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网络教学设计方案大全11篇

时间:2022-05-20 10:27:25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网络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网络教学设计方案

篇(1)

中图分类号:TN7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4-0228-01

1 教学资源库存在的问题

教学资源库指广义的资源库概念,它不仅包括教学资源存储功能,而且包括教学资源管理、教学资源访问、教学资源评价等功能,即广义上的教学资源共享和管理系统。目前网络教学资源库多采用传统的B/S三层体系结构,包括表示层、业务层和数据层三个部分;其主要事务是在服务器端发生,极少部分事务在前端实现;数据多采用集中存储和集中管理的模式。随着教学资源的增加以及资源需求服务的不断增长,教学资源库逐渐暴露出以下几方面的不足:

(1)负载不均。目前多数教学资源管理采用的模式是集中存储与管理。在教学资源库中多媒体素材以视频素材居多,数据流量大;校园网中数据访问时间相对集中,容易造成服务器负载不均,出现数据访问瓶颈。

(2)数据与业务耦合度高。传统的三层体系结构中,业务层承担了业务逻辑和数据库访问两大任务,造成业务逻辑与特定的数据库访问之间的高耦合,导致系统维护吃力,不利于系统业务的扩展,无法满足新的业务需求。

(3)可靠性不高。教学资源库中一旦出现服务器故障,易出现服务中断、服务可靠性不高等问题。

2 群集的概念

群集(Cluster)是一个逻辑概念,用于对用途相同的服务器实例进行分组。当其为客户工作站提供高可靠性的服务时,对客户来说是透明的;即对于外界用户来说,使用某个提供的服务时,服务器群集似乎是一个服务器。客户并不知道是哪台服务器为他提供服务群集中的应用服务器实例可以运行在同一台机器,也可以运行在不同的机器上。

群集通过在服务器的多个实例之间分配工作负载,为应用程序提供可伸缩性和可靠性。

(1)可伸缩性。群集可以在不影响应用程序运行和客户端的情况下,根据需要动态添加服务器实例到集群中,增加应用程序容量满足客户访问需求。

(2)可靠性。应用程序可以部署到集群中的多个服务器实例,由于服务器实例的选择对客户端透明,因此,即使某个服务器实例失败,不影响应用程序的继续执。

3 网络教学资源库群集部署方案

基于传统B/S三层架构的网络教学资源库存在负载不均、可扩展性不足、可靠性不高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若是采用增加普通服务器,其处理能力并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若采用高速、高性能服务器,不但价格高昂,而且不一定能满足Web服务的高强度并发处理要求。群集技术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一种廉价有效的方案。

3.1 体系结构设计

传统的B/S三层架构,其数据与业务耦合度高。可通过对其进一步适当分层解决各层之间的高耦合问题。分层架构具有松耦合、伸缩性、重用性和扩展性等优点,但分层同时也带来了性能影响,并增加了系统的复杂性。因此,网络教学资源库设计采用了多层体系结构,在传统三层结构的基础上增加两层,共分为五层,即表示层、Web层、业务逻辑层、数据持久层和数据层。五层体系结构中增加web层将应用的逻辑处理和表现相分离,使得系统具有逻辑流程清晰、功能代码复用性强、分布式部署的特点;而数据持久层位于数据库之上,隐藏数据读取和操纵中的所有数据访问代码细节,将客户应用程序与底层存储机制隔离开,完全抽象出开发应用程序时使用的数据物理细节。

3.2 教学资源库主要功能模块

网络教学资源库广义上来讲是个资源共享和管理的系统,一般包括5个模块:资源管理、资源访问、资源需求、用户管理和服务管理。

(1)资源管理功能主要进行资源审核和资源维护工作。包括对上传资源进行审核入库;管理员对资源进行添加、删除和修改。

(2)资源访问功能主要包括用户对资源的检索、下载、评价、收藏等功能。

(3)资源需求功能主要包括资源需求请求、资源需求回复、资源交换等功能。

3.3群集设计

BEA Web Logic是用于开发、集成、部署和管理大型分布式Web应用、网络应用和数据库应用的JAVA应用服务器。Web Logic还拥有出色的集群技术,既实现了网页集群也实现了EJB组件的集群,并且不需要任何专门的硬件或者操作系统支持。

在Web Logic中域是配置了管理服务器的Web Logic Server实例管理的逻辑单元,在域中可以包含了多个服务器实例以及服务器群集引域和服务群集问的逻辑关系如图4所示。一个域中必须配置一台管理服务器,并且只能配置一台;而服务实例1、服务实例2、服务实例3和服务实例4可以运行于同一台机器也可以是运行于不同的机器;一个域中可以有多台物理机器。

在教学资源库中使用Web Logic群集技术,通过一组相互协作的服务实例,在多台机器间复制和应用表示层和逻辑层的能力,从而实现关键业务系统的负载分布,消除个别故障点。

(1)故障转移的实现

简单的说,故障转移是当应用程序组件正在处理某个特定作业时,某些处理任务部分由于任何原因而变得不可用已失败对象的副本将结束此作业。由于群集中的所有服务实例执行同一服务请求,同一服务在多个服务实例上同时存放,并且服务实例问可以复制状态信息。故当某个服务实例发生故障,另-N务实例可以接管,服务自动切换到正在运行的服务实例上。群集故障转移的处理对用户来说是完全透明的,用户并不知道发生了故障转移。

(2)负载均衡的实现。群集由来实现负载均衡。通过将请求转发到不同的管理服务器上来实现。将负载按比例分配到群集中所有的服务实例,使每个服务实例能够充分发挥其能力。群集对加入其中的服务实例的性能没有限制。并且可以在同一台机器上启动多个服务实例,充分利用机器的资源。因此,当教学资源库客户端的请求突然大幅增加时,可以通过动态增加服务实例来提高性能。

4.结束语

基于群集的网络教学资源库采用了多层体系结构设计,解决了传统三层休系结构中存在的数据与业务耦合问题,方便系统进行动态服务扩展;使用群集服务有效地实现了系统负载均衡和故障转移,并为今后教学资源库服务的变化做了更有效的准备。

参考文献:

篇(2)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33-0037-02

1 前言

本文首先给出一个企业网安全访问控制工作情境,以实现该工作任务为主线,以Packet Tracer仿真软件为实现平台,设计整个教学过程,包括ACL工作原理及配置,应用标准和扩展ACL的具体应用。

2 任务导入

公司有四个部门,分别是技术部、销售部、财务部、经理部,组建网络如图所示,为了安全起见,公司领导要求:

1)技术部、销售部不能对财部进行访问,但经理部可以访问财务部。

2)要求FTP服务器供公司内网员工专用,外网用户不可使用。

3 任务分析

要完成该工作任务,首先应网络基本配置,实现网络联通,在此基础上配置ACL,实现网络访问控制。

4 任务实现

4.1 ACl简介

ACL是一个路由器配置脚本,根据分组报头中的条件控制路由器允许还是拒绝分组。

ACL分为两大类,标准ACL和扩展ACL,标准ACL仅以源IP地址作为过滤标准只能粗略的限制某一大类协议。扩展ACL以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源端口号、目的端口号、协议号作为过滤标准,可以精确的限制到某一种具体的协议。

4.2 网络配置

1)定义ACL

标准访问列表的创建根据 “动作”+“源地址”,即允许谁,拒绝谁的方法来创建。

4.4 网络测试

没有配置ACL之前,所有主机都可以互相ping通,外网主机可以登录内网ftp,配置ACL之后,只有经理部主机可以访问财务部主机,技术部、销售部都无法访问,外网主机无法访问内网ftp服务器,内网主机可以,说明任务完成。

5 结束Z

Packet Tracer是思科公司开发一款模拟软件,能比较真实的模拟计算机网络中的网络配置。本文利用Packet Tracer软件可以仿真现实中的网络工程项目,本次教学设计,首先引入工作情境,以该工作任务实现展开教学,包括ACL工作原理、配置与测试。通过该项目的学习,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动手实践能力,加深了学生对网络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

参考文献:

[1] 思科网络学院教程:网络基础知识[M].中国思科网络学院,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2] 思科网络学院教程:路由协议[M].中国思科网络学院,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篇(3)

一、网络考核环境下法学类课程教学设计情况概述

(一)课程考核设计的基本情况

考核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学活动的指挥棒。安徽省目前法学专业课程基于网络的考核(以下简称为“网考”)主要包括利用网络的形成性考核(以下简称为“形考”)和基于网络的终结性考核两大类,前者又可分为包括对各项学习过程考察的综合形考与单纯网考的形考两类。依形考所占比重不同,可以分为百分百形考、形考与终结性考核双及格以及形考与终结性考核合成三类。第一类主要是《中国法律思想史》《民法专题》等省开课程;第二类主要是部分参与中央电大基于网络考核的课程;第三种考核类型占课程绝大多数,在具体终结性考核方法上又有纸质考核与网络考核之分。从网考设计方案看,在考核内容上有主观型考核(如案例分析、专题讨论等)与客观型考核(如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判断等)之别;考核方式有交互性考核(如主题研讨)与独立性考核(如终结性考核)之分。

(二)课程教学设计的基本情况

教学设计是依据对学习者学习需要的分析,提出问题解决方案,优化学生自主学习教学过程的导学性文件。目前的教学设计多是按照学生与学习需求分析、设定学习目标、课程内容分析、教学资源设计、教学过程与支持服务设计、学习测评设计与课程教学设计中的相关管理问题的框架构建,基本可以满足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与学习途径的需求。但能够结合网考环境展开具体教学指导的未能多见,有的甚至还是传统教学设计的沿用,不但不能起到指导作用,反有误导之嫌。教学设计建立在教师对教学内容准确把握之上的,需要有着较高的专业素养,能够对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深入理解,在较为全面地掌握学生学习基础、学习难点与学习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对应指引。

二、当前网络考核课程教学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设计个性化不足

法学类课程在内容和类型上有着较大区别,而现有教学设计方案基本上是固定程式的编排,无论是统设课程、省开课程,理论性课程、实务性课程,在教学环节设计、教学过程组织上多数未能体现出个性化指导,更谈不上基于网络考核在教学中的特殊安排。

(二)教学设计方案落实欠缺

以《商法》课程为例,中央电大制定的课程教学一体化设计方案,主要侧重点于课程教学内容、教学资源的介绍与安排;安徽电大教学一体化设计方案在上级教学设计基础上,细化教学过程的安排――具体到面授、网上讨论(活动)等环节的课时等。可实践中,有的教学点仅安排3―4次上机作业辅导课,这不但使得教学设计方案流于形式,更是违背了开放教育教学初衷。在省开课的教学过程中更常出现仅安排一两次专题辅导,甚至以一纸作业代替课程教学过程的现象,反应出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的脱节。

(三)教学自身存在的问题

固然有着教学水平发展不平衡、基层电大设备与人员管理不到位、远程教育理念相对滞后等因素的影响,但教学本身也存有短板。

1.教学资源规划不合理。目前三级电大在线都承担着教学功能,但各自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上没能有效区分。下级电大基本上照搬上级电大教学内容,平台之间的资源共享、交互未能真正实现。再或同一课程中央电大主讲教师、省校责任教师、市级电大授课教师分别进行课程讲授或课件制作,造成了学习者学习过程中的教学资源选择障碍,而这靠各出其门的教学设计是无法解决的。

2.教学平台需整合、升级。目前基于网络的考核一是利用中央电大形成性考核系统,二是利用各级教学点的电大在线平台,两大平台兼容性较差,不便于学生学习。同时,开放教育的成人学生在学习中,学习时间严重碎片化,原有的网页版教学平台已难以满足学习者便捷性与交互性的需求。

3.教学监管难以落实。 教学一体化设计中虽有诸如规定学员需要参加几次网上活动、网络学习最低小时数、发帖最低数等指标监管教学过程,在技术上还通过设置学习平台的自动统计功能来实现监控。但实践中存在大量学生挂网、刷屏、代替操作等无效学习行为,使得网上学习的监管形同虚设;而网络题库中数量有限,内容雷同,难以避免学生套取作业答案或代答的现象。

4.考核方设计尚待优化。课程考核模式创新不够,网考方案不过是传统考核在网络中的翻版,加之试题库容量有限、考核内容与形式欠缺规范化与科学化、过程考核操作性不强等现象,使得基于网络的考核在开放教育教学中的既有功能发挥不足。

三、对教学设计方案优化的几点思考

如前所述,现行教学设计主要包括了七大因素,本文也将据此对法学类课程相关设计方案的优化加以阐述。

(一)教学设计需适应网络考核特点

网络考核下,考核形式转变为无纸化考核;考核题型从客观题型像主观题型过渡;考核内容强调应用性。课程的教学设计应突出教学重点、教学方式、教学环节与安排等方面的变化,对学生提出针对性的指导,使得学生在对课程学习难度、教学难点、课程的特点、考核方式等内容直观了解的基础上,知晓其学习时间、学习精力、学习重点的分布。同时,应更重视教学资源运用指导。经过多年积累,法学类课程一般都配备了文字、视听、网页辅导三大类教学媒体资源,有的还制作有CIA课件或网络课程。文字版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其他资源对之起到补充、辅助或导学作用。法律的日新月异往往导致法学教材处于一种相对滞后状态,而网页辅导等便捷教学资源的运用就尤为重要。

此外,教学设计中更应突出教学资源利用的规划与指导。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对各类资源的特点、内容、效果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合理利用。同时可以结合教学进度安排表引入资源索引,便于学生准确找到学习的最佳资源。网络考核所强调的应用性考核必须建立在知识的有效记忆与理解的基础上,目前法学类课程各类媒体资源分工与协作不够,客观上存在多媒体教学资源与主教材内容简单重复或脱节情况,这无疑制约着教学方案中教学资源的整合运用,不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二)加强教师的指引、辅助作用

教学设计方案为学习者提供了学习地图,而教学效果最终需要通过教学环节的组织与实施,以学生学习成果的形式体现出来,而这都离不开教师的导学、助学与促学工作。网考课程在心理、形式与难度等方面比传统考核有着较大障碍与难度,学生更需教师的指引与帮助。同时网络考核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适当的学习难度客观上促进了学习自主性的提高,产生了参与讨论、答疑等学习活动的需求。教师应把握良机,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例如以网上主题讨论(辩论)活动取代固有的网上答疑,教师通过选题、细化分工与任务、引导资料收集整理、做好讨论活动的管控与引导、相关知识点的归纳与整理等,给予学生切实的激励与支持。再如以案例教学为手段,适当拓展,帮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实际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在教学环节上,注意网上与网下的配合;在活动方式上,以知识点展开探究式学习;在时间上,以灵活时间为主固定时间为辅;在形式上,注意交互与协作;在组织上,将事前准备、事中控制与事后总结结合;在测评上,将软、硬性指标相结合,尤其注重软指标的考评作用,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有效地发挥网络的远程教学优势。同时要结合电大的系统性特点,各级教学活动相互分工、协调,避免因教师各自为政而导致学生学习活动时空上的冲突。

(三)教学评价的优化

客观上,学生普遍对形考活动存在应付情绪,导致出现作业相互抄袭,网上活动敷衍的现象。而网络环境下的考核,客观上给学生设置一些阻碍,促进学生学习自主性。但网考并非一改了之,如单一的客观题考核方式是否符合人文类学科的教学规律需求,是否会引导学生进入机械记忆正确答案的误区等问题都值得进一步思考。形式的改变只是开始,如何针对开放教育成人学生学习实际,建立更为合理、具有可操作性的学习评价体系才是问题的关键。笔者认为可以通过进行包括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制定、多种评价方式选择与评价内容结合、学习过程与学习内容考查相结合等内容的改革,进一步深化基于网络的考核方式改革。

(四)教学管理规范化

篇(4)

本研究是以平湖市职业中专电子商务专业教师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2.1文献法。

为了能够更加准确地了解中职学段《网络营销》教学设计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笔者通过中国知网(CNKI)分别采取篇名、主题和关键词三种形式的文献检索。

2.2问卷法。

笔者在开展研究之前对平湖市职业中专业学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师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发放教师问卷10份,学生问卷60份(每个年级20份,其男、女各10份)。教师的问卷回收率为100%,有效率100%;学生问卷回收率为100%,有效率100%。。

2.3访谈法。

为了更为准确地掌握师生的真实情况,笔者采用随机性的方式对5名教师和10名学生进行了访谈。

2.4观察法。

研究过程中,笔者试图通过课堂教学观察(听课、教研活动)分析教师的教学设计以及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5经验法。

根据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进行教学设计有效性提高途径与对策的提炼,并听取相关专家的意见和建议。

二、结果与分析

1.文献综述。

通过中国知网数据库进行的以《网络营销》课程教学设计为篇名、主题及关键词的检索。在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了下载与重点研读。剖析目前所检索到的文献,其主要的研究内容为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而针对教学设计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着重对几篇涉及到《网络营销》课程教学设计的文献进行了研读。其中来自浙江省余姚市职业技术学校的蒋海珍在其所撰写的《将创业项目融入网络营销课堂教学中——“网络营销环境分析”一课的教学设计》一文中认为“传统的网络营销课基本上是以‘教师讲、学生听’的理论教学为主,要求学生死记其中的知识点,并能通过定期的笔试考核。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营销’连纸上谈兵都算不上,充其量是一堆应付考试的工具。”同时也强调“电子商务专业要求学生以市场需求为前提,培养各种实用的操作技能。而具体到网络营销这门课,就要求学生能准确分析市场环境,策划可行的商务方案并进行有效的市场推广。”来自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生的刘彩艳在其所完成的硕士毕业论文《网络课程教学设计理论研究》中认为“网络课程的现状并不乐观,问题较多,主要有:知识呈现方式单一,忽视活动的组织和设计;内容结构死板僵化,不能进行全面有效的教学评估。”当然,一些文献中的研究成果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的启示,这对于笔者研究教学设计提高的途径与对策有很大的帮助。如,《基于网络学习行为分析的网络课程教学设计研究》、《网络营销课程教学改革思考》、《教学设计网络课程的设计策略与开发》等。为了,能够明确研究目的,笔者也对教学设计的评价进行了文献检索。学者黄梅在《教学设计的评价范畴及其有效性探析》强调“对教学设计的评价是指对教学设计进行的价值判断和事实判断的统一,它是以对评价的反馈为途径,通过对教学设计方案的诊断性评价、对教学过程的形成性评价以及对教学效果的总结性评价来检验、修正教学设计,并使该教学设计不断完善,从而引导教学设计沿着预定目标发展的一种行为。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对教学设计方案的教学成效做出确切的诊断;二是对教学设计的成败原因进行分析,并对今后教学工作的改进做出明确的规定。它通过对教学设计方案的评定、教学过程的观察、教学效果的测评,考查教学设计方案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设计和落实情况,以达到对教学设计方案做出确切的诊断与修正的目的。林海亮,杨光海认为“教学设计的有效性是指教学设计对教学过程的适切性,教学设计越适切教学过程,其有效性就越高,在其指引下的教学活动效率就越高。反之,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相差越大,其有效性就越低,在其指引下的教学活动效率就可能越低。”同时其也强调“教学设计一般由学习者分析、教学目标分析与设计、学习内容分析与设计、教学方法选择设计、教学评价设计五个基本环节组成。这五个基本环节是决定教学效率的关键所在。”

2.问卷调查。

通过研究前对10名教师和60名学生进行关于教学设计方面的问卷调查,使笔者对《网络营销》课程教学的现状有了基本性的了解。这些数据也为后续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我们可以发现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设计所用时间在30分钟左右,主要的参考资源主要来自教材(教参)和网络,设计前对学生做到非常了解的教师有60%;而学生对于教师精心设计的课所感兴趣的有80%尤其是课堂导入环节学生比较关注,而对于教师是否关注自己的需求也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透过这项项目的调查,为如何设计一份有效的教学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3.教学观察。

研究过程中笔者通过多次的听课加以教学观察,先后听了5位教师的课,对其存在的问题及优点进行了汇总与梳理。笔者认为,在教学设计上主要存在设计理念创新性不高,教师受传统思维影响较深。同时,一些教师的教学设计不能有效地对教学对象进行分析,导致自己的教学设计一刀切,缺乏针对性与差异性。有些教师在设计上存在为了设计而设计,做秀成分存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感兴趣的环节主要有教师的课堂导入(开始的3-5分钟)、教学案例(小故事)及课堂评价环节等。

4.访谈结果。

笔者在对5名教师与10名学生的访谈结果中发现,教师希望提高自己教学设计的有效性,但由于自己工作内容多,设计能力等问题一时无法提高。而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设计有时并不买帐,认为其模式陈旧、无新鲜感,在教学手段上对于视频教学法非常感兴趣。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

根据问卷调查、教学观察、师生访谈及教学经验总结等,笔者认为平湖市职业中专电子商务专业《网络营销》课程教师在教学设计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师在教学设计的理念上需要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要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要结合学生水平差异性进行分层设计,在教学内容上要能够做到优化与重构,在教学手段上要与时俱进。

2.建议。

2.1拓展几种提升渠道。

教师在教学设计能力上面不能等,自身要积极地去拓展提升的渠道。就学校而言,我们可以通过向本组老师学习,通过看教学设计、听课堂教学及日常交流方式加以提高自己。当然,走出学校,可以通过参加培训、教研活动以及相关会议等形式提高自己。随着网络技术的运用,我们有多了许多便利的途径,如QQ、微信、微博等。不仅如此,一些大型的交流论坛也是非常好的提升途径,因为这里除了即时交流之外,还有一些设计案例供我们鉴赏。总之,只有自己内心想提高,才会在行为上有所改变,等和拖是无济于事。

2.2掌握几种教学理念。

在调研中,笔者深深地感悟到一名教师的教学设计有效与否,其所持的教学理念对其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例如,“学中做,做中学”的理实一体化理念。掌握教学理念不仅仅是停留在嘴上,而是要体现在教学设计的内容上。如果,挂羊头卖狗肉,其教学设计必然是华而不实。掌握教学理念,就需要掌握其理念的精髓,掌握其核心本质。当然,做到这一点,不是设计几份设计就可以做到的,而需要不断的学习、思考、实践、反思以及践行的循环模式发展。同时,我们还要区分哪些教学理念适合中职教育,因为中职教育尤其独有的特殊性。

2.3辨明几种教学方法。

随着中职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于推进,一些新的教学理念下催生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例如,翻转教学法、微课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分层递进教学法、引导文法、大脑风暴法、分组工作法、角色扮演法、案例分析法、闯关教学法等等。但是,这些教学法都有其自己的适用对象及实施条件。所以,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加以辨明。例如,翻转教学法,并非所有的课程或教学内容都适合翻转。我们必需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人云亦云,随波逐流。

2.4养成几种学习习惯。

习惯对于一个人的发展至关重要,好的习惯可以铸就一个人,不好的习惯可以毁掉一个人。同理,对于教师教学设计能力提升而言也是一样。笔者认为在这方面,我们教师要养成几种学习习惯。例如,资料积累的习惯于听课后反思的习惯。能力的提高是按照一定发展阶段加以实现的,而不同阶段中资料的积累、分析及积极践行都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同时,笔者也认为教师能在教学设计前要养成“我的教学对象是谁,我的设计理念是什么,我设计中我要做什么?我的设计还有无漏洞?”的思考习惯。

篇(5)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49X(2009)-10-0091-02

引言

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教与学模式的核心是在网络技术条件下,在有效的学习支持服务系统基础上,采用多种教学媒体交互使用的方式,教师通过指导性教学,学生通过自主性学习,完成教与学任务。教与学模式是教学活动与学习活动通过一定媒体资源连接起来的方式。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媒体资源及连接方式。教与学模式研究的重点应该是教育者采用什么媒体通过什么方式连接受教育者。远程开放教育的教学活动主要是通过多种媒体进行的。在这种教学活动中,通常是教学主体客体异地,教学时间空间分离,学生以自主性学习为主,通过必要的教学辅导系统、信息反馈系统和教学服务系统,达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这种教学模式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思想。

教师既是教学者,又是教育工作者,既要教书,又要育人。因而不能把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看成是班主任、师政办的工作。对学生进行适时的德育教育,使其明确学习目的,增强学习动力,以利于提高思想素质。―个思想素质低下的学生不可能具有宏伟的目标、远大的理想,因而学习上也不可能产生巨大的动力。

一、教学设计背景

以省电大的“三寓三化”素质教育模式中的两寓两化为总体指导,所谓两寓是指:寓素质教育于知识教育中。寓素质教育于网络学习中;所谓两化是指:活动促进知识内化,测评促进知识内化。能够反映贯穿全教学过程要求的素质教育的开放英语一体化设计方案包括个别化辅导过程、小组合作学习过程、多媒体面授辅导过程、考核过程,实践教学过程的“寓素质教育于知识教育之中”的方案。

二、开放英语学员现状分析

英语教育方向本科课程专业性较强。对于开放教育学员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学习英语教育方向的学员,一般情况下都是中小学教师。在交流中发现,学员自身对于素质教育的概念很模糊,更不用说应用于实际。于是我采取将素质教育体现在―体化设计方案中,让学员了解素质教育在英语实际学习中都体现在哪些方面,从而指导自己的实践教学。

三、教学设计问题

怎样设计体现出素质教育的一体化设计方案、怎样使其得以优化实施,是课程辅导教师在远程开放教育教学中面临的一次挑战。在设计―体化设计方案中,需要考虑的问题很多。例如面授辅导课减至三分之一。优化课堂是首先要提及的,用什么样的方式才能够使开放学员充分享用面授辅导课的价值所在。指导学生个别化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有―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课程辅导教师采用什么媒体通过什么方式与开放学员进行准分离交互;怎样使没有参加面授课的学员,能够在网上看到、学到课程英语知识,这也就是课程辅导教师的第三项职能:营建资源丰富、功能多样的网络教学和学习环境。这对于课程辅导教师在多媒体的使用利用方面,网络技术方面的要求就更高。

四、体现素质教育一体化设计方案的制定

(一)方案的指导理念:

以“三寓三化”素质教育模式中的两寓两化为总体指导,所谓两寓是指:寓素质教育于知识教育中。寓素质教育于网络学习中;所谓两化是指:活动促进知识内化,测评促进知识内化。

(二)方案的总体思路:

是能够反映贯穿教学过程要求的素质教育的一体化设计方案,“寓素质教育于知识教育之中”的方案。

(三)方案的内容包括的几个方面:

1 课程概况 2 课程资源 3 教学目的 4 (下转第93页)教学内容说明 5 媒体使用情况

6 教学环节 7 教学媒体进度安排 8 小组活动 9 网上小组讨论

10 中央电大网上教学活动 11 教学要求 12 学习建议13 关于期末复习内容

14 教学交流与答疑

五、解决问题策略

下面简单地回顾一下在制定一体化设计方案的过程中,所采用的一些英语教学办法:

(一)、充分利用三分之一面授课

1 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在制作课件上,采用丰富多彩的画面。清新悦耳的音响效果,让学生的注意力首先集中到课件上。

2 采用节目主持人的方式,把学生带到英语短片中。

3 创设各种情景,鼓励学生大胆地使用英语,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失误和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

4 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直接交流的机会,以及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一个空间。

5 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合作、探索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

(二)、利用网络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任课教师利用课程学时三分之一的学时对学生进行个别化自主学习的指导、参与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对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支持服务和管理约束。网上指导个别化自主学习的方式:

1 利用QQ进行视频时时互动。

2 利用我校教学平台中的BBS讨论区,进行时时与非时时的公开讨论。

3 利用我校教学平台中的课程答疑室,进行时时课程答疑。

4 利用电子信箱E-mail

5 利用我的BLOG平台,进行师生情感交流。

(三)、课外活动

1 聘请外教,与外教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并利用网络,进行时时交互。

2 英语比赛,网上小组讨论的形式。

3 英语角,网上小组讨论的形式。

(四)、营建网上教学环境

篇(6)

一、探究学习教学设计的内涵

教学设计是教学理论向教学实践转化的桥梁。所谓教学设计,是以获得优化的教学过程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修改方案的过程。它包含教学设计的前期分析(包括学习背景分析、学习任务分析、学生分析)、教学策略设计(含教学媒体选择)、教学设计的评价(含教后反思)等方面。

探究学习教学设计是指,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阐明教学目标,建立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网络资源,同时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即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包括观察、测量、制作、提出假设、进行实验、提出模型和交流),以帮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形成科学概念、养成探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修改方案的过程。

探究学习教学设计实质上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网络资源,将科学问题的探究引入课堂,使学生通过类似科学家的探究过程理解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的本质。

实施探究学习的目的是,不仅使学生知道知识的结果和结论,同时还懂得获取知识的过程和方法,养成探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探究学习教学环境的设计,教学环境是学生可以在其中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的平台,是一个支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场所。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在丰富的学习环境下,充分利用学习资源,借助教师和同学的帮助,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取知识。

二、高中物理探究学习教学过程设计

我们将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课程加以整合,以培养学生的物理创新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宗旨,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以诱导型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学生自我评价和他人对学生评价相结合为主要评价方式,形成了探究学习教学过程设计。高中物理探究性学习教学过程设计分以下环节:

1. 提出问题,创设情景

教师通过不同的途径和方式(如教师引导、学生之间讨论、师生之间讨论)激发学生提出科学的问题。接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特定的学习情景(如观察、实验、案例分析、研究图片等),引导学生进入学习,同时提供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资料、实验仪器。

2. 提出假设,科学验证

探究学习教学设计的核心要素,就是要求学生提出假设、设计探究方案进行探究,直至得出结论。这阶段是自主探究阶段,具体包括:①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或收集的信息做出比较合理的猜想、假设和设计探究方案;②由学生通过网络访问教师放置在校园网络服务器上的网络资源库。学生带着问题或实验方案通过网络的必要帮助,独立进入教师设置的学习环境进行探究;或者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与多媒体实验辅助系统进行实验探究,收集实验数据。

3. 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这阶段是协作探究阶段,具体包括:①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鉴别、处理,得出结论;②对得出的结论做出科学解释。在分析讨论过程中,必要时可通过网络的辅助进行网上协作学习。比较各小组的探究过程和思维结论,从中获取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使自己的思维过程更趋于合理。

4. 小结交流,测试反馈

①学生对各自的探究过程进行小结,陈述各自的探究结论或实验现象与结论,并对各自的探究过程和结论进行反思、评价;②学生对他人的探究过程和结论进行反思、评价,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③教师对学生的小结进行适当补充、总结和评价,并让学生浏览网页小结;④小结后,完成自我测试。

三、探究学习教学设计的评价

探究学习教学设计的评价是指,以现代科学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目标为依据,运用科学方法,对教学设计方案进行价值判断,并为以后的教学设计提供信息反馈的过程。教学设计的评价既有一般教学评价的共性,又有其本身的特点。

探究学习的课堂教学设计评价主要是形成性评价,目的是获得教学设计方案的成功或失败的反馈信息,对教学设计方案做出进一步修改,提高教学设计方案的质量,真正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就教学评价而言,是对学习过程及其结果的评价。这种评价有利于促进学生探究技能的发展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是以学生的探究活动过程为重点,主要体现以下四方面:

①主动性原则:学生在探究活动过程中主动参与的程度。

②实践性原则: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的深入和拓展程度,探究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以及开展探究活动的效率。

③创造性原则:学生的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是否提高。

④建构性原则: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对学生学习评价的目的,是将学生的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通过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探究时的相似过程,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乐趣,学习科学家的探究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

四、探究学习教学设计的功能

教学实践表明,与以灌输为特征的传统课堂教学相比,探究学习教学设计在教师现、学生观、学习观和评价观上均体现了独特的见解和主张,具有新颖而丰富的内涵,具有传统课堂教学无法实现的教育功能。

1. 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所学知识

实施探究学习,使学生由被动的学习者向主动的学习者转变;探究学习教学设计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索、思考、发现,在学习过程中,让每位学生实时体验知识的发现和创造过程;学生的学习结果是学生自己发现或探索出来的,学生不仅知道知识的结果和结论,同时还懂得获取知识的过程和方法,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所学知识。

2. 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探究学习教学设计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实践,要求学生关注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亲身参与探究实践活动,从而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强调学生的探究过程,关注学生在探究活动过程中主动参与的程度,学生通过确定课题、进行探究、表达交流、总结提高等具体探究过程,获得体验、感悟,获得知识的结果和结论,同时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篇(7)

教师在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过程中主要负责传授和讲解知识

2、 数字教学资源一般都有良好的交互性,存储方便等优点。李老师在教学中使用数字资源的策略如下,不合理的为()。 (1分)

在教学中,数字教学资源尽量自己去重新编制,避免使用现成的

3、 布卢姆将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分为识记、领会、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个层次。以下对具体教学目标所属层次的描述错误的是( )。 (1分)

“至少能用3个新学的词语在8~10分钟内创编谜语、儿歌、小故事”属于分析层次

4、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动力。下面关于学习动机的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 (1分)

学习动机越强,越有利于学习和保持

5、 在前面的教学环节中,你讲授了某项教学内容,之后请同学进行总结,这里使用到的教学策略是()。 (1分)

直接强化策略

6、 现在需要对自己的教学设计方案进行反思,以下关于教学设计方案评价的说法,其中不合理的是()。 (1分)

评价一份教学设计方案的优劣,要看其是否设计使用了最先进的媒体、网络等信息技术工具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否全面落实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思想7、 李老师在讲课过程中喜欢使用演示课件,下列观点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1分)

李老师使用的课件可以完全呈现老师讲述的内容,可以代替李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8、 下列软件属于制作网页的工具是()。 (1分)

frontpage

9、 一般情况下,导航栏由()构成。 (1分)

题头图和导航文字图

10、 根据你的理解,你认为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之间的关系是以下哪种? (1分)

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彼此相互交叉

11、 下列关于总结性评价的陈述中不正确的是( )。 (1分)

总结性评价旨在获得现阶段教学的反馈信息

12、 下列关于表现性评价的特点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1分)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但也削弱了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

13、 李老师将教学评价分为了5个维度,如下表所示,很显然每个维度还需要进一步细化,对于下面3个细化指标的维度归类正确的是( )。指标 权重 得分 (1分)

1)属于教学内容2)属于教学过程3)属于教学技能

14、 学校对张老师的课堂教学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显示评价成绩为优,下列是评价中的几条结论,其中最不能表明张老师的课堂教学为优的是哪项?( ) (1分)

张老师的课堂从控制的角度出发,使整个课堂秩序井然有序

15、 以下哪一种信息交流技术可以辅助教师与学生开展实时交流? (1分)

msn16、 互动和交流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下列关于互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1分)

在多媒体教学中,人与机器的互动比人与人的互动更为重要

17、 李老师经常会面临一个问题――如何选择恰当的数字教学媒体来支持教学。以下对李老师选择教学媒体的建议中,不恰当的是()。 (1分)

数字教学资源尽量要重新编制,避免使用现成的

18、 在学完教育技术的课程后,你对教学资源和教学媒体的关系有了一定的认识,请说出下列选项中属于教学资源,但不属于教学媒体的是( )。 (1分)

教师

19、 电子教案开发工具有很多种,有些开发工具所编辑的电子教案不能用ie直接浏览,下面选项中的哪个工具软件开发的电子教案不能用ie直接浏览?( ) (1分)

authorware

20、 下列对教学设计方案评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1分)

教学设计是一种模式化的程序,最好不要进行创新,否则会破坏教学设计的科学性

二、多选题

1、 研究性学习分组的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有()。 (2分)

小组成员的个人职责明确

均等的成功机会

小组有明确的目标

组内异质

2、 李老师给自己所带班级的学生讲授了某单元的课程,达到的效果是令人满意的,但是,李老师按照相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流程在某农村学校施

教时,达到的效果却非常之差,请问,从教学设计的角度来考虑,以下哪些选项能较好地解释这个现象?() (2分)

李老师忘记了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两个班级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不一致

李老师忘记了进行教学环境分析,两个班级学生所处的教学环境不同3、 王老师在制作电子教案的过程中,需要从网络上下载并储存大量的关于动物的数字化图象,下列文件格式中属于图像格式的是()。 (2分)

*.gif

*.bmp

4、 现在你需要一些电子版的关于科学探索的图片或视频片断,可以采用的方法有()。 (2分)

查找相关的素材光盘或网上的教学资源库

利用flash、authorware等制作工具自己制作

到网络上利用搜索引擎去查找并下载

5、 教师想将截取的一段视频给学生观看,可以选用用下面的哪些软件?() (2分)

绘声绘影

豪杰影霸

premiere

6、 教师需要使用一些集成工具来设计课件,并制作出图形并茂的教学演示课件。下列选项中可以制作演示课件的工具为()。 (2分)

frontpage

dream weaver

authorware

flash

ms office

7、 你从网上下载了一个关于本课的flash动画,但复制到另一台电脑后不能播放,可供解决的方案是( )。 (2分)

安装flash插件

下载flash播放器并安装

8、 在制定教学实施计划前,教师应该先考虑以下哪些内容()。 (2分)

教学实施的环境

在教学实施前,学生应做好哪些学习准备

需要使用哪些软件、硬件或教学材料

教学过程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演示技巧

教学暖场活动设计9、 下面是王老师所在学校的一份课堂教学的学生评教表,现在其中有些地方没有完成,以下选项是对该表进行的相应补充,请问补充正确的是()。评估项目 序号 评估指标 权重 评分(百分制) (2分)

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指导学生采用有效的学习方法

讲授逻辑清楚、条理清晰,教学时间分配合理

密切联系实际,内容熟练充实、信息量足够,举例恰当

合理运用现代化辅助教学手段

10、 下面是某位老师在教学准备过程中所做的工作,你认为合理的是( )。 (2分)

在上课之前检查教学用书、黑板、粉笔、课堂所用的教具是否齐备

在准备教学工具的过程中,针对教学内容选择合理的教学手段

认真钻研教材,并且仔细准备随堂测验的问卷和试题

三、是非题

1、 与考试相比,档案袋评价可以提高学生的教学参与感,有利于更全面地评价学生,也更简单更省力。 (1分)

2、 教学评价的标准和方法应该符合教学实际,特别是评价结果,不能主观臆断或掺入个人态度。 (1分)

3、 教学评价中的观察法是指在人为控制状态下的观察。 (1分)

4、 评语能从定量的角度,形象地展现学生群体在某个时间的状况或者学生个人在一段时间内的变化。 (1分)

5、 教学方法的选择要与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年龄、智力发展水平、学习风格等因素相适应。 (1分)

7、 按照使用对象来分,课件可以分为单机型和网络型两种。 (1分)

8、 课件图、文、声、像并茂,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分)

9、 在发现教学、问题求解、协作学习等教学方法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自主探究能力,教师要以旁观者的身份尽量不干预学生的学习。 (1分)

篇(8)

“混合学习”来源于“Blended learning”,指在教学过程中综合使用不同的学习理论、不同技术与学习方法、不同学习媒体以及学生支持服务和学习环境的一种策略。[1]是学习理念的一种提升,可以理解为是通过对各种学习模式、学习内容、学习媒体、学习环境等要素的有效混合,以达到最优的学习效果,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满意度和经济效益。而混合学习引起广泛关注在于“E-learning”远程在线学习和传统课堂师生之间面对面教学的有机混合。2016年地平线报告高等教育版指出,教育技术领域短期的研究目标:在一到两年内,将更加关注学习评价的方法,提高对混合学习设计的实践应用。混合学习以其便捷性、易于实现,将复杂的媒体与技术、新方法与新思潮进行整合,对于高等教育机构有较高的吸引力。

《现代教育技术》是高校师范类学生的教师技能类公共必修课,是一门集教育技术理论、媒体应用、教学技能实践于一体的课程,旨在培养师范生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为教师专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构建《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混合学习模式,将课堂教学、网络学习、技能训练有机结合起来,是提高学习效益的一个新思路。

二、构建《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混合学习模式

1.构建混合学习模式的需求性分析

(1)课程内容多学时少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内容繁多,涉及教育理论、学习理论、教学设计、媒体技术、网络资源获取、教学资源设计与开发、技术与教学融合等。传统教学的课程学时一般为36-48,课时相对不足,学生以囫囵吞枣的方式学完课程后,信息化教学能力提不到提升,难以有效将技术应用到教学实践中。

(2)教学组织方式较单一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是一门教师教育类的公共必修课,以韩山师范学院为例,每年约有2500位师范生必修该课程。由于该课程的学生人数众多,且来自不同专业,学生对课程的需求也不尽相同,但按学校常规的开课情况,每位教师通常要兼顾多个班级,为方便教学,通常采用统一的教学进度,各个教学班的教学内容也大致相同,难以顾及学生的专业特性和个体差异。

(3)评价指标单一片面

《现代教育技术》考核方式相对单一,多数院校以闭卷考试和学生课件作品为主,这种单一的总结性评价不利于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而且课程中涉及的教学设计、技术支持教学、多元评价等信息化教学能力在课程评价过程中得不到体现,不利于知识的巩固和迁移。

针对课程教学中存在弊端,有必要对“教”与“学”的所有要素进行合理选择和优化组合,构建混合学习模式,[2]以改善课时不足、学习欠缺个性化、内容缺少针对性、评价方式单一、师生之间交互不足等问题。当然,混合式学习的优势并非自然而然产生的,这就需要我们进行精心地设计与实施。

2.构建三合一的混合学习模式

教育信息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推力,教师的信息化教学理念、认识、能力、水平是教育现代化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目标在于培养师范生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与实践能力。构建混合学习模式应以提升师范生的信息化教学创新与实践能力为前提,充分利用各种技术手段进行混合教学,延伸课堂教学时间,给不同专业学生提供适当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支持,促进学生各层面的学习和体验,以取得最佳学习效果。[3]基于这种思想,我们构建如图 1所示的三合一《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混合学习模式。

三合一《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混合学习模式整合了课堂教学、网络学习与交互和技能实训三种学习形态,将传统教学面对面教学、网络自主学习和现场技能训练整合在一起,融合不同的教学资源和多元化的学习形式。 [4]

通过“网络学习与交流”与“课堂教学”的混合,利用在线学习解决课堂教学中教学容量较少、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的问题,而通过课堂教学可以实现师生面对面情感交流,及时解决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通过课堂教学教师监控网络教学的质量,解决网络学习中可能出现的偏离和深度不足问题。“技能实训”则是通过真实环境感受技术应用实际情况,通过作品演练或微格训练,使学生感受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体验技术与学科的深度融合。通过这样的混合学习模式,形成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线上与线下互补的混合学习模式,共同促进师范生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

三、混合学习在《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中的具体实施

1.制定混合学习任务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目标在于促?M师范生形成初步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为了体现这一理念,把信息化教学设计作为课程的混合学习任务的主线,课程任务以完成一节课或一个专题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方案,设计开发配套的学习资源,在相应的教学环境中实施方案,并加以交流评价。具体任务可分解为:一个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为方案获取相关网络资源、设计配套的课件、为课件采集与处理多媒体素材、制作配套课件、熟悉相关信息化教学环境、进行微格训练实施方案。

2.搭建混合学习环境

搭建混合学习环境,就是整合各种真实的和数字的学习环境,使学习者可以在真实的物理环境中进行学习,也可以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中进行在线学习,还可以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现场体验。[5]《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混合环境设计也充分体现这一点。

课堂学习环境是在网络交互课室中实施教学,在这里教师对理论基础和基本技能进行要点讲解,为每个知识模块提供学习指导、任务要求、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利用资源围绕任务进行自主学习或协作学习,组织学生汇报学习成果等,开展各种师生实时交互活动,帮助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构建系统的课程知识体系。

网络学习与交流环境,在这里为学生提供的网络课程、相关网络资源、教程、虚拟实验等网络学习资源,便于学生配合课堂学习开展自主学习、小组讨论、项目协作、学习反思等活动。同时,在交互环境中教师提出问题、发起讨论、进行答疑、批改作业等活动;学生能进行在线留言、异步讨论、作业递交、资源分享等活动。

技能实训环境,则为学生提供各种媒体实操系统,在这里学生进行多媒体教学系统的使用与维护、交互电子白板的教学应用、信息化教学设计与管理等实验项目,熟悉各种信息化的媒体操作与教学应用,以及进行各种信息化教师技能训练。

通过营造多重混合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做中学、在研讨中学、在反思评价中学、在训练中学,使学生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得到持续发展。

3.建设混合学习资源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不管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活动,还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或协作学习,都需要为学习者提供适当的学习资源。为此,《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建设了丰富的混合学习资源,设计开发了立体化的配套资源,包括新编教程、配套课件、相关电子书、媒体操作虚拟软件、工具软件等,并给不同专业学生提供相关学科教学设计案例、学科教学软件等资源。同时教学平台还展示历届学生的优秀学习作品,供学生观摩共享。此外,考虑到课程内容的覆盖面较广,还提供相关资源如摄影学习专题网站、PHOTOSHOP视频教程、PPT设计教程、微课设计与制作、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应用等相关的教学站点的链接等,为学习者提供充分的学习支持与便捷的学习机会,便于学生自主开展探究性学习与合作学习,使得学习活动更加自主化、个性化。

4.设计和组织混合学习活动

混合学习活动无疑是开展混合学习的核心。从图1的模式中可以发现,本课程把混合学习理念融入整个教与学过程之中,主要体现在课堂学习中以教师为主导、网络学习与交流中以学生为主导,技能实训中以学生为主体;对于不同的学习任务,采取不同的组织形式,既有课堂学习中面对面的教与学,也混合网络的远程学习与支持;对于不同的学习主题,有的采用学生自主探究,有的应用小组协作。

在课程教学上充分运用技术支持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师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强调目标的任务驱动,注重活动的综合性和开放性。[6]

在网络与交流上设计了认识教育技术、信息化教学设计与评价、网络教学资源应用、教学软件的设计与制作、学科教学与技术融合五个学习任务,每个任务由学习任务、学习指南、活动要求和学习资源构成,在每个任务活动设计上,根据不同专业学科需求,并充分考虑到学生水平的差异,提供不同学科教学软件和层次的学习资源,使不同专业的学生、不同水平的?W生能根据自身的需求开展混合学习活动。

本课程的学习组织主要围绕任务开展,任务包括个体任务和小组任务。个体学习任务除了设计自己的教学方案,为方案收集资料和设计开发配套资源外,每个学生在整个课程学习过程,都可以记录自己的网络学习情况、参与交流、完成相关作业并提交到网络平台中。小组协作则是由学生自由组合,每组学习团队由4-6人构成,在混合学习环境中进行协作与探究,共同解决问题,完成团队任务。课程设计了不同的团队任务,有专题网站的设计开发、微课的设计开发、微课程设计开发等综合性较强的任务供各组选择,各小组将作品全部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互相学习与借鉴。

在整个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利用网络交互平台可以进行自由交流,共享学习资源和成果。这样,在学习交流平台上,可以建构起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人机之间、自我之间多层面全方位的互动。不同的任课教师、不同班级、不同专业同学可以进行实时或非实时的交流、同步或异步的交流,不仅拓展学习交流的深度和广度,也加大协作学习的纬度和空间,从而提高学生协作学习能力和交往能力。

5.实施混合式学习评价

(1)多元混合的评价方法

《现代教育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很强课程,内容不仅涵盖教学理论、学习理论、教学设计等基础知识,还涉及到各种教学媒体操作、应用技能,更重要还有技术与其他学科整合能力,其学习结果的表达方式具有多样性,不同的学习结果需要混合不同的评价方式,才能有效的对相关学习结果进行准确评价。因此,在课程中采取多元化混合的学习评价,课程对师范生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评价分成以下四个部分内容,采取不同的评价方法。

1)综合知识测试

这部分内容是将教育技术能力划分为50个知识点,并根据知识点建立试题库,考试时每个知识点出一道题自动生成试卷,综合测试师范生的教育技术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2)教学媒体应用考核

教学媒体应用是学生规范操作各种教学媒体的技能,采用现场实操的方式进行评价无疑更加具体有效。在这项考核中,每一位学生在教师的指令下对投影机、展示台、音响设备和多媒体系统、交互电子白板等媒体进行现场操作,演示各种教学信息,教师通过考核量表考核学生独立操作信息化教学环境能力。

3)教学设计能力

教学设计能力无疑是学生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核心能力。课程要求每个学生根据自己专业选择一个教学单元或教学专题,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教学设计,提交自己的教学设计方案。

4)教学课件设计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教学方案,设计开发配套的多媒体课件,并参照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评分标准对学生课件进行评价。

在教案与配套课件的设计开发过程中,学生综合应用到教学设计理论知识、网络教学资源检索与下载、多媒体素材采集与加工、课件设计与软件开发等多方面的知识,可以比较综合考察学生初步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2)过程性评价贯穿课程教学

过程性评价不仅能评价学生学习的效果,还能对学生学习成果和学习态度进行混合评价。[7]

网络记录:学生在开学第一课就有登录课程网站的用户和密码,借助交互平台会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进度、学习笔记、学习成果,参与讨论等信息。 利用Moodle平台的活动报表、参与报表与日志可以查看、跟踪学生的在线学习每个任务的次数、停留时间以及进行了哪些操作,统计学生的参与度与活跃度,也可以通过活动模块回顾前一天参与活动的情况。

评价表:对于各项任务和技能,都设计了相应的各项评价量表,利用Moodle“互动评价”或“投票”功能,学生即可以进行自我评价、生生之间、小组之间、师生之间的混合评价制度。

篇(9)

高中物理是普通高中科学学习领域的一门基础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物理或科学课程相衔接,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高中物理课程有助于学生继续学习基本的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发展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兴趣与热情;认识物理学对科技进步以及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为终身发展,形成科学世界观和科学价值观打下基础。

与旧课程比,新课程高中物理学习有很大的差异。高中物理新教材重视情景展现,注重过程探究,强调以社会生活为原型的物理知识的应用,要求学生掌握用现代信息新技术研究物理实验中的技能。这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真正感到物理学不仅是深奥的,更是美好的、有趣的,而且是充满哲理的,从而鼓励学生拓展关于大自然知识的疆界。

新课程的高中物理学习的成功关键在于改变学习方式,培养正确的学习观。这样要求学生要从“学会”物理到“会学”物理。当今的时代是个知识膨胀的时代,复杂的学科知识单靠个人的单兵作战已远远不能解决问题,新课程要求从“独立学习”转为“合作学习”,它可以使学习物理的效率有更多提高。课程改革提出要向同学提供品德形成和人格发展、潜能开发和认知发展、体育与健身、艺术修养和发展、社会实践等五大方面的经历的要求,就高中物理的学习来讲,要切实改变机械训练、题海战术、死记硬背的高负低效的学习方式,从一切为着分数的“被动学习”转变为全面提升自己的“主动学习”。此外,学生还要学会“量体裁衣”,选择好有利自己发展的物理课程内容、物理课程深度学习,从习惯于“全面学习”到学会“选择学习”,使每一个人有全面的、均衡的并且富有个性的发展。

在教学中根据课程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充分挖掘物理课程的特点真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高中物理从知识角度:概念教学,规律教学,习题训练课,实验探究。在干年可规律教学中应注重概念和规律的引入,推证,适用条件,应用方法,延伸变化。实验探究要让学生充分体验探究的过程。

设计任何一种探究式教学模式,首先要明确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设计这种教学模式的指导原则。因为指导原则制约着探究式教学的目标、形式、内容和方法。笔者认为设计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模式应明确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1.自主性原则

“科学探究”不仅是一种教学方式也是一种学习方式。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要像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研究一样,通过自主的探究活动,学习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并在探究和获取知识的同时,体会科学家研究科学时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2.实践性原则

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的深入和拓展程度、探究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以及开展探究活动的效率;

3.渐进性原则

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学习需要有一个过程,因此探究式教学模式的设计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模式应该是由教师调控探究逐步发展为学生自控探究;所探究的问题也宜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

4.多元化、多样性原则

《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学方式要多样化,任何走极端的做法都是不对的。”探究式教学就是一种富有创新性和实效性的教学方法之一,它与其它的教学方式一样都有其优点和不足。因此,探究式教学应该与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才能优势互补,有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有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一节优秀的物理课,肯定有几种教学方法同时存在,相辅相成。

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环节:

1.提出问题,创设情景

教师通过不同的途径和方式(如教师引导、学生之间的讨论、师生之间的讨论)激发学生提出科学的问题。接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等多种教学手段创设特定的学习情景(如观察、实验、案例分析、研究图片等),引导学生进入学习,同时提供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资料、实验仪器。

2.提出假设,科学验证

探究学习教学设计的核心要素,是要求学生提出假设、设计探究方案进行探究,直至得出结论。这阶段是自主探究阶段,具体包括:(1)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或收集的信息作出比较合理的猜想、假设和设计探究方案;(2)由学生通过网络访问教师放置在校园网网络服务器上的网络资源库。学生带着问题或实验方案通过网络的必要帮助独立进入教师设置的学习环境进行探究;或者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与多媒体实验辅助系统进行实时实验探究,收集实验数据。

3.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篇(10)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1672―O008(2010)05―0027―07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迫切需要教育有效地培养人的素质,尤其是创造性素质。而人的素质是多方面的,有知识方面的素质,还有能力等方面的素质。能力的培养只能通过学习者的体验学习来实现,因而素质是一个与个性化相关的概念。素质教育的实施应以学生的个性为基础,采取以个别化教学为核心的教学形式。

在现代社会中,远程教育的出现为越来越多的人提供了接受教育的机会,并且逐渐被人们看作是终身教育体系的基础,其规模化和灵活性已经成为远程教育发展的主要特色,但是随着规模的增大,受教学资源条件限制,个别化教学很难开展,学生所能获得的个别化的关爱越来越少,个别化教学的缺失使远程教育的教学质量受到影响,从而形成远程教育中质量与规模矛盾冲突,于是有人主张限制师生比。事实上,远程教育得以存在,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远程教学比传统面授教学具有更好的规模效益,即使是在适度规模的条件下,师生比也不应低于传统面授的水平。

个别化教学始终是针对具体学生个体的教学,不管教学规模是大还是小。教师进行个别化教学的前提是要了解学生个体的具体情况,然后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进行教学设计,有针对性地对学生施加教学影响。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通常是个体概念,在教学过程居于主导地位,教学目的、教学过程主要由教师控制。教师个体的观念和行为对教学效果产生直接影响。个别化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学要符合学生个体的实际,而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的难度较高,教师在针对个别学生进行教学时,客观上很难确保教学都能符合学生实际。同时,教师在实践中不是面对一个学生,而是对多个学生的调研和设计,这使他更难做到对每个学生的准确了解。在集体教学中,教师只能针对综合的学生模型进行教学,这样教学自然难以适合每个学生的实际。为了弥补这一不足,通常教师会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支持服务,这尤其体现在远程教育环境中。在传统教学中,教学过程由教师控制,学生对教学过程设计方案的信息把握较少,对于知识与自身的价值了解较小,很难提出合适的需求来,这使支持服务的作用难以充分发挥。

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高素质人才,个别化教学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要条件,脱胎于传统教育的远程教育由于规模和体制上的原因,很难提供有效的个别化教学,这使远程教育的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丧失对学习的兴趣,影响远程教育的质量提高。

如何在远程教育规模化教学的条件下进行有效的个别化教学?这已经成为远程教育发展中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目前远程教育的发展正在经历由规模化发展向内涵式发展的转变,强调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大力推行教学模式改革。这些措施最终都要落实到对学习者个体的素质提高上。这不仅有利于推动远程教育的深入发展,也为形成终身教育体系奠定了基础。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人们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了研究,一个是关于集体教学和个别化教学的关系研究,以期形成有效的个别化教学模式;二是对支持服务体系的研究,以探寻规模教学条件下对学生的教学弥补方式。但这些研究角度主要是从教的角度进行的,即使近年来在教学中引入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思想,这种思想也主要是作为设计更有效的教的策略依据。

一般而言,任何教学活动都是由教的活动和学的活动两个部分组成,学习效果实际上是由学习过程来完成的,教的活动实质上是对学的活动施加所需的教学影响,个别化教学就是根据学生学习活动的实际情况,施加合适的教学影响。教的影响可以看作是学的供给,学的活动实际上可看作是教的需求。根据这一观点,如何进行有效的个别化教学就可分解为两个问题,一是如何确保所进行的个别化教学反映真实的个别化,二是如何在现有资源条件下提供有效的个别化教学。下面从教和学的角度对这两个问题作进一步分析,以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

二、对问题的进一步分析

个别化教学的核心是针对学生的个性特征进行教学,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学过程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教;二是学。任何教学效果的取得都要通过学习过程来完成,学习过程主要是由学生所控制,从这个意义上讲,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含许多变量,这样学生学习过程将面临大量的学习决策,个性化学习实际上就是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对学习过程的变量选择一组取值。个别化教学的效果最终要通过个别化学习来完成。

学生的学习过程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决策,而决策需要依据。对于远程教育的学生,其决策主要依据成本效益原则。远程教育的学生与传统面授教育的学生不同,传统面授教育的学生主要是职前学习,学习是他们生活的主要部分。而远程教育的学生主要是成人,他们主要以在职业余学习为主,具有一定的职业经验,承担了多重角色,工作生活压力较大,这样的背景使他们做事更加务实。他们参加学习往往面临工学矛盾,学习代价较大,因而他们非常在意学习的成本效益,这也是他们进行学习行为决策的出发点。

由于成人学生对学习成本效益的注重,再加上教育民主化思潮的兴起以及市场经济所孕育出来的消费者理性,学生更加关注自身的需求,同时也向教学提出了相应的需求。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关键在于学习目标和学习过程,而良好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过程取决于学生对学习的决策和控制,这需要学习者对影响学习过程的因素有比较深入的了解,以此为依据并按照成本效益的原则进行判断。教是影响学习过程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对学的影响主要通过向学输出教学信息和教学资源来完成的。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决策需要教对学的影响是稳定的、清楚的、足够的,这样,学生才能对学习过程进行有效的设计和实施。

而事实上,长期以来所形成的以教为中心的观念,使师生关系产生了不对称,教学过程主要由教师控制,学生很难事先了解教的设计,所以学习过程很难进行设计和优化,学习过程只能被动地从属于教的过程。这样,学生很容易失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虽然教师也在了解学生的特点,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但教师的了解很难比学生对其自身的了解更符合实际,这样教和学在方向上产生了脱节。

从教对学提供信息和资源的稳定性来看,传统的教师作坊式的劳动方式以及教学目的的多元化使教对学的影响较易产生波动。教学方式是和社会生产方式联系在一起的,中国传统的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反映在教学中,就形成了教师

作坊式的教学方式,一个教师包揽了课程教学的几乎所有事务,教学效果直接与教师本人有极大相关。教师的变动将直接带来教对学影响的较大变动。从教学目的上讲,教学目的过于综合化和模糊化,给教学过程的设计增大了难度,这也带来了教对学影响的波动。

由上可知,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决策体制和教师作坊式劳动为主的工作方式,使学习过程从属于教的过程,学生逐渐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随着规模的扩大,教师所承担的负荷成倍增加,其很难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这又加剧了教和学的脱节,使教学更难以满足学生的个别化需要,教学效果难以提高。作坊式的劳动方式,使教师教学效率低下,难以快速对学生和社会的反馈做出反应,教学成本增大,这使得教学效益进一步降低。

于是有人提出以学习者为中心,根据学习者的学习需求来设计教的过程,使教的过程从属于学的过程,从而实现个别化教学。远程教育中的学生主要以成本效益作为决策依据,由于认识上的局限,学生对自我的认识和对成本效益的理解并不一定准确。由于信息获取的局限性,学生对社会需求的理解不一定全面,其选择的学习目标与社会对学生的要求容易出现较大偏差。另外,学生的学习需求千差万别,这就要求相对应的大量个别化教学过程。在以教师作坊式劳动为特征的教学资源组织方式下,教学成本将非常巨大,现有的教学资源难以承担。

简言之,以教为中心和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系统都难以实现对学生的个别化教学,必须将教和学结合起来,从系统的角度,整体上对教和学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改变教和学的决策和组织方式,使个别化教学和个别化学习结合起来,才能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三、契约化思想的引人

教和学是一个整体,单纯从教或者从学的角度来寻求个别化教学的实现方式都是片面的,下面从教学系统整体的角度来探寻实现和优化个别化教学的途径。

图1是关于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的关系示意图,图中向上的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学习过程,起点代表学习起点,终点代表学习目标。在线段左右两侧分别是教师和学生,教师指向学习过程的线段代表教学过程,从学习过程指向教师的线段代表教师从学习过程中获得的反馈,教学过程上方有一条虚线段指向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以双箭头线段相连,表示存在相互作用。学生指向学习过程的箭头线段表示学生对学习过程的控制和影响,这种控制和影响是按照成本效益的原则进行的,学习过程指向学生的线段表示学生从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反馈。学生指向教师的线段表示学生对教师的反馈。

图1表示的是教学系统中教和学的关系。大家知道,教学结果最终是要体现在学生身上,教学结果的实现最终是通过学习过程来完成的,学习过程指向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是学习需求与教学目标相互作用的结果,是教学目标在学习上的转化。学习过程不会自动地实现目标,它在向学习目标前进的过程中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运行途径也不一定是线性的。学习过程所受到的主要影响来自教师和学生,教师对学习过程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教学过程来实现的,教学过程指向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从学习过程获得反馈。学生对学习过程同样存在着控制和影响,这种影响主要遵循成本效益原则,即使学习过程以最小的成本,最高的效率实现学习目标,同时学生也要不断地从学习过程取得反馈,以便更好地控制学习过程。另外,学生还可直接与教师沟通,进行反馈。

图1反映的是教学系统中学的过程与教的过程的运行关系。如何确保学习过程和教学过程符合学生的个性并保持最优化,关键在于整个教学系统的设计过程,既然教学是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的结合,那么教学系统的设计也应由师生双方共同参与。由上可知,个别化地学习过程是实现教学结果的关键,学习过程主要由学生控制和设计,而个别化学习过程的设计首先需要明确个别化地教给学所带来的影响因素,因此教学系统的设计过程应该从教的过程开始。教师是教的过程的主导者和设计者,怎样确保设计出的教的过程符合学生的实际,一个可行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参与教的过程的设计,学生通过反馈渠道向教师提供学习需求,帮助教师修正教学目标和更好地设计教学过程。

在远程教育规模化教学的条件下,完全依靠个别教学来实现个别化教学一方面成本太高,实现起来可能性很小;另一方面,也不符合优化教学过程的原则。在集体教学的条件下实现个别化教学仍然是远程教学的必然选择。集体教学是针对全体学生的教学,这种教学组织形式需要有一个教学参照标准,如果这个参照标准来源于学生的共性,那么教师的教学就可符合学生共性部分的需求。这样,学生的学习需求就可以将其分为两个层面,一个是基本的需求,一个是基本需求以上的需求。一般而言,学生的基本需求都是相似的,基本需求以上的需求相似性较低,我们把它称为差异化需求。如果教师在集体教学中以学生的共性需求为参照标准,那么教师就可通过让学生共享集体教学过程来满足学生共性学习需求,而差异化需求部分则通过学生个体向教师进行反馈并通过个别教学的方式来解决。这样教师的教学过程设计就可分为两部分,一是针对学生共性的集体教学过程设计;二是针对学生个性学习需求的反馈和个别教学设计,学生反馈的学习需求为教师寻求学生的共性需求、建立集体教学参照标准提供了依据。

在教师根据学生提供的学习需求完成对教的过程的设计后,学生根据教师确定的教学目标,按照自身的价值标准将其转化为对自身有价值的学习目标,根据教师设计的教学过程。按照成本效益原则,确定适合自身的学习过程。在学习过程的设计过程中,学生还需判断集体教学对自身学习需求的满足情况,对于集体教学中满足不了的学习需求,要进一步进行个别教学的反馈设计。通过教师和学生在教学系统设计过程中的相互参与,所形成的教和学的教学设计方案就可较好地反映学生的个性特征。实施中就可望取得较好的个别化教学结果。

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完成远程教育中的个别化教学,从教和学方案的设计和实施来看,需要满足两个前提假设:一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信息透明;二是教师和学生对设计方案的认可和实施过程的稳定。这两个假设的核心就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保持相互尊重的平等关系。学生可以充分参与教学,并且可以和教师一起参与教学设计并监督设计方案的实施。

在远程教育中,教师和学生是在不断变换的。由于时空障碍,教师和学生之间难以建立长久的情感联系,维系稳定的平等关系相对困难。从教、学双方来看,学生主要进行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高,是知识的获取方;而教师主要进行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是知识的提供方。这样教、学的关系中含有供求关系的因素,可与市场供求关系进行类比。在市场上,供需双方也是不断变化的,为了防范风险,保证供需双方稳定的买卖关系,供需双方通常通过合同的方式将买卖关系固定下来,并通过信用或其他方式保证合同的履行。同样,在远程教育教、学关系中,为了防止教、学关系变动的风险,也

可通过类似合同的协议方式将教、学关系固定下来,并通过道德和行政的力量来保证协议的落实,这样就使教学活动具有可以预见的基础。这种协议从广义上讲,也被称为契约。

契约在我国又称之为“合同”,是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广泛使用的概念。关于契约的定义有许多,一般在大陆法系中认为契约是合意,在普通法系中则认为契约是承诺。将不同定义的共同要素整理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契约意味着缔约主体的复数;契约是附加了“债”的协议;在契约关系中反映了缔约主体之间的平等关系;契约决定了当事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自由合意的意志关系;契约还意味着对附加之“债”以某种形式的承诺是其实质性内容;契约还是当事人自愿施加的一种约束。

从上面关于契约的定义中可以看出,契约的实质是承诺,是承担义务的一方对另一方所做出的关于自己履行义务的承诺,从而稳定彼此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当这种承诺一旦不能兑现,承诺方将会受到某种程度的惩罚,从而保证承诺的严肃性。在远程教育中,使学生获得个性化发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然要求,个别化的教学是实现学生个性发展的途径,而这些都需要师生之间维持良好的平等交流的关系,契约思想的引入,使教学中维系师生间稳定的平等关系成为可能。

在教学系统中,维系个别化教学的师生关系的契约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教师对学生做出的承诺,承诺参照学生所提出的需求进行教学设计,这种教学设计包括两个部分,第一是对集体教学的教学设计,这一设计需根据学生的共性需求标准,第二是对集体教学中无法满足的个别化需求进行补救教学设计。承诺及时向学生公开教学设计方案,承诺严格实施公开的教学设计方案,并接受监督。二是学生对自己做出的承诺。个别化教学的效果最终是要通过个别化学习过程来完成,但远程教育的学生处在社会生活之中,角色多样,其对学习过程的成本效益的价值判断也可能随时间推移产生动态变化。没有相对稳定的学习过程,学习结果难以实现。根据契约的定义,契约的制订应具有至少两方面的主体,对于学生个体而言。根据弗洛依德的理论,“个体的我”可以划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自我也被称为现实的我,它按照现实的原则做事,对于学生个体而言,就是按照现实的成本效益原则来做事,超我也被称为未来的我,理性的我,它按照理性原则做事,注重的是长远的成本效益。学生对自己的承诺,实际上是学生自我对超我的承诺,承诺根据教师的教学设计方案和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合自己的学习过程设计,并承诺严格地按照学习过程的设计方案实施。

契约思想的引入使教学关系能够有效地保持平衡、稳定、清晰和标准化,这使教学过程和结果更容易预测,师生之间沟通更容易完成,也使得教和学过程的资源配置更明晰、更容易优化。

四、以契约化思想为基础的契约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契约化思想表达了通过教师对学生以及学生对自己的承诺来确保适合于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教学过程的稳定和高效。契约化教学的思想要落实到实践中,必须要有一定的载体,契约式教学模式就是这样的载体,是契约化思想在教学中的实现方式,构建契约式教学模式的目的就是要构建一个高效率的、适合个别化发展的教学要素组织关系。

构建契约化教学模式需要解决两个突出问题,一是如何确保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二是如何确保教师对学生教学影响的稳定性。师生保持平等关系的前提就是学生具有保持主体性所需要的自主意识和能力。学生较为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学习中需要得到什么,自己的实际情况如何,如何降低学习成本等。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一方面要让学生形成较强的主体意识,另一方面还要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设计决策。

在远程教育中,由于学生规模较大,教师不可能采取纯粹个别教学的方式,只能采取集体与个刚教学相结合的方式。通常教师针对全体学生设计一套教学方案,而学生的个性千差万别,一套教学方案难以反映每个学生的特点。理想的方法就是学生将学习需求反馈给教师,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抽取出共性作为参照标准进行教学设计,这样的教学设计是集体教学的教学设计,对于没有满足的个性化教学需求,则通过个别辅导等方式来满足它,但这种方法实际上也存在几个问题:第一,在远程教育中学生的数量比较大,每个学生都向教师反馈个性化学习需求在实践中是很难做到的;第二,教师教学设计方案包含了两部分,一部分是集体教学的教学设计,另一部分是个别辅导的教学设计,集体教学的设计是根据学生的共同需求来设计的,问题在于共同需求的范围是不确定的,有可能学生之间差异小造成共同需求较大,也可能学生之间差异大造成共同需求较小。如果在共同需求很小的情况下,集体教学的效益就可能较小,个别化辅导的量就可能很大,这会使教学成本增高。另外,从教师设计的角度,很难知道个别辅导的量的大小。从学生的角度,也很难确定需要提出个别辅导的需求范围。

教学中的需求关系可以用商业中的需求关系来进行类比。在市场上,企业要准备销售某种商品,它通常需做市场调研,以确定市场需求。一般企业不会对所有的消费者进行调研,这样做一方面成本太高,另一方面没有必要。它会对可能购买商品的群体进行抽样,经过分析,选择需求最集中的范围作为商品的满足方向,而不是选择所有人的共性需求,因为对共性需求过于强调可能会带来对大量个性需求的遗漏,对所有人共性的满足可能带来对所有人个性需求的难以满足。这就是说企业销售的商品应该是针对相应的目标人群的。对于目标人群以外的人群可以有两种选择:向企业寻求个性化服务的弥补或者寻求其他满足自己需要的商品。同样。学生学习需求个体差异的分布不是均衡的,也存在一个中心点,围绕这个中心点一定范围内的学习需求比较集中,而超出一定范围外的学习需求则分布较散。教师对学生的需求应采取抽样的方式,通过分析获得学习需求的分布状况,寻找中心点,然后根据中心点标准进行集体教学设计。这一设计方案可使多数学生的大部分学习需求得以满足,对于小部分没有满足的学习需求,则可通过教师提供的个别化辅导来加以满足。而对于学习需求离中心点较远的学生,也可有两种选择:一是选择向教师提出个别化辅导需求,通过个别化辅导来加以解决;二是放弃该门课程学习,寻求满足自身需求的其他教学设计方案。学生的主体性就是通过对教学设计和实施的参与权和选择权来实现的。

成长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学生学习过程的顺利进行是需要时间精力、资源等的投入。对学习过程的投入主要来源于两个部分,一是学生自身的投入,二是教师对学习过程的教学影响的投入。受传统教育的影响,目前远程教育中的教师工作方式仍以作坊式工作方式为主,即一个教师包揽了从设计到实施到评价的所有事务,这使得教学与教师个人特征具有极大的关联。教学影响的变动直接受到教师变动的影响。同时随着远程教育规模的进一步扩大,教师所承担的负荷成倍增加,教师难以抽出足够的精力来进行教学方案的设计和实施,这也就造成了教师的非专业化和人才培养的低效化。

作坊式的教学工作方式已不适应远程教育规模教学的需要。

回顾历史,人类社会的每次分工是一次从作坊式向专业化转化的过程。专业化过程也是分工精细化的过程,这种分工又分为两种,一种是按领域来划分,一种是按工序来划分。随着远程教育的发展,教学工作越来越复杂化,教师需要对各种因素进行分析,进行教学设计,制作教学资源,实施教学过程,进行教学支持和评价等。在规模化教学的条件下,教师要完成这些工作,显得非常困难。教师工作是专业化较强的工作,一个优秀的教师要经过一段较长的培养周期。能够完全承担远程教学的整条工作链的教师非常少。这就影响了教学质量的稳定。为了降低教师过重的工作负荷,同时也为了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有必要对教师的工作进行分工,实行专业化,使原来由一个教师从事的工作由一个教师团队来完成,契约化思想的引入使教师之间的分工协作关系得以稳定,从而保证了教师团队对学生教学影响的稳定。

如何进行教师角色分工,使教师资源得以优化配置?我们可以借鉴快餐店工序分工的方式。大家知道,大厨师在中餐馆里是重要角色,中餐馆菜品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厨师的工作。大厨师往往比较少,其工作别人很难代替。虽然大厨师做的菜品味道很好,但大厨师的数量就限制了中餐馆的效率和规模。对于快餐店而言,效率和规模是非常重要的,为了提高效率,必然要对大厨师的工作进行分工,做成工序,由一个团队来完成,大厨师主要负责菜品的设计和制作过程的参照标准制订,其他人员根据参照标准进行操作,菜品的质量就可保持相对稳定,快餐店的资源也可优化配置。同样,在教学中也可以根据教学过程的一般规律,对教师角色进行分工。一般来讲,教学过程通常要经历四个阶段:计划、组织、实施、评价。计划就是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设计,组织就是根据设计来配置资源,实施就是执行计划,评价就是检查执行的效果如何,这是一个循环过程。根据评价的结果对计划进行修正,然后进入下一轮循环。根据以上分析,课程教学的教师角色可分为三种:教学设计教师、讲授教师和辅导教师。教学设计教师主要负责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制订设计方案、监督设计方案的实施,讲授教师根据设计方案完成集体教学的讲授,辅导教师根据设计方案完成小组教学和个别化辅导。教学设计方案不仅成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教学契约,而且也成为教师团队内部分工协作的教学契约,教师团队依据教学设计方案进行教学,一方面实现了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也确保了对学生教学影响的稳定。

可见,教学设计方案实际成为教师间分工以及向学生进行承诺的契约,根据教学设计方案所制订的学习方案成为学生对自己承诺的契约。以此为基础,形成了契约式教学模式,如图2。它由四个模块组成:需求分析模块、课程教师团队模块、学习支持服务模块和学生群体模块。在课程教师团队模块的上下方各有几个点,表示还有大量的没有描述出来的其他课程教师团队,它们和图上标出的课程教师团队是同构的。需求分析由专门的人员来完成,主要收集来自社会的对课程教学的需求和来自学生群体的学习需求,并将这些需求处理以后,提供给课程的教学设计教师。在课程教师团队中有四种角色:教学设计教师、网络技术设计人员、讲授教师、辅导教师。其中教学设计教师是整个团队的核心。教学设计教师根据需求分析人员提供的教学需求,结合自己所获得的学生群体的反馈,在网络技术人员的支持下,形成课程教学设计方案,并将此教学设计方案向学生群体公示,并提供给讲授教师和辅导教师。教学设计方案包括两个部分:讲授和辅导,讲授教师在获得教学设计方案后,根据方案的讲授部分搜集资料。对全体参加课程学习的学生进行讲授教学。辅导教师获得教学方案后,一方面组织对学生小组进行辅导,另一方面,针对学生的个别化问题进行个别辅导。网络技术设计人员主要针对教学设计教师所提出的要求进行网络媒体相关的设计。一般情况下,对一门课程而言,教学设计教师、讲授教师和网络技术设计人员分别由一名教师担任,辅导教师根据学生规模大小可选择多名。讲授教师负责对学生群体的教学传播,通常不接受和处理学生的反馈,学生反馈通常由辅导教师处理,辅导教师不仅要处理学生反馈,而且还要负责布置和批改学生的作业,对学生进行评价,并将教学过程中的信息反馈给教学设计教师和学生,以便教学设计教师和学生对教学设计方案和学习方案进行调整。

为了提高对学生个别化教学辅导的质量,辅导教师和学生的师生比应有所限制,一般而言,一个辅导教师辅导20人左右的学生比较合理。学生群体主要根据教学设计教师设计的教学方案并结合自身情况进行选择,决定是否参与某门课程的学习。如果学生参与该门课的学习,则要根据教学设计方案和自身实际,制订合理的学习过程方案,并依据学习方案进行学习。学生群体可通过反馈渠道参与教学,学生可向需求分析人员及时提供学习需求,并可直接向教学设计教师反馈学习情况,在日常教学中,学生可向教学辅导教师提供反馈。学习支持服务模块与传统的学习支持服务不同,传统的学习支持服务主要是向学生提供教学上的辅导,而这里的学习支持服务主要是帮助学生提高主体意识和能力,以便更好地参与教学。

从教学模式的运行来看,该教学模式的运行包含了四个阶段:计划、组织、实施、评价。这四个阶段构成了一条教学链条,计划是起点,评价是终点。计划到评价的过程仅仅完成了教学过程的一个循环。然后根据评价结果,对计划进行调整,进入下一个教学循环,周而往复,使教学质最不断提高。契约式的连接方式,使教学系统内部的衔接关系清晰、简单,加速了信息沟通,优化了资源配置,使单个教学循环的过程缩短,提高了教学效率,使教学系统对社会环境的响应更加快捷。在计划阶段,由专业的需求分析人员及时收集社会对教学需求,学生的学习需求,并将这些需求整理归类,传递给各门课程的教学设计教师,教学设计教师是所负责设计课程的责任教师,通过对需求、教学内容、教学条件等的分析,制订该门课程的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设计方案应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教学设计教师将教学设计方案通过网络传递给学生,学生对该教学方案进行价值判断,如果发现该教学方案与自己的实际需求相差太大,可选择放弃该课程的学习,重新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学习。如果发现该教学方案比较适合自己,可以接受,则可以根据教学方案和自身的实际情况,制订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教学模式中设置了专门的学习支持服务教师,在计划阶段,学习支持服务教师向学生提供做出价值判断和制订学习计划的支持服务,他们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树立正确的成本效益观,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和职业生涯的关系,帮助学生制订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当教学设计方案和学习方案完成以后,就进入组织阶段,教学设计教师就要根据学生情况组织讲授教师和辅导教师,配置相应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教学,学生根据学习方案和教学安排,进行学习投入的准备。在实

施阶段,讲授教师根据教学设计方案对全体学生进行集体讲授,这种讲授方式可以是实时的,也可以非实时的,其讲授对象是全体学生。辅导教师与讲授教师不同,他们不是针对全体学生。在一门课程之中,辅导教师的人数根据学生的人数多少而定。一个辅导教师辅导20人左右的学生。辅导教师根据教学设计方案的要求,可将小组学生集中起来进行讨论,也可以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辅导教师负责向学生布置作业并进行批改,向学生反馈批改的情况,同时,辅导教师还需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考核和总结性考核,以便学生根据考核结果调整学习方法。在实施阶段。学习支持服务教师负责向学生提供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降低成本。在评价阶段,一方面,辅导教师将学生学习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以便学生调整学习计划;另一方面,将学生学习过程以及教学过程的情况反馈给教学设计教师,教学设计教师在汇集学生反馈、辅导教师反馈和需求分析的结果基础上,对教学设计方案进行调整,从而开始下一个循环。

这一教学模式如何反映对教学资源配置的优化?首先是教师的分工使教师更加专业化,分散了负荷,使负荷更加均匀,以教学设计方案和学习方案为表现形式的契约的引入使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的关系清晰化、简单化,加速了信息沟通,提高了效率;其次是有利于提高整个教学系统的规模效益,远程教育在经济上优于传统教育之处在于具有较小的可变成本,比传统教育具有更高的规模效益。远程教育之所以在大规模的条件下能较好地控制成本的原因,在于提高共享资源的比重和共享资源的共享范围。对于远程教育的学生而言,其正常发展所需要的教育资源存在一个最低值,如果分配给每一个学生的资源量低于这个值,那么教学质量就要受到影响。在缺乏教师教学分工的远程教育系统中,由于精力的限制,单个教师能够共享的学生数量有限。随着规模的扩大,必然要增加教师数量和相应的资源,从而增大成本。在契约式教学模式中,教学设计教师、讲授教师、网络技术设计人员、学习支持服务教师、需求分析人员等受学生规模增大的影响较小,只有辅导教师需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加而增加。在教学分工以后,教学辅导教师的成本比以往的教师成本要低,因而总的可变成本的增长不会高于以往的远程教育教学模式。另外,契约式教学模式更容易实现对学生的个别化教学,教学资源的利用率提高,从而减少了大量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五、契约式教学模式的特征

1.教学过程的标准化

标准化是规模化教育的要求,也是确保教学质量稳定的要求。规模教育的教学活动不能是作坊式的,它要求有教学分工和合作,标准化正是分工合作正常进行的工具。因为有标准化的教学活动,教学资源的投入和评价才有了依据,这样就可很好地消除投入的不确定性,保证了教学质量的稳定。在规模教学的条件下,主流的教学活动是集体教学活动。因为在进行一个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不可能同时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教学活动的设计必然要依据一个标准,标准化教学可以使集体教学对每个学生的需求的满足程度达到一个相对合理的最大值,同时使教学活动的设计简单化、规范化。

2.教学设计的详细化和执行的简单化

对于大规模的教学活动,提供教育产品的开放教育活动,教学资源的分布不均衡,多数教学劳动力的层次不高。这样通过优秀教师设计的教学方案通过标准化的教学分工,简单化的技术操作,从而实现优质资源的大规模覆盖和质量的稳定性。

3.师生的平等性和权利义务的清晰性

对于一个标准化的教学活动,其标准不仅指教的标准,而且指学的标准。教学分工也不单指教师间的分工,也包括教师和学生的分工。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协作和沟通同样需要标准化,这种标准化是以师生之间地位的平等性为前提的,彼此都清晰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并对自己的结果负责,依据标准,学生可对教师进行监督,从而保证了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4.教学评价的发展性和教学支持服务主体的针对性

在传统的远程教育的教学模式中,教学评价主要是以诊断为目的,通过评价,对教师的教学结果进行判断,以便在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比较。而在契约式教学模式中,评价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改进教学设计方案和学习方案,以便使教学更适合学生的特点,其评价是指向未来的,是发展性的。对于教学支持服务,在传统的远程教育教学模式中,教学支持服务更多地关注于对主要教学渠道的弥补,其更多地表现为一种信息服务。在契约式教学模式中,教学支持服务集中于对学生主体意识的唤醒和对主体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理解教学设计方案,制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案,改进学习方法等。

六、契约式教学模式在澳大利亚埃迪士・科恩大学的表现形式

契约式教学模式是在师生平等、学生主体性较强、教学规模较大、信息化程度较高和教学资源相对不足等假设下建立的,国内由于传统教学的影响,学生的主体性还较弱,在实践中体现契约式教学模式的条件还没有完全具备。通过对澳大利亚埃迪士・科恩大学的考察发现,埃迪士・科恩大学的教学实践具备了契约式教学模式的主要特征,其教学方式可作为契约式教学模式在实践中的一种表现形式。

埃迪士・科恩大学(简称ECU),位于澳大利亚西澳州,是一所将远程教育与传统教育结合在一起的大学。ECU由四个Faculty(即学院)组成,每一个学院又由几个School(即系科)组成,在School中就存在为学生提供的相应的Course(即系列课程),不同的Course指向不同的学位,Course的基本单位是Unit(即课)。

Unit是课程教学的基本单位,对于每个Unit都配有一个Unit Coordinator(即课程协调人),这个教师对这个Unit全面负责,他要负责设计UnitPlan(即课程计划),在这个计划中,他要说明在这门课完成后学生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这门课程的情况和评价方式等,除此以外,在计戈4中,他必须写明这门课程在每一周所应教学的内容、资源、活动和评价方式等。这个Unitplan就好比是一个教学合同,学生可提前从网上获得此Unitplan,如果学生选择这个Unit,就意味着学生同意这个合同,教学活动和评价方式的展开都要依据这个计划,不能轻易改变。Unit的教学资源通常是灵活的,教师可以指定一种教材,让学生到书店去购买,也可以将教学内容放在网上,让学生下载打印。

ECU的教学活动以Unit为单元来展开的。Unit的教学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leeture(即面授课),二是tutofial(即辅导课)。这些教学活动都是依据Unit Plan来进行的。进行1eeture的老师被叫做lecturer(即讲师)。这种集体授课通常是以教师为主,教师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演示、启发等教学活动,其中学生是可以随时提问,老师随时解答。辅导课通常是由Tutor(即助教或辅导教师)来进行。与集体授课不同的是,

这种课的教学通常是在小范围中进行的,教学环境的设置通常是根据教学活动的要求。在辅导课中,活动以学生为主,教师通常只起支持和启发的作用。活动的内容通常围绕学生的作业来展开。集体教学和辅导教学在Unit的教学中的比例通常是1/3比2/3,集体教学不要求每个学生必须参加,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而辅导课是要求每个学生必须参加的,否则会影响学生在这门课的成绩。学生通常不是住校的,课程的时间表也是灵活安排的。另外,对于辅导课的人数是有限制的,通常不超过20人。因此这就容易出现一个Unit拥有几个tutor的现象。学生一般不和Unit COOrdinator、lecturer直接接触,一般的交互主要集中在学生与tutor之间。

对于不能适应正常教学的学生,ECU提供了不同的支持方式。但是ECU认为,学生有责任去寻求自己所需要的服务方式,否则就应对自己不能通过课程考核负责。ECU对学生提供的支持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对学生生活的支持;对学生学习的支持;对学生进行心理和文化差异的支持;对学生在学习内容方面困难的支持。除此以外,对教师和行政人员也提供了相应的支持,包括:行政人员对教师的支持;对教师和行政人员提高业务能力的支持等。从对ECU的教师、学生和行政人员的访谈中了解到,人们对ECu的教学实施方式普遍感到满意。

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远程教育教学模式因其难以有效地实现个别化教学,必须加以改革。契约化教学模式通过引入契约化思想,并对原有的教学组织形式进行改变,加强教学专业化,实行教师分工体制,使教学更加适应学生需求,更加适应社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邢永富,现代教育思想[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1:51-62

[2][11][爱尔兰]德斯蒙德,基更,丁新译,远距离教育理论原理[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9:8-20

[3][爱尔兰]德斯蒙德,基更,丁新译,远距离教育基础[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6:155-164

[4]杜福岐,“内涵发展”刻不容缓[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1)

[5]李森,现代教学论纲要[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84-85

[6]孙禄怡,现代远程教育基本理论架构[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6:27-28

[7]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16-17

[8]朱肖川,论高校教学系统资源配置方式改革[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2)

[9]蒋先福,契约文明:法制文明的源与流[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9-17

篇(11)

摘要高等职业院校通过租赁的方式使用由云计算服务提供商提供的基础设施、运算能力等的使用权,在虚拟的环境里开发教育资源、实施信息化的教育应用,提升教育信息化的效率。

关键词 云平台 教学方案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50625-7040

本文针对高等职业院校现有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以云计算辅助教学理念为指导,把云计算里的PaaS(Platform-as-a-Service:平台即服务)引入到高等职业院校教学中来,运用其协作式、混合式的教学方法,低碳、高效的教学特点,研究其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具体应用与实践效果;并以在云计算辅助教学平台上开展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例,对课程设计、教学实践、实践环境、教学反思评价等方面进行研究;最后搭建基于百会云平台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设计方案,优化整个教学过程,以促进高等职业院校教学活动的实施和教学效率的提高。

一、相关概念界定

1、云平台

顾名思义,该平台允许开发者们可以将写好的程序放在“云”里运行,或者可以使用“云”里提供的服务,或二者皆是。至于这种平台的名称,现在我们可以听到不止一种称呼,比如按需平台(on-dernand platform)、平台即服务(platform as a service,PaaS)等等,如图1所示。但无论称呼它什么,这种新的支持应用的方式有着巨大的潜力。

目前有许多云计算辅助教学平台,使得教师能够方便地开展课堂教学,如Google云、新浪云、百会云、好看簿等。有技术功底的开发人员则可利用开源项目如lOgen、Euca一lyptus、Enomalism创建私有云,帮助学校实现成本与效率的最佳结合。

2、百会云平台

百会是全球领先的云计算服务提供商,提供了很多款非常实用的云计算应用,可以满足用户日常工作、学习乃至生活所需,其中包括百会在线办公(写写、格格、秀秀)、云邮箱、论坛、笔记本、文档存储与协作、即时通讯、日历、联系人、便签及为创造者准备的云开发平台等。

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分析

笔者通过阅读有关《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文献,分析总结该课程的特征如下:

1、课程内容多

课堂教学时间非常有限,并没有过多的时间供学生通过大量的实训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

2、实训内容多

该门课程没有捷径,必须通过大量的练习来熟练操作,练得多自然体会就深刻,这就又面临一个问题,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的问题,一直是一种单一的学习模式,一个接一个的实训练习,学生难免进入倦怠期,学习效果依然不明显。

3、应用软件安装局限

学生目前使用计算机的首选依然是网吧,而通常网吧不提供安装OFFICE软件,这又使得学生的课后练习没有办法保证。

所以笔者认为该课程的学习很有必要注入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摆脱课程本身局限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三、教学方案设计

1、学生分析

由于笔者在陕西省某高职院校担任代课教师,所带课程为《计算机应用基础》,因此实践对象选择了该校会计系会计与审计二班的学生,共有53人。选择的教材是中国铁道出版社,王津编著,《计算机应用基础——新编教程》(第2版)和《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训教程》。在具体实践开始之前,对学习者的学习起始能力通过问卷的方式进行了调查,从问卷的统计数据来看,有10%的学习者有过混和协作学习的经历,70%的学习者认为混和协作学习比自主学习好,95%的学习者对混和协作学习感兴趣并愿意参加。

2、教学设计方案

为了使教学设计方案在实践应用中更便于操作,笔者结合云计算辅助教学平台下混和协作教学设计的思路和特点,具体设计了教学设计方案表,教师可以参照设计方案引导学习者进行协作学习,

3、设计原则

(1)-种全新的教学模式;(2)学生自主学习空间;(3)分组学习,团体协作;(4)学生有“被需要感”;(5)将被动授课变为主动求知。教学方案设计流程如图2所示:

教学方案如表1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