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生活中的数学大全11篇

时间:2022-05-10 18:26:01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生活中的数学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生活中的数学

篇(1)

回归生活的数学不仅是指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而且更要的是使学生学会关注自己的生活世界,从生活中寻找学习的素材,到生活中去应用,验证所学的知识,做个生活的有心人。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具体的事物观察、了解、比较,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从而生成新的知识点,使学习真正成为自己的“数学乐园”。教师在感受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细心、认真”,适时地指导学生关注生活的细微之处,使学生在情感生能体会到平凡生活的多彩与丰富,这样不仅加强了学生关注生活的意识,而且培养了学生探索生活的实践能力,学会在生活中观察、分析、解决数学问题。

二、跳出数学教数学。

传统应用题的教学内容过于强调系统逻辑性,忽视了现实性与应用性,使应用题远离了学生的生活,断开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我们的学生对应用题的学习望而生畏。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将教学行为和学生的日常行为联系起来,从日常生活中寻找原型经验,再以有趣,活泼的组织形式来激活这些“原型”拉近生活与数学的联系,实现生活与数学的“超链接”;从而实现“跳出数学教数学”的教学理念。

篇(2)

在学习第一单元《快乐的校园》之前,我先带领学生熟悉美丽如画的校园和参与各种课内外活动,让学生体验感受学校生活的丰富多彩,从而喜欢即将开始的校园生活。教授信息窗2《老鹰捉小鸡》这一课时,我把学生领到操场这个“大课堂”,实地做游戏组织教学活动。通过学生非常熟悉喜爱的“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来学习1~10各数的认识。在游戏中让学生数一数“有几个小朋友参加游戏?”“男同学有几人?”“女同学有几人?”等等,在数扎长辫女孩“排第几”的过程中感知数的另一个含义——“序数”。整节课,学生们“玩”得很开心,“大课堂”气氛很活跃,改变了以往枯燥乏味的被动式课堂,每一位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游戏学习中去,“学习”热情很高。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圆满完成了整节课的学习任务。这样的数学课堂,让学生深切体会到原来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身边就有数学,而且离得很近,使学生对数学逐渐产生亲切感,从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

二、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借助生活经验,学会探索解决数学问题

学生的学前数学知识,生活中的数学常识,经验的建立,是依赖于实际生活实践,是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具有形象性和启发性,它能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增强学习动机和信心,有助于引导学生进入数学情境,也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画面,让数学贴近生活,在组织学生活动中,引导学生讨论解决数学问题:我在信息窗1《科技小组活动》的教学中,学生在解决红点标示的问题“天上有几架飞机?”时,引导学生去看一看、数一数,让学生充分利用情境图中的信息体会1~10各数的意义,再联系生活,广泛选取学生身边生活中非常熟悉的问题,进一步体会数的意义。

三、有意识创设活跃的学习氛围和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

“好玩”是孩子的天性,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产生的一种积极的认知倾向。怎样才能让孩子在玩中获得知识呢?我针对每课不同的学习内容,安排了很多不同的游戏、故事……

篇(3)

一、教实实录

案例:在学生学完求扇形面积的知识后,我让学生结合现实生活,自己编写一道有关扇形面积的应用题,并求解。(说明:我所任教班级已经形成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模式)

教师:请同学们把自编自导的应用题上交小组进行讨论、交流。交流后请其中一位组长把应用题放在幻灯片上,请全班同学思考、讨论、交流。

题目:我家把牛用长为5米的绳子拴在一个内角为120°角的等腰三角形池塘顶点的草地上,请问牛能吃到草和喝到水的面积分别是多少?

此题一出,大家议论纷纷,交头接耳,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教师:这道题结合了现实生活。放牛是农村学生都亲身经历的事情,把数学问题放在现实生活中解决,此题出得好。那么同学们能应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吗?

学生A:老师,此题太简单,牛能喝到水的面积为等腰三角形面积;牛能吃到草的面积那就大了。

学生B:老师,我不同意A的想法。他没有考虑到实际条件:绳长为5米,所以牛只能在以顶点为中心,5米为半径的圆内喝水或吃草。

教师:其他同学的意见呢?(我适时引导学生表示自己对问题的理解,而且不急于评价不同做法的正误,有利于学生主动表达自己的意见。事实上,学生自己能作出自己的评价、选择。)

学生C:我大体赞成B的意见,但是……

教师:C同学敢于思考,但他遇到了困难,谁能帮帮他?

学生B:我认为牛能喝到水的范围就是一个扇形;牛能吃到草的范围也是一个扇形,两个扇形合在一起是一个圆。

教师:大家同意他的意见吗?如果同意,那么该如何进行计算呢?(学生经过小组讨论,动手计算。)

学生D:原来放牛也蕴含数学知识,我知道求扇形面积要用到中心角、半径。所以:

教师:同学们都同意D同学的做法吗?(再次提醒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大部分学生表示同意,有个别学生开始骚动。

学生E:不对呀!应该到实地考查一下,为什么呢?如果三角形池塘的腰长很小或腰长很长(绳子不够长),计算结果就不是一个完整的扇形了,应该考虑弓形面积。

教师:同学们赞同吗?

我接着给予肯定:这位同学回答非常好。我们在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要主动寻找实际背景,把现实生活转化为数学问题,探索其应用价值,这里我们将问题进行分类讨论。

(1)如果这个三角形的腰长小于或等于5米长,则牛吃到草的面积=半径为5米的圆的面积减去三角形的面积;喝到水的面积为等腰三角形的面积。

(2)如果这个三角形的腰长大于5米且小于10米长,则牛吃到草的面积等于半径为5米、圆心角为240°的扇形的面积加上弓形的面积;而牛喝到水的面积为半径为5米、圆心角为120°的扇形的面积减去弓形的面积。

(3)如果这个三角形的腰长大于10米,这种情况就是同学D考虑的情况。

教师:请小组合作把以上三种情况逐一完成。完成后希望同学们能从这堂课中得到启发、勇于思考、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增强应用意识,能把实际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解决。

二、提高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要点

以上这堂课是我充分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真正应用数学,成为学习的主人,获得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结合本案例和当前课改要求,我认为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要注意下面的几个问题。

1.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提高学生对数学语言的掌握、交流和应用的能力。学生对数学语言的掌握是进行数学活动、学习交流的基础,直接影响数学应用的意识。学生在数学语言应用上存在困难的原因有以下几个:(1)对文字语言理解不清,无法说清、说出自己的观点;识图能力差;对数学符号的表述、含义不理解或理解不透彻;(2)对于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的转化能力差;(3)缺乏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数学语言交流,对学生的数学思维拓展起了很大的限制作用。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思维与语言密切联系,学生对数学语言的掌握直接影响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所以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循序渐进,不断积累数学语言,在应用时做到严谨性和量力性的和谐统一。

篇(4)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1-113-01

小学阶段的教育是义务教育的初级阶段的教育,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指出:“义务教育是国民教育,普及教育,平等教育,应当强调其普及性,淡化其选拔性。”这个要求不仅在小学阶段的教育活动中要落实,更要在各科的教学活动中需要落实。义务教育阶段中的数学,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简单的购物算账、简单的计算等都在生活中得到体现,况且,小学中的数学是高一级数学的基础,要想在更深层次的学习中有所收获,就必须学好小学数学的基础知识。而小学生又是一个活泼的个体,他们喜欢在有趣的课堂上接受教学,这也是他们一个突出的性格特点,所以在教学活动中,老师要加大有趣教学法的运用,为教学提供更好的质量。

一、生活中的数学

数学学习重要的就是奠定好基础能力,小学数学中的许多概念和法则都是在现实生活中抽象剥离出来的,因此概念法则的教学也就必须在生活实际中找到相应的实例,并引导学生从直观入手从而抽象出来,逐步加深理解和运用。

例如:在教学应用题常见的数量关系时,学生对于“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中的“工作效率”不易理解。那么如何帮助学生解决这个难点呢?“教无定法”,教学方式多种多样,教师要学会在不同的情况下运用不同的教学法,为此,在教学前,教师可以在班里举行了一次口算比赛和跳绳比赛。教学新课时,联系两次比赛活动,学生就非常容易理解“工作效率”这一抽象而又陌生的概念:即指单位时间内所作的工作量。

又如在学习“接近整百整十数加减法的简便算法”中,有这样一题:128-93=128-100+7,学生对减100时要加上7难以理解。教师可以设计一个“买东西找零钱”的生活实际活动来帮助学生理解:我要过生日了,妈妈带了128元钱去商店买一个96元的布娃娃准备送给我。妈妈付给营业员一张百元钞票(应把128元减去100元),营业员找回7元,(应加上7元)。所以,多减去的7应该加上。这样的生活教学例子,通过生活经验验证了抽象的运算,这样学生容易理解且不易忘记,又加大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以实践打破传统教学,建立生活中的教学

传统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讲,把学生当作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容器。现代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有效、合理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学好,学得主动、生动活泼。这几句话深刻的把现代教学的模式完完全全的表达了出来,当代教学一直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把学生放在教学活动的前端,让他们可以自由的发挥、自主的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课堂上的实践可以是浓缩的社会实践,老师在教授到难点、疑点的知识时,不要过多的为学生讲解,应先让学生自己主动的去思考,无论学生思考的是否正确,教师都应该要予以一定的鼓励,让他们更加的自信,能主动的去学习、思考,用这种课堂上的实践去加强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

篇(5)

一、广泛数数

婴儿会走、会玩、会认物、会讲话以后,要经常带他数东西。抽象的事物都是在具体事物的基础上得来的,多接触具体事物的数和量,孩子自然会慢慢领悟抽象的数。如,她捧着一只奶瓶、妈妈用两只筷子、摸摸自己有几只眼睛、几只耳朵,几条腿……这样到了三岁左右,家中有几盏灯、几张床、几扇门、几个锅、几把椅子,每个窗户有几块玻璃,一只手有几个手指,三个人有几只耳朵,妈妈买来几个苹果,每人分一个还剩几个……他都能数得清楚,而且还了解了世界是由数组成的观念。数具体的东西必须让口、眼与手协调一致,最后说出总数是多少,刚开始时鼓励孩子跟大人一起鹦鹉学舌地数。

二、经常比较

在广泛数数的同时,要经常比较(有明显差别的)物体的大小、长短、高矮、宽窄,以及家里有哪些形状的东西。经常跟孩子画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圆形、半圆形等几何图形相互比赛,看谁认得多。三岁以后,还可以将废旧的钟表给孩子玩,让他数数表盘上有几个格,玩一段时间后,孩子就会慢慢学会认识钟表、理解时间了。

三、在认数字的同时学数数

篇(6)

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入手,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既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又能引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教学打折问题时,我就利用这样一个故事引入:明明要过生日了,妈妈要送他一件礼物。明明看中了一款平板电脑。两人去电子商城,乐乐家的售货员告诉他:“本店电脑一律打八折。”他想比较一下哪家便宜,他又来到另一家洋洋电脑城,“本店一律优惠20%”。明明一时没了主意,不知该买哪家的,妈妈听了笑着说:“两家的优惠价格相同,如果是同一品牌买哪家的都一样。明明听了感到很纳闷,同学们,你们说这是怎么回事呢?这样的引入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都瞪着眼睛想知道原因。

二、利用故事,促进探索

由于多媒体演示形象,动静结合,合理地运用,可以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如,在设计“有余数的除法”这一课时,引入《八戒分桃》的小故事。利用多媒体出示《八戒分桃》的小动画,放给学生看:“悟空邀请大家参加品桃大会。悟空忙着招待客人,让猪八戒带着30只小猴摘了100个又大又红的桃子,他们把摘的桃子抬回来后,八戒对小猴子们说:这里有100个桃子,你们一共是30个人,每人分得3个,剩下1个就给我了!八戒怕小猴们不相信,还特意列了一个算式:100÷30=3……1。悟空知道了这件事,训斥八戒不老实,欺骗小猴子,吓得八戒只好求饶。这一下把小猴们弄得莫名其妙。”学生看到这样的动画片兴奋不止,同时又激起了他们的求知欲,从故事中悟理,此时,教师提出问题:八戒是怎么欺骗小猴子们的?悟空指责八戒不老实的理由又在哪里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被除数,除数末尾有0的余数除法”。

在学生都知道的故事情节中,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提供了自主探索的学习平台,激起了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拥有了快乐的学习心态。

三、在故事中,巩固练习

练习是数学课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如果教师只是机械地让学生做题目,那么练习就失去其本意,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如果将练习融入数学故事中,结合生活实际,不仅可以调动学生情绪,激发学生兴趣,而且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篇(7)

中图分类号:G623.5

学数学就是为了能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是人们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其实数学问题就产生在生活中。比如说上街买东西自然要用到加减法,修房造屋总要画图纸。类似这样的问题数不胜数,这些知识就从生活中产生,最后被人们归纳成数学知识,解决了更多的实际问题。

我曾看见过这样的一个报道:一个教授问一群外国学生:“12点到1点之间,分针和时针会重合几次?”那些学生都从手腕上拿下手表,开始拨表针;而这位教授在给中国学生讲到同样一个问题时,学生们就会套用数学公式来计算。评论说,由此可见,中国学生的数学知识都是从书本上搬到脑子中,不能灵活运用,很少想到在实际生活中学习、掌握数学知识。

数学就应该在生活中学习。有人说现在书本上的知识都和实际联系不大。这说明他们的知识迁移能力还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正因为学了不能够很好的理解、运用于日常生活中,才使得很多人对数学不重视。希望同学们到生活中学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学深了,学透了自然会发现,其实数学很有用处。

一、在应用数学知识中认识生活实际

我们以往的数学教学往往比较重视解答现有的数学问题,既课本上已经经过处理的问题。学生只需要按照学会的解题方法,一步一步地去解决问题就可以了,不需要考虑这些问题的来源和作用,更不需要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现实中的各种问题。有的内容过分强调思维训练,学生在不断反复机械地操作下,虽然能熟练地掌握各种题目的解题智能、技巧,但一碰到实际生活却显得不知所措。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有必要让学生在数学应用中,在生活实践中使知识得以验证,得以完善。

例如,在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之后,引导学生到商店观察物品的价格,发现了以元做单位会出现小数。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知道了原来这些物品虽不贵重但顾客需要量大或有的物品分量虽轻但很贵重。

又如,在教学“平面图形的面积”之后,我组织了一次实践活动,带领学生去田间实地测量土地的面积。学生很快就发现,现实的一块一块土地不是规则的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或梯形,必须通过化整为零,转化成我们所掌握的平面图形面积的问题。

再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后”后,我让学生走出校门观察周边环境,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呈轴对称图形的。学生把日常生活中每天看见的的、但又没有意识到的是轴对称图形的物体一一找了出来。更有意思的是学生把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的对称性也讲得头头是道。这无疑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离得很近,也增强了学生今后运用数学知识去创造美好生活的意识。

二、根据生活实际灵活运用数学知识

在实际应用数学知识时,往往会与社会生活出现一些偏差。创设一些生活实例,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实质上是对数学知识的一种深化。

例如,要给教室里三个向阳的窗户做窗帘,每个窗户高1.5米、宽1.2米,需要买多少平方米?这是一道求面积的应用题,学生自然会根据每个窗户的高与宽,再乘3就可以得到结果.但要解决好这个实际问题,就不那么简单。既要考虑窗帘必须大于窗户,又要考虑到市场上窗帘每幅宽度等等因素。

再如,在教学统计图后,安排一个课外作业:到校门口或路上收集某一段时间的交通工具的流量,然后制成一张统计表。第二天。一张张学生自己收集信息的统计表呈现在全班面前。更为可贵的是有一小组同学,别出心裁地去收集行人、自行车遵守交通规则的信息。通过儿童自身活动获取的知识,比从教科书、从他人学来的知识要清晰得多,深刻得多.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学源于生活,而它最终的目的是服务于生活。人类从猿进化而来就已经用到了数学。如:在计算日子的时候,在绳子上打个结,就表示一天。可见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真是源远流长了。

如今,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在工农业生产和人们日常生活中有极其广泛的应用。譬如,人们购物后须记账,以便年终统计查询;去银行办理储蓄业务;查收各住户水电费用等,这些便利用了算术及统计学知识。此外,社区和机关大院门口的“推拉式自动伸缩门”;运动场跑道直道与弯道的平滑连接;底部不能靠近的建筑物高度的计算;隧道双向作业起点的确定;折扇的设计以及黄金分割等,则是平面几何中直线图形的性质及解Rt三角形有关知识的应用。

篇(8)

1.内容丰富的数字

技术的发展和信息社会的到来,使得人们面对越来越多的数字。如:手机号码,降水概率,股票的上涨或下跌指数,银行的存款利率,彩票的中奖率,食品包装袋上的生产日期、保质期、重量,人的年龄,衣服的尺寸等等。数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可正是因为它的普通往往不能引起大家的注意,然而它们却很重要,这些数含有丰富的信息,如过了保质期的食品不能吃,因为中奖率很小所以我们应怀着奉献的心态去买彩票,根据股票指数的变化趋势我们应该知道该抛售还是该购进。总之没有这些数字,人们就不能很好的表达和理解世界发生了什么。近年来的中考试题中就出现了许多数字信息题。所以我们要善于观察、捕捉生活中的数字,从复杂的表象中看到数字的本质。

2.多姿多彩的图形

图形能给人直观、形象的感觉,美丽的图形能使人愉悦。根据图形的这种特性,人们从生活中抽象出各种各样的几何图形并利用它们设计成许多美丽的图案。如奥运五环、交通标志、古老的剪纸艺术、城市雕塑、足球面上黑白镶嵌的多边形、以及轴对称图形、旋转对称图形、位似图形等,黄金分割也被广泛用于造型艺术中,具有美学价值。尤其在工艺美术和工业设计长和宽的比例(如书籍开本)设计中容易引起美感。可以说美丽的图形随处可见,美丽的图案能吸引你去观察,能触发你探索的欲望和创造的热情。

二、用数学语言描述生活

人们之间的交往离不开语言,有了语言才能介绍情况,沟通思想,交流感情。同样和数学打交道也离不开语言,这就是数学语言。数学语言是数学特有的形式化符号体系,依靠这种语言进行思维能够在可见的形式下再现出来。数学语言包括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比如用符号语言给应用题列方程,用文字语言写出证明,又如数学中的运算符号,桥梁的限载标志,用不等号来表示几个量的不等关系,用a2+b2=c2来表示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用正负数来表示盈亏情况。因为它的简洁、形象、有利于思考的优点,随着人类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在不断地创造和使用它。

三、数学离不开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作为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和其他学科之间联系的活动载体,是我们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在分析和解决问题过程中加以综合应用的一个组合内容。数学是一门比较严密的科学,所以我们并不能总凭经验来得出一些结论,有时必须要通过认真地测量,严密的推理论证。

如:为了让学生认识储蓄单、借据,学会填写单据,巩固利息计算,了解银行的经营模式,可以模拟一次存款活动,并启发学生思考、讨论,如何提高银行的效益,并提出自己的施政纲领。再如教完某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后,举行模拟土地拍卖会等。这些专题活动往往具有鲜明的现实性,强烈的挑战性和跨学科的综合性,它不仅仅是针对某个知识点进行巩固应用,更是学生通过主动探索、亲身体验和合作交流,培养其应用意识、培养个性品质的平台。

四、生活中的数学思想

所谓数学思想,是指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反映到人们的意识之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数学思想是对数学事实与理论经过概括后产生的本质认识;基本数学思想则是体现或应该体现于基础数学中的具有奠基性、总结性和最广泛的数学思想,它们含有传统数学思想的精华和现代数学思想的基本特征,并且是历史地发展着的。常用的数学思想有:

1.函数与方程的思想

函数思想,是指用函数的概念和性质去分析问题、转化问题和解决问题。如笛卡儿的方程思想是:实际问题数学问题代数问题方程问题。

2.数形结合思想

所谓数形结合,就是根据数与行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数与行的相互转化来解决数学问题的思想,实现数形结合。例如把格尼斯堡七桥问题抽象成一笔画问题来研究。

篇(9)

在日常生活中,做每件事情都离不开数学,可见数学与我们的关系是多么的密切呀。

比如,妈妈上街买水果,买蔬菜,还有去文印社复稿件……等等,都要用到数学。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有趣的数学,等我们去发现,去探索。

暑假里我跟爸妈到表姐家玩,路上口渴了,爸爸只好到附近杂货店买矿泉水喝。杂货店有个规定:买3瓶矿泉水可以换一瓶矿泉水,一瓶矿泉水卖价1元钱,爸爸见了掏出10元钱给杂货店老板,说:“老板买10瓶水”,水拿到了,我如饥似渴的喝了起来,一会儿就喝掉了二瓶。还没等我回过神,已经有好几个空瓶了。爸爸问我:“灵灵,我们用10元钱能换多少瓶矿泉水?”我想:10瓶水喝完,拿9个空瓶子换了3瓶矿泉水,3个空瓶又换了1瓶矿泉水……还剩下两个空瓶子。我高兴地对爸爸说:“爸爸,我算出来了,是14瓶矿泉水,还余下2个空瓶子。”爸爸笑了,说:“你再想一想!”我若有所思:“我们可以再向杂货店老板借一个空瓶子,喝完后再把空瓶还给老板,噢!我们可以喝15瓶矿泉水。”爸爸点头称赞。

数学就是要灵活运用,理论联系实际,只有掌握了数学知识,才能更好的让数学服务于我们。所以我们要学好数学,让数学成为我们学习生活中的好帮手。

篇(10)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7-085-001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体验出发,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学习有活力的、活生生的数学。让学生体验学习乐趣、感悟数学的作用。使学生明白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真正达到“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一、从生活情境中感悟数学

1.创设教学情境,把生活问题带进数学课堂

以往的数学在小学生眼里是神秘的,难以接近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常常要根据数学中蕴含的生活创设情境,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数学背景,让学生感受生活经验数学化和数学经验生活化,体验用数学思想与方法去观察认识客观世界和现实生活的真谛与价值的乐趣。

如教学三年级《平均数》一课时,利用课件出示学生跳绳的画面,学生熟悉这样的生活情境,一下子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接着把男生、女生跳绳的结果用条形统计图表示出来。第一幅图:男生4人跳了18个,女生4人跳了20个,男生、女生哪组成绩好?学生一眼就能看出,女生这组成绩好。第二幅图:男生3人跳了20个,女生4人跳了20个,男生、女生哪组成绩好?也很容易看出男生这组成绩好。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关键在教师是否善于结合教学内容去捕捉生活现象,采撷生活中数学实例,为数学课堂教学服务。

2.捕捉生活现象学习数学

数学是生活的一分子,离开了生活,数学将是一片死海,没有生活的数学是没有魅力的数学。同样,生活是数学的舞台,离开了数学,生活将是一个空洞虚无的世界。在教学中,要时时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数学”、“身边的数学”。

如在学过《圆的认识》以后,让学生讨论:窨井盖、车轮胎为什么是圆的?学生结合圆的知识理解圆的半径相等这个特征。车轮胎如果做成长方形、正方形的话,轴心到轮胎各边的距离就不相等了,人坐在这样的车上就会有颠簸的感觉。窨井盖不做成圆形,中心到各边的距离不相等,有时窨井盖会掉下去的。课堂上教师如果善于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景,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情境有机结合起来,让数学贴近生活,学生就会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充满了数学,感受到数学的真谛与价值,激发起学生的求知兴趣。培养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的情感,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同时也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意识到数学源于生活,生活处处充满数学。

二、联系实际让数学走进学生的生活

1.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数学和生活的距离越近,数学的神秘面纱就会被揭开,就不再那么遥不可及、深不可测。其实小学生的能力是不可估量的,这就看教师如何挖掘。只要教师能有效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积极地寻找身边的数学。孩子们就会对学习充满信心,最终一定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如在学过《圆柱表面积》之后,教师设计了这样的几道练习:(1)加工一个圆柱形落水管,长4米,管口直径10厘米,需要多少铁皮?(2)加工一个直径30厘米,高40厘米的水桶,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的铁皮?(3)加工一个直径30厘米,高40厘米的油桶,需要多少铁皮?(4)想建造一个长6米,弓口半径80厘米的塑料大棚,需要多少平方米的塑料薄膜?这些练习不仅巩固复习了表面积的有关知识,还培养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综合运用,提高能力

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也少不了数学。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去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既可积累数学知识,更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最佳途径。这样就要求教师要做个有心人,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例如,有这样一道练习:学校要购买60个足球,现在有甲、乙、丙三家商店可以选择。三家商店每个足球的价钱都是25元,但各家商店的优惠办法不同:甲商店:买五增一;乙商店:购物每满200元,返利现金30元;丙商店:每个足球优惠20%。到哪家商店买足球比较优惠?这样的练习既训练了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商业头脑;既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真正亲近数学,让数学走进学生的生活,过有数学的生活。

三、应用数学创新生活

1.数学参与生活

生活本身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生活中客观存在着大量极有价值的数学现象。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景,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身边,让学生认识生活中充满了数学,生活真有趣,数学真有趣。

2.数学创造生活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感知、认知的气氛中想学、乐学、学会、会学,给学生一双“数学的眼睛”,使学生感受到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充满数学的世界,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总之,数学教学要让学生明确“生活处处有数学,数学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让数学回到生活中去,应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生活中的数学,过有数学的生活,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感受数学因生活而不同,生活因数学而精彩!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篇(11)

现实世界是数学的源泉,生活的边界就是教育的边界.我们要用一种开放的教育立体的教育视野和课程理念,让学生的生活走进课堂,并让课堂走向生活,使学生能真正体验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体验到自己所学的不只是”文本课程”,更是”生活课程”,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班上的学生都是农村孩子,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没见过尺子和钢笔,更不曾见过学具盒里摆放的东西.教材所呈现的素材对于这里的学生极为陌生.在对学具及文具进行了解释后,仍有不少学生将尺子和刀片摆进学具盒中.无奈之余,我只有反复强调:笔、刀、橡皮擦和尺子是文具,该放进文具盒里;圆形纸片、三角形纸片、方形纸片和小棒叫学具,该放进学具盒.由于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根本提不起学习的兴趣.

教材第9页”想想做做”第2题中,矿泉水、牛奶、面包对于这里的学生也较为陌生,许多学生根本没见过,更没吃过.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决定改变策略,对校园里,生活中的教学资源进行重组,期望在另一个班里改变原先沉闷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分类的思想.

1.创设生活情境,感知数学问题

(把一、二、组学生的作业本、练习册、口算练习册整齐分类放在一边.三、四组学生的则杂乱地放在另一边)

师:要找到第二组A同学和第四组B同学的练习册,你们猜猜看,谁的练习册李教师先找到?为什么会这样呢?

生1:因为三、四组的作业本练习册、口算练习册都是乱七八糟的,所以很难找.

生2:因为一、二组的作业本、练习册、口算练习册摆放得整整齐齐的,所以很快能找到.

2.结合生活情境,探求新知

(出示几幅学生在活动的情境图,有的学生打乒乓球,有的踢毽子,有的跳绳)

师:你能说说同一个班的同学,他们为什么走到不同的地方去玩呢?

生1:;因为他们有的喜欢打乒乓球,有的喜欢踢毽子,有的喜欢跳绳.

生2:他们喜欢什么就去参加什么活动了.

师:C同学喜爱打乒乓球,想找到他,这几个地方你会先去哪儿?

生:打乒乓球的地方.

3.运用已有经验,解决实际问题

(呈现一组画面,有书店、水果店、家电商场)

师:看到这几幅图后你想说些什么?

生1:每个商店卖的东西都不一样.

生2:我想买水果,就不用进书店和家电商场了.

生3:买书去书店就行了.

师:老师这里有许许多多的东西(出示各种书、水果和家用电器的图片)把它们摆到店里去卖,你们能帮帮李老师吗?

(学生交流并上台操作)

师:分类(板书课题)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这种分类在生活中还有许多许多,你能举些例子吗?

生1:书店里大人的书和小朋友的书是分开放的.

生2:学校里的厕所是分成男同学和女同学的.

生3:妈妈种的菜不是全都种到一块的,葱、白菜、萝卜各一块地,摘菜时方便多了.

4.动手实践,体验知识的运用

师:现在我们把每天用的铅笔分一分吧!

(要求每个学生拿出所有的铅笔放到一起,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动手分一分)

生1:我们是按男生和女生来分的.

生2:我们是按颜色分的.

生3:可以按有橡皮擦和没橡皮擦来分.

生4:我们是按照长短来分的.

……

反思

”让生活走进课堂,让课堂埋头向生活”是改进后的教学遵循的一条明显主线.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让学生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教师要有主动驾驭教材的意识,要把儿童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课程资源,尊重儿童的文化,及时收集和整理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富有时代气息的材料,以补充、替换课本中的例题或习题,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学教学、用数学.教材不应成为”圣经”,我们应遵循教材的编写意图,结合本地实际,改进教材,激活教材,使教材更好地适应本班学生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