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医学影像学教学大全11篇

时间:2022-10-26 13:23:29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医学影像学教学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医学影像学教学

篇(1)

[中图分类号] G642[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1)04(b)-118-02

Research on ultrasonic teaching reform of medical imaging specialty

YOU Lanlan1, ZHU Xiaohu1, ZHA Xiaoxia1, WU Shaoping2, YANG Fan3

1.Department of Ultrasonography,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Chengdu Medical College, Chengdu 610500, China;2. Department of Medical Imaging, Chengdu Medical College, Chengdu 610500, China;3.Department of Ultrasonography, West China the Second Hospital, Sichuan University, Chengdu 610041, China

[Abstract] Ultrasonic teaching has some shortcomings in curriculum contents, teaching material, teaching methods, faculties team and practical teaching. Aiming at these shortcomings, the thinking of teaching reform such as transforming teaching mode, using advanced information system to teach, use equipment, PBL method and technology in order to teach and emphasizing practice were put forward in this paper.

[Key words] Medical imaging specialty; Ultrasonic teaching; Teaching reform

超声医学是影像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普通X线诊断学、核医学、介入放射学、计算机体层摄影(CT)、磁共振成像(MRI)、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SPE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PET)等构成了临床医学中必不可少的影像诊断技术[1]。随着现代医学的迅猛发展,超声诊断在一些临床学科诊疗疾病过程中已成为必不可少的诊断手段,在某些方面发挥着其他诊疗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临床对适应超声医学影像需要的医学影像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但是医学影像专业的超声医学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①超声医学相关课程设置较少,目前广泛开展的课程仅有医学影像学、医学影像设备学、超声诊断学等,超声医学课时比例仅占所有专业课课时的15%左右,比如一本厚480页超声诊断学仅有不到100个学时,教学效果很难得到保证。②教材的内容相对比较滞后,可供医学影像专业使用的超声医学相关教材数量较少,一些关于介绍超声造影、三维重建、弹性成像、血管内超声、介入超声、超声靶向药物治疗等新技术、新设备、新知识的教材也较少[2]。③课堂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方法与手段比较单一,采用基于PBL、案例式、导学式、多媒体以及PCAS系统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使用也较少。④学生动手能力训练较少,学生的考核重知识而不重能力,学生操作技能、诊断能力及报告书写能力还有待提高。⑤超声医学理论教学师资和实践教学师资都相对不足,其学历层次、知识结构、综合能力都使教学效果难以得到保证。以上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迫使笔者有责任在超声教学中有所思考。笔者从积极转变学生培养模式,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系统、先进的技术、先进的设备开展教学,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改革等入手,不断丰富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转变医学影像专业学生培养模式

目前国内大多数院校均采取“4+1”的教学模式,即前四年进行公共课、基础课以及专业课的教学,最后1年进行实习。这种模式由于专业课与实践教学时间跨度较大,导致理论与实践结合不紧密,教学效果欠佳。同时,由于最后1年医学影像专业学生还将面临就业,有很多实习生因为就业准备及参加招聘或公招考试使实习的时间和效果难以得到保证。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校把医学影像本科专业“4+1”教学模式改革为“3+1+1”教学模式,即前3年进行公共课、基础课及专业基础课的教学,第4年所有学生均在实践教学基地进行专业课教学,第5年实习。这种模式的亮点在于第4年把学生集中在实践教学基地进行教学,便于学生直接接触临床,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参与临床诊疗,加深学生对临床超声诊断工作的认识,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由于超声医学是一门实践技能要求较高的学科,为了做好学生在第4年的教学工作,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诊断能力及报告书写能力,笔者还专门配置了4台B超仪器,成立了超声技能培训中心,并指派1名超声专业老师负责超声检查操作技能培训,学生可以随时进行操作和得到带教老师的解惑,从而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实现无缝衔接。

2 利用先进的信息系统开展教学

在超声医学教学过程中,笔者充分利用超声典型图像信息系统、医院电子病历系统进行教学。近2年来,笔者把在日常工作中发现的典型病例图像进行了整理保存,现已积累了各系统有价值的超声影像资料近5 000例,所选病例图片均按疾病分为心脏及血管、腹部、妇产、小器官等,笔者充分利用学生在医院进行第4年学习的时机,由带教老师的指导,学生通过工作站调阅并查获感兴趣的病例,并进行系统的比较、学习。同时,学生还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该患者的ID号从医院“军惠一号”电子病历系统中,查阅该患者的其他检查结果及治疗情况,指导学生“对照解剖认影像,分析影像找病变,依病理分析病变,结合临床作诊断”,体会“同病异影、异病同征”现象,既达到了回访的效果,又促进学生把超声检查知识与临床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此外,我院还建立了影像教学网络教室,可以利用网络教室的服务器直接调取影像数据,教师无需像以前准备大量的图片、患者病历资料等,就可直接在网络教室开展案例教学。通过利用先进的信息系统,不仅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也提高了教学的效果。

3 利用先进的设备及技术进行教学

随着现代医学的迅猛发展,超声医学的新技术、新设备层出不穷,如三维超声技术、超声造影技术、腔内超声技术、超高频超声技术、高强度聚焦超声导管治疗技术、超声靶向药物治疗技术等[3],这也给课程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笔者充分利用我院新引进的先进设备及开展的新技术开展教学,如我院引进了实时三维/四维B超,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专门安排了一次实时三维/四维超声检查的体验课,系统讲解实时三维/四维超声的技术原理、仪器的功能、可以开展的项目等,并在临床诊断中选取较为典型的案例,利用实时三维/四维B超仪的动态录制功能,把检查的整个过程录制下来,让学生学习观摩,学生较为直观地观摩到老师操作的手法,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再如笔者在超声造影技术的讲解中,利用一节课进行超声造影技术的课堂教学,讲解超声造影技术的原理、超级造影剂的使用、造影前需要准备的事项以及需要临床科室做哪些配合等,再利用时间组织学生分批进行现场观摩,让学生更为主管地了解超声造影技术。此外,笔者还积极邀请部分学生参与本科室关于超声造影剂制备的省级科研项目,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超声造影及造影技术的认识。

4 积极采用PBL教学法进行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在超声诊断学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展PBL教学,通过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 以学生小组为载体学习,发展学生自我认识学习内容、寻找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如在消化系统超声诊断科中,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以急腹症送入院的一名中年男性,自述 4 h前吃火锅饮酒后,逐渐出现上腹部疼痛伴腹胀,进行性加重,疼痛难以忍受,呕吐两次。患者回忆近年来有间断性右上腹隐痛,但未正规就医。患者身高165 cm,体重70 kg等,接诊医生申请腹部超声检查。笔者要求学生设想自己是超声医师,首先进行1次小组讨论,以小组为单位确定要学习的问题,成员分工收集相关问题的资料。第2次讨论时,大家把收集的资料信息向小组反馈,通过交流讨论、互相质疑等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意见。讨论结束后,还要求由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书面材料(通常为文字材料和PPT幻灯),再由教师进行点评。通过以上步骤,使学生对超声诊断在急腹症中的运用,胆系急腹症和胰腺炎的病因、病理改变、特征性临床症状、体征和临床诊断,超声检查方法和检查内容,典型的超声表现和鉴别诊断以及其他相关影像学的知识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笔者还鼓励学生在现有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新问题,教师也参照学生的问题不断完善PBL教学中的问题,形成良性反馈循环。

5 积极开展超声实践教学改革

目前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相关临床科室教学时间相对较短,对临床疾病的认识不足,在超声诊断实习中,应该注意弥补这一缺陷,帮助学生拓宽思路,做好诊断与鉴别诊断。我院从2008年开始,在影像专业学生超声实习教学时,设计了“三周满负荷实习教学”新模式[4],按疾病分为心脏及血管、腹部、妇产、小器官等模块,以具体病例为线索,实施案例式随访教学,强化超声与临床知识整合,提升学生横向思维能力,挖掘纵向知识深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新的实习教学模式安排3周时间,培养学生“三周满负荷学习”的习惯,即正常上班、见习急诊,下班后的学生在科室自学、复习相结合,3周内持续工作,以达到所学疾病种类和数量的满负荷。此外,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笔者积极采用案例式教学法,对右下腹急腹症患者,笔者根据患者性别、年龄、有无阴道出血、停经、疼痛特征等临床表现,结合尿、血化验检查,再根据超声征象,分析诊断是否为宫外孕、阑尾炎、输尿管结石等病变,并结合临床表现、检查结果、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分析讨论,总结经验,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游宇光,葛贻珑,叶军,等.临床医学超声分流专业《超声诊断学》教学对策研究[J].重庆医学,2010,39(9):1161-1162.

[2]张万蕾,李建国,周庆环,等.超声医学的发展趋势及超声医学教学的探讨[J].中国医学装备,2008,5(3):13-15.

[3]尹立雪.超声医学高新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0,16(5):4-8,49.

篇(2)

关键词:

留学生;医学影像学;英文教学

医学影像学是借助现代影像成像技术来揭示疾病病理改变,并进行临床诊断与治疗的临床医学学科。作为留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医学影像学不仅在现代医疗工作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其本身也随着医学影像新技术及影像检查设备的进步而飞速发展,这些都对留学生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提高留学生的医学影像学实践课程的教学质量是每一位教育者和临床工作者需要思考和总结的问题[1]。徐州医学院从2005年开始招收留学生,由医学影像学院承担外国留学生的医学影像学课程教学工作。笔者自2005年就开始承担留学生的临床教学任务,近几年也参与留学生在影像科实习的临床指导工作,在此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和体会。本文就医学影像学教学实践和经验进行分析总结,对教学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对策,以期对留学生的影像学诊断教学起到促进作用。

1留学生情况及师资培养

本校的外国留学生主要来自尼泊尔、印度和巴基斯坦等国家,少部分来自非洲和美洲国家,他们的生活环境、文化背景、思想观念和国内存在差异。留学生的英语阅读、写作水平普遍较高,但是留学生英语发音都带有浓厚的地方口音,给授课、口语交流带来很大的难度,仅少数学生可用简单的汉语交流。留学生的文化背景和思维习惯与中国学生有很大不同,他们不太接受呆板、灌输式的授课方式,喜欢互动式、讨论式教学,随意性大。由于采用全英语授课,授课教师需要良好的英语交流能力、丰富的影像学教学经验。为此,影像学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采取一系列措施来解决留学生教育的师资问题。首先,选拔部分英语水平高的教师作为留学生教学的骨干,发挥主要作用;其次,影像科每天早上进行约一小时的英文读片,要求医生用英文发言,大大提高了科室人员特别是授课教师的英语听、说能力;第三,结合学校国际化战略,兼顾留学生教育,选拔数名英语基础好的教师出国继续学习。另外,学校定期举办各种类型的英语教师培训班,这也显著提高了教师的英语授课能力。

2教材的选择和多媒体教学技术的运用

教材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尚没有一套统一的、适合我国留学生使用的完备的医学影像学英文教材,原版的英文教材不仅非常昂贵,而且不是专门为留学生临床专业编写的。为此,我们参照我国国情及留学生特点,以原版英文教科书为蓝本,重新制订了教学大纲,确定了各章节授课时需要涉及的知识点和重点、难点,对教材中的部分内容进行了调整和适当删减,在内容安排上力求由简单到复杂,便于学生掌握。多媒体教学是留学生影像学教学的主要形式[2],它结合了以多媒体、网络等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综合技术,教学方式直观、高效、内容丰富、表达力强。PACS(PictureArchivingandCommunicationSystems)即图像存档和传输系统,其储存的丰富图像与病例资料使教师讲授的内容更丰富多彩,非常适用于影像学教学,学生看后印象深刻,在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也有利于留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3]。互动式教学能营造积极健康的课堂气氛,启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习效果。互动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同时也有助于消除学生和教师之间沟通的障碍,使学习气氛生动活泼,轻松愉快。

3教学反馈和教学内容的考查

教学反馈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输出的信息经过学生处理后产生效果再输送给教师,并对教师教学信息的再输出产生影响的过程。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充分利用反馈原理调控教学过程对教学目标的达成无疑有着重大的意义。一方面,教师可以随时了解学生,随时从学生那里获取信息,根据反馈适时调整教学思路,这是教的反馈;另一方面,学生输出学习信息,随即根据获得的反馈与评价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这是学的反馈。教学反馈是教学系统有效运行的关键环节。监督和考查是教育教学的必要手段,它可以检验我们的教学效果到底如何,同时也可以使学生知道自己的不足,亦可以促使学生相互促进。在学完每章节后,给学生布置数量不等的课后复习题,学生结合自身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自我考核,下次课前进行讨论式提问,从而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逐渐掌握了影像学知识,并与其他学生比较,寻找自己的差距和不足。通过这样的教学实践活动,使留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就能全面系统地掌握各种疾病的影像学特点。互联网的运用使得各种影像学前沿知识的交流变得十分方便快捷,利用网络资源,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其了解更多的影像医学前沿进展,这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增强其学习动机十分有帮助。

4医学影像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目前,留学生的医学影像学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1)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虽然部分教师有国外留学经验,英语听、说能力较好,但是大多数教师的英语听、说能力相对欠缺,可能对本专业的英语非常熟悉,但交流时英语表达相对薄弱,与学生沟通可能存在困难,不利于解决学生的问题。我们正在积极争取资源,希望能尽早建立和完善教师岗前针对性培训体系、岗前授课水平认定体系及授课后效果及时调查与考核体系。同时,鼓励教师积极参加英语学习,特别注意提高口语交流能力,要求青年教师每学期跟随有经验的教师上课,学习他们的教学方法,以弥补自己教学经验的不足。(2)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方面。由于医学影像学的课时量不足,留学生的教学还较少涉及CT、MRI、核医学和DSA等前沿知识,课程内容趋于单一和简单化。为了把更多的医学新知识、新方法和新进展教授给学生,要根据影像学教学内容的要求和医学影像新技术、新进展的发展要求,适当增加、科学筹划并合理分配教学课时。目前的教学方式主要采用传统的课堂式教学,而以问题为基础的PBL(Problem-BasedLearning)教学法,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结合实际尝试将PBL、案例教学法相结合用于全英文医学影像学教学实践中,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兴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知识传播和能力培养相结合的教学目的[4-5]。(3)教材方面。目前医学影像教材较匮乏,一本好的教材直接关系到教学成效。医学影像学教学形式多样,需要的教学材料也不同,范围涵盖了诸如课本、教学大纲、见习指导、讲义和课件等。我们应结合国际影像学科的发展趋势,积极联系国内一些开展英文授课的医学院校,编写一套适应留学生知识水平发展需求且符合当今影像教学特色的高水平英文教材。对于留学生临床医学专业课的英语教学我们只是刚刚起步,医学影像学英语教学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相信通过不断总结经验、不断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留学生医学影像学教学质量会持续提高。

参考文献:

[1]陈联英,陶立坚.医学教育全球化探微[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3(4):16-17.

[2]张惠英,陈伟彬,宫凤玲.留学生医学影像学双语教学改革初探[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2013,15(3):441-442.

[3]余深平,孟悛非,罗柏宁,等.PACS系统在医学影像专业实习教学的优势与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20(1):81-82.

篇(3)

目前医学影像技术的教学主要是按照课本的顺序介绍各成像技术的成像理论、原理、影像操作技术、正常影像的表现。讲授过程中穿插示教典型的影像图片,很少涉及相对应的其他影像技术图像的表现优势。这样不利于学生对影像检查技术的整体认识,对不同影像手段诊断该疾病的优缺点也没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对于医学生即未来的临床影像技师来说,这关系到他们日后是否能正确选择应用对疾病诊断最有效的检查方法。这种教学方式一方面与课时有限有关,教师授课很少延伸到教科书以外的内容去比较各种影像检查技术特点;另一方面比较影像内容不是考试考核内容,学生对这方面关注不多,没有引起师生对这方面的重视。因此,正确转变认识,授课过程中适当地添加其他各种影像检查技术对被检部位显示特点,并进行各种图像间的比较,这对提高医学影像技术的教学效果及学生的临床技能非常必要。

2.比较影像教学插入的时机和度

在讲解一些影像检查方法的适应症时插入比较影像教学法,讲授完本检查法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后,要简单介绍一下其他影像检查方法的优势与不足; 一些检查项目在讲解临床应用时详细比较各种检查方法的适应范围、灵敏度和特异性等。如SPECT 脑血流灌注显像对急性脑血管病变如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急性脑梗死的阳性率明显高于CT; 对脑外伤急性期的敏感性也高于CT 、MRI, 而对后期随访中敏感性低于MRI 。而CT 和MRI 对脑肿瘤的诊断价值则很高, 阳性率高于SPECT 脑血流灌注显像。

3.比较影像教学法插入的方式

比较影像学教学的方式很多,根据比较的内容可分为新旧知识比较、正误比较;按照知识点出现的时间可分为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根据所采用的具体形式可分为实物比较、图形比较和列表比较。在医学影像技术教学中常常需要多种比较方法结合使用,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通过多媒体课件、幻灯投影等方式, 将各种影像检查技术操作图片及影像照片一起显示, 结合图片介绍各种检查方法的适应范围和诊断价值,被检部位技术及影像显示异同。在讲解CT扫描时,将其与X线平片摄影相比较,如讲述CT胸部平扫可与X线胸部后前位摄影相比较,可以知道CT胸部平扫为了防止肩部组织及双上肢产生线束硬化伪影,需要被检者双臂上举,而胸部后前位摄影为了减少肩胛骨对肺组织的重叠,要求被检者双臂内旋,手背放于髋部,两肘尽量内旋,双肩下垂;除此外还有中心线不同,其他要点均相同。通过各种影像学方法的比较, 突出各项影像技术能早期、灵敏、功能性特点, 同时指出它们各自优势和应用限度, 使学生对各种影像检查方法都有一个充分的认识。

4.体会

笔者通过与学生交流、课堂提问发现,学生普遍认同比较影像学教学法,认为比较影像教学可以“温故而知新”。此外通过比较教学,学生实践技能考核的成绩也明显提高。比较影像教学具有如下优点:

1)比较影像学有助于帮助学生知识的横向对比

介绍疾病的某种影像检查技术时,同时适当介绍该疾病的其他影像检查手段,运用这种影像比较方法可以找出该疾病不同影像成像技术间的相似点与不同点,找出影像表现间的相似点与不同点,各种影像表现所反映的解剖、病理、生化等信息间的联系,然后有针对性的剖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影像表现,促使学生知识横向间的比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总结、综合能力,同时能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和教师探讨,从而增强教学效果。

篇(4)

【关键词】

教育,医学;诊断显像;教学方法;系统整合

21世纪医学教育已呈全球化发展趋势,近年来,国内众多医学院校先后进行了医学教育模式的改革与探索,其中课程之间合理、有效的整合已被国内外学者广泛认同[1]。在此大背景下本校于2012年发起“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以五年制临床专业为对象,将临床阶段所有学科进行以器官、系统为基础的整合,构建全新课程体系,为培养卓越医生及提高教学质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医学影像学以此为契机,力争上游,也进行了一系列教学改革实践。

1医学影像学在临床医学器官、系统整合课程中的作用

1.1医学影像学是重要的桥梁课程

医学影像学是应用医学成像技术对人体疾病进行诊断和在医学成像技术引导下应用介入器材对人体疾病进行微创性诊治的医学学科[2]。其是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病理学、分子生物学、内科学、外科学、神经内科学等多种学科均有紧密联系,使其成为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重要桥梁和纽带。

1.2影像诊断学渗透在整合教学体系各系

统疾病教学中器官、系统整合课程模式是以人体器官、系统为中心,根据临床需要综合和重组医学基础各学科知识,实现功能与形态、微观与宏观、正常与异常、生理和病理等多种综合,淡化了学科意识[3]。而随着医学影像设备和技术的迅猛发展,影像诊断学已被誉为人类一双能透视的眼睛,在各系统疾病诊断中发挥重大作用;且影像学几乎涵盖全身各个系统,与整合课程体系具有天然亲和力。本校教改提出的器官、系统整合课程分为呼吸、循环、消化、骨肌、神经、泌尿生殖、内分泌、血液及风湿免疫8个系统疾病,而医学影像学渗透在各系统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临床分型分期、预后及随访中,其作用举足轻重。

2教学改革实施的基本保障

2.1教学对象分析

学情分析是优质教学的先导。处于大学三年级的临床医学本科专业学生有如下特点:(1)基础医学知识扎实,对人体各系统的解剖及生理、病理已有了初步认识,为进一步学习各系统疾病打下了良好基础;(2)求知欲强,学习热情高,思维活跃,但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3)专业英语能力欠缺,查阅文献及自学能力稍差;(4)对教学改革没有准备。故提出相应策略,教学中反复复习所学知识,建立与临床疾病的联系;根据学习兴趣,适时设置问题、布置中英文作业、考评奖励等调动学习积极性;组织教学前动员会,讲解教学改革的意义和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4]。

2.2师资队伍建设

在学校及教学医院的支持下积极利用网络、院报、工作会议、继续教育活动等各种渠道在校内广泛宣传系统整合教学的先进理念和方法,逐步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方式,并借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关于教师培养的方法,重视骨干影像医学教师的培养,设立各层次教师培训项目,学科带头人、项目负责人重点培养,提升教学水平,树立名师风范[5]。具体途径如下:(1)适时派遣各层次教师参加国内外影像医学教学培训和交流,本校各影像学教研室至今已有多名教师到国内外学习先进教学理论、方法,并有多名教师在国家级临床技能大赛中获优秀指导教师奖,增强了教学荣誉;(2)不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国内教学会议、各类教学公开课程[如“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PBL)”教学],学习先进教学理念,提高教学质量及技巧,不断优化教学方式,为开展新的影像医学教学模式打下坚实基础。

2.3教材选择

以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出版的白人驹、徐克编著的第7版《医学影像学》为教材基础,参考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的各器官系统教材,编写适合本校影像学教学改革的教材草案。

2.4系统整合课程的硬件准备

本校创建临床技能实验教学中心十年余,主体包括两部分:(1)校本部建立临床技能实验中心总部;(2)各附属教学医院分别设立独立的临床技能实验中心,具备各项临床操作技能教学的功能,形成了满足多专业临床实践需要的综合性教学训练平台。另外各教学医院医学影像科均应用国内先进的医学影像存档与通讯系统(picturearchiveandcommunicationsystem,PACS)获取、显示、存贮、处理医学影像学资料,PACS是一种高效率、无胶片化的图像综合管理系统。在大幅提高医疗工作效率的同时也为医学影像学实践教学提供了一种先进的教学工具[6-7]。

3教学内容的设置

3.1设置原则

借鉴国外医学院校相对成熟的教学内容设置方式,结合我国具体要求,做到先破后立[8]:(1)教学内容必须涵盖国家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规定所有要求,保持教学目标不变;(2)为达到课程纵向整合,加强学科间融会贯通,打破原有大纲顺序,结合其他临床学科各系统知识教授次序重新安排相应教学内容;(3)删减学科教学中的低效重复,促使内容间的有机融合,增加见习学时。

3.2具体安排

为配合系统整合教学改革将医学影像学理论内容拆分重组为8个系统包括呼吸、循环、消化、骨肌、神经、泌尿生殖、内分泌、血液及风湿免疫系统,并按系统总论和系统各论分步教学,另外创造性设置了PBL课程,占16学时。总论内容包括不同影像学方法的成像原理与临床应用,各系统的正常影像学表现与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熟悉常见的影像学术语;各论教学重点为各系统不同疾病的影像学特征,以呼吸系统为例,与其他学科系统整合课程同步,以疾病为中心,依次按照肺炎、支气管扩张、肺癌、纵隔疾病等逐一讲解,利用具体临床病例,结合疾病临床及病理表现,将学生之前所学相关临床学科理论知识与医学影像学真正应用到病例中,重点讨论影像学特征及进展、转归,并学习该疾病的影像学描述,从而提出疾病诊断及鉴别诊断(其他各系统疾病不做赘述)。将所学重点内容贯穿整合,培养学生医学影像学诊断思维方式,增强学生对影像学理论知识的认识,提高诊断信心,并创造性加入少量涉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部分中医学影像学考试内容,为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建设添砖加瓦。

4教学方法探索

在医学影像学系统总论、系统各论及实践课程3个阶段的教学中应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传统教学(lecturebasedlearning,LBL)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讲授为主要形式,强调学科知识的系统完整,条理清晰,框架明确,故选择应用于第一阶段系统总论授课。第二阶段系统各论的教学中借鉴国内多所医学院校改革经验,根据各系统疾病的特征选择PBL与LBL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和教师均成为课堂主体的一部分,为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提供了平台。实践课程中更加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利用先进的医院PACS,应用案例导入式教学法[9],既提高了学生的临床思维与综合分析能力,又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习兴趣和信心,同时教师也从中获取了教学效果的初步信息。

5考核评价体系

将以往卷面考试为主转变成综合考评方式,保证了教学质量评估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公正性。本课程成绩包括采用课堂案例导入式教学参与度成绩、期末理论笔试成绩及病例实践考试评分三方面。其中教改评分采取量表形式进行,主要考查学生对教学方式改革、教学内容改进、课前准备重要性等方面的认识程度。并创新性应用数学公式的方式计算最终成绩,公式如下:总成绩=18%×课堂表现成绩+80%×期末考试成绩+2%×调查问卷评分。学期结束后将不同教学方式的班级成绩进行对比,归纳总结,结果发现系统整合教学改革班级成绩优于传统教学方式的班级。

6思考与展望

以系统整合课程为中心的医学影像学教学改革是医学教育不断发展创新的产物。本校医学影像学教研室借此良机,依托原有教学大纲设计改进教学内容,学习并应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在让临床医学生减负之余,增强自学能力,收获了更多的知识和学习乐趣,且提高了影像学诊断能力,值得参考借鉴。但仍有很多不足,如整合临床课程与自身内容逻辑关系之间的冲突,丰富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时间、手段匮乏之间的冲突,传统内容与知识更新之间的冲突,考试方式改变与学习兴趣的冲突等[10],在未来的实践中尚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作者:孙博 苗延巍 张维升 刘爱连 易桂兰 许驰 刘静红 刘铁利 单位: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教务部 大连医科大学影像系

参考文献

[1]赵振富,王子梅,张健,等.临床医学专业整合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基础医学教育,2014,16(7):570-572.

[2]白人驹,徐克.医学影像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

[3]周新文,曹福元,晏汉姣,等.器官系统课程体系改革中基础与临床桥梁课程的设置和实践[J].西北医学教育,2013,21(2):252-253.

[4]李萍,岳凤莲,刘白鹭,等.医学影像学课程整合的应用与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5(6):71-72.

[5]黄钢.以提升学生胜任力为导向构建PRICE教学改革模式[J].医学教育管理,2015,1(1):1-5.

篇(5)

[ABSTRACT]ObjectiveTo assess the current situation in medicalimageology teaching and reforming.MethodsThe characteristics of modern medical image teaching and the problems existed in traditional teaching were analyzed, the modified measures were then proposed.ResultsWith the amendment of the teaching plan and program and the improvement of subject construction and course system reform, the optimized course group was formed.ConclusionImproved course system of medical imageology, constructed on the basis of diagnostic radiology and multimedia teaching, greatly benefit the development of comprehensive abilities of students major in medical imageology.

[KEY WORDS]medical imageology; teaching; reform

医学影像学是一门以影像为主的实践性很强的医学学科,是介于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如何使学生在掌握必要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同时,提高对影像图像的独立分析与判断能力,为今后更好地胜任临床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近几年来,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 医学影像学成为临床医学中发展较快的一门学科,在临床工作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20年来从传统X线诊断学到现代医学影像诊断学经历了巨大的发展和变化,该课程的教学不再是一本教材一支笔就可以完成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21世纪教学的需要。因此,医学影像学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如何高质量地完成现代医学影像学的教学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艰巨的任务。

1 现代医学影像学的特征

1.1 现代医学影像学教学的内涵在不断丰富

自1895 年伦琴发现X线以来的百余年间, 放射学经历了巨大的变化, 随着B超、CT、MRI、ECT 和 DSA 等技术的出现和介入放射学的兴起, 放射学已发展为诊疗兼备的现代医学影像学。

1.2 医学影像学发展日趋强劲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医学影像学中的广泛应用,医学影像诊断已从显示宏观结构发展到反应分子、生化水平的变化;从显示形态改变到反映功能变化;从单纯诊断向治疗方面发展。尤其超声医学在现代医学四大影像诊断技术(CT、MRI、同位素扫描和超声医学)中发展更为迅速,在各种影像诊断学中,以其仪器体积小、便于移动、价格相对便宜、对人体无创伤以及可以重复检查等优点,受到医学界的高度重视。由于各种电子探头相继问世,计算机前处理和后处理能力不断增强,以及数字化处理的实现,使图像质量、储存、编辑、转录的能力有了极大提高。现在超声探查的途径已从体外进入到腔内、血管内;超声诊断仪已从超声诊断室进入了手术室、监护室、急诊室。目前,胎儿超声、经颅超声、血管内超声、心腔内超声、体内超声、介入超声、三维超声已取得或正在取得惊人的进步。 随着影像诊断技术不断提高,目前医学影像学在临床应用日趋广泛,且临床地位日趋重要,专职从事医学影像学诊断的医务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队伍也日益壮大。

1.3 医学影像学是一门涉及学科知识面广的综合学科

医学影像学从内容上涉及到了内、外、妇、儿等多门学科、多个专业,这就要求不论教师还是学生应有一定的广度医学知识面。①解剖是基础:影像声像图实际上就是人体各组织声阻抗的分布图,各种检查方法都是以人体不同部位和断面成像为基础的。因此, 只有熟知大体解剖,了解正常断面解剖,树立平面和立体观念,才能正确认识正常组织的图像和鉴别异常图像,并能对病变做出准确定位。②病理是关键:各种疾病都有其病理与生理的改变,组织和脏器的不同病理生理变化决定了超声波对其的不同反射,从而表现出不同特征的声像图。因此,掌握病理学与生理学知识对疾病诊断至关重要,特别是对一些比较难鉴别的病变,把声像图与其病理生理改变结合起来分析,往往能得出更加符合临床的正确结论。③临床是目的:影像诊断的目的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然而影像诊断入门容易,精通难,一个好的影像诊断医师必须熟悉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多方面的临床知识,了解各科有关疾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这样才有可能更全面地分析临床提出的主要诊断问题,从而避免出现漏诊误诊。

2 传统医学影像学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2.1 教材、教学模式无法满足目前的教学需要

《医学影像诊断学》是影像学专业与7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主要课程,《医学影像诊断学》授课一直使用吴恩惠教授、张雪林教授、汪绍训教授、HOLGER PETTERSSON教授等主编的教材。这些教材的特点是以疾病为主线,深入介绍各系统中各个器官不同疾病的不同影像学(X线、CT、核磁共振和超声医学)表现。目的是使学生对一种疾病的影像诊断有一个全面、完整的认识,这似乎对于培养学生能全面而系统地掌握医学影像诊断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综合多种成像技术进行疾病诊断的能力有帮助。但是,医学四大影像诊断技术多年来在国内外大中型规模的医院,不论是在学科设置方面还是从事专业技术人员方面早已形成各自独立的学科,如放射科、超声科、核医学科等。这不仅仅大大提高了这些学科的临床医学诊断水平,也大大提高了这些影像诊断技术的临床地位,而且使得这些影像诊断技术在各自领域内发展异常迅猛。目前,核医学教学不论是教材还是教学设置早已从医学影像诊断学中独立出来。而超声医学仍然与CT、核磁共振、X线在教材与教学设置上融合在一起。因此,我们认为目前所沿用的《医学影像诊断学》教材、教学模式既不适应各影像学科或从事这些学科的技术人员专业独立性的特点,也无法满足目前的教学需要,教学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2.2 医学影像学内容多、涉及知识面广而学时数少是影像学教学面临的突出问题

要在现有的教学模式下完成教学任务,保证教材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确实会很困难。尤其超声医学与CT、核磁共振、X线在教材与教学设置上融合在一起使该矛盾凸现的就更为突出。然而,超声诊断学尽管属于影像诊断学体系,但有着其自身的特点, 超声诊断学尤其超声心动图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与其他医学课程相比超声诊断学教学具有其特殊性,其强调的是实时、连续、多切面及动态观察疾病的影像学改变。因此,超声检查的操作手法很重要,往往同一个病人,由于操作手法不一致,切面的大小也不一致,有时可以造成诊断意见悬殊很大,正因为该学科这一特点才使得超声的诊断是靠动态和实时做出的。因此,超声的诊断必须医生亲自操作而不是仅靠读几张片子就做出诊断。此外,尽管超声医学近年来发展迅猛但人们对其的认识还是相对不足,以致超声诊断学在教学内容和学时安排上不尽合理,势必会导致学生对这个学科认识比较薄弱。

3 加强医学影像学教学几点粗浅的建议

随着医学影像学设备和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超声、CT、介入放射学已逐步普及和MRI大量引进使用,国家九五攻关重大决策已将介入放射学单独成立为一级学科,与内科、外科并列为现代医学三大技术。因此,为了适应新世纪现代医学发展和社会的需要,进一步培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高层次医学影像学专业人才,医学影像学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3.1 修订医学影像学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为了培养基础宽厚、临床实践能力强的医学影像学高素质人才的目标,应围绕以能力培养为主线,运用现代教育理念,遵循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 着手修订医学影像学专业教学计划,使医学影像学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充分体现课程体系的先进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对课程体系进行科学的调整和优化。

3.2 加强医学影像学学科建设与课程体系的改革,促使优化课程群的形成

21世纪医学影像学专业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修订,必然涉及到教学内容的更新。为了适应我国目前各影像学科或从事这些学科的技术人员专业独立性的特点,应该加强医学影像学科建设和课程体系的改革,以满足培养新世纪高级医学影像学专业人才的需要。我们认为医学影像学应该下设放射诊断学教研室、超声诊断学教研室、核医学教研室、介入放射学教研室和分子影像实验室[1]。实验室可进行包括分子生物学实验在内的影像学实验研究。通过整合优化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在放射诊断学课程建设的基础上形成医学影像学课程群,并形成以放射诊断学为核心、以多媒体教学为主要教学手段的医学影像学课程体系。

3.3 更新教学手段,实现医学影像学专业教学的现代化

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日益深入和广泛,极大地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为医学教学的改革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和实现的条件,促使传统的医学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革。由于超声诊断学图像的成像、观察及诊断的最后确立都在一个动态的过程中进行,多媒体技术在超声诊断学教学中发挥了更显著的作用。医学影像学多媒体教学具有如下的优越性:①节省时间,提高授课效率。 我国目前教学体制导致大多数医学生基础理论知识较好,但动手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较差。而且医学影像学所涉及的方面几乎包含了医学领域中的大部分学科,而应用多媒体教学就可节约大量教师板书和作图时间,提高单位时间内的授课内容,可以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较多信息,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②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技术将单调、乏味的课堂知识形象地体现在动态和静态的图像中,使学生可以利用多种感知手段来获得信息,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教学效果。例如, 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时在 M 型超声上二尖瓣前叶呈“城墙样”改变; 在二维超声上二尖瓣前后叶呈“鸡啄米”样运动。单纯的理论式教学学生很难理解和掌握所学的内容,采用多媒体教学后,通过多媒体的声色、静动、图文等信息多角度刺激人的感官,将抽象的过程直观、生动地显示出来,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力,有利于学生开阔思维空间,学习效果会明显提高。多媒体教学可以说从根本上实现将传统的被动填鸭式教学向主动参与互动式现代化教学模式转换。③多媒体教学能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和逻辑推理能力。多媒体教学有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助于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助于弥补示教病例不足的问题,有助于使复杂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解决以往教学的一些盲区。同时,多媒体教学还能提高学生形象记忆和立体空间思维能力,使学生多层次、多方位、多角度观察影像,观察组织器官的形态功能、立体结构,从而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逻辑推理的能力[2,3]。

实践证明,多媒体教学是一种顺应现代教学发展潮流的有效的教学模式。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教学经验的进一步的积累,多媒体教学必将更好地促进医学各学科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加速医学教育现代化进程[4]。

总之,医学影像学的发展日新月异,医学影像学教育也面临更大的挑战,旧的教学内容和模式已不能适应新的要求,面对21世纪医学影像的发展,我们要顺应时代,推陈出新,总结经验,不断地探索一些好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用新的内容与知识充实学生,以培养更多的医学影像学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吕发金,谢鹏,罗天友. 分子影像学及其对医学影像学的影响[J]. 重庆医学, 2005,34(5):775.

[2]刘璐,刘扬,王宇,等. 多媒体教学促进核医学教学改革的探讨[J].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03,17(2):9294.

篇(6)

可以直接从核医学影像科的临床资料中,筛选出具有科研价值以及教学价值的ECT(核医学影像)图像,并且针对每一份ECT(核医学影像)图像,撰写出相应的影像表现和诊断结果,将这些整理好的ECT(核医学影像)资料存档于SQI服务器当中,并建立起一个数字化核医学影像试验教学平台,学生或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平台客户端调阅相关的医学影像资料。该实验教学平台应该具备有图像上传、管理、检索、浏览以及实验报告提交和教师批阅的功能,满足教师的试验教学需求以及学生的学习需求。

1.2平台应用

1.2.1基础实验

核医学的基础实验部分,首先应该让学生准确的抓准医学图像的基本信息,例如器官组织、显像类型(静态/动态、平面/断层、阴性/阳性、局部/全身、)以及显像仪器(PET/SPELT)等等,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让学生握核医学影像的显像原理。教师应该围绕核医学图像的重点进行分析,例如器官组织的位置、形状、大小以及显像剂分布等等,尤其是显像剂分布这一点。教师在为学生分析核医学影像时,首先应该让学生学会如何去辨别正常核医学影像与非正常核医学影像,使学生掌握各类组织器官的核医学影像显像特征;其次,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白非正常核医学影像的表现,使学生时刻记住“异病同影,同病异影”的判断规则。教师分析完核医学影像后,再要求学生书写实验报告。学生在书写实验报告的时候,首先应该对该核医学影像的表现进行清晰准确的描述,再对该影像进行诊断(注:非病因诊断)。最后,把自己书写的实验报告和教学平台数据库中的资料进行比对,判断自己的诊断是否存在错误或偏差。

1.2.2综合性实验

综合性实验实际上是为了培养学生对核医学影像进行比较的能力。教师在进行综合性实验教学的时候,首先先让学生从数字化医学影响实验教学平台的数据库中,调取某类疾病的核医学影像图像,并针对对该图像的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以此加深学生对核医学影像检查的原理、应用以及适应症的理解,并要求学生将某类疾病的核医学影像,与该疾病器官的其它医学影像图像(例如:B超影像)进行分析对比,以此提高学生对疾病的鉴别和诊断能力。

1.2.3设计性实验

教师在进行设计性实验教学的时候,让学生根据教师所提供的临床病例资料,设计出医学检查的最佳项目和最佳方式,再针对相应的检查项目、方式,做进一步的鉴别、诊断分析,以此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高综合分析能力。

2应用结果

将数字化医学影像实验教学平台应用于核医学实验教学,实现了核医学实验教学方法、方式以及手段上的变革。核医学实验教学教学手段,由人工教学转变成数字化教学,核医学影像教学方式,由临床科室现场教学转变成计算机网络化教学,核医学实验教学方法,由教师讲解教学模式转化成学生自主探究式靴子。将数字化医学影像实验教学平台应用于核医学实验教学,使得核医学实验教学的教学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化,目前,在本院的数字化医学影像实验教学平台中,已经归档了近万份医学影像数字化资料,其中,核医学图像类资料就占了30%,完全能够满足本院的实验教学需求。核医学影像实验教学的教学内容分为3个层次,即基础实验、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基础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的原来比例是10:0:0,将数字化医学影像实验教学平台应用于核医学实验教学,基础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的比例变成了5:3:2,由此可见,综合性试验和设计性实验的教学开展率得到提升。之前,学生书写实验报告的规范程度至达到了75%,现在,学生书写实验报告的规范程度竟达到了96%。

篇(7)

【关键词】医学影像技术学;实验教学;改革创新;分析研究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医学技术的要求标准也越来越高,影像诊断技术作为现代医学领域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必须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的更新完善。在这样的严酷现实之下,我们对医学影像技术学的实验教学模式提出了更高的标准,教学模式必须要打破传统的常规模式,向着更加科学化、数字化和信息化的方向发展。

一、医学影像实验教学的特殊性

医学影像技术学是一门基础性的医学科目,其在医学领域中具有着重要的地位,对于学生将来更好的适应岗位需求具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总的来说,医学影像实验教学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实践应用性强。

他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单纯的理论学习并不能够让学生充分的掌握技术的要求,必须要通过有效的实验课程,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动手能力和临床工作能力。

2.新技术推广应用快、广。

医学影像技术学是医学中的新兴学科,它的发展速度非常的快,科研究的领域与空间十分的广,每当有新的技术手段被应用到临床医疗之中的时候,实验教学都必须要紧跟其步伐,避免出现于临床脱节的现象。

3.和其他学科联系较多。

医学影像学技术是其他多种临床疾病诊断的重要依据,它与其他的学科之间存在很多的联系。因此对于医学影像学的实验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操作的技能,而且还要学会应对各种疾病检查的方法。

二、当前医学影像技术学实验教学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医学影像技术学有其独特的特殊性,因此对此的学习也应该具有针对性。但是就当前医学院校的教学实际来看,很多的学校在这一学科的教学模式上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归纳来看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实验大纲与实验教材相对滞后。

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飞速发展,很多的技术和设备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目前国内的高校使用书籍中并没有一些新技术、新理论的内容,对于医学影像技术学方面的实验指导也非常的少,涉及的新技术方面非常的窄,甚至一些教材中仍然沿用已经淘汰的技术教材,这对于学生的学习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2.实验课学时相对较短。

医学影像技术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对于他的学习主要应该采用实验教学的方式,但是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当前很多高校对于这门课程的教学模式采用的还是纯理论授课的方式,对于实验教学的课时安排的相对较少,这使很多学生虽然学到了理论知识,但却不能够切实的应用到实际之中,造成他们的岗位适应能力差。

3.实验教学手段单一落后。

以往我们的医学影像技术学实验课主要是在实验室进行的,但是由于实验室的教学条件有限,能够联系的实验内容也就不充足,一般只能够进行一些基础性的实验实践,对于当前临床医学中常用的大型数字化的设备认识不足。

三、医学影像技术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措施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对医疗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医学影像技术学作为医疗诊断方式中的重要方式其在医疗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总的来说,根据当前的教学实际,进行医学影像技术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措施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1.学习实践活动多样化,注重在训练中学习医学影像技术。

医学影像技术的学习不是纯理论的,实验教学也具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今后教学改革的方向之一就是要加强实践教学的改革,不断的引进先进的设备技术,充实教育资源,让学生能够及时的了解最新的技术手段,从而有效的提高实际操作技能。

2.注重人才的引进,加强实验教学人员队伍建设。

师资能力的不足是当前影像教学效果的主要原因之一,原来一名实验教学需要带一个班级的学生,这大大的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也弱化了对学生的时时指导强度。通过人才引进培养的方式,加强实验教学人员的队伍建设,提高实际的教学人数可以大大的改善教学的环境,让学生更加充分的享受教师资源。

3.健全实验教学教材和资料库。

随着一系列的改革发展,我们要根据技术发展的实际,不断的将最新的医学影像技术编撰到教材用书之中,让学生及时的了解当前的技术形式,从而更好的掌握技术能力。同时我们也要逐步的完善资料库,保证每一个学生都有充足的资料来源。

结语

综上所述,医学影像学实验教学有其独特的特殊性,这决定了它需要不断的进行发展,根据当前各医学高校的实际教学情况,结合临床实际需求和医学影像技术的新进展,不断的进行实验教学改革,为学生走上临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汪百真,俞曼华,张俊祥,曹明娜.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实验课程的改革与创新[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3,07:919-921.

[2]王惠方,梁长华,杨瑞民,陈杰,岳巍,刘儒鹏.医学影像诊断学实验教学模式改革[J].中国医药指南,2013,21:774-775.

篇(8)

doi:10.3969/j.issn.1009-6469.2015.12.057

近年来,医学影像学发展迅速,影像诊断技术也不断更新和完善并且逐渐趋于数字化及信息化。如何结合本学科知识结构改变,培养医学影像学应用型人才已经成为我们面临的任务,对我们的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谓应用型人才,是指接受医学教育,具有宽广的知识面、一定医学专业知识和全面的素质,能将现有的医学技术转化成临床实践,并具有一定创新和发展能力的专门人才[1]。为此,必须把握医学发展潮流中的热点趋势,改革传统的医学影像学的教学方法。传统的医学影像学教学模式存在着以下不足:(1)教学思路僵化。大多数一线教师缺乏创新性教育的主动性,在教学实践中上体现的是传统的教育思想,学的好与不好主要靠最后的考试来评价;其次,授课教师之间团队意识薄弱、交流匮乏。大多数的教学团队都只是一种形式的组织,并没有做到集中备课、共同拟定系统的、综合的教学方案。(2)教学方法传统。学生们缺乏对影像学技术的了解,尤其是各种影像学技术在具体疾病中的诊断价值与限度。这些学生从事临床工作以后,就会产生不合理的检查和误、漏诊问题,并且有可能延误最佳诊断治疗时机、降低医疗质量。其次,多层次、多专业学生“一种版本、一个模式”的“一刀切”教条模式。这样做的弊端往往是本科学生“吃不饱”,专科学生“吃不了”,达不到基本教学要求[2]。(3)教学方法单一。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法仍占主流。落后的教学理念必然导致陈旧的教学模式,而这种模式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潜能、学习动力和好奇心是一种不经意的扼杀。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采用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育手段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将多元化教学的建设和实践贯彻在本科生教学实践中,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各方面做改革性教学的尝试,力求培养学生能够成为具有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应用型人才[3]。

1转变教学理念,注重能力培养

1.1实施“以学生为中心,以团队为基础”的多元化实践性改革

对《医学影像学》课程在医学本科生的教学方法上,运用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模式,旨在树立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的教学思想,要求理论联系实际。为此,每个专业设置一个主讲教师,带队3~5名中青年教师,集中备课、共同拟定教学方案,力求最终培养出具有系统的、综合的思维能力的影像人才。其次,改变僵化的教学方法,改革的重点是实施“以学生为中心”“以团队为基础”的多元化实践性教学,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医学影像学教学活动。在实际教学中不再是将知识进行简单的传授,而是通过一个个具体的疾病案例,从临床症状入手,综合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启发学生进行主动思维,达到对某种疾病的掌握。教学结果表明,这种带有主动创新意识的模式学生喜爱接受,且效果很好[4]。

1.2改变学生成绩评价模式,培养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除了课堂上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余也有一些很好的案例要求学生解决,并且学生的最后成绩与平时这些课后的练习挂钩。由此,死记硬背的学生得不到认可,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同时,除了教会学生影像学的专业知识,还要求学生掌握各种影像学技术在具体疾病中的诊断价值与限度,通过临床病例检查成功与失败的案例分析,反复通过测试强化记忆并掌握,与成绩挂钩。这样,就避免了这些学生从事临床工作以后不能恰当使用影像学检查技术,产生不合理的检查和误、漏诊问题,减少卫生资源的浪费。

2教学内容的改革

2.1影像、病理、临床并重医学影像学具有自身固有的特点

利用各种成像技术显示并反映患者的解剖、生理、病理、心理、代谢和功能的改变。对于没有任何临床经验的医学生来说,有必要在教学中更多地强调影像、病理及临床三者的有机联系,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影像技术如何反映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比单纯传授影像诊断知识更为重要[5]。为此,本课题组成员在实际教学中三者并重,力求使学生对某种疾病达到的是一种立体的掌握,而不仅仅是影像。

2.2以点带面,举一反三

以X线诊断学为基础,详细讲解CT、MRI等内容,力争做到每个学生都能全面掌握各种影像技术在临床的应用,以及各种技术临床应用的优势和限度,并逐步增加了CT和MRI的比重。通过拓展学生的知识面,逐步培养他们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的效果。

2.3改变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对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进行相应的修改和适当的调整,既要突出重点,又要兼顾全面。不断充实新知识,增加了介入放射学、分子影像学、PACS等影像专业的前沿知识及新进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他们对医学影像学的认识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6]。

3教学方法的改革

3.1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中心

摒弃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法,采取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例如,在学生们学会了心血管系统的正常和异常X线表现之后,在理论课1周前选取1例具有典型的临床症状的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的患者,要求学生在下周理论课上写出该患者影像学表现会有哪些?需要与哪些疾病进行鉴别。学生们课后通过查找资料,阅读相关的心脏病的知识,了解先心病的影像学表现、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教师随机选取不同的学生,要求他们通过图像和幻灯来展示该病的影像学特点,根据学生的问题讲解,最后总结出该病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影像特点以及鉴别诊断。这样学生全程参与了从提出问题到问题解决,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强化了学生的影像思维能力,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及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在这个模式教学中,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启发、促进的作用,而不是单纯的教导式作用,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也培养了学生医学检索的能力,使学生在合作与交流、方法与创新等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培养[7]。

3.2开发多媒体课件

为解决学时短和知识内容多的矛盾,在教改活动中,开发了大量的多媒体课件,并充分利用大学校园网的先进技术,将该课件嵌入医学影像系网页,建立网络实验数据库。不但可以提供图文声并茂的临床及影像资料,使学生在听觉、视觉上同步获取教学信息。而且能使疾病的影像特点、手术过程、病理标本三者动、静态图像及临床资料有机的结合,既方便了学生的学习,又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了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8]。

3.3开发网络论坛,完善网上课程教学系统

为学生和教师提供知识交流、学术指导和病例讨论的平台,激发学生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自觉思考的主动性,使学生从病例讨论中提高判断是非和自我完善的能力[9-10]。开辟专门医学影像园网页,学生可以把问题写出来放入答疑栏,老师可以做有针对的问题解答;同时,老师可以选择一些试题和病例在网上,学生可以在网上选择性答题,不懂的内容写入答疑栏,老师及时给予答复。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学生可以在网上与老师进行交流,使学生和教师能及时掌握学科的新动态,激发了学生学习医学影像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首创精神,也会较大提高教学效果。

3.4改变以课堂为中心的的教学方式

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到科室学习,并将我科多媒体教室及阅片室建成临床实践基地。他们学到的不仅仅是某种疾病的影像学表现,而是一整套对疾病诊断及鉴别的思路[11]。每周安排1~2次小型专题讲座,讲座上的影像图片,能在学生对影像学理论课学习之后有了初步感性认识。紧接着会在讲座里面设置一些临床影像病例,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让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使影像图像由抽象变为形象,把理论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当然,平时还存在实践课授课制度不完善,实践课高级师资授课时间有限等问题。克服这些困难和不足,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培养出主观能动性强的应用型医学影像学人才。

3.5吸收一部分优秀学生参与科研

我们的教学团队成员都有自己的科研项目,对于一些自主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吸收他们参与科研,这在其他一些重点院校已经实施[12],我们刚刚起步。在参与科研的过程中,这些学生会阅读大量的相关外文文献,提高了外文文献检索、阅读甚至写作的能力,为以后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此外,在实际的参与过程中,他们也学会了分子影像学相关学科的技术,如细胞培养、分离、鉴定、标记,动物模型制备等等,科研能力及科研思维得到一定提高。另外,在科研参与过程中,他们接触到了本学科的一些前沿技术,对本学科的发展动态及趋势有所了解,效果表明这批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大大提高。总之,我们力求通过理论和实践教学在内容上和形式上的科学设计与合理安排,形成多元化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能够成为具有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应用型人才。同时,力求通过对本课程的教学改革,使教学队伍梯队结构合理、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先进、教学内容符合时代需求,将本课程建设成为省内一流、在国内有影响的具有显著特色的精品课程,对全省影像医学的教学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熊中奎,夏国园,夏瑞明,等.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教改实践[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1,10(10):1230-1232.

[2]赵绘萍,张红梅,蒋高民,等,影像医学的教学如何适应影像医学快速发展[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14,35(1):74-75.

[3]张肖,肖越勇.医学影像学专业人才的培养与教学实践[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15,12(2):126-128.

[4]王云玲,邓佳敏,赵丽萍,等.两种教学法在影像医学临床实习教学中的比较应用分析[J].新疆医学,2014,44(5):133-134.

[5]邱立军,乔宏伟.医学影像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5(5):71-72.

[6]向贤宏,刘明娟,罗柏宁,等.影像医学LBL、PBL及TBL教学模式的比较[J].大学教育,2014(16):126-127,136.

[7]马展鸿,刘敏,郭晓娟.心血管病影像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病案,2013,13(6):60-62.

[8]朱战强,王鸿娟.探索课堂教学策略提高医学影像学教学效果[J].新西部(理论版),2014,7(7):146.

[9]王勇朋,任晓羽,刘衡,等.医学影像学实践课数字化、网络化的应用与评估[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5):56-57.

[10]龙云,萧仲敏,郭青,等.高校开放实验室网络论坛的设计与实现[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3,11(3):140-141.

篇(9)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3(a)-0208-02

医学影像学在临床的应用中不仅能够辅助医生诊断疾病,还能有效地医治疾病,目前我国临床医学中影像学专业人才还比较匮乏,虽然近年来我国大部分的医学院开设了影像学学科,但影像学教学效果还有待提高,为此,该文分析了医学影像学教学现状,提出了医学影像学教学方法,为提高临床影像学教学效率,培养大量的影像学人才提供科学借鉴。

1 医学影像学教学概述

医学影像学涉及的范围比较广,从传统的x线诊断学到先进的磁共振成像等都属于影像学范畴,目前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影像学技术主要利用断层成像以及电子计算机图像形成一门医学课程,从单纯的解剖图像逐渐呈现定向定量的发展趋势,目前影像学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具有重大意义,将影像学应用在微创手术以及外科手术方面已经成为医疗发展的必要,随着信息技术与医学的发展,影像学对医学专业人员的专业水平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医学影像学学科教师,用先进的教学理念以及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培养出越来越多的影像学专业人才[1]。

2 医学影像学教学现状分析

首先,从我国医学院校的发展形势来看,部分医学院校的影像学教学发展比较落后,一些医学院校影像学学科师资力量比较薄弱,缺乏专业的影像学教师,大部分的影像学教师都由其他医学学科教师担任,这部分学科教师对医学影像学的了解大都流于表面,不能深入掌握学科中具体内容,更无法将影像学教学内容教授给学生,因此,学生在影像学学科教学中也只能学到一些基础知识,对影像学的实际操作与应用掌握能力无法提高,学生在医学临床中的影像学操作水平受到限制,不利于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

其次,影像学学科教学课本与教学内容更新速度较慢,无法跟上时展的脚步,部分医学院延用陈旧的教学内容,导致学生学习的学科内容不能满足医学临床需求,导致影像学学习缺乏实用性,影像学中包含放射性诊断内容,是辅助医生诊断病人的重要依据,如果不能科学准确的通过影像学得到检测结果,会误导医生对患者病情的判断,直接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陈旧落后的影像学教学内容会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与真实性[2]。

最后,在影像学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使学生对影像设备以及设备作业原理进行深入了解与记忆,教师简单的演示影像操作步骤,学生缺乏实际操作机会,缺乏临床实践经验,直接影响了影像学的教学效果。部分医学院虽然为学生设置了影像学实践场地,但实践设备为各大医院淘汰的陈旧设备,由于设备过于陈旧,与医院的新型设备差别较大,学生虽然在学校实践中掌握了一定的操作技术,但在新设备面前仍然不会动手操作,实践失去了现实意义。此外,医学院的学生不仅要学习影像学学科,还有更多的实践等待学生去做,因此,学生的时间有限,教师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学生记住更多的影像学知识,使学生死记硬背各种疾病的X线特征,给学生的学习带来较大的压力,机械的记忆教学内容,导致学生对影像学学习缺乏兴趣,甚至一些学生产生厌学心理。

3 医学影像学教学方法的应用

3.1 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应用

影像学教学中重点知识比较多,需要学生记忆的知识也比较繁杂,知识规律性不明显,如果学生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记忆知识点,会严重影响影像学学习效果,因此,影像学教师应利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通过有效的启发使学生自主思考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胆囊X线与CT检查中,教师应用比喻的方式启发学生,将胆囊与X线的关系比喻为乘车安检时包裹与传送带的关系,生动有趣的比喻,使学生充分了解了X线检测胆囊病变的原理。此外,教师可以将自己日常操作中出现的错误总结出来,用自己的错误案例启发学生,使学生认识到影像学操作的具体步骤,在启发下使学生总结经验,避免以后犯同样的错误,在教师科学的启发下,学生对影像学有了新的认识,改变了对枯燥繁杂的影像W的看法,对影像学学习产生了兴趣,对培养学生影像学自主学习意识非常重要[3]。

3.2 多媒体教学方法的应用

多媒体教学法在影像学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有效地将枯燥繁杂的知识生动的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通过视觉与听觉等感官感受影像学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多媒体教学在影像学教学中的应用需要教师掌握扎实的多媒体设备操作技术,能够做好课件的设计,例如,教师在网络资源中搜集各种病变的过程,利用计算机技术将视频进行剪辑,使学生直观地观看病灶病变的整个过程,之后教师再将各种病变在影像学中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学生对真实的病情变化有了直观地了解,又通过影像学的检测图片观察病灶的变化结果,对影像学临床应用的重要性有了新的认识,有利于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使学生对影像学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在多媒体教学时,教师不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将所有的内容全部播放给学生观看,每观看完一定的内容之后,要为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使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吸收与消化,允许学生进行讨论,使多媒体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3.3 以疾病为中心教学方法的应用

以疾病为中心教学方法的应用主要是指,教师一边讲解疾病一边播放相关疾病的影像学资料,将疾病与影像学资料相结合,之后以其他疾病为例,先为学生播放疾病相应的影像学资料,使学生观察影像学资料,引导学生根据影像学资料分析与判断疾病,做出诊断,学生在诊断过程中可以相互交流与讨论,各抒己见,说出自己诊断的依据,教师对学生的讨论加以指导。以疾病为中心教学方法在影像学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临床应用能力,以疾病为中心进行教学需要学生课下做好预习和复习,了解每一种疾病的影像学照片特征,教师要做好课堂总结,用具有科学性与逻辑性的言语和专业知识总结学生的课堂表现,对学生加以肯定,引导学生自主学习[4]。

4 结语

综上所述,医学影像学教学是医学学科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教师在影像学教学中应摒弃传统落后的教学观念,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实践为主,不断提高医学影像学教学效率,使学生的医学影像学操作水平得到提高,为我国医学的发展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小红,王会玲,赵联伟.几种教学方法在医学影像学实验课中的应用体会[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6,23(3):322-323.

篇(10)

〔关键词〕

医学影像学;教学;医学伦理学;患者权益

医学影像学在现代医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医学生对医学影像学知识的掌握必不可少。医学影像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分为理论教学、见习和实习教学。为提高医学影像学教学质量,各个院校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精品课程网站、慕课、微课等互联网教学的兴起和发展,拓展了医学影像学教学的空间和对象。教学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ictureArchivingandCommunicationSystems,PACS)为医学影像学教学提供了更为先进的载体。PBL教学(ProblemBasedLearning,PBL)等教学方法,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bjectivestructuredclinicalexamination,OSCE)等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逐渐应用。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这些新的教学模式或方法更注重学生临床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也需要临床资源更及时地向教学资源转化[1]。具体而言,影像学教学尤其是实践教学中,常常需要利用患者的影像学和临床资料作为教学内容,有时还需要在临床一线直接面对患者进行示教,以求教学更贴近临床实际应用,便于学生掌握。然而,临床患者配合医学教学工作的矛盾与冲突,已成为突出问题[2]。因此,为规范医学教育临床实践活动,保护临床实践过程中患者、教师和学生的合法权益,保证医学教育教学质量,2008年8月,卫生部、教育部联合颁发了《医学教育临床实践管理暂行规定》,并从2009年1月1日起执行。

1医学影像学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对患者的知情同意权重视不够

患者的知情同意权,是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时的一项基本权利。在医疗过程中,患者有权利决定其本人是否配合教学,也有权利决定其病例资料能否作为教学资料。但在临床和教学实践中,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有些医务人员简单认为,患者选择到医学院校的附属医院或临床教学医院看病,就相当于已默认愿意配合医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所以,有些医生在不征求患者同意的情况下,任意使用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教学和科研,或者带领实习学生进行影像学实践教学。事实上,患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观摩或示教,很容易产生反感和不满情绪,并可能由此引发医患纠纷。

1.2不注意患者隐私和人格尊严的保护

患者的个人资料信息、健康信息、身体隐私等都属于患者的个人隐私。但在临床和教学科研实践中,个别医务人员对此认识不够,在未经患者许可的情况下,将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未经匿名等预处理,便在科研、教学、学术交流中公开,甚至未做匿名处理便将患者的影像图片传至互联网上。另外,影像检查过程中,一些检查项目按照检查规范要求,需要暴露患者身体隐私部位,如乳腺摄影、子宫碘油造影、尿道造影等,若事先未就这些问题与患者进行充分沟通,检查时态度冷淡、语言生硬,会让患者觉得尴尬难堪、人格尊严受损,如果此时被观摩示教,就有可能会产生冲突。

1.3教学与临床工作的冲突

临床教学实践与患者的利益存在着一定冲突,一方面,医学生培养离不开临床实践;另一方面,患者期望医疗行为都由经验丰富的医师亲自实施。对影像学而言,医学影像科每天要接诊大量的患者,在医疗繁忙时间段进行观摩、演示等教学活动,可能会造成拥挤混乱,进而影响到患者的就诊和检查。另外,部分带教老师责任心不强,缺乏及时监督和指导,任由实习学生操作影像科的检查设备,而实习学生可能对于一些复杂的影像学操作不熟练、对检查的辐射风险认识不足,从而可能导致影像检查效果不佳、甚至失败,或导致患者接受不必要的辐射暴露。

1.4患者配合医学教学的意愿降低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医疗改革不断探索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市场经济引入医疗系统后,医院运行和发展与经济利益密切相关,尤其是一些医院与医生的逐利行为,让患者对医院公益性和道德性产生质疑。一些医生过度依赖辅助检查,医患关系物化,导致患者对就医结果期望值过高,而忽略了医学的局限性,一旦医疗结果达不到预期要求,极有可能引起医患纠纷。医务人员医疗工作繁忙,医患沟通交流的时间减少,导致医患间缺乏人文关怀的滋润,缺乏互相理解和尊重。医患信任度降低、医患关系紧张、患者维权意识增强而忽略了自己的伦理责任等,都会导致患者对医学教育的认同度下降,配合医学教学的意愿降低。

2伦理对策

2.1落实患者知情同意权

患者维护自身权益的法律意识在逐渐提高,如果医生在对患者实施诊疗行为及带教时,还在延续着老的方法和思路,显然已经跟不上时展[3]。《医学教育临床实践管理暂行规定》第十一条规定:“临床带教教师和指导医师应牢固确立教学意识,增强医患沟通观念,积极说服相关患者配合医学教育临床实践活动;在安排和指导临床实践活动之前,应尽到告知义务并得到相关患者的同意。在教学实践中要保证患者的医疗安全和合法权益。”因此,在需要患者本人配合教学,或者使用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进行教学时,我们必须积极与患者沟通,努力征得患者同意,鼓励患者配合教学,说服患者主动参与教学,并最终签署知情同意书。

2.2患者隐私权的保护

在进行这一类的医学影像学检查的实践教学时,必须考虑到患者的人格尊严问题,在检查前与患者做好充分交流,详细、耐心地说明注意事项[4]。积极说服患者配合教学后,方可进行检查与示教。检查过程中应关闭窗帘、房门,创造良好的私密空间,患者更衣、身体时,必须充分考虑到患者的心理和生理的合理诉求,忌用粗鲁、冷漠的语言要求患者,维护患者尊严和保护患者隐私,带教的学生人数不可过多,应尽量减轻患者的不愉快和不适感。此外,保护患者隐私,是医生应该遵循的职业道德,不得将患者的病情、健康情况泄露给无关人员,不得随意谈论患者的个人隐私,除非获得患者同意,患者的个人资料包括姓名、住址、联络方式等,均不得在科研教学资料、学术交流等方面公开。因此,在教学图片和教学内容中,均不应出现患者的上述个人资料内容。在多媒体教学和实践教学时,需要将影像图片上的患者姓名等个人隐私内容删除或屏蔽;在利用PACS教学时,最好能通过软件设置,将患者个人信息作匿名预处理后,再进行示教。在互联网教学兴盛的今天,很多幻灯片和医学图片都能被检索到,极易传播,如果患者隐私因为没有事先处理而被暴露,很可能会造成不良影响,这一点尤其需要引起同行重视。

2.3患者利益优先原则

当教学与临床工作有所冲突时,我们应坚持患者利益优先原则。安排实践课程时,尽量避开繁忙时段,减少教学对患者就医环境和检查流程的干扰。在影像学操作实践的带教中,一方面,教师应积极为学生创造动手机会并认真做到“放手不放眼”;另一方面,教师不得因教学需要而增加患者检查频率、不必要的检查项目,不能为了教学资料的准备或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而对患者实施不必要的检查。在现场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患者及师生辐射安全与防护,避免意外辐射暴露。

2.4患者就医期间伦理责任的履行

患者就医期间,在行使知情同意等自的同时,也有着履行配合医生诊疗和医学教育等伦理责任。附属医院和临床教学医院的临床教学行为,最终的目的是为了社会公共利益,是为了更好地为更多的患者服务,符合患者的自身利益。因此,一方面,医院应告知患者所承担的社会伦理责任,不能只强调自己的权利,如果每位患者都强调自身所享有的权利,拒绝配合教学,那将不利于医疗卫生和医学教育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不利于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所以,我们应该对患者加强宣传,以增加患者对医学教学工作的理解与支持;另一方面,影像学教师在传授影像学先进技术的同时,也要加强对患者权益的维护,注意医学人文的传承,教会学生用心去维护和谐医患关系,用对待病人的“热心肠”“软心肠”去使用“硬设备”“冷机器”,这将有助于增强医患互信,让更多的患者更好地配合影像学教学工作。

3结论

影像学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增强带教责任心和教学意识,认真组织安排教学实践内容,在安排和指导学生临床实践活动之前,应积极与患者沟通,使其主动配合教学,做到患者知情同意。教学过程中,师生要尊重和维护患者的权益,注重对患者的人文关怀,保护患者隐私权,从而增强医患互信,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让患者愿意配合教学活动,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以有利于影像学教学的顺利开展。

作者:徐贵平 金晨望 李文荣 强永乾 张明 郭佑民 单位: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学影像科

〔参考文献〕

[1]徐贵平,金晨望,强永乾.医学影像学教学改革策略与趋势的探讨[J].西北医学教育,2013,21(4):817-820.

篇(11)

一、概念及特点

传统的课堂学习模式———授课式教学法(Lecture-BasedLearning,LBL),是以教师唱主角的“填鸭式”教学,不适用于注重实践技能训练为主的医学影像教学,而FC要经历事先预习、自主练习、课堂讲解与答疑、教师总结四个阶段。FC的实践过程中,在上课前要做好准备工作。学生方面,需要提前学习教材、观看提前录制的教学视频,并在各个学习小组内交流学习心得;教师方面,需要精确把握学生在课前预习中的重点疑难问题,设计相应的课堂讨论问题。在课堂上,教师应与学生积极互动,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并及时解答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在影像诊断学的教学中,以FC模式实现教学目的,以实际教学情况为基础,将学习过程中的知识传递和积累过程放在课前。在多媒体、PPT、图片存档及通信系统(PictureArchivingandCommunicationSystems,PACS)、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InformationSystem,HIS)系统等计算机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实现知识传递;课上通过自主、合作、师生共同答疑等形式,完成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内化。本文旨在探讨FC在医学影像学教育中的实践应用价值。

二、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2015年度本校全日制临床本科生42名,从中随机分成两组,即对照组(LBL教学组)和实验组(FC教学组),其中对照组21名,年龄(23.32±1.32)岁,男10名,女11名。实验组21名,年龄(23.19±1.65)岁,男9名,女12名。两组学生的性别及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具有可比性。

三、教学方法

对照组采用LBL教学方式,上课形式为传统模式,即以带教老师授课为主。老师利用多媒体、PPT及PACS进行课堂授课,课后学生可以提问,由教师解答并总结。实验组采用基于微课的FC教学模式进行授课。关于教学视频制作:(1)视频的平均时长为15~20分钟;(2)围绕教学内容中某个或者几个知识点,以重点、难点或疑点为切入点展开视频课程设计;(3)视频结构独立,每个视频均基于某个知识点或教学主题建立独立知识模块;(4)各知识模块关联组合构成主题明确、内容完整的结构化知识单元。课前学习阶段:课前共享教学视频,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学视频,同时在组内微信群里相互讨论,并独立完成视频中的测验,同时在群中提交课前布置考核内容;教师分析学生考核内容完成情况,制订不同的讨论问题,设计与调整FC的授课内容。课中阶段:(1)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教师以涉及的疾病为主题,以PACS系统或投影为媒介,通过“病例讨论”的形式,让学生们应用视频内容,回答教师提出的各种问题,并收集不同观点,同时留意观察学生交流讨论的情况;(2)师生互动:教师对各小组学生回答的问题进行点评,对微课中所阐述的重点、难点或疑点进行解答,并引入FC中涉及的相关知识点,从而实现个性化教学;(3)小组讨论: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对该节课内容进行回顾总结,之后教师针对各个小组提出的问题进行个性化指导。课后阶段:每堂课结束后均进行课后考核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考核方法包括笔试及口试,主要考核学生课堂上掌握的理论知识及应用能力。笔试由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及当堂的授课内容,准备4道填空题(每题5分)及2道问答题(每题15分),进行闭卷考试,满分为50分,由1位老师进行盲评。口试根据当堂教学内容和要点,根据课堂人数由教师准备相应数量的病例(21例),由学生抽签选择题目,每人抽一个病例,并现场对所抽取的病例进行影像学描述与分析,老师给予现场点评并评分,满分为50分。笔试和口试的总得分为该学生的最终得分(满分为100分)。统计学处理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2015学年总共62次课,每个学生的笔试、口试和总成绩均计算学年平均分。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笔试平均分、口试平均分和总成绩平均分,分别进行两组独立样本的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课后考核成绩,包括笔试、口试及总分成绩,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的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如表1所示。其中以口试及总分成绩显著性最明显。

讨论

传统LBL教学普遍存在两个矛盾———既定的教学进度与参差不齐的学生知识掌握速度之间的矛盾,教师共性化教学与学生个性化认知的矛盾。FC通过采用先进信息技术,变“教”为“学”,是对传统教学的全面改革,从本质上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用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主动学习模式。FC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精力集中程度,还提高了团队合作能力、时间管理能力、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课后考核成绩优于对照组,基于微课的FC教学模式适用于医学影像学的教学,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表明该教学模式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具有应用价值,尤其学生对影像征象的描述、疾病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等方面的能力起到了促进作用。取得该效果的原因考虑为本研究遵循了基于微课的FC教学设计三原则:(1)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建构和内化;(2)有利于实现分层教学;(3)有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关于课前的知识学习,FC通过将教学视频共享给学生,使学生能够在课前自主掌握学习的进程,但这种学习可以在任意时空进行,自主性较强,因此如何确保学生在课前有效观看视频是关键问题。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提高课前学习效率:(1)提前与学生沟通如何更好地在课前观看视频,并记录发现的问题;(2)要求每位学生至少带一个与视频内容有关的问题进课堂;(3)视频中添加小测试,以便学生自己检查自身观看情况。教师根据课前预习情况,针对性地设计课堂讨论的问题。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积极互动,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并及时解答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关于重点与难点问题,选择相应主题的微视频,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述与解答,使学生能够提升学习效率。课堂上的微视频,打破了传统课堂的单调与乏味,使课堂形式多变、具有活力,使学生能够提高学习兴趣。通过这种有组织、有目的的教学形式,最终可以强化知识的传授,并达到增强教学效果的目的。在FC教学模式下,教师在课堂上所起的作用发生了相应变化,教师从“独角戏”走向“大合唱”。另外,FC的授课形式一定程度上符合时代与社会进步的节奏,教师的教学形式也变得丰富。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有针对性地及时解答学生听课过程中的疑惑。这种靶向性的新型教学模式避免了教学中的盲点,而且能让学生最大程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最重要的是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进行教学指导,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对医学影像这门课程的学习热情,提高掌握程度,从而促进教学水平的全面提高。但是,该教学模式在本学科应用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如制作微课的人力、物力、财力要求较高。其次,临床专业医学生对非本专业课程学习热情不高,课外学习缺乏动力。另外,学生课前学习的自觉性差异较大,且对其学习过程的监控存在困难。(通讯作者:李勇刚)

参考文献:

[1]齐军.美国“翻转课堂”的兴起、发展、模块设计及对我国的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15(1):21-27.

[2]文丹,江林,周全中等.CBL教学模式在医学影像学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16,45(33):4735-4737.

[3]祝智庭,管珏琪,邱慧娴.翻转课堂国内应用实践与反思[J].电化教育研究,2015(6):66-72.

[4]曾淑煌.“翻转课堂”的理论意蕴与实践探索[J].教育评论,2014(10):118-120.

[5]张萍,DingLin,张文硕.翻转课堂的理念、演变与有效性研究[J].教育学报,2017,13(1):46-55.

[6]刘敬荣,饶冬梅.翻转课堂在高职医学影像诊断学中的应用初探[J].科技视界,2016(27):91-92.

[7]刘锐,王海燕.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与实践[J].现代教育技术,2014,24(5):26-32.

[8]JonathanBergmann,AaronSams.FlipYourStudentsLearning[J].EducationalLeadership.2013,70(6):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