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数据库系统大全11篇

时间:2022-04-02 13:14:40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数据库系统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数据库系统

篇(1)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16-3770-02

SQL Server 2005是微软公司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企业级数据库产品。既是安全、可靠、高效的企业级数据管理平台又是先进、一体化的商业智能平台以及极具扩展性和灵活性的开发平台。本文以学生成绩管理系统为例,来介绍数据库系统中数据的完整性。

数据的完整性是指数据的精确性和可靠性,主要用于保证数据库中数据的质量。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数据的完整性:(1)数据的准确性,即每个字段的取值必须满足一定的数据类型、取值范围和约束等;(2)数据的一致性,即相关表格各字段的取值必须互相匹配。在数据库应用系统中,保证数据的完整性是设计数据库的最基本的要求;数据完整性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数据库系统的正确性、一致性和可靠性,甚至关系到整个数据库系统的成败。

当我们在数据库系统中使用INSERT、DELETE和UPDATE语句修改数据库时,数据的完整性就有可能遭到人为的破坏。为了保证数据的正确性,为了保护数据库内容的一致性,可以通过SQL Server对数据库添加一个或多个数据完整性约束。这些约束即可以限制数据库中字段的取值,也可以保护数据库定的数据不被任意删除。

在SQL Server数据库系统中,数据的完整性主要有以下3类:

1)实体完整性; 即保证表中的每一行数据在该表中是唯一的。为了保证实体完整性, 必须指定表中的一个字段或多个字段的组合作为它的主键(primary key) 。一个表只能含有一个主键,而且主键的值不能为空,不可重复。

2)域完整性: 是指数据库表中的字段必须满足某种特定的数据类型或约束,数据类型是指某个字段的取值必须满足一定的数据格式,例如,日期字段必须是datetime或smalldatetime,约束可以包括限制类型、限制格式或限制可能值的范围等。

3)参照完整性:是指在数据库表中输入或删除记录时,包含主关键字(primary key)的主表和包含外关键字(foreign key)的从表的数据必须对应一致,保证了表之间数据的一致性。防止数据的丢失或无意义的数据在数据库中扩散。

在SQL Server 2005中可以通过两种方法来实现数据完整性:定义表格的完整性约束以使用索引和触发器。

1 定义表格的完整性约束

该方法是在sql语句中,通过添加约束来实现数据的完整性。主要约束有:非空(not null)约束、默认值(default)约束、唯一(unique)约束、主键(primary key)约束、外键(foreign key)约束、检查(check)约束、默认值(default)、规则(rule)等。这种方法的主要特点是定义简单、安全可靠、维护方便。

1)非空约束(not null)是指某个字段的取值在没有指定默认值的情况下不能为空;默认值(default)约束是指当用INSERT语句向数据库表中插入数据时,如果没有为某一个字段指定数据,SQL Server 会自动输入预定值,每个字段只能有一个默认值约束;检查约束(check)是用来验证字段输入内容的规则,是指某一个字段必须满足检查约束的条件,若不满足,数据就无法正常输入,可以对表中的每个字段设置检查约束。

例如,在学生成绩管理系统中,创建学生信息表时,限定学号Sno、姓名Sname、性别Ssex出生日期Sbirthdate、籍贯Sborn等列值不允许为空; 性别Ssex的检查约束为“男”或“女”。

Create table student

(

Sno int not null,

Sname char(10) not null,

Ssexchar(2) check (Ssex=‘男’ or Ssex=’女’) not null,

Sbirthdate smalldatetime not null,

Sborn char(50) not null

)

执行sql语句后,当向学生表student里录入数据时,上述字段必须有内容,不能为空,性别Ssex字段只能接受“男”或“女”两个取值,否则数据不能成功插入到数据库中。

2)主键约束(primary key)和唯一约束(unique),二者都是指某个字段或某几个字段组合取值的唯一性,防止在该字段或字段的组合中出现重复的值。一个表中,可以包含多个唯一约束,但只能有一个主键约束,唯一约束指定的列可以为空,但主键约束所在的列不允许为空。

例如,创建系部信息表时,对列系部编号Dno创建主键约束,对系部名称Dname创建唯一约束。

Create table department

(

Tno int not null primary key,

Tname char(10) not null unique,

)

执行语句后,当向系部信息表department中录入数据时,字段Tno和Tname不能录入重复值。

3)外键约束(foreignkey),是指如果两个表有共同的字段,可以利用外部关键字与主关键字将两个表关联起来。包含主关键字(primary key)的主表和包含外关键字(foreign key)的从表的数据必须对应一致,保证了表之间数据的一致性。例如,在学生信息表中,学生的学号Sno是该表的主键,同时它也是成绩表的外键,成绩表中学号Sno字段下的数据必须和学生信息表中的学号Sno一致。

4)默认值(default),类似于前面提到的默认值(default)约束,也是用来设置字段的默认值输入。它与默认值约束不同的是,它是一种数据库对象,在数据库中创建默认值对象后,可以将其绑定到多个数据表的一个或多个列应用,而默认值约束只能约束一个表中的列。

5)规则(rule), 类似于检查约束(check),是对存储在表中的列或者用户自定义数据类型的取值范围的规定或限制,它与检查约束可以同时使用,一个表中可以有一个规则或多个检查约束,但检查约束不能直接作用于用户自定义的数据类型。规则也是一种数据库对象,不限定于特定表,可以将其绑定到其他表的列中使用。

例如, 学生信息表中的出生日期Sbirthdate列,为其创建一个日期规则rl_date,使出生日期在1900-1-1至2000-1-1之间,并将此规则通过存储过程绑定到教师信息表的出生日期字段列Tbirthdate上。

Create rule rl_date as @date>=’1900-1-1’and @date

Exec sp_bindrule ‘rl_date’,’teacher.Tbirthdate’--将创建的规则绑定到teacher的Tbirthdate字段列

执行语句后,当向学生信息表和教师信息表里录入数据时,出生日期字段只能接受1900-1-1至2000-1-1之间的数据。

2 使用索引和触发器

1)索引(index)是一种重要的数据对象,是指表中数据和相应存储位置的列表。通过创建索引,可以提高数据的查询效率,这是索引在数据库中最重要的作用。此外,索引还类似于唯一约束(unique),可以用来保证列值的唯一性。

2)触发器(trigger)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存储过程,但不需要用EXEC命令调用,而是在某个指定的事件执行时被激活,触发器可以指定一定的业务规则,用于约束、默认值和规则的完整性检查,防止对数据进行不正确、未授权或不一致的修改,还可以完成难以用普通约束实现的复杂功能的限制。

通过上述分析可见,在SQL Server2005数据库应用系统中,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来实现数据的完整性,每种方法各有不同的特点,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根据各数据库系统不同的需要,灵活选择合适的一种或多种方法来建立数据的完整性机制。

篇(2)

一个数据库系统的生命周期可以分成:设计、开发和成品三个阶段。在设计阶段进行数据库性能优化的成本最低,收益最大。在成品阶段进行数据库性能优化的成本最高,收益最小。数据库的优化通常可以通过对网络、硬件、操作系统、数据库参数和应用程序的优化来进行。最常见的优化手段就是对硬件的升级。根据统计,对网络、硬件、操作系统、数据库参数进行优化所获得的性能提升,全部加起来只占数据库系统性能提升的40%左右,其余的60%系统性能提升来自对应用程序的优化。许多优化专家认为,对应用程序的优化可以得到80%的系统性能的提升。应用程序的优化通常可分为两个方面:源代码和SQL语句。由于涉及到对程序逻辑的改变,源代码的优化在时间成本和风险上代价很高,而对数据库系统性能的提升收效有限。

1.1为什么要优化SQL语句

第一、SQL语句是对数据库进行操作的惟一途径,对数据库系统的性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第二、SQL语句消耗了70%至90%的数据库资源。

第三、SQL语句独立于程序设计逻辑,对SQL语句进行优化不会影响程序逻辑。

第四、SQL语句有不同的写法,在性能上的差异非常大。

第五、SQL语句易学,但难精通。

优化SQL语句的传统方法是通过手工重写来对SQL语句进行优化。DBA或资深程序员通过对SQL语句执行计划的分析,依靠经验,尝试重写SQL语句,然后对结果和性能进行比较,以试图找到性能较佳的SQL语句。这种传统上的作法无法找出SQL语句的所有可能写法,且依赖于人的经验,非常耗费时间。

1.2 SQL优化技术的发展历程

第一代SQL优化工具是执行计划分析工具。这类工具针对输入的SQL语句,从数据库提取执行计划,并解释执行计划中关键字的含义。

第二代SQL优化工具只能提供增加索引的建议,它通过对输入的SQL语句的执行计划的分析,来产生是否要增加索引的建议。

第三代SQL优化工具不仅分析输入SQL语句的执行计划,还对输入的SQL语句本身进行语法分析,经过分析产生写法上的改进建议。

1.3人工智能自动SQL优化

人工智能自动SQL优化出现在90年代末。目前在商用数据库领域,LECCO Technology Limited(灵高科研有限公司)拥有该技术,并提供使用该技术的自动优化产品LECCO SQL Expert,它支持Oracle、Sybase、MS SQL Server和IBM DB2数据库平台。该产品针对数据库应用的开发和维护阶段提供的模块有:SQL语法优化器、PL/SQL集成化开发调试环境(IDE)、扫描器、数据库监视器等。其核心模块SQL 语法优化器的工作原理为:①输入一条源SQL语句;②“人工智能反馈式搜索引擎”对输入的SQL语句,结合检测到的数据库结构和索引进行重写,产生N条等效的SQL语句输出;③产生的N条等效SQL语句再送入“人工智能反馈式搜索引擎”进行重写,直至无法产生新的输出或搜索限额满;④对输出的SQL语句进行过滤,选出具有不同执行计划的SQL语句;⑤对得到的SQL语句进行批量测试,找出性能最好的SQL语句。

2 LECCO SQL Expert自动优化实例

2.1假设我们从源代码中抽取出这条SQL语句(也可以通过内带的扫描器或监视器获得SQL语句):

SELECT COUNT(*) 论文下载

FROM EMPLOYEE

swheresEXISTS (SELECT 'X'

FROM DEPARTMENT

swheresEMP_DEPT=DPT_ID

AND DPT_NAME LIKE 'AC%')

AND EMP_ID IN (SELECT SAL_EMP_ID

FROM EMP_SAL_HIST B

swheresSAL_SALARY > 70000)

按下“优化”按钮后,经过10几秒,SQL Expert就完成了优化的过程,并在这10几秒的时间里重写产生了2267 条等价的SQL语句,其中136条SQL语句有不同的执行计划。

接下来,我们可以对自动重写产生的136条SQL语句进行批运行测试,以选出性能最佳的等效SQL语句。按下“批运行” 按钮,在“终止条件” 页选择“最佳运行时间SQL语句”,按“确定”。

经过几分钟的测试运行后,我们可以发现SQL124的运行时间和反应时间最短。运行速度约有22.75倍的提升(源SQL语句运行时间为2.73秒,SQL124运行时间为0.12秒)。现在我们就可以把SQL124放入源代码中,结束一条SQL语句的优化工作了。

2.2“边做边学式训练”提升SQL开发水平

LECCO SQL Expert不仅能够找到最佳的SQL语句,它所提供的“边做边学式训练”还能够教开发人员和数据库管理员如何写出性能最好的SQL语句。LECCO SQL Expert的“SQL比较器”可以标明源SQL和待选SQL间的不同之处。

以上面优化的结果为例,为了查看源SQL语句和SQL124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我们可以按下“比较器” 按钮,对SQL124和源SQL语句进行比较。“SQL 比较器”将SQL124相对于源SQL语句的不同之处以蓝颜色表示了出来。如果选择“双向比较”复选框,“SQL 比较器”可以将两条SQL语句的不同之处以蓝色表示。当然,我们也可以从源语句和重写后的SQL 语句中任选两条进行比较。

从比较的结果可以看到,重写后的SQL124把第一个Exists改写成了In;在字段DPT_ID上进行了合并空字符串的操作,以诱导数据库先执行子查询中的

(SELECT DPT_ID||''

FROM DEPARTMENT

WHERE DPT_NAME LIKE 'AC%')

在子查询完成后,再与EMPLOYEE表进行嵌套循环连接(Nested Loop Join)。

如果觉得对写法的改变难以理解,还可以点中“执行计划”复选框,通过比较两条SQL语句的执行计划的不同,来了解其中的差异。在查看执行计划过程中,如果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可以点中“SQL信息按钮”,再点击执行计划看不明白的地方,LECCO SQL Expert的上下文敏感帮助系统将提供执行计划该处的解释。

在“SQL比较器”中,选中“统计信息”复选框后,可得到详细的两条SQL语句运行时的统计信息比较,这对于学习不同的SQL写法对数据库资源的消耗很有帮助。

2.3 LECCO SQL Expert优化模块的特点

LECCO SQL Expert优化模块的特点主要表现为:自动优化SQL语句;以独家的人工智能知识库“反馈式搜索引擎”来重写性能优异的SQL语句;找出所有等效的SQL语句及可能的执行计划;保证产生相同的结果;先进的SQL语法分析器能处理最复杂的SQL语句;可以重写SELECT、SELECT INTO、UPDATE、INSERT和DELETE语句;通过测试运行,为应用程序和数据库自动找到性能最好的SQL语句;提供微秒级的计时,能够优化Web应用程序和有大量用户的在线事务处理中运行时间很短的SQL语句;为开发人员提供“边做边学式训练”,迅速提高开发人员的SQL编程技能;提供上下文敏感的执行计划帮助系统和SQL运行状态帮助;不是猜测或建议,而是独一无二的SQL重写解决方案。

2.4写出专家级的SQL语句

LECCO SQL Expert的出现,使SQL的优化变得极其简单,只要能够写出SQL语句,它就能帮用户找到最好性能的写法。LECCO SQL Expert不仅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找到所有可能的优化方案,而且能够通过实际测试,确定最有效的优化方案。同以往的数据库优化手段相比较,LECCO SQL Expert将数据库优化技术带到了一个崭新的技术高度,依赖人的经验、耗费大量时间、受人的思维束缚的数据库优化手段已经被高效、省时且准确的自动优化软件所取代了。通过内建的“LECCO小助手”的帮助,即使是SQL的开发新手,也能快速且简单地写出专家级的SQL语句。

参考文献

1张孔倚.关于人工智能技术在情报检索中的应用.山西大学学报,2007(3)

篇(3)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理解数据库应用程序、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的关系;了解Access中数据库表、记录、字段的概念;学会使用Access浏览、修改、添加、删除记录,了解字段数据类型的选择。

过程与方法:通过在线注册,实践体验数据管理系统和数据库应用程序的作用,能根据实际情况获取数据库中的数据,学会归纳总结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使用数据库管理信息对我们学习、生活带来的影响,树立科学管理、使用信息资源的意识,体验网络数据库的优势。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数据库系统的几个概念间的关系,数据表记录的添加、修改、删除操作。

教学难点:数据库系统的几个概念间的关系,字段数据类型的确定。

三、学情分析

高一年级的学生已掌握Office办公软件的使用,如Word、PowerPoint和Excel,这些为学习本节课提供了一定的基础。数据库系统是新课程改革后加进来的内容,大部分学生都是第一次接触,相对来说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平时我们经常会上网注册一些信息,今天请大家一起到老师自建的网站上来注册信息。请大家在IE浏览器的地址栏上输入地址192.168.1.10,进入“数据库系统学习平台”,完成注册。

学生登录网站,进行注册,并登录到主页。主页设计如图1所示。

师:好了,现在请大家点击主页左边的“显示已有用户”图标,看看我们班同学的注册信息。

学生看到了自己和其他同学的注册信息都显示在了网页上,如图2所示,觉得很好奇,课堂气氛活跃。

师:现在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大家注册的信息为什么会显示在网页上?

学生纷纷议论。

生:肯定是我们注册的信息保存到教师机上了。

师:对了,很好。但是具体又是保存到了什么文件里了呢?

学生思考片刻,但没人回答。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数据库系统。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入“数据库系统学习平台”注册自己的信息。通过注册、登录和显示已有注册用户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由此引入新课。

2.讲述新课

(1)理解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应用系统、数据库系统四个概念。

结合书本内容,组织学生思考如下问题:

①数据库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来概括。

②我们通常用什么来建立和管理数据库?

③刚才的网上体验是数据库管理系统还是数据库应用系统?

④数据库系统包含了什么?

(2)四个概念间的关系。

教师展示PPT,并结合刚才的网上注册来理清四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如图3所示。

设计意图:由于概念比较抽象,设计时先让学生自学概念,再结合网上注册的例子以图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理清概念之间的关系。

(3)体验网上数据查询。

师:现在就请大家思考一下我们身边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数据库?

学生讨论并回答。

师:同学们的回答都很好。现在请同学们点击主页左边的“查询成绩”图标,输入自己的考号来查询一下本次期中考试的成绩吧。

学生尝试根据考号来查询自己的成绩,真正感受到数据库高效检索的优势。

设计意图:通过设问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感受数据库系统在信息管理方面的优势,进一步体验数据库的应用。

(4)数据库中表、字段的概念及字段的数据类型。

师:现在请大家考虑本节课一开始的问题:大家刚才注册的信息保存到了哪里?

生:保存到教师机的数据库文件里。

师:对了。平时大家到互联网上注册的信息其实就是保存到相关网站对应的数据库文件里。在网上查询资料其实也是到相应服务器的数据库文件里查找。

教师用Access打开刚才学生们注册保存的数据库文件(userinfo.mdb),打开后让学生讨论Access和Excel的异同点。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再介绍Access中数据表,记录、字段的概念。

(5)记录的修改、添加、删除。

打开桌面上“student.mdb”文件,完成以下操作:

第一步,将表中的姓名“赵丽雅”改为“赵雅丽”。

第二步,在表的最后添加一条记录,内容为“100 406010900”、“胡杨林”、“1”、“85”、“85”、“85”。

第三步,删除刚才添加的这条记录。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当管理员的角色,知道如何在Access中添加、修改、删除记录,并且趁机引导学生要对数据库文件做好安全工作,树立科学管理、使用信息资源的意识。

(6)字段的修改、添加和删除。

教师打开注册信息表(info),并对这张数据表需要用到哪些字段、各个字段分别选择什么数据类型进行分析。组织学生讨论,完成以下问题的思考:

①如何修改字段名?

②如何在字段的后面添加另外字段?

③同一个字段内的值可以任意填写吗?

设计意图:通过层层深入的设问让学生明白如何设计字段。

3.随堂测试

点击主页上的“随堂测试”图标,完成课堂测试并当堂批改。

4.自我评价

学生点击主页上的“自我评价”图标,完成自我评价。

5.课后作业

以四人为一小组,合作设计一个图书借阅系统的数据库,要求包括用户信息表、图书信息表和借书记录表。

五、教学反思

篇(4)

中图分类号:TP3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02-0044-03

1 前言

信息管理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简称MIS)在我国已有较为广泛的应用。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计算机迅速进入企业事业管理中。目前,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已成为计算机应用的主要领域。

当前,使用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管理和控制的典型案例有:政府机关大量应用电子政务系统管理政府事务;工业企业大量应用ERP(企业资源计划)、CRM(客户关系管理)、SCM(供应链管理)等信息系统管理和控制供应、生产、销售、财务等方面;商业企业和工业企业大量应用电子商务系统销售商品和进行资金结算,应用物流管理系统控制物流;图书馆利用图书管理系统进行图书入库、借书、还书等;学校应用教务管理系统管理学生的学籍、成绩,进行排课等;物业公司应用物业管理系统来管理房产、住户,并进行收费管理。

随着信息管理系统的推广和应用,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应用、维护和推广就需要大量的从业人员,这就为高职院校计算机类及相关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许多就业岗位,高职院校的学生毕业后有可能成为各种信息管理系统开发者、使用者和维护者。因此,开设与之相关的课程的重要意义就不必说了。

2 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方法及开发过程

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方法目前大致有结构化开发方法、生命周期开发方法、原型法、面向对象的方法、可视化开发方法。

通过对各种开发方法理解和比较发现,针对不同的问题这些方法各有优劣。通常进行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过程从大的方面来讲经历下面几个阶段:系统规划与可行性分析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与系统测试系统评价与系统维护。

大家知道,开发一个信息管理系统,工作量较大,周期较长,投资很可能很大。从系统开发的人员分工看,根据一般惯例,开发系统需要以下几方面的软件开发人才:项目经理;系统分析师;系统设计师;程序员;数据库管理员;系统测试员;系统维护员。

如上所述,开发一个信息管理系统是一个很大的系统工程。而对于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类各专业的高职学生来讲,利用学校里不多的学时数把整个开发过程搞清楚,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通过开发一个小型的数据库系统来实现一个应用目的,来认识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和使用具有很大的实际意义。所以,选用什么软件以及什么项目进行实战,对初步搞清楚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就显得非常重要。

3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类型及选用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是信息管理系统中一个重要的管理平台,主要作用是对数据库进行管理并提供数据服务,因此选择合适的DBMS是十分重要的。目前市场上数据库产品较多,这里不再一一列举,各个数据库产品在功能、性能、价格等方面有些差异,在选择数据库时主要考虑其操作界面、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功能参数等。鉴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对高职高专的学生效果较差,因此,希望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突出以一个应用为目的的系统开发的为主线,既主要强调系统的开发方法以及开发过程,选用快速实现系统的开发、编程量较少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就显得尤为重要。另外,在教学上,实现一个典型的小型的能够说明系统开发全过程的项目实战题目的选题同样十分重要。下面就从这两方面入手。

选用Visual FoxPro(VFP) 就学校而言,笔者认为选用Visual FoxPro(VFP)较为适宜,它的主要特点如下:VFP是Microsoft公司推出的可视化编程工具之一,是一个面向对象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它使用了Rushmore技术、OLE技术、SQL技术,大大提高了查询检索速度。在VFP中可以使用SQL命令,使得程序代码更少,并且能从一张或多张表中检索数据。

更主要的是VFP提供了屏幕、菜单、报表、应用程序等生成器与项目管理器等工具。这些工具使得用户不需编程,只需说明要求,就能自动生成所需要的程序,这是选用VFP的主要原因。

选用最贴近学生的实际案例 学生在校学习阶段,最先接触的是成绩管理及图书借阅管理等,因此,有关这方面的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比较贴近学生,选用这类题材应该更具有实际意义。

为了说明系统的整个开发过程,不可能把系统做得太大,时间不允许,主题也会因题目太大不明确。也许教学案例根本称不上是数据库管理系统,只能算得上是个数据管理程序,为了教学上的方便,暂且称它为××管理系统。

思路是先案例理解,再理论分析,告诉学生哪些是项目,哪些是任务,以及它们的差别。下面提供的案例是以学生补考为题材,编制一个补考管理系统,它的主要功能是通过这个补考系统,学生容易查询到他的不及格科目及有关姓名、课程名称、成绩、任课教师、职称等信息,以便下学期补考。另外,通过补考信息表,还可以了解那位教师的补考学生的信息规模,便于补考安排。

图1与图2对这个案例至少给出两方面的内容,用于描述补考信息管理系统开发过程。补考管理系统模块结构图如图1所示,数据库中各数据表关系图如图2所示。

根据图1系统的模块结构图,利用VFP提供的屏幕、菜单、报表、应用程序等生成器与项目管理器等工具。这些工具使得用户不需编程,只需说明要求,就能自动生成所需要的程序的强大功能,实现起来快捷且方便。

具体实现过程这里不再叙述,主要涉及到的概念就整体而言有项目管理器、数据库(见图2所示)、数据表、表单、表单控件、关联(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程序、查询、视图、报表、生成应用程序等。就整体或某个分支而言,可采用项目教学法;就某个模块而言,通常用任务驱动法来完成。

这里说明一下,设计这个补考管理系统的模块结构图的各项分支,为的是使学生了解整个开发过程,各模块的功能尽量简化。有的模块仅是一条简单的操作命令,完成指定的操作,称不上项目,也许连任务都称不上。但是,在大的信息管理系统中,某个模块可能就是一个大的项目,一个大的项目又分成若干个小的项目,每个小项目又分为若干个任务等。这样做为的是重点放在管理系统的开发方法及开发过程上,而非系统本身编程上。

4 系统的数据库设计

有了前面的案例实际操作开发过程,再从理论上概括地对系统的数据库设计进行描述及分析。在信息管理系统中,数据存储主要通过数据库实现,数据库决定了数据存储的组织形式,以及数据处理的速度和效率。因此,数据库设计是整个系统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项。

数据库的需求分析 进行数据库的需求分析时,首先需要调查用户的需求,包括用户的数据要求、加工要求和对数据安全性、完整性的要求,通过对数据流程及处理功能的分析,得到信息系统的数据需求及其关系。

数据库的概念结构设计 概念结构设计的主要工作是根据用户需求设计概念性数据模型。概念模型是一个面向问题的模型,它独立于具体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从用户的角度看待数据库,反映用户的现实环境,与将来数据库如何实现无关。概念模型设计的典型方法是E-R方法,即用实体—联系模型表示。

E-R方法使用E-R图来描述现实世界,E-R图包含实体、联系、属性三个基本成分。

1)实体是指客观世界存在的事物,可以是人或物,也可以是抽象的概念。例如,学校中的教师、学生、课程都是实体。E-R图中用矩形框表示实体。

2)联系是指客观世界中实体与实体之间的联系。联系的类型有三种:一对一(1:1)、一对多(1:N)、多对多(M:N)。E-R图中用菱形框表示实体间的联系。例如:学生与学号为一对一的关系;学生与课程之间为多对多的关系,一个学生可以选择多门课程,一门课程可以有多个学生选择。学生与课程的E-R图如图3所示。

3)属性是指实体或联系所具有的性质。例如学生实体可由学号、姓名、性别、出生日期等属性来表示。E-R图中用椭圆表示实体的属性。

以上是从理论上用E-R方法、E-R图在数据库设计的环节上描述这个案例,学生可从实际的案例开发过程中及理论上对比理解这个案例。

数据库的逻辑结构设计 逻辑结构设计的任务是设计数据的结构,把概念模型转换成所选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支持的数据模型。在由概念结构向逻辑结构的转换中,必须考虑到数据的逻辑结构是否包括了处理所要求的所有关键字段,所有数据项和数据项之间的相互关系,数据项与实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实体与实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各个数据项的使用频率等问题,以便确定各个数据项在逻辑结构中的地位。

5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以简单的补考管理系统开发为案例组织教学内容,在学生能够体会到的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分析管理系统的应用与开发的基本原理与方法。这里推荐采用“案例教学、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法讲解知识与训练技能,适用于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知识讲解符合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认知规律。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有关技能,以此案例为背景,为下一个应用的系统开发及本门课程后续章节讲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篇(5)

2001年,以公路普查为契机建立了全国、省、地、县多级《全国公路数据库系统》,该系统历经多年的数据推广更新,包括九大指标集,80多张数据表,800多个数据项。用户涉及全国32个省400多个地市4000多个区县,它已经成为全国交通行业统一的资源共享平台。

《全国公路数据库系统(HDBS)》是一门多层次、跨学科的综合管理技术,系统结构分为总控制层、子系统层、模块层这三层,采用树型结构设计,层层调用,层层返回的结构方式,结构清晰,各功能相互独立,便于系统维护和功能拓展。它基于路基路面工程、桥梁结构工程、病害机理、检测技术和数据采集技术,并运用计算机系统所提供的数据处理功能、评价决策方法和管理学理论,对现有公路及桥梁进行状况登记、评价分析、投资决策和状态预测。该系统提供数据管理、查询统计、报表管理、路线系统维护以及多媒体管理等功能,集先进性、实用性于一体。

本数据库具有数据维护、信息查询、统计分析和输出报表等功能,建立公路数据库系统能够全面的收集、储存和处理各类公路及桥梁数据资源,通过系统提供的各个模型和功能的运行,用户可直观的了解现有公路及桥梁的过去、当前和将来若干年内的营运状况,从而合理安排有限的养护资金,及时、经济、有效的对公路及桥梁实施养护和维修,达到延长公路及桥梁使用寿命,充分发挥其营运效能,确保交通运输安全通畅为目的。

2公路数据库系统在公路养护管理中的应用

自公路数据库系统在公路养护及管理中运行以来,效果是十分明显的。它能有效地解决目前路面管理系统中普遍存在的评价结果不直观,信息可视化程度低的问题,完成图形、属性、影像、文本高度集成的一体化数据库的可视化管理,提高数据存储的准确性、信息查询快捷性、路面使用性能评价的直观性和正确性等。并为合理的制定养护方案和正确的进行路面性能预测奠定坚实的基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2.1 解决了公路地理定位与沿线里程定位的问题

公路是空间中的线性特征,利用GIS我们不难表达公路在空间中的位置信息。但在日常的公路管理中经常用公路的里程桩定位,同时公路本身又具有多层属性,如技术等级、路面类型等等,这些属性又是通过里程桩反映的,怎样动态地描述公路的里程桩及公路的属性数据是公路数据库的关键。公路数据库系统引入了动态分段技术,很好地实现了对公路里程桩定位及各种属性动态查询分析的功能。

2.2 解决了公路属性数据的多维覆盖问题

公路具有多层属性数据,利用公路数据库系统中的动态分段技术,通过对这些属性数据进行线与点、线与线的叠加,实现多维覆盖——公路多层属性的综合分析,提高路面使用性能评价的正确性。

2.3 解决了公路上复杂的断链问题

在公路管理中,常常因为公路的改建及大中修,造成里程桩号不相连接而形成断链。一般,断链的计算机处理十分复杂,以往的公路管理软件都不具有断链处理功能。而公路数据库技术提出了一套有效的数据结构及算法,在查询和处理时,既能检索到过去的里程值,同时又能得到真正的里程,为公路重布里程桩提供了参考依据。

2.4 提供了有效的预警

运用数据库里面公路的病害数据,可以为公路维修加固作出预警。公路数据库系统的建立使每条路线、每座桥梁都有了完整的历史资料,建立了档案,减少普查。对于每年的干线公路改建及桥梁维修加固、拆除重建等工程,通过系统查询快速提供相关数据,当路面及桥梁病害系统里的数据达到某种程度,数据库系统就会发出提醒,会提出建议,建议修补裂缝还是打板维修,是应该中修,还是达到大修的程度等等,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在设计、施工过程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2.5 提供了完善的用户界面

公路数据库系统的用户界面提供一套全新的、方便用户操作的窗口环境,提供了非常方便的使用接口,还可以用自动程序生成器迅速简便地生成数据表处理程序,使用和掌握十分方便。用户无需熟记各条操作命令,通过上拉、下拉、弹出式菜单及窗口,便可方便自如地运行数据库系统,从而完成数据库系统提供的各项功能。同时,公路数据库系统还提供在线帮助功能。

2.6 提供了社会化服务

公路数据库系统提供的社会服务功能,为系统面向社会提供了社会化服务。公路数据库系统能给出各公路、桥梁多媒体信息及其详细资料,可为工程人员快速提供详实的资料。可以说,公路数据库系统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管理模式,使基层对公路养护管理工作更加重视。

此外,在应用公路数据库系统时值得注意的是,在组建路面管理系统数据库过程中,对数据库系统的规划、设计和配置,必须考虑到组成该系统的各个模块对数据的要求。路面评价管理系统是在传统公路管理系统基础上开发的一个新系统。在其运行过程中必须随时检查它的环境适应性、模型的合理性、性能可靠性,并适时地修改、调整、优化原来系统,使其更符合实际情况。

3结语

总之,公路数据库系统维护、应用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它的应用促进了公路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为我国公路养护管理提供了现代化的手段,它将使我国公路养护生产方式产生全新变革。具体来说,公路数据库系统建立后,需要立刻与养护、工程部门联系,使其在养护、维修过程中掌握合理的数据,通过该系统给出合理的、科学的依据。可以说,在公路养护管理中值得推广应用公路数据库系统,也可以预言,公路数据库系统将随着公路建设的飞速发展而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它的实现将会对改变传统落后的公路管理方式有极大帮助,对建立现代化的路面养护管理信息系统具有重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篇(6)

引言

数据库是计算机中主要的应用领域,在数据发展下,主要给人们在生活、生产带来较大的方便。要实现数据库的安全性就要对用户使用权限、破坏数据等行为进行制约,而数据库系统是实现数据库管理的技术形式,它不仅能对数据库信息进行计算,还能对数据信息进行储存,从而方便人们对相关知识的查找和应用。

1数据库系统与信息管理系统概述

管理信息系统主要以计算机为主导形式,对信息进行采集、整理、维护以及使用。它能对一些决策、管理形成准确的系统手段,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管理信息系统不仅要保障信息的最大需求、进行更科学的采集、加工,还要对相关信息进行处理,从而实现信息的管理功能。而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信息管理中新的发展技术,它也是计算机技术重要的科学分支。主要是对数据进行维护和管理,在管理人员建设中、软件开发形式中以及软件平台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将数据库作为主要的发展核心,也形成完整性的运行系统。由于数据库在储存期间是一种集合形式,在结构和联系之间都能进行描述、扩展、利用,从而实现用户之间的共享形式,所以数据库系统在信息管理中的应用能够实现数据储存的结构化,实现数据储存期间的共享性,减少数据冗余,节省数据的储存空间,从而提高系统在应用方式中实现的较大性能。

2计算机数据库系统特点

2.1数据共享性

计算机数据库系统能够体现数据的共享性,如果数据在建立完成之后,在数据应用范围中只有对个人进行使用,就失去了数据库系统的重要意义。因为数据库系统在建设中不仅要实现人们之间的共享方式,还要保障各个行业在数据应用在的共享行为。它不只是在国家发展中实现的共享行为,在全球范围内也能保障数据的积极传输和有效利用。

2.2数据组织性

数据库系统中的数据也具有组织性,由于数据库能储存大量数据,所以数据在储存期间就形成较大的组织性。储存的数据之间不仅产生较大的联系,也具有一定的规律。在同一数据中进行储存,能够实现更大的关联性。所以根据数据之间存在的共同点,在储存期间就要进行一定的组织形式,从而在组织形式上进行整体分析。

2.3数据独立性

同一数据库中形成的数据具有较大的联系,在分析形式下也体现更多的相似性,各个数据在数据库中也具有一定的独立性。首先,数据独立性体现逻辑独立和物理独立性两方面,对于逻辑独立性来说,它能对数据库中存在的数据进行修改、定义,使各个数据之间发展逻辑性的总体行为,对原本数据不需要进行修改。对于物理独立性来说,它能对一些物理设备、物理储存位置以及物理方法进行更换,在不影响数据库逻辑结构变化下实现改变方式,也不会影响外部应用程序的变化。

2.4数据灵活性

数据的灵活性是数据库在数据操作形式上来实现的,在运行期间具有较大的适应性。在整个数据库系统应用中,它不仅能对数据进行储存,在各个信息管理形式上也具有较大的操作形式。例如:在操作系统中能对数据进行输入、输出、改变、更新以及搜索等,用户在共享期间能对数据进行选择,建设具有特色的数据库,然后在数据库系统中进行特殊管理。

2.5数据可控性

数据冗余具有较大的可控性,数据冗余是数据库中的数据之间在储存期间产生的重复现象,在数据库中占有较大的空间。数据库是一种共享数据形式,是多个用户之间形成的特殊需求。如果每个用户在数据库中都建立个人数据进行应用,就会出现数据冗余现象。在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中,要解决数据库冗余现象,首先要实现数据之间的共享形式,减少数据之间的重复现象[1]。为了提高数据之间的查询方式,还要将冗余数据进行剔除,从而保障冗余度在合理范围内。

3数据库系统在信息管理中的应用现状

3.1不断扩大应用范围

在现代社会发展中,数据库技术、信息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结合成为现代数据库系统在应用领域中的发展和创新方式。由于信息管理方式在各个领域中都得到较大的应用,所以数据库系统在信息管理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首先,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发展使数据库系统在发展中增加了严谨性和完善性,实现了更大的技术保障。而且,由于数据库技术的广泛性,在各个领域发展中都实现了各个系统的有效应用,不仅信息效率在发展期间得到较大的提升,各个行业在发展信息管理期间也实现较大的应用范围。最后,数据库技术的应用为各个行业在发展建设中提升了较大的经济效益,从而实现该行业在社会地位中的科学技术性发展。各个行业在发展中不仅得到较大的依赖程度,也实现更广的应用范围。

3.2加强数据库系统安全性

随着数据库系统的不断应用和发展,数据系统的安全也存在较大的问题,在信息管理中也存在较大的发展优势。在信息时代不断发展形式下,数据作为企业发展的主要发展依据和科学决策,影响着企业的变化和发展。所以主要掌握信息管理中的安全性,才能实现更好的决策效果。信息时代不断发展形式下,保障数据安全问题成为主要的存在方式,也是计算机系统在管理方式中主要解决的问题之一,为数据库管理系统也提供较大的方便。首先,计算机对数据具有较大的储存功能和备份功能,它能通过计算机中的数据对其他储存设备进行传输。如果计算机操作者对数据操作期间存在较大的失误行为,已经丢失的数据就可以在备份过程中来恢复,从而保障计算机数据的安全性。而且,数据库系统由于升级发展,实现的安全指数也会不断提升,对数据保护行为也存在较大的安全效果[2]。

3.3实现的发展比较迅速

数据库系统在信息管理中体现的效果能很快在现实中表现出来,对自身发展和生产具有较大影响。根据数据库系统的发展阶段进行分析,它从网状数据库已经发展为面向对象发展的数据库时代。不仅实现了更好的操作性和适应能力,面对不同的数据对象产生的数据库类型也不同。数据库在发展形式上完全改变了传统数据库的表现需求,它不仅能对一些动态资源进行储存,还能利用相关数据对这些资料进行编辑、处理,实现计算机技术与数据库技术的有效结合,从而实现更完整的、应用性更强的数据库系统。

3.4规范性的指标提升

由于数据库系统在应用中的不断发展,人们不断对数据库系统的关注,导致数据库系统中的各项指标也不断实现规范性。由于数据库系统在应用期间产生较大的科学性、安全性,在信息管理中发挥中较大的积极作用。它在发展期间不仅能实现较大的适应性,在操作行为上也产生较大的方便。人们对数据库技术重视度的不断提升,数据库系统中的各个信息在应用期间也不断标准化、统一化。

4数据库系统在信息管理中的应用对策

4.1提高安全性能

要实现有效的信息管理方式就要提高数据库技术的安全性能,因为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已经实现了更多的应用领域。如果计算机技术应用在数据库信息的盗取和破坏,就会影响人们在社会中的生产与生活,从而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3]。所以为了保障数据库信息的安全性,就要提高数据库技术的安全性能,使数据库系统在信息管理中能实现良好的应用效果。实现数据库技术的安全效果,主要是利用某个系统来实现的,防止数据库系统中的数据被盗用、丢失,它在数据库系统中是实现发展的重要指标。由于数据库信息能实现较大的共享性,在各个领域发展中都能实现较大的创新和发展,所以数据库在使用期间就会产生较大的安全性,特别是国家、企业存在的一些机密文件,在发生共享方式上就容易丢失,从而给国家、企业以及个人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所以为了保证该数据库在运行期间的安全性,就要在信息管理方式中增加密码设置等,然后创建检查机制,如果出现问题就要对数据信息及时处理,从而保障数据库在信息管理期间的安全性。

4.2提高系统安全性

数据库系统还要实现更大的安全性,因为数据库系统是由大量数据库、外部信息管理软件组成的信息管理系统,数据信息在系统中的安全性发挥着重要作用。与数据库技术实现的安全性能比较相似,它也对人们在社会中的生产和生活具有重要作用。人们在现代数据利用形式上可以看出,由于系统用户在日常中的行为和思想不同,所产生的安全性也不同,但大部分用户会数据库信息没有形成一定的安全意识,甚至有些用户对安全行为也没有较大的警示作用,不仅为一些非法用户提供了较大的方便,也导致大量的数据库信息出现丢失现象。所以,为了保障数据库系统的安全性,首先就要保障数据库中的安全,不仅要改变数据库技术的安全性能,也要体现数据库数据的整体安全性[4]。对数据库系统的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也要进行完善,在日常运用期间,要定期对硬件、软件进行检查、更新,还要对计算机系统进行定期消毒,降低数据在储存中的损失,从而保障数据库系统的正常运行。

4.3加强数据库完整性

数据库系统在内部储存中还要保障数据的完整性,首先,利用客户端的应用程序保障用户在数据信息期间的完整性,不仅要选择出用户在输入数据期间的直观认识,还要筛选出一些不符合数据环节的相关数据,如果在输入期间发现一些问题,就要及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从而为更好的决策方式提供科学依据和有利的帮助[5]。而且,在其他数据库中储存的数据还要在服务终端进行检验,对一些不完整的数据直接剔除,从而保障数据在数据库中的完整性。最后,还要加强对数据完整性的维护,不仅要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在服务终端进行有效控制和约束,还要在服务终端对数据进行检验,筛选一些不利数据,减少数据库程序的开发量,从而提升数据库系统的运行效率,以实现数据库系统在运行期间的安全性、可靠性。

4.4实现理论与实践

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形式上已经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无论在哪个发展阶段,数据库技术在发展形式上都是根据实践方式来实现的。由于社会发展在不断进步,信息量也在不断增多,所以为了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就要对数据库系统的相关理论进行更新、创造,然后把这种创新理论应用到实践发展中,进行科学的、合理的指导方式,从而实现更好的发展成果。

5结论

数据库在社会发展中具有较大的应用趋势,在新技术水平不断实施下,数据库系统在信息管理方式中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对象,不仅实现了更广泛的数据信息,也实现了更广的应用领域。所以我们为了实现数据库系统更好的发展趋势,就要对数据库系统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了解,不断增加创新手段,从而实现数据库信息的更高技术。

参考文献

[1]黄娜娜.浅谈计算机数据库系统在信息管理中的应用[J].今日科苑,2010,18:239.

[2]李旭军.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在信息管理中的应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0:62-64.

[3]尚晓丽,包向辉,尤菲菲.浅析计算机数据库系统在信息管理中的应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09:16-18.

篇(7)

2对嵌入式数据库系统设计的研究

2.1嵌入式数据库系统设计的含义

为了满足嵌入式数据库系统设计的各种功能及标准上的要求,一般分为嵌入式的数据库、PC主数据源和同步模块这几个部分,在这些构成部分之中,微型化的嵌入式的数据库系统的设计具有最高技术性和应用性以及容易携带的特点,这就是嵌入式数据库系统设计的一般含义。这三个构成部分,其中微型化嵌入式数据库有数据的容量比较小,其可靠程度比较低的缺点,但是这点在PC主数据源中会有弥补,因为PC主数据源只能用于PC机中,这样就不能按照意愿进行移动。在这些构件的中间部分是同步模块,这个部分可以进行数据的双方向的交换,将数据在嵌入式数据库和主数据源之间进行传递,保证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和一致性。因此,我们可以把同步模块作为信息交流的桥梁。只有嵌入式数据库设计中三个部分合理的结合应用,才可以互相补差补漏,既可以有嵌入式数据库的便于携带的优势,又可以获得大量的数据,这样对于想要随时获得大量信息的用户来说,就得到了满足。通过三种部件互相结合的方式,就是嵌入式数据库系统设计的主要方式。

2.2嵌入式数据库系统设计的特点

在传统的计算机系统的结构体系的设计中,一般采用固定的网络连接对不同的计算结点之间连接,这样可以保证网络能够连续的连接。但是随着移动数据技术的发展,它要求固定的节点和移动的结点相结合,那么以前传统的网络连接就不能够满足条件。对于移动数据库,其要求的性能比较高,所以要求有嵌入式数据库系统的设计,这种设计是建立在传统分布式的数据库的建设上进行拓展而来的。现在的移动数据库是把固定的服务器节点和客户端进行连接以获取动态的数据,因此可以将移动计算机环境中的数据库管理系统看作是动态式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从根本上来说,传统的数据库的设计和嵌入式数据库系统设计有着很多不同点,如果在移动的计算机环境下进行移动数据的应用就是嵌入式的数据库系统,这种可移动的特点优于传统数据库设计。嵌入式数据库系统设计主要特点是包括有对标准的SQL进行技术支持,对事务的管理功能和完备的数据库管理功能,可以供多种嵌入型操作系统的应用。

3嵌入式数据库系统设计的技术和应用前景

3.1嵌入式数据库系统设计的主要技术

嵌入式数据库系统设计其中一项主要技术就是数据的复制和缓存的功能。通过这项技术可以将需要维护和备份的数据在不同的多个移动的网络节点之间进行复制备存。在嵌入式数据库系统设计中的这项功能主要是进行服务器之间的复制数据和移动的计算机数据信息之间的复制和保存。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只有服务器之间进行的复制才能被称为数据的复制,而计算机上所保存的数据进行复制就是属于数据的缓存。复制可以提升分布式的数据库的可靠程度和访问的性能,但是必须保证多个复制节点在数据上的一致性。根据维护复制的功能上所采取的技术方法的不同,就可以将复制功能分为严格一致性和弱一致性。在嵌入式数据库系统设计的复制和缓存技术中,如果要求严格的一致性就要保证在无论何时复制的数据信息其内容都是一致的,但是对一致性的要求比较弱,那么可以允许在较短的时间内有不相同的现象的出现。但是我们要求其不同的数据不能太多,必须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并且最终随着时间的演变是能够趋向相同的。对于嵌入式数据库系统设计的另一个技术就是数据广播。这项技术是应用于移动的计算环境之下,关于客户的机器和总的服务器双方是不对称的,正好应用了这一点,就可以用类似于周期式的形式来传递数据和信息。通过数据广播技术可以帮助处理数据库系统的断接问题,并且不会因为用户的数量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对于数据广播技术的构造中一个方面是服务器,这个层面是用来进行组织广播和调节数据,可以对广播数据进行本地缓存。因此,复制缓存技术和数据广播都是嵌入式数据库系统设计的主要技术。

3.2嵌入式数据库系统设计的应用前景

随着物流业的逐渐发展壮大,嵌入式移动数据库系统设计也可以应用在物流方面。采用嵌入式数据库系统设计,可以对物流的信息进行准确的跟踪,对生产、销售和运输过程中的资金进行合理的安排。在物流的运输工作中,可以利用嵌入式数据库系统技术将车辆信息中移动的数据信息进行传递,从而保证物流车辆在运输过程中的一切行踪都在总系统的控制范围内。通过嵌入式数据库设计可以将手写的信息用无线的网络传入中央的数据库来存储,这样有利于物流信息的更新和保存。同时,嵌入式移动数据的技术也可以应用于移动的银行。目前,我国的移动用户的群体在逐渐的扩大,所以银行移动化也是大势所趋。嵌入式数据库系统设计在移动银行上进行应用,可以帮助用户进行实时的账务查询和交易,增加了灵活性。移动银行的用户可以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来办理银行业务,从而也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在水电业中,对于数据传统上的采集方法是进行家家户户的抄录数据,现在则可以利用嵌入式数据库技术进行移动的传输数据,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篇(8)

医院数据库系统系统接入的软件、硬件和用户都非常多,因此这些网络设备、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等多种软硬件资源集成在一起产生的漏洞较多,为木马和病毒的入侵带来了一定的隐患。比如互联网病毒或木马可以发起DDOS攻击,在短时间内制造数以亿计的访问请求,这样就会占用医院网络带宽资源,导致正常用户无法访问医院数据库服务器,也就会导致医院网络无法正常访问,影响患者、医师、护士或管理人员的正常使用,为医院带来了非常巨大的损失。DDOS攻击通常分为带宽攻击和连通性攻击,带宽攻击可以在瞬时使用大量的非法数据包占用网络带宽资源,合法用户无法及时地访问服务器,大大地降低了网络效率。另外,随着病毒或木马等开发技术的改进,越来越多的新型技术被引入,病毒或木马隐藏的时间更长,攻击的设备种类也越来越多,因此医院数据库系统的安全防御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因此医院数据库系统需要引入更加先进的技术,不仅包括防火墙、访问控制器等,还可以引入深度包过滤、人工智能算法、入侵检测技术等,收集访问医院数据库的网络中信息,提供给入侵检测分析引擎,利用既定的规则判定入侵行为,及时地查杀病毒或木马,阻止入侵者破坏网络服务,具有一定的防御作用。

2医院数据库系统安全防御技术分析

2.1入侵检测技术

目前,医院数据库系统面临的安全威胁很多,这些威胁通过网络侵入到服务器,同时接入的设备种类也多,不仅包括原来的PC设备和笔记本终端设备,还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无线路由器,因此入侵来源更加复杂,因此为了能够满足高效的、快速的、准确的、实时的应用需求,需要继续引入更加先进的网络算法和人工智能技术,以便能够提高入侵检测覆盖深度,进一步提升网络入侵检测准确度。入侵检测技术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构建一个特征检测、异常检测、状态检测和协议分析模型,有效地屏蔽各个入侵检测技术存在的缺陷,识别大规模的组合式和分布式入侵攻击需求,还可以利用先进的入侵检测技术针对医院数据库的不同区域进行检测,实现骨干网、通信网、核心网的不同检测,既可以降低检测时的资源占用率,还可以更加广泛地进行实时检测。未来医院数据库入侵检测引入更加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比如遗传算法、机器学习、模式识别等,进一步提高了数据库入侵检测特征分析的准确度。

2.2深度包过滤技术

深度包过滤是一种软硬件结合技术,其可以深度分析访问医院数据库系统网络中的每一个数据包内容,不仅包括包头,还包括其他数据内容协议字段的数据,检查每一个数据包的内容,同时结合硬件技术,提高了网络入侵检测的速度。深度包过滤可以根据访问医院数据库系统的入侵需求设置过滤规则,采用启发式的网络安全防御软件,详细地分析IP地址和MAC地址是否符合规则,如果IP地址及MAC地址安全,此时可以通过网络关口访问服务器;如果不安全则无法通过。深度包过滤还可以针对数据包内的内容进行分析,从而可以查看每一个数据包内是否存在不合安全要求的信息字段。深度包过滤经过多年的普及,可以根据部署位置和保护对象的设置不同的深度包过滤工具,包括数据库、Web服务器和网关服务器等,较好的保护网络不受到损坏,同时部署代价也非常低,可以进一步提高网络防御性能。

2.3数据加密技术

篇(9)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7(a)-0015-01

伴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平台的构建越来越多的用到了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关于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一个粗略定义是:分布式数据库是一组数据的集合,这些数据在逻辑上属于同一个系统,但物理上却分散在计算机网络的若干节点上,这些数据库站点由统一的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管理,在逻辑上是一个整体,每个节点都有自治能力,而且数据分布也透明。因此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可以看成是计算机网络与数据库系统的有机结合,具有物理分布性、逻辑关联性、节点自治性和协作性等几方面的特点。

1 分布式数据库安全需求分析

在开发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过程中,保证数据库中数据的安全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试想一下,如果没有充分的安全性控制机制,那么任何无管理权限的人员都可以访问数据库,也都可以查询或更改其数据,则数据库必然遭到破坏,甚至可能造成整个系统的瘫痪。因此,一个好的分布式数据库必须能确保系统数据的完整性、有效性和安全性,防止未授权用户对其访问,跟踪用户对其访问的情况,控制授权用户仅能对自己所拥有权限的子系统和数据进行访问,使系统免于因各种破坏而造成数据丢失和偷窃,这也是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安全管理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一般情况下,分布式数据库面临三大类安全问题:一是要保障数据库数据的可靠性、完整性,预防和减少因为软、硬件系统误差所造成的数据库恶性破坏,针对由单站点故障、网络故障等自然因素引起的问题,可以考虑利用网络安全性来提供安全防护。二是来自于本机或网络上的人为攻击,例如黑客的攻击。三是数据库管理系统自身的安全脆弱性,现阶段系统的安全与操作系统的安全是相互配套的,由于数据库管理系统所存在的操作系统的结构多种多样,一个可以打补丁和可渗透的操作系统是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安全问题的,因此,数据库管理系统也是脆弱的。

2 分布式数据库安全策略

面对以上数据库存在的安全威胁,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以满足安全需求。为此,笔者在多年的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教学及实践过程中,总结了几种颇具成效的安全策略,来解决其存在的安全隐患。对于一种分布式数据库系统来说,安全策略是安全体系结构中的重要部分。所谓安全策略,即是指规定一套如何管理、保护和分配敏感信息的分布规律和实践经验的集合。

2.1 站点间的身份验证

在执行数据访问操作之前,为了有效防止各种可能的假冒攻击,有必要在客户端和数据库服务器之间进行双向身份验证。具体为:需要各站点从密钥管理中心获得与目标站点通信用的秘密密钥,除此之外,为了完成各种分布式事务处理及数据处理等的功能,各站点间的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服务器与服务器之间也要取得相应的密钥,完成身份验证,保证数据库操作的安全性。

2.2 保密性安全策略

经过上述的身份验证成功后,就已经可以进行数据传输了。但由于传输的数据量往往很大,因此需要对数据进行加密后再传输。具体做法通常是采用信息加密的方式来防止黑客攻击或者采用实时入侵检测等,在通信双方之间建立安全通道。

2.3 访问控制

保障数据库操作的安全性,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条件,即是对其权限的认证。当某客户端以某种身份登录服务器以后,需要依据系统管理员的恰当授权,来限制其在数据库中所能从事的工作,以及其对数据库对象的访问方式和访问范围,包括能对该数据库做什么样的操作和管理,或可访问哪部分的数据库等。合法用户的访问控制一般就两种形式:独立授权访问控制和强制访问授权控制。其中独立授权访问控制是由系统管理员设置访问控制表,为用户提供对数据对象具有的操作权限。而强制访问授权控制则是先给系统内的合法用户和数据对象分别授予一定的安全级别,然后根据用户、数据对象之间的安全级别对应关系,来限定用户所具有的操作权限。

2.4 数据库库文加密

数据库系统往往担负着管理和存储各项关键信息以及数据的任务,在管理过程中,为了抵御黑客利用各种手段和方法绕过数据库的安全机制,从而直接访问数据库文件的危害,就有必要对数据库库文进行合理的加密,以强化数据存储的安全性。

2.5 密钥管理与密码体制

在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工作过程中,上述的方法:各站点间的身份验证、保密性安全策略以及数据库库文加密等都离不开加密和解密的算法,其应用背景是有很大区别的:站点间身份验证不需要传输大量的控制信息;而保密性安全策略则需要频繁的传递大量的信息;数据库库文加密则是利用私密信息的变换将需要保护的明文数据,按照一定的加密算法变换成他人无法识别和伪造的密码文。在这不同的应用中,要涉及不同粒度的数据对象,还要确保能在保证重要数据对象安全性的同时提高访问速度。因此,有必要针对不同的目标来分别制定密码体制。

2.6 安全审核

任何系统的安全措施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总是存在一些恶意非法的用户想方设法对数据库进行破坏,并企图逃避责任。因此数据库管理系统应建立起明确的用户权限的划分和严格的数据库管理体制。在用户登录会话期间,如果出现了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可能非法入侵行为,那么就应该执行数据库的安全审核。除此之外,还应该加强对分布式数据库管理人员的审核,因为在当今社会,大量的经恶意代码而产生的安全问题已经非常普遍,而这些恶意的代码的传播,有很大一部分是由数据库程序的编制人员或内部的管理人员加到数据库系统中去的,因此,加强内部工作人员的道德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2.7 故障恢复

经过上面所述的数据库安全的重重保障,看似已经非常完善了,但在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中,由于计算机故障或操作失误以及人为的破坏,导致问题仍会层出不穷,情况更严重者甚至会导致数据库中现有的信息全部或部分遭到破坏。而一个功能强大的数据库系统,必须具有把处于故障状态的数据库恢复到一个已知的正确状态的功能。分布式事务的两段提交协议就是一种很好的用于故障恢复的方法,对任何故障均有一定的恢复能力,当然其前提是在系统运行日志不丢失的情况下。

3 结语

综上所述,既然我们很难兼顾到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中的安全和效率,那么在选择安全策略的时候,我们就应当试图平衡这两方面的因素,根据具体情况结合多种安全机制保障。另外,由于不安全因素无处不在,而且有不可预见性,因此数据库安全的防护是伴随着数据库的存在而存在的,是一项不可松懈的任务。

参考文献

篇(10)

中图分类号:TP39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373X(2009)12-049-03

Design of 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 Database System

WANG Juan,DAI Lingyun

(Qufu Normal University,Rizhao,276826,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ameliorate the clinical utilization and medical research of 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 (ABPM),a popular database system is established.The ABPM database based on Microsoft Office,Microsoft Visual Basic 6.0 and SQL,it is from A&D TM2421 ABPM via Microsoft Excel for this ABPM binning with patients′ medical records,living habits,family records,etc.Putting the blood pressure data and personal information into database,establishing easy and fast mahagement,retrieval,query and analysis function,it is fit for clinical diagnosis,establishing patient′s health file,accumulating clinical data and medical research.This ABPM database is proved to be useful tool for clinical and medical research.

Keywords:ABPM;database;hypertension;stroke

0 引 言

20世纪80年代末,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技术已趋成熟并应用于临床,在高血压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评估等方面提供了一些客观有效的依据及丰富的信息,对高血压的早期正确诊断及有效治疗具有重要意义[1,2]。十多年来,动态血压监测记录仪在我国县以上医院越来越普及,但是动态血压监测记录的应用价值却未能在临床得以充分发挥。其主要原因,一是目前尚未确立动态血压诊断的标准;其次是动态血压记录监测值未能有效地与临床高血压诊治及脑卒中防治密切结合。为此,根据临床工作需要,在既往建立简易的动态血压数据库基础上,重新研制此通用型ABPM数据库系统,使动态血压监测[3,4]更好地为临床诊治、保健咨询、积累临床数据及科研服务。这里简单地介绍此ABPM数据库系统。

该ABPM数据库系统是以日本产(A&D)TM2421 ABPM仪记录的原始数据作为ABPM数据库系统的来源资料建立的。此仪器同时采用柯氏和欧氏两种方法监测动态血压,其监测记录数据可转化到Excel表格[5,6]中(或者说可以用Excel表打开)。该ABPM数据库系统将Excel表格中的原始数据导入Access表中(其他型号的ABPM仪,只需将数据转变为Excel表形式就能使用该ABPM数据库系统),因为在多数情况下,欧氏法测量记录的血压数值较准确,故该数据库设计只导入欧氏法检测记录的数据,并同时进行分析。

1 ABPM数据库系统

该ABPM数据库是以Visual Basic[7-9],Microsoft Office作为平台,以SQL语言作为数据库查询语言。从临床应用上,ABPM数据库系统可分为3个部分:患者信息管理、ABPM数据的统计及报告、管理及检索。

1.1 患者信息管理

将每个被测者的详细情况以调查信息表形式录入ABPM数据库系统,建立患者档案,以利于临床对每个患者的检索查询、诊断、有效治疗(治疗前后比较)、保健咨询(前后检测结果对比)及管理与研究等。调查信息表包括患者的个人信息、病史信息、生活习惯信息(饮食习惯、烟酒嗜好、锻炼状况等)、家族史信息(患者祖辈及亲属疾病史信息)等8个信息表(共120多项)。为方便调查信息的录入和与国外研究机构进行合作交流,调查信息表的绝大部分信息用英文填写,只是在输出被测者的动态血压统计结果时采用中文信息。

ABPM数据库系统对患者信息的管理十分灵活,即对调查信息表中的8个信息表分别进行管理,其中包括患者每个调查信息表的录入、修改、搜索及删除功能。也就是说,对患者的调查信息可以完整,也可以简化,只要输入患者的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等)就能实现对该患者的有效检索管理。患者调查信息录入简便,在患者信息管理窗口中,大部分信息采用下拉式列表框输入,从而使录入信息速度及准确率有了明显的提高。此外,在每个信息窗口中都用Data控件,并与数据库中信息表的记录相连,因此可以在每个信息窗体中浏览不同患者的信息。

ABPM数据库系统中设有患者检索窗口,只要输入患者的姓名即可查对既往就诊史。在患者调查信息表窗体中设有搜索功能,能够快速检索患者信息,浏览既往信息及既往检测结果,也便于管理及修改特定患者的信息记录,同时为避免操作人员的误操作,所有的信息框只有在添加、修改功能下方为可用状态。

1.2 ABPM数据的统计处理及报表输出

该ABPM数据库系统是将Excel表格中的ABPM原始数据导入到Access表中,并同时对监测的原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对于其他类型ABPM仪的数据进行处理的前提是将测得的ABPM数据按照下列两种格式转换到Excel表中。

格式一:在Excel中,表头的顺序是日期、时间、柯氏收缩压、柯氏舒张压、柯氏心率、欧氏收缩压、欧氏舒张压、欧氏心率。

格式二:在Excel中,表头的顺序是日期、星期、时间、柯氏收缩压、柯氏舒张压、柯氏心率、欧氏收缩压、欧氏舒张压、欧氏心率。

血压值的有效读数范围为收缩压(SBP)60~280 mmHg、舒张压(DBP)40~160 mmHg,所以在处理数据时,将此范围之外的记录作为无效记录。ABPM数据库分别统计出患者白天、夜间和全天的血压及心率平均值、大于(SBP)140/(DBP)90 mmHg的百分比、最高和最低血压值(SBP和DBP)及其发生时间等,可以预览报表,并将报表打印输出。

此外,在数据库中专门设计“统计”表,用来存放ABPM统计结果,上述ABPM的各种统计结果也存放至统计表中,因此也就实现了对监测结果的分类、检索和查询功能。

1.3 管理与检索

该ABPM数据库系统通过3个窗体实现对信息和数据的管理、查询和检索功能:

(1) 综合管理

进入“查询窗体”后可以快速直观地了解ABPM数据库的总体情况及统计类别[10]。

关于所有受测者的统计,即分别统计出受测者总数及其中男、女性人数。

受测者中不同年龄阶段的统计,即分别统计出不同年龄阶段中男、女性人数及在该年龄段中男性所占的比例。

女性受测者中不同年龄阶段的统计,即统计出不同年龄阶段中女性受测者的人数及该年龄阶段的女性受测者占所有女性受测者的比例。

男性受测者中不同年龄阶段的统计,即统计出不同年龄阶段中男性受测者的人数及该年龄阶段的男性受测者占所有男性受测者的比例。

关于所有患者的统计,即统计出患者中男女患者的人数及男性患者占所有患者的比例。

关于患者中不同年龄阶段的统计,即分别统计出患者不同年龄阶段中男、女性人数及在该年龄段中男性所占的比例。

ABPM诊断高血压的判断标准为:日间、夜间、全天 SBP>140 mmHg所占百分比>10%;日间、夜间、全天 DBP>90 mmHg所占百分比>10%;SBP均值:全天>130 mmHg,日间>135 mmHg,夜间>125 mmHg;DBP均值:全天> 80 mmHg,日间>85 mmHg,夜间> 75 mmHg;血压统计值符合上述条件之一者诊断为高血压患者。

(2) 临床查询

它是ABPM数据库实现对患者进行既往检测结果查询、治疗前后对比、疗效观察等提供的有效工具。

它提供了两种查询内容,即患者的监测次数查询和序列号查询;提供了两种查询方式,即姓名查询或以序列号查询。因此,用它可以快速确定患者是初次监测,还是重复监测,ABPM的次数。使用ABPM数据库序列号可以迅速地检索出以往ABPM数据,以便作为前后对照、治疗前后对比及确定疗效等,使ABPM数据更有效地为临床服务,为有效降压治疗提供可靠的保证。

(3) 科研应用

该ABPM数据库是临床积累病例、分类管理、快速筛选,获取有用科研数据等的强有力工具。

选择“统计管理”在“信息查询”窗体选择该项后单击“进入查询/统计状态”即进入“基本信息查询”页面。这里操作者可根据不同的检索方式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和研究分组等。

在数据库中的两个综合表:“患者所有信息表”和“中风危险因素筛选模板”,实现了综合检索与查询功能。“患者所有信息表”囊括了受测者的个人信息表中的全部信息和ABPM结果统计数据;“中风危险因素筛选模板”可对受测者的大部分可检索性信息以及ABPM结果进行项目检索、分类查询及分组等,实现高效快速获取有效数据的功能。

“中风危险因素筛选模板”中罗列了受测者的个人信息(如:性别、年龄、身高、体重、BMI、饮食咸淡、吸烟、饮酒、职业、现病史、既往史、家族史等),直到ABPM结果的多项查询途径,根据研究需要可分别对任一项目进行单独检索或对多项进行综合检索。举例:根据吸烟状况作单一因素筛选分组,可在“吸烟”下拉框中选择“No”或“吸烟”,迅速选择查询出所有非吸烟者或吸烟者分组;根据吸烟状况也可作多因素筛选分组,如分别筛选性别及年龄,除在上述 “吸烟”下拉框中选择“No”或“吸烟”外,再分别在“性别”下拉框中选择“male”或“female”和在“年龄”下拉框中选择相应的年龄段,即可获得有关吸烟者或不吸烟者的不同性别、年龄的分组。

ABPM提供了丰富的观测数据[11],根据监测时间设置间隔的不同,24小时定时监测记录的SBP,DBP和心率(HR)值数以百计,计算机可以快速统计处理这些观测指标,提供科研数据。除上述临床报告统计数据(如:24小时、白天和夜间的SBP,DBP及心率的均值,大于140/90 mmHg的百分比,最高和最低SBP和DBP血压值及其发生时间等)外,还有平均血压(MBP)、脉压(PP)及其24 h、白天(D)和夜间(N)MBP,PP的均值;血压变异性(BPV)表示一定时间内血压波动的程度,分别以24 h、白天和夜间的SBP,DBP的标准差表示,包括24 h SBPV,dSBPV,nSBPV,24hDBPV,dDBPV,nDBPV等;血压变异系数分别以24小时、白天和夜间的SBP,DBP的标准差/均值表示;夜间/白天血压比值采用夜间和日间的SBP,DBP,MBP,PP均值,分别计算其比值;血压负荷表示血压超过某个阈值(正常值)水平次数的比例,也就是说,24 h、日间和夜间内SBP或 DBP超过正常范围次数的百分数;24 h血压波动曲线及曲线下面积等。

国外也有大规模的临床ABPM研究基于医院数据库系统,国内廖禹林等编制了BY960动态血压数据管理程序,是用于ABPM数据的处理系统,该通用型ABPM数据库系统综合管理患者信息与ABPM数据处理,为临床提供ABPM报告、管理、查询及科研检索等有效的工具。该ABPM数据库将为国内ABPM正常值标准的建立、高血压的有效防治及中风的预防发挥作用。

2 结 语

该ABPM数据库是以Visual Basic,Microsoft Office作为平台,以SQL语言作为数据库查询语言。该数据库有着友好的用户界面,操作简便直观,而且功能较全,有着简易、快速的综合分析及分类分析能力,为临床提供了一个ABPM报告、管理、临床查询及科研检索等综合功能的有效工具,基本满足临床诊断及科学研究的需要,具有重要的医学意义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张维忠.动态血压监测[A].刘力生.高血压[C].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2]谢晋湘.24 h动态血压监测在抗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与中国APTH临床试验[A].刘力生.高血压[C].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3]黄克铭,王慧,宗惠英.血压和动态血压监测[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

[4]张开滋.临床心电信息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5]李飞.Excel 2002基础与应用[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

[6]谢柏青.Excel应用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7]陈文军,陈晓铭.Visual 数据库编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8]陶宏才.数据库原理及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篇(11)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17. 027

[中图分类号] TP311.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17- 0046- 03

0 引 言

依据地震勘探实际工作的需要,针对垂直地震剖面(VSP)资料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多次充分的分析和论证,我们认为有理由研发一套集VSP数据处理方法研究与应用于一体的专业数据库系统,摆脱落后局面,目的是利用专业数据库,在VSP测井基础数据加载完成后,就可以建立各井下的处理解释环节,对解决一口井存在多次处理解释的情况,本系统建立了项目管理的概念(处理解释项目),可加载该处理解释下的地质分层与 VSP 层位标定数据、纵/横波速度数据、综合时深速度数据及其下的文档资料等,然后建立相应的成果类型(又称观测系统),关联该类型的成果剖面、成果图件等数据。数据加载完成后,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与质量检查。数据库系统主要提供数据表、数据曲线绘制、剖面显示等方式分析与监控,以确保数据的正确性与合理性。本文研究内容是有关VSP数据所有信息如何有效地关联起来,使其在地震解释标定计算中得以充分利用,从而有效地解决以往VSP数据没有集中管理和计算工具落后产生的一些难题。

1 VSP测井数据管理的需求分析

从20世纪80年代初引进、开发、应用VSP技术至今,各油田均形成了适合各区地震地质特点的VSP工作方法。尽管VSP资料处理已经由人工解释发展到了人机交互处理解释,提高了精度和效率,但油田VSP技术应用依旧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地震勘探VSP原始及成果数据格式杂乱,一直未形成统一的标准,各地震施工单位和地震处理单位仍然沿用各自的习惯向油田提交数据,甚至有承包商不提交电子文档。这种落后的信息管理局面严重影响了数据的交换和再应用,也阻碍着油田石油勘探技术进步和信息化的进程。

VSP测井作为一种常规的地球物理探测方法,在油田油气勘探开发工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垂直地震剖面资料采集、处理和解释数据库研究主要是针对企业生产中存在的流水作业弊端,每一道工作程序由不同单位的不同人员来完成,相互之间缺乏统一和规范化的工作目的和工作目标。导致终端解释用户无法准确标定地质层位,更无法进行详细的地质构造解释[1]。

在多年的地震勘探实践中,各油田保存了大量的原始数据及成果数据。其中大部分以3490E存储带的形式保存在磁带库中;此外,还以纸质和电子文档形式保存了大量的VSP施工设计、完井报告、成果报告等资料。各种介质的资料需要通过繁琐的手续进行提取和借阅,大量的时间和人力耗费在资料的获取而不是资料的研究上。

2 VSP测井数据库系统实现方法

以新疆油田公司为例。公司2005年开发了地震工程数据库,主要完成地震勘探数据的采集、处理,解释数据的管理等。但无法进行地层标定与地质构造解释。无论是高分辨率勘探还是精细的岩性勘探,VSP测井资料都是地震处理资料与钻井实测资料标定的标准。因此,开发一套VSP数据库系统,实现VSP数据的集中式数据库管理,提高VSP数据管理水平与应用效率,具有较高的生产应用价值。

VSP测井数据库为地震工程数据库扩展的子库,因记录格式繁多、技术信息较多,与目前地震工程数据库中有关VSP信息不能直接替换,所以地震工程数据库中的VSP信息被视为用户应用数据。此外,VSP测井数据库必须支持多次处理、解释成果等要素,需要同时保留。VSP数据库需要具备以下功能:

(1)VSP数据能关联存储。VSP原始采集数据、处理成果数据、解释应用数据的自然分类和空间关系结合地震工程技术应用,需要设计出合理的数据平台,实现各技术环节各部门的基于网络的数据共享。

(2)VSP数据必须以探区为中心进行交换和分发。实现VSP原始采集数据、处理成果数据、解释应用数据等的网上传输与统一分发,直接为地震处理系统、静校正处理系统、地震速度库系统、解释系统等提供全面准确的数据。

(3)推动数据的标准化工作。通过VSP数据库系统的实施,在工程设计、地震采集、数据处理、资料解释和工程技术管理等环节和相应的软件系统间,实现数据交换的规范化与标准化处理,保证各环节的有效衔接。

(4)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简化操作。主要在地震工程数据平台基础上进行扩充,增加VSP数据存储内容,完善数据存储形式和权限管理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开发针对基础数据和地震数据的各种应用。

3 VSP测井系统架构设计

3.1 体系结构

该系统是地球物理算法实现的平台,系统结构的合理性是系统研发成败的关键。系统主要分为4层:数据库管理层、数据存取层、数据管理层、用户接口层(如图1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