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四年级学生学习计划大全11篇

时间:2022-11-19 10:37:57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四年级学生学习计划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四年级学生学习计划

篇(1)

这篇文章主要讨论、研究激励性学习评价在小学四年级跳绳教学活动中的应用。

一、应用榜样的力量,尽量照顾全体学生实现全面性

有一点我们不可以否认就是我们上课只有一位教师,而学生却是比较多的,所以,教师很难做到对每一位学生都能全方位地照顾。虽然全面评价是有一定的效果,可以激发、鼓励学生,但是这种效果也是暂时的,学生也只是在当时或是一段时间内可以得到刺激,不能达到长久的作用。而且,如果我们只是采用一些简单的评价,可能会影响突出学生的学习激情,使部分懒散的学生更加投机取巧。

所以,我们要采取一种好的解决方法,既可以影响到所有人,又能够在我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采用以点带面的方式,首先要给予全班学生好的肯定,然后找出个别比较突出和优秀的学生来做表率和榜样。在跳绳中我就可以如此,首先肯定大家的努力和表现,然后可以找出表现突出的学生做表率来刺激和鼓励其他学生学习,也可以为防止学生犯错,做错误的动作。我们通过点评那些优秀的和做得不到位的学生,可以使大家都意识到如何能够做到位,怎么做才是正确的动作,一方面可以给学生做一个正确的跳绳示范;另一方面可以使他们发现自己的跳绳缺陷,并进行及时纠正。

二、学会正确应用激励性评价

由于现在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他们在家里都是被宠着、惯着,受不得批评和逆耳的忠言。这些学生很难接受生活学习上的问题或错误。为了使他们能够正确面对错误,在跳绳教学中我们就需要适当给予他们一些肯定的激励评价,并且能够很好地指引他们改正错误,接受他人的指导和意见,从而能够很好地进行跳绳。

我们在跳绳教学中,虽然是要多应用激励性评价,但是对于学生的错误和问题我们也不能忽视。我们不能光表扬不批评,不能使学生骄傲自满,只有在不断地激励刺激下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篇(2)

1.

掌握几种营养素的作用

2.

掌握人体的组成元素和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3.

了解有机合成材料

[教学重点]

1.

几种营养素的作用

2.

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教学程序]

1.

引入

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但是与生活息息相关,我们每天的衣食住行都与化学有关。例举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物质。比如我们每天吃的食物,其主要成分有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

2.

营养素

(1)

蛋白质

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是机体生长及修补受损组织的主要原料。一切重要的生命现象和生理功能都离不开蛋白质。

蛋白质的存在:植物种子和动物肌肉中

蛋白质的功能:

a.

构成和修补人体组织

b.

维持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和各类物质在体内的运输

c.

维持机体正常的体液平衡;渗透压平衡和酸碱平衡

d.

免疫球蛋白可维持机体正常的免疫功能

e.

构成人体必需的催化和调节功能的各种酶和激素的主要材料

f.

提供热量

几种特殊的蛋白质:

a.

血红蛋白

血液中的血红蛋白能够与氧气结合,被运输到身体的各个组织,同时血红蛋白与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携带到肺部呼出。血红蛋白还能与一氧化碳结合,其结合能力是氧气的200-3倍,结合了一氧化碳的血红蛋白不能再与氧气结合,人会窒息而死。

b.

酶是一类重要的蛋白质,是生物催化剂

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以下特点:

条件温和,不需加热

具有高效的催化作用

具有高度的专一性

蛋白质的变质

蛋白质分子受到某些物理因素或化学因素影响时,其结构被破坏,失去生物活性。

(2)

糖类

糖类是人类食物的重要成分,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生物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

糖类的主要功能:

构成机体重要物质

提供能量

调味

维持大脑功能必须的能源

调节脂肪代谢

提供膳食纤维

(3)

油脂

油脂是重要的营养物质,常见的有花生油、豆油等

常温下,植物油脂呈液态,称为油;动物油脂呈固态,称为脂肪。

每克油脂在人体内完全氧化时放出39.3KJ能量,比糖多一倍

(4)

维生素

维生素有20多种,大多数人体不能合成,要从食物中摄取

需求量小,却起到调节新陈代谢、预防疾病、维持身体健康的作用

缺乏维生素会怎么样?

缺乏维生素A:夜盲症

缺乏维生素C:

坏血病

3.

化学元素与健康

一、人体的元素组成

1.

人体由50多种元素组成,期中含量较多的有11种

常量元素:含量超过0.01%,如O、C、H、N、Ca、P、K等

微量元素:含量小于0.01%

2.

在体内以水、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的形式存在

K、Na

1.存在:钠以钠离子的形式存在于细胞外液中,钾以钾离子存在于细胞内液中

2.生理功能:维持人体内的水分和维持体内液恒定的pH有重要作用

Fe

血红蛋白的成分,帮助氧气运输

缺铁会引起贫血

Zn

锌元素影响人体发育

缺锌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

I

碘元素有防癌、抗癌作用

缺碘引起甲状腺肿大,幼儿缺碘会影响生长发育;碘过量也会引起甲状腺肿大

3.

有机合成材料

有机物都含有碳元素,如甲烷、乙醇等

无机物一般不含碳元素,如氯化钠等

少数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具有无机物的特点,把它们看成无机物

有些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很小,如乙醇等,称为小分子

篇(3)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4-0045-03

为了帮助创新型人才更快出炉,同济大学于2006年启动了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Student Innovation Training Program,简称SITP)。目的是使本科生尽早接受科研训练、尽早熟悉企业、了解社会实际,掌握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和手段,培养大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从而提高大学生的研究创新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而“迷思概念”往往在大学生的科研活动中起到负面作用。所谓“迷思概念”是指一个人或者一群人依据自身经验所形成的一种自认为合理的概念,它是基于日常经验对事物或者现象做出的解释,这种解释往往与科学概念相背。在科研中把有悖于科学概念的“迷思概念”转变为“创造性思维”,应是实现SITP的目标的一条重要途径。

一、大学生科研活动中“迷思概念”的含义和特点

李雁冰详细地介绍了“迷思概念”在科学教育中的特点。在SITP中,以化学学科为例,本科生的“迷思概念”主要来源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片面理解、教学或者传媒的误导,与科学教育中的迷思概念具有共同的特点,但是也有特殊的表现,例如:

(一)独立性

许多“迷思概念”具有相当的独立性,属于个人私有。例如,个别同学认为“水蒸发之后就消失了;化学反应就是产生不可逆的变化的反应”等。甚至相同的问题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迷思概念”。这些都是因为迷思概念将外在信息通过自己的加工进行解释,用自己的经验建构自己的理论,所以其概念具有相当的独立性质。

(二)普遍性

即使对于一些基本的科学常识,许多人都存在迷思概念。例如,下面几个描述经常很多老师和学生不能给出正确的答案:“凝固和沸腾是一种化学反应”、“水具有溶解盐的力量”、“熔化和溶解是同样的”、“化学键能够储存能量”、“水蒸气分子比冰分子要轻”、“酸碱混合得到中性的溶液”、“打开化学键释放能量”等。

(三)隐蔽性

在科研活动中,学生的迷思概念(来源于生活,学习,文献,导师讲解,实验室组会,周围观察等)一般不会明显地显露出来,但是在解决科研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时却往往自动地去运用迷思概念。比如,刚开始做实验的同学往往以第一次的成功作为范本,如果实验现象等出现差异就认为失败,而指导教师却很难帮助学生发现此类问题。

(四)易变性

迷思概念在刚开始科研活动的同学中体现出明显的易变性,容易出现也容易被纠正。针对易变性,正是科研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使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科研理念,是创新性思维的重要起点。

(五)异质性

失败的实验往往预示着不一样的珍贵结果,“迷思概念”中也可能闪耀“创造性思维”的光芒。学生们做SITP的目标明确,以实现目标为成功的标准,忽略了科研最根本意义在于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反映出学生经验的褊狭或者思维的简化,创造性思维要跳出迷思概念的误区。例如,有人认为“电脑病毒可以通过电源线传播”,因此关机后必须拔下电源,这个迷思概念里面蕴含着高压线中传输弱电流信号的可能。由此看来,理解并判断迷思概念的不同意义和价值在科研活动中对创造性思维是有帮助的。

二、 SITP中“迷思概念”的发生机制

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中的本科生主要是大二到大四的学生,基本上刚开始接触专业课或者是尚未学习部分专业课,到实验室这个陌生环境之后,很多事物都是新鲜的。这为“迷思概念”发生提供了丰富的土壤。究其原因,可以大致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初高中阶段“迷思概念”的延续

很多研究表明,高中生最经常发生迷思概念的学习部分包括化学反应中化学平衡以及化学键的概念。例如,学生普遍存有与化学键相关的迷思概念:“分子是由独立的原子组成”、“只有两种化学键,即共价键和离子键,其他的都只是力,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键”、“极性共价键化合物中有带电物质”等。这些高中生经常发生的迷思概念因为缺少改正的契机,往往在大学生中也同样容易出现。

(二)实践中得到错误的示范

大学生的实践教学主要是基础实验,教学目的是为了加深课堂知识的理解。基础实验主要是验证实验,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这类实验成功率极高,涉及的知识面较窄。因此,“化学实验很简单”、“化学实验非常复杂”、“科学与技术是同样的”等迷思概念矛盾地存在于很多同学思考中。因为缺乏必要的设计性或者综合性实验训练,开始SITP的大学生经常迷信于自己在实验室初期见到的各种操作等就是最标准的操作或实验手段,而且这类迷思概念还具有传播性,往往被当成正确的方法教给下一位同学。这些在实践中得到的错误示范因为不会造成大的问题,往往被老师忽略,形成根深蒂固的概念。

(三)文献和资料的误导

“文献中报道的都是正确的”,“我按文献做实验结果重复不出来,所以文献错了”这两个迷思概念非常普遍。学生阅读文献数量有限并且固执于文献的方法,迷信文献和迷信专家使学生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证实文献中已经证明过的结论,难以脱离理论教学的束缚。

(四)教学的误导

教师在指导学生时也会是一些“迷思概念”的起因。因为时机或者时间因素,教师通常把大量应该注意的事项或者问题在较短的时间内教授给学生,而学生由于基础知识等原因,不能够彻底或者完整地理解相关知识。一旦在其头脑中留下一些似是而非概念,往往转化为迷思概念。

(五)社会风气的误导

现代大学生生活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互联网、电视、报纸杂志等成为“迷思概念”产生和传播的重要途径。“读书无用”、“大学毕业就是失业”、“上学不如打工”等概念也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想。学生缺少对于科研的执著和热情,参与SITP是为了学分或者奖励,从出发点上就是错误的。

“迷思概念”一经形成之后,往往根深蒂固地存在于大学生头脑之中,并形成相对固定的信念。对于培养创新型人才会产生诸多不利的影响。如果“迷思概念”形成程序性知识,它在科学教学中将很难进行概念转变。针对以上几种可能导致“迷思概念”产生的原因,在计划实行过程中,学校和导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等进行相应的理念性或者概念性的转变,将学生认知结构中的“迷思概念”向科学概念甚至科学发展观概念转变,从“迷思概念”向“创造性思维”转变。

三、观念转变:从“迷思概念”到“创造性思维”

科学研究应该面对的是未知世界,是对未知的探索。创新性思维的缺失往往导致大学生创新行动的参与者不能得到必要的锻炼,经常属于实践性质的综合性实验,而这不是这个行动的初衷。那么,如何掌握并转变学生的“迷思概念”?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结合以前的研究,可以从几个层面进行尝试:

(一)学校教育层面:首先要破除“读书无用论”等迷思概念,进行以创造性思维为目的的教学改革

首先,强调智力和思维的重要性,而不是不停地加强基础知识传授。智力是以思维为核心,而知识不是思维,它们是两个概念。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其次,打破学生在思维方法上的形式逻辑依赖性。在科研中,过于重视形式逻辑往往导致只重视结论。但是科学的发现并不仅仅是靠推理创造出来,而需要发现问题、开拓思维、突破传统概念框架,运用联想和想象触发灵感、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能力的培养。最后,应该破除传统思维的束缚,加强科学史的教育。破除学生面对科研问题时不爱钻研、不善存疑、不会分析、不勤动脑筋等顽疾。

(二)实验室层面

大学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应该是最高的。即使“迷思概念”再顽固,遇到真知灼见时也应该能够被科学概念转变。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加强培养。首先是导师,应该以最前沿的科研成果作为课题的研究方向,通过访谈和安排学生撰写实验计划等发现学生在面对课题时可能有的“迷思概念”,并从“迷思概念”出发,引导学生在思考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思维闪光点的进一步认识与深入思考,从而启发其“创造性思维”。其次是周围环境,大学生进入实验室后,进入了以导师和研究生为主的科研环境。细致认真的学生能够在无形中破除很多固有的“迷思概念”,改变对科研活动的看法,并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基础上发展出新的能力。最后是组会或者学术会议,让大学生理解和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接受新知识与新技能,“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与吸收是快速掌握知识的法门。

(三)个人层面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迷思概念”也是一种概念,如果学生带着问题走入实验室,那么一个个迷思概念将被自己转换为科学概念。首先,依赖大量资料和文献的阅读,通过分析比较,应该能够破除“文献都是正确的”这类迷思概念,能够以批判和发展的眼光分析和解读文献;第二,就是撰写研究计划,要求能够跳出文献的窠臼,发展出有创造性的新思想或者新实验。这个过程应该有导师的参与,指出不足与可能的方向。但是不应该越俎代庖,应该以锻炼学生的思维习惯为主;第三,在于做报告,通过学生亲口讲出自己的思路与具体的实验思想,进一步改变其固有观念;最后,在于动手,想得再多也不如实践,在具体实验过程中,把先前的一切构想变成现实。

四、结语

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的开展与研究生科研活动完全不同,不能以撰写论文为目标,其重心应该在于基础知识的掌握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方面,不是把研究生教育提前到本科阶段,而是锻炼大学生的思维能力。笔者认为其关键在于破除大学生中固有的对于科研问题的“迷思概念”,正确地处理“迷思概念”和“创新性思维”之间的矛盾。通过大学生的科研实践活动,力争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 参 考 文 献 ]

[1] 李雁冰,刁彭成.科学教育中“迷思概念”初探[J].全球教育展望,2006,35,(5):65-68.

[2] 王秀荣,范林,魏锐.化学反应的阶段隐喻及迷思概念[J].化学教育,2012,(9):69-71.

[3] W. C. Galley. Exothermic Bond Breaking: A Persistent Misconception[J]. J. Chem. Educ., 2004, 81 ,(4): 523.

[4] J. P. Birk, A. E. Lawson. The Persistence of the Candle-and-Cylinder Misconception[J]. J. Chem. Educ., 1999, 76, (7): 914.

[5] M. Whitfield, E. Vitz. Demonstrating Void Space in Solids: A Simple Demonstration To Challenge a Powerful Misconception[J]. J. Chem. Educ., 2006, 83,(5): 749.

[6] 王亮功.以创造性思维为目的-面向21世纪的大学教改新方向[J].科技导报,1998,(4):3-6.

[7] 陈静.高中化学“迷思概念”的转变[J].考试,2009,(33):180-182.

篇(4)

一、前言

古希腊时期,苏格拉底就根据自己的哲学观,提出了自主学习的思想。自主学习在我国也有着悠久历史,先贤们很早就意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1]。孔子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孟子认为:“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2]。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知识更新周期律越来越短,知识时代的到来已经使人类不得不迈入“学习化”社会。著名心理学家赫伯特?杰乔(Herbent Geijo)曾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会阅读的人,而是没有学会自主学习的人”[3]。由此可见,学生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已经是时代性产物。学生学习的绝大部分时间都要靠自己坚持的意志力和不懈的努力才能不断的积累知识。

1.自主学习的定义

自主学习指学习者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选择内容,学习地点、学习时间,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策略,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评价的学习过程[4]。美国密歇根大学的宾特里奇(Pintrich)教授的观点,他认为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的、构建性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首先为自己确定目标,然后监视、调节、控制由目标和情景特征引导和约束的认知、动机和行为[5]。自主学习活动在学生的个体、环境和总体的成就中起中介作用。

2.自主学习必要性

国内外研究表明,21世纪对人才基本素质的要求是:具有进取,创新精神;具有宽广的知识面和良好的适应性;具有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具有对国家、社会和人类的高度责任感;具有优良的学风和严谨的治学精神;具有被人领导和领导别人的团队精神;具有个人特长[6]。其中,进取精神和创新精神排在首位,这就说明终身学习的社会已经到来。现在创建终身学习型社会已经成为各个国家教育发展的主要思潮。随着各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国民文化水平的提升也应提高重视。要创建全面终身学习型社会一定要具有全面的学习观,自主学习观和创新观。美国心理学家巴斯Bass指出:半个世纪以前,人们从大学毕业后,大约有70%的所学知识一直可以在其退休前运用;而在当今时代,这个数字缩减为2%[7]。这意味着,当今的大学生毕业后从事某项职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有98%需要从社会这个大课堂中来获得[8]。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习得,将有利于他们形成终身学习的思想与能力,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有利于他们适应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并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研究方法

1.研究样本

对外汉语专业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注重汉语英语双语教学,培养具有较扎实的汉语和英语基础,对中国文学、中国文化以及中外文化交往方面有较为全面的了解,有进一步培养潜在的高层次对外汉语专门人才[9]。

为了进行对对外汉语专业学生自主学习情况的调查,本课题对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对外汉语专业的本科生作为样本进行的问卷调查。参与调查的对外汉语专业学生共264人,其中大学一年级81人,大学二年级67人,大学三年级66人,大学四年级50人。

2.测试手段

本论文采用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徐小涵等编制的大学生自主学习问卷,该问卷由15题组成,问卷中的问题包括学习目标、学习控制力、学习监督能力、学习意义、学习评价等共5种调查因子。此问卷经过样本分析具有可信度,适合对大学生自主学习状况评定。

本课题研究小组以吉林华侨外国语学院对外汉语专业所有本科生为对象,分别针对大学一年级到大学四年级等不同年级的共264个学生分别设计并且进行了四种不同的问卷调查。共发放了280份问卷,收回264份,回收率为94%。调查结束后统一用统计软件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以图表的形式特别针对不同年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对于课后时间能否有效的进行自主学习进行了对比分析。

三、结果与讨论

1.调查结果

从上表数据可以看出,大学一年级的学生学习目标十分模糊,对学习的意义也知之甚少,他们在学习主动性方面明显偏低,学习时间安排也很少。但是很多学生都参与到了课外的实习经历;大学二年级的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对学习意义的理解和实习经历方面没有明显变化,但是他们对学习目标的认识明显清晰了很多,多数人开始逐渐增加安排学习时间;大三年级学生对自己的规划有明显的改善,在对待时间安排方面有了质的飞跃。在明确了自己的目标后能够按照自己的计划有条不紊的进行,可见目标对学生学习有很强的指引;大学四年级的学生各个指标都提升至最高,就连学习主动性也有巨大提升,对于课余时间,大四学生也有自己明确的安排,在除了论文与工作之外,多数大四学生也选择学习一门中国古典文化,如,剪纸,笛子等。

2.讨论

从此次调查中可以看出,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逐年增加的,大学一年级的学生学习目标十分模糊,这是由于刚从高中的填鸭式的学习方式向自主学习转变,他们缺少了高中老师的那种引导,所以大部分人都不知道改学什么,怎么学 。大二学生在时间安排上面有了巨大进步,由于英语四六级考试的缘故很多人开始主动安排学习时间,去图书馆或者电子阅览室等地方。大三年级学生是一个转折点,这一年大部分学生都明确了自己的目标,对自己未来的职业也大致有了规划并为此努力。大学四年级学生真正做到了自主学习,他们安排大量的学习时间,这些学习不仅仅限于课本,还有课外实践。大学四年级绝大部分学生选择了实习,在实习期中间,他们获得了书本上学不到的社会经验,这对他们今后的职业发展至关重要。

调查问卷结果给当代大学生的启发:

2.1树立明确的目标。目标是指个人部门或整个组织所期望实现的成果。人们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实现既定的目标。目标的确立一定要越早越好,最好在大学刚开始就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在明确了自己的目标后,大部分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目标来安排时间并主动进行自主学习。只有目标明确才能跨越学习道路上的种种障碍,坚定不移的朝着目标努力,前进。对于对外汉语专业学生来说,尽早确立自己是否喜欢对外汉语教师的职业,喜欢则多所了解留意与对外汉语教师职业相关的内容。

2.2制定明确的学习计划。要想通过自主学习达到自己的目标,除了尽快确定目标之外,还要有一个明确的学习计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大学生要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制定一个属于自己的学习计划。在学期初就应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全面的规划,或者可以根据就业指导课程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一步一步有计划,合理的安排自己的时间完成自己的目标。

2.3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毅力。学习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自主学习,它要求学生有很强的主动性和自我管理以及自我监督能力。在大学一年级期间定下自己的目标后,要有目的有方法的培养自己学习兴趣。因此,最好在确立目标后采用多种方法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并一直努力坚持不懈,锻炼自己的学习毅力。一旦有了学习兴趣,以后的学习生活就不会枯燥无味,而学习毅力更是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品质。最好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无论是中国古典书籍还是国外名著,都应有所了解,做到包容文化差异,实现跨文化交际。

2.4学习至少一门技能。大学三四年级的同学自由支配时间较多。由于专业的需要,除了在学习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外,还应该多了解中国文化知识和一些民俗文化。由于对外汉语教师职业的特殊性,跨文化交际方面的知识也应有所了解。最好还要利用课余时间学习一门中国古典乐器等。因为大学三四年级年级社会实践机会也比大学一二年级时要多,所以在实践过程中,也要多多积累经验。

参考文献:

[1]陈习杰,深造以自得自得则逢源――孟子生态教育思想的现代意义[J].江苏教育(教育管理版).2011,(5).

[2]常颖.浅谈如何培养中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25(10):54-55.

篇(5)

一、建立导师制,规范毕业设计过程针对毕业设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近四年,东南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实行本科生四年级导师制与毕业设计相结合的教学改革。毕业设计始终坚持以加强学生创新精神、综合素质和工程能力的培养为目标,实行本科生四年级导师制,充分发挥指导教师的主导作用。

指导教师针对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学生整个四年级一年的学习计划,将毕业设计改在一年内机动安排,让学生提前参与各科研课题组,听专家讲座和学术报告,提前进行毕业设计资料文献搜集和阅读,及相关知识的储备。指导老师不仅全面负责指导学生毕业设计,还要关心学生的全面成长,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参与到工程实践和科研活动中,指导学生开展科技竞赛和创新活动,撰写小论文,组织参观实际工程。另外,指导教师通过多年来“产学研”结合的渠道,精心培育,建立了相对稳定、机制灵活且代表当前国内最新技术水平的毕业设计实践教学基地。

通过本科生四年级导师制与毕业设计相结合,本科生有机会与指导教师的研究生一起参与课题,向学长们请教,开展小组讨论,同时,也受到指导教师严谨治学的态度和人格魅力的熏陶和感染。学生在基地进行毕业设计,实行校内外相结合的“双导师”制,可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实际工程的感性认识,扩大知识面,了解国内外工程实践中的最新进展,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工程意识和社会责任心,提高工程实践能力,有效地提高和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

建立导师制,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加强了师生间交流,更好地实施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通过毕业设计教学基地建设,探索出以现代大工程为背景,主动面向生产和科研,优势互补的新方法,有利于克服课题、师资、经费等方面的困难,有利于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实行四年级本科生导师制和毕业设计教学改革以来,已显著地提高了毕业设计教学质量。该教学改革成果在全国土木工程专业评估中得到专家视察组的高度评价和肯定,建议推广。为了进一步完善该项教学改革工作,体现“与时俱进”的教学改革精神,结合笔者参与的江苏省教改课题,对我校2003级土木工程专业四年级学生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全面反映作为该项工作的参与主体和主要受益者———四年级本科生的要求、呼声和感受,为教学改革提供第一手资料。

篇(6)

    一、建立导师制,规范毕业设计过程针对毕业设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近四年,东南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实行本科生四年级导师制与毕业设计相结合的教学改革。毕业设计始终坚持以加强学生创新精神、综合素质和工程能力的培养为目标,实行本科生四年级导师制,充分发挥指导教师的主导作用。

    指导教师针对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学生整个四年级一年的学习计划,将毕业设计改在一年内机动安排,让学生提前参与各科研课题组,听专家讲座和学术报告,提前进行毕业设计资料文献搜集和阅读,及相关知识的储备。指导老师不仅全面负责指导学生毕业设计,还要关心学生的全面成长,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参与到工程实践和科研活动中,指导学生开展科技竞赛和创新活动,撰写小论文,组织参观实际工程。另外,指导教师通过多年来“产学研”结合的渠道,精心培育,建立了相对稳定、机制灵活且代表当前国内最新技术水平的毕业设计实践教学基地。

    通过本科生四年级导师制与毕业设计相结合,本科生有机会与指导教师的研究生一起参与课题,向学长们请教,开展小组讨论,同时,也受到指导教师严谨治学的态度和人格魅力的熏陶和感染。学生在基地进行毕业设计,实行校内外相结合的“双导师”制,可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实际工程的感性认识,扩大知识面,了解国内外工程实践中的最新进展,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工程意识和社会责任心,提高工程实践能力,有效地提高和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

    建立导师制,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加强了师生间交流,更好地实施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通过毕业设计教学基地建设,探索出以现代大工程为背景,主动面向生产和科研,优势互补的新方法,有利于克服课题、师资、经费等方面的困难,有利于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实行四年级本科生导师制和毕业设计教学改革以来,已显着地提高了毕业设计教学质量。该教学改革成果在全国土木工程专业评估中得到专家视察组的高度评价和肯定,建议推广。为了进一步完善该项教学改革工作,体现“与时俱进”的教学改革精神,结合笔者参与的江苏省教改课题,对我校2003级土木工程专业四年级学生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全面反映作为该项工作的参与主体和主要受益者———四年级本科生的要求、呼声和感受,为教学改革提供第一手资料。

篇(7)

1.班干部培养工作计划,使他们有责任心,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和工作热情。

2.制订更加利于班级建设的规章制度,确立一定的奖惩条例,并有比较合理的评价体制,有专门的同学进行考核和鉴定。

3.实行卫生包干制度,一人一岗,包干到人,中午,傍晚都要有例行的检查。

4.各个班委有明确的分工,并且有督促的机制,有荣誉加分本和减分本记录、考核,且与期末的各项先进评比挂钩,力求公正、严格,使学生明确这些考核的目标,达到管理和促动先进的目的。

5.小干部会议有目标,2周一次,职责分明。经常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二、班级日常建设活动

1计划与班干部一起制定班级工作计划,使班级管理、考评机制有量化依据。

2卫生岗位包干到人,由负责的同学互相监督执行。

3制定个人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有计划地落实措施。

4计划在学习园地中经常将好的作业以及班级近期活动开展情况。

5 拟将考评成绩与期末评选先进结合。主要考察学科成绩,而着重考察学生日常与班集体活动的情况。

三、班队主题活动

1六月,搞一个班会。请几位任课老师前来共庆。用板报作宣传,赞美敬爱的老师,同学们自己组织文艺表演.

2 在班级中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活动。

每个同学自己找出身上的缺点与不足,同时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与闪光点,互相督促、指正,争取共同提高。

3开展学科竞赛,让每个同学找自己的竞争对手,在班级队报上公布,拟在期中及以后评选进步明星,以作表彰。

四、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工作方面:

1.在班中开展多种主题教育活动,帮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2.强调集体精神,加强集体互助精神,增强我为集体添荣耀的意识。

3.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培养良好的文明习惯和坚定的意志。

4.培养责任心和对学习、工作的热情乐观态度。

五、学习计划

1.抓好辅优补差工作,对学习困难学生要多鼓励和帮助,采用多种形式,补缺补漏。

2.努力抓抄袭作业的情况,做好早读与晚辅导的安排。

3.与家长积极沟通,端正学生学习态度,及时了解学生思想状况,鼓励进取,争做先进。

4.多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讲究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并且经常用事实和道理指导学生。

5.培养坚韧的毅力和克服困难的勇气,努力在这一学期有大的进步。

篇(8)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课堂教学和教育活动为载体,从本班学生的特点出发,树立良好的班风、学风,培养一个团结向上的班集体。

二、本班学生基本情况及本学期奋斗目标:

全班共有学生34人,学困生比较多,学生学习的纪律性、自觉性比较差,不爱完成作业的人有6人。

本学期的重点就是加强课堂纪律,特别是非班主任课的纪律,通过与任课教师间的交流及听取同学们的意见,记录学生的课堂表现情况,及时反馈提醒,设立一定的奖惩制度,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和自我管理的能力,从而达到各方面的总体进步。

三、基本措施和做法:

1、切实抓好行为规范教育,以德为本。

(1)全面规范行为习惯,提倡团结友爱,讲文明礼貌,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2)从小事做起、从自我教育做起,大家行动,树立良好班风,好人好事坚持天天记。

(3)爱护公共财物,每个学生必须从保护和管理好自己的课桌椅做起,严禁在课桌上乱涂、乱穿、乱刻、乱画。

(4)加强课间操进出场纪律的指导,规范眼保健操,进一步做到正确到位。

(5)确保有内容、有计划地安排晨间谈话,上好思想品德课和班队课,保证实效性。

(6)狠抓课堂纪律,特别是非班主任课纪律,及时调查了解。

(7)经常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班级活动,给学生提供一个个性发展的空间。

2、狠抓学习风气,进行学习的目的,学习的态度教育,促进每个学生学习的提高。

学生要以学为主,抓学习的过程,也同时是对学生的教育过程,在班集体中,要养成一种你追我赶的风气,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创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使他们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

(1)、提高学生的学习意识,重视学习的过程。

(2)、学期初每位学生制定好学习计划及奋斗目标。

(3)、安排好每天的晨读及自我提高的时间,实行小干部管理制。

3、加强安全教育。

为了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班主任必须重视抓好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为了防止交通安全、溺水等意外事故的发生,班主任日常工作应该做细做实,加强安全宣传,多提醒,多查询,时刻警钟长鸣。

(1)、利用晨会、集会、板报、图片展等形式,开展安全知识教育。

(2)、利用班队课给学生传授相关的安全意识,法律意识,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3)、利用突发事件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

3、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班级集体是班主任教育的对象,又是班主任工作依靠的教育力量。班级集体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需要班主任进行长期工作,进行组织和培养。

⑴确立共同的奋斗目标、培养良好的班风。

⑵选拔、培养和使用班干部。

4、做好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

对于学习困难,或是性格孤僻,或是顽皮捣蛋的学生,进行个别教育。具体做法如下:

对于个别学生的教育,思想上不要歧视,感情上不要厌恶,态度上不能粗暴。对学困生要一分为二,善于发现学困生身上的积极因素,特别是要注意培养学困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5、保持家校联系,促进班级工作更顺利地进行。

(1)、对于学生的在校表现,及时地与家长做好联系沟通,通过家访,打电话等形式,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理解学校的工作。

(2)做好家访记录。

(3)做好留守孩子的管理和教育,带着爱心以父母的胸怀多鼓励孩子,多与孩子进行沟通。(班主任工作计划 banzhuren.cn)要多与留守孩子的父母联系,时刻关注孩子们的各个方面的变化,多汇报,多交流。

四、工作安排:

二月:

1.做好开学工作(报名、收费);

2.做好校园环境卫生工作;

3.加强学期初行为规范教育。

三月:

1.班报刊出;

2.开展“学雷锋、树新风”主题教育活动;

3.庆祝“三八”妇女节:

四月:

1.准备校春季体育运动会

2.班报刊出;

3.做好期中考试工作。

五月:

1.庆祝“五一”劳动节;

2.期中考试总结;

3.班报刊出;

4.学习风气及学习方法教育。

六月:

1.庆祝“六一”儿童节;

2.写字水平测试;

篇(9)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2-0031-03

同志在新世纪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讲话中明确指出:“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必须重视教育质量。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对建设教育强国、人力资源强国意义重大。”

学生培养质量是一个范畴,除了政治素质、思想素质、能力素质等以外,对于在校大学生而言,学习和掌握知识的能力、专业素养,具备毕业和社会认可的基本条件,也是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体现。所以,通过建立学生培养质量全程监控机制,对在校期间大学生进行教育、引导、监控和帮助,提高学生双证(毕业证、学位证)获得率、英语计算机水平和基本学制下的正常毕业率,降低课程不及格率等,对促进学生培养质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学生培养质量全程监控的内涵:将持续安全理念用于学生管理,关口前移,按照项目管理的理念,按照时间节点,及时分析学生学习状况、考研和就业等情况,分析原因,制订措施,实施监控,达到建设优良学风,提高学生培养质量的目的。

一、学生培养质量微观现状与分析

1.就业方面,尚有一部分学生缺少就业竞聘的基本条件。

(1)在用人单位招聘学生就业过程中,每年均有相当一部分本科毕业生不具备就业招聘基本条件,说明存在培养质量方面的一些情况。通过对某高校某工程专业2006、2007届毕业生学生状况(见下表)调查分析时发现,毕业生英语和计算机过级率、双证率不高,还有一些延长学业学生,不能完全满足用人单位的用人条件要求。

(2)通过对某高校某专业2009届和2010届就业结构状况统计发现,合格毕业生(无不及格课、英语通过四级、计算机通过二级)签约占签约总数的比例分别是87.4%和89.3%;而到四年级结束时,不合格毕业生占毕业生总数分别是28.1%和18.8%。说明到四年级结束时,只要合格,就业希望就很大,可以直观看出,对全体学生而言,存在着不是就业难,而是难就业的问题,显示出加强对学生学习进行监控和指导的意义之大。

2.自身学习认识存在问题:学习动机、学习目的认识模糊

学分制条件下,学生可以学习六年毕业,不及格的课程可以通过重修或选考而通过,所以,一些学生会产生不正确的学习认识,即一次考不及格,还有多次机会,放松了自身对学习的要求。虽然学分制条件下,学生可以学习六年毕业,但是用人单位仍然是按照基本学制四年进行招聘应届毕业生的,而对五年或六年毕业的学生基本不认可。通过对某高校某工程专业2006、2007届毕业生学生状况调查分析时发现,截至于第七学期结束时,存在不及格课程学生比例达20%以上,影响了学生的自身发展和学校声誉等。

3.学风建设亟需加强

通过对某高校部分工科学院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数据显示: 51%的学生每学期、学年没有对学分、绩点进行规划。35%的学生没有学习计划。21%的学生平时很少或根本不上自习,只有考试前才上自习。14%的学生还需要四年级结束前才能争取全部通过不及格课程。40%的学生因自控能力较差难以形成良好学习习惯而出现学习困难。24%的学生或参加课外活动太多或课余时间玩电脑或谈恋爱牵扯精力较多而没能实施计划,影响了考级。58%的学生对学分、绩点、学籍、学历、学位的规定和要求了解一部分或基本不了解。23%的学生要求将学生管理的重点放在分析学习成绩状况、指导和帮助学生学习上。49%的学生需要学校组织指导方报名参加科技和学科竞赛活动。只有22%的学生在一、二年级时开始准备考研。49%的学生想在三年级及以后才开始考虑就业招聘事宜。29%的学生认为家长对自己主动关心的多,自己主动沟通的少,11%的学生与家长不沟通学业问题,14%的学生认为与家长沟通与否对自己的学业帮助不大。

当前就业招聘时,不具备就业竞聘基本条件(存在不及格课程、没有通过英语或计算机等级考试等)学生人数占本专业人数的31%。

从以上数据来看,部分学生缺乏明确的学习目的和良好的学习方法;学习盲目性较大,缺乏学业规划,学习自控能力较差;对考研的认识不深刻,对考研的动力、信心和毅力需要从外部推动;学生参加科技和学科竞赛活动主动性淡漠,对培育自身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要求不强烈;学校、学生和学生家长相互进行有效沟通,共同教育、共同管理亟待加强等等。因而,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监控和指导帮助。

二、原因与分析

影响学生培养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也是相互关联的,但是在加强思想政治、人格品德和心理等教育的基础上,对学生学习进行分析指导是极具重要意义的。

1.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自控性不强

学生对学分制条件下的学籍管理制度的认识和对自身学业的规划和计划比较淡漠。

2.对学生培养质量的阶段性结果的研究薄弱。系统性、针对性机制需进一步完善。

(1)学生成绩信息的针对性需求开放不够。成绩分析的结构性、针对性欠缺,分析统计方面的专业性知识薄弱,对学生教育指导滞后。显示出学生工作干部在统计分析知识、通过数据分析问题、查找原因等方面的能力培养亟需加强,这是至关重要的。也就是说,只要能找出问题、找准问题,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2)需要深入研究和广泛开展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和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有效沟通与指导、教育和帮扶的方法创新研究。

(3)执行全员育人的理念有折扣。对课堂管理的约束机制应加强完善,教与学信息反馈及时性较差,失去对学生管理教育引导的关口前移的意义。

(4)学生晚自习的空间场所与学生规模和实际学习情况不匹配,应创造条件拓展适当富足的晚自习空间,为学生学习服务,避免学生因花费很长时间找自习室而不去到自习室学习,逗留在宿舍或其他地方,从而形成一种惯性。

3.学风建设的载体薄弱

(1)科技和学科竞赛的组织、指导运行机制及配套政策尚需完善,使老师和学生能够及时获取竞赛信息,充分准备,针对性开展学习研究,争取更多的成果,提高综合竞争力。

(2)加强针对性研究,广泛开展诸如高水平的考研、英语、计算机辅导班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学校在学生心目中的自豪感。

三、结果调研

通过调研分析某高校某工程专业两年来初步实施监控以来所发生的变化和初步取得的成效(见下表),在一定意义上说明建立学生培养质量监控措施,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着促进作用和现实意义。

四、在完全学分制条件下,建立人才培养质量监控措施的建议。

1.开展研究式管理

(1)注重数字化管理。每学期初,及时从横向和纵向分析学生学习成绩,如对同一专业不同年级的同一时期的成绩和绩点进行分析比较,同类专业不同学院相同年级学生、同一专业不同班级的成绩和绩点进行分析比较,形成分析报告,通过数据查找问题,分析原因,出据措施,监控落实。

(2)按照项目管理的方法,推行时间节点工作法,进行月总结、汇报和反馈。

(3)结合实际,加强“评优”推荐的导向。改革完善学生评优推荐办法,对数学、外语、计算机等课程提出具体要求,引导学生(尤其是一、二年级学生)扎实掌握数学、外语、计算机等课程内容,为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4)完善学校和学生家长沟通机制。一、二年级学生和高年级学困生(不及格课程三门及以上)每学期初要写上学期学习、思想与生活总结,交给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并附上成绩单,再寄给家长,让家长了解学生在校学习情况,并参与管理,进行反馈。

(5)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男生)宿舍交叉安排,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6)以考风促学风。制作考试违纪作弊的危害警示牌,在考试时放在考场教室的前面,以示警醒。对于作弊学生,由院长在全体学生大会上宣读处分决定。

2.在完全学分制条件下,开展认知和方法教育。

一是学习方法指导和教育,将方法指导和效果监控相结合。二是在完全学分制条件下,选课方法对学分认知方法的指导和教育。每学期选课时,必须要选够学期总学分和模块学分。比如,在就业工作方面,提高学生就业率的关键是首先要提高合格毕业生的比例,而合格毕业生的基本要求是同时获得毕业证和学位证,英语4级以上,计算机2级以上。由于大学生招聘在每年9月下旬就已经陆续开始,所以大学生要想顺利就业,必须在大三下学期结束时没有不及格科目且英语和计算机都要过级,这样,大学4年学习的有效时间就缩短至3年。而为了保证大三结束时无不及格科目,大二下学期末和大三上学期末必须不能错过选修和选考机会,并要保证顺利通过。这就从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将管理关口前移,开展认知和方法教育,加强监控。

3.完善学生学习活动的帮扶机制

(1)每学期初,在及时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对不及格较多的学生配备专门指导教师,重点帮扶。

(2)注重对学生进行重修和选考时间节点的提醒、教育和指导,责任到人。

(3)考研动员不断线。按时间节点,举办考研动员,进行考研信心、坚持和毅力教育。举办复习辅导讲座,如何选择报考的学校及研究方向等,培养激励更多的学生能够继续学习、研究和深造。

(4)单位配备专门(兼顾)领导,主抓并组织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科技竞赛活动。

篇(10)

关键词 小学生;英语学习策略;年级差异;探讨

我国教育界的相关工作者从不同角度对学习策略在英语学习中的应用进行了论述,然而,总结以往的研究可以发现,涉及小学英语学习策略的差异性研究少之又少,这是因为小学不同年级英语学习策略的差异性没有得到教育界的重视,因此,对这方面的内容进行探讨有着现实的意义。

一、小学英语学习差异性的现状

1.差异性体现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针对每个年级段的学生制定出对其有效的学习策略,这对提升小学英语教学的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不同年级的小学生在英语学习策略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性体现在英语学习的方方面面,文章通过四个方面的内容总结了小学生英语学习策略存在的差异性,第一部分为小学生英语情感的学习策略,主要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师生关系等;第二部分为英语认识的学习策略,主要包括记忆、资源、评价等学习策略;第三部分为元认知的学习策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问题;第四部分为英语交际的学习策略,包括问答交际、对话交际和体势交际这三个方面的内容。

2.差异性总结

(1)情感学习策略的差异性

通过对现实中小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的差异性进行总结发现,学生普遍认为英语学习有一定的难度,而高年级的学生相比低年级的学生,则认为英语学习更不容易;在师生关系问题上,通过数据对比可以发现,随着年级的提高,小学生对英语教师的好感度逐级下降;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小学生也是随着年级的提高而呈现逐渐下降趋势;在与他人进行英语交流时,过半学生会有害羞、害怕心理。

(2)认知学习策略的差异性

在联想、记忆学习方式上,三年级和六年级学生在英语词汇上学习的策略要差于四年级和五年级学生,低年级学生喜欢利用汉语注音去记忆单词;在别人回答问题时,自己是否会心里默答,是否会讲究问答学习策略上,高年级学生差于低年级学生;是否会看英语方面的课外书籍、影像资料等,高年级学生则表现较好;在是否会用电脑、网络等工具帮助英语学习方面,五年级和六年级学生表现的较为积极。

在是否会让父母陪自己做英语游戏来提升学习的问题上,高年级学生表现较差,且随着年级的提高,学生这方面的表现则更差;而是否会认真听取他人的上课发言,高年级学生则表现较好。

在课后复习上,高年级学生在课后会比较主动去复习,完成家庭作业的效果也较好,而且善于参加课外英语学习活动;在英语写作习惯上,随着年级的提高,学生更加善于写作日记和周记。

(3)元知学习策略的差异性

在学习计划的制定上,小学生整体表现均较差,而且年级越高,表现越差,三年级和六年学生在课前预习上表现也较差;在对英语题型的难度看法上,低年级学生认为选择填空较难,而高年级学生则认为补全对话较难;在学习较差的原因寻找上,五年级学生更善于认识自己,三年级和六年级学生则认识不足。

(4)交际学习策略的差异性

在英语体势交际上,四年级和五年级学生更善于利用表情、手势等进行交际;在课堂问题回答上,低年级学生则表现的较为积极,而且低年级学生更乐于向老师主动提问;在生活中使用英语的问题上,四年级和五年级学生更善于用英语交流,而且他们更乐于向外国人打招呼;在利用英语和教师进行交流上,六年级学生表现的最差。

二、小学英语学习差异性的原因

通过对小学生英语学习差异性的总结和分析,可以将造成小学各年级学生在英语学习策略上产生的差异性原因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小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会遇到许多方面的困难,比如,对单词和课文的记忆,考试成绩的不理想等,这些均会使学生产生焦虑情绪,从而出现厌学、逃学等现象。

(2)一般情况下,低年级学生对英语学习抱有较强的好奇心,但随着学习的深入,学习困难的增多,学生较难在很长时间里对英语学习保持着兴趣。

(3)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不当,许多教师不注重教学方法的改进,不注重对学生进行引导学习,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重了其学习负担;另外,中国式英语教学使得学生难以做到学以致用,教师没有为学生创造充分的使用英语进行交流的环境氛围。

三、小学英语学习差异性策略的制定

1.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

小学生在不同年级段中,其好奇心和兴趣重点也不尽相同,教师应摸索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重点,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另外,养成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对低年级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的教育,对高年级学生注重其学习兴趣的稳定,而对毕业班的学生,应强调其英语知识与初中阶段的衔接和过渡。

2.培养学生高效的学习方法

教师应注重不同年级学生的差异性和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根据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喜好来制定具体措施。在知识点的记忆上,切忌死记硬背,教师应引导学生采用英英联想、英物联想等方法提高记忆的高效性与长久性;另外,在作业的布置上,教师应切实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接受能力,在作业难度、作业侧重点上合理把握,以求得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

3.综合评价学习成果

通过调查结果可以看出,不同年级段小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及学习效果等都有明显的差异,因此,小学英语教学不能对学生进行统一标准的评价,而应采取综合评价模式。比如,对学生学习的初期计划和总体计划应合理安排,另外,对低年级学生尤其要注重多鼓励、少批评,对高年级学生要注重引导,将学习信心作为重点评价内容。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智力、思维等方面都会逐步提升,对知识的接受能力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因此,小学的英语教学应注重年级性的差异,针对不同年级的小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这既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因材施教的重要体现。

参考文献

篇(11)

俄罗斯著名的教育思想家乌申兹基说过,人的好习惯就像是在银行里存了一大笔钱,你可以随时提取它的利息,享用一生。一个人的坏习惯就好像欠了别人一笔高利贷,老在还款,老还不清,最后逼得人走入歧途。这个比喻非常好。今天的家长要想给自己的儿女留下什么?今天的小学教师要教给孩子们什么?我想应该给孩子们留下好的习惯,这就是他们一生最大的财富。

什么是习惯?习惯是一种行为方式,是一种自动化的行为方式,是一种稳定的自动化的行为方式。 习惯简单可以分为良好习惯和不良习惯。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习惯就是素质,习惯影响人格。儿童时期是养成习惯的关键期:培养始于父母,养成始于家庭,关键在于幼儿园和小学。加强德育,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应该求真务实,从培养儿童的良好行为习惯开始。

小学时期(6~11岁)要注意巩固和扩展婴幼儿时期养成的健康的生活习惯和文明礼貌习惯习惯,培养学习习惯、遵守规则的习惯、交往的习惯、生活自理和自我保护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