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在校学习计划大全11篇

时间:2022-04-17 11:47:31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在校学习计划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在校学习计划

篇(1)

【关键词】

多媒体;化学教学;应用

化学是一门文理结合的学科,知识体系庞大,需要实验的配合才能更好的理解其内容。在学校化学教学中,由于实验室有限并且有的实验过于危险,使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生动形象且安全的展示教学内容,在诸如分子结合、化学反应等方面,可以更清晰的展示其详细过程,使同学们更易接受课程内容,提高学生学习乐趣,提高学习效率。而在传统课堂上,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没有感官认识,使得化学变得枯燥乏味,学生缺乏兴趣,教学效果不好。因此,化学教学方式的改革势在必行。要重视理论实践相结合,摒弃陈旧教育手段,开拓创新,实现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的有机结合,实现教育的最优化。

1 国内院校化学教育现状

在我国,化学从初中开始学习,高中达到难度的巅峰,在大学还要作为学科基础课来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还是以板书及幻灯片为教学媒介,虽然这样教师与学生之间有一定的互动,但是学生只注意听讲做笔记,而由于化学学科的特殊性,文字无法将化学的过程展示出来,学生会感到枯燥,难以调动学习积极性,使得学习效率低下,不利于教学的继续开展。

化学能做到时刻实验,有些实验甚至根本无法开展。因此,国内院校对于化学教学模式的整改势需要以实验为基础,实验在学习中占有不可磨灭的地位,然而由于经费、安全性等限制,不可在必行。

2 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2.1 软件模拟反应过程

化学反应涉及到很对原子移动问题,在传统教学过程中,这些问题只是由教师通过板书绘画出来,缺乏生动性,若采用一些实体设计软件如3DMAX将其模拟出来,通过多媒体演示,则会在多维度上展示其具体过程,增强学生对反应的印象。

2.2 电脑模拟化学实验过程

化学中经常会接触有毒有害物品,比如有一项实验是制备氯气,总所周知,氯气是一种剧毒气体,稍有泄露就会产生严重的后果。对此,若是我们能将危险的、复杂的、周期长的实验放至电脑上进行仿真模拟实验,不仅可以加快效率,还可以大大提高安全性。电脑模拟实验具有高效率、安全环保等优点,虽不如真正实验动手操作令人印象深刻,但是绝对优于板书图片教授的结果。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模拟实验不是万能的,一些必要的基础实验还是要学生们亲自动手操作,这样才最有意义。

2.3 电脑模拟事故现场

教育安全一直是教学问题中的重点,每年都会有师生因操作不当而受伤,教师可通过仿真模拟,向学生展示由于错误操作而引起的不良后果,例如浓硫酸遇水飞溅引起灼伤等,强化学生们安全实验的意识,避免出现以上错误。

2.4 模拟化工生产

化工厂出于其机密性和安全性考虑,一般不会同意教师带领学生们参观工厂,见识生产工艺工程,教师可通过相关软件自行设计模拟生产过程,增强学生对化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的认识,使同学们充分认识到“三废”等现象的产生机理。

2.5 网络自主学习

教师在学校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后,学生当堂不可能完全理解,需要其在课后进行琢磨自学,教师可以建立一个交流平台,在上面上传相关学习文件,学生可以自己查阅或是线上与老师交流,巩固在课堂上所学内容。

2.6 网络教育资源

现代化教育倡导多元化,学生不仅要学习教师在课上讲授的知识,还要自己搜索资料,补充学习。合理的利用网络资源,浏览相关专业网站、网络数据库,可以在更广的范围内进行学习并与他人交流,强化学习效果。

3 结语

化学知识多而乱,我们要合理应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这会对化学教学有很大的帮助,但是我们不能完全依靠它,因为化学毕竟是以实际动手为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只是一个强力辅助,二者需要有机融合,深化改革,不断创新,优势互补,加强学生与教师的沟通,合作探究,这样才能使教学目标最高化,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大批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王茜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科学大众,2013,(3);101-102

[2]朱士刚.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16);111-112

篇(2)

学进去是指通过自主学、合作学、质疑学等学习方式,调动学的积极①性,强调的是达成学进去的结果 。教师要千方百计地创造学进去的条件:给出目标、学会方法;给出心理、行为、物质等支持。

1.把握课前的预习

课前的预习,教师要预先做好学案发给学生,晚上通过校讯通的方式将学习内容发送给家长,让家长每晚用半小时的时间让学生对规定内容进行预习,个别难点可以及时发到教师设置的QQ群内。首先由老师指定的小组长或QQ群内其他同学予以解决,教师也可以及时关注学生问题,按照教学进度进行微课设计并在QQ群内,以供有条件的同学进行学习。

2.课堂中的学进去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阵地,调查显示,小学生的有效注意力只有15分钟左右。由于小学生的有效注意力较少,教师要充分把握这一黄金时间。我们要给出学生具体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鼓励学生结合学案和教材,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会质疑。学生将本人结论与小组成员分享,小组其他组员予以补充和完善,并将讨论结果与其他小组分享,再由其他小组予以补充、完善。最后由教师点评、补充、形成共识,建立知识体系。让学生感知、体会知识的产生与形成,最终顺利达成目标。

3.落实小组合作讨论

小组学习、合作讨论是学讲模式的核心,是兵教兵、兵练兵、兵帮兵的有效手段。小组合作讨论解决了部分学生游离于教学主流之外的问题,让优秀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实力,构建有生命力的课堂。根据我校班级人数较多的特点,我按照组内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根据学生成绩分布和男女比例,分成14组,每组4人,组名由小组讨论决定,每组组员都有分工,设组长一名,学科组长一名,记录员一名、考核员一名等,工作可以轮换。采用是1帮助4,2帮助3,这样也更加有利于他们的交流和提高。

二、把讲出来落到实处

学进去是讲出来的基础,讲出来是学进去的重要体现,从而达到教为了不教的目的。从声音、语言、思路、方法、观点等方面提出期②望学生达到的讲解基本要求 。

1.我们首先要告诉学生,要敢讲

通过调研发现小学生比中学生和高中生更加敢于讲。这源于小学生的无知无畏和敢于表现的心理状态,教师要善于利用之一特点,并在教学中加以呵护与开发;其次,让学生明白,讲出来讲什么?可以讲自己通过学习哪些问题已经解决,自己哪些还不太懂;自己的解题思路、学习方法等;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可能对于讨论不太适应或正确对待,教师要善于引导,将一些难点和重点,分解让学生去深入思考,而不是面红耳赤地争吵。个别难点可以放在问题探究和精讲精练部分,这是小组合作探究的主要环节。

2.处理好学生讲和老师讲的关系

篇(3)

研究表明:干扰是造成遗忘、影响记忆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学中向学生介绍一些科学的记忆方法,排除干扰,减少遗忘,从而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提高学习的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是完全必要和可能的。

一、在提高自信心的基础上强化记忆

高尔基说:“人的天赋就象火花,它既可能熄灭,也可能燃烧起来。”意志消沉,懒懒散散,遗传素质再优越,环境再好,也是无济于事的。学生的记忆效果与心理状态有密切的联系。如有的学生说:“真糟糕,我的记忆力太差,看书总是记不住”也有的学生平时精神饱满,但一读书就“头痛”起来。这些大多不是因疾病引起的,而是对自己记忆力缺乏信心的一种心理反应。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因不良的心理状态而引起的真正的健忘。在刚开始学习元素符号时,有些学生缺乏自信心,害怕记不住元素符号。本人及时地对学生加以引导,今天记一个行不行,如果今天这一个能记住了,明天记两个。明天的两个记住了,后天记三个。在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时候,物质之间转化的关系多,有许多化学方程式,本人也通过这种方法,使学生能及时地记住所学习的化学方程式,达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记忆效果的目标。

二、在良好的精神状态下强化记忆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如果教师充分认识到,神经系统是记忆机制的基础,就会明白健康的精神对正常记忆的作用”。在记忆的艰苦劳动中,一定时间的休息好比是记忆的油,会加快储存信息的进程。而疲劳则会减弱脑细胞的活动能力,使接受、理解、记忆的能力变得迟钝。因此,教师应教育学生合理安排时间,注意劳逸结合。保持乐观镇静的情绪,也可以增强学习和记忆能力。因此,教师应告诉学生,焦虑不安、悲观失望、忧郁惶惑,会降低人的智力活动水平,影响记忆。心胸开朗、愉快乐观,则使人思维活跃。例如,在高三最后的总复习时,有一些中等成绩的学生由于急于想将所学的知识都记住,结果是越想记住却越记不住,越记不住越着急,越着急越记不住,陷入一种恶性循环。时间花的不少,学习效果很差,事倍功半,事与愿违,一筹莫展。这时,本人会及时地对学生加以正确的引导,让他们放下课本,陪他们到操场上去散步,做一些适当地体育运动,或者和他们促膝谈心,使他们克服焦虑不安,悲观失望的情绪,而变得心胸开朗,愉快乐观,从而有了活跃的思维。这时,再重新回到教室里开始学习,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在理解的基础上强化记忆

理解和揭示知识的本质联系,要比死记硬背的效果好得多。古人说:“学而不思则罔。”学而思,思则疑,疑然后能悟。理解了再背,就意味着增加了信息冗长量,就能触类旁通,历久不忘。例如在学习电解质的概念时,学生对为什么强调必须“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电解质才能导电”不能理解,记忆起来也比较困难。这时,作为教者,就必须给学生讲清楚: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在水溶液中,电解质分子在水分子的作用下,电离成能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而在熔融状态下,电解质分子在加热的情况下,获得了能量,克服了微粒之间的作用力,从而电离产生了能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通过这样的讲解,学生茅塞顿开,记忆的效果也比较好。

四、在复习的基础上强化记忆

根据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关于遗忘的曲线规律(即遗忘先快后慢),教师可教育学生:及时复习,使记忆基础化;合理分配复习时间,使记忆经常化;多次复习,使记忆深入化;因人而异,变换复习方法,使记忆具体化。例如,在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以后,每次讲到新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时候,都尽可能地复习一下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让学生不断地重复记忆,因为:“重复是学习之母”。在学习了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以后,一遇到有关离子方程式和离子反应时,就把相应的知识点复习一下。长久以后,学生的记忆效果会很好。

五、在联想的基础上提高记忆

联想可打开人们的记忆闸门,人在认识客观事物时总会在头脑中形成复杂的也是系统的暂时联系,从而引发出对过去事物的回忆。教学中,尽量揭示现实对象之间多种多样的联系和关系,形成多种联想,就可大大提高记忆效果。在学习电解水知识的时候,有一些学生对“哪一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哪一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这一问题搞不清楚,经常混淆,记忆效果非常不好。这时,我问学生:你爸爸还是你什么人哪?大部分学生会感到莫明奇妙,有一些学生在偷偷发笑。我说:你爸爸又是你的父亲,父亲啊!这时有一些学生豁然开朗,茅塞顿开,父亲——负氢,那正极产生的气体当然就是氧气了。在学习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的时候,很多学生对氧化剂还是还原剂,被还原还是被氧化,化合价是升高还是降低,得电子还是失电子,氧化产物还是还原产物等等一些内容非常含糊,头脑里面经常打架。我说:古代的大将军打了大胜仗,骑着高头大马,衣锦还乡;过去人很穷,不经常洗澡,身上非常痒痒,是因为生了虱子。“升——失——氧”与“身——虱——痒”,“降——得——还”与“将——得——还”。

篇(4)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4-0266-02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随着国家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深入,信息化在投资效益和应用效果等方面的问题也逐渐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其中,教育信息化的绩效评价也逐渐成为了大家所关注的焦点之一。在传统医学教育中,信息化教育绩效评价过程主要还是通过常规的理论知识测试、临床技能测试等试卷形式来完成对学生学习绩效的评价,这种传统的评价形式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暴露出了一定的缺陷。首先,对于教育信息化对学生学习绩效的影响不能准确的反映,其次对于学生的发展状况也不能很好地掌握,这样就有可能使信息化教育绩效评判出现偏差,对于教育信息化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产生一定的阻碍。因此,我们提出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学生绩效评价体系,以期对中医药院校学生学习绩效的考评工作带来一定的启示。

二、多元智能理论学生学习绩效评价原则

1.强调对学生多种智能的评价。现代信息化教育模式的实施,对于学生多种智能的发展有着重要帮助,学生多种智能的发展对于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也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对学生学习绩效的评价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多种智能的评价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2.注重学习绩效评价的具体化和可行性。作为学生的一种内在智能――多元智能,在具体的评价过程中要尽量实现其外显化,同时还需要将其进行分解为可考察的行为、学习成果和技能等三种具体形式。在对学生多元智能的考察要其外显化的基础上转化为具体的对学生知识技能的考察。在目前中医药高等教育工作中,学生对于中医药中医学术语、药物名称和词汇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相应的理论和实践知识的应用能力都是由最初的文言语言修辞智能的外显化发展而来的,而学生对中医药学理论知识的思考、辨别以及掌握能力则是由最初的思维空间智能外显化转化而来的,人际交往智能外显化则转换为了学生具体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沟通能力,内省智能外显化则发展成了学生的一种自我管理、自我监控、自我学习认知的能力。

3.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在信息化教育过程中,由于学生的每一项智能都具备了各自的特点,同时每一种智能都涵盖了多项组成因素,所以在对学生进行多种智能评价的过程中也不能采取单一化的评价方式,因此注重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就显得尤为重要了。首先在学生学习绩效的评价形式选择上,不但要适当地采取传统的试卷评价形式,同时还要采取多种信息化的评价形式,如信息化条件下基于任务的评价和基于情境的评价等形式;其次在评价方法的选择上,注重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的相结合。

三、中医药院校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价研究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分析法),通过数据检索,以不同地区的5所中医药类院校为例,对其信息化绩效评价进行研究。

本次研究所选取的内容包括:X1信息化基础建设经费、X2数字图书馆容量、X3信息化专业师资、X4网络管理人数为投入指标;而相应的产出指标有Y1网络及多媒体教室数、Y2网上远程教学课程数、Y3精品课程数目、Y4教学资源容量。具体如表1所示。

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表2中综合效率值显示,学校1、2、4效率值达到了1,说明了DEA分析法的有效性,就相对输入而言,输出值已达到最大,这种情况下高校的信息化建设投入与产出之间处在一种合理化状态,而对于其中效率值小于1的,则被称之为非DEA有效,在这些学校中资源也未得到合理化的利用。效率值达到1的3所学校中,其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都达到了1,这3所高效表现为规模有效,表明了这些学校在信息化教育中的投入量处于适中状态,此时其规模收益不变,而其他2所高效规模效率均呈现出了不同的递增或递减的变化状态。对于规模效率呈现递减状态的院校,要适当的对其投资结构进行调整,在相应的项目上减少投入来实现其综合效率的提高,而对于规模效率递增的学校,由于投入的不足才会导致技术效率的低下,因此就需要相应的加大投入。

四、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学生学习绩效评价策略分析

1.对学生学习绩效的评价采取多种智能展示的方式。我们采用多元化的多智能评价方式,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采取多种形式,如实际应用、技能演练、答辩等对信息化环境下的学生学习绩效进行综合考察,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过程,如文档和学习成果等多项内容进行整理归档,对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进行汇集,从而使得学生的努力与成果得以具体体现。

2.采取课堂教学中的多形式活动和项目进行评价。在多元智能理论中,提出了“教学设计同评价设计统一”的原则。信息化教育对学生评价工作的影响,首先要对信息化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以及相应的影响有一个全面的掌握,对于我们教育的工作者来说,就是要实现中医药类专业课同信息技术的有效利用和融合,由此也就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在教学评价过程中,有效借助课堂教学这样的机会,参考课堂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多样化活动来对学生的多智能发展状况进行科学的评价,不但要对学生的学习知识和技能积累进行高度的关注,同时还要对学生的综合潜力进行挖掘,力争做到全面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3.采取多智能展示的方式完成对学生的绩效评价。对于中医药院校学生的学习绩效评价工作,在最初进行评价标准的设计环节,评价人员要尽可能多利用多样化的展示形式,如采取相应的图表或文字档案、论坛记录以及课件、影像等,从而实现对学生学习绩效的全面科学评价。下面就针对中药学专业学生,结合多元智能理论,设计出一个具体的绩效评价表格,如下所示。

五、结语

现阶段所实施的信息化教育模式对学生的学习绩效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对于当今的中医药院校学生而言,做好对其医药学知识学习绩效的评价工作对于促使其未来更好的利用专业知识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在对其进行绩效评价考核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方式和方法的统一,设计较为科学、全面的评价体系,从而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有效的帮助。

参考文献:

篇(5)

要想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就要求教师能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上作出一系列改变,从而实现从“奶妈式”知识灌输到“授之以渔”的引导式教学的重要转型。

一、学生被动学习的成因

1.过分注重书本知识

毋庸置疑,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然而,由于中国教育有着严谨化、传统化的特点以及一定程度的局限性,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容易过分重视理论而忽视化学的实用性,单纯从理论的角度出发,对各种化学物质进行详细介绍,却不能结合实际地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化学这门学科不可忽视的重要性。让学生对书本知识过于依赖,从而形成“为应付化学考试”而学化学的思维方式,不仅局限了学生个人思想,不利于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而且最终使学生变成能够熟悉默写化学公式,能够把化学元素周期表倒背如流,却对化学的实用性概念模糊的“高分低能儿”,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化学理论真正运用到生活中,形成巨大思想断层。

2.过分强调正确思路

当老师为学生解析某个例题时,经常会用一些过于推崇,极度肯定甚至赞赏的课堂语言来向学生强调此解法的便捷性和正确性,让此种解法在学生脑海中根深蒂固。从表面上看,这样能加深学生对正确答案的印象,有利于学生的应试,然而,这样会限制学生的思考范围和思维能力,并且助长他们思维惰性——即使有更加完善、更加便捷的解题方法,他们也懒得去思考、去开拓,把老师所讲解的奉为真理,从而不利于学生创造性、灵活性思维的培养。

3.过分注重考试成绩

目前许多学生已经形成了一种应试的思维模式,加上老师过分注重考试成绩,就会充分打击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很多学生面对自己不及格的考卷和老师的责骂,容易自暴自弃,产生一种“破罐子破摔”的消极心理,久而久之,就会对此门科目形成很大程度上的抵触情绪,更无需提及兴趣。

二、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的策略和方法

1.更新教学观念

激发学生积极性的主要因素取决于教师更新教学观念,教师不能单纯以培养出高分学生为荣,单纯以分数的高低来判断一个学生能力的高低和品质的好坏,应该充分贴近学生,挖掘并培养学生的潜质,在课堂上,把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巧妙结合,让学生明白学好化学之后能解决生活中大大小小的问题。并且在课堂活动上,应该突破“一言堂”现状,充分以学生为本,锻炼他们自行思考和实践的能力,培养其主动性,使他们树立起课堂主人翁的意识。

2.提供多种讲授形式

要想调动学生积极性,就应在教学活动中穿插不同的教学模式。例如讨论法,即让学生小组讨论,自行发现问题并展开讨论,最后自觉主动地得出结论,从而加深印象。又如,在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解释时,则可以使用实验演示法,甚至可以把实验过程做成多媒体课件,在试验结束之后再播放给学生看,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双管齐下,事半功倍。毋庸置疑,多种讲授形式能充分吸引学生注意力,给予其新鲜感,挑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意识,并让学生对教师保持敬佩和欣赏的态度,不仅能让学生主动学习,也有利于培养融洽的师生关系。

3.重视化学实验教学

篇(6)

引言

微波主要是指2450Hz频率微波辐射,在液体中具有较强的穿透力,还能够促进液体快速吸收,材料物理,产生化学反应和物理反应,微波的热效应来源于非常快速旋转的热力学函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微波的控制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在环境监测领域中,通过运用微波消解技术能够在密闭的空间促进样品的消解效率,有效减少样品的挥发,确保分析化学的整体质量全面增强。

1.微波的加热原理与特点

1.1微波加热原理

在对物品加热时,最常见的包括两种,一种是通过对流传导辐射的方式,对材料进行加工,这种加工的方式效率非常低,需要等待时间长,另一种则是利用微波加热,分子以及非极性分子电介质微波电磁场,会形成一个偶极子,随着高频交变磁场的快速振动,分子会重新排列组合,并且克服干燥运动和分子的互相作用,产生出快速摩擦放出热量。微波加热时冷源加热与传统的加热方式有着本质区别。

1.2微波加热的主要特点

微波加热具有时效性、整体性、选择性、高效性、安全性等特点,在微波加热时,如果微波存在辐射,很快就能够使物体快速获得热量。微波辐射消失加热也会立即停止,使物料的表面瞬间失去热量,这也能够体现出物料加热对时效性的要求。通过利用微波加热的方式能够有效打破传统加热耗时耗力的特点。利用高能量的微波,能够快速穿透物体表面,同时还可以激发物体内部的电磁能量,快速分解形成水分子。在整个加热的过程中,加热对象能够快速变热,在短时间内传递,物体内部加热效果更加均匀,从而有效满足工业产业自动化控制发展要求。在微波加热时,必须要对加热材料进行严格控制,因为材料具有借鉴特征,所以并不是所有材料都能够通过微波进行加热,对微波的反馈信息存在显著差异,根据材料对微波的反馈效果,能够通过微波反射和微波透明进行分析,实现微波吸收以及部分微波吸收等不同类别。由于热损和高温介质占据较多的成分,利用微波加热和微波吸收变换,可以直接反射微波,因此加热设备的热损占总能耗的比例很低。微波的能量效率因微波内部加热方式的不同而不同,多数微波加热能源也能转换成热量。与传统的电加热相比,微波能有效地降低能源消耗,一般加热燃烧大量的矿物燃料,产生有毒有害的温室气体,微波加热主要利用电能,因此对环境污染很小。微波的非热效应能够通过微波辐射物体的方式,确保物体快速活化或抑制,所以微波加热能够有效减少对营养的破坏。

2.微波消解技术在分析化学中的具体应用

2.1微波消解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微波消解技术具有低能耗低污染的特点,所以在环保领域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微波消解技术,是关闭或打开容器的重要测试方法,通过利用分子间相互发生快速碰撞,产生剧烈反应,形成大量气体,在密闭的溶解罐中形成高压,使样品能够在高温高压环境下快速消解。例如在对化学需氧量测定时,通过利用微波消解的方式能够对水质进行准确监测,因为在利用重铬酸钾法检测水质样品时,往往会需要更多的样品以及试剂,整个检测过程耗时耗力,不包括滴定时间样品,必须至少保持两个小时。在环境监测时,通过利用金属元素的测定,能够提高环境样品消解效率,利用微波与其他的分析测试方法相比较而言,能够对金属元素、稀土元素和钙元素进行快速测定。利用微波消解技术还能够对非金属元素进行准确测定。但是与铬酸钾氧化法相比较而言,微波消解技术对土壤有机碳含量检测,并没有突出优势。

2.2含水率和其他指标的测试

利用微波加热干燥和介电常数测量等方法,可快速测定水分含量,可测定水果、蔬菜、谷物等化学物质的湿度,而且能有效地判断样品的总体情况,对于致热效应和非热效应的测定,可采用微波快速测定环境毒理学,单向扩散法。

微波消解技术主要是将样品封装在可被微波渗透的高压密封灭火容器中,以达到使用2450Hz频率微波辐射处理样品的目的。快速溶解样品,比现有样品快5-100倍。大大减少所用样品和试剂的量。封闭作业,可减少挥发和交叉污染。结果再现性增强;改善工作环境,保护员工免受酸中毒。灭火后,灭火容器(灭菌箱)容易清洗。可以改变温度和压力。为确定植物溶剂中Pb和Cd,采用了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确定植物医药材料的冷原子吸收光谱光度计方法。李强等人用密封PTFE样品溶解器和家用微波炉用HNO3-H2O2-HF对土壤及沉淀物样品进行了分析。LiGongke等人研究了微波加热的方法,整个消解过程只用了两分钟,与传统方法相比,实验运行时间大大缩短,特别适用于大量试样的测定。

篇(7)

数学在社会生活中可谓是比比皆是,生活中的各方各面都需要应用相关的数学知识。所以,教师在具体的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将教学与学生的个人生活、实践经历相互结合。当前的《新课标》也对数学教学做了明确要求,即必须把学生的日常生活环境和兴趣浓厚的事物作为数学教学的基础,为学生提供多种操作与实践机会,让学生感悟到数学就蕴含在生活之中,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与功能,从而缩短学生与数学的距离感。通过这一规定可以发现,教师在新时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从现实生活中挖掘数学的存在与具体应用,发现数学的趣味特征,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激情,把各种各样的生活素材数学化,数学知识进一步生活化,让学生在快乐有趣的环境中获取数学知识。

一、教学生活化与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基本内涵

教学生活化主要是指把数学的教学与学生的生活融入到小学数学的整个教学过程之中,是顺应现代社会的实际发展需求,严格遵循数学教学原则的教育意义比较深刻的活动,通过这一活动的开展,学生可以汲取到重要的技能与相关知识,处理在生活中所遇到的数学问题,教学生活化把提升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与能力作为核心,把培育学生具备优秀的数学能力作为目标。

数学教学生活化则是指通过在小学数学的整个教学过程中,依据学生自身的实际生活经历,将数学与现实的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充分的发挥数学来源于生活,且服务于现实生活的本质。使得学生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处理生活当中的一些数学问题,并激发学生对周围的生活事物与环境的浓厚兴趣,把握更多的实际操作机会,以便学生从实际的社会生活之中发现数学、了解数学、学习数学以及应用数学,真正的感受身边的数学,找到数学的学习兴趣。

二、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社会情境过于复杂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是必要的,然而没有选择性的大量情境设置,不但会浪费宝贵的学习时间而且没有效果,部分数学教学甚至成了看图对话课。根据实际情况,学生的数学学习确实和现实生活情境联系密切,在学习过程中融入生活情境,的确能够促进知识的构筑。但是,这里所说的情境制造并非指简单的热闹表象,更不是将诸多的非数学知识拉入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造成困扰与弱化,并影响到学生的数学思维锻炼。另外,将生活情景设置的过于复杂化还体现在教学中的生活因素过多,从而无形之中把数学则放置于了从属的位置,过多的生活因素使得数学教学发生了根本上的变异,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汲取。

生活情境流于形式化。与生活情景过于复杂化完全相反的一种现象,就是在实际的教学中,部分老师表面上支持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但是在实际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并没有真正的融入生活情境,只是将教学与生活现象进行简单的挂钩,所以不具备任何实际意义。老师在日常教学中,应该把知识和生活巧妙的结合起来,让学生对整个知识的相关背景有深入的了解,感受知识的一系列发展过程,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参加实践活动,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使用价值。在教学时合理的融入生活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强化他们挖掘知识的劲头,促使学生综合素质的快速发展,这样才是从科学的层面进行的数学教学生活化,也才能实现其最终目的。

三、小学数学生活化的策略分析

小学数学教师树立科学的教学生活化观念。目前大量的教研人员认为,在一线进行实际教学的数学教师队伍只是单纯的对课本进行死搬硬套,根本就没有意识到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关系。这种看法也是有失偏颇的,因为多数小学数学教师还是具备教学生活化意识的,只是其出发的角度出现了问题,最为常见的就是惯于用成人的视角看待生活、审视教学资料,这必然会和学生看待数学的角度产生出入,从而影响到教学生活化的应用效果。根据这种实际情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树立科学的教学生活化观念,从学生的心理与视角出发,采用有针对性的生活化教学方案。比如,在课堂上可以鼓励学生们亲自进行出题或者辩题,这样即便是没有口头提醒他们要与生活相联系,学生们编出来的题目也同样会充满生活气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实现生活化教学的目的与效果,让学生们把知识带入到生活实际当中。

积极组织教学实践活动。在教授新课程的时候,教师应该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实践活动对于学生进步的重要作用,而实践活动又包括课堂实践活动与课外实践活动这两个方面。在课堂实践活动中,要注意把学生放到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己设想问题的各个方面,促使他们积极主动的进行问题探讨。这种模拟性的课堂实践活动,与学生的实际生活非常的接近,更重要的是能够促使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知识,亲身感受到生活中数学的重要意义。课外实践活动由于其本省更加的贴近现实生活,所以也是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重要途径。诸如,在教授学生轴对称知识的时候,需要在课堂中采取一些对折动手操作活动,同时,引领学生去校外观察实际生活中所运用到的各种轴对称现象,也是十分必要的。学生通过从现实生活中观察、了解、思考各种数学知识的应用,可以深刻的体会到数学的巨大作用,从而对数学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促进数学教材的生活化。教材是整个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源泉,是广大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关键依据。教师在设计教学课程是,需要从学生的多种生活体验入手,科学合理的对教材内容进行处理。根据心理学的研究发现,学生所学知识和现实生活联系越密切,学生对知识越容易接受,掌握的也更加牢固。然而,当前学生们所接触的教材知识,其中一部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距离较大,致使学生对之产生强烈的陌生感。所以,教学过程中要依据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科学合理的改变,拉近教材与学生生活的距离,去掉和学生实际活动相离较远的教材内容。例如,教材中的一些例题和课后练习题,均能够改编为和学生实际生活关系密切、相对易接受的相关内容。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数学创作思维。尤其是现代的小学数学教材,其部分应用题仍然存在固定化的例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生活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之进行合理的调整,注重采用学生所熟知的生活内容,促使教材内容进一步的接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篇(8)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本研究选取高职药学专业1班和2班两个平行班作为研究对象,各班均有45人,前期均已完成了“无机化学”的内容学习,“无机化学”的学习成绩无差异。在“有机化学”的教学中,选取高职药学1班为实验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进行教学;以高职药学2班作为对照班,仍采用传统的讲授法结合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教学方法进行,学习时间为1学期,总课时90学时。

小组合作学习是教师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的目的。合作学习通常采用异质分组的形式,小组成员在性别、成绩、能力、背景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差异,使之具有一定的互补性。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步骤

1.合理分组

将全班45名学生根据成绩、兴趣、性格等分成8个组,每组成员5~6人。每组设定一个组长,可以采取轮换制。分配任务时,让每个组员都有明确的任务,在合作学习中,学习者会互相启发、互相帮助,这样不同智力水平、认识结构、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的学生实行“互补”,共同提高。

2.布置任务

教师在课前应对学习内容进行合理分解,完成教案、学案的编写,并把需课前预习的内容打包上传至泛雅学习平台,让学生通过学习空间完成部分材料的收集,教师把教学内容分解成几个层次递进的任务,在课堂上逐一展示,让各合作小组讨论完成各项任务。

3.课堂实施

“有机化学”的教学分理论与实践两部分内容,理论学习以物质的命名、性质及临床上的应用为主,对每类物质的命名及性质,教师适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实践教学以验证性质及鉴别各类物质为主,也有少量的合成实验,而这些实验可以灵活采用多种方式进行,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实验可以更好地让学生创新实验步骤,开阔视野,寻求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①小组合作理论学习举例说明。在学习“醇的命名”时,老师可将任务分解好,同时要求各组根据前面学过的“烯烃的命名”,完成任务中给出的部分“典型醇的命名”,可以出8~10个题给各组,让组长在规定的时间内分工给组员,先由各成员完成本人的任务,并在组内把自己的观点进行展示,将有疑问的部分提出,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进行解答,最后由执笔人完成讨论后小组确认的答案。②小组合作实践教学举例说明。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重要途径。“有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在小组实验中每个学生都担当特定角色,并且每个角色都是不可缺少,这些角色不仅明确了每个学生的任务,而且使他们体验到个人的价值,避免了某些学生在小组实验中。如在做“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的实验时,组长安排组内成绩好的学生负责设计实验方案,成绩中等的学生负责安装设备及相应的操作,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负责记录实验过程及结果。实验结束后各组将实验结果向全班展示,然后由每个学生讲解相应的操作过程及现象,教师可根据小组成员的表现评价小组的质量。

4.课堂评价

理论教学小组合作学习课堂评价,根据各组完成任务列出的答案,教师讲解并公布答案及评比标准,各组答案轮转批改,得分公布于黑板上,一学期下来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上得分总和最高组的全体成员课堂得分为满分,其他组的累计得分与最高组累计得分之比乘以满分即为该组成员的理论课得分;实践教学小组合作学习课堂评价,主要是教师根据自己对合作学习的监控情况和合作学习小组对合作学习的反馈情况,并由小组成员代表小组展示实验结果,教师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进行综合评r,一学期下来实践课累计得分最高组的全体成员实践课为满分,其他组的累计得分与最高组累计得分之比乘以满分即为该组成员的实践课得分。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效

第一学期“无机化学”,高药1班平均分为71.3分,高药2班为70.8分,两班成绩无显著差异。第二学期实验班及对照班期“有机化学”成绩见下表。

从上述期末考试成绩来看,实验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进行教学,而对照班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两个班的平均分及优秀率(80分以上)有明显的差异,实验班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班,教学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

三、小组合作学习体会

1.选取合适的内容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是组内讨论、相互交流,容易打破成员之间的认知冲突,能够激发出学生思维的火花,从而引导学生主动进入探究活动中来,而简单又缺乏兴趣的问题将起到反作用,使之流于形式,因此,教师应该选择一些有兴趣、有难度、开放性、研究性的问题来布置任务。

2.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改理念,打破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学习模式,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会根据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通过网络、课外书、视频等多渠道获得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习能力。

3.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有机化学”教学过程可以看到,原来由老师讲授的内容,现在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来完成,学生从中体验了成功的喜悦。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改变了以往“有机化学”课学生不想听、想睡觉、玩手机、讲话等情况。

4.增强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

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由原来的个体竞争变为组间竞争,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小组团队中的一员,只有大家共同努力,小组的任务才能完成得出色,小组的团队成绩才能提高。所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及竞争意识。

小组合作学习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让我深深感到它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它以集体授课为基础,以小组合作活动为主体,以教学中人际合作与互动为基本特征,强调师生、生生及全体学生间的互动,并以小组集体成绩作为评价的依据,更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合作中达到知识互补,在相互交流中促进学生发挥主体作用,成为课堂的主人,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篇(9)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在高中有机化学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完成对学生的教学任务,需要注意的是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到底需要交流什么并且应该运用何种手段进行提高。高中有机化学的教学内容一般围绕基础的化学知识进行学习,教师在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程度引导之后,就开始让合作学习小组学习新的基础有机化学知识。学生在交流相关有机化学内容的过程中加深了对新知识的理解,同时也通过集体合作的力量达到了全面提高小组成员水平的效果。除此之外,在高中有机化学的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还包括对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加深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这种交流不仅体现在教学内容的交流和学习当中,还体现在情感表达的交流层面。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师生平等的交流有利于学生及时向教师反馈相关学习中的问题,促进学生自身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提高,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充分培养。

二、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1.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活动

在新时代的高中有机化学教育当中,教师需要转变以往教学模式当中的主导地位。在高中有机化学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就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因材施教,根据学生本身的学习素质和当前的知识基础来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在小组合作学习当中,根据每个学生表现出的不同的素质将学生分配在不同的组别之中并且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应该应用引导教学而不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探究当中完成对高中有机化学知识的掌握,并且能够对这些知识进行举一反三,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

2.创设相关教学情景

即使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也不能忽视教师在高中有机化学教学中起到的引导作用。在现阶段的高中有机化学教学当中,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轻松和生动的学习环境中完成对高中有机化学内容的学习。具体实施的方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图文结合的阐述,使高中有机化学抽象的化学概念变得生动形象。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学习的内容。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被教师提高了,也就能够在小组合作学习当中更加投入地参与到谈论活动中去。

3.及时交流反馈

小组合作学习交流模式在高中有机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极佳,可以看出与他人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对学生来说是一件新奇有趣的事,也是促进学生不断成长的动力。在小组合作学习当中,学生对于知识点的记忆往往没有经过系统的疏导,因此显得较为零乱。在这其中就需要学生对教师进行及时的反馈,让教师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和生活中遇到的实例让学生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记忆和归纳,并且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也要对学生进行充分鼓励和评价,从正面的角度来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的不断发展和提升。综上所述,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新课标背景下对于高中有机化学的促进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相关的高中有机化学的知识,还能使得学生发挥自身的主观学习积极性,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过程当中让每个人的能力都得到充分运用。突出了新形势下学生成为教育主体的思想,以学生为中心设计相关的教学方案,通过创设相关教学情景,鼓励小组合作学习并且让学生进行积极的反馈,以便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和最终的学习质量,更好地完成新形势时期的教育要求。

参考文献:

篇(10)

刘利民强调,教育信息化的基础在学校,关键靠校长、教师。我们必须大力推进学校信息化能力建设,在基础教育领域,提高所有学校在信息基础设施、教学资源、软件工具等方面的基本配置水平,全面提升应用能力,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培养学生信息化环境下的学习能力。他希望每一位中小学校长,勇敢地去做一个迎接教育信息化大潮的实践者和引领者,推动中国教育的现代化早日实现。

(来源:中国教育报)

浙江台州:尝试公办教师到民工子弟学校当特派员

新学期开学,浙江台州经济开发区求真学校来了一位“特殊老师”。这位来自公办学校的老师到求真学校后有个特殊身份――“教育管理特派员”,负责督促学校规范化办学。

据台州经济开发区教育分局局长姚振方介绍,台州经济开发区有两所民工子弟学校,分别是求真学校和志远学校。两所学校规模比较大,学生均上千人。为了提高两校的管理水平、教育质量,也为了推动教育均衡发展,该局出台了教育管理特派员政策,每年选派公办学校老师赴民工子弟学校进行支管。

政策出台后,经过挑选,王云德、林珏玲两位老师分别被派到求真学校和志远学校当特派员。一年后,两人交换学校,再支管一年。据了解,两位老师原在白云小学担任中层干部,教学经验丰富。到民工子弟学校后,两人要帮助民工子弟学校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每学期至少听40节课,听课后提出具体指导意见,以提高民工子弟学校老师的教学质量;督促学校做好食堂、校车等安全工作等。

据悉,民工子弟学校教育特派员制度为台州市首创。教育管理特派员支管两年,由开发区教育分局及接受支管的学校进行考核,开发区教育分局设立支管奖,凡年度考核合格的,由分局统一发放。支管期间表现优秀的,在职称晋升、评先评优、提拔重用等方面优先考虑。

(来源:光明日报)

福建福州:下发通知明确规定中学生每天在校活动时间

福州市教育局日前下发通知要求,严格遵守中学日常作息规定,对学生每天在校活动实行总量控制。初中、高中每天在校活动时间分别不超过7小时、8小时。寄宿生晚自习时间,初中不得超过2个课时,普通高中不得超过3个课时。学校不得组织走读生集体到校晚自习。

福州市教育局要求,全市统一取消初三、高三年级周末补课和高二升高三年级的暑期补课,学校和教师均不得占用双休日、节假日、寒暑假和课外休息时间组织学生上课或集体补课。

篇(11)

一、范画及演示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作用

(一)激发学习积极性,培养信心。针对一些美术专用术语、法则,单凭教师口头讲述,小学生无法理解,作画困难,没有兴趣。教师应以直观形象的范画做演示,进行难点讲解,让学生亲身体验,概念直观形象,可激发求知欲。

(二)提高鉴赏水平。美术是欣赏的课程,是发现美的过程。教师进行名画演示,学生从中获得熏陶,提高艺术修养,审美能力得到增强。

(三)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传统课本、粉笔的教学束缚了学生思维。在范画作用下,学生对绘画词汇的了解加深,巩固了基础,在形象直观感受中,启发了思维,激发了表现欲。

(四)加强对技能的掌握学习。绘画是技能学科,技巧的发挥可使画作流光溢彩。在传授过程中,一些技法艰涩难解,这就需要范画以直观视觉刺激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学生被画作吸引,提高教学效率。

二、范画及演示教学案例分析

(一)范画步骤。做事总有先后顺序,作画亦然。人们往往对美丽的画作望洋兴叹,遗憾自己画技的浅薄。即使教师提供了丰富、清晰的图片,学生在欣赏的基础上也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善。教师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教授作画步骤,事先应该准备好材料,做到边讲边画,事半功倍。

例如,在《游戏水墨间》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掌握点、线、面的灵活运用,进行范画课堂实践,教学成果显著。我说:让我们铺开宣纸,与大自然来一次亲密接触,创造自己的空间。首先蘸墨,探索春天的细雨。(我先行点画,学生随后练习点画)我边范画边说:让我们绘出线条去野外放放风筝。(我又让学生自行动笔作线)我说:“大家想象一下,画出各自心目中的线,不要与老师的一样哦。”(学生听从,画线)我说:“蘸点清水,毛笔睡睡觉,画画我们的早餐馒头。”(学生也跟着学习)随后我观察学生作品,虽然水平参差不齐,但他们兴趣浓厚,积极性高,画得十分出色。随后,我说:“用笔蘸不同颜色,描绘春天湛蓝的天空,青青的草原。”(学生们十分活跃,画起画来兴致勃勃)通过这次范画分步骤演示,学生动手,明确了点、线、面和颜色的着力点,对国画有所了解,在趣味中学习,熟练掌握了技能。

(二)范画对比。进行绘画评定的时候,教师对作品进行等级判定,说出缘由,指出错误,学生听得云里雾里,并不能直观理解。如果进行图画的对比,讲解景物分布、色彩饱和或阴暗,则学生一目了然,领悟飞快。在范画对比中,学生明辨好坏,提高鉴别能力,学生的认识由感性上升为理性。

例如,教学《童谣童画》时,为了提高学生对童谣内容的感知力度,在绘图时结合主题。我出示了《秧歌》的三幅图画:一幅是两人空手在田边闲谈,手里没有物品,且身穿冬季衣服;第二幅是人们赤脚在稻田里收割,忙得热火朝天;第三幅是在稻田里人们手拿秧苗,弯腰劳作。依据童谣描述:五月天,六月天,哪有闲人在路边,人人都有秧在手……我让学生根据童谣内容进行观察,学生异口同声地说第三幅图正确。理由是第一幅图是冬天,插秧时节不对,而且“闲人在路边”;第二幅图是稻谷收获季节,为秋季。学生在比较的基础上明白了画与意的相符,明确了位置布局和其他重点要素的把握。

(三)范画欣赏。美术是一门艺术,意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但课本纸张有限,无法展示名画细节,学生匆匆浏览,无法品味。这时教师可以展现准备好的大幅挂图或多媒体幻灯片。学生看得出奇,心领神会,艺术情趣得到升华。例如对莫奈作品《日出》,我进行多媒体教学,学生对图画目不转睛,我问:大家觉得这幅画描绘的真是晨光吗?学生各执一词。有学生说,色调太过阴暗,天空灰蒙蒙的,像是“渔舟唱晚”。我又叫大家仔细观察,学生说,远处烟雾滚滚。观看完毕,我进行引导讲解,告诉学生这是莫奈印象画代表作,色调代表画家对现实的理解,创作应该遵从内心感受。同时,远处烟雾代表画家对环境的担忧。莫奈反复画同一景物,表明其精益求精。随后,我展现了德加、布格、毕加索等大师作品,拓展学生知识面。

除此之外,还应在范画启示、当堂范画上下工夫,增强学生的现实感知力。如在启示范画环节,教师准备范画,学生临摹,学习作图技巧,名师出高徒,名画培养出名人;对于当堂范画,教师应该现场画图示范,丰富感官体验。

三、结语

范画教学并不是扼杀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式,相反,其为学生提供了可借鉴性操作模式。教师应该重视范画教学,精心准备,使学生绘画有参考,在参考中完善创新。

参考文献:

[1]李智益.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范画有效利用[J].小学科学:教师,2011,(6):23-23.

[2]杨爱莲.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策略[J].广西教育A(小教版),2012,(6):9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