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大学生文艺部日常大全11篇

时间:2022-06-17 01:32:44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大学生文艺部日常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大学生文艺部日常

篇(1)

中图分类号:I0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66(2008)10-0104-01

当代人生活在无所不在的审美文化之中已是一个了然的事实。但是,我们对于审美心理与审美取向(尤其是文艺审美取向)又了解多少呢?“尤其是成长在当今社会的大学生们,他们所面对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深刻的制度性改革和结构性的变异,触动了大学校园文化方方面面的巨变,当代大学生在思想、道德、精神文化等方面价值体系面临分化与重组。”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为了进一步的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研究大学生的审美取向与审美心理就十分有必要了。

一、文艺审美取向及其对大学生身心发展的意义

所谓文艺审美取向,就是指人们在对文艺审美对象进行审美活动时所选择的方向,即选取符合自己审美口味、认为是美之所在的审美对象,摒弃不符合自己审美口味的审美对象。当人们在进行文艺审美的时候,都在下意识以自己头脑中业已形成的审美观作为审美价值的衡量标准,以自己的审美观来决定对文艺作品审美价值的选择与否和接受程度。这种选择就是文艺审美取向的体现。只有树立了正确的审美观,人们才可能确立科学的审美标准,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具有崇高的审美理想,自觉地按照美的规律去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否则,就会美丑不分,甚至以丑为美。因此,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是大学生审美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我们的审美教育通过美学理论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崇高的审美理想,制定科学的审美标准,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抵制腐朽、落后的审美观的侵蚀。

二、大学生文艺审美消极取向

1、盲从时尚,精华与糟粕并收:随着生产的发展、消费方式日趋现代化,也刺激着人们加快观念更新,以新颖多样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这一情况促使当代青年不再只接受一种观念,囿于一种见解,奉行一种标准,而是积极吸取外来文化,努力更新自己的知识、观念、使美的追求呈现出更加丰富多样的形态。但是,在文化疯长的年代里,各种文化现象的水平良莠不齐,充斥在文化市场中,呈现出一种杂乱无章的状态。什么样的审美文化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什么样的审美文化是腐朽的、消极颓丧的,如何分辨,这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大学生在面对最新,最“前卫”的事物时,往往采取全盘接受的态度。而且,越是“新潮”的事物往往越能吸引其目光。故而,大学生在进行审美活动时带有一种“盲目求新”的倾向,这种倾向就造成了一种审美上的不加分辨的接受,既取其精华又取其糟粕。2、强调对权威的批判与解构,态度消极颓废:当今社会是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但是,与之相适应的精神文明的发展却相对滞后。所以,在这样一种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发展脱节的时代里,人们的思想精神呈现出一种盲目与浮躁的状态。体现在审美取向上就是站在权威的对立面上,以批判的眼光来审视事物,对审美对象进行解构,这种盲目批判的审美态度是一种消极颓废思想的体现,这种思想不仅影响着大学生的审美取向,甚至影响着他们的人生态度与人生选择。3、消费主义审美取向:在消费社会,审美文化变迁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审美活动本身变成了消费。审美活动变成了社会经济活动整体链条上的一个环节。审美活动在日常生活中的关系为之发生了变化。审美活动被普世化、俗世化了。大学生受到消费主义长期的潜移默化之下,在选取文艺审美对象时常常偏重于选择日常生活化的,与消费直接挂钩的,非“阳春白雪”的审美对象。大学生审美取向也因此偏重于一种消费的态度,不能免俗。4、功利主义审美取向:在消费社会里,人们的思想带有无法规避的功利主义色彩,这也影响到了在校大学生,大学生也不可避免。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大学生在观察周围的人和事物时,往往把对自己是否有用或有利作为判断人或事物美与不美的标准,功利心理十分严重。这种“实用第一,功利至上”的审美价值取向,导致一些大学生产生自私自利、本位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的思想。

三、大学生文艺审美消极取向形成的原因

在认识到文学专业大学生文艺审美取向存在的问题后,促使我们去探究原因。原因当然不是单一的,而是在文学专业大学生自身特点及社会环境等因素影响之下逐步形成的。1、当今社会的低俗化的审美趋向: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其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令世界人民叹服。但是,与飞速发展的经济相适应的文化精神却没能够同步确立。经济与文化的脱节,导致当前的社会文化鱼龙混杂,人们在混乱的文化市场中迷失自我。在这样的一种大的形势下,一部分人的审美观每况日下,变得粗俗下作,对美的认识也越发肤浅。“这样的审美观表现在文艺创作上,尤其是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塑造上,就体现为着力去描绘那种卑微、猥琐和沮丧的人物,或者作为这类人物的倒影,刻画出一种孤傲自赏、玩世不恭、轻狂放荡、浮躁粗俗的人物。一些文艺家看来,这或叫做“民族文化心理结构”,或者叫做“人的觉醒”、“自我价值的追寻”,总之是代表了文艺发展的方向或是未来潮流趋势云云。他们塑造这类人物时,还着意渲染失落感、孤独感,渲染沮丧和绝望。”这样的作品对大学生的审美观,尤其是文学专业大学生审美观影响显然是十分消极。2、大学生特定年龄阶段的身心特点:大学生是这样一个群体,他们正处于人生的向上阶段,无论是从生理上还是从心理上都具有无限的精力,他们具有很强的行动力和创造力,乐于吸收新鲜资讯,接受新生事物。但是,由于人生阅历较浅,也使得他们在辨别是非、美丑、好坏的能力上较为薄弱,看待事物往往不够深入,较为单纯莽撞,易受环境影响。所以在这样良莠不齐的社会审美环境之中,他们往往会受到一些新鲜刺激的审美对象的诱惑,对真正的美视而不见。同时,由于处于特定年龄阶段,他们的审美观是不完全定型的,具有很大可变性和可操纵性的,也使一些不良审美观的同化有机可乘。3、高校审美教育的缺陷:审美教育是美学中不可忽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从教育学研究出发,研讨审美的实质、任务、作用、方法,总结审美经验,探索审美规律。可以说,审美教育肩负着人类心理结构建设的重大使命。我们的审美教育利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美学理论指导人们的审美实践活动,以提高人们的审美情趣、培养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理想为宗旨,坚持在人类自身美化的自觉实践中不断提高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从而达到陶冶情操并使人格趋于高尚化的教学目的。因此,“我们的审美教育是以社会实践为基础的教育,是潜移默化、自觉感受的教育,是创造高尚的内在情感和精神境界的教育,是全面贯彻落实我国教育方针的教育。”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目前我国大学的审美教育是存在缺陷的。就以文学院学生所接受的教育为例,对美的理论教育虽开设有美学课,但是大多泛泛而谈,使学生们较难把握实质。而且,很少有艺术鉴赏或艺术评论课程,缺少实践的美的教育是无法达到其根本目的的。

四、教育建议

1、加深审美理论的影响,细化理论教育:理论是基础,正确的审美观,必须要建立在坚实的理论基础上。要加强理论教育,深化审美理论的影响。通过审美教育达成心灵的“净化”,矫正消极不良的审美观,帮助文学专业大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审美取向。细化理论,使得美的理论并不是浮于纸面的文字,而是成为指导文学专业大学生审美活动的“罗盘”。

2、从学科交叉的角度进行审美教育:“审美教育应以当代多学科最新研究成果为理论基础,以国家的教育方针为指导,贯彻现代先进教育思想,以美学为导向,以审美教育为途径,以审美化教育为突破口,以审美化的课堂教学为重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完美人格的形成,使学生各方面和谐发展,以美立人。”大学生审美心理教育的主要方法,就是使大学生广泛接触古今中外优秀的文艺作品,引导大学生对作品的内容和形象进行感受、体验、分析和理解,从而使自己的感情与作品发生共鸣,受到潜移默化的陶冶。“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做好美学理论的介绍,结合作品的推荐、评价,启发大学生对文艺作品进行美学思考,学会欣赏艺术,从艺术作品中获得审美体验。这样做的目的是引导学生从对艺术的实际体验出发,逐步提高艺术美的感受能力和理解能力。”

3、加强审美实践,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艺术美是艺术家经过对现实生活的加工提炼、再创造而产生的,它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因而比起自然美和社会美来,显得更集中、更强烈、更理想。将艺术鉴赏带进课堂,使得高雅艺术不再是“遥不可及”,同时鼓励和支持大学生用美的眼光关注艺术,欣赏艺术,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与审美水平。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文学院

参考文献:

[1]贾玉铭.大学生审美取向透视[J].当代青年研究.2006.5(1):45-47

[2]达村人.文艺的审美价值论[J].益阳师专学报第三期.1991.7(1):74-79

篇(2)

为了更好的丰富我校园文化,更好的为同学服务的态度,将以饱满的精神和青春的活力迎接新学期的挑战,不断提高部门的工作效率,优化部门的工作形式,丰富部门的工作内容,锻炼部门干部与干事的工作能力,更好地发挥文艺拓展部在社联的作用,协助团委、社联其他部门为更好发展和丰富校园文化而努力。在校团委的领导下,围绕全校工作的具体安排,以部门发展为核心,以满足广大学生爱好为目标,以保证广大学生权益为目的,以开展文艺活动为手段,以社联稳定发展为基础,组织丰富多彩的社团文艺活动,满足学生的精神文化需求,服务校园文化建设;加强社联在全校的作用, 我部门将努力开展更加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

二、具体工作主要内容

第一学期

第一、二周

新学期的活动计划工作会议。组织本校各个文艺社团于新生军训年期间进行迎新文艺巡回演出,具体事宜详见附件一《“襄院军训文艺达人”巡回演出活动策划书》。

第三、四周

确定社联文化方案并将子方案全部收齐,准备开展新学期招干活动。具体事宜详见附件二《社联文艺拓展部招干计划书》。

第五、六、七周

确定文艺拓展部个人干部人数,以及各个干部的发展侧重方向。组织开展《社联九周年文艺庆典晚会》具体事宜详见附件三《“社联九周年文艺庆典晚会”策划书》。

第八、九周

总结前几周活动中优缺点,对各个干部干事进行上半学期的表彰,并且积极配合社联其他部门的活动,加强与社联其他部门的联系。

第十、十一、十二周

组织《襄院达人秀》的文艺选秀比赛。具体事宜届时具体研究商量。

第十三、十四周

对前几周的工作做总结,

第十五、十六周

做好本学期收尾工作,对各个干部干事进行下半学期的表彰,进行部门的学期总结,确立下学期的活动计划和具体方向。

第二学期

第一、二周

新学期的活动计划工作会议

第三、四、五、六、七、八、九周

确定本学期的文化方案并将子方案全部收齐,组织开展《大学生社团文化节》具体事宜届时具体研究商量。

第十周

总结前几周活动中优缺点,对各个干部干事进行上半学期的表彰。进行部门半学期的总结。确立下半学期的计划和具体方向。

第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周

积极配合社联其他部门的活动,加强与社联其他部门的联系。对这几周的工作做总结。

第十五、十六周

篇(3)

大学文化场馆具有鲜明的育人特征

一是知识性。大学文化场馆是大学文化系统的重要表征,是一部融思想性、知识性、文化性和服务性于一体的“立体教科书”。通过其展示的载体,如高雅演出、艺术展览、史料展示等,一方面,承载着对师生展示、教育的使命;另一方面,展示过程中也是传播知识、提升文化育人功能的重要窗口。二是文化性。大学文化场馆最核心的特性就是文化性。作为一所高校文化场馆,其在高校中的首要使命是营造浓厚的文化艺术氛围,不论是博物馆、艺术馆还是音乐厅,都应将经典的文化作品呈献给师生,滋养师生的人文艺术素养,尽可能满足其文化艺术需求。三是传播性。大学文化场馆的传播性是指其弘扬和传承文化艺术及人文精神的性质。作为展示优质作品的载体,向在校师生展示和传播高水平的文化艺术作品和优质精神文化成果,培育师生的文化艺术素养,是大学文化场馆的精神核心。大学文化场馆不具有社会上文化场馆的功利性,它更多的是在潜移默化中将所要传播的内容,以契合于师生所接受的方式,源源不断地进行传播。四是实践性。实践活动是文化场馆发挥文化育人的重要载体,也是深受学生喜欢的教育形式。文化场馆结合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需要,通过高水平的文艺演出、精品展览等,满足学生的文化艺术需求,使学生在实践中亲身体验,内化为学生的文化素养,真正达到以“文”化人的目的。五是开放性。大学文化场馆首要的服务对象是学校的师生员工,但在某种程度上,高校文化场馆实质上是半市场化的经营模式,虽不以盈利为第一目的,但在其运营较成熟以后,可以适当性地对社会公众开放一部分内容,以便让更多的公众享受高雅艺术之美,在艺术的海洋中徜徉。

我国大学文化场馆建设面临的困境与缺失

一是重视程度不够。大学文化场馆作为学校的文化育人传播阵地,须得到学校决策层面和主管部门的重视与关注。但现实情况则是多数高校的文化场馆不是附属于学校的二级行政机构,而是隶属于某个学科院系。大学顶层设计的缺位导致了其受重视力度不够、投入较少、关怀较少。同时,学校的师生对学校文化场馆也知之甚少,不了解其定位和宗旨,平日也很少关注其举办的文化活动。学校行政机关与公众两个层面共同的忽视对大学文化场馆的影响与制约非常大。二是资源匮乏、互动不够。大学文化场馆由于大多在高校内部,所以与社会上的互动较少,几乎藏于“深闺”之中,鲜为人知,导致其在演出资源上非常匮乏,成为摆设,或为会议室。并且大学文化场馆资金来源匮乏,多数大学文化场馆采取的是“以校养馆”的模式,往往根据学校自身情况来行政拨款,对文化场馆的投入少之又少,得不到有效的保障,这就更加导致了大学文化场馆各方资源拓展的停滞[1]。三是理念落后、缺乏规范化管理。大多数国内高校文化场馆的工作人员团队不是具有专业化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所以导致出现日常运营管理上人浮于事、推卸工作、职责混乱、发展落后等现象。除了学校决策层面顶层设计的缺位外,其自身也缺乏科学化和专业化的管理,没有统一规范的运营管理团队。

加强大学文化场馆建设的路径及策略

一方面,在发展建设路径上,现代大学中的文化场馆应以立德树人、以人为本、强化服务职能、提升服务质量等为立馆之本。大学文化场馆大多具有“小而精”的特点。同时,因其在高校中的特殊性,在标准规范、组织架构、运营管理、经费资源、社会支持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其发展建设,不能完全照搬社会文化场馆的运营模式。另一方面,大学文化场馆建设重在培育和滋养师生的文化艺术素养,以呈现高水平精品文艺演出的方式,实现文化育人和艺术传播、营建和提升大学文化艺术、艺境,以“文化场”的形态对大学生产生价值的辐射、传递文化的温度、施以精神的影响。所以,要在加强管理机制顶层设计、注重品牌塑造、创新专业化和开放式运营模式、坚持实践育人双向互动、服务创新人才培养与社会公众需求等方面进行运营管理模式的完善;要尤其注重满足大学生的文化艺术需求,提供多维度、全方位的服务。一是凝练文化特质,实现“育人”的过程。通过举办高水平、经典性、艺术性的演出或展览,向学生传播艺术、普及文化艺术知识是大学文化场馆的职责所在。例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内的晨兴音乐厅,自建造之初就始终坚持以文艺演出为核心的运营模式,不论其组织架构、管理制度、运行条件等方面,都围绕举办高水平文艺演出这个核心来推进,不间断、持续性地传播文化艺术。二是组织高雅活动,满足学生文化艺术需求。由于来自五湖四海的大学生多样的文化艺术需求,大学文化场馆作为高校文化育人、培育人文艺术素养、满足师生文化艺术需求的新阵地、新平台,就要在人文素质教育的视野中,组织展示多样性的文化艺术活动或项目,丰富人文艺术传播的内容与方式,致力于培育和养成学生人文艺术素养的实效。国际一流的大学文化场馆,都无一例外地经常组织丰富多彩、参与性较强的文化艺术活动。这些看似“无用之用”的人文滋养平台,以其独特且极具亲和力和公共性、柔性的服务与展示,让观者在大学文化场馆里感受到文化育人实践的鲜活。三是鼓励参与互动,亲身融入文化场馆服务体系。将文化场馆举办的活动与引导维护、勤工助学、志愿活动等育人模式有机结合,实现志愿服务、勤工助学的双向互动和实践育人。例如:北大百年讲堂和新清华学堂,都有一支发展较成熟的志愿者管理团队。目前,高校文化场馆志愿者服务是以文化场馆为服务平台,以在校学生为主体,依照个人意愿,在其完成自身专业学业的同时以及接受一定培训的基础上,利用课余闲暇时间为大学文化场馆的文艺演出或文化活动提供义务性质的知识和技能服务,开展文化场馆演出现场服务等其他相关工作。作为大学文化场馆的重点育人服务对象,越来越多的学生有意愿和机会参与到大学文化场馆的组织管理与日常运营中,在志愿服务的同时,也能很好地满足自身文化艺术的需求,两者达到完美融合,成为一道亮丽的文化育人景观。综上所述,我国的大学文化场馆,应着眼于大学文化育人的重要使命和历史价值,构建其艺术性、公益性、开放性、可持续性的发展体制与良性运营体制,为满足大学生及社会公众不断增长的文化艺术需求提供更好的服务,努力建设成为反映大学文化艺术特质和社会审美意识的文化传播平台。

篇(4)

中图分类号:G32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11-189-02

1 引言

科普知识是一种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解释种种科学现象和理论的知识文字。科学技术普及,是指采用公众易于理解、接受和参与的方式,普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方法,推广科学技术应用的活动。以大学生易于理解、接受和参与的方式开展科学技术普及是切实发挥科技公共服务功能、全面提升大学生科学素质的有效途径。然而,目前大部分高校对科普知识的普及措施比较单一,不够新颖,而且,科学的普及的涉猎面极其广泛,科普知识普及的效果不是很好。

2 大学生科技普及的必要性

人类进步史已雄辩地证明:科学技术是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巨大历史动力。而科学普及作为科学技术通向人类社会的桥梁。大学生是国家的主力军,高校普及大学生科普知识尤为重要,高校需要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的科普工作。网络、电视、报刊和广播是我国公众获取各种科技信息的渠道,这些也是大学生获取知识主要并且最感兴趣的途径之一。本文认为高校除了举办一些特色活动还需要充分利用校园媒体,提升同学们的科学素养,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更好地营造校园学术氛围。

3 利用校园媒体进行科普知识普及的有利条件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媒体的产生,校园中构建了以报刊、广播、网络为主的校园媒体。为了更好地普及科普知识,需要充分利用校园各项媒体。

第六次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显示结果:“报纸杂志”是我国公众获得科技发展信息的重要渠道。大学生通过校园科技期刊获得科技信息来改变知识结构,拓宽大学生的视野,引导研究方向,推动社会进步。

广播科技节目能够提供正确的价值观念、引导社会舆论、提倡科学生活、起到教育受众的作用等功能,科普广播具有传播迅速、覆盖面广、制作方便灵活性强等优点,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广播电台对科普广播栏目的制作与开发不足,采用新的模式对广播电台进行开发,制作丰富多彩的科技广播栏目,使大学生在校园中能够在休息娱乐的同时了解科技资讯。

目前,网络及网络电视逐渐成为一种新兴的娱乐和获取知识的模式,对大学生科技知识的增长和科学信息的获得提供了便利条件。网络弥补了传统电视所欠缺的即时性、交流性和高度自由性,由于报刊携带及传阅不方便,而且,在电视等影音片段的比较下震撼力和感染力比较低,广播收听缺乏视频与文字,不便于传播抽象的内容,而网络及网络电视也具有可控性。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曾《中国科普市场现状及网民科普使用行为研究报告》报告显示,30.9%的中国网民属于网络科普用户,会定期通过科普网站、科技博客或者科技类报刊杂志网站获取科普知识。对大学生而言,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吸引更多的同学关注科技。

2011年10月17日网友“方可成”在其新浪微博中上传了一段“神曲”——《化学是你,化学是我》,该视频随之迅速在微博上走红并受到很多人士的关注,可以说这是对科普知识的普及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它把科技和音乐相交融,使大学生在娱乐自己的同时,逐步树立起爱科学的信念,进而投身到学科学和用科学的行列之中,更利于大学生对科普知识的学习,从而达到科普知识普及的目的。

4 校园新媒体普及科技知识的开发及利用

4.1 丰富科技期刊的内容,拓宽同学们的科普知识视野

(1)大学中,有着各种各样的期刊,但是,要使同学们能更多的关注科技期刊,学习科普知识,就必须创立科技独特的品牌。结合实际体验和最新的学科行业信息写作科普文章,并且要加强原创稿件和再创作稿件的质量管理。(2)鼓励校园科技工作者策划原创栏目和选题。要根据读者需求精心设置原创文章的栏目,且经常根据读者的反馈意见进行调整,如对读者进行一些有抽奖活动的问卷调查等。(3)科技类报刊一个重要部分是科技新闻,而综合型科技新闻要及时准确的报道,通过有效的方式满足大学生的需求。这就需要寻找让科技新闻走进大学生的路径,把科技新闻通俗化,结合大学生日常关心和专业相关的问题,结合相印的科技新闻事件不断延伸出来报道。

4.2 充分利用学校广播电台普及科普知识

科普广播在运作中解释自然现象,报道科技新闻,介绍丰富的思想和鲜为人知的科技事件,了解科技人物,传达科技政策等等。

科普广播中如果有意识并讲究方法地渗入探索求知的理性精神、实验验证的求实精神、互助合作的协作精神等科学精神内容,就能使科普广播增加人文色彩,增加可听性与感染力。科普广播在内容选择、形式安排上应该通盘考虑,要因对象不同而异,尽量做到各种层次的内容和形式的合理安排,在主要面对某种层次受众的安排中,又要精心处理科普广播的内容和形式,尽可能使更多的受众也能受到影响,选择好所传播的内容,以在最大程度上影响受众。

目前,广播业提倡创新,节目要常变常新。需要经地进行收听率的调查,根据对同学们的满意度、最喜爱的栏目及建议等调研,定期的对广播栏目进行调整和创新性的改版,吸引更多的听众,使更多的大学生在娱乐中收获知识,了解科技,营造一个良好的科技氛围。

4.3 大力发展校园科技网络

4.3.1 电视科普栏目的质量切合大学生,吸引受众

(1)提高电视科普栏目的制作能力,保持创新性,增强符合大学生特点的特色栏目。创新性表现为电视节目的创作者时刻以创新的眼光审视自己的作品,以不断创新的思维模式去修改现有的节目,时刻保持节目的新颖性,以满足受众日益变化的要求。强调科普栏目制作的科学性,有针对的满足不同兴趣,不同特点的大学生的科普需求,使得栏目能起到更好的宣传普及工作。(2)学校需要加大一些对科技普及的投入,在普及科普知识的同时,进行一些提升高度的栏目,拍摄事宜电视传媒广泛宣传的专题电视科普栏目及科普电视片。

4.3.2 网络新媒体对科普歌曲等文艺形式的开发,营造科技普及的良好氛围

新媒体是应运信息技术飞跃发展而生的一类新的媒体,使各种科技表演也成为科普宣传的有力武器,科普歌曲等科技类文艺表演是新近崛起的科普文艺品类,它以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技术知识为主题。通过新媒体,做好以下几点,把校园科普歌曲等科技类文艺科普潜能的有效开发推上更高层次。

(1)学校各级领导重视科普歌曲和表演的开发和推广,招募学科教授、音乐教师、校园歌手、科技和音乐爱好者等进行创作团队的建设,通过平面媒体的宣传和广播、电视、网络等校园媒体将科普歌曲等文艺形式延伸到校园的每个角落。(2)充分发挥学校科技组织的作用,大力开展群众性科普歌曲演唱和表演活动,鼓励大学生积极主动融入到其中,让科普歌曲的演唱提升到“唱红歌”那样的规模。在网络中上传科普类的文艺表演视频,让科普歌曲等文艺形式融入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3)在网站上开辟视窗,让包括科普歌曲在内的科普文艺作品出现在我们科协系统的网站系统中,更让其它网站、及至知名网站能从我们的网站系统中下载这类科普资源,扩展我们的科普网络阵地。

综上讨论,各个高校大力推广运用各项媒体宣传普及科普知识是一项有意义并且势在必行的项目。

参考文献:

[1] 翟杰全.科技传播与知识经济[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0(04).

[2] 陈维瑶.强化公共关系意识,重视科技期刊形象建设[J].中国期刊研究,2003,14(2):216-217.

[3] 陈辉.新媒体时代网络音乐文化传播特征解析[J].中国音乐学,2009(3):113-119.

篇(5)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8-0-01

一、大学生艺术团建设与管理现状

(一)高校逐渐重视大学生艺术团建设和艺术教育活动

随着我国教育理念的不断进步,人们的鉴赏能力在逐渐的提高,对大学生艺术团所展示的作品有了高标准的要求,在艺术团的建设和管理等方面随之也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原国家教委有组织、有计划地在全国52所高校中展开了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试点工作,并成立了“加强高校素质教育试点协作组。”1996年教育部又下达了《关于在普通高校开展艺术教育的实施意见》,这是第一次对普通高校的艺术教育提出了具体的设想和意见。在2002年教育部又首次颁布了《学校艺术教育规程》,中提出,今后每三年举行一次全国大学生艺术节比赛及展演活动。这一规程对艺术教育工作设立了更加明确的工作目标,对普通高校的艺术教育工作长期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在全国各地的高校产生了很好的影响,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普通高校艺术教育工作的发展。

(二)大学生艺术团始终属于边缘性学生社团

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绝大多数人对的大学生艺术团的定位仍然仅仅是学生的“第二课堂”,功能认识也仅仅停留在供学生们自娱自乐而已,忽视了艺术教育在美育育人等诸多方面的优势和重要作用。相对于人们对专业课教学、科研及实践环节的重视,艺术教育由于只是对学生的“素质”产生影响(而这种影响需要一定时间的熏陶才能发生效果,具有生效较慢却较长久的特点)而未能在当前得到足够重视。大量技能教育得到认可的同时,诸如大学生艺术团的学生文化艺术团体仍然停留在非主流、边缘化的状态。

(三)大学生艺术团专职教师队伍不稳定

大学生艺术团的业务指导和训练老师直接决定着艺术作品的质量。在业务指导和训练上,条件较好的高校可以邀请校内专业教师或校外有关专家担任指导教师或顾问,进行日常的训练。这种方式虽然暂时解决了艺术团的训练问题,但因指导教师不稳定等因素,使得专业性的指导缺乏连续性和长期性;而条件稍差一点的高校则只能由普通教师或一些条件好的学生来指导和训练,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艺术团的训练水平。

(四)有一定艺术类特长的生源不充足

普通高校的学生,大多数没有艺术学习的基础,自身的基本条件和艺术水平很难达到一定的高度,影响着大学生艺术团整体水平的提高和艺术训练的进程。有些学生对于艺术很感兴趣,于是报名参加艺术团,在训练过程中往往因为缺乏艺术理论知识的学习,使艺术训练的过程变得很艰难,影响了艺术训练的总体进度。

二、大学生艺术团建设与管理对策

(一)加强领导,保证艺术团健康发展

明确大学生艺术团发展的指导思想,制定长远的发展目标和发展规划。成立艺术教育委员会,完善大学生艺术团的各项管理制度,切实加强对大学生艺术团的组织领导。一方面是对大学生艺术团组织机构的管理,另一方面是对大学生艺术团所有团员的管理。以江苏为例,南京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校由党委书记和分管校长任委员会主任和副主任,宣传部、教务处、学生处、团委、研究生院、艺术院系等部门的负责同志为委员,委员会负责指导、规划全校的文化艺术教育工作。全面开展艺术教育工作,对大学生艺术团有较为系统的教育培训计划及较为完善的交接程序,使大学生艺术团队伍整体水平处于稳定健康发展状态。

(二)设置课程,加强艺术团师资力量

大学生艺术团需要专业指导教师来制定学期训练计划和比赛计划,强有力的师资队伍也是促进艺术团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合理设置大学生艺术团的课程,科学安排课时对大学生艺术团的发展意义重大。即不能完全按照艺术院校的教学计划进行,又要兼顾普通高校的教学要求,同时还要根据学生的艺术专业水平以及他们做学专业状况而设置艺术实践课程。课程可设置为“个别课”+“小组课”+“大组课”三种授课形式相结合的模式,以下称为“三课”,授课时间根据艺术团学生的生源不同可安排至晚间上课。

这样专业指导老师可根据大学生艺术团实际情况制定每学期的训练与比赛计划,根据不同文艺比赛、文艺晚会进行节目的指导与编排,既能激励教师的工作热情,又能让学生从艺术团的课程训练中掌握专业艺术知识,提高艺术才能。

(三)引入学分,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

在日常训练“三课”的同时,引入素质拓展学分,有效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学生参与大学生艺术团艺术实践课程时。

篇(6)

一、 加强普通高校大学生艺术团建设不容忽视

1、它是校园文化潮流引领者

普通高等学校作为当代优秀青年云集的场所,它所特有的校园文化对在校学生乃至整个青年群体都会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纵观国内外各名校,除了具有一流的学术科研实力外,无不拥有为人称道的文化艺术氛围。然而,校园文化是年轻群体的文化,它在丰富多彩、百花齐放的同时更加需要有所引导。作为年轻人,当代大学生的思维比以往的任何一个时代都更加开阔,接受能力更强。同时,他们却相对缺乏足够的社会阅历,及对文化艺术作品足够的鉴别和品评能力,需要学校、老师以适当的方式进行引导。大学生艺术团作为校级艺术团体与其他校园内学生社团所表现出的自发性、随意性较强的特点有着本质区别。它在学校相关部门的直接管理下,通过排练并演出精品文艺作品,开展示范性的文化艺术活动引领着大学校园文化的主潮流。

2、它是当代高校对外宣传的形象大使

目前,各普通高等学校的大学生艺术团不仅承担着开展丰富校园文化活动的任务,同时也代表学校参与各种社会文化活动。都说艺术是没有国界的,在我们日常社会生活中艺术交流是最为常见,也是最为有效的沟通方式之一。大学生艺术团代表学校整体文艺水平的最高水准,通过与其他兄弟院校开展联谊、参与各级各类文艺演出、交流、比赛等社会活动都能很好地展现一所高校的整体形象和学生的精神风貌。因此,我们可以说大学生艺术团是普通高校展示学校整体面貌,提升学校整体形象的重要窗口,是促进学校对外宣传和良好发展的形象大使。

3、它是大学育人的有效载体

我国高等教育要培养的新世纪人才应具备出色专业技能以及优秀个人品格,拥有较高综合素质且全面发展。在这一育人要求下,除了课堂上的专业教学,更多的课外实践活动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众所周知,艺术是人们追求“真善美”统一的产物,参与艺术实践活动过程本身就是感知美并借以塑造自我品格的过程。因此,中国自古就有了孔子“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观念。大学生艺术团恰是大学校园中贯彻美育育人的重要载体,它能够培养并大大提升大学生们感受美、鉴赏美、评价美、创造美、表现美的能力。除此之外,团员在排练、演出的过程中还能进一步扩展人际交往能力,增强团队合作意识,为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大有裨益。

4、它是当代大学生对文化艺术生活必然需求的结果

改革开放30年来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极大地提高,青少年素质教育成为家长和社会最关心的方面,越来越多的孩子在义务教育阶段就已经接受了比较良好的艺术教育。很多学生虽然没有进入音乐学院或是舞蹈学院,但却通过了钢琴、小提琴、舞蹈等等专业考级,并且达到一定水准。随着这样新一代大学生踏入高校的门槛,他们对校园文化艺术活动的需求和期待自然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没有足够水准的自娱自乐式的文艺活动显然已经不能适应学生的需求,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这一需求是会进一步增强的。

二、 普通高校大学生艺术团建设中遇到的困难

大学生艺术团建设总体还处于起步阶段,在整体意识、专业师资、硬件条件等诸多方面仍然存在困难

1、 边缘化

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绝大多数人对的大学生艺术团的定位仍然仅仅是学生的“第二课堂”,功能认识也仅仅停留在供学生们自娱自乐而已,忽视了艺术教育在美育育人等诸多方面的优势和重要作用。相对于人们对专业课教学、科研及实践环节的重视,艺术教育由于只是对学生的“素质”产生影响(而这种影响需要一定时间的熏陶才能发生效果,具有生效较慢却较长久的特点)而未能在当前得到足够重视。大量技能教育得到认可的同时,诸如大学生艺术团的学生文化艺术团体仍然停留在非主流、边缘化的状态。

2、 缺乏有效的管理模式

作为艺术类学生团体,大学生艺术团的管理工作是制约其良好发展的一块短板。艺术团团员普遍具有热情高、专业能力强,同时个性鲜明、组织纪律性较弱的特点。如何根据团员具体特点制定具有活力的规章制度,确保排练和演出高效进行,促进团体保持良好健康的发展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同时由于学生组织人员流动性较大,怎样保障已有的条例持续发挥效力也是工作中常常遇到的困难。

3、 缺乏专业师资

优秀的大学生艺术团需要优秀的节目,而优秀节目的编排除了学生自己创作外,具有相当专业水准的教师进行定期且专门的辅导训练是提升艺术团节目水准的根本保障。艺术教育和其他教育一样,是严谨并追求完美的。一支舞蹈的动作是否整齐到位,队形是否清楚,演员的表情、眼神是否达到演出要求都是精益求精的训练结果。而艺术团展业教师课时量的认定及薪酬待遇方面缺乏政策支持,大学生艺术团师资无法得到稳定支持也就成为其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又一难题。

4、缺乏硬件条件的支持

艺术活动的开展由于其特殊的表现形式要求,对排练场地、服装、灯光、道具都有较高的要求。良好的训练环境和相应的配套设施则有助于提高团员们的训练效果和训练热情,这些条件的实现都有赖于专项经费支持。同时,诸如场地使用方面如无法得以良好协调则会大大影响团内的日常训练成效和学生的积极性。目前,绝大多数的大学生艺术团都比较缺乏足够的排练场地,硬件设施也都有待更新。

三、 关于如何加强普通高校大学生艺术团建设的思考

普通高校大学生艺术团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诸如:缺乏经费支持、缺乏专业师资的支持等实际问题的解决需要时间去协调资源,争取重视。但在等待环境条件改善的同时,首先需要对大学生艺术团自身定位有准确的认识。一个专业艺术团体所需要的物质保障必然依靠相当的资金支持,而这显然与整个教育行业投入仍旧十分缺乏的大环境有矛盾之处。事物的成长发展必然经历曲折艰难,作为大学生艺术团来说同样需要成长的过程。因此,要正确对待客观环境、不要好高骛远,盲目追求大和全并不现实也不可取。应当根据自身条件,切切实实以提高学生艺术修养为宗旨,这样才是大学生艺术团应有的基本定位。在条件不足的情况下,艺术团的管理者要充分激发学生和团员自身的领导能力、组织能力和专业潜力。一些经过一定专业训练的学生具备完成团员基础训练的能力,我们应该充分调动这部分力量。

国家教育部在2002年9月1日起施行的《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中明确了“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和内容,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包括:艺术类课程教学,课外、校外艺术教育活动,校园文化艺术环境建设。” 在这一基础上还进一步提出,由教育部每三年举办一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活动旨在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修养,展现当代大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展示我国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成果,推动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至2008年,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已经成功举办两届,涌现出许多优秀的校园文艺作品及教师、论文。各个高校大学生艺术团应充分依托这类大型活动积极参与,在组织的过程中不仅能够集中创作一批精品节目,对团员进行集中提高,有助于大学生艺术团的整体提升;参与活动而创作的优秀节目及其他成果在公演过程中能给本校学生带来美的享受和自豪感,这些无疑会对大学生艺术团的良性发展提供契机。

参考文献:

1、贾微 张宁凝 高校大学生艺术团建设的几点建议【J】 中国成人教育2009( 1)

2、金芙蓉 普通高校大学生艺术团建设思考 【J】 淮海工学院院报(社会科学版)

篇(7)

2)活动地点:整个学院

3)主办单位:《光华院报》社

4)活动流程:

1. 关于我院广大学生生活,学习上的采访

(1) 时间:11月6日(周日)

(2) 采访形式:走访,实地查访

(3) 采访地点:图书馆,体育场,各餐厅,大一至大三的学生宿舍

(4) 采访目的:为了能更好的了解我院学生在生活,学习上的情况,便于我院更好的解决学生在生活,学习上的问题,培养我院良好的生活,学习氛围

(5) 具体采访过程:我社会派出810人进行采访,分为两组,每组45人,一组于我院内对学生进行随机采访,另一组将会进入学生宿舍进行实地查访,此次采访内容主要关于学生在学习生活上的问题,对我院的印象以及对我院的一些建议

2. 关于团、学、社个部门的日常工作及工作动态的采访

(1) 时间:11月7日(周一)

(2) 采访形式:实地采访

(3) 采访地点:各团,学,社的工作办公室

(4) 采访名单:《光华院报》社主编、团委副书记、学生会主席,社团联合会主席,办公室主任

(5) 参访目的:为了加深广大学生对各团、学、社日常工作的了解,为了方便其日后开展各种有益于学生的活动。

(6) 具体采访过程:我社会派出1215人就各团、学、社将要进行的活动进行采访,以及他们对我团的一些建议与希望,加强合作与联系,便于我院其他活动能更好的开展

3. 高凤楼副院长作专访

(1) 时间:11月8日(周二)

(2)采访形式:面对面采访

(3)采访地点;高凤楼副院长的办公室

(4)采访目的:为了更好的了解我院的未来几年的发展计划,方便广大学生更好的配合学院的工作

(5)具体采访过程:由记者站站长张悦采访高凤楼副院长,就我院发展情景的具体情况,以及对我院学生的要求与希望和对我院如何发展的更好进行采访

4.关于我院宿管、食堂等后勤系统的采访

(1) 时间:11月9日(周三)

(2)采访形式:实地采访

(3)采访地点:各餐厅以及学生宿舍

(4)采访名单:各食堂工作人员,食堂负责人,宿舍管理员

(5)采访目的:为了保障我院有个良好的后勤管理系统,从实处解决学生在生活上可能遇到的问题,解决学生的后顾之忧,让学生全力投入学习中

(6)具体采访过程:我社会派出2025人进行采访,考察各食堂的具体就餐环境,以及餐厅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就餐厅的食品安全,价格等方面问题询问食堂负责人的具体情况,就各宿舍的清洁环境以及开展的各种工作对宿舍管理员进行具体的询问

5. 关于我院图书馆工作人员的采访

(1) 时间:11月10日(周四)

(2)采访形式:实地采访

(3)采访目的:为了让我院广大学生能更好的利用图书馆的学习资源,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4)采访地点:图书馆

(5)采访名单:图书馆的工作人员

(6)具体采访过程:我社将派58人对各图书馆工作人员进行采访,就图书馆开展的一些活动,以及如何利用好图书馆里的资源和图书馆各楼层的图书资源分类进行实地采访

关于记者节问卷调查的策划书

1. 活动时间:11月7日

2. 活动意义:1)进一步向全院师生普及记者节相关知识

2)提升同学们参于记者节的积极性

3)丰富记者节的活动形式

3. 主办单位:《光华院报》社

4. 活动对象:全院师生

5. 相关问题:

l 请问记者在你心中是一个什么形象、并简述理由?:

l 在11月8号第十二届记者节来临之际你最想对记者们说些什么?

l 如果你是一名记者你最想为社会报道哪一方面的社会问题?

l 为了学院团委记者团今后能够更好的发展请你提出宝贵的建议。(可从对记者团干事日常工作及记者团举行相关活动等方面考虑)

l 你觉得学院《光华院报》社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该着重报道学院哪些方面的问题?

l 你所期待的学院校刊应该涵盖哪些方面的内容?并就学院报社最近向全校师生征集校刊名及文章你有什么看法?

l 在学院报社以后就相关工作进行宣传时你认为采取什么方式,在什么时间及地点进行宣传效果更佳?

6.活动流程:

1)前期筹备:进行相关宣传活动,印制若干份问卷调查表

2)调查计划:将问卷调查表以办公室或班级为单位统一定量发放,然后统一按时收取

3)后期工作:将收集的问卷调查表分类整理,由编辑组进行总结,并写出调查评估报告

4)注意事项:

u 统一分发问卷调查表,不得随意发放

u 要求每份上交的问卷调查表上必须注明姓名、学号、班级、联系方式

u 在发放与回收问卷调查表时,相关工作人员要端正态度,礼貌谦虚

u 要及时整理回收问卷调查表,并做好相关记录

关于记者节庆祝晚会暨征文活动颁奖仪式活动、策划书

1、 承办单位:《光华院报》社

2、协办单位:团委办公室,团委宣传部,团委志愿者服务队,学生会文艺部,学生会外联部,学生会科技部,学生会心理教育部,广播站等。

3、活动主题:以弘扬记者精神、凸显新闻魅力、展示广告创意,展现我院记者团学生精神风貌为主题的大型晚会。

4、活动目的:借晚会的活跃气氛与绚丽的节目场景,发掘出同学们对记者这一工作的了解和热爱,并在确保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丰富了同学们的大学生活内容,使同学们全身心地投入大学生活中来。

5、活动时间:11月7日~11月12日

6、活动场地:大学生活动中心

7、 晚会内容及形式:

1)晚会的开场晚会开始,先播放一则简短的开场视频,(视频关于学校各界人士对记者节完满结束的感言 和对记者们未来的祝福 结尾会有 总结性的抒情引语)视屏结束 主持人上台 大屏幕上倒计时开始 在主持人和同学们高喊倒计时的欢呼和期待中 主持人宣布 晚会正式开始!

开场舞 首先是活力四射的开场舞。晚会开场就要让观众感受到是一场晚会应该具备的活力,激情。至于记者的主题便是在之后的各个节目中各自展现。

2) 主持人上台介绍 工商学院记者团的发展历程,和记者周所开展的活动。

3) 邀请学生会 、校团委、广播站等各部门学生领导上台致词,发表对记者周这一活动的感言,和对学院记者团的祝福。

4) *紧接着是一系列的文艺表演。中间举行征文颁奖仪式。(由文艺部赞助的歌舞表演,心里教育部赞助的小品或话剧,以及向同学们征集的各种形式的文艺演等。)

5) 文艺节目结束。记者团各团员上台,合唱记者之歌。

6) 记者团成员现场集体宣誓。

7) 主持人邀请学院领导上台 ,学院领导发表对本次活动的感言,和对记者团成功举办记者周的祝福,及对记者团以后发展方向的期望和要求。

8) 主持人宣布 记者周圆满结束。 请工商学院记者团团长池国运,上台发表结束感言,和对各位同学、领导对本次活动的支持进行感谢。

9) 放歌曲,主持人请同学们在优美的乐曲中,有秩序的离开场地。(体育部维持晚会会场秩序)

备注:

1) 以上*号标注的内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2) 主持人服装、节目等相关费用可通过校内各部门调剂来解决。

关于记者节见面交流会的活动策划书

1.活动时间:11月6日、11日

2.活动地点:待定

3.活动主题:向全院师生普及记者与记者节的相关知识,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光华院报》社

1. 活动意义:推动我院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丰富并完善记者节的活动,增进同学们对记者节的了解,促进院报成员各方面素质的提高,为记者团的未来规划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参加人员:相关媒体记者,我院相关领导老师,《光华院报》社全体成员

3. 活动相关安排:

1) 我院相关老师与《光华院报》社成员举行现场见面交流会

l 时间:11月6日

l 地点:待定

l 参加人员:我院相关老师与《光华院报》社

l 见面交流对象:部分师生代表

l 交流内容:

(1)向同学们初步普及记者节相关知识

(2)向同学们简略介绍《光华院报》社发展史,结构组成及工作动态

(3)与同学们进行相关问题的交流,积极听取同学们的建议

2)相关媒体记者来我院举行现场见面交流会

20XX大学生记者节活动策划书策划书 策划方案

l 时间:11月11日

地点:待定

参加人员:相关媒体记者与《光华院报》社成员

见面交流对象:部分师生代表

交流内容:

(1)媒体记者的日常工作生活与工作经验心得

(2)探讨我们身边的感动,及记者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

(3)与同学们进行相关问题的探讨

七. 其他相关事宜

(一)注意事项

1记者节相关活动均不占用学校学生正常的学习时间。

2.活动开展主旨明确,内容充实,积极向上,贴近学生学习生活,丰富同学们课余生活。

3.记者节在院校各部门的配合下,尽最大程度降低活动成本与消耗。

4.记者节活动期间注意活动时秩序,并注意维护学院公共财产安全

5.记者节活动期间要协调好参与人员关系,注意安全

6.记者节活动期间工作人员必须待人礼貌,文明言行,穿戴整齐,相关工作证件必须随身携带,且注意保管,请勿丢失

(二)记者节活动赞助计划

1、在迎新晚会上,可以在幻灯片或者背景图片上留下广告位。

2、在校园特刊上在中缝和部分版面上可以留下2~4个广告位。(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3、可以在活动期间,散发相关优惠券代金券等,以提高宣传单的实际质量。

(三)记者节活动预算

1、宣传海报20元。

海报可以由宣传部协助展出。以削减经费和海报质量。

问卷调查以及宣传单50元

问卷调查:200份,共计20元。宣传传单300份共30元。

宣传横幅50元。

横幅预计2张,可以根据实际经费情况进行调整。

*会徽徽章100元

《光华院报》社四十余人,按2元/人进行计算,大约要100元左右。

*小礼品100元。

小礼品可颁发给传单号码获奖者:奖品为本子或者中性笔,奖励10人。问卷调查奖励本子或者钢笔,获奖人数10人左右。两类奖励合计100元。

茶水饮料100元

《新老记者交流会》《模拟采访活动》《记者节主题晚会》四场活动需要茶水。

晚会场景布置100元(预算场地大学生活动中心)

彩带、气球、板报、彩绘合计100元。可以根据活动实际情况提高或降低布置预算标准。

*特刊印刷 300元

篇(8)

一、大学生艺术团在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一)独立学院校园文化特点

独立学院的办学特点,是依托现有公办高校的教学传统、教学资源和管理模式,按照民营的机制由普通高校与社会力量合作举办。独立学院的校园文化建设,也充分结合了这一办学特点,决定了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着如建立时间短、文化底蕴薄弱、培养模式大众化、没有自己的特性等问题,无法凝练核心的大学精神。

(二)大学生艺术团在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中具有多效功能

大学生艺术团,作为大学生社团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以其独有的魅力吸引着大学生文艺人才,发挥着建设校园文化显著的、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时,大学生艺术团在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中还具有多效性。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成为思想传播的活跃阵地,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引领先进的校园文化;还可以承担校内外各类演出和比赛任务,成为与外界进行文化交流与沟通的桥梁和纽带。

二、独立学院大学生艺术团的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一)管理体系不完善

高校大学生艺术团多隶属于团委管理,向全院师生开展各式各样的校园文艺活动。独立学院的特点决定了艺术团建团时间较短,没有足够的时间形成成熟完善的管理体制和运作模式。舞台的局限性无法持久的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造成部分团员中途退团,阻碍艺术团的继承和发展。

(二)学生艺术素质总体偏弱

独立学院的特点决定了在专业设置上更注重自身特色,所以很少有独立学院设置音乐、表演等专业,更没有艺术特招生。大部分加入艺术团的学生,仅仅只是平时喜好唱歌,或有些舞蹈演艺基础,比较业余,很少有人受到完整专业训练。这也直接导致了艺术团专业水平偏低,基础相对薄弱。

(三)缺乏专业指导

缺少接受过专业训练的学生,导致独立学院的大学生艺术团整体实力较为薄弱,专业教师的指导在此时就显得尤为重要。很多报名加入艺术团的学生,往往也是奔着能够接受老师指导这一目的去的。从节约成本的角度出发,没有艺术表演类专业的独立学院不会专门配备相关专职教师,而兼职教师因其原有工作比较繁忙,不能给予全面指导。同时,指导艺术团并不计算课时量,一般也没有相应的报酬,也很少有教师占用自己的时间对艺术团进行无偿指导。长此以往,既没有专业的演员,又没有专业的指导教师,表演技巧、专业知识、舞台效果都得不到提高,节目质量更难保障。

(四)经费支持力度不够

独立学院的办学特点决定了学院一般以教学为中心,对学生综合素质和校园文化建设往往缺乏通盘考虑,艺术团的日常训练经费和训练场地普遍受限。通常情况下,只有学院重要活动或参加比赛时才能申请部分经费支持,这也使得艺术团的场地、设备、道具、服装难以得到合理解决,限制了艺术团的长远发展。

三、对独立学院大学生艺术团建设与发展的思考

(一)独立学院应在思想上提高认识

加强独立学院大学生艺术团的建设,不但有利于学生开展艺术实践活动,还有利于促进学生艺术素养提升和身心发展。对构建独立学院和谐校园文化环境,提高校园文化建设品位具有重要意义。独立学院应在结合自身办学特色的基础上,提高思想认识,为发展艺术团建设提供有利的资源和保障。

(二)建立健全管理体系

艺术团健康长期的发展,健全的管理体系必不可少。从艺术团招新的团员报名、选拔,日常工作的考核,演出活动的排练,乃至新老换届、毕业退团等全过程,都应有规范的操作流程。还需要严格的执行体系,保证日常工作的正常高效运行,杜绝随意而为。同时,健全的奖惩制度也是考核和激励艺术团健康发展的必须手段。对于表现优秀、成绩显著的文艺骨干和团队,要给予相应的奖励;而对于违反纪律、消极怠工的成员,更要及时给予批评和教育。

(三)加强校内外宣传和引导

在招新工作中,做好校内宣传工作,吸引有艺术表演特长、舞台表现能力的新生加入艺术团。同时,通过不定期的室内外演出,扩大艺术团的校园影响力,积累团员出场经验,活跃校园文化氛围,提高广大师生对艺术团的认可和支持。艺术团的管理部门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校内的宣传机会,如校报、海报、广播、迎新晚会等传统媒体;另一方面,也要重视大学生关注较多的论坛、微博、贴吧等网络新媒体,通过舆论为艺术团营造优良的发展氛围。

(四)加强师资力量

专业教师是艺术团发展壮大的硬件基础,但一般情况下,艺术团的训练课程很难列入独立学院的教学计划。因此,为艺术团聘请专门的专业教师很难实现。在不增加现有人员编制的前提下,通过采取支持原有教师参加艺术类课程进修的方法,可以最大程度的保障艺术团专业指导需求。同时,将指导教师对艺术团进行艺术指导的工作量纳入课时计划,也是充分调动指导教师积极性的有效手段。

(五)保障经费支持

艺术团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稳定充足的经费支持,艺术团的日常训练和演出都需要经费开支。没有平时必须的刻苦训练,很难在演出比赛中取得成绩。因此,艺术团管理部门要积极争取学院主管领导的重视,为艺术团的发展营造优良的外部环境。

(六)充分利用“大艺展”及“高雅艺术进校园”提高自身水平

篇(9)

一、大学生艺术团教育管理的现状

大学生艺术团是体现校园艺术文化氛围的团体,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大学生通过艺术团的平台展现自我、发挥自我,从而得到自信,但目前在教育管理上还存着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大学生艺术团的基本建设还处于薄弱状态,出现硬件和软件配备不到位等现象。目前大部分高校没有完整的建设大学生艺术团的活动中心,学生无固定的排练场地,常常是临时借用上课教室或在操场上排练,也没有一套完整的大学生艺术团第二课堂教学体系,指导教师配备不到位等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大学生艺术团的壮大和发展。

2.大学生艺术团团员的诸多特殊性,使得在管理上还不够规范。大学生艺术团的团员大都是高校大学生中的文艺特长生,这些学生往往都是大学校园里的积极活跃分子,由于他们追求个性、崇尚自由,分散在不同年级、不同学院、不同专业,因此在管理方面相对松散,不够规范,常表现为排练时间不确定,迟到早退等不良现象。

3.大学生艺术团的活动缺乏创新性。由于目前并没有统一的大学生艺术团指导教材和大纲要求,因此各大高校的大学生艺术团在训练形式和创新内容上差异较大,基本上完全依靠指导老师的经验进行学习排练,使部分指导教师和学生都缺乏责任感和使命感等,因此在整体培养上没有统一的走向正规化,有待于改善。

二、大学生艺术团教育管理的对策

(一)加强大学生艺术团的建设

加强大学生艺术团的基本建设是提高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基础。首先,高校应重视和完善大学生艺术团的建设,设立大学生艺术团专项经费,并提供相应的场地和设施,如音乐教室、舞蹈教室、化妆教室等,并对这些硬件设施定期维修和更新,确保大学生艺术团的正常运转。其次,高校应结合本校特色制定大学生艺术团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在演出经费方面,可用“拉赞助”的方式为大学生艺术团提供额外的经费资助,既锻炼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又为大学生艺术团提供了相应的经费保障。再次,提高大学生艺术团师资力量是关键,成立高校艺术指导委员会,主要承担大学生艺术团的课程指导,研究制定大学生艺术团的培养目标、课程计划等,把大学生艺术团真正作为高校实施艺术素质教育的第二课堂,并将指导教师的课时记入到教师课时量当中,既提高了指导教师的积极性,又提高了大学生艺术团的整体水平。最后,应对大学生艺术团的学生和教师给予人文关怀,大学生艺术团的学生都是在课余时间参加排练的,很多老师也都工作一天了,晚上还要加班指导排练,因此应给予人文关怀。

(二)加强大学生艺术团的日常管理

管理好一支优秀的大学生艺术团是推动高校实施艺术素质教育的关键,应严格落实本校所制定的大学生艺术团管理办法,加强日常管理工作。首先,管理工作应结合本校特色,一切从实际出发,最少保证大学生艺术团有一名专职教师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如制定大学生艺术团团员信息表、排练表等,每学期做好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确保大学生艺术团的日常排练、演出正常进行,并保证每学期至少有三次以上的大学生艺术团演出活动。其次,实行“一队一师”的指导原则,确保每一个分队都有专业指导教师,主要负责艺术团团员的选拔、节目编排、日常排练等工作,保证大学生艺术团的质量和演出效果,为高校大型的“元旦晚会”、“迎新生晚会”、“欢送毕业生晚会”等做好节目的储备,并将一些优秀的经典节目保留下来,作为高校第二课堂文化的延续。再次,做好大学生艺术团的团员流动机制,制定完整的后备团员招收计划,对大一新团员的纳新工作要细致、完整,并进行面试考核,为大学生艺术团纳入新鲜血液,同时对大四的老团员要进行规范的退团制度,对表现好的艺术团团员进行及时表扬和鼓励,并给予综合考评加分,对长期不参加排练、表现不好的团员进行谈话、教育,必要时劝其退团。最后,借助新媒体力量完善大学生艺术团的建设,以媒体、网络平台作为大学生艺术团的窗口,一方面大力宣传大学生艺术团的优秀成果、作品,另一方面也加强了艺术团团员之间的交流和资源共享,从而促使大学生艺术团更好的发展。

篇(10)

1、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工作程序,使学生会运行机制更趋完善。

在本学期开学初期,为了让新生们更好地了解学生会的工作情况和内容,也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把握自我定位,我系学生会办公室制定了各部门职责职权范围和纳新要求的具体书面文件,为新生诠释了学生会的具体工作,并在一方面起到导向作用。

2、师生协力,全系同心,并肩完成本年度迎新生任务。

九月中旬,我系学生会全体成员及多名志愿者参与了本年度的迎新活动,在一天的工作中,我系所有工作人员不怕苦不怕累,在烈日下守候,在汗水中忙碌,为迎接2010级新生到来付诸全力,投入以百分百的热情,给新生以温暖,给家长以安慰,圆满顺利地完成了迎新任务。

3、召开纳新大会,唯才是举,为我系各部门注入新的活力。

2010级新生入学后,为了学生会各部门工作的正常运转,也为了培养一批优秀的学生会后备力量,我们按照计划召开了纳新大会,各部门在仔细的筛选后试用了一批新成员,以助各方面工作的正常进行。

4、加强常规工作力度,开展各类日常检查。

在日常工作上,综合管理中心主抓全系三个年级的宿舍综合治理工作,进行日常检查,并对学生宿舍中的各类问题进行调配和解决,致力为我系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就寝环境。同时着力培训检查人员,做到公平、公开、公正,在监督同学们的卫生同时也进行自我监督,并适时调整工作方向,配合综合管理中心完成检查工作。其它部门也在日常工作之余开展各类积极的活动,调动学生的生活热情。

5、召开工作例会,总结过往。

两个月的新成员试用期考验后,学生会各部门对本部成员作出一些调整,以挑选更适合本部工作的人选,促进学生会工作的高质高效。在裁员后召开工作例会,明确学生会的服务对象和工作方向。

6、丰富系学生课余生活开展各类活动。

本年度学生会在新生刚来之际文艺中心就举行了新老生联谊晚会,加强了新老生的交流。随后举办了元旦晚会暨第二届卡拉OK大赛。在本学期的文化艺术节上,文艺中心又承办了校园街舞文化派对。

2011年5月,专业发展中心承办了儿童画的画展,在学校得到了广泛的好评,得到了众多老师学生的支持。同时在今年6月份学院组织的红歌演唱会上,通过系老师的指导和同学的努力,我系获得了“最佳演唱奖”。

7、组织公益活动,增强学生会成员综合素质。

2011年3月28日中午时分,系学生会综合实践外联部在部长王鹤的带领下,在学校展开了为期一天的雷锋月活动,在校园内扶起倒下的车辆,将不整齐的车辆进行整理。发挥大学生信息的传递性机有效性,有效的感染身边的同学加入到学习雷锋精神队伍中来,让更多的大学生了解并贯彻雷锋精神。同时在5月份,我系学生会成员积极参加了植树节活动。

8、表扬先进,积极进取

2011年5月份,在办公室的策划努力下,我系成功举办了表彰大会,对我系的优秀志愿者,优秀学生会干事,优秀学生会干部等先进同学进行了表彰,不只是对他们在平常工作的肯定,更是对他们的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进行了鼓励。为我系的长远发展提供保障。

9、为学生会骨干注入新的力量

2011年6月底,学生会举行了第十一届候选委员的笔试面试招聘工作,为我系学生会储备了骨干力量

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篇(11)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艺术品经济学》,项目编号:10yjc76001。

人文是指人类社会中的先进思想即人的文化。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体现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规范与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社会分工推动着现代大学专业的不断细化。在这样的历史进程中,大学生人文教育有被弱化的趋势。这种趋势在世界各地的大学中都不同程度的存在。怎样培养和提高大学生人文修养是摆在全世界大学教育者面前的共同课题。

提高大学生人文修养的必要性

在人类社会中更应该重视人的文化。人类文化中的先进部分和核心部分,即先进的价值观及其规范必须得到重视和传承。大学教育中应该集中体现在对人类社会中先进的、科学的、优秀的、健康的人文成果予以介绍和解读。马克思理论体系明确要求:全面发展的人才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全面提高大学生的人文修养是时代的要求,是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必然要求,是坚持改革开放、与世界经济接轨的必然要求。

任何人的人文修养都不是先天就有的。从我国教育的现实条件来看,每个人都存在于不同的人文环境和文化语境之中。无论是在城市或是乡村,现实社会生活的不同使得每个人都存在着不同人文素养。生长环境的不同使得进入高校的大学生们的人文修养有显著的差异和不同。另外,以中考、高考为指挥棒的教育模式使得进入高校的大学生们存在着知识结构雷同、人文修养不足的问题。怎样培养出符合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的大学生,不断以与时俱进的态度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是大学教育理念创新的核心所在。大学教育的分科结构和大学生毕业后所存在的就业压力使得大多数高校的大学生都不同程度存在着重视专业课程的学习,而不重视文化类课程的学习。大学生们对人文思想的探究精神明显不足。许多大学生认为“那没有什么用”。不可否认,现实的就业压力使得大学生们需要更多学习专业知识。然而,站在大学教育与个人的人生发展的高度来说,怎样在四年大学时光中使大学生成长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是高等教育工作者的历史担当。所以,大学生人文修养的全面形成与提高是摆在高等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

大学生人文修养的全面形成与发展的路径选择

大学生人文修养的全面形成需要正确的引导和良好的环境。这就需要高校的教职员工和领导阶层努力建设校园文化软实力。努力在校园中形成优良的教风、学风。让大学生在充满人文精神与人文气息的校园环境中感染大学精神,不断提升自我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人文修养的全面形成。

1.扩充多学科认识体系,不断促进大学生人文修养的全面形成

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衍生出当今社会的诸多学科。农耕社会结构所存在的“三百六十行”在今天已经发展成多元的学科体系。高等学校中所谓“专业”是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为解决社会生活中的种种问题而被人们创造性地“发明”出来,针对人们社会生产生活中所出现的具体问题的系统性的解决方式。社会的分工促使社会人才知识的专业化。作为培养现代化人才的大学有必要从专业和综合两个维度提高大学生综合能力。

这就要求教师在具体课堂教学上不但要将专业知识介绍给大学生,而且更需要在此过程中不断引入其他学科的优秀成果和新的方法论。这些内容的拓展有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与人文修养的提高。这就对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给大学生准备授课内容时尽可能在“专”和“博”之间找到那条“黄金分割线”,使大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能够举一反三,并且能逐渐找到适合自己解决专业问题和社会问题的真正属于自己的方法论。

2.以兴趣为原动力,不断扩展大学生知识结构

大学生来自五湖四海。进入大学以前,每个大学生都有自己的社会文化环境。融入大学生活的意义之一就是要教师善于发现大学生的兴趣点,在此基础上不断加以引导。所谓“有教无类,循循善诱”。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和日常交往中使大学生能够不断扩展大学生知识结构,逐渐建立起每一个大学生自己的知识体系。并在此基础上竖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将来进入社会,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作好准备。

3.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促进大学生人文修养的全面形成

促进大学生人文修养的全面形成是需要在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的实践中,逐步锻炼和培养的。首先要引导大学生多读、多听、多看、多接触各种人文艺术形式和流派。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健康的社会活动,促进大学生人文修养的全面形成。各种文化艺术形式之间都存在有机的联系,善于启发大学生对各种文化艺术形式的兴趣,有助于人文修养的提高。各种人文艺术流派之间也是有内在联系的,只有广泛涉猎各种文化艺术流派,才可能有比较、有鉴别。才可能采各家之精华,培养高尚的人文素养,促进大学生人文修养的全面形成。所以,大学生只有在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才有可能辨别真伪优劣,产生出自己的人文态度,培养出较高的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刘久成:《知识经济与大学生素质论纲》,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