多西紫杉醇酯质体药物时, 要时刻警惕骨髓抑制的发生, 严密监测心肌酶、心电图、心功能等。另外对于少数Ⅲ~Ⅳ度骨髓抑制, 应经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症治疗后均可顺利完成化疗[3]。
综上所述, 对于用紫衫类药物新辅助化疗法治疗老年乳腺癌患者是有一定疗效的, 且耐受性也良好,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士福, 张彬.乳腺癌发病机制的相关因素分析.中国妇幼保健, 2010, 25(18):2605.
【中图分类号】G40-058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1-7384(2013)02-0028-06
一、区域教育信息化的现实困境分析
教育是以培养、发展人的个性和社会性为目的,而在人与人之间开展的一项活动,教育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都是人。在区域教育信息化推进过程中不能不考虑人的因素,人既能成为信息化的有力推动者,也能成为信息化的巨大阻力。在区域教育体系中存在着不同的利益主体,他们各自对区域教育信息化的看法、认识以及实施动力,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其所在区域的教育信息化水平。当前区域教育信息化推进中存在的若干困难,正是源于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学校管理人员、教师、家长甚至学生对信息化的错误认识和消极态度。
从教育行政人员的视角来看,其主要职责是管理与发展教育事业,因此他们更为关心的是信息化辅助强化统计管理方面的职能。在2010年10月北京师范大学组织的一次针对区县教育局长的调研访谈活动中,对信息化问题做了专门调研。在42份有效调查问卷中,在区域教育发展相关的11个选项中,2/3的区县教育局长将信息化列为区域教育发展中自己所关注的问题,38%的局长将信息化作为未来工作的重点之一,这表明大部分教育行政人员能认识到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性。但对选项具体分析不难看出,教育行政人员更为看重利用技术快速获取数据统计信息以方便管理控制的功能,而对于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教育管理质量、引领区域内教育变革等方面的深入应用不甚关心。
从学校和教师的角度来看,大部分学校和教师对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有较高的热情,但比较反感利用信息系统上报数据这种枯燥琐碎的事务。还有相当一部分学校未能将信息化作为发展自身的有力工具,反而疲于应付各种各样的表演课、赛课等活动,将信息技术仅仅作为一种装饰和点缀,作为对教育问题进行修补的工具,未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变革的作用和价值。
从家长与一般社会公众的角度来看,由于较少看到信息技术应用的正面案例,且不懂得如何从正面积极地引导学生的技术应用,他们对技术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深感恐惧。一些家长由于害怕孩子沉迷网络游戏、网络聊天、受到不良信息影响,甚至对信息技术采取一概排斥的态度。
而对于作为受教育者的学生来说,他们是伴随着信息技术环境成长的一代。如果说将教师、家长等年长的一代称为“数字移民”,那么这些学生就是“数字原住民”。家长或教师的隔离和禁止并没有使学生远离不良信息的威胁,反而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和好奇心,一旦有机会便会变本加厉,无法自拔,大学新生最容易沉迷网络就是典型的证明。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开展个性化学习、促进个体发展的需求却未得到充分满足。总体来说,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处于一种既过度又不足的状态,在利用信息技术消遣娱乐方面过度满足,在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发展方面又略显不足。
从以上对信息技术应用现状的描述与判断来看,目前教育信息化的建设与应用中存在两大类问题:一种情况是对信息技术的作用不能正确认识;另一种情况是对信息技术的作用和功能有一定认识,但重管理功能而轻服务功能。第一种情况下,行政部门和学校通常将信息化视为一种附加性的工作,不能充分认识信息技术在促进教育变革方面的作用,致使信息化工作从日常工作中剥离出来,被边缘化,形成信息化工作与日常工作“两张皮”的现象。第二种情况下,由于推动者对信息技术功能的认识存在偏差,对各个群体的服务不到位,进而导致各主体参与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积极性不高。教育行政部门由于部门利益分割、内部协调不畅等原因,在信息系统建设中形成了很多“信息孤岛”,各个部门经常分别要求学校提交数据,导致学校行政事务繁忙,教师不胜其扰,无法静心教学;而教师和学校只有提供信息的义务,却享受不到充分利用信息的权利,或者无法便捷地获取信息、使用信息,或者得不到切实有效应用信息方面的帮助和指导,更不用说利用信息辅助教学和管理决策了。这种不对称的关系造成教师、学校对信息化工作的错误认识和消极期待,打击了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积极性。
这些问题来源于管制型行政、管制型教育、不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传统理念。这与“以人为本”,切实满足人民群众需要的目标是背道而驰的。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更新理念,从“变管理为治理、变管理为服务”入手,理清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组织,以及教师、学生、家长等各个群体在信息化中的角色与任务、权利与义务,才能更好地推进区域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和应用。
二、转变区域教育信息化观念的理论依据
现实困境告诉我们,以传递单向化、服务对象单一化为特征的区域教育信息化观在现实中是行不通的,信息化的持续推动与发展需要全体成员的贡献与努力。一个具有生机和活力的区域教育信息化体系应该能将区域教育全体相关成员纳入其中,使每个成员在其中既有付出又有回报,既有权力又有义务,将每个参与者的权利和利益放在首要位置,这样才能持续保证健康的发展态势。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选择了行政管理领域的公共治理与公共服务理论作为观念转变的理论基础。
“治理”(Governance)一词最早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并且在英美等国以及世界学术论坛上逐渐取代公共行政中的“管理”(Management),成为公共事务研究领域目前通用的术语。治理理论强调政府的有限责任,呼吁建立“小而有回应性的政府”,政府不再是公共事务唯一的主体,政府部门将与以非营利部门、私营部门为代表的服务提供者建立相互合作的关系,在互相依赖的环境中分享公共权力,共同管理公共事务。世界银行2004年的报告中提出了如图1所示的公共服务与治理分析框架。
新公共服务也是20世纪末出现的一种公共行政思潮。这里的服务有多重含义,政府要通过搭建平台的方式为寻求公共问题的解决提供服务,而公共机构、私人机构和非营利机构则在政府的协调下协同行动,致力于为社会公众提供具有公益性、普惠性、基础性的服务。
治理理论和新公共服务理论从不同角度突出了对公民权利和权益的重视。治理理论强调对“全能政府“假设的摒弃,呼吁多元主体的参与,扩大了参与公共事务服务的主体。新公共服务理论则强调与追求效率和生产力相比,应该将公共利益、公共协商以及行动的民主性置于更为重要的位置,并言简意赅地提出了“服务,而不是掌舵”的公共行政理念。可以说,公共治理与公共服务是相辅相成的,在理论上相互补充,在实践中也互为依托。
再将视角转回到教育上来。教育服务一直是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公共服务中存在的弊端在教育领域也普遍存在。传统观念中政府集服务提供者和生产者的双重身份于一身,这导致学校没有办学自,所有学校都按照行政指标办学,千校一面,教师工作也间接被行政化,缺少创新教学的动力与活力。
在强调政府有限责任的新背景下,教育行政部门需将服务生产者的身份剥离出来,还给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育行政部门的责任只有两个,一是依法保障对学校的投入,二是依法监督学校依法办学。在这个转变职能的过程中,信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为教育服务提供者的各级政府,首先要收集和调查社会民众的教育需求以制定教育规划和构建教育体系,然后以契约等方式组织其他非政府组织参与到教育服务供给的工作中来。为此政府需要获得各个参与者的信息,以监督和审查服务生产者的服务供给过程、结果和服务质量等情况。服务生产者需按照契约规定的标准、范围提供教育服务,并参考政府部门公开的相关信息、教育数据等,做出合理的判断和选择,以便为受教育者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教育服务。当然,服务生产者也有义务定期向行政管理部门反馈办学规划、过程、质量等方面的信息。作为消费者,一方面希望从政府得到教育服务供给、质量方面的权威真实信息,以便做出符合自身需求和利益的教育选择,进行择校等活动,另一方面也需要一个参与教育服务管理和评价的渠道,以实现表达意见和监督质量的权利。
基于以上分析,参考上文中的公共服务与治理分析框架,我们提出了“教育公共服务与治理理念下的区域教育信息互动”这一概念,其内涵如图2所示。
信息化除了在促进区域互动方面的作用外,还有另一个重要作用,即对教育服务本身的提升。信息技术的介入,使得教育服务更加便捷、丰富和互动,便于为社会成员提供多元化、个性化的学习服务,成为社会公众学习的“24小时便利店”。除此之外,信息技术在促进学习型组织的构建、提升组织效能方面还具有重要作用。借助分门别类的管理信息系统、网络教学平台等实体性工具,组织可轻松高效地实现办公自动化、管理扁平化、线上线下跨时空的交流与分享,以及组织学习与知识管理等。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组织效能的过程同时也是提升组织对外服务质量的过程。
三、新理念下的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思路
根据对区域教育管理与服务体系的基本建构,结合对信息技术在提升管理与服务方面的可能性分析,我们认为信息技术将在如下几个方面为区域教育管理与服务提供有力支持。
1.信息技术作为面向公众提供教学服务和信息服务的渠道
直接的教育服务是面向公众的。从信息化所承载的内容来看,信息化在教育服务与治理中的可能形式有两种:一是提供数字化的教学服务;二是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两种服务都是由政府联合其他非政府组织来面向全体公众提供的,只不过所倚重的主体有所不同,数字化教学服务以学校机构为主来提供,信息服务则以政府行政部门为主来提供。
数字化教学服务一般是指面向学生学习的在线课程服务,是教学服务的一种形式,是与传统课堂教学方式的教学服务相对应的。与传统方式相比,数字化教学服务具有灵活、方便、覆盖面广、不受时空限制等多方面优势。数字化教学服务可由学校等办学机构直接提供,也可由教育行政部门提供。目前的主要形式为由学校机构组织提供、以班级为单位开展教学活动。
信息是行动的重要指南,面向公众提供信息服务是信息化的另一个重要任务。目前,面向公众提供信息服务的主体主要是教育行政部门,具体服务形式如提供办事指南、支持在线咨询与投诉、办事进程状态查询等。当前各地纷纷建设教育一站式服务中心,正是旨在解决如何面向公众提供便捷高效服务,尤其是教育信息服务的问题。此外,学校等办学机构也承担一部分向公众提供信息服务的职责。
2.信息技术作为政府、学校、公众之间信息沟通的渠道
除了公民个人以外,学校等办学机构也是政府信息服务的重要对象。政府应该以各组织的信息需求为出发点,通过网络或其他媒体形式向其提供国家政策、行业经验、技术前沿、国际形势等信息,加强对组织发展的服务与指导。
在服务理念的要求下,政府还必须强化其对其他合作组织的有效监管。多个组织间的合作是在信息共享的基础之上,其中管理透明化是一个必要的条件。在小政府大服务的理念下,政府直接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责被弱化,这意味着政府在立法、规划、信息服务、政策指导等方面的职责要加强,而行政指导有效性的发挥则必须建立在政府掌握办学机构的充分信息这一基础之上。
3.信息技术作为政府、学校提升内部组织效能的工具
机构的自我发展是提升教育服务质量的另一主要途径。在信息社会,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构建学习型组织,支持组织学习,已经成为组织修炼内功的一个重要渠道。信息技术在促进组织扁平化、促进组织内部沟通协调、优化工作与学习流程、支持组织学习、促进组织知识管理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在目前各地的学习型学校、学习型教研组织、学习型机关的建设中,都不应忽视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
总之,完善的教育服务是一个综合体系,不仅仅要面向全体学生,还要为家长、教师、学校以及其他教育组织机构的发展提供支持和帮助。如褚宏启教授所述,我们“不仅通过举办教育机构为学生提供教育服务,还要通过加强培训机构、教研机构和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为学校发展、为校长和教师的专业发展、为家长进行家庭教育、为社会了解教育提供专业和信息支持”。
根据如上分析,我们可以用图3表示区域教育管理与服务信息化支持体系的基本框架。
四、新理念下的区域教育信息化应用推进思路
从20世纪90年代到现在的近20年时间里,以硬件为核心的教育信息化工作模式和推进思路在我国处于主导地位。这对加速我国教育信息化的起步起到重要的奠基作用,但也使得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出现了一定的畸形:对硬件建设过度投资,置信息化软实力的建设于不顾,尤其缺乏对“人”的关注。要想突破当前教育信息化的困境,我们必须从以硬件为中心的思路转变到以应用为核心的思路,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将区域内不同成员的教育服务需求、教育信息需求放在核心位置来满足,才能推动区域教育信息化更加深入持续地发展。
新理念下的区域教育信息化应用强调充分发挥人的作用,每个成员在承担信息责任的同时,也享受充分的信息权利。全体成员既是区域教育信息化的建设者,也是区域教育信息化的服务对象。从这个理念出发,根据信息化服务对象的不同,可以将区域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推进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如图4)。
1.围绕教育行政、科研部门人员展开的信息化应用
根据服务与治理理念,政府部门要从规划、指导、协调、监督、服务几个角度行使职能。因此,行政管理人员与教研科研人员需要获取来自办学机构的关于教育方方面面的信息,以支持数据驱动的科研与决策。
2.围绕校长展开的信息技术应用
新理念下,校长的办学自得到进一步强化,校长要对学校发展负起应有的责任。这就要求校长必须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学校经营上,放在教师和学生身上。信息化有助于学校管理者进行基于数据的校本研究和决策。
3.围绕教师展开的信息技术应用
新理念下的区域教育信息化更为重视向广大教师提供信息技术服务。数字化培训和数字化教研不仅能减轻教师工作负担、有效缓解工学矛盾,而且有助于知识分享、知识管理,能更好地促进学校学习型组织的建设。另外,在基于计算机的数据分析与挖掘的辅助下,教师更容易克服传统的经验型的教学分析方式,增强自身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4.围绕学生展开的信息技术应用
以学生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应用主要强调数字化教育服务的传递。传统理念下,对学生的数字化教育服务往往只限于课堂的教学信息化,这在人群覆盖和时间覆盖的广度上都有很大的局限性。真正以学生为中心的信息技术应用应该渗入学生方方面面的活动中,其范围也不限于教学活动内容的信息化,还应该包括活动组织管理的信息化、活动过程记录的信息化,以及活动评价与反馈的信息化等。
5.围绕家长展开的信息技术应用
在以往的信息化进程中,家长要么扮演一种被忽视、被遗忘的角色,要么扮演一种信息接收器的角色,很难有机会发出需求和反馈的声音。新理念下,家长和学生一样应当被置于信息化服务的核心位置。通过增强对家长的信息服务和教育服务,提升家长的家庭教育能力和主动参与配合学校教育的意识,以形成家校互动的良好局面。
6.围绕一般社会公众展开的信息技术应用
区域内家长以外的一般社会公众也是区域教育的利益相关者,他们对教育事业的态度、认识、支持配合也影响着教育的发展。本着政务公开、服务大众的理念,也应该向一般社会公众提供相关教育信息和服务,以便在更大范围提高教育满意度。
五、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