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跟岗实训总结大全11篇

时间:2022-10-24 23:22:58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跟岗实训总结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跟岗实训总结

篇(1)

高职会计专业培养的是面向中小企业的高技能会计人才,不仅应具有必要的会计理论知识,而且需要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除了优化会计专业理论课相关教学内容外,更重要的是必须加强会计实践教学。根据我们学校会计专业开展会计实践教学的情况及对浙江省一些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调查了解,虽然实践教学改革初见成效,如实践课程体系的重构、实践课时比例提高、实训基地以及双师团队建设得到重视,但目前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仍存在诸多问题。

一、现行会计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实践教学项目缺乏层次性

从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教学进程表中,我们可以发现:一般学校设置的实践课程往往只有典型的几个实训课程:《会计基础技能实训》、《财会综合模拟实训》、《电算会计实训》等,这些实践课程所训练的专业技能仅仅只是会计专业技能的一小部分,不能涵盖全部会计专业技能。而简单设置的几门实践课程也谈不上层次性,无法使学生从简单到复杂地得到训练,更不可能实现专业技能的迁移和提升。

(二)实践教学缺乏创新性

从目前高职会计专业实训教学的实施情况看,大多数是集中在课堂内进行,学校统一安排一周或两周时间集中进行实训。但课堂内实训毕竟时间有限,学生作为被动接受者,欠缺自我思考时间,在教师的引导下只能完成一些基本层次的训练,没有形成一个整体的认识,也就无从理解会计循环中的勾稽关系,因此一旦脱离教师的指导,独立完成任务就无从下手。因此必须要加强课外的实践活动,如学生技能竞赛、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弥补课堂实训的不足,因此重视会计技能创新性也是高职会计改革的重要手段。

(三)实践教学中的实习环节缺乏有效性

多年来,很多高职院校不断加强校企合作,与一些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等签定了学生实习协议,但是由于会计资料是企事业单位的机密资料,学生很难进行实际操作,再加上很多企业不愿意成为高校的会计实训基地,即使愿意也总是敷衍了事,造成实习环节往往没有实质性效果。

二、“四层两维渐进式”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思路

一方面,依据会计职业能力分析表,将会计职业所需的技能分成“四个层次”,即专业基础技能层次、专业提高技能层次、专业综合技能层次、创新层次,并相应地开设各类实训课程,以实训周的形式在校内仿真性实训基地展开,体现技能训练的阶梯渐进。“两维”指的是在每一层次设置“实训、实习”两维模式,在每个学期开展学科、技能竞赛,提高学生的创新动手能力。实践教学模式构建如下图所示:

三、“四层两维渐进式”实践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策略

(一)四个层次的阶段训练

1.专业基础技能层次

主要包括认知实习与专业基础能力训练,其中认知实习是要求学生在学完《会计实务入门》这门课程之后,利用一周时间到企业感知企业财务;专业基础能力训练主要包括:会计基础技能实训、出纳技能实训以及点钞、珠算、小键盘输入等技能的培养。如在会计基础技能实训中,要求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设置和登记账簿、对账、结账,编制简单会计报表等训练,使学生加深对会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理解,掌握基本的实训方法与手段,培养基本的实践技能,为以后的实践打下扎实的基础。

2.专业提高技能层次

在学生掌握了企业的基本账务处理之后,进入专业技能提高层次。这个层次主要是专业核心能力实训与跟岗实习,其中专业核心能力训练项目具体包括:成本会计实训、外贸会计实训、税务会计实训、电算会计实训、财务会计实训等。这个层次的训练主要集中在第三、四学期,采用“分岗、轮岗”模式来完成各个实训项目。跟岗实习就是在训练完上述课程之后,利用暑假时间到企业跟着师傅具体操作,要求每位学生完成一个月的跟岗实习,提交实习报告与总结并汇报,从而加深对企业岗位流程及工作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3.专业综合技能层次

专业综合技能层次是在学生学完全部专业课程之后进行的一次专业综合实训,其内容涵盖会计实务入门、财务会计实务、成本会计实务、会计电算实务、税务会计实务、财务管理等课程,可安排在第五学期,安排4周课时来训练。主要包括ERP沙盘演练、小企业ERP系统实训及会计岗位综合实训等。在此阶段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则为学生设计情境,组织、指导、监控、考核学生的学习活动。最后一个学期学生深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是一种直接让学生到企、事业单位参加会计实务工作的实践性教学形式,属于综合性实习。通过这个层次的实践,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

4.创新层次

会计岗位作为一个管理类的岗位,培养目标应该是知识技能型人才,知识技能型人才就是能够将所掌握的理论知识用于指导实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而不是从事简单、机械、重复工作的人才。而目前高职会计专业的学生整体素质偏低,尤其是学习能力、思考能力非常欠缺。因此为提升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必须加强课外实践活动。创新层次的技能训练主要包括创新创业大赛、财会信息化大赛、手工、电算做账大赛及大学生科研课题竞赛等学校的各种财经活动类竞赛。

(二)“习训融合、阶梯渐进”实训过程

高职院校会计实训过程基本上都是在校内仿真实训室完成的,而真实的企业接触比较少。而认知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等都是校外实习的有效形式。

首先是认知实习与基础技能实训融合,安排在第一、二学期,学校组织学生参观校外实习基地的经营现场、会计机构,了解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企业财会机构的设置及相关会计资料,能使学生在对专业岗位进行实质性接触之后,获得对会计的感性认识。为会计基础技能、出纳技能等基础实训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次是跟岗实习与专业核心技能实训融合,安排在第三、四学期,在这两个学期中,要完成成本会计、财务会计、税务会计、电算会计等核心技能实训。而跟岗实习是学生利用第四学期暑假或校外实习的机会,跟着企业的师傅操作,主要是做一些凭证的填制与输入、凭证的黏贴、账簿的登记等基础工作。通过一个月的跟岗实习可以巩固对专业核心技能实训的掌握,同时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沟通能力和对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最后是顶岗实习与综合技能实训融合,安排在第五、六个学期进行,第五学期学生要完成综合技能的实训,然后进入顶岗实习,参与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形成实习报告。当然为了保证校外顶岗实习的质量,应聘请企业有经验的会计人员担任实习指导老师,全程督导学生的实习过程,保障实习效果。通过校外实习,锻炼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提供真实情境下的技能演练机会,实现技能运用的“零距离”。

综上所述,“四层两维渐进式”实践教学模式中,基础技能层次、专业提高技能层次、专业综合技能层次、创新层次四大模块融合实训与实习,呈递进关系,基本技能侧重操作性,专业提高技能注重技术应用性,综合技能强调综合实践性,创新层次体系实践技能的创新性。

四、“四层两维渐进式”实践教学模式实施的保障措施

(一)加快“1+1”校本实训教材的建设

高职院校培养的会计人才最终落脚点是企业,担负着企业一线会计核算与管理工作,因此实训教材应该立足于企业实际,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1+1”校本实训教材的建设,是指本着校企双赢、互惠互利的原则,通过校企合作开发,使会计实训教材建设处于不断发展、丰富和完善的过程中。具体来说,学校应选派理论知识丰富并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教师组成教材开发小组,深入企业一线,了解企业组织结构、业务流程、各会计岗位的能力需求等一系列内容,结合相应理论知识编写教材大纲,规定人员分工、校企双方权利与义务、共同开发完成时间、教材鉴定与审核等内容,校企双方共同确认,然后进行教材编写工作。

(二)提高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

校内教师一般都拥有较丰富的会计理论知识,但缺少实践经验,而企业则可以为校内教师提供实践舞台。为提高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可以采用两条途径:一是“走出去”,即派骨干教师利用假期或脱产深入到工业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等,了解企业资金运动过程和生产工艺流程,账务处理整个流程,审计过程,财务软件操作系统等,当然学校应该专门建立“教师下企业锻炼”的计划与制度,并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二是“请进来”,教师队伍中可以适当地请一定比例具有实际企业工作经验的中、高级会计师或者是财务经理来学校做实践指导,也可聘请一定数量的校外经验丰富的会计人员来学校兼职,承担一些基本技能的训练。

(三)建立仿真性的校内实训室

构建“四层两维渐进式”的实践教学模式,必须在校内建立能够模拟企业财务运作过程的实践教学环境,一般情况下该环境应包括:手工模拟实训室、出纳技能实训室、会计电算化实训室、ERP沙盘模拟演练实训室等,各个实训室要做到“三个仿真”,一是“环境仿真”,实训室布局要按财会部门的现实分工和安排来设计,体现财会部门的特点,使学生步入其中就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二是“资料仿真”,要逐步收集完备的实训资料,实训资料不能采用传统的教材模式,要与企业加强合作,能够采用企业的实际会计数据进行实训;三是“操作仿真”,在实训操作过程中,要按照会计工作的流程来操作,采用“分岗、轮岗”的模式,真正达到与企业会计工作同步。

(四)加强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

要让“四层两维渐进式”实践教学模式得到有效落实,除了要保证高质量的“校内仿真实训”之外,还要加强“校外实习”,因此必须构建较完整的会计教学实习与学生顶岗实习基地,能使学生到企业进行有效实习。笔者建议可以采用以下三种途径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一是与生产企业建立联系;二是与会计师事务所建立联系;三是与会计公司建立联系。如认知实习就可选择在生产企业,因为学生的主要实习场所一般不是安排在会计部门,而是在生产车间,让学生认识企业整个生产流程,增加学生对企业的感性认识,在实习中也可以邀请会计部门专业人员给学生讲解会计流程,并让学生认识常见的会计凭证,增加学生对会计工作的了解。

总之,“四层两维渐进式”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和实施,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基础技能、专业核心技能、专业综合技能以及创新能力。然而,高质量的校企合作实训教材及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是该模式有效实施的基础,教师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是该模式有效实施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兰自珍,徐文杰.就业导向的高职会计专业实践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4):17-19.

[2]李玉珍.会计“三维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8(3):28-30.

篇(2)

锅炉运行与维护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电厂锅炉本体主要设备的结构原理与工作特性,掌握电厂锅炉安全、经济运行与设备维护的基本知识、工艺和操作技能,并为取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教学设计思路

一是建立由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带头人、电力行业专家、专业教师、电厂一线技术人员共同参与的课程建设团队。

二是通过深入电力企业调研,以及毕业生跟踪调查、交流等方式,确定电厂锅炉岗位群有锅炉运行值班员、锅炉本体检修工等岗位,分析岗位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围绕典型工作任务,融入锅炉运行与检修岗位职业标准,归纳出学习项目、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并制定了“锅炉运行与维护课程标准”。

三是依据课程标准做好教学内容遴选工作,及时吸纳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的内容,并将安全意识、职业道德等纳入课程内容中。课程共分七部分,包括绪论、项目一(锅炉燃烧)、项目二(锅炉受热面分析)、项目三(锅炉机组的启动和停运)、项目四(锅炉的运行调节及维护)、项目五(锅炉典型事故处理)、项目六(锅炉燃烧热力计算与节能分析)。

二、师资队伍情况

课程教学团队由10名专兼职教师组成,专兼职教师比例达1:1,其中教授2人、讲师3人、企业高级工程师2人、工程师3人;年龄在40~50岁之间的教师5人,在30~40岁之间的教师5人,年龄结构合理,有利于本课程的长远发展。

三、实践教学条件

1.校内实训基地

(1)电厂仿真实训室。利用600MW超临界直流煤粉锅炉发电机组和300MW亚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发电机组仿真系统,设计了锅炉启动、停运、运行调节等学习任务,完成对学生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2)热力系统运行分析实训室。通过开发600MW火力发电厂机组动态仿真实训、600MW机组发电厂全面性热力系统实训以及300MW汽机调节及保安系统实训等实训项目,使学生利用模型分析火力发电厂的构成,对电厂锅炉的结构特点进行分析。

(3)煤分析实训室。煤分析实训室主要有煤的工业分析设备,如氧弹量热计、硅碳管高温炉、HR-5A灰熔点测定仪以及奥氏烟气分析仪,通过这些设备可以强化学生对锅炉燃料成分与发热量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问题分析能力。

(4)动力设备检修综合实训室。融入企业锅炉本体检修工和锅炉辅机检修工等岗位技术标准,开发空气预热器检修、省煤器检修、磨煤机检修等实训项目,使学生掌握锅炉检修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锅炉检修实践能力。

2.校外实习基地

依托内蒙古丰泰发电有限公司、内蒙古能源金山热电厂等校外实习基地,以电力企业运行、检修项目为载体,并结合行业职业标准,开发岗位能力学习内容,实现“学中做、做中学”,培养学生电厂锅炉设备运行、维护、检修的岗位核心能力。学生通过跟岗实训,使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得到进一步提升。

四、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实施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以企业真实的工作项目为引领,以典型的工作任务为教学内容,使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相一致。

在理论教学方面,除采用启发、演示等教学方法外,特别突出讨论、案例教学等先进的教学方法;在实践教学方面,企业兼职教师参与锅炉运行与维护课程的教学,校企双方共同制订教学方案并联合组织教学;依托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通过跟岗实习、煤分析实训、热力系统运行分析实训、电厂仿真实训、动力设备检修综合实训,使课堂教学与技能训练相结合,学生在学中有训、训中有学。

五、课程的考核方式

锅炉运行与维护课程实行过程考核和结课考核相结合的全程化、个性化课程考核方案。课程考核注重过程考核,变传统的一次性总结评价为以学生为中心的综合性评价,评价涵盖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技能水平、职业素养、团队协作能力等。同时积极鼓励学生自评和互评,体现考核的客观、实际、公平、公正。

六、课程的其他教学资源

篇(3)

时间过得很快,到广州实习的一个多星期过去了,感觉在这里实习收获很多。让自己也体会很深。在这个星期中,一开始的两天是对安全教育方面进行了理论培训,让我了解了很多关于在地铁中从事安全方面的知识,让我对上岗后带来许多帮助。能避免一些事故以及应对一些突发事件。

在跟岗实习的几天中,我学习了客值,行值、站务员的工作,如票亭、厅巡、站台等一些工作的学习,让我们了解了整个地铁车站的运作。自己在从事扶梯岗这个职务时,让我对扶梯的运作大致的进行了了解,在大部分时间中,需要起到提醒乘客的作用,防止可能出现的任何客伤情况,而在有一些时段中,需要进行顶岗,并要与车站控制室保持联系。在对站台的跟岗实习中,让我学习到了站台岗必须做到的职务,如接车的步骤,在客流大时必须要提醒乘客正确上下车。在出现紧急时候,必须要与车控室取得联系,按照指示工作。在时票亭这个岗位的实习中,自己了解了在工作时是禁止携带自身的现金,进行了对bom的各种模式的操作,是为乘客提供换零的工作,为老年卡进行激活,一旦乘客有任何疑问时都可以通过票亭来解答。负责一天的票务工作,在对行车值班员的跟岗实习中,在这个岗位中主要负责车控室坐台工作,可以通过车站的监控了解站台的一切情况。负责车控室的设备操作,afc设备的运作状态,负责车站内部联系与外界联系的工作,总结行值是对行车的操作。在对客运值班员的跟岗实习中,学习到了这个岗位是主管车站客运站务管理,对车票的收发,回收及保管工作,tvm半自动售票机管理,要对各类单据填写,保管,需要协助值班站长管理站务员,处理乘客事务,要监督售票员,巡视岗在岗工作情况,在遇到紧急情况下,协助值班站长处理紧急事务。自己在从事客值跟岗时还协助了对tvm钱箱的替换取钱,最终对一天的客值工作需要填写收是单据,总结客值工作总体是对现金,票务的管理,能直接反映出当天客流的总量。

经过了这几天对车站各个岗位的跟岗实习,自己也很快的投入到其中,适应了各个岗位,知道了该怎样去处理一些突发事件,必须要以“安全”为前提,保证车站的正常运作。

自己必须保持工作的热情去面对每一个岗位,只有自己用心去做,就一定会学到各种知识,在对以后的工作中必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树立自己的形象,为以后能加入杭州地铁做准备,不断加强自己的各方面能力,无论是行为上还是技能上,都要适应社会,相信只要认真做到。自己一定会有所提高。

地铁实习周记二

篇(4)

    “企业课程”这一概念的产生源于校企合作,但是同其他校企合作课程相比,更倾向于企业性,更能够贴近企业实践甚至是完全加入企业实践,对于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帮助订单班级的学生理解企业文化,融入企业实践氛围有着不可替代的强大作用。同其他的校企合作课程相比,企业课程有如下几个特点:

    1实战性

    企业课程虽由学院设立,但是来源于企业,与企业当前正在进行的工作任务或即将上马的工作项目息息相关,它不同于高职院校老师为完成教学目标而设计、选定的课程,也不同于实习实训基地训练时的课程,如供应链实验实训室有的技术在学校教学大纲、实训基地是必备的基本技能,而在企业是已被淘汰的,不需要掌握的;实训场所的设备和企业实际使用的设备也是有差别的。因此,企业课程完全是以现实的工作任务为导向,具有极强的实战性。

    2特定性

    具体的企业课程只与特定的学校、特定的专业、甚至特定的学生相关系,并且只与特定的企业,特定的工作岗位和特定的时间段相联系。企业课程是存在于特定的企业内部的,而不是学校内外部、企业外部、企业周边环境,这是与其他校企合作课程最大的区别所在。

    3课程资源的丰富性

    企业物质和非物质资源都能直接成为课程活动内容或用以支持课程活动进行。企业课程资源内容丰富多彩,从狭义的定义来讲,有物质资源,如:企业工作岗位、企业仪器设备等;有人力资源,如企业管理层、企业技术人员等;有技术资源:如企业课本、企业技术标准、操作手册、企业技术等。从广义的定义来讲,还包括企业的财力资源,如企业投给职业院校办订单班的费用、奖学金、助学金、科研经费等;企业的精神资源,如企业文化等。

    二、定岗双元模式下物流管理专业企业课程设计

    1企业课程的设计思路

    1.1企业课程应当符合“校企滚动、定岗双元”的培养理念。“校企滚动、定岗双元”的培养模式要求学生在整个学习阶段不断的在企业和学校之间循环学习,因此,不管是在学习的初期、中期还是末期都应该有和企业之间的互动,这决定了现有高职教学中普遍存在的认识实习(初期阶段)和定岗实习(末期阶段)还不足以满足“校企滚动,循环学习”的思想和理念,因此,在学习的中期还必须有相应的企业课程。

    1.2企业课程应当适应学生不同学习阶段。当代许多高职教育理论都非常强调定岗实习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作用,本作者认为,定岗实习是学生学习达到一定深度之后一个非常重要的企业课程内容,是一个重要的实践环节,但是,在定岗实习之前,还应当有针对学生不同学习阶段的实践环节。比如,学生在刚入校之后学习初期的企业课程,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了一段时间之后的企业课程。

    1.3物流管理专业的企业课程设置应当符合物流岗位的实践过程。企业课程是完全根据企业对物流管理专业的岗位需求情况开设,因此课程的设置也必须遵循企业物流管理岗位的适应过程,由浅入深的开展。经过调研发现,新员工在融入企业物流岗位的过程中,通常要经历岗位认知、岗位跟学和自己操作三个阶段,企业课程就需要根据这样的不同阶段分别设立不同的课程环节。

    2“渐进式”的企业课程环节设置

    依据以上的思路,再结合我院“校企滚动,定岗双元”的要求,我们相应的把企业课程根据由简单到复杂、由分到合,渐进式的设计为认识实习、协岗实习和定岗实习三个环节,认识实习适应学生刚入校后初期的学习阶段,实践中基本上属于新员工的岗位认知;协岗实习针对学生中期的学习,属于岗位跟学;定岗实习针对学生学习已经到达一定深度之后所需要的实践环节,主要在于学生的自主操作。具体设计如下:①认识实习。认识实习旨在让学生掌握物流管理专业的基础理论、作业环节、业务流程、管理方法等,让学生了解未来就业岗位的现状,感知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此阶段学生属于“岗位认知”阶段。对于订单班的学生,这种认知也包括对订单企业的了解和熟悉,包括订单企业的基本情况、企业相关规章制度,相关物流设施设备和业务流程等。②协岗实习。协岗实习是我院物流管理专业独创的一种实习方式,目的在于衔接认识实习和定岗实习两个阶段,作为初步实习和深入实习之间的过渡。主要依据本专业的核心岗位,安排学生去相关岗位进行企业现场协岗。在这一阶段,必须强调“协岗”的内涵,即不同于认识实习的主要依靠“看”和“听”的以“了解”和“理解”为目的的实习模式,也不同于定岗实习的“独立”操作模式,而是在企业教师的带领和指导下,实际操作,但非独立操作的完成相关核心岗位的相关工作。③定岗实习。定岗实习培养学生岗位综合技能。“定岗实习”是让学生进入物流行业的具体岗位独立工作,自主自立完成核心岗位的相关工作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运用于物流行业实际工作中,实现与岗位的零距离接轨。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岗位技能,为就业和自我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这三个环节层层推进,渐进式开展,构成了真实化、多元化、现代化的企业课程体系,保证了企业实践教学的质量,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3企业课程与学校课程的相互融合

篇(5)

关键词 创新工作室 基地 创新 实训

一、创新工作室建设研究的背景

目前创新工作室的创新实训功能仍不能满足一线工作需要。随着“三集五大”“五位一体”的深入推进,业务管理更加集约化、精益化,一线岗位业务能力和技能素养要求也越来越高。“五大”、农网配电与营业等核心业务的培训需求由集中培训转向现场化、小型化的常态实训,对培训设施的需求由大型专项实训基地转向解决工作实际问题、实地动手方便易懂的小型化实训室,这就需要创新实训功能离散分布、重视技能实操、业务涵盖小而精、贴近一线工作场所。

创新工作室实训功能定位不够明确。创新工作室实训功能涵盖内容广泛,因专业性质、岗位需求、技能工种等差异造成创新工作室实训功能存在较大差异,对实训功能的开发和利用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偏差和闲置,技能水平与绩效考核这一“牛鼻子”没有挂钩,影响了一线员工实训的积极性。

创新工作室的培训形式过于单一,不能满足员工多方面的创新实训需求。传统的实训模式一讲课、演练为主,以培训计划为纲,缺乏灵活性和吸引力。特别是对于学历层次较高,学习能力较强的一线青年员工,更愿意通过自己动手,自我学习的方式进行知识补充和创新探索。另外对于不同的培训对象,像新入职员工则跟需要系统的逐步的学习和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对于老职工来说,跟需要一个系统归纳和整理自己经验的场所;对于创新团队则希望有一个能够进行理论验证和试验探索的平台;因此对于不同培训对象、不同培训目的如果固守原有的培训模式将不能很好的发挥创新工作室的作用,一方面是培训员工的高涨的实训需求,一方面是培训资源的浪费。

二、主要做法

打造员工技能实训基地,实现岗位技能实训全覆盖。一是建立岗位技能需求列表。对照“三集五大”“五位一体”、班组建设的岗位职责及技能要求,由专业部室、车间管理人员协助班组分类梳理班组核心业务和常规业务,建立班组核心工艺和岗位专业技能列表,进一步明晰工作、工艺、技能标准要求。二是实现技能实训全覆盖。对照岗位技能需求列表,建立健全实训场地与设备,做到技能与实训项目一一对应,使各岗位技能均能在实训现场进行训练。三是为专业内外实训提供平台。既组织本专业员工开展常规实训,又提倡员工根据自身短板自行特训,还能为相邻专业员工拓展实训及帮助专业管理人员进行现场管控研究提供平台,促进员工多技能训练,增进专业间工作融合。

打造高级人才培养基地,为人才带动提升搭建平台。一是创造深层次学习培训条件。通过解体设备、配置模拟试验设备等方式,直观展示设备内部构造,明晰运行原理及故障类型,为高级人才学习培训、创新研发提供技术设施、实验场地等,满足专家人才深层次培训需求。二是建立“带头人”培养机制。选拔“金种子”班组长、“四级四类”人才作为带头人,以“带头人”组建创新创效团队,命名创新工作室,以工作室深入培养带头人,以带头人带动培养接班人,实现人才梯队培养。三是建立互助交流共享机制。深化员工“导师带徒”“互助结对”,在专业相近、业务互通的创新工作室之间,推行创新工作室结对共建,开展联合创新攻关,培养“精一会二懂三”的复合型人才。

三、组织保障

(一)建立四级责任体系

1.公司层面:工会作为创新工作室归口管理部门,由其负责所有工作室的建档立制,对工作室的使用过程和使用成效进行监督,开展挂牌、摘牌管理和考核。人资部作为实训工作的管理部门,负责对实训计划的实施进行监督和检查,负责导师出徒的出徒考核、新员工定(晋)岗的技能考核;负责各级人资的培养和人才梯队建设。工作室所属专业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并参与公司重点课题和重大科技项目在工作室的落地,指导专业室开展实训,邀请系统内知名专家对专业室管理短板和薄弱环节进驻指导,对跨专业协同工作可指定工作室开展联合攻关。

篇(6)

1 基于实践教学的消防工程实训室建设必要性

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消防工程技术专业在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上分为基础性实验、课程实践及综合性实践三部分:

(1)基础性实验:主要包括计算机应用、电子电工、基础化学等实验;

(2)课程实践:主要包括建筑电气工程设计、安装调试、建筑灭火设施设计、安装调试、建筑水消防系统设计施工、编制施工图预算、编制施工组织预算等课程实践;

(3)综合性实践:军事训练、暑期调查与实践、认知实践、岗位见习、毕业顶岗实习、毕业论文(设计)。

实践教学采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1)实践教学逐级递进。学生入校之后的实习共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简单的认知实践、积累动手技能的跟岗实习以及与企业无缝对接的顶岗实习。认知实践安排在大一,为期一周;跟岗实习安排在大二,为期一个月;顶岗实习安排在大三,为期三个月。

2)“2+1”订单班。突出高职教育的宗旨和特色,实施“校企合作”。学院与新世纪发展集团进行合作,联合培养人才。联合培养采用“2+1”订单班的人才培养模式,即从消防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中,依据双方自愿的原则选取学生,进行2年订单式培养,第三年即进入新世纪集团实习,由企业、学校双方导师进行共同指导,使其快速融入工作岗位。

3)“校地合作”。与当地政府对接,与消防站对接,学生参与消防文化与消防知识宣传,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校外实践教学以就业为导向,采用校企合作、校地合作方式,然而,校内实践教学也极其重要。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消防工程技术专业经过多年探索形成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知识与技能融合、技术与素养相长的课程体系。专业现有三届在校学生共90余人,该专业开设《建筑给排水工程》、《建筑消防系统的设计安装与调试》、《火灾自动报警联动系统》、《消防气体灭火系统》等相关核心课程,每门课程都安排相应课时量的实践教学环节。这些课程都需要一定的实训设备和场地,因此建立起与人才培养体系、课程体系相配套的实训条件迫在眉睫。

2 以实践教学为导向的消防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室建设

2.1 消防自动报警实训室

消防自动报警实训室为一个可操作的模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简易系统的实训室,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消防广播和通讯系统、联动控制系统、防排烟系统、自动喷水系统等实施联动。可使实训室内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消防广播和通讯系统、联动控制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防排烟系统、应急照明及安全疏散、气体灭火系统等形成完整的消防系统。学生进入消防实训室后,可对当今整个消防系统直观地了解。同时,通过动手实验了解各个系统的组成,操作,调试和管理。

2.2 消防气体灭火系统实训室

消防气体灭火系统实训室可以满足消防气体灭火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建筑消防系统安装与调试、建筑消防综合实训等实训项目。系统包括七氟丙烷管网及柜式气体灭火系统各一套、IG-541管网气体灭火系统一套、二氧化碳气体灭火系统一套。

2.3 消防防排烟系统实训室

消防防排烟系统实训室可以满足防烟阀和排烟防火大动作原理及演示;机械正压送风排烟、机械负压送风排烟、全面送风排烟的系统分解;防排烟系统的使用;正压送风口的调试;排烟防火阀的调试等实训项目。根据其特点,需要一次性完成排烟管道的搭建、风机控制柜的联动、防火门与防火卷帘的联动控制等功能建设。

2.4 水灭火实训室

篇(7)

作者简介:江梁艳(1982-),女,福建福州人,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福州电业局,工程师。(福建福州350025)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2-0021-02

一、县级供电企业人才队伍现状

未来的五年,国家电网公司将加快建设坚强智能电网步伐,全面实施人、财、物集约化管理,构建大规划、大建设、大运行、大检修、大营销体系(即“三集五大”),这将引发电网格局和功能定位的深刻变化和公司组织架构、管理模式、运行机制、工作流程的重大变革,这一至上而下的重磅改革举措无疑将对县级供电企业人才队伍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由于县公司员工普遍文化水平、职称等级、技能等级偏低,加之相关规章制度不完善、激励机制不健全等诸多历史遗留问题的存在,县级供电企业员工队伍专业素质的总体水平与“三集五大”体系建设要求相距甚远,主要体现在:各级各类优秀专家人才匮乏;从事电网核心专业人才紧缺;员工总量超员与结构性缺员并存,管理人员冗余相对严重,生产一线留不住人才,人才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管理、技术、技能人员的能力素质处于公司系统的中下游,普遍文化素质、职称等级和技能等级偏低,管理水平、新技术应用能力、技能水平亟需进一步提升。通过加强县级供电企业骨干帮带培训机制,全面加强县级供电企业员工队伍建设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二、县级供电企业骨干帮带培训主要做法

福州电业局充分发挥各专业部门在人才、技术、设备等方面的优势作用,将县公司员工培训纳入全局各专业年度和月度培训计划,采用集中教学、送教上门、跟岗培训、竞赛帮带等方式,将培训工作延伸至县公司。强化各职能部门对分管专业的帮带责任,根据县公司的薄弱环节和培训需求,制定专门针对县公司的专业人员帮带培训计划,明确培训项目和责任人。根据年度县公司人员帮带培训计划按月份下达工作计划合约,帮带培训项目完成情况列入月度和年度绩效考核。帮带部门预先制定培训策划书和现场技能考核方案,明确培训和考核的目标内容。县公司人员到局本部跟岗学习,每人指定一名导师,开展“师带徒”全过程管理,通过安排承担具体的工作任务和其他专业技术工作的方式,强化动手能力,确保工作量饱和,提高县公司员工专业管理和技术水平。

1.建立健全县公司人员帮带培训机制

(1)建立帮带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局总工担任组长,各职能部室和帮带部门行政负责人、分管培训领导担任组员,统筹帮带培训工作相关事项的组织、协调和落实。

(2)制定并下发县公司人员帮带培训管理办法。明确各帮带单位行政负责人作为帮带培训项目的第一责任人,各班组长作为各帮带培训项目的项目负责人,部门培训员作为本部门全部帮带培训项目的联络人,明确帮带培训工作各方以及参训人员的责任义务,规范帮带培训流程,严格考核管理。

(3)制定并下发全面推进岗位资格培训工作管理办法、关于开展农村供电所人员岗位资格培训考核工作的通知,修订细化培训工作管理办法、师徒培训管理办法、《兼职教师管理办法》,并要求各县公司遵照执行。

(4)在年初充分调研各基层单位培训需求和职能部室业务培训要求,在逐个县公司走访调研的基础上,出台《福州电业局加强全员培训工作的方案》,将县公司人员帮带培训列入年度重点培训任务,下达《福州电业局县公司人员帮带培训计划表》,明确具体帮带项目、帮带方式、时间安排、项目负责人等,作为全年县公司帮带培训工作开展和考核的依据。

(5)根据《培训工作管理办法》要求,稳步推进教育培训积分管理,借助培训管理系统平台,对局属各单位(含)的职业能力培训工作成效和员工的能效进行全面量化管理。将单位培训成效纳入部门年度绩效责任状、月度KPI和月度工作计划合约考核,纳入县公司大培训、大练兵、大比武验收考核,从而最大限度调动各部门参与自主培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效激励和促进员工“岗位成才”。

2.规范县公司人员帮带培训过程管控

(1)实行县公司人员帮带培训需求定期(年度)征集制度。一是各县公司负责根据本公司人员情况及工作实际,在收集、甄别、分析本公司重点紧缺专业人员培训需求的基础上,定期向福州电业局相关专业垂直管理部门申报相关专业工种帮带培训需求。二是福州电业局相关专业垂直管理部门对各县公司报送的相关专业工种帮带培训需求进行初步审核把关,并报培训中心审核。

(2)实行县公司人员帮带培训方案正式行文通知制度。帮带单位负责提早与送培单位就具体帮带培训需求进行对口沟通,结合相关岗位技能要求、计划参培者的工龄结构,把送培单位最盼、最缺的作为帮带培训工作的切入点,有针对性地制定个性化的培训策划书,明确培养目标、学习和工作任务,并于计划开班前一周向培训中心报送相关帮带培训项目通知文件、帮带培训策划书、现场技能考核方案等,由培训中心统一行文并通知送培单位报名参训,从而保证帮带培训项目的顺利开展。

(3)实行帮带单位为主导、送培单位为主体的考勤管理制度。一是帮带培训单位负责为帮带培训人员提供必要的工作、学习条件,对帮带培训人员进行统一考勤管理,安排专人负责定点点名签到、集合学员并将学员交接给当天指导人,及时与送培单位沟通联系,协调解决帮扶培训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二是各送培单位负责妥善做好参训人员的相关工作交接事宜,保障参训人员在培训期间专心、高效地完成相关工作和学习任务,定期与送培单位联系,并在参训人员中指定一名负责人,积极配合做好参训人员的管理和监督工作,做好参训人员业余生活的安排工作,确保参训人员不酗酒、不赌博,保障培训期间的人身、财产安全。三是帮带培训原则上不得请假,帮带培训人员如有特殊情况需要请假的,应事先向所在县公司人力资源部门提出申请,并履行书面请假手续,再由所在县公司人力资源部门商局培训中心同意后方可请假。

(4)严格履行作业安全资质确认和安全监护制度。一是参培人员经原单位三级安全教育培训考试合格,持有相应岗位资格证书,并向帮带单位提交相应证明,帮带单位检查参培人员安规培训考试合格证明、岗位资格证书,确认合格后方可允许参加现场培训,并将参培人员名单报安监部备案。二是进入生产区域,帮带单位指导人负责告知参培人员工作岗位和作业现场中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和事故紧急处理措施,并做好书面记录,严格落实保证安全的技术措施和组织措施,加强参培人员作业过程监护,检查督促参培人员执行有关安全生产方面的工作规定,对参培人员不符合安全作业的行为进行制止、纠正。三是进入生产区域,参培人员负责自备、正确佩戴、使用全套合格的劳动防护用品,服从现场工作负责人指挥,严格遵守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对自己在工作中的行为负责,不允许单独工作。

(5)专家挂帅,严格把关,确保培训实效。一是在综合考虑帮带对象、帮带需求的基础上,抽调责任心强、业务素质好的各级专家人才、劳模、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竞赛教练、个人前六名选手、班组长、业务骨干专工作为指导人,承担理论辅导和现场业务技能训练指导任务,为帮带培训工作提供有效的师资保障。二是采用集中培训和跟岗学习相结合的组织方式以及系统化模块化培训方式,侧重技能操练。根据培训规律,集中培训由易至难循序渐进安排技能项目的操练,采用老师讲解示范,参训人员分组分批操练观摩,老师指导点评的方式帮助学员逐步适应直至熟练掌握相关操作程序步骤、工艺和规范。指导人统一对每个参训人员的技能掌握情况、熟练与否进行总结和记录并及时反馈至参训人员。三是跟岗学习以压担子、交任务、提要求为主要方式,保证一定的工作量,切实提高帮扶人员动手能力,以工作带培训,以工作检验培训成果。

(6)实行跟岗学习一周一总结,期满总考核和日常随访制度。一是指导人负责为每位跟岗学习人员编制《周工作计划》,明确具体的学习与工作任务,并对计划完成情况实施跟踪。跟岗学习人员于每周学习与工作任务完成后认真填写《周工作总结》。本周计划和上周总结于每周二之前报培训中心备案。二是帮带培训期届满时,帮带培训部门会同培训中心和专业职能部门,组织专门针对帮带培训人员的现场技能考核,并对帮带培训人员在培训期间工作态度、工作表现、技能掌握情况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出具鉴定意见。

3.实行县公司人员帮带培训与绩效考核挂钩制度

一是培训中心根据年度县公司人员帮带培训计划按月份下达工作计划合约,帮带培训项目完成情况列入月度和年度绩效考核。全年帮带培训项目应于11月之前完成。帮带培训计划中未明确具体帮带培训项目执行时间的,由送培单位和帮带责任单位积极协商确定并报培训中心备案。因送培单位未能按照计划时间送培或怠于送培而导致帮带培训计划项目最终无法执行的,列入送培单位12月绩效考核和年度绩效考核。因帮带责任单位原因导致帮带培训计划项目最终无法执行的,列入帮带责任单位12月绩效考核和年度绩效考核。二是经期满考核鉴定优秀的,参照《师徒培训管理办法》给予指导人适度绩效奖励。

4.结合竞赛开展帮带,以赛促培,以考促练

将竞赛调考作为促进县公司帮带培训工作深入开展的重要载体,通过构筑“金字塔”型竞赛体系,搭建了相互学习、切磋技艺、共同提高的“海西・榕电杯”竞赛平台,以一个本部单位员工搭配两个县公司员工的方式组队,由各小组组织本小组内县公司竞赛选手跟岗培训,做好赛前集中培训调考、跟岗学习、赛时观摩、赛后总结,以赛促培、以考促练,锻炼新人,促进经验交流和推广。

(1)“海西・榕电杯”继电保护专业竞赛,县公司人员均已于2011年5月23日至7月13日之间结合营前变验收和鼓山变综自改造等项目分期分批完成了赛前跟岗学习任务,2011年7月14日至8月4日分三批安排至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培训中心县公司大二次实训室进行实操训练,每批一周,对三套线路保护和三套主变保护装置进行试验和调试,以线路保护试验和调试为主。

(2)“海西・榕电杯”送电线路专业竞赛,县公司人员2011年7月18日至28日统一安排在鼓山输配电实训基地进行第一阶段集中培训;集训技能项目主要为“110kV线路耐张塔更换单串合成绝缘子的操作”、“110kV线路停电补修导线”两项技能项目的竞赛规范化训练;理论辅导以送电线路工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书(高级工部分)所有题库为主要内容。第一阶段集中培训期间每5天安排一次理论笔试,集训结束安排技能考核,于2011年8月1日至14日安排跟岗学习,2011年8月15日至24日安排第二阶段集中培训。

(3)“海西・榕电杯”调度自动化专业竞赛,县公司人员已于2011年7月底分期分批安排跟岗学习,以现场实际操作为主,培训内容包括网络线、2M线制作及测试,调度数据网设备配置,自动化主站系统问题排查,数据库操作,调度画面绘制等。

(4)“海西・榕电杯”办公应用软件竞赛,县公司人员于2011年6月23日至26日统一安排office软件基础应用培训,于2011年7月17至19日统一安排office软件深化应用培训和公文写作培训。

5.将兼职教师培训工作延伸至县公司

定期举办涵盖县公司的兼职教师年度轮训,每年至少举办1期县公司兼职教师技能项目考评工作专项培训,切实提高县公司兼职教师的授课水平,促进县公司技能考评工作的规范化。

6.专家人才传艺授课工作延伸至县公司

根据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安排,结合福州电业局专家人才众多的优势和一线员工对技能提升的强烈需求,全面开展专家人才传艺授课活动。认真搭建培训讲座平台,为福州电业局各专业专家提供授课机会,为全局员工(含县公司)提供专业学习、跨专业拓展,专业深入学习机会,开办专家传艺授课24期,授课专家24人次,参训学员638人次,其中3期应县公司要求送教上门。

篇(8)

2)整个实训过程分成几个相互联系的若干阶段进行,在每个阶段进行前,指导教师首先介绍该阶段进行的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在每个阶段结束时,应核对阶段结果,以便及时发现典型的方法(正确的和错误的),并作集中启示或让学生讨论,使正确的方法得到肯定,错误的方法得到纠正。实训教师由企业相关技术人员及有实际工程经验的教师担任,最终实现与企业的无缝对接。实习主要是为学生提供参与实际网络工程项目的实践经历,培养学生工程能力,同时,通过实习让学生认识和了解专业[6]。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缩短与岗位需求的差距,我们实施了“3+1”的人才培养模式,即把传统4年的课程设置压缩到3年完成,最后1年时间所有学生在生产性实训基地完成针对某个岗位的专业实习、社会实践与毕业设计等综合实践活动,以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与实战能力。按照人才培养目标、专业性质和实习目的,网络工程专业的实习教学形式主要包括教学实习、专业实习、社会实践等。教学实习是学生在第2学期与第3学期之间安排的一种实践性教学形式,一般在校内实习基地进行,目的是使学生获得网络工程专业的感性认识,并接受劳动纪律、文明生产等教育,以教学为主,不强调完成实际任务。专业实习是学生按照网络工程专业教学计划的要求,到网络公司或软件公司参与与网络工程专业相关的实践项目,培养锻炼工程能力。整个实习对校外实习基地选取、指导教师职责、学生要求、实习计划制订、实习前准备、实习过程要求、实习考核方法等都有严格的规定。

3)社会实践指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按照教学计划要求,参与公益劳动、社会调查、军事训练、科研活动等,这是引导学生接触社会和群众,认识国情与民情的重要途径。创新能力培养是对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目的是让学生熟悉科学研究的方法,为后续创新实践、毕业设计和将来进一步深造或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实施方式包含学科竞赛、学术论文、专业认证、创新实验、学术讲座等。学生经过以上3种能力培养后,并没有完全成为一个职业人或社会人,缺乏相应岗位工作能力与职业能力,因此,学生必须到企业中去,在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

2构建实践教学保障体系

1)打造以专业老师为主、兼职教师为辅、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通过“校内课程跟踪-企业师资培训-企业跟岗”三级师资培训体系加强对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带着任务参加培训,根据工作过程设计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并将先进理念落实到其中。

2)建设能够满足人才培养的硬件环境。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职业能力,不能单纯依靠教室和实训室,实训基地建设是能力培养的重要保障。校内实训基地要按照市场化、项目化和产品化要求建设,为学生提供相对真实的工作环境和条件。校外实训基地要选择企业资质较高的企业进行合作,同时企业合作数量应该达到一定规模,确保有充足的岗位满足学生跟岗顶岗实践。

3)完善实践教学监控体系。为了确保实践教学的效果,在学校实践课程质量评价体系指导下建立“校领导听课—校教学督导团—院教学督导组—教研室—学生座谈”的5级教学督导制度,对实践教学质量进行监控。①校领导听课采取随机抽选课程方式,校领导听课后填写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表,交学校教学质量监控办公室。②校教学督导团采取随机听课与集中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教师的实践课教学质量进行考评,督导团听课一般采用当场反馈意见的方式,主要检查学生试验报告完成情况和教师试验手册填写情况,检查结束后督导团会写出总结并向主管教学工作副校长、教务处、各学院主管教学工作的副院长集体反馈。③院教学督导组则对院内教师的实践教学进行不定期的检查和指导。④教研室则采用公开教学、听课评课、教学方法研讨等方式定期开展交流,促进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⑤学生座谈分别在开学后的第3周、期中、期末开展,收集学生对实践教学的意见。教师根据反馈意见进行教学方式和内容的调整。每学期末,学校根据以上5个环节的评价对教学实践教学进行综合评价,对教师的教学活动进行评分。

4)完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在建立教学监控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根据具体课程,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首先,对于实验课应从实验预习、实验结果、实验报告以及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进行综合考核,加大实验预习与实验结果所占比重。其次,对于单独开设的实践课,除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考核外,还应考虑任务完成情况、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具体形式可由课程组根据具体课程灵活确定,并在教学大纲中给予明确的规定。第三,对所有的实践课程,应建立完整的、明确的评分标准和规则,并将其公布给学生,教师在实践环节应严格按照制定的标准和规则执行。最后,对于参与学科竞赛、申报大学生创新性实验等项目并获奖的学生,可以给予一定的创新学分。以上措施可使学生提高对实践课程的重视程度,最终达到实践能力培养目标。

篇(9)

一、加强教师培养,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1.继续开展名师、骨干教师培养工程

继续加强培养顾海琴、徐小军两位市级名师,徐小军老师作为省名师学科带头人,多次参与省教研室开展的主题教研活动和朱敬东省网络名师工作室活动。同时,为了更好地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对顾海琴、倪青华等骨干教师领衔的六大学科工作室进行学年考核,评选出优秀学科工作室,并开展新一轮(2020-2022年)的学科工作室申报工作。

同时,学校给青年骨干教师聘请校外名师,来校师徒结对,开阔青年骨干教师的视野,提升青年骨干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沈耀老师进入费为群名师工作室、李春光老师进入胡沈颖名师工作室、王银环老师进入贾桂强名师工作室、韦盼盼老师进入杨继明名师工作室、施燕萍老师进入范新林名师工作室。

2.开展青年教师到普校跟岗学习项目

2019年初我校确定并实施了3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到普校跟岗学习项目,计划在两年内组织青年教师分别赴夹山漾幼儿园、湖州新世纪外国语学校、浙江信息工程学校进行为期两周的跟岗实践,确立研修方向,通过学习、深度体验、实践反思、对话交流、问题研讨等形式进行跟岗学习,进一步学习普校教育教学经验,把握新课标精神,提升教育教学能力。目前,已有九位青年教师圆满完成此项培训任务。

     3.注重教师专业培训

本学年,组织骨干教师先后赴杭州、金华、南京等兄弟学校参加语数、沟通等教学研讨活动。邀请了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盛永进教授、义乌市特殊教育指导中心陈韩俊主任作了专题讲座。 立足校请,“多重障碍儿童的精准化康复”、“国家通用手语培训”这两个校本专题都按照原定计划顺利完成培训,进一步强化了本校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和执教能力。2019年的专题“个别化教育训练(IEP)”在市属校本培训项目展评中获得一等奖。疫情期间,学校利用网络资源和校本资源,组织教师开展线上培训,为上好网课提供技术支持。充分利用以往的微课培训技能,鼓励教师制作微课,进行评比。

二、推进融合教育,加强职业高中建设

为做好学前普特融合教育工作,学校专门招聘了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教师,并继续推进与夹山漾幼儿园合作的幼教师资培训项目。疫情之前,每周两次带孩子去清河幼儿园和夹山漾幼儿园进行融合活动,同时清河幼儿园的老师每月来我校送教一次。职业教育部进一步加强与浙江信息工程学校的合作,深入推进卫星班的建设,卫星班7名学生与浙江信息工程学校烹饪182班的学生共同学习中西面点课程,开展融合教育。

职业高中部强化技能实训,着力培养一技多能的就业创业人才。传承湖州特色,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入推进茶文化进学校示范点项目。学校成立了“施胜胜烹饪大师工作室”、“应国宏花艺大师工作坊”、“张新江版画工作室”,设立湖州喜来登温泉度假酒店、湖州丁莲芳千张包子食品开发有限公司等4个校外实训基地,签约12家湖州市残疾人集中就业校企合作单位,全面落实职高毕业生就业。

三、狠抓个别化教育,推进“一人一案”工作

针对学业有困难、多重障碍的学生,学校加强帮扶力度,实施个别化教育。开学前召开个别化研判会,根据评估情况制定长期和短期教学目标,在课堂上注重分层教学,并根据这些学生的实际布置分层作业,每个阶段做总结,期末出好个别化试卷,让后进生能够更好地学有所得。学校全体教师利用休息时间做个训,重点关注多重障碍学生的康复教育,对有特别需求的学生进行认知、感统、语言等领域的针对性训练。这些量身打造、精心设计的个训,均是免费提供给学生们的。

四、注重课堂教学研讨,增强教育科研活力

1.积极做好疫情期间的线上教学工作

今年疫情期间,综合运用互联网、信息化手段做好延迟开学期间的线上教学工作,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影响。教务处联合教研组指导各学科线上教学内容的选择及课程实施方式,任课教师指导好班级学生本学科的学习内容,做好微课录制、在线直播教学、在线作业批阅等工作。顾海琴执教的沟通与交往课《我给妈妈送祝福》在停课不停学优质课评比中荣获一等奖。

2.加强课堂教学的研究

篇(10)

1、引言

为突出职业教育特色,打造圣翰教育品牌,以建筑工程测量这门课程为例,以加强课程与岗位需求对接为研究内容,分析工程测量课程改革的重点。本文主要介绍通过前期调研所得到的岗位技能及实践技能要求,然后分析为满足这些要求所要进行的课程体系调整与改革,从而实现课程内容与岗位需求的对接。

2、选题的必要性

(1)、国家政策的支持。2016年国家不断出台相关政策,推进职业教育改革。面对改革的春风,我们必须要抓住有利时机,贯彻落实国家政策,积极推进课程体系改革,让学生掌握真本领、学到新技能、找到好工作。

(2)、打造圣翰教育品牌的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就业竞争力、学生毕业百分之百就业”是圣翰教育品牌的基本要求。

(3)、建筑行业发展新前景。建筑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住房城乡建设部早在2015年下半年就召开全国建筑业发展大会,并且以国务院的名义为建筑业颁发指导改革与发展的文件,这是继1984年国务院为建筑业专门发文件以来,时隔31年专门为建筑行业发文件,充分说明了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建筑行业的发展和对建筑业加大领导力度的决心。未来建筑业的形式是灿烂的。

(4)、测绘技能人才的紧需。2015年6月6日,总理签批,国务院批复同意《全国基础测绘中长期规划纲要(2015――2030年)》,明确了2015――2030年全国基础测绘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在新形势下,国家对于测绘人才的需求量增大,需要一大批建筑行业的学生毕业后从事测绘工作。因此掌握《工程测量》课程中的基本测绘技能以及岗位需求技能是至关重要的。

3、调研数据及资料分析

3.1、企业调研

通过企业调研,分析调研报告中施工单位对测量人员提出的岗位技能要求,我们总结了以下几项必须掌握的岗位技能:1、熟练操作各种测量仪器,包括水准仪、全站仪、GPS等。2、能够熟练进行建筑物、构筑物的测量放线。3、掌握建筑物的抄平工作,准确测设标高。4、掌握场地平整及变形监测。5、整理、分析测量资料和数据并会计算。这几项技能是对测量人员最基本的要求,通过《建筑工程测量》这门课程完全能够掌握。

3.2、同类院校调研

通过对同类院校的调研,我们了解到很多院校已经开展了关于加强课程与岗位技能需求对接的研究。包括1、积极申报建筑工程测量精品课程。以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工程测量》为例,通过教学改革,形成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建立了基于工作过程和任务的教学模式,即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项目教学为载体,提升实践能力为目的的课程体系。西安理工大学的《建筑工程测量》精品课程中也提出了基础理论教学与现场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2、参加国家级省级测量技能大赛,以赛促学。以山东水利职业学院为例,连续三年取得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工程测量”项目的第一名。通过以赛促学的方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动手实践能力强。

4、课程调整与改革

4.1、实践技能要求

针对调研结果,结合目前学院的实训仪器及设备,对于建筑工程测量这门课程提出以下几项实践技能:1、熟练操作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等基本仪器的使用;2、掌握用水准仪进行高程的测量与测设工作;3、掌握用水准仪进行水准路线的测量;4、掌握沉降观测的原理及方法;5、掌握场地测量的基本方法6、掌握角度、距离的测量与测设;7、掌握用全站仪进行点位测量及点位放样;8、掌握点位放样的具体方法;

4.2、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学校设有1000平方米的校园实训基地,用于地基放线、土地平整、基础施工等实训。利用我院建立的实习实训基地,在教学中边操作边进行讲授,增加学生直观认识,让学生能够看得见摸得着;安排仪器操作的课外辅导,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改革考试方法,增加技能考试,督促学生加强操作技能。对于先进的测绘仪器,以课堂多媒体讲授、实习和参观测绘仪器公司等多种手段加强学生的理解和认识。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进行单项实训和综合实训的过程中,多采取任务驱动的方法进行教学。在进行单项实训时,教师给每个组安排一项具体的任务,配有实训指导书和工作任务书,根据任务的实施方案和要求,以任务的完成情况来考评过程成绩。而在综合实训阶段,给每小组的工作任务没有具体的方案,而是让每组自己编写工作方案,独立完成,训练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以赛促学。我院构建了包括测量大赛在内的三大平台。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平台,通过组建测量协会、兴趣小组的形式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在比赛中让学生提升技能,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建立测量综合实训体系。目前我院已经建立了测量综合实训。包括:导线测量、三四等水准测量、场地平整、施工放样。通过这些实训项目,对学生所学测量知识及技能进行综合性考评,让学生用所学知识处理工程实际中遇到的问题。

现场教学。结合施工企业对于测量员的岗位要求,组织学生到相应的实训基地、校企合作单位进行学习,听取一线施工技术人员的讲解和教师的现场授课,学习一的技术方法和生产理念。

“学而会用”、“学而有用”、“学而实用”,是本次研究项目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实现课程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与岗位需求的对接,让学生在校学到的就是工作岗位中用到的。通过课程体系改革,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达到学生进入实训室即进入施工现场的最终目标。

5、岗位对接

通过课程内容结合岗位需求做出的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结合课程目标及性质做出的调整,初步实现“所学即所用”这一目的。再通过三大实习“认识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学生所学知识能够融会贯通,查缺补漏,从而实现课堂所学及工作所用,达到课程内容与岗位需求对接的目标。

参考文献:

篇(11)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C

DO1:10.3969/j.issn.1672-8181.2015.03.162

1 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专业结构的调整,高职教育的社会认可度越来越高,社会各行业对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因此,如何培养出更优秀的高职人才,是当前高职院校所面临的也是继续解决的共同问题,而高职专业改革与课程体系改革的进展及成效,又直接决定了人才培养质量,所以如何大力有效地推进高职院校、专业改革、课程与教学改革,成为当前急需研究解决的课题。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以下简称“水工专业”)作为学院的重点专业,在专业教学团队老师及专业建设委员会专家指导下,花了近两年的时间,通过大量的社会调研、企业访谈、企事行业专业咨询与评估等,研讨有效的专业改革和课程体系改革途径。在此基础上,提炼出“一主线,三层次,五模块,进阶人岗”人才培养模式:即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一条主线,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懂设计,会施工,能管理”)、方法能力和综合素养;对接国家及行业职业标准和岗位群的职业技能和职业能力,实现通用能力、专项能力和综合能力的三层次训练;紧跟市场需求,适应不同岗位需求,设置重力坝设计与施工、土石坝设计与施工、渠系建筑物设计与施工、水闸设计与施工、水电站厂区建筑物设计与施工五个模块实施选择性教学;充分利用行业企业资源,实施认岗、跟岗与顶岗实习,进行职业能力进阶人岗,与就业岗位能力无缝对接。

在提炼总结的人才培养模式上,居于课程设置项目化、教学内容任务化、教学组织灵活化、教学过程开放化、教学手段现代化的思路改革教学内容,逐步推行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根据典型工程项目分解工程任务,以实际工程项目为基础进行教学。形成项目化教学课程体系。

新的课程体系整合优化教学资源和课程设置,以校企深度融合为切人点进行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改革。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与重组,注重实用性、技能性,加强实践性教学。立足于服务与发展,以适应社会和行业的需求。

《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技术》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由《水工建筑物》与《水电站》两门课程整合优化而来的一门适应现代高职教育教学需要的特色课程。

2 适应现代水利高职教育的内容调整优化

《水工建筑物》与《水电站》两门课程是中国几十年来从中专、专科、到本科的特定专业课,两门课程包含部分与专业不密切的水机等内容、部分内容重复,另外部分内容过于学科化。在进行课程内容优化时,根据水工专业及水利行业特点组织课程项目内容,根据高职专科教学要求突出应用性特点,按照工程项目设计、施工、管理的一般工作过程编排章节内容。由此,经过精心组织,编写出了《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技术》这本独具特色的教材,教材即囊括了所有常用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物,又避轻就重,突出最常用的、最具代表性的建筑物,每一种建筑物又自成体系,按照一般的工程项目工作过程编写,充分体现其模块化、项目化特色。

3 课程教学实施软硬及教学手段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我们建设有比较完善的水工模型实训室(参看感性认知)、专业一体化实训室(结合专业软件及工程项目、边学边练边做)及水利水电工程技术实训基地(以实际实施工程为依托,实现真实现场再现,把工地搬进课堂,把课堂带人工地的真实仿真教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要求就是要实现现场教学,让学生在“教中学、学中练、练中学”。在教材内容及顺序编排上,充分考虑这一教学的要求,保证课程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内容可以实现现场教学或者一体化教学。这样,可以让学生直接接触工程项目、直接现场学习、脱离单一课堂理论教学模式,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学习效率。

4 项目化实训教学设计与实施

为进一步巩固专业化教学效果,巩固学生综合掌握知识技能,切实推行项目化教学。我们又把《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技术》的教材及教学环节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技术》作为专业通识教育,主要让学生认知所有可能用到达到与水相关的各类建筑物的概念、作用、基本构造等。第二部分为专项教育(项目化教育),将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物中比较重要的、典型的按项目化过程分别组织编写了《重力坝设计与施工》、《土石坝设计与施工》、《水闸设计与施工》、《渠系建筑物设计与施工》、《水电站厂房设计与施工》五本综合实训教材,作为在《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技术》基础之上的巩固提高的专项项目化实训教材。此五本教材均已实际典型工程资料为基础,按照工程项目一般的勘察、设计、施工、运行管理的过程组织编写教材内容,工程项目贯穿整本教材。

5 特色教学方法彰显教学效果

第一,采用“问题解决”教学法使学生逐步学会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在每个子项目开始设置案例,每个任务前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并解决问题,让学生更明确要学习什么。

第二,采用瓦动式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三,通过采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了学生对抽象的建筑物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第四,在实验(训)室或实训基地现场教学,增加直观性,加深印象。

第五,实训项目化教学。每个项目给出一个实际工程案例资料,在长达一学期的教学活动中,每一个项目以教学团队、项目化实训教材为基础,以典型实际工程项目为主导,师生共同协作,以工程项目工作过程为基线,主要以讨沦、互动方式实施每一个环节。在整个环节中,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协调配合,分阶段组织学生进行工作总结及方案评审,不断优化完善各实施环节,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不仅学习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职场中的沟通、协调、组织、与管理能力的共同培养和提高。

6 结束语

现代高职教育,任重而道远,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在积极探索适应高职教育特点的项目化教学。全国20多所水利高职院校的水工专业这一传统的面广的专业,到日前为止,几乎没有哪一所学校的课程体系与专业课程改革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同。在此,我们从自身特点出发,推进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专业培养方案改革、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环节的设计与实施、高素质的专业教学团队等,旨在尽微薄之力探索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如何进一步完善提高,还需要依靠大家做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田明武.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物【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1.

【2】田明武.水闸设计与施工【M】.黄河水利出版社,2014.

【3】徐国宾.水电站【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2.

【4】张智涌.重力坝设计与施工【M】.黄河水利出版社,2014.

【5】张磊,由金玉.土石坝设计与施工【M】.黄河水利出版社,2014.

【6】双学珍,田明武.渠系建筑物设计与施工【M】.黄河水利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