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专项审计调查报告大全11篇

时间:2022-05-15 19:50:16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专项审计调查报告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专项审计调查报告

篇(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审计机关有权对与国家财政收支有关的特定事项,向有关地方、部门、单位进行专项审计调查,并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审计机关报告审计调查结果。而审计机关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审计机关报告审计调查结果是通过编写审计调查报告来实现的。因此,在专项审计调查实施结束后如何编写好专项审计调查报告就尤为重要。下面就如何撰写专项审计调查报告,浅谈个人的几点看法:

一、专项审计调查报告的内容和结构

专项审计调查报告应包括调查依据、实施的基本情况、被调查事项的基本情况及总体评价、调查发现的主要问题、原因分析以及建议。对于以上内容,应如何安排调查报告的结构和文字的表述方法,是撰写专项审计报告的写作技巧问题。所谓结构,就是报告的内容如何分段而构成一个整体的问题。具体包括如何开头、如何结尾,如何罗列调查出的问题,审计的评价、原因分析、意见和建议如何体现等。结构安排得当,能使审计调查报告条理清楚。否则,就达不到预定的目的。结合实践经验,专项审计调查报告一般可作如下安排:

第一部分:主要叙述审计调查的概况。在写明审计调查报告的标题、日期、受文机关后,就要阐明审计调查概况。写明根据什么可简单的交代调查的缘由、内容、目的等。

第二部分:主要写审计调查过程和结果。它是审计调查报告的主要内容。写好这部分,是审计调查报告是否有说服力的关键所在。

(一)要叙述被调查事项的基本情况及总体评价

基本情况主要说明与调查目标有关的被调查事项背景信息,总体评价主要是针对调查结果发表评价意见。评价要针对被调查单位财经工作和存在的问题,依据调查结论,进行评价,做到把握总体、客观适当,充分体现整体性和宏观性。为防止审计风险,尽量不要作出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评价。

(二)问题的集中、分类和分析

从诸多的调查材料中,寻找带有共性的问题,将其相对集中在一起,按顺序单列起来。反映问题做到主次分明、重点突出,切忌单个罗列、轻重不分、分类错误等现象。每类问题的表述原则上要先总体、后列举,要首先反映问题总量、占总体比率、发展规模、程度和趋势、影响面及其后果。要分析问题产生的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分析问题要切中要害,要从大量的财务数据和非财务资料中归纳出规律性从中发现客观实质,真正找到问题产生的原因。

(三)解决问题的审计调查建议

要针对具体问题,从根治和控制的角度,提出改革体制、健全机制、完善法规等标本兼治的建议、促进整改和规范等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措施。如审计调查中发现某县计生经费投入不到位问题,在写建议时不能简单写出加大计生经费的投入。可以建议政府要建立健全计划生育经费财政投入保障机制,对计生经费支出要分类管理,据实测定,进一步细化预算,这样才能便于采纳,达到加大计生经费投入工作的目的。

第三部分:结尾。主要写清编写审计调查报告的审计机关的名称,并注明报告日期。

二、撰写专项审计调查报告的步骤

(一)整理审计调查记录,分类归类

在审计调查工作结束之前,应对审计调查全过程进行认真的检查和总结,做一番去粗取精,去芜存菁的整理工作,舍弃无关紧要和可有可无的材料,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事实材料,针对审计实施方案检查审计任务是否完备齐全。如果材料不足,应予补足;证据不充分,应进一步充实;数据未核实的,应抓紧核准;工作底稿不齐,应继续补充,将审定后的材料,按照不同内容,进行分类,归纳。如分成哪些是挤占、挪用方面的,哪些是违规发放奖励、补贴的,等等。

(二)拟订提纲

专项审计调查与其它文章不同,需要靠大量的事实材料说话,在收集和选择整理归类的基础上,可按照问题的主次,统筹安排,确定表现形式,编写较为详细的调查提纲。

(三)起草调查报告,修改定稿

通过资料的整理和提纲的拟订,审计调查的基本内容已经具备,只有用文字组织说明,调查报告初稿也就自然形成。初稿形成后,要经过研究,认真加以修改,尽可能做到完整无缺。

三、撰写专项审计调查报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写好专项审计调查报告是审计程序的重要一环,是对审计调查事项的准确、客观、高度概括和评价,是为领导提供宏观决策的依据。撰写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注意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上述谈到的形式,是一般的写法,并非在任何情况下,均可生搬硬套。在审计实务中,会遇到各种各样和意想不到的问题,这就需要采用适合表述各种不同需要的形式。

(二)语言要朴素、简练、确切,结论要有证有据

审计调查报告是应用文,不要用华丽的辞藻和过多的形容词进行修饰,更不能大发议论,进行逻辑推理。

(三)文风要实事求是,法规引用要正确

写审计调查报告,就是要求事实准确,文字表述无误,引用法规正确。发现多少问题,就写多少问题;是什么问题就写什么问题,让事实说话。如:在审计调查时发现计生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可以写出以下事实,表明问题的严重:“某县某年应投入计生经费2410万元,实际投入670万元,实际投入占应投入的27.8%。”注重把事实说清楚。既防止望风捕影,夸大事实,又要防止大事划小,小事划无。

篇(2)

第三条各级审计机关应当按照确定的审计管辖范围进行专项审计调查。上级审计机关对下级审计机关审计管辖范围内的重大事项,可以直接进行专项审计调查。

第四条审计人员进行专项审计调查,必须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客观公正,实事求是,保守国家秘密和被调查单位的商业秘密。

第五条审计机关可以对下列事项进行专项审计调查:

(一)国家财经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的执行情况;

(二)行业经济活动情况;

(三)有关资金的筹集、分配和使用情况;

(四)本级人民政府交办、上级审计机关统一组织或者授权以及本级审计机关确定的其他事项。

第六条审计机关可以单独确定项目,或者结合项目审计,进行专项审计调查。

第七条专项审计调查事项应当列入计划管理。

第八条审计机关进行专项审计调查,应当成立专项审计调查组。

第九条审计机关进行专项审计调查,应当制定专项审计调查方案。

专项审计调查方案的主要内容应当包括调查的目标。范围、内容、程序、时间、人员分工等。

第十条审计机关进行专项审计调查,应当在实施调查前,向被调查单位送达专项审计调查通知书(格式见附件)。

专项审计调查通知书的内容包括:

(一)被调查单位名称;

(二)调查的依据、范围、内容和时间;

(三)对被调查单位配合调查工作的具体要求;

(四)调查组组长及成员名单;

(五)审计机关公章及签发日期。

审计机关结合项目审计开展专项审计调查的,可以只送达审计通知书,并在审计通知书中明确专项审计调查事宜。

第十一条专项审计调查组在进行调查过程中,主要通过审计方法取得被调查单位的有关材料。

审计人员向被调查单位之外的有关单位和个人调查时,应当出示审计人员的工作证件和专项审计调查通知书副本。

第十二条审计人员应当取得客观、相关、充分和合法的证明材料,以证明所调查事项。

审计人员取得的有关重要事项的证明材料,应当有提供者的签名或者盖章。不能取得提供者签名或者盖章的,审计人员应当注明原因。拒绝签名或者盖章不影响事实存在的,该证明材料仍然有效。

第十三条专项审计调查工作结束后,专项审计调查组应当及时向审计机关提出专项审计调查报告。

专项审计调查报告一般包括下列内容:

(一)调查的范围、内容和起讫时间;

(二)被调查事项的基本情况;

(三)发现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四)调查结论和改进建议;

(五)其他需要反映的情况和问题。

第十四条审计机关结合项目审计实施专项审计调查的,应当将审计报告中反映的有关情况与调查结果一并汇总,形成专项审计调查报告。

第十五条专项审计调查报告报送审计机关前,可以征求被调查单位的意见。被调查单位应当自收到专项审计调查报告之日起十日内,提出书面意见,十日内没有提出书面意见的,视同无异议。

第十六条本级人民政府交办的专项审计调查项目,审计机关应当将调查结果报告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审计机关。上级审计机关统一组织或者授权的专项审计调查项目,审计机关应当将调查结果报告统一组织或者授权的审计机关。审计机关自行安排的专项审计调查项目,可以根据调查事项的性质和调查的情况,将调查结果报告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审计机关。

审计机关可以根据需要,确定是否告知被调查单位调查结果。

篇(3)

第三条各级审计机关应当按照确定的审计管辖范围进行专项审计调查。上级审计机关对下级审计机关审计管辖范围内的重大事项,可以直接进行专项审计调查。

第四条审计人员进行专项审计调查,必须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客观公正,实事求是,保守国家秘密和被调查单位的商业秘密。

第五条审计机关可以对下列事项进行专项审计调查:

(一)国家财经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的执行情况;

(二)行业经济活动情况;

(三)有关资金的筹集、分配和使用情况;

(四)本级人民政府交办、上级审计机关统一组织或者授权以及本级审计机关确定的其他事项。

第六条审计机关可以单独确定项目,或者结合项目审计,进行专项审计调查。

第七条专项审计调查事项应当列入计划管理。

第八条审计机关进行专项审计调查,应当成立专项审计调查组。

第九条审计机关进行专项审计调查,应当制定专项审计调查方案。

专项审计调查方案的主要内容应当包括调查的目标、范围、内容、程序、时间、人员分工等。

第十条审计机关进行专项审计调查,应当在实施调查前,向被调查单位送达专项审计调查通知书(格式见附件)。

专项审计调查通知书的内容包括:

(一)被调查单位名称;

(二)调查的依据、范围、内容和时间;

(三)对被调查单位配合调查工作的具体要求;

(四)调查组组长及成员名单;

(五)审计机关公章及签发日期。

审计机关结合项目审计开展专项审计调查的,可以只送达审计通知书,并在审计通知书中明确专项审计调查事宜。

第十一条专项审计调查组在进行调查过程中,主要通过审计方法取得被调查单位的有关材料。

审计人员向被调查单位之外的有关单位和个人调查时,应当出示审计人员的工作证件和专项审计调查通知书副本。

第十二条审计人员应当取得客观、相关、充分和合法的证明材料,以证明所调查事项。

审计人员取得的有关重要事项的证明材料,应当有提供者的签名或者盖章。不能取得提供者签名或者盖章的,审计人员应当注明原因。拒绝签名或者盖章不影响事实存在的,该证明材料仍然有效。

第十三条专项审计调查工作结束后,专项审计调查组应当及时向审计机关提出专项审计调查报告。

专项审计调查报告一般包括下列内容:

(一)调查的范围、内容和起讫时间;

(二)被调查事项的基本情况;

(三)发现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四)调查结论和改进建议;

(五)其他需要反映的情况和问题。

第十四条审计机关结合项目审计实施专项审计调查的,应当将审计报告中反映的有关情况与调查结果一并汇总,形成专项审计调查报告。

第十五条专项审计调查报告报送审计机关前,可以征求被调查单位的意见。被调查单位应当自收到专项审计调查报告之日起十日内,提出书面意见,十日内没有提出书面意见的,视同无异议。

第十六条本级人民政府交办的专项审计调查项目,审计机关应当将调查结果报告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审计机关。上级审计机关统一组织或者授权的专项审计调查项目,审计机关应当将调查结果报告统一组织或者授权的审计机关。审计机关自行安排的专项审计调查项目,可以根据调查事项的性质和调查的情况,将调查结果报告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审计机关。

审计机关可以根据需要,确定是否告知被调查单位调查结果。

篇(4)

二、制定详实周密的调查方案。首先要认真细致地搞好审前调查。通过走访、座谈等形式,摸清该单位财务收支的特点、职责范围和管理体制,在掌握基本情况的基础上,确定审计重点,为制定专项调查方案打好基础。其次制定有效可行的调查方案。围绕审计目标和重点确定调查步骤和调查方法,积极争取被调查单位的配合和支持,这是审计专项调查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

篇(5)

【正文】

区审计局:

根据《关于审计秀洲区科学技术局2019年预算执行情况等的通知》(秀洲审通〔2020〕3号),区审计局派出审计组于2020年4月13日起对秀洲区科技创新重大政策落实情况进行了专项审计调查。针对《秀洲区科技创新重大政策落实情况专项审计调查报告》(秀洲审调报〔2020〕3号)提出的问题和建议,现将整改情况报告如下:

一、关于“科技创新券管理不到位”的整改情况

针对《审计报告》中提出的“科技创新券管理不到位”的问题,整改情况如下:我局已按照相关要求进行修改完善。目前,已完成修订《秀洲区科技创新券使用及兑现实施办法》初稿,并发送至财政局等部门征询意见,预计将于11月正式发文。

一是创新券“补助办法标准不统一”问题。在《办法》中将“企业每年申领的创新券最高额度设定为15万元”,与《秀洲区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加快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秀洲委办发[2019]77号)中规定的“企业每年可以最高申领15万元创新券”保持一致。

二是“企业创新券申领覆盖面低”问题。根据嘉兴市《关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面向未来的创新活力新城的若干意见》(嘉委发[2019]26号)中第21条“加大创新券推广应用,扩大创新券使用对象和范围,支持科技创新全过程,激发技术创新活力”要求,已在《办法》中增加了创新券种类,扩大创新券使用范围,包含:“检验检测服务券、技术服务券、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服务券、科技孵化机构奖补券、共建创新载体奖补券、研发费奖补券、创新平台认定奖补券、科技金融奖补券、人才(团队)奖补券”等九类。

二、关于“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库未及时清理”的整改情况

篇(6)

一、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开展审计调查的重要性

(一)审计调查是为宏观经济服务的需要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轨、社会转型的特定的历史时期,审计中发现的经济工作中存在的许多问题,是涉及改革发展的带有体制性的深层次问题,加之我国现行财经法规普遍存在的滞后性和欠严密性,使得审计不能对此一概以对错评论,或简单地收缴罚款了之。因此,审计作为一个综合经济监督部门,必须把部分精力逐步从对某一地方、行业、部门、单位的资产、负债和损益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微观审计项目中摆脱出来,集中力量、集中时间对改革和经济生活中带有普遍性和共性的突出问题,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进行审计调查,从而对经济生活中存在的大量合理不合法的事项不处理但能如实予以反映,为领导层的决策和政策法规的完善提供依据,更好地发挥审计为宏观经济服务作用。

(二)审计调查是审计发展的内在要求

我国国家审计机关从1983年成立至今,已走过了二十余年的历程,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审计还是处于初级阶段,还只是局限于财政、财务收支审计,注重的还只是真实性、合法性的审计,这与审计的最终目的,促进被审单位加强管理,提高效益还存在着一段距离。国家审计署在2003至2007年五年规划中提出:“实行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审计与效益审计并重,逐年加大效益审计份量。”并重点提到要加强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固定资产投资效益和国有资金运行效益的审计。而单个微观项目的审计既不能鉴定效益的高低,更难以分析效益高低的原因。只有开展专项审计,才能从面上统计数据,加以分析、加以评价,才能达到促进提高财政资金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这个效益审计的目的。

(三)审计调查是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需要

近年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审计对象发生了明显变化。一方面是大量国有资本从一般性、竞争性领域退出,使审计对象—国有企事业单位大幅度减少;另一方面财政检查、税务稽查的不断加强和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等行业监管部门的逐步建立和运转到位使得仅有的少量国家机关和国有企业接受检查的频率越来越高,而各个监督部门的检查,无论从检查范围,还是检查内容,难免有所重复。专项审计调查不受时间和管辖范围的限制;不受行业和单位经济性质的限制的灵活性特点,使得审计部门既避免了上述尴尬,又充分履行了经济监督的职责。

二、精心组织,把握审计调查的重点与基本要求

一项审计调查要发挥其应有的效果,必须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领导关心的重点,认真选题,周密安排,并且在程序上要运作规范,审计调查的结果要能为宏观管理和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审计调查必须把握的重点及要求有:

(一)目标要明确。审计调查的目标是为政府决策服务。成功的审计调查,首先要精心思考,选准课题。要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选取社会关注的问题,作为审计调查的重点。其次要围绕领导关心、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确立审计调查项目,为领导的宏观决策服务。再次要围绕宏观性、全局性、行业性的经济事项确立审计调查项目,使审计调查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此外还要善于从微观的审计项目中发现突出的、苗头性、普遍性的问题,如各种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行政事业单位滥收费、改制企业剥离资产状况等通过审计调查扩大信息量,分析深层次原因,为决策提供依据。

(二)方案要细致。审计调查项目一旦确定,应事先作好调查研究,充分了解所要调查的部门、行业的详细情况,在此基础上,制定详细的、操作性强的审计调查实施方案。特别是在调查实施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如制定统一的调查表格,列出详细的调查目录,一旦进点调查,可以根据方案直奔主题,大大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要做好审计调查,还必须依靠审计方法、技术等重要手段,以获得准确无误的证据和信息资料,增强审计调查的深度;利用调查方式的灵活,将那些涉及面广、政策法规不明、处理处罚有难度的情况摸出来,拓宽调查面的广度,点面结合,查出真实、准确、深透的真实情况,从而为合理提出审计建议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程序要规范。现在,审计调查项目已成为审计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调查项目越来越多,但审计调查的工作程序不够规范、不够统一,审计调查的深度和力度不够,影响了审计调查项目的质量。因此,应尽快规范审计调查工作的程序。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审计调查的质量,使审计调查项目更具生命力。在具体操作方法上要认真贯彻执行《审计机关专项审计调查准则》,审计调查事项要列入计划管理,进行专项审计调查活动要成立专项审计调查组,同时制定专项审计调查方案,明确所要调查的目标,并进行合理的人员分工。进行专项审计调查前,应比照审计项目程序一样,对被调查单位送达专项审计调查通知书,审计调查结束后,应提交专题审计调查报告。在调查过程中若发现被调查单位有重大违法违纪行为,应按照法定的审计职权和程序进行处理。此外,开展专项审计调查还应进一步完善有关规章,采取实际措施规范审计调查行为。

(四)有效性要强。任何一项审计调查活动在认真选题、精心组织的基础上,还要力求审计调查结果能够指导政府工作,服务领导决策,促进宏观管理。出具的审计调查报告,时间要及时、事实要清楚、数据要准确,条理要清晰,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显示该项调查活动的有效性。

(五)保密性要严。专项审计调查中往往涉及被调查单位的工作秘密和商业秘密,在审计调查的过程中审计人员要认真做好宣传,向被调查单位讲明调查的目的、意义、内容及要求以得到被调查单位的积极配合,全面提供相关资料,如实反映情况。与此同时,审计调查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依法保守国家秘密和被调查单位的商业秘密。

(六)审计人员素质要提高。审计调查要求审计人员要有比做审计更宽广、更精深的知识和技能。审计人员不能只会看财务账目,更要树立宏观意识,跟踪宏观经济形势,摸准经济发展脉搏,准确掌握、判断领导关注的焦点、群众关心的热点、经济发展中的重点、难点,学会从大量繁杂的社会现象中正确选取被审计调查事项,从众多被审计调查事项中准确提炼出有规律性的东西,培养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审计调查服务宏观决策的作用。

三、讲究方法,不断提高扩大审计调查质量效果

审计调查的方法多种多样,在实施时可根据不同的专题、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方法,灵活运用,以达到不同的效果。常用的方法主要有:

(一)审阅调查法。该方法是审计人员根据实际需要,直接查阅被调查单位有关账目和会计资料、调阅相关的审计档案资料、统计资料和有关文件,以便收集有关资料,取得相关数据。这主要是调查部门、单位贯彻执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和财经法规的情况,从中发现存在的主要倾向性问题,以便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这是专项审计调查最基本的调查方法。

(二)重点调查法。这种方法主要是运用于选取被调查的单位或者在普遍调查的基础上,选取若干个典型进行重点检查。对被调查单位最具代表性的资料进行重点调查。比如对执法部门进行专项审计调查时,必须重点调查有无乱收滥罚,罚没收入是否实行“收支两条线”,有无坐支挪用和私设“小金库”等严重违纪现象。

篇(7)

中图分类号:F239.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3-000-01

内部审计机构是适应企业发展需要而设立的,其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在于它能为企业加强内部治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其监督职能也随着内部审计的业务的多元化而逐步扩大的。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内部审计具有双重任务:一方面要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监督,促使其合法合规;另一方面要对企业的管理层负责,促进经营管理状况的改善、经济效益的提高。那内部审计是如何发挥监督职能呢,本文从以下方面分别进行阐述。

一、开展财务审计,分析企业整体经营运行管理情况,促进企业改进生产技术,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财务审计是对企业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合法、效益进行审计监督,对被审计企业会计报表反映的会计信息依法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通过财务审计,可以发现影响企业财务成果和经济效益的各种因素,并针对问题的所在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进一步挖掘潜力,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特别是年底开展的财务决算审计,涉及单位多、审计内容广,可以给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管理进行一次全面“诊断”。如**公司内部审计机构对公司所属13家单位进行年度财务审计,审计内容包括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往来账的清理(包括基建垫付款项和往来业务的清理)、固定资产及存货的盘点、工程项目结算、基建项目程序管理、各项制度的建立与完善等方面。共查出8个方面的问题,提出管理意见和建议10项,并要求限期整改。

通过整改一是规范了往来业务核算,加大了历年往来账款的清收力度,回笼资金,避免了坏账损失;二是加强了工程项目的核算与管理,对公司已完工未结算的工程项目进行清理、结算,确保企业资产反映真实性;三是进一步完善会计核算,加强了财务管理,为规避经营风险提供了保障;五是公司财务部完善各项制度,先后出台了《银行承兑汇票管理办法》、《业务单据管理细则-收款收据》、《财务部派驻单位财务人员岗位轮换管理办法》、《**公司发票管理制度》、《**公司会计质量标准化达标升级暂行办法》,为今后规范财务工作提供依据。

二、开展内控审计,发现管理活动中存在的潜在风险,提前预控,促进企业健全自我约束机制

内控审计是内部审计机构每年定期对企业内控与风险管理工作进行评价,主要采取的方式是通过企业各业务部门编写自我评价报告和内控工作底稿和审计部门进行现场测试。自我评价报告主要是包括内容:一是描述年度新增哪些制度,采取哪些新的管控措施,目前管控措施的效果,还存在哪些缺陷,还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改进,对上一年度提出的风险管控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以及新出现的风险管理问题。内控工作底稿是按照管理部门的业务流程设定风险关键控制点,控制标准,要求各业务部门对照控制标准,填写部门目前执行情况,存在的缺陷等。

通过内控评价审计,一是能及时发现企业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做到提前预警,提前防控;二是能对已采取的管控措施在随着环境的变化不断进行调整和改进,确保措施具有时效性、可防控性。三是及时发现存在的内控缺陷,并督促限期整改,限期检查,查一个问题解决落实一个问题,避免造成问题查而不改,形成积累。确保企业各业务管理部门能健全自我约束机制,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三、开展专项审计调查,关注企业“重点”、“难点”、“热点”问题,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专项审计调查主要是针对企业经营活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在一定范围内展开调查,侧重于提建议、揭隐患,比常规审计具有更强的灵活性,在很多情况下针对的是企业带有普遍性、苗头性、潜在性的突出问题,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直接为领导的决策提供服务。

内部审计机构通过专项审计调查一是为了更好地开发审计信息,利用审计成果,落实审计意见,体现审计作用的有效途径。二是充分发挥审计调查范围广、针对性强、覆盖面大、工作形式灵活等特点。

例如为了进一步加强控股子公司的管理,内部审计机构对控股子公司的经营现况,进行了审计调查。从该子公司的“股权结构、资产负债、经营现状和运营、存在的问题、建议意见、风险提示”等方面,向管理层提交了《关于**公司经营现况的审计调查报告》。通过此次专项审计调查,一是掌握子公司的经营情况;二是提出了存在的问题;三是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意见和建议;四是根据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风险管控要求,提出了风险提示。为加强控股公司的管理创造了条件,也为企业管理层提供了决策依据。

四、开展后续跟踪审计,进一步检查落实审计中提出问题的整改,帮助企业“查漏补缺”,强基固本,确保企业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

企业内部审计机构通过财务审计、内控审计、专项审计和常规审计等工作的开展,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基本建设等方方面面做了“诊断”,发现问题和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并提出好的意见和建议,但如果被审计单位查而不改,对企业的发展也就起不到真正的促进作用。因此,内部审计机构还应通过开展后续跟踪审计,来检查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发现和建议是否已经采取了适当的纠正行动并取得预期的效果,从而充分发挥审计监督职能。

篇(8)

1、创新审计整改工作统计指标。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决策需求和地方政府审计发展实际,初步确定年度审计项目查出问题所涉及的资金总额、已纠正或整改金额、针对审计进行建章立制的个数、审计整改率等。根据这几个审计统计指标,计算地方审计整改比例,为提高审计效率和效果提供决策参考。

2、审计整改工作统计指标的统计范围。在具体设计审计统计指标时,参考国家审计统计指标体系,对以下审计统计栏目的范围进行:一是审计单位名称,系指经审计通知书确认的,报告期内由审计机关独立或以审计机关为主实施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的部门或单位名称。二是审计调查单位名称,系指经专项审计调查通知书确认的,报告期内由审计机关独立或以审计机关为主实施审计调查,并报送专项审计调查报告的部门或单位名称。三是审计资金总额,该指标从资金角度反映审计覆盖面和规模大小。具体范围为:企业,统计会计年度末资产总额;行政事业单位,统计预算资金总额;政府投资和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建设项目,统计上级批准计划总投资金额数;等等。以上几个方面是指全面审计情况下的统计口径。在专项审计时,按专项资金额进行统计。四是查出问题金额,系指审计查出的“违规金额”、“损失浪费金额”、“管理不规范金额”等的合计数。五是已纠正或整改金额,系指审计决定书、审计报告发出后,被审计(调查)单位已纠正或整改的问题金额。六是查出问题个数,以审计报告中反映的问题个数为准。七是已纠正或整改问题个数。针对审计查出问题已纠正或整改的状况,要研究确定审计统计时的参考判断标准:如有关部门和单位已按要求对违规金额和管理不规范金额等全部或大部分进行了纠正或整改状况;针对管理不规范、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已经建章立制的整改状况;针对违规收费等行为已经停止违法行为的状况;针对不涉及资金的管理性或其他类似问题,有关部门和单位通过会议等形式提出相关要求或在审计整改回复中表示整改的状况;等等。在具体确定参考标准时,要循序渐进地针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进程和政府审计发展实际,尤其是要从有利于领导决策角度进行研究。八是已纠正或整改率。

3、关于审计整改率。审计整改率的计算是个敏感问题,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工作。对于审计整改率的统计本身,就涉及到统计角度问题。因此,既要非常慎重地统计,又要积极稳妥地探索创新审计统计。对于审计整改工作的统计,除了要研究统计审计查出问题个数的整改状况,还要参考统计审计查出问题金额的整改状况,以达到实事求是地统计审计整改工作实际,切实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

二、加强地方效益审计统计创新工作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政府审计发展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平。《审计署2003-2007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到2007年效益审计项目达到50%的目标,同时对审计管理提出了一系列目标。这些发展目标对审计管理提出了具体要求。各地方政府审计也在积极推进效益审计工作。效益审计工作不仅涉及政府审计发展目标,而且也涉及政府审计工作进程。因此,要针对地方政府审计实际创新效益审计统计工作。

1、创新地方效益审计统计指标工作。结合审计署审计统计指标体系,根据地方政府审计特色有针对性地整合效益审计统计指标:效益审计项目数,包括以效益审计项目立项的项目数和其他类型审计项目中的效益审计子项目;效益审计项目资金总额;效益审计项目查出问题资金额;占效益审计资金额的百分比;占审计资金总额百分比。根据这几个审计统计指标,计算效益审计项目数占年度总项目数的比例,计算效益审计项目查出问题所涉及的资金总额占效益审计项目总金额的比例,计算效益审计项目查出问题所涉及的资金总额占年度所有审计项目总金额的比例,为推进全市效益审计工作提供决策参考。

2、地方效益审计统计指标创新的统计范围。根据审计署审计统计报表体系和地方效益审计特色,探索确定以下范围:一是效益审计项目,系指单独立项,或与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性审计相结合的效益审计(调查)项目的个数。二是效益审计项目资金额:指单独立项的效益审计项目总金额或审计(调查)项目中效益审计部分涉及的资金总额。三是审计查出问题金额,系指填入审计署审计统计“效益审计情况报表”内的数据。四是占效益审计资金额比例。五是占审计资金总额的比例。

在进行地方效益审计统计时,既要针对地方政府审计发展特点和发展进程,又要考虑地方政府审计目标。在涉及具体统计技术时,要考虑到经济社会和政府审计发展的宏观和微观层面的实际问题。

三、加强计算机辅助审计统计创新工作

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是政府审计发展所必须解决的问题。计算机辅助审计在政府审计中重要性越来越强。李金华审计长在有关会议上多次强调计算机辅助审计的重要性,并多次要求大力推进计算机辅助审计。

篇(9)

1、创新审计整改工作统计指标。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决策需求和地方政府审计发展实际,初步确定年度审计项目查出问题所涉及的资金总额、已纠正或整改金额、针对审计进行建章立制的个数、审计整改率等。根据这几个审计统计指标,计算地方审计整改比例,为提高审计效率和效果提供决策参考。

2、审计整改工作统计指标的统计范围。在具体设计审计统计指标时,参考国家审计统计指标体系,对以下审计统计栏目的范围进行:一是审计单位名称,系指经审计通知书确认的,报告期内由审计机关独立或以审计机关为主实施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的部门或单位名称。二是审计调查单位名称,系指经专项审计调查通知书确认的,报告期内由审计机关独立或以审计机关为主实施审计调查,并报送专项审计调查报告的部门或单位名称。三是审计资金总额,该指标从资金角度反映审计覆盖面和规模大小。具体范围为:企业,统计会计年度末资产总额;行政事业单位,统计预算资金总额;政府投资和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建设项目,统计上级批准计划总投资金额数;等等。以上几个方面是指全面审计情况下的统计口径。在专项审计时,按专项资金额进行统计。四是查出问题金额,系指审计查出的“违规金额”、“损失浪费金额”、“管理不规范金额”等的合计数。五是已纠正或整改金额,系指审计决定书、审计报告发出后,被审计(调查)单位已纠正或整改的问题金额。六是查出问题个数,以审计报告中反映的问题个数为准。七是已纠正或整改问题个数。针对审计查出问题已纠正或整改的状况,要研究确定审计统计时的参考判断标准:如有关部门和单位已按要求对违规金额和管理不规范金额等全部或大部分进行了纠正或整改状况;针对管理不规范、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已经建章立制的整改状况;针对违规收费等行为已经停止违法行为的状况;针对不涉及资金的管理性或其他类似问题,有关部门和单位通过会议等形式提出相关要求或在审计整改回复中表示整改的状况;等等。在具体确定参考标准时,要循序渐进地针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进程和政府审计发展实际,尤其是要从有利于领导决策角度进行研究。八是已纠正或整改率。

3、关于审计整改率。审计整改率的计算是个敏感问题,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工作。对于审计整改率的统计本身,就涉及到统计角度问题。因此,既要非常慎重地统计,又要积极稳妥地探索创新审计统计。对于审计整改工作的统计,除了要研究统计审计查出问题个数的整改状况,还要参考统计审计查出问题金额的整改状况,以达到实事求是地统计审计整改工作实际,切实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

二、加强地方效益审计统计创新工作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政府审计发展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平。《审计署2003-2007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到2007年效益审计项目达到50%的目标,同时对审计管理提出了一系列目标。这些发展目标对审计管理提出了具体要求。各地方政府审计也在积极推进效益审计工作。效益审计工作不仅涉及政府审计发展目标,而且也涉及政府审计工作进程。因此,要针对地方政府审计实际创新效益审计统计工作。

1、创新地方效益审计统计指标工作。结合审计署审计统计指标体系,根据地方政府审计特色有针对性地整合效益审计统计指标:效益审计项目数,包括以效益审计项目立项的项目数和其他类型审计项目中的效益审计子项目;效益审计项目资金总额;效益审计项目查出问题资金额;占效益审计资金额的百分比;占审计资金总额百分比。根据这几个审计统计指标,计算效益审计项目数占年度总项目数的比例,计算效益审计项目查出问题所涉及的资金总额占效益审计项目总金额的比例,计算效益审计项目查出问题所涉及的资金总额占年度所有审计项目总金额的比例,为推进全市效益审计工作提供决策参考。

2、地方效益审计统计指标创新的统计范围。根据审计署审计统计报表体系和地方效益审计特色,探索确定以下范围:一是效益审计项目,系指单独立项,或与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性审计相结合的效益审计(调查)项目的个数。二是效益审计项目资金额:指单独立项的效益审计项目总金额或审计(调查)项目中效益审计部分涉及的资金总额。三是审计查出问题金额,系指填入审计署审计统计“效益审计情况报表”内的数据。四是占效益审计资金额比例。五是占审计资金总额的比例。

在进行地方效益审计统计时,既要针对地方政府审计发展特点和发展进程,又要考虑地方政府审计目标。在涉及具体统计技术时,要考虑到经济社会和政府审计发展的宏观和微观层面的实际问题。

三、加强计算机辅助审计统计创新工作

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是政府审计发展所必须解决的问题。计算机辅助审计在政府审计中重要性越来越强。李金华审计长在有关会议上多次强调计算机辅助审计的重要性,并多次要求大力推进计算机辅助审计。

篇(10)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B

随着高校改革的日益深入,高校的深层次问题表现得越来越突出,如何建立和健全高校内部控制、促进高校资源的有效利用、避免舞弊和损失浪费,已成为当前全社会关注的重大课题。内部审计逐步得到了高校领导层的重视。高校内部各项内控制度正在逐步建立或已趋于完善,内部审计为此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本文就内部审计如何保障高校事业健康发展谈几点看法及建议。

一、内部审计的定义职能

对内部审计科学界定,一直是国内外学术界和实务部门所研究和关注的,也是内部审计立法首先要明确的内容。国际上关于内部审计的通行定义,是2001年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中所作的界定,即“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目的是为机构增加价值并提高机构的运作效率。它采取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方法,来对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程序进行评估和改善,从而帮助机构实现它的目标”。该定义明确了内部审计的原则、内容和目的,代表了内部审计工作的发展方向。为适应内部审计形势发展的需要,2003年初,国家审计署《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规定“内部审计是独立监督和评价本单位及所属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的行为,以促进加强经济管理和实现经济目标”。同年6月,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内部审计基本准则》中所称“内部审计是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审计的职能是审计本质的客观要求和内在功能,内部审计具有监督职能、评价职能、保护职能、建设职能、管理控制职能等。这些标准规定,为内部审计在单位内部的地位和作用给出了科学、适当的定位,完善了内部审计职业规范体系,保证了内部审计能够更加广泛地发挥服务和建设性作用,也有利于推动内部审计健康发展。

二、高校需要为内部审计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国家供给侧结构性的深化改革,必然呼唤引领教育上的改革。高校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一环,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校的作用至关重大,转型、创新、发展必须要有人才支撑,在这种新形势下,如何保障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是新形势下对内部审计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供给能创造需求,需求也能倒逼供给。随着国家改革和经济的发展,内部审计的作用越来越被社会所认可,内部审计越来越受到高校的重视,内部审计的权威性得到增强。尤其是近几年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以及腐败案的层出不穷,使许多高校认识到,只有建立一套完整的内部监督和控制体系,才能彻底解决舞弊和管理不当的问题。在这一监督控制体系中,内部审计是内控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第三条“国家机关、金融机构、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以及其他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高校内部审计组织形式多样化的格局目前仍将并存,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权威性将日益增强。譬如我校审计是在主要负责人领导下开展工作,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支持其内审工作,2013年独立设置内审机构。学校把内部审计摆在管理重要日程,在进行重大审计任务时,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能够定期听取内审工作部署与汇报。特别是对其重点部门、重点项目、重点资金给予关注,规定工程不经审计不得结算等,充分发挥内审服务与监督保障作用,为内部审计顺利开展工作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和内部环境。

三、高校审计要围绕改革发展,积极为其宏观决策服务

基于供给需求理论,内部审计能为高校提供哪些职能的供给问题;高校需要内部审计提供哪些职能的需求问题。实践证明:“有为才有位,有位更有为”。随着高校改革和经济的发展,绩效审计、管理审计、内控风险审计将成为内部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内部审计必须顺势而为,紧紧围绕高校中心工作,创新审计工作理念,认真探索开拓审计服务内容,为其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与服务。高校内审部门只有坚持“依法审计,服务大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求真务实”的工作方针,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免疫系统”功能,才能在规范内部管理、制度保障以及为高校防范经济风险、廉政建设等方面发挥其重要作用。一是要围绕高校改革发展要求,认真开展审计专项调查研究,为高校管理层提供有价值的调查报告。譬如我校开展的《关于所属企业财务运行情况的专项调查报告》、《关于所属企业清产核资的调查报告》、《关于后勤各中心运行与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等;二是要关注高校带有倾向性、苗头性趋势问题,譬如开展的《关于后勤食品采购及安全内控的专项调查报告》、《关于对学生实习经费专项调查报告》等专项审计调查;三是加强基建修缮改造工程等项目力度,促进学校增收节支,譬如我们开展的《关于校园修缮改造工程情况的专项调查报告》等。几年来我校内审部门组织有关部门及专家完成并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调查报告,审计建议得到了有效采纳,内审部门为管理层宏观决策以及改革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审计保障和服务作用。

四、高校审计要增强使命意识,突出监督重点,促进增收节支

随着国家经济形势的发展,高校内外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就要求内审部门在开展工作上要有新思路、新举措、新方法。创新是审计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高校审计要适应新常态,以创新为动力,开拓审计新领域,要将重心逐渐转向教育“供给侧改革”。内部审计作为高校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供给环境方面,要创新审计思路,必须向全方位、宽领域拓展。要紧紧围绕高校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开展研究和业务研讨。在审计目标上,从“监督导向型”向“服务导向型”转变,实现从查错纠弊向完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转变,开拓绩效管理审计等新领域。在审计思路上,超前思维,从宏观上去思考审计要达到的目的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更高层次上提出建议和意见,为高校管理层决策提供服务。内部审计要按照新常态、新理念,增强服务意识,将审计监督寓于服务之中,想基层之所想、办基层之所急,将内审工作与高校供给侧改革结合起来,强化审计在促进发展、服务基层等方面作用,在对其下属单位审计中,不能只关注会计账簿等账内财务情况,更要关注下属单位市场经营管理等“账外”情况。内部审计要关注绩效,侧重管理,体现服务意识,帮助分析研究其影响发展的瓶颈问题,为下属单位“筹谋划策”,真正为高校教育的发展“科学供给”提供保障。我校几年来对重点项目严格执行“三审制”和“三级复核制”,坚持工程不经审计不予结算的原则,实行全过程跟踪审计,实现从事后审计向事中、事前转变,累计完成基建修缮工程审计项目100多项,审查工程总金额上亿元,审减工程金额千万元,为实现各重大管理环节无失控现象做出了有力保障,有力地推动学校可持续健康发展。

五、高校审计要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推进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

内部审计是高校内部管理的组成部分,内部控制又是内部审计的重要内容。高校为维护总体经济运行良好发展,必须建立健全内部管理,也必须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高校审计要按照法律赋予的职责来确定自己的定位,并按照《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的要求,规范内部审计程序、标准和业务流程,不断深化各项制度创新,构建与高校相适应的、科学完备的审计制度体系,提高依法审计的水平。几年来,我校内审部门制定了《内部审计处理处罚实施办法》、《内部审计绩效暂行办法》、《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办法》、《内部控制风险评估与控制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此外内审部门还完成了《关于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制度执行情况调查评估报告》、《关于年度内控风险评估报告》、《年度内控有效性评价报告》等,进一步规范和促进了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建设,使内审工作逐步走上了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

六、高校审计要正确处理监督与服务的关系,构建和谐的审计环境

篇(11)

【正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第二十七条的规定和深圳市南山区审计局(以下简称:区审计局)年度审计项目计划,区审计局派出审计组,自2020年8月24日至10月20日,对区各建设单位2019年8月至2020年7月期间委托社会中介机构实施完成的政府投资项目结(决)算审核情况进行了专项审计调查。南山区住房和建设局高度重视,对审计提出的问题进行了逐条梳理,认真剖析原因,研究部署整改措施,整改情况如下:

一、加快推进工程结算审核工作

一是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加强审计工作的组织。由分管局领导负责组织,落实具体的项目负责人,落实主体把关、审核的责任,规定时限内完成项目的结、决算审计工作。二是建立项目台账,梳理建设项目结、决算进度,按进度分类,按照《南山区竣工项目结、决算清理工作方案》,研究处置措施,分类解决问题。

二、提高工程管理人员业务水平

一是组织建设工程管理人员学习项目造价管理及审核知识,熟悉《南山区政府投资项目造价咨询业务质量控制操作指引》的相关要求,提高建设单位工程管理人员理论知识水平。二是积极参与造价审核机构或区里有关部门组织培训,提高造价咨询成果质量审核能力。

三、加强对造价咨询中介机构业务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