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高职与专科的区别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总体概况
大专或者说专科,是学历上的概念,而高职其实就是专科教育。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我国高等教育从学历层次上分为专科、本科、研究生三个层次,而如果从教育类型上划分,那么专科层次学历教育中又有学科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两种类型。也就是说,高职与普通专科仅仅是学的内容偏重不一样,但都是国家承认的大专学历。从1999年开始,国家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到2004年基本上全国大部分的专科院校都已经过渡到高等职业学校,包括“国家211高校”在内的综合性大学里的专科也都已经转变为职业技术学院,称“某某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从大专或者说专科这个学历层次上,我们可以说:在今天,大专就是高职,高职就是大专,二者已经没有很多区别。
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模式,高职更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是教育主动适应市场的合理调整。从这个意义上来理解高职,显然它比传统的普通专科教育更贴近人才市场,由于教育成本的增加,有的学校招收的高职生其学费要比普通专科高,这可能是二者唯一的区别。
学历层次
相对于普通高等教育而言,高职偏重于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高职的学历主要是专科层次,高职学生毕业时颁发国家承认学历的大专毕业证书,并享受普通大专生的一切待遇。由于国家大力发展高职教育,目前我国内地专科层次高等教育高职院校的比例更大。但许多人存在误区,误把高职当成职业高中(职高),其实,现阶段的高职就是我们过去经常说的大专,而“职高”是指职业高中,与中专、技校并称为“三校生”,属于中等职业教育,学历层次为高中。
高职学生修完专业所规定的全部课程,且考试合格者,获得国家承认学历的大专毕业证书,并与过去的普通大专毕业生享受完全同等的待遇。按照教育部有关规定,高职毕业生可以报考本科(专升本),继续深造。
类型
高职院校有两种类型,第一类是公办高职院校。这些院校招生数量大,高职办学时间长,在职业教育与就业上有一定优势。第二类是民办高职院校,国家承认学历,不过学费较高。但在高职(专科)批次进行录取的,除了以上两类院校以外,还有部分普通本科院校的高职(专科)专业。
学制
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的基本修业年限为二至三年,管理类专业一般为两年,工科类专业一般为三年,非全日制的修业年限适当延长。
学费
目前,国家没有统一的高等职业教育学生收费标准,均由各地政府根据本地经济发展状况及物价因素自行确定。在高职教育中实践课占很大比重,比如,数控专业已经成为国家紧缺专业,专业学习中必需的实践环节离不开现代化的数控机床,而一台机床的造价达数十万甚至百万。因此,高职学费普遍高于传统意义上的专科。
院校类型
具有招生资格的高职(专科)院校有千余所,为了让考生对其有较系统的了解和认识,根据学科構成和针对行业领域的不同,再结合校名的关键词,本文将其划分为农林类、交通运输类、土建类、水利类、财经类、医药卫生类、旅游类、地矿油类等几大类。以下,就从各类院校中选择几所进行介绍。
(注:以上分类只是根据学校的校名关键词和主体特色学科进行,并非指该类院校只有单一学科)
院校展台
普通类
在高职(专科)院校中,这是最常见的高职院校类型。在校名中,没有明确指向某行业或领域的关键词,在办学历程中多为几所不同特色的学校合并组建而成。我们可将其称之为高职(专科)院校中的大众型。
绵阳职业技术学院
位置:四川省绵阳市
建立时间:1933年
招生网址:http:///
一、听力教学和口语技能融合的必要性
要进行对高职英语听力教学和口语技能融合的研究,就必须先弄清楚两者相融合的重要性、必要性。
(一)单单只有听力教学
只注重听力教学仿佛就像“巧妇难为无米之吹”;假设,在谈判桌上,你能听懂合作方一口流利的英语,可是合作方未必能听懂你生疏或者不流利的英语,这时英语口语的技能就成为合作成功率高低的一项阻碍。
换个角度来说,高职英语是针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来具体培养的,这就是说,听力教学只是单纯地属于专业技能中的一项,而实践能力,则是以口语技能为主,听力技能为辅。要培养出适应社会的发展形式,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将听力教学和口语技能融合就起着关键作用,也是检验其教学效果的一大要素。
(二)单单只有口语技能
再设身于与国外合作项目的谈判桌上,当你介绍完你的产品,将产品的性能、产品对比其他品牌的优势、产品的价格等一切相关信息传递给国外合作公司后,对方必定要对你的介绍提出一些疑问,或者就你的产品价格提出协商。这时,如果你缺乏听力训练,也许会一下子跟不上对方的语速,无法作出判断,要求对方重复,虽然重复一两次是可以的,但如果次数多了,对方不仅会怀疑你的水平,甚至会怀疑你方公司对待这次合作的态度,合作的失败可能就是没有将听力与口语结合的结果。
由此可见,口语技能和听力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两者密不可分。只有将两者很好地结合在一起,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成为专业化人才。
二、对高职看法的转变
在高职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将听力教学和口语技能相互融合,这就要根据人们看待高职的看法、根据高职的特点等,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但是,首先要有以下两点转变。
(一)改变人们对高职的看法
人们对高职的认识已经走进了误区,以至于有些无法升本的学生和学生家长在选择填报志愿的时候,宁选专科不选高职。要使人们走出对高职认识的误区,省招办和高职院校的负责人作出这样的解释:从本质上讲,高职和一般的专科并无区别:高职和专科的毕业证书均属国家承认的国民教育系列大专毕业证书;学生入学后和毕业后的待遇都是一样的;毕业生都有升入本科的机会;至于两者的区别,就目前来看,主要有二:学习课程不同,相比于一般的专科,高职教学更侧重于职业技术;高职的相对于一般专科,学费普遍要高一点。
改变人们对高职的看法,让人们走出对高职认识的误区,促使更多人选择高职,这样高职教育才有可能培养出更多的英语专业化、应用型的人才。
(二)改变学生入学的态度
有的学生是因为成绩不理想,或者考试发挥失常的情况下,被迫选择高职。学生的消极态度,直接影响了在教学过程中对听力、口语、阅读等各方面知识的消化。“行行出状元”,我们应当让学生认识到,高职是一个针对培养学生成为技术型、应用型人才的高等学府,不要对学习产生消极态度,努力勤奋后也能成为社会上人才的一员。
三、如何将听力教学与口语技能相融合
实现以上两点转变后,我们就要解决如何将听力教学和口语技能相融合的问题。
(一)词汇的掌握:听力的基础就是掌握大量的词汇,不仅是日常交往中的口语词汇,还有特定场景中的场景词汇,以及听力的语法和句式。因为在真正交流时,英语有时会有它文化背景下特有的语言方式,这就要注意英语口语中经常使用的动词时态。
(二)阅读量的掌握:大量的阅读有助于日常口语交流的流畅、交流中的语言多样化;当我们要对方重复所说的话时,我们可以说:“Pardon?”“Can you repeat it do?”“I beg your pardon?”阅读量的增加,使英语人才能够更准确地进行翻译、了解。针对我国学生口语、听力方面不足的局面,在英语教学中,必须将阅读与口语、听力教学有机地整合。在提高学生一定阅读能力的基础上,结合当前的形式,提升学生的口语技能、听力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适应社会需求。
(三)在学习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与中式思维方式的不同。
(四)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在英语听力教学中,我们应当运用交际法原则将听力教学与口语技能结合起来,在培养学生英语听力能力的同时进行有目的的口语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
(五)在课堂上让学生对进行的听力训练的内容进行总结,并进行二对二的有关听力内容的训练、游戏等,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将听力训练和口语技能很好地融合在一起。
(六)大力推进翻译市场的准入制度,把好质量关,提高高职院校老师的教育水平和授教能力。不同的老师可以带给学生不同科技、经济领域的专业术语的训练。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英语听力教学与口语技能的融合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我国经济、科技需要跨进世界行列的前提下,培养英语人才已成为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高职英语是为了适应市场的合理调整,正是为我国培养英语方面人才的摇篮。我国应当大力支持英语人才的培养,支持高职的创办,在政策方面予以一定的放宽,改变人们对高职的误区。
参考文献:
1、参与考试的身份不同。有别于普通高考的是高职单招分为13大类而不是文理科。分别是商贸管理类、.财经类、政法类、师范教育类、文秘类、工艺美术类、旅游类、机械类、计算机类、电子电气类、建筑类、农学类、医学类。
2、院校选择不同。高中生通过单独招生被高职院校录取后,就不用再参加高考了。高职单招可以考大专或者本科院校,不过一般是大专居多。
3、报考高校的范围不同。因为高职单招是省内的统招考试,各个省分出的考卷不一样,所以高职学生只能报自己省内的高职院校而不能报省外的。
4、考试难易程度不同。虽然语、数、英考试的内容是高中的知识,但是相对于普通高考来说是简单很多的。
5、考试科目不同。考生报名时选择一项作为自己的专业,通过学习专业基础知识后进行考试。高职单招考试项目有:语、数、英、专业基础知识。
单招和高考该怎样选择
有机会、有实力冲刺本科,固然是选择高考好。若高三成绩较差、无心学习,走一个好的单招学校、选一个好专业,即使失败了还可以再继续参加高考,但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就读三本、高职高专院校究竟是前途无“亮”还是前途无量?该怎样结合分数做出最有利于自己的选择?与《求学》一探三本与高职高专之虚实,便知分晓。
张立群薛梅2011年1月,《求学》在网络上发起调查:假如现实让你不得不报考三本或者高职高专,你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历经一个多月的投票与审计,现将投票结果公布如右图:
由上图可以看出,许多人开始选择三本或者高职高专。曾经有媒体说,现代人患有“大学焦虑症”,仿佛不读大学就不能为社会所容纳;而上述调查结果显示,近三分之二的网友并不抗拒三本或高职高专。
根据教育部官方网站2010年12月底公布的信息:在全国2305所普通高等学校中在校生总数超过了531万人,其中本科生近245万人,大专生超过285万人。截至2010年3月,国内的2305所普通高等学校中,按学历层次分,本科院校1090所,其中独立学院322所;大专院校1215所,其中高等职业院校1071所。
阳关大道走的人多了,也会变成独木桥。对于高三的同学来说,纠结的问题有很多,如何考出最理想的成绩无疑是最重要的。然而,面对分数的瓶颈限制,我们仍然需要理智思考:是否只有挤破脑袋上大学才能有出息?如今,越来越多的人生案例表明,人生不是只有一条路的单行线,大专、高职也是渡人之桥。关键是,面对越来越多的桥梁,究竟何桥可渡?我们又该如何去渡?
主文:
去三本还是上高职高专?
重点、名牌大学总是大家关注的焦点,以致当三本和高职高专院校“空降”到跟前时,考生和家长对其往往仅是一知半解:一是搞不清三本和一本、二本院校的区别,总觉得上三本低人一等;二是分不清高职院校和专科院校的区别;三是对三本以及高职和专科院校存在一定的偏见,认为三本院校不但是民办院校而且收费很高,而高职高专省最低控制线和录取分数较低,让人觉得层次低,因此,选择三本或高职高专院校,往往被考生、家长们视为无奈之举。
在此“大势”下,去年一位广西高考考生的选择可谓石破天惊。据《中国青年报》报道,该生在高考成绩超过一本线4分并可以申请少数民族加分的情况下,放弃了本科志愿,选择一所专科院校就读,由此引发了社会对所谓“低端”院校的一系列反思。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真实的三本和高职高专院校,也许与大家想象中的“差生避难所”相差甚远。
三本、高职高专类院校释义
对普通高中的高考生来说,无论三本还是高职高专,最大的共同点是入学门槛相对偏低。从录取分数看,它们通常属于同一个级别。但是除此之外,二者还有很多不同。
三本 高职高专
招生对象 一般为普通高中毕业生 以应届普通高中毕业生为主,应届中专毕业生、职业高中毕业生、技工学校毕业生(简称“三校生”)和历届高中毕业生也可以报考
学制 与普通本科一样,一般
是4~5年,以4年居多 一般是2~3年,以3年居多
学费 超过10000元 7500~10000元
毕业证书 拥有本科学历证
书和学士学位证 拥有一个以上职业资格证书
三本
“三本”即是在第三批本科批次录取的院校,简称三本院校。三本院校是一个比较大的概念,除了部分独立学院以外,一些在本科三批招生的民办院校和部分院校的合作办学专业也在此范畴内。不过,近年来独立学院的发展如雨后春笋,已经成为三本中的绝对主力,如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广西工学院鹿山学院、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等。而民办三本院校是从办学历史相对较长、条件较好的高职院校中产生的,目前全国大概只有不到30所,和三百多所独立学院比起来显然是少数;加之其师资力量比较弱,而且学历的承认度还不够权威,所以发展受到一定制约。因此本文分析三本院校时,多从独立学院角度做分析总结。
独立学院有三大特征:
1.一律采用民办机制,所需经费投入,均由合作方承担或以民办机制共同筹措;
2.多采用创新型办学模式和培养方式,具有独立的校园和基本办学设施,实施相对独立的教学组织和管理,独立招生并颁发学历证书;
3.管理体制相对灵活多样,管理制度和办法由申请者和合作者共同商定。
目前,我国的三本独立院校名称基本上按“××大学××学院”的形式命名。其中,“××大学”是创办这所三本院校的母体高校,“××学院”就是子体三本院校。如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广西大学是其母体高校,行健文理学院则为广西大学创办的子体院校。在2000年至2003年期间,独立学院曾被笼统地称为“二级学院”,一些高校为收取高额学费争相开办“校中校”,由此导致多数独立学院不仅师资、教学完全依赖母体高校,招生时也多含糊表示“可拿校本部学位”,有的甚至将下属专科院校直接挂牌为独立学院,混淆视听。
按照教育部要求,从2008年4月1日起,全国独立学院在5年内符合条件的都要转设为独立建制的普通本科高校,即“摘帽”。如东北大学东软信息学院目前已经转设为大连东软信息学院,撤销了东北大学东软信息学院的建制,大连东软信息学院成为独立设置的民办普通本科学校。
不管是不是已经“摘帽”,独立学院毕业生都会获得国家承认的学历证书,其毕业证书上加盖的是某大学某学院印章(而学校本部学生的毕业证书只盖有学校校名印章),显示出二级学院的名称,通常是由该独立院校自行签发,与所属大学关系不大。如广东省的中山大学南方学院,颁发的毕业证书是由南方学院签发,而非由中山大学本部签发。
高职高专
了解高考历史的人都知道,在1999年以前,高招录取只有本科和专科两种形式。1999年以后,教育部开始在部分省市试行招收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学生。专科教育与高职教育在学历和培养层次上而言都属大学专科,学生入学后和毕业后的待遇都一样,毕业证书均属国家承认的国民教育系列大专毕业证书。因此,从大专或者说专科这个学历层次上来看,我们可以说,在今天,大专就是高职,高职就是大专,二者已经没有任何区别,对应的学校通常称为高职高专院校。不过,高职与专科教育从微观处看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的,最大的区别在于高职强调动手能力的培养,面向生产、管理一线培养人才,而专科教育则注重学科教育;同时,学生学习课程也有所不同,高职教学侧重于职业技术,而专科课程设置则多带有“学”字,以基础教学为主。
现阶段我国的高职高专学校(专业)大致可分为以下五个类别:
类别 案例
普通高校本科院校所设置的高职专科专业 北京中医药大学的中药专业、西南石油大学的机电一体化专业等
普通高等专科学校 以医学、师范类为主,兼有其他类别,如工科类别等。如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湖南邵阳医学专科学校、长春汽车高等专科学校等
部分本科院校下设的独立学院所设置的高职专业 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的通信技术专业、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学院的会计电算化专业等
从中专类学校升级而来的招收高职专业的职业技术学院 多从普通中等师范学校、普通中等卫生学校等以及其他的一些中等专业学校“改换门庭”升格而成,如山东淄博职业学院、陕西商洛职业学院、山西阳泉职业学院
部分结合社会经济和行业用人需求,所创办的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福建黎明职业大学等
还原真实的三本和高职高专
有的同学会说,三本虽然是本科,但一是收费高,二是一部分三本院校属于民办性质。前者对于相当一部分经济条件不大好的学生来说的确有些残酷;而后者由于带着“民办”字样,总让人觉得“低人一等”,显得“名不正言不顺”。甚至还有的同学说,现在本科生都多得不得了,“毕业即等于失业”,很多本科生不得不去“考研”,再上个专科出来,那不等于“飞蛾扑火”“自取灭亡”吗?
三本和高职高专院校的文凭含金量确实逊于一本、二本院校,但是,21世纪是“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的世纪,文凭不再有巨大的影响力。三本、高职高专毕业生一定拼不过一本、二本毕业生?每个了解三本和高职高专的人,都不会给你肯定的回答。
本科学历+技能:你所不知道的三本
报考镜头回放一:河北考生小霞原想考取一所差不多的二本,但是分数不争气,满腹牢骚只能屈就三本。但她父亲却是这样给女儿规划人生的:先上三本再考研,毕竟三本属于本科,考研和考公务员起点与二本是一样的,而且经过粗略调查后,他还发现,许多独立学院毕业生的考研成功率很高。三本院校名气差一些,但是只要自己努力,将来考上公务员、研究生都是很有可能的。
――小霞最后报考了四川的一所三本院校,当年的新老生经验交流会上,前来“传授”经验的一个学姐,因为超强的学习成绩和英语成绩等,同时获得了西南大学和香港大学的研究生录取通知书。
报考镜头回放二:来自浙江台州的小葛2006年报考了中国计量学院现代科技学院,他知道学费偏贵,但考虑到当时招生简章上提到师资、学习环境和本部几乎没有差别,特别是毕业时能同时拥有普通本科的毕业证和学位证,因此选择了三本。
――小葛通过四年的努力,顺利拿到了本科学历和学士学位证书,回顾自己的四年学习生活,印象最深的是自己在图书馆占座位、自习的日子。课堂学习过程似乎也和其他同校一本、二本的同学一样,一样的教学环境、一样的老师、一样的住宿条件,还有很多一样的地方。目前,小葛和几个同伴在杭州创业。与他同班的同学里面有部分还在准备考研、考公务员,根据往届的情况看,被录取的应该不在少数。
三本院校的毕业生在出国留学、考研、考公务员、户籍管理、毕业生就业等方面与其他本科(一、二本)学生享受同样的政策待遇。所以,三本和一、二本没有本质区别(都是本科层次的高校),都是属于“普通高等学校”大家庭,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都是相同的,是不标明几本的,只表明是本科。
而且,一些传统高等教育的教学模式存在短板,重理论、轻实践,不能很好适应社会的实际需求,导致学生毕业后就业困难。而三本院校在教学和对学生的培养过程中,较为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应用技术能力的培养,多采用“本科学历+技能”的新型教育模式。如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法学专业积极为学生搭建实践课程体系,开设“法律诊所”、模拟审判及法律案例分析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在2010年“全国第一考”――国家司法考试中,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70名参考同学中28人获得通过,一次性通过率高达40%。同时,该校城建系的2009届毕业生徐四维报考外交部公务员,与来自全国各地的500多名考生角逐,一路过关斩将,脱颖而出,以129.5分的笔试成绩名列全国第一。再以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天津大学和天津仁爱集团联合举办的三本院校天津大学仁爱学院建筑学专业为例:该校的学生在创作能力、理论水平上可能不如母校天津大学,但如果从学生的专业实际操作熟练度、技术能力方面看,则能够达到甚至强于某些重点高校。
雇主必需品:越来越抢手的高职毕业生
报考镜头回放一:家住南宁的小王2007年高考发挥不好,报专科有点儿不甘心,想复读又怕来年重蹈覆辙。在这种矛盾的心理下,他前来志愿填报咨询现场咨询专家。在专家指点下,他还是决定先报高职,挑一个容易就业的专业,这样可以先上学,就业以后一样有机会上本科提高自己。最后,小王报考了一所高职院校的数控专业。
――在最近志愿填报专家对小王进行的回访中,小王告诉专家,他已经和广东一家著名家电制造企业签订了就业协议。
报考镜头回放二:2009年参加高考的刘萱涛成绩离二本线差了十几分,远远超出了三本线,经过了深思熟虑,他还是选择了高职,对于他来说,毕业后能马上就业是最好的选择。
――刘萱涛报考了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空中乘务专业。在过去的2010年,他目睹了东方航空、国航、中国移动等公司来学校现场招聘的场面。2010年底,他的师哥师姐――2008级空中乘务专业的学生全部都已经有了顶岗实习单位。
“就业”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直接目的,就业优势也是它们吸引考生的最大亮点。很多高等职业院校根据本地区、本行业的人才需求状况以及职业技术与职业岗位的特点,以满足岗位(群)的能力、素质培养要求为标准,在各专业推行弹性学制和学分制等灵活的教学管理制度;同时开设“辅修专业”、“第二专业”或“双专业”以及系列实用课程等,允许学生在相关专业领域自主选择学习。多管齐下,无疑让学生就业时更给力。
刘萱涛所在的学校除了开设专业技能课程之外,还有大量的围绕职业素养养成的课程和学生社团活动等。他不仅要学习乘务人员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学习包括乘务英语、礼仪、仪容仪表等专业课程,在毕业前还要考取专业要求的英语等级考试,考取空中乘务人员职业资格证。另外,一些辅修的课程,如体育课都具有空中乘务人员的特色。
以下两个图表是笔者根据麦可思公司在2010年6月的《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所分别整理出来的毕业生就业情况和薪资情况。
图12006~2009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
图22006~2009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平均月薪
从图1可以看出,2009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86.6%)高于2008届(85.6%),但仍比2007届(87.5%)低。其中,“211”院校、非“211”本科院校、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半年后的非失业率分别较2008届高了1.1%、0.1%、1.7%,但与2007届同类毕业生相比,“211”院校与非“211”本科院校仍分别低2.3%、3%,仅高职高专“一枝独秀”,比2007届同类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高1.1%。
单招的学校里也有本科。国内各省市多数单招院校为专科学校,但还有一些地区例外,比如福建、江苏、重庆、陕西、河北等地。考本科单招学校需要考生成绩更好,对考生的要求也较高,至少要求学生达到本科单招学校的录取分数线才能被录取。
高中毕业生通过普通高职院校单独招生考试被高职院校录取后,不再需要参加普通高考。高职院校单招可以考专科或本科院校,但一般是专科居多。
与普通高考不同的是,高职单招分为13类,而非文理科,分别是:1、商业管理、2、财经、3、政法、4、师范教育、5、文秘、6、工艺美术、7、旅游、8、机械、9、计算机、10、电子电气、11、建筑、12、农学、13、医学。
考生在报名时选择一个作为自己的专业,学习专业基础知识后再考。高职单招考试项目有:语、数、英、专业基础知识。总分和普通高考一样是750分。
参加单招以后可以升本吗
单招考生与统招考生入学后完全相同,升本深造的机会也是完全平等。单招与统招两者仅仅是招生的方式不同,入学后在学费、住宿费、日常管理和学籍管理包括毕业文凭等方面同参加全国统一高考的学生完全一致。所以,单招的考生也可以想统招的考生一样,提高学历进一步的学习。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3-0174-04
体系是指若干有关事物或思想意识互相联系而构成的一个整体。高职教育的实质是在高等教育阶段实施的职业教育。综合上述两个定义,高职教育体系应当是指高等教育中不同层次、类型职业教育之间相互联系而构成的一个整体。按照上述定义,我国的高职教育虽已有长足进步,但体系仍未建立起来。因为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中的职业教育实际上仅有专科层次的高职,一个体系内仅有一种事物,何谈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何谈体系已经基本建立?笔者所在的课题组于2013年3月赴台湾调研,对台湾地区的高等技职教育做了专题考察,拟参照台湾地区高等技职教育体系发展历程,结合大陆高职教育的发展实际,从专业学位晋升这个角度探析如何完善高职教育体系框架。
台湾地区高等技职教育体系发展特点及问题
台湾地区近二十年来学校结构变动最大的是技职教育类学校的高等教育化。技职教育体系从以基础职业教育、专科教育为主,逐渐发展到目前以本科及以上学历层次的技术学院、科技大学为重点。据统计,1992年,台湾地区有高等技职院校77所,其中技术学院3所、专科学校74所。到2012年,台湾地区已有高等技职院校91所,其中专科学校14所,技术学院及科技大学77所。对比上述数据可以发现,在20年间,科技大学从无到有,本科及以上层次的技术学院和科技大学已经达到了20年前高等技职院校的总和,进一步分析目前存留的这14所专科学校的校史,可以发现,这些专科学校都是在1996年以后陆续由高级职业学校(台湾地区的高职等同于大陆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改制升格而来。在技职学校高等化的过程中,台湾地区逐渐建立起了专、本、硕、博一体化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同时台湾地区在技职教育与高教系统之间搭起了互联互通的立交桥(如图1所示)。不仅如此,在技职教育高等化的进程中,台湾地区还因应时代的变化,以终身学习、能力发展为导向,不断更新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职业证照制度。台湾地区的《职业训练法》规定:在加薪和录用技术人才时,丙、乙、甲三级证照分别等同于职校、专科、技术学院毕业等级。台湾的《各级各类学校同等学力的办法》规定:丙级证照加5年工作经验者,得以职校毕业同等学力报考大学、四技和二专;乙级证照加4年工作经验者,得以专科学校毕业同等学力报考二技;甲级证照加3年工作经验者,得以技术学院毕业同等学力报考研究所硕士班。2013年3月,台湾“教育部”更是在的直接干预下,为获得巴黎世界杯面包大赛个人冠军的面包师吴宝春修改了上述条款,使得仅有乙级证照的吴宝春得以5年以上工作经验报考研究生硕士班。
从上述台湾高等技职教育体系发展的道路看,台湾高等技职教育体系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体系完整,学位层次分明。台湾高等技职教育体系包括专科、本科、研究生教育,对应专科学校、技术学院和科技大学,涵盖了目前学校高等教育的所有层次。同时,在学位制度上层次清晰、完善,形成了自副学士、学士、硕士一直到博士的层次分明的学位体系。
二是自成一体,具有一贯性。在多数国家和地区,职业教育往往是终结性教育,如果想提升学历,必须转往普教体系。但是台湾地区的高等技职教育体系除了准备就业外,同时兼顾升学需求,其体系从高职(中专)可往上升学至本科以至硕士、博士,并且其升学通道具有一贯性,即如果学生对某一专业感兴趣,可以在高等技职教育系统从专科一直读到研究生,从副学士一直读到博士,同时上一层次技职教育的课程设计对准下一层次,给予学生以连贯性培养。
三是纵横交错,交流通畅。台湾地区高等技职教育体系不仅在体系内部有纵向的、一贯的发展空间,还与高教系统及社会职业培训系统有纵向和横向的交流路径。就高等技职教育系统与高教系统之间的交流而言,专科毕业可以就读高等技职教育系统的二技,获得本科学历,也可以插班进入高教系统的大学三年级,同样可以获得本科学历;技职本科(二技或者四技)毕业可以继续就读技职硕士、博士,也可以进入高教系统读硕士、博士。相应地,高教系统的各层次毕业生也可以进入高等技职教育系统就读上一层次的相应学历并获得学位。另外,如前所述,通过社会培训取得职业证照的学生在获得一定工作经验后,也可以进入学校教育系统学习。由于从1996年起,拥有职业证照的在职人员入学考试享有不同的加分优待,即丙级证照在专业科目总分的基础上可加分5%,乙级证照可加分10%,甲级证照可加分15%,所以台湾技职院校学生也非常重视职业证照考试,希望能为自己的职业、学历晋升创造更好的条件。“双证”也使得技职院校学生拥有更大的社会竞争力。
台湾地区现行的高等技职教育体系有以上诸多特点或曰优势,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而言有以下两点:
其一,高等技职院校的定位呈现模糊化趋势。按照台湾地区“法律”的规定,高等技职教育体系内的学校在法律上分属《专科学校法》和《大学法》规范,其中《专科学校法》第一条即明确规定:“专科学校,以教授应用科学与技术,养成实用专业人才为宗旨”,即明确了专科学校为技职院校。《大学法》不仅规范高教系统的各个大学及独立学院,还要规范高等技职教育体系的技术学院和科技大学。由于技术学院和科技大学要受到《大学法》的规范,因此,在大学排名压力及台湾地区教育行政机构大学评鉴的导引下,技职院校很容易受到高教系统大学办学模式的牵引。具体表现为技术学院和科技大学也如高教系统大学一般,利用奖金方式鼓励教师发表SCI科学期刊论文,且以此作为教师晋升等级的主要考量因素。同时,由于受学生就业的压力,高教系统的大学也在改进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实务能力,在“四技”规模扩充的条件下,由于学制相同,高等技职院校与高教院校之间的差异正在逐渐模糊。
其二,高等技职院校教学的升学导向明显,实务特点减弱。台湾地区的专、本、硕、博一体化,一方面给技职院校学生带来了与高教系统学生同等的升学机会,另一方面在台湾社会传统士大夫观念影响下,“升学主义”与“文凭制度”忽视了技能的学习,贬低了技术的价值,导致高等技职院校教学中的升学导向明显,实务特点减弱。
台湾地区教育行政部门也发现了台湾技职教育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于是在2010年制定了《技职教育再造方案》,试图解决这些问题。该方案的实施效果目前尚在评估中。
大陆高职教育发展现状及辨证
比较台湾地区高等技职教育体系与大陆目前的高职教育,我们发现差异是明显的,差距也是巨大的。首先,大陆的高职教育仅限于专科层次且无学位,尚不能说有高职教育体系;其次,高职学生升学通道并不畅通,目前仅有专升本一种途径,而这种途径使职业教育的学生进入了普通教育系统,其升学实际上是以放弃自己接受的职业教育为代价的。因此,学界和实业界逐渐出现一种呼声,那就是开办技术本科。在实现途径上也有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可以由专科层次的高职院校升格成为本科院校,有人认为可以由普通本科院校开办技术本科。无论何种观点,实质上都是想完善我国的高职教育体系,形成上下有序、能上可进的高职教育通道。但是参照台湾地区高等技职教育体系及面临的问题,笔者有理由怀疑这种学历层次、学制完善之路是否是我国高职教育体系发展应当效仿的途径。
我国部分学校不考虑如何贯彻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却在考虑如何继续升格为本科院校,在管理方式、教学模式以及教师考核标准上通通参考普通本科院校,课程成为本科课程的“压缩饼干”,实训流于形式,教师埋头搞课题科研。高职教育发展的前提应是做好目前专科层次的高职教育,并且绝不能走台湾地区高等技职院校专科学校升格技术学院、技术学院改名科技大学的老路,不能试图在学制上完成高职教育体系的发展,而应该走出自己的路。这条路便是从学位制度上入手,完善我国的高职教育体系。
学位是评价学术水平的一种尺度,是被授予者受教育程度和学术水平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而获得的学术称号。因此,学位制度就是国家以学术水平为衡量标准,通过授予一定的称号表明专业人才知识能力等级的制度。获得学位是国家给予的一种荣誉和鼓励,也是对获得者学习和学术水平的客观评价。我国现行的学位制度是由《教育法》、《高等教育法》、《学位条例》及其实施办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和规章构成的,具体包括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对应的学历是本科、研究生。换言之,学历层次属于大专的高职教育是不授予学位的。因此,从学位制度上完善我国的高职教育体系,首先就是要设立专科高职学位,因为设立高职教育学位是高职教育属性的逻辑必然和发展需要,进而建立不同层次学位之间的沟通机制,以能力本位为导向,因应“回流教育”浪潮,以学位晋升为高职教育体系发展的根本。
我国高职教育体系发展的学位晋升路径
(一)前提:高职学位必须定位为专业学位
在讨论高职教育学位晋升发展之路的具体设计之前,需要明确一个前提,即高职教育学位不能如台湾地区一样等同于高教学位。课题组在赴台考察过程中,曾专门就此问题咨询过台方技职院校的负责人,在台湾地区高等技职院校学位与高教院校学位之间并无区别,两者的区别仅体现在技职院校的学位课程与高教院校的学位课程不同。也就是说,当一个台湾学生拥有学士或者硕士、博士学位时,你并不会知道他来自高等技职院校还是高教院校。这也许是台湾地区高等技职教育体系与高教体系交流顺畅的一个原因,但同时也是导致台湾地区高等技职院校定位模糊化趋势的一个关键。因此,完善我国高职教育体系的前提是学位应当定位为专业学位或者职业学位。
专业学位是我国从1990年开始逐渐实施的一种全新的学位授予模式,是针对社会特定职业领域的需要,为培养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质、能够创造性地从事实际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而设置的一种学位类型。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实行专业学位教育制度以来,取得了较显著的成绩。目前,我国已基本形成了以硕士学位为主,博士、硕士、学士三个学位层次并存的专业学位教育体系。专业学位具有明显的实践取向,其本质是职业性学位,职业性作为专业学位的基本属性,是专业学位区别于其他学位类型的本质特征。从职业性属性而言,专业学位与高职教育拥有天然的切合点。
当然,在高职教育领域设立专业学位,也是专业学位制度发展的需要。2009年,教育部改革研究生培养机制,扩招了大批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学位制度迎来了大发展。但许多方面都存在着突出并需迫切解决的问题,如我国的专业学位质量标准和要求都较低,培养的规模也小,类型和涉及的职业领域较少,与社会需要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社会认同度不高;实施专业学位教育的高校未能将专业学位教育纳入学校工作的主流渠道,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只是学校的副业,专业学位教育的办学理念、培养模式、评价标准、管理机制等基本问题模糊不清。要解决这些问题,以较为成熟的职业教育理念,根据职业教育的规律和特点发展专业学位,不失为一条帕累托最优之路。
(二)高职教育体系发展及学位晋升路径的具体设计
设立副学士专业学位 要实现学位晋升,首先需要在专科层次的高职教育中设立副学士专业学位,以此作为高职学位进阶的开端。台湾地区许多学者在讨论之初也认为“虽然专科与本科的毕业学分差别不大,但两者的教育宗旨不同,大学是研究高深学术、培养专门人才的,专科学校则以教授应用科学和技术、培养实用专业人才为宗旨,不应授予学术学位”。但逐渐地,设立专科层次的学位制度已经成为理论界和实业界的共识,在历经十余年讨论后,2004年,台湾地区副学士学位制度正式实施。我国大陆如果使用专业学位制度规制副学士学位,实施接受度当大幅上升,这种争议应当会自然消解。
充实学士专业学位 目前,我国专业学位制度以硕士层次为主,截止到2010年,硕士层次专业学位有金融硕士等39种,博士层次专业学位有口腔医学等5种,而学士层次专业学位仅有建筑学1种。从就读人数来看,2010年全国专业学位博士在校生4 218人,而同期全国专业学位硕士在校生21.7万人,建筑学学士专业学位在校人数未见专门统计,但据2002年的一份文献显示:截止到2002年6月,已有24所院校的建筑学专业通过了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委员会评估……到2002年为止,这24所学校中的8 000多名毕业生已获得建筑学学士学位。到2013年,已有49所高校的建筑学专业通过了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委员会评估,再结合2002年以来全国高考招生人数的增长比例,2013年,建筑学学士专业学位在校生数量不会超过1万人。可见,我国目前的专业学位制度已呈现出一种两头小、中间大的陀螺型,与我国学术学位的“金字塔型”已呈鲜明对比,而目前教育部的宏观政策还要继续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国务院学位委员会2010年专门制定下发了《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总体方案》、《硕士、博士专业学位设置与授权审核办法》,对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做了专门规定。就建立统一、完整的专业学位制度而言,这些政策是不平衡的。笔者认为,如果在副学士专业学位上没有相应的学士专业学位,那么整个体系建设无从谈起,高职学生的学位晋升也不能实现。所以,无论是从完善专业学位制度还是从完善高职教育体系的角度看,都应该充实我国的学士专业学位。
完善“回流教育” 按照目前的制度安排,高职院校学生除了少部分通过专升本考试进入本科学习外,大部分高职学生都要参加工作。这些学生除了参加自学考试或以同等学力报考研究生外,几乎没有提升自己学习资历的机会,但是他们又存在参加“回流教育”即在职进修的迫切需要。因此,在充实了学士专业学位后,可以大力发展学士专业学位课程,提供给上述不能“专升本”但却想在学校教育中提升自己能力的高职学生。可以不为他们提供学历证明,但是学位证明也是对他们学力提升的认可。此种学位课程的修业时间可以学生完成所有学位课程为标准,最长不超过4年。
修改硕士研究生报考条件,允许仅拥有上述学士专业学位的人员报考各类研究生 目前的硕士研究生报考条件中均要求获得本科学历及学位;高职学生必须在毕业两年后才能以同等学力报考。如果实施“回流教育”,那么应该修改上述报考条件,仅需具备本科学位即可。在此方案下,高职学生可以通过专升本进入普通高校习得学士学术学位,也可以通过在职学习习得学士专业学位,然后再以这些学位为依托接受研究生教育,此时他们可以选择学术型研究生学习,也可以选择专业研究生学习,这样在不改变现有学制的前提下,可以建立起高职学生学力提升、晋升的路径,并且可以实现高职教育系统与普通高教系统的无缝衔接。
参考文献:
[1]匡瑛.从国际比较的角度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体系[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6(1):78.
[2]刘春生,谢勇旗.台湾职业教育的特色及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3(28):30.
[3]周佳丽,廖兴界.高等职业教育设置专业学位探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1(1):15.
[4]杨玉良.优化硕士教育结构适应社会发展需求[J].教育与职业,2009(7).
[5]郭跃.法国专业学位教育的特点及其启示[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2(1):93.
三本是本科,是独立学院,现代本科教育招生中,所谓“普通三本高校”是录取批次和录取顺序排在第三位置,并不是说普通三本高校就比普通二本高校低一个层次和等级,普通二本高校就比普通一本高校低一个层次和等级,只不过是录取批次和录取成绩略有差异而已。三本院校的招生是通过学院办学所在的省市,根据参加全国高考统一招生的招生计划的基础上,按录取批次的方式进行的。 三本与一、二本都是属于“普通高等学校”教育系列,学制都为四年,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都是相同的“普通高等学校”教育证书。
大专属于专科,一般指大学专科(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的学历层次之一。区别于本科,大学专科教育主要由高职(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和高专(高等专科学校)承担,部分本科高校亦开设有专科。专科层次不颁发学位,毕业颁发专科毕业证书。
(来源:文章屋网 )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03-0081-03
1 应用型本科概念、起源和特色定位
20世纪80年中期,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成熟和深入,国际上很多先进的工业技术开始在我国工业生产中使用,因此对人才提出新的要求,很多大学和高等专科学校提出“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进入21世纪以来,面临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和生产一体化趋势更加明显,随着科学技术快速而直接地向生产领域的渗透,即便是专科层次的技术人才也不能完全适应其要求。面对这种需求,时代呼唤高等教育尽快开展应用型本科教育。
2007年8月6―8日,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应用型本科院校专门委员会”在成都应运而生,与此同时还召开了“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立项会议。这标志着应用型本科的研究和实践达到一个新层次和新。会议中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进行明确规定:这类学校注重于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在办学过程中不注重科研研究,和研究型、学术型本科院校有显著区别。这类学校包含全部的本科第二批和第三批学校。应用型本科院校满足经济发展过程中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推进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完善中国高等人才培养体系。
应用型本科强调应用二字,要求在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根据市场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先导,能够为社会培养出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较高的竞争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培养是学历教育和职业养成的有机统一,培养的是某一专业或专门领域的通才,其教学有自己的规律。应用型本科是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其培养的人才占到我国培养的应用型人才的一半,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阶段本科教育的主要方面军。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在区域和产业间存在较大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性正好为改变高校同质化发展的趋势提供了一种可能性。应用型这条道路依托的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现的是学校的特色发展。
2 应用本科的概念和区分
我国的教育可以分为职业技术教育和普通教育两种。应用型本科是普通高等教育的一种形式。职业教育原来只有高职这种专科层级的职业技术教育。随着我国职教体系的发展,发展本科及以上层次高等职业教育被提上日程。本科高职院校从何而来?目前有两种观点:一是由部分高水平专科高职院校率先升格而来;二是由新办本科院校转型而来。本科高职培养的是具有较强技术理论基础、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并服务于生产、管理第一线的技术工程师。
应用型本科等同于本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吗?答案是不完全等同。我国将专业人才分为学术型、工程型、技术型、技能型四种,分别由学术教育、工程教育、技术教育和技能教育培养。其中高等教育培养的是学术型、工程型、技术型人才,而应用型人才指的是工程型、技术型和技能型人才。因此,应用型本科实际上包括工程教育和技术教育,其中的技术应用型本科属于职业教育。学术界将技术应用型本科称为技术本科,又称应用本科。
当前,可以将我国本科教育划分为应用型本科和普通本科两种,其中应用型本科和普通本科之间是并行发展。同普通本科教育相比,可以将应用本科看作高等专科教育一个层次,具有十分鲜明的技术应用型特征。在进行人才培养过程中,应用型本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主要是为了服务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人才培养方式上,应用本科人才培养以市场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结构为导向,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作为主要目标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课程体系建设和课程结构安排也都是以“应用”作为宗旨的,重视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培养。
另一方面,虽然应用本科和高等专科教育之间有着相似之处,但是二者之间的差距也是比较明显的。虽然高等专科教育也以培养一线的技术人才为目标,但是随着我国应用本科的发展,需要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进行适时调整,与应用本科之间进行明确分工:高等专科学校以培养一线实际操作的技术人才为主;应用本科则主要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并负责对一线的技术人才进行有效管理和组织。
3 应用型本科与应用本科的联系与区别
应用型本科与应用本科目前在教育类型上是两种不同的,在教育级别上是同一层次的,在录取分数上是有承接性的。应用型本科是普通高等教育在层级上向下的延伸,更接近大众,接近具体工作岗位;应用本科是职业教育在层级上向上的发展,由原来的专科层级的职业教育发展到本科层级的职业教育。由此可见,一个是向职业方面靠拢,一个是向本科方面的进军,两者培育的都是以知识为基础、以能力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注重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学习、实践和职业技术能力相结合的应用型人才。
两者的相同之处
1)培养目标基本相同。应用型本科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具有相关知识和综合素质,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或实际岗位并适应其需求。理工类应用型人才可以分为工程应用型和技术应用型。高职本科属于“本科学历+高技能”教育类型,将培养具有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技术应用型人才。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两者差别不大,只是词语表述不同。
2)学历层次相同。二者都是二本,都是全日制本科学历教育的一种。
3)国家的扶持政策相同。在国家的首个本科高职试点单位昆明理工大学,高职本科生同样可以申请国家助学贷款以及各类奖助学金。
4)发挥的作用相同。应用型本科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产物;应用本科是把专科高职升格成本科高职的一种新的办学形式,二者同样都缓解了就业压力,在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同时延缓了劳动力流向市场。
两者的不同之处
1)产生的时间不同。“应用型本科”的概念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有人提出了。2007年8月,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应用型本科院校专门委员会”已成立并开始相关研究和实践工作,而应用本科则是2010年才开始由昆明理工大学率先作为试点开办的。
2)教育的种类不同。我国的教育分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应用型本科院校属于5A级教育,即第5级教育高等教育的普通教育(A类);而应用本科属于职业教育,应该归属5B级类。
3)前身基础不同。实施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学校来自于四类:老高校举办的技术学院,如同济大学;高职升本,如北京联大;某些部属高工专升本,如南京工程学院;师专升本变为多科性学院。据官方消息,我国600所大学将转型成本科高等职业学校,主要由1999年大学扩招后“专升本”地方本科院校及新建本科院校、独立本科院校(三本)转来。
4)学生来源不同。应用型大学生源主要是高中学生参加全国性的高考,按成绩统一录取;应用本科主要是高职学生和职高学生的进修,也录取一些普通高中的学生。
5)文凭的含金量不同。虽然都是本科学历,但所授予的学位不同,普通本科授予的是一般的学位,应用本科授予的是专业学士学位。
6)录取分数线不同。同样是二本,应用本科达线即可,好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录取分数线几乎达到一本线。
7)用人单位偏好不同。从招聘技术方面的人才的单位来说,偏重于喜欢高职本科生,而一般的招工单位则喜欢普通本科生。
8)学费不同。高职本科略高一些。同样在昆明理工大学,高职本科每学期在7000~8500元之间,少量艺术类相关专业每学期为10 000元。
至于应用本科毕业生的人事档案管理问题,干部身份还是工人身份,如何评定职称,今后的职业生涯规划,等等,有待进一步的探讨和关注。
4 高等职业教育今后发展展望
600所大学转型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孙诚提出,在我国现行的高等教育体系中,研究型大学和高职院校的定位十分明确,而地方高等院校则存在“高不成,低不就”的定位不明确局面,在这些地方院校当中,最新成立的本科院校表现得尤为明显。推动这些院校逐步向应用型本科转型,一方面可以优化我国高等教育体系;另一方面可以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推动这些院校的自身建设。从中可以看出,为了解决日前出现的大学生就业难和民工荒这种人才结构不协调的矛盾,国家已经下大力气在职业教育的发展上。
高考改革为学术型和技能型两类 当前,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高等教育体系,这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但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转型,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结构发生重大变化。面对我国经济结构不断完善、产业调整升级步伐加快、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断推进,尤其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我国高等教育的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这导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倍增。为了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对人才需求结构的变化,必须建立起完善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健全人才培养结构,通过培养高素质人才适应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以及产业升级。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2014年3月22日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我国即将出台方案,实现两类人才(技能型人才和学术型人才)、两种模式高考。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在职业教育社会地位没有得到提高,技能人才社会地位没有得到认可的现状下,简单将高考分为学术型和技能型并不能提高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学生不愿意从事一线实践工作。同时,高职院校的整体教学质量比较差,专业设置不合理,课程设置严重滞后,教师水平不高,导致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工作与社会发展相脱节,使学生面临十分严峻的就业难题,也使部分企业无人可用。
各地各高校要从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服务创新驱动发展的大局出发,切实增强对转型发展工作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摆在当前工作的重要位置,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动部分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地方本科院校转型不能停留在形式上,而要实行实质性的转型。要做到这一点,需要解决深层次的问题。首先,政府、高校各司其职,在师资、课程和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调整,培养出高素质的、有特点的职业技术人才;其次,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解决职业教育吸引力不高的问题。职业教育要在就业上取得优势,使600所地方本科院校顺利转型进行职业教育。
计划增设硕士、博士层次的职业教育 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政协副主席王正荣提出随着社会条件的发展,时机成熟时还会发展硕士层次、博士层次的职业教育,解决高层次专业技能人才培养质量问题,这是纵向方面的发展;在横向上应拓展工作视野,培养职教国际化人才,有条件的地方要加大与职教发达国家的教育机构合作,互通办学理念,借鉴办学模式,加强师资培训,促进学生交流。
两种本科合二为一的构想 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构成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部分。作为一种高等教育的类型,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并不是完全分离、不可逾越的,两者只是教育类型、培养规格的差别,而无层次上的差别。也许不久的将来,随着二者的发展,会打破藩篱,合并为同一事物。
5 总结
国家发展职业教育的举措无疑给职业教育领域注入一针强心剂,对提高职业教育地位,加大职业教育力度有所帮助,无疑会引起社会上对职业教育的更大关注度和更高的重视。积极推进我国本科院校实现顺利转型,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改变当前改革中存在的顶层设计不够、缺乏改革动力等问题。在本科院校进行改革发展的过程中需要紧紧围绕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找准转型发展的着力点、突破口,真正增强地方高校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为行业企业技术进步服务的能力、为学习者创造价值的能力。社会各界人士都期待随着职业教育地位的提高,教学质量也随之提高,人才的比例更趋于合理,能够培养出更多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各个岗位急缺的应用技术人才。同时也希望国家在政策导向、经费投入、师资建设、福利保障等方面给职业教育事业以大力支持和扶持,这样才更有利于培养出适合我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发展需要的合格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高职院校的学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人才资源之一,其成长、成才、择业、就业受到政府与高校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教育部等七部门最近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职业院校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深化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努力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效益。”对学生的就业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建立高职学生就业指导体系的目的和意义
是办好高职教育的需要教育部等七部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非常明确地指出要将毕业生的就业率作为评价职业院校办学质量优劣的重要指标,学校的招生计划数应与毕业生就业率挂钩,就业率达不到要求的将减少学校及相关专业的招生计划。因此,毕业生就业工作做不好,将直接制约学校的发展。
是市场竞争的需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与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特别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迅猛发展,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目前的招生人数已占高校招生人数的40%以上。大学毕业生大幅增加,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市场供求矛盾日益突出,竞争越来越激烈,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矛盾更加突出。教育部、人事部、劳动保障部、团中央等部门联合召开的新闻通气会上传出信息:截至2004年9月1日,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为73%,其中研究生就业率为93%,本科生就业率为84%,高职(专科)生就业率只有61%。教育部要求从现在起到2007年,“在高等教育中,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应占一半以上”。因此,建立适应高职学生特点的就业指导体系,保证高职毕业生的高就业率,是摆在高职院校面前的重要任务。
是高职教育自身特点的需要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应用型高等技术人才,作为大专层次,所开设专业的岗位群大都面向生产、经营第一线,学生的构成也与本科院校有较大的差异,本科院校学生的就业指导体系不能适应高职院校自身特点的要求。因此,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制定的政策、采取的措施、提供的服务等,对高职学生的就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高职院校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
高职就业指导体系的相关研究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的办学层次,各方面工作都在探索过程中,毕业生就业工作同样如此。毕业生就业率的高低与毕业生的层次、所学专业、国家相关政策及社会经济状况等有着直接的关系,学生的择业环境不同,所面临的压力也不同。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所面对的择业环境与本科生有着较大的区别,对高职学生就业市场的了解、就业心理的分析、就业过程的指导等都无成熟的经验可循,尚未形成一个较完善的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指导体系。随着国家相关部门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及高职教育改革的深入,要求建立高职毕业生就业指导体系的呼声越来越高,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高职毕业生就业特点的研究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所面对的择业环境与本科生有着较大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存在较大差异,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主要是企业基层从事技术应用、生产组织、工艺实施、各类管理及具有较高技能的操作人员,用人单位提供的也大多为“高级蓝领”或“蓝领”岗位。
2.高职院校具有较显著的行业特征,本行业的经济效益现状与发展前景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就业数量和质量。如我院是一所以船舶制造及相关技术为主导专业的学校,在船舶制造类企业就业的学生占较大比例,而船舶制造企业多为大中型国有企业,虽然工作较稳定,但工作环境艰苦,收入与学生的期望值有一定差距。
3.高职院校属专科层次,与本科生相比,在户籍管理、人事档案及用人单位管理使用方式上都存在较大区别,许多地区对专科层次的毕业生有许多限制,如对非本地生源的毕业生不接受户口和档案等,而高职院校中来自农村的学生较多,户籍、档案的管理方式是他们择业时首先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4.由于高校扩招,学生大幅增加,本科院校的毕业生相对降低了对就业岗位的期望值,无形中挤占了部分高职专科生的就业岗位,加之高职院校数量的快速膨胀,提供给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数相对大幅减少,高职毕业生就业竞争更加激烈。
高职学生职业规划能力的研究受高考分数的限制,许多考生在不情愿的情况下不得不选择填报高职院校,在专业的选择上更是茫然不知所措,填报的专业既谈不上理想,也不符合兴趣与爱好,学生对专业的了解甚少,更谈不上规划自己今后的职业生涯。我曾对本院05级86名学生做过“新生从专业到职业认知”的调查,从下列各表的数据中可以看到这样的事实:大部分学生对专业、对职业、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缺乏必要的了解与认识,学习目的性不强,这就需要进行系统、全面、规范和科学的指导,使学生尽快进入角色,调整心态,摆正位置,准确定位。
高职学生就业心理状态与能力的研究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的现状不太理想,除以上原因外,其就业心理状态与能力上的不足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主要表现在:(1)期望过高,定位不准;(2)观念陈旧,依赖性强;(3)信息不畅,能力不足;(4)犹豫观望,举棋不定;(5)过于自信,盲目从众;(6)遭遇挫折,怨天尤人。
建立适合高职学生特点的就业指导课程
就业指导应贯穿于高职学生学习生活的始终。人的职业兴趣、能力的发展是一个长期、连续的发展过程,职业选择不是在面临择业时才开始的,而是一个发展过程,因而就业指导应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作。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指导课程应按以下几个阶段进行:
新生入学后的职业生涯规划(一年级完成)一年级应着重职业生涯认知、规划与职业定向指导,内容包括:(1)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及重要性;(2)职业生涯规划的含义与形态;(3)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4)职业生涯规划的原则、步骤与方法;(5)职业生涯规划的实现途径;(6)运用相关技术进行职业性向测评;(7)职业生涯规划的设计与编制;(8)了解企业文化结构与职业角色要求。
从专业了解到职业角色转换、动手能力培养与职业道德教育(二年级完成)二年级应着重职业能力与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内容包括:(1)职业能力培养。通过专业实验帮助学生建立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通过专业实训培养基本操作能力;通过专业实习培养所需要的动手能力。(2)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道德与职业道德概述;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行为规范与职业道德准备;培养就业竞争力。
就业的准备阶段(三年级完成)三年级应着重择业指导与就业服务,内容包括:(1)就业与择业指导。职业道德与择业观教育;就业政策与就业形势分析;提供参军、参政、继续深造方面的咨询;就业心理的准备;职业评价与自我评价;就业信息的收集与整理;就业材料的准备;应聘技巧的准备;面试、谈判、签约要领;发展与提高。(2)就业服务。就业推荐表的填写;就业协议书的签定;劳动合同的使用;违约与改派;就业程序与方案;《就业报到证》及用途;毕业生档案。
以上各个阶段应相互贯通,有机连接,形成较为完善的就业指导体系。
通过对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特点、就业现状、心理分析调查及就业指导方案的研究,可以形成适合高职学生特点的就业指导体系,该体系的高职教育特征明显、完整,可操作性强,能够为高职毕业生就业率的不断提高创造必要的条件。
参考文献:
[1]柳斌.创新教育全书(下册)[M].北京:九洲图书出版社,1999.
[2]章永生.教育心理学[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
[3]李海洲.挫折教育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
二、法学专业学生较之其他专业面临更大的就业压力
现行教育制度是法学类的专科生专科毕业时要发专科院校的毕业证书,升入本科院校后成绩合格的颁发本科院校的毕业证书,专升本学生的本科毕业证书与高考直接进入本科院校的学生所持的毕业证书有很大区别。普通高校“专升本”毕业生在就业求职过程中经常受到各种误解,有时甚至是歧视,很多招聘单位在用人时直接就写明拒绝接收专升本学生或者写明要求第一学历为全日制本科变相拒绝专升本学生,还有些单位的人员不太清楚学校的一些情况,将专升本学生与函授本科、自考本科学生归类在一起,忽视人后续进步的可能性,认为高考没考好,没读上好学校、好专业、正规本科的学生都存在些问题,带有个人的偏见;法学专业的专升本学生还与其他专业有所差别,法学毕业生瞄准的就业单位多为国家机关、事业单位,而进入这些机构需要参加公务员考试,媒体也多次报道过,很多公务员岗位都是几百人选一人,多的甚至几千人选一人,是名副其实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这也是人们心中认为法学专业不好就业的现实表现,与之相对比的是依法治国建设任重道远,基层单位甚至基层的执法单位多少年甚至从来就没有过专业的法学毕业生。
职业教育应定位于本科层次,同时构建高职法学专业学士学位相关事宜,使高职教育有自己的独立学位,促进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建立法学类专业高职教育体系从专科到本科的模式,高职法学教育能够通向法律职业;积极构建人才成长“立交桥”,使得高职教育体系的学生本科毕业后进入普通教育体系进行研究生方面知识的学习,由应用性转为应用研究型人才。日前,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部署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要求,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提高选拔水平。《意见》要求:高职院校考试招生与普通高校相对分开,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方式。中职学校毕业生报考高职院校,参加文化基础与职业技能相结合的测试。普通高中毕业生报考高职院校,参加职业适应性测试,文化素质成绩使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学生也可参加统一高考进入高职院校。2015年通过分类考试录取的学生占高职院校招生总数的一半左右,2017年成为主渠道。
1财经类高职教育教学现状
财经类高职教育是职业教育中比较特别的类型。它不同于工科类职业教育的主要特点是不好把握职业教育和普通专业教育的界线。工科类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界线是比较好把握的,操作岗位和研究、设计岗位的界线本身比较清晰。财经类职业工作岗位基本上是三大类:行政企事业单位的管理岗、教学岗和研究岗。这些岗位的工作性质是相同的。岗位内分类最多的是企业会计财务管理,有出纳、记账、核算、总账、科长、处长、总会计师等众多岗位,但它们基本上只是职责不同而不是技能不同,岗位的转换主要是根据工作的需要,基本不受学历的限制。研究生、大学生、专科生、中专生都可以做会计,当科长、处长,当财务总监。另一方面讲,说职业教育强调动手能力强,而大学本科会计专业毕业生不会记账也不行,没有强的动手能力也不成。现在的实际情况是大学的会计专业教育也把动手能力强作为教学的重点,正在改变动手能力弱的被动局面。而这就给财经类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大家都在强调动手能力强,你的立足点到底在哪里?这是关系到财经类职业教育办学方向和生存之路的大问题。
经过几年的实践和思考,我们感到在教育教学的教育一方不好给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进行严格的定位和区分,而在受教育的一方则大有文章可做。在受教育一方,本科生和高职生有较大的区别:本科生基本文化素质明显高于高职生,对于书本知识的学习能力高于高职生,自律能力高于高职生,其今后职业生涯的发展潜力也必然强于高职生。由此来看,对高职生的教育定位应该是:“避开弱势,开发优势,补充不足,技能为本”。“避开弱势”即避开从中小学就形成的难以改变的书本知识学习能力差、自律能力差的实际状况;“开发优势”即吸取应试教育的教训,离开书本搞教学,寻找此类学生的认知特点、认知规律,开发新的教育教学规律;“补充不足”即补充基本文化素质的不足,使学生的人文素质达到一般社会公民的基本要求;“技能为本”即把技能教育作为教育的核心,而本科教育可能把技能教育作为基础之一。在对待“动手能力强”这一点上,本科和高职教育的区别可能就是部分和全部的区别。
人的认知途径基本有两个:一是通过实践和体验直接获得,二是通过学习书本知识间接获得。在人类社会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就个人来讲,有些知识是间接获得为主,如自然科学、哲学,在相当的高度以后,才能以直接获得为主;有些知识必须以实践和体验为主获得,如生活经验、感情知识;有些知识是实践体验和书面知识学习相结合获得的,如各种工作的操作知识。这些知识的积累量不是很大,这些知识与其他知识的联系也不很强。这种直接和间接相结合的知识获得可以有多种形式,如先讲授后实践,先实践后讲授,边实践边讲授,大实践小讲授,小实践大讲授等。就实践来讲可以是认知印象式、动手操作式、研究改进式。就理论传授来讲可以是个别原理式、理论框架式、理论体系式等。这样一来实践和理论可以有很多种组合,在教学体系的设计上就会有多种模式。
选择哪种模式要作理性的判断和设计。决定因素是学生的特点和由学生状况及社会发展需求决定的培养目标。实现学生特点和目标定位的最佳组合,是最理想的培养模式。也就是说能够体现教育效果,有最好成绩的教育模式就是好模式。财经类职业教育是直接和间接获得知识并重、先后顺序并不十分重要的教育活动。教育模式的选择可以有多种组合。
另外,在职业教育中管理育人是很重要的教育职能和教育环节。把课堂教学和管理育人结合起来,两条腿走路,是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基本区别之一,也是职业教育的特色和亮点。管理育人体现在学校对学生的管理、学生自组织管理、学校整个管理组织对学生的影响,学生参与学校的管理活动提升学校民主管理和管理实践。而这方面的文章还没有破题,基本是一片空白。
2财经类高职教育教学的改进
按照以上轮廓性职业教育模式,观察审视财经类职业教育的现状,可以看到有很多需要改进的方面。
2.1教育模式方面
认知模式单一、僵化,不适合高职学生的特点。在高职教育阶段,仍然延续中小学教育模式,沿用学科教育体制,搞“满堂灌、添鸭式”教学,搞“概念、理论、意义、作用”教学。“满堂灌”是延续这些学生中小学的失败,没能避开他们学习书本知识能力欠缺的实际,进一步打击他们的自信心,效果必然好不了;高职“概念化”的理论教学又是简化了的学科教育,体系弄不透,内容支离破碎,特别是无法形成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学生不能用学过的知识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知识和生活两张皮,成为典型的学而无用。在学生考核方面仍然用试卷考试来作评判标准,能力和素质教育很难贯彻落实下去。
本文分析认为,这种教育模式的确定,除了对教育模式多样化的认识不足外,主要是对高职教育的能力素质培养目标研究得不够,没有用正确的理论指导实践。所谓能力是素质的综合。就高职学生而言,培养他们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用专业的头脑理解和判断专业问题,具备一定的表达能力包括口头和文字表达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总要求。这涉及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培养,专业理论的掌握和灵活运用。在一定程度上是我们所讲的“理论够用的范畴”。这些东西内化到学生的思想中,成为他们自身的有机组成部分,就是素质。素质是人的能力的基本层面。
技能是能力的一部分,它是对某种工作操作能力和技巧的综合,实际是能力的特殊表现形式,是某方面能力的具体化。技能包括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而且两者要协调。
基于这样的认识,本文提出把财经高职类教育模式确立为“实训—理论—实践—实训”模式。第一个“实训”,是让同学们认知所学专业职业岗位的具体分类,每个岗位的工作内容,对今后工作岗位有感性的直观的认识。“理论”教学是在对工作岗位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对工作内容进行对应的理论讲解,是对工作内容的理论化。“实践”是在模拟或实际工作岗位实习,对岗位有更直接的了解,对理论加深体会。第二个“实训”是在学校进行案例教学,提高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对理论的整体认识。这样就避开了学生的认知弱点,遵循了“认识—实践—认识”的一般规律。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会计专业的学生对理论的熟练程度远低于对做会计凭证的熟练程度,理论知识一问三不知的学生,做简单的分录基本还是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