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关爱留守儿童汇报材料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一、课题研究的过程
本课题研究是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2017年4月~2017年8月),准备阶段。
首先,我们在4月2日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了国家、省市等有关关于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文件,强化教师责任。提高认识,更新观念,统一思想,形成共识。
4月11日,我们选取了6名有志于做课题研究的老师成立课题组,明确分工和职责,并着手对全校留守儿童进行调查登记,建立了各班级共63名留守儿童个人档案。并对他们进行深入了解。
5月16日,我们召开了课题组成员会议,各人汇报所了解的各班级留守儿童行为品性、学习能力、生活习惯、心理健康等教育现状,确立实验内容,制定实验研究方案。
5月23日,我们根据研究方案,进一步制定了学习制度、帮扶制度、考核与奖惩制度等相应的保障制度。
第二阶段(2017年9月—2017年8月),研究阶段。
收到立项通知书后,我们立刻与9月19日进行了传达,并集体学习了有关问题学生教育的理论。
为进一步了解留守儿童的行为品性、学习能力、生活习惯、心理健康等现状及影响的主要因素,课题组参考了有关资料于10月19日编制了问卷。问卷分为四个大部分,分别是,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心理状况、学习状况、教育状况。每项都设计了很多问题。问卷设计好后又请学校其他教师对问卷内容进行补充和完善。
10月24日,课题组成员对各班级留守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并利用期中考试后,学校开家长会的时机与留守儿童学生家长或者监护人进行座谈,进行随机抽样调查。
11月7日,我们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深入了解留守儿童行为品性(包括思想状态、行为习惯、言行举止)、学习能力(包括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目的等)、生活习惯(包括饮食健康、自理能力、卫生习惯、安全保障等)、心理健康(包括性格情感、自我认识、社会适应性等),经过认真分析,写出了调查报告,初步总结出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及转变的方法。
接着又拟定测试卷,对留守儿童进行品学综合测试,各班抽取2~3名得分较低的学生(智力正常)作为问题学生个案,并建立个案档案,收集他们的评价材料(班主任、科任教师、家长、监护人、同学的评价)、实物材料、档案材料。找出问题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分析导致这种现状的各种因素:主观因素(学生自己的智力、行为、习惯因素等)、客观因素(家长因素、监护人因素、社会因素、教师因素、学生之间影响等)。然后我们讨论商量对策:
主要有1.建好留守儿童之家,(一方面在学校中,我们还联系有条件的村委会,例如西平村建立了留守儿童之家)开通亲情电话、亲情QQ,使留守儿童在课余有一个文化娱乐、交流感情的休闲场所。
2.开展主题班会、走进留守儿童之家等活动,全面了解留守儿童现状,不断发现新的情况,贴近学生,走近学生。边实验边研究,让留守儿童学得安心,生活开心,家长放心。
3.根据留守儿童现状,分类指导,区别对待,在活动中受启发,在交流中受教育,在相处中求愉悦,从个性中找共同点,从共性中找差异。探索出留守儿童教育的新方法,新措施。
经过一段时间的活动开展,我们总结出要搞好留守儿童的教育,重点做好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构建了对留守儿童做到“四掌握”“四管理”,“当好五员”的教师管理办法。
二是,搭建起了对留守儿童“三多”“三沟通”班级管理平台。
三是,建成了对留守儿童学生“五个一”活动的学校管理机制。
四是,筑起对留守儿童学生“十个一项目”的系统管理工程。
第三阶段(2018年9月—2018年4月),总结阶段。
1.收集汇编研究资料;对课题研究的整体情况做细致的分析、总结,整理有关调查数据及材料,总结活动中的经验、教训,撰写研究报告,总结出留守儿童的教育方案。
2.积极组织论文投稿;
3.完成结题报告;
4.课题结题鉴定。
下面说说课题研究成效:
1.学校办学层次得到提升。促进了教师走向专业化,构建了平等合作、互相尊重的师生关系,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校有1人次被评为市级教学能手,5人次被评为县级教学能手,1人次获得市级教学工作先进个人,3人次获得县级教学工作先进个人,1人次获得市级优秀教师,2人次获得县级优秀教师,2人次在市级以上刊物,12人次学生作品在市级以上交流或获奖。
2.学生成长得到了保障。挽救一些心灵受到伤害、扭曲的留守儿童,促进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性格孤僻的变得开朗了;成绩平平的变得优秀了;脾气浮躁的变得稳重了。
3.家庭和谐得到维护。拯救了几个濒临破碎的家庭,促进了社会的稳定,有助于建设平安校园,和谐社会。
4.社会稳定得到加强。对减少青少年犯罪、社会安定有积极的意义。同时也积累一些“留守儿童”的教育的经验,为未成年人的研究提供一些素材、案例。
一、创设优良环境,熏陶留守幼儿品德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培养幼儿的良好品德行为,不仅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课题,也是对未来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要求。幼儿时期,正是品德行为培养和形成的关键时期,是人的发展的启蒙阶段。在这一时期,对幼儿实施良好的品德教育,将会使他们终身受益,成为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俗话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幼儿时期是一个人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和心理素质形成的重要时期。幼儿的道德品质是通过游戏、学习、劳动等实践活动以及在与同伴和成人的交往中形成的。在活动中,我们要求留守幼儿学会帮助他人、尊重他人,对生活有信心。通过开展各种活动,我们着意多亲近留守幼儿心理,让孩子们交心,老师和幼儿谈心,给孩子一个倾诉的机会,让孩子之间不再冷漠自私,更加信任老师。
我们坚持根据孩子的特点利用农村资源有效合理地教育留守幼儿。在室内环境方面开辟了“科学角”,根据主题内容和季节变化为幼儿提供富有本地农村特色的材料,供幼儿探索和发现。室外环境可以设立小菜地、小饲养角,开展饲养、栽培等活动,提高幼儿自身动手能力和管理能力,又开发创新能力。
二、建立留守幼儿成长档案,持续进行幼儿品德教育
现实中,学校几乎没有与留守儿童父母进行沟通,对家庭状况了解也很少。这对儿童的发展非常不利。小孩缺少关爱,由爷爷奶奶照顾,容易产生溺爱现象,容易产生坏习惯。从对留守儿童的观察发现,很多留守儿童表现为心理异常,情绪多变,表现胆小,注意力不集中、喜欢离群独处。针对这种情况,每个学期初,我们都建立留守幼儿花名册,做到定期查访,汇报情况,解决问题。尽量使照管人与幼儿园保持教育观念的一致性。这些档案还可以详细记载幼儿在幼儿园的学习、生活情况,以便给这部分特殊幼儿更多关爱。
通过留守幼儿名册,教师对孩子的基本情况了解得较为清楚。我们可有针对性地进行沟通、关注等,有利于对孩子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以便针对每个孩子的不同情况,而实施更适宜的教育。
三、开展感恩活动,升华幼儿品行
1.从生活的一点一滴入手,进行品德教育
首先,注重培养留守幼儿的文明礼貌行为习惯。对三岁到六岁的留守幼儿,分年龄段提出不同强度的行为要求,不懈地坚持要求,经常监督检查,不断强化。如:把留守幼儿好的文明礼貌行为画成行为图展示出来,一两周更换一次;也可以把其他幼儿良好的行为展示出来,提倡所有幼儿向他们学习。或把当天好的文明礼貌行为编成故事讲给小朋友听,让大家猜猜故事里讲的是谁;采用多种多样的鼓励方式,巩固留守幼儿的进步等等。知恩图报,善莫大焉。感恩应从一点一滴做起,我坚持让孩子们从学说一声“谢谢”开始,从小事做起,给照管你的人端一杯水,给别人一个微笑,随手捡起地上的一片纸屑,等等。
其次,教师的表率作用是最重要的。教师要亲切、耐心、诚恳而公正,处处做文明礼貌的典范。
为更好地关爱留守儿童,给孩子们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学习生活环境,我校按照留守儿童之家的工作要求,充分认识到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我校从实际出发,加强了对留守学生的管理教育工作,使留守儿童把学校当成了自己的家,为切实做好关注教育,关注留守儿童的这一工,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成立关爱小组,加强领导
为加强对留守儿童工作的统一领导、管理及跟踪工作,学校十分重视对留守学生的教育工作,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中层干部和各班班主任为成员的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各负其责,确保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工作的顺利开展,确保留守学生留得下、学得好、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健全关爱制度,明确责任
为了让确保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落到实处,学校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
1、完善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学校对所有学生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了学校的留守儿童,建立了每个留守儿童的档案和联系卡,清楚父母姓名、外出打工的地址、联系电话;清楚监护人的姓名、联系方式,便于老师与家长、监护人联系沟通,配合教育,共同形成了以留守儿童为中心的关爱网络。并收集学生学习、活动、日常行为表现、情感表现等材料,
2、建立监护人队伍,实施教师结对帮扶留守儿童。由班主任、科任老师与本班留守儿童结帮扶对子。帮扶教师经常找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定期家访、关心生活、指导学习,引导他们健康成长。让教师成为“家长”,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的集体中成长。学校还多方面联系社会上的爱心妈妈,至今有四名留守儿童找到了爱心社会妈妈,社会妈妈负责孩子的全年的学习开销,还定期到学校看望,节假日领回到自己家中,感受到家的温暖。
3、建立“家校”联系制度
为及时了解掌握各方面情况,有针对性的对留守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学校建立定期联系制度。学校对监护人每月进行一次家访,每月与家长通一次电话。
三、营造关爱氛围,开展关爱活动
学校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作为师德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在校园
内、在家访中,在班级内、对“留守儿童”充分关注,让留守儿童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真正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班级集体这个大家庭的温暖,利用元旦、六一等节日契机,开展了“校园爸爸、校园妈妈——关爱留守孩子”座谈会,为每个孩子送上学习用品,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与沟通,让这些“留守孩子”体会学校对他们的关爱。使每一个留守孩子在活动中,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觉得自己和其他孩子一样,可以开开心心、快快乐乐的学习生活,让他们的心理充满阳光与欢笑。
四、感受温暖,快乐成长
学校投入大量资金建设留守学生之活动室,配备了电脑、亲情电话、活动器材、图书等设施设备。对他们的学习、生活给予关心,学校定期和不定期举行主题班会、班队活动,举办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使他们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五、取得可喜成效
通过各种关爱工作的开展,形成了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关护网络并取得较好成效,留守儿童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善,绝大多数留守儿童不仅学会了自理、自立、自强、自律,还培养了坚韧、独立的个性,出现了广大留守儿童安心学习,家长放心工作的喜人局面。学校四项关爱留守儿童措施威海教育局网给予报道,学校建立留守儿童关爱网在齐鲁晚报给予报道,在全市发挥了较好的示范作用。
六、今后工作打算
1、倡导全校师生,为留守儿童献出自己的爱心。开学典礼上,为贫困留守儿童搞一次校园爸爸妈妈活动,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
2、结合教师开展的“教师帮扶”活动,在师生之间开展“手拉手、同成长”为主要形式的结对互助活动。
3、实行家长制,满足留守儿童的心理需要。各教师两位留守儿童的家长,定期与学生交谈,了解其生活和心理上的需要,给学生以家庭般的温暖,从而使其安心学习。
4、各班组织本班“留守儿童”开展“两地书亲子情”活动,让学生把学习、生活中的乐趣和困难告知父母,能与父母更好地沟通。(学校免费提供信封)学校在五月份将开展一次“给远方父母一封信“为主题的征文活动。
5、打开留守儿童心灵之窗,每月上一节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课,开设心理咨询,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心里话。
6、关注留守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每位教师需帮扶一位留守儿童,做
到随时与孩子沟通交流,关注孩子的思想、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情况。
七、存在的问题
总之,留守学生是当前的一个社会问题,全社会都要关爱,我校在这方面虽然做了大量工作,获得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我们也感到这一工作单靠学校的努力,是不够的。目前,“留守学生”人数增加,给学校,教师带来了极大的困惑。其次,家庭教育观念错误,家长教育没有方法,给学校教育造成了很大的阻碍作用。所以我们应用爱去滋润,用心去呵护,用情去温暖,让“留守儿童”走出心灵的荒漠,走进亲情的绿洲。
关于加强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我校是一所农村完小,随着农民外出务工的增多,“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随之越来越多。为更好地关爱留守儿童,给他们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学习生活环境,我校按照留守儿童之家的工作要求,从实际出发,做了一些探索,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建立档案,摸清实际情况
本学期开学初,学校以班为单位召开家长会,会上除了向家长汇报学校的工作情况,另一项主要工作就是向家长了解学生的监护情况。有的学习无人管理,出现疑难问题缺乏指导;有的对学习没有兴趣,成绩普遍不理想;有的心理不太健康,情绪波动大;有的行为习惯差,常有违纪现象。为切实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学校大家庭做了相应的信息准备。
二、成立关爱小组,加强领导
为加强对留守儿童工作的统一领导、管理及跟踪工作,成立了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形成了以校长为组长,教导主任为副组长,各班主任为成员的关爱网络。负责对留守儿童的安全法制教育和思想教育,班主任负责对留守儿童的学习教育及生活教育等。确保关爱留守儿童活动顺利开展,这样有利于提高留守儿童的自我管理,自我保护和自我调节的能力。
三、制度保证,关爱有序
1、健全关爱制度,明确责任
为了让确保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落到实处,我校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建立留守儿童档案。我校对所有学生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了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了每个留守儿童的档案,便于老师与家长、监护人联系沟通,配合
教育。加强了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了以留守儿童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在每班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由班主任与本班留守儿童结帮扶对子。帮扶教师经常找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定期家访、关心生活、指导学习,引导他们健康成长。让教师成为“家长”,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的集体中成长,以对他们缺失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建立健全家校联系。要求班主任老师期初、期中、期末与留守儿童进行家访,了解留守儿童的在家情况。每月指导留守儿童给父母写信或通话一次,增强他们与父母的情感交流。每月与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沟通一次,知晓他们的生活和身心健康状况。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等形式的活动,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进行科学育儿、科学监护孩子的教育,提高他们教育孩子的水平。
2、营造关爱氛围,感受温暖
学校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作为师德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在校园内、在家访中,在班级内对“留守儿童”充分关注,对他们的学习、生活给予关心,全校师生营造了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尊重“留守儿童”的人格,滋润了他们渴望爱的心灵,达到让留守儿童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真正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班级集体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3、开展兴趣活动,快乐成长
学校制定了留守儿童工作实施方案,开展关爱活动,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特殊关心和监护,全方位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在校园里做到对“留守儿童”三个优先:“学习上优先辅导,生活上优先照顾,活动上优先参加。”为留守儿童创设了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本学期,积极留守儿童参加石涧学区文化艺术节,
学生书画类获奖的8位同学中,就有5人是留守儿童,参演的节目《西班牙斗牛》,获得了优秀奖,使孩子们切实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起到了很好的关爱作用。
学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总结范文一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的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已成必然,催生出了“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暨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而被留守在家乡,并且需要其他亲人或委托人照顾的中小学生。为了给这些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今年,我校积极响应各级领导的号召,从实际出发,在全校范围内启动了“关爱留守儿童温暖工程”,现将这段时间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摸清情况,确立工作目标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县农民大量外出务工、经商,有许多成功人士已在经济发达地区购置房产安家落户,使大量生源外流,但仍有一部分的农民在外过着低收入的打工生活,无力支付高额的异地借读费用,只好将子女留在本乡由长辈或其他亲戚帮助看管,我们班像这样的“留守儿童”就有20多人,他们享受不到父母的温暖叮咛,只能在隔辈或亲戚有心却无力的关爱中徘徊,而贫困山区的留守人员,恰恰大多也是老、弱、病、残、文盲、半文盲。这对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是多么不利啊。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学生是祖国的希望,“留守儿童”的问题引起了社会与相关领导的关注和极度重视。面对现状,我校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了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全面推广“关爱工程”,把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不断提高广大未成年人的综合素质立为“关爱留守儿童”温暖工程的工作宗旨,充分发挥了学校在“关爱工程”中第一阵地的作用。
二、主要工作措施
1、建立健全领导负责制度。
学校成立了关爱工程领导小组,制订具体计划,实施了“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方案,真正地使学校成为了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
2、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
每班推荐4—5名典型学生与我校在职教师结对,每位教师结对2—3名学生,帮扶教师经常找留守儿童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定期家访、关心生活、指导学习,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建立教职工关爱留守儿童的成长日记,让留守儿童在教师同学的集体中成长,以对他们缺乏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3、大力宣传,发动社会力量。
关爱留守儿童仅仅依靠微薄的学校是不够的,所以在这次活动中,还发动了村委会成员以及退休老师一起加入到“关爱行动”中来,此举得到了相关人士的热烈支持,纷纷担当了“家长”的角色,与孩子们一道,迈向新的明天。
4、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
我校对所有学生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了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了每个留守儿童的档案和联系卡,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的了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5、积极开展文体活动。
为了“留守儿童”也能像普通孩子一样健康成长,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我校在周一至周五的午间和下午课后,由结对老师轮流值日在学生活动室和操场组织、安排丰富的问题活动。诸如:课外阅读、学习指导、体育活动等。
6、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的交流与沟通;加强对贫困留守儿童的资助工作;建立关爱经验交流制度;不定期召开研讨会、座谈会,进行经验交流;不断探索新方法、新措施;不断提高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水平。
三、取得的成绩
经过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我校的“留守儿童”工作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学生的行为习惯好了,成绩提高了,待人接物礼貌了,自立、自主、自强了……在结对的老师中更是涌现了许多优秀教师。我们开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工作,也许现在还仅仅是起了个头。但是在那么多人的关心和支持下,我们有决心对这项工作进行不断的探索、研究,全力做好这项工程,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总之,留守学生需要全社会共同关心、关爱、关注。学校更应该站在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政治高度,扎实解决好留守学生问题,为社会培养出一代合格的接班人,学校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努力探索促使留守学生健康发展的工作思路,对他们要严慈相济,使留守学生享受到同其他学生一样的教育和关爱。锻炼他们的意志,培养坚韧、独立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促使他们健康茁壮的成长。
学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总结范文二__中心学校是一所农村学校,随着农民外出务工的增多,“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随之越来越多。为更好地关爱留守儿童,给他们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学习生活环境,我校按照留守儿童之家的工作要求,从校区实际出发,做了一些探索,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召开家长会,摸清情况
每学期开学初,学校以班为单位召开家长会,会上除了向家长汇报学校的工作情况,另一项主要工作就是向家长了解学生的监护情况。有的学习无人管理,出现疑难问题缺乏指导;有的对学习没有兴趣,成绩普遍不理想;有的心理不太健康,情绪波动大;有的行为习惯差,常有违纪现象。为切实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学校大家庭,我们成立了关爱留守儿童之家,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工程。
二、成立关爱小组,加强领导
为加强对留守儿童工作的统一领导、管理及跟踪工作,成立了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形成了以校长亲自挂帅,副校长负责对留守儿童的安全法制教育,总辅导员负责对留守儿童的思想教育,班主任负责对留守儿童的学习教育及生活教育等。确保关爱留守儿童活动顺利开展,这样有利于提高留守儿童的自我管理,自我保护和自我调节的能力。
三、营造氛围,健全制度,开展活动
1、营造关爱氛围,感受温暖
学校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作为师德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在校园内、在家访中,在班级内、在团支部中对“留守儿童”充分关注,对他们的学习、生活给予关心,全校师生营造了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尊重“留守儿童”的人格,滋润了他们渴望爱的心灵,达到让留守儿童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真正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班级集体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2、健全关爱制度,明确责任
为了让确保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落到实处,我校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有《关爱留守儿童帮扶制度》等。
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我校对所有学生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了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了每个留守儿童的档案和联系卡,清楚父母姓名、外出打工的地址、联系电话;清楚监护人的姓名、联系方式,便于老师与家长、监护人联系沟通,配合教育。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了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了以留守儿童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在每班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由班主任、科任老师与本班留守儿童结帮扶对子。帮扶教师经常找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定期家访、关心生活、指导学习,引导他们健康成长。让教师成为“家长”,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的集体中成长,以对他们缺失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建立健全家校联系。要求班主任老师期初、期中、期末与留守儿童进行家访,了解留守儿童的在家情况。每月指导留守儿童给父母写信或通话一次,增强他们与父母的情感交流。每月与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沟通一次,知晓他们的生活和身心健康状况。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等形式的活动,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进行科学育儿、科学监护孩子的教育,提高他们教育孩子的水平。
3、开展关爱活动,快乐成长
学校制定了留守儿童工作实施方案,开展关爱活动,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特殊关心和监护,全方位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在校园里做到对“留守儿童”三个优先:“学习上优先辅导,生活上优先照顾,活动上优先参加。”为留守儿童创设了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留守儿童之家活动室定期开放。在学校少先大队的统一组织下,孩子们可以在留守儿童活动室自主阅读自己喜欢的图书、展示自己的书画作品、组织小组讨论、开展合作学习,与教师、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进步,留守儿童之家活动室真正成了儿童学习活动的乐园。
开展“校园歌手赛”活动。为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给留守孩子搭建展示才艺的舞台,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学校于12月22日在阶梯教室举行了第三届校园歌手大赛。经过各班的选拔推荐,最后全校区共有12名同学进入了今天的比赛。比赛分2个组展开角逐,比赛中小选手们个个满怀激情,引吭高歌,《童年》、《小螺号》、《让我们荡起双桨》等脍炙人口的经典少儿歌曲被歌手们演绎得激情四溢、个性飞扬。嘹亮的歌声响彻赛场,引来台下观众和评委们的阵阵掌声。有的家长得知,自己的孩子要参加校园歌手赛,不远千里,赶回家亲历孩子的活动,让孩子们在成功时享受到更多的关爱。
邀请医护人员为留守儿童进行体格检查,关爱孩子的健康。开学刚刚一周,学校邀请太和三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领导和医护人员免费为校区全体学生进行体格检查。检查的项目有量血压、量身高、测视力、测肺活量、量胸围、五官检查等,并对儿童建立健康体检档案。医生们一边为孩子检查,一边宣讲着儿童保健知识,极大限度地保证了学生的身体健康。孩子们在检查中没有丝毫胆怯,有的是感受到的温暖。
另外,学校定期和不定期举行主题班会、班队活动,举办书画展、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组织留守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回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以上是我校在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中的一些摸索,还有待进一步创新。留守学生是当前的一个社会问题,全社会都要关爱,学校应该站在对学生负责的高度,对他们要严慈相济,用爱去滋润,用心去呵护,用情去温暖,就能让“留守儿童”走出心灵的荒漠,走进亲情的绿洲。以后我们将更务实工作,不懈努力做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让每一个留守儿童都能健康、快乐成长。
学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总结范文三为更好地关爱留守儿童,给孩子们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学习生活环境,我校按照留守儿童之家的工作要求,充分认识到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我校从实际出发,加强了对留守学生的管理教育工作,使留守儿童把学校当成了自己的家,为切实做好关注教育,关注留守儿童的这一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成立关爱小组,加强领导
为加强对留守儿童工作的统一领导、管理及跟踪工作,学校十分重视对留守学生的教育工作,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中层干部和各班班主任为成员的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各负其责,确保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工作的顺利开展,确保留守学生留得下、学得好、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健全关爱制度,明确责任
为了让确保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落到实处,学校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
1、完善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
学校对所有学生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了学校的留守儿童,建立了每个留守儿童的档案和联系卡,清楚父母姓名、外出打工的地址、联系电话;清楚监护人的姓名、联系方式,便于老师与家长、监护人联系沟通,配合教育,共同形成了以留守儿童为中心的关爱网络。并收集学生学习、活动、日常行为表现、情感表现等材料。
2、建立监护人队伍,实施教师结对帮扶留守儿童。
由班主任、科任老师与本班留守儿童结帮扶对子。帮扶教师经常找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定期家访、关心生活、指导学习,引导他们健康成长。让教师成为“家长”,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的集体中成长。学校还多方面联系社会上的爱心妈妈,至今有四名留守儿童找到了爱心社会妈妈,社会妈妈负责孩子的全年的学习开销,还定期到学校看望,节假日领回到自己家中,感受到家的温暖。
3、建立“家校”联系制度。
为及时了解掌握各方面情况,有针对性的对留守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学校建立定期联系制度。学校对监护人每月进行一次家访,每月与家长通一次电话。
三、营造关爱氛围,开展关爱活动
学校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作为师德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在校园内、在家访中,在班级内、对“留守儿童”充分关注,让留守儿童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真正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班级集体这个大家庭的温暖,利用元旦、六一等节日契机,开展了“校园爸爸、校园妈妈——关爱留守孩子”座谈会,为每个孩子送上学习用品,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与沟通,让这些“留守孩子”体会学校对他们的关爱。使每一个留守孩子在活动中,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觉得自己和其他孩子一样,可以开开心心、快快乐乐的学习生活,让他们的心理充满阳光与欢笑。
四、感受温暖,快乐成长
学校投入大量资金建设留守学生之活动室,配备了电脑、亲情电话、活动器材、图书等设施设备。对他们的学习、生活给予关心,学校定期和不定期举行主题班会、班队活动,举办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使他们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五、取得可喜成效
通过各种关爱工作的开展,形成了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关护网络并取得较好成效,留守儿童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善,绝大多数留守儿童不仅学会了自理、自立、自强、自律,还培养了坚韧、独立的个性,出现了广大留守儿童安心学习,家长放心工作的喜人局面。学校四项关爱留守儿童措施__教育局网给予报道,学校建立留守儿童关爱网在__晚报给予报道,在全市发挥了较好的示范作用。
六、今后工作打算
1、倡导全校师生,为留守儿童献出自己的爱心。
开学典礼上,为贫困留守儿童搞一次校园爸爸妈妈活动,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
2、结合教师开展的“教师帮扶”活动,在师生之间开展“手拉手、同成长”为主要形式的结对互助活动。
3、实行家长制,满足留守儿童的心理需要。
各教师两位留守儿童的家长,定期与学生交谈,了解其生活和心理上的需要,给学生以家庭般的温暖,从而使其安心学习。
4、各班组织本班“留守儿童”开展“两地书亲子情”活动,让学生把学习、生活中的乐趣和困难告知父母,能与父母更好地沟通。
(学校免费提供信封)学校在_月份将开展一次“给远方父母一封信“为主题的征文活动。
5、打开留守儿童心灵之窗,每月上一节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课,开设心理咨询,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心里话。
6、关注留守学生的生活和学习。
每位教师需帮扶一位留守儿童,做到随时与孩子沟通交流,关注孩子的思想、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情况。
七、存在的问题
Discussed shallowly the countryside remains behind to take care of things childs education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Zhu Hui
Abstract: The article analyzed the contemporary countryside to remain behind to take care of things the reason which the child formed and remains behind to take care of things childs disposition characteristic,pointed out the local authority and the school should to remain behind to take care of things the child to pay attention positively,and proposed the education remained behind to take care of things childs certain ways and means.
Keywords: Remains behind to take care of things the child Child to educate Standard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G637【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9-0129-02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党的十六大报告深刻指出:“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和全局性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这一从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高度,深刻阐明了教育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教育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关键所在,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宏伟蓝图中,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民族复兴的决定性因素。
随着农村年轻夫妇进城务工,农村留守儿童逐渐增多,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是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在农村中,隔代教养现象已相当普遍,其抚养者不是年老体弱多病,就是文化程度较低甚至是文盲。有些老人将孩子的教育托付给学校,部分监护人连孩子在学校读什么班都不知道,更别谈什么家庭教育了。调查中发现,隔代教养的孩子中,很多儿童不同程度存在的问题是:任性、自私、冷漠、忧郁多疑、缺乏热情和爱心、缺乏同情心,逆反心理较强,性格孤僻,以自我为中心,合作意识差,怕吃苦,缺乏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等等。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年轻父母要考虑子女教育的重要性,在不得已将孩子托付给长辈时,要意识到其中的不利因素,应尽最大努力加以消除。学校要更多地承担起家庭子女教育的责任,给他们更多的关爱。同时,学校和监护人之间要紧密联络,通过开设家长学校、召开家长会等形式,帮助家长更新教育观念,使他们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更为重要的是,社会各界应关注和重视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共谋良策。
1.规范民办幼儿园,加强对留守幼儿的宏观管理和调控
对留守幼儿较多的幼儿园,地方政府要人文关怀,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助,加强宏观调控,增强办园实力,稳定教师队伍。地方政府严格按新标准严把审批关,确保民办幼儿园的办园条件达到标准。对已审批的幼儿园则通过评估和年检等办法,对不符合办园条件、安全隐患多、办学质量低、群众反映大的幼儿园所采取整改提高、年检否决等举措,这将有效地提高民办幼儿园的办学水准,给留守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
2.强调办出特色和注重服务
地方政府应积极鼓励民办幼儿园发挥其机制灵活的特点,在方便家长、服务家长等方面作出努力。拓宽办园形式,有日托、月托等,满足家长对幼儿园的不同需求。比如,接送,提供早餐、晚餐、病号饭等服务,分担家长养儿育女中的实际困难等。
3.建立留守儿童成长档案
转3这些档案可以详细记载这些幼儿在幼儿园的学习、生活情况以及其父母的通讯地址、电话,做到定期查访,给这部分特殊幼儿以更多的“关爱”。幼儿园教师应该及时和孩子人取得联系,汇报情况,解决问题。对有些留守幼儿突出的问题如孤僻、不讲卫生、不尊重他人等毛病做到特殊处理。在家访时,在人面前要给孩子鼓励、批评和表扬相结合,让孩子充分认识自己,取长补短,完善自身。
4.有针对性地对留守幼儿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情感渗透
针对部分留守幼儿的道德行为偏差,应对其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情感渗透。对留守幼儿的教育不能照书本硬套理论,应根据孩子的特点利用农村资源有效合理地教育孩子。在室内环境方面可以开辟“科学角”,根据主题内容和季节变化为幼儿提供富有本地农村特色的材料,供幼儿探索和发现。室外环境可以设立小果园、小花园、小菜地、小饲养角,开展饲养、栽培等活动。实践证明,随着动植物的生长,幼儿不仅掌握了种植、饲养的方法,了解了它们的生长变化过程,而且从生态的角度了解了动植物与人类的关系,培养了保护动植物的情感和劳动意识,提高了自身动手能力和管理能力,还开发了创新能力。
5.开展对留守幼儿的帮教活动
对留守幼儿可以开展心理疏导教育,经常与幼儿谈心,说“悄悄话”,让幼儿主动倾诉自己的心里话,对教师产生信任。教师要经常性地开展活动,通过看录像、讲故事、做游戏等使幼儿认识到父母工作的艰辛以及生活的美好、知识的丰富等。在活动中,使留守幼儿学会帮助他人、尊重他人;对生活有信心,从自卑中解脱出来,努力上进,学会自立。通过开展活动,让孩子们交心,老师和幼儿谈心,给孩子一个倾诉的机会,让孩子之间不再冷漠自私,信任老师同学。
边远贫困地区各乡镇的教育辅导站、文化站、计划生育指导站等部门也应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各系统之间应协调统一,对留守幼儿家长进行必要的言传指导。开展文娱活动,举办专题讲座,召开经验交流会,开展知识竞赛等多种方式,向留守幼儿家长介绍健康、通俗的教育方法,讲述正确的教育理念,革除封建的、封闭的、落后的幼儿教育陋习。亦可组织一支专门的幼儿教育言传队伍,采用走村串户、促膝谈心的方式,让广大留守幼儿家长明白超前教育的重要性,让他们懂得一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知识,让幼儿教育理念深入人心。这些活动既可以教育家长,也可以丰富幼儿的业余生活,开阔他们的视野,同时也增长了见识,有利于留守幼儿的健康成长。
农村幼儿教育是农村地区一项重要的社会事业。除各级政府加强领导、统筹管理外,还需要农村以及社会各方面大力的支持。我们相信,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关心、合力支持下,农村幼儿教育工作一定能够取得成效。
参考文献
留守儿童特指农村流动人口在户籍地以外谋生时,把其未成年的子女留置在户籍地而产生的一个特殊群体,是农村社会转型时期劳动力大转移的产物。据专题调研报告显示:浙江共有农村留守儿童25万人,其中温州、衢州和丽水3市分布最集中,约有12万人。全国的留守儿童人数已近2000万,这个数字还在每年递增。笔者对富阳稠溪村进行了调查,约90%以上的家庭有1-2名正劳力外出打工,主要从事铝合金门窗的生意。被调查家庭中89.9%的在外务工者的子女留在家乡,只有10.1%的孩子随父母一起外出生活,留守儿童大约是流动儿童人数的9倍,可见“留守”是这一带在外务工者子女生存的主要形式。在被访留守儿童中,单亲外出的占35%,其余65%属于双亲外出情况。家长外出打工造成了事实上的“单亲家庭”或“隔代教育”现象。据调查,57%的留守中学生存在轻微或轻微以上的心理健康问题和情感问题如任性、自私、偏执、冷漠等不良人格特征,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动员社会各方面共同做好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社会环境。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不容忽视。
一、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状况分析
(一)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伴随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和劳动力转移而产生并将长时期存在的社会问题。富阳总体经济较为发达,九年制义务教育的覆盖率已经达到100%,留守孩子的群体主要集中在稠溪村。留守儿童的生活关爱、心理教育、德育、体育等没有引起各级部门的重视。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有着范围广、影响大、解决难度大的特点,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管理。
(二)关爱缺位引发“家教抛荒”
家长的长期缺位严重影响和制约着家庭功能的完整发挥,留守儿童主要存在着生活失助、心理失衡、教育缺监管、道德失范、不安全感强等问题。据调查,稠溪村留守家庭中84.6%是由爷爷奶奶等隔代亲人照看,15.4%由亲戚代管,隔代监护是这一地区留守儿童的主要监护方式。家庭权威角色的缺位致使儿童对价值标准和社会规范的识别和遵从陷于混乱或盲从状态。监护人监护教育能力不强,隔代监护人缺乏教育耐心、教育知识和手段,仅能照顾生活起居,不能满足青少年的教育需求、亲情需求,出现了“家教抛荒”的现象。
(三)教育资源的严重不均等
区域间、城乡间教育的不均衡发展是留守儿童教育权益受损的根本原因。留守农村,城乡教育的差异使离开父母关爱的留守儿童不能和城市子女得到平等的受教育权利,相关部门管理服务意识弱,各项经费保障不足,服务能力较弱,他们的权益保障体系还亟待完善。
二、化解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困难意义重大
(一)是切实有效推动农村留守儿童全面健康成长,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坚实基础的需要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是保障儿童基本权益、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需要;是维护广大人民的最根本利益,切实为广大农民做好事、办实事的重要举措。创造有利环境对留守儿童显性和隐性的心理压力进行疏导,引导他们走过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帮助其健康和谐发展。农村儿童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后备军,农村儿童素质关系到新型农民的培育,关系到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二)是切实维护广大农民群众利益,促进社会教育公平的需要
当前的教育资源是竞争十分激烈的稀缺资源,因为受教育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社会经济地位。教育资源是由国家来提供的公共资源,它应遵循平等竞争的原则,使每一个人都能有机会获得教育。
(三)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困难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事关构建和谐社会。关注民生与重视民生的落脚点应当切实保障民生,尤其要切实改善乡村的民生状况。化解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困难对民生状况的改善、社会矛盾的缓解、和谐社会的促进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做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举措;是服务于“三农”工作大局、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对于在外务工人员而言,子女的健康发展是他们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触及最根本利益的问题,所以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能有效消除他们的不安全感,从而在最大程度上实现社会的稳定发展。
三、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多元路径选择
(一)充分发挥社会整合功能,扎实推进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工作
1、由村委会牵头,推动各地依托学校来构建有效监管机制。村委会牵头有利于留守儿童实际生活情况的调查和留守儿童教育工作的有效持续开展;依托学校使监管工作和留守儿童的在校学习情况结合,实施科学监管。通过讲授心理、卫生、健康等知识,宣传普及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知识和方法,帮助监护人掌握科学教育的知识和方法,使他们认识到教育艺术的重要性,重点对青少年的习惯、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教育。家长学校可以把重点放在加强留守学生的法制教育上,邀请司法部门、公安干警等定期进行法制教育,有效控制留守儿童道德滑坡现象,使留守儿童知法守法,健康成长,促进农村和谐家庭的建设。
2、整合社会资源,利用村民图书馆建立村级中小学生学习中心。农村学校学生自由支配时间多,因为缺乏引导和有效监管,很多孩子沾染了网瘾或是吸烟喝酒等不良习气。杭州钱杭社区的“四点半课堂”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由村委会牵头邀请老师担任辅导员,由村委会工作人员配合管理,辅导学生完成作业。学习中心的建设将会有效提供在校生课余学习交流的场所,增进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习中心的建设可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稠溪村是杭州首批“农家书屋”之一,获赠了500册科普读物。定时开展阅读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和村民共同参与读书活动,既能充分发挥公共图书资源的利用率,又能实现和保障村民的基本文化权益,符合十七大提出的公共文化服务“普遍均等、惠及全民”的精神。
3、以学校教育为主渠道,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形成合力。学校教育不仅要完成校内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同时应有意识地向校外生活延伸,为他们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社会环境。学校应充分发挥教育优势,特别注意与家长的联系沟通。对于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学生,老师要加大家访力度,通过电话、信件等形式,向家长汇报孩子的学习、生活和思想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疏导。针对留守儿童的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问题,定期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工作。同时,学校可以开展围绕反映留守儿童家庭的班会,引导学生形成关于父母外出打工现象的正确认识;也可以邀请有外出打工经历的父母参与班会,通过他们打工经历的讲述,使留守儿童理解父母,尊重父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4、创新活动内容、方法和载体,增强活动的实效性。以提高道德素质为目标,精心组织实施各项活动,促进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或社会实践的紧密结合,培养留守儿童生活自立精神。村委会可以组织留守儿童参加社会劳动,通过各种渠道教育他们自立自强;通过交流沟通参与活动,增强他们对父母外出务工的理解,促进他们的心理和谐。例如2008年2月稠溪休闲文化节开展了各种文化活动,全面展示稠溪新农村建设的成果和独特魅力,提升影响力,吸引八方宾朋来稠溪休闲、创业。节庆期间就可以让留守学生来参与接待工作,让他们感受到村文化的魅力,锻炼能力。节日期间,该村表彰了“新农村建设模范奉南者”、“创业标兵”、“好婆婆、好媳妇”、“模范五好家庭”、“幸福老人”等先进个人,这样的评选活动本身是对留守儿童最好的教育:弘扬传统美德,铸就稠溪村“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乡风。儿童参与活动能让他们感同身受,更好地延续这种优良传统。
(二)整合社会力量,建立留守儿童长效教育机制
1、建立科学教育机制,持续有效开展留守儿童工作。科学教育机制是推进教育工作有序开展、取得实效的重要保障。关爱留守儿童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和义务,要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统筹协调机制。围绕农村留守儿童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开展调研,出台政策,整合资源,努力形成上下联动、横向协作的工作格局,共同指导和推进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由村委会、妇联等牵头,尽量以村为单位积极开展“妈妈”、“爸爸”等活动,构建留守儿童社会安全监护网络,防止家长权威缺失和情感培养缺位的现象,使监护网络为儿童社会化提供一种范式,也使其成为留守儿童成长中的有力支持体系。农村留守儿童指导服务机构的建设和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服务渠道的畅通,服务制度的完善,活动载体的创新,服务质量的不断提高能使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持续有效开展。此外,还要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及家长实际需求,组织人员编写适合农村家长和儿童的家庭教育辅导材料,尤其是编写教育案例,培训一批留守儿童教育骨干。
2、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激励动员机制,树典型、促宣传。定期交流各地各部门在农村留守儿童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表彰在留守儿童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以点带面,推进工作开展。积极发动社会力量,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加强关爱留守儿童的社会宣传,切实为留守儿童办好事实事。要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大众传媒优势,利用多种宣传渠道,精心组织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社会宣传。当地报刊可开辟专栏,大力宣传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宣传好经验好做法,宣传优秀典型,引起社会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广泛关注,在全社会形成关爱留守儿童、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
(三)政府要重视并强化落实运行机制,推进社会整体合力关爱留守儿童
彻底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需要各个部门和各级政府的协作才能完成。从横向看,各部委应协调以尽本部门应尽的责任,如政府的公安、新闻等职能部门,应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能,与学校共同承担起留守儿童的教育和保护责任。从纵向来看,中央、省市和地方政府,应协调政策和统整资源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如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对进城务工的农村家长进行引导和教育,强化家庭教育观念,让农民工家长学会与孩子交流沟通及教育孩子的正确方式,发挥家长对孩子独特的教育功能。政府应该主动承担相应的责任,为开办寄宿制学校创造条件,尽量为留守儿童提供住宿方便的同时,让他们在老师、同学等群体中得到温暖。
地方政府的扶持主要体现在健全一系列的落实经费投入机制和救助保障机制;既能以政策、文件等来确保经费的划拨和提供有力的物质支撑,又能动员一切可能的社会力量来确保扶持力度的加大。根据留守儿童的发展需求和实际问题,制定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行动计划。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是一项重要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发挥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各个优势,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配合、共同推进,使在外打工的父母安心,在家读书的儿童用心,取得双赢。
总而言之,只有多途径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监护网络,建立健全留守儿童长效教育机制,共同为促进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出谋划策,办实事,才能形成关心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为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打下扎实的根基。
参考文献:
1、杨群.关爱“五失”农村留守学生[J].精神文明导刊,2008(1).
一、维护党委支持政府,开展分会工作
1、《××老年动态》第三期刊登《让夕阳更加灿烂》——××镇重视老干部工作。
四月份,遵照××县老年学会领导的安排,我们向党委书记汇报,经分管书记审查,提交党委研究《让夕阳更加灿烂》——××镇重视老干部工作纪实,报老年学会后在《××老年动态》上刊登。
2、从人事安排到具体工作有的口头、有的用书面,有的是集体向党委汇报。分会每季度的大型会,党委书记、分管书记、党政办主任均参加。
3、××县老年学会布置的工作,向党委汇报后,才具体开展。
4、按时完成党委分配的党费收缴任务。分会中的党员,尽管居住分散,有的年迈多病,我们分两次收缴党费一般比其他党支部先完成,受多次党委表扬。
5、在镇司法办的配合下完成党委交办的镇西院家属区的旧房改造设计任务,并召开老干部座谈会进行动员。
6、宣传计划生育政策,按镇政府要求,做好违背计划生育政策子女的四项手术任务。
7、建议做好已故干部遗孀特困生活。配合党政办做好已故会员家属与子女在遗属补助中的政策落实问题。向党委建议随城镇户口家属遗属补助后,生活特困的,应以民政和养老方面给予照顾。
二、脚踏实地做福彩销售工作
《××老年动态》第四期刊登我们的《扎实做好福利彩票发行》,并评为一等奖。
福利彩票销售活动从三方面进行的。一是重点突击,分会领导汇同会员四人,从实施关工委的留守儿童关爱教育入手,再宣传福彩销售,动员教师参加活动,六月底集中八天时间,不畏阴雨泥泞对全镇十五所中小学调研,总结关工委的工作,材料打印后送县关工委、镇党委镇中心学校。为福彩销售打开局面。二是广泛宣传设立销售点,在四个集市设立销售点。三是动员会员积极参与,两次组织会员参加摸奖。
二、切实关怀老同志,愉快欢度晚年。
1、历经多次汇报,镇党委为中秋节和春节慰问资金提高一倍。
2、四月份镇出资金,分会组织会员到徐州旅游。
3、走访老病号。分会同志以不同形式跟老同志谈心交心,汇同镇领导带礼物探望因病住县以上医院的老年病号,组织会员三次带礼物为已病故老同志悼唁,派镇党委负责同志一起参加遗体告别。
4、为会员订学习材料,镇政府每年给会员订《安徽老年报》、《文摘周报》、《江淮》刊物。
5、落实镇政府给予会员参加老年学会活动经费。
6、精心组织会员参加县老年学会组织的旅游。
展望2012年,我们应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1、为镇政府分忧,发挥余热做力所能及的工作。
二是协调有关部门送产业、增收入。工作队以产业扶贫为重点,在多次考察村里的然环境的基础上,把中蜂产业作为继核桃、奶山羊等传统种植养殖产业之后的又一特色产业予以重点扶持。通过拟定帮扶计划提交办领导协调有关部门,为帮扶村困难群众赠送中蜂养殖箱140个(价值14万元),加快提高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因地制宜地拓宽致富渠道,提高村民收入。送产业的同时,驻村工作队还把送技术同步实施,专门邀请市农林委中蜂产业有关专家,到村里手把手教中蜂养殖技术,传授相关专业知识,帮助贫困户掌握科学养殖方式方法,确保村民能够养的住蜂,产的出蜜、挣得了钱。
三是狠抓危房改造送物资、促保障。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队员坚持把危房改造这一民心工程作为当前脱贫攻坚工作的着力点,大力推进贫困户危房改造,积极改善贫困户住房条件,确保贫困户住房安全得到保障。驻村工作队定期上门督促施工队加快危房改造建设进度,时刻监督危房改造建设质量,在前期为贫困户赵仓良家增送了水泥20吨、沙子20方、石灰500公斤等所需建筑材料基础上,还专门邀请社会爱心人士为他们捐赠了床、沙发、餐桌、椅子、衣柜等家具,并帮助贫困户安装了防护栏杆,彻底解决了楼梯和房顶安全防护问题。目前,该贫困户已入住新房。
农村儿童之所以会留守,并不是这些儿童的父母不愿意带着孩子到城里上学。作为父母,即使自己在城市里再苦再难,要是能和孩子在一起,还是十分心甘情愿的,关键是制度的制约使得大部分农民工没有条件带孩子到城里上学。当前随着农民工大量涌入城市,城市的承受力受到了严峻的考验,包括教育部门的种种机构。城市里的人们注重择校,所以教育局制定种种条件规定儿童的入学标准,但是无形中给进城打工的农民增加了孩子入学的难度,致使农民工只能放弃自己的天伦之乐,让孩子跟自己的爷爷、奶奶或者姥姥、姥爷留在家里。这种状况在当今的社会现实中已经非常突出,但社会制度的迟缓改革让我们心生疑问,真正实质性的制度改革究竟什么时候才能出现?
2.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
在当前农民工进城打工无法带领自己的孩子上学的现状之下,在农村多建设几所寄宿制学校是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最好途径。当前各地政府在这一方面已经着手开始准备,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同时也存在着不少问题。虽然寄宿制学校的教学质量有了提高,但孩子年龄过小,各个寄宿制学校在生活老师的配备上还不能满足儿童的要求,如果生活老师对儿童的关注不够,就容易诱发孩子的各种心理问题。另外,留守的问题不解决,星期天儿童也不能和自己的父母见面,还是和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在一起,留守儿童的实质性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
3.加快发展农村经济建设的脚步
留守问题的出现,从根本上讲还是农村的经济发展过于缓慢,再加上城镇化建设的实施,促使农民为了生存不得不到城里打工挣钱,为将来的生活做好储备。从这个角度上来讲,解决留守问题的一个根本实质还在于加快发展农村经济建设,只有农村的经济发展好了,农民有属于自己的事业,他们自然不会抛却天伦之乐到城里打工,留守问题的解决也便水到渠成、瓜熟蒂落。
二、学校在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时应当充当主要责任
1.要建立全面教育理念,促进学生知识与品质的健康发展
在留守问题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的前提下,学校就一定要在教育留守儿童的问题上付出更多的心血,不仅要教授给学生一定的知识技能,更要多关心学生,关心他们的心理、生活等方面,给他们以更多的关爱,这样才会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最大程度降低留守儿童造成的社会问题。另外,针对留守儿童的特殊心理,学校教师也应该在授课方面更加注重教学方法的选择,让学校的生活更加热情蓬勃,让学生喜欢学校,以校为家。
2.班主任在学校的管理工作中还要充当起家长的角色
班主任必须及时摸清“留守孩子”的基本情况,做到底子清、问题清、家庭教育状况及环境清、转化程度清,并做到每日向学校教务处和政教处汇报留守学生教育、管理情况,争取在管理“留守孩子”方面得到学校的大力支持。
3.加强留守儿童的档案建设
留守儿童的流动性较强,针对这一特征,班主任在建立留守儿童的档案工作方面一定要有所加强,详细记录每一个留守儿童的心理特征、兴趣爱好、性格偏差,以给下一任教师的教育工作提供材料,使他们更好地了解学生情况,对症下药,更好地教育好留守儿童。另外,留守儿童的档案越丰富,教师与家长在有限的联系机会内,交流的内容就会越详实,效果也会更好。
三、家校结合,做好家长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学校的教育难度
1.留守儿童的父母要学会与孩子心灵的沟通
可以说,父母对待教师、学校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所以针对这一特点,学校也应该多多与家长沟通。当前社会的通讯手段十分发达,可以利用电话、手机、网络等形式与家长多时间、多形式、多角度地进行沟通,以确保对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采取最佳手段。
我乡位于县城东21公里,海拔高度在390-480米,相对高差不超过50-80米。与乡镇相连,交通发达。乡属浅丘地形,全乡幅员面积39.4平方公里,辖5个村,55个经济社,总户数4425户,总人口15568人,其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2756人,占总人口的17.57%,百岁老寿星有4人,幼儿园425人,留守儿童424人,流动儿童62人。乡机关工委领导班子1个、13人,村级关工委领导班子5个、25人,经济社领导班子55个,165人,中学、中心小学、卫生院领导班子3个,15人。五老志愿者101人,经常参加活动的68人。这次创“六好”的有3个村和中心小学。
二、乡辖区内的村和学校创“六好”工作开展概述
(一)党委重视支持好
多年来,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关心下一代工作,为工作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具体有一下几个方面:
一是乡党委将关心下一代工作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每年3月党委召开大会,总结上年工作,安排当年工作时,把关心下一代工作同安排、同考核、同表彰、同激励。
二是乡党委每年3月专题研究关心下一代工作会议,对青少年开展思想道德、法制、科技、国防和远离等教育,同时号召五老志愿者和青少年志愿者捐款捐物,关爱老人、留守儿童和贫困学生,每年捐款8500余元,救助贫困学生110人。
三是乡党委副书记亲自安排为各村关工委制作吊牌、公示栏,并安排落实办公室和活动场所。
四是各村和学校校领导班子亲自领导参与关工委工作,组织实施规划落实。
(二)相关部门配合好
乡关工委与各村、单位关工委保持密切联系,积极联动,建立成员单位定期联系制度,定期召开成员单位会议,共同开展关心下一代工作,为青少年办实事,办好事,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如中心小学关工委,多年来把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作为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中之重,秉承“给我一个孩子,还您一个人才”的办学理念,锐意进取,精心组织,急党委之所急,想学生之所需、尽校关工委之所能,认真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积极打造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关爱之家。
(三)组织队伍建设好
1、领导班子健全。村级关工委班子的组成由在职的村委、村支部、老协会会长和退休职工组成。村支书任关工委主任,村会计任执行主任,其余人员为成员。学校关工委由校长任主任,会电脑的教师为执行主任,退休教师和教导主任为关工委副主任,校委委员为成员。
2、班子结构合理。各村和学校关工委领导班子的年龄架构为30岁-70岁之间,老、中、青结合,有男,有女,有在职干部、有退休职工。各方面的人员搭配合理。
3、组织队伍建设。各村和单位关工委有固定的办公场所、活动场所、办公设施,有吊牌、公示栏,给关心下一代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环境。五老作用发动充分,有稳定的五老工作团、留守儿童工作团、法制宣讲团、科技辅导团、文化艺术宣传团。村、社、学校关工委覆盖率达100%。
(四)服务青少年效果好
一是在中学、中心小学创办家长与学校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共同管理、教育。使学生得到有效的监护。每年与家长共同联动四次。
二是对青少年开展法制、科技、爱国主义和远离教育,使青少年法制观念、科学技术水平、爱国主义热忱和自我保护能力有所提高。
三是乡、村及单位建立青少年谈心站,接待青少年来访和法制、政策咨询,为青少年解答法律知识和疑难问题。
四是各村和学校关工委向贫困学生、病残儿童献爱心,如中心小学关工委执行主任同志帮扶留守学生3人,常常和学生谈心,冬天到了留守学生没有准备棉衣,她回家拿自家的棉衣为学生御寒。夏天来了,她为这些学生送来衬衣、裙子,学生受伤了,她亲自带学生到医院包扎治疗。她的慷慨行为受到社会的认可,群众的好评。
(五)制度健全执行好
乡各村关工委和学校关工委都建立了会议制度、学习制度、工作制度,并认真贯彻执行。年初有规划,年中有检查,年终有总结。将关心下一代工作和创“六好”关工委的条件具体化、规范化。定期召开会议,总结交流工作经验,安排部署工作任务,定期组织学习,适时组织学习培训,不断提高关工委自身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增强档案意识,专人管理,存放各类文件、资料、材料等。力求做到规范、完整、有序。
(六)积极探索创新好
乡、村及各单位关工委都在积极探索创新活动形式,重点突出一个“心”字-爱心、健心。以爱心为交点,以健心为突破,创新工作机制,建立特殊学生(留守学生、问题学生、单亲学生、贫困学生、病残学生)档案。设立“阳光心灵信箱”,建立“阳关心灵家园”,同时成立“阳光少年爱心基金会”,实现对留守儿童的爱心帮扶,对贫困学生的爱心帮助。对问题学生爱心引导三衔接。如中心小学关工委对问题学生的管理上,突出以引导为主,加大对学生的心理干预,引起其情感和心灵共鸣,达到教育好,针对青春期女生,建立了心灵驿站,开通了“阳关心灵信箱”多渠道收集学生遇到的问题并加以疏导,同时邀请五老志愿者退休女教师对女生做了“花开有时,青春有约”的报告,学生收获很大。各个关工委经常结合自己单位实际情况开展活动,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活动。
一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学校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和重大节日,组织学生国旗下演讲活动,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孝道、友善、法制、禁毒、爱国、诚信和节俭教育等活动。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党的十六大报告深刻指出:“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和全局性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这一从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高度,深刻阐明了教育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教育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关键所在,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宏伟蓝图中,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民族复兴的决定性因素。
随着农村年轻夫妇进城务工,农村留守幼儿逐渐增多,加强对农村留守幼儿的教育是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在农村中,隔代教养现象已相当普遍,其抚养者不是年老体弱多病,就是文化程度较低甚至是文盲。有些老人将孩子的教育托付给幼儿园,部分监护人连孩子在幼儿园读什么班都不知道,更别谈什么家庭教育了。调查中发现,隔代教养的孩子中,很多幼儿不同程度存在的问题是:任性、自私、冷漠、忧郁多疑、缺乏热情和爱心、缺乏同情心,逆反心理较强,性格孤僻,以自我为中心,合作意识差,怕吃苦,缺乏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等等。
农村留守幼儿的教育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年轻父母要考虑子女教育的重要性,在不得已将孩子托付给长辈时,要意识到其中的不利因素,应尽最大努力加以消除。幼儿园要更多地承担起家庭子女教育的责任,给他们更多的关爱。同时,幼儿园和监护人之间要紧密联络,通过开设家长学校、召开家长会等形式,帮助家长更新教育观念,使他们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更为重要的是,社会各界应关注和重视农村留守幼儿的教育,共谋良策。
1.规范民办幼儿园,加强对留守幼儿的宏观管理和调控
对留守幼儿较多的幼儿园,地方政府要人文关怀,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助,加强宏观调控,增强办园实力,稳定教师队伍。地方政府严格按新标准严把审批关,确保民办幼儿园的办园条件达到标准。对已审批的幼儿园则通过评估和年检等办法,对不符合办园条件、安全隐患多、办学质量低、群众反映大的幼儿园所采取整改提高、年检否决等举措,这将有效地提高民办幼儿园的办学水准,给留守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
2.强调办出特色和注重服务
地方政府应积极鼓励民办幼儿园发挥其机制灵活的特点,在方便家长、服务家长等方面作出努力。拓宽办园形式,有日托、月托等,满足家长对幼儿园的不同需求。比如,接送,提供早餐、晚餐、病号饭等服务,分担家长养儿育女中的实际困难等。 转贴于
3.建立外出打工家庭子女个人成长档案
这些档案可以详细记载这些幼儿在幼儿园的学习、生活情况以及其父母的通讯地址、电话,做到定期查访,给这部分特殊幼儿以更多的“关爱”。
幼儿园教师应该及时和孩子人取得联系,汇报情况,解决问题。对有些留守幼儿突出的问题如孤僻、不讲卫生、不尊重他人等毛病做到特殊处理。在家访时,在人面前要给孩子鼓励、批评和表扬相结合,让孩子充分认识自己,取长补短,完善自身。
4.有针对性地对留守幼儿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情感渗透
针对部分留守幼儿的道德行为偏差,应对其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情感渗透。对留守幼儿的教育不能照书本硬套理论,应根据孩子的特点利用农村资源有效合理地教育孩子。在室内环境方面可以开辟“科学角”,根据主题内容和季节变化为幼儿提供富有本地农村特色的材料,供幼儿探索和发现。室外环境可以设立小果园、小花园、小菜地、小饲养角,开展饲养、栽培等活动。实践证明,随着动植物的生长,幼儿不仅掌握了种植、饲养的方法,了解了它们的生长变化过程,而且从生态的角度了解了动植物与人类的关系,培养了保护动植物的情感和劳动意识,提高了自身动手能力和管理能力,还开发了创新能力。
5.开展对留守幼儿的帮教活动
对留守幼儿可以开展心理疏导教育,经常与幼儿谈心,说“悄悄话”,让幼儿主动倾诉自己的心里话,对教师产生信任。教师要经常性地开展活动,通过看录像、讲故事、做游戏等使幼儿认识到父母工作的艰辛以及生活的美好、知识的丰富等。在活动中,使留守幼儿学会帮助他人、尊重他人;对生活有信心,从自卑中解脱出来,努力上进,学会自立。通过开展活动,让孩子们交心,老师和幼儿谈心,给孩子一个倾诉的机会,让孩子之间不再冷漠自私,信任老师同学。
边远贫困地区各乡镇的教育辅导站、文化站、计划生育指导站等部门也应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各系统之间应协调统一,对留守幼儿家长进行必要的言传指导。开展文娱活动,举办专题讲座,召开经验交流会,开展知识竞赛等多种方式,向留守幼儿家长介绍健康、通俗的教育方法,讲述正确的教育理念,革除封建的、封闭的、落后的幼儿教育陋习。亦可组织一支专门的幼儿教育言传队伍,采用走村串户、促膝谈心的方式,让广大留守幼儿家长明白超前教育的重要性,让他们懂得一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知识,让幼儿教育理念深入人心。这些活动既可以教育家长,也可以丰富幼儿的业余生活,开阔他们的视野,同时也增长了见识,有利于留守幼儿的健康成长。
农村幼儿教育是农村地区一项重要的社会事业。除各级政府加强领导、统筹管理外,还需要农村以及社会各方面大力的支持。我们相信,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关心、合力支持下,农村幼儿教育工作一定能够取得成效。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