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中考地理知识重点总结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地球和地图
一、地球的知识
1、地球的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不规则球体的认识过程,最早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件是麦哲伦环球航行。
2、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二、地球仪的知识
1、地球仪上的点:北极点是地轴与地球仪最北端的交点,南极点是地轴与地球仪最南端的交点。
2、地轴是从地球内部穿过地心的假想的轴。
3、比较纬线、纬度和经线、经度
经线与纬线的划分
项目
纬线
经线
定义
与南北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
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半圆
形状
圆,自成纬线圈
半圆
长度
纬度相同,长度相等。
纬度越低纬线越长,0°赤道最长。
长度相等
指示方向
东西方向
南北方向
经度与纬度
项目
纬度
经度
零度线
赤道(0°纬线)
本初子午线(0°经线)
表示方法
赤道以北称北纬用“N”
赤道以南称南纬用“S”
0°经线以东称东经用“E”
0°经线以西称西经用“W”
度数的划分和变化
以赤道为中心向南向北逐渐增大至90°
以本初子午线为中心向东西逐渐增大至180°
半球界线
0°赤道(划分成南北半球)
20°W往东到160°E为东半球
重要的经纬线
低纬度:0°~30°
中纬度:30°~60°
高纬度:60°~90°
南北回归线:23.5°N、23.5°S
南北极圈:66.5°N、66.5°S
东、西经度划分:0°和180°
东、西半球划分:20°W、160°E
西半球:160°E~180°~20°W
东半球:20°W
~0°~160°E
4、经纬网定位(重点内容)
0°
15°
15°
30°
30°
90°
60°
A
B
C
图一:A在B的东北方向,C在A的东南方向
;
A(
0°,
60°W)
B(30°S,
75°W)
C(30°S,
0°)
A
B
C
0°
30°
60°
图二:B在C的正北方向
A(
0°,
30°W)
B(30°N,60°E)
C(30°S,60°E)
甲:
(50°N,20°E)
北
半球、
东
半球
中
(高、中、低)纬度
五带中属
北温
带
乙:
(20°S,170°W)
南
半球、
西
半球
低
(高、中、低)纬度
五带中属
热
带
三、地球的运动
1、比较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绕转中心
方向
周期
意义(地理现象)
自转
地轴
自西向东
北极上空:逆时针;南极上空:顺时针——南顺北逆
一天
昼夜更替和时间差异
公转
太阳
自西向东
一年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更替、五带的划分
2、地球公转运动的特征: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与公转轨道面的夹角总保持66.5度,且地轴总指向北极星附近。
3、四季的更替——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图):
太阳直射点位置变化(以北半球为例)
时
间
序号
节
气
太阳直射点位置
昼夜长短状况(北半球)
3月21日前后
B
春分
赤道(0°纬线)
昼夜等长
6月22日前后
C
夏至
北回归线(23.5°N)
昼长夜短
9月23日前后
D
秋分
赤道(0°纬线)
昼夜等长
12月22日前后
A
冬至
南回归线(23.5°S)
昼短夜长
4、昼夜长度的变化北半球昼夜长短的变化
日期
太阳直射点
所在半球
昼夜长短情况
北半球
南半球
极地四周
春分日3.21至秋分日9.23
北半球
昼长夜短
纬度越高昼越长。
昼短夜长
纬度越高昼越短
北极点周围极昼
南极点周围极夜
秋分日9.23至次年春分日3.21
南半球
昼短夜长
纬度越高昼越短
昼长夜短
纬度越高昼越长
北极点周围极夜
南极点周围极昼
夏至日6.22
北回归线
昼最长
夜最短
昼最短
夜最长
北极圈及其以北极昼
南极圈及其以南极夜
冬至日12.22
南回归线
昼最短
夜最长
昼最长
夜最短
北极圈及其以北极夜
南极圈及其以南极昼
5、五带的划分(完成下图):
(1)在图中标出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2)在图中标出五带的名称
热带
有太阳直射现象,终年炎热
南北温带
无太阳直射现象,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分明
南北寒带
有极昼极夜现象,终年寒冷
6、夏季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影子短;冬季相反;
四、地图的知识
1、地图的基本要素有比例尺、方向、图例。
2、比例尺的知识:
①比例尺的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比例尺又叫缩尺
例:在1:2000000的地图上图上距离为2cm,实际距离是40千米
②比例尺的表示形式(三种):文字式、数字式、线段式
③比例尺的大小比较:比值大的比例尺就大,比较比例尺大小最好将几种形式统一成数字式。
④比例尺的大小体现出地图内容的详细程度
a.如图幅相同,地图比例尺越大,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内容详细;反之比例尺越小,地图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大,但表示的内容简略。
b.如果地图所表示的实际范围相同,比例尺越大,图幅面积越大;反之,图幅面积越小,反映的地理事物就越简略。
c.规律:大范围地区的地图多采用较小的比例尺(如世界政区图),小范围地区的地图多选用较大的比例尺(如平面图、军事图)。
例1:去公园游玩要用到导游图,下列比例尺比较合适的是(
C
)
A、1:200000 B、1:1000000 C、1:30000
3、地图上的方向:
(1)一般情况下“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A
B
C
例:右图中A点在B点的正西方向
C点在A点的东南方向
B点在C点的西北方向
A
B
C
(2)利用指向标判断方向——一般指向北方
例:右图中A点在B点的西南方向
C点在A点的东北方向
B点在C点的正西方向
(3)利用经纬网定方向。
方格状或圆弧形经纬网图:
a.
辨别南北纬:纬度数值向北递增的为北纬,向南递增的为南纬,同一经线上只有正南正北。
b.
辨别东西经:经度数值向东递增的为东经,向西递增的是西经,同一纬线上只有正东正西。
以南北极为中心的经纬网图:
a判别南北极:根据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在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在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
b辨别东西:东西为相对方向,根据自转箭头指向来辨别东西方向(应根据略弧段即两点间经度差小于180º的弧定向)
A
B
C
0°
30°
20°
40°
例:
左图中A点在B点的西北方向
C点在A点的东南方向
B点在C点的西南方向
右图中甲点在乙点的
正西
方向,
乙点在丙点的
正北
方向,
丙点在甲点的
东南
方向。
4、图例和注记: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叫图例(常见的图例要能认识),地图上的文字说明和数字叫注记。
海平面
甲
乙
A
B
5、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①海拔和相对高度(如上图)
A是相对高度
B是海拔
②把陆地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接成的线就是等高线,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的海
拔相同,相邻的两条等高线间的高程差相等。
③等高线的疏密状况表示坡度的陡与缓:坡度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度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④常见的等高线地形图
(山峰)
(山谷)
高弯为谷,低弯为脊
(山脊)
(
盆地)
图中A(鞍部)
⑤计算气温的垂直变化:每升高100m,气温下降0.6℃;
⑥修水坝,选坝址,并绘水坝集水区域和库区范围。一般在河流流出盆地的出口处(河流峡谷地区)修坝,具有工程量小,蓄水量大的优点。
⑦绘小河,判断小河流向。
6、读右图回答:
(1)①和②坡度较陡的是②;
(2)①和②处有可能发育成河流的是②;
并绘出河流流向;
(3)C、D相对高度(即等高距)是
200米
。
7、读右图回答:
(1)写出数字代表的地形部位名称:
①
山峰
②
鞍部
③
陡崖
④
山脊
(2)
甲、乙、丙、丁最合适修建坝址的是
丙
,
因为在此修建坝址工程量最小,需水量最大。
(3)甲在丁的东北方向,丁所处地形类型为盆地。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一、大洲和大洋
1、地球上的海陆分布:地表71%是海洋,29%是陆地。地表海陆分布是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任意半球,海洋的面积都大于陆地的面积)。
2、陆地和海洋的类型:(阴影为陆地)
A是
大陆
,最大的大陆是
亚欧大陆,
最小的大陆是澳大利亚大陆;E是
海峡
B是
半岛
,最大的半岛是
阿拉伯半岛
C是
岛屿
,最大的岛屿是
格陵兰岛
D是
大洋
,最大的大洋是太平洋
3、七大洲的分布: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
北美洲、欧洲
;全部位于南半球的大洲:
南极洲
;全
部位于东半球的大洲:非洲;全部位于西半球的大洲:南美洲;
赤道穿过的大洲
亚洲、非洲、大洋洲、南美洲
;
赤道穿过的大陆是:
南美洲大陆、非洲大陆。
跨经度最多的大洲是
南极洲
;跨经度最多的大洋是
北冰洋。
4、四大洋:太平洋:最大、海水最深、岛屿最多,跨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
大西洋:第二、呈“S”形状、跨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
印度洋:大部分在南半球;
北冰洋:海冰覆盖,海水浅,位于北半球,跨经度360°.
5、大洲的分界线:(课本33页图2.7)
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
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欧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丹麦海峡;
欧洲与非洲分界线:地中海;
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
南美洲与南极洲的分界线:德雷克海峡;
二、地形
1、五种地形特征:
平原:地面起伏小,海拔低于200米;最大的平原
亚马孙平原;
高原:地面起伏小,海拔一般高于500米,边缘陡峻;最高的高原
青藏高原
;
山地:地面崎岖,海拔高,大于500米,坡度陡沟谷深;最高的山脉
喜马拉雅山。
两大山系:科迪勒拉山系,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
丘陵:地面崎岖,海拔较低,海拔小于500米,坡度较小;
盆地:四周高,中间低且较平坦,最大盆地
刚果盆地。
三、海陆变迁
1、原因:地壳变动、海平面升降和人类活动。
2、德国的
魏格纳
提出大陆漂移学说,轮廓、古老底层、动物物种的相似性;
3、板块构造学说:
①地表不是一个整体,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全球分为六大板块,分别是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位于海洋)。
②板块是处在不断运动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
板块相对移动方向
边界的类型
地貌
案例
板块张裂
生长边界
裂谷或海洋
东非大裂谷的形成、红海面积扩大、大西洋面积扩大
板块
碰撞
大陆板块与
大陆板块
消亡边界
褶皱山脉
喜马拉雅山系
阿尔卑斯山系
大陆板块与
大洋板块
消亡边界
海沟、岛屿、海岸山脉
太平洋西部岛弧链、
安第斯山脉、台湾山脉
③山系: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科迪嘞拉山系;
喜马拉雅山脉是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相撞而成;
④六大板块: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
3、火山地震
①世界火山地震的分布:环太平洋地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
②分布成因:在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一、天气
1、天气与气候的概念:
天气
气候
区别
1、短时间
2、多变性
1、较长时间
2、相对稳定性
联系
天气是形成气候的基础;气候是对多年天气状况的概括
2、卫星云图上白色表示
云层
,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
3、天气符号(课本49页图3.5)常见的天气符号要记住。
4、风向标的读法:要会判断风向和风力大小
风向:风的来向;风力:风的强弱;
风尾,风尾指向为风向,每道风尾长的代表两级风,短的代表一级风,但4道风尾为7级风。
风旗,所在一端为风向,一面风旗代表八级风。
例:
(西北风六级)
(北风六级)
(东北风八级)
二、气温和降水的变化和分布
1、描述一个地方的气候特征要从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来描述。
2、气温的变化:
①日变化: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14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年变化:北半球大陆上7月气温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8月气温最高,2月最低;南半球相反;
②日平均气温:一般是北京时间2时、8时、14时、20时测定的气温值的平均值
月平均气温:一个月中所有日平均气温的平均值;年平均气温:一年中12个月平均气温的平均值
③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的差
气温年较差:一年内月平均温最高值与最低值的差
3、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P55):
①由低纬度向高纬递减;
②同纬度的海洋与陆地气温不同,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冬季陆地气温低于海洋;
③同纬度的陆地,气温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
0.6
℃。
例:A地海拔720米,气温是28.8℃,B地的海拔是1520米,问:B地的气温是24℃
4、降水的主要形式为降雨,用等降水量图来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
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地形雨
5、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见P65):
①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②南北回归线穿过的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或内陆降水少。
关键词:初中地理;高效课堂;具体实施;中考
地理是初中阶段一门新增的学科,具有抽象性、复杂性、系统性特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诸多困难。同时,初中地理知识体系庞大,涉及面比较广泛,而课堂时间十分有限,要求老师能够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完成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所以,就需要构建初中地理高效课堂,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并掌握更多的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实施
要想实现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构建,就需要增加课堂容量,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传授更多的地理知识,增加有效教学时间。
1.设置学习问题,实现课前导入
在开展新课程教学之前,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问题的方式,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选择合适的时机引入本节课内容。初中地理老师应该以课本内容为核心,结合生活实际,提出与课本内容紧密相关的问题,使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这样学生便会对新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为新课程教学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比如,在学习地球气候带的时候,老师可以提出地球上不同地区同一时间的气候有什么不一样,然后再引入本节课内容,使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
2.划分学习小组,营造良好氛围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法,在构建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时,可以根据教学需求科学采用小组学习法。地理老师应根据学生的座位位置,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学习小组,老师对各学习小组进行适当指导,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使学生将自身观点和看法分享给他人。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便会加深对地理知识的印象和理解,进而能够实现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比如,在学习我国的地理位置及特点时,学习小组成员可以搜集不同方面的资料,包括我国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知识点等,然后将所有知识点整合之后进行系统学习。
3.更新教学观念,科学设计教学
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对于高效课堂的构建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初中地理老师需要及时更新教学观念,做好教学设计工作。地理教师应该对自身和学生进行重新定位,以学生为核心设计教学环节,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课前,老师通过设置问题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课中,老师应该加强与学生的有效沟通,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发言机会,在每节课结束之后,老师应该对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在课后,老师应该让学生搜集与下节课内容相关的资料。
二、初中地理高效课堂在中考中的成功体现
考试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衡量教学质量的一种重要方式,在构建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时,应该加强与中考考试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考试成绩。
1.重难点知识复习
初中地理中的重难点知识,在中考考试中出现频率较高,所以要想提高复习效率,就需要从重难点知识入手。地理老可以采用表格的形式,对地理课本章节中的重难点知识进行汇总,将其更加直观、清晰地呈现给学生,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仍以地球气候带为例,老师可以将五种气候带的特点、分布范围等知识点在表格中陈列出来,通过对比使学生能够将其正确区分开,实现对知识点的有效掌握。
2.地理地图的运用
地理地图是初中地理教学的重要辅助工具,在完成重难点知识的复习之后,地理老师应该结合地理地图对相关知识点进行分析。地理老师应该传授给学生正确的读图技巧,使学生能够抓住地图中的重点内容,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同时,教师可以利用地图设置一些分析类问题,锻炼并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层次感。比如,在复习地球自转和昼夜交替时,老师可以让学生分析地图上不同时区内两个地点的具体时间。
3.总结大纲知识点
对大纲知识点进行总结,是初中地理实现高效复习的一种不可忽略的方式。在完成前两轮复习之后,老师应该对复习成效进行评估,针对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应以梳理重点知识点为主,采用总结大纲知识点的方法,帮助学生巩固、强化基础知识,确保基本功较差的学生也可以顺利通过中考。
高效课堂的构建对于提高初中地理教学质量是非常重要的,地理老师应该探寻科学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确保高效课堂的顺利实施,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和价值,提高学生的地理综合素质及能力,为备战中考提供重要保障,使学生可以轻松自如地应对中考。
(一)注意了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察
试题对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了考查。地球、地图、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经济是构成地理的要素,这些占的分值都较大。
(二)试题图文并茂,体现了地理学科特色
各种题型充分利用地理图像,具有鲜明的学科特色。地图作为地理学习的语言和工具,是考察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另外,还有一些无图考图题,侧重考察了学生的地理空间概念,和利用地图信息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围绕社会热点
焦点问题的创新设计,调动学生积极的思维,综合考查学生的知识与能力,体现了地理知识的时代性特征。
(四)在乡土地理的考查方面有了一定突破
近两年的中考试题,选择题和综合题都对潍坊地理做了考查,提示我们对于潍坊地理的复习要进一步细化,不能只局限在会做选择题的复习。
二、 中考复习的重要三个阶段
(一) 切实抓好"双基"形成知识体系
先加强对各单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复习,力求做到全面,达到知识点不错、不漏,但同时又要把握重点.
对于课本知识的梳理,可以以知识结构为线索加以整理,画出知识脉络网,特别对知识点的交汇处更应认真整理、归纳、反思、因为中考命题常常在知识点的交汇处做文章。
(二)知识整合,专题复习
要想取得理想成绩,还要对地理的所考范围和内容加以判断、总结、集合,这就要求在第一轮复习后做一些专题训练,掌握一类题型的解题规律及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拓宽学生思路、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设计了八个专题
1、 世界上主要气候类型的判定与分布2、世界之最3、世界的农业4、地理漫画、景观图的判断5、河流、湖泊、运河、海峡6、矿业与工业7、解选择题技巧总结8、世界热点问题研读
(三)精解名题,知识迁移
这一阶段主要任务是精选名题,典型题目进行测试、练习、讲评,加强对学生学习使用已掌握地理知识、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增强解题的灵活性,提高应试能力。
三、立足课堂,确保课堂复习高质高效
为提高地理复习课的效率,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形成的学生"被动吸收、机械记忆、反复练习、强化贮存"的学习方式,我设计了"自主探究,合作提高"复习课堂教学模式。
(一)"自主探究,合作提高"复习课模式基本教学环节
1、展示目标 学有所依2、自主探究充分思考 3、合作交流 巩固提高
4、质疑解难 延伸拓展5、总结归纳形成规律 6、达标测试 体验成功
(二)"自主探究,合作提高"复习课教学模式教学环节解读
1、展示目标,学有所依
此环节前,可以有导入环节,但注意不要喧宾夺主,占用时间太多。 "复习目标"要明确具体全面,包含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
2、 自主探究 充分思考
此环节学生要对照目标,自主而不是自由复习,并发现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在下一环节中小组合作交流解决这一环节属于学生个人行为,注重对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习惯的培养。
3、 合作交流 巩固提高
此环节小组成员交流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如果小组不能解决,由组长汇总写到本小组拥有的小黑板上,在下一环节中解决。
4、 质疑解难 延伸拓展
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在此环节解决。首先是全班同学思考解决,若不能解决,由教师精讲,适当延伸也可讲方法,易错、易混、难理解的问题。5、总结归纳,形成规律
此环节要简练。师生总结均可。教师可将本节知识系统化,连线、直网。以加深学生印象。
5、 达标测试 ,体验成功
测试题要密切联系"复习目标"。题量适中,形式灵活多样,注重分层设计,难易适度,关注学生差异。一定要求学生合上课本,独立完成。
反馈手段不要单一,尽量当堂反馈,对易错题做有针对性的讲解、训练,争取有二次达标测试。
(三) 以上环节应需注意的问题
1、 要灵活运用此模式,在复习目标比较多的前提下可以将目标分解,即解决完一个目标后,再解决另一个目标,而不一定要齐头并进。
2、 教师要刻印复习课导学提纲(导学案)"复习目标""达标测试"必须刻在导学案上,部分复习内容也可以刻在导学案上。
3、 教师要细化课堂教学案,以改以前复习课教学案的提纲挈领式,要认真备教材、备学生。
四、教学别重视反馈环节的落实
(一)小组合作学习是解决落实问题的有效途径。
1、合理划分小组,以优带差,全面提高复习质量。
2、充分发挥小组长的带头作用。
(二)单元测试的落实
地理教师工作总结1七月降临,阳光学校的阳光格外的灼热,多么希望小雨如期而至啊!我的教学工作已经由“忙碌”转变为“轻闲”,比往年延迟一周的中考终于结束了。本学期我主要承担八年级四个班的地理教学工作。非常感谢学校领导对我的信任和大力支持,为了更好的搞好以后的教学工作,下面对我本学期的工作进行总结。
一、教学工作方面
今年是地理学科加入中考大军的第二个年头,去年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导致中考成绩很不理想,在全旗三所中学里垫底,让我心里有很大的压力,因此本学年地理教学工作有所改变,初二上学期把所有课程讲完,本学期以复习为主。在复习中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1.教学复习计划欠妥
初二的学生6月29日进行地理科目中考,复习任务非常紧张,打破了常规教学顺序。由于复习时间较少,期间学校的很多活动打乱了复习计划,导致第三轮复习时间偏少,综合型题目训练不足。
2.脱离课本,基础不扎实
与去年的那届学生相比,缺书现象并没有很大改观,初二2班、初二3班有1/3的学生课本丢失,临到考试也没有借到书,针对这种情况,课堂上没有以课本为主,而是以复习资料为主,效果很不理想,学生大多时间是凭感觉做题,手里没有书,不会的题目就直接“拿来”不加以思想和分析,当时是会做了,也记住了,过后又都忘了。
3.教学准备不充分
学校要求初二年级使用导学案,而为了中考,教学容量较大,导学案并不太适用,在资料和导学案同时使用的情情况下,没有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刚开始阶段运用导学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但是,由于是复习,有些学生对内容掌握的较好,而有些学生则几乎和没学过一样,讨论起来比较费劲,不能同步进行,使教学进程受阻,有好学生吃不饱,中等学生吃不好,差学生吃不到的困惑。同时,每周课时比较多,在选材料、选题方面不够仔细、认真,没有做到精选。最后,由于初二年级多媒体不能用,在利用课件展示地图方面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地理学科是离不开图的,而学生手里没有书,只靠教师手绘难度较大,时间上也不太允许。
4.培优补差工作不到位
地理加入中考对我们来说,即是机遇也是挑战。既要培养“苗子”,又要抓平均成绩。而班级理学生层次高低不齐,给教学带来困难。为了能提高学校整体教学成绩,本人几次制定潜能生辅导方案,但是在执行过程中都不幸“流产”,一方面是占用学生活动时间,学生不情愿,把老师的辅导看成一种惩罚一样,积极性不高,迟到、缺课现象严重。另一方面,学校今年教室紧张,只能在初二4个班轮流进行辅导,而有些班主任不配合,以占用学生打扫教室卫生为由,把我们的辅导地点一改再改,最后放在会议室,结果三天两头的会议致使辅导活动不得不停止。在优等生辅导方面的主要措施就是“吃小灶”除了课堂上同学们共同要完成的任务外,额外再发给他们一些难度较大的资料和试题,加以拔高,并且只要学生做了的,老师都给予批改,效果还不错,就是有些同学不太主动学习,可能是其它科目任务也很重,时间上不太允许。
二、业务学习方面
成为一名优秀的研究型教师是我一直的梦想和追求,因此工作之余不断的学习和研究是少不了的。本学期除了参加学校每周五的教研培训外,更加注重本人创建的“一线地理教师交流群”的组织和交流活动,由于我校地理教师少,不得不想办法与全国各地学校的地理老师进行专业交流。同时为了在今年的鄂尔多斯市初中教师业务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本人认真学习《义务教育法》、《教师法》《课程标准》等,通过学习,对教学管理方面也有很大的帮助。同时本人继续阅读我校订购的《中学地理教学参考》期刊,从中获取地理教学的经验和方法。
本学期还参加了鄂尔多斯市教育学会地理专业委员会的成立仪式,并在康巴什新区一中和鄂尔多斯市一中参与了听评课活动。
三、努力的方向
1.加强师德修养,提高道德素质
2.研究中考,把握中考动向,抓住重点、难点。
3.以学生为主体,注意基础知识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4.多听同教研组老师的课,不断学习,不断提高,取长补短,
同进步。
5.继续教学方法研究,取长补短,形成本人的教学特点。
6.重视地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方法,重视地理知识的应用。
7.加强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辅导,提高整体教学水平
总之,我要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更好的完成地理教学工作。总结经验,查找不足,争取在新的一年,取得好成绩。
地理教师工作总结2一个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已经结束了,回顾这一学期以来,圆满地完成了教育地理学科工作任务,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钻研业务。
我担任高一4个班的地理科教学工作,在教学中我认真学习新课标,钻研教材,为了准确的传授知识,我经常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和他们一起探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二、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创设情境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只有将认识主体置于问题情境中,才能促进认识主体的主动发展。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学校多媒体设备,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使其学习的内部动机从好奇逐步升华为兴趣。通过精心设计,巧妙地将学习目标任务置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促成学生对新知识意义的自主建构,让学生在充分地经历探索中掌握地理事物事物发展发生和变化规律。
三、致力于地理教学的优化。
1。注重课堂气氛的活跃。沉闷的课堂气氛只会让学生昏昏欲睡,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尽量给学生创设喜闻乐见的学习情景,使学生能比较直观形象地理解知识。
2。注重作业的开放性。开放性的问题能活跃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提高学生思维的发散性、求异性、深刻性。注重学生主动获取知识、重组应用,从综合的角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注重作业批改的及时性,经常当面批改,个别辅导。
3。注重与学生的交流。“理解”是建立师生情感的纽带与桥梁。理解学生就是要以饱满的热情和充沛的精力投入来感染学生,给他们一张笑脸、一颗诚心、一份真情。当学生取得好成绩,获得成功时,要给以祝贺和鼓励,当学生遇到困难,遭受挫折时,要给以安慰和支持。并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今后教学工作的建议:通过前面对试题的分析,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除了要把握好知识体系,熟悉知识点覆盖面之外,还要认真钻研新课程理念,理解、研究教材,找到教材中知识与理念的结合点,自然地理思想与地理方法的嵌入点,凭借教学手段、方法,在教学地理知识中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渗透、理解、掌握地理思想、地理方法,从而达到学习地理、应用地理的最终目的。
1、多教一些地理方法、地理思想,。
地理思想是在地理活动中解决问题的基本观点和根本想法,是对地理概念、命题、规律、方法和技巧的本质认识,是地理中的智慧和灵魂。所以,领悟地理思想,方法是地理教学的首要任务。教学中要钻研教材,把握知识中蕴含的地理思想和方法,通过传授知识,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地理方法,思考问题的地理思想。学生在学习了地理知识的同时,更能领悟到地理思想和方法,能熟练的对知识进行举一反三式的应用,真正达到活学活用,使教学理念转变,促进学习方式转变,为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学习地理知识探索有效途径。只有学生自己掌握了好的学习方法,他的学习才会事半功倍。
2、多一些过程探究,少一些知识陈列。
地理知识起源于生活,是从实际应用中逐渐抽象、概括、演示、推理而形成的系统的、严密的学科体系,地理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开放的思路,就要以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为地理知识生长的基础,对知识的生成,讲授多一些过程性探究,通过学生主动性探究来理解知识的形成、发展和最终定义,对学生地理思维的形成、发展有良好的促进作用。特别是讲难题时,我常常会让学生上讲台上来发表自己的见解,用学生自己的表达方式让大家去理解,去判断谁是对的,谁的方法最简单。我发现有很多的同学乐与表达并与大家辩论。而实际教学中公式化、概念化的粗浅、简单、枯燥的诵读、机械式的演练教学不注重地理理性的、深层次的内涵,使地理教学浮于表面,不利于学生面对新理念指导下的检测,不利于今后的教学和学生地理方面的发展。
3、多一些以生为本,少一些教师中心。
高中学生对学习的热情是非常高的,尤其是对贴近他们的生活,有一定感性经验的学习素材,更能焕发出极大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但长期的教师中心式的讲授,会挫伤学生学习热情,造成了学习的被动和教学的困境。地理学习中结合知识多创设一些生动活泼、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将学生放置于问题之中,容易激活学生已有经验和地理知识,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探索发现的思维品质,对地理学习有推进作用。以生为本,破除教师中心,要始终成为地理课堂实施教学的首要策略。
我认为让学生发自内心的喜爱地理,乐于学习地理,才是重要的。
地理教师工作总结3本学期我担任高一级8、9、10三个班的地理课。由于是在下学期接手这三个班的,在有限的时间里,我多方面了解学生情况,根据学生实际,认真专研课程标准,结合学校的教学计划,积极完成了教学任务。具体总结如下:
一、学习新课程标准,以当前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高中地理课程的总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或得地理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在教学中进行目标的细化,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落实。即不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和学习地理的基本技能,同时还要求学生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或了解知识获得的过程,为了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公民,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观念及爱国情感。
教学中,重视学生为知识的创造者,而不把学生当作一个知识的接受者培养。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只有学生学会了学习,教学才变得有意义和有希望。要实现这一教学理念,教学手段要灵活多样,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在班级教学中,班级之间有差别,学生个体也有差异,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用分层教学,展现学生个性风采。遵循进步就是优秀的原则,突出过程性评价,提高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
二、结合学生实际,加强学生的地理基础,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这批学生在初中没有系统的学习地理,地理基础较差,甚至一些地理常识也不具备,更不用说养成地理思维和方法,在观念上他们把地理当作副科、次科,对地理学习不重视。对高一的学生来说,由于地理是综合文科目,在会考之后,多数选学理科的学生极不重视地理学习。选学文科的学生由于在初中阶段成绩也很差,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缺乏自信。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不认真,练习作业应付了事。针对这些情况,我在课堂上时通过激趣是学生保持注意,重点要求学生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多从高中生活,地理学习等方面给以方法的指导,在教学中渗透先进的学习观念,让学生体验成功,培养自信;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突出强化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抓紧、抓好课堂教学环节,搞好常规教学,开展多样化的学习形式
由于高中地理强调对地理事物原理的分析,重在说“理”,与初中比较,难度加大。因此,我在备课前,认真研究教学标准,综合各种版本教材,结合学生实际,适当增加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深度。平时多收集一些相关的时事材料,结合安顺市的自然环境和经济建议成就,注重生活与所学知识内容的联系,以生活中的材料作为知识兴趣的切入点,把握好每节课的重点、难点,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写出较好完整而详细的教案。
在备好课的基础上,讲好每一节课,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教学效果,是提高地理教学成绩的关键。在课堂上准确无误的向学生传授教材知识,经常启发学生思维,注重教学语言的生动性、趣味性,分析问题深入浅出,列举学生喜闻乐见的事例剖析难点,创设宽松的课堂气氛,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性。一方面,充分借助多媒体展示地理事物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增强了感性认识,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培养了学生的读图能力,课堂效率有较大提高。另一方面,结合有关章节内容,对全体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如环境污染、自然资源利用与生态破坏等等。
我在教学中尝试开展多样化的学习形式,培养学生地理学习能力。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获得收集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利用地图,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辩证的思维方式及其表述能力等。通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具有活跃的思维,从而达到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
地理教师工作总结4光阴飞逝,转眼间,又一个学期了,回顾__年的地理教学工作,本人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使自己在教学中得到很大的收益。现将一年来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提高教学质量,重点抓好四个环节。
1、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2、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3、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4、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地理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
二、提高学生素质,力抓课后辅导工作。
现在的中学生还是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我在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上狠下功夫,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首先是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从赞美着手,激发学生对中国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等认识、理解。故此,还进一步抓住学生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及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基础,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提出的问题和现象,并自行设计或补充一些学生较熟悉和感兴趣的地理问题和事象,以展示地理课内容的丰富多彩和智力价值,增强学生的求知欲。
三、提高工作效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出成绩。
在自己总结教育工作的同时,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首先,在我带的地理课上,将“人地关系”作为学习地理知识的主要线索,注重列举的问题和地理事物,尽可能启发学生运用身边的“人地关系”材料,使学生实实在在认识掌握地理知识的重要性。另外,还从地理学科中与其它学科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角度举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掌握地理基础知识与学好其它学科的关系,从而改进了教学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分析归纳出“看书、听讲、用图、动手、动脑”等方法和要求,并可利用“地理学习”图向学生介绍地理学习的形式。针对初中学生的特点,要求应简明具体而又切实可行。并经常督促检查,养成学生很好的学习习惯。
再次,认真组织开展复习、测验、考试组织课外活动等。侧重于教会学生了解地理知识在生产建设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农业、工业及其联系纽带——交通输业等方面。在掌握好地理知识的同时,将地理知识与通信、邮电、贸易、旅游等第三产业联系起来进行学习,如:培养学生多种兴趣爱好,多阅读课外书籍,多关注身边的地理知识,不断扩宽知识面,为教学内容注入新鲜血液。
尽管在一年的教学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现代教学质量的要求还有不小的距离,自身尚存在一定的不足,如:在教学工作中课堂语言尚存在平缓,平时考试较少,语言不够生动等问题,这些问题尚需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地理教师工作总结5本学年我担任八年级的地理课教学工作,在教学工作中,我能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结合教导处计划、学科组的教学计划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并积极完成了本学年的教学任务。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学习新课程标准,以当前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初中地理课程的总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在教学中进行目标的细化,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角度进行落实。即不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和学习地理的基本技能,同时还要求学生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或了解知识获得的过程,为了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公民,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观念及爱国情感。在班级教学中,班级之间有差别,学生个体也有差异,教学中我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用分层教学,以先带后,承包互帮,展现学生个性风采,凸现团队式学习,建立学习型小组。遵循进步就是优秀的原则,突出过程性评价,提高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
二、结合学生实际,加强学生的地理基础,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这批学生地理基础较差,甚至一些地理常识也不具备,更不用说养成地理思维和方法,在观念上他们把地理当作副科、次科,轻视地理学习,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不认真,配套练习作业应付了事。针对这些情况,我在课堂上时刻通过激趣是学生保持注意,重点要求学生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多从初中生活,地理学习等方面给以方法的指导,在教学中渗透先进的学习观念,让学生体验成功,培养自信;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突出强化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抓紧、抓好课堂教学环节,搞好常规教学,开展多样化的学习形式
由于初中地理强调对地理事物原理的分析,重在说“理”,难度较大。因此,我在备课前,认真研究教学标准,综合各种版本教材,结合学生实际,适当增加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深度。平时多收集一些相关的时事材料,如玉树“地震”,火山,嫦娥探月,台风事件等,结合本地的自然环境和经济建议成就,注重生活与所学知识内容的联系,以生活中的材料作为知识兴趣的切入点,把握好每节课的重点、难点,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写出较好完整而详细的教案。在备好课的基础上,讲好每一节课,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教学效果,是提高地理教学成绩的关键。在课堂上尽力准确无误的向学生传授教材知识,经常启发学生思维,分析问题深入浅出,列举学生喜闻乐见的事例剖析难点,创设宽松的课堂气氛,师生互动,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性。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挂图,有时借助多媒体展示地理事物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增强了感性认识,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培养了学生的读图能力,课堂效率有较大提高。
四 今后的工作思路
1.加快教学方法研究,在教学中认真吸收别人先进的教学方法,大胆尝试,加以变通,并从理论的角度,加以深华。
2.以学生为主体,注意基础知识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实施地理复习的“三步走”
初二下学期从开学到地理会考,不到四个月的时间,要进行八年级地理下册的教学,还要把初中地理四册书的知识点复习完,时间紧促但任务繁重。我的具体做法就是合理规划复习时间,实施三步走的复习策略:第一步,用大约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完成八年级下册的教学;第二步,用大约一个半月的时间把四册地理教材的知识点给学生串一遍,让学生对地理知识有了更系统的认识和把握,为后面的综合复习奠定基础;第三步,剩下的一个多月的时间,对每册教材重难点有所侧重,引导学生重点突破,同步进行的是章节测试或全册测试,通过考试反馈学生的复习效果,随时调整复习方法,教师真正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二、构建地理知识的“经纬网”
地理会考试题的灵活性强,覆盖面广,这就要求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贯穿和灵活应用能力强,不能出现知识断层现象。指导学生复习时,要做到一个知识点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如复习中国的农业时,可把中国的气候与同是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美国和俄罗斯结合起来,进行横向对比,得出地理位置对不同国家气候带来的影响,以及延伸到农业的影响;复习我国四大地理区域时,可把八年级上册的地形、气候、河流、交通、工业和农业的内容纵向联系起来,形成地理知识的经纬网,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三、抓好地理插图的“图形链”
地图是地理学习的第二语言,是打开地理知识之门的金钥匙。在历年的地理会考试题中,读图分析的试题几乎占到总分的80。而实际学习中大多数学生的图表的识别和运用却是软肋所在。复习中要充分利用好教材的所有插图、多媒体课件的示意图和教材阅读资料的图表,帮助学生掌握总结填绘图表、阅读图表、分析图表的基本方法和规律,使学生熟练应用图文理解知识,形成图文互换技能的方法与操作能力,真正利用“图形链”的作用来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如在复习“两极地区”一课的内容时,对于如何判断两极地区两点间的相对位置是本节内容的难点。我引导学生回忆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北逆南顺”,在黑板上分别画出在北极上空和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示意图,然后让学生思考,既然地球自转是自西向东,那两幅图中自转弧线的箭头代表的都是哪个方向?北极地区两点间的南北方向如何判断?南极地区两点间的南北方向又该如何判断?通过对比,学生很快就掌握了在两幅图中判别两点相对位置的方法,这样化难为易,很轻松地让学生掌握了读图的技巧。
四、关注地理热点的“影响力”
地理学科是高中阶段一门很重要的基础性学科,它对于全面人才的形成和培养起着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古人就常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来形容一个人的博学多才,可见地理知识从古至今都是一个人具备全面素质的必备条件。但是在长期的地理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对于大部分高中学生而言,地理学科内容多而杂,图像繁琐难记,又文理兼容,很难学会,久而久之会失去学好地理的自信心,认为地理学习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这样的思想严重地影响了高中地理学习的效果,限制了学生在高中阶段全面发展的目标实现。造成学生学习地理兴趣不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全国大部分地区的中考中地理分数不计入总分,因此很多学生在初中阶段就已经放弃了地理学习,地理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甚至毫无概念;第二,进入高中学习之后,地理知识的内容更为抽象,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学生要在理解地理概念的基础上来判断地理事物,并且能够分析出地理规律等要求,对于初中阶段只会死记硬背地理知识的学生而言无法适应;第三,高中阶段高考指挥棒的存在使学生的课业负担重,在学习和学校各项活动的压力下,一些学生会被动地失去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并最终因为学业的负担而讨厌学习地理;第四,即使有些高中学生有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积极性,因为学习方法不正确,虽然也花费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可学习效果却并不明显。这些问题的存在都直接影响着高中地理教学效率的提高。要提高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存在的客观问题,积极努力地探索,重视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参与热情,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善于学习,引导学生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科学有效的学习策略,处理好地理学科中的重要问题。做到这些,学生就可以在减轻课业负担的同时,提高地理学习效率。要实现提高效率的目标,高中地理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抓好地理知识基础关
高中地理知识和初中地理衔接比较紧密,所以,在进入高中地理学习之前或者是进行高考复习时,教师都要重视初中地理知识的基础地位。对于一些对初中地理知识掌握不太牢固的高中学生,教师应该指导他们抓紧时间有计划、有步骤地复习初中地理。不管是哪个版本的初中地理教材都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内容安排合理,生动有趣,图文并茂,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易学好记,通过对初中地理知识的复习可以激发高中学生学习高中地理的积极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重点的基础知识,比如说地图和地球,各个区域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和气候特点等,要求学生要先学好,再学精,重点掌握。
二、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在高中阶段学习的几门学科当中,地理与其他几个学科相比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它属于一个文理兼容的学科,地理既具有理科学科的逻辑性和知识的严密性,又具备了文科生动、形象的学科特点。所以,在高中阶段的地理学习中,教师要指导学生针对地理中文、理特点不同的内容来运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学习。高中地理当中主要包括两大内容: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自然地理主要讲述的是宇宙、地球、海洋、陆地等教学内容,基本属于理科法范畴。尤其是当中关于地球运动和时间的计算、太阳高度角、气候、洋流、各种等值线图以及各种日照图等教学内容都有特别鲜明的理科学科特征,学习时需要学生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所以,需要学生运用偏理科的学习方法来进行地理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强调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掌握和运用地理原理和规律,能把所学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同时还要注重地理作图,打开解题思路多做练习,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提高地理学习的有效性。人文地理相关教学内容的学习要运用偏文科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记忆地理知识,要求学生做到:尽量多读地理书,了解和熟悉重点知识;学会看地理书,把握教学内容的主要思想和观点;独立思考,善于发现和总结,并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形成地理观念,掌握基本方法,并能够结合实际生活进行合理的评价和反思。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鼓励那些文、理科的特长生互相交流总结自己在学习地理时的方法和经验,学生的方法和经验往往更贴近学生的学习,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借鉴性,并且具有亲和力,学生乐于接受和尝试。同学之间形成了一种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的良好的学习氛围,对于班级文化的建设和其他学科的学习也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一举多得。
三、善于使用地图
地图是学好地理的必备工具,也是最重要的工具。要用好地图,首先要学会使用地图。教师要引导学生熟练掌握地图的几要素、不同的用途和分类等最基本的知识和读图技巧,并多加练习,培养学生使用地图的能力以促进地理学科的学习需要。然后,在学生掌握地图的基础上与课文文字内容相结合,通过地图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那些纷繁复杂、难以理解记忆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把地理知识落实到一张张地图上,让学生在地图上对号入座,加深记忆,从而巩固地理知识,提高地理学习的有效性。“功夫不负有心人”,相信只要高中地理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深入研究教材教法,确立学生在学习地理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地理学习的欲望并形成各自的学习方法,我们的地理教学工作一定会越来越高效。
参考文献:
[1]侯丽洁.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有效教学探究[J].金色年华:下,2013(2).
科学的备考计划是实现学习目标的保证,可是有不少考生在复习过程中对学习毫无计划,漫无目的,出力却不讨好。此时教师要告诉考生高考“考什么”“怎样考”,密切注意学生反馈的信息,从而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由于时间紧、任务重,二、三轮复习不可能像一轮复习那样面面俱到,教师在该阶段要制订出不同的复习方案,采用不同的方法和策略,重点放在提炼和浓缩主干知识,建立知识网络,把知识规律化、系统化和条理化。
还有一部分考生在复习过程中,沉迷于题海战术,盲目做题,重结果、轻过程,导致复习效率较低。考生若能在复习过程中,提高练习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注重归纳和总结,关注思维和解答的过程,必能事半功倍。
二、确定专题类型和内容
二轮复习是在一轮复习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重组、归纳的过程,专题复习则就是最好的方式。专题的设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教学重点:涉及地理学科主干知识,这也是我们复习的重点。
2.热点问题:高考命题走向有两大规律。一是直接以天气现象分析,河流流域水系图分析,岩石圈物质循环,农业、工业的区位条件归纳,产业转移等或结合区域地理知识来命题;二是结合新的命题情境,提出新的命题角度,以社会热点问题或现实生活中的情境为切入点,考查相关地理知识。
考生弱点:针对一轮复习中考生暴露出的弱点,在进行二轮复习时,教师应因地制宜,根据考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研究解决措施,查漏补缺。
三、突破主干知识,培养地理思维能力,构建知识网络和体系
地理学科的主干知识有自然地理的五大规律(地球运动规律、大气运动规律、水体运动规律、地壳物质运动规律、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人文地理的四大区位理论(城市区位理论、交通区位理论、农业区位理论、工业区位理论)。地理学科综合性强,自然地理知识较难,但规律性强,二轮复习时教师可以通过以往试卷中出现的典型例题和变式图,强化对概念的理解和基本原理、规律的运用。人文地理知识难度不大,但要求记忆的内容却很多。在复习时,应抓住其核心内容,即区位因素,分析典型案例,总结和归纳解题的基本方法。例如在学习了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的大牧场放牧业后,我们如何借鉴阿根廷的经验,实现我国内蒙古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于区域地理,除了要求考生掌握基本的区域定位方法外,应运用系统的地理规律和原理进行分析,提高综合分析能力。在突破主干知识的同时,要特别注意,二轮复习不是简单、机械的重复,而是要将以上提到的主干知识进行纵向的梳理和横向的延伸,建立和完善知识网络,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的能力。例如,复习“气候”时,可以从气候要素、气候因素、气候类型的成因和分布、气候的地带性与非地带性规律、气候对聚落分布与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等方面展开联想,将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结合起来,高中地理与初中地理结合起来,加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四、关注热点问题,紧密联系生活实际
高考命题的主要精神是“能力立意”,而热点问题恰恰是考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纽带和利用已知知识解决未知问题的“能力立意”的搭载平台,因此很多题目都是以热点、焦点问题作为背景材料或切入点来命制的。在复习中,我们不仅要关注热点材料本身,更应该注意新情境、新材料的设问角度和方式,科学地运用地理原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三轮复习――模拟训练,提高能力,调整心态
在进行三轮复习时,专题复习、查漏补缺、模拟考试、心理调节和应试技巧指导等是这阶段备考的重要内容。教师应根据地理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组织学生建立各类问题的答题模板,明确答题思路和方法,这是备考非常有效的途径。例如,关于措施类问题,我们可以从管理措施、工程措施、生物措施、技术措施四个方面来回答。针对考生在审题、答题方面出现的问题,教师应严格训练,努力做到答题时语言规范、条理清晰。
(二)对地理学科缺乏正确的认识,地理理性思维较差。地理这门学科最突出的一大特点是“区域性”较强,因此必须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空间思维能力,结合空间感以及所学的知识来确定不同区域的准确位置。但是很多学生都缺乏空间性知识,在解决具体的地理问题时,习惯将问题放在平面上来想象、分析和解决,并没有建立空间的地球地图概念。其次大部分学生不会主动去思考问题,地理的理性思维较差,一般都是教师传授什么知识,马上拿笔记笔记,记录的很详细、很清楚,从来不会有质疑直接死记硬背,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三)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很多学生在地理学习的过程中,喜欢用“题海”战术来巩固知识,增加自己的习题量,从而提高学习成绩,而忽略了课本是学习的根本,犯了“舍本求末”的学忌。所有的知识、解题思想以及题型都源自课本,一旦学习脱离了实际课本,想要提高学习成绩遥不可及。有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过于注重形式,而对学习的效果并不关心,买了一堆资料,只会看不训练;训练的题型很多,每一道题都会追根究底,但是很少深入延伸思考;每次的错题当下会弄明白,但是不会认真总结,下次出现类似的题型仍然出错。在教师讲评的时候,往往习惯对答案,而对于教师重点的题型分析及错因分析时注意力不集中。导致花费的时间较多,但是效果较差。
二、帮助高三地理偏科生走出误区的对策
(一)掌握扎实的地理基础知识,构建系统的知识框架。对于高三学生而言,地理教学的主要策略是巩固和复习,第一轮复习应该对高一、高二所学知识的复习和巩固,这是提高地理基础知识的重要环节。因此在第一轮复习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在书本知识点的延伸、扩展,注重知识系统的相互联系以及合理整合,帮助学生构建整体的知识框架。比如在学习“大气环境”的相关内容时,不仅仅要求学生掌握大气的组成、大气分层、大气运动以及大气的热力状况等零散的知识点,更应该在知识模块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分析这些地理知识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如果第一轮的系统知识梳理效果良好的话,在第二轮的复习过程中,学生会发现书本越来越薄,知识层次和重点越来越明朗。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很多学生对每个地区的地理结构以及地理环境等地理知识倒背如流,但是往往在考试的过程中仍然出现空题,考试成绩不理想,这主要是由于学生并没有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数据相结合的地理理性思维来分析问题。地图是地理学习中的重要内容,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多用地图来分析、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空间感和地域性思维。首先加强学生对地图的认识,了解、掌握地图的基本特征,在授课的过程中利用理论知识与读图相结合的教学策略,多亲手绘制地图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地理知识的原理,并指导学生正确的读图技巧,了解各种图形信息表达的意义,从而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8-0177-01
课程改革已经有多年了,苏州的地理学科也经历了从独立的一门学科到综合性的历史与社会学科,然后再回到最初的独立的地理学科,不论哪个阶段基本上都是以非中考科目的形式出现的,到目前为止苏州地区的地理考试从闭卷走向开卷,闭卷考试时,老师可以给学生一个范围或纲要性的资料让学生去整理、去背,学生有的放矢,复习还是处于有序状态中,但开卷后学生一下子不知道该怎么复习了,想想反正可以带书来抄,有很多学生认为不用复习了,只要考试时把书带来就行了,时间一久,连听课的质量和效率也在下降,面对这样的变化,教师该如何应对,如何让学生回到有的放矢的状态,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进行有效的学习和复习,尤其是如何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一直困扰着广大教师,传统的复习过程是以教师讲,学生被动的学为主,而A4纸学习法则是以教师的引导为辅,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
A4纸学习法,说的简单点就是要求学生把他们认为重要的内容――实际上是每节课的重点,都总结在一张A4纸上,内容和字数不限,讲的不好听一点就是公开允许学生带“小抄”来考试,只要你有本事能把重要的内容都整理到“小抄”上去,在开卷考试的时候不能带课本来,只能带一张总结好的A4纸和地图册来考试,下面笔者就A4纸学习法的目的、优势、方法以及注意点做一个阐述。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A4纸学习法的实施方法及注意点:
1.教师要和学生讲归纳总结的方法。
比如:表格法,比较法、图示法等,归纳的语言要精炼,重点部分可用醒目颜色的字来写或用下划线。
2.A4纸的内容必须为手写,不能用电脑打印稿或复印件。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确保A4纸上的内容是学生经过自己努力整理而成,是有一个学习的过程,而不是从网上复制粘贴或是复印别人的成果。
3.开卷考试时只能带一张A4纸和地图册来。
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它浓缩了各种地理信息,更是获取地理知识和进行地理探究活动必不可少的工具。
4.每次阶段性学生学业水平检测完后,要让学生养成回顾的习惯,即让学生看看自己的“小抄”还有没有什么不足,以进行查漏补缺的工作。
其次,这种学习方法有很多优势:
一、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1.A4纸学习法的来源。
在国内有很多地区,初中地理是不参加中考的,但要进行全市统一的地理毕业考,也就是会考,考试的形式是开卷考试。很多学生简单的认为开卷考只要到时把书带过来抄就可以了,无论教师课前准备的有多充分,也无奈自己在这场表演中只是在一厢情愿地唱着独角戏,下边的学生是在很被动地听,回家后更谈不上复习巩固了,以至于上课和复习的效率都大打折扣。
但用A4纸学习法的想法来源于哪呢?但凡有考试就一定会有人想作弊,当然有这种念头也是为了自己的成绩能更理想一点,为什么不引导学生把重点内容归纳总结到“小抄”上呢?总结的过程不就是复习的过程吗?最初的想法即来源于此。
2.变被动为主动,重在学习过程。
实施A4纸学习法之后,根本不用老师多强调,学生就自觉的阅读教材,归纳整理每一章节的知识点了,目标非常明确,这就是笔者想要的结果:学生的主动学习,归纳总结的过程就是熟悉教材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是加深印象的过程、是前后知识融会贯通的过程。
二、加强了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力
1.归纳总结的能力需要慢慢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归纳法是地理教学中比较常用的一个方法,地理知识既有各自的独立性,又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内部联系,而归纳总结的过程就是对地理知识进行系统加工的过程,是对教材众多的知识点进行重新分类、比较、整理和化繁为简的过程,是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
归纳的能力不是天生的,每个人都不一样,第一次交上来的学生总结的A4纸,情况不是很好,这时教师就要及时抓住时机告诉学生应当如何总结,要注意哪几点。一段时间下来,学生逐渐抓住了要领,越来越会归纳总结,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厚积薄发,开始显示出它的优势,从成绩上看,不同基础的同学进步情况不同,学习中等和基础较薄弱的同学进步较明显,基础较好的同学变化不大。
2.不要小瞧学生的总结能力,他们的潜力会让老师眼前一亮。
学生的接受能力是很强的,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大多数学生基本掌握了归纳总结的方法。比如:他们会更多的使用图示法、表格法、比较法而不是文字;懂得对分散在几节内容中的知识点,进行重新整理、组织、融会贯通。有的男生平时一点也不积极,上课连笔记也懒得记,总结的A4纸居然是工工整整,内容丰富,真是让人大跌眼镜,这些都是笔者没有想到的,真是不能小瞧了这些小家伙们的潜力。
三、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了提高
这一阶段主要是立足课本,夯实基础。从去年中考试卷看,命题覆盖考查是所有章节,且试题凸现异常的灵活性,与社会结合,与时政结合,与生活结合。但不管中考地理试题如何的灵活,呈制的方式如何新颖,有个根本是无法改变的,那就是地理还是地理,不可能脱离地理教学大纲的要求,也不会脱离课本基本知识点的考查。因此这一阶段的复习主要是严格扣紧考试大纲规定的范围,以《学习手册》中概括的知识体系为线索,引导学生认真研读课本,特别是课本中大小标题(黑体字)的内容,它们概括性强,重点突出。课本中的“活动”、插图图表,重要的阅读材料(如:之“最”)也不能疏忽。做到正确把握地理概念,正确掌握读图、填图、绘图等基本技能。只有掌握熟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才能够灵活应对各种试题,做到以不变应万变。在这个阶段,我对学生提出个口号:“以纲为纲、以本为本、抱着地图打滚。”
第二阶段:(5月中旬——6月)梳理体系,讲练结合。
课本的基本知识点的熟悉掌握是必须必要的,但是仅仅有这个环节,还是不够的。因为,考试不是简单的对课本知识的重复再现。其中,解题的方法解题的思路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中考中能否考出比较理想成绩的一个关键所在。针对地理考试题的特点(“无图不成题”是地理中考试卷的重要特点)。我们这阶段安排了以下两个环节:
1、梳理体系环节。打破几册课本之间、章与章之间、节与节之间的界限,以地图为中心,整合相关地理知识,形成知识系统的体系化。以帮助于学生形成空间观念、提高空间思维能力(地理思维能力),也便于学生专题掌握知识,并在中考中答题过滤组织使用知识点。
中考考试虽然不是考死记硬背的死知识,而是强调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强调能力的考查,但仍要立足于教材,立足于基础知识。因此,在地理复习中,一方面要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以“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为依据,以教材为基本内容,建立章节或单元的知识体系,注意知识的不断深化,使学生逐步形成知识结构系统,能在大脑记忆系统中构建“地理认知结构”,形成一个条理化、有序化、网络化的有机体系,做到基础知识扎实,并能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另一方面,要注意能力的培养。如对于教材中的陈述性知识,要经过师生的共同加工,而不是直接把知识呈现给学生,要理清知识的层次脉络,使之系统化;分析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使之结构化;总结地理事物的分布、运动和变化规律,使之规律化;运用各种图像、图表、地图,做到图文结合,使之形象化;联系有框图,比较有表格,使之技能化。通过这“五化”,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分析、比较分类、归纳演绎、概括推理等多种能力。
二、重点复习系统地理知识,适当拓宽和补充区域地理知识,培养学生跨学科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如上文所言,考试往往以“问题立意”,其试题必然源于教材却又高于教材,源于单科知识却又融合各科知识,这就要求各学科的教学中要加强联系,探索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渗透、整合的途径,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和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如环境问题就渗透了自然环境、人类活动、历史因素、生态环境、人地关系、国家政策和措施等等方面的知识。因此,在地理复习中,除了要掌握地理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外,还要注意以地理学科知识为中心,联系和沟通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以某一地理事实为材料,运用相关学科知识综合分析,培养学生跨学科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加强地图教学,掌握读图方法,提高读图能力
地图不仅是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而且是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考地理必定要考“图”,这是地理学科的特色,也是中考命题中不变的主题,学生读图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地理成绩的好坏。所以,在地理复习中,必须加强地图知识的教学,要教给学生读图的方法,提高读图能力,教会学生一图多思、多图并用、图文转换的技能,培养学生读图、识图、填图、画图、用图的良好习惯,通过读图获取与自然、社会热点问题有关的自然地理因素及交通、资源、经济活动等地理信息,并用这些信息联系已学过的地理知识来理解、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等,提高读图、析图、用图的能力。
四、捕捉教学信息,关注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加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