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小学教育管理大全11篇

时间:2023-01-08 10:10:02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小学教育管理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小学教育管理

篇(1)

教学是一项系统、长期、有计划的活动,涉及多个方面,要协调、运作好整个教学过程,就要对教学进行控制,做好教学管理,这样才能取得教学的效益。小学教学管理如何与时俱进,关系到小学教育作为奠基工作的作用体现。笔者现结合自己的教育工作实践,阐述如下。

 

一、及时更新教育管理观念,促进教育管理科学化发展

 

为了能够促进教育管理科学化的发展,学校的管理者必须及时地更新管理观念。教育管理科学化是适应社会发展、现代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小学教育管理科学化需要树立起以下观念:1.树立起教育管理民主化的观念,教育民主化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民主化可以激发出被管理者的积极性与创造性;2.树立起教育管理自主化的观念,在现代教育管理中十分注重管理者的自主权,管理者在管理的过程中拥有一定的权限,这样有助于将责任落到实处,从而做到责、权、利的统一;3.树立起教育管理开放化的观念,现代教育管理应该建立起一个开放的系统,而非封闭的系统,如今社会开放已经成为了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没有开放化的管理,就很难实现教育管理的科学化。

 

二、加强对教学整个过程质量的有效管理

 

从传统的经验上讲,对质量的管理只是注意对质量的检查,也就是通过考试来完成管理,严重地忽略了对教学全过程的创造管理。由于教学的质量并非是检查出来的,而是在整个过程中教出来的,因此,在管理上,我们要将其工作的重心放在由以往对教学质量的检查转变为对教学全过程中的每个环节进行加强管理。也就是说,要加强对教师的备课、上课、辅导、作业的布置、批改等进行管理。在目前看来,我们国家对小学的教学管理中,学生课内外的作业,尤其是家庭作业的管理还远远不够。究其后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学生家庭作业的时间没有得到严格的统一规定;2.各科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只顾忌自身,没有实现各科作业的和谐统一;3.学生家庭作业的负担相对来讲较重;4.部分学校因为客观条件受到限制而不能很好地开展相关的课外活动,或者活动仅仅流于形式等。因而,要实现教学全过程的有效管理,不仅要加强对学生家庭作业的宏观调控,还要加强各科之间的有效协调,同时还要提升教师布置作业的质量,以及加强学校对于课外活动的有效组织、安排、检查等,促使其课外活动真正落到实处,从而实现管理的实效性。

 

三、全面提高师资队伍力量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发展,教师为本。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主要力量,教师的专业素养直接关系到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学校教学管理的第一要策是重视教师的发展。学校只有通过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帮助教师成长,让教师理解并接受新的教育理念,还要积极而又创造性地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行动中,才能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新课程改革的受益者。1.学校应通过管理促进教师的职业发展,增加教师对自己职业的满意度和自豪感。在激励制度方面,体现按劳分配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要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考评制度,把教职工的待遇与德、能、勤、绩挂钩,强化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鼓励教师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多作贡献。2.加强教师职后进修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与综合素质。学校应通过一系列措施完善教师继续教育的终身学习体系,鼓励教师提高学历层次,建立以校本培训为主的教师培训机制,促进教师教育观念转变,拓宽视野,强化教师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只有教师的教育观念彻底从传统的教育理念中解放出来,才能彻底贯彻我国教育制度的改革与创新。同时,教师整体综合素质的提高,对于培养学生对待学习的心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具有深远的意义。

 

四、加强法制建设,完善制度管理

 

计划的落实靠有力的制度作保证,制度是进行教学管理的"法",有了这个"法",就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它能促使教职工养成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习惯,能使学校产生良好的环境氛围。为此,学校要制定一些相关的"教师教研进修制度""目标教学研究课制度'论文制度" 等,从而使教研活动、教师的培训工作有了时间、内容的保证。为了抓好备课工作,学校要规定一些"整零备课制度'教案检查评比制度'开学第一课制度'听评课制度"等。对学生的作业批改、辅导、考试方面,也要制定相关的"作业批改要求''优秀作业评比制度""帮差培优制度"等。建立健全和执行这些制度,有利于促进学校教学目标管理的常规化。

 

五、健全评价机制,激励校内竞争

 

评价是教学管理的手段,对教学目标管理和教学常规管理过程中的质量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达到科学性强、可信度高,就能起到导向和激励作用。根据教育部基教司的精神,我们要健全教案评价机制、课堂教学评价机制、单元形成性评价机制、质量分析评价机制以及对教研组、年级组的管理评价机制、学校管理工作自评机制等,在校内形成一种和谐竞争的局面。总之,评价工作是对教育教学总目标的验收,是检查职责是否尽到,操作是否合格,科学地运用评价,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激励着全体师生进入全面竞争的氛围。

 

篇(2)

二、合理的管理模式

坚持“以人文本”的创新教育理念,是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教育管理的必然趋势,合理的管理模式则是小学教育管理的核心思想。现阶段我国的校园管理中,仍存在统一式和权威式的教育模式,这与“以人为本”的教育新理念相违背。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就是要深入的了解和把握学生的喜好和个性。小学生是性格和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管理者要充分的做到“以人文本”,发挥小学生的想象空间,鼓励他们自我发展,不要被传统的教育观念所束缚,给学生们足够的空间去培养性格和习惯。因此,教育管理者要做到从思想上进行教育、从精神上进行鼓励,本着学校的发展以教师为基础,教师的发展以学生为基础的原则。首先,要给教育管理者一个公平和自由的发展平台,这就要求管理者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以学生的利益为先,实现真正的民主管理,要充分的与教师相结合,以教师为主体,共同的营造出一个和谐、宽松的管理环境;其次,要优化教师的队伍,只有做到先育己,才能做好再育人,教师的自我修养得到了提升,才能更好的教书育人。“以人文本”的教育理念不仅体现在培养学生方面,还体现在对教师队伍的提升上面,这就要求管理者和教师队伍共同的努力,做到教育理念和管理环境相适应、相融合。

三、和谐的校园环境

众所周知,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圣地,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而校园的环境从无形中也会潜移默化学生的思想,因此,和谐、健康的校园环境是小学教育管理中一项重要的管理项目。校园的环境包括教师队伍的风气、班级的风气以及教学条件等方面,这些环境会影响小学生的心态及性格。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是校园环境和谐发展的前提条件。学校的管理者要注重“以人为本”的同时,还要注重校园氛围的和谐。这就要求管理者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学校管理者的思想观念。学生的生存与时代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学校的环境要与社会整体的发展相结合,这就要求无论从学校的管理层面还是教师队伍都要创造出和谐的校园环境。

篇(3)

所谓乐学教育,是指的教育的过程中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对学习生活产生更多的兴趣。我国传统教育理念是灌输学生“学海无涯苦作舟”的思想,尤为注重学习知识对于学生人生道路的意义。而在小学教育当中,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还处在行程当中,虽然“学海无涯苦作舟”的教学思想是基于学生出发,勉励学生刻苦学习的一种思想,但在小学教育的实际工作中,并不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而乐学教育是伴随我国素质教育逐步开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学理念,它强调在教学工作中增强学生同学校、教师、教学工作的联系。增加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主动性。通过学习兴趣,和快乐教学工作的逐步开展,最终实现乐学教育中“学乐”的最终目的,从而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和办学质量。

(二)乐学同小学教育管理内涵发展的关系

乐学教育思想在学校教育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而要在小学教育管理工作当中将乐学教育的思想应用到实际的工作当中,还需要结合小学教育管理的具体工作进一步的研究。首先,乐学教育的理论在小学教育管理中的应用是绝对适合小学教育工作的发展路线的。其次,在小学教育管理当中进行乐学教育理念的应用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年龄和能力范围。新时期教学改革的规划当中虽然要进一步加深学校管理当中的学生参与程度,但是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年龄和能力进行考虑。小学生同中学生不同,在价值观人生观以及社会常识上还缺乏认识,对于一些事物和理念的认识还具有局限性。为此,小学生在小学教育管理中的角色更多的是一种声音,这个声音反映他们对现有教学模式的感受,对于教师教学方式的感受。学校管理工作者要通过听取学生们的声音,耐心地分析学生话语中的潜在意义。小学学生对于事物的认识大多还停留在表层部分,对于教学管理中的一些不当不能够认识到关键的内容。教师和教学管理者要结合学生的反映找到真正失误的地方。

二、小学教育管理内涵发展的具体内容

(一)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空间

小学教育管理工作在新时期的改革当中,要给与学生更多的选择空间。小学生正处在人生成长历程的起步阶段,小学教育在给予学生更多的知识教育以外不应当对学生产生更多的附加压力。新时期的教育管理改革当中,小学学生应当具有选择任课教师和评教教师工作的权力。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态度都是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成果的最直接因素。为此,加强教师的监督和教学工作审核是教育管理当中的重要措施。而学生是教师教学质量的最直接体现。要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就不能止步于形式化。要让学生说出他们的感受,要通过和学生互动、沟通,发现学生学习生活中的缺失和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空间。

(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小学教师的工作内容,在教授学生知识和常识的基础上,要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规范。我国教育事业的教学理念是德育并重、以德为先。这要求小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地发挥自身对于学生的主导作用,通过德育教学思想同实际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方式,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逐步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认识等等。教师要具备以身作则的教学素养,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发挥模范的作用,通过自身的实际行为,向学生证明道德素养不止是要知道能说出来,还要做出来。通过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自信、自尊等等品质,帮助学生规划出一条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

篇(4)

以人为本教学理念是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演变而来,是指在各项活动开展的前提下,对人主观意识的尊重、信任,而在小学教育中的概念为:在学生主观意愿得到认可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实际的小学教学工作中,应对教师的引领地位进行尊重,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与融合,将强制性教学转化为情感性教学,不仅能够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规范化管理,还能促进学生自我管理目标的实现。

二、小学教育发展现状

第一,管理方式存在的问题。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主体与客体之间发生着严重的转换,学校在开展教学工作时,往往只根据自身的意愿,忽视学生和教师在教学的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的各项活动,仅能按照学校的规章制度执行,缺乏一定的主观意识,同样,教师也未能选择适应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这种现象的存在,对以人为本教学理念的构建造成阻碍,不利于各项工作的开展。第二,教学目标不明确。在传统的小学教育过程中,只关注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与学习,而忽视对学生思想理解能力、实践能力的促进;另外,在教学模式方面也较为落后,缺少创新意识,仅依据传统的教学经验,基于此,对学校的长期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除此之外,部分学校过于重视升学率问题,将考试成绩列为教学成果的首要目标,导致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出现死记硬背、教师刻板灌输的现象,不利于对学生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的培养。

三、以人为本视角下的小学教育管理模式研究

1.优化教学理念。从小学教育的角度进行分析,由于是学生初次接受教育,利用正确、科学的教学理念能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出重要贡献,进而为我国社会主义人才的构建注入新能量。因此在实际的小学教育过程中,应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为学生营造优质的教学环境,同时对学生的德育培养也应进行高度关注,强化其在学生发展中的重要性以及意义。从教师的角度进行分析,在小学教育中应实现教学目标与人本思想的全面融合,对学生的主观意愿进行尊重并认可,使学生能够保持轻松、健康的心态,以此作为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培养的切入点,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彰显学生的个性化优势。

2.实现刚柔并进的教学模式。为充分实现小学教育的以人为本思想,需结构刚柔并进的教学模式及原则,使教师能够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上开展教学工作,通过教师管理人员对教学目标和教学决策进行合理化分配,不仅对教师的工作进行认可,还能提高教师对学校的满意度,进而为学校的长远及稳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除此之外对于教师管理人员而言,应深入教师内部,以人文主义关怀的思想,解决教师在授课中遇到的难点,从而使教师能够充分地融入教育事业中。在正式开展小学教育工作中,应对学生各自的特点进行详细了解,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育的前提下,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对待学习。以人为本教学理念的提出,主要以情感教学为主,对于学生的行为错误以及思想错误进行整改,在此过程中,教师作为“良师益友”,让学生敞开心扉,对自身的想法及意愿进行表达,进而为学生的健康发展奠定夯实基础。

3.贯彻落实民主政策。对于小学教师而言,民主化管理制度的建立,能够在不同程度对自身的工作积极性进行全面调动,不仅在教学中发挥自身的作用,还能为教学管理模式构建“献策”,从本质上来讲,教师、学校以及学生三者之间具有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关系,同时教师又在学校和学生之间起着桥梁的作用,通过自身角色的扮演,结合人性化思维,对学生的内心世界进行关怀。针对此为实现教师的作用,学校管理人员可定期开展教师职工代表会议,使教师能够全面参与教育决策工作,并针对教育中提出的管理制度,进行掌握并将其落实到实处,才能促进小学教学质量的高效性。

四、结束语

总结上文,对于小学教育工作者而言,在教学中引入人本主义思想,不仅能够营造良好地教学环境,还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价值与实用价值。另外,随着以人为本教学理念在小学教育管理工作中的施行,教师应不断地对自身专业水平进行充实,结合刚柔并进的教学原则,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生活的乐趣。

作者:赵敏 单位:阜蒙县实验小学

参考文献:

篇(5)

2小学教育管理应明确管理目标及范围

在小学教育管理中,明确的教育管理目标和内容,是指导小学教育管理工作有序进行的关键。结合小学教育管理工作实际,小学教育管理目标及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小学教育管理应将提高教学效果为主要目标:在小学教育管理中,其主要目标是提高教学效果,为基础教学提供良好的管理支撑,使小学各科教学能够按照正常的教学进度有效进行,满足小学教学需要。基于小学教学实际,教育管理是规范教学行为和提高教学管理水平的关键手段,只有明确教育管理的目标,才能保证小学教育管理取得实效。

2.2小学教育管理应将优化教学流程作为主要目标:在小学教学中,课程的设置及课程的排布是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关键。通过教育管理手段的运用,小学课程设置将会更加合理,并且朝着高效化的方向发展。只有认识到这一点,并将优化教学流程作为主要目标,才能使小学教育管理找准着力点,进而满足小学教学的实际需要。

2.3小学教育管理应覆盖教学全过程:在小学教学中,教育管理作为一种重要的教研手段,对小学教育有着良好的促进。基于小学教育管理的实际作用及地位,只有在小学教学全过程中覆盖教育管理,才能保证小学教育管理工作得到有效开展,进而满足小学教育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提高教学管理工作的效果。

3小学教育管理应积极更新管理理念

结合小学教育管理工作实际,先进的管理理念既有利于推动教育管理工作发展,同时也能保证小学教育管理工作取得实效。基于小学教育管理工作的现状,积极更新管理理念,是提高小学教育管理工作实效的关键,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小学教育管理应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在目前小学教育管理中,我们不但要对当前的教育管理内容有所侧重,还要认真总结教育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并结合目前成熟的管理方法,探索高效的管理方式,并注重分析教育管理工作的发展规律,为未来的教育管理提供可靠的支撑,保证小学教育管理工作能够适应小学教学环境发展。

3.2小学教育管理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小学教育管理工作并不是简单理论的贯彻,而是需要在成熟理论指导下的多种实践行为的集合。基于小学教育管理工作的特殊性,只有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提高教育管理的实效性,使教育管理工作能够更加适合小学教学需要。因此,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教育管理的关键。

3.3小学教育管理应把握正确的管理原则:在小学教育管理更新管理理念过程中,把握正确的管理原则是重点。结合小学教育管理工作实际,在小学教育管理中,只有把握全面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原则,才能保证小学教育管理工作得到有效开展,进而满足小学教育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因此,把握正确的管理原则很重要。

4小学教育管理应积极创新教育管理方法

在小学教育管理工作,完善的教育管理方法是保证教育管理工作得到有效开展的关键。基于对小学教育管理工作的了解,我们应积极创新教育管理方法,满足小学教育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4.1建立完善的教育管理制度:在创新教育管理方法中,应将建立完善的教育管理制度作为重点。结合小学教育管理实际,完善的教育管理制度应成为指导教育管理工作有序进行的关键。基于这一认识,根据小学教育管理现状以及小学教学的现实需求,建立相应的教育管理制度,并提高管理制度的可行性,是教育管理方法创新的关键。

4.2健全教育管理流程:从小学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来看,教育管理工作需要覆盖教学全过程。基于教育管理流程长、教育管理内容多等特点,只有健全教育管理流程,并加强对教育管理过程的指导和控制,才能提高教育管理的实际效果。因此,应将健全教育管理流程作为小学教育管理方法创新的关键。

4.3提高教育管理的针对性:教育管理是保证小学教学工作取得实效的关键手段,同时,教育管理工作的专业性也比较强,基于教育管理的特点以及小学教学的现实需要,提高教育管理的针对性,应成为小学教育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因此,在教育管理方法创新过程中,应注重提高教育管理的针对性。

篇(6)

1.1重视师资队伍建设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我们一定要一切从实际出发,重视小学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师是学校教学的主体,是学校教学的核心,对学生的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但在实际中,有相当一大部分小学教师的业务水平低下,尤其是在偏远的山区。很难与新课程的素质教育相适应。因此需要探索新的教师管理举措来促进教师队伍的建设。学校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建立完善的奖惩机制来促进教师队伍的自我提升,同时也可以举办培训班来提升教师的各项技能。这些技能包括:教师教学工作技能、教学特色技能和综合教学技能等能力。着重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书写技能和教学设计、上课技能,通过一系列的管理举措来建立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1.2重点培养骨干教师

在教师队伍的培养中,骨干教师应该重点培养,尤其要着重发掘有潜力的青年教师,这些青年教师思想活跃,创新能力强,学习新事物快,要大力培养他们的进取意识和敬业精神。使他们慢慢成为教育中的中坚力量,同时要在工作中给于他们更多的荣誉和物质奖励,给他们提供更多的进修机会。这样可以对其他教师起到的模范带头作用,形成一个良性发展的教育体系。

2、提出学校的办学特色

一个学校的办学特色决定了它在人们心中的声誉和地位,是这个学校的魅力所在。因此办学特色是一所学校生命力的核心。一个学校的办学特色应该集中在以下几点:一是要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了解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模式。要具有特色育人意识,开展特色教育。培养具有高素质的新型人才,要使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身的特点拥有自己的一技之长。这是新时代教育的必然要求和必然选择;二是要根据自身的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提出新的兴校意识,来适应市场经济下基础教育发生的深刻变化。吸引优秀生源对学校的生存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特色决定了学校的发展空间;三是要有办学特色是一种无形的特色资源意识,这种无形的潜在资源,一旦经过开发和利用,也可以成为一个学校的宝贵教育资源;四是创新意识,创新的本质是个性化,是不同于一般,没有创新也就不存在学校的办学特色,创新是学校发展的动力源泉,也是学校持续发展的灵魂。

3、教学考试模式的改革创新

教学完成了对学生传授知识的目标,但教学的效果如何,就需要根据《小学各科达纲要求》规定的内容,再结合自身的实际,确立合适的考试模式来进行教学效果测试。考试模式可以是灵活的,不一定非得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还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测试方法。这些测试方法可以是口试、实验操作、课外调查、团队协作等多方面的综合测试。来促进学生对所学全部学科的理解。同时也可以联合家长,让家长完成学生在家中行为的测评,全方位立体的对学生进行考核。不以传统的考试成绩作为单一的测评。把学生的考试成绩、平时表现、实践技能等进行量化,然后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对测试的结果综合分析,作为升初中的一个评判,提供给教育部门做决策。这样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创造优美校园环境,打造良好学习氛围

良好的校园文化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感染学生。因此要增加校园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内涵。这些文化氛围不仅包含学校的硬件设施和校园整洁面貌,还包含了教师的人文风貌,班级风貌等。要努力实现师生互为一体的教学氛围,亦师亦友。同时学校的管理者要合理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竭力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多举办各种讲座,提高学生的视野。要创新学校的管理模式,更新老旧的观念。

5、总结

小学教育是我国教育的基石,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改革下对教育管理措施提出了新的挑战。为适应新形势下小学教育的发展,我们要正视当前存在的问题。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断创新,实行切实有效的改进举措,加强教学质量、教师管理、教学环境等方面的管理与创新,变更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全力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创新教学环境。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高素质的人才,真正促进小学教育事业的进步和发展。

作者:黄丽华 单位:长春市二道区东盛小学

篇(7)

自上世纪以来,学校管理效能就成为了教育界关注的焦点,那么什么是学校管理效能呢?学校管理效能是指根据已经制定好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结合各种有利因素,将教育设施、教学资源、教育人员的消耗降到最低,以最快的速度、最佳的学习状态,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保证按质按量的完成教学任务。学校管理效能不仅是对学校领导者能力的考察,也是对学生学习状态和学习质量的考核。此外,学校还应该争取教育界及社会各界对本校教育资金的投入,积极参加本校或其他同级学校组织的教学活动,在提升自身教学经验的同时,努力树立学校的良好形象,提高学校的竞争力。

二、现阶段小学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

小学作为义务教育的起始阶段,孩子们的知识储备量十分有限,教学过程中如果讲解过快,就会导致部分同学不理解,久而久之影响班级学习成绩不一,差生也由此产生;小学生由于自制力差,很容易出现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这就要求老师要想方设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学校效率;很多小学都是位于山区,教学环境差、设备不全、教师工资低等因素导致很多高学历的教师不愿意去小学教学,师资力量得不到及时补充;一些老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陈旧,不能获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小学教师由于能力有限,在教学过程中只重视对学生基本课程的教学,忽视了对音体美等课程的教学,有时会在学期末的时候,强行霸占这些课程的课堂时间用来复习。这些都是现阶段小学教育管理中普遍存在且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小学教育管理效能的提升策略

1.提高团队合作意识。不管是学校管理者或教学工作人员,都应该改变管理思想,拒绝作风,强化服务意识,与学生共谋学校发展。其次学校的所有教学工作人员,大到学校校长,小到学校的后勤人员,都要时刻把学校利益放在第一位,杜绝任何损害学校名誉的行为,全体人员团结一致,为学校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2.人员配置合理有效。学校的管理者可以通过人力资源平台,选拔适合学校发展,自身实力强大的教师资源,保证这些教师有足够的工作经验、领导能力等基本技能,为他们在录用后更加快速的适应工作岗位,更好的为学校做贡献。学校在分配教学任务时不可以教师为主,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一切教学活动都围绕学生展开,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实践能力为目的。

3.制定教学评价标准。要想使学校得到更好地发展,领导者要以学校的长期发展计划为指导,进而确定近期发展目标,以学生为主体,努力制定科学可行的教学评价标准。对于定期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及其质量一定要做出严格的规定,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努力向目标靠近,加强与学生的合作学习,确保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篇(8)

一、要积极发挥教师作为教学管理者的作用

管理意识是管理者素质的具体体现。现代管理者在开展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必须具备分析和解决具体管理问题的能力,能自觉灵活地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和管理原则不断创新管理思想。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者的这种独特能力和智慧被称为管理意识。作为一名管理者只有拥有自觉管理的欲望和冲动,才能将自身的管理才能充分展现出来,带动整个企业的发展。学校不是企业,但是教学管理与企业管理同样离不开拥有管理意识的管理人。在现代教学管理中,教师往往是以知识传授者的身份出现的,但他们其实是开展教学管理最重要的管理者。对于小学教育来讲,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但承担着备课、讲课、组织检查和测验学生学习水平等一系列教学任务,作为教学管理者,他们还直接参与到教学管理中,承担着管理学生、管理教学设备等管理职责。所以在现代教育改革中,教师一定要树立起自觉的管理意识,充分认清自己作为教授者和管理者的双重身份,充分发挥其在教学管理上的作用。对于整个学校来讲,要想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就要不断地加强和创新教学管理,只有将教学质量作为教师绩效考核的重要因素,才能充分调动教师的管理积极性,才能将他们的聪明才智真正体现到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效率上来。

二、要积极动员各方力量参与到教学管理中来

教学管理不仅仅是管理者的责任,而且仅靠管理者来进行教学管理也很难取得良好的效果。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水平,必须依靠全体师生员工以及社会各方的力量来共同实现。充分动员学校全体成员、学生家长乃至社会有关成员积极参与到教学管理中来,是现代教学管理所推崇的理念。从目前我国大部分学校的管理工作来讲,谈及教学管理一般认为是学校机关领导和各教研组长的职责,而忽视了教师、家长以及社会在教学管理中的作用,这样的情况不仅使教学管理失去了后备盾力量和前进动力,而且还大大影响了学校的教学质量。由此看来,必须动员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积极参与到教学管理中来,才能真正提高教学管理的水平。一方面,学校领导一定要树立起全局管理的意识,不仅要调动校内各方积极参与管理,而且还要将学生家长和社会有关力量吸收到管理工作中来。另一方面,要将各方力量纳入到教学监督工作中来,对学校的教学施以必要的监督,为教学改革提供改进意见与建议。

三、要充分发挥教学环境在教学管理上的作用

教学环境是指影响学校教学活动的全部条件。教学环境管理是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条件。现代教学管理的经验告诉我们,只有营造出良好的教学环境,使教学活动处于良好状态之中,才能将教学管理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在教学管理中要想建立美好的教学环境,首先要集中管理力量,为教育教学吸收充足的物质资源,为教师教学提供舒适的环境,使他们教学水平的发挥不受外界干扰。其次要提供运行良好的现代教学设备。教学设备是从事教育活动、增强教学效果的必备工具,教学管理者应根据办学水平和教学实际需求适时增设教学设备。需要注意的是教学设备不仅包括现代的硬件教学设施,还包括现代的软件辅助产品。此外还要营造出积极向上的班级环境,管理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班级环境对于教学活动的重要作用,要进行良好有序的教室布置、保持严格完善的课堂纪律、营造紧张活泼的班级风气。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中健康成长。

四、要不断用教学质量检验教学管理的水平

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学管理的最终目标,也是整个教育教学的关键所在。教学质量作为教学管理的重要衡量指标不是检查出来的,而是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在日常的教学管理中,首先要抓好教师的备课,学校应建立健全的备课制度,教师不仅要熟悉教材的教学内容,更要根据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来设计教学方法。要将教师集中在一起进行集中备课,让他们相互交流、集思广益地研究教学方式和策略。其次要抓好上课这个中心环节。上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渠道,教学管理者一定要加强对教师上课的管理。教师在备好课的基础上应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要把新课程的理念体现到教学过程中,组织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再次是要抓好课外辅导。课外辅导虽然在重要性上不及课堂教学重要,但是在小学教育阶段,由于小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平差异以及整体认识水平的浅显,他们不可能完全领会到课堂教学的内容,这时就有必要对他们进行必要的课外辅导。课外辅导要讲求一定的方式,以免引起小学生的厌倦。另外要建立健全考试考查制度,要根据新课改的要求,运用灵活多样的考试考查方式对教学效果进行测评,并根据结果及时进行质量分析,不断创新教育教学的方法。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

以人为本;小学教育;管理模式

小学教育管理对小学教育的发展水平、小学教育质量的高低、以及我国素质教育的推行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要求“转变管理方式,突出以人为本”。也就是说,学校管理要逐渐从传统管理方法转向教育性管理,转向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的管理,即“以人为本”视角下教育管理模式。

一、“以人为本”视角下的小学教育管理的内涵

“以人为本”强调“一切为了人,尊重人的尊严、需求和价值”,其一切活动都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实现其个人价值。小学教育管理中的“以人为本”,主要指小学校中的学生,即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以人为本”视角下的小学教育管理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视角下的小学教育管理注重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这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还能够最大化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其次,“以人为本”视角下的小学教育管理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以人为本”视角下的小学教育管理打破了传统的教育教学管理方式,它不仅注重学生的综合素养,还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并且不断探索创新,真正做到对学生“因材施教”“量体裁衣”。

二、“以人为本”视角下的小学教育管理的模式

“以人为本”为本的管理模式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实现学生的自我价值的重要要求。“以人为本”的小学教育管理的模式符合新课改的教育理念,它关注学生的情感,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此,“以人为本”视角下的小学教育管理的模式必将成为小学教育管理的重要趋势。

1.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一种教育价值取向,其根本内涵在于以人为先、以人为重、以人为尊。“以人为本”的教育目的就在于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具有丰富知识和健全人格的学生。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生命存在,有他们应有的权利,也有其应得到的尊重,他们应该在社会、家庭、学校的关心和帮助下健康发展。因此,小学教育管理者应该转变教育理念,要从原来的发号施令者转变为教育教学管理的引领者。小学教育管理者应该宽容对待学生、平等对待学生,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研究差异,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积极引导学生、教育学生。

2.创造“以人为本”的教育环境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者的教育意图越是隐蔽,就越是能为教育对象所接受,就越能转化为教育对象的内心要求。”教育学生不仅仅依靠教师面对面地传授知识这种“显性”教育,教育很大程度上还依靠“隐形”教育,如校园文化和班级文化等。与“显性”教育相比,“隐性”教育的主体更自主,方法更开放,目的更含蓄,过程更愉悦。“隐性”教育讲求春风化雨、潜移默化、耳濡目染,重在触动学生的感情和心灵,也重在启发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因此,小学教育管理者应该积极营造和美化校园、班级环境,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如建设校园文化站、展览学生的优秀作品等,在“潜移默化”和“润物无声”中教育学生。

3.实施“以人为本”的课堂教学

在小学阶段,学生还没有形成成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极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因此,小学教育管理者应该重视学生人格发展过程。除此之外,“以人为本”的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实践活动为主线,重视培养学生的勤于动手、善于思考、富于想象的能力。作为课堂教育者的老师,还要成为“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者,学生自行获取知识等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讨论、答疑解难的激发者,以及成为能够适应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而进行教育教学的教育者”。

三、结语

实行“以人为本”的小学教育管理模式在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完善教育理论等方面均有重大意义。因此,这首先就要求小学教育管理者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此外,小学教育管理者要创造“以人为本”的教育环境,积极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实施“以人为本”的课堂教学等,使“以人为本”视角下的小学教育管理模式得以真正发挥,不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张宏 单位:哈尔滨市苏宁小学校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篇(10)

小学教育是教育体系中的基础环节,对教育的提升起着关键作用。新时代,教育理念的改革创新对现代教育管理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一、小学教育管理现状

良好的教育管理环境需要优良的管理团队保驾护航,但是教育人员体质的匮乏仍然是目前教育管理现状中急需解决的问题,高学历教育人才的贫乏一直存在于小学教育管理系统中,导致教育管理过程中无法达到人尽其才的教育成果。另一方面,许多地方小学还在采取传统的教学理念对学生进行教育,老师们仅以学习成绩衡量学生的优劣而忽视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老师在教育的过程中始终以保守的思想应对教育管理工作,在这种教育管理体制下,教育者的主动性被逐渐消磨,学生们的创造思维得不到拓展,严重阻碍了教育管理的发展。

某些教育条件相对落后的地区在教育管理工作中,习惯将教育管理工作与行政管理工作相混淆,这种举措阻碍了管理者开展工作的积极性。通过行政管理手段开展教育管理工作容易削弱教育者的创新意识,教育的主旨是以人为本,小学阶段的教育管理工作应当以学生们的需要和成长为出发点。学校教育管理工作针对教育者和学生两大对象。对教育者进行管理是为了帮助老师培养事业心和责任心,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提高自身教学工作能力,提升对学生的管理水平。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意在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同时充分发掘学生的综合能力,不仅仅学习课本知识,且要达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二、小学教育管理创新措施

小学教育管理理念的创新,在于如何转变教育管理的引导方向。以往教育管理工作的误区是单纯依靠管理手段进行教育管理工作,新型的教育管理成功的将自主民主化的观念引入其中,这在教育管理改革的道路上是一次全新的突破。民主化的教育理念可以提高教育工作者的教学积极性,促进教育管理人员探寻更加高效的新型教育方法,建立科学民主化的教育管理系统。当新型教育观念逐渐传播渗透到教育管理人员心中,整个教育团队的管理能力也就随之提高,随着时间的积累,教育管理发展将与社会时代共同进步。

完善的教育评价体系和奖惩机制在小学教育管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传统教育体系由于缺乏对管理者的自主评价而制约了教育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传统小学教育管理对于学生的考察只停留在通过考试检验学生对于书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往往被忽视。新的教育评价体系将依据教育管理的整个过程进行规划,以学生为根本出发点,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重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端正学习态度,帮助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养成自我学习评价的良好习惯。教育发展体系的多元化意味着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不断提高,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应当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端正的学习态度,充分适应全面发展的教育管理体系。

科学的管理手段能够帮助管理者建立完善的教育管理体系,而完善的教育管理体系是激发教学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意识的主要来源。教师在在小学教育管理流程中扮演着对学生进行直接教育管理的角色。考虑到教师工作的长久稳定性质,可以通过在教育群体中开展合同制,合同制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为教师的工作生涯带来了一定的危机,而这恰好能够迫使教育者在充M竞争的环境中不断丰富自身学识,提高综合教学能力。对于教学工作中涌现的优秀教育工作者,学校可以采取公开招选和优先聘用的方式挽留人才。相应的,工资分配方式也与教学工作的完成状况相联系,以激励小学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学校的教育管理事业当中。

建设符合现代化标准要求的教育管理团队是小学教育管理开展的必要条件。传统的小学教育管理模式对教育者进行简单的管理,仅仅作为教育过程中的工具使用,这样的方式对教学者的工作积极性有着一定程度的伤害。创新的教育观念注重教育者的发展需求,以发展学校教育管理为中心,通过培养教师的管理能力,逐步完善教育管理队伍,这是教育事业中发展可持续战略目标的重要措施。

三、结语

教育事业是社会良好发展的重要体现,小学教育是培养祖国下一代的重要准备过程,对不同年龄段的小学生采取合适的教育管理方式体现了教育功能的独特性。在教育管理工作中营造良好的环境,创建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通过连续考察加强学生的教育自主意识,引入新的教育观念替代传统教育管理模式,创建新型管理队伍等是无数教育先驱通过自身教育管理实践总结出的宝贵教育管理经验。教育工作者应当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改革创新,推动小学教育的茁壮成长,促进教育事业的繁荣稳定。

作者简介:曾蓉(1982-),女(汉族),湖南省衡阳市,湖南省衡阳市珠晖区马路口小学,市级小学骨干教师,国家级普通话测试员,小学高级教师,现任学校教导处副主任,主要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和教育教学方面的研究。

参考文献:

[1]胡多根.“重德重习”――小学教育的重新定位[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6(07)

[2]杨亚.谈谈用爱塑造“优生”的小学教育与培养[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6(09)

[3]宋秀丽.小学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及其方向探讨[J].品牌.2014(06)

[4]蔡丽凤.浅谈小学教育的改革[J].中国校外教育.2015(16)

[5]李元国.小学教育教学的有效管理路径思考[J].亚太教育.2015(22)

[6]穆冬雨.小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读天下.2016(10)

篇(11)

教育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为了给我们的国家培养高素质、高能力的综合性优秀人才,从而使得我们的国家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所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教师队伍水平,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需求。

一、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管理概念

小学教育是人一生中最为关键的一个阶段,提升小学教育管理模式,是对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尊重,也是对每个学生负责。在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教育是囊括了教育改革信念,实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做到师生关系平等,营造一个和谐、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以此更好地推动创新教学理念的实施。在此过程中,汲取更好的教学管理经验,通过深入的教学历练,以此对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需求进行深入的了解,实现学生素质的综合性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型优秀人才。

二、传统小学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小学教育模式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例如,教学管理模式片面、教学管理理念落后、教学管理资源匮乏等。只有将教学环境中的教学理念改善,才能更好地做好教育教学。

(一)教学管理模式片面

传统的小学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教师授课为主,通常教师会将课本上的内容按部就班地灌输给学生,以完成任务就万事大吉的心态在授课,并没有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理念。教师的教学模式完全是规范化的,较为单一、片面,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学生必须全力完成学校的教学成绩要求,并且必须按照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来完成。学校的管理教育模式具备一定的规模化,这些教学管理理念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及学生的自身特点,从而使得学生没有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无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管理理念落后

在新课改的实行下,还是有部分的教师无法适应,从而在教学的日常管理中,无法将素质教育和传统的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得教育工作者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无法使用科学的教学方法进行教育教学,从而影响到了先进教学理念的广泛运用。

(三)教学管理资源的匮乏

目前,我国的小学教育模式较为庞大,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导致了教学模式的资源发展有限,教育管理工作很难实现创新。随着近年来教育模式的不断扩大,招生数量越来越多,使得教学管理资源更加的匮乏,再加上区域的教育管理模式不同,生源导向也更偏向发展较好的地区,这种情况下更加重了教育管理模式的不平衡。并且,教育人员的水平各有不同,导致教育的专业培训不完善,从而无法有效提升教学管理水平。

三、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教育模式分析

在新课改广泛实行的过程中,应当充分理解新课改的教育背景,深入了解新课改的实质和内涵,明确小学教育理念。了解当前教育模式下,教学人员所存在的不足,根据新课改的核心教学理念,切实提高小学教育管理水平。

(一)新课改的教育背景下,改善教育管理模式

在小学教育教学中,应当充分注重学生的综合性能力培养,根据新课改的核心教育思想,改善传统的教学模式,延续或发展良好的传统教学方法。并且,在此过程中,充分吸收创新的管理模式与教学模式。丢掉老旧教学思维方式,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理念,在加强学生知识的培养之外,还应该多注重学生的综合性、素质性培养。以此培养创新型优质人才,增加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交际能力等,从而培养他们适应社会的综合能力。

(二)改善教学管理模式,吸收优质教学管理资源

随着我国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小学教育看得越来越重,从而促使人们对小学教育管理者的教学素质以及校方的教学设施、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一因素使得教育管理者要具备多方面的才能,既要具备高质量的教学经验,又要具备良好的管理能力。改善原有的教学管理模式,以时代需求为目的,让能力强、素质高的教育人员走上管理岗位,统一规划教学管理模式。增加家长与学校的沟通频率,有效综合各方力量来加强小学教育管理水平。

(三)加强教学人员的素质水平,改善教育管理理念

在新课改的教学背景下,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多方面的因素组成,而教育改革的核心思想就是提高素质教育,如何将素质教育运用到教学和日常生活中,用一种怎样的方式运用出来,是当下每位教师面临的最大难题。要想充分完成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应当提升整个教育体系和整个体系中教育者的整体素质。优秀的师资队伍能够接受更前卫的教学思想,改变老旧的教学思路,提升教学热情,主动对教育的创新进行探索,汲取先进的教学经验,从而使得小学教学管理得到充分提高。

总之,多年以来,我国实行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这一理念的实行,在小学教育中得到了较大的成就。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创新,对于高质量的教学管理模式的要求较高,这就需要我们探索更加高效的教育管理模式,来应对当下更高要求的教学管理工作。

作者:武晋挽 单位:山西省襄垣县王村镇中心校

参考文献:

[1]刘昱萱.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校地理师范生培养模式改革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