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大全11篇

时间:2022-10-09 00:48:48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生活中的静电现象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篇(1)

[中图分类号] R746.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1)31-153-02

Influence of VATS Treatment of NTMG Patients on Medium-term Efficacy and Quality of Life

LIU Zongliang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CM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Jinan 25000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and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ith NTMG treated with VATS. Methods Thirty-two cases with NTMG in our hospital were treated using VATS,the efficacy and quality of life after 3 years of treatment observed. Results All patients were successfully operated. After 3 years of DeFilippi grade level of 1-3, 4-5 were 32,0 cases, the total were efficiency was 100%; Compared MGFA score preoperative, postoperative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P<0.05); Compared EORTC-QLQ score preoperative, postoperative were higher, in addition to social function, the other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P<0.05). Conclusion NTMG patients treated with VATS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clinical symptoms and quality of life, it has fewer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Key words] Non-thymoma myasthenia gravis; VATS; Medium-term efficacy; Quality of life

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神经肌肉疾病,其发生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是机体的胸腺发生了病理改变[1]。临床上对其治疗方法多采用经胸骨正中切口扩腺组织切除,但胸腔镜技术在临床的广泛应用使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切除胸腺切实可行,且效果较好。笔者对我院32例采用NATS治疗的非胸腺瘤重症肌无力(nonthymomatous myasthenia gravis,NTMG)患者中期疗效及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随访,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1998年1月~2011年1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32例NTMG患者,其中男 11例,女21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38岁,平均29.6岁,平均病程5.1个月。其中眼睑下垂18例;运动障碍或复视者6例,其症状均为朝轻暮重;全身无力、疲劳者5例,症状均较轻且在休息后减轻,疲劳后则加重;吞咽无力者3例,均没有呼吸困难的症状。溴吡斯的明(批准文字:国药准字H310208672)口服剂量为(172.5±14.3)mg/d,新斯的明实验中有4例呈现阳性。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在2.99μmol/L以下为正常值,本研究中,2.99μmol/L以上者26例,2.99μmol/L以下者6例。所有患者按照改良的Osserman分型,Ⅰ型、Ⅱa型、Ⅱb型分别为25、5、2例。术前的平均MG(MGFA)评分为(13.9±3.5)。所有的研究对象均为NTMGI-Ⅱb期。术前对患者进行胸部CT检查,如果发现其合并胸腺瘤则排除出研究范围;患者年龄在16岁以下,对于生活质量问卷调查不能独立完成者予以排除;对本研究不配合的患者予以排除。

1.2 诊断标准[2]

以下的标准第1项为必备条件,其他各项标准具备任何一项都可以诊断:①受累骨骼肌无力,并且症状有朝轻暮重的特点;②药物实验阳性:0.5~1.0mg新斯的明肌肉注射;肌力在0.5~1h后明显出现好转;③对患者实行疲劳试验呈现阳性结果;④检测血清抗乙酰胆碱抗体呈现阳性。

1.3 方法

所有患者采用静脉复合麻醉,双腔气管插管。手术为右侧入路,左侧45°卧位。使患者的头、尾侧降低以扩大患者术侧肋间隙。胸腔镜(药(械)准字:浙食药监械(准)字2006第2220594号)的置入位置为右腋前线和腋中线之间的第6或5肋间。取两个操作孔,分别是腋前线第3肋间及其锁骨中线第5肋间。纵隔胸膜与膈神经前电凝钩纵行切开。对患者行胸腺扩大切除。

1.4 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评价[2]

所有的患者均随访3年。采用DeFilippi分级和MGFA评分来对治疗的效果进行评定。DeFilippi分级具体标准如下:症状完全缓解;药物治疗停止为1级;药物治疗减量为2级;症状部分缓解或者药物治疗减量为3级;症状及药物治疗均无变化为4级;症状加重为5级。治疗标准有效的为1~3级,无效为4~5级。患者生活质量的评定采用EORTC-QLQ量表,包括6项观察指标: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及总生活质量。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所有患者的手术均顺利完成,平均术中出血量(53.7±11.5)mL,切除胸腺和前纵隔脂肪组织的平均值(57.2±10.9)g。无一例患者发生肌无力危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12%(1/32),即发生肺炎,具有哮喘史。围手术期无一例患者死亡,平均住院时间(7.5±2.3)d。术后病理发现:胸腺萎缩、胸腺增生及正常胸腺组织分别为5、21、6例。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3年,其DeFilippi分级为1~3级、4~5级的患者数分别为32、0例,治疗的总有效率达到100%。

2.2 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与术前的MGFA评分比较,术后评分较低(P<0.05);与术前EORTC-QLQ评分比较,术后评分均较高,除社会功能外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3 讨论

胸腺扩大切除术在MG的治疗中较为常用,且此种治疗方式也比较成熟,但至今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手术方式[3]。传统的胸腺扩大切除术采用胸骨正中切口入路,此方式的优点是切除比较彻底,但是也存在许多不足,如造成的创伤比较大,容易使患者的呼吸循环系统功能出现紊乱,患者易出现术后并发症。所以针对以上原因,寻找新的手术方式对于MG的治疗显得尤为重要。随着胸腔镜技术在临床广泛使用,使VATS切除胸腺切实可行,但对于其在NTMG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对患者生活质量方面的影响,还没有一致的意见。

本研究选取近年来本院就诊的NTMG患者,对其采用VATS进行治疗,术后随访3年结果发现,DeFilippi分级为1~3级、4~5级的患者数分别为32、0例,治疗的总有效率达到100%。此结果与相关文献报道一致[4]。可能因为腹腔镜手术能够较小地干预机体炎性介质的释放,手术中只有较少的出血量,术后使用止痛药物量也降低,患者术后较快恢复,且患者的住院时间缩短。切除胸腺和前纵隔脂肪组织的平均值为(57.2±10.9)g。提示对非胸腺瘤重症肌无力患者采用VATS治疗效果和胸骨正中劈开手术的效果相近[5,6]。与术前EORTC-QLQ评分比较,术后评分均较高,除社会功能外均具有显著性差异。提示对NTMG患者采用VATS进行治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NTMG患者采用VATS进行治疗后能够显著改善其临床症状,使其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且术后具有较少并发症,可作为一种治疗NTMG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 刘宝东,支修益,许庆生,等,电视胸腔镜与胸骨劈开胸腺扩大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的疗效比较[J]. 临床外科杂志,2009, 17(5):333-335.

[2] 赵桂彬,崔键,郭庆凤,等.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非胸腺瘤重症肌无力的中期疗效和生活质量[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0, 10(12):1088-1090.

[3] 张青平,赵志勇.电视胸腔镜与胸骨部分劈开行胸腺扩大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的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9, 9(7):635-637.

[4] 吴晓鹏.电视胸腔镜在胸腺切除术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0, 16(10):42-43.

篇(2)

一、巧用教具,创设自主探究的情境

情境创设的目的是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认知规律,帮助他们建立一个利于学习的心理环境和认知环境。使他们在良好的心理环境和认知环境中产生对科学学习的需要,激发起科学探究的热情,调动起参与学习的兴趣。创设学习情境是为了更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科学、研究科学,是为学生的科学学习服务的。而不是为了创造情境而创造情境,创设情境一定是围绕着教学目标,紧贴教学内容,遵循儿童的心理发展和认知规律。心理学研究表明,恰当的问题情境能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以首师大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8课《正电和负电》的课后阅读部分教学为例:书中的阅读资料为“静电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人们利用静电发明了许多静电工艺技术,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例如静电除尘、静电喷漆……”。学生日常对于静电的了解多为负面,比如在干燥的季节,晚上整理衣物时,黑暗中常听到噼噼啪啪的声响,而且伴有蓝光;早上梳头时,头发经常会飘起来,越梳越乱;拉门把手、开水龙头时都会触电等。对于静电的科学利用却知之甚少。殊不知,科学家们正是把静电可以吸引轻小物体这一小作用应用于各种工业领域及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明了如静电除尘、静电植绒、静电复印、静电喷漆等,静电纺丝在医药方面也发挥了不小的作用。多年来,由于静电实验教具的局限性,参观相关工厂的不现实性,我们总是回避这些相关知识。这次,静电实验装置,就解决了以前不好讲清楚的静电知识,尤其是静电应用的有关内容。借助这些教具,能够巩固并加深学生形成“静电能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了解到静电不仅会给我们带来麻烦,也会为人类做出贡献(如静电除尘等)。教学时教师先用实验装置创设一个大量烟雾从烟囱中冒出的实验情境,然后提出问题: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将较小的烟尘颗粒除去?在学生苦苦思索却不知如何解决的时候,教师提出:有位好朋友可以很轻松地帮我们解决这个问题,它就是“静电”。当教师打开电子起电机的开关,浓浓的烟尘很快被实验装置产生的静电吸附掉时,同学们兴奋地鼓起掌来,没想到小小静电竟有如此神奇的作用,此时他们的心灵受到了震撼,强烈的探究欲望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随之而来在头脑中产生了疑问:静电究竟是怎样除尘的?接下来,教师让学生带着疑问进行分组实验,并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接通静电前后烟尘有什么变化,从而推断出:由于静电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特性,烟尘很小,所以能将烟尘吸在电极板及烟囱壁上,达到消烟除尘的目的。在此,静电实验装置演示的实验把学生引入到情境中来,形成了认知冲突,激起他们探求知识的欲望,促使他们主动开展探究,让学生明白了利用静电的性质可以帮助我们除尘,为我们的天更蓝、空气更清洁做出贡献,从而促使他们自觉地树立环保意识。

二、活用教具,营造和谐的探究氛围

自主探究是教学活动的核心。要想真正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学习并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就必须营造一种自由的、轻松的、开放的探究氛围,促使学生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转变角色,不以权威者、监督者的角色出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应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始终作为学生的组织者、合作者和促进者,与学生一起探索、一起研究,同时我们要充分发挥语言、表情的积极作用,用微笑、赞许、热情、鼓励等与学生交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解放学生的头脑、嘴巴和双手,引导学生敢想,敢说,敢做,为学生提供一个自我思考、自我探索、自我创造和自我实现的自由活动空间。例如:本人在教学《正电和负电》的拓展内容――静电植绒一课时,先出示一幅静电植绒作品,当精美的作品展现在学生面前时不禁引起学生的啧啧称赞。随后让学生猜想作品是如何制作的,并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学生的有些想法很不切实际,但教师并不随意指责评价。接下来鼓励学生按自己的想法制作植绒画并把作品与教师的进行比较,自己发现问题―所植的绒不够致密、均匀。然后出示静电实验装置,揭示问题:静电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特性,因此可以用来植绒。最后指导学生分组实验静电植绒,当学生亲自动手制作出一幅幅漂亮的植绒作品时,笑容洋溢在每个孩子的脸上。本课教学中,由于恰当合理地选择了教具,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不仅获得了充分的探究时间与空间,同时也收获了探究后的成功感和满足感,这也为他们今后的乐于探究奠定了基础。

篇(3)

在18世纪中期,美国科学家本杰明・富兰克林认为有两种性质不同的电荷,即正电荷和负电荷,科学上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叫做正电;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做负电,两个物体互相摩擦时。因为不同物体的原子核束缚核外电子的本领不同,所以其中必定有一个物体失去一些电子,另一个物体得到多余的电子,如用玻璃棒跟丝绸摩擦,玻璃棒的一些电子转移到丝绸上,玻璃棒因失去电子而带正电,丝绸因得到电子而带等量负电,用橡胶棒跟毛皮摩擦,毛皮的一些电子转移到橡胶棒上,毛皮带正电,橡胶棒带着等量的负电。

摩擦起电产生的电荷积累在物体上,即为静电现象,静电在工业和生活中有很多应用,但也会产生不少危害,首先,让我们来看看静电在工业和生活中有哪些广泛的应用。

1,静电除尘,是指用静电的方法去除气体中浮游的微小尘埃,如图2所示,除尘器圆筒的外壁连到高压电源的正极,中间的金属丝连到负极,圆筒中气体分子的电子和带正电的部分由于受到方向相反的强大的静电而分离(这个现象叫作“电离”),粉尘吸附了电子而带负电,飞向筒壁,最后在重力的作用下落在筒底,这个方法不但可以净化废气,而且便于回收其中的有用物质。

2,静电喷涂,利用电气集尘的原理,使涂料微粒化,并使其带上负电荷,在输送气力和静电力的作用下,涂料粒子飞向被涂物,粒子所带电荷与被涂物上的感应电荷之间的吸附力使涂料牢固地附在被涂物上,一般经2~3秒,涂层即可达40~50微米厚,静电喷涂由于有可利用传送带进行大规模生产等优点,被广泛用于汽车、家电产品以及电动机等的喷涂,如图3所示。

3,静电摄影,静电摄影是用静电记录图像,也称为电子摄影,被广泛用于复印机中,如图4所示。

4,静电选别,利用静电力,把导电率不同的粒子从其组成的混合物中分离开来,如农业生产中应用的静电选种,工业中应用静电选别矿石,食品加工过程中利用静电除去异物等。

静电在高技术领域也得到一些应用,主要有:(1)静电火箭发动机,其特点是可以启动上万次,累计工作上万小时,但推力很小,适用于航天器的姿态控制、位置保持和星际航行等,(2)静电轴承,利用电场力使轴悬浮的滑动轴承,它只在少数特殊仪表中使用,(3)静电陀螺仪,又称电浮陀螺,是陀螺传感器的一种,(4)静电透镜,电子透镜中的一种。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静电除了上面的应用外,还有很多危害,随着电荷的不断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发生放电,在不同的场合会有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比如,油气罐内摩擦起电,可能发生爆炸;棉纺织车间内,静电可能引发火灾;电子设备中如有摩擦放电,则会产生干扰,甚至损坏电子元件;衣服上过多的静电积累,对人体也有危害。

静电的危害很多,它的第一种危害来源于带电体的互相作用,飞机机体与空气、水汽、灰尘等微粒摩擦时会使飞机带电,如果不采取措施,将会严重干扰飞机无线电设备的正常工作,使飞机变成“聋子”和“瞎子”;印刷厂里,纸页之间的静电会使纸页粘合在一起,难以分开,给印刷带来麻烦;制药厂里,由于静电吸引尘埃,会使药品达不到标准的纯度;放电视时荧屏表面的静电容易吸附灰尘和油污,形成一层尘埃的薄膜,使图像的清晰程度和亮度降低,静电的第二大危害,是有可能因静电火花点燃某些易燃物体而发生爆炸,漆黑的夜晚,我们脱尼龙、毛料衣服时,会发出火花和“叭叭”的响声,这对人体基本无害,但在手术台上,电火花会引起麻醉剂的爆炸,伤害医生和病人;在煤矿,则会引起瓦斯爆炸,会导致工人死伤,矿井报废,

篇(4)

危险。可是在医疗手术台上,静电火花能引起麻醉剂的爆炸,从而伤害医护人员和病人,必须予以注意。还有,静电吸附的大量尘埃中含有多

种病毒、细菌与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有危害,严重的静电现象可使人体皮肤起斑发炎,还可使人心情烦躁、头晕、胸闷、鼻咽不适,甚至可

篇(5)

启发式教学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一步步引导下学习、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识。所以,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挖掘物理教材,做好课堂引导者的工作,确保学生在独立思考、自主探究中轻松地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识,进而确保高效物理课堂顺利实现。

例如,在教学“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时,我选择了启发式教学法,主要是因为静电现象在生活中是非常常见的。首先,我借助一支塑料笔在毛料的衣服上摩擦几下,或者是在头发上摩擦,然后,用笔去吸一些碎的纸屑,学生会轻松地回答出“静电”现象。接着,引导学生思考:我们生活中还会有哪些静电现象?为什么会产生静电现象?静电现象是如何产生电的,又是如何放电的?组织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对上述的问题进行思考、探究,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而且教师这样的启发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提高以及学生科学探究素质的提高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体验式教学法的应用

高中物理一直给人的印象都是抽象、难懂,对物理总是存在一定的排斥心理,导致学生对物理学习缺少一定的体验,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自主学习来引导学生在体验中感受物理知识的形成,进而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篇(6)

引言

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企业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静电放电给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带来诸多的不便,甚至是致命危害。在印刷行业,静电放电会造成纸张粘连,无法套印;在纺织行业中,静电放电会造成纺纱的粘连,影响生产;在电子行业中,静电放电会造成产品原件吸附灰尘,减少原件寿命……我国根据静电的危害出台了一些规范的要求,说明国家对静电放电的重视,并且也体现了我国的规章制度在不断的修订完善。所以企业在生产、加工、运输中应当格外注意静电的防护,防止发生严重的危险,造成不必要的人员伤亡以及财产损失。

1 静电的产生

所谓静电,就是一种处于静止状态的电荷,当其接地或者接触与其本身存在电位差的物体后,就会发生正电荷(或负电荷)的定向移动,产生静电放电现象。

2 静电放电所造成的危害

(1)静电放电能产生微小电荷,从而吸附电子原件中的灰尘,造成电子原件的寿命减半,从而影响电子产品的使用寿命,给企业带来严重负面影响。

(2)静电放电容易形成剧烈放电现象,也就是日常生活中的电火花。但是,在工厂生产电子产品过程中,这种剧烈的放电现象容易造成人员伤害。据有关调查表明,静电可以在瞬间放电7000伏特左右,足以将人电击致死。

(3)静电容易形成对电子原件的磁干扰,影响电子产品的正常工作,导致电子产品效用失常,同时给电子产品的后期维修带来干扰。维修人员可能将电子产品工作失常的原因归咎于零部件的损坏而不是因静电效应而产生的失效。

(4)静电容易形成细微的电火花,在生产加工过程中,许多原料都是易燃易爆的产品,这些产品一旦遇到电火花就会发生大爆炸,就会损害工作人员人身安全,产生危害。

3 企业针对静电放电所进行的措施

(1)应该在生产电子原件的车间增设加湿装置,使工厂处于湿润的状态,从而使不同种类的电荷相互中和,不形成电位差,减少静电的产生。

(2)在生产加工电子原件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该注意自身不能携带静电,为防止自身携带静电,工作人员应该自觉遵守企业内部规章制度,自觉穿防静电服装以及橡胶材质的鞋子,既防止了静电的产生,又保障了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3)企业在运输电子原件中应该注意电子原件的安全性管理,应该在运输过程中减少静电对电子原件的损害。采用防静电的材料来减少静电在运输过程中所带来的危害。

(4)有一些产品是易燃的,这些产品一旦接触到静电产生的电火花,就会产生爆炸现象,对工作人员产生了严重的危害,所以在管理这些易燃产品时,企业应该采用防静电的材料,并且根据安全可靠的工艺来进行运输。

(5)企业应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的培训,保证每个员工能在工作过程中冷静应对所产生的静电困扰,以及在危险发生后的紧急疏散,防止静电产生火灾过一段爆炸后所造成的更多人员伤亡。

(6)应在生产车间采用接地方法,接地可以使不平衡的电荷全部流入大地,没有了电位差,自然静电也就不能形成了。

(7)静电屏蔽也是比较好的方法,众所周知静电屏蔽过程中,是不存在电荷的,这种方法在根本上阻断了电荷的产生,也就更好的阻止了静电的产生。

(8)静电中和是消除静电的有效方法之一,它可以解决电子原件在生产、运输、加工中所存在的静电问题。静电中和的原理就是阴阳离子结合来达到中和的效果,使空间保持电荷平衡现象,防止静电的产生。

4 结束语

进入21世纪后,我国逐渐发展成综合实力强国,随着人民生活的越来越好,电子产品必不可缺。科技的进步促使电子产业的迅猛发展,在电子企业迅猛发展的同时,静电放电作为危害电子产品的重要危害,是不能忽视的。科学的治理以及严谨的管理培训制度可以减少静电带给人们的危害。有理由相信,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针对静电放电会用更好的方法来解决。

参考文献

[1]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静电防护手册[Z].2005

[2]孙延林.电子工业静电防护指南[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3]鲍重光.静电技术原理[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3

[4]张宝铭,林文荻.静电防护技术手册[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5]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静电防护手册[Z].2005

篇(7)

2产生静电的原因

在大多数情况下,造成静电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摩擦和分离,当电子过多、缺乏,或者产生一个电场时,如果处理不好,会对人身健康产生巨大的威胁。

3静电在工业生产中的危害

从身边所发生的静电事故中可以总结出:静电事故最容易发生的地方就是有油漆挥发的地方,由于相应的防护措施没有做好,导致了静电事故的发生,它在工业的生产中最容易出现,给工业生产中造成的损失也是不小的,总的来说最易发生的有以下几类:第一类,油罐车运输中,在汽车油罐车装备之前。应该将罐体与排除静电设备链接,注意引起电子设备的故障或者是误动作,要先拿起装油的管子,并用一个金属的两端做接地处理[3]。当罐车把油装完以后,应先把罐盖关紧,再取下放好的接地线,在铁路油罐车运输的过程中,钢轨的散乱电流与罐车输油管之间的接触或者摩擦会导致电流的散乱冲击,发生爆炸等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在输油管与轨道之间排除这种静电现象,使它们之间无法形成电位差,所以一定要检查接地是否完成,是否有效。第二类,工业场所中尤其是有易燃易爆品、粉尘或在雾霾天气,更应该注意预防静电的发生,发生静电时最容易引起爆炸和火灾。因此,为了安全着想,必须在工业场所设置导静电装置,以及接地设备,及时导除静电荷,并保障发油设施和受油容器之间没有产生电位差,并采用电子流量计控制发油的跨接,接地应与控制回路联接[4]。

3.1防护中的接地方法

为了防止未接地就启动发油的事故发生,要建立专门埋设的地线接地,从而引出接地线。雷电的反击现象在接地过程中时常发生,要消除这种现象的发生,通常采用这两种措施:一是作等电位连接,就是用一个金属导体和另外两个金属导体连接起来,使它们在连接时的电位相等;二是两者之间能够留有一定的距离[5]。

3.2感应雷的防护措施

各类金属管、线对进入建筑物的雷电脉冲起控制作用,能够保护建筑物内人员及各种电气设备的安全。工作人员采取的措施应根据各种设备最容易产生的问题来决定,设置好所有接地和布线系统,除了安全距离这个因素以外,工作人员还要按供电线路的要求去做。

4静电防护

1)电子防护。导电的条件就是电子或者电荷发生转移,而不能使电子发生转移的物质就是绝缘体。不管是能导电的,还是不能导电的,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本身是不会带电的。所以要做好电子防范与保护措施。2)接地的设备。人们在静电防护中的接地方法就是目前来说最好的一种方法,主要做法就是用可以导电的线路,依靠这条导电线路,将产生的静电,直接释放到大地。期间要注意,不要让人体成为导体,人体接触的后果十分可怕,所产生几千伏甚至上万伏的静电,可以将一切瞬间击毁。所以在注意设备的接地防范的同时,也要保证人身安全。3)静电的屏蔽方法。静电在流动的空气会中急剧传播,空气中的物质成为了最好的导体,工作中的设备,会产生电流吸引静电,这样一来,设备就成为了一个静电场,会吸引电子的聚集,会影响设备的工作,影响设备的使用寿命。静电屏蔽袋是常用的防静电物品之一,如果有效的利用静电屏蔽袋,会使整个防静电系统得到更深层次的优化。4)离子与质子的中和作用。电子中和是静电防护中最常使用的方法之一。绝缘体是自然界中最容易带静电的物质,如果采用静电屏蔽,难以全面防护,绝缘体还是会带上静电,但是往往采用大部分电子结合在一起,小部分的电子阻断的方法达到更好的效果。上面的这几种方法是最常用的防静电方法,工作人员通过无数次的实践与教训,发明一些仪器,这些仪器的制造原理都是根据以上的方法来设计使用的。

篇(8)

二、光与危险

我们常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其实,我们的眼睛时常被骗,美丽的彩虹,就只是空气对太阳光的折射而已.夏天,我们都喜欢到河里游泳,走到河边,我们看到河水很浅,看起来还不到腰部深,但进入水中时,却发现快没过头顶了.原来,光从水中进入空气中时发生了光的折射现象,河水看起来变浅了.假日里,我们都喜欢到大自然去远足.但要记住:千万不能将透明的饮料瓶扔在树林里,这样会引起火灾.没这么严重吧?有人会问.当你喝完饮品,随手把瓶子扔在树丛中,大雨过后,雨水会浸入瓶中,透明的水瓶就相当于凸透镜,当太阳光透过水瓶,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时间久了,瓶子下面的枯草就会被点燃,引发火灾.

三、噪声的危害

别低估了噪音的危害.专家认为,现代一些40岁的人的听力,远远不如过去60岁老人的听力,主要原因是:人们频繁出入舞场,随身听老挂在耳朵上,连续几小时地沉溺于高分贝噪音环境中,长此以往,听力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实验表明,当噪声强度达到90分贝时,人的视觉细胞敏感性下降,识别弱光反应时间延长;噪声达到95分贝时,有40%的人瞳孔放大,视力模糊;而噪声达到115分贝时,多数人的眼球对光亮度的适应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弱.所以长时间处于噪声环境中的人们很容易发生眼疲劳、眼痛、眼花和流泪等眼损伤现象.同时,噪声还会使色觉、视野发生异常.调查发现,噪声对红、蓝、白三色视野缩小80%.所以驾驶员应避免立体音响的噪声干扰,不然易造成行车事故.

四、电与生活安全

电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电,世界将失去光彩!但电给我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安全隐患,如果不按要求操作,就会危及我们的生命.在安全用电常识中,通过人体的电流超过30mA时,会使人感到剧痛甚至神经麻痹,呼吸困难,有生命危险,电流超过100mA时,只要很短时间就可以使人呼吸窒息,心跳停止而死亡.教师要教育学生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用手误触各种带电体的处,不用湿手接触电器开关,不在电线上晾晒衣物,等等.在家里,小心由于电流过大而引起火灾,不能同时使用大功率用电器;添置用电器时要考虑到电能表、漏电保护器和导线的负荷.在家庭电路里,地线一定要接好,不要流于摆设,否则一旦发生漏电事故,就没有安全保障.静电给我们生活带来了方便,如静电复印、静电除尘、静电造纸等.但也可能给我们带来危害,如雷击,就是静电的放电现象.在打雷的时候,不要站在大树底下,或者高大建筑物下,更不要触摸或靠近金属门窗.装油的油桶,一定要选用金属的,不能用塑料的,且将金属油桶与大地保持相连接,避免运输过程中,由于摩擦而聚集过多的静电荷引起爆炸.

篇(9)

STS是science technology society的简称,STS教育指的是将科学教育与社会生活和发展联系在一起,既要考虑到新的科学技术对教育提出的要求,又要考虑到教育与社会生产生活的紧密联系.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STS教育,就是要发展学生的主动参与能力,关注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紧密联系,在科学和技术的关系上要注重发展技术教育,在科学和社会的关系上要发展社会实践能力,注重物理和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促进学生实践技能的发展.

二、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STS

教育的特点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STS教育的特点:第一,注重物理学科的实践性特征.STS教育强调学生在物理学科中的积极参与,主张学生要不断参与物理的实验和观察,培养自己的自主实践性.第二,STS教育强调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开展.教育内容的选择要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突破传统课堂的时空限制,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包括课堂讨论、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课堂组织方式,也包括课堂理论教学与课外实践教学的紧密结合.第三,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主动建构知识.高中物理教学的开展要以学生为中心,制定能够促进全体学生发展的课程目标,开展能够全员参与的学习过程,创造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课堂环境.第四,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并重.STS教育强调在物理教学中不仅要关注物理课程产生的结果,而且要关注物理课堂开展的过程,关注学生参与物理课堂的表现,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能力和价值观的发展.

三、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STS

教育的策略

1.教学内容的设计要注重生活性.STS教育注重学科教学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在社会生活中获取教育的素材,在学生熟悉的教育素材中促进学生主动建构知识.高中物理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教育内容的设计中,教师要选择与学生密切相连的教育内容,促进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例如,在讲“生活中的圆周运动”时,教师考虑到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当地的情况,教学内容的设计以地铁的匀速圆周运动为例子进行讲解.在课堂教学开展前,教师给学生布置了一个前置性作业――“去地铁中体验速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以头脑风暴法的形式引导学生回忆,在地铁中体验速率产生的疑问或感想,然后将学生的疑问集中,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这节课的学习.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的问题集中为以下有效问题:第一,在地铁转弯时,会产生失重感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第二,用力的分解图将自己的想法画出来.第三,在日常生活中还有什么事物的设计原理与此相同?在个人体验结束后分小组讨论,在地铁转弯时的失重感原因是什么?将教学内容的开展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

2.教学过程的组织要突出学生主体.在有效控制课堂秩序过程中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是在物理教学中渗透STS教育的难点.教学过程是需要教师调控的.首先,教师需要课堂的反馈,学生理解到了什么程度,有什么难题,在讨论中最大的争议是什么,教师要及时了解并且反馈给学生.其次,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调整和掌握是对以下三个方面的控制最关键:环境控制,主要是课堂的情绪,积极是好的,但是绝对不可以失控;知识控制,所讲授的知识点要从学生的接受水平出发;思维控制,让学生的思维状态集中,处于最佳的积极状态.

例如,在讲“电磁感应现象”时,教师给学生合作小组提供实验器材,通过实验器材的演示,让学生看到什么是电磁,电磁的体验是什么.再进行实验公式的推广.这种方式,能够将抽象的物理理论知识转变为相对直观形象的教学情景,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获得较为直观的理论知识.

篇(10)

也许有人会问,人体上的静电是从哪里来的呢?一般来讲,人体内的电解质由于具有连通性,加上体内的血液每时每刻在不停地循环,体内的电能可自行实现某种平衡,电荷不致在身体上的某个部位聚集并表现出来;但是,当人体做某种活动时,由于皮肤与衣物或衣物与衣物相互摩擦之后,就会“摩擦生电”而产生正、负电荷。要是所产生的静电荷能够顺利地释放和导出,通常是不会出现积聚情况的,但当静电荷不能及时顺畅地释放出去而聚集到一定的电荷量,加之具备某些条件时,就必然发生放电现象。于是,人们便可见到蓝色的闪光并听到噼噼啪啪的响声了。这种现象尤其在气候干燥的秋冬季节以及空气湿度为30%~40%的环境下,由于皮肤十分干燥(尤以内分泌失调的中老年人为甚)更易发生。因为这些情况可使人体电阻加大,形成机体局部大量电荷聚积,如果穿衣不当(化纤衣物),其具有绝缘性,电荷难以导出和释放,若遇适宜条件(脱衣裤等),放电现象就成必然。

知道了静电的危害,也明白了它的由来,那就该引起重视与警惕,并采取必要措施加以避免和防止它所造成的危害。专家指出,要达到此目的,关键是从怎样避免静电的产生和如何将其尽快释放出去两个方面入手。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

(1)最好购买和穿着纯棉或防静电服装(特别是内衣、内裤、被褥、枕头),而尽量不穿或使用化纤织物。

(2)室内不使用化纤材料编织的地毯等。

(3)平时应多接触一些金属或其他导电性能好的物体,以便体内静电能及时释放出去。

(4)每天梳头应选用木质、角质等梳子,尽量不用塑料制成的梳子。

(5)洗衣机、空调器、电风扇、电视机、电脑、复印机等家用电器均应连接好地线使用。

篇(11)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使空气湿度对静电实验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呢?这就不得不从绝缘材料找原因了.有研究指出:“增加相对湿度防止静电的办法简单而有效,但这种方法只限于绢、纸、木材、皮革、玻璃等那些带电体表面和大气中的水份处于平衡状态的物质,至于油脂以及不吸收水份的固体,高湿度对于防止带电几乎没有效果.”这里分了两种情况,一种是空气湿度增大后,材料绝缘性能下降,如纸张、木材、玻璃等;另一种是材料的绝绝缘性能不下降,如油脂、石蜡等.

那又是什么原因导致纸张、木材、玻璃等材料的绝缘性能下降呢?其实,纸张、木材内部和外表都含有电解质,吸收水分后其电阻率自然也就跟着下降了.而玻璃材料表面的处理达到绝对干净是不可能的,总会留下或多或少的一点杂质(包括电解质),它们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后,由于浸润现象,会在表面上形成一层肉眼看不见的导电水膜而漏电.其实即使没有杂质,玻璃表面的水分也会与玻璃中的钠离子进行离子交换生成NaOH或Na2CO3溶液,使表面电阻率大大降低.当空气的相对湿度大于30%后,玻璃表面的电阻将急剧下降,当相对湿度从30%增加到80%后,电阻阻值将下降近5~6个数量级.至于石蜡等则由于与水不浸润,即使有一点点杂质,也无法在表面形成一层完整的导电水膜,空气湿度自然对其没有什么大的影响.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空气潮湿难于做静电实验的关键原因是材料吸收或沾附水分后,使其所带电解质溶解后变成了导电液体.因此,要想争取在任何时候都能做成功静电实验,最好挑选与水不浸润的物体做绝缘材料,这样就可能避免因空气潮湿而造成原本绝缘性能好的材料变成导体.但除石蜡外,生活中完全与水不浸润的绝缘材料并不多,因此,在制作绝缘塞或绝缘支架时,可在其它绝缘材料表面涂一层蜡来增强材料的绝缘性能.值得注意的是,即便如此,随着时间推移会有大量空气中的灰尘沾附在材料表面,或者实验操作者不干净的手反复污染了材料表面.当灰尘或其它污染物过多时,这些污染物吸收空气中的水份后,也会在原本绝缘性能极好的材料(如石蜡)表面上形成导电层而漏电.因此,保持材料表面干净(可用酒精或蒸馏水擦拭后再用清洁干燥的布擦干),并且在实验中保持实验操作者手的干净与干燥都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