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医护人员培训个人总结大全11篇

时间:2022-03-10 12:04:27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医护人员培训个人总结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医护人员培训个人总结

篇(1)

Influence of infection control in hospital operation room and nursing work quality by evidence-based management

LUO Xianhui

Department of Infection Contro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of Suining City, Sichuan Province, Suining 629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pproach the influence of infection control in the hospital operation room and nursing work quality by evidence-based management. Methods From May 2012 to May 2016,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of Suining City, the clinical data of 4020 operations were analyze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by different time quantum, the 2000 operations from May 2012 to May 2014 were selected as management group, the 2020 operations from June 2014 to May 2016 were selected as evidence-based management group. The sampling results qualified rate, nursing work quality score, risk event rate of two groups were detected, the satisfaction of two groups patients were detected. Results The sampling results qualified rate of operation room air, body surface, medical and nursing staffs hands, ultraviolet radiator, aseptic materials of evidence-based management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routine management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 operation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nursing staff training, nursing safety, disinfection and isolation, nursing quality control, humanistic care and nursing documents management score of evidence-based management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routine management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 operation sequencing errors, surgical instruments no complete, histopathological specimens pollution, disinfection quality rate no qualified in operation room of evidence-based management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routine management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 satisfaction rate of operation patients in evidence-based management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routine management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infection control in the hospital operation room by evidence-based management can improve sampling results qualified level and nursing work quality, decrease risk event rate, increase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Key words] Evidence-based management; Hospital; Operation room; Infection control; Influence

感染是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主要是指机体创伤或者某些部位受到致病因子侵袭,形成应激性反应的过程[1-2]。手术室感染是医院感染的一种,是手术过程中因相关术中操作、消毒措施不规范引起的[3-4]。手术室作为各类疾病临床诊断和治疗的科室,其也是感染的易发地,手术相关器械、各类敷料、医护人员的手和手术室内的空气、消毒液等都可能成为造成感染的媒介。手术室相关的消毒工作和感染控制有着的密切的关系,不仅关系到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和预后水平,甚至和患者生命安全有着密切关系[5-6]。循证管理措施来源于循证医学,其主要参照循证医学内容,提出手术室感染发生的问题,建立循证支持,实施循证管理措施,从而最大限度的保证手术室感染控制质量[7-8]。本研究通过对遂宁市中医院(以下简称“我院”)4020台手术情况进行观察,拟探讨循证管理在医院手术室感染控制中的影响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5月~2016年5月我院进行的4020台手术情况进行观察。2012年5月~2014年5月进行的2000台手术作为常规管理组:男1200例,女800例,年龄21~74岁,平均(49.8±16.7)岁;手术类型:腹部手术980例,胸部手术20例,头部手术700例,四肢手术300例;文化程度:高中或中专及以下1100例,大学及以上900例。2014年6月~2016年5月进行的2020台手术作为循证管理组:男1221例,女799例,年龄21~74岁,平均(49.8±16.7)岁;手术类型:腹部手术981例,胸部手术19例,头部手术698例,四肢手术302例;文化程度:高中或中专及以下1103例,大学及以上917例。两组手术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手术患者和/或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常规管理组

按照传统管理模式,对手术室护理人员实施分区管理,给予患者口头健康教育结合临床手术实践护理操作。

1.2.2 循证管理组

1.2.2.1 建立循证管理组 由护理部主任担任循证管理小组负责人,小组成员包括骨外科、普外科、胸外科、泌尿外科、急诊外科副高级职称以上医生各1名和手术室护士长共同作为督导员,手术室护理人员作为组员,根据责任护士不同职责,分管手术室各个片区。

1.2.2.2 提出循证问题 根据手术室感染情况,提出具体的问题,主要包括医护人员业务素质不能满足感染控制工作要求、手术室相关消毒操作不规范、消毒操作制度贯彻不彻底、手术室污染区清洗不彻底、相关护理人员防护措施重视程度不够。

1.2.2.3 建立相关循证支持 首先是查询相关医院手术室感染控制措施的资料,手术室感染发生的原因、有效的控制措施、预防性手段、护理质量系统评价、先进的感染控制方法等。综合整理相关资料,结合本院实际工作经验,针对手术室感染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选择最合理、最有效的证据,建立一系列的相关循证管理措施。

1.2.2.4 循证管理措施的实施 ①培训:针对腹部手术、胸部手术、头部手术、四肢手术临床特点,给予手术室感染控制针对性培训,提高护理人员手术室感染意识,建立手术室感染控制理念。采用多媒体的形式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每一次培训后,护理人员进行小组讨论和总结,对于已经发生的手术室感染问题进行整改,同时建立适当的奖惩机制。②进行规范性的消毒操作制度:根据手术室相关的器械,采用正规化的消毒措施,按照规定按照消毒操作制度执行,不能漏项。③建立适当的手术器械污染物清除评价标准:每一次对手术室相关器械进行清洗,去除污染物,由小组长进行器械污染物清除的检查和监督,定期对手术室相关器械去污情况进行抽查,尽可能地完善去污监管制度。④做好个人防护措施:护理人员向患者耐心的讲解手术室感染控制的防护措施,注意保证患者的个人卫生和清理消毒。加强医护人员感染流程的培训和患者防护措施的指导,严格的要求医护人员保证手卫生,各项手术操作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⑤做好感染控制措施的评估和改进:在实施循证管理措施后,手术感染控制质量进行追踪和评估,如果发现不足,要及时的进行整改,保证手术室感染控制工作持续性的改进。

1.3 观察指标

1.3.1 观察两组手术室采样结果合格率情况

参照《消毒技术规范》[9]《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10],主要观察手术室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紫外线灯、无菌物品采样结果合格率情况。

1.3.2 ?^察两组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评分情况

采用考核评估的方法,主要针对环境管理、护理人员培训、护理安全、消毒隔离、护理监控、人文关怀及护理文件管理进行评价,每项指标分数范围是0~100分,分数越高,提示护理工作质量越高[11-12]。

1.3.3 观察两组手术室风险事件发生情况

主要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排序错误、手术器械不齐全、组织病理学标本污染、手术室消毒质量不合格发生情况。

1.3.4 观察两组手术患者满意度情况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分别对医护配合、护护配合、器械准备、操作技能、隐私保护、术后方式、术后宣教等情况进行满意度调查评价,每项评分范围是0~100分,通过加权处理,总分设定为100分,分数高于80分说明手术患者满意,反之为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9.0对数据进行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Y果

2.1 两组手术室采样结果合格率情况

循证管理组手术室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紫外线灯、无菌物品采样结果合格率均高于常规管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2 两组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评分情况

循证管理组手术室环境管理、护理人员培训、护理安全、消毒隔离、护理监控及人文关怀及护理文件管理评分均高于常规管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3 两组手术室风险事件发生情况

循证管理组手术排序错误、手术器械不齐全、组织病理学标本污染、手术室消毒质量不合格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管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4 两组手术患者满意度情况

循证管理组手术患者满意度(2000例,99%)高于常规管理组(1600例,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9.21,P < 0.05)。

3 讨论

篇(2)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7-012-01

基层医院妇产科护理是近年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重点工作,为了降低孕产妇和新生儿的死亡率,必须加强基层医院的妇产科工作。妇产科是医院的高风险科室之一,妇产科的护理人员责任重大,必须加强妇产科管理,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服务质量,改善对患者的服务态度,切实做好以患者为中心的工作态度,尽可能减少和避免事故的发生。

1 基层医院妇产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1.1 业务技术水平低

由于基层医院的医疗条件和人员配备不足,许多单位把医院的妇科和产科合为妇产科。妇产科的大多数护士并不是妇幼、助产专业毕业的而是普通的护理专业,这就造成了护理人员缺乏专科理论知识,临床经验不足,产程观察不熟悉,不能对产妇或者新生儿的异常问题及时发现、处理,对保护会阴的技巧、会阴侧切的角度、会阴缝合技术等助产技术操作不当,对产妇不能给予很好的护理。

1.2 安全管理制度不当

基层医院的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在安全地段对孕妇没有安全警示标志,对孕产妇的请假离开没有严格的管理,造成孕妇离开医院分娩的危险和胎儿不安全隐患。个别护理人员粗心大意,在操作过程中麻痹大意,不按照规章操作,对患者体征观察不细,不能及时发现异常和及时处理,对患者情况记录不细或错用药物等情况时有发生。

1.3 院内感染控制管理欠缺

由于基层医院受经济条件的限制,产科没有严格的隔离产房,病房没有先进的消毒设施和完备的新生儿清洁洗浴设施。基层医院很少设立医院内感染控制机构,一般由护理部或医务科替代,从事感染控制的人员多半是护士,控制管理力度不够。产科消毒管理执行不严,出现产房空气、氧气湿化瓶、浸泡器械的消毒液、医务人员的手等等细菌指数超标,在实施助产等操作过程中被针、剪刺伤或羊水溅到眼、脸、嘴部位,大多数采取自行处理,容易引发感染。

1.4 护理人力资源不足

基层医院受医疗条件的限制,护理人员严重缺乏,为了增加护理人员,有些护士没有职业资格证就执行上岗,一旦发生医疗纠纷,就会面临没有职业资格的事实,医院和个人都需要承担法律责任和经济赔偿。护理人员不足,医护比例失调,长期值班、超负荷工作,造成护理人员身心疲惫,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波动大,对患者脾气粗暴,直接影响工作安全。

2 安全管理的对策分析

2.1 加强培训业务,为了提高基层医院妇产科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要加强产科护士和助产士的培训,组织护理人员培训学习产科理论知识和产科的药物药理机制及使用方法。强化训练护理人员对新生儿的护理以及对孕产妇的胎心监护、阴道检查等操作能力,鼓励护理人员自学产科知识,积累保健知识和临床经验,掌握科学育儿知识和技巧等。

2.2 加强管理,提高基层医院产科护理质量和服务质量,做好医院制度管理,明确医院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消毒隔离制度以及技术规范和流程。对医院的药品和物品管理责任到人,定点、定量放置。对于仪器设备定期检修、保养,保证性能达到100%。加强院内感染控制管理,成立以院长为首的组织领导小组,落实医院内的感染控制工作,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感染控制意识和防控技术,引起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组织医护人员学习《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产科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等相关理论知识,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

2.3 配置人力资源,改善超负荷工作状态增加基层医院的人员配置,严格医护人员上岗制度是基层医院改善的重点。对于新进入医院的助产护士,必须安排岗前培训,培训合格后才能上岗,采取一对一的实施带教,保证新员工尽快上手,并且确保上岗期间的安全性。根据不同时间的工作量,对护理人员实行弹性值班管理,尽量避免护士的超负荷工作。

2.4 产科护士的法律意识, 避免护患纠纷发生,部分基层医院医护人员法律意识淡薄,在加强医院管理过程中,加强护士的法律意识宣传教育是一项必须的内容,提醒护士在工作期间接受的投诉纠纷中分析原因,吸取教训。医院安排专门人员进行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强化和巩固产科内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纠纷意识,从根本上掌握法律法规,时时保证自己的合法权益。

3 总结

综上所述,基层医院产科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加强产科管理、提高产科医疗质量是基层医院的关键任务。通加加强制度管理,人员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以及法律意识,可以有效的控制医疗事故的发生,确保孕产妇和新生儿的安全。

参考文献:

[1] 梁梅英. 对妇产科门诊护理工作的探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0).

[2] 郑凤香. 妇产科人性化护理实践与体会[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0).

[3] 刘兰珍. 以人为本理念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的运用[J]. 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5).

篇(3)

    ①采取全员训练与应急队员重点培训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长期、多频次、系统、全面的传染病学、流行病学和相关专业知识、技术、能力培训,根据疾病出现和变化趋势,及时补充和更新[2]。迄今为止,已组织学习了鼠疫、炭疽、霍乱、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猪链球菌感染病、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等20多种突发或新发传染病的相关知识。医护配合定期进行突发事件应急救护演练,演练的形式包括:紧急集合出动、模拟抢救意外事故现场、模拟启动各级预案等[3],并组织专家进行考核、检验培训效果,及时总结经验。②由于夜间救护较白天困难,为提高夜间急救护理能力,我院还特别进行夜间救护训练,包括夜间急救搬运的模拟、演练等。③根据不同传染病的特征、感染特点,护理部联合医院感染控制科对护理人员进行接诊流程、消毒隔离与个人防护、医疗废物处理、标本的采集、转运、职业暴露等制度和规程的培训;抓好医院消毒隔离中易忽略的环节,如后勤人员、清洁工的个人防护的培训等;严格控制清洁区、潜在污染区和污染区的区域划分,在三个区域分别贴有医护人员防护、污染物品处理流程与路线的醒目标识,防止医院内交叉感染。④制定急诊科和烈性楼的工作流程。急诊科工作流程: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呼救后,要迅速、仔细询问事件发生的时间、具体地点、事件原因等,根据导致感染的危险性程度采取分级防护,在5min内出车,尽快到达现场、尽快了解病情,开展现场救治及转运,确认应急处置的分级救援要求,同时通知医院急诊科做好相应急诊的抢救工作。烈性楼工作流程:A.一旦接到烈性传染病收治通知,迅速确定隔离范围,划定警戒线;规定进出人员并对所有进出人员进行登记,人流、物流通道设立岗卡。B.应急队长立即通知应急人员到场,打开心电及体温监测系统,根据病人数量,开启体温探头。C.穿防护服、戴防护口罩,启用护士站对讲机。D.准备好病房内抢救仪器设备、标本采集箱及消毒液喷壶、手提电脑(开医嘱用)、病员服及拖鞋等。E.打开专用通道迎接患者至病房,医护人员进行相应的治疗护理,并用呼叫器通知药房、检验室、放射科、B型超声室等做好相应准备。F.根据病情指导患者由专用通道接受相应的检查,完毕后指引患者走专用通道入病房,进出随时关闭烈性楼各通道的门。

    ①特殊时期的应急管理与保障:在突发传染病救治期间,在原有的二线护士和护士长夜间查房外,护理部实行疫情夜间总值班,负责协调夜间的救治工作。同时护理部协同病区护士长加强与各辅助科室的沟通与合作,保证应急物资的供应及设备的正常运转。②重点科室的管理与支持:在救治工作中,护理应急领导小组成员每天到病区督导检查护理工作,确保护理人员数量与结构的稳定。护理部根据疫情变化,对应急病区护理人员随时进行调整与补充。③应急人员的管理:传染病突发事件具有疾病的不明确性、患者数量的不确定性和疾病的传染性特点[4],应急人员需长期处于高度应激状态。为此,医院领导、护理部主任经常到病区看望医护人员,努力为她们提供安全、舒心的工作环境,并给予情感上的真诚关注和抚慰。考虑到0~3岁的幼儿自身免疫力低,传染病发病率高[5],且又是神经心理发育的重要阶段,为此对家有0~3岁幼儿的护士均未安排承担应急工作。

    在突发传染病救治过程中,护理应急管理领导小组反应迅速,带领应急队人员沉着应对,救护流程清晰,物资、设备准备充分,资源利用合理,护理质量得到保障,应急人员能快速进入应急状态,积极参与救治工作。在9年时间里,我院共收治护理人猪链球菌病33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1例,甲型H1N1流感573例,手足口病1719例,无院内患者、医务人员交叉感染病例发生,无职业暴露事件发生,高质量完成了各项应急救护任务。3讨论构建系统的护理应急救护体系是有效应对各项突发事件、提高应急救护理能力的关键;建立完善的应急管理组织,可以使突发事件中的各项工作得到及时的组织、协调和控制,保证救护工作顺利进行。“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编制科学、简明、有效且易于操作的护理应急预案,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行动纲要和有效处置的有力保障。护理应急管理系统的建立,提高了护理综合水平。我院在应急救治工作中,充分发挥护理应急管理系统的作用,积累了丰富的应对突发传染病疫情的护理管理经验。到目前为止,我院已成功举办四川省乡镇医院医护人员传染病突发事件相关知识及技能培训班8期,共有近千名乡镇医护人员受益,其中10名护理骨干在培训班进行了40余次讲课,得到了社会的高度评价。传染病应急管理系统建设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任重而道远,还有许多内外在因素影响制约着这项工作,急需从许多方面进行转变。随着新世纪全球传染病发病率大幅度回升、流行、暴发,各国都加大了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的投入,但目前,我国虽出台了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条例和预案,却没有在公共卫生财政投人方面制定操作性较强、保障有力的具体措施。由于应急经费保障机制的缺位,应急人员只得到很少的医院内部补贴,但所有人员都严格遵守纪律,没有发生接到指令不参加抢救的情况,完全靠的是应急人员的无私奉献精神与团队精神。但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亟需出台具体的财政补偿标准和办法,建立规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运行机制,保持长期、稳定的投入比例[6],以鼓励医护人员积极投身于应急救援工作中,促进护理骨干队伍的稳定和护理人才的梯队建设。目前,我国应急护理人员培训还没有形成成熟的模式,缺乏统一的培训和评价工具,遇有应急事件发生时,多数医疗机构均是临时在各科室抽调人员,组成临时应急救援队[7]。国家卫生行政部门应建立规范的应急救援人员管理模式,授权一定的培训机构,发放应急救护培训合格证书,以适应应急救援事件的需求。

篇(4)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3-0198-02

在临床诊疗活动以及医院相关工作的运行中,极为容易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发生,对患者的诊疗造成阻碍,使其痛苦以及负担增加,甚至还有可能使医疗事故的发生率增加,对医院的发展也会造成不利影响[1]。相关数据研究显示,每年有100万件以上医疗不良事件造成的伤害发生于世界各国,并且发生率与医疗机构存在一定关系。为了降低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本文分析了其根因以及对策。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对我院在一年时间之内(即2014年1月-12月间)上报的300件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资料进行收集和分析,分别研究其科室的分布情况,医疗事件类型、以及时间行为和信息等。

1.2 研究方法

将收集到的数据录入Excel软件中,包括基本信息、事件情况、解决措施、跟踪结果等,具体内容为事件上报情况,患者情况以及发生时间,还有责任人情况,并对引发原因进行初步分析,同时还要根据事件情况解决问题,并研究问题结果。其次,为了对研究质量进行控制,需要确保资料的准确性,同时要经责任人以及科室负责人确认,在录入数据的过程中,需要由一人在旁协助和检查,录入之后重复进行核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2 结果

2.1 不良事件分布情况

研究结果显示,在医疗不良事件中身份识别错误发生的概率较高,所占比例为17%,其次是药物不良事件,所占比例为14%,再次是跌倒以及坠件,所占比例为13.33%,发生概率最低的为输血事件,概率仅为0.67%。

2.2 不良事件发生的时间分布

在300例不良事件中,有119例发生于夜班阶段,所占比例为39.67%,发生于上午阶段的共有72例,概率为24%,另外还有48件发生于小夜班阶段,所占比例为16%。研究其季度分布发现,不良事件在第三季度中的发生率较高,概率为101例,概率为33.67%。

2.3 不良事件科室分布情况

300例不良事件发生于护理部门的概率较高,数量为170例,所占比例为56.67%,其次是医疗部门,发生数量为73例,概率为24.33%,医技部门发生数量为16例,概率为5.33%,后勤部门发生数量为9例,概率为3%,职能部门发生数量为1例,概率为0.33%,其他部门发生数量为31例,比例为10.33%。

2.4 涉事行为分析

对不良事件的类型进行划分,其中有46例为监管不到位,发生概率为15.33%,32例为诊疗疏漏,发生概率为10.67%,48例为操作违规,发生概率为16%,43例为沟通缺陷,发生概率为14.33%,52例为护理不当,概率为17.33%,21例为文书缺陷,概率为7%,6例为手术缺陷,概率为2%,21例为用药违规,概率为7%,32例为其他事件,概率为10.67%。其中发生概率最高的为护理不当,发生最少的为手术缺陷。

3 讨论

3.1 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

为了减少医疗不良事件的发生,就要先对各个科室的特点进行分析,包括风险的类型以及分布等,然后防范重点环节[2]。其次可以通过对管理标准以及流程进行制定,来对医疗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的科室进行规范和管理,将责任落实到每个人的身上,并且将其与医护人员绩效挂钩,提高患者的责任心,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最后,可以通过定期组织人员培训使其掌握最为先进的医护知识和技术,通过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3.2 医疗服务意识的提高

在医疗工作中,工作人员需要坚持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3],事事从患者出发,坚持将患者作为中心,提高医护人员的医德以及医风,将其思想教育作为重点,培训医患沟通的技巧,使患者在医疗过程中更加安心和舒适,从而降低整体的风险。

3.3 核心制度的落实

对风险预警以及干预制度进行制定和落实,使医护人员的风险意识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保证贯彻落实所有制度。另外,可以通过监督以及检查及时发现不良事件的情况,并及时制止和改进,通过总结以往的经验来加强医疗工作的完善程度。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护理;患者安全

Key words: medical device;adverse event;nursing;patient safety

中图分类号:R197.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9-0300-02

1 医疗器械的不良事件的特点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是发现医疗过错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防范医疗事故、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促进医学发展和保护患者利益的重要措施。主动报告,及时发现医疗器械的不良事件和安全隐患,将获取的医疗器械安全信息进行分析,反馈有利于医疗器械质量的持续改进,有利于患者安全。

护理人员与医疗器械直接接触,护理人员的临床工作中应当关注医疗器械的不良事件。这里我们所关注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仅限于医院内与患者安全有关的部门,如护理、临床医技、后勤等。医护人员上报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时要尽可能的保证信息的可靠性,同时注意对患者情况及医院情况的保密,报告人可以通过网络等多种形式上报。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上报不具有处罚权,报告内容不作为对报告人或他人违章处罚的依据,也不作为对设涉及人员和部门的处罚依据,不涉及人员的晋升、评比、奖惩。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可以在院内或行业内进行信息共享,以有利于医院和科室的质量持续改进,公开的内容仅限于事例的本身信息,不需经认定和鉴定,不涉及报告人和被报告人的个人信息。

2 护理工作中遇到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时的处理程序

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若遇到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后要督促医疗器械科及时安排医疗器械质控人员赴现场对事件进行调查核实。一般情况下要求临床科室的医护人员协同医疗器械的质控人员详细作书面报告,内容包括:事件名称,事件性质,所涉医疗器械或医疗器械的生产经营企业名称、产品规格、包装及批号等信息,事件的发生时间、地点、影响范围,受害者基本信息、主要症状与体征,已经采取的措施,事件的发展趋势和潜在危害程度,下一步工作计划以及报告单位、联络员和通讯方式。在技术范围内要及时对事件的起因、性质、影响、责任、应对等进行全面分析,对事件应对过程中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总结,并提出今后对类似事件的防范和处置建议。报告可通过网络、电话或传真等方式报告,总结报告应采用书面或电子文档形式;涉及国家秘密的,应选择符合保密规定的方式报告。

对于一般性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若问题不是很严重,护理人员在向设备科及护理部上报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同时及时通知科内其它护理人员暂停使用相关医疗器械或卫生材料。并及时将所有问题产品收集后送到设备科等待统一处理。积极督促设备科请相关生产厂家及商来院协助查找不良事件产生的原因。并督促医疗设备科及时寻找替代品,并对问题产品进行分析、汇总、向上级

汇报。

护理人员在诊疗活动中若发现严重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时需要立即做好如下工作:停止使用该医疗器械、封存产生不良事件的医疗器械产品。及时填写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表向医院器械管理部门及护理部同时报告。督促医疗器械科到现场进行调查、分析、评价。护理人员协同设备科向医务部及各相关科室通报,避免造成新的危害。由医疗器械科不良事件监测员向省、市药监局网络直报。封存问题产品交省市药械局处理,并做好各项记录,不得擅自处理。

3 护理工作中最易发生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情况

病区常见医疗器械,如血压计、监护仪、输液泵、传呼器等;手术室、DSA内各类高值卫生材料,各类手术器械等都是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发生的重点区域。

举例说明如下:

①管材质太硬,存在患者安全风险,护理部协同设备科一起对比分析了其它相关产品,发现原使用的国产的管虽然便宜但的确较硬,其材质是塑料的,使用中存在患者安全风险,及时从中标目录中选择更换了材料较软的管。

②德国普美康除颤监护仪护理在操作中发现无法放电,将仪器送厂家进行检修,没有故障,分析怀疑医护人员操作不熟练,请厂家工程师来院对医护人员培训,最后发现该机器使用中一定要先对电池充电,若电池无电将无法直接使用交流电进行工作,而在患者心脏停跳的特殊情况下,若医护人员拿起该除颤监护仪进行除颤将会导致严重的患者安全风险。

③心功能科用的国产电极片在HOLTER使用中易脱落,原因是该电极片价格便宜,粘度不够,由于动态心电图需要患者带机24小时,该电极片无法确保24小时都能联接好,将此事及时汇报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员,同时为确保患者安全,督促医疗器械科及时更换了美国泰科的电极片。

④病区护士反应一品牌输液泵滴速不准,设备科请厂家来检测,厂家告知机器没有问题,是因为该仪器使用有温度范围,必须要在20-30度的环境温度内,请计量测试中心再次检测,合格。将该设备的工作环境及时告知护理部及相关临床科室。该产品的设计是存在缺陷的,它对环境温度有特殊的要求,这就可能造成潜在的输液危险。

4 护理人员要积极介入,减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发生

首先作为医疗器械临床使用的最前沿,护理人员要建立医疗器械安全事件的日常管理制度。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对医疗器械临床使用中的安全事件进行日常管理,由护理部协同医疗器械科、医务处共同管理。组织构架中可以以各病区的护士长为医疗器械临床使用中的安全事件负责人,各临床科室安全事件负责人对发生安全事件的医疗器械要及时上报,上报给护理部、医务处、器械科,并记录在案。针对每起医疗器械临床使用中的安全事件,护理人员要协同医疗器械科及时进行评估、分析。针对每起医疗器械临床使用中的安全事件,若属于医疗器械产品质量问题及设计缺陷的,都要做分析记录,并留取样本备案送检,同时停止该医疗器械的使用,将问题器械从临床科室收回,同时督促器械科必须及时更换质量可靠的产品。针对每起医疗器械临床使用中的安全事件,若没有医疗器械产品质量问题及设计缺陷,仅因为操作人员使用不当造成,必须及时让医疗器械科邀请请厂家临床工程师到临床进行操作技术培训,对于培训要及时做好记录。

护理部可以安排相关护理人员协同医疗器械科、医务科针对全院在用的医疗器械,每半年一次进行安全情况考核和评估,重点是急救设备如除颤仪、心肺复苏仪等;生命维持的必备治疗设备如血透机、呼吸机等;重要检查设备如:生化免疫分析仪、彩超等;大型乙类设备如:CT、MRI、加速器、DSA等;植入性材料如起搏器、骨科关节、钢板等。对影响患者生命危险的重点设备如除颤仪、血透机、呼吸机等要有应急预案。

参考文献:

篇(6)

随着艾滋病在全世界范围内的蔓延,我国艾滋病疫情呈上升趋势,2006年全国艾滋病的病死率为20%,居甲乙类传染病病死率的第3位[1]。近15年来,我科每年均收治艾滋病病毒感染(HIV阳性)烧伤的患者,现将我们的治疗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999年6月~2013年5月,收治艾滋病病毒感染的烧伤患者35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9例,年龄19~68岁,烧伤面积3%~75%。多有吸毒史,烧伤原因多为快速静脉推注海洛因失去知觉,跌倒在火源上所致。

1.2方法

1.2.1创面处理以手术为主,骨外露者行皮瓣转移,尽量避免带蒂皮瓣,以免毒瘾发作时撕脱。

1.2.2戒断治疗如患者出现戒断症状,轻者说服教育,重者肌注杜冷丁和非那根,多能收到效果。

2 护理

2.1严格执行标准预防对所有收治烧伤患者均采取标准预防措施,即戴口罩帽子,戴橡胶手套,使用安全型留置针和安全型采血针等,避免职业暴露。我省是走私及吸毒较为猖獗,而静脉注射是血源传染病的重要传播途径之一,吸毒人员属于高危人群,为及时发现、正确治疗,并为防止交叉感染的出现,在收治"可疑"烧伤病员时,需保持高度警惕并采取相应措施。吸毒患者都有一些"特有"临床表现:长期吸毒者形体消瘦;皮肤粗糙、晦暗;四肢浅静脉处或腹股沟区可见密集的注射针眼,同时伴有静脉硬化或静脉炎表现;创面较深,并往往集中在一侧肢体[2,3]。对于有意隐瞒病史者,可根据以上临床表现做出判断[4]。同时采集血标本检测HIV,以便尽快确诊。

2.2严格隔离,防止交叉感染最好采用单间隔离,必要时需留陪伴,且需限制室内人员进出。病房空气及地面需及时消毒,创面有渗出者,需及时更换敷料,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敷料均为一次性使用,器械用后经0.2%~0.5%含氯消毒液消毒后再送供应室处理。医护人员在治疗、护理过程中,注意消毒及无菌原则,严格按医疗常规操作。床旁备止血带,备继发性出血时使用。患者出院后病房必须进行严格地终末消毒:地面和物体表面经0.2%~0.5%含氯消毒液擦拭,房间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患者使用过的无经济价值的污物品应装入两层医用垃圾袋中专门处理,被褥装入臭氧消毒袋中消毒后再用。

2.3作好心理护理 大多数依赖者具有孤独、自卑、恐惧等心理特点。该部分人群一般文化素质较低低,伦理道德观念偏弱,有部分患者甚至伴有不同程度的人格障碍及精神障碍,这些患者对自己的行为对自身、社会、家庭的危害没有充分且全面的认识。同时创面疼痛,以及面对伤残、毁容和死亡的威胁,患者容易陷入极度忧伤、焦虑的情绪中,给护理工作增加了难度[5]。针对患者这些表现,可对患者及家属给予指导、支持和鼓励,在护理过程中对患者要有耐心,工作细致,不歧视,态度友善,取得患者的信任。同时交流过程中跟患者解释吸毒对身体、家庭及社会的危害,从而帮助患者树立戒毒信心,如处于烧伤治疗过程中的患者则需特别强调私自吸毒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告知患者的同时向家属交代病情,严禁私自带进病房。最终达到帮助患者树立起摆脱、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

2.4严格床头交接班 按规定定时巡视病房,巡视病房过程中需认真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神志、表情变化,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已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吸毒加烧伤后,患者的生活规律也会发生很大变化,这就要求我们的护理工作要更加精心,对患者进行护理工作的过程中需更加体贴,更加热情周到,同时不失时机地给患者宣教卫生、危害等知识,使患者认识其行为的危险性[6]。

2.5加强营养,预防感染此类患者往往消瘦,机体抵抗力差,入院后加强早期胃肠道营养,采取支持疗法,同时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3 讨论

3.1常规HIV检测,避免HIV感染扩散常规对入院烧伤患者HIV检测,对HIV阳性者,采取积极有效的隔离、治疗和护理[7]。及时的治疗和良好的护理可提高HIV阳性烧伤患者的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减少甚至戒断毒瘾,提高生活质量。

3.2加强医护人员培训,避免职业暴露对科室人员尤其是新进人员定期进行院内感染、艾滋病职业防护教育与培训并考核,注意操作的规范和医疗器械的安全使用。每名医务人员均应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积极防止职业暴露的发生[8]。对艾滋病有正确的认识,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一定的防范意识,但不要歧视患者,不恐惧对待患者[9]。

参考文献:

[1]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等.中国艾滋病防治联合评估报告(2007)[R].2007.

[2]Prasad K N, Nag V L, Dhole T N, et al. Identification of enteric pathogens in HIV-positive patients with diarrhoea in northern India[J]. Journal of Health, Population and Nutrition (JHPN), 2011, 18(1): 23-26.

[3]Obi C L, Bessong P O. Diarrhoeagenic bacterial pathogens in HIV-positive patients with diarrhoea in rural communities of Limpopo province, South Africa[J]. Journal of Health, Population and Nutrition (JHPN), 2011, 20(3): 230-234.

[4]曾明,汪虹,梁明.等.有吸毒史烧伤患者的治疗体会[J].云南医药,2003,24(5):395-396.

[5]Sabin C A, Cooper D A, Collins S, et al. Rating evidence in treatment guidelines: a case example of when to initiate combination antiretroviral therapy (cART) in HIV-positive asymptomatic persons[J]. Aids, 2013, 27(12): 1839-1846.

[6]李木惠,韦彤,杨政文.等.静脉注射海洛因致烧伤患者的临床护理[J].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2001,10(4):318-319.

篇(7)

质量管理体系(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QMS)ISO9001:2005标准定义为“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管理体系”,通常包括制定质量方针、目标以及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等活动。随着医药行业的快速发展,加强医院的各项管理成了重点,然而医院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的有效管理是重中之重,也是管理者面临的重大问题。这就要求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相互协调发展。特别是鼓励全院医务人员参与的基础上,策划开展了“学标贯标,知道做到”、“安全行动”、“第三方促进”、“小措施,大安全”的落实安全目标和提升医院工作质量的群众性活动,这是医院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实际工作中,应当结合科学理论知识和实际存在的相关问题,并且与具体的管理问题结合,制定科学有效的改进措施。

1.医院质量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

要想制定有效的策略,首要任务是分析在医院管理体系上存在的问题,只有深入研究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才能深入其本质话题,进而制定有实际意义的相关方案。

1.1没有树立正确的“学标贯标”与“知道做到”理念

目前,医院很多工作人员没有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对“学标贯标”与“知道做到”理念理解不是特别的深刻,以至于在工作中没有正确的行为目标,很多工作盲目性很大。没有认识事物的道理,就不能实行其事,这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并且没有将这一哲学观念运用在推行基于JCI标准的医院质量活动中,这样不能解决学标贯标,不能正确认识,就不能在实践中有效的结合。

1.2没有认真遵守“知道做到”手册的规定

大多数人都没有按照规定的内容约束行为,并且不主动学习相关专业知识,没有严谨的工作态度。手册内容按照JCl标准内容编排,如果不执行内容规定,那么对于重点提炼出JCI标准的要点和提示就不能正确的理解,也不会将其很完善的的运用到实际管理中,阻碍医院质量体系的全面发展。

1.3缺乏提醒医护人员

加大宣传工作是十分必要的,能够在医护人员的日常行为中起到约束的作用。但是,目前很多医院缺乏对工作人员的提醒,例如对“知道做到”手册的了解,应当要求工作人员随身携带手册。由于手册的内容是通俗易懂的,同时,给予新来的工作人员培训的作用。

2.医院质量管理体系的特点

2.1代表医院真正发挥质量的作用:医院质量管理体系非常的复杂,但是他具有最优地作出质量决策的一种观点,是全体医护工作人员关于质量问题的遵守的规则,对于安全质量前引方向有正确目标。

2.2切实管理的基础:医院任何关于质量问题的制定都要落实到实处,但是要有完整的体系来完成这一规划,质量管理体系就是能够把其落到实处的有效突进。通过这种途径,将科学理论的规定运用到实践中,否则会成为纸上谈兵的无实际意义工作。由此,医院必须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是将一切管理落实的重要保障性措施。

2.3医院质量体系是有计划、有步骤地把整个医院主要质量活动按重要性顺序进行改善的基础。实现质量管理的方针目标,有效地开展各项质量管理活动,必须建立相应的管理体系,这是医院管理中不能缺少的一项重要计划书。

3.医院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改革措施

3.1围绕医院安全重点和问题,选择“安全行动”项目

对于医院的质量管理体系问题,组织专业的研究小组,对现存的安全问题总结,并且要按照实际情况认真的记录。整理好相关资料,有计划的实施“安全行动”,小组人员讨论计划行动目标,根据理论知识,结合实际对医院质量管理提出个人建设性意见,

3.2举行“小措施,大安全”的活动

“小措施,大安全”的持续改进活动中心思想是让医师、护士、技师、药师等全院医务人员直接参与安全和质量活动,科室或项目小组基本原则是自愿参加,集体活动,各抒己见。举行活动的同时,无形中使医护人员树立质量意识,提高医务人员质量意识。在活动之后,要求全体工作人员,贯彻和实现医院质量管理方针,以保证质量管理真正落实到每一个部门、每一个人。

3.3医疗设备维修流程制定

提升医院的整体服务质量离不开设备的完善管理,逐渐列为一项衡量服务质量的标准。但是,目前的调查发现很多医院没有理顺的成寻。提升医院整体服务质量医院的服务质量,不只是医术的高明与否,因为社会已经进入科技时代,治疗病症患者不只是依靠医生的专业知识,同时,高科技的医疗设备在治疗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比如微创手术,就是通过医疗设备来完成的,即便一个再高明的医生也要借用先进的设备。

3.4推广成功案例

在医院的活动中,推广成功案例,给医护人员提示性作用。例如给患者腕带标识:项目小组成员在患者腕带上加了红、蓝、黄三种颜色的圆点,红色表示有过敏史、蓝色表示有传染性疾病、黄色表示回民,让护士、医生、护理员、配餐员、保洁员等工作人员警惕和小心。

4.总结

通过本文的论述,使我们清楚的了解到,医院实施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性,对传统的方式要摈弃,改革创新更有实际意义的管理理念,切实落到实处。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开拓创新更好的方法,加快医院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篇(8)

1 序言

医疗护理是医疗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医疗纠纷常发的环节。随着过医疗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以及人们对于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医疗护理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在护理的过程中,护理安全是重中之重,很多护理纠纷都与护理安全有关。护理安全是指患者在接受护理过程中,不发生法律和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严格贯彻相关的医护制度和法律法规,保障护理安全,是每一个护理人员的神圣职责,这也是著名的护理鼻祖南丁格尔的追求,她认为护理人员必须“……尽力提高护理之标准;勿为有损之事,勿取服或故用有害之药……”。

五官科护理是护理人员协同医生做好各种治疗护理工作,帮助眼科、耳鼻咽喉科和口腔科五官患者保持生命、减少痛苦和促进健康的护理活动。本文主要针对五官科临床护理中常见的安全缺陷问题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旨在为提高五官科护理的质量,防止医疗差错。

2 五官科护理安全缺陷的表现

当前,在全国各大医院、诊所、卫生院等医疗卫生机构,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这样那样的五官科护理安全缺陷,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2.1 安全问题评估不足造成的护理安全缺陷

类似的安全问题缺陷主要发生在患者入院时的护理活动过程中。在患者入院时,相关的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入院介绍流于形式,对其疾病可能带来的安全问题评估不足、认识不到位。比如,对患有青光眼的患者,护理人员往往只从医学理论的角度去认识患者眼压高所呈现的临床表现,而缺乏从患者人身安全的角度去认识青光眼疾病给患者带来的不便和安全隐患,如疾病导致患者视野缩小,从而使患者容易在陌生环境发生安全事故。对咽部肿瘤患者的入院安全评估也存在类似的缺陷,护理人员容易忽略肿瘤给患者带来的吞咽行为不便,在进食时,患者易出现喉阻危象。

2.2 术前心理评估不足造成的护理安全缺陷

在对患者进行手术前,进行常规的注意事项指导是医疗过程的重要环节,但是在这一环节中,很多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都忽略了对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的评估,特别是某些可能给患者带来生理功能缺失的重大手术,如全喉切除手术、眼球摘除手术以及面部重大手术,等等。因为在这些重大手术前,患者可能由于没有思想准备或心理承受能力较弱,从而产生恐惧和悲观情绪,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术后的康复。另外,或许有的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重视了对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评估,但是却忽略了对患者家属心理承受能力的评估,从而可能出现患者术后家属探视较多、陪伴时间过长、情绪悲观等现象,从而影响患者的术后康复,这种情况对于器官切除患者的影响尤为重要,因为这类患者术后对于清洁病房的要求较高。

2.3 工作态度不严谨造成的护理安全缺陷

态度决定一切,这对于医疗工作人员更为重要,如果态度不端正、不严谨,很容易给患者带来人身损害,甚至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五官科护理工作者在工作过程中,由于工作态度不严谨造成的护理安全缺陷并不少见。比如,在进行眼科手术前,护理人员在给患者剪除睫毛时,导致眼膏接触了患者的眼睑皮肤,从而导致患者瞳孔散大,如果此患者正好又是青光眼患者,那么就只能终止手术。在给患者冲洗泪道的时,护理人员不严谨的工作态度容易导致患者眼部误伤。再如,在给患者给药的时候,如果将带有薄膜外壳的药品发给了患有眼科视力障碍的患者,就很容易导致患者食管或气管异物堵塞的危象。而如果在护理工程中忽略了棉签的无菌状态,那么很容易导致患者创面的感染。

2.4 医疗行为不规范造成的护理安全缺陷

这类安全缺陷既与医疗机构的规章制度有关,同时也与医护人员的工作态度有关。例如,医嘱单书写的药名、剂量等内容与电脑里输入的内容不相一致,从而导致给药的混乱,严重的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引发医疗纠纷。另外,患者的医嘱在手术前并没有停,但是手术后却又重新开出医嘱,从而导致患者用药过多,严重的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如同时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就有可能被服用双倍剂量的降糖药。

3 五官科护理安全缺陷产生的原因

当前大大小小的医疗机构之所以会出现类似上面阐述的五官科护理安全缺陷,其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不同的医疗机构和不同的医护人员出现同样的安全缺陷,可能有不同的原因。但是,概括地讲,产生五官科护理安全缺陷的原因大致可以归纳三方面的原因。

3.1 内在原因

个人素质属于内因,内因是实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因此,五官科护理人员个人素质低下是产生五官科护理安全缺陷的主要原因。五官科护理人员个人素质低下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3.1.1 个人业务素质的低下

五官科护理是护理专业的一个分支,并不是护理学的主干课程,因此学生对此也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从而导致其理论素养、临床业务素养的低下,不能熟练地操作,从而导致操作失误或操作错误。同时,随着现代化的医疗器械和医疗技术地发展,五官科护理工作的复杂程度不断增加,对护理人员的技术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如果护理人员不能较好地掌握新知识、新技术,势必会给其护理工作带来影响,从而易发护理安全问题。

3.1.2 个人法律素质的低下

法律素质低下,是导致五官科护理人员安全预防意识低下的重要原因。五官科护理人员的法律素质低下可能是由两方面原因导致的,一是在学校学习期间,对于医疗法律知识的重视不足、涉猎不够,从而忽略了在护理过程中的法律保护意识;二是在工作期间,往往只注重患者的健康问题,而忽略了潜在的法律问题。

3.1.3 个人道德素质的低下

医疗道德是衡量一个医护人员素质高低的重要砝码。但是,现实中,很多年轻的五官科护理人员的医疗道德不高,对患者不负责,不尊重患者,经常出现护理失误或护理错误,既给患者带来了生理上的痛苦,也带来了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3.2 外在原因

虽然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

的根本原因,但是外因的影响和助推作用也不容忽视。在五官科护理安全缺陷的原因中,护理人员的个人素质虽然是根本,但是医疗单位和第三方机构的原因也是客观存在的。

3.2.1 医疗单位规章制度方面的原因

医疗单位的规章制度不完善是导致五官科护理安全缺陷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一,医疗单位缺乏严格的五官科护理人员评价制度。对于五官科护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工作态度、工作绩效等缺乏公平、公开、公正、完善的评价体制,是导致很多五官科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不够、责任心缺乏的重要原因。

第二,医疗单位缺乏严格的五官科护理人员进出机制。很多医疗单位对于五官科护理人员的进入和退出机制尚不完善,当出现护理安全事故时,不能启用退出机制,更多的是从工资、津贴、职务等方面进行一定程度的处罚。而在招聘新的五官科护理人员时,更多考虑的是人脉关系、学历、职称等,而对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临床经验、工作态度等考虑较少。

第三,医疗单位缺乏完善的人员培训制度。很多医疗单位对于护理人员的培训相对较少,特别是五官科护理人员,这是造成五官科护理人员不能尽快掌握新知识、新技术的重要原因之一。

3.2.2 社会第三方机构的原因

从社会第三方机构方面来看,主要是作为五官科护理人员的培养机构,即各类大中专院校。当前各类大中专院校普遍存在扩招缩质的现象,即招收学生的规模扩大了,但是学生的质量却缩减了,降低了。一方面是学生的专业知识不足,另一方面是学生的道德素质和人文素质不足。专业知识不足是导致护理人员操作失误和操作错误的主要原因;而道德素质和人文素质的不足,是造成护理人员医德较低、人文关怀不足的根本原因。

4 提高五官科护理质量,杜绝护理安全缺陷产生的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清楚了当前五官科护理安全缺陷的表现以及产生的原因,为了提高五官科护理工作的质量,改善医患关系,促进和谐医院的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杜绝五官科护理安全缺陷的产生。

4.1 加强护理人员医德建设的力度

“医者父母心”、“救死扶伤”,说的就是医护人员对待患者的态度,是医护人员医德的重要体现。一个护理人员如果没有起码的医德,是很难做好护理工作的。因此,护理人员个人、医疗单位、学校都要重视对护理人员医德的培养,将救死扶伤作为医护人员最为神圣的的职责、将对患者的“父母心”为最为根本的行为准则。

4.2 加强对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和培训

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关系到其护理操作的正确程度和效率的高低。护理人员个人、医疗单位和学校都要重视这一点。作为个人,要随时保持好学、勤学和善学的心态,谦虚地向自己的同事、领导、前辈学习。作为医疗结构要建立灵活多样的培训制度,为护理人员的学习搭建桥梁。作为学校,在扩招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的传授,这涉及到教师素质的提高、课程设置的优化和教学条件的改善等等。

4.3 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法律知识教育

要确保护理安全,必须首先提高护理人员护理风险意识,增强护士的自律行为。除了经常性的学习有关法律法规,进行护理缺陷案例讨论外,护理人员的职业风险意识教育应从学校抓起,加强护生的职业法律意识教育。岗前培训内容中增加与护理有关的法律知识教育,举行医疗护理过失案例和易引起医疗护理纠纷案例的专题讨论,使护理人员对工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有深刻认识,自觉守法,增强法律意识。

4.4 加强对病房的管理,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

制度具有强制性,对于每一护理人员都有约束力。因此,完善的规章制度是做好护理工作的重要保证。作为管理者,应该合理调配护理资源,在提高护理效率的同时,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及时指出病区病人的特点、注意点;成立安全管理组,护理质量监控组,及时总结护理疏漏,调整工作程序,健全各项制度,防患于未然。对各种操作的解释要合理到位,加强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以取得病人及其家属的理解和配合。

作为护士长,是病区护理管理工作的指挥员,同时又应当是护理工作中战斗员,应当熟悉自己所在病区的专科特点以及专业理论和技能,同时应当明确对病人护理的过程,如患者的特殊点、该疾病阶段或护理环节中易出现的薄弱点,进行细节管理。在日常护理工作制度检查中一旦发现不安全因素,及时提出应对措施,消除隐患,确保患者安全。

4.5 加强护理安全预警制度的实施

护理安全预警制度的建立,重在落实。每个病区设立护理安全预警制度,每一个护理人员都要掌握各种意外情况发生时的处理流程。从对患者的入院介绍开始,就应重视对患者的安全教育,杜绝产生由患者或家属违反住院安全制度引发的安全问题。同时认真评估每个患者的健康状况,及时记录护理病程。对患者的特殊情况,如盲人、孤寡老人,必须记录在病区护理记事本内,班班交接。病区除设立责任护士外,同时应设立护理质量监控员,由护师以上人员承担,对病区所有护理工作进行模块管理,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都有责。

参考文献

[1]左月燃.五官科病人护理230问[M].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

[2]五官科学及护理编写组.五官科学及护理[M].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

[3]临床护理全书编辑委员会.临床护理全书·五官科皮科分册[M].北京出版社,1991.

篇(9)

近年来,辅助生育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迅猛发展,促进和推动了专科护理的不断完善[1],同时对专科院内感染的控制和预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使生殖医学专科的院内感染管理更加规范化,是对专科管理者的挑战。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及医务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生殖医学专科涉及的诊疗器械繁杂,诊疗过程涉及监测卵泡发育、宫腔内人工授精、穿刺取卵术、胚胎移植术及多胎妊娠减胎术等,极易造成交叉感染,随着ART技术的进步和发展,生殖医学专科的院内感染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医务人员及社会的普遍关注。为了进一步完善生殖医学专科院内感染管理工作,提高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我科自创建以来,严格规范医务人员的操作规程,严格消毒灭菌措施,有效地控制了医院感染的发生。现回顾我中心几年来的院内感染控制和管理经验,总结如下:

1 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制度是管理的基础,是做好各项工作的保证。根据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以及有关法规文件,制定了生殖医学专科消毒隔离制度、清洁制度、个人防护制度、医疗废物处理制度等,做到有章可循。①医护人员接触每位就诊患者前后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②门诊注射室护士每一次注射完毕用手消液消毒手。③每天晚上,各诊室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30min。④ 每天对各诊室、取卵室B超机的使用登记及保养如湿抹布擦屏幕,75%酒精擦拭探头,用含氯消毒剂擦拭键盘,维护保养1次/w并登记。

2 加强人员管理

2.1 医务人员培训 对生殖医学专科医务人员定期进行医院感染、无菌技术操作、自我防护等知识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帮助其掌握院内感染控制的知识和技术。

2.2 防护管理 治疗过程中,极有可能接触血液、、卵泡液,为了保护医患双方,防止交叉感染,医生在诊疗操作时,必须戴口罩、帽子、一次性手套,做到一医一患一手套,必要时戴防护镜。医护人员进行每一次取卵手术前严格外科手消毒。每台手术后,保洁员对手术房间进行地面擦拭,及垃圾处理。

2.3 手部清洁 医生在为每位患者诊治前后均按"六步洗手法"洗手,在诊疗操作过程中如因手套穿孔而可能造成手部感染时,应及时脱去手套,用洗手液及流动水洗手。如为传染病或疑似传染患者,洗手后用碘伏搓洗5 min,再用流动水洗净。

3 加强物品管理

规范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一套用品只限于一个患者一次性使用,无菌物品即开即用,用后由护士及时回收,并严格按照医疗废物分类要求进行分类、收集、统一处理。

3讨论

不孕症患者是一个特殊的就医群体, 来自家庭及社会的压力、高额医疗费用及对妊娠的迫切期望致使患者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抑郁[3],导致患者容易忽视院内感染问题,为医疗纠纷埋下隐患。生殖医学中心的院内感染问题涉及微生物学、流行病学、社会学等诸多方面,只有全面进行全方位的、多层次的综合管理和质量监控之后,才能使生殖医学科的院内感染得到有效的降低[4]。我科自创建以来,对院内感染管理工作高度重视,使医务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及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的自觉性得到增强,各项消毒隔离措施得到了全面的落实,从而使生殖医学科的院内感染管理质量得到提高。到目前为止,我科无1例院内感染发生,达到医疗安全的目的,收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黄荷凤. 现代辅助生育技术[J].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

篇(10)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 QCC)活动是由日本品管权威石川馨最早提出的,是指由工作性质相同或相关的人员,为了解决问题,提高工作效率,自发组成一个小团体,选定质量改善的主题,在圈员自我启发、相互启发下,利用头脑风暴,全员参与,发挥团队合作,并运用各种数据统计及品管(QC)工具,进行持续性的品质管理,对工作现场不断地进行维持与改善,并在工作中获得参与感与成就感[1]。医院感染严重影响患者安全和医疗质量。据统计,我国医院感染发生率高于8%,每年因院感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150亿元,其中可避免的医源性感染占70%以上[2]。有效控制医院感染是每个医疗机构所面临的紧迫问题。为了进一步完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提高医务人员的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意识,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2012年4~6月,我科用品管圈的管理方法,开展"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为主题的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们对2013年入住科室的新生儿院内感染率与2012年新生儿院内感染率进行了比较,品管圈的使用取得良好效果。

1方法

1.1确定品管圈成员,护士长为辅导员,确定各个成员的分工,包括监督管理者,组织活动者,数据收集者,相片采集者及幻灯制作者。

1.2头脑风暴法选定活动主题:降低院内感染。

1.3制定小组活动计划及各计划完成负责人。

1.4通过数据收集及统计分析,明确活动重点:新生儿呼吸道感染,皮肤感染。

1.5拟定措施并执行,实行PDCA。针对呼吸道感染:温箱湿化水改用无菌注射水,听诊器实行一人一用,严格控制新生儿室人员的进出。

针对皮肤感染:毛巾分类别使用,所有衣物及毛巾实行一人一用一消毒,洗澡用具专人专用,使用一次性盆套。

确保仪器室、被服室每日循环风、紫外线消毒;各病室合理安排床间距,特殊感染患者安排到隔离室;每班进行消毒浓度监测,督促护工做好日常、终末消毒工作;每月进行一次空气、物、表、手的生物学监测;入院患者按病种安排病室,做好基础护理,发现有感染倾向的患者及时隔离、采样;督促配奶员做好奶具的清洁消毒工作,奶源确保无过期、无污染。

1.6总结 每2w举行一次圈会,每位圈员对自己所负责的部分进行反馈和总结。 对于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汇报,以便于大家再进行分析讨论,提出新措施,持续改进。

2结果

2.1降低了医院感染的发生率:2012年的院内呼吸道感染为22例,皮肤感染为11例,实行品管圈后2013年院内呼吸道感染为8例,皮肤感染3例。χ2检验,2013年院内感染率较2012年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χ2=11.27,P0.05) ,应用品管圈降低院内感染有显著效果。

2.2增强了医务人员的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意识:品管圈活动的开展既可以持续改进质量,同时调动了人员的积极性,增强了科室的凝聚力,可广泛应用于医疗活动中。

3讨论

目前,医院感染甚至恶性院感事件在我国的医疗机构频频发生。从伦理学角度看,这与医护人员技能欠佳、责任心不强、相关制度执行不严格等有关,同时,医疗机构的医疗行为和伦理失范也是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任何加强医护人员伦理观念的措施都将会有效控制院感的发生。

我科通过本次品管圈活动,制定了新生儿科统一患者收治流程、提升环境质量流程和工作人员培训流程,并落实到日常工作中,进行维持和改善,使工作人员的操作更加规范,从而降低新生儿科的医院感染率。

品管圈活动强调让圈员自动自发地参与活动,使自己享有更高的自、参与权、管理权。在圈会中,圈员运用头脑风暴法集思广益,针对问题进行讨论分析、提出改进措施,极大地提高了护士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思考力和创造力也得到了激发。 在品管圈活动中,每位成员既有明确的分工,又要相互配合,接受组长的指挥和监督。 在定期的讨论、分析及总结的过程中,要求每位成员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既给予了个人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又体现了个人必须对团队负责的精神,提高了团队合作意识。

我们在这次品管圈活动中,从品管圈的成立、选题、对策拟定、对策实施和结果统计,全科护理人员全程参与,严格按照制定的对策进行日常护理工作,低年资护理人员技能得以提高,工作积极性、责任心得到加强,所有的护理人员的伦理观念得到了提高,最终有效降低了医院感染。 这对我们今后在临床工作中运用品管圈管理是有很大的启迪作用的。

参考文献:

[1]夏莲芬,毛怡,沈亚儿.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儿科外周静脉留置时间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9):1789-1790.

[2]卢小莲,王海艳.医院感染防控中的伦理问题及其对策[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2,25(4):483-484.

[3]何雪芬,杨松萍,俞秀.品管圈在降低新生儿医院感染率中的作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21):4852.

篇(11)

1.一般资料

2010年—2011年收治癌痛患者380例,男性192例,女性188例,年龄18—80岁。其中乳腺癌84例,卵巢癌45例,肺癌68例,胃癌47例,结直肠癌56例,肝癌30例,淋巴瘤38例,骨肉瘤12例。

2 人员的配置与培训

2.1 人员分工,职责

无痛病房的团队由科主任,肿瘤科医师,麻醉科医师,护士,患者及家属组成。病区护士按责任组长,管床护士,助理护士进行分工。另由2名护士兼职疼痛护士。

责任组长由高年资的主管护师职称的护士担任,除做好本组患者的护理工作外,还要指导,督促,评价本组护士工作。组织无痛护理病案的点评,护理教学查房,解决下级护士解决不了的疼痛难题。做好疼痛病房护士培训的培训计划,通过小讲课,个案分析等方法,促进下级护士的疼痛继续教育。协助护长做好考核工作。

管床护士由注册护士担任,与医师共同完成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无痛治疗及所有护理。应利用所掌握的疼痛关知识及技能对患者进行以下工作,①评估患者疼痛状态,及时报告医师。②具体落实各项止痛措施。③密切观察各项止痛措施的效果,准确记录各种不良反应及时通知医师更改方法。④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

助理护士由尚未获得注册资格的护理人员担任,协助管床护士完成各项基础护理及对外领取物品等工作。

疼痛护士由2名高年资的护师担任,定期参加中国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的培训,负责将新的疼痛知识理论以小讲课的形式组织科内培训。负责每月1次的患者健康教育会。并对创建无痛病房的各种表格及文件加以整理及归档。

2.2 人员培训及考核

根据本院护士核心能力培训及层级培训的要求。设计出不同级别护士的培训方案。理论知识请省内疼痛专护理专家集中授课,内容包括创建无痛病房的要求,疼痛的病理生理,疼痛的评估,疼痛的护理干预,各种止痛药的作用与副作用,阿片类药品中毒的解救方法,医患沟通技巧,WHO三阶梯止痛原则,各种管理条例法规等。

培训的形式有集中授课,小讲课,个案分析,教学查房,病例讨论等。每个护士必须参加30~40学时的学习。考核由护士长和护理组长共同完成。考核项目包括培训学习考核成绩,主动评估疼痛情况,疼痛干预措施的执行情况,疼痛记录表格的书写质量,患者对管床护士的满意度。每月进行考核1次,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总分析,并提出有效的整改措施。使创建无痛病房的护理工作进行持续的改进。

3. 疼痛护理措施的实施

3.1 疼痛评估

3.1.1 疼痛评估工具

本科采用的疼痛评估量表有词语描述量表(Verbal Descriptor Seale,VDS)、数字评定量表(Numerical Rating Seale,NRS)、修订版面部表情疼痛量表(Faces Pain Scale Revised ,FPS-R)。我科将3种表格合并成简易疼痛评估尺,根据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选择评估尺,做到每位患者只固定使用一种量表评估疼痛,以免评估误差。在每个病房的床头都张贴有疼痛评估尺,每名医护人员都随身携带疼痛评估尺,方便使用。

3.1.2 评估的时机

我科制订并落实评估的方法,评估的时机及记录方法。在每例患者入院时都进行疼痛评估,要求接诊护士教会患者使用疼痛评估尺,开始建立并填写疼痛护理单,记录患者疼痛的部位,时间,性质,疼痛的持续时间,对活动度的影响,对睡眠的影响,有无使用止痛药物,使用止痛药物的名称,用法,有无不良反应,在患者入院8h 内完成首次疼痛评估,每天8:00对所有疼痛患者进行评估并将疼痛评分记录于体温单上。对于暴发痛,疼痛评分≥5分者,报告医生,给予镇痛处理后30min评估,然后每2 h评估1次,直至疼痛评分

3.2 实施疼痛护理

3.2.1 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癌症患者长期受疾病的折磨,大多数有焦虑,恐惧、忧郁等负面情绪出现,表现出对医护人员的不信任,对疾病的治疗丧失信心,常常不愿意说出自已的想法,这就要求护理人员有同情心及耐心,给患者介绍成功的案例,让患者有信心接受治疗,愿意配合医护人员进行各项治疗。要让患者明白争取无痛是他们的权力,要向医护人员说出你的疼痛,以便取得帮助。

3.2.2 先实施非药物的疼痛干预措施,包括计数、祈祷、自言自语鼓劲自己、听音乐、看电视、与人交谈、有节律的按摩,可以予冷敷、热敷等。

3.2.3 遵医嘱使用药物治疗。遵守WHO三阶梯止痛原则。包括①口服给药。应选择口服的给药途径,尽可能避免创伤性的给药途径,这样便于病人长期用药,适当的口服用药极少产生精神依赖性和身体依赖性。对吞咽困难的病人可采用舌下含服、直肠、经皮给药方式,以减少患者的痛苦,增加患者的依从性。②按时给药。止痛药应有规律的按时给药,而不是按需给药—即只有疼痛时给药。按时给药可以使患者血药浓度维持较平稳的状态,不仅可以提高药物的镇痛疗效,还可以减少耐受的出现,使患者保持在无痛或完全可以忍受的水平上。③按阶梯给药。对癌痛的性质和原因做出正确评估后根据疼痛的程度按药顺序逐步由弱到强选择止痛药的类别。④用药剂量个体化。患者的疼阈个体差异很大,对镇痛药的敏感度也不相同,用药的剂量应根据病人的需要由小到大,直至疼痛缓解或不痛为止。阿片类镇痛药在使用中没有天花板效应。应按医嘱准确及时的给口服止痛药,应告知患者常用吗啡、羟考酮、可待因等复方制剂不可掰碎,嚼服,应整片吞服。对于多瑞吉应告知患者保持贴药处皮肤清洁干燥。

3.2.4 严密观察各种止痛药物的不良反应及积极减轻不良反应带来的症状。非甾体类镇痛药的不良反应有: ①胃肠道不良反应。②肝脏不良反应。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④泌尿系统不良反应。⑤血液系统不良反应。⑥过敏反应。尤其是老年人使用非甾体类镇痛药时更应注意观察胃肠道不良反应及肝肾功能的变化。阿片类止痛药的不良反应有:① 恶心、呕吐。资料表明,病人服用吗啡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恶心40%,呕吐15%,而恶心较呕吐发生率高。因此我们在用阿片类镇痛药时常配合使用止吐剂、H2受体拮抗剂、硫糖铝等。② 便秘,便秘是吗啡最为常见和顽固的副作用,发生率约为90-100%,病人对吗啡引起的便秘作用几乎不能耐受,因此可预防性的给乳果糖口服液分服,果导片等缓泄剂,鼓励患者多饮水及进食含纤维的食物,可食蜂蜜、火龙果、木瓜等促进排便。③ 镇静,在用药的开始几日病人有出现过度镇静的可能,增加用药量后也可能出现。④ 呼吸抑制,呼吸抑制是妨碍病人足量用药的主要障碍之一,如果病人长期使用阿片类药物,一般对吗啡均有了耐受,不会导致呼吸抑制。在首次使用吗啡的病人注意对病人的观察,增加给药量时也应加强观察。⑤ 尿潴留,吗啡很少引起尿潴留。主要是吗啡引起膀胱括约肌痉挛和促使抗利尿激素释放所致。有前列腺增生的老年男性患者更为常见。一般治疗前列腺的药物可以缓解尿潴留,热敷下腹部和诱导可以对部分病人有效。针灸可以治疗尿潴留。必要时可以进行导尿,保留2-3天的尿管,往往在拔除导尿管后可以自己排尿。⑥ 过量,每个人对吗啡毒性作用的敏感性差异很大,长期使用吗啡药物的病人一般很少出现吗啡中毒,从未用过吗啡的病人,当服用吗啡120mg或注射吗啡30mg时,将出现急性中毒症状,病人神志不清或昏迷、呼吸次数减少、发绀、血压下降、瞳孔缩小。治疗主要使用纳洛酮拮抗呼吸抑制。

3.2.5 做好健康教育,任何治疗护理都离不开患者及家属的配合。因此落实健康教育育是无痛病房建设中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我们把健康教育贯穿整个住院期间,另外出院后设专人电话随访患者的疼痛情况,并设立小册子做好记录。在走廊设置无痛病房的宣传栏,每月更新无痛病房的知识。每月召开病友会,听取患者对无痛病房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定期向患者讲授各种止痛方法。向患者派发疼痛教育育小册子,由管床护士负责教会患者评估疼痛的方法及各种止痛药的作用及不良反应。重点关注不愿意报告疼痛,害怕服药成瘾的患者。指导家属积极参与疼痛管理。

4 无痛病房效果评价为患者进行疼痛干预后,注意观察患者的依从性,评价措施实施后的效果。效果评价的核心内容是患者的疼痛控制情况,即是否达到疼痛控制的目标,包括疼痛评分

5 小结 通过一年的创建无痛病房工作,提高了护士的疼痛管理知识和技能,提高了患者对疼痛的管理理念,让患者得到了优质的无痛服务。在管床护士满意意度调查表中显示90%的患者表示对镇痛效果表示满意,大大的提高了晚期患者的生存质量。但是护理人员对疼痛管理理念和对疼痛的管理技能参差不齐,有待于系统的进行疼痛专科护士培训,疼痛管理是多学科协作,希望在所有医护人员的共同配合下,将无痛病房的工作做的更完善,更规范,让患者得到更优质的无痛舒适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