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精神科医师总结大全11篇

时间:2022-11-12 21:58:30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精神科医师总结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精神科医师总结

篇(1)

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是提高护理质量,确保安全医疗的根本保证。

1、护理部重申了各级护理人员职责,明确了各类岗位责任制和护理工作制度,如责任护士、巡回护士各尽其职,杜绝了病人自换吊瓶,自拔针的不良现象。

篇(2)

doi:10.3969/j.issn.1000-6729.2011.04.003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1,25(4):247-248.)

1 背景

20年前,国内一些医学院校的附属医院的精神科相继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1],但由于医院的专业水平存在差异,培训方案和执行情况也自然反映出明显差别,而且缺乏全国统一的评估和考试制度,所以,只能说是“门派内”的规范化。

2004年,卫生部启动了“建立我国专科医师培训与准入制度研究”[2],精神科的专科医师制度建设由此步入统一轨道。2007年,出版了《精神科医师培训细则》[3],13家培训基地获得卫生部的认证(不含上海市单独认证的3家基地)。首批进入基地接受培训的住院医师有126名。2010年,卫生部提出“住院医师培训,专科医师准入”的制度建设指导原则,中国精神科医师协会(CPA)在总结2007年培训细则执行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广泛征求意见,本着“立足现实,着眼发展;借鉴经验,接轨国际”的原则和“培养真正会看病的精神科医师”的指导思想,制定了“精神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细则”和“精神科培训基地专科条件”,将于2011年初由卫生部批准后正式公布。

2 培训的目标和内容

精神科住院医师培训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合格的临床医生,基本目标是通过为期3年的标准统一的规范化培训,使受训者具备良好的职业态度,掌握足够的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达到独立从事精神科普通临床工作的基本要求。

培训分为2个阶段。第1阶段是为期1年的临床基础科室轮转,包括神经内科4个月,急诊科3个月,心血管内科和消化内科各2个月,选修科1个月。培训结束时需参加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通过考试后方可进入第2阶段。第2阶段是为期2年的普通精神科轮转,包括重症病房12个月,轻症和开放病房6个月,门诊3个月,选修科3个月。结束时参加国家普通精神科医师执业资格考试(正在筹备)。

3 主要问题和建议

3.1观念革新

一个临床精神科医生究竟需要哪些基本的能力?如何看待学历、职称和临床能力的关系?对这些问题的看法毫无疑问会对我国精神科住院医师的培养产生明显的影响。即将出版的精神科住院医师培训教材,试图在更新基本能力的理念和实际操作指导上有所突破;而“培养真正会看病的精神科住院医师”的培训宗旨在执行过程中,如何与学历教育和职称评审制度协调,还有赖于国家政策的支持。

3.2 教师培训

“师傅带徒弟”式的培训方式也可以“名师出高徒”。与传统的方式相比,规范化的培训体系并不要求有更多的名师,但是要求有更多的合格教师,否则就容易成为制约培训质量的瓶颈。截至2010年,全国注册精神科医师不到2万人,具有大学以上文凭的不到1/3,后者中大多数都没有经过规范化培训,对于培训内容和方式的理解不一,执行能力差别很大。因此建议教师培训要走在培训的前面。

3.3评估和考核

要正视国情背景下考核对于培训的高度引导作用,尽快找到最有利于达到培训目标的评估与考核方法。

3.4政策和经费保障问题

全国通行的住院医师培训制度和相关的人事制度是必须的。目前上海和深圳的地方政府按照住院医师培训人数给培训基地划拨足够的经费,对于基地建设、教师队伍培养、住院医师培训三方面都起到了保障作用,相关的经验有待于总结后以政策形式向全国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德炳.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2.

篇(3)

中图分类号:R1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1-009-02

【Abstract】Objective psychiatric hospital in China's 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such as lack of knowledge of continuing education, specific management imperfect.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we propose the following measures, such as new ideas, to enhance the clinician's attention to continuing education; improve the system, clinicians continue to promote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Key words】psychiatric hospital clinicians 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

继续医学教育是继院校教育毕业之后,以学习新理论、新技术为主的一种终身教育,目的是使卫生技术人员在整个专业生涯中,保持高尚的医德医风,不断提高专业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跟上医学科学的发展。继续医学教育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成为社会教育钓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在我国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随着医学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研究临床医生继续教育使其理论化,搞好在职临床医生知识更新,以适应工作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成为当前我国医疗卫生队伍建设中的一个十分紧迫而重要的问题。

精神科医疗质量的高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的因素是精神科医师业务技术水平的高低。而精神科医师的业务技术水平,不仅取决于其在高校受教育的质量,更主要的是取决于在职业务教育的质量,现代精神医学不断向精神科医师提出新的挑战,各种新技术、新方法、新理论、新观念的不断涌现,为精神科医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掌握现代的医学理论与先进技术,又要不断发扬精神领域医学理论,突出专科特色,因此对他们的继续医学教育就要区别于综合医院。目前我们国家精神专科医院的继续教育存在以下问题:

1 存在的问题

1.1 对继续教育的认识不足。受传统的教育观念的影响,许多人仍然认为医学教育是一次性的学校教育。在这种观念的长期影响下,使部分医务人员对继续医学教育缺乏应有的认识,这点无论是专科医院还是综合医院都存在这样的问题。一是重工作,轻培养;二是重深造拿文凭,轻实践;三是重经济效益轻技术效益,重近期效益忽视远期效益。所以,继续医学教育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容易被医院的业务工作所干扰。

1.2具体管理不完善。具体来说,轮转制度是精神专科临床住院医生继续医学教育的方式之一,但是由于缺乏统一管理,对精神科临床住院医师轮转的管理只是在简单的接收、安排等低层次上转圈,而不能在临床发展需求、科研等高层次上进行探索,管理方式也比较松散,学科管理也无专管人员;另外,临床科室支持不足。有许多科室接收轮转医师不能很好地从培养角度出发,也有一些科室对新分配来的住院医师以科室人员缺乏等理由不让他们轮转。这给临床住院医师轮转管理带来了一定困难。

1.3 没有采取精神专科与综合结合的继续教育方式。精神专科医院和综合医院在性质上有很大的差别,它的临床医生既要适应社会的发展运用现代医学的手段解决一些医学问题,同时还要熟悉精通精神医学,所以精神专科医院的临床医生有必要采取专业针对性强的方式,而我们目前很多的精神专科医院的临床医生达不到这样的要求,这就需要对他们进行适当的继续医学教育以满足这一点。

1.4 继续教育的激励机制不全:目前不管是中医医院、西医医院、精神专科医院都没有把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和职务聘任同继续医学教育挂钩;没有建立健全各层次继续医学教育培训制度;没有把继续医学教育与职称晋升、工资级别挂钩。由于受晋升条件的影响,加上近几年来,在梯队建设、人才选拔上,也较注重学历层次与科研业绩,而较少从临床能力上来评估,这些客观因素,使得越来越多年轻医生一味追求高学位、重论文、读外语而轻视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严重影响了继续医学教育的发展。

1.5继续医学教育的方式方法太单一:现在很多医院的继续医学教育方式太单一,大都是让临床医生参加一些继续医学教育的培训班,获得一些继续教育学分而已,这样的继续教育方式远远不能满足精神专科医院的发展需要。

针对以上提出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解决问题的对策:

2继续教育的实施 精神科医师在职继续教育面临着业务技术水平的不同对象,这些不同层次的对象均有各自不同的特殊性,在实施继续教育时,要按照不同层次不同岗位工作需要,制订与之相适应的教育内容。

2.1 低年资精神科医师教育 这是毕业后教育的基础,一般需要三年左右时间。主要培养目标是:加强“三基”、“三严”训练,打好基础,练好基本功,并实行有计划的轮转培训和理论学习,要求他们集中精力钻研精神科知识,牢固掌握精神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与精神科较密切的相关知识,学会科研工作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部分担任实习医学生、进修生的临床指导,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系统学习精神科有关论著和书刊,完成上级医师指定阅读的文献,建立系统、分类的读书笔记和卡片。能初步掌握一门外语,并做部分笔译。在这三年期间,还要养成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熟悉精神科有关常规制度,能及时、完整、准确、清晰地书写病历,能胜任和做好本职工作。

2.2高年资精神科医师教育 一般指第四、五年的住院医师,可进入定向培养阶段。我院精神科实行了二级分科,包括老年精神病专业、儿童精神病专业、神经症专业、戒毒治疗专业及医学心理学专业等。该阶段主要培养目标是:巩固基础培养,确定专业发展方向,进一步熟悉精神科专业知识和技术操作,在医疗、教学、科研等工作的大量实践中提高和发挥专业特长。同时,我们还有计划地让医师去上一级医院进修培养,通过专业定向培养,使其扎实地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和技能,熟悉本专业的科学成就和发展趋势以及与本专业相关的其他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能独立完成本专业医疗工作,能指导低年资住院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能独立开展临床科研工作,进行资料分析,撰写论文和文献综述,能基本运用一种外语阅读和笔译专业书刊。经过这一阶段培训,要注意发现人才,进行重点培养,成为医院技术骨干的后备力量。

2.3 高层次教育 这是毕业后教育中最重要、时间最长的一千阶段,它持续到一个精神科医师退休为止。在这几十年的时间里,教育内容应伴随时间的变迁而不同。总之,在熟练掌握本专业的理论和技能的同时,着重学习和掌握精神医学的新理论、新技术,更新知识,提高技能,成为本专业的学术带头人,并开展科学研究,撰写论文和专著,在精神医学发展中有所成就。

3 继续教育的形式

3.1 个人自学和老师制相结合 自学是继续教育培训的基础。自学者必须刻苦钻研,持之心恒,要按不同层次医师要求制订自学计划,按计划完成学习任务。科室领导要帮助建立导师制,指派上级医师给下级医师以必要的指导,对于有培养前途的人才苗子,指定导师专门培养,实行传、帮、带。

3.2 实践中学习与带职脱产学习相结合 有计划地组织有经验的上级医师进行实际技术操作全过程示教,或结合查房、会诊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题教学查房及病例分析,结合病人具体情况讲授有关知识,实施技术示范和床边教学.也可以通过参加临床教学和科学研究,举办专题讲座,开展临床病例讨论和死亡病例讨论,以及参观考察、轮转进修、参加学术活动等不同方式进行培训,在具体方法上要从实际出发,因人施教,灵活多样。脱产学习包括临床进修、精神医学讲习班及在职研究生教育,要根据培训重点,结合专业定向选派精神科医师。这类教育一般都聘请本学科的专家任教,特别注重新知识教学及推广国内外先进技术和经验,是当前精神科在职业务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

4 考核的形式和方法

根据精神科医师不同层次要求,制定出相应的考核标准,每年度进行一次综合考核。考核的原则不仅要评定被考核者的知识水平,而且要评定被考核者如何应用医学知识解决医疗实际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操作和检查程序的能力,以及学术论文、外语水平、科研能力和教学能力。在具体操作上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定性考核方法是在个人总结的基础上,经过民主评议、科室鉴定、医院评审,分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合格四个等级。定量考核采用百分制,包括书面考试、专业技术操作考核,论文、译文数量及刊登刊物质量,科研成果等级及名次进行量化,成绩分别记入技术档案。

5 开展继续医学教育后的体会

继续医学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经过几年的实践,我们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5.1 与晋职、晋升挂钩,是落实在职教育的有力措施。以往继续医学教育与晋升、晋职不挂钩,对这类不具学历效用的培训方式,无任何吸引力,往往流于形式。要使继续医学教育顺利开展起来并持久下去,必须要有完善的制度,有政策做保障,要把竞争机制引入到继续医学教育中,使临床专业技术人员清楚地体验到考核成绩高低与个人利益息息相关,从而激发与调动起精神科医师钻研业务技术的积极性,出现刻苦学习、努力工作,积极参与科学研究的良好气氛。

5.2 全员提高是开展继续医学教育的主要目标.我们在研究精神科及其二级、三级分科临床特点、精神医学人才规律的基础上,制订出继续医学教育内容,使教育内容紧密围绕医疗实际和知识更新的需要,激励不同层次精神科医师脚踏实地在临床实践中努力进取,提高临床实际工作能力,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从制度上克服目前精神科医师不愿多管病人、不愿管重病人,重理论轻实践,重医疗仪器轻基本功,重临床轻论文或仅停留在一般临床工作水平上的不良倾向,使临床医师全面均衡发展,培养德、能、勤、绩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5.3 方案标准化、规范化是实施继续医学教育计划的关键环节。过去,这种培训由于缺乏计划性,目标不明确,层次不分明,因而效果不好。我们按不同层次、不同年资制订出规范的专业教育内容,不仅目标明确,计划性强,教育形式灵活多样,而且还要严格考核制度,有相应的措施保证,从而保证了继续教育计划的落实,并达到预期效果。

5.4 转变观念是开展继续教育的基础。近年来,我们认真宣传继续医学教育的重要性,把继续医学教育当成加强精神科医师队伍建设的一项战略性措施去抓,不断更新“一次教育”观念,在全体精神科医师中树立起终身教育的思想,使全体精神科医师认识到:面对精神医学飞速发展,每位医师无论处于何种地位,都必须不断学习,提高技术水平,及时更新知识内容。就是对已经受过培训的人,在达到新的技术高度后,同样还要在新的标准下进一步提高,这样才能不断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跟上精神医学发展的步伐。

参考文献

[1]杨辉,张玫,李桂娇等.重继续医学教育以提高医务人员诊疗水平.医学教育探索,2009,3,8(3):323―324.

篇(4)

关键词 综合医院;精神科;联络会诊

在综合医院住院患者中有各种心理问题占20%~70%,只有44%的患者得到精神科治疗[1]。其中大部分未被发现及诊断,请求联络会诊的人数与实际人数相差很远。本文将2005年7月至2006年7月间院内精神科联络会诊患者87例作初步总结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5年7月至2006年7月间本院精神科院内联络会诊患者87例,男性50例,女性37例,比例1.3:1,年龄18~82岁,平均年龄45岁。

1.2 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将临床科室会诊申请单,根据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进行再诊断,并按照年龄、科室会诊分布、住院疾病诊断及精神障碍诊断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会诊患者的年龄和性别 男性平均年龄(63.66±13.4),女性平均年龄(56.63±11.45),男性占56%,女性占44%。

2.2 会诊科室分布 由内科会诊的45例占52%,其中心脏内科12例,神经内科11例,呼吸科10例,消化内科6例,肾内科4例,肿瘤科2例;外科会诊21例占24%,其中神经外科10例,骨科7例,普外3例,其他1例;急诊科16例占18%;其他6例占6%。

2.3 原发病诊断 会诊患者原发病诊断以躯体疾病为主占54%,与精神相关疾病占46%。

2.4 精神科诊断 会诊诊断中焦虑症23例,器质性精神障碍20例,躯体形式障碍15例,抑郁障碍11例,神经衰弱9例,精神分裂症及妄想障碍5例,严重应激反应3例,精神活性药物1例。

3 讨论

在综合医院住院患者中近1/4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精神障碍,同时亦有相当部分的精神疾病是由躯体疾病引起或伴有精神疾病,由于非精神科医师有的对其缺乏足够的认识,认为这些精神障碍是躯体疾病的正常反应,无需特别处理;有的认为精神科会诊解决不了什么问题,加上病人有的也不愿接受精神科会诊,他们担心自己会被看作“精神病”。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的转变及会诊联络精神病学的发展,目前综合医院患者的心理问题逐渐得到了临床医师的重视, 因此对会诊联络服务的需求会越来越多。

篇(5)

在上世纪70年代初,危急值的概念由Lundberg,首次提出来。现在已经被世界各地的临床实验室广泛采用,危急值报告制度在美国国内的临床实验室也很早就被提出[1,2]。各医疗机构中针对出现危急值的整个流程包括确认危急值数据的准确,临床医师应该怎样处理,检验人员和临床医师应该如何记录,医疗机构相关部门怎样对制定的危急值做出合理有效的评价和修订。这些内容在国际上各大知名机构都做出了很明确的要求。这些机构包括了美国病理学家协会(CAP),国际标准化组织15189(ISO15189),国际联合委员会。近几年随着医院质量管理年的深入,患者安全的管理成为各大医疗机构的管理重点,同时也是管理的难点。

1危急值制度

1.1概念

1.1.1危急值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危急值是一个特别异常的检验结果。危急值(critical value)是一种极度异常的检验结果,它的出现表明患者可能处于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此时如果能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患者生命可以得到挽救或有效的改善,否则有可能出现极端不良后果。

1.1.2医学决定水平 医学决定水平首先也是个阈值。是指当检验结果呈现该数值时,临床上必须对患者采取相对应的治疗手段,临床医师基本可以判断患者的病症进展到了那个阶段。

1.1.3正常参考值 正常参考值的获取首先是来自健康人群、还必须满足样本量要很大的检验检测结果。统计学上把健康人群的性别、年龄进行分类,再把测得的数据进行汇总然后进行计算就可以得到这一人群的参考值区间,此参考区间属于生物参考区间,最后确认就得到正常参考值区间。

1.1.4定义之间联系 检验危急值是一个阈值,属于是医学决定水平中的一个部分。如果检测数据不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超出或是低于正常参考范围,不能肯定这一结果就是检验危急值。

理论上全部检验项目分别有不同的医学决定水平、正常参考值,但不是全部检验项目都有检验危急值。

1.2国外的危急值限值来源

1.2.1国家调查 通过对本国内各医疗机构的危急值进行汇总,统计分析,然后制定符合本国各医疗机构的危急值限值。

这种方法多为西方发达国家采用,因为危急值制度的建立对于他们来说已经有40余年,这近半个世纪的实际临床经验的总结尤为重要。

1.2.2参照发达国家制定的危急值标准 一些发展中国家对于危急值制度的建立不是很精通也不很规范,这样本着学习的态度,我们可以参考发达国家发表在权威刊物上文献的标准,用这一标准指导我们。我们可以通过长时间的数据总结,临床资料分析完善我们自己国家的危急值报告制度[3,4]。

其中包括可以参考其他相关文献、参考其他相关临床实验室制定的危急值项目以及危急值范围,也可以参考仪器生产商给出在此仪器上测定标本时危急值的范围,还有就是医务科人员或是临床专家对某项危急值范围的建议意见等[5,6]。

1.3国内的危急值制度 危急值报告制度其在中国医院协会《2007年度患者安全目标》中首次提出,《2009年度患者安全目标》又一次重新提出,临床实验室危急值制度的建立显得尤为重要[7-9]。

检验科可以通过HIS系统把实验测定结果传送到临床医师工作站,将危急值数据发送至电子病历中,并标明颜色,例如醒目的红色,如果临床医师在接到报告后也可以把处理情况反馈给检验工作者这样既起到了监督管理的作用,又可以让检验人员多了解临床知识,可以提高自己专业知识的同时,更好的为出现危急值的患者服务,给出我们检验工作者的专业意见。

2危急值项目现况

2.1项目及报告 检验危急值项目的设置一定要经医学检验科与临床科室一起协商决定,绝对不允许由检验科自己独立制定。各医疗机构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来确定检验危急值的项目,以确保临床医疗安全,至少应包含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钙浓度、血钾浓度、血糖值、血液酸碱度项目、二氧化碳分压、氧分压。

制定检验危急值项目应该综合医疗机构的实际情况、例如是否是专科医院、每日的检测标本量为多少、仪器设备的级别以及仪器设备使用的完好率,制定出科学并适合的检验危急值项目。

2.2意义

2.2.1重复危急值 出现危急值的患者,如果临床医师可以给予及时有效的处理,患者病情得到控制,同一项目可能不会再次出现危急值情况。但也有些特殊的这种情况,某些患者因病情不稳定,病情严重,短时间内的治疗不能使出现危急值的项目,再次检测时恢复正常,或是患者病情反复发生,往往会出现重复危急值的现象,某位患者相同检测危急值项目,在一段时间内此危急值项目不止一次发生,这种现象,称为重复危急值。

2.2.2多重危急值 当多个检验项目同时出现危急值时,比单个项目危急值的出现代表患者的情况更加不容乐观,更加严重。这一情况的出现表明该患者的某一特定系统病情严重,或者是多个系统同时发生功能紊乱,这种情况更为凶险极有可能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患者出现多个项目危急值的情况通常反映身体同一系统问题。多以以下组合常见:反应血液系统问题的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危急值同时出现;反应凝血系统问题的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危急值同时出现;反应心脏系统的血钾和肌酸激酶危急值同时出现。

3精神科危急值制度

3.1精神科危急值项目 根据国内相关文献报道,精神科临床实验室的危急值项目设置主要为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血钙浓度、血钾浓度、血糖、血淀粉酶、血肌酐、肌酸激酶及碳酸锂浓度,而对抗精神病药物血药浓度、微生物感染等情况的测定还未广泛地设定危急值项目[10,11]。

3.2精神科危急值意义 精神疾病患者大多主诉能力差,身体出现症状时大多不能自行告诉主治医师,而且长期住院的精神病患者的症状主要以阴性症状为主,治疗多以用药为主,联合用药占大多数。药物的副反应也可以掩盖一些项目出现危急值时的临床症状,例如低血钾危急值,低白细胞计数危急值。

4血钾危急值的影响因素

4.1血钾的生理意义 血浆钾离子是细胞内的主要阳离子之一。血浆钾离子作为一种电解质离子,在对细胞的新陈代谢和酸碱平衡进行有效的维持、对体液渗透压进行有效的调节、使细胞应激功能得到有效的保持等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4.2精神科低血钾情况

4.2.1精神科低血钾危急值 在精神科临床工作中,低血钾情况的出现在精神病患者中很常见,尤其是长期住院的患者。由于是出现低钾血症早期常常是慢性失钾,这就造成患者临床的症状表现不是很明显。

低血钾的临床表现为头晕、胸闷、无力、口苦、恶心、呕吐、腹胀、心悸、烦躁不安等。患者的精神症状或者是精神药物副反应常常掩盖低钾血症的这些早期症状。

4.2.2精神科低血钾原因

4.2.2.1饮食不良 精神科住院患者易发生低血钾的情况,饮食不好,包括饮食不佳和饮食极差是首要原因,究其根本就是精神科患者对钾离子的摄入量很少。其次为精神科患者由于某些原因导致其呕吐、腹泻和药源性低钾。

4.2.2.2精神科药物 有些抗精神病药物的副反应作用可以干扰血糖、血钾代谢。另一方面某些精神疾病患者住院用药后会出现恶心、乏力、饮食不良等初期情况,其电解质检测结果异常,会出现低血钾情况,严重情况会出现低血钾危急值。

常见抗精神病药物导致低血钾症可以总结如下:

氯氮平导致低血钾的原因与酶抑制有关,当三磷酸腺苷酶受到抑制,钠钾泵就会受到影响,使细胞内外钾离子流动的方向发生改变,从而失去平衡造成低血钾。

奥氮平造成低血钾的机制就是通过干扰糖代谢,导致糖原堆积在细胞内,通过血浆渗透作用共同影响使钾离子向高渗一方流动,进入细胞内,造成血钾降低。

喹硫平造成低血钾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影响钠钾泵的功能使血钾降低;另一种方式是可抑制抗利尿激素分泌从激素调节方面影响肾脏肾小管重吸收作用而导致低血钾。

舒必利造成低血钾的原因可能是在使用此药物时,会对肌肉造成影响,如果患者服药期间出四肢的丰端肌肉表现为肌肉无力等症状时,提示临床医师就要及时测定血钾和作心电图检查,避免不良后果的发生。

齐拉西酮:有的患者服用齐拉西酮后表现为肌无力,体格检查中肌力异常双侧腱反射减弱,当时该患者的血钾浓度低至2.39mmol/L,同时心电图出现异常,表现为1度房室传导阻滞,出现U波,医师立即采取减药停药措施并及时补钾后患者的症状缓解[12-14]。

综上,目前无论国际还是国内各大医疗机构都制定了危急值报告制度,对临床实验室危急值制度的很好实行不仅可以挽救病患还可以提高医疗水平,减少医患矛盾的发生。精神科疾病患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大多靠药物治疗,自理能力差,是社会的弱势群体。这就需要精神科医师的更多关心,更加细心询问治疗,危急值的出现可以帮助医师及早的发现患者问题,预防比治疗更可贵。

参考文献:

[1]Standard ISO.Medical laboratories-particular requirements for quality and competence[J].2007.

[2]RaabSS.Improving patient safety through quality assurance[J].Arch Pathol Lab Med,2006,130:633-637.

[3]戴隽,舒铭.检验危急值在临床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2013,7(3):376-377.

[4]秦晓光.必须正确认识和应用"危急值报告制度"[J].江西医学检验,2011,25(2):97-98.

[5]曹远陆,乔春格.临床实验室危急值报告范围与应用[J].中国医药科学,2012,2(8):145-146.

[6]童春玲.临床实验室"危急值"的建立与应用的意义[J].中国社区医师,2012,14(317):253-254.

[7]王志红.重视检验分析后的质量控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5):389-391.

[8]杨大干,郭希超,徐根云.危急值项目的数据挖掘分析[J].浙江检验医学,2011,5(3):37-40.

[9]马郑辉.临床实验室危急值及其相关制度沿革历程与策略讨论[J].中国医院管理,2012,32(5):39-41.

[10]王智.检验信息系统危急值报告对临床的意义[J].临床合理用药,2012,5(5A):137-138.

[11]胡国仙,周云仙,杨大干.急诊患者实验室危急值的数据分析[J/CD].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2013,6(3):143-146.

篇(6)

中图分类号:R192.3/R7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4)20-0008-03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已成为医学毕业生成长为合格临床医师的必由之路,对此国际医学界已达成共识。2010年2月,上海市卫生计划生育委员会(卫计委)等部门联合印发了《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办法(试行)》,标志着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正式启动[1]。上海先行先试,建立了“行业内社会人”的管理模式[2],实行“统一标准、统一平台、统一考核”的培训模式,核心任务是把住院医师塑造成具有高尚职业道德、良好临床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合格的医务人员,从而保证临床医师专业水准和临床医疗质量,促进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更好地满足群众健康需求。

上海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已逾4年,相关的研究工作不断深入。然而,对规范化培训医师(简称规培医师)离开基地后就业去向的文献报道较少,仅严丽娟等[3]的研究对此展开论述,且偏向于论述和政策性建议。因此,现阶段亟需开展培训医师就业去向的系统分析,既是对既往工作的总结,也为今后的工作提出建议。本研究聚焦我中心离开培训基地的精神科规培医师的就业去向,通过数据直观反映当前精神科规培医师的就业现状,为相关的管理和政策的制订提供依据。

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

将2010年8月-2014年7月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简称中心)离站的98名住院医师纳入研究,离站人员分为顺利出站和中途退出两类,顺利出站即培训按期完成并取得《上海市结业综合考核合格证》后自主择业。98名离站人员中,男性23名(23.47%),女性75名(76.53%);平均年龄(29.2+3.2)岁,其中25~30岁58名,30~35岁31名;本科学历44名(44.90%),硕士38名(38.78%),博士16名(16.32%);本地生源18名(18.37%),外地生源80名(81.63%);上海本地院校毕业51名(52.04%),外地院校毕业47名(47.96%)。

方法

建立数据库,分析98名离站规培医师的基本信息和就业去向,通过数据归纳对比,发现问题,寻找策略。

结果

中途退出与顺利出站人员基本信息对比

98名离站人员中,顺利出站66名(67.35%),中途退出32名(32.65%)。顺利出站者中男性占16.67%(11/66),中途退出者中男性占37.50%(13/32),可见退出者中男性所占的比例明显多于顺利出站者。顺利出站者中上海本地生源为19.70%(13/66),中途退出者为18.75%(6/32),两组差异不明显。顺利出站者中上海院校毕业生占59.09%(39/66),明显高于中途退出者的40.63%(13/32),可见上海院校毕业生的培训稳定性更好。顺利出站者中本科生和博士研究生分别占40.91%(27/66)、15.15%(10/66),中途退出者分别占53.13%(17/32)、18.75%(6/32),中途退出者所占比例较高;而在硕士研究生中则表现出相反的趋势,顺利出站者占43.94%(29/66),中途退出者占28.13%(9/32),说明硕士研究生对于培训的坚守性较佳。

就业去向分析

32名中途退出者中,去外地就业11名(34.37%),继续深造5名(15.63%),其他9名(28.12%)中,情况不明7名(21.88%)。退出的首位原因是前往外地就业,这与当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尚未在全国全面实施有关,尽管培训没有完成,中途退出者仍可被外地医疗机构录用,直接成为“单位人”。

进一步统计发现,占就业比例最高的区级精神卫生机构主要集中于长宁区精神卫生中心(12名)和浦东精神卫生中心(9名),占所有区级精神卫生中心就业数的63.6%(21/66)。最近4年顺利出站者就业的区级精神卫生机构仅7家,而对全市近20家区级精神卫生中心而言,扎堆就业现象突出。

讨论

2010年8月,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成为上海市首批39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之一,主要承担精神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任务。住院医师进入基地,经过1~3年的规范化培训,通过严格的考核取得《上海市结业综合考核合格证》后,自主择业成为“单位人”。相对于离开医学院校进入基地时的就业,我们将离开基地进入社会的就业称为“二次就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最终目标是向社会输送合格的医师,就业出口能否流畅直接影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全局。

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对精神科的发展意义重大

我中心作为上海唯一的三级精神科专科医院,每年招生人数占全市精神科规培医师的90%以上。规范化培训的初衷是让住院医师全面掌握医学知识,扎实临床技能,最终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合格的技能是二次就业的基础,就业是让第三方检验培训的效果过程,历年就业成功率高的培训基地可吸引更多优秀的医学院校毕业生加入,同时激励规培医师更加积极地投身于培训。

精神病学不同于其他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十分强的医学专业,必须经过系统的规范化培训方能胜任[4]。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目前规范化培训的精神科医师代表着精神卫生事业发展的后备军,是明天的支柱力量。培训结束后,除了少部分规培医师留在三级医院,大部分将就业于不具备培训资质的基层卫生机构,他们带着三级医院所掌握的临床技能,落地生根,茁壮成长,成为医院发展的中坚力量。因此,能否合理配置精神科规培医师对整个精神卫生事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搭建平台,促进精神科规培医师的二次就业

在离开基地的规培医师中,绝大多数通过二次就业进入用人单位,投身于精神卫生事业,实现治病救人的职业价值。培训基地管理者在培训过程中,要积极创造就业机会,在规培医师和用人单位间搭建平台。2011年4月,我中心向全市20家区级精神卫生中心发出邀请,召开专题的用人单位见面会,出席率达100%,以宣讲形式让规培医师对用人单位有了充分的了解,会上各家医院为吸引人才的加盟纷纷亮出优厚条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中心还定期组织规培医师参观青浦、松江、金山等偏远的区级精神卫生中心,实地勘察用人单位的情况;每逢就业季,将各家医院的招录信息及时给规培医师。在各方面的措施到位后,我中心除选择继续深造的规培医师外,其余的规培医师都能在出站前顺利拿到用人单位的录用函。

积极引导,合理配置精神科人力资源

2010年上海医院实行了“人事基本冻结”,所有医疗机构都向应届临床医学毕业生关上了大门,这意味着,应届毕业生必须先规范化培训,后就业。规范化培训也减少了年轻医师在工作之初因进入低等级医院导致训练不规范和训练水平过低所造成的影响[5],有了培训质量的保证,整个精神科规培医师的就业形势乐观。本文数据分析显示,精神科规培医师的就业呈扎堆现象。当前,以市场为导向的自主择业是主流,但是扎堆就业后果无论是对医师个人未来晋升,还是医院的发展均不利。尽管很难改变住院医师择业的价值判断,如何调整这一就业格局,一方面,政府应积极在政策上予以保障,在户籍、晋升、津贴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鼓励规培医师去郊区就业;另一方面,培训基地在培训过程中,积极介绍一些郊区、冷门的精神卫生中心,做到详细介绍,耐心指导,必要时邀请已去这些机构工作的住院医师现身说法,促进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反思问题,积极寻求突破之道

2010年至今,已经有5名规培医师因执业医师考试未能通过,不得不退出培训,这意味着前期的种种付出、努力全部付诸东流,这一结果令人痛惜。为了在今后的工作中减少此类现象的发生,首先,我中心向规培医师重申执业医师考试的重要性,希望规培医师思想上能够重视。其次,我中心作为精神专科医院,在一些执业医师考核项目上整体较为薄弱,我们积极联络兄弟单位,委托对方培训相关项目,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另外,我们合理调配轮转安排,让需要参加执业医师考核的规培医师,尽早完成外院内科的轮转,鼓励他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在临床轮转中夯实技能。

强化信念,减少规培医师的流失

培训开始至今已有32名规培医师中途退出基地,从前期的学校教育,到如今规范化培训,都凝聚着社会和个人的付出,一旦中途退出,都是卫生资源极大的浪费。信念作为一种动力,可以支撑人们朝着目标努力,克服艰难险阻。培训基地要积极开展信念教育,学习老一辈医务工作者的先进事迹和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走访基层,体会那些默默耕耘在一线的医师为精神卫生事业所做出的牺牲,坚定规培医师从医的信念,树立职业自豪感和满足感。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期待能够从大环境上缓解医患间的矛盾,在全社会营造尊医重医的氛围,让医生敬业乐业。

目前上海规范化培训模式和全国规范化培训模式尚未完全接轨,2014年2月13日,国家卫计委在上海市召开了建立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工作会议,国家卫计委主任李斌在会上宣布2015年在全国全面推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这意味着全国一盘棋,所有住院医师都要参加就业地的规范化培训,否则将无法从事临床工作。可以预见,一旦政策全面实施,在上海退出基地的住院医师,特别是去外地就业的规培医师的比例将明显下降,这无疑是利好消息。

参考文献

陈英耀, 唐檬, 王婧妍, 等. 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阶段性评估[J]. 中国卫生资源, 2011, 14(6): 358-360.

邵洁, 郑民华. 单位人-行业内社会人-行业内卫生人―上海瑞金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模式初探[J]. 中国卫生, 2011(1): 78-79.

严丽娟, 姚智泉, 张明. 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二次就业探讨[J]. 现代医院管理, 2013, 11(2): 53-55.

篇(7)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and the safety of duloxetine and fuloxetine in treating post-schizophrenia depression.Methods 46 cases with post-schizophrenia depression were randomly pided into 2 groups and treated with duloxetine and fuloxetine respectively for 6 weeks; HAMD,BPRS,SANS and TESS were used before treatment and 2,4 and weeks after treatment to evaluate the curative effect and side-effect symptoms.Result There exist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scores of HAMD between the 2 groups as well as the side-effect symptoms.Conclusions Duloxetine and fuloxetine share the same curative effect in the treatment of post-schizophrenia depression with high safety and slight side-effect.

KEYWORDS duloxetine fuloxetine post-schizophrenia depression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影响人类生命质量和身心健康的疾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精神分裂症后抑郁被认为是精神分裂症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生率一般为60%,治疗上多用抗精神病药和抗抑郁药联合使用。随着抗抑郁药种类的不断增加,新型抗抑郁药逐渐用于临床。本文在总结临床实践的基础上,对新型抗抑郁药平衡高效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度洛西汀和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氟西汀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做对照研究[1]。

1 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所有病例均为我院2008年2月1日至2009年2月1日住院患者,入组条件:(1)符合中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CCMD-3)有关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诊断标准[2];(2)抑郁症状持续2周以上;(3)HMAMD[3]评分(17项)≥17分;(4)年龄18~60岁;(5)排除抑郁症和分裂情感性障碍;(6)无严重躯体疾病。符合条件的共46例,随机分为2组,度洛西汀23例,男性12例,女性11例,年龄18~56岁,平均(28.2±9.0)年,病程2~24年,平均(4.4±3.1)年,氟西汀23例,男性13例,女性11例,年龄18~55岁,平均(29.8±9.1)岁,病程1~25年,平均(4.9±2.8)年。两组在性别年龄及症状严重程度上差异无显著性(P >0.05)。

1.2 方法

1.2.1 药物治疗 患者原用抗精神病药不变,其中单用药的34例,(氯氮平11例,舒必利7例,奋乃静8例,奎硫平5例,齐拉西酮3例)联合用药12例(舒必利和氯氮平4例,利培酮和氯氮平3例,奎硫平和舒必利3例,奎硫平和奋乃静2例)在使用原抗精神病药物的治疗基础上(剂量不变),同时使用度洛西汀或氟西汀,根据疗效及不良反应调整抗抑郁药物的剂量,最大剂量度洛西汀60mg/d,氟西汀40mg/d。共治疗6周。

1.2.2 疗效评定 入组前由经过培训的精神科医师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大于18分),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阴性症状量表(SANS)及副反应量表(TESS)作治疗前评定[2]。入组前及治疗后2、4、6周末分别评定。疗效评定分4级。用HAMD减分率评定疗效。减分率=(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00%,减分率≥80%为痊愈,50%~79%为显著进步,30%~49%为进步,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及χ2检验。

2 结 果

2.1 两组HAMD,BPRS,SANS量表分治疗前后比较,见表1。表1 两组治疗前后各量表评分比较注:各量表分值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治疗后3次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2.2 临床疗效 度洛西汀组痊愈7例(30.4%),显著进步6例(26%),进步6例(26%),无效4例(17.6%)。氟西汀组痊愈8例(34.7%),显著进步7例(30.6%),进步5例(21.7%),无效3例 (13%)。

2.3 治疗中的副反应分析 度洛西汀组治疗副反应症状恶心(胃部不适)4例,(17.4%),睡眠障碍(失眠)3例(13.0%)口干2例(8.7%)为主。氟西汀组分别为4例(17.4%),2例(8.7%),3例(13.0%)。

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度洛西汀组眩晕3例(13.0%),便秘2例(8.7%),嗜睡1例(4.35%),氟西汀组分别为0例,1例(4.35%),4例(17.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3 讨 论

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症是精神分裂症缓解期的突出问题,因此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在制定CCMD-3时,把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纳入诊断标准范围。精神分裂症后抑郁通常有3种解释:(1)抗精神病药物所致;(2)精神分裂症病程的一部分;(3)随着自知力的恢复对前途的失望反应。对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症的治疗也成为近年研究的课题。度洛西汀近年来用于抗抑郁的治疗,疗效肯定,耐受性好。本研究对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症诊断的患者用度洛西汀和氟西汀作治疗对照,度洛西汀组有效率80.4%,氟西汀组有效率87%。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说明两种药物的疗效都相当好,两组治疗前治疗后HAMD,BPRS和SANS评分有显著性差异[4,5](P

总之,度洛西汀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疗效肯定,依从性好,不良反应轻,安全性大,可以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

参考文献

[1] 兰志银.抗抑郁药[J]国外医学合成药,生物药制剂分册,1996,17:237.

[2] 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S].济南:山东科技出版社,2001.62~75.

[3] 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S].第2版.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8.

篇(8)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病例选自2000年1月~2004年4月辽宁省凌源监管分局中心医院妇产科住院的1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初产妇,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1]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年龄26~34a,平均29.25±2.73a;精神分裂症病程36~74mo,平均55.0±13.64mo;诊断:偏执型9例,青春型3例;全部患者均有1次以上精神病专科医院住院史;小学文化程度8例,初中文化程度2例,高中文化程度2例;均无职业。

1.2方法根据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及精神检查所取得的资料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

2结果

2.1妊娠状况12例患者均在精神分裂症缓解期停用抗精神病药物6mo以上妊娠。病情复发在妊娠20~28w,平均24.10±2.20w。均在预产期前2w内住院待产,分娩后1w出院,平均住院19.42±1.31d。

2.2精神症状自知力缺乏12例(100%),破裂性思维10例(83%),命令性幻听9例(75%),关系妄想8例(67%),被害妄想7例(60%),情感倒错5例(42%),被洞悉妄想4例(33%),内感性不适2例(17%),物理影响妄想1例(8%)。

3护理

3.1针对精神分裂症的护理[2]

3.1.1常规护理在精神科医师指导下,严格执行精神科护理常规,认真完成护理评估及护理诊断。12例患者均处在精神分裂症发作期,均存在明显的自杀、自伤、冲动、出走、无自知力等精神症状,治疗护理均不和作。营养状况相对正常。均给予Ⅰ级护理。

3.1.2护理目标促使患者能有效地处理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对疾病及其症状有较正确的认识,人际关系和行为方式改善,顺利度过围产期。

3.1.3护理措施为了精神分裂症患者初产妇母婴的安全,对其均不采取抗精神病治疗,这就使护理工作更具艰巨性。让患者均住在家庭病房,为其提供良好的住院环境,由家属及责任护士24h陪护,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适当满足其合理要求,减少外界刺激,注意门窗的管理,安排适当的活动,争取家属的支持,配合医生作好支持性心理治疗和领悟治疗。适当限制患者活动,不与患者争执,每次进行妇科检查时,尽可能的给予心理安慰和解释。

3.1.4特殊护理及时发现冲动、外走行为的先兆。避免在患者看不到却听得到的地方说话、发笑。对患者的怪异言行不训斥,但不轻易迁就。在适当情况下,对分娩过程向患者作适当的介绍,以争取在分娩中得到配合。认真作好交接班工作。

3.2针对围产期护理

3.2.1产前护理临产前常规进行血、尿常规化验。在1人间待产室待产。每次进行检查、阴道检查及清洁灌肠前,都做适当的解释工作。同时密切监视胎儿情况,耐心指导患者会阴及卫生工作。

3.2.2分娩过程护理第一产程是患者处于紧张的时期,最为关键。考虑到急性应激下,精神病病情会加重,适当增加护理人员,作好心理护理并适当给予精神科保护措施,防止冲动行为发生。指导患者在宫缩时作深呼吸动作,或用双手轻揉下腹部。腰骶部涨痛者可用手或手掌压迫腰骶部。20min听胎心率1次,用胎儿监护仪描记胎心及宫缩曲线,确保宫内胎儿安全。给予少量、多次、高热量、易消化流食或半流食进食,多饮水。不能进食者,酌情在保护下输液。严格按照常规处理,指导患者正确施加腹压,完成第二产程及第三产程的护理及接产工作。

3.2.3产后护理产后在产房观察2h。回病房后,24h内仍密切观察各项生命体征、阴道流血、有无尿潴留等情况。如发现异常,及时对症处理。作好产后会阴消毒、卫生的工作,主动进行母婴接触及初乳喂养工作。关注患者的营养状况,避免产褥期感染及褥疮,作好产褥期的心理工作。严防冲动、自杀等意外性事件安生,直至患者安全出院。根据心理调适的不同时期[3],细致耐心地对患者家属进行产褥期护理教育,调动家庭支持系统来共同完成产后早期的母婴护理,以便使患者在家中顺利度过产褥期。

参考文献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病例选自2000年1月~2004年4月辽宁省凌源监管分局中心医院妇产科住院的1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初产妇,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1]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年龄26~34a,平均29.25±2.73a;精神分裂症病程36~74mo,平均55.0±13.64mo;诊断:偏执型9例,青春型3例;全部患者均有1次以上精神病专科医院住院史;小学文化程度8例,初中文化程度2例,高中文化程度2例;均无职业。

1.2 方法 根据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及精神检查所取得的资料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

2 结果

2.1 妊娠状况 12例患者均在精神分裂症缓解期停用抗精神病药物6mo以上妊娠。病情复发在妊娠20~28w, 平均24.10±2.20w。均在预产期前2w内住院待产,分娩后1w出院,平均住院19.42±1.31d。

2.2 精神症状 自知力缺乏12例(100%),破裂性思维10例(83%),命令性幻听9例(75%),关系妄想8例(67%),被害妄想7例(60%),情感倒错5例(42%),被洞悉妄想4例(33%),内感性不适2例(17%),物理影响妄想1例(8%)。

3 护理

3.1 针对精神分裂症的护理[2]

3.1.1 常规护理 在精神科医师指导下,严格执行精神科护理常规,认真完成护理评估及护理诊断。12例患者均处在精神分裂症发作期,均存在明显的自杀、自伤、冲动、出走、无自知力等精神症状,治疗护理均不和作。营养状况相对正常。均给予Ⅰ级护理。

3.1.2 护理目标 促使患者能有效地处理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对疾病及其症状有较正确的认识,人际关系和行为方式改善,顺利度过围产期。

3.1.3 护理措施 为了精神分裂症患者初产妇母婴的安全,对其均不采取抗精神病治疗,这就使护理工作更具艰巨性。让患者均住在家庭病房,为其提供良好的住院环境,由家属及责任护士24h陪护,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适当满足其合理要求,减少外界刺激,注意门窗的管理,安排适当的活动,争取家属的支持,配合医生作好支持性心理治疗和领悟治疗。适当限制患者活动,不与患者争执,每次进行妇科检查时,尽可能的给予心理安慰和解释。

3.1.4 特殊护理 及时发现冲动、外走行为的先兆。避免在患者看不到却听得到的地方说话、发笑。对患者的怪异言行不训斥,但不轻易迁就。在适当情况下,对分娩过程向患者作适当的介绍,以争取在分娩中得到配合。认真作好交接班工作。

3.2 针对围产期护理

3.2.1 产前护理 临产前常规进行血、尿常规化验。在1人间待产室待产。每次进行检查、阴道检查及清洁灌肠前,都做适当的解释工作。同时密切监视胎儿情况,耐心指导患者会阴及卫生工作。

3.2.2 分娩过程护理 第一产程是患者处于紧张的时期,最为关键。考虑到急性应激下,精神病病情会加重,适当增加护理人员,作好心理护理并适当给予精神科保护措施,防止冲动行为发生。指导患者在宫缩时作深呼吸动作,或用双手轻揉下腹部。腰骶部涨痛者可用手或手掌压迫腰骶部。20min听胎心率1次,用胎儿监护仪描记胎心及宫缩曲线,确保宫内胎儿安全。给予少量、多次、高热量、易消化流食或半流食进食,多饮水。不能进食者,酌情在保护下输液。严格按照常规处理,指导患者正确施加腹压,完成第二产程及第三产程的护理及接产工作。

3.2.3 产后护理 产后在产房观察2h。回病房后,24h内仍密切观察各项生命体征、阴道流血、有无尿潴留等情况。如发现异常,及时对症处理。作好产后会阴消毒、卫生的工作,主动进行母婴接触及初乳喂养工作。关注患者的营养状况,避免产褥期感染及褥疮,作好产褥期的心理工作。严防冲动、自杀等意外性事件安生,直至患者安全出院。根据心理调适的不同时期[3],细致耐心地对患者家属进行产褥期护理教育,调动家庭支持系统来共同完成产后早期的母婴护理,以便使患者在家中顺利度过产褥期。

参考文献

篇(10)

一般资料:2011年1~12月收治慢性肾衰保守治疗患者60例,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27~65岁。肾功能Scr 450~650μmol/L。基础病,慢性肾炎27(45%),糖尿病肾病5例(83%),高血压肾损害4例(67%),慢性间质性肾炎8例(133%),多囊肾2例(33%),其他及不明原因14例(233%)。

方法:用问卷形式对60例患者进行调查,分析他们存在的常见心理问题,并给予干预,1年后再次填写问卷,观察其变化。

结果

60例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问题,其中悲观、恐惧心理41例(683%),逃避、否认、不配合心理10例(167%),抑郁心理5例(83%),焦虑心理10例(167%),通过积极干预,80%患者心理问题可得到纠正。

讨论

笔者在临床工作中总结慢性肾衰保守治疗患者常见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四点:①悲观、恐惧心理:患者多知道慢性肾衰不能根治,总的发展趋势肾功能会逐渐进展,最终至尿毒症,部分患者认为到尿毒症阶段意味着无药可救,对未来的肾脏替代治疗,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肾移植治疗效果不信任、治疗方式(如置管、造瘘、手术)等恐惧,担忧进入肾脏替代治疗阶段经济花费大。在正规医院知道慢性肾“衰不能根治,又惧怕进入尿毒症阶段,渴望能治愈,遂病急乱投医,被社会上一些游医、私人诊所的可以治愈慢性肾衰”的宣传吸引,停止正规治疗,造成病情快速发展及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心理疏导措施,告知患者虽然慢性肾衰不能根治,但患者经积极配合的保守治疗,可以延长进入尿毒症的时间及控制各种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及减少花费;通过实例让患者认识到即使到了尿毒症阶段,也是有治疗手段的,如一部分维持性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肾移植患者均已存活10年以上,可以进行正常的工作、生活;关于进入肾脏替代治疗后经济花费问题,国家有医保、新农村合作医疗等保障政策,可以很大程度上减轻患者及家属的经济负担。从而使患者消除悲观、恐惧心理,树立信心,接受正规治疗,减少不必要的经济花费。②逃避、否认、不配合心理:部分慢性肾衰患者因确诊时症状尚不明显,基本生活、工作还可进行,或者在社会、家庭中有一定的地位,逃避、否认已得病的现实,不接受治疗,不配合治疗,不按时服药及按时到医院复查复诊,以至病情较快发展或各种并发症再入院从而影响治疗效果、预后及增加经济花费。心理疏导措施,引导患者要有科学的观念,相信科学,相信化验结果,接受诊断;对慢性肾衰的发展规律要有认识,该病不能根治,总的发展趋势肾功能会逐渐进展,最终可至尿毒症,目前积极治疗的目的为尽量延缓其发展速度及治疗各种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不及时接受正规治疗,会造成肾功能较快进展及各种并发症,影响生活质量增加经济花费甚至危及生命;经过积极的治疗,大部分患者是可以正常工作、生活的,对其社会角色影响不大。③抑郁心理:抑郁患者通常具有心境低落、兴趣和愉丧失、精力不济或疲劳感等典型症状,其他症状有集中注意能力降低,自我评价降低,自罪观念和无价值感,认为前途暗淡悲观,自伤或自杀的观念或行为,睡眠障碍,食欲下降等[2]。部分患者认为该病不能根治,需要一直用药,未来还可能要透析等,经济花费及家属负担大,自己正常工作、生活不能进行,生活质量低,思想负担重,表面上亦配合治疗,但拒绝与家人朋友交流,郁郁寡欢,失眠,对一切不感兴趣,甚至有自杀倾向。应对措施,给予心理治疗,通过倾听、解释、指导、鼓励和安慰等帮助患者正确认识和对待自身疾病。该病虽然不能根治,但经积极配合的治疗,可以延长进入尿毒症的时间及控制各种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及减少花费。必要的药物干预,对症状明显者,请精神科医师协助治疗,适当给予抗抑郁药物应用。④焦虑心理:指缺乏相应的客观因素下,出现内心极度不安的期待状态,伴有极大的恐惧感[2],常伴有自主神经紊乱、肌肉紧张与运动性不安[2]。部分患者失眠、做恶梦、易惊醒,无明显原因觉头晕、胸闷、心悸、易出汗、紧张、恐惧等。应对措施,在精神药物治疗出现之前,心理治疗是焦虑症的主要治疗方法;从专业医生的角度向其讲解慢性肾衰的特点,树立其积极治疗的信心,请精神科医师应用行为治疗,如放松训练等处理焦虑引起的躯体症状,在生活方式上,鼓励其适当活动,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如看电视、下棋、阅读等,可以把自己的紧张讲给亲人或朋友以宣泄;必要时应用抗焦虑药物。

慢性肾功能衰竭保守治疗患者作为一群体,在承受着疾病所带来的种种身体不适的同时,常常还承受着不为临床医生所注意的各种心理问题的困扰,这些心理问题同肾功能本身一样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它们的影响常常是无形的,积极认识到这些问题并及时干预可以达到改善这部分人群生活质量、远期预后及减少经济负担的目的。

篇(11)

全麻后病人常可较快唤醒,但也可出现意识模糊、嗜睡、定向障碍及躁动不安等脑功能障碍表现[1]。一些病人躁动严重时会有暴力倾向。精神分裂症患者自身的躁动倾向,本身就是发生全麻苏醒期躁动的高危因素。

1 临床资料

收集我院手术室2006年5月至2008年5月精神分裂症患者22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10例,年龄18~62岁,平均(37.13±8.69)岁;腰、腹部手术10例,脑部外伤手术2例,颈部手术6例,下肢手术4例。

2 原因分析

(1)患者自身疾病影响,急性发病、未经治疗者或因未按时正确服药而致精神症状发作;脑部急性损伤;脑部其他病变。(2)手术部位及方式:脑部外伤手术发生躁动的机会很大,可能与脑外伤后导致脑组织的挫伤、微结构的破坏有关;上腹部手术、普胸手术发生躁动的较多,可能是呼吸运动牵扯伤口引起疼痛反应,苏醒过程中的患者难以忍受[2]。(3)不良刺激的存在:苏醒过程中患者意识尚未完全恢复时,任何疼痛、导尿管、胃管、气管内插管及吸痰刺激均可引起患者的对抗反应,表现出烦躁、多动、谵妄伴多语等,加重或诱发躁动,而导尿管、气管导管、疼痛引发的躁动较常见[3]。(4)约束方式不当在恢复清醒状态的过程中因担心患者躁动而采取约束,但不正当约束常易诱发躁动。(5)药物的因素:术前用东莨菪碱可致术后定向障碍及躁动不安;术中使用高浓度吸入麻醉药、依托咪酯、丙泊酚等;肌松剂的残留作用;阿片类药物度冷丁;催醒剂使用不当。(6)其他:如呼吸道梗阻、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低血压、心律失常、低钠血症、高体温、低血糖等。

3 对策

3.1 重视术前访视 术前访视指导患者更好地配合麻醉与手术。访视时利用沟通与观察的技巧,从生理、心理、精神等方面收集相关信息,作出评估。如急性发病期、精神症状不稳定时应在外科疾病病情允许下先控制精神症状再行手术;向患者及家属交待抗精神病药物应服用至手术日晨,不能因术前要求禁食而放弃服药,否则易引起病情不稳定。

3.2 重视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 通过细致的观察、适当的语言技巧,耐心详细介绍麻醉和手术的有关情况及苏醒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进行安慰、劝解等干预,取得患者的信任和积极配合,针对不同的临床类型采取相应的措施。

3.3 提高对躁动危害性的认识 采用小讲课、个例分析讨论等形式加强对苏醒期躁动的认识,注意各环节的护理,尽量减少各种不良刺激和进行充分的术后镇痛。

3.4 做好防范工作 手术结束后,尽量置患者于平卧位;固定好各种管道,防止脱落和移位;静脉穿刺尽可能在非关节活动处,采用套管针,理想的方法为行颈部深静脉穿刺置管,因其有可留置时间长、可缝合固定、不影响关节活动等优点;四肢制动,防止发生各种导管被扯脱、软组织损伤、坠床等意外;保持神经大血管不受压,静脉回流顺畅;骨性突起处应予以衬垫保护;同时必须有专人看护,严密监测各项生命体征,备齐各种抢救设备等。

3.5 慎重使用催醒药 一些催醒药(如纳洛酮、多沙普仑)其副作用可引起躁动的发生。一般情况下,尽量待其自然苏醒,苏醒过程会比较平稳。如确需使用者,注意药物副反应,尽量少量、多次试探给药。

3.6 及时对症处理 躁动发生严重时,尽快明确原因对症处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循环稳定的情况下可适当应用镇静剂如咪唑安定、依托咪酯、小剂量丙泊酚等处理。经过镇静处理,解除不良刺激后,考虑精神疾病引起躁动者及时联系精神科医师会诊,协同处理。对于颅脑外伤者,一般情况下采取充分镇静,带气管导管回病房监护或重症监护室。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