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电化教学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1-27 12:40:27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电化教学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篇(1)

二、防盗、防火、防潮设施

电教设备的三大系统分布在校园的各个地方,但主要分布在教学区和办公区两个区域,分布广,价格较贵,特别是电子计算机和液晶显示器,是我们生活中常用到的,而且比较方便搬动,一些游手好闲的社会青年甚至包括本校学生,容易盯上这些产品,为避免失窃事件发生,应需要专人专室保管,在有关专用室内安装防盗门窗和自动防盗报警器或电子监控设备,经常检查或查阅监控记录,小件贵重物品放进保险箱,小件一般物品可分给教研组负责保管。除了防盗,还应注意防火防潮,电器设备防火要求更高一些,一搬都是干粉灭火,不能用水灭火,电源总开关要保持畅通,随时都可以切断电源,防潮、防霉、防雷等方方面面都不容小视。安全、失窃事件的发生往往都是一时的疏忽而造成,平时的检查非常重要,发现了存在的隐患要及时处理和解决。

三、建档立制,规范管理

总务处的工作职责是管理,而制度的建立则是我们履行管理的依据,只有坚决行使相关的工作制度,才能使各项工作正常地开展,通过建立保障有力的管理制度,约束了部分师生平时丢三落四、随意占有、做事有始无终的不良行为习惯。除了制订管理制度,还需建立电化教育设备总账和明细帐,按产品编目给予编号,对各电器的名称、数量、铭牌、生产厂家、产品序列号、到货日期等详细记录在案,记载要与实物相符,凡经常使用的设备,可以领取专用,为防止日后忘记归还,须填写领用登记本,并由借用人员签字,一式两份,一份自存,一份交管理员保存,交还时,仍要在登记单上注明交归日期,记录物品的完好情况。对正常使用损坏的,要及时与管理人员报损或由管理员上报维修。

四、齐抓共管

篇(2)

语文电化板书教学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与一般电教课的教学方法相仿,大致有三种:一种是以传授语文知识为主的播放教学法,一种是以训练学生智能为主的程序教学法,一种是以检查学习成绩为主的成绩考查法。

播放教学法分远距离播放和课堂播放两种方式。从电视机中收看的有关语文教学的节目,其中有的利用了图示,这就是通过远距离播放方式进行的语文电化板书教学。课堂播放的方式,则大多配合教师的演播、提示和解说等交叉进行。例如我教学文言文《狼》一课时,一边放映两狼紧跟着屠夫的图示片,一边讲解“缀行”这个词;一边放映着狼装睡的图示片,一边讲解“目似暝,意暇甚”这一句,描述狼悠闲自得、极其狡猾的神态,使学生从电化图示和教师的讲解中掌握课文内容,学到文言字词知识。

程序教学法的特点是将教材分为许多小项目加以设计安排,每一项目都要求学生作出回答反应或选择反应,然后给出参考答案,让学生核对,以训练学生的智力反应、学习能力和学习速度。我编制了一套“语文智能速率训练”幻灯片集,便是具有语文程序教学特点的电化图示教学资料。如《中国石拱桥》一课共准备了9张幻灯片,每张按一定顺序编号,并附有教学使用说明。如“幻灯片1”为赵州桥的外形图,使用说明为“显示30秒钟,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赵州桥的外形,用形象的比喻手法来形容描绘拱桥的外形,参考答案见课文”。

成绩考查法是用电教手段考查学习成绩。语文教学中目前常用声像记录和文字记录两种记录方式。声像记录是用录音及图示录像的方法,对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包括利用板书、通过设计图示进行学习的情况)和读写听说能力进行记录,然后加以分析评定。平时的课堂录音录像资料都能起到考查的作用。考试时也可以借用电教的手段,如在语文考试时 ,播放一段文章的录音或图示,要求学生认真地听和看,然后书面回答问题,用来考查学生听读能力和凭借图示理解课文的能力。

为了优化语文电化板书教学的程序,还必须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

要处理好人机关系,即教师和电教工具的关系。电化板书教学少不了电教工具(机),但教师(人)比电教工具更重要。电教工具应为教师所用。电教工具虽是进行语文电化教学的有效手段,但它也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收到明显效果的。只有善于运用电教手段的教师才能真正发挥电教工具在语文电化板书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因此,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电化板书教学时,应当根据教学要求,选用电教工具,掌握使用方法,充分发挥它的作用。

要处理好师生关系,即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关系。语文电化板书教学不同于一般的看电影和录像,它仍然是正规的课堂教学。从教的角度讲,教师是主导,主导整个教学过程,从学的角度讲,学生是主体,学生学习必须具有主动性、积极性,这样,学习才能奏效,不能由教师代替学生学习。在语文电化板书教学中,教师要和学生保持直接的接触。即使有时眼前无学生(如上电视课),心里也一定要有学生,安排内容,设计图示,选择教法,都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要处理好两种教材的关系,即课本等文字教材与视听教材的关系。两种教材各有特点和作用,不能互相替代,而只能互相结合、互相补充。视听教材中的图示、图表、图像等应当成为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文字教材的工具。

要处理好两种教法的关系,即粉笔加黑板的传统板书教学法与电化板书教学法的关系。两种教学法各有自己不同的功用,不能互相排斥,而应当互相补充。语文电化板书教学中,有时还需要借助粉笔和黑板的手段作为补充,当然还必须借助教师的讲述。

我国的电化教具目前以幻灯片最为广泛,许多中小学都已有这种电教的轻武器。尤其就语文电化板书教学来说,幻灯片是最方便、最有效的电教手段,更值得我们充分利用。在语文电化板书教学中,不论进行识字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或听说教学,幻灯片等电教手段都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

在阅读教学中,幻灯片更被制成课件。我在教学初中课文《看云识天气》时,就制作和使用了下列幻灯片,这些幻灯片与彩色画面幻灯片相配合,使得电化板书教学进行得相当成功。

幻灯片一:云 天气

幻灯片二:在上片中插入“看”“识”,形成:看云识天气

幻灯片三:在上片中抽出“看”“识”,插入“象”“的招牌”,形成:云象天气的招牌

幻灯片四:姿态万千 变化无常

幻灯片五:逐步复合而成

幻灯片六至十九(略)

应当指出的是,幻灯片等电教手段固然可以弥补“粉笔加黑板”的传统手段的不足,但是“粉笔加黑板”的传统手段也可以弥补电教手段的缺陷。因此,我们应当尽可能地把两者结合起来。这就需要我们明确并利用两者各自的功能。我曾将幻灯片课件教学与传统板书手段进行了一番比较,认为幻灯片课件教学与传统板书的不同功能在于以下五方面。

其一,突现性和突出性的区别。幻灯片教学具有突现,瞬息之间能将各种有效信息展示在学生眼前,以创设紧张活泼的课堂气氛,提高教学密度,训练学生的快速接受和反应能力。相比之下,传统板书优在书写的明快突出,对于一些关键性的内容,通过板书更能明确重点,给学生深刻的印象。

其二,超前性和适时性的区别。幻灯教学具有较大的超前性,减少了教学过程中的失误,幻灯课件易于储存与重现。教师若正确使用,可以大大拓展课堂教学的范围和内容,提高教学效率。相比之下,传统板书又具有适时性强的优点,与各个教学环节吻合得更严密,简便易用,能及时解决课堂上出现的新问题。

其三,广泛性和示范性的区别。幻灯色彩斑斓,图文并茂,涉及教学内容的各个方面,蕴涵着丰富的信息,超越了板书的限制,因而它的作用难以估量。相比之下,传统板书则具有示范的长处,有些教学内容不宜一下全部曝光,而需要逐渐呈现,就需要板书示范。板书更便于学生领会教学内容的具体环节。

篇(3)

一、传统的教师课堂演示实验: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演示实验占有重要位置,它具有两方面的作用:其一,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过程和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得出自然科学的概念和规律。其二,学生通过观察教师的演示实验,对于学生学习实验操作方法,还具有示范作用,演示实验的这一功能是其他形式的实验所无法体现的。可见,演示实验是化学教学中最生动、最有效的直观手段,现已成为非常重要的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素质教育要求的不断提高,现代电教设备在化学教学中的逐渐运用,化学演示实验也呈现出更加色彩纷呈的形式。

二、投影实验:

投影实验是在投影仪(或幻灯机)上进行化学实验。化学实验经过投影可以得到形象放大、清晰、真实的实验现象,因此可以大大通过化学实验的演示效果。

投影实验作为现代化电教设备在化学教学是的一个重要应用,有其传统实验不可比拟的特点:

(1)、放大实验现象。实验现象经过投影可以放大几倍,使教室中远离演示台的学生也能清楚地看到。有些实验只有细微的变化或变化现象可见度不高,如果通过投影放大,可以清晰地反映在银幕上。

(2)、观察实验现象可以从侧视到俯视。教师一般进行演示实验,学生都是从仪器的侧面观察实验现象,而有些实验,则需从上往下俯视仪器内部才能较全面地看到化学变化中的各种现象。竖直投影时,银幕上的影象是侧视仪器所观察到的现象,而水平投影,则是俯视仪器时所观察到的现象。

(3)、可缩短实验时间。有些实验变化速度很慢,但由于投影可放大实验中的细微变化,因此可以使普通实验方法需几时分钟才能看清的现象缩短到几分钟就可在银幕上明显地看出。

(4)、节省药品。由于投影能将实物和现象放大,因此,可以在较小容器中用少量药品来进行演示实验。

例:钠与水的反应:

投影方式:水平方向

装置:=10cm的培养皿

操作:培育皿中注入1/2容积的水,2滴酚酞试液。取一小块金属钠,滤纸擦去表面上的煤油,立即投入水中。

现象:钠熔成小球,在水面上做不规则运动,钠球表面不断有气泡放出,钠球所到之处溶液立即变红。

胶体电泳:

投影方式:竖直方向

装置:U形管浸入方形槽中

操作:往U形管中加10ml左右Fe(OH)溶胶,在两臂插入铁电极(可用拉直的回形针),电极的下端距胶体溶液约1cm。然后往U形管内滴加0.01mol/L溶液。为了使溶胶与KNO3之间有清晰的界面,应往U形管两臂轮流小量滴加KNO3溶液,加入的量以电极浸入1~1、5cm为宜。

实验用电压为30V以上。

现象:通电5分钟左右,可在银幕上看出阴极红色液面上升,阳极红色液面下降,两臂出现明显的液面差。证明Fe(OH)胶体带正电。

三、摄录象实验:

(1)、运用摄录象教学培养学生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

(2)、运用暂停镜头引导学生观察不易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3)、利用录象演示不易做成功的实验;

(4)、利用录象指导学生做有危险性的实验;

(5)、利用录象将同类型实验进行对比;

(6)、联播录象片段全面完整地再现实验过程:

观察实验时,一定要观察实验的主要现象。但限于中学生的观察能力,他们往往易疏忽而放过那些不易发现或容易消失的实验现象。

如,观察FE(OH)沉淀的颜色,由于FE(OH)白色沉淀很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FE(OH),学生难以观察到稍纵即逝的FE(OH)白色沉淀现象。教学时,如用录象机的暂停镜头,把一瞬即逝的生成FE(OH)白色沉淀的现象定格在屏幕上,学生就能清晰地观察到白色的FE(OH)。如用慢镜头放映,学生还能观察到Fe(OH)被氧化的白色灰绿色红褐色的颜色变化过程,且记忆牢固。

再如,铜和稀硝酸反应生成的无色NO气体;白色AgOH常温下迅速分解生成暗棕色AgO沉淀等,也可用录象机的暂停镜头进行教学,以突出这类实验的主要现象。

四、多媒体技术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运用:

1、模拟实验:

多媒体技术作为一钟崭新的电教手段在进行模拟实验中有其独特的优越性:

(1)、可以重复观看

(2)、可以改变观看时间

(3)、有些规模较大的实验,可利用CAI进行模拟实验

(4)、反证实验:

许多化学实验有毒,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如果操作不当,就有可能发生意外事故。化学实验中的一些错误操作,只能靠教师讲其错误的原因以及错误操作可能带来的危害,不能为了加深学生印象,用实验证明,否则会造成危险。用计算机动画模拟这些错误操作,它可将错误分解,放慢动作,不仅把错误的原因演示清楚,而且可以渲染气氛,学生看后印象深刻。下列错误操纵都可用动画来模拟:稀释浓硫酸时将水倒入浓硫酸中,液体沸腾飞溅;点燃没有检验纯度的氢气导致氢气发生装置的爆炸;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先停止加热,后将导管移出水面,水倒吸试管炸裂;加热装有液体超过容积1/3的试管时,液体冲出管外等。学生看到错误操纵的无限性,加深了对错误原因的理解,印象深刻。

2、微观展示;

3、实验复习;

篇(4)

硬件设备:主要指构成教学和学习环境的一切设备和设施,比如:计算机、投影仪、视频展示台、多功能语言实验室等。软件资源:电化教育中所需要的教育教学资源,除了硬件设施外还需要一定的软件资源。硬件设备只是构造了一定的教学和学习环境,要想使学习更好的发生,需要高质量的软件来支持教学和学习。技术服务(电教服务部门):主要指电教设备和媒体在投入到教学使用过程中后,在后续的使用中电教生产部门提供的跟踪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电化教育的发展受到教育发展的制约,电化教育产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不仅受到先进技术和媒体的促进,而且还受到先进教育理论和思想的影响。电教产业的发展需要一部分即懂得技术又懂得教育的人才,只有这样才能产出一些既具有经济效益又可以优化教育教学过程和提高教育质量的电教设备和媒体。也只有这样才能为电教产业的后续服务提供保障。此外电教产业的管理和评价也可归为电教产业的服务部门。

电教产业的作用

电教产业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提供了物质条件、环境和教育资源。首先,加速了教育改革的进程。教育必须走向民主化、终身化、多样化、个性化、国际化。电教产业为培养这样的人才提供了很好的环境,它为实现教育公平提供条件,并且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来设计个性化的学习环境,使每个人都得到发展;其次,提供多样化和全球化的学习环境,拓宽了教育的多样化空间;再次,为实施新的教学方法提供了条件,提高了教学和学习效率,使学习者可以在短时间内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电教产业的发展历程

电教产业在我国的发展已有一段时间,但目前该领域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还很少。且在仅有的一些研究中,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李运林等认为将电教产业的发展归为电教媒体的发展,即“将电化教育媒体应用到教育领域才产生了电化教育。各种媒体技术的发展以及其向电教领域的扩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电教产业的发展,使电化教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此将电教产业的发展历程归纳为以下几个阶段。萌芽阶段(20世纪20年代初期~解放前)这一时期的电教产业,由于电教媒体主要是使用电影、广播、幻灯,且都是从国外引进的技术,所以我国的电教产业处于初级的萌芽状态。不过此时我国的电教前辈们开始结合自己的需要拍摄电影和制作幻灯片应用到教育教学中。比如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孙明经等老前辈们,开始将国外引进的电影和播映技术应用于教育,以扩大平民受教育的范围。奠基阶段(解放后到改革开放前)虽然在解放后我国电化教育得到第二次发展,电影、幻灯、广播是此时期主要的电教媒体,但由于的破坏,此时期我国的电化教育的发展几乎处于停滞状态。电化教育的发展情况直接影响到电教产业的发展。电教产业此时期也在徘徊中停滞不前。发展阶段(改革开放后到90年代初期)改革开放和国家重视电化教育为电化教育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随着电化教育的发展,各种电教教材的需求加大,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电教教材不再完全由教育者根据需要自己制作了,由专门的音像教材出版社进行制作。此时电教产业的发展正验证了南国农先生的“电教产业由小电教发展到大电教,由学校转向社会”。随着电教教材市场的发育和逐步规范,还涌现了一批专门生产音像教材为教育服务的企业。深入发展阶段(90年代中期至今)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发展,以及它们在教育领域的渗透,再加上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政府部门对电化教育发展的重视和政策支持。此时期的电化教育进入了深度发展时期,电教的发展随之带来了电教产业的繁荣时期。电教产业的发展是随着电教学科和电教事业的发展而发展。电教产业的每一个历史阶段的发展,都是下一阶段发展的前奏或准备,都有很丰富的内容和特点。通过对各个历史阶段的电化教育发展的分析,找出其发展的规律,特别是形成产业这一经济现象后的各个历史阶段加以剖析,更能说明其发展历程,从而找出我国电教产业发展的总规律。

我国电教产业的现状

篇(5)

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用第一人称描述了作者在清华园教书时夜游荷塘所见所思所想。全文内容不多,意境却特别美,这对于高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具有独特的吸引力。但由于学生多生活在城镇,对荷花、对夜景了解甚少。叶圣陶先生说:"入境始于亲。"正是考虑到这个特殊原因,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先放一段录像把同学们带到"荷塘月色"之中。真实而各具姿态的夜色荷塘的独特景色,动人的音乐,激情的描述,三位一体,使同学们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同学们的心弦被扣动,思维被激活,一下子就激发起同学们主动学习的兴趣。

篇(6)

1.要修正电工电子课程的教学计划

这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前提。根据培养目标,我们将学生所学专业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分解成若干个课题,每个课题依据不同知识点又分成若干个子课题,每个课题都有具体理论和技能要求。通过实际教学的检验,这样的教学过程不再是单一的学科教学,而是瞄准目标、围绕课题的一体化教学。

2.电工电子教学场所需要一体化

这是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基石。要实施一体化教学,就必须具有既能满足理论教学又能满足实训教学的实训场地,所以建好校内实训基地是实施教学的保证。为了实现一体化教学,建议专门配备一体化教学教室,争取做到一人或者两人一台实训装置。需要电力拖动实训室、电工电子实训室、PLC实训室、常用机床故障排除实训室、自动化控制实训室等,理论和实训环节都在一体化教室完成。

3.电工电子专业教师的师资要一体化

这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关键。可以组织理论教师节假日到工厂参观见习、顶岗锻炼,让其弥补操作技能的不足;组织实训指导教师参加各类培训考试,以提高其理论水平;组织专业教师积极参加参加本专业各类技能竞赛,促其成长,通过培养进一步提高专业教师的技能和理论水平。

4.使用的电工电子的教材要一体化

这是实施教学的理论精华。依据中等职业学校电工、电子类教学大纲及职业技能鉴定标准,按照科学性、针对性、实用性的原则,同时教材中要体现教学过程的连贯性,实训阶段目标的渐进性,各实训阶段要有明确的实训目的、任务、内容、方法和考核等级等要求进行选编。

二、理实一体化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

理实一体化教学方式在电工电子课程教学过程中虽然提高了学生的操作能力,但是在实际理论教学中还需要注意理论和实际进一步结合,还应注意学生重视实践不注重理论的情况,不仅没有把基础知识学透,还会造成所学知识遗忘。

篇(7)

因此,从文化角度研究文学,不仅有助于发现和证实文学在文化系统中的独特价值,还可以拓展文学研究的潜能和无限可能性。外国文学史其实就是外国文化系统中的文学史,在一个文化研究已越来越热的时代里,单纯的、狭隘的文学研究和教学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外国文学教学已越来越多地与外国文化联系在一起。

一、电影辅助外国文学教学的可行性

21世纪用“视觉时代”来描述是再恰当不过了:视觉信号和视觉技术已经渗透到了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它们正从根本上改变着我们与外部世界的联系,从内容到方式决定着我们对外部世界的感知,规划着我们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也定制着我们对外部世界的反应。而视觉时代的另一个说法就是“读图时代”。我们不再单纯、甚至不再主要依靠文字来传递、接受、理解和处理信息,而是越来越多地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图像,使图像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功能,也使图像的应用范围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扩大,图像技术和艺术也正在超越文字技术和艺术,成为时代的新宠。

电影作为现代科技的产物,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它综合运用声、光、影技术,形象逼真地表现文本,并以极为直观、方便的欣赏方式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影视的传播方式和对受众的覆盖面,是传统意义上的文学难以与之抗衡的。“美国著名的批评家詹姆逊曾指出,后现代社会是一个形象社会或景观社会,视像对人们的影响已超过甚至取代了文学。”[2]在这样的背景下,电影也就成了很多当代大学生了解外国文学的一个重要途径。加之时代背景和文化差异等原因,很多学生在阅读外国文学作品的过程中曾遇到过不同程度的障碍。且看外国文学史的一些经典著作,如《荷马史诗》、《战争与和平》、《尤利西斯》等,它们或篇幅过长,或叙事节奏缓慢,或语言晦涩,对于90后学生而言可读性不强,学生普遍阅读兴趣不浓。而据名著改编而成的电影却比原著对学生有着更大的吸引力,有不少学生表示,他们是先接触到《乱世佳人》这部电影,才去看《飘》这本小说的。

这并不是说可以用观看电影来取代对文学作品的阅读。然而在读图时代,用影视资源来弥补作品阅读的不足、重新培养学生对外国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不失为一个选择。

二、电影在外国文学教学方面的优势

正因电影具有丰富的视觉效果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在进行外国文学教学时,运用影视媒介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给学生营造一种特定的语言环境和文化环境,有助于他们了解外国文学作品所涉及的地域风情和社会习俗,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及价值观。在外国文学教学方面,文化潜力还没有被充分发掘出来,利用电影进行文化教学将大有助益。

(一)加深对外国文化的理解和接受

外国文学包括欧美、亚非拉许多国家民族的经典作家作品、文学思潮和文学流派,时间跨度大、地域涵盖广、内容丰富庞杂。因此,学生学习外国文学的首要困难来自于不同国家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

文学作品是社会生活的能动反映和艺术再现。外国文学形象再现了各个国家和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政治、经济、文化等状况,描写了不同阶层人们的精神面貌和内心世界。而这些与我们自身的文化传统必然会表现出明显的文化差异和文化隔膜,这就造成了一定的接受困难。而电影,则可以营造一种特定的语言环境和文化氛围,提供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和了解到文化的差异。

在电影中,环境、风俗、礼仪、服饰、言谈举止等一系列感性印象替代了抽象的文化符号,原本不可触摸的“文化”被置换成了具体可感的场景,有利于学生对外国文化的理解。如在电影《傲慢与偏见》中,我们在轻松愉悦中感知到了19世纪初处于保守和闭塞状态下的英国乡镇生活和世态人情;电影《名利场》通过具体的场景和形象使我们看到了19世纪英国中上层社会名位、权势、利禄原是相连相通的,这就不难理解为何出身寒微的蓓基·夏泼要不择手段飞上高枝了;而2013年由巴兹·鲁曼导演的《了不起的盖茨比》,不仅还原了小说中描绘的1920年代的纽约的质感,甚至找回了那种“爵士时代”的某种耽美和玩乐主义的感觉。电影以最为直观和生动具象的方式反映了一个国家或民族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这种身临其境的文化情境,无疑有助于学生体会外国文学作品中更深层的文化内涵。

(二)促进对作品主题的理解和反思

在外国文学中,有些经典作品尽管声名远播,却由于种种原因使中国读者望而生畏,如美国当代作家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海勒曾以这部小说迅速走红文坛,产生了震撼性效应。这部小说是海勒为读者精心设计的一座文字迷宫,“小说自然时间序列被破坏,因果关系也缺失,各章节、各段落可以相互取代,可以从任何位置开始,也可以在任何位置结束。”[3]这种刻意为之的“混乱无章”对于很多追求情节生动曲折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次艰辛的阅读旅程。而借助于迈克·尼克尔斯导演的同名电影,则更有利于学生对小说主题的理解。观影中,我们感知到了整个飞行大队士气低落的气氛,士兵们有的酗酒闹事,有的开小差,有的找胡混,有的架了飞机作超低空冒险飞行解闷。尤索林地站在队伍前接受勋章,丹尼卡医生活生生地变成了一个“死人”,这些画面不仅给观者以一种忍俊不禁的感觉,又传达出了作品中愤世嫉俗的深层含义,令人悲伤,引人沉思。

三、运用电影进行外国文学教学的注意事项

如上所述,电影对外国文学的文化教学大有裨益。但这并不是说可以用电影赏析来代替正常的教学内容,更不能把外国文学课程当做影视鉴赏课来上。结合教学实践,在运用电影进行外国文学文化教学时,还应注意以下两点。

(一)选取优秀影片

在外国文学史上,有很多经典文学作品被改编成了电影,从网络上流传甚广的一个帖子《88部电影,外国文学史不用愁》就可见一斑。但影视和文学作为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它们在创作方式、表现方式、存在方式和受众接收方式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区别。有些作品在文学史上默默无闻,却因为被改编成电影而带动了相关图书的热销,如F·S·菲茨杰拉德的《返老还童》,原本不为人们所注目,却因2007年上映的、由大卫·芬奇导演、皮拉德·皮特主演的同名电影而名声大噪;而某些由经典作品改编而成的影视作品却反响一般,如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曾被数次改编成电影,其中1958年上映的同名电影在当年的奥斯卡中获得了最佳原创音乐奖项,以及最佳男主角奖和最佳摄影奖提名,但海明威本人却很不认同演员的表现,很多观众也反映影片比原著要逊色很多。在外国文学史上,有不少名著也被不同国家、民族、时代的导演们搬上屏幕,如简·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有多个影视版本:1940年版、1980年版、1995年版及2005年版,其中,1995年BBC的6集迷你剧是公认的迄今为止最好的版本。而这首先得益于它忠实于原著,不过多地烘托男男女女的情感悲哀,通过对话来刻画世俗的人物形象,那些琐碎的、奥斯丁式的幽默被保留了下来。

面对这种现象,在外国文学文化教学中,要慎重选择影片,尽量选取那些忠实于原著的、文学性较强的影视作品。

(二)进行有效赏析

由于课时的限制,在课堂教学时间内放映整部电影是不切实际的。因此,一方面,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在课外进行完整的电影赏析;另一方面,为了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地达到教学效果,教师可以把最能体现外国文化、民俗风情的片段剪辑出来,在课堂上适时展示。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课外活动,又丰富了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对外国文学课程的兴趣。

另外,在课堂教学中,决不能仅仅把影视欣赏当作娱乐消遣。教师在上课前,要做到“四熟”:对教材内容熟悉、对作品内容熟悉、对影片内容熟悉、对学生学情熟悉。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对文学文本和影片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整体的认识,在播放影片时进行恰当的点评和讲解。而在欣赏之后,教师还应引发学生进行思考。或单纯从影视欣赏角度出发,探讨中外文化的差异;或从影视改编的角度出发,探讨影片有哪些创造性叛逆以及对作品主题的影响。这种思考可以在课堂上以小组讨论、主题发言的形式来体现,也可以通过观后感的形式来抒发。如此,学生不仅通过影片欣赏巩固了文学知识、丰富了文学素养,还提升了自己的思考能力和钻研精神。

尽管电影在外国文学教学中有很大优势,但它也只是了解原著的一种工具和手段,远远不能代替对文本的直接阅读。“对外国文学名著文本的直接阅读依然是外国文学教学最基础的环节,也是最有效果、最为直接的学习方法。”[4]因此,教师要利用电影这一媒介帮助外国文学找回失去的读者,使学生通过观看影视作品产生对原著的阅读兴趣,在影视和文学作品的有效结合中,达到外国文学文化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曾艳兵.跨文化语境中的外国文学教学研究[J].外国文学研究,2006,(02).

[2]胡亚敏.比较文学教程[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篇(8)

“世界是通过形象进入人的意识的。儿童年龄小,经验有限,生活中的形象再现得越明显、越具体,对他们的思想影响就越强烈。”教师在创设情境前,应提前主动体验,进入情境,缩小成人和儿童之间思维方式和审美习惯的差异,把学生感兴趣的、有趣、新奇、新鲜的形象展示给大家:如“我家的家具”、“我给爸爸妈妈设计服装”、“喜羊羊和灰太狼”……凭借想象去认识生活,表现生活。教师要精心挑选美术作品给学生欣赏,让学生透过自己的视觉,通过自己的探索,去感受电脑美术作品的构图美、线条美、色彩美、艺术美,从而激发学生对电脑绘画的热情与兴趣。

因此,在教学中我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审美因素,创设一个和谐的美的情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审美欲望,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力。首先在选材上,我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新增了一些内容,如《高高的楼房》、《美丽的天空》、《马路一景》、《奇妙的星空》等等,比现有教材上的图画好看,而且操作起来也不是很难。其次,再在创设情境上多动脑筋,尽量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教《马路一景》时,我截取了一段马路夜景的录像片段,融声汇色,学生很感兴趣,又获得了美的情感体验,从而加深了对电脑绘画内容的理解,提高了审美感知力。

发挥想象,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力

审美创造力是在审美感知力的基础上进行的,在审美活动中,想象是必不可少的。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要鉴赏文艺,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美的感受和美的体验,常常会激起学生进行美的创作的强烈愿望和要求。凭借儿童的新鲜感、观察力和想象力,从而促使儿童去创造美。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生中普遍存在电脑操作能力不错,但制作出的作品在色彩、布局和创意上缺乏美感的现象。如何培养学生美的表现力,改变现状,制作出高质量的作品,这就需要我们信息技术教师积极引导与启发学生美的创作灵感。

另外,教学内容还应依据学生情况,在具有一定基础的条件下,适时安排具有启发性的课业。例如,在教低年级儿童时,我一般都是让他们在老师的范图上做修改,可以增添、变形等。比如我教学《家具》(自己选择的教学内容)时,我画了一个冰箱、一张床、一个包,还有一个书柜,让学生模仿画两种家具,附加了一个要求,就是让他们先想想自己家的家具的形状,然后再画自己家的冰箱、床或者其他家具。

我的图例:

别看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其实他们画得还真不错。有一个学生画了自己房间的一个形状像铅笔一样的衣架。他还形象地画出了笔尖的纹路,还是很有创造力的。

有的学生在我的范图上做了些小的改动,但也能看出灵气。如有个学生在我范图的基础上添加了枕头和被子,还添加了其他物品,看似简单,但却能反映出学生的创造力。

而在教高年级学生时就有所不同了。比如在学完所有的绘图工具后,还教学生使用FIREWORKS软件,来提高学生的图画质量。我让学生发挥想象,利用所学的绘图工具,绘制电脑图画。学生充分展开想象,能绘出出人意料的作品:有的学生绘制未来世界中,人身上带有翅膀,能在空中自由翱翔;未来世界中居住的环境更美好,蓝蓝的天空飘着几朵白云,清清的水,绿的草,艳艳的花儿竞相开放。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在学生手下诞生了,在想象思维和创新思维的驱动下,学生真正体验到了美并创造了美,从而提高了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从儿童到少年、到青年创造能力是不一样的,年龄越小胆儿越大,年龄越大,越是不知所措。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少儿随年龄增长认知能力有一定程度加强,对自己的创作追求更高,同时也有教学活动中的某些不足所至,进入创作活动时,反而表现得举步为艰。为此,对创造能力的培养极重要,应该贯穿整个学习的全过程,而且也要有相应的针对性。不可急躁,要一步一步、慢慢地培养创造能力。

组织讨论,提高学生的评价审美力

由于美感是在人感受和创造美好的东西时发生和发展的,因此美的东西能让人产生愉悦,愿意探究、观察和欣赏,产生审美感受,发出对美的由衷赞叹。

篇(9)

二、注重基础,训练信息操作技能

电脑绘画与手工绘画有很大区别,需要学生熟练运用鼠标。老师在进行电脑绘画教学时可让学生先感觉鼠标,控制鼠标的灵敏度,能够准确点开绘画软件的界面,并能准确找到绘画工具。熟悉绘画软件中各种工具的位置,可以“单一”操作练习,在选择与撤销之间熟练操作。所画的作品可以是模板中的花草树木,学会简单的绘画与配色,为以后绘画创作打好基础。老师要教给学生基本的电脑操作快捷键,如复制:Ctrl+C;粘贴:Ctrl+V;保存:Ctrl+S;剪切:Ctrl+X;撤销:Ctrl+Z等。基本技能的操作老师可以集体教学,在实际操作时,老师要及时跟进,巡回观察学生在操作中出现的问题。电脑绘画灵敏度较高,学生在操作时要仔细认真,如果遇到错误操作要知道如何撤销和修正。如五年级教材中《有趣的重复》一课,老师要教给学生运用大量的绘图工具和编辑命令,先自行设计一个简单的图形,然后用复制、粘贴就可以完成重复构图,简单快捷。学生从中可以感受到电脑绘图与手工相比的优势。老师先演示一遍,然后让学生进行操作练习,巩固操作技能。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软件中的美术字库,在图片中插入,并对字形进行拉伸、缩放和位移,进行立体化编辑处理。学生可以随心所欲选择美术字的字形格式,根据自己图片的需要进行横向或竖向插入自己编辑好的美术字,并运用软件简单的色彩编辑命令进行色彩构成。学生在自主操作中会有更多的发现,只要学生明确撤销命令,就可以大胆尝试,体现了电脑绘画的优势。

篇(10)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学与计算机科学技术相结合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它随着会计学理论、会计法规与制度以及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电子信息处理与传递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信息技术对于企业的组织形式、经营方式和管理策略的深远影响,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先进的信息技术知识以及娴熟的信息技术运用技能。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旨在培养实用型人才,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这在目前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中已基本上成为共识。那么如何实现这一教育宗旨呢?具体到电算化会计教学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加强电算化会计的实践性教学。这里就开展会计电算化实训谈几点看法。

一、必须把对电算化会计的认识放到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

目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中理论教学占主导地位,在专业课课时中安排了各类传统会计课程,电算化会计课程安排的课时不多。随着教育的发展,各个学校都认识到了实训的重要性,在教学计划中逐渐增加了实践时间,但主要集中在纯手工操作上,包括成本会计、审计等,依靠的还是一张桌子一套习题一支笔,信息化元素很少。但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促使会计核算、管理的方法、理念有了很大改变,认识到会计信息电算化的重要性是提高相关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的重要前提。

二、我们必须认清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现实情况

在我国目前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中,学生的主体是初中毕业生。他(她)们年龄不大,学历不高,社会实践很少,接受会计专业知识的能力还比较弱。这在具体实训过程中应该有所关注和区别。此外,学生们在对待财务核算管理上不会从管理的角度看待问题,容易单纯地将会计电算化理解为会计核算的电算化,这使得无法更好地理解会计电算化的核心——管理电算化。加上课时不足等原因导致授课内容上不得不做一定的限制和修改,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实训的效果。当然我们也应当看到,我们的学生就业时所面临的工作不会太过于复杂,而且目前能够真正实现管理信息化的企业也不是太多,过分提高实训目标和要求也是不合适的。

三、我们必须认清实训目标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学校如同生产者,学生就是我们的产品。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取决于社会需求。根据最近一份对400家大、中型企业的调查报告显示,调查的企业中,90%的企业开展了会计电算化,但是66%以上没有丢掉手工账或手工账与电脑账并行。企业不敢丢掉手工账的主要原因是怕丢失会计资料、有关人员的计算机运用水平低和管理不规范;同时软件公司售后服务质量有待提高。90%以上的企业主要运用会计软件的总账和报表处理功能,其次是工资和固定资产核算功能,电算化整体状况基本处在替代人工记账、算账、编制会计报表的水平。虽然这不能代表全部,但从某种程度上讲,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还处于电算化起步发展阶段,我们对学生的培养不能脱离这个实际。目前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目标应该定位在培养中等电算人员。他们能够借助相应软件平台并运用一些信息化工具,处理会计业务,准确及时提供各类相关信息,解决一些日常维护问题,参与部分企业管理。这在我们的实训教学中应该得到重视和体现。当然,随着社会进步和发展,实训目标和内容都应当做适当调整。

综上所述,在开展电算化实训过程中需要更加合理全面地考虑。第一要合理安排时间和时机。目前不少学校在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中,会计电算化课程课时所占比例很小。为适应课程需要,老师还要传授部分管理学知识和计算机应用知识,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学生只能学到一些基本原理和简单操作,根本谈不上系统掌握和熟练操作。有的学校虽然安排了实训时间,但却包含在了正常课程教学时间内,并没有增加学习课时。要更好地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学生,可以对部分相似课程进行整合,腾出课时满足实训的需要。其次,实训教学内容的丰富和完善十分重要。作为学历教学,系统合理的电算化实践教学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会计软件的操作使用(电算化专业学生应掌握至少两种软件的使用);Excel操作和使用,学生应掌握使用Excel动态图表的操作;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管理(包括单机版和网络版);企业财务信息电算化仿真案例实践,包括电算化审计等,并注意引入企业综合管理的理念。之所以把Excel的操作和使用放到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是因为Excel在我国普及率非常高,用Excel可以较灵活地实现商品化会计软件开发中的编程功能,而且可以直接为学生今后的工作奠定基础,如进行工资、固定资产、应收应付等项目的一般核算等。第三,我们还要注意防止或解决以下几个问题。1.会计电算化是一种思想,而不是一种简单操作。电算化实训教学是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很多实训由于时间、理解不同、老师业务水平或其他原因,会演变成为某一个财务核算软件的简单操作练习。其实就是把一套数据按照顺序输入电脑,经过反复练习,但学生到最后也只是知道这个软件的基本操作,那如果参加工作后面临另外一种软件环境呢?重基本会计核算而轻视了核算的目的——监督和管理,这不可取。会计电算化的真正优势不是简单减轻会计人员的工作强度而是更加规范、系统、快捷地参与企业相关监督和管理。如果这种认识或做法不转变,就会出现一个有电算化上岗证的同学到了单位连一张内部生产所需的下料单都不会开的情况;或由于涉及较多计算机和网络的知识,在某些情况下,会出现一个计算机专业教师辅导讲授会计电算化课的情况。当然,把对会计电算化的理解运用到实际中还需要努力和时间。

篇(11)

(1)想象力。

通过对古典文化图形的创意想象,从不同的构成形式的表现体系结合平面图形的文化含义,进行有意识引导的创意想象,将古典文化图形中的某种抽象意蕴和美感转为形象具体的造型显示,同时表达出一定含义和理念。在立体构成课程中关于创意的构图,强调其传达方式最关注的是立面的结构形式,这种三维空间的艺术归根结底始终是纯粹的立体点、线、面的方式。创造的灵感来源于想象力。绘画、音乐、艺术都是最能触动人们想象力的创作活动,在立体构成课程中需要通过对传统图形想象力的发挥引发对立体构成种结构的艺术效果的创造。

(2)古典文化解读。

运用想象力塑造构成形式离不开对社会、人文的理解和解读,将古典元素与造型结合同样也离不开古典文化的解释贯通。民族图形作为古典传统文化的载体表现,一种是通过同音的通感连接,形成图形与代表寓意的连接桥梁。如“阳”与“羊”的三阳开泰“,鱼”与“余”的年年有鱼“,盒”与“和、合”的和合二仙等,显而易见对同音的通感妙用正是图形在现代设计中应用的常有形式。是另一种载体是对文化的探索和追求,对意境的表现和展现,文化是对历史、社会情感的抒发,意境是思想的融合和发散,一般在表达方式上多以间接、婉转表达,因此在立体构成形式上,具有象征隐喻的艺术表现形式决定了整个造型结构、基调,更强调主观的感悟和发现,透露出了设计者的情感倾向和思想深度。例如,中国传统图形——“年年有鱼”,是年年有余的谐音,表达人们希望生活富足的美好意愿,学生的立体构成作业“年年有鱼”就是采用了年年有鱼的图形寓意,取其“人们丰富多彩的生活,充满鱼趣”的寓意表达延伸出该立构造型中的四个方形,有四通八达、事事如意之意,整个设计充满童趣和生活的惬意之情,赋予了古典图形传统吉祥之外的时代气息。以古典图形的意与立体构成社会、时代性构成方式的结合,是现代立体构成课程中值得探讨的方法。

(3)更深层次理念的挖掘。

在立体构成的教学实践中对于古典图形的运用,让学生了解构成形态的外在形式是内在含义借以表达的表象,真实需要展示的是创作者想要传达的内在含义。而世代传承下来的传统图形,题材广泛、风格多变、层次分明、结构感强、寓意丰富,寄予了众多美好的象征意义来。意义高于图形本身,这正也是历代沿传下来的古典图形背后更深层次的价值意义。将古典图形与立体构成教学实践相结合,需要指导学生首先去提炼和重构古典图形的形,更重要的是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共同探寻和挖掘隐匿在图形身后的寓意。对美的追求是心之所向,是不限历史、不限种族、不限古典、不限国籍的,古典图形富含的吉祥美好蕴意使的立体构成的设计更具文化和创新价值。学生作业“画屏——江南”立体纸构成的四个立面与画屏的四面结构融合,一面一幅场景描绘,面与面相互联合形成立体形式的连续变化,描绘出一幅江南五谷丰登、鱼米之乡的富饶想象场景。

2艺术的升华

立体构成的作业一般作为作品,而不是艺术品,而要具有艺术品的价值需要将感情元素融入与作品中,表达一定某种思想情华才能称其为艺术创作。从自然之形到意识之象,进而成为艺术,正是设计创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对社会的理解、对历史的敬仰实现的艺术升华与飞跃。这种审美仪式兼具理性与感性的认识,艺术创作需要表现时代特征,也需要反映文化领域。立体构成与古典图形的结合作为实践教学内容,透过表形构成的方式,营造追求美好生活向往的意境,感受到一种传统东方气息的传承艺术,反映出中华古典最淳朴的吉祥含义和文化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