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体系工作思路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新媒体主要就是指通过网络技术以及数字技术等技术,利用电脑和手机等终端为用户所提供信息的传播媒体。随着新时代的来临,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进一步促进了信息通讯技术的发展,个人电脑和智能手机得到了空前的推广和应用,尤其以微信和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兴起,标志着新媒体时代的来临。
一、新形势下学生党员教育与管理的工作目标
1、配合学校的发展规划特别是人才培养战略
高校本身作为培养国家人才的摇篮,在进行学生管理工作的时候必须要配合学校的发展规划,尤其是人才的培养战略,不仅要求学生们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还必须要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专业素养,是学校所有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学生管理工作必须要重视学生们思想品德的教育工作,必须要做好学生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而树立模范和榜样,充分的发挥出模范的作用,培养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才能够真正的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2、推动学校学生管理机制的创新
我国国家主曾经指出过,必须要牢牢的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要坚持立德树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随着新媒体形势的来临,必须要不断的加强学生管理工作,是体现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主要体现,也是将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学生们意识中的主要过程,更能够有效的反击西方腐朽文化的渗透,通过学会管理工作的创新机制,能够从根本上提高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水平和效果。
3、尊重学生管理工作的客观规律
必须要尊重学生管理工作的客观规律,其主要实效就是学生管理工作的生命线,如果不能严格的控制其质量关,就会逐渐的荒废学生管理工作,导致大量不合格人员难以融入到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不仅会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发展,还会带来不可预知的危害。
二、新媒体形势下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
1、思想层面的挑战
一部分学生在进行高校学校的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并没有真正的意识到高校学习的价值和意义,不能很好的履行学习的义务。学生们之所以在高校学习,其主要目的就是能够为将来的求职和晋升获得机会和优势。一部分学生并没有真正的树立起当代大学生应有的面貌,一部分学生虽然在高校中学习,但是其本身对于自身的要求比较低,成天混日子,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并不符合大学生的基本素质要求。大部分问题能够通过学生管理工作得到有效的改善,从而促使学生们在思想上得到触动,在行动上受到鞭策,不断的端正学习意识和思想,才能够逐渐的成为社会发展有用之才。
2、社会环境的挑战
随着我国社会思想不断的变化,价值观念逐渐的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是我国进行三十多年来改革开放所带来的新气象。思想价值观念的多元化能够有效的促进社会充满活力,充分的实现个人的价值。但是,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导致一部分西方腐朽思想和封建糟粕逐渐的进入我国,一部分学生们的思想不够坚定,进而导致其思想受到腐朽思想的影响,比如一部分学生们在西方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影响下逐渐的出现了思想松弛以及立场不稳等现象,一部分学生们更加迷信封建思想,喜欢求佛拜神等。这些现象的发生,充分的说明了我国学生们的思想出现了较大的变化,必须要不断的加强学生管理工作,重视思想工作,尤其是社会环境的影响,将学生管理工作放到突出位置上。
3、工作机制的挑战
如何才能够高效的开展学生管理工作必须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不断的摸索和创新,从而才能够逐渐的完善和创新管理机制,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效果和水平。新媒体形势下,学生们在进行管理工作的时候所需要面临的挑战诸多,比如学生本身的教育和管理工作缺乏动力,在开展学生管理和教育工作的时候在机制方面来讲比较滞后,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缺乏专业、高素质的队伍和人才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管理和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必须要不断的转变思想观念,夯实基础知识,不断的进行机制的完善和创新,才能够有效的解决学生管理工作中所存在的不利因素,进一步促进我国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发展。
三、新媒体环境下提高学生教育和管理模式的主要措施
1、建立专业队伍
必须要成立专业、高素质的学生管理队伍,新媒体技术发展的速度比较快,进而对学生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人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其在政治态度方面处于十分健康的素养,还必须要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及熟练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规律,能够十分熟练的掌握全新的新媒体技术。教育人员必须要坚持以学生们为中心,重视学生们的心理现状,从而才能够结合学生们的实际情况和高校的实际情况掌握新媒体形势下学生管理和教育工作的主导权。根据不完全统计,高校学生们的年龄主要集中在20岁左右,所以,在进行学生管理人员招聘的过程中应该坚持以80,90后的年轻人为主,其不仅能够对新生事物具有高度的敏锐性,还能够积极的应用全新的工具和手段,在实际工作的时候,必须要坚持我国优良传统美德,采取学生们比较容易接受的语言和教育方式,积极的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才能够不断的培养学生们的意识,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果,经过长期的努力,认真的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并且保障师生之间关系的良好性。
2、建立专题网站,大力开展校园文化建设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逐渐的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共组的新渠道和新方式,必须要充分的发挥出网络技术的价值。学生管理工作应该积极的建立综合性的宣传教育类网站,将其作为学生教育管理的主要基地,从而才能够积极的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并且要提高其归属感,将学生管理和教育工作逐渐的渗透到正面新闻信息和积极的网络人际交往中。随着新媒体时代的来临,校园文化在建设的过程中必须要充分的利用网络优势,不断的构建全新的校园网站,将虚拟和现实校园进行有机的结合,才能够有效的整合学生管理资源。我国高校十分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工作,积极的开展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充分的考虑到学生们的实际情况,积极的构建网络平台,能够有效的促进师生以及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充分的展示了学生们的风采,在网站中能够有效的渗透积极、正确的思想,为学校学生管理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3、积极开展网上网下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必须要不断的塑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开展多元化的活动是有效促进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措施,学生们通过参与活动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教育和管理,寓教于乐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新媒体环境下,必须要充分的利用网络优势不断的为学生们输送正义、美好的主题活动。另外,应该发挥出优秀学生们的模范和榜样作用,鼓励学生们开展自我学习、自我管理的活动,积极的引导健康的网络舆论。学校在进行主题活动开展的时候应该结合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活动,比如在进行建国周年的时候应该开展红色记忆的作品征集活动,在奥运年的时候应该积极的开展学校奥运活动,能够充分的让学生们参与到奥运盛世中,不断的提高学生们自身的归属感和荣誉感。各种活动主题虽然不同,形式比较单间,但是其本质要求是一致的,就是要提高学生管理工作,能够受到良好环境的熏陶。另外,在进行学生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应该重视学生们自身风采的展示,能够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采访,对学生们中的优秀事迹进行报道和宣传。
4、丰富二课活动
由于我国高中的生活十分的单调和压抑,进而导致每个高考生都抱着十分巨大的希望来到大学,但是,现实与理想之间具有十分大的差距,从而导致学生们在刚走进大学校园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失落感。学生们并不能改变环境,必须要不断的适应环境,并且凭着自身的努力利用现有的环境积极的开展各种活动,比如素质拓展以及卡拉OK大赛等,从而才能够不断的丰富自身的课外生活,满足学生们对于不同文化的基本需求,有利于学生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5、勤能补拙
为了能够更好的开展学生管理工作,相关的学生管理人员必须要做好工作,尤其要在勤字上下功夫,因为勤能补拙。尤其在面对一些比较大型活动的时候,学生管理人员必须要能够身先士卒,将勤的思想贯穿整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中,不仅需要勤于学习,还应该勤于思考,为学生们树立良好的榜样,积极的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才能够打造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不断的活跃气氛,最终才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四、总结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来临,在探索学生管理的过程中依然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必须要不断的结合新媒体时代的特点和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才能够真正的完善和创新学生管理工作,并且要打造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够真正的了解学生们的需求和困难,进而才能够有效的促进我国学生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更好的为社会培养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郝艳艳,张增水.浅谈责任心在辅导员工作中的重要性[J].学周刊,2012,(33).
[2]胡震.大学生管理工作的思考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2,(33).
[3]彭云.对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创新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2,(36).
New Ideas of "Three sets of five" system labor union work undertaken
WANG Ping
(Kuitun Power Supply Bureau ,Kuitun 833200,China.)
Abstract: State Grid Corporation of the " Three sets of five " system of building, internal organization, workforce structure substantial adjustment, organizational forms, various interests have undergone profound changes, these changes to the enterprise trade union work has brought many new challenges . This articl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rade union organization How to play an active role within the company and the junction where the actual work situation, summed up the new road union work undertaken to develop the vision and ideas to solve problems arising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Keywords: Three sets of five; labor union; New ideas
随着“三集五大”体系的建立,工会的工作内容和工作领域以及工作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工会的工作环境也日益复杂,工作的任务也更加的繁重。在这种形势下,工会应该顺应发展的趋势,对工会的工作机制以及各种活动方式进行进一步的创新。
1.“三集五大”的核心内容及思路
三集指的是公司的人力资源、财务资源和物资的集约化管理。五大是指在建设中的大规划、大建设、大运行、大检修、大营销。在新时期,为了将我国企业建设成为级别高级、技术先进、管理完善的新型企业,提高综合能力和企业文化,实现资源的优化整合,针对企业在规划、建设和运营提出了“三集五大”的观点,是推动国有企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动企业改革和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突破与实践,也是我国为将企业建设成为国际著名企业的重要手段。
2.“三集五大”体系工会工作影响
在我国国有企业中推行“三集五大”体系,势必对企业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产生重大影响。尤其是对国有企业管理方式方面的重大改革以及对管理流程的不断规范,必然对企业工会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
2.1工作模式的转变
企业在建设中的大规划、大建设、大运行、大检修、大营销模式,其关键就是对企业工作模式的重大变革。国有企业原有工会的工作模式,通常是将企业按照地域或部门,分成各个区块进行管理。在“五大”体系中,这种方法将不适合企业的建设和管理。以电力公司为例,目前我国省级单位的电力公司,通常以市为单位成立工会组织,各个下属三级单位也通常是按照地域或生产区域组建工会。在“三集五大”新体系下,要求公司内部组织机构进行统一管理和协调。如原来的市级工会,必须要服从上级组织的指导,又要对其下属的各级工会进行指导。在“五大”中的大检修环节,其必须接受上级公司的检查,又要对其下属管辖区域进行检修。因此,在新时期,工会的首要任务是准确定位其在公司组织体系中的位置,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更好地为公司的生产和发展服务。
2.2企业民主管理的提升
长久以来,公司工会的一个主要职能就是对企业进行民主管理。并在长期的工作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合理有效的管理办法。在“三集五大”体系下,由于公司和企业整体进行重大体制变革,公司的发展也经历战略性调整,广大职工的利益也受到了相应的影响。因此,如何在“三集五大”体制下,继续完善对公司民主管理是工会面临的重要问题。
“三集五大”是对企业人财物三方面的管理,公司各级工会应当明确关于民主管理的相关规定,配合公司发展和战略目标的调整,并确保公司发展战略的实施。同时,由于管理信息化和数字化的不断发展,各级工会应当逐步建立数字化平台,满足公司发展的新要求。
3.新时期工会采取的应对措施
3.1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充分发挥工会的指导作用
一直以来,工会的行为对职工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实施“三集五大”体系的重要时期,各工会成员,尤其是工会干部,应当带头学习宣传各项相关政策,拥护企业决定,服从企业安排,为全体职工做出表率作用。与此同时,工会更应当发挥其监督作用,充分了解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并将职工的要求及时反映给公司相关部门,维护职工的权益。要力争最早发现问题,最早汇报问题,最早解决问题,确保职工心态稳定,保证企业安全生产,保证“三集五大”体系顺利实行,推动企业健康发展。
3.2以“三集五大”为中心,全力做好各项工作
工会是最贴近职工生活,最能够反映职工需求的部门,因此,工会在企业体制改革和企业文化中,应当充分支持企业工作,服务企业的各项要求,拥护企业的各项决策,团结广大职工,增强企业凝聚力,发挥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力争每名职工都能够感受到企业的文化氛围和强大的精神力量。
以“三集五大”为中心,服务企业发展大局。企业的核心和本质是发展,工会的各项工作要与企业的经营管理相结合,从企业发展的全局来考虑企业文化,保证企业文化建设有效进行。
要不断开拓创新。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要坚持与时俱进的观念,在不断丰富企业内涵的同时,保证企业文化、企业形象等方面与企业协调发展,并符合当代企业发展要求,与时俱进。
要稳步推进,坚持不懈。企业的发展和改革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它涉及企业职工、财力和物力等多方面的内容,因此,企业各级工会要对改革进行整体规划,找出实施中的重点环节,明确各阶段各部分的内容,平稳推进改革步伐,保证改革顺利进行。
3.3不断提高员工技能,为“三集五大”服务
工会是企业职工的大家庭,企业进行“三集五大”体制建设,工会必须结合“五大”体系建设班组组建、拆分、合并较多的实际,认真分析,对班组建设工作进行分类指导,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对于新组建的班组,着力加强基础管理,推动班组尽快正常开展工作;对于调整变动的班组,着力规范班组管理;对于没有变动的班组,着力深化创先争优。班组信息化建设与“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同步推进。
对于如何提升班组员工综合素质,满足“五大”体系建设的需要,通过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员工”学习竞赛活动,深化创新创效活动,促进职工建功立业。紧密结合“三集五大”体系建设,以班组为单位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员工”学习竞赛活动,将学习竞赛活动进行专业细化,通过评选专业“首席技师”、“技术能手”、“员工发明家”等荣誉称号,调动全员在提升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的积极性,营造“学、比、赶、帮、超”和“爱学习,钻技能”的良好氛围,全面适应公司改革发展的需要。
3.4强化自身建设 助推“三集五大”
加强工会干部培训,组织人员认真学习《工会法》、《企业工会工作条例》等内容,统一思想认识,提高做好新时期工会工作和职工群众工作的本领。通过职代会和工代会选举产生了职代会专门委员会,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使工会的组织机构建设和制度建设得到了加强和完善,为工会工作的开展和职能的落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围绕“职工建功立业”、“和谐劳动关系”、“职工民主管理”和“工会自身建设”等方面积极推进工会标准化建设,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规范工会各项工作的业务流程,使工会工作逐步走向了规范化和标准化轨道,全面提升公司工会组织在“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坚强智能电网建设、和谐企业建设和统一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工作价值。通过职工文化建设,搭建文化展示平台,不断丰富职工在“三集五大”体系建设中的文化生活,制定活动实施意见,明确职工文化建设的目标和任务。
结论
随着“三集五大”运行机制形势的不断发展,当前基层供电企业工会工作的形势、任务、对象、内容都发生了新的变化。新时期基层供电企业工会工作必须主动适应“三集五大”转型的新变化,主动顺应基层供电企业职工过上更加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主动应对服务大局、维护权益、强大自身的新问题,大力推动基层供电企业工会工作的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实践创新,使工会工作在创新中找出路,破难题,谋发展,求作为。
参考文献:
[1]张鸣起.探索新时期工会劳动保护工作的思路和方法[J].劳动保护,2004,10(3) : 25
[2]曲娜.以人为本开展新时期工会工作[J].工会论坛,2010,16(4) : 51
[3]邹红兵.以科学发展观谈企业工会工作的开展[J].企业政工,2011,311(17) :119
[4]随超玢.创新基层电力企业工会工作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1(6) :200
0 前言
管理学鉴定,管理是对现有资源进行科学化、系统化整合,从而实现既定组织目标与责任在这个基础上所进行的一项创造性活动,其目的表现较为明显。从简单意义上来说组织目标可以简单分为三个方面:产出目标;效率与效果目标;总体目标,管理只有将这三个不同层次目标有效结合起来,才能够将其作用最大限度发挥出来。新形势下,发挥审计"免疫功能"是审计目标进行重新定位的表现,要求审计以公平公正为主的"制约性"向关注责任与绩效的"建设性"审计转变,应当尽可能的站在宏观角度,在短时间内发现、化解甚至是预测影响社会健康有序发展的各类风险,从中也就不难看出这是路桥建设公司内部审计体系的建立与运作进行重新定位和其重要性,在建立健全相关体系中应当充分遵循相关原则有助于目标实现,审计管理目标创新是路桥建设公司内部审计体系的建立与运作得以实现的前提条件。
1 新形势下路桥建设公司内部审计体系的建立与运作重要性分析
(1)确保审计工作高效完成。审计工作高效顾名思义是在原有基础上提升审计效率。站在管理角度来说,科学合理的组织架构以及流程设计、有效信息反馈机制是保证效率的前提条件,将审计项目具体化分析,能够避免一些问题的出现,从而影响整体。再者,审计管理的重点体现在充分利用审计信息反馈机制以此服务于科学审计项目流程的相关工作的顺利展开,根本性提升审计工作效率。在建立路桥建设公司内部审计体系中也是如此,只有结合其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发展目标,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
(2)确保审计成果有效产出。审计成果的有效产出换一种方式来说是审计成果的有效应用与转化,从管理学的角度出发,任何一个产品只有在符合市场需要且具备一定价值的商品才能够转化为商品,从而将其价值彰显出来,产品需求程度需要产品质量进行验证。基于此,新形势下确保审计成果的有效产出,将其审计价值体现出来,并且将这个需求列入到评判审计质量标准的范畴。一直以来都有人对审计业务认识不够全面,简单认为依照程序规范操作审计质量就能够得到保障。其实不然,依照相关程序进行规范操作只是为审计成果有效产出提供可能,高质量的审计成果最终判定者依旧是使用者,审计成果效益能否最大限度显现出来,直接关系到科学审计质量体系的构建,这也是路桥建设公司内部审计体系建立的初衷和原因所在,只有为路桥建设公司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根本性解决因内部产生的矛盾,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促进路桥公司的发展。
2 新形势创新路桥建设公司内部审计体系的建立与运作的策略
审计业务里面包含业务审计体系,审计业务管理囊括的范围比较广,但是内部审计体系是确保其正常运行的重要条件,新形势下审计业务管理模式创新考虑的因素众多,尤其是:审计信息化、审计内外部环境变化在审计业务管理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1)精细化审计业务管理流程。考虑到路桥建设公司内部审计体系先前审计业务较为单一、管理过度、管理缺失等诸多存在的现状,应当建立多种应对模式,依据实际情况可以随时中断、可以选择多条途径。从本质内容上来说,其包含两层含义:其一,多途径可选择性。依据不同审计需要建立与之相对应的审计业务管理流程,既能够把控风险,同时又能够提升效率。例如:在路桥建设公司内部"制约性"审计过程中,明确规定审计程序必须严格化、定位准确、处理适当,对特殊体制存在的问题进行专项调查,考虑到审计业务中很少涉及对个人甚至是部门的处罚,因而在审计业务流程和审计文书处理上应选择灵活多样的方式。从宏观角度出发,如若审计业务流程出现问题,影响较大,尤其是在路桥建设公司内部倘若其运行体系出现问题,会使其丧失原有在市场上占据的优势,很难立足于社会竞争中,严重者与民众生命安全息息相关。因此需要在这个基础之上对立项管理、外部专家管理、审计成果管理等更高层次的控制。其二,全过程可随时终止。在路桥建设公司审计机关制定出的"审计性"项目,当遇到特殊情况无法实现预期审计成果时,可以及时将这个审计业务流程终止,以免其产生更大的影响,将损失降到最低。其也具有自身明显优势,一是审计成果"倒逼"机制,审计业务流程终止一定程度上也就证明项目失败,项目失败意味着决策出现失误,使得影响保持在可控范围内,从某种程度上也就要求路桥建设公司依据自身实际情况,摆脱原有内部审计体系的束缚,创造出符合路桥建设实际情况的运行体系,更好的作用其发展。同时路桥建设公司也可求审计人员科学立项论证,为项目成果最大化提供可能。二是为审计效能提高创造条件,将有限的审计资源运用到审计项目上,使其成效最大限度发挥出来,确保路桥建设公司内部审计体系能够平稳健康运行,为路桥建设公司获得更深层次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建立健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审计质量需要以审计成果能够高层次满足使用者需要为前提条件,尤其是对于路桥建设公司来说,其建设工程从小方面来说关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从大方面来说关乎国计民生,与我国经济发展息息相关。鉴于此,构建路桥建设公司内部审计体系有助于审计总体目标实现、以促进审计成果最大化为原则的审计质量控制体系有其自身的迫切性。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审计成果的导向性作用贯穿审计业务管理的始终。在特定模式下,审计成果应当满足质量控制目标的需要,但是管理中存在的风险控制依然无法排除,具体表现在:其一,科学立项。在查阅相关资料结合路桥建设公司实际后发现,国外路桥建设公司在这方面已经取得很大成就,且在公司内部已经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内部审计体系,虽然我国路桥建设公司内部审计体系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但是充分认识到其存在的重要性。从中也不难发现,成效好的审计项目,能够较为清晰的遇见审计成果。而这也是可预见成果大小决定可预见审计成果的根本因素所在。此类立项机制,必须将智慧有效集结起来、采用多种途径、方式选取选项预案,只有这样才能够全面掌握基本信息,为准确获得可预见审计成果信息奠定技术基础。其二;方案控制。路桥建设公司审计实施方案编制的初衷和目的是保证项目目标能够实现,鉴于此,方案在整个项目质量控制体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与此同时也是确保审计证据的充分可靠性,明确审计方式,一定程度上也能够检验审计人员的工作等其它方面能力。
3 结语
本文以研究新形势下路桥建设公司内部审计体系的建立与运作重要性为切入点,从而找出创新路桥建设公司内部审计体系的建立与运作的策略,为审计效能的提高创造条件,这也就要求新形势路桥建设内部相关审计工作人员依据实际情况制定行之有效的审计项目,为构建科学审计质量体系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更好的作用于路桥建设公司的发展。
参考文献: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陕速发展我国高速公路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这种发展一方面表现为高速公路规模的迅速扩大。截 至2003年年底,全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突破3万公里.跃居世界第二。预计到2007年,全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将达 7万公里。另一方面表现为高速公路经营公司及其下属企业业务性质的多元化趋势包括:①处于建设期的建设项目企业 ②处于经营期的营运管理企业;③高速公路养护、交通安全配套设施的生产安装,收费、监控及通信系统的设计维护,服务区经营、物业管理等副营企业。这种高速发展的态势,日益形成的庞大的资产规模以及多元化的业务范围给内部审计工作带来了新的挑2004年 l1月19日,交通部以第12号令的形式 了经修订的 《交通行业内部审计工作规定 ( 下简称 《规定》,并于2005年 1月 1臼起施行。《规 定 的实施,是规范交通行业内部审计行为,促进 和加强交通行业内部审计法制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重要依据和动力但是+不容忽视的是,在目前的高速公路经营公司内部审计工作仍然存在诸多的问题,其中既包括长期以来没有解决的老问题,电包括新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 如何认识和解决这些 问题,有效地贯彻落实 《规定》的精神,是摆在当 前高速公路经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面前一个非常迫 切的问题。
一 明确目标.准确定位.建立寓服务于监督 之中的内审体制。
1.把握职 能,明确 目标。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高速公路投资主 体多元化 ,高速公路经营企业的产权制度发生了 变化。然而,高速公路经营企业目前内审职能仍 然受我国内审起步阶段 “作为国家的代言人”的
观点影响,内部审计地位与政府审计地位之间、 内审职能与企业监事职能之间界定模糊,致使许多人认为内部审计与企业内部管理机制无关,把企业灵活经营与内部审计对立起来。这种认识,一方面使企业领导对内审工作不重视,削弱或淡化内审机构 ;一方面使内审人员有“双向服务”思想,工作目标上可操作性不强,影响内审职能的有效发挥。
规定对内审职能的最新定义是:交通经济监督工作重要组成部分,交通主管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依法评价和监督本单位及所属单位财务收支与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以及为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实现经济目标提供保证和咨询服务的行为。通过新定义,可深刻了解到内部审计是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为了帮助企业实现目标 ,向企业领导提供真实的控制信息,使企业在管理中目标到位、措施得力、管理有效。因此定位于企业、服务于企业,寓服务于监督之中是内审的主要目标 。
2.拓展范围,准确定位。
高速 公路作为现代基础设施,其建设需要大量 的资金 ,但仅靠政府有限的投入和交通规费的补充已远远 不能满足建设需求的增长,必须广开融 资渠道 引入银团、民间乃至海外资本 ,高速公路经营企业股权多元化、国际化应是势所必然。另外,由于高速公路 自身发展的程度和外部环境的制约,高速公路经营企业内审风险来自多方面,传统的财务审计 已远远 不能适应经营者的要求。所有这些都影响 内部审计的方方面面,迫切要求内部审计 向管理审计 、效益审计及企业可持续发展审计等领域深入 。
管理审计在加强企业 内控基础管理 、防范企业风险和为企业增加价值方面有着其他控制方法无法替代的作用;效益审计的根本目的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在审计方法上变事后审计为事前、事中审计 ,对企业的经营活动作出全面、科学、准确的评估。重视环境保护、追求可持续发展已成为高速公路经营企业 的共同使命和责任,由此而来的经济发展审计、资源审计和环境审计也将成为内部审计的主要内容。为了适应形势,内部审计必须贯穿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全过程 。
由此可见,新形势下内审要找准定位,充分利用内审人员对企业相对熟悉的有利条件,以服务为目的,以监督为手段,扎实服务,这才是企业所需要的 ,内审工作才有生命力。
二、健全组织体系,提高人员素质,建立具有高度独立性和专业性的内审组织机构。
1.健全组织体系,提高人员素质
我国高速公路经营企业内审人员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①多数来自财会队伍,专业单一,后续教育不足,知识结构不合理。②审计手段落后,远程审计、计算机审计涉足甚少。③缺乏工程建设、企业管理、法律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内审机构设置种类多样 :有的设立了专职的内审机构 ,有的将其并入财务或纪检监察部门。许多内审机构势单力薄内审的独立性受到极大限制。
面对新的形势,首先要改善内审人员的结构由于内审领域的拓展和审计层次的提升,原来单一的人员结构已不适应内审工作的需要,需配备工程技术、企业管理、法律及IT审计人才。二要实行内审人员从业准入制度,进入内审队伍必须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和从业资格。三是加强内审人员的培训和交流,一方面企业要为内审人员知识结构多元化发展提供条件,另一方面内审人员要增强使命感、紧迫感、危机感,以适应现代内审对从业人员素质的要求。
2.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内部审计模式
内部审计机构是内审工作的基础,科学、有效的内部审计机构是内审发挥作用的关键。高速公路经营企业 目前 内部审计管理模式,从 内部审计机构的隶属关系上看有的受总会计师领导,有的受总经理领导,有的受总经理和财务经理双重领导 ,有的受监事会领导 ,有的受董事会领导等。从表面上看这是形式问题,实质上反映了内审机构在企业 中的地位。
为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必须坚持两条原则:独立性和权威性。在现代企业制度下,结合我国目前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实际,监事会领导的内部审计机构是比较理想的模式。
三、积极稳妥地探索网络远程审计和计算机审计
1.善用互联网优势,提高内审工作效率。
随着高速 公路里程 的不断延伸 ,高速 公路经营企业经济业务量也不断扩大,每年一次的现场审计监督手段已无法适应其发展要求。如今,计算机己广泛应用于企业经营管理、劳资财会和工程建设等各个领域,加之企业局域网的建立和完善,高速公路经营公司与下属公司、物资供应商、金融机构、税务部门等外部组织的联系也越来越多地通过网络进行,这就要求内部审计必须伸入“网络”空间。
高速公路经营企业 内审工作如果没有现代化的科 技手段,就无法适应多变的形势。企业根据知识经济时代信息 化建设的要求,加大对内部审计 的科技投资力度,使内审工作摆脱手工操作早 Et进入信息 化、规范化的发展阶段 ,从 而尽可能减少 、避免资产的闲置、浪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2.积累经验,积极攻关,探索计算机审计的新方法、新技术。
远程审计是利用审计数据接口技术,通过互联网获得被审 单位的原始数据 ,以计算机为辅助工具 ,运用审计软件分析判断,并通过互联网传输或在 网上公布审计报告的审计方式。计算机审计是计算机技术和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发展的结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①对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EDP)进行审计,即将计算机系统作为审计的对象。②计算机辅助审计 ,即利用计算机作为审计的辅助工具。
目前,能够适用高速公路企业的审计软件系统几乎没有,大多数企业均不具备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数据接 口。如何对那些已经在不同程度上实现了计算机会计管理系统的部门和单位进行审计监督,推动交通 内审信息化建设,笔者建议,吸收全行业既有计算机基础理论水平、应用能力又有内审实践经验的人 员组成技术攻关小组,开展计算机审计 的实践与理论研讨活动,对遇到的技术性问题进行攻关,总结和推广计算机审计的专家经验等,势在必行。
四、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实现内审部门多种绩效评价模型的构建 。
1.建立内审部 门绩效评价模型的不利因素 高速公路经营公司为了提高运作效率,需要加强对各职能部门的绩效进行考核,内审部门也不例外。内审部门的绩效评价问题在我国提出较晚,在评价指标的选择上过于简单,在权重赋值上随意性强:①内审部门作用的发挥深受其独立性、权威性特征的影响,而这些特征的强弱多由内部审计管理模式和内审在企业中的地位决定。②内审工作实际上是一种面向企业内部提供的服务,对于服务质量的认定缺乏统一的方法和标准。③内审部门的贡献一般都具有长期性,而绩效评价一般以不超过一年的时间段为周期。④内审部门的作用多具有间接性很难用定量方法计量,用定性方法 又过于简单,缺乏说服力。⑤内审部门提供的咨询服务依赖于领导的重视程度和作业单位的具体行动,很难评价咨询服务的质量。
2.建立内审部门绩效评价模型的设想原则:保证指标的有用性、真实性和可操作性严格把握考核重点,定量与定性指标相结合。 多角度建立指标体系,实现多种构建方法:一种方法是以内审部门作业范畴为对象,将内审作业细化,针对具体的作业进行综合评价。另一种方法是以内审部门的职能作用为范畴,结合时间长度设置短、中、长期考核指标。再一种方法是利用企业绩效目标确定内审部门绩效评价体系:首先界定内审部门可以影响的企业绩效 目标,接下来分析内审部门要作出什么样的业绩才能有助于企业达到目标,把这些成果作为内审部门的考核标准。
总之,就我国高速公路行业内审工作现状而言,已远远不能满足高速公路经营企业迅速扩张的要求。因此,面对高速公路投资主体多元化和迈向国际化的新形势,中国高速公路行业内审工作只有不断创新、扎实服务才能破冰前行。
参考文献
[1]刘步存.高速公路企业经营管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1999.
[2]张坤,李嘉明,周和生等.风险管理与内部审计[M]北京 :化学工业 出版社 ,2004.
一、电力营销管理总体思路
在电力经营体制的转变和电力供需矛盾缓和的新形势下,在国家关于可持续发展策略的引导下,可将电力营销总体策略定位为环保能源扩张策略,即:以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为依托,以环保、能源消费结构调整为契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需求预测管理为手段,以优质服务为宗旨,以满足客户需求、引导客户消费为中心,以市政、商业、居民用电市场为主攻方向,以稳定工业市场用电为重点,积极开拓其他可替代能源市场,以提高电力在终端能源消费市场的比例为目标,实现社会效益和公司效益的同步提高。
1、以环保、调整能源消费结构为契机。电能是公认的最清洁、安全、高效的能源,大量煤炭直接燃烧造成了严重环境污染,它被替代已是必然趋势。依据我国现行的能源政策,调整并优化能源结构,提高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市场的占有率将成为一种必然,这为电力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机遇。
2、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对市场需求预测的研究,搞好市场调查和市场预测,提高市场预测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做好市场变化的跟踪分析,开发并形成目标市场分析软件系统。努力开辟新的供电领域,积极引导广大用户对电力的消费,提高电力在能源消耗中的比例,提高电力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寻找电力企业新的效益增长点。
3、以需求侧管理为手段。大力开展需求侧管理工作,借助经济、媒体宣传等手段,引导客户合理用电,提高用电效率,提高负荷率。积极推广有利于环保、节能的技术和产品的应用,开拓电力市场。
4、以优质服务为宗旨。转变观念,增强电力企业职工的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为客户提供方便、快捷、优质的服务,来提高企业的信誉,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进而扩大电力消费市场。同时通过加强电网建设,保障供电可靠性,提供优质电能。
二、电力营销工作体现出的必要性
电力营销工作是支持供电事业发展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其工作质量不仅仅与供电企业的生产密切相关,而且对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觉有决定性作用,对企业创造的经济效益有强大的影响力。
坚持加强电力营销工作具有必要性,重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以供电企业自身发展需要来做好电力营销工作。供电企业的主要营业业务就是电力营销工作,因此注定了供电营销企业的重要性,一旦能把握住电力营销工作,并且有效地将它发展强大,不断增加供应,扩展销售,则不失为让供电企业屹立不倒的法宝之一。
2、以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来不断自我完善的电力营销工作。市场经济是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在不断改革的进程中,也会不断的淘汰不适应环境的产物,因此,电力营销工作必须迎合电力体制的改革前提,注入更多样、多新颖的元素,而供电企业也已经不能保持固步自封的态度,必然会受大环境影响,投入竞争力十足的市场竞争中去,逐渐将“买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的格局,力求将电力销售与市场经济发展的步伐相统一。电力销售实际上就是通过充分使用电力的价值来创造效益,简单地说,即为电能交换因电力企业得以实现,从而更大程度地为供电企业在日趋紧张的市场环境中寻求发展机遇。从另一个角度看,市场作为电力营销工作也是指导方向,自然要求逐渐开拓出具有现代化气息的电力营销工作方式。所以,电力营销必须对用户需要的高质量服务和高质量电力产品作出更大努力,才能使得电力企业树立明确的发展目标,在市场竞争中挖掘出更大的利润空间,奋力促成企业自身的经济利益发展同社会的经济效益发展的和谐统一。
三、提升和强化电力市场营销观念
要做好电力营销管理工作,光有市场营销理念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针对自身存在的薄弱环节,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才能在市场中处于不败之地。具体而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1、以建立新型的营销管理体系为目标。尽快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新型营销管理体系,为客户提供安全、可靠、经济的电力和快捷、方便、高效的服务,其职能相应转变到市场策划与开发、需求预测与管理、业务发展与决策、客户服务与支持、电力销售与合理管理、公共关系与用电咨询、抄表收费与电费电价等方面,全面开展电力的售前、售中、售后的一条龙服务,形成以客户服务中心为核心的电力营销管理体制。
2、以完善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手段。开展调查研究,摸清当前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各个环节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集思广益,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研究和判别,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建立预警机制,提前防范风险,要落实专门的机构和人员,负责对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进行不间断跟踪和监控,以便及时发出风险预警。开展事故演练,提高应变能力,要适时开展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全局性瘫痪、系统全局性出错、电费被挪用划走等突况下的事故演练,提高抗风险能力。
3、以加强优质供电服务宗旨目的。一是加强需求侧管理,深入开展用电市场的调查,了解供电区域内经济发展的走势,准确预测电力供应的需求现状。二是规范用电报装工作流程,强化报装环节时限考核。推行快速方便的“一站式”用电报装服务方式;逐步开放电话报装、网上报装,上门报装,提供多渠道、多层次的优质服务方式。三是大力提倡电费储蓄、银行代收、推广“充值卡”电费缴纳、网上电费支付等缴费方式,缓解“缴费难”问题。四是抓营销队伍建设,提高专业管理人员和基层营销工作人员业务技能水平,打造一流团队。
4、以法制观念来强化电力营销市场的建设。电力市场才能健康有序发展必须做好“对客户大力宣传电力法律法规”的工作,才能减少甚至杜绝电力企业的经济损失。由于宣传力度不够,给一些不自觉的、怀揣着贪图小便宜的心理的客户提供了有利的可乘之机,这就造成了拖欠电费的存在,导致电力企业资金回收困难,更使再投资走入困境;再加上这些年电力企业监管部门的检查力度和深度不够,在执行中又存在一些人情,使得惩处力度不够强,起不到一定的惩戒和警示作用。致使存在非常严重的违章用电、破坏电力设施等问题,使得电力设备严重受到威胁,不能够正常运行,给电力企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说,电力企业如何才能维护好自身合法权益,促进电力市场的有序发展,有待急需解决。同时法制化管理必须随着电力法律法规体系的不断完善而进一步合理化、制度化、规范化。
5、以协调好市场营销中的公共关系电力企业必须处理好与政府、客户之间的关系为导向。电力企业要加强与当地政府的联系,及时与客户进行沟通,用自己的优质服务,来改善当地的投资环境,通过配合政府职能部门的工作,共同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利用政府的效应,来做好电能的替换工作,扩大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利用各种媒体进行宣传,为电力营销提供强有力的社会舆论氛围,树立良好的社会公众形象。
参考文献:
一、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大学生的必要性
1.适应时代变化发展的需要。在新形势下,国内外环境发生了新的变化,我国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体制发生了深刻变革,思想观念有了深刻变化。这些空前的社会变革,给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但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正是由于这些变化,也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市场经济在价值观念上表现为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功利主义等不良思想。这些不良思想都会影响大学生的是非判断,甚至导致大学生做出错误的决定。科技的高速发展,使大学生接受到国外先进的思想,但也应看到,国外的敌对分子也可能利用高科技对大学生进行错误的指引。在这种环境下,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大学生,有助于抵制西方敌对分子利用大学生对我国进行西化,有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大学生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尽快实现祖国的繁荣昌盛。
2.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方针是坚持德育为先,坚持能力为重,坚持全面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政治教育工作,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所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人才强国战略的核心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是全面的,具有大众化和普遍化,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可以活跃大学生的思想,正确引导大学生的观念,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3.树立科学价值观念的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思想,高校开展思想课程是教育部对其基本要求,指导思想是我们国家的根本指针。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必须坚持用发展着的为指南,坚持把思想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用中国化的指导思想武装大学生,进一步巩固思想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指导思想,经过实践的检验,证明是正确的和科学的,为此,高校学生工作要善于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学生工作实践。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课程在高校开展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问题
1.开展政治思想课程以公共课为主要形式。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公共课为主,在大的阶梯教室授课,可能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一些学生由于对此不感兴趣,在课堂上不认真听讲,甚至还有的学生在课堂上私下聊天,影响其他同学听讲,在大的阶梯教室,出现上述情况,教师不好管理课堂秩序。
2.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单一。教材编写比较滞后,从而导致教学内容相对狭窄和滞后,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学生不感兴趣,自然就不会认真学习。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单一,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3.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缺乏。高校大学生学习的主要是理论知识,但理论与实践毕竟有差距。在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广大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理论应用到实际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由于高校对社会实践活动重视不够以及对社会实践经费投入不足,导致大学生毕业后面对现实的问题时,不知所措,甚至所学理论根本与现实不符。
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途径
1.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纳入高校教育教学全过程。高校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应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全新观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向导,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纳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让大学生时刻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所在,让大学生能够学以致用。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和掌握,使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创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社会实践平台。学习科学知识理论的目的就是应用于社会实践,大学生通过课堂教育和校园文化的熏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观念上有了认同,但认同只是纯理论的行为,应把这种认同感付诸于实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实践对于大学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社会实践对于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必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融入社会实践中,引导大学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客观要求内化为自己的自觉行为。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高等教育也得到蓬勃发展,高职辅导员的物质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高职辅导员的地位也得到明显提高。然而,一方面,传统的管理体制在一定程度上仍然束缚着高职院校的发展,“平均主义、大锅饭”现象仍然存在,高职院校的管理理念相对滞后。另一方面,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社会上过分追求物质利益与急功近利的浮躁风气也对高职辅导员产生了直接影响,个别高职辅导员敬业精神下降、工作道德失范。这给高职辅导员队伍建设带来了严峻挑战。
长期以来,高职院校在人事管理工作中,基本上是通过对高职辅导员的思想政治表现、职业道德、业务水平和工作实绩进行考核,并把考核结果作为聘任或者解聘、晋升、奖励或者处分高职辅导员的依据。目前,高职院校实行了高职辅导员职务聘任制,其基本原则是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任、合约管理、按劳取酬、优劳优酬,这一切工作都需要一个公正、客观的考核结果作为前提和基础,高职辅导员的绩效评价工作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具重要性。因此,高职院校在建设高素质的高职辅导员队伍过程中,能否建立健全一套有效的高职辅导员激励约束机制,关键就在于能否建立健全一套行之有效的高职辅导员绩效评价体系,对高职辅导员的绩效进行公开、公平、科学、高效地评价。
一、构建高职辅导员绩效评价体系的目标
首先,从高职辅导员的职业发展目标分析,我们承认每一个高职辅导员都有追求其自身发展机会的需求。但需求实现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是具备公正、公平、公开的评价体系,能够区分出优秀高职辅导员、合格高职辅导员、不合格高职辅导员,营造出一种竞争的氛围,才能给予合适人选相应的发展机会,包括给予其进一步发挥才能的机会、提升业务水平的培训机会、淘汰不合格高职辅导员的人事决策等,引导高职辅导员的努力方向,激励高职辅导员的行为,最终达成办学目标。
其次,科学的高职辅导员绩效评价体系得出的评价结果与高职院校的人事决策有密切的关系,包括晋升、薪酬的发放等,提供了学校人事管理科学决策的平台。
第三,学校的发展需要高职辅导员的努力。由于高职院校的基层管理工作是高职辅导员,高职辅导员素质的高低、积极性是否被调动,直接影响到各院系管理的水平。构建一个有效的高职辅导员绩效评价体系,可以承认高职辅导员的贡献,并给予合理的报酬和各种发挥机会。
第四,学校地位的判断也需要高职辅导员的努力。一所大学要得到社会和同行的认可,取决于很多因素,包括诸如教授知名度、科研成果水平、国际学生数量等,也包括毕业生被用人单位认可的程度、专家的总体评价等,这些因素背后都需要高职辅导员的努力。
二、构建高职辅导员绩效评价的流程和评价方法
推行严格的高职辅导员绩效量化绩效评价在许多高职院校往往作为学校新一轮人事制度改革的第一个重要步骤,如果做得不好,将会打乱新一轮人事制度改革的整体部署。因此领导层和人事处必须对此非常重视,在实施绩效评价的前期需要做大量细致的准备工作:在设计绩效评价指标及制定评价标准时,采取民主集中制的做法,广泛听取高职辅导员对绩效评价及其标准的意见,在此基础上由人事处、教务处、科技处等职能部门经过多次测算和反复修改,最终敲定整个评价体系。学校同时要召开绩效评价动员会,传达学校关于进行高职辅导员绩效评价的指导思想及实施方案,以期获得高职辅导员的认可与支持;在整个评价实施过程中,学校随时与高职辅导员沟通思想,收集高职辅导员反映的问题;评价结束后,有关职能部门及时统计分析评价结果数据,作为修订评价体系的依据。
另外,在实施评价体系过程中,学校需要出台一套绩效评价规章制度,以确保绩效评价能按公正、公平的原则及在公开、透明的环境中进行,严惩弄虚作假行为,防止腐败现象,保证每个高职辅导员填写评价表格时做到实事求是。
三、充分运用评价结果并形成正面激励
根据评价结果,做到奖惩分明。对于评价结果优秀者,给予优先晋升工资,并作为聘任高一级职称的必要条件;同时学校一次性给予奖励。评价结果合格者各单位可以继续聘任,被聘任者享受学校相关岗位的一切待遇。对于评价结果不合格者,考虑到学校的稳定分两种情况处理。第一种是评价结果达到了合格分一半以上者,由本人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及目标,学院可以根据本人的态度及改进方案的可行性,考虑试聘一年。如一年后评价结果仍不合格者,学校要求学院做不聘或低聘处理。试聘期间不增加生活津贴,不晋升工资。第二种是对少数评价结果还达不到合格分数一半者,原则上不能按原工作岗位进行聘任,如属情况特殊者,需有其本人的工作总结、改进方案和学院领导的可行性论证报告,并经学校研究同意后方能聘任,一般情况都应低聘或试聘。
四、完善高职辅导员评价体系的进一步思考
加强高职辅导员队伍的建设与办学目标的达成密切相关。没有高水平的高职辅导员就没有高水平的教学质量和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对社会的贡献也不大。因此,加强高职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始终是高职院校的重要任务之一。
社会的进步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高职院校的期望也随之提高,相应要求对高职辅导员的管理意识和管理手段与时俱进。在实践的基础上,我认为在以下几方面需要进一步思考,研究新的高职辅导员绩效管理方案。
第一,如何进一步调动高职辅导员的积极性。高职院校的办学目标是需要高职辅导员的努力工作的,而高职辅导员工作表现受制于主、客观的多种影响因素,即高职辅导员的激励、技能、环境与机会。鉴于各级政府对高职院校多年资源的大量投入,高职院校的办学条件已经大大改善,高职辅导员享有的发展机会也趋于公平,因此高职辅导员的工作态度和工作能力成为高职辅导员绩效水平的关键影响因素。调动高职辅导员的积极性除了奖惩性的绩效评价之外,还要引入具有长效功能的发展性评价模式。因此,如何体现以人为本,注重高职辅导员个体的特殊性和主观能动性,关注高职辅导员的事业发展目标,把高职院校的办学目标与高职辅导员的个人发展目标结合起来,通过绩效评价手段正确引导高职辅导员的长期努力方向,成为我们目前正在思考的一个主要问题。
第二,如何从系统的角度开展高职辅导员评价体系的配套改革。目前的高职院校人事管理各项改革是局部性、探索性进行,缺乏一个系统的改革方案。以高职辅导员聘任为例,由于没有进行符合高职辅导员胜任规律和胜任资格的科学研究,也没有市场化的高职辅导员聘任合约制度改革,导致招聘过程中的科学评价缺位,无法把握每年招聘的大量年轻高职辅导员其真实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也无法有效处理一些不能胜任教学、科研工作的高职辅导员聘任关系。系统的高职辅导员管理制度,应该是一个开放的、有层次的系统,在高职辅导员招聘和聘任的环节就开始仔细评价,并给予一个固定期限的高职辅导员胜任能力评价周期,校方和高职辅导员都有进入和退出的选择权,把符合高职院校发展所需的合格人才配置在合适的岗位上。
第三,如何进一步完善高职辅导员评价体系。高职辅导员评价标准需要具备客观、公正、操作性强的特点。现在虽然有了一个较系统的、可操作的高职辅导员绩效评价体系,但也存在一些未解决的问题。例如,从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的设计方面,如何客观评价高职辅导员的师德、创新能力等高职辅导员综合素质和潜力;如何既强调数量,又重视质量;如何兼顾高职辅导员的管理成果;如何体现对年轻高职辅导员的培养和评价特征,等等,这些都是我们目前正在思考的难题。此外,评价的流程也需要不断完善,在评价的主导思想上和指标的设计上,发挥院系专家的才干和智慧,对各级高职辅导员聘任资格和工作表现进行客观、科学的评价。在评价结果的应用方面,需要建立反馈机制,使评价结果不仅体现在薪酬分配方案上,还体现在高职辅导员进修和自身素质的提高方面,让高职辅导员真正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构建高职辅导员绩效评价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考虑各种主、客观因素,也需要平衡各种目标,更需要动态地完善。因此,既不能脱离各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盲目地引进一些评价体系,也不能过分强调困难,无所作为。总之,启动高职辅导员评价体系是关键的一步,正确把握方向,在过程中不断思考、不断完善,才能探索出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高职辅导员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张建明.让辅导员工作成为充满活力的光彩事业[J].中国高等教育,2006,(10):15.
[2]陈垠亭.我省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现状与对策[J].河南教育(高校版),2006,(7):14.
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就是职业技能鉴定,这是一种别样新颖的考试形式。而这种职业资格鉴定也是通过政府授权的考核鉴定机构,鉴定的标准、机构、对象、考评等都是我国职业技能鉴定的基本要素。而在具体实施工作过程中,现代技术的不断革新和发展,给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同时也面临很多问题。因而,在当前新形势下,劳动事业的发展离不开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实施。
一、目前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考评员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考评员作为职业技能鉴定的重要负责人,其自身所具备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直接影响着鉴定工作的整体水平和质量。在行业出类拔萃具有高级技术职称和已获得认可享有资格证书的考评员少之又少,甚至都不足50%在考评员总队伍中所占比例。有的考评员甚至连文化技能都无法达到担当考评重任的要求,这是不合理的、不规范的,由于自身能力素质的限制,导致无法满足考评工作要求。但是,目前我国职业技能鉴定工作队伍的整体水平还不够高,主要表现在自身素质和综合技能两个方面,队伍的整体素质参差不齐。很多单位也没有注重队伍整体的建设和发展,在长期工作中,没有保持与时俱进,无法将最新的工作技能应用到实践工作中,最终导致整个工作展开没有达到理想的实践效果。
(二)鉴定机构多少都存在着随意性状况
一是鉴定场所不按照国家规定的法则使用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题库,存在考评人员擅自对试题进行修改,提一次试卷,多场考试重复使用试题等问题;二是一些工作现场的基础设施不够齐全,在人员选拔上也存在一些问题,没有按照国家规范标准聘请专业的人才;三是职业技能鉴定场所建设和规划出现失控现象,因为鉴定场所设置过多,所以即使在同一地区、同一工种会导致需求量饱和的状况,造成社会人才的浪费;四是缺乏完善的考务管理措施,针对考评员的考核工作,没有采取监考、阅卷评分等方式,证书发放有失公平,考评制度不按流程办理最终导致的不符合规则。
(三)题库发展与实际需求不相符
传统的员工考核内容没有及时更新,仍然处于一个初级阶段,存在很多的不足和问题。导致试题不科学、不规范等情况,最终造成资源的浪费,严重影响了考核的质量。
二、应对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的策略
(一)加大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宣传力度
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职业技能鉴定在劳动管理、职业技能开发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无论是从用人单位的角度来讲,还是就劳动者的切身利益来讲,都是影响至关重要的。如果宣传没有达到要求,群众对其并不理解,就会从一定程度上影响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开展。所以,积极有序地进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宣传,不仅能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水平、促进就业,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职工的自身素质,从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有一些大型的国有企业认为职业技能鉴定没有必要实施,有了企业自行考核、发证,自行兑现工资这种简单的流程就可以,其实不然,加强对鉴定考评人员、督导人员及管理人员的教育和宣传,能加强企业劳动管理、激励员工提高素质等方面。
(二)重视职业技能鉴定质量问题,完善保障体系
为了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政府通过严格的考试对职业资格进行考核,完全由政府来进行授权和认定。利用国家法律、行政条规或法令的形式,并在全国进行推广。但也有美中不足的,就是缺乏竞争,会导致质量不过关,使得证书的权威性也受到威胁。
“质量第一,社会效益第一”始终是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重中之重。职业技能鉴定管理部门一要充分发挥各省、市建立的公共实训基地作用,扩大其鉴定工种范围;二要充分认识到职业技能鉴定“第三方认证”的重要性,严格执行考培分离的原则,并且培训和鉴定要由不同的机构承担,才能保证其鉴定质量,维护鉴定考试的公平;三要建立职业技能鉴定首席考评员制度,规范鉴定质量督导制度,争取行政部门的支援,设立相应的配套基金,确保技能鉴定达到质量要求。另外,测评方式、鉴定队伍、证书管理、鉴定结果、考核条件和考务组织这六个方面构成了质量鉴定的基本框架,应该以规范化、专业化、科学化、真实化、标准化对其要求。这样既能保证鉴定质量,又能提高鉴定效率。
(三)加强考评员队伍管理,提高考评员整体素质
考评员队伍的好坏对职业技能鉴定造成直接的影响,因此要求考评队伍理论基础扎实、经验丰富和实际能力强的具有考评员资格的教师,只有这样的一群队伍才能促进企业的人才要求。考评人员要在职业技能鉴定上,对知识应用、知识创新、知识复合进行修补,提升技能的考核思想。在当代社会,劳动力市场还未完全成熟和健全的情况下,企业人事制度也在不断的革新,而劳动力的选择也逐渐变成了对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的选择,变成了对能力的选择,企业不再以个人身份对工作者进行选择和确定。
对于考评员的选用,应该有明确的要求和规范指示,建立明确的对于考评员的聘任原则,提高鉴定工作质量的能力等。在一定程度上,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还可以采取一定的方式方法,根据实际情况,成立考评小组,真正的重视考评工作和考评人员,以确保考评工作的科学性和公平的原则。
(四)努力开发职业技能鉴定题库
通过职业技能鉴定题库,可有效开展职业技能测评工作。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重要基础是职业分类及职业技能标准的鉴定规范,同时职业分类及职业技能标准的鉴定规范也是开展技能鉴定的依据。所以,相应管理部门应该开展并重视鉴定试题的开发、编审、推广实施及修订工作。
在鉴定的一系列事情中,鉴定命题的最重要的环节是鉴定的公信力和技术。命题的质量,会对整个鉴定产生直接的影响,例如鉴定考试的公平公正、科学性等方面。所以使用国家题库,接受国家的统一命题是鉴定工作的重中之重,与此同时,既能保证鉴定的顺利进行,还能保障鉴定命题在公众面前的威信,已达到鉴定工作的科学化和系统化。
主动要求与职业院校取得联系,定期进行交流和咨询,并根据其所开设课程组织专业人员与之相适应的题库,以保证学生所学的专业能够和职业技能鉴定进行联系。尽可能的了解熟悉各个工种的发展趋势,将其运用到职业技能鉴定的开发题库中来。
综上所述,职业技能鉴定已成为近年来的新兴事物,培育我国目前急需的技能型人才,是经济稳定发展的当务之急,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而在开展这项工作的同时,也必然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或矛盾,但是只要坚定“质量第一,社会效益第一”的原则,与此同时,也需要加强理论知识和实际相结合,在不断的实践中摸索和总结,寻求掌握解决各种问题和矛盾的方法,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就能很好的为大众服务。
参考文献:
[1]韩忠龙.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0,36(25):120-121.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3)23-0031-02
公共就业服务是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一项重要职责,这对高校就业工作也具有重要的意义。抓好公共就业服务对于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 公共就业服务及其主要职能
所谓公共就业服务是指以促进就业为目的,有政府出资,向劳动者提供的公益性就业服务。依据公共就业服务的含义界定,我们可以看出它具有以下四个基本要素:以促进就业为目的,这是就其主要职能来说的;以提供公益来定性,这是就其工作性质来说的;以政府服务公众的职能来定位,这是就其职能定位来说的;公共政策和公共财政给予保障和支持,这是就其工作保障来说的。
根据《就业促进法》第35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立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设立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为劳动者免费提供六类服务:一是就业政策法规咨询;二是职业供求信息、市场工资指导价位信息和职业培训信息分布;三是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四是对就业困难人员实施就业援助;五是办理就业登记、失业登记等事务;六是其他公共就业服务。同时,还要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应当不断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效率。这便是公共就业服务的职能。
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是政府设立的专门机构,是代表政府履行公共就业服务职能的机构,具有公益性性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在一定程度上履行了公共就业服务的职能,属于一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一般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皆具有以上职能,但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规划为海南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也对海南公共就业服务提出了新的任务。
2 “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机遇与挑战
“从旅游目的地看,旅游产品包括旅游资源、旅游设施、旅游环境和旅游服务四个方面。”就海南自身的优势来看,“国际旅游岛”战略为其发展带来了机遇,但同时也彰显了海南自身的劣势,为其发展带来了挑战。
①旅游资源。海南的旅游资源丰富而独特,是极为理想的休闲度假胜地。海南的旅游资源以热带生态自然资源为主,主要包括热带海洋旅游、热带海岛旅游、热带原始森林旅游、热带田园风光旅游等,这些资源在全国的独特的,在世界上也是不多见的,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其次是独特的民族风情旅游资源,黎族是我国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家庭的一部分,是海南独有的原住居民,其丰富的音乐、舞蹈、织锦等资源是海南珍贵独特的旅游资源。再次,名胜古迹旅游资源。海南有四大书院为主的书院古迹;琼崖纵队旧址、红色娘子军纪念园等为主的革命纪念地;宋氏故居,海瑞墓等为主的名人故居、陵墓。这些构成了多层次、多角度的海南旅游资源,“国际旅游岛”战略的实施必将对其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②旅游设施。虽然海南的旅游设施跟国际同行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但很多旅游设施已经达到了国际标准。在景区方面,目前海南有A级景区30多处,其中国家5A景区2处,4A8处,其他风光优美的景区更是不胜枚举。在酒店方面,海南目前有星级酒店260多家,其中,五星级酒店20多家,四星54家,三星117家,另有一批酒店等待审批。在交通方面,目前海南已经初步建成了集航空、航海、铁路、公路为主的立体化交通线路,有效地保障了旅游事业的发展。另外,海南完善的交通线路,不设收费站的交通运营模式为自驾游提供了无限的便利。在娱乐设施方面,海南有独特的温泉基地、众多的高尔夫球场、免税店等,还有国际游艇论坛、国际环岛自行车赛、世界小姐评选会址等,这些都进一步丰富了海南的旅游资源,并为海南旅游带来了国际声誉。
③旅游环境。海南旅游环境优势突出表现在热带生态环境上,这里有58.5%森林覆盖率,是名副其实的“绿岛”,空气中负氧离子的含量特别高,是个名副其实的“天然大氧吧”。因此,海南被称为长寿岛、健康岛、生态岛。
以上海南旅游独特的优势为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带来了机遇,并将最终使海南旅游在国际上树立良好的形象,但海南国际旅游还有自身的劣势,这对海南的国际旅游化发展道路带来了挑战,主要表现在旅游服务上。
④旅游服务。海南旅游市场上最大问题是旅游服务的问题,突出表现在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淡薄以及旅游服务技能偏低两个方面。无论是服务意识淡薄以及旅游服务技能偏低都说明旅游人才,尤其是高水平的旅游从业人才的匮乏,这是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最大的挑战,是海南今后重点发展的方向,更是海南公共就业服务机构重点努力的方向。
3 国际旅游岛背景下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的构建与
高校就业工作新思路
面对海南旅游人才匮乏、旅游服务质量不足的问题,海南省政协主席于迅在《树立全新理念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一文中指出: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是一项全新的事业,全省统一战线要树立新的理念,以适应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新要求。在国际旅游岛建设中,统战部门要进一步做好团结人、争取人的工作。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需要吸引越来越多的海内外人才和技术,在此过程中既要支持鼓励“捐资公益”、“奉献社会”、“报效祖国”等价值观念,也要支持鼓励“投资合作、互利共赢”的价值取向。以共同理想激励人,以真情实感打动人,以照顾利益凝聚人,以教育引导团结人,在多样化利益诉求中寻求最大共识,获得共同发展。
高校是人才聚集的地方,也是人才培养的基地,担负着培养各种人才的任务。但随着高校逐年扩招,高校规模不断扩大,加之中国产业结构本身存在的问题,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高校就业工作越来越成为高校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这对海南各高校依然适用。因此,高校应该调整思路,不断改革,逐步完善其人才培养模式和就业服务思路,推动大学生就业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批复,不仅为海南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也为海南各高校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海南各高校应该抓住这个机遇,积极迎接挑战,相应海南省委、省政府的号召,以海南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为契机,逐步完善自身就业服务体系,创新自身就业工作新思路。
3.1 争取相关政策法规
在建设海南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的过程中,海南省各级政府应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优势,在人才引进的准入机制、工资待遇、发展前景、社会地位等方面以“国际旅游岛”建设为契机出台各种激励措施,引进高水平的具有国际水准的旅游服务人才、旅游研究人才、旅游人才培养人才、旅游政策开发人才等。同时,设法留住这些人才,如给予优厚的待遇,使其安居乐业;搭建良好的工作平台,使其产生事业成就感等。各高校应该时刻关注省内相关政策、规定的出台,结合自身实际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及就业指导政策,积极引导广大毕业生留在海南,服务海南,造福海南。
3.2 加大就业信息对称化建设
目前我国就业市场上一个很大的问题是大量需要人才的单位招不到就业人员,而同时,大量待就业人员却找不到工作,这主要源于就业信息不对称。所谓就业信息对称化建设主要包括就业信息收集、失业待业人员信息收集、信息三个环节。海南省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是连接用人单位和人才培养部门――高校的中间环节,在就业对称化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就业信息的收集和也是高校就业工作的重点,高校就业部门如果单方面去收集各种就业信息,必然耗时费力。不如主动与海南省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合作,借助政府的职能优势,收集相关招聘信息,并及时向毕业生,改变以往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同时,还可以把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中对人才的最新要求带回高校,推动高校教学改革。
3.3 人性化就业帮扶工作
目前我国重点就业困难帮扶对象主要有:登记失业人员、大中专毕业生、返乡农民工、残疾人、军队退役人员等群体。而其中大中专毕业生已经成为帮扶的重点人群,就就业帮扶工作来讲,职业介绍以及就业、创业政策咨询等均是其中一项工作。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应该结合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情况,结合学生的专业等,为学生提供更具个性化、人性化的指导,举办各种培训、开展相关讲座、举行小型专场招聘会和宣讲等,提高就业服务质量。
其次,职业指导是另一项重要的就业帮扶。高校可通过与海南省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合作开办相应的职业培训班、开展职业调查、职业心理辅导、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等,引导、鼓励、帮助海南高校毕业生树立就业信心、找准就业方向、积极迎接就业压力,从而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在“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大背景下,应主要对从业者、择业者、待业者开展与旅游服务为主培训、指导,以提升旅游服务人员的素质,扩大旅游服务人员的数量,从而提高“国际旅游岛”的服务质量和信誉。
最后,要积极开展创业服务。在当今中国就业服务体系建设中,创业服务是一项全新的内容。高校就业服务部门在鼓励、引导毕业生择业的同时,还应该积极贯彻国家相关法规,加大创业培训力度,积极引导、鼓励其创业,并在政策讲解、手续办理、小额贷款等方面提供帮助。
总之,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战略为海南各高校就业工作提供了新的方向,我们应该抓住机遇,迎难而上,积极构建为海南“国际旅游岛”服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为推动海南经济、社会发展而努力。
关键词工会工作思路创新活力
企业工会作为广大职工权益维护者,是职工之家,也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目前,我国企业正处于改革阶段,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企业员工形成了多元思想、观念,对企业工会工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因此为增强企业工会活力,促进企业持续发展,加强对企业工会工作思路创新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企业工会工作现状分析
时代进步,经济发展,企业在发展中只有顺势而为、因势利导,才能够获取更多发展机会,实现长足发展。工会作为企业的一部分,同样需要根据时代变化做出相应调整。但目前,企业工会工作中存在一些不完善之处,如观念陈旧。市场经济主导下,企业改革力度日渐增强,且进程加快,无论是在思维方面、还是政策方面都存在一定滞后性。在实践中,完全按照领导的指令开展工作,缺乏创新性。
工作方法是实现工会工作目标的重要手段。新时期下,工会在企业中地位逐渐提升,且工作任务多样化,使得原有工作方法缺乏针对性、实效性,导致工会工作处于被动状态当中。一直以来,企业工会职能全面、且广泛,使得部门之间职责交叉问题较为突出。尤其是工作内容方面,涉及方面较多,缺少重点。当前职工希望通过工会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但事实上,工会在解决职工问题方面并不积极,难以争取职工的信任。
工会干部专业素质偏低,作风有待调整。企业现代化制度逐步完善,工会干部原有知识体系过于陈旧,难以适应企业发展趋势。在工作作风方面,领导机关过于强调行政化,尽在年初布置一次任务,年终总结一次,最终导致工会工作流于形式,缺乏活力。可见,企业工会工作思路亟待调整,需要我们给予足够的关注,才能够探索一条适合企业持续发展之路,从而激活工会活力。
二、创新工会工作思路,增强企业工会活力
(一)重视自身建设
针对工会队伍建设来看,提高工会干部素质成为工会工作改革的关键,也是工会组织与时俱进的具体要求。详细来说,首先,政治素质作为工会干部的基本素质,工会干部政治思想素质高低直接反应在政治、思想等方面。因此工会干部应明确自身地位,坚持为人民服务宗旨,为职工排忧解难,塑造良好的人格形象;其次,工会干部要善于学习,增强自身理论素养,为工会工作创新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还应精通业务,了解并掌握工会动态情况,从大方向上把握工作方针、思路,将工会工作与中心任务有机整合。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工会积极作用的有效发挥。最后,任何事物发展都具有其自身规律和特点,工会干部要不断摸索工会工作特点及规律,创新工作方法,促使工作能够逐渐朝着规范化方向发展,既能够为企业生产和改革指明方向,还能够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最大程度上保障职工根本利益,协调职工与企业之间利益。
(二)创新民主管理
新时期下,民主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加强民主管理,畅通民主渠道成为个人价值与企业精神统一发展的关键。而职代会作为企业民主管理的主要载体,应努力在该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在实践工作中,企业应赋予职工代表参政议政权利,促使其能够处于不同的角度提出意见。尤其是重大决策决定时,要听取职工代表的建议。另外,还需要落实职代会提案工作,反映职工群众关心的薪酬、住房等问题。凡是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事项,都应听取职工的建议。值得注意的是,提案通过后应积极落实到实处,避免流于形式。推进职代会民主评议,做好职代会民主评议工作,使得职工能够真正站在全局角度思考问题,共同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贡献一份力量。
(三)创新维权工作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企业工会最基本的职能,其代表的是职工的所思所想。因此应重视对维权工作的创新。具体来说,工会干部在工作中,要牢记职工需求,深入到群众当中,真正解决职工疾苦,保障职工权益。在实践中,工会要将职工权益视为一切出发点,增强自身号召力、凝聚力,从而最大限度上调动工会活力,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多支持。不同于计划经济时代,市场经济环境下,工会在工作中,应从经济、政治及文化等角度综合考虑各方面问题,从而对职工合法权益提供保障。其中经济权益应放在首位,落实好职工工资、奖金及生活福利等方面的权益。知识经济时代下,工会维权还应朝着精神层面上延伸,从精神文化角度,提升职工文化素质,从而促使职工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趋势,真正感受到来自企业对自身的关心和爱护,在工作中发挥创造力,为企业创造更多经济效益,实现共同发展。
(四)创新工作方法
创新作为工会工作发展不竭的动力。新时期下,要想赋予工会更强的活力,还需要创新工作方法,在实际工作中,逐渐摒弃不合理工作方法,坚持与时俱进原则,开拓创新精神。工会工作要广泛收集职工智慧,给予职工畅所欲言的机会,且真正将有价值的意见纳入到具体工作当中,避免形式化工作。同时在工作中,要讲求工作方法,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采取说服教育、示范引导等方法,将工会工作深入到职工工作、生活当中,提高工会工作有效性。
目前,企业工会工作尚处于发展阶段,不够完善。因此在实践中,企业可以积极借鉴其他企业丰富的经验,并结合自身具体情况,将党政关注的重点、职工关心热点等整合到一起,逐渐探索一套全新的工会工作体系,从而加快企业工会工作发展。单纯依靠某一方面激活工会活力难度较大。所以在工作中,不能够仅局限于某一方面,要尝试跳出传统工作范围,从党委等角度思考问题,探索出更具特点的东西,促使工会逐渐由普通工作朝着重点工作方向发展,将先进理念、思想融入到工作当中,形成一个整体,消除对工会工作产生的不良影响,最终达到创新的最佳目标。随着企业不断发展,企业工会工作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对此,企业工会要重新审视自身责任,重构工作体系,深入分析和研究企业职工特点,创新出更多具有本企业职工特色的工作思路及方法,不断提高工会工作有效性,为企业改革指明方向,减少企业改革的盲目性,真正意义上让职工感受到来自企业的关怀,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理念。
三、结语
根据上文所述,企业改革深化趋势下,工会在企业发展中承担的职责越来越大。因此企业工会要积极改革,领导干部要转变自身传统观念,增强自身使命感、责任感,将创新企业工会工作思路视为一项重要工作,将其纳入到日常管理体系当中,引导和鼓励企业全员正视工会工作,并主动参与到实践当中,促使工会工作能够焕发出更强的活力,保持持久的生命力,与企业各项工作相结合,形成合力,从而为企业改革、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李文丽.创新工会工作思路,增强企业工会活力[J].山东工会论坛,2014(01).
[2]潘丽娟.创新企业工会工作思路与方法刍议[J].品牌(下半月),2014(09).
思路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人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如果某单位被人认为工作的思路也没有,那么某单位的形象就可想而知了。我国新时期的残疾人事业发轫于党的以后,二十多年来的残疾人事业从开创到形成,取得了历史性的成果,在改革形势下,残联这个新型的事业团体也必须要有与时代合拍的工作思路,摒弃随意性、盲目性,强调思想的超前性、独特性,要在群体的智慧中获取思路、在更新思想中拓宽思路、在深入实际中完善思路,一句话,思路是形象的生命,没有了思路形象就无从谈起,特点为间接性。
同时,高素质的工作人员是基层残联形象的灵魂。高品位的思路必须由高素质的人员来实现,工作人员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工作质量和工作档次,他的表象是人的业务素质、思想作风以及活动方式在工作过程中的充分展示,特点为直接性。政策确定了,人就成了决定因素,单位形象的主体是人,因而人及其工作过程是形象要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要素。
二、形象展示中的服务原则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章程》第五章第二十四条规定,基层组织的任务是:联系、团结、教育残疾人,反映残疾人的要求,开展有益活动,为残疾人服务。说到底基层残联的主要工作是体现在服务上,工作人员的价值观念、职业道德、伦理情操、工作精神以及工作能力等等,都要通过服务过程来展示,残联工作的目的就是为残疾人服务,所以服务原则高于一切。
基层残联应该是一个服务型的部门,应该使残疾人感到亲切、舒适、温馨,塑造出自己的形象特色。一是树立服务理念。在工作中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思想,用诚信、优质、高效的服务,不断提高服务品位和延伸服务内涵,创“残疾人之家”优质服务品牌,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和体现热心、细心、耐心、爱心的工作,努力为残疾人提供快捷规范、热情周到的服务;二是建立高效管理体制。各司其职,精简高效,形成纵横工作网络,在效能型、服务型、开明型、廉洁型的统一责任中顺利运作,体现服务的自觉性;三是建立服务体系。充分运用政府主导、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残疾人组织积极发挥作用、协调运作的工作机制,建立富有特色的服务工作体系,提高综合服务能力;四是建立规范管理制度。规范行政行为和个人行为,使服务理念深入人心。
三、引入品牌发展战略
市场经济中,名牌是企业高质量产品的标志,一个企业、一个地区、乃至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也往往通过名牌产品来显示。残联工作尽管不是经济工作,但是服务理念是相通的。
品牌就是最好的形象。形象通过服务品牌来展示,在这里同时也是残联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凝聚,是基层残联在工作中的综合体现。因此,创出工作中的服务品牌就是塑造形象,是塑造基层残联工作形象的一个聚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