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八上英语电子课本大全11篇

时间:2022-02-17 17:21:44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八上英语电子课本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八上英语电子课本

篇(1)

一切思想和观念都是行动的根本,英语教学也同样如此。被誉为当代心理学之父的哈佛大学教授威廉·詹姆斯认为:“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发现就是,通过改变一个人的思想就可以改变他的生活,改变他的人生。好的老师好在哪里?不好的老师不好在哪里?在于观念。中国人在多年的英语教学中,不知不觉地形成了许多错误习惯和错误认识,即教学误区,这些误区好像是一个个陷阱,导致英语教学越来越难,越教越不会。不走出这些误区,英语教学就永远走不出费时多、收效少的困境。下面我就和大家谈谈英语教学中的一些常见误区及解决办法,希望大家能走出这些误区,搞好英语教学,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误区一:不重视语音知识教学

英语教学多年来常犯的一个大错误是不重视语音知识。

表现为:学生不会自己拼读单词,记单词只会死记硬背单词的字母顺序,而不会记单词的发音。不会读英语句子,读出的英语句子别人也听不懂。语音不好还会造成听力困难,因为你说的和别人说的(包括单词和句子)不一样。语音误区还表现为认为语音就只是指26个字母和48个音标,不知道读音规则、音节、重音、连读、轻读、略读、辅音连缀。

解决办法:转变观念和认识,为学生打下良好的语音基础。

磨刀不误砍柴功。大多数老师都对语音学习非常忽视,认为它对中考成绩没有太大的影响,却不知语音学习是整个英语“大厦”的基石。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讲:学好语音是英语成绩起飞的关键点。目前同学们的听力基本停留在似懂非懂的阶段,答案全靠感觉。实际上听力材料的难度并不大,可为什么一听就都感觉很晕呢?原因就是自己发音不准导致的。语法很重要,但如果考试不及格,绝不是语法问题,而是语音问题。很多学生连单词和句子都不会读,怎么考试?

误区二:不重视听力

主要表现为:1、由于考试测验不考听力,许多老师从不进行听力训练。2、误认为听仅仅是一种考试手段,不知道听更是一种学习方法。3、听不懂就不听了。

众所周知,语言是有声的,我们对语言的感受首先是语言的声音作用于我们的大脑。如果不练习听力,只是默默地阅读和背单词,其结果不仅听不懂别人讲英语,而且阅读水平也难以提高。一个幼儿在他开口前,已经默默地听了一年多。如果没有“听”人类就不会说话,俗话说十聋九哑,“聋”的问题不解决,“哑”的问题也一定解决不了。所以,没有“听”就没有“说”,先有“听”才后有“说”。有人可能说,先听,不是听不懂吗?那么我要说的是,你可能根本听不进去,那没关系,只管听下去,不要去管听懂听不懂,一下子就听懂了,不就不用学英语了吗?听不懂没关系,能听懂我还叫你听什么!听不懂也要听的目的是为了培养你对英语语流的感觉,将来你说英语的时候,就会不自觉地模仿这种语音语调来说话。听不懂没关系,慢慢来。把它当作日常生活的“背景音乐”来泛听。要天天听,要随心所欲不问结果地听,别在意你听懂多少,听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不要中断,从能听出几个单词到能听出几个短语,这就是进步。开始听不懂或听懂很少,这没关系。也许两个月你都觉得没长进。其实在不知不觉中,你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只不过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它已为你迎接听懂英语的“一刹那”做好了必不可少的准备。这个过程不用我们管,是由我们神奇的大脑自动完成的。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例子:广告词听着听着就会说了,电视剧里的插曲听着听着就会唱了,这都是“听”的功劳。本人的具体做法:每星期看一部英文电影或听一节课英文歌曲。

误区三:太局限于课本课堂

中国大多数学生学习英语都太局限于课本课堂了,对课本内容刻苦钻研。很少看其它英文书籍、电影等。学习英语应该面向英语世界,广泛地视听,博览群书,而绝不可以局限于当今学校里每学期一本的英语课本,比如英文报纸、英文杂志、英文歌曲、英文电影、电视。学了许多年英语还是哑巴英语,那不仅因为听说得少,还因为读得少!想想看你完整读过几本英文杂志小说,看过几张英文报纸?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一个学生所学的全部英文课本有多少篇文章?在中国,初中和高中的那点英语,一年甚至半年就足以解决了,何需六年?所以我们要改变单一的“课本+课堂”的学习模式。英语好的学生都不是在课堂上由老师按课本“教”出来的,而是靠自己“听”出来,“说”出来和“读”出来的。就学习英语而言,千万别把“宝”都押在课堂和课本上。而且课本上的东西太洋化了,课本上的东西多数是反映英、美文化,人名也多是陌生的汤姆、格林、罗伯特之类,导致了学习者很少能表达自己的“中国思想”:身边的事、身边的物,以致学了多年英语甚至一个过了六级的大学生还不会说: 下岗; 改革开放; 高考; 班主任;英语科代表。(be laid off,opening and reform; CCEE; class teacher/head teacher; section monitor in English。)

解决办法:以中国人为本,以在中国实用为目的,向世界介绍中国,宣传中国。要教会学生在生活中学英语,要学自己的英语,要随心所欲地听,随心所欲地说,随心所欲地读。

误区四:一心为了考试

长期以来,我国的英语教育方式,一直处于应试教育状态,学生在英语课堂上不是在学英语,而只是在学考试,学如何考试?如何拿高分?初中学英语为了中考,高中学英语为了高考,大学学英语为了四、六级或考研。所以,首先要对考试和英语学习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考试和英语学习并不矛盾,并不冲突,考试成绩只是学习效果和英语能力的一个检验。任何形式的英语考试,都是对听、说、读、写几个方面的能力的考察,虽然题型上可能有区别,但考察的内容大致相同。真正英语好的同学,考什么题型对他们都不会有太大影响,只需做适当的适应性训练即可。教学英语的目的并不是为了通过考试,应当带着乐趣、从容不迫地进行教学,教学到一定阶段,什么考试都可以应付。教学英语,要有“无为而教”的思想,如果一心只为了应付考试,不但英语学不好,而且考试成绩也提不高。有老师也许会问,那么我的考试怎么办?那我告诉你,最好的办法也是唯一的办法,就是远离考试,创造条件让学生随心所欲的去听、去说、去看、去读。只管让学生往前学,而不要把时间浪费在背单词、背语法和做题上。只要让学生把做题的时间拿出来阅读英文报刊、看英文电影、电视,不断提高自己听、说、读、写的能力,只要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提高了,考前做一两套模拟适应性练习,考试对学生来说只是小菜一碟,即使不想考试,也能考出好成绩.一切都在于你的心态!态度决定一切!教学英语千万不要总想到考试,教学英语不必搞得那样紧张严肃,只要心放松了,让学生听听英文歌曲、看看英文电影、电视、读读英文报纸杂志,不就象玩一样吗?至于考试,到时也是水到渠成,无心插柳柳成荫。

记住,我们可以通过学好英语来解决考试,但不能通过做题学好英语。

误区五:太重视语法了

由于中国教育体制的原因,语法成了许多学生的心头大患。语法似乎同英语划上了等号,语法成了英语的中心和一切。从初中开始,老师就长篇累牍地灌输语法,初中、高中、大学,常常是一个句子念到一半,老师就在黑板上抄某些单词的用法和相应的例句,什么词搭配什么词,非常乏味。学生脑袋里装的不是活生生的语言、传情载道的文章,而是零零碎碎的条条框框。有人要问,那考试怎么办?考试主要考查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主要是阅读和写作),即使考语法也是在实际语境中考查,而且,纯语法题已经越来越少了。

太重视语法还表现为高考复习中只喜欢做语法单选题,而不做阅读练习。把平时90%的精力用在占总分不到15%的语法部分。

当然,掌握一定的语法知识也是必要的,关键是不要以语法为中心,不要死抠语法,尤其是在口语中。何谓语法?就是造句的规则,就是把合适的词放在句子中合适的位置的艺术。明白了语法的定义,我们可能就会明白,语法是一个只要会说话的人都会的东西。就像我们已经会游泳了,会骑自行车了,还要天天研究游泳的技术,研究骑自行车的技术?(当然,专业人员除外,他的任务就是做研究)。

误区六:叫学生死记硬背单词

学英语就要背单词,b-i-k-e , bike ,自行车,反复念十几遍,摇头晃脑。这一观念和现象在中国非常普遍。社会上的一些现象更助长了这一错误:帮助记忆单词的电子词典,工具书层出不穷,一些媒体的英语教学节目也以教单词为主,有人写背单词的书;家长说要背单词;会英语的说要背单词,不会英语的也说要背单词。学英语要背单词,这是天经地义的事,谁要说“单词不用背”,简直就是大逆不道,冒天下之大不违。

中国人学英语,最常用的方法是背单词,但是词典上的解释是死的,语言的运用却是活的,词典不是最重要的,关键在语境。一个单词可能有十几个中文意思,你能记得下来吗?单词是不需要背的;书读多了,单词就自然掌握了。没有“上下文”的单词是记不住的。没有“情景”与“场合”的单词是无法真正掌握的。不要想着我今天背多少,明天背多少,那么一个月就会有多少个,一年又会有多少个,这是不现实的。首先这个过程是枯燥无味的,在这过程中你不会找到一点乐趣。而且你千万不要太高估自己的耐性,每天对着无趣的事,我想不会有人能长期坚持下去,别人不会,你也一样不能,这不是由你的意志而是由我们的身体规律决定的。

那么,怎样背单词呢?这也是许多老师和同学经常问的问题。

其实,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傻的问题。因为学英语不用背单词!死背单词学不好英语!不背单词,不是不要单词,而是不要孤立地,机械地死记硬背单词,即不要脱离一个真实的语境或上下文、一个地道的英语句子,而孤立地去死记硬背一个英语单词和它所对应的某一个中文词义。单词要不要,当然要。没有单词,听、说、读、写都将寸步难行。关键是怎么要?

学习英语绝不只是背单词和背语法,单词不是背会的,单词是在实际交流中,在句子的运用中学会的。然而,机械地死记硬背单词的这种低效而令学习者痛苦不堪的学习方式,仍然在广大英语教师中广为流行--听写单词和叫学生背单词。许多老师认为学生背得多、抄得多,单词就自然能背下来。于是,每天听写单词,每天检查,把出现错误的学生留下来,限定时间要求背下来,背不下来就罚十遍甚至几十遍等等,企图毕其功于一役。没想到结果适得其反。这种做法只能使学生心中充满怨恨情绪,逐渐讨厌学习英语。学英语就要靠背单词这种荒谬的英语学习理念还在主导着中国人的英语教与学的过程。学英语几乎和背单词划上了等号。孤立地,机械地死记硬背单词有三大弊端:

1、背单词是一件十分枯燥乏味的事情。因为背单词而产生的消极情绪与严重的背了忘,忘了背的挫败感极大地打击了学习者的愿望、兴趣与信心。

2、背单词在实际学习中很难实行。因为:①很难确定到底哪些词要背,哪些词不要背,标准是什么?②英语中一个单词在不同的句子中有不同的意思,离开了句子,离开了上下文,单个的单词就没有什么意义,如glasses到底是“眼镜“还是“玻璃杯”。一个单词有多个意思,到底哪个意思该背,哪个意思不该背。

3、背单词容易导致学习者形成一些极其致命的错误意识和习惯:①意思记得太牢,不注重一词多义。②不注重词语搭配。③把英文单词和中文意思机械地对号入座。

误区七: 不重视英语阅读

英语学习能力的本质是阅读能力。英语成绩出类拔萃的学生,无一不是利益于阅读。阅读是最重要的学习英语的过程。阅读又是最重要的用英语学习的过程。英语是一种实用型的技能,外教至上主义者把英语的“实用”导入了误区,片面地认为与外国人对话、与说英语的人交流才是“实用”。其实阅读是更重要的实用,而且是更美好的,更广泛的,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的实用,听力、口语与阅读能力是相辅相成的。

阅读是最重要、最简便宜行的英语于段。

我们以前过分重视精读,而对泛读重视不够。所以学生的词汇量总显不足,这正是大批英语学习者不能成功的主要原因。

广泛的阅读是扩人词汇量的最佳方法。因为词和短语只有在上下文中,在一定的语境中才有血有肉,生动鲜活,容易记忆,因为它不再是孤立的、抽象的了。

要及时指导阅读技巧。如在泛读时尽量摆脱总是查词典的习惯,使用联想、猜义等方法。并及时介绍合适的读物。要告诉学生,仪靠课本上有限的课文,想学好英语是不可能的。成功的经验可能有千条万条,但任何成功者都离不开大量阅读这一条。

篇(2)

时下iPad正流行,由于价格优势的吸引,许多人专门到香港去购买。可入境的时候,iPad却要按笔记本电脑适用的一般完税价格5000元,征收1000块的定额税,这让出境淘货的市民很“心痛”。近日,商务部也坐不住了。认为海关向iPad征收1000元进口税与WTO规则不一致,20%的税率过高,iPad完税价格被高估。

54号公告(关于进境旅客所携带行李物品验放标准有关事宜)引起各方热议,尤其是iPad入境是否该纳税、该缴多少税已成热门话题。针对54号公告,甚至有留学生了“回国攻略”:回国用塑料袋装行李,因为两个手提箱就得2000元人民币左右;回国只穿内衣内裤;课本、手机、电脑、MP4和相机全都扔掉,最好光着身子回来,保证自用物品金额低于5000元人民币,结论――裸奔。

对于这样的说法,海关人员表示很夸张,其实在查验现场,海关人员会根据旅客的实际情况酌情考虑,比如笔记本电脑、手机等属于征税范围的物品,明显就是使用过的,即使旅客出境时忘了申报,海关人员一般也不会强行征税。海关人员还提醒,出境时自己携带的相机、手提电脑等超过5000元的贵重物品,要主动申报。

命题要点

篇(3)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9-0110-01

1.调研事由

2012年10月,我校英语组申报了以《利用信息技术突破英语口语瓶颈》为题目的市级研究课题。为了更好地推进此项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找出制约中学生英语口语发展的真正原因。笔者对所担任的八年级(2)班的同学做了题为"基于信息技术支持的初中生口语状况调查"的细致调研。

2.调研内容和方法

在此调研中,笔者从被调查者(七年级学生)的小学英语成绩、现阶段说的能力、是否想说、是否敢说、经常收看英文(歌曲、电子书、电影、电视节目)、拥有的学习工具(字典、光盘、电子设备、网络资源)等六个大的方面入手,系统地调查和统计了制约中学生英语口语发展、造成英语口语瓶颈的原因。

此次调研的主要方法是统计法、测试法、对比分析法和学生访谈。笔者通过设计和填写《统计量表》、《目标测试量表》、《数据对比分析表》等表格的同时与班级的每位学生进行了接触和沟通,掌握了初中生口语状况的第一手材料,为研究初中生英语口语瓶颈问题提供了有力支持。

3.调研信息和问题分析

经过信息分析和处理,可以看出造成初中生英语口语瓶颈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因素。

第一个因素小学的英语学习基础,这是制约口语发展的基础性的因素之一。在接受调查的42位同学中,其中能说"简单语句"的9名同学(占总人数21.4%),小学毕业成绩均分为75.8分;19名能说"中等语句"的同学(占总人数45.2%)小学毕业成绩均分为88.4分;14名能说"一段话"的同学(占总人数33.3%)小学毕业成绩均分为93分。以上调查结果中的三类同学在平时的课堂上的表现也是不经相同的。其中第一部分比较被动,第二部分较犹豫,第三部分则能积极主动的和老师进行互动或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第二个因素在课堂上虽有说的欲望,但是没有勇气去说。调查结果表明,占73.8%(31人)的同学有说的欲望,47.6%(20人)的同学又说的欲望但却没有胆量去说。究其原因,首先是基础比较薄弱,没有足够的词汇量来支持自己的表述;其次是部分同学对自己没有信心,害怕被别人笑话;第三是老师在课堂上没有营造较好的语境,学生得不到适合于自身水平的机会;第四是这些同学在缺乏自信的同时,很少得到老师的鼓励和引导,开口说英语的兴趣和信心越来越小。

第三个因素是学生接触的英语课外知识方面非常欠缺。学校、家长和老师为了孩子的成绩,往往将学习的重点放在课本之上,而忽略课外书籍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调查过程中,英语课外读物的比例为零,会唱英

语歌曲的同学在占78.6%(33位同学)。阅读英语电子书的同学仅有1名(占总人数0.2%)、观看或看过英语电影的占54.8%(23位同学)、观看英语电视节目的占11.9%(5名同学)。

第四个因素是不习惯使用学习工具或学习工具的不合理使用。谈到学习英语的工具的使用情况,最多的就是拥有纸质的dictionary(字典),占90.5%(38位同学),有学习光盘的占33.3%(14位同学),有其他电子设备(电子词典、学习机等)的占42.9%(18位同学)、能有效利用网络资源的有34名同学(占总人数90%)。只看数字,这些比例是令人满意的,但是与相关学生的英语成绩、口语水平进行横向对比,可以发现较大的反差。多数学生把网络或者QQ当成一种简单的查询和传输的工具,而把电子词典、学习机当成"游戏机"。这就暴露出在学生英语口语水平发展过程中,信息技术条件和课程资源整合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还有很多问题有待解决。

4.解决问题,提高口语水平的初步对策

针对以上四个方面的原因,要想切实提高同学们英语口语的表达能力,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要在课堂上为他们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尽量给每一位同学展示自己的机会并及时发现他们的进步、优点和特点进行鼓励是很有必要的。(2)在平时的教学中,除了主抓教学质量,应该利用教室多媒体或语音室等的设备和互联网上海量的有关英语的歌曲、视频、图片和英文电影等来培养孩子们学习英语的兴趣。(3)教会每一个孩子正确使用词典并鼓励他们多用词典。要勤动手、多动手,这样才会有利于切实提高他们的英语学习水平。第四,引导学生们正确、合理的使用电子书以及从光盘,网络等方面获得有效的学习的资源的方法。

总之,通过此次的调查,笔者找出了制约本班学生英语口语发展的真正原因,以及在教学中被忽略的地方,为初开展《突破英语口语发展瓶颈》的课题研究打下了良好基础。在今后的教学和课题研究过程中,笔者将认真反思,及时总结,争取在反思和总结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进而为提高学生的英语总体能力打好坚实的基础。

篇(4)

以学校夏季作息时间为例:升入高中后,九门课程同步推进,如果把晨读和午、晚自习都算上的话,每天要上13节课(晚自习包括一晚、二晚、三晚和四晚)。还以夏季作息时间为例:学生早上五点多起床,晚上11点半之后才能休息。疲于应付各种作业和资料,根本无暇去读名著。部分学生还见缝插针地上各种补习班,请家教个别辅导。至于周末,更是补课的高峰。以至于连最起码的、必要的睡眠都保证不了,何谈阅读?

二、新课改带来的冲击,部分学生难以适应

实施高效课堂教学之后,导学案有代替课本的倾向。部分学生本末倒置,满足于完成导学案,彻底的将课本束之高阁。高一第一学期时,曾不定期地抽查过学生的课本,很多学生都半学期了教材居然还是崭新的,个别学生除了封面上写的班级和姓名外,别无他物。试问:学生如果连课本都不看了,最起码的阅读能力如何培养?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部分学生对教材相当生疏,很多课本上的原题、原话、非常简单的基础知识都没有掌握。这种现象不仅仅存在于低层次班级,包括示范班、奥赛班也不同程度的存在。

三、外来的诱惑太多,学生难以抵御

在这个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手机、电脑、网络、电子游戏等无处不在,学校周围的娱乐场所司空见惯,大环境江河日下。面对形形的诱惑,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能做出正确的选择。有的学生上网吧、玩手机、打游戏“一掷千金”,相当大方,但就是舍不得花十几块钱去买一本书。好不容易有点空余时间,也不是用来阅读,而是迫不及待地走进网吧等场所。有个别学生,晚上上网白天睡觉,从第一节睡到最后一节,何其痛心。

四、学校的某些制度存在缺陷,有先天性的“硬伤”

为了保证阅读,有的学校初中每周有八节阅读课,高中每周有五节阅读课,直接以课表的方式将阅读制度,效果显著。高中生每年规定的阅读量是1500万字,学校会列出详细的清单,指导学生阅读。至于内容更是五花八门,文学、政治、经济、军事、生物等,无所不包,确保学生能视野开阔,与时俱进。不光是语文阅读能力提高了,对相关的其他科目也大有裨益。从长远来看,对学生一生都有益处。

有的学校的图书馆,近些年投巨资购买了相当数量的书籍。但是,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让学生爱上阅读,快乐阅读,享受阅读,不妨从制度层面动动脑筋。

五、语文课是不折不扣的弱势学科,处境尴尬

很多人想当然地认为,母语人人都会,还有必要认真学吗?语文老师更是无稽之谈,有没有都无所谓,不上语文课不是照样说中国话、写中国字?见过补数、理、化、英语的,就是从来没见过补语文的。学生在时间的分配上,语文课排名最后。语文老师的心啊,哇凉哇凉的,总感觉像是后娘养的。

至于教学手段,不管是传统模式还是高效课堂,在现有条件下,语文课都没有发生像宣传的那样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学生感觉乏味,没兴趣,也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近几年电子白板进入课堂后,局面有一定的改观,一定程度上活跃了课堂气氛,改善了教学效果,学生的阅读兴趣也不同程度地提高了,但还远未到可以乐观的程度。

篇(5)

目前新媒体已成为人们生活中蓬勃兴起的热点媒介,主要是指“利用数字技术,通过计算机网络、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服务的传播形态”[1]。伴随智能手机等便携式电子媒介的逐渐普及和网络服务的迅猛发展,我国已进入新媒体时代。而乐于接受新鲜事物的大学生群体则成为新媒体的主要受众之一。以笔者所授的两个英语专业班为例,每名学生都有一部智能手机,超过半数的学生配有笔记本电脑,还有少数学生拥有平板电脑,而他们日常的信息资料搜索、交友互动、娱乐消遣等基本都是通过电脑及手机网络进行。因此他们的学习习惯也不可避免地受到新媒体阅读的影响。与传统的纸媒相比,新媒体阅读具有互动性、移动性及泛娱乐性等特点,而热衷于新媒体阅读的大学生也多采用“一种浅层次的,以简单轻松甚至娱乐性为终极追求的阅读形式”,其“阅读内容限于考试或工作需要,功利性较强”[2]。

相比而论,综合英语课程作为面向大学英语专业一、二年级学生开设的基础课,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所谓承前,就是要整合优化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学习的英语知识,继承其知识精粹,矫正其学习盲点;所谓启后,就是要通过一系列的专业语音、语法、词汇训练及人文社科知识的熏陶,使学生达到由高考应试英语到大学专业英语的质的转变,从而为高年级英语专业方向课的开展打下牢固的基础。这一重要的作用也就决定了综英课的“精读、慢读、苦读”的特殊性质,即综英课要求学生深入学习课文,对文化背景、篇章结构、写作手法、重要语法点、句型和词汇都有清晰的认识,并能将其熟练运用于听说读写译各项语言实践中。而对语言精准的把握,必须是学生宁静状态下的苦读及反复研习的过程中才能得以实现。如此耗时、耗力、见效慢的课程与新媒体阅读时代的“泛读、快读、悦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让综英教学越发变得“不合时宜”。对于综英课,不少学生存在抵触和畏难情绪,不愿学又学不好。而综英教师又苦于无法摆脱综英教学的特殊性质与新媒体时代学习方式之间的冲突,在教学上常感“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样的局面则让综合英语教学实践困难重重。

二、综合英语教学实践的困境

正如张甫涛所言,“电子媒介的兴起,稀释了成熟于印刷媒介时代的读写深度和浓度,图像、影像挤走了文字,占据大众的注意力中心之后,视觉弱化了我们的思维能力,搁浅了我们对世界、人生的深度思考。”[3]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沉湎于图文并茂、视觉冲浪的网络、手机阅读,难以长时间集中精力阅读长篇文本,也不习惯深刻思考问题。而综英课旨在夯实学生的语言基础,提高其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恰恰要求他们专注于经典篇章,在对语言知识点细致把握的同时,对其中涉及的有关社会、文化、环境等人文话题作出自己深入的思考和严肃的判断。但这也正是新媒体阅读所欠缺的。因此,如何在新媒体时代继续成功有效开展综英教学,成为综英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而这一问题具体表现为备课难、上课难和课后督促学生自主学习难。

(一)备课难

综英课传统的教学资源主要来自课本、教师用书、权威词典及网络资料。综英教师也多立足于课文,将教师用书中列出的重要语法点、句型、词汇与权威词典中相对应的解析结合起来,贯穿于综英教学的语言知识学习中。同时辅之以在网络上查到的有关作者和文章赏析的内容,适时地穿插于语言点介绍中。这样的备课方法在过去的一二十年间应该是比较适用的,这客观上是由当时的教育科技文化条件决定的。那时的英语专业低年级学生多半以课本为主要学习材料,平时的辅助学习工具也只是一本牛津高阶或朗文词典。如果想阅读权威的英文资料,就必须在报亭买份英语学习报刊或者泡在阅览室的书海中苦苦阅读。有时需要上网查资料也得去网吧,因为他们还不具备随时随地上网的物质条件。因此,相比较而言,教师所能掌握的教学资源在质和量上都远远超过了学生,学生如果想学到系统的知识,就必须紧依课本、紧随教师。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来临,教师所具备的教学资源优势正在悄然消失。如今的90后大学生,对新鲜事物的接受力极强,入学不久很多人都配备了智能手机和笔记本电脑,网络成为他们与外界沟通交流的主要平台之一。而英语学习网站也方兴未艾,沪江、可可、普特等网站汇集大量原汁原味的英文材料,为学生奉上视听说盛宴的同时,也通过论坛等渠道为他们提供了与其他英语学习者互动交流的平台。此外,各种英语学习软件如有道词典、灵格斯翻译家也将众多权威词典收录其中,让学生所能掌握的学习资源陡然剧增。同时,教师所能应用的教学资源却相形见绌。首先,囿于综英课的特殊性质,教师必须以教材为纲,而现有的综英教材多为20世纪90年代或刚刚进入新千年后所编,相当一部分语言材料的时效性不强,与随时更新的网络资源无法同步,教师用这样的教材备课,想要备出时代感很强、令学生感兴趣的内容难度较大。其次,过去多为教师所专有的教材配套参考书、权威词典已不再是教师的“专利”。且不说那形形的参考答案书,就是原版的教师用书学生都可通过图书网站轻松获得。而教师过去所依赖的各种权威词典也早已在网络词典的冲击下优势大减。因此,教师稍不留意,就会有照本宣科之嫌。如此想要备出新鲜感十足、个性化极强的语言材料难度也较大。

(二)上课难

综英课所特有的承前启后作用,决定了它集语言知识训练和专业素质培养于一身的双重性质。一方面综英课对学生中小学的英语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及时查遗补缺。同时,有别于听力、口语、阅读等单项语言技能课,综英课要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译能力进行综合培养,也对其语言基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这一性质客观上使教师难以摆脱以传授语言知识点为重点的授课模式。此外,综合英语“所特有的浅显的内容和严格的形式之间的矛盾,决定了言语形式训练的必然性和必需性”[4]。因此,综英教学的落脚点必须首先是语法、句型、词汇的反复训练,否则学生的语言基础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另一方面综英课也要求学生对课文的文化背景、篇章架构、写作手法有深入的了解,从而达到对语言要素从认知到鉴赏再到综合运用的转化,为高年级的语言、文化、文学课打好基础。这就从更高层面上要求学生反复深入阅读教材中的经典篇目,对其中的人文社科话题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因而综英教学的另一落脚点,必须是引导鼓励学生熟读精思。

新媒体时代的英语专业学生大多对这样的教学模式有抵触情绪。首先,他们刚刚经历过高考,自以为对英语语法已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同时饱受“题海战术”之苦的他们也不愿意再次投入对句型、词汇的机械训练之中。而且综英课所占课时之多、知识点介绍之细、覆盖语言技能之广,很容易让他们联想起高中的英语课,因而要想以知识点灌输为主来激发他们学习综英的兴趣和热情确有难度。其次,学生多是新媒体阅读的粉丝,他们大多能在短时间内掌握新生的网络技术,通过电脑、手机观看视频、阅读文献、下载使用电子词典。而正像有关学者所担忧的那样,“在互联网上浸日久,人们的注意力被严重碎片化,喜欢追逐一个个信息碎片以及思想的边角料,体验的是点点滴滴短暂的”[5],很多学生的思维也受到了这种影响。他们热衷于阅读时效性、趣味性强的电子文献,不乐于也不善于对一些表面陈旧实则经典的文章进行认真分析、深度思考,因此想要引导这样的学生进行熟读精思也非易事。

(三)课后督促学生自主学习难

综英课重在夯实学生的语言基础,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要做到这一点,仅凭每周六到八课时的授课是难以实现的,更多的还要依靠学生课后的自主学习。而“自主学习是外语习得的关键,学习者最终能否成功地。换言之,要想让学生对综英课本中的名篇佳作了然于胸,教师就必须不断督促学生运用词典等参考工具对综英课本和配套练习进行自学,同时通过不厌其烦地查阅资料、细心阅读有时甚至是反复诵读课文,达到与文章作者的共鸣。

然而如今的学生由于受到新媒体时代泛娱乐化的影响,难以沉下心来进行“精读、慢读、苦读”。在笔者的教学实践中,最能反映这一问题的即学生的纸质词典使用情况。据笔者的观察,多数学生在大一第一学期还把牛津高阶词典带到教室,用于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可是到了第二学期,很多学生的课桌上已很难看到纸质词典了,取而代之的是他们手中的手机词典。问及原因,回答多是手机词典方便快捷,且信息更新快,便于及时查询生词。毋庸置疑,手机词典作为新媒体时代的产物,其时效性和快捷性是有目共睹的。可是对于尚不能合理运用英语学习工具的低年级学生,对手机词典的过分依赖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自主学习。在日常授课中,笔者会对重点词汇的用法和派生词进行不定期抽查,这期间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做出正确回答,而在被提问后即使匆匆翻查手机词典也未必能给出满意答案。当被问及是否认真查字典进行课前预习时,回答多为否定。更为重要的是,时下的网络词典软件开发并不十分成熟,收录的词条多用汉语解释。即使现在的安卓系统可以整本收录朗文词典,但据一些学者的调查显示,“多数学生对双语词典里中文信息依赖较强,在读过中文释义(或对应词)后,不愿再读英文释义,对中英文释义中可能存在的不同义项认识不够”[7],因而低年级学生在查手机词典时多半是读到中文解释就戛然而止。这对培养他们的英语思维是非常不利的。可见学生如果不能合理使用手机词典,其自主学习能力及英语基础必将受到负面制衡。然而在新媒体强大的攻势面前,综英教师的苦口婆心似有“螳臂当车”之嫌,其课后督促学生自主学习的难度可想而知。

三、新媒体时代综合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路

如上所述,新媒体冲击下的综英教学困难重重,如何突破瓶颈,让综英课能“常教常新”是综英教师必须仔细思考的问题。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解决这一问题应从“精”、“专”、“博”三方面入手。

(一)精讲教学——夯实基础知识

 综合英语的课程本位是基础英语,对学生的语音、语法、词汇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综英教学必须首先是“精讲教学”。而部分学生也确实体现出基本功不扎实、学风浮躁、眼高手低的倾向。为此,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采取了一些措施来夯实其语言基础。

1.培养学生合理运用词典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针对部分学生喜欢用手机词典而忽视纸质词典的问题,笔者经常会比较一些英语学习实例,让学生充分意识到电子词典和纸质词典的互为补充而非相互排斥的关系,引导他们在深入学习综英词汇时应多查看纸质词典。同时,向学生适时介绍一些二语习得方面的知识,让其充分意识到“先看英语释义再看汉语翻译的使用策略与英语主动词汇水平呈显著正相关”的语言学习规律,鼓励学生通过重点学习英文释义,提高其词汇水平[8]。

2.将校园生活和人文知识以生动有趣的形式引入

词汇教学中。教学研究表明,“英语词汇量的多少,标志着英语水平的高低以及英语应用能力的强弱”[9],因此词汇教学是综英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媒体时代学生的学习资源已基本与教师持平。教师如果仍照搬教师用书或词典上的权威例句,不但不会发挥例句应有的示范作用,还会降低学生上综英课的热情。因此,笔者在备课时,有意识地将重点词汇的例句与社会 热点相结合,反映校园生活的新动态和90后学生的独特看法。同时,鉴于词汇和文化、历史的内在联系,笔者经常在讲解词汇用法时,将其与英语发展的历史和民族思维的变化等文化现象结合起来,利用学生的猎奇心理加深他们对特定词汇的印象。此外,还利用图、文、声一体的多媒体教学,比较近义词的用法。例如在讲解有关“笑”的一组英语词汇时,就在课件中插入了十几个gif动画图片,通过图片中动画人物滑稽夸张的动作,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充分意识到各种“笑”之间的区别。而在笔者的问卷调查中,90%的学生认为以上这种词汇教学方法更易接受。

(二)专业教学——训练逻辑思维

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初入大学的学生仍囿于中学英语学习思维,对文章理解的重视不够,且受新媒体阅读的影响,浅阅读倾向明显,对课文的理解仅停留在能够回答课后阅读理解题的层面上,而对文章的主旨大意不甚了了。更有甚者,虽然明白一句话中每个词的意思,但却无法理解整句话的意义。而“阅读低效和理解偏差都是由于书面语言形式和认知背景的不相匹配,即阅读的很多问题不在于语言本身,而在于读者的图式知识和思维能力”[10]。因此,综英课作为英语专业的主课,不仅要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还应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训练其逻辑思维能力,使其成为真正的英语专业人才。为此,笔者在日常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具体方法可分为以下几点。

1.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综英课本中的部分语言材料虽然陈旧,但有相当一部分文章却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经典之作。因此笔者在课上有意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一点,并且鼓励他们课后反复朗读这些课文。而这种朗读不能是机械性的“发声阅读”,而应是“出于口、入于耳、沉于心”的诵读。如此这般,才能使学生在反复朗读中逐渐领会文章的主旨大意,把握其逻辑架构,并在不经意间将其中的精华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同时,鼓励学生从网上搜索下载与文本配套的音频和视频材料,充分发掘新媒体时代的视听优势,激发学生对已学文章的诵读热情,深化其学习效果。

2.实践出真知。在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将学生的“读”和“写”结合起来。一方面,培养学生以批判性思维进行阅读。而“批判性思维不仅仅是批评,也包括鉴赏,不仅仅是审视缺陷的过程,也是一个发现和感受美的过程”[11]。所以在讲述具体语言点前,都会通过问题解答、集体讨论、画图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对文章的行文逻辑、写作手法进行细致分析,并在具体语篇分析中对其间的起承转合予以特别提示。同时结合该文的文体,介绍同类文体的写作方法,以启发学生思考作者写作的成功和失败之处。另一方面,加强学生的写作训练。有研究表明,“在学习者达到一定水平需外力推动时,输出比输入更能起到推动作用”[12]。学生通过长期的批判性思维阅读训练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写作知识,其逻辑思维能力也有所提高。此时如果能趁热打铁,让学生进行语言输出活动,提醒其在写作中注意行文逻辑,并及时评阅其文章、指出其不足,那么其写作和逻辑思维能力就会有较大的提高。

(三)博雅教育——培养综合素质

 长期以来,英语专业的学生有这样的短板,那就是英语基础虽然扎实,但知识面不广,思维不如其他专业的人活跃。换言之,学生对语言知识的重视,往往使其忽略综合素质的培养。而这一弱点在新媒体时代泛娱乐化导向的辐射下,很有可能会无限放大,后果堪忧。笔者认为清华外语系“塑造博雅之士”的建系宗旨不失为解决这一痼疾的一剂良方,具体说来,就是“一方面规定学生必须选修‘属于全体之研究’的‘各时代之文学史’,另一方面‘专治一国之语言、文字及文学,而为局部之深造’”[13]。而作为英语专业的基础课,综英教学更应是“博雅教育”。也就是说,在专业学习起步的时候,将通识教育和综英教学有效结合起来,把“文史哲不分家”的思想贯彻到实处。

笔者所用的综英教材就收录了不少经典之作,且笔者的研究方向是文学。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有意识地将文学理论运用到对课文的文本细读中,试图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文学作品的意蕴之美,使其在文学鉴赏中不断增强英语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讲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多丽丝·莱辛的名篇《草原日出》(A Sunrise on the Veld)改编的课文时,笔者首先介绍了莱辛的写作手法和风格。之后让学生在第一部分中找出作者在提到“雄鹿(the

buck)”之前所用的一系列代词,随即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有关受伤动物确切身份的“雄鹿”一词在故事第四段才出现,而在前三段作者只是用“抗争的模糊身影(the fighting shape)”、“兽(the beast)”、“挣扎的黑色物体(the writhing blackness)”、“块儿状物(the mass)”来代指雄鹿。并适时引入俄国形式主义批评的“陌生化”概念,启发学生意识到这种写作手法除了能制造悬念外,还有延长读者感受时间,加深其感受强度的作用,因为在这些富于色彩、充满动感的代词衬托下,一只垂死挣扎的困兽形态已跃然纸上。接着,笔者又导入象征手法、成长小说、叙述视角转换等概念,充分发掘故事的文学内涵。事实证明,学生很喜欢这样的授课方式,整堂课上学生的小组讨论非常热烈,回答问题也很积极,其中不乏真知灼见。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让学生尽享视听娱悦的同时,也令综合英语面临着教师不好教、学生不愿学的两难境地。而如果能在实践中真正将综合英语变为“精”、“专”“博”三位一体的教学,那么或许可以突破这一教学中的瓶颈,使其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过程中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匡文波.“新媒体”概念辨析[J].国际新闻界,2008,(6).

[2]付梅,刘娟,葛明贵.新媒体时代阅读方式的转变与大学生阅读[J].安徽工 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3][5]张涛甫.新传播技术催生阅读变革[N].中国教育报,2013-06-21.

[4]李昊.交际教学法的尴尬——对英语专业基础英语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2).

[6]于君.英语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J].国外外语教学,2006,(2).

[7]邓燕萍.英语专业一年级学生英语词典使用策略调查[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8,(3).

[8]陈玉珍.英汉双解词典的使用调查和实践研究[J].辞书研究,2011,(2).

[9]肖礼全.英语教学方法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70.

[10]崔雅丽.认知图示理论对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J].教学理论与实践,2012,(15).

[11]韩少杰,王小英.英语专业精读教学与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外语教学,2009,(6).

[12]武继红.论写作教学与词典使用[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7,(4).

篇(6)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4-0220-02

一、教材的定义

教材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材指课堂上和课堂外教师和学生使用的所有教学材料,如课本、活动册、故事书、录音带、报刊杂志、教师自己编写的材料、计算机网络上使用的学习材料等等。凡是有利于学习者增长知识或发展技能的材料都可称之为教材。

狭义的教材就是指教科书。教科书是一门课程的核心教学材料。英语教学中,面对非语言文化背景下的外语学习,教科书显得更为重要。教科书一般根据课程需要分级编写,除了学生用书外,几乎无一例外地配有教师用书,很多还配有练习册、活动册、以及课外读物、挂图、卡片、音像带等。本文中的“教材”指广义的教材。

二、《希望英语》与《A级真题》

毋庸置疑,教材在英语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高职高专非英语专业英语课程的教科书《希望英语》和辅助教材《A级真题》为依据,进行语法比较分析,以期为教师的教学提供参考信息,并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准备A级考试的语法部分。

(一)《希望英语》

《希望英语》系列教材是外研社联合全国多所高校,依据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来编写的。教材分为四级,每级包括《综合教程》(学生用书)、《教师用书》、《学习卡》以及配套的录音磁带和学生自学光盘及教师演示光盘,此外还有学生网站和教师网站。其中《教师用书》含《综合教程》的全部内容,并采用对照排版的形式,提供教学建议、答案、录音脚本、语言点和译文。本文分析采用的教材为《教师用书》,针对学生可于一年级下学期参加A级考试,分析只限于《希望英语》的第一级和第二级。

每级《教师用书》分为十个单元,包括八个主题单元和两个阶段测试单元。意探讨的语法部分出现在每个主题单元的第四阶段,即两级共对十六个单元的语法框架进行探讨,并按教学先后顺序依次标号排列。

(二)《A级真题》

A级考试是针对高等职业教育、普通高等专科教育、成人高等教育和本科办二级技术学院非英语专业学生进行的英语水平测试。试卷中语法占总分的15%,答题时间为15分钟。测试内容包含语法结构、词形变化等。题型分为两部分:单项选择(主要是语法结构)和填空(主要是词形变化)。本文以10套最新的A级真题为参考,主要对语法的第一部分单项选择题进行探讨。

三、语法比较分析

(一)《希望英语》语法结构分布

表1中第一列和第三列代表第1―16单元,第二列和第四列代表每个单元涵盖的语法结构。由表可以看出教科书内的语法分布情况:1―8单元为第一级,主要介绍英语中的一些基本语法点的特殊用法;9―16单元为第二级,在第一级的基础上逐步加深。每单元的语法部分包含3―6条有针对性的语法知识点,并配有相应的例句、填空(形式变化)和翻译(句子英译汉)练习。

教师课堂上需指导并帮助学生理解语法结构,同时完成相对应的练习。

(二)《A级真题》语法考点分布

本部分以2006年1月至2010年6月期间的10套A级考试真题为参照,对其语法考点分布进行分析,以比较课本语法部分对学生参加A级考试所提供的辅助作用。

表2中第一列和第三列的数字,代表表一中各数字所对应的单元序号及其语法结构;第二列和第四列中的数字代表每项语法点在10套A级真题的100道语法题中出现的概率,数字前有“+”的代表测试的语法点不是具体出现在课本语法结构中的,而是相对应语法结构的基础或延伸。表格中总共是63道小题的显示。

其余的37道题分别测试:词组固定搭配12道,连词12道,代词6道,介词3道,it作形式主语、形式宾语共2道,that强调句1道和商务信件中附件查阅说法1道。

(三)课本语法结构与真题语法考点比较分析

《希望英语》语法部分的编写以《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考点为参考,以重点复习语法难点为主要目标。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级考试全真试题,其语法试题正反应出考点的内容。接下来将对两者进行对比分析。

表中的63道小题并非均匀地分配于各个主题单元中,而是存在较大差别。第16单元的现在分词与过去分词用法,试题出现的概率最大:总共10套试卷的100道题中,直接测试分词作状语和独立主格的有11道,其余4道中有3道测试分词做后置定语。位于测试概率第二位的语法点是第8单元的名词性从句:除了表语从句引导词whether外,其余7道测试题中6道测试同位语从句的引导词that,其余1道测试名词性从句中what的用法。第三位的是第10单元的倒装句用法:其中4道测试not until引起的倒装,2道测试only引起的倒装。接下来处于并列概率的是第3单元的完成时态和第6单元的定语从句,且两单元的测试均是对语法结构的延伸。第3单元着重测试完成时、现在完成进行时和将来完成时的用法。第6单元测试限制性和非限制性定语从句,尤其是介词加引导词的用法。

在课本语法结构外,考点分布最多的是固定短语的搭配(12道)和连词的用法(12道),但相对而言,两者都不易把握,只能依靠平时的积累。此外,概率次之的测试代词的用法(6道)却并不难准备,包括neither,the other,another,none等。

四、结语

教科书是一门课程的核心,一方面指导教师的教学活动有序进行,另一方面也关系着学生语言知识的掌握和语言能力的培养。A级考试是对学生特定阶段的语言能力的测试,对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起到督促和鼓励作用。考试不仅仅是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的测试过程,同时也是有目的地回顾和学习的过程。通过本文的分析,希望对应对A级考试的学生起到指导作用,给一线老师提供一些参考信息。

参考文献:

篇(7)

1多媒体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近年来,多媒体教学焕发出了旺盛的生命力,受到广大师生的普遍青睐。它在英语课堂教学、自助学习以及检验教学效果几个方面,使广大师生受益匪浅,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1.1英语课堂教学

多媒体可将图、文、声、象结合在一起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它改变了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模式,既突出了学生的中心作用,又强化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中用途比较广泛。

(1)检验预习效果。在讲课之前,教师可将需要了解的问题在屏幕上列出,看学生对它们的了解情况;把授课的核心问题或提纲列在屏幕上,让学生根据问题书面或口头作答,引起兴趣、明确重点。这一系列活动既提高了效率,又使教学有的放矢,不致偏颇。

(2)宏观把握授课内容,引入正题。在授课前,教师根据自已对授课内容的把握,可以下载、制做一些与之相关的背景介绍、小品文或视频等资料,在讲课之前进行学习。这样可自然而然的引入正题,这样就使教学有了整体直观的印象。

(3)对重难点的讲解、练习。重点和难点问题的掌握不是轻而易举的事,需要反复讲、反复练。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灵活采用声、象、文字、视频等形式,对重难点进行反复练习。也可以播放与知识点相关的小品文、小幽默,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加深对所学内容的印象。

(4)拓展教学空间,培养综合能力。运用语言的综合能力,不是靠教师讲解得来,而是靠多说、多练、多听、多用得来。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互动功能,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抢答、写作等活动,也可以设置一定的情景,让学生自由表达,使学生在参与中得到锻炼,提高其综合运用能力。

1.2自助学习

课堂教学是最有效的教学模式,但不一定适合每一个学习者。对于不同的学习者来讲,它的侧重点和针对性往往不够强,在学习进度方面也不够灵活。多媒体教学软件和网络教学则很好的克服了这些不足,更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自助化学习。

(1)随教材软件可以辅助教学,增强效果。这部分多媒体软件是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它基于教材而又高于教材,既辅助教师讲解又有利于学生学习吸收和再学习。同时,它也拓展了教学内容,使所讲授内容更有深度广度,也更全面系统。

(2)专项训练软件可以快速提高学习者相应方面的水平。现在较流行的专项训练软件有词汇软件、句型软件、写作软件、听力软件、阅读理解软件等。这几类软件设计思路基本相同。首先力求讲透所学内容,其次进行相应练习,而后结合趣味内容进行测验。这些软件对于学习者来讲都是不可多得的良师益友。

(3)根据特殊需要设计的软件。这方面比较常见的有大学英语四六级模拟软件、托福雅思模拟软件、专业八级和职称英语考试软件等。这方面软件趣味性强,题型全面。往往是既有讲解,又有练习和答案分析,最后有辅助测试。它因自已内容系统全面、形式新颖灵活,既有可操作性,又有趣味性,受到广大学习者的普遍欢迎。

1.3检验教学效果的手段

传统教学模式中,试卷考试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最常见手段,其局限性较大。多媒体教学技术,既保留了传统考试手段的优点,又可以加入语音、视频、图片,节省了大量课堂时间,大大优化了考试效果。

2多媒体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优势

2.1增添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灵活性

单一的教师讲授,枯燥而又乏味。而多媒体可以将文字、图片、音象和视频等多媒体信息融为一体,多方位刺激学生感官,克服了传统教学中抽象、枯燥的弊端,使教学内容更形象、更直观地展现出来,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2.2增大课堂容量,提高教学质量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不得不在板书上花大量的时间,由于时间有限,很多时候老师对知识点的讲解就过于粗略,而通过多媒体教学,可节省板书时间,在有限的教学时数中,向学生传授大容量的知识,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多媒体可更形象直观的突出重点,让学生加深理解和记忆,掌握教学重点内容。

2.3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

多媒体综合利用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信息,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学生的感官需求。这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加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的教学气氛。另外,教师可以联系社会热点,用多媒体互动功能,在既紧张又活跃的课堂气氛中,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这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

2.4有利于学生知识面的拓展

学生可以利用网络,不受地域、时差的限制,从网上获取大量的学习资源。比如紧扣诠释课文的声像材料以及动画演示,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加深了学生对外国人文社会等知识的了解,拓宽了知识面。

3多媒体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不足

多媒体教学有自已明显的优势,使其有旺盛的生命力,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引起了教学中许多的争议,这些问题与争议主要反映在以下几方面:

(1)追求形式,忽视内容。一些教师在制作课件时,没有经过精心的设计和认真的思考,只是把板书内容列在了屏幕上,没有实质性的变化;有的教师在上多媒体课时,只是将“电子课本”型的教学软件播放给学生看,没有在课堂中发挥其有效作用。这种重形式而轻内容,用电脑玩花样的做法使多媒体教学失去了意义。

(2)缺乏互动,教与学脱节。有的老师在制做课件时贪大求洋,做出的课件花哨好看,实用性差。课堂上,课件成了风景,学生成了看热闹的看客。有些课件干脆就是“电子课本”型读物。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被动接受知识,无法与教师进行很好的交流,抑制了主动性、创造性。

(3)信奉唯多媒体论。有的人片面夸大多媒体教学的作用,逢课必讲多媒体。在教学中过多过滥的使用多媒体,不但起不到辅助教学的目的,还因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起到反面作用。

4结语

当然,多媒体教学只是英语教学活动的辅助手段,不能取代所有的课堂教学,对于多媒体教学这一教学手段,我们必须合理、适时地使用它,才能更好地优化英语教学模式,发挥其优势,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发挥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最佳结合的作用,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果。

篇(8)

英语专业的高年级课程《高级英语》作为一门专业必修课,主要通过大量的阅读和分析涉及政治、经济、社会、语言、文学、教育、哲学等方面的材料,巩固和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技能。因此,本课程长期以来被定位为高层次的语言教学,尤其强调阅读理解、语法修辞与写作能力,词汇研究等。但是,当今社会更需要大量的通识人才,单一的学科人才已经在这一竞争激烈的经济社会很难生存。因此,在英语专业高年级的教学中尤其应强调通识教育理念,摆脱长期以来单一的英语专业教育思想的束缚,打破人文学科和自然科学教育的界限,拓展英语学科的教育教学思路,加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一、人文学科与通识教育

人文(humanity)具有人性、人道、人情之意含,强调“人性”,而区别于“神性”(divinity),在拉丁语中,人文(humanitas)具有重要,特殊的意涵,指的是心智的培养与通才教育,与现代的一组词群如cultivation,culture和civilization有直接的关连(威廉斯,2005:209)。在16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时期,“人文”就明确地被视为不同于神学(divinity)的一种学问。培根将认为“人文哲学”(Humane philosophy)或称“人文学科”(humanities)作为知识的一种,与神学和自然科学并列。后来与此相关的人文主义(humanism)指一种特别的知识学问,是关系到人类人化、人的自我发展(self-development)和自我完善(self-perfection)等观念。具体地讲,人文学科指有关人类文化的学问或文学研究,旨在通过具体研究古典希腊、罗马生活、思想、语言有效地促进人类文化的发展(Holman,1980:218)。美国人文学科国家基金会认为:“人文学科尤指一思想方法、学术范畴。人文学科之科目从经典著作研究到当代问题分析不等;研究方法包括个别的学科研究及综合科际研究两方面。人文学科包括(但不限于)历史、哲学、语言、语言学、文学、考古学、法学、文艺批评与历史、伦理、比较宗教,以及历史和哲学方法为研究进路之社会科学,而最后一类则包括政治理论、国际关系及其他关注问题之‘质’及价值多于关注其研究方法之科目”(张灿辉,2000:5)。虽然人文学科在表面上与自然科学相对立,但实际上,自然科学所研究的“量”的物质世界是与文学科所研究的“质”的人类社会生活与文化是分不开的,二者应是合二为一、相辅相承的,一味强调自然科学和人文学科中的一种,将二者严格区分开来是十分危险的,知识的单一化无疑会导致人才的单一化,这不是整个社会发展的一贯的要求。

由此我们便自然想起了教育中的分科现象,尤其是大学教育。由于高等教育所强调的专门人才的培养和特色办学,分科教育便成为各个院校普遍遵循的一个传统。这样一来,人才太“专”虽很实用,但又成为大学教育的一个弊端,“专门人才”有时视野狭窄,很难发展自我,实现自我。因此,文理互补,培养知识全面人才应该是通识教育所提倡的。高等教育办学思想虽各有差异,但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科学精神应和人文精神相结合,而高等教育再也不应是专业教育的代名词,正如顾明远指出的那样,“高等教育之高,不是大楼之高,而是学识之高,学生的素质之高;大学之大,不是校园之大,而是学问之大”(2002:26)。顾教授对高等教育之“高”和大学之“大”这一精辟论述提醒我们通识教育确实势在必行,唯有此才能解决目前大学教育的危机,这种危机不仅存在于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院系中,也同样存在于以人文学科为基础的院系中。就外语学科而言,在强调以语言文学和文化为基础的人文学科教育的基础上,更应该注重加强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自然科学知识的渗透。实践证明,语言文学类的大学毕业生已很难满足当今科技社会的需要。

二、高级英语课程大纲要求和通识思想

21世纪是一个国际化的知识经济时代,因此英语专业所培养的人才应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并能够熟练地运用英语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复合型英语人才。高等教育英语专业教学大纲中对高级英语课程是这样描述的:高级英语是一门训练学生综合英语技能尤其是阅读理解、语法修辞与写作能力的课程。课程通过阅读和分析内容广泛的材料,包括涉及政治、经济、社会、语言、文学、教育、哲学等方面的名家作品,扩大学生知识面,加深学生对社会和人生的理解,培养学生对名篇的分析和欣赏能力、逻辑思维与独立思考能力,巩固和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技能(大纲,2004:23)。从外语专业教学大纲对高级英语的描述中我们很容易看出人文学科的特征,即对优雅学问,例如对文法学、修辞学等的研究,并且也包括了人文学科所涉猎的诸如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等方面的问题。但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大纲虽然没有明确提出人文和通识教育思想,但从其描述所覆盖的知识来看,应该不排除自然科学的内容,其实在我们看到的课本中多少已经涉及。遗憾的是,在传统的高级课堂上教师往往受到课时和知识面的限制,将授课的重点放在词汇、篇章结构和写作修辞等内容上,认为这才是人文学科或外语学科应该做的,而对一些涉及自然科学方面的文章和知识忽略不讲,使得学生学习的知识太专,在知识面上出现盲区,与人文学科所提倡的人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相背离。因此,在通识教育关照下的大学人文学科教育,与自然学院急需人文学科教育一样,也同样急需自然科学的知识培养。哈佛大学1945年就提出了一个“一般教育方案”,1978年又进行了修订,要求所有学生都要学习文学艺术、历史、社会哲学分析,外国语言文化、数学和自然科学等领域的基础知识,这一做法使通识教育思想得以实现。

三、通识教育思想在高级英语课程的实现

通识教育思想在高级英语课程中体现为不仅要加强文科专业课本身所包涵的人文思想,更要加强人文学科中被长期忽视的自然科学的成分,努力做到文理兼顾。因此,教师首先应该在教学内容上下功夫,以课本为依托,确定每篇课文教学的重点,或培养或唤醒学生的人文精神和意识,或让学生熟悉和了解文章中涉及的科学思想,并通过各种教学手段使这一教学思想得以实现。

在教学内容上,我们以张汉熙主编的由外语教育和研究出版社出版的英语专业课本《高级英语》为例举例说明。第一册第一课《中东集市》是一个中东地区欧亚不同传统文化的集散地,与中国农贸市场所呈现的地域特征和农业文化一样具有浓郁的文化特色;第二课《广岛》向我们展示了二战中受原子弹袭击后日本人民承受的精神和肉体上的痛苦并以此扩展到当前国际上提倡削减核武器的必要性。第四课《日用家当》以“日用而不知”和“常用常新”唤起人们对民族传统的关注和保护;第五课《丘吉尔的广播讲话》再现了二战的历史,呼吁英国人民应帮助苏联共同抵抗德国纳粹;第七课《神奇的集成电路时代》给我们介绍了电脑有关的知识,因此可以及时补充一些电脑方面的新技术和新发展以及这种“神奇的集成电路”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第九课《马克吐温――美国的一面镜子》以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个人生平揭示了美国的扩张史;第十课《震惊世界的宣判》则向我们展示了在多元文化存在的美国宗教的神创论与科学的进化论之间的冲突及其深层次原因。值得关注的是第三课《沙漠之舟》中原美国副总统戈尔忧心忡忡地向我们展示了地球的环境危机和环境保护意识,其中不乏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大气污染,以及原子弹和核武器等自然科学知识。第二册第一课《与卡米尔飓风面对面》向我们描述自然灾害的残酷性的同时,应倡导面临灾难人与人之间的关怀意识,在教学中还应以此为契机加入一些自然灾害尤其是飓风形成的原因和影响等自然科学知识;第二课《马拉喀什》强烈批判了资本主义对他国人民和资源的劫掠,并指出这也是造成殖民地极端贫穷的原因,第五课《从天窗消失》主要讨论受高科技的冲击传统文化所面临的危机,其中涉及的内容有汽车制造业、现代绘画和建筑,艺术流派,科学技术等,文理兼并,内容丰富。第七课和第八课涉及心理学知识,如“心理分析法”,弗洛伊德的意识、潜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关系及其“冰山理论”说、俄狄浦斯情节等应该对学生作一些初步的讲解;第八课还讲述了在现代社会工作使人异化现象;而第十课《悲伤的年轻一代》则讲述了美国一战后出现的“跨掉一代”的生活表现及其原因,对分析我国目前所面临的青年问题有很大的帮助。以上内容既含有人文教育思想,又含有理工科知识内容,材料较为全面。

授课内容的多样化必然要求授课方法的多样化。传统的教师讲解授课模式也不能满足通识教育的需要。对于具有人文精神的教学材料,教师不妨采取课上分组讨论、辩论等组织形式,而对于那些诸如信息艺术、建筑艺术等内容可以采用多媒体方式进行展示和讲解。通识教育在文科课堂遇到理工科材料时非常棘手,令人欣慰的是各种各样的英语百科全书及其电子版基本都能看到,其中也会有大量的影像资料可以利用,其实相关课题英语的视频讲座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得,使学生事前可以掌握一些相关的术语即可。只要有通识教育理念,相信方法不成问题。

高级英语课程大纲要求培养复合型英语人才,其中的教学材料则体现出人文主义精神,是外语专业适时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一门课程。同时教学材料中也大量地包涵了理工科等自然科学的内容,科学地利用这些内容对学生进行自然科学知识的教育可以弥补文科学生在这方面的天生不足,实现通识教育的理念,因为外语类通识人才是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的走向。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外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2]顾明远.高等教育与人文精神[J].高等教育研究,2002,(1):25-26,42.

篇(9)

他52岁自学电脑,成为电脑作家,迄今已写作与翻译了38本书。

他57岁学习和研究记忆方法,能背出圆周率1800余位。

他60余岁以极大的热忱,催人奋进的言行,鼓励人们学习英语,使许许多多的人走向成功之路。

钟道隆自述学英语的故事

一、哑巴英语的尴尬

我上中学时没有学过音标,基本上是跟着教师念,念得对不对不得而知。上大学以后我改学俄语,大学毕业以后又自学过一些英语,能阅读有关的专业书籍,但是从来没有学过英语的“听”和“说”,基本上学的是“哑巴英语”。

1979年我45岁时第一次随团去法国和德国参观。当时我能阅读自己熟悉的专业书刊,算是代表团中英语水平比较高的。但一到外国,除了一般的问候语以外几乎都听不懂,说不了,所以根本听不懂技术讲解。对于熟悉的专业书面材料,如果是用大写字母写成的说明,我一时还反应不过来,需要在脑子中翻译成小写才看得懂。代表团团长还不时地鼓励我“胆子大一些”。其实哪里是什么胆子大小的问题,听不懂,说不了,看不懂,哪里来的胆子。

在国外期间,我与每一个不会外语的人一样,口袋里装着一个纸条,上面写着“我住在XXX旅馆,请把我送回去。”以便在走失时使用。我当时是某设计院总工程师,看着这样的纸条,心里真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回国以后我下决心发奋学习,努力提高英语口语能力。

二、自学一年成翻译

中国电子设备系统工程公司总经理1982年初访问德国前提出让我当翻译。这是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我回答说干不了,但他坚持说得了,并给了我很多鼓励。于是,我进行了详细的准备,拟定了一些情景对话,如:一到海关,可能被问打什么,怎么回答;参观时可能会有什么问题,怎么翻译等等,并且把准备好的稿子对着录音机念,再放出来给自己听。尽管进行了这样的准备,一到国外,实际对话时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不是听不懂就是说不了,困难重重。当时我随时手里拿着一个本子,有听不懂的、说不了的就立即记下来,晚上回到旅馆,再累也要查词典,看会话手册,一定要把白天不明白的地方弄懂了以后才休息。

能承担口译任务以后我仍然一点也不放松,每天仍坚持学习英语,做到“曲不离口”、“常学常新”。有时别人问我:“你已经会说会听了,就行了,为什么还花这么多时间学英语呢?”我回答说:“我喜欢英语”。这也是真的,比如,春节的时候,家里别的人看春节电视节目一直到半夜一两点,我就一直学习英语到半夜一两点。

与学其他知识一样,自学英语必须要有一丝不苟和精益求精的学习精神,碰到问题要打破砂锅问到底,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只要搞不懂就一直要挂在心上,一有机会就要学要问。对于学到的东西决不要满足于一知半解,而要深入钻研,把边边角角的有关知识都搞清楚,只有这样,每天学到新的词,掌握的英语知识才会越来越多,水平才会越来越高。

我比较注意总结学习的经验,每隔一段时间要回顾一下经验教训和体会。我采用的学习方法没有有形的课本,一开始只有声音,必须“听、写、说、背、想”五法并举,才能搞清楚录音说的是什么,等到全部录音都听写出来了,才有一个有形的课本,与通常从有形的课本入手的“正向”方法不同,是“逆向”进行的,故名“逆向法”。

三、我是在国内学会的

有的人认为我能学会英语是因为我经常出国,其实我是学会了英语才出国的,而不是出国以后才学会英语的。当然,在国外,有很好的学习英语的客观条件和学好英语的可能性。但要把可能性转变成现实,充分地利用有利条件,还是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不少人一次又一次地出国,但就是没有学会英语,而我第二次出国就当翻译了。

其实就我本人学到英语知识的多少来说,有时在国内每天学的英语知识比在国外还多。因为在国外,有不少事务性的工作要做,没有更多的时间坐下来学习英语。而在国内,一天下来学上五六个小时,可以学习不少英语知识。一位同事以前认为我是因为出国才学会英语的,后来他和我一起去荷兰,看到我在国外也是每天坚持听录音,感叹说:“原来你是这样学会英语的。”所以我经常对别人说:“词词皆辛苦。”这是我发自内心的话,并不是什么夸大之词。

四、见缝插针

学习英语要花大量的时间,到哪里去找这么多的时间呢?鲁迅曾经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用我们通常的说法来说就是要“见缝插针”。

“见缝插针”,就是要把一般人觉得毫不起眼的零碎时间都利用起来,比如等车、开会、排队购物或等待某人到来前的几分钟或十几分钟等。根据记忆心理学的原理,对于外语等以机械记忆为主的内容,及时地利用零碎时间进行复习,效果是很好的。

“见缝插针”还要有使自己适应客观环境的能力。随着学习的深入和水平的提高,英语学习也就会慢慢地成为你自己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你就会感到学习英语是一种乐趣和享受,就会把学习英语的事时时挂在心上,一天不学就觉得好像缺少了点什么。有了这种心态,就再也不会强调客观条件了,碰到不利的客观条件,也不再怨天尤人,而会积极地去适应它,利用它,使之成为找到新学习途径的催化剂和转折点。

出差往往是很多人中断自学的理由,对于我来说却是自学英语的大好时机。首先是充分利用往返路上的大量时间。出发之前,我就准备好足够的电池和录音带,供路上听,碰到听不懂的地方,车上不便于查词典,就记下磁带的大致位置,到目的地以后再听再查。如果是去开会的话,只要自己不是会议组织者,就一定比在单位时的空闲时间更多,只要不沉溺于打扑克等一类活动,就一定会有更多的时间学习英语。

大家不要低估利用业余时间和节假日学习产生的效果,积少成多,一天按两个小时计算,一年下来不就是六七百小时吗,不就相当于中学的全部英语教学学时数的总和吗?几年下来,不就相当于上了大学了吗?“见缝插针”的另一种重要途径就是把英语学习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去,不拘一格,处处学,事事学。只要有了学习英语的强烈愿望和浓厚兴趣,工作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可以成为英语学习的第二课堂。通过这种方式学会的英语与一些特定的环境相联系,因而记得快,记得牢,效果特别好。

五、乐在英语中

有时,经过一天紧张工作或学习,晚上你脑子昏昏沉沉,躺在床上很长时间不能入睡。但是如果临睡前能听上一段时间的英语录音后再休息,你就可以很快入睡。此外,生活和学习中不免要碰到一些不愉快或苦恼的事。你心中闷闷不乐或忿忿不平,想摆脱也摆脱不了,此时也可以用听写英语录音的办法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英语上,从而摆脱苦恼的事。所有这些,都是有利于身体健康的。

有的人认为这样一天到晚苦学苦钻英语,生活太单调和枯燥无味了。学习英语,尤其是自学,刚开始的时候确实很单调,是一件“苦差事”和“负担”,很难说是一种乐趣和享受。但只要踏踏实实一步一步地坚持下去,付出一份努力,必然会有一份收获,英语水平就会有一定的提高。多一份进步,就会多一份用途,多一份用途就会多一份喜悦。从基本上听不懂开始,到通过听写可以基本听懂,到只听不写也能听懂,到一边干活一边听也能懂、脑子里从英语到汉语的翻译过程渐渐少了,再到能直接从英语听懂了、可以听懂各种特写节目了、可以听懂Standard English了、可以与外国人自由交谈了、可以承担口译任务了等等,每前进一步都有一层新的喜悦。如果说在起步阶段苦苦地听写录音时是你为英语服务,是一种负担和苦恼的话,那么当你掌握了英语并在工作和生活中应用英语时就是英语为你服务,是一种乐趣和享受了。英语为你打开了一个了解世界的新窗口,这时你心里一定会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悦,你会感到过去的辛劳都没有白费,一切都有了回报。

七、英语之外的收获

学会了英语,收获当然首先体现在英语本身的用途上。掌握了英语,就是掌握了走向世界和通向高科技的最有用的工具,就像自己多了一双眼睛和一对耳朵,可以直接接受国外的新技术和新知识,既能开拓视野,又能提高业务能力。

除此之外收获还表现在:

(1)极大地提高了自信心。我45岁时开始学习英语口语,困难很多,摆在我面前有两种可能性:不是我打败困难,学会英语,就是困难打败我,放弃英语。人们经常说“一步领先,步步领先”,“一步落后,步步落后”,“成功与不成功之间往往只差一步”等等,是有一定道理的。

(2)在总结出英语学习逆向法与出版有关这种方法的书籍的过程中,极大地提高了自己总结归纳的能力,写作与表达的能力。

逆向学习法

什么是逆向法?――简言之即:逆速成、逆浮躁、逆不打基础。钟教授认为学习英语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具体来说,“逆向”有以下方面的含义:

1. “逆”速成,树立长期刻苦的学习思想。

谁不希望尽快学会英语?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英语是外语,从一点都不会到能“听、说、读、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期间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不妨将学习中的困难设想得多一些,将达成一定学习目的所需的时间设想得长一些。由于想速成,不少人尝试过各种方法,企图在很短的时间内速成,结果事与愿违,“想几个月速成,结果三年五年(甚至十年八年)不成”。逆向法特别强调在具体实施上要一个词一个词,一句话一句话地学。而只要这样去做了,结果反而可能是准备花两三年学会的东西,结果一年就学会了。

2. “逆”凭空的强化和提高,主张打好基础后再强化和提高。

基础英语知识是强化和提高的基础,逆向法强调先扎扎实实地学好基础英语,然后再提高和强化。以最严格的要求,从基础知识抓起,一步一步提高和强化。逆向法还主张学生首先要把课本学好,只有在把课本学得滚瓜烂熟的基础上才谈得上去学课外的教材。

3. “逆”为应试而学,着眼实际能力的提高。

篇(10)

(2)英语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实现了教与学的创新。英语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就是要转变传统的教与学的方式,新型的教学强调师生互动,要求师生之间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关系。

(3)英语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提高了教师自身的信息素养。新课改使教师的传统地位受到了挑战,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成信息的支持者和指导者。教师是教育改革和实施的关键因素,提高教师自身的信息素养可以促进新课改的顺利进行。

五环教学模式促进英语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实例分析

由于学校规定每位英语教师必须带两个班级,学校分配给我的是八年级1班和2班。为了研究和对比的需要,我决定在八年级1班采用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的五环教学模式,在八年级2班采用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以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下册Unit2 What should l do? Section A第一课时(1a―2c)为例进行了以下五环教学模式教学的设计:

1.教学对象 Class 1,Grade 8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习和掌握新的单词和词组,并学会听、说单词和词组。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讨论、交流学习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并学会用“should/Could”给出解决建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关心别人、帮助别人的良好品质和习惯。

3.教材与学生分析

本课是一堂听说课,重点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在本课中所用到的句子时态为―般现在时和一般过去时,这两种时态学生都已学过,所以用这两种时态来描述学生遇到的问题对学生来说应该没有难度,对于句型What's the matter?已在八年级上册里学过,所以对学生进行情境构建引导学生说出此句型应该没有问题。

4.教学步骤

(1)情境构建。

在情境构建这个环节里,毫无疑问,主要内容就是情境构建。我先用一首周华健的歌曲《最近比较烦》引发学生的共鸣,让学生身同感受,从而联想到自己生活中的一些烦心事。等歌曲播放完毕,问学生是否也有烦恼,让学生畅所欲言,说说自己的烦恼,下一步,我也说出自己的烦恼,让学生给些建议,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接着,再以―个老朋友Erin的烦恼为话题引入本课。在这个环节里,周华健的歌曲起着抛砖引玉的作用。

(2)问题探究。

在此环节里,我通过给学生展示图片和语言,让学生既直观地看到语言所表达的Erin面临的问题,又可以形象地看到他在各种烦恼下的表现,有利于学生对英语句子表达的理解和掌握。通过这些图片和语言的展示,让学生探究出询问某人烦恼的句型:“What’s wrong?”等以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这个环节里,用图片学习英语既让学生感兴趣,又可以让学生加深学习英语的印象。

(3)交流提高。

在本环节里,通过让学生讨论交流得出每个问题的解决方法,并通过对问题提出建议让学生总结出了给建议的句型。通过应用信息技术,我创建了若干个幸运大转盘,在转盘中写出了八个常见的problem,通过转动转盘让学生随机练习矩形框中的句型。通过转盘的使用,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应用拓展。

在这个环节里,我设计了三个应用。首先,我解决了课本上的听力问题,也就是应用1和应用2。由于在上一个环节里学生对听力中所要用到的句型进行了反复训练,所以,在此处听力的解决比较容易。在听力的处理上,可以使用多媒体音响设备来用计算机播放电子语音的听力,方便快捷。在应用3里,我给学生展示了几张西部地区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图片,当然,也可以通过在互联网上搜索西部儿童的视频放在此处。不论是图片还是视频,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对西部儿童的同情,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让学生珍惜自己优越的学习环境,好好学习。

(5)反思升华。

在这个环节里,我给学生播放了一段关于北京雾霾天气的视频。北京的天气是当前人们议论的一个热门话题,也是我们亟待解决的一个大problem,所以,此处我用了这个材料,既锻炼了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让学生学会关心社会,关注热点话题。在此处,我通过北京雾霾天气视频的使用,既将信息技术和英语学科进行了整合,也将有关地理、环境的学科知识进行了课堂渗透,实现了英语、信息技术、地理、环境学科的整合和融合,更好地促进了学生对知识、技能、情感和态度的培养和升华。

篇(11)

需求分析狭义上讲就是对学习者个人的学习需求进行分析。广义上讲,需求分析既要分析学习者的个人需求,又要分析用人单位、社会等方面的需要。Brown将需求分析定义为一个系统的信息采集过程,其中要对确定课程目标的所有主客观信息进行分析,以确保在特定领域内学习者的语言学习需求。需求分析可分为两大类:目前情景分析(presentsituationanaly⁃sis)和目标情景分析(targetsituationanalysis)。目前情景分析是对学习者开始学习之前的情况进行分析,研究他们的强项和弱项。目标情景分析是分析学习者在学习结束之后应该掌握哪些知识和技能,能否满足社会需求。社会需求往往决定着学生的就业形势及专业存在的意义。对社会需求的调研分析是建立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的前提。

2调查设计

本次调查对象是某职业技术学院商务英语专业大三顶岗实习的学生和设置商务英语相关岗位的用人单位。参与调查的顶岗实习学生81人。选择顶岗实习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是因为他们实习工作半年多,不但对学校的课程设置情况依旧比较熟悉,而且在实际工作中,明确实际工作岗位的需求。用人单位调查共涉及40家公司,调查问卷填写人为用人单位人事主管。问卷调查的内容主要涵盖英语语言能力、商务知识与商务技能、跨文化交际能力。对顶岗实习的学生和用人单位的调查通过电子邮件实施。此外,从填写问卷的顶岗实习学生中随机抽取17名进行电话访谈,从40家用人单位中选择5家公司的人事主管进行电话访谈。通过学生的问卷调查和电话访谈,期望能够了解该校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学生能力培养等方面的现状和学生在工作岗位上的实际工作需求。对用人单位的调查主要掌握用人单位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能力要求。

3结果与分析

3.1英语语言能力评价英语语言技能指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语言基本技能。调查结果显示74%的顶岗实习学生表示基本胜任目前的工作,70%的用人单位表示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英语基本技能掌握较好,能胜任目前的工作,这表明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基本合格,但是有待提高。与学生的电话访谈中,学生表示有些工作岗位英语用到不多,比如单证、跟单、货代,学校所学英语知识够用。即使有些外贸术语不懂,请教同事后,就能掌握。但是,如果从事外贸业务员,那就需要有扎实的英语基础,特别是英语听力、口语、阅读和函电写作要过关。从事外贸业务员的学生认为工作中他们最常用的是“跟客户往来邮件的书写”和“电话联系商务事项”,其次是读懂客户发来的产品询价表。他们在工作中最担心的是与外国客户面对面交流(67%)和电话沟通(63%),这种不自信主要源于英语语言基础薄弱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欠缺。对顶岗实习学生的调查表明学生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对英语有不同的需求,虽然基本能胜任目前工作,但在某些岗位上,学生感觉到自己英语能力的欠缺,要想在岗位上有所发展,职位有所提升,必须要提高英语水平,否则就遇到职业的瓶颈。与学生的电话访谈中,有2个学生提到名牌大学毕业的本科经贸类毕业生有着扎实的商科知识和技能,同时又具备较高的英语水平,在工作中发挥更得心应手。作为商务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如果连英语水平都不过硬,那将无竞争力可言。总而言之,虽然不同岗位对英语的需求略有不同,但作为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提高自身英语语言技能意味着提高今后的职场竞争力。这一点在跟用人单位人事主管的电话访谈中得到印证。有2家用人单位明确提出,现在招聘外贸业务员要求有大学英语六级证书,如果是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则希望有专业八级证书。

3.2商务知识与商务技能评价商务技能主要指在商务工作背景下运用的技能,如参加商务涉外谈判、参加展销会、跟客户做公司介绍、产品介绍等操作。调查结果显示,顶岗实习的学生跟用人单位对商务知识的重要性看法存在一些差异。总体来看,74%的顶岗实习学生认为“市场营销学”“国际商法”对自己实际的工作帮助意义不大。但80%的用人单位认为员工应该对“市场营销学”“国际商法”有所了解。但是对一些重要的商务知识和技能的评价基本上还是一致,都认为要掌握国际贸易知识、国际商务礼仪、外贸函电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商务英语会话技能、办公自动化设备操作技能、团队协作技能、商务谈判技能。在电话访谈中,学生提到:第一,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跟应用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区别不大,没有体现商务英语专业特色。在工作中,因为商务知识的缺乏而时常碰壁。第二,书本知识陈旧,和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情况完全不同,例如:外贸函电的课本,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跟客户往来的邮件远比课本里的范例要简洁明了。课本内有些邮件范文内容浮夸,订单数量之大,价格之便宜,根本不现实。第三,有些课程重理论,轻实践,等工作后理论逐渐淡忘,实际操作又不娴熟。在跟用人单位的电话访谈中,5家用人单位都提到毕业生上岗后最需要提高的是商务实践能力。可见光商务理论知识的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和用人单位的需求,在兼顾理论教学的同时要加大商务实践类课程的比重。

3.3跨文化交际能力评价70%的顶岗实习学生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掌握选择“非常重要”,30%选择“一般”。这与用人单位的选择有区别。95%的用人单位认为掌握跨文化交际能力“非常重要”,只有5%选择“一般”。与学生的电话访谈中,得知学生认为不同的岗位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需求是不同的,比如跟单,跟单员和工厂接触,需要交际能力,但不是跨文化交际能力。但是外贸业务员则需要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这一方面,用人单位认为不管哪个部门的员工都应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对本族文化、西方文化有所了解,才能具有国际视野,才能更好地理解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战略,跟企业同成长,同发展。两者之间选择的区别在于顶岗实习的学生从自身岗位需求出发,而用人单位则从公司长远的发展规划出发。

4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启示

本调查的结果显示,顶岗实习的学生和用人单位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看法存在一些差异,这就要求我们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需求和培养模式之间的关系进行再思考。从多方面改善人才培养模式,以满足社会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

4.1选择时效性强、案例丰富的教材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载体(王艳艳、王光林、郑丽娜,2014)。从与学生的访谈中得知教材还存在不少问题。教材的主要问题是理论太多,实践太少,内容陈旧跟不上时代,这与王艳艳等(2014)关于商务英语教材看法的调查结果基本一致。虽然王艳艳等的调查针对本科院校的授课教材,可不管是本科院校还是高职院校,教材方面的问题具有共性。因此,在高职商务英语方面教材的选择上要注重真实性、时效性。可以让教师从企业收集真实的案例或任务,依据流程自编成活页教材,或邀请企业专家参与教材的编写。

4.2增加实践教学,提供学生实习机会在电话访谈中,5家用人单位都表示目前企业不是很看重求职者专业是否对口,倒是更注重求职者的综合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高职学生相比本科院校的学生,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上不占优势,但是动手操作能力却不逊色。相比书本知识的学习,高职学生更喜欢动手操作。因此,加强学生的实践教学合情合理。首先,在课程设置中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具体操作时一方面提高此类课程的课时数;另一方面开设更多与企业岗位所需技能一致的实训课程,例如:开设“国际商务模拟实训”、“商务谈判和销售技巧实训”、“海关与商检实训”、“会展实训”等实训课程。然后,邀请企业专家来校讲座介绍实战经验,分享工作心得。最后,高职院校发挥自己的职业技能特色,与当地政府、企业合作,开拓实习基地,建立校企合作关系,给学生提供企业顶岗实习的机会,让学生最直接地接触社会、了解企业,在工作中发现岗位所需知识技能和自己已掌握的知识技能之间的差距,在查漏补缺的同时逐步明确就业方向,提升职业技能。

4.3提高语言综合知识和跨文化交际技能从用人单位的问卷调查结果可以看出他们对商务英语人才的英语水平要求较高,用人单位看重大学英语六级证书、英语专业八级证书也正说明了英语的重要性。而且顶岗实习的学生也表明他们非常看重英语基本功。高职学生英语基础较为薄弱,在教学中注重听、说、读、写、译的综合技能培养的同时,要加大口语与商务英语翻译课程的课时。在“跨文化交际”方面,可设置诸如国际商务谈判、国际商务礼仪、国际商务文化、跨文化交际等课程。这些课程可以帮助学生在工作中更有效地同外国客户沟通,避免因为文化差异而造成的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