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普通话学习计划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1、高中生数学成绩分化的现象
高中生通过中考进入了梦寐以求的高中学习,但随着高中数学教学的深入,以前对数学学习兴趣浓厚,好奇心强,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知识,有足够的自信心去挑战难题的部分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呈现了数学成绩下降的现象,而且比较普遍,对学生的综合成绩和发展起到了限制作用,如何改进这一问题,应引起高中数学教师的重视。
2、高中生数学学习分化成因分析
2.1学校内部的原因
2.1.1缺乏先进的教育理念,应试教育痕迹严重
很多高中以提高高考升学率为目的,高中生是老师关注的的焦点,成绩落后的学生很好受到重视。老师在节假日或周末补课延长了学生学习时间,增加了学生的负担。学校内考试次数频繁,考试后,学校计算平均分,优秀率,排名次,老师的奖金与学生的成绩挂钩,这一切导致部分教师不能正确对待学生,时间久了,学生开始抵触数学,甚至产生对抗情绪。
2.1.2教师对成绩落后的学生存在认识上的偏差
部分教师认为成绩落后的学生智力上存在问题,很多教师不能正确对待成绩落后的学生,教学中不重视他们。成绩落后的学生在课堂上大多比较沉默寡言,他们的学习热情不高。
2.1.3 教师教学方法欠佳
由于成绩落后的学生基础差,知识上存在严重的缺漏,如果教学启发诱导不够的话他们很难像高中生一样在相同的时间内学会同样多的东西。有的教师认为成绩落后的学生的数学成绩不好是因为练习不够,一味要求他们做题,使得这些学生开始厌恶数学学习。
2.1.4 教师教学中忽视情感投入
许多教师对成绩落后的学生缺乏关爱,对他们平时的练习,作业中出现的问题没有及时给以辅导,他们经常受到冷落,自尊心受到了上伤害,学习的积极性受到影响。
2.2学生个体的原因
2.2.1缺少成功体验
数学学习需要我们有克服困难的勇气,成绩落后的学生往往不肯吃苦、害怕动脑筋,一旦成绩不能达到自己的预期目标,失败的次数增多,就会把学习看成是沉重的负担,悲观、失望、自我否定,失去了学好数学的信心。成绩落后的部分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失败的体验较多,他们开始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认为自己不能完成课堂学习任务,心灰意冷、自暴自弃,焦虑、消极情绪产生,逃避学习数学、开始自由放任。在经理了多次失败和挫折后,对数学学习失去信心。
2.2.2学生学习方法落后
“成绩落后的学生学习方法不科学,对学习方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往往是学无方法,经常是事倍功半。课前不注重预习、不会听课、笔记不得法,虽然花很多时间学习数学,但是结果却总是不理想。不认真复习巩固、不会阅读、不能很好把握教材重点难点,对自己的学习特点认识不足。对某些数学概念、定理、公式一知半解,对一些数学题的解法似懂非懂,遇到解决不了的习题从不请教老师,问题成堆,形成恶性循环;自律能力差,经常抄袭作业;不重视知识积累,不找原因;课堂所学的知识没有系统性,新旧知识之间不能建立联系,学习没有计划。
2.3外部环境的原因
2.3.1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在当今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里,许多不良思潮正悄然冲击着中学校园,读书无用论滋生蔓延,使得许多不明事理的学生也认为读书无用,学生对新滋生出的社会现象很蒙胧好奇,一些娱乐场所的违规开放,使一些学生尝到了友谊的甜头,再也静不下心来学习,自认为枯燥无味的知识。一些自制力差、缺乏学习情趣的学生开始迷恋网上游戏,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寻找快乐,从而丧志。网络成了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寄托,许多中学生迷失了前进的方向,逃避现实,封闭自我,开始厌恶学习,不思进取,成绩一落千丈,严重影响着他们正常的学习、生活和身心的健康发展。
2.3.2家庭教育方式失当
许多成绩落后的学生在家庭教育方式上存在问题:有的家长十分溺爱自己的孩子,爱的过度,失去原则,结果导致孩子以自我为中心,依赖性强,受挫折能力差;有的家长凡事用打骂来解决,结果导致孩子自卑、忧郁;有的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高,给孩子的压力太大,解雇哟导致孩子厌学、逃学。
3、控制高中生分化的相关策略
3.1学校教育
3.1.1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教师要有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师的本职工作是教书育人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中学数学教育应该面向大众,为一般人提供必要简单数学知识和一般数学素养”。中学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提高学生考试分数,而是加强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和自身潜能的开发。
3.1.2提高自身素质
“教师的学生的榜样,身教胜于言教”。教师要努力钻研专业知识,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好教育教学能力。首先要优化教学目标,因材施教。其次要优化教学方法,教学的主要思想应该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使学生容易接收又能愉快的学习,而不是强迫学生接收,教师不光要正确的传授知识,还要给学生学习方法。再次要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活跃课堂气氛。
3.1.3采取有镇对性的教学策略
成绩落后的学生要学会往往不自信,总觉得自己比别人差,低人一等。教师要想办法提高成绩落后的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对这些学生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首先教学内容要适量,难度要适中,老师不要总是讲,通过启发诱导学生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其次是教师在讲解知识点是要循序渐进,鼓励学生合作学习。最后考试方法以课堂检测为主,加强学习策略的指导。
3.1.4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
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师生双方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的需要,是老师乐教,学生乐学的前提,也是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品质的基础,师生之间需要不断的交流、沟通。“教师不是知识的提供者,而是与学生共同进行有关学习主题、意见、思想、情感的交换和分享”。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需要教师具备多方面的学识和能力。教师要具备宽容、慈爱、善解人意的良好修养。需要教师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脚步,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接受学生一些正确的新思想。
3.1.5重视教学中的情感因素
教育家夏乞尊说:“教育如果没有情感和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不能称为池塘;没有情感和爱的教育,就就不能称为教育。”教师运用情感因素理论进行教学,一方面可以丰富情感教育理论,使之与数学学科相结合,通过理论探讨,使一些模糊的感念明朗化;另一方面有利于转变教学观念。
3.2自我教育
3.2.1加强自我心理健康教育,保持健康心理、
所谓心理健康,是指根据心理活动的规律,采用各种方法与措施,以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及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首先要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其次要加强自我情绪的调控,良好的情绪能提高工作学习效率,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发展;最后要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良好的意志品质包括:坚定的目的性、果断性、坚持性和自制性。意志品质低下,也是影响成绩落后的学生数学成绩提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成绩落后的学生要学会有意识的培养自己的意志品质,要勇于面对失败和挫折,正确评价自己,具备良好的意志品质,有利于学习的顺利进行。
3.2.2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数学学习中要求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学习。要静下心来,循序渐进,学习要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不要贪多求难,要经常思考,不要死记硬背,不懂装懂。遇到问题不要回避,多请教老师同学;要经常总结。每上完一节课都要总结一下,这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用到了哪些解决问题的方法,蕴涵了哪些数学思想等,总结很重要,常总结可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容易形成完整德文知识结构。
3.3家庭教育
3.3.1创设和谐、民主和上进的家庭氛围
家庭氛围是指一定时期内的家庭成员与外界间及相互间的较为稳定的处事态度、交往风格。家庭氛围包括:生活环境、生活作风、生活方式、生活情趣、传统习惯、道德规范、为人处事等。良好的家庭氛围可使孩子性格活泼开朗、大方、好学、诚实、谦逊、合群、求知好奇、爱劳动、爱清洁、守时守信等。家长应该从良好的生活环境、良好的作息时间和生活习惯、和睦的心理气氛三个方面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
3.3.2讲究教育方式,提高家庭教育质量
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家庭教育是很重要,家长要不断的督促自己的孩子,帮助他们确立合理的奋斗目标,多表扬、鼓励,遇到困难帮助他们,使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格拉塞.没有失败者的学校[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
[2]张奠宙等.数学教育学[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 1991
Acculturation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from rural area in mandarin study---
The Viewpoint based 0n Educational Anthropology
Zhang Shufeng
(Yuxi normal university ,Yuxi,Yunnan ,653100, China)
Abstract:The author discusses the acculturation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from rural area in mandarin study.On the visual angle of educational anthropology, Mainly from the mandarin testing as a point for analysis, put forward the factor influencing acculturation of the rural area students. The paper finally proposes measures that would reduce the negative impact of “acculturation” on the mandarin education.
Key words: acculturation;mandarin education;ethnic students;educational Anthropology
中图分类号:G812文献标识码: A
一、农村籍学生普通话考试命题说话的学习现状
“命题说话的考题是从《普通话水平测试用话题》中选取的,由应试人从给定的两个话题中任意选取一个为考题,单向、连续说一段时长为三分钟的话,目的是对应试人在无文字凭借的情况下测查其对普通话的掌握程度”。命题说话重点测查应试人的语音标准程度、词汇语法规范程度、自然流畅程度等,从普通话运用的角度看,命题说话是真正能反应学生普通话水平的考题,同时也是普通话学习的难点和重点,很多学生,尤其是来自农村的学生反映对命题说话“又怕又恨”,因为“无话可说”或“想说却无法表达”。笔者在对命题说话部分进行测评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同学考分低的原因是“缺时”,缺时的主要原因是“无话可说”或“无从表达”。是什么原因让曾经“饱读诗书”的学子“无话可说”呢?笔者从普通话教学过程中观察到,造成学生语塞和语顿的主要原因是“文化适应”问题。
二、普通话学习中的文化适应
“教育人类学认为,文化适应是人生过程,有不同的发展阶段。对于学生而言,学校教育是文化适应的重要阶段,由于学校是促进一种符合和支持主要的文化价值和社会规范与社会目标的教育,部分学生,尤其是来自偏远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在学校教育中会感到因文化差异带来的文化压力,出现不同程度的文化适应困难现象。”在普通话教学过程中,文化适应困难体现在学生无法用标准书面语进行沟通和对话,学生说方言时可以侃侃而谈,但一说普通话就“无法表达”,或者用“半方言半普通话”表达,出现暂时的语塞、语顿和失语现象,比如形容天色已晚,有学生用“黑漆麻洞”形容、也有学生用“天色老实晚”表达。普通话的含义: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由于学生多来自农村和民族地区,他们与成长环境以外的社会环境接触不多,且从小接受的教育多以方言教育为主,家庭中的亲属也以方言为主要交流工具进行交流,诸多原因造成农村和民族地区学生对普通话语境的文化适应困难。下面笔者将从学生、学校、家庭三方面对此进行讨论。
三、影响文化适应的主要因素
1、学生的生长环境对认知风格产生的制约作用
“环境是指与有机体发生联系的外部世界。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教育环境等”,我校大部分农村学生的成长环境为“欠发达、多民族地区”,经济的欠发达也造成了教育的欠发达:缺乏优良师资、缺乏现代教育技术、缺乏先进的教育理念等,这些因素影响了学生对普通话的习得。“认知风格是指个体在认知活动中所偏爱的加工信息的方式,即表现在个体对外界信息的感知、注意、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上……场独立性对客观事物作判断时,倾向于利用自己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来因素影响和干扰”,笔者认为,场独立性的学生要想利用自己内部的参照,必须具备一定的图示、例证,否则难以形成准确的自我参照;如果缺乏参照资源,认知结果就有可能是错误的,而且难以利用正确图示自行纠正。“场依存性者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于把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难以摆脱环境因素的影响。他们的态度和自我知觉更易受周围的人,特别是权威人士的影响和干扰”,语言学习是潜移默化的过程,业界将语言习得关键期大致限定为2岁到青春期之间,这段时期接受到系统而标准的语言训练将会受益终身,否则形成错误习惯就难以纠正。
2、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对普通话学习的影响
“智力是个体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各种认知能力的有机结合,是个人有目的地行动、合理地思考、有效地应付环境的一种综合能力”。加德纳的多元智力观包含了八种智力,其中就有语言智力,其表现方式为读书、写文章、小说或诗歌,理解口头言语等,交际时的突然失语和语塞,以及很多同学在命题说话时无法流畅、准确表达主题都是语言智力较差的表现。布劳和沃尔夫的文化贫乏观认为造成特殊群体某方面能力欠佳的原因在于“文化贫乏”,也就是政治、经济、教育、宗教以及实际生活水准等方面的贫乏造成文化刺激的贫乏,从而导致某些方面的能力缺失。大学是各种思想交汇融合的场所,农村籍学生从文化、经济欠发达地区来到大学,接受到多元文化的洗礼,文化和学习环境的改变让学生难以适应,学生反映,从前中小学教师上课基本用方言,现在却需要听普通话、说普通话和考普通话,“一点都不习惯”。非智力因素,如动机、兴趣、情感、意志、道德等,与文化适应中的心理适应直接相关,有研究表明,学生对所处文化的认同程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业成绩。从普通话学习来说,学生对学校文化的认同也影响到他们学习普通话的效果。
3、学校环境对普通话学习的影响
要想说好普通话,必须多练习。农村学生想要克服方言音,光靠每周两个课时远远不够,所以必须在课后勤练、苦练,学校可以发挥自身优势为普通话学习者创设“学习园地”,进行“一帮一”、小组练习、情境会话、小组模拟考试等训练,让众多学子置身普通话语境中耳濡目染。各科授课教师也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普通话水平,让学生不单有一位普通话老师,而是无论上哪门课都能学习到标准的普通话发音。场依存性学生的认知态度和自我知觉容易受权威人士的影响和干扰,而对于学生来说,教师就是具备专业身份的权威人士,所以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极大。在评价机制方面,可以从班级编排到评价制度都进行调整,比如学生入学时就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普通话自查,让学生知道自己的普通话存在哪些问题,然后在选课时针对性地选择指导教师;普通话测评时适当放低民族地区和农村籍学生的评价标准。
4、家庭环境对普通话学习的影响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位老师,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笔者在授课过程中常听学生说“最尊敬的人是父母、对我影响最大的人是妈妈”等,父母给孩子的影响将伴随其一生。孩子首先通过父母接受社会规范、、价值观、世界观等,而父母对于文化的态度与追求也将是孩子对于文化的态度与追求。孩子出生后接受的母语就由父母传授,如果父母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注重普通话的表达,那么孩子在普通话语境中成长也将说得一口流利标准的普通话,换个角度看,现在的普通话教学正是为下一代能说标准的普通话而打基础。
四、提高农村籍大学生普通话水平的策略
1、在普通话教学中实施文化关怀
农村籍学生在进入大学教育后,由于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改变而产生不同程度的文化适应困难,为了有效改善和缓解相关症状,对适应困难者实施文化关怀必不可少。针对普通话的学习方面,对学生进行大学文化介绍、普通话语境创设与导入,普通话日常沟通与交流等,通过文化关怀安抚学生紧张、抑郁的情绪,建立良好的自我意识,以建立积极、健康的学习态度。
2、开展文化适应训练
文化适应训练是让学生了解和体验与先前所处文化不同的文化,以便他们在遭遇不同文化时能减少压力并有效学习和生活。大学是小型的社会,有来自不同地方的同学、老师,他们带来了不同的思想、见闻、观念和习惯,学生从单一的成长环境步入多元文化环境,难免遭遇不适应,有些学生说来到大学不愿意说话了,因为自己说的方言别人听不懂,继而想念家乡、亲人和朋友,最终影响自身的交际能力。农村籍学生开展文化适应训练,可以从收集与自己关系亲密的同学的相关文化资料开始,教师可以利用搜集到的文化资料进行普通话口语训练,让同学们相互介绍。还可以创设情景体验不同文化等。
参考资料:
1、李怀宇《少数民族学生在学校教育中的文化适应――基于教育人类学的认识》【J】 贵州民族研究 2006,(4)
2、黄希庭《心理学导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525,552
3、刘振前《第二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说研究评述》【J】当代语言学,2003,(5)
一、农村普通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现状
1.教师方面
苏教版化学《必修1》《必修2》及《化学反应原理》中涉及很多的实验,分别以“观察与思考”“活动与探究”等形式嵌入到教材中。课程注重学生的亲身经历与体验,希望达到学生在做中学,在做中思考的目的。但农村中学受硬件的影响,教室没有投影仪,不利于教师展示演示实验。教师做演示实验往往是前排几个同学能看清楚,后排同学基本无事可做。而学生分组实验又存在课时不够,教学任务完不成的问题。有时一个课时中有四个实验,等教师做完演示实验并让全班同学观察后,一节课也快下课了,教师只好三言两语结束课程,很难给学生思考探究的余地。留到下一节课再探讨也不现实,在高一,一周只安排两节化学课,三四天后再上课,学生早已忘记了前一节课的内容。就这样,一个课时的内容被煮成了夹生饭,效果很不好。面对这种教学实际情况,农村教师往往选择好好讲实验,学生做几道习题巩固。
另外,要准备一节学生分组实验课,需要化学教师多花很多时间:要设计实验报告,要通知实验员,要交代学生注意事项,要提前预做实验以防实验药品仪器不过关导致实验不成功等等。在这个以学生为本的时代,教师要保护好学生安全,而农村普通中学学生化学实验基础差,自制力差,部分学生的注意力会分散在实验药品仪器上,而根本没注意老师在讲什么,很容易出现安全事故,教师感觉责任重大。同时,在这个网络时代,教师想获得丰富的图片,视频资源是非常容易的,相比以上学生分组实验的问题,教师更多情况下会选择自己讲实验,让学生观看实验视频。
2.学生方面
通过对泉港六中初、高中部分同学的调查发现,大部分同学认为化学实验对学化学知识是有帮助的:
而且,同学们也很想去实验室做实验:
但是,同学们的实验习惯却并不好,半数同学会去预习,少数同学偶尔会预习,甚至还有同学不预习:
做实验的时候,还有一部分同学抱着“看电影”、完成任务的心态,盲目上实验课。同时,这部分同学也令实验教师担心,怕他们会出现安全事故:
3.实验员方面
学校实验员配备不足。以一周一个年级六个班级做一个分组实验来计算,仅高一高二年级,实验员一周要准备12课时的实验,加上高三有22个基础实验要完成,及老师的演示实验,工作量非常大。对实验员而言,一方面实验准备工作、整理工作,废液处理工作繁杂,另一方面学校给实验员的奖励机制不合理,干多干少一个样或差别不大,所以实验员不愿上实验课。
4.学校方面
酸、碱、酒精等药品的消耗量很大,常用仪器,如烧杯、量筒、温度计、酒精灯、分液漏斗等易碎玻璃仪器又容易损坏。学校往往不能及时补充药品仪器,导致实验无法及时开展。
学校对化学教师的人文关怀不够。化学实验涉及的有毒液体、气体较多,对实验教师的身体影响较大。农村中学的实验室基本没有通风橱,如果一个化学老师要做“氯气的性质”的实验,三个班连续上三节实验课,就意味着他要和氯气持续“打交道”三个小时,实验教师的喉咙肯定受不了。然而学校没有对实验教师提供这一部分的补贴,导致教师实验的积极性下降。
二、对农村普通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现状的应对的思考
1.教师对实验的认识
首先,教师要真正走出应试教育的阴影,彻底转变观念。化学实验这门课程是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在实践操作中进行验证,并在感性认识过程中,通过实验技能知识的积累和独立思考,不断丰富观察力、想象力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把全面培养学生创新素质作为长远目标,这样才有动力克服克服困难,不计辛苦地安排学生实验。
其次,教师要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教师在实验中既是主导者又是参与者和示范者,不管会不会在课堂上做这个实验,教师本身都要掌握各种仪器的用途、性能、构造、原理、使用方法、维修、故障排除等知识。教师要能够根据实验的目的和要求,以学校现有条件为基础,改进和创新实验。
最后,教师在化学实验的问题上不能计较太多的个人得失,虽然实验教学在职称评定中没有体现,但仍应坚守“实验是化学的基础”的信念,组织学生分组实验。
2.学生对实验的积极态度
首先,学生要知道,实验预习能提高实验课的效率,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
其次,教师要增强学生做实验的积极性,应该对学生实验准备工作进行检查、指导,告诉学生从哪些方面来思考、分析、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再次,对学生的实验进行客观评价,科学考核,并将考核成绩纳入学年成绩。
最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家庭实验,趣味性实验提高学生实验兴趣,实现学生对实验的态度从“要我做实验”到“我要做实验”的转变。
3.实验员的积极配合
普通农村中学的实验员,除了要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和一定的实验能力外,更重要的是要具有竭力为教学服务的精神,具有为保证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而努力工作的精神。实验员没有教学任务,没有升学压力,同时也没有直接和学生接触,与学生缺少情感交流,因此,只有实验员具有对事业的热爱,对工作的热忱,才能够把工作做到周密、细致、耐心。
4.学校的人文关怀及硬件准备
首先,学校领导应该明白,化学科教师、实验员积极准备学生分组实验是为了工作的需要,是为了学生的长远发展考虑,是教师的义务,也是教师的责任,但同时也需要领导的肯定和关怀。良言一句三冬暖,领导的一句肯定,老师们会觉得辛苦也是值得的。
其次,学校应建立、健全实验教学的一系列规章制度,与化学教师、实验员一起制订出翔实、具体的标准。如化学教师必做的分组实验,学校仪器药品允许的前提下可做的分组实验,分组实验对教师、实验员的补贴标准等等,用具体可操作的制度来保证实验的进行。
无机化学的实验教学内容基本以验证实验为主,大多数实验项目和内容都比较单一,操作简单,无非就是用胶头滴管向试管里加试剂。实验枯燥乏味,学生的操作技能根本得不到提高。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速度,必须对现有的实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根据我们系学生的素质特点和实验情况,将验证性实验的开出率从原来的85%降到了30%左右,增加了设计实验和综合性实验的比例。对大一的学生而言,实验能力还未具备,应该循序渐进有步骤、有重点的深入。在进行综合实验的过程中,让学生对物质的检测手段有所了解,对大型仪器有了概念,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较全面的训练和提高。
二、优化实验考核方法
平时的每个实验成绩 = 实验预习 10 分 + 基本操作 40分
+ 纪律卫生 10 分 + 实验报告 40 分 =100 分[2]。实验预习对学生而言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通过预习,在实验的过程中才能得心应手,试验完成的效率和质量才能得到保证。有些学生不进行实验的预习,实验的过程中则手忙脚乱,做了这一步还不知下一步该怎么进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实验老师在每次实验开始前先检查预习情况,现场打分,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基本操作是实验过程中的核心骨,基本操作一定要规范,老师要对每一个学生的操作进行指导与检查,并对学生的操作进行现场打分,这样才能督促学生规范操作技能。通过老师的检查与打分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和安全意识。实验报告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实验数据处理的情况以及对实验分析表达的能力,这样才能准确客观地对学生的实验成绩进行测评。而学生的总成绩则可以这样来计算:总成绩=平时成绩×70%+期末考试成绩×30%(平时成绩=每次实验成绩之和/n)。
三、体现无机化学实验绿色化,构建多媒体实验教学辅助体系
无机化学实验所用到的试剂达140多种,其中很多都是毒性较大的。还有一些有机溶剂,对环境和人体都有严重的侵害。在一些制备实验中还会产生一些刺激性和有毒的气体,如:硫化氢、氯气、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
无机化学实验要体现绿色化,必须要对以往的实验内容进行改革。在保证学生基本的实验技能培养的条件下(如常规仪器的使用、重要无机化合物合成及性质实验等)必须要删减一些毒性大、对环境污染严重的实验内容,如氯气、硫化氢的制备等。还可以借助于多媒体教学达到绿色化。对有毒性的这类实验可以采用多媒体系统进行仿真实验,这类教学课件是通过软件进行模拟将实验过程和实验注意事项进行计算机演练而完美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同样可以达到身临其境的教学效果。老师还可以自已制作课件,将一些实验通过课件展现在学生眼前,如:卤素中饱和氯水与溴化钾溶液的反应,看似很简单的一个实验,但是在准备的过程中很费劲。为了实验现象很明显就必须制备氯气,但是氯气有毒,而且味道很难去除。为了一个小小的验证试验却要花费实验工作人员很多时间和精力,还给环境造成了污染。为了客服这些缺点,实验老师可以将此实验制作成课件,实验现象一目了然,而且保护了环境。将多媒体融入到实验中来,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实验的积极性,还可以无形中教育他们保护环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此看来,多媒体辅助教学是是改革无机化学实验教学走绿色化之路的有效途径之一。
中图分类号:H1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7—0121—01
一、普通话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普通话教学的认识有待提高
很多院校的学生、教师、乃至领导,普遍认为,普通话学习与否,无关紧要,专业的学习才是至关重要的。甚至不如学习外语重要。因而导致方言区很多学校很多的专业没有开设普通话课程,只有少数专业开设了普通话课程。
(二)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给普通话教学的展开带来困扰
学生普通话原有普通话水平参差不齐。方言跨度大;有的学生操一El过渡普通话;有的学生完全用方言交流;文化水平的不同,有不了解拼音系统的,有识字能力特差的,还有不愿开口说话、根本不会朗读的。
(三)教材也有缺陷
现有教材一般都根据根据国家普通话测试大纲编写,泛谈的是标准语音,缺乏对方言的分析与解剖,更缺乏对过渡语的分析解剖,针对性不强。
(四)院校软硬件条件不达标
中专学校普通话教学,师资是重要的因素之一。目前中专学校进行普通话教学的老师中,拥有国家级及省级普通话测试员资格的人并不多,这也导致学校师资水平的参差不齐,学生普通话水平提高较慢也在情理之中了。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学校普通话教学的教学设备不完善。
(五)普通话教学教研教改的思考尚嫌缺乏
据调查了解,尽管目前各中专学校担任普通话教学的老师基本上是国家级或省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他们的口语足以成为学生学习普通话的楷模。但是,关于如何教学,如何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教学方法,根据不同的方言选用适当的教材等教研教改方面的问题尚缺乏探讨。
二、改变普通话教学现状的对应策略
(一)提高认识,加强学习。中专学校需要加强对普通话学习的宣传, 努力营造校园气氛。“结合学生实际,发挥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原有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逐渐上升到理论认识,培养他们对理论知识学习的兴趣。” 学校要充分利用校报、广播、校园网及橱窗等,广泛地向师生宣传国家的语言文字法律法规,组织开展各类与普通话相关的活动,如演讲、朗诵、辩论赛等,营造校园学习普通话的气氛,让普通话水平较高的学生现身说法,谈体会、谈经验;教师带头使用普通话,要求教学场所必须使用规范的普通话,以形成浓厚的普通话使用氛围。提高师生学习、使用普通话的热情及兴趣。学习任何一种语言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持之以恒,而课堂训练和指导的时间是有限的,所以大部分的练习需要学生在课后完成。由于方言的干扰,有的学生进入到了具体的语境,总觉得用普通话表达不够尽兴,一开口说话,方言就会脱口而出。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和教师有义务、有责任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用语环境,通过政策宣传使普通话成为大家共同使用的校园语言。同时也要提高学生的认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让他们知道学习普通话不能急于求成,而是要持之以恒、勤学苦练,只有这样才能在今后的工作学习生活中讲一口标准的普通话。
(二)加强学校普通话教学的软硬件条件。首先要加强普通话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引导和鼓励学校所有的教师自觉地把普通话作为自己的职业语言,对于讲授普通话课程的教师,学校要提出更高要求,鼓励他们积极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员的培训和考试,使校内普通话课程老师的业务水平能够上一个新的层次。其次改善院校的普通话教学的硬件条件。教学硬件条件的完备,对普通话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建设现代网络语音室,可以充分发挥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手段对口语学习的促进作用,可以为语言学教学活动的展开提供极大的空间。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培训场所基地,配备必要的教学仪器和设备,为开展普通话教学提供基础条件支持如对现有教学场所进行改造,可借助多媒体设施,播放一些著名电影、经典电视节目、散文诗歌的配乐朗诵、名人演讲录像、幽默小品表演等等,使学生在声音、文字、图像的直观感觉中,在声情并茂的情感刺激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普通话口语、语感训练,在轻松、愉快、活跃的课堂氛围中接受训练,这种形象、直观、有效的训练方式,远比抽象的一般讲解效果好得多。
综上所述,中专学校的普通话口语课程不是专为通过普通话等级考试而设置的,而应该是一门基础技能训练课程,是一门公共必修课,课程设置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在各自职业领域内的普通话口语表达能力,并且应用于他们未来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如何提高这门课程的实际教学效果值得教师不断探索和研究。
我县是一个农业县,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底子较差,初中化学基础较差,学习方法欠缺,在学习化学上存在许多困难。这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经常坚持预习的很少,化学成绩不理想的原因大部分是在学习上下工夫不够。这些学生主要表现为缺乏自信,对化学学习缺乏爱好,在考场上出现怯场、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记忆能力差,元素及其化合物中的典型反应,理解不透彻;文字表述不准确,缺乏理科思维的严密性,语言也不流畅;四是审题能力差,不能找出试题中突破口,更找不到题中的隐含条件;学习欠努力,较懒惰,这样日积月累,导致化学成绩每况愈下,越来越对化学失去爱好,学习化学不主动。
1. 化学学习形成困难原因
(1)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学习心态起着重大的影响。现在大多数子女都是独生子女,都是在父辈们或祖辈们的溺爱中长大,缺乏一种耐挫能力,有的学生家长长期在外打工,靠祖辈们带大,得不到父辈们的爱,还有的家庭是单亲家庭,或离异家庭,有的家长对自己孩子在校情况不问不闻,只关注其生活,不过问其学习,也不与老师交流,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严重脱节。
(2)农村普通高中生,由于基础差一些,学校每年考上本科院校的学生较少,而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多数学生还是能被大专院校录取,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差,一种比学赶帮的氛围未形成,个别学习努力的学生,看到四周同学学习也不怎么努力,自己也随波逐流,缺乏自控能力,从而出现了一些不思学习,贪图享乐,厌学逃学的学困生。
当今社会是一个经济社会,竞争激烈,拜金主义严重,新的读书无用论在滋长,部分家长或学生认为大学毕业自己找工作,还不如现在就外出打工,早赚钱,而且有的同志文凭并不高,但他们在外打工收入较高,并不比大学毕业生差,从而导致他们读书没有激情,出现厌学、逃学。
(3)高中化学是在初中化学基础上更加深化,不仅信息量大,而且其深度与难度也加大了许多。要记忆的知识更多,有的需要死记,如:元素符号、常见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化学用语等;有的需要理解记忆,没把握这些基础知识,会给今后的学习造成困难。而一部分学生往往在上课时,机械听课,只听不记忆,不思考;复习时,只看书,不动笔去做,思想不集中;练习时,懒于动脑,抄袭作业。这种不恰当学习方法,必然造成学习成绩不理想,上课听不懂,作业也只好抄别人的了,学习任务不能完成,久而久之,学习成绩下降,对化学不感爱好,对学习化学的心理负担越来越重,造成了化学学习上的困难。
2. 转化农村普通高中化学学习困难学生的对策 针对高中教学中高考竞争的压力,在教学中,通过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心理疏导,让学生正确的熟悉自我,能够调节和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增强心理承受能力,提高对化学学习的爱好,使学生的化学学习处于一个良好的心境状态中,从而克服化学学习上的困难。
(1)寓感情交流于教学中。 情感有力量,情感中有教育,情感的培养是长期的、教师应通过自身的努力,通过语言沟通和实验示范,通过自身形象的展示,不断地营造充满激情的教学环境,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并注意用微笑、语言、眼神、手势去鼓励和激发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冲动,把激情传递到课堂的每一个角落,让激情产生强烈的感染力、吸引力、感召力,使学生情不自禁地产生共鸣而融入教学之中,开放自我、表现自我、重塑自我,将情感因素巧妙地寓于化学教学中,就能使教学效果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2)加强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让学生在成功中进步。 在化学教学中,要采取各种激励机制,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他们的自信。教师的赏识、表扬对于学生固然重要,同伴的欣赏、鼓励同样缺一不可。而在使学生学会自信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学生的自我承认、自我激励。因此,作为教师,应在教学中努力营造一个让学生互相表扬、自我鼓励的良好氛围。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并经常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我根据学生自己的学习意愿和他们的实际情况,给每一个学生都作明确分工,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尽情发挥自己的特长。这样,当学生进步时,他们的分工也会有所改变。在合作学习时,每个人都有发言的机会,同时小组内先进行评价,然后全班再进行评价。这样教师精心营造互相鼓励、自我激励的氛围,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渐渐地学会了自信,他们会从内心发出“我能解决这么多问题呀!”的自我评价。
(3)在探究活动中,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相互合作,彼此分享。 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取决于教学氛围和师生关系的和谐程度。营造一个生动、活泼、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前提和保证。一堂自由、民主的科学课可以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使他们在课堂上独立的思考、想象、选择,做出决定。课堂上应给予他们充分的时间,让他们有机会进行一系列的创新活动。课堂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不仅是知识的传递,也是情感的交流。当我们在互动过程中,达到“相互信任,彼此尊重,融洽相处”时,学生成了真正的学习主人,才能敢想、敢说、勇于创新。
(4)全面了解学生,关心学生身心健康。 作为教师,要全面了解自己所教学生的思想状况,成长过程,家庭环境,心理品质,性格特征,学习能力,身体状况等,从而采取因材施教的原则,教师可以通过座谈、组成各种活动、家访等形式来了解学生,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加强对学生心理疏导,提高他们自控能力,使他们的身心得以健康发展,从而克服学习化学的心理障碍。
(5)不断改进教法,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习化学的爱好。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培养学习化学爱好。
①把探究法运用到实验教学中去,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法就是学生依据实验原理,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创造思维。通过探究确定实验仪器、装置、操作步骤的一种学习活动。这种实验教学方法体现出化学学科的教学特点,突出体现学生的自主活动。
②精心设计教学,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化学教学中难度比较大的知识点,精心设计成若干个有一定梯度的小题,然后师生共同分析、对比、讨论研究。在此过程中要鼓励学生,仔细观察、对比,积极探求问题解决的途径。
③采用多种提问方式,引发思考,培养学生知识运用的能力。一个好的提问,有利于师生情感交流,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为此每节课都有意识设计有启发性,又能引发学生思维活动的问题,培养了学生灵括运用的能力。
负责学校采购的老师告诉我们,在日常的采购中,通过对比发现,爱普生工程投影机在色彩亮度和流明上更符合学校的需求。
此外,在日常的采购中我们对产品的稳定性、寿命、防尘也极为关注。因为在日常教学中,我们的老师除了使用电子教学外,还会经常使用黑板教学。而在黑板上写字或者擦掉粉笔字时,教室也将会存在一定的灰尘,这对投影机的损坏极为严重。
1、高中生数学成绩分化的现象
高中生通过中考进入了梦寐以求的高中学习,但随着高中数学教学的深入,以前对数学学习兴趣浓厚,好奇心强,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知识,有足够的自信心去挑战难题的部分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呈现了数学成绩下降的现象,而且比较普遍,对学生的综合成绩和发展起到了限制作用,如何改进这一问题,应引起高中数学教师的重视。
2、高中生数学学习分化成因分析
2.1学校内部的原因
2.1.1缺乏先进的教育理念,应试教育痕迹严重
很多高中以提高高考升学率为目的,高中生是老师关注的的焦点,成绩落后的学生很好受到重视。老师在节假日或周末补课延长了学生学习时间,增加了学生的负担。学校内考试次数频繁,考试后,学校计算平均分,优秀率,排名次,老师的奖金与学生的成绩挂钩,这一切导致部分教师不能正确对待学生,时间久了,学生开始抵触数学,甚至产生对抗情绪。
2.1.2教师对成绩落后的学生存在认识上的偏差
部分教师认为成绩落后的学生智力上存在问题,很多教师不能正确对待成绩落后的学生,教学中不重视他们。成绩落后的学生在课堂上大多比较沉默寡言,他们的学习热情不高。
2.1.3 教师教学方法欠佳
由于成绩落后的学生基础差,知识上存在严重的缺漏,如果教学启发诱导不够的话他们很难像高中生一样在相同的时间内学会同样多的东西。有的教师认为成绩落后的学生的数学成绩不好是因为练习不够,一味要求他们做题,使得这些学生开始厌恶数学学习。
2.1.4 教师教学中忽视情感投入
许多教师对成绩落后的学生缺乏关爱,对他们平时的练习,作业中出现的问题没有及时给以辅导,他们经常受到冷落,自尊心受到了上伤害,学习的积极性受到影响。
2.2学生个体的原因
2.2.1缺少成功体验
数学学习需要我们有克服困难的勇气,成绩落后的学生往往不肯吃苦、害怕动脑筋,一旦成绩不能达到自己的预期目标,失败的次数增多,就会把学习看成是沉重的负担,悲观、失望、自我否定,失去了学好数学的信心。成绩落后的部分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失败的体验较多,他们开始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认为自己不能完成课堂学习任务,心灰意冷、自暴自弃,焦虑、消极情绪产生,逃避学习数学、开始自由放任。在经理了多次失败和挫折后,对数学学习失去信心。
2.2.2学生学习方法落后
“成绩落后的学生学习方法不科学,对学习方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往往是学无方法,经常是事倍功半。课前不注重预习、不会听课、笔记不得法,虽然花很多时间学习数学,但是结果却总是不理想。不认真复习巩固、不会阅读、不能很好把握教材重点难点,对自己的学习特点认识不足。对某些数学概念、定理、公式一知半解,对一些数学题的解法似懂非懂,遇到解决不了的习题从不请教老师,问题成堆,形成恶性循环;自律能力差,经常抄袭作业;不重视知识积累,不找原因;课堂所学的知识没有系统性,新旧知识之间不能建立联系,学习没有计划。
2.3外部环境的原因
2.3.1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在当今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里,许多不良思潮正悄然冲击着中学校园,读书无用论滋生蔓延,使得许多不明事理的学生也认为读书无用,学生对新滋生出的社会现象很蒙胧好奇,一些娱乐场所的违规开放,使一些学生尝到了友谊的甜头,再也静不下心来学习,自认为枯燥无味的知识。一些自制力差、缺乏学习情趣的学生开始迷恋网上游戏,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寻找快乐,从而玩物丧志。网络成了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寄托,许多中学生迷失了前进的方向,逃避现实,封闭自我,开始厌恶学习,不思进取,成绩一落千丈,严重影响着他们正常的学习、生活和身心的健康发展。
2.3.2家庭教育方式失当
许多成绩落后的学生在家庭教育方式上存在问题:有的家长十分溺爱自己的孩子,爱的过度,失去原则,结果导致孩子以自我为中心,依赖性强,受挫折能力差;有的家长凡事用打骂来解决,结果导致孩子自卑、忧郁;有的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高,给孩子的压力太大,解雇哟导致孩子厌学、逃学。
3、控制高中生分化的相关策略
3.1学校教育
3.1.1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教师要有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师的本职工作是教书育人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中学数学教育应该面向大众,为一般人提供必要简单数学知识和一般数学素养”。中学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提高学生考试分数,而是加强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和自身潜能的开发。
3.1.2提高自身素质
“教师的学生的榜样,身教胜于言教”。教师要努力钻研专业知识,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好教育教学能力。首先要优化教学目标,因材施教。其次要优化教学方法,教学的主要思想应该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使学生容易接收又能愉快的学习,而不是强迫学生接收,教师不光要正确的传授知识,还要给学生学习方法。再次要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活跃课堂气氛。 转贴于
3.1.3采取有镇对性的教学策略
成绩落后的学生要学会往往不自信,总觉得自己比别人差,低人一等。教师要想办法提高成绩落后的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对这些学生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首先教学内容要适量,难度要适中,老师不要总是讲,通过启发诱导学生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其次是教师在讲解知识点是要循序渐进,鼓励学生合作学习。最后考试方法以课堂检测为主,加强学习策略的指导。
3.1.4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
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师生双方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的需要,是老师乐教,学生乐学的前提,也是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品质的基础,师生之间需要不断的交流、沟通。“教师不是知识的提供者,而是与学生共同进行有关学习主题、意见、思想、情感的交换和分享”。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需要教师具备多方面的学识和能力。教师要具备宽容、慈爱、善解人意的良好修养。需要教师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脚步,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接受学生一些正确的新思想。
3.1.5重视教学中的情感因素
教育家夏乞尊说:“教育如果没有情感和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不能称为池塘;没有情感和爱的教育,就就不能称为教育。”教师运用情感因素理论进行教学,一方面可以丰富情感教育理论,使之与数学学科相结合,通过理论探讨,使一些模糊的感念明朗化;另一方面有利于转变教学观念。
3.2自我教育
3.2.1加强自我心理健康教育,保持健康心理、
所谓心理健康,是指根据心理活动的规律,采用各种方法与措施,以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及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首先要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其次要加强自我情绪的调控,良好的情绪能提高工作学习效率,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发展;最后要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良好的意志品质包括:坚定的目的性、果断性、坚持性和自制性。意志品质低下,也是影响成绩落后的学生数学成绩提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成绩落后的学生要学会有意识的培养自己的意志品质,要勇于面对失败和挫折,正确评价自己,具备良好的意志品质,有利于学习的顺利进行。
3.2.2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数学学习中要求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学习。要静下心来,循序渐进,学习要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不要贪多求难,要经常思考,不要死记硬背,不懂装懂。遇到问题不要回避,多请教老师同学;要经常总结。每上完一节课都要总结一下,这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用到了哪些解决问题的方法,蕴涵了哪些数学思想等,总结很重要,常总结可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容易形成完整德文知识结构。
3.3家庭教育
3.3.1创设和谐、民主和上进的家庭氛围
家庭氛围是指一定时期内的家庭成员与外界间及相互间的较为稳定的处事态度、交往风格。家庭氛围包括:生活环境、生活作风、生活方式、生活情趣、传统习惯、道德规范、为人处事等。良好的家庭氛围可使孩子性格活泼开朗、大方、好学、诚实、谦逊、合群、求知好奇、爱劳动、爱清洁、守时守信等。家长应该从良好的生活环境、良好的作息时间和生活习惯、和睦的心理气氛三个方面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
3.3.2讲究教育方式,提高家庭教育质量
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家庭教育是很重要,家长要不断的督促自己的孩子,帮助他们确立合理的奋斗目标,多表扬、鼓励,遇到困难帮助他们,使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格拉塞.没有失败者的学校[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
[2]张奠宙等.数学教育学[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 1991
(一)学生对普通话的学习重视程度不够
许多高职院校的学生认为普通话水平与将来从事的工作关系不大,不需要有多高的水平,再加上个别学生认为自己已是成人,语言的发音、表达习惯已形成定势,更改不易,对普通话的学习与练习重视程度不够。同时,完成普通话教学内容需要36学时,受高职院校其他专业课程影响,已经压缩到只有8至10个课时。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教学内容的确是个难题。所以老师只能有选择的教学。
(二)学生普通话水平参差不齐
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不是来自一个地区,特别是近几年,随着国家大力发展高职教育,招生范围扩大,学生往往来自不同的方言区,口语表达都带有各方言区不同的特点。尤其来自农村的学生,大多从未接触过普通话方面的训练,即便是接受过普通话的理论教学,也仅仅停留在简单的理论层面,而缺乏相关的应用训练。由于生活和学习环境的不同,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来自城市的学生的普通话水平一般要好于来自农村的学生。
(三)学生缺少自主学习动机
虽然口音各有不同,但方音特征差别不大,学生之间用方言交流未形成言语障碍。因此,在课下,这些学生更多使用方言进行交流,偶尔出现有人使用普通话的情况,还有可能遭到别人的嘲讽和羞辱。普通话作为一种交际工具的价值和意义在这些情况下被轻易地淡化了。
二、高职院校普通话课程设计的改革办法
(一)课上改变授课内容,讲清细节,课下强调随时练习,养成语言习惯
在普通话教学课时较少的情况下,针对学生在课堂上得到训练和指导的机会相应减少。为了能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明显高效地提高普通话水平,顺利考取等级证书,可将授课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将所讲内容与普通话水平测试题型紧密结合。普通话水平测试有四道大题:第一题读单音节字词。测查应试人声母、韵母、声调的标准程度。第二题读多音节词语。测查应试人声母、韵母、声调和变调、轻声、儿化读音的标准程度。第三题朗读,注意避免错读、漏读、加读、倒读、不要读破词和句造成歧义,做到自然流畅。第四题说话,注意减少方音、自然流畅、有口语感等。普通话课的授课内容打破了过去按教材章节进行讲解,而以这四道大题作为四次课的教学内容,更加具有针对性地讲授与练习。
在课堂训练时间缩短的情况下,为了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任课教师不断督促学生养成几种习惯。一是学习普通话的自觉习惯。只有学生自觉去学习普通话,才会有较大的进步,这种习惯的养成需要教师的督促指导和学生间的相互督促。二是听普通话的习惯。我们的有些学生不习惯听普通话,这就需要督促学生常听普通话,养成听普通话的习惯。三是练普通话的习惯。很多说方言的同学羞于说普通话,我们要帮助学生克服羞涩心理,有针对性地多练普通话,不断纠正语音上的问题。四是说普通话的习惯。从普通话水平测试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的前三题把握得很好,一到说话,问题就较多。不但要求在课堂上说,更重要的是在生活中也要说,抓住一切机会练说普通话,在练习中不断纠正错误。五是纠正习惯。分两种情况:一是自纠,二是他纠。以上习惯必须在课下养成。任课教师要求学生以宿舍为单位,选择一个负责人,记录和汇总同学们在练习时遇到的问题,及时向老师反馈,教师予以指导。另外,同学之前也相互督促,形成“比―赶―超”的学习氛围,共同获得进步和提高。
(二)教学模式更新,强化目标驱动下的自主学习
学生学习普通话的过程中,普遍存有三种情况:一是有的知道自己的语音错误和缺陷,并能自我纠正的;二是有的知道自己的大多数问题,有些可自我纠正的;三是个别普通话基础薄弱的同学,不知道问题且不能纠正的。一般情况下,第一种学生基础较好,语音问题不大,本身的基础可以通过测试;第二种学生可以通过测试,但是进入更高一级不太容易;第三种则过级有困难,需要重点辅导与督促。
在教学中,需要先对学生进行摸底调查。将上述学生分三个层次A组、B组、C组,为了让同学们都有学习的动力,分别为三组学生制定不同的目标。针对A组学生,我们对其有更高的要求,给他们设定的目标是进入二级甲等。学生听到自己不仅可以过级,而且有进入更高一级的希望,学习动力非常足。针对B组,我们为他们下达的任务是保住二级乙等,争取拿到中高分;针对C组学生,要重点辅导,努力过级。学生们在目标的趋动下,学习积极性大大加强,更加有自主学习的动力。
(三)教学方法与时俱进,顺应学生需要
基金项目:哈尔滨工程大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计划建设项目002100020632。
摘要:针对面向非化学化工专业学生开设的普通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重点利用学生所学专业与普通化学的结合点,配合
一定的其他的课堂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普通化学的积极性。
关键词:普通化学;专业;交叉性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一、普通化学教学中存在的最大问题的分析
目前许多大学里的普通化学基本上都是面向非化学化工专
业的学生开设的,大部分学生认为化学与自己将来的专业和就业
没有什么关系,在某种程度上致使很多学生是在被动的学习普通
化学,主要就是为了考试能够通过或者取得高分为自己的奖学金
的获得做个准备而已,而这种被动就造成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
大降低。那么如何提高非化学化工专业学生学习普通化学的学习
兴趣就成了许多普通化学教师面临的最大问题。
二、针对学生专业与普通化学的交叉性方面采取的措施
1.了解学生所学专业
每位普通化学教师在接到教学任务后都需要首先整体了解
一下授课对象是那个系的?学哪个专业的?这样才能有的放矢,
为下一步工作做好准备。
2.深入调查收集整理学生所学专业的特点和培养目标及往年
就业去向
在了解了授课对象的所在院系和所学专业后就需要针对其
专业等信息开始进行下一步的调查工作,以我校学生所学专业为
例,比如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其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船舶与海
洋工程结构物研发、设计、建造、检验、管理、教育等高层次专
门人才。该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去向是到与船舶和海洋工程有关
的公司及国家各部委机关,以及沿海、沿江各船舶设计院、研究
所和造船骨干企业工作。再比如: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的专业培
养目标是培养能在相关领域从事核工程与核技术研究、设计、生
产、运行和管理的专门人才。就业去向主要是一些国内的核电站
和核工业的研究院。还比如:环境专业的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能
从事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等污染物的防治技术研究、设计、
应用和开发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毕业生就业面较
广,对于我校毕业生相对集中的就业单位有各大船厂,沿海各大
型企业的水处理公司,建筑设计院等。
3.针对收集的信息寻找与普通化学授课内容相关的交叉点,
并灵活应用于课堂教学中
针对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学生我们在讲电化学基础这一
章节的内容时首先就提出一个问题:大家的专业都与船舶有关,
而我们知道船体相当一部分与海水接触,海水对船体的钢铁具有
较强的腐蚀性。那么这种腐蚀在化学上属于哪种腐蚀呢?如何在
实际中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来防止或降低这种腐蚀呢?这个问题
直接与他们的专业相关了,学生自然兴趣就提上来了。然后在讲
金属的腐蚀时,让学生们知道这种腐蚀是电化学腐蚀,而针对这
种腐蚀常采用的方法有:阴极保护法(又包括牺牲阳极保护法和
外加电流阴极保护法),阳极保护法,缓蚀剂法,金属表面覆盖
层等方法。有时大家去船厂会发现在船下面挂着一个铝块或者锌
块之类的东西,这是应用了哪种方法呢?还有时会看到许多工人
在船体表面进行涂装,这又是应用了哪种方法?在这些学生感兴
趣的问题的引导下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针对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的学生在第一堂绪论课中就可以
给他们举一个和他们专业密切相关也是他们这个专业非常在意
的一件事: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他们可能在选择这个专业时已有
耳闻这个核泄漏事故,但是对于这起事故的真正起因未必知道。
而这起事故的真正原因不是核爆炸,而是一种化学反应酿成了重
大的损失。然后给学生介绍这次事故的前因后果:在进行4 号反
应堆电能功率安全测试的过程中,操作人员有意切断了通向核心
区域的冷却水流,当然这个操作是测试的一部分,而且操作人员
在反应堆中留下的控制棒数目不够,蒸汽压很低又难以提供冷却
剂。这一系列的操作致使整个反应堆功率剧增,产生巨大的热量,
烧塌了燃料芯堆,而释放出的灼热的放射性核燃料颗粒与用作冷
却剂的水接触发生爆炸。这个过程中反应堆中用来使中子减速的
石墨起火燃烧,流到着火的石墨上的水又与石墨发生化学反应产
生氢气,氢气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化学反应而爆炸。这个化学反
应的爆炸却掀翻了覆盖在反应堆上的钢板。可见对于核工程与核
技术人员掌握化学知识是必须的。
针对环境专业的学生而言,同样在绪论课中就可以让他们知
道化学与他们的专业是密不可分的,比如为了将普通化学主要内
容串接起来,可以给他们举个环境问题的例子:汽车因大部分使
用汽油内燃机,会产生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等有害物质污染环
境。如果我们能够让NO 和CO 在排放到大气前就反应生成N2 和
CO2,就可以大大降低对环境的污染。那么:①这个反应能够发
生吗?(即化学反应方向问题)②如果该反应能发生,那么会有
多少的NO 和CO 转化为N2 和CO2 呢?(即化学反应限度问题)
③同时我们知道对于每一个反应化学反应发生时都会伴随着吸
收和放出热量的现象,那么该反应过程中能量是如何变化的呢?
(即化学反应能量变化问题)④这个反应若能发生,这个反应是
进行的快呢还是慢呢?(即化学反应速率问题)⑤这个反应的反
应机理如何?而对于机理的分析比较复杂,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物
质的微观结构的问题。(即物质的微观结构问题)。这样既可以
将普通化学的整体内容安排与实际问题的解决联系起来,更让学
生了解要解决这样的一个环境问题必须要应用化学的知识。同时
针对环境专业的学生授课时更应该增加一些绿色化学知识的介
绍。
三、其他课堂教学措施的配合
除了抓住学生所学专业与普通化学的结合点外,还要注意其
他的一些课堂教学方式,如:将化学与学生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
些具体事例联系起来,即用普通化学学过的知识来解释一些实例
和现象;在课堂上引入一些著名化学家的人物介绍和相关一些理
论的发展史,像故事一样介绍给学生,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又加深了对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课堂上适当设有部分课堂演示
实验和演示实验录像的环节,让学生从实验中总结出化学的基本
理论和规律,同时也让学生深刻了解化学这门学科的特点;注意
利用问题的引入来启发学生的思维空间,并且加强训练学生的归
纳总结能力,进一步强化教学效果等。
参考文献:
[1]段连运译.化学与社会(原著第五版)[M].北京:化学工业
出版社,2008:285-288.
[2]李梅,景晓燕,韩伟,朱春玲,王君.普通化学教学中绿色
[作者简介]陈才佳,贺州学院副教授;梁安,贺州学院教师,广西贺州542800
[中图分类号]H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6)lO一0182―04
方言母语是学生的第一母语,深刻地影响着他们的言语行为习惯,并在一定程度上使思维模式化,因此普通话一般要通过它来学习和使用。它必须经过受与原有方言母语系统相依存的思维结构的制约,到通过重组部分思维结构而融合于已有的语言系统的“过渡语”阶段。普通话教学不考虑利用甚至完全排除方言的做法是不明智的,方言区普通话教学的高耗低效就是最好的例证。在普通话教学中,如何利用学生的母语系统,按照语言迁移的规律,促进“正迁移”而减少“负迁移”的干扰,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一、迁移理论
“迁移”这一概念来源于心理学。迁移“指的是人们已经掌握的知识在新的学习环境中发挥作用的心理过程”(蒋祖康,1999)。在语言学习研究领域中,迁移是指母语知识对目的语学习的影响,这种影响是许多语言学家和心理语言学家所探讨的重要问题之一。奥得林(Odlin)把迁移定义为:迁移是一种影响,它来自于已习得语言(可能是错误习得)与目的语之间的共性与差别。1994年,埃利斯(Rod Ellis)在他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将母语迁移归纳为如下四个方面:正迁移、负迁移、回避和过度使用。由于本文主要讨论迁移现象,所以这里介绍一下此理论中的正负迁移的两个方面。
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当母语规则与目的语规则相同时,学习者把母语规则迁移到目的语中去,这时母语规则能够减轻目的语学习的负担,减少目的语学习中的错误,促进目的语学习。这时母语对目的语学习学习的影响是积极的,这种影响叫正迁移。
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当母语规则与目的语规则有差异时,学习者把母语规则迁移到目的语中去,母语便会干扰目的语学习。此时母语对目的语学习的影响是消极的,此种影响叫负迁移。
在学习普通话中,迁移现象同样存在。由于方音与普通话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很多教师认为母语的负迁移作用大于正迁移作用,过分强调母语对于普通话学习具有的干扰作用,因为人们发现母语干扰是导致普通话学习者出现语言错误的最直接、最明显的原因,而且这种干扰如此明显以致有人甚至认为普通话学习完全是一个克服母语影响的过程。所以研究者在探究母语影响时,往往侧重于研究母语的负面作用,主张在学习普通话的过程中避免母语干扰,提倡在课堂上不涉及母语,而把普通话当作自己的母语来学。但是,事实上语言与思维是不可分离的,思维是语言的基础,语言又是思维的载体,我们不能简单地看待母语迁移,既要承认它干扰普通话学习的一面,也不能否认它的正迁移作用,而是要承认它能帮助我们学好普通话。
二、方音迁移的影响与迁移的主要类型
根据语言习得理论的基本原则,方言区学生在普通话学习的过程中会使用他原有母语的所有经验来促成普通话学习的成功。也就是说,普通话学习是一个创造性地构建一个新的语言系统的过程,实际上在构建具有其自身合理性的一个语言系统,它使得学习者暂时能把摆在他们面前的混乱的语言现象理出一个头绪来。但是由于人们对母语的依赖心理直接影响着普通话的学习效果,在不同的方言之间,各自都有相对独立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系统。而普通话作为一个学习、掌握运用语言的过程,肯定要受母语的正、负迁移影响。
正迁移。母语迁移可发生在语音、词汇、句法、语篇等语言的各个层面,而以语音方面最为明显。在普通话语音学习中,人们会不由自主地把母语中的语言知识与普通话的语言知识联系起来,凭感觉进行类推。此时语言系统中完全相同的子系统所产生的是正迁移。
语音。音质音位系统中的七个主要单元音[a]/[o]/[Y]/[ε]/[i]/[u]/[y],复韵母和鼻韵母的大部分音理是相同的。辅音[b]/[p]/[m]/[f]等也是共有的。而非音质音位的声调,方音一般在6~9个,普通话4个,一般情况下也会有同调值的,只是调类不同。
词汇和语法。词汇和语法不像语音那样差异大,大部分的词汇(如基本词汇)、语法(如主谓宾句式)等与普通话差异不大。
学生把这些相同的语言要素迁移到新的语言学习中,不仅节约了学习时间,而且唤醒了学生原有的语言经验并融入其中,大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这是普通话学习中的正迁移现象。
负迁移。每一种语言都有其特定的语音系统和语音配合规律。方言区学生的普通话不够标准,主要原因是他们对方言和普通话的语音系统中的差异不了解和学习时的“负迁移”干扰造成的。当然不同方言区的学生在普通话发音时犯的毛病也不尽相同。
在音质音位中,舌尖前、后高单元音一i、卷舌韵母[]、辅音[tξ]/[t 5]/[δ]/[z]是南方方言没有的,撮口呼韵母是客家话中没有的。普通话语音中有而在方音里是没有的,如果没有经过严格的语音模仿和训练,就很容易从母语中去找相近的音来替代,从而产生发音上的困难或错误。例如平话方言区的学生会用还有方言里是同一音位的,而普通话分属不同音位,学生也很容易迁移到普通话中去,如客家方言区学生说普通话把[x]发成[f],桂柳官话区学生讲普通话不分[n]/[1]等。
教师必须了解这种差异,因为它能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哪些音是方音中没有的,哪些音容易受方音的干扰,方言、普通话语音之间是怎样相互干扰的,并预见学生在学习中的难点和重点,以便在教学方法上采取相应措施,从而增强教学的时效性。
在非音质音位里,声调是辨别不同意义的,声调读错了意义也就不同了。因此《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读本》中说:“声调是辨别普通话与方言以及不同方言的基本标志,是一个人的语音面貌。调值到位了,哪怕声母、韵母的发音还存在不少问题,由于语流上下的帮助,其他方言区的人也能大致听懂你的意思,就是说人们就承认你说的是普通话。”可见声、韵、调是汉语音节的有机组成部分。但在实际教学中却以声韵为中心,忽视了声调的教学。以至于不少大学毕业生不知道调值、调类为何物,由于声调知识的欠缺,加上母语声调的干扰,方言区学生说普通话出现“北调南腔”现象就不足为奇了。以贺州市客家话、桂岭本地话、钟山平话为例,
普通话的阴平(55),与之同调值的有桂岭本地话阴上(55),类似的有钟山平话的阳上(33)、人声调(44),但音高不同,莲塘客家话没有;普通话的阳平(35),与之同调值的有莲塘客家话阴平(35),钟山平话阴平(35),类似的有桂岭本地话的阳上(24)。普通话的上声(214),与之同调值的有桂岭本地话阳去(214),类似的有莲塘客家话阳平(213)、钟山平话阳平(213);普通话的去声(51),与之同调值的有钟山平话阴去(51),类似的有莲塘客家话去声(52)、桂岭本地话阴平(52)。学生按各自母语声调迁移,往往导致普通话的阴平调(55)偏低(约为33或44),上声(214)读成21或212,去声(51)只降至53。这样一来,声调部分便出现了系统性缺陷,说普通话自然地带上了方言的声调(见表1)。
语调的负迁移,方言与普通话不仅在发音上有差异,在韵律、语调方面也有各自不同的规律。普通话的语调是指说话时句子有停顿,声音有抑扬、轻重、高低、快慢的变化,是体现在句子上面用来区分句型和句子的意思的。主要表现在说话或朗读时,学生忽略了普通话句子的轻重音和语调的规律,往往习惯于把普通话句子中的每一个词念得一样重,导致语流不畅和语感缺乏,同时也失去了普通话的韵律。如“那地方的东西太贵了”这句话,学生没有轻声的意识,也就无法把“地方”、“东西”的后音节轻声化。更为典型的是普通话的疑问句,学生全读成降调。如“你吃过饭没有?”这句话,由于受母语声调的影响,语调随着“有”的半上(21)被降下来了。当学生把握不准时,很自然地会受其母语语调的牵制。笔者认为学生所说的“汉语的声调很难”,就是指声调和语调的变化。
所以我们认为语音教学不管是集中进行还是分散进行,应在大量的语流中练习声调,这实际上是声调和语调的同步训练,是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声调难点的有效的教学方法。重视语调的听和说的强化训练,可以不断提高学生接收语调信号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达到普通话教学的目的,使学生具有驾驭普通话的能力。
在词汇方面,方言、普通话词汇都有它的意义、搭配习惯、搭配范围,若不了解这些,就容易把方言的词汇错误地迁移到普通话中。如:
那个人很神经,你别理他就是了(方)。/那个人精神不正常,你别理他就是了(普)。
看球赛你去吗?如果不走,我可去了的啵(方)。/看球赛你去吗?如果不去,我可去了(普)。
跟语音和词汇相比,方言语法差异虽不如语音、词汇那么明显,但毕竟是存在的。语法方面的负迁移以语序、双宾语句、比较句和持续体等方面最为常见。例如:
东西搬完了,你该给钱我了(方)。/东西搬完了,你该给我钱了(普)。
我的年纪当然大过你了(方)。/我的年纪当然比你大了(普)。
你先去吧,我正吃倒饭呢(方)。/你先去吧,我正吃着饭呢(普)。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发现语音迁移是语言学习中较为突出的现象,尤其是“负迁移”对语音学习的干扰,在普通话学习中是十分常见的。这就给教师提出了一个任务,我们的语音教学如何才能避免迁移性错误的发生。在普通话语音教学时,首先要找出普通话和方音存在的差异,并根据这些差异让学生自己去校正、去练习、去体会,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去克服母语的干扰。其次,遵循语言学习的原则,不能脱离语义去学习语音,使学生过分遵守读音规则,而忽略了正常交际的语言流畅。我们认为,在发音基本正确的情况下,自然流畅的语流比单音发得准、但表达不流利更能实现交际目的,这并不是说语音不重要。我们的教学不能只停留在对语音发音的掌握上,还应从交际的目的出发,把语音带入句子、语段中练习,使其产生意义,在练习中多让学生去感受和体会其中的语言节奏、轻重的变化、语调升降的起落,从而达到流利表达、顺利交际的目的。我们唯有重视语流、语调和语感的教学,才能促进学生普通话交际能力的发展。
三、普通话语音教学策略
建立方言与普通话的迁移参照系。先行集中学习语言知识和强化训练言语技能,可以充分利用方言的正迁移,尽可能减少负迁移,从而加快普通话参与思维模式化的进程。因此,教师要开展方言的调查和研究,在此基础上归纳整理出方言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系统,再从语用学视角加以研究,找出语言各系统的对应关系,这样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明晰的迁移参照系。从基于脑的学习角度看,教师传授的只不过是陈述性知识(知道是什么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知道怎么办的知识),其实这至多只是掌握了表层知识。要获得意义知识,学生必须主动参与学习。在母语和普通话的比较、迁移的过程中,使他们产生某种“顿悟”、“感觉”,即领悟出某些可迁移的显性对应关系或隐性对应关系,因此激起大脑瞬间的兴奋,并促进新信息与大脑中已知的或已经掌握的语言信息建立适当的连接。这样他们总是试图把信息镶嵌在大脑里,并与他当前语言经验、过去的语言知识和将来的语言行为联系起来,从而获取语言的某些感觉意义和深层意义。这样学生就不再是机械、模糊地模仿和迁移了,而是变无意识迁移为有意识甚至强意识迁移,这种迁移才是持久性的,也才会最大限度地减少迁移错误。所以,在普通话的教学过程中,只有加强方言应用的研究,才能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从而提高教学针对性和教学实效性。
运用语言习得规律指导教学。听说是向习得语言的高级阶段听说读写全面发展的基础。有统计资料显示,在人们的交际活动中,语言的听说读写各部分的比例是不同的,其中听为45%、说为30%、读为16%、写为9%。但在教学实践中,并没有把听说读写当作教学的中心环节,而是重在对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检测。因此,许多学生普通话不流利、不准确、不生动,普通话语感不强。这种重语言知识轻听说读写能力的教法是不符合语言学习的心理规律的。语言学家认为:语言起源于发音,而后才有文字。从人们习得母语的过程看,也是先听说后读写的。当然,普通话教学不一定照搬母语习得的模式,但必须意识到听说训练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普通话教学就是通过具体的言语信息的刺激,在学生大脑皮层形成兴奋中心及兴奋中心的相互连接,构成一个普通话的语言知识体系。这一语言知识体系的内化需要一个过程,感知不等于内化。没有内化为思维工具的语言不属于个体自己的第二信号系统,当然也不可能具有交际工具的全部职能。这就意味着摄入在时间上要先于输出,在数量上要大于输出。具体而言,就是坚持听说领先、读写随后的原则。心理语言学也证明了这一点,而我们的教法却本末倒置。
我们认为,只有在听说基础上的听说读写教学才是有意义的,兼顾听说读写和谐发展的方法才是可持续性的有效教法。
积极淡化学生的母语依恋情结。学生长期生活在母语浸润的环境,他们的语言行为、习惯深受母语的影响,高度发展的母语系统已将思维模式化到相当的程度,未完全内化的普通话此时不足在已有水平上直接承载思维工具的任务。这样学生便依靠母语进行思维,而使普通话语言参与思维活动处于怠速状态。从母语习得实践中可知,母语习得不只是个体参与社会环境的心理需要,同时还有大脑生理机能发展的内在需要。学生进入青春期后,促使语言内化的仅仅只有心理需要,而方言交际环境又无处不在,这样心理需要就趋于弱化,在环境和个体心理的作用下,逐渐形成了方言母语依恋情结。不愿意学习新的语言是心理上对母语的依恋,在这种母语依恋情结下,形成母语依赖习惯是学习普通话中普遍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