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政协工作经验交流材料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一、统筹兼顾、突出重点,优质高效地做好“三办”工作
办公室工作繁琐、复杂,该院克服人少事多的实际困难,坚持抓重点带一般,把办重点文、办重点会、办重点事作为办公室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是办好重点文,做到办文优质。充分发挥以文辅政的作用,把重要文稿的起草工作作为办公室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不断增强参谋意识、精品意识,力争既准确表达领导意图,又充分反映基层实际,参在关键处,谋在点子上。共起草撰写了检察工作报告、全区第十三次检察工作会议、全区派驻乡镇检察室经验交流会经验发言材料等重要综合文稿150多份,并牵头制作了3部专题宣传片,分别在2012年全区检察长会议等全区性检察工作会议上播放,得到了自治区检察院领导的肯定。坚持以检察信息为龙头,加大统筹策划、综合编发力度,全年共编发报送各类检察信息149篇(条),被最高人民检察院反渎厅、自治区检察党委办公厅采用各2篇,被自治区院采用75篇,被市委办采用8篇。积极做好重大活动的宣传工作,组织发表检察宣传文章189篇,较好地宣传了检察机关的工作成效和良好形象。
二是办好重点会,做到办会细致。精心筹备、认真细致做好会务工作,力求会前部署周密细致,会中服务无明显过失,会后工作注重落实。对党组学习会、检察长办公会、全市检察长会议等各类会议,从议题确定、材料准备、会议纪律和督查落实等重要环节都制定有详细的方案。全年共组织筹办大小会议80多次,特别是成功组织或协办了全区检察机关加大办案力度加强“两化”建设电视电话会议、全区检察机关派驻乡镇检察室经验交流会等一系列重要会议以及2011年“检察文化周”、第八届“玉博会”接待工作等重大活动,均高标准完成任务,得到了领导和与会人员的充分肯定。同时,实行会议活动报批制度,大幅度精简会议,让领导腾出时间和精力,抓大事、议大事、谋全局。
三是办好重点事,做到办事高效。重点围绕院党组决策的贯彻执行,积极协调各部门共同推进,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围绕日常事务管理,督重点、查大事,协调好机关的各项工作安排,确保了机关信息畅通和各项工作正常运转。如协助纪检监察部门在今年元旦期间加班按时完成“廉政文化长廓”建设;注重发挥绩效办服务创先争优工作的作用,针对统计报表中发现的问题,通过编发《绩效工作简报》和组织开展绩效检查的方式,积极对全市绩效考评工作进行指导、协调,并向基层院、市院有关部门发出预警或建议45次,有效确保了该院在2011年和2012年上半年全区检察机关市分院绩效考评中均取得全区第一名。
二、完善机制、严明职责,有效提升办公室规范化管理水平
突出制度管理,坚持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有条不紊,以精心的工作方法,实施精细的工作程序,取得精品的工作效果。
(一)定事定规,确保有章可循
该院借鉴了工业化大生产“流水线”理论,将办公室工作按照工作流程链条式推进。一是办会流程清晰化。从会议方案准备到会议精神落实全过程的每个环节,该院都编制流程图,每个环节都明确专人负责,分清责任。二是办文流程制度化。严格公文运转程序,明确办文的各个环节、责任领导、责任科室,流水作业,确保公文运行规范有序、高效无误。三是办事流程规范化。对领导交办事项、值班、机要保密、公章使用、纸张使用、复印机使用等日常工作,都建立了规章制度,使每一项工作不脱节、无死角、无盲区。四是加大人大代表联络和检务公开工作创新力度,建立固定联系人大代表工作机制,适时组织人大代表、人民监督员、廉政执法监督员参加检察机关的重大活动,增进人大代表和群众对检察工作的了解和认知度。
(二)定人定责,强化岗位责任
一是实行岗位责任制。进一步完善办公室主任、副主任、科员等岗位职责,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二是创建双线责任制。对重要接待、大型会议或活动,建立了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牵头负责人、办公室领导为指导负责人的双线责任制,确保每项重点工作有人做、有人查,责任到人、落实到位。三是实行错情追究制。对工作线上出现的差错和失误,制定责任追究办法,谁出了问题谁就承担相应的责任。
(三)定奖定惩,强化督办效果
1、以侨务合作平台为依托,助推海归企业发展。继去年争取省侨办为海归企业--津通国际工业园授牌为“华侨华人专业人士江苏创业基地”后,区侨办侨联利用侨务信息、人才、项目等为津通服务,促进海归人才落户*,落户津通,促进了津通的发展。同时积极向上级部门推荐,促使津通于今年3月份,被国侨办挂牌成为全国首家“华侨华人专业人士中国创业示范基地”,国侨办副主任任启亮和常州市委书记范燕青为津通揭牌。“华侨华人专业人士中国创业示范基地”的成功创建,拓展了我区侨务工作的新亮点,为*在更高层次、更广范围内吸引海外人才回国创业提供了一流的载体和平台。
2、以全国侨务工作会议为依托,展示*新风貌。4月1日,“全国侨务工作经验交流现场会(常州段)”在我区召开,130多名全国各级侨办主任参会。如此规模、级别的全国性侨务工作会议在江苏召开还是第一次。为充分利用此次会议召开的良机,展示*发展的无限魅力。区侨办(侨联)积极向上级部门宣传我区侨务工作的亮点,争取会议到我区召开,并认真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确保会议取得圆满成功。与会代表实地察看了津通国际工业园和湖塘花东社区的侨务工作,并给予了高度评价。这是一次加深了解、增进友谊的相逢,更是一次展示*日新月异发展新风貌的盛会。
3、以侨务资源整合为依托,引进国外环境整治项目。今年2月,经澳大利亚澳中集团金凯平主席的介绍,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州长约翰·布伦比带领政府代表团以及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产业精英代表团首次访问*,就*西太湖环境的治理与*区政府达成合作意向,签署了“环境整治项目”备忘录。在区侨办(侨联)的牵头服务下,今年6月澳洲都市系统在中国设立的首个办公室,在区西太湖生态休闲区管委会正式挂牌成立,澳洲都市系统在对西太湖规划进行了为期二十天的实地考察、研讨以后,于8月30日召开了首次工作组会议,就西太湖水环境整治工作与我区有关部门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12月8日,澳洲都市系统西太湖工作组专家对我区编制的《西太湖水环境整治规划》进行评估研讨,形成外部评估报告,提出了生态修复和开发方案的建议。
4、以侨务联谊活动为依托,协助香港常州商会成立。为筹备成立香港常州商会,区侨办(侨联)广泛联络*籍香港同胞、在*投资的香港企业家代表等,经过充分酝酿,18名资深人士加入了商会。
5、以侨心有爱工程为依托,积极捐助汶川大地震。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区侨办(侨联)积极行动起来,广泛号召、引导侨界人士参与抗震救灾,涉侨企业捐赠金额超过千万元,有的还捐赠物品到灾区。海外华侨华人也踊跃为灾区捐款捐物,澳大利亚华人陈杰捐款10万元,旅英华人周海舟、留美博士汤国才等也积极捐款捐物。区侨办(侨联)的6名工作人员也捐款8000多元,谱写了一曲众志成城、侨界有爱、无私奉献之歌。
二、坚持服务发展,增强引智引资新实效,在助推科技兴区、人才强区建设中更加奋发有为
1、积极参与全区重大招商活动。区侨办(侨联)充分发挥侨务资源的优势,积极联系客商,邀请三十多位重要客商参加了3月27日“接轨大上海投资环境说明会”和4月12日“*(深圳)投资环境说明会”。精心筹划,牵线洽谈项目,在深圳招商会上促使邹区镇华日升集团和飞利浦公司签属意向协议。
2、积极组织*籍海外人才家乡行活动。这是*首次组织*籍海外人才回乡,为确保确保他们能够参加活动,区侨办(侨联)走访留学生眷属,提前三个月就与*籍海外人才进行沟通、联系,还在《*日报》上对参与活动的海外人才项目进行了专栏报道。科技经贸洽谈会期间,组织*籍海外人才积极参与我区的科技人才资本对接暨重点项目签约活动,并达成了10多项合作意向。
3、积极举办了“相聚*共谋发展20*海外人才创业论坛”。这是*首次举办海外人才创业论坛,并要作为*的品牌继续举办。在20**科技经贸洽谈会上,区侨办(侨联)共邀请了近百名海外人才参加此次活动。为确保活动取得圆满成功,区侨办(侨联)精心谋划,结合*产业发展的实际,筛选项目,编印科技人才资本对接项目书发放给企业。在“相聚*共谋发展20*海外人才创业论坛”上,海外精英、风投创投机构、创业载体、企业代表等相聚一堂,相互探讨谋发展,交流合作求共赢。
4、积极投身“创新投入推进年”活动。3月19—20日举办了“牵手高校侨联服务企业创新”的活动,为我区提升产业层次、优化产业结构服务。由省侨联主席郁美兰带队的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的科研人员一行20多人,来*开展服务企业创新活动。市委常委、区委书记沈瑞卿亲临会议致欢迎辞并作了*情况介绍。在洽谈会上,专家们介绍了机械、环保、新材料等方面的多个科研成果,10多家企业表示出浓厚的兴趣,双方就项目引进、技术服务、产业前景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洽谈。为充分利用高校侨联的人才、项目优势,促使创新投入更有成效,增强企业与高校的联系。区侨办(侨联)于10月22日组织我区12家企业到南京,与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的专家、教授再次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并有5家企业在材料和电子方面取得了新的收获。
5、积极联络海内外留学人员。区侨办(侨联)先后与二十几名海外留学生以通电话、电子邮件、信件及和眷属联系等方式进行沟通,宣传*巨变,培育*情怀,加强信息交流,服务企业发展。留学生回家乡,区侨办(侨联)必定进行拜访,并安排他们参观*高新区、经发区、中心城区等地,感性认识*发展的魅力。通过努力,海外留学生主动为我区引资引智工作不断深入。*籍荷兰留学生宣小红邀请荷兰飞利浦集团研究院周江博士一行来*参观考察,旅英华人周海舟带领英国客商一行十人来*洽谈合作事项等等。区侨办(侨联)主动参与落户*的海归人才的服务工作,举行海归人才联谊等活动,了解他们在*的创业、工作、生活等情况,对他们遇到的问题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6、积极服务乡镇经贸活动。根据基层需求,利用侨务资源优势,邀请泰国中华总商会常务会董丁文志先生参加了横林镇第二届(中国•常州)国际地板博览会活动。丁先生在开幕式上作了的发言,并表示非常愿意为家乡的发展贡献一点绵薄之力。同时积极为有关镇、企业海外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活动做好服务工作。
三、坚持以人为本,丰富为侨服务的新内涵,在争创情暖侨心品牌活动中更加奋发有为
1、“四季四送”品牌活动更求实效。冬送温暖:春节前,走访慰问困难侨眷共29人,并给他们送去了慰问品和困难补助金,让困难归侨侨眷过上了祥和的春节;组织机关工作人员和侨界政协委员捐款,为夕阳红康乐中心购买了6台全自动洗衣机,并与老人一起联欢。新年伊始,在凌光耀副区长带领下,走访慰问了我区投资兴业的部分侨港澳资企业及受雪灾的侨属企业共20家;春送健康:五月份组织卫生、计生、法律等工作人员走进津通国际工业园,为落户的150名海归人才、高层次管理人员免费体检,为入住企业的外来工进行医疗、计生、法律咨询。为服务侨企,服务新市民,为构建和谐新*而努力;夏送清凉:5月19日,本着为侨服务的宗旨,举办了《劳动合同法》研讨会,邀请了市劳动局监察支队队长、政策法规处洪涛处长作了专题讲座。区侨联委员、政协侨联界别组及部分侨港澳资企业家共40人参加了讲座,提高了侨界人士依法维护劳资双方合法权益的认识和水平;秋送亲情:进一步加强与侨港澳资企业的联络,主动为他们提供服务。在中秋国庆来临之前,举办“迎中秋庆国庆”三胞眷属座谈会。积极引导侨企参与*“五大年活动”,推荐有影响的侨企参与上级部门开展的争先创优活动。组织部分涉侨企业代表、侨联委员、政协侨界委员外出考察学习,增强侨的凝聚力。
2、接待工作依法细致。今年,我们共受理海外侨胞、港澳同胞和归侨侨眷、港澳同胞眷属的来信来访9件(次),积极参与港资企业经济纠纷的调解处理。根据“适当照顾”的侨务方针,依法妥善解决,做到件件有回应,事事有落实,努力为侨排忧解难,办结率达100%,切实维护了归侨侨眷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稳定。
四、坚持创建工作,增添社区侨务工作新气象,在掌握侨情动态、人才调研活动中更加奋发有为。
1、深入开展社区侨务创建工作。湖塘镇社区侨务工作在“全国社区侨务工作示范单位”的基础上,加大了绿色社区的建设力度,今年又获得国侨办“全国五五普法侨法宣传角示范点”的荣誉称号。我区横林镇、横山桥镇在达标基础上开展创建市级社区示范单位的活动。牛塘镇和前黄镇申报市级社区侨务工作达标单位。10月底,组织社区侨务工作达标、示范单位的部分人员到厦门学习有关社区侨务工作先进经验,通过学习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侨务工作思路,增强创建工作力度。我们鼓励有条件的乡镇申报示范单位,让侨务走进社区、融入社区,让侨务工作更好地为社区服务,使得“侨为社区,社区为侨”系列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2、基础侨情普查工作顺利开展。为进一步掌握我区侨情动态,促进全区侨务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定于7月份为侨情普查月,深入基层,对全区侨情动态进行普查。在区委统战工作例会上,对各镇、街道、开发区统战干部布置了全区侨情普查工作任务,具体安排侨情普查的各项工作,强调侨情普查的重要意义,要求高标准、高质量按时完成。普查工作开始后,侨办侨联又多次深入基层,了解、指导侨情普查工作,同时要求各镇借侨情普查的契机,更好地完善基层侨务工作网络。
3、海外人才调研工作如期完成。今年五月份开始,我们正式开展落户*海外人才的调研工作,先后召开包括落户*的海外人才、有关企业代表在内的座谈会三次,了解我区对海外人才的需求及海外人才在*的创业状况,并到苏州高新区就人才政策进行学习和取经。撰写了《对我区海外人才的服务与思考》的调研报告,指出了我区海外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五、坚持内外宣并重,加强联谊引导服务功能,在提升*形象、展示侨界风采中更加奋发有为。
1、加强侨务工作宣传,提升部门影响力。坚持办好《*侨讯》。《*侨讯》发行量300份,每季度一期,目前正在发行第八期;每逢重大侨务活动,我们都联合*电视台、*日报等新闻媒体进行报道,全年《*日报》上涉侨活动信息有30条,*电视台涉侨活动新闻有15条,通过宣传,侨务工作越来越得到全区各界的重视;积极参与上级侨网的信息报送,全年撰写侨务信息60条,分别发表在“常州侨网”、《常州侨讯》、“江苏侨网”、《江苏侨讯》和“中国侨网”上,提高了部门在侨务系统中的知名度。
2、增强宣传工作的针对性和宣传的深度。我们多措并举,拓展领域,加大*海外宣传力度,提升*在海外的形象,推进海外华人华侨与我区的经济科技文化合作交流。在澳大利亚默尔本华人中发行量广、影响力大的《澳洲侨报》上定期刊载我区的重要新闻,在美国《侨报》、《欧洲时报》上专版介绍*,展示*良好形象,让海外了解*、走向*。
3、积极参与上级侨务部门组织的征文比赛,多角度、多层次宣传*。5月,我们组织了全区41所学校,600多名学生参加了全国“第九届华人小学生作文大赛”,获得一等奖6名,二等奖30名,三等奖78名,区侨办(侨联)获得了组织奖。7月,组织了全区侨界人士参加常州市“改革开放三十年”征文比赛,有两人获二等奖。
4、积极邀请和热情接待各方友人。区侨办(侨联)充分发挥服务联谊功能,围绕服务经济建设,邀请招商团队来*考察,其中有:长江实业集团执行董事赵国雄一行6人来*洽谈投资事项;欧中互动联合会主席格勒诺夫一行3人到我区就国际飞艇生产基地一事进行考察;美国硅谷一行3人来我区考察,并与我区常州骏马建材有限公司就有关无线电方面的有了合作意向;美国苏浙沪代表团一行8人来我区考察;专程赶赴上海接待美国西雅图中华总商会一行10人,着重介绍*的投资环境;广州市政协港澳委员会代表团霍启山等港澳客商30余人到*考察;香港俊和集团考察*高新区一商住楼项目的开发和*经发区西太湖生态休闲区有关项目的开发;围绕推介*文化,积极开展文化交流,其中有:美国加州圣克拉拉大学代表团一行16人来*参观学习;澳大利亚澳中集团在区侨办的牵线下,与*日报社成为友好合作单位;法国圣雷米·奥诺雷市文化副市长蒂尼率法国怡黎园文化协会来我区考察园林建设、城区规划、教育文化;积极开展侨务系统交流,增进合作友谊,上海市侨办主任崔明华率领的上海市侨商会代表团来我区参观考察,并得到区领导的亲切会见,双方表示共同把侨务工作做好,为两地发展多作贡献;由浙江省侨办党组书记、主任王晓峰率团的浙江省侨务系统一行30人,在省侨办党组成员、纪检组长侯永兰的陪同下来我区考察学习;由松江区委统战部副部长、区侨办主任、侨联主席程瑜带队的侨办侨联系统一行38人来*考察,并在湖塘花东社区就社区侨务工作开展了座谈交流。还热情接待了阿根廷知名侨胞江福清、美国侨胞汤国才等回乡探亲。通过联谊涵养侨务资源,提升了侨务工作水平,为侨务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活力。
六、坚持队伍建设,提升机关人员的综合素质,在加快推进侨务事业发展中更加奋发有为。
结合开展三年的“效能建设”活动,“勤政、廉洁、三服务”活动以及“深入解放思想,推进科学发展”活动,我们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工作效能和服务水平有新提高。
“让幸福成为教育的不懈追求”这一办学理念是新的领导班子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对教育本质特征的一种全新认识,这不仅是我们的教育理想,也是我们的教育追求。我们将继续高举这面旗帜,努力把XxXx打造成为师生成长的幸福家园,让教育回归到以教育为本、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正确轨道上来。
追求教育的幸福就是追求学生的幸福,就是要让XxXx的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生活、生命、人生的幸福,就是要让XxXx的学生志存高远,心怀天下,会求知、会生活、会做人、会创造,勇敢地放飞希望与梦想。
追求教育的幸福就是追求教师的幸福,就是要让XxXx的教师在成就学生的幸福感中获得自己的幸福,就是要让XxXx的教师有教书育人的光荣感、使命感和成就感。
追求教育的幸福就是追求学校的幸福,XxXx的幸福,在于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办学品位,使家长更加满意、社会更加认可,真正办成让人民满意的教育。要树立教育就是服务的观念,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使学校的各种教育活动都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各种制度都能着眼于调动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各种教育资源都能集中到满足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上来。
让幸福成为教育的不懈追求,这是Xx人对教育本质特征的一种全新认识,是Xx人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追求目标。
2、实施两大战略
“实施开放战略、精品战略,努力提升办学品位”是新的领导班子提出的奋斗目标。
“开放办学”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以开放求沟通,以沟通求理解,以理解求支持,以支持求发展。只有开放办学,才能最大限度地丰富教育资源,才能凝聚社会各方力量和智慧,才能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才能让我们这所百年名校充满活力与生机。我们将进一步拓展开放办学的层次和途径,加强与国内外、省内外有关高校、科研单位和知名中学的合作与交流,实行优质资源共享,形成学校快速发展的强大合力。**年以来,我校成功地组织了三届教育教学开放周活动。据不完全统计,三届开放周期间前来参加随班听课、校长报告会、励志成才报告会、新课程改革家长沟通会、家庭教育报告会等活动的家长、兄弟老师、市教研员和其他来宾等各界人士多达3000余人,收到现场观摩活动反馈意见表1500多份。实践表明,XxXx的开放周活动已逐渐成为Xx市基础教育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教育平台和品牌。这些无疑都坚定了XxXx今后将继续举办以教育教学开放周为主要载体的全方位、多层面、立体化的开放活动的决心,也加快了XxXx走开放办学之路的步伐。
实施精品战略就是要以精品为抓手,实行精细化管理,克服粗放型管理下不讲成本、不讲效益、低效劳动的恶性循环,创办全国一流的精品学校。学校特别强调要从小处入手,要把“小事做细,细事做精”,从六个方面抓起,即从要求抓起,从规范程序抓起,从计划抓起,从劳动纪律抓起,从课堂抓起,从考核奖惩抓起。三年多来,我校进一步深化、细化教育教学管理,在分班、排课、听课、自习、考试、常规检查等各个环节实现科学管理、有序管理、有效管理。同时要求全体教师树立并坚定一个信念,这就是:XxXx的学生,人人都是可造就的英才。XxXx百年办学的历史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关爱每一位学生,办好每一个班级,是实现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的保障,是创办全国一流精品学校的基础。
3、做好三件大事
(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抓住效能建设的关键点
教师是立校之基,是兴校之源,是强校之本,教师队伍建设既是学校建设的永恒主题,也是效能建设的关键环节。我们认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是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目的在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主要是做了三方面的事。
一是为教师专业成长“减负”。从现实情况来看,省级重点中学普遍存在教师工作负担过重的情况,既有显性的负担过重,如工作时间过长,任课班级过多。也有隐性的负担过重,如普遍存在以学生成绩论英雄的情况,周考、月考、联考、高考实行排名。这些做法直接导致了教师普遍存在心理负担过重、职业厌倦感、身心亚健康状态,负担过重导致肤浅,负担过重导致低效。所以,我们一是走精品办学之路,走内涵发展之路,在学生人数上努力做“减法”,在教师人数上努力做“加法”,切实为老师们“松绑”。二是建立多元评价机制,除了高考奖励以外,还设立各种奖励,如论文奖、课题奖、优质课奖、课件奖、教学设计奖、教案奖、校本课优秀教师奖、研究性学习指导奖、优秀班主任奖、优秀备课组奖、优秀教研组奖等,努力促进每一类型教师的专业成长。三是建立教师身心健康保障机制。三年来建立了优秀教师健康休养制度、全体教师每年体检制度、教师健身房和教师心理咨询室等,定期组织教师的登庐山活动和文体活动。
二是为教师专业成长“搭台”。我们提出了“学习是教师最大的福利,发展是教师最大的福利”的理念,积极为老师们创造学习的机会,提供发展的平台,让老师们在学习中工作,在学习中发展,在学习中提高效能,在学习中快速成长。所以,我们一是建立与高校互动交流、学习制度。**年以来我们与北京师范大学达成了“校本培训基地”协议,成为北师大在Xx省建立的第一个校本培训基地,学校已经先后选派12批老师前往北师大参加了“中小学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的学习。同时我们还邀请了北京大学张飞舟教授、南京大学孙为银教授、北京师范大学肖川教授、清华大学陈琪教授、武汉大学吴树堂教授、中国地质大学李长安教授、华中理工大学Xx叔子院士、复旦大学Xx继教授等学者做客XxXx“濂溪大讲堂”。另外我们还与北师大、华东师大、华中师大等高校联系,鼓励青年教师攻读教育硕士,有关费用学校全额支持。二是建立教师定期到省外名校学习、考察制度。
三年来,我们先后派出100多人次到湖北黄冈中学,深圳南头中学,江苏扬州中学、启东中学,河北衡水中学,浙江宁波中学、镇海中学,上海晋元高级中学、建平中学、上海中学,北京人大附中、北京四中,安徽安庆Xx等全国名校学习、考察。通过听取情况介绍、深入课堂听课、与一线教师对话,全面了解和掌握了全国名校教学、教育、科研、管理等有关情况。三是建立Xx省重点中学协作体。与Xx二中、XxXx、XxXx、XxXx、Xx中学等省内名校建立Xx省重点中学协作体,实行优质资源共享,形成教育教学合力。协作体内部由各校轮流统一命题,实现联考、联改,并定期举行教学研讨会、高考研讨会、试卷分析会,交流经验,交换信息。四是建立校本教研制度。借助高中课程改革的东风,XxXx的校本教研活动已经形成了三大类型,即以课例为载体,以备课组为单位,开展教学型教研活动;以课题为载体,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研究型教研活动;以读书为载体,以读书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型教研活动。并且定期开展校内两课活动——骨干教师的示范课、青年教师的汇报课,定期举行课题成果报告会、读书交流会。五是启动了青年教师拜师工程,建立了导师制。为所有新引进的青年教师确定了师德高尚、教学水平高的教师作为导师,举行拜师仪式,“师徒”双方签订协议书,要求导师不仅要领教、领研、领才,更要领德。并定期召开青年教师座谈会和青年教师专业技能大赛。
三是为教师专业成长“树标”。教师的专业成长还需要学校明确导向、树立标兵。在一所学校,校长提倡什么、反对什么,与哪些老师亲近、与哪些老师疏远,都会直接影响到教师的专业成长,特别是教师专业精神的培养。近三年来,我们采取各种措施,或是舆论上的引领,或是制度上的导向,通过弘扬正气,树立标兵,典型示范,经验分享,加大了对教师专业精神成长的培养,从而树立了一批“理解教育、热爱教育、献身教育”的老师,树立了一批“对教育充满宗教般情怀”的老师。所以,我们一是建立教师誓词及其宣誓制度。教师誓词体现了约束、导向和激励三项基本功能,其中约束体现的是教师的基本道德,导向体现的是教师应遵循的道德原则,而激励体现的则是教师的专业道德理想,达到五个“强化”的目的——强化了教师高尚人格的培养,强化了教师良好学识学风的养成,强化了教师全心全意为学生健康成长服务的意识,强化了师德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强化了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师宣誓这一做法已在Xx市师德师风教育月活动中推广。二是建立特级教师经验分享制度。“特级教师”是国家为了表彰特别优秀的中小学教师而特设的一种既具先进性、又有专业性的称号,特级教师是师德的表率、育人的模范、教学的专家,是学校的宝贵财富。XxXx共有8位特级教师,我们充分利用这一优质资源,定期举办特级教师成长报告会,引领广大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健康、快速成长。三是奖励、重用和宣传优秀教师。设立“信华教育奖励基金”,每年重奖10位“依法执教、潜心施教、廉洁从教”老师,对从事有尝家教的老师实行一票否决;将一批业务精湛、师德高尚的老师推荐到学校管理岗位和Xx市政协委员岗位;与Xx媒体联合,推出“XxXx名师访谈”栏目,向社会推介一批领军教师。
(2)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抓住效能建设的中心点
教育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育教学质量事关学校的生存与发展,事关学生的未来和家庭的希望,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工作的生命线,学校有责任、有义务让更多的学生顺利通过高考进入教育资源更优的好大学深造,力争高考成绩一年更比一年好。所以我们提出了“有效教学,科学迎考”的工作要求,提出了“校兴科研,科研兴校”的办学思想,提倡老师们“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积极引导老师们研究课标、研究教材、研究教学、研究学生和研究高考。同时,努力超越高考,以课程改革为主要推手,以课堂为主要阵地,以模拟联合国大会活动、清华大学励志冬令营活动、班创建活动、研究性学习活动等四大特色活动为重要载体,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抓住效能建设的落脚点
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学生和家长的根本利益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办成“学生喜欢、家长满意、教师幸福、同行认可、政府放心、校园和谐”的知名学校,努力做到让每一位毕业生带着对母校的眷恋,带着对老师的感恩离开Xx。
二、三点认识:
1、效能定义和衡量依据
效能主要指办事的效率和工作的能力。
衡量效能的依据是效率、效果、效益。
2、学校效能建设的目的
效能建设的根本目的是运用各种科学的管理手段、管理制度和有效载体,不断提高教职员工的办事效率和工作能力。从学校来讲,就是要达到“三调动”“三提高”“三保证”。
(1)“三调动”
一是调动管理者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是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是教辅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三提高”
一是提高管理者为老师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二是提高老师为学生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三是提高学校为家长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3)“三保证”
一是保证党和政府的教育方针、教育政策和教育改革得以贯彻落实
二是保证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三是保证党和政府以及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不断提升
3、衡量学校效能建设的三个标准
效率、效果、效益是衡量效能的依据。从学校来讲,有三个主要标准。
一是教育教学是否有质量。一所好的学校,应该是“有质量”的学校,但是仅仅是“有质量”是不够的,因为追求质量可以不计较成本。
二是教育教学是否有效能。一所好的学校,还应该是“有效能”的学校,为追求教育教学质量而不惜牺牲师生生活质量的学校不是一所好学校。
三是利益相关方是否满意。
从学校内部来看,一是教师是否满意,二是学生是否满意。
从学校外部来看,一是党和政府部门是否满意,二是评估机构是否满意,三是低一级学校是否满意,四是高一级学校是否满意,五是同一级竞争学校,六是家长是否满意,七是媒体是否满意,八是民间学术团体是否满意。
三、三点成效:
1、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对一所百年名校而言,仅有高考成绩是不行的,但没有高考成绩则是万万不行的。三年来,XxXx的高考成绩不断创造辉煌,不断刷新记录,不断超越自己,不断给Xx人民带来新的惊喜。
以高考的制高点为例,三年来,XxXx囊括了Xx市文理两科状元,获得Xx市高考最高奖——殷氏奖22人;600分以上人数稳居全省同类重点中学前3位;文科连续三年闯入Xx省前8名(分别是第8名、第2名和第6名),理科进入全省前60名的占全省10%;录取北大、清华、香港中文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近30人。这些数字坚实地奠定了XxXx在Xx市遥遥领先、在Xx省稳居前三的高考地位。
以高考的基本面为例,三年来,XxXx一本、二本上线人数不断攀高。从**—2009年,一本上线人数由301人,到370人,到470人;二本上线由608人,到750人,到787人。在报考人数仅千余人的情况下,且不含艺术、体育类考生,一本、二本上线人数之多、比例之高、惠及家庭之众,稳居Xx省之首。这些数字是Xx人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最好答卷。
三年高考中,XxXx不仅占据了状元、榜眼的制高点,而且不断扩大一本、二本上线人数的基本面,实现了从点到面的大丰收,实现了高考一年更比一年好的奋斗目标。
另外,三年来,XxXx的奥赛成绩也全线飘红,质量不断攀升。从数量上看,奥赛省级赛区获得一等奖的科目**年只有信息和物理两科,**年增加到信息、物理和化学三科,2009年五科全面开花;一等奖的数量**年12个,**年18个,2009年已有21个收入囊中。从质量上看,**年4人打入奥赛冬令营,获银牌一枚,**年2人打入奥赛冬令营,获铜牌两枚,2009年Xx康同学打入奥赛冬令营并获得金牌,另两名同学获得铜牌。
2、课程改革走在全省最前列
我区高度重视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专门成立了农村劳动力培训中心,具体负责农民培训工作。重点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和被征地农民转岗就业培训三大工程。其中阳光工程三年培训任务10400人,当年实现任务培训完成100%、转移就业100%的目标,连续两年被省农业厅表彰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先进项目县”。*年高标准完成了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任务,经市农业局检查,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在我区召开了全市农民培训工作现场会议。*年11月28日在全省农民培训工作会议上作了典型经验交流。失地农民培训由区政府投资,三年来共培训了面点、保安、电脑、电气焊等8个专业、560余人,全部实现了转岗就业。
我区农民培训工作发展势头良好,农民培训正处在一个由单一培训向全方位培训、阶段性培训向经常性培训、重点培训向全面培训、低水平培训向高质量培训发展的崭新阶段。三大培训工程的实施,已成为全区农民培训工作的实施主体,为下一步开展较大规模的农民培训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培训内容
围绕我区优势主导产业,按照发展一村一品的要求,对农民辅导员和示范农户重点开展增产增效技术、农产品加工技术培训,根据农忙时节开展现场技术指导和技术市场信息服务;以*花园中心和农业旅游观光园建设为重点,突出观赏价值高、市场需求量大的优质花卉、苗木、盆景等栽培技术的培训。
(一)技术类培训。
1、花卉栽培管理技术。以兰花、月季花、杜鹃花、、龟背竹、君子兰、仙客来、*桂花等特色品种为主。
2、苗木栽培管理技术。以广玉兰、*松、黑松、雪松、龙柏、红叶枫、樱花、百日红、金叶国槐、女贞、大叶黄杨等特色优势品种为主。
3、*盆景制作技术。
4、奶牛养殖与管理技术。以标准化、集约化奶牛养殖技术为重点,开展奶牛品种选择、奶牛饲养管理及疫病防治技术培训。
5、优质果品生产技术。突出特色优质果品,以*板栗、*核桃、*大红石榴、大樱桃、冬枣、中华寿桃等品种的生产管理技术为培训重点。
6、有机蔬菜栽培技术。按照有机蔬菜生产条件和种植要求,突出生姜、大蒜、韭菜、速生叶菜、芹菜等蔬菜种植管理技术培训。
7、*茶。以*女儿茶、无性系龙井43号、龙井长叶、福鼎大白茶、舒茶早等品种种植管理技术培训为主,开展茶叶生产加工技术及与茶有关的副产品利用技术的培训。
8、*中药材栽培技术。以*何首乌、*四叶参、*紫草、*黄精等名贵药材为主,开展种植、管理、加工以及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
(二)政策法规类。
重点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农民实用政策与法律解读、关于农村土地承包法律法规几个主要问题的具体解释、规范性涉农合同等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辅导。
(三)经营管理类。
以经营管理、市场营销计划、销售收入预算、销售和成本计划、现金流量计划培训为主,辅助开展市场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利用等培训。
三、组织实施
(一)主管部门的职责
该项目的主管部门是*区农业局,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1、在全区优势产业中进行农民辅导员和示范农户的遴选、管理及农民辅导员的绩效考核工作。
2、指导培训机构制定培训计划、工作方案。
3、指导监督培训机构按照计划方案开展培训工作。
4、做好培训考核,协调财政部门加强经费管理和监督,确保培训经费足额、及时、合理使用。
(二)培训机构设立
按照鲁农科教字〔*〕22号文件关于确定培训机构的要求,对参加投标的*区邱家店镇成教中心、*区农村劳动力培训中心和泰前办事处成教中心等三家培训机构,依据承担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项目的培训机构必须具备的五个条件,择优确定了*区农村劳动力培训中心为*年度*区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机构。该培训机构的情况和条件是:
单位名称:
单位性质:
法定代表人:
主管部门:
该中心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具备承担农民科技培训必需的师资、教学设施设备等基本条件,先后承担了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和被征地农民培训工程工作,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具有农民培训工作经验。
(三)培训教师组成
(四)农民辅导员培训
按照拟定的花卉苗木、奶牛养殖等技术类培训内容重点在各处、镇分期分产业集中培训,原则上以一个处镇的一个产业中的辅导员为一个班次,在专业村开班培训。除辅导员和示范农户参加外,该村的其他农户可自愿参加培训。*优质果品、*茶、*中药材栽培管理技术和政策法规类、经营管理类重点以全区集中办班培训为主。
(五)示范农户培训
一是与农民辅导员一起参加集中培训。二是由技术指导人员和农民辅导员现场指导培训。
(六)普及性培训
1、集中培训。对产业结构调整较慢的村,按照农时季节聘请专家深入到村,集中授课培训。
2、典型引路。通过农民辅导员和示范户的示范,以科技示范种养基地为依托,集中展示现代农业技术成果,让周边的农民亲自感受到新技术所带来的新成果。
3、现场指导。由专家讲师团和技术指导员定期到示范户田间现场指导,传授新技术,采取现场讲授、农民提问、专家答疑等方式,及时解决面上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4、广泛宣传。通过发放专业技术手册、明白纸、"送科技下乡”、赶科技大集等形式,实现对广大农户的培训。
5、技能竞赛。通过开展科普知识、工艺制作、农产品小加工等技能比赛,来调动广大农民参加科技培训的热情,同是也促进了当地工艺制作等专业技术的提高。
(七)计划安排
(八)培训管理
1、加强对培训教师的管理。从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省果树研究所、泰安农科院、泰安林科院、泰安市农业局、林业局、畜牧局聘请专家教授组成《*区新型农民科技培训讲师团》,根据专业分别做专业技术辅导,同时根据农忙时节巡回现场指导。讲师团成员全部实行聘用制和执教人员承包制,聘用报酬当日结清。对不负责任、不受农民欢迎的专家不再聘用第二次。
2、加强对农民辅导员的监督和管理。一是建立培训卡和电子档案。对遴选确定的农民辅导员和示范农户,建立电子档案,发放培训卡,记录受训人员的基本情况和每次参加培训的详细情况。培训卡作为对辅导员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归档留存。二是加强对培训过程资料档案的管理。建立培训过程资料档案制度,对培训资料、制度、音像资料照片等整理归档。三是在培训过程中无正当理由二次不参加培训者提出警告,并进行补课,三次以上不参加培训者调整人员。四是开展示范农户评议农民辅导员活动,对评议好的发放绩效奖励,并建议有关部门给予奖励或重用。
3、搞好跟踪服务。把"跟踪服务”作为提高培训实效的一项关键措施来抓,建立由区、处镇农技人员与辅导员点对点的联系制度,开展跟踪服务,指导学员学以致用,帮助学员解决技术难题,为学员提供信息、良种、兽药(农药)化肥、资金服务。
四、经费使用
1、农民辅导员、示范农户培训、参观学习
2、农民辅导员绩效奖励
3、普及性培训
4、差旅费
5、聘请专家讲师团授课、咨询、现场指导
6、项目档案建立材料整理及检查验收
7、农技人员"点对点”补助费
五、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调整充实"*区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领导小组成员。
2、建立区、处镇农技人员与农民辅导员"点对点”的联系制度,开展跟踪服务。
3、典型带动、政策扶持、加大对农民辅导员的帮扶力度,培养一批群众看得见、学得来的典型。除对农民辅导员的绩效补助外,再为他们传信息、引资金、找项目,帮助他们解决生产、流通中的实际困难,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搞好帮扶。
4、邀请省、市业务部门,区人大、政协、督察局等部门领导开展检查调研工作。
2008年以来,特别是九、十月份后受世界金融危机影响,做好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已成为各界关注的热点。那么,究竟如何做好就业创业这篇大文章?*县积极探索并创新就业工作模式,收到了明显成效。工作归结到一点,是“高点定位、思路明晰、体系完备、服务到位、多管齐下”,实现抓创业带就业,以就业增活力、保增长、维稳定,这一做法给我们以深刻启示。
(一)深入调研,抢占主动
1、调查先行,掌握县情。将就业创业列入全县率先突破的重点工作的重要内容,党政主要领导多次深入调研,多次召开专门会议,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在2008年8月开展了全县劳动力资源和劳务经济情况普查,建立完善了劳动力资源和劳务输出信息库。金融危机爆发后,县委、县政府积极应对,快速反应,召开县委常委专题会,研究返乡农民工的就业问题。又迅速安排部署全县农民工返乡情况调查摸底,建立农民工返乡情况动态监测和周报告制度,全面准确掌握返乡人员基本情况、就业意向、创业意向、培训和服务需求等信息。在进一步分析农民工就业基本县情的基础上,科学规划,及时制定了《劳务经济发展五年规划和三年行动计划》,这些都为全县开展农民工就业工作做了充分的准备,理清了思路,确立了目标、工作重点和明确了工作方向,采取积极应对措施,捷足先登,牢牢掌握了农民工就业创业工作主动权。
2、内外并举,抓转移推就业。一方面开拓县外就业市场。春节前派出劳务市场考察组,到劳务输出比较集中的地方,既巩固老关系、老市场,尽量减少裁减*农民工,减少农民工失业返乡,又开拓新市场,努力寻求更多的就业岗位,加强与全国大中城市用工企业和职业机构的劳务协作,拿回40余份新定单,提供用工岗位5000余个,大力推进农民工县外输出转移。另一方面开辟县内就业渠道。抓住县内十天高速公路建设等重点项目建设机遇,搞好供应劳动力和生产、生活材料等“双供”工作,同时对县内重点企业、各类用人单位进行全面调查,根据用工需求,推进供需见面,高效对接,促进就地转移就业,取得了明显成效。据初步统计,全县重点项目建设转移劳动力3000余人,县内重点企业转移就业1000余人。
3、畅通信息渠道,强化组织服务。一是搭建就业交流服务平台。随时搜集、整理就业岗位信息,提供就业信息服务。今年春节期间,举办了春季大型劳务现场招聘洽谈活动,启动了以“就业送岗位、创业送服务、求技送培训”为主题的就业援助春风行动。招聘洽谈会共邀请省内外40家用工企业和劳务中介机构、3家技能培训机构参加,提供就业岗位5700余个,*个乡镇党委书记亲自带领5000余名求职人员参加招聘会,共2600余名求职人员与企业和用工单位签约登记,成功输出和转移就业;二是市场运作,中介推动。依托相关劳务市场中介服务机构等渠道,为农民工进城务工、向非农业产业转移创造条件。充分利用职业介绍补贴等政策杠杆,把全县职业中介机构、技能培训就业安置机构、乡村干部、劳务带头人、劳务经纪人等各个层面的人发动起来,让他们带动劳动力有组织地输出,促进农民工有序流动,形成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多形式的组织输出新格局;三是强化输出组织服务。输出前,对返乡农民工进行慰问宣传,每年春节期间到火车站、汽车站开展务工创业信息、劳动保障政策法规宣传咨询和引导服务,深入乡镇现场招聘,劳务招工信息,开展转移输出前引导性培训、务工就业指导咨询服务,发放《外出务工指南》、《维权手册》、《外出务工创业引导性培训教材》,给务工人员送信息,把他们组织起来,集中输出。输出中,抓好农民工的维权保障,选聘100名农民工维权代表,灵活开展维权服务;以*同乡会这种形式,把县外农民工组织起来,自我维权。输出后,大力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抓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的问题,留守儿童工作“*模式”在全国推广。
(二)制定特色鲜明的配套政策体系,扶持就业
1、推进思想解放,构建政策支持体系。政策支持、倾斜是促进成功创业,推进就业的有力保障。2008年以来,县委、县政府深入解放思想,制定了一系列操作性强的就业创业政策文件,形成了一套全方位、具有鲜明*特色的就业创业配套保障政策体系。在鼓励全民创业方面:出台了《*县鼓励全民创业办法(试行)》、《*县招商引资奖励办法(试行)》,一方面优化投资创业环境,千方百计引进外资,发展非公有制企业,扩大转移就业,一方面不遗余力激活民间资本,鼓励城乡群众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就业;在技能培训方面:下发了《关于加强劳动力技能培训促进城乡居民持续增收的决定》和《*县技能培训实施办法》、《*县技能培训资源整合实施办法》、《*县劳动力技能培训管理办法》,加强技能培训的组织实施和培训质量管理;在劳务经济方面:下发了《加快发展劳务经济的意见》,制定了《*县劳务经济发展五年规划和三年行动计划》,明确了发展目标和工作措施;在鼓励返乡创业方面:世界金融危机爆发后,针对农民工提前返乡问题,及时制定了《*县鼓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暂行办法》,对农民工返乡创业从创业培训、推选项目、开业指导到提供贷款扶持、落实税费减免、后续服务等环节上实全方位支持,扶持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形成了一套完备的创业就业政策体系。
2、落实优惠政策,扶持成功创业。一是加大政策宣传,帮助解决难题。编印《*县全民创业、返乡创业文件汇编》5000册,广泛宣传优惠政策,及时为创业者提供创业政策、创业信息咨询、开业指导和市场开拓指导服务,解决创业资金、用地、用水用电、证照办理、税费减免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扶持、引导各类人员自主创业。二是开展项目援助,提供对接服务。县上建立了创业项目库,印制了创业项目册3000余册,引导创业人员选准项目,不拘形式创办企业或经济实体。通过搭建推介平台,促成项目落户、创业人员和创业项目双向对接。今年元月9日,组织举办了返乡农民工创业项目专场推介会,推介各类创业项目205个,81人找到了合适的创业项目,签订项目意向书39份,意向投资1200余万元,目前已有25个项目投入建设和生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三是落实税费优惠和创业融资支持。去年以来,工商、地税部门为200多户返乡创业人员和下岗失业人员减免税费40余万元。将返乡农民工纳入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范围,为245人办理小额贷款578万元,贴息47万元,其中今年发放小额贷款*0万元,扶持52人自主创业。县信用联社等商业银行发放自主创业贷款1.3亿余元,支持207名农民工实现了自主创业。四是实施创业培训,促其成功创业。今年3月10日,开办了返乡农民工和下岗失业人员创业培训班,结业50人,已有30人正式开业,带动了100多人就业。
3、以创业为龙头,全民创业带就业。县上抓住创业这个龙头,为创业者提供创业指导、培训、扶持一条龙服务,大力实施全民创业工程。对全县自主创业人员给予政策倾斜和支持,鼓励、引导群众自主创业;支持能人创办企业;积极推进家庭创业;扶持、鼓励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返乡创业,使更多的劳动者转变为创业者,提供就业岗位,以创业带动就业。全民创业的深入推进,实现了一人创业带动一批人就业、带动一方经济发展的“乘法效应”的转变,全县上下形成了创业、就业的良性互动格局。去年以来,一批批创业者成功创业,吸引了更多返乡农民工加入创业群体,并渐渐成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新的生力军。2008年,全县实现能人创办企业87个,家庭创业2487户,农民工返乡创业212人。通过全民创业,全县新增就业岗位5000余个,带动农村劳动力就近转移就业7088人,全县新增城镇安置就业1020人。今年一季度,通过资金、创业培训等政策的扶持,支持207名农民工实现了自主创业,带动了500多人就业。
(三)整合资源,良性互动
我们把职业技能培训作为斩断贫困链条,摆脱体能型输出困局,跨入技能型、品牌化输出之路,实现稳定就业的根本,花大力气做好“培训”文章,探索出了一条“政府买单、县创业办牵头抓总、农民受惠”的转移就业培训之路,实现“新增劳动力技能培训一个不少,存量劳动力一个不闲”。
1、整合培训资源,加大投入。整合县内技能培训项目和培训资金,归并和捆绑“阳光工程”、“雨露计划”、人人技能工程和就业培训等项目资金,建立培训资金专户,对全县未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等新增劳动力一个不少地进行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对年龄45岁以下、工资收入在800元以下、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存量劳动力进行回炉免费培训,并对培训合格人员每天给予5元的生活补助,培训结束后全部进行免费职业技能鉴定,实行带“证”输出。
2、利用社会资源,体现双赢。充分利用社会各类教育培训机构,按照互惠互利的原则,实行乡镇负责组织生源、培训机构负责培训就业、财政全额补贴的运行机制,重点做好认定培训基地、组织发动受训农民工、培训考核发证、集中规模输送等环节,形成“组织、培训、考证、就业”一条龙的培训工作体系。在解决“谁来抓培训”的问题上,建立了以县职教中心主体,充分整合职业技术学校等社会资源为补充的的培训网络;在解决“如何抓培训”的问题上,我们着重在提高培训质量上下功夫,对培训组织实施、培训专业设置、培训办班管理、培训资金使用等各方面出台了相应制度和管理办法,加强培训质量管理,提高培训效果;在解决“培训后怎么办”的问题上,我们重点开展了“订单培训”和“定向输出”,逐步打造“*焊工”、“电子青工”等培训品牌和劳务品牌。对一时不能就业的农村劳动力,建立培训资源信息库,动态管理,积极为培训学员联系各种就业岗位,确保受培训后的农村劳动力全部实现就业。并对有创业意向、有创业热情和能力的返乡人员进行专门的创业培训,提升创业能力,力促成功创业。去年10—12月,短短3个多月,全县就开展农村劳动力计算机应用、电子电工、电气焊、电动缝纫、风味小吃等专业技能培训2300余人,开展创业培训132人。今年一季度,已开展电焊工、钢筋工、家政服务、电脑操作、特色小吃等技能培训班5期,培训劳动力457人,创业培训50人。
(四)培育典型,示范带动
1、培养和选树典型。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优势,重视做好培养、宣传创业致富典型,发挥典型的带动作用。在创业帮扶的同时,全县组织开展了“创业先进”评选活动,2008年底评选了首批25名创业先进个人和劳务经济带头人,在全县经济工作会上予以重奖。今年,县上有5名创业人员被评选为陕西省第一届“创业之星”,于4月22日参加了经验交流表彰大会。
2、抓点示范。2009年,我们重点抓好5个返乡创业示范乡镇、20个创业示范企业、200个创业示范户建设,扎实推进返乡创业示范县建设;抓好5个劳务输出示范乡镇、50个劳务输出示范村建设,改善劳务结构,提高劳务质量,增加劳务收入;培育、壮大了一批返乡创业示范企业,发展了一批有鲜明特色的创业示范户,打造了一批各有特点的劳务输出专业强村、劳务能人大户、劳务经纪人,以典型示范,促进了返乡创业示范县、劳务输出示范县建设上台阶、上水平。一批创业基地、示范户,吸纳了一大批农村劳动力就业。池河镇返乡创业能人徐德安投资2200万元创办的陕西壬兴实业桑葚果醋饮品有限公司和陈小平投资300万元创办的*县新合成建材有限公司,分别吸纳农村劳动力100多人就业。今年一季度,全县实现能人创办企业21户,家庭创业1103户,扶持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207人,通过创业,新增就业岗位4000余个,县内就地转移就业达7713人,县外劳务输出3.8万人,其中有组织输出2.5万人。我们的经验和做法引起了各级领导和新闻媒体的关注和重视,省政协、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的领导先后来我县调研创业就业工作,省、市数十家新闻媒体用大量篇幅纷纷报道了我县创业就业工作经验、成果。
(五)健全体系,构建工作机制,实现持续发展
实践证明,抓好农民工就业工作的关键是立足长远,健全服务体系,构建一套扎实有效的工作运行机制,作为一个长久的事业来持续推进,实现城乡就业工作持续发展。
1、建立工作服务体系,拉长服务链条。在县人劳局下设*县城乡创业就业服务局,内设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就业指导服务中心、技能培训中心和维权援助中心,专门提供创业、就业的全方位组织服务工作。在各乡镇设立创业就业服务站,确定2—3名专职工作人员,为自主创业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提供全程服务。确定各村文书为创业就业信息联络统计人员,每年县财政预算安排每人500元工资补贴。“县有局乡有站,村村都有信息员”的创业就业组织服务体系已初步形成。
2、“外引内培”,狠抓增加人才总量。去年,我们继
续把人才引进作为人才工作的重点,采取“组团、自引”的办法,共引进各类人才1519人,其中高级人才131人,大专以上1135人。我们围绕全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针对全市主导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先后组织了63家企业赴*、*、*等地参加大型招聘会,赴*、*、*、*等地举行专场招聘会。特别是12月份在*、四川、*等四所高等院校举行的专场招聘会上,我市十几家企业提供了近百个职位,共有171名毕业生签订了就业协议,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同时,我们继续做好高层次人才柔性引进工作。去年共柔性引进正高职称16人。人才库数据显示,至去年底,我市人才总量为54337人,已达到*市对我市人才总量考核指标要求,其中高级人才已达1217人。
“内培”就是对本地人才的培养。去年我们继续做好送培工作,联系了*职业技术学院,为本地符合条件的高中毕业生提供了到高校深造的机会。共选送学生40名。
3、优化配置,积极搞活人才市场。去年,我们进一步加强人才市场建设,加大人才交流力度,充分发挥人才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市人才交流中心全年共举办定期人才交流会40次,进场设摊3000多个摊位,提供岗位9630个,人才集市在我市已经形成一定的影响力。为了给企事业单位和各类人才提供更加周到便捷的服务,*人才网进行了改版,扩大了我市人才资源的搜索范围,拓宽了企事业单位的人才信息来源渠道。去年,*人才网访问量已突破37.7万人次,个人会员注册2.8万人,共有79家会员单位900多条招聘信息。
去年,市人才交流中心秉着服务群众,方便群众,推出“*人才库,免费送服务”新举措,在办公区内增设了查询登记室,无偿为求职和招聘者提供查阅工具。注册后的个人会员,可直接进行个人简历维护、招聘信息查阅以及在线应聘等。招聘单位在登陆*人才网后,可在人才库中进行人才信息检索和人才资料查阅。如已注册为会员单位,可随时招聘信息。
二、贯彻《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完善公务员制度
20*年是《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颁布11周年,我们积极贯彻《条例》,继续加强机关公务员队伍建设,优化结构,增强公务员队伍活力。
首先,坚持“凡进必考”的人事录用制度。考试录用是人事制度改革的突破口,对严把队伍“进口”,提高队伍素质起到了重要作用,可有效防止机关事业单位进人上的不正之风。去年,我们继续对机关国家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考录用以及干部安置等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实施“阳光操作”,把人事工作置于社会和群众的监督之下。一是在公务员招考中,推行面试考官异地执考制度。每一考官组面试的考生也是在面试开始前临时抽签确定,这样保证了面试程序的规范、公正和严密,得到了社会的好评。二是考录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实行面向社会和应届大中专毕业生公开招考的办法。从调查需求,确定职位,下发文件,到报名、笔试、面试、体检、录用等各个环节都规范运作,细致慎密,从严监督,严格把关,真正体现“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三是对营级及以下(含技术级)干部实行考试考核相结合的安置办法。对干部在部队立功奖惩表现情况、入伍年限长短、职务、学历等方面进行考核,并与文化考试成绩相加,确定名次,再以名次先后为序,由干部本人选择安置单位。去年共考录公务员67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218名,安置干部35名。
继续在市级机关和事业单位实行进人公开选调制度。一是与市委组织部一起,从各镇、街道机关中公开选调8名国家公务员到市级机关工作。二是通过考试,公开选调镇、街道统计中心等事业单位工作人员53人。
其次,公务员管理工作步上正常轨道。有效的考核制度的实施必将激励公务员积极工作,奋发向上。20*年度的公务员考核,我们注重客观公正的原则,把德、能、勤、绩四个方面作为党政机关公务员考核的主要内容,在重点考核工作实绩的同时,强化对公务员思想政治素质、工作作风和廉洁自律情况的考核。规范考核程序,把好优秀等次和不称职等次关。优秀等次人数严格控制在本单位实际参加考核总人数的12%以内。对德才表现差、工作确实不称职的人员不姑息迁就,严格执行规定,该定不称职的就定不称职。通过该年度考核,被定为优秀公务员369人,称职2468人,基本称职3人,不称职5人,不定等次20人。
为加强我市公务员队伍建设,提高公务员的整体素质,去年,我们在全市国家公务员(机关工作人员)中开展《依法行政》、《行政许可法》、《公共管理知识》培训。培训采取自学为主,集中辅导和电视授课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训人次达12360人。
镇、街道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交流工作步入规范化、制度化和经常化轨道。我们与市委组织部一起在调查摸底,分头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下发了20*年开展镇、街道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交流工作的通知,明确了交流范围、对象、程序和纪律。在工作过程中,严格按规定办事,坚持流向的合理性。对表现好的对象,由组织人事部门根据工作需要直接调配;回避对象,根据工作需要和个人意愿就近考虑;对表现差的对象,原则上实行大跨度交流。去年,镇、街道机关交流43人,事业单位交流35人。
为配合机关效能建设,对市级和镇、街道机关公务员(工作人员)以及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违规离岗人员进行了一次清理。以组织、人事、纪检、监察四家名义下发通知,要求离岗人员按时归队,并组织人员进行不定期督查。去年,共办理公务员过渡12人,非领导职务任职审批62人,惩戒14人,辞职5人,开除留用6人,延长退休16人,提前退休8人,离岗退养32人,招选聘干部录用公务员2人,公务员转任31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调配89人,完成了20*年度干部年报统计工作。
再次,认真贯彻《军队转业干部安置暂行办法》,做好干部安置工作。20*年,我市接收安置军队转业干部35名,其中团职干部7名,营职干部7名,连排职干部15名,技术干部4名,自主择业2名,随调家属11名。我市把团职转业干部作为安置重点,继续采取下达指令性计划分配的安置办法。对担任团职领导职务满3年的,一般安排相应的领导职务。7名转业团职干部除1名安排在太平街道其余全部安排在市级部门,并担任领导职务。营职以下(含营职)及技术干部的安置继续采取考试与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录用办法根据考试和考核总分,本着择优安置、任贤用能的原则,从高分到低分,由干部按照职位要求自愿选择接受单位。8月10日,26位转业营职以下(含营职)干部及技术干部对29个职位进行了选择,全部落实了公安基层派出所和镇、街道机关等接受单位。对2名自主择业干部,按照规定保证其按时足额领到退役金,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并享受公务员医疗补助。11名随调家属除企业性质的3名自找企业单位就业外,其余事业性质的8名已安排在各系统下属的事业单位。
三、加强机构编制管理,巩固机构改革成果
1、切实加强机构编制的控制与管理。为巩固机构改革成果,防止机构编制的反弹和膨胀,我们一是确立了从严控制、严防反弹的原则。强化机构编制控制意识,自觉执行机构编制纪律,严格按规定办事。规定除上级有明确要求外,不再审批各部门有关增加机构和行政编制的请示报告,职能调整和任务增加的部门,所需编制也要通过转变职能、调整机构和提高工作效率的途径解决;财政补贴的事业单位原则上不再扩大机构编制;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机构编制,也要从严掌握,做到总量控制。二是维护机构改革方案和“三定”规定的权威性和严肃性。重申经上级党委、政府批准的机构改革方案和同级党委、政府批准的部门“三定”规定具有法律效力,必须严格执行,不得擅自调整变动。三是加强机构编制的集中统一管理。严格实行机构编制管理的“三个一”制度,即凡属机构编制事宜由机构编制管理部门一家承办,主管机构编制的领导一支笔审批,机构编制管理部门一家行文。严肃认真对待机构编制审批工作,坚决按规定程序办事,杜绝政出多门、越权乱批机构编制的违规行为发生。至20*年底,市级机关和镇、街道机关以及政法单位的行政人员总数全部控制在上级核定的编制数内。
2、积极探索行政管理体制和事业单位改革新路子。一是设立镇、街道统计中心,进一步加强了统计基层基础工作,发挥了统计综合职能,同时也分流了各镇、街道企管站部分人员。二是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要求,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调整和完善政府机构设置,优化组织机构,改进管理方式,提高行政效率,逐步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根据《关于印发〈*省深化完善市县政府机构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浙委办[20*]53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拟订了《*市深化完善市政府机构改革方案》(讨论稿)。三是开展全市性的事业单位基本情况调查,摸清底数,为即将全面铺开的事业单位改革奠定了基础。同时对事业单位改革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积累了经验。一年来,市编办拟稿46件,发文9件,做到件件无差错;答复市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建议(提案)6件,满意率100%。
3、努力建立规范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制度。去年下半年,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中心更名为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进一步确立了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的法律地位。在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中,我们注意把好三关:一是把好法人条件审核关。按照资产、从业人员、场所、依法成立等条件严格审核,对不符合要求的,一律不予法人登记;二是把好年检关。对已办理法人登记的事业单位全面进行年检,年检事业单位245家,年检率达到100%。年检时对事业单位的资产、业务范围、人员等进行认真的审查,对合格的继续确认其法人资格,不合格的依法取消其法人资格。三是对新设立的事业单位进行跟踪督办。符合条件一个登记办理一个。全年新登记事业单位17家,办理事业单位法人变更50家。
四、进行专技职称评审改革,实行专技职务评聘分离
20*年,为加强我市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我们加大专业技术职称评审改革力度,全面推行专业技术资格社会评价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分离。按照市政府下发的《关于开展专业技术资格社会评价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分开工作的通知》要求,组建市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评价中心,根据社会化评审的要求,做好各评委会与主管部门的脱钩工作,实现职称评审的平稳过渡。从本市的实际出发,组建各类中初级评委专家库14个,其中中评委专家库7个。积极宣传和引导企事业单位推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分开制度,到目前为止,除教育系统外,全市企事业单位均已推行评聘分开制度,并逐步实行专业技术人员竞聘上岗。专业技术资格与职务评聘分开,打破了专技人员因单位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和岗位限制而无法晋升的僵局,根据专技人员的水平、能力、业绩,采取考评结合的方法创造性地进行专业技术资格评价,为我市各类人才的脱颖而出和人才档次的提升作出了努力,并受到上级和社会的一致好评。一年来,共评审和申报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565人,其中中高级人员922人。
为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的创造能力建设,根据*市人事培训教育工作会议要求,去年,在全市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中进行创新思维培训和考试。在师资和场地缺乏的情况下积极想办法,克服困难,全年共举办培训班70期,组织大规模考试7次,培训人员14000人。
另外,做好正常性的执业资格和专业技术资格报名、培训、考试等工作。一年来,共受理、审核省及全国性的各类资格评审报名考试1478件,举办外语及专业技术资格培训考试8期,制作发放各类证书19000本。
五、关心干部职工切身利益,认真做好工资福利工作
工资福利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强、牵涉面广、关系到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离退休人员切身利益的工作。我们认真执行上级政策文件,以极其负责的态度认真、细致做好工资福利工作。去年,共办理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正常晋升工资档次约4207人,正常级别晋升工资874人,职务变动晋升工资2340人,兑现20*年度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称职(合格)以上一个月奖金约4641人,调整机关事业散文工作人员职务补贴和月目标考核奖各20626人,增加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离退休费6100人,办理市以下基层农林水第一线科技人员浮动一档职务工资和浮动转固定93人,每月核定市直机关工作人员和全市教师财政统发工资约1*78人,办理干部重新确定工资39人、调动工作重新确定工资70人,调整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含离退休)劳模津贴34人。此外,办理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手续175人、退休干部住房困难补助119人、病故手续30人、遗属生活困难补助250人、精减退职人员定期生活困难补助106人。春节期间慰问住院干部、老干部及遗属共计340人。
六、开发就业再就业岗位,做好就业再就业服务
我们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全国和全省就业再就业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立足经济发展,注重岗位开发,坚持市场导向,完善服务体系”的工作思路,扎实推进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一年来,全市新增就业岗位7020个,开发社区就业岗位1267个,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484名,其中就业困难人员1123名,发放《再就业优惠证》574本,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9%,全面完成就业再就业工作目标任务。去年,我局被省政府评为全省再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一是召开推介会,为下岗失业人员和被征地人员就业和再就业创造条件。去年4月和11月,两次召开全市就业再就业推介会,组织参加招聘的企业和用人单位257家,提供就业岗位5176个,其中普通工岗位2625个,大大方便了再就业困难人员。推介会上前来应聘的有1762人,达成意向的有1018人。
二是宣传落实再就业政策,鼓励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去年,继续为市环力电器有限公司等三家企业争取到省第七轮就业难点贴息贷款项目,每家企业贴息额度分别为4万元,促使这三家企业去年新增就业岗位200多个,为200多名下岗失业人员解决了再就业问题。对自主创业的下岗失业人员,我们积极与有关部门联系按照规定给予扶持和政策优惠。一年来,全市享受税费优惠政策的下岗失业人员100多人,减免税费10万元。
三是采取各种培训方式,提高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能力。去年市就业管理服务处通过联合办班和企业自培等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为全市1950名下岗失业人员进行了再就业培训,培训专业有计算机硬件维修、计算机系统操作、车工、钳工、市场营销等。另外,为350名下岗失业人员进行创业培训,帮助有开业条件的下岗失业人员提高创业能力。
七、开展城乡统筹就业试点,建立市场导向就业机制
一是继续推进城乡统筹就业试点工作。根据市政府《关于开展城乡统筹就业试点工作的通知》(温政发[20*]129号)精神,按照*省城乡统筹就业试点工作标准(试行)要求,在上一年开展工作的基础上,去年继续推进此项工作,一方面是探索建立新型的被征地人员就业保障制度。去年我市出台了《*市被征地人员就业保障暂行办法》(温政发[20*]99号),根据《暂行办法》规定,我们印制了1万本《*市被征地人员就业保障证书》,及时发放到符合条件的被征地人员手中,使他们能享受到规定的优惠政策,如免费参加就业培训,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等。对被征地人员的就业培训工作,也都与各镇、街道联系予以安排落实。另一方面是开展就业前职业技能培训。按照“规范、对路、适用、专业”的原则,根据市场和企业的需求,针对不同行业、不同工种对从业人员基本技能的要求,进行培训。市就业管理服务处举办职业技能培训班10期,参加培训人数491人,其中职业指导员1期27人,保健按摩9期464人。另外,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9*0人,提高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竞争能力。以上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4月份召开的全省城乡统筹就业试点工作座谈会上,我局以《抓维权,强培训,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为题作了书面材料介绍。
二是努力搞好劳动力市场建设。根据我市城乡统筹就业试点工作要求和全市劳动力市场建设规划,去年我局继续重视镇劳动力市场建设。2月份,大溪镇职业介绍中心开业。大溪镇职业介绍中心和横峰、*、*等镇、街道劳动力市场的建立,进一步完善了我市以市劳动力中心市场为龙头,镇、街道劳动力市场为支柱,民办职业介绍机构为辅助的劳动力市场网络体系。去年全市进劳动力市场求职登记85430人,介绍成功59820人。各劳动力市场和职业介绍所为劳动者求职和用人单位招工提供了就地、就近、就快的良好服务,为我市的就业再就业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
三是清理整顿职业中介机构,规范职业中介行为。按照《*省劳动力市场管理条例》规定,去年初我局对全市93家职业介绍机构进行了年度审验,着重审验职业介绍机构应当具备的条件和允许经营的业务范围。另外,针对我市外来务工者多、职业中介机构多和在职业介绍活动中存在问题多的状况,我局会同市工商局对全市职业介绍机构进行了二次专项清理整顿,重点检查解决职业中介机构在职业介绍活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如未经批准擅自开办职业介绍所,非法从事职业介绍活动;未经核准登记,擅自扩大经营范围;提供虚假信息,收费不规范。在清理整顿中,我们将教育、规范、处罚贯穿于整个过程,对非法进行职业介绍活动和有违规行为的职业介绍所进行批评教育或依法处理,不符条件取消5家,行政处罚3家,限期整改3家。通过清理整顿,规范了劳动力市场秩序,维护了求职者的合法权益,促进了社会稳定。
八、加大社保扩覆力度,发挥社会保障功能
20*年是我市三年基本实现养老保险全覆盖的最后一年。我们继续狠抓社保扩覆和基金征缴工作,养老保险扩覆继上两年取得较大进展后,又取得突破性进展,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扩覆更是取得前所未有的成绩。我市全面完成*市下达的社保扩覆和基金征缴指标任务,并如期基本实现三年养老保险全覆盖的目标。
1、养老保险扩覆和基金征缴取得突破性进展。我市作为全省26个经济较为发达县市之一,三年内要达到基本养老保险全覆盖。*市政府去年给我市下达了净增养老保险参保人员5.3万人和征缴基金2.239亿元的指标。为完成目标任务,我们一是召开会议部署任务,签订责任状,列入年度目标考核;二是大张旗鼓地开展以《*省基本养老保险条例》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险政策宣传活动;三是为各镇、街道劳保所人员进行政策、业务和计算机培训;四是利用简报和召开社保扩覆座谈会等及时通报扩覆进展情况;五是下到各镇、街道督促、检查和指导。通过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保证了养老保险扩覆工作顺利进行。去年我市实际完成养老保险扩覆人数53100人,截止年底,全市养老保险参保总数达到115098人。全年共征缴养老保险费2.26*亿元,市财政补贴2000万元。养老保险基金滚存积余4.76亿元,实际支付能力达到45.5个月。我们加强养老基金的管理,确保养老基金的完整和安全,提高职工个人帐户透明度,及时调整和发放企业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继续做好养老金按时足额社会化发放。
2、稳步推进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去年,我们以稳定为指导思想,稳步推进我市基本医疗保险改革,继续实施《*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暂行规定》,完善基本医疗保险配套政策体系。起草、下发并组织实施《提高部分人员医疗保险待遇若干补充规定》、《贯彻〈提高部分人员医疗保险待遇若干补充规定〉有关问题的通知》、《关于建立企业补充医疗保险指导性意见的通知》。通过政策调整,提高了部分参保人员的医疗保险待遇,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医疗负担过重的弱势群体减轻了经济负担和压力。根据《*省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考核暂行办法》,组织财政、卫生、药监、发展计划等部门,对市内11家定点医疗机构的基本医疗保险管理情况进行考核,并举办了一次50多家零售药店和医疗机构定点测试单位派人参加的基本医疗保险业务知识培训。至12月底,完成了*市下达的基本医疗保险参保指标,全市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职工总数达到55996人,全年基本医疗保险费收入4129.9万元,基金收缴率为100%。
3、积极探索工伤保险改革新思路。去年1月1日起,《工伤保险条例》正式开始实施。我们利用新《条例》实施时机,狠抓了工伤保险扩覆工作。一抓宣传,在全市营造良好的工伤保险参保氛围。特别是通过工伤事例,得与失的比较,使企业主体会到参加工伤保险的好处,从而变被动参保为主动参保。二抓培训,提高经办人员的业务素质。去年3月份,特邀请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工伤保险处沈长仁处长来我市为各镇、街道劳保所经办人员进行《工伤保险条例》讲解,并进行其他业务培训。三抓进度,形成互相比较,争先完成的态势。通过每月一次的工伤保险扩覆进度通报,以及经常召开镇、街道社保扩覆工作座谈会汇报进展情况等,使各镇、街道形成你追我赶的竞争势头。四是提供方便快捷服务,增强企业参保吸引力。为方便企业参保,各镇、街道劳保所都采取了便民服务措施,代办各项手续。我局社保科在规定时限内给参保职工作出工伤认定,市社保中心也对参保的工伤职工及时发放医疗费、伤残补助金等。截止12月底,全市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46274人,超额完成*市下达的工伤保险扩覆任务。全年共认定工伤1068起,组织职工劳动能力鉴定458人。工伤认定行政诉讼5起,胜诉4起,败诉1起。全年工伤保险基金收入527万元,基金收缴率为94%。全市生育保险参保人数为15375人,生育保险基金收入135万元,基金收缴率为95%。
4、重视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去年是《*省失业保险条例》颁布实施的第一年。为贯彻落实《条例》,确保失业保险扩覆和基金征缴任务的完成,一是加强宣传。印发失业保险宣传手册15000本,利用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进行失业保险扩覆宣传,并开展社会保险宣传咨询活动。对镇、街道劳保所人员和企业主进行失业保险业务培训和政策宣讲30余次。二是制定实施意见。印发《关于贯彻实施〈*省失业保险条例〉有关问题的通知》(温政发[20*]119号),进一步明确和细化有关政策,使之更具可行性和操作性。另外,根据企业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按规定对失业保险金的发放标准也作了相应调整,由原378元/月调高至441元/月。三是分解指标。根据*市下达的任务,结合我市实际,制订了全市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和基金征缴数,分解到16个镇、街道,列入年度考核工作目标。四是规范申领发放程序。根据《条例》和《通知》规定,制定了失业保险金申领发放程序,并告示于众。使得失业保险金的申领发放规范化、制度化,既方便申领者,又不出差错。20*年,全市失业保险扩覆人数为23969人,止年底,全市失业保险参保总数为64076人,征缴失业保险费1200万元,失业保险基金支出480万元,累计结余2565万元。全年为672名失业职工办理了失业登记手续,为1027名失业职工发放失业保险金284万元,为农民合同制职工发放一次性生活补助123万元。
5、基本建立被征地人员基本养老保障制度。省政府《关于加快建立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通知》(浙政发[20*]26号)和*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等五部门《关于建立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的指导意见》(浙劳社农[20*]79号)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把被征地人员基本养老保障工作作为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来抓。我局作为业务主管部门,配合市政府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开展专题调研。去年以来,我局配合市政府做了大量的调研工作,特别是去年上半年组织有关部门专程到*、*、*、*等地考察,学习借鉴先行地区的做法。并先后在太平、温、城东、城西、大溪、*、*、松门、箬横等镇、街道召开各种形式的座谈会,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然后编制了多种方案,反复测算、比较和筛选。二是起草文件,制订政策。在结合我市实际,借鉴外地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充分论证,反复商讨,多次修改,去年6月,我局起草的《*市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暂行办法》,以市政府名义,形成了一个比较切合我市实际的政策体系和保障模式,为全面开展被征地人员基本养老保障工作奠定了基础。三是做好宣传、培训和督查工作,确保顺利实施。首先,印制宣传手册及相关资料,进行政策宣传和解释;其次,规范业务流程,制订工作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操作办法,举办业务培训,认真组织实施;再次,加强督查,确保完成目标任务。至20*年底,全市已有5500多位被征地人员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障,已有1885位参保对象开始享受养老保障金,完成了*市下达给我市被征地人员参保的指标任务。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在整顿规范中稳妥推进,健康发展。严格基金管理,防范基金风险,将农保基金全部纳入安全渠道运行,确保基金安全增值。做好档案、财务等基础性工作、个人帐户清理核对工作和续保工作,提高规范化管理水平,以管理促发展,保持政策和业务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九、依法调处劳动争议,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由于我市非公企业多,外来务工人员多,劳动法制意识淡薄,劳动管理不规范,造成劳资纠纷日趋增多。我们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劳动争议预防和处理的新路子。
一是加强基层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建设,努力将矛盾化解在基层。为方便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就近、就地、就快”解决劳动争议,将矛盾化解在基层,我们在建立镇、街道劳动关系协调委员会的基础上,于去年4月份建立了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派出庭和太平派出庭,在太平街道南泉工业园区建立了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去年,各镇、街道劳动关系协调委共调解各类劳动争议案件3072件,其中工伤补偿争议474件,劳动报酬争议2567件,其他争议31件,已调处2645件,为劳动者挽回经济损失1136.8万元,保护了广大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二是加大市本级仲裁委办案力度,维护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按照“多办案、快办案、办好案”的要求,市本级仲裁委积极受处劳动争议案件。去年共受理案件157件,作出不予受理3件,处理上一年余案13件,合计173件。在去年立案的157件案件中,工伤补偿124件,劳动报酬16件,劳动合同7件,养老保险8件,其他争议2件。已审结162件。通过审理为劳动者挽回经济损失466.8万元,为用人单位挽回经济损失33.1万元。去年,市本级仲裁委在新型劳动争议案件和重大影响案件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在审理*爱仕达电器有限公司诉某劳动者跳槽到*某公司案件中,准确使用法律,审理后得到许多媒体的好评。由于成绩显著,去年我市仲裁委被评为全省劳动争议仲裁工作先进单位。
三是重视劳动争议仲裁队伍建设,提高劳动争议处理工作人员业务水平。其一,调整了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组成人员。因人动,市劳动争议仲裁委组成人员发生了变化,为保证劳动争议仲裁工作顺利开展,我们及时向市政府汇报,去年7月20日,市府办发文调整了市劳动争议仲裁委的组成人员。其二,市劳动仲裁院正式运行。20*年10月24日,市编委批准成立市劳动仲裁院,人员已于去年10月底到位。我市劳动仲裁院的成立,标志着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实体化建设迈出了重要一步。在*市继路桥之后居第二家,在全省居第五家。其三,加强仲裁员队伍建设。为进一步充实仲裁员队伍,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在去粘月份聘请了20位兼职仲裁员,在12月份聘请了2位专职仲裁员。目前,我市仲裁委已有4位专职仲裁员,37位兼职仲裁员。为进一步树立劳动仲裁公正、廉洁的良好形象,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和劳动仲裁院于12月份印发了《仲裁员工作准则》、《仲裁员回避制度》和《仲裁员工作纪律》,对仲裁员在仲裁中的行为规范作了规定。其四,通过培训和研讨,提高仲裁员业务水平。去年3月初,我局有关科室邀请市工业经济局、市总工会等部门与市法院联合召开贯彻实施《工伤保险条例》研讨会,就《条例》实施中的问题交换意见,尽量减少执行中的不一致现象。
四是完善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实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去年,我局会同市工业经济局和市总工会参与劳动关系协调,召开会议,就劳动合同签订、《劳动法》执法检查、劳动争议案件预防和处理,特别是*羊毛衫行业和*水泵行业工资集体协商等进行了讨论,三方交流了各自的看法,就相关问题达成共识,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去年我们继续帮助指导*羊毛衫行业开展第二轮工资集体协商,使之不断完善。9月19日,*羊毛衫行业协会会同行业工会签订了《*市*镇*羊毛衫行业职工工资协商协议书》。在此基础上,我们又对*镇水泵行业进行了工资集体协商试点。7月15日,在已建立*镇泵业协会的基础上,建立*镇泵业工会。3个月来,行业工会和行业协会分别代表劳动者和业主进行了三轮面对面的工资集体协商。11月3日,由*镇泵业工会主席代表本地区3876名泵业工人和镇泵业协会会长代表22家水泵企业签订了《*市*镇水泵行业职工工资(工价)集体协商协议书》,从而使职工工资集体协商作为一项经常性制度在*水泵行业推行。我市加强劳动关系三方协调,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其做法和经验在去年6月召开的全省推进三方协调劳动关系工作经验交流会上作了介绍。
十、开展劳动用工整治,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一年来,劳动保障监察在开展劳动用工整治,严厉打击非法用工,规范劳动管理行为,查处劳动者投诉案件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为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止年底,共出动检查2380人次,主动监察用人单位729家,涉及职工96508人,责令补签劳动合同82934份,督促用人单位备案1709家,送达《劳动保障限期改正指令书》60份、《劳动保障监察询问通知书》69份。共受理劳动者投诉举报案件473件,为1586名劳动者追回拖欠克扣工资款109.7万元。行政立案处罚案件100起,处罚金额70.48万元,其中查处童工82起,清退童工94人,罚款67.5万元;无合法证件13起,罚款2.3万元;职介提供虚假信息和雇用无证人员3起,罚款4600元;拒绝对指令书作出答复2起,罚款2200元。行政处理案件6起,涉及职工86人,金额21.3万元,经济补偿金8220元。处置10人以上群体性案件18起,帮助927名职工追回拖欠克扣工资143.7万元。去年市劳动保障监察大队收到感谢信8封、锦旗12面,被评为全省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先进集体,还被省未成人保护委员会命名为省级优秀青少年维权岗。
20*年的劳动保障监察工作,根据上级统一部署,结合我市实际,唱维权主旋律,打稳定主动仗,继续开展“三春”行动,促进劳动用工专项整治成果进一步巩固。
一是认真部署“春雷行动”。去年2至4月份,我局开展了规范职业中介行为和企业招工行为为主要内容的“春雷行动”。我们与工商部门一起,对全市96家职业介绍机构进行了清理整顿。本着保护合法,取缔非法的原则,依法取缔非法职业中介机构4家,处罚4起,罚款4600元。对于合法经营的职业中介机构进行进一步引导,促使其经营行为更加规范,为求职人员提供更为方便、快捷的优质服务。另外,对企业招工行为,坚持边检查、边宣讲,帮助和指导企业通过合法途径招用职工和签订劳动合同,增强其诚信用工的自觉性。
二是着力抓好“春苗行动”。去年是我市查处童工力度最大的一年。市劳动保障监察大队通过日常巡查、专项检查和举报专查等方式,共查处非法使用童工案件82起,无合法证件案件13起,罚款69.8万元。7月份“春苗行动”中,我们大张旗鼓地宣传《禁止使用童工规定》,组织全市劳动保障监察员对劳动密集型和家庭作坊式企业进行地毯式摸排,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不留盲点,坚决有效地打击非法使用童工行为。同时组织举办劳动法律法规培训班3期,培训企业主180人,帮助他们提高甄别“假名童工”、“假龄童工”、“编外童工”的能力。通过深入广泛地宣传和切实有效的工作,依靠广大群众着力解决童工“发现难”问题已取得一定成效,严禁使用童工的社会氛围已形成。
三是全力开展“春雨行动”。去年,我们早准备,早部署,早介入,全力以赴开展以清欠农民工工资为主题的“春雨行动”。为及时妥善处置因工资纠纷引发的重大突发案件,切实维护劳动者的工资权益,专门研究制订了企业欠薪应急处置预案,并建立劳动保障重特大案件应急小组,确保以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效能,实施有序处置。我们将全市生产不紧气、业主不是本地人或平时劳资纠纷较多的26家企业列入重点监控对象,对其分别提出整改意见,同时进行不定期的回访检查。对莫视民工利益,置法律法规于不顾,恶意拖欠,拒不支付民工工资的企业或业主,该处罚的就处罚,该暴光的就暴光。为解决建筑企业拖欠民工工资“老大难”问题,9月7日,根据市政府下发的《切实解决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问题的实施意见》我们联合建工局建立建筑施工企业欠薪保障金制度,从实施效果看,去年受理建筑民工劳资纠纷投诉案件比往年大为减少。同时,明确规定建筑施工企业法定代表人为工资支付第一责任人,项目经理对民工工资支付负直接责任,有效的遏制了建筑行业小包头转嫁风险或携款逃逸事件的发生。
为做好新形势下的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市劳动保障监察大队重视监察制度建设。一是增强工作责任心,建立首席劳动保障监察员制度。我们在全省劳动保障系统率先实施首席劳动保障监察员制度。该制度将行政执法的相关责任落实到专人身上,赏罚分明,既有压力,更有动力,极大地增强了监察员在执法中的光荣感和责任感。二是方便群众,建立“一次性”告知制度。为方便群众,提高办事效率,我局要求经办监察员对于证据或材料不齐全的来访者,一次性告知下次所要提供的材料或证据,绝不让来访者多次奔走。三是畅通投诉渠道,建立劳资纠纷投诉绿色通道。畅通“12333”劳动保障举报投诉电话,为劳动者维权提供方便。各劳动保障所对本辖区内劳资纠纷调解负总责,一般投诉案件当天处理完毕,复杂案件七天内处理完毕。对疑难棘手案件,可要求监察大队协助解决或予以解决。
为规范企业劳动管理,去年我们继续抓了推进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工作。一是深入调研,不断完善“双推”考核办法。在制订“双推”考核办法前,深入各镇和街道,进行座谈,虚心听取如何更好落实“双推”目标任务的意见和建议;结合实际,综合分析,力求“双推”考核目标任务基数的合理;要求建立职工台帐,并输入电脑,列入目标考核。二是以规范性文件进一步推动“双推”工作开展。以两办名义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管理工作的通知》(温市委办[20*]62号),要求各镇、街道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力争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并认真做好职工名册台帐等基础工作。三是积极部署,狠抓“双推”工作落实。我们把重点放在完善基础工作,建立职工名册台帐。召开会议,部署“双推”工作任务;充分发挥“双推”工作简报作用,及时通报各地工作进展情况;制作职工名册台帐软件和操作方法,发至各镇、街道,便于运用管理;不定期组织人员下到各镇、街道检查、督促和指导合同签订工作,并结合劳动法保障执法检查,对各镇、街道的“双推”情况进行检查。四是认真组织“双推”目标任务的考核。根据目标责任考核办法,我们组织人员采取抽样办法,对全市各镇、街道进行检查考核。截止12月15日,全市已有19338家企业与274256名劳动者签订了劳动合同,1131家企业工会或联合工会与企业或被覆盖企业签订了集体合同,全市企业覆盖面达到了93.62%,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了93.1%,集体合同签订率达到了106.8%,点上劳动合同签订合格率为95.51%,企业职工台帐基本建立。通过三年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基本实现了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全覆盖的目标。12月20日,陈加元副省长在省政府办公厅编发的《昨日要情》176期《*市着力构建劳动者维权体系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2.63%》信息一文上批示:*做的不错,要认真总结,特别要抓住劳动合同签订的牛鼻子,推动劳动者权益保护工作。
十一、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
一是加强企事业单位在职职工和职技校学生职业技能培训,继续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和就业准入制度。去年,我们主动出击,不断拓展考证的新空间,经过艰苦的努力,得到了市工业经济局、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市建工局等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全年共培训核发《职业资格证书》113*本,其中初级8124本,中级2371本,高级808本。考证数名列*市前茅。我们充分发挥市技工学校(市技工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市就业训练中心)的培训主阵地作用。市技工学校作为我市首批机电类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拥有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的师资、场地等条件和优势,可以同时开展多个工种的培训,并可长期举办培训。我们积极组织企事业单位在职职工和下岗职工进行培训,考核合格的,发给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去年市技工学校(市技工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培训人数达到5338人。
二是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被征地人员就业培训。去年以两办名义下发了《关于加强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温市委办[20*]1*号),对推动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起到了指导性作用。我们积极与市农林局等部门协作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建立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集中体系,以市技工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市就业训练中心和农技培训中心为主要培训基地,充分发挥各职业技术学校、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函大和镇、街道化技术学校的作用,探索在企业开设分校或举办培训班等方式,方便农民学习知识掌握技能。通过多方协作努力,已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9*0人。与此同时,重视开展被征地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去年6月份,借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社会保障工作会议的东风,我们抓住时机,组织人员到各镇、街道宣讲和落实会议精神,并对重点镇、街道主要领导反复做工作,取得一定的成效。如城东、城西等街道主要领导对被征地人员就业培训工作相当重视,亲自听汇报,作方案,并确定专人负责,积极做好宣传摸底等工作。城东街道已成功举办了一期家政服务(保姆)培训班有50多人。
三是重视做好市技工学校的招生、学生实习和毕业生就业推荐工作。去年市技校在招生十分困难的情况下,经全校教职工共同努力,想尽千方百计,终于基本完成招生任务。报名人数为330人,实际招生人数为291人。目前,学校开设了七个专业,有机械模具、数控加工、机械制造、维修电工、宾馆管理、汽车维修、计算机应用等。去年上半年有274名学生外出实习,下半年,又有4班学生外出实习。由于学校严格管理,实习生普遍受到企业的欢迎,社会反响较好。去年毕业生人数为274人,通过学校推荐与召开双向就业洽谈会形式,与企业签定就业意向的有260人,毕业生就业率大94.9%。市技校一直坚持以技能教学为主,十分重视学生的技能培养。本年度,学生在*市电工技能比赛中获得团体一等奖;在省电工技能比赛中,两名参赛选手分获第五、六名;在*市钳工技能比赛中,获得团体二等奖;在*市制图技能比赛中,获得团体三等奖。
十二、扎实开展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活动建设,努力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
根据市委、市政府、市效能办的统一部署,从去年三月份开始,我局机关和下属单位开展了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活动。此次活动,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和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第二次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和“求真务实、优化环境、促进发展”的主题,重点在加强机关思想、作风、制度、效能和党风廉政建设,解决机关效能建设中的突出问题,提高全体机关和下属单位干部职工的行政能力、办事效率、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上,力求取得新的突破和成效。活动期间,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抓好学习教育。结合本局实际,制定详细的学习(培训)教育计划,认真组织实施。
二是认真查找问题。按照征求意见计划,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下到各镇、街道,与各界人士和各类代表进行面对面的接触、交谈,充分征求对本局机关效能建设的意见和建议,找准问题,剖析原因,制订整改措施。
三是完成选派驻村指导员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选派本系统5名驻村指导员,服从有关镇党委、政府的统一安排,尽快下村开展工作。
四是搞好第三轮审批制度改革。清理审批项目(保留行政许可事项5项,取消行政审批事项3项,行政确认事项1项,其他类别事项9项),简化许可程序,缩短许可时间,提高办事效率,切实方便基层和群众。
五是开展调研工作。结合本局年度重点工作,分线下到镇、街道、企业、单位,开展调研活动,了解实际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为市领导决策和市政府制定政策提供依据。
六是完善局机关工作制度。清理、修订和补充局机关原有的各类规章制度,汇编成册,公布于众,严格加以执行。
七是做好排查调处工作。对遗留的件集中进行排查和调处,切实解决企业和群众反映较大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继续实行重点件挂牌销号制度,落实一件,调处一件,销号一件。本年度共调处各类件45件,回复市政府直线电话交办单48件。
八是深化“双创”活动。在全体机关干部中开展与时俱进争先锋、工作绩效争一流、效能建设争表率的“三争”活动,努力创建学习型党支部和人民满意机关。在全系统开展创建优质服务文明科室、窗口(岗)和评选优质服务先进个人活动。
九是办理市人大代表建议和市政协委员提案。我局共收到市人大代表建议交办件10件(含市编办2件),市政协委员提案交办件12件(含市编办1件),共计22件(不包括协办件)。在规定的时间内全部办结,面商率达到100%,满意率达到64%,基本满意率达到36%。代表和委员们所反映的问题和提出的建议对我局改进和做好工作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十是实施党员干部参赌专项治理。印发《党员干部职工赌博问题专项治理实施方案》,进行自查自纠,并建立专项治理情况报告制度,及时报告工作进展情况。开展“禁赌拒赌、从我做起”大讨论活动,提高对党员干部参赌危害性的认识。建立健全禁赌工作长效机制,加大监督和查处力度。
十一是加强督查和考核。局机关开通举报投诉电话,受理群众的举报和投诉。不定期组织人员对局机关和下属单位干部职工遵守“三项禁令”和“五不准”情况以及上班出勤、工作态度、服务质量等进行明查暗访,将检查结果、工作绩效与年度考核、奖惩评优挂钩。
我局开展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活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主要反映在:
1、为进一步推进机关效能建设,我局劳动争议仲裁科采取各项便民措施方便当事人特别是劳动者仲裁。一是当日立案。对申诉人提交的申诉书及证据材料齐全的,当场予以立案。二是实行困难职工法律援助。对因工负伤且经济特别困难的劳动者实行仲裁费缓交、迟交、免交制度。三是仲裁程序告知。将《劳动争议仲裁程序》和《工伤案件处理程序》告知当事人,便于其行使仲裁权利。
2、为提高劳动保障监察案件处理质量和效率,方便劳动者投诉,市劳动保障监察大队建立首席劳动保障监察员制度和“一次性”告知制度,建立劳资纠纷投诉绿色通道。从首席劳动保障监察员制度和“一次性”告知制度实施效果看,有效地提高了案件处理的质量和效率,有效地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