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设计师助理实习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上周,公司要我们3位设计师助理每人选一个新隆世纪华城的一个户型图来让我们自己做。说做完之后让我们自己把自己布置的方案给讲解一下。方案我们是已经做完了,但由于他们3位设计师太忙,实在是没有时间。因此,我们讲解我们自己所布置的方案就留到了这周来讲。
这周一开始,宴工就说:“下周3晚上,”冠军联盟“会在新余的北湖宾馆搞个设计师论坛。到时候有着”香港设计师之父“之称的高文安先生也会去演讲。公司帮我们每人都买了一张门票。到时候大家一起去就是。还有就是上周让你们布置的方案说让你们自己来讲解,由于上周我们3个实在是没有时间。要不这样,就今天晚上讲吧。于是,我们就都在准备着今天晚上的方案讲解。
等到晚上吃完饭回来,我们就把每个人做的户型拿U盘拷到一台笔记本里,然后接上投影仪的线。由兰工在边上听。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他会及时更正。首先讲解的是杜珊他所不止的一个平面方案。他所布置的是一个3房2厅的户型,当她讲到将主卧的时候,她把衣柜就直接沿着墙就开始做的时候,兰工就说你这衣柜要是平着这墙做的话,那你的门怎么装?因为象在装饰公司是不建议业主打门的。因为打门的话成本比较高,所以我们建议业主一般都是自己去外面买成品门。安装成品门的话是在把衣柜打好之后才装的。如果你衣柜平着墙做,那到时候门有个门套,那门套怎么装?所以一般如果要平着墙做衣柜的话,一定要隔出个6公分的门套线的位置出来。而且象我们建议是在隔出来的这6公分之后再做一个8公分的石膏板墙,这样就不会让业主感觉到衣柜的硬邦邦的感觉,而且我们做这石膏板墙还能较好的保护衣柜的背板,使背板不容易由于热胀冷缩而发生变形。最后兰工就自己亲手把杜珊的图给改了过来。经过兰工这么一讲,使我们懂得了今天做衣柜平墙该怎么做,而不是简简单单的平墙的做法。
接下来就是由我来讲我做的一个方案,因为我是一个刚从学校里出来的一个实习生。然而我选的则不是新隆世纪华城的户型,而是翡翠城的一个3房2厅的一个户型。于是接下来就是由我来讲自己所布置的这个方案。因为是刚从学校里出来吧。有些东西则是不知道。但每个公司都有每个公司的想法,每个人也都有各自的想法吧。我所钻的这个方案里厨房实在是有点小,但又不能去敲外面的墙,于是我就把厨房跟餐厅的墙给完全敲掉了,做了个开放式的厨房。这时,兰工在边上就说,做开放式厨房在新余这边的话是做的比较少,但在广州沿海等一些城市做的就比较多。而且做这种开放式厨房的话,你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定。假如这业主是比较年轻的话,那你做开放式厨房可能没什么问题,但如果是年纪比较大的话,那可能业主就不能接受了。
就这样2个来小时的时间里,我们3个就轮流把自己所布置的方案给讲完了。我们就期待着下周的”颠峰论坛“了。
关键词: 城市; 建筑;设计;管理
一个城市中各类信息载体的沉淀,特别是传统文化信息载体的沉淀,构成这个城市的基本特色。因此文化是塑造城市特色的重要依据。现代社会城市文化趋同的趋势加速,这是目前整个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它体现了现代科技的发展和地区界限的打破,但这不等于抛弃特色。“和而不同”是当今世界文化的发展方向,只有弘扬各具特色的城市文化并保持发展城市特色,才能维持城市的生命力。一个城市的特色,应该是其地域文化与具体建筑元素完美的结合,使其场所与人的活动浑然一体,相得益彰。从这一点讲,建筑设计就不仅仅是对建筑物本身的设计,还应该包括对建筑周围空间环境的设计,而后者的重要性不亚于建筑物设计本身。
建筑单体的形象是城市形象和环境特色的第一体现者,建筑的形式、体
量、高度、容积率、建筑密度、外观、风格、尺度、色彩、材料等,都将影响到整个环境的整体形态结构和空间环境的构成。建筑设计要很好地表达地方特色,需要建筑师对组成环境空间特色的各种要素深入了解,彻底消化,吸收精华,并通过深入的设计思考,体现在设计作品当中。因而一个成功的建筑创作,不但要涉及到建筑形象的体现,还要涉及到建筑周围环境和空间形象特色的塑造。换句话说,环境空间设计对于一个城市及其特色的形成是非常重要的。
环境设计作为人们工作学习生活等场所的创造,是各种社会意向的物质表达,它所追求的是空间环境的整体目标和价值;它是在丰富的知识和文化历史的基础上,是在了解关于人们如何一起活动、自然界如何活动的基础上,是在了解经济和建筑物的构造与结构技术的基础上来进行设计;它是运用艺术技巧来满足功能、技术和经济需求的综合体。作为一个建筑空间整体,如果只有各种类型的建筑和构筑物这样的单体设计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建筑各个建筑单体之间有一个联系纽带,就是说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需要各种城市要素之间相互沟通与渗透,并组织贯穿于城市整体空间结构;不应将注意力只集中在细部或某些具体的建筑的形体关系,而要通过对整个空间环境的综合与创造,以获得对自身理想状态的预期与引导,这个纽带就是环境设计。环境设计的核心是环境空间的构成,它是以自然环境、人文因素以及所在城市现状为基础,以城市性质和发展趋势为前提,以确保城市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来探索具体环境空间塑造的特性。建筑及建筑环境无时无刻不影响着生活在其中的每个居民,而建筑设计和环境设计的目的是获得更加优良的人居环境。为此建筑师就应该深入了解建筑所在城市的生活、文化传统的复杂性及居民对自身生活状态理解的不同。同时,建筑设计和环境设计应该以人为核心,为人们构建一个舒适、宜人、方便、高效、卫生、优美和有特色的居住环境,从而融入整个城市物质环境和精神领域,以提高人们
的生活质量和促进所在城市的经济文化的发展与振兴。
一个城市居民的生活体现着这个城市的民俗和文化传统,这种民俗和文化传统往往通过城市里每个居民的具体活动而体现。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建筑、文化遗产的城市,如果保护得当,就会形成强烈的特色和浓郁的文化氛围,也就会产生较高的环境质量。但是,现代城市开发中一些开发商不注重文化传统,片面强调高密度开发所产生的负面影响逐渐明显。
建筑设计和空间环境设计涉及一个广阔的领域,是一个复杂而多元的系统工程。建筑师必须跨越自身的知识和学术的限制,关注环境空间领域和居民对生活质量的各项要求,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精神,力求继承和发扬,才能促进空间环境的持续演化与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人民对环境空间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并已从单一的房屋需求向追求高质量的自然环境、建筑环境、社会环境转变。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环节之一是不断提高城市建筑空间设计水平,以其为依据科学地进行。有各种类型的建筑和构筑物这样的单体设计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建筑各个建筑单体之间有一个联系纽带,就是说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需要各种城市要素之间相互沟通与渗透,并组织贯穿于城市整体空间结构;不应将注意力只集中在细部或某些具体的建筑的形体关系,而要通过对整个空间环境的综合与创造,
以获得对自身理想状态的预期与引导,这个纽带就是环境设计。环境设计的核心是环境空间的构成,它是以自然环境、人文因素以及所在城市现状为基础, 以城市性质和发展趋势为前提,以确保城市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来探索具体环境空间塑造的特性。
1 城市建筑空间的概念
西方规划理论界认为,赋予某一功能的城市地域范围构成特定性质的城市空间,其性质取决于人类社会交往的不同形式,不同的人文特征。因此, 城市空间既是物化形态,又带有明确的社会色彩。城市空间的构成是个相当复杂的问题,影响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从城市设计的角度看,主要设计到原有城市的形态以及构成空间的各种要素一一城市中的建筑物(构筑物)、道路、广场以及其他各种围合空间的界面。城市建筑空间是物化的,形体的空间,它包括建筑物的内部和外部空间。是城市规划设计工作者根据城市经济增长和城市发展的需要,经过空间艺术布局,精心设计,科学管理而建设起来的城市生活主要场所,是城市空间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 城市建筑空间设计的要素
城市建筑空间规划设计要注重城市整体空间效果。首先是为视觉服务,
把形体设计视为艺术,引起人们对空间的注意,并唤起人们的意识和感情,增加人民的生活经验。其次,要使城市空间结构为人们提供一种视觉上的连续性、流动性和韵律印象,即特殊的视觉秩序。因此,城市建筑空间设计必须考虑到如下的要素:
(1)天际线。建筑物的天际线是城市空间设计的重要要素,处理好人造物体与天然物体之间的协调关系,保证视觉的和谐和建筑物的基本需求。
(2)地平线。建筑物的地平线要处理好人造物体与自然物体的协调关系。人造物体怎样战立起来,怎样升出地面,要注意视觉的舒适性和使用的便利性。
(3)空间要点。建筑物的空间要点犹如文章中的标点符号。它要体现地方性特征,使人们有到达或者离开的感觉,如广场、平台、台阶的上下两端等,都是建筑物的空间要点。
(4)后退。建筑物的后退构成物体的画面和视觉轮廓,好似舞台后部的彩画幕布。建筑物对于道路的距离和入口大门等,均属后退设计问题。
(5)纵深。建筑物的纵深设计要处理好建筑形式与空间的统一协调,使之体现连贯性和流畅性。
(6)升高和降低。这是建筑物从一个高度向另一个高度的过渡,起强调作用,设计时要加强美感和趣味感。例如台阶能把视线从低处引向高处。
(7)凸出和凹入。建筑物的凸出和凹入表现着积极的和消极的流动,说明各建筑物连续性的相互关系和方向的变化。
(8)建筑物与人的关系,即人文尺度。这是建筑物与人及其活动有关的尺度,也是最常考虑的尺度,如踏步高度和门窗高度宽度等。
3 城市建筑空间设计与建筑管理的关系
城市规划是安排城市空间和土地开发的一种干预手段,创造一种理想的城市空间环境是实行这种干预的最终表现形式之一。作为解决城市问题的城市规划,又有赖于解决形体形态的城市建筑空间的设计,若城市建筑空间
规划只停留在二维空间变化,只考虑容积率和经济效益上,没有考虑到城市建筑空间的特性和空间设计的各要素,不考虑城市建筑空间与人类行为的关系,城市建筑空间设计就无法创造出优美的建筑环境和协调的社会环境。这种规划就会失去其真正的意义,而建筑规划管理也失去了其空间干预的重要依据,也只能停留在单一建筑上的管理,无法处理好单体设计与整个城市空间环境的关系,导致城
市空间环境的混乱和城市的不协调发展。因此,城市空间设计的水平,直接制约和影响城市规划管理的干预效果。
4 不断完善和提高城市建筑空间设计和建筑管理水平
(1)转变对城市空间分析角度,丰富城市建筑空间内涵。城市空间是人类活动的产物,分析和研究城市空间,首先应该从分析人类社会活动行为开始,城市空间除对建筑环境进行研究和分析外,还要对人们的生活、习惯、信仰、爱好进行系统的研分析和研究,离开了人类行为的分析,无法对城市空间进行规划和管理。因此,城市空间规划和建筑管理,不应只考虑建筑技术和建筑环境,更应该
考虑到社会空间和人类空间行为。规划和管理应从建筑学、社会学、人类学
和经济学等多角度来考虑问题,不断丰富城市建筑空间内涵。
(2)应从二维平面空间变为三维立体空间。城市建筑空间是一个三维的实体空间,二维平面无法表达三维立体空间的问题。城市规划管理,不改变这种落后的技术方法,就无法进行城市空间规划和管理。比如:城市街景规划、广场规划,必然从建筑形式、建筑高度、建筑层数进行规划管理,而二维平面空间是无法达到这种要求的。如果城市规划只局限于二维平面变化,则只能做到摆摆房子,排
排路子的效果。因此没有三维的空间变化,就没有城市的立体空间。
钱梦龙老师提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为使学生乐学、会学并且学活、学实,教师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之自觉地获取知识,培养能力,进行思想和情感上的自我教育。因此教学改革应体现创造为本、能力为魂,素质为先的宗旨。笔者以教学信息资料有选择地包容、吸取为核心,以激发教与学的自主性、创新性为基点,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为关键,追求教与学的可持续发展为归宿,符合教师要“加压”,学生要“减负”的趋势。教师先跳进题海,以大纲为纲,教材为主,教参为目,“学参”为辅,再让学生跳出题海,获得元认知知识,通过精讲、精选、精练,举一反三,熟能生巧。这样学生可根据自身特点,在“学参”帮助下最大程度地起到诱导、指正的作用以提高效率,变劳动密集型为智能密集型学习,走出片面追求分数结果的怪圈,把求知作为信息交流和自主探索的过程,让大家突破教材和课堂束缚,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在知识的广阔天地中展示其能,实现分享学习,走出传统教学的狭隘圈子。因而提出了“学参”优化设计的轮廓构想。
二、"学参"优化设计的框架
“学参”是指教师在全面钻研大纲、教材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班级情况,对教材中每单位(课时、单元)的内容进行优化设计,作为辅助学生学习的参考资料。教师通过编篡“学参”来代替过去的教案与学案,使教案和学案合二为一,“学参”既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与教材相配套,但又不拘泥于课本或照搬于某一教学参考书,与授课进度相同步(课前发给学生并经装订成册,可滚动使用),便于学生预习、听课和复习,实现教师、学生、教材三者的贯通与互动,达到课内与课外的结合,使学与思、读与练相辅相成,做到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的融合。
“学参”大体框架包括下列项目:㈠“课时学参”包括⑴目标要求、⑵导学过程、⑶知识结构、⑷材料补充、⑸知识迁移、⑹作业练习;㈡“单元学参”包括⑴阶段特征、⑵学法指导、⑶主要人物活动、主要时间、地点、⑸疑难解释、⑹学习札记等,各课时结束以“单元学参”作总结,设置应灵活便利。其中“目标要求”包括基础知识、重点难点、能力和思想教育要求:“知识迁移”包括学科内纵横知识联系。特别是中外联系,显性尤其是隐性知识,及与语文、政治、地理等学科交叉综合运用,史论结合等:“作业练习”有常规题型(如5分钟随堂练习),也可以是开放性写作题,但侧重单选和材料解析题。“补充材料”包括相关原始史料、争鸣观点、典型例题、还附有相应参考书目、影视歌曲,名人名言等:“学习札记”由学生独立完成,其中可记录某些疑问、心得,还有自我设计试题,答题失误分析等,教师作定期检查。
三、“学参”优化设计的特点
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只有脚踏实地,有的放矢,其中“学参”的精心编写无疑只是一种尝试,。笔者对“学参”进行了长期酝酿、论证,在1999年已作初步实施。它与教参、学案和教案不同,主要突出之处有:
(一)、独创性,⑴结构不同:教参包含引言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要点、教材分析、教学建议、练习提示、资料和注解等;教案包括教学目的、重点难点、教学过程、小结和作业等;学案由学习目标、知识结构、认识方法、技能训练等组成。⑵主体不同:教参由权威专家合作著写;教案由各位任课教师单独准备完成;学案由备课组教师共同编制。⑶对象不同:教参为教师服务,作备课参考;教案针对相应的学生,作授课蓝本,限于课内使用,不与学生见面;学案联系学生实际,公开在全年级统一使用。
(二)、针对性,目前制约中学历史素质教育的因素,除观念导向和学校客观条件外主套还有:①教师因素。不少教师的知识面狭窄,功底浅,对现代学术动态知之不多,而且教法古板,重教轻学,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习惯于满堂灌或照本宣科,知识承载量少,导致出现启而难发,启而不发的现象,因而师资的知识和方法尚待更新……②学生因素。在基础知识、技能欠缺和学习方法、习惯不如人意,学生对教师和教材过于依赖和盲从,处于被动应付状态,有被牵着走、喂着吃之虞,只知死记硬背,临时突击,一味猜题押题,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③教材和参考资料因素。由于课本体系陈旧,观点滞后,既无法反映国内外形势变化,也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更无法跟上日新月异的改革开放潮流,况且缺乏配套辅助资料精品,存在过多过滥,过偏过难,搞题海战术或雷同抄袭等弊端,辅导用书良莠不齐,无谓地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和选择的疑虑,因而“学参”的编写呼之欲出。
(三)、启发性,教学的首要任务是要学生形成浓厚的兴趣和掌握正确的方法,帮助他们去“发现学习”,培养“问题意识”,让学习者经历一个发现过程,让他(她)自己得出结论或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学参”的运用旨在透过表象深入发掘隐性的、潜在的知识联系,形成点、线、面的立体智能结构,这样学生先通读学参,设疑质疑,然后带着问题上课,在课后进一步吸收、消化和巩固。进而夯实基础,扩大视野,活化思维,挖掘禀赋潜能,最终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整体性,“学参”不仅强调德育、知识和能力的综合目标,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充分利用,而且以课时或单元为板块,从宏观上和微观上把握知识的纵横联系,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进而把目标的全面性、结构的完整性、阅读的广泛性和理解的深刻性落到实处。还进一步突出交互参与,实现师师、师生、生生之间互动、形成有序和良性的信息循环,共同享用信息资源,使实践、创新、竞争、协调意识得到培育,特别与多媒体手段配合,以实现传统与现代教学的结合。
(五)、层次性,“学参”主张以“学”定“教”,从实际出发,力图克服单向划一的局限,灵活而富有弹性的提出相应要求,例如程度差先些的学生只需掌握基本概念、内容概要、限于识记和理解层次;程度好的可提高到知识迁移,疑难解释、补充材料等,并能写一些小论文,达到分析和综合层次。相应的作业练习划分为三档(难、中、易),这样可因人而异,循序渐进,学生可依次提高水准,产生成就感,以教师的示范执导的不变应学生的万变。
四、学参“优化设计的功效
传统应试教育仅局限于围着课本转,以教师一言堂为主,以机械性被动接受为意向,以分数为唯一评估价值,其弊端急需消除。”学参“的优化设计的效用初露端倪,体现了教法法与学法并重,知识和能力同举的目标,有利于实现从守成教育向创新教育的超越,推进由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型,笔者认为:
㈠它能推进教师观念更新和知识的充实,有助于现代教学模式和方案的进一步摸索与实施。教师不仅要学教更要能教和善教,教然后知困,教师倍感非学不行,非终身学习不行,只有千方百计开阔眼界,加强业务进修,进而带动学生去学,关注学生学什么、怎么学,还有学得怎样,自觉地做教学改革的促进派。当今教改中许多优秀的改革模式和方案已脱颍而出。例如江苏启东中学推出”教案学案一体化“系列;浙江金华一中试行”学案导学法“等。目前各类文字、图片、音像资料层出不穷,例如北京、江苏、天津等地出版了大量教学参考资料,科利华公司推出的CSC电子各课系统等,以及各期历史报刊,尤其是扬子坤、陈伟国等人的文章,若通过上网还可获取无限的信息资源,这些都为高质量的学习辅助材料提供了源头活水。
㈡它能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减轻学生负担。通过“学参”逐步地点拨和示范,学生循序渐进地把握目标要求,驾驭历史线索与规律,阅读和钻研历史材料,遵循布鲁纳提倡的“发现学习法”,从单调、繁琐的听、抄、背中解放出来,还历史以生动、深刻、丰富的本来面目。叶圣陶先生重申“教是为了不教”,潜移默化中培养自学能力,为高三和大学阶段,甚至于终身学习打下扎实基础。
㈢它能提供有特色的切实可行的助学资料,培养信息处理能力,“学参”立足教材,紧扣大纲,联系实际,着重突出重点,攻克难点,归纳要点,研讨疑点,对现有教学资料进行加工和筛选。努力达到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培养发散性思维,以创新为灵魂,体现了师生集体智慧的结晶,争取改变长期以来那种学得累但又学不好的不利处境。
五、“学参”优化设计的使用
为使“学参”成为主题明确、目标实际、策略合理、程序完整的助学帮手,做到“全”、“实”、“活”、“新”,使教学内容尽量简约和精确,提高教学效率,笔者认为应当:
1、实际出发,反对主观随意。教师应当全面了解学生。诸如对知识基础、动机兴趣,困难和缺陷等都要周全考虑,想学生之所想,尊重和信任学生,并依据反馈信息,适时调控,力争精炼、多导、有趣,面向全体又照顾差异,循循善诱,步步为营,只有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才能求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有所作为,摈弃消极被动,学生要充分激发学习的正确动机和浓厚兴趣,以教材为本,主动实现知识的迁移和融通,强化独立思考意识,拓宽和深化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广读精练,稳扎稳打,在教师的指点下由着重求知的结果向着重过程转变,妥协处理学科之间,课内课外之间,师生之间以及知识与能力之间的关系,最大限度保证学习的主人角色定位,把勤学、敏思和笃行有机地结合起来。
3、科学规范,切忌粗制滥造。教师首先要切实提高业务水平,更新观念,使自己的知识与技能适应改革新形势,进而通过精心备课,做到有章可循,再摄取有关教学资料的信息,经过一番去粗存精、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为我所用,并且要恰到好处,适时、适量、适度,不必面面俱到,而应突出重点和难点。解决“是什么”,“为什么”,直至“还有什么”的问题。逐步积累和建立一个信息资源库。
4、开放动态,防止保守僵化,教师应广泛吸取各地、各科的教改长处。发挥教研组作用,择善而从,集思广益,开展开放性竞争,克服依赖性和封闭性,在沟通中充实自己,边教边学,教学相长,在动态中求新求异,通过反复构思、论证不断完善,使“学参”精益求精。当然学生也不必囤于“学参”框框,使自己始终处于有效学习之中。。“教为不教,学为自学”是我们渴求的教学理想境界,尽管还任重而道远,只要大家辛勤耕耘和培育,“学参”这棵幼苗就能茁壮成长,并结出硕果。笔者愿与同仁们共为中学历史教改相互勉励,为实施素质教育贡献绵薄之力。
参考书目:
①《比较历史教育学》王铎全,李稚勇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Abstract: the environment is the basis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for a long time, people tend to focus on building space size, shape layout, aesthetic appearance, actually, the building of the greatest human as a kind of energy consumption activities, in the construction and using of the process, a huge influence on the environment. The paper mainly expounds the design concept of low carbon building, and from the location, select material, internal environment design, external environment design four aspects elaborated the residential building of low carbon design measures.
Keywords: residential building; Low carbon design; Energy saving; Ideas;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2010年1月19日,中国房地产研究会、住宅产业发展和技术委员会了“低碳住宅技术体系”,将整个体系分为低碳设计、低碳用能、低碳构造、低碳运营、低碳排放、低碳营造、低碳用材、增加碳汇8个部分,将低碳建筑从一个简单的概念变成实实在在的技术体系的结合,在产业和标准方面形成了规范。从中可以看出,实现低碳住宅建筑设计已势在必行。
1 低碳住宅建筑的设计理念
低碳建筑的理念既包括能源的优化、节约资源及材料。也包括使用天然材料和本地建材 减少在生产和运输过程中对能源造成的浪费。
(1)能源优化组合:包括引入天然气、轻烃或生物固体燃料。进行燃煤锅炉改造,减少碳排放,控制大气污染等新兴能源的利用也包括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2)节能:采用节能的建筑嗣护结构,采暖和空调尽量减少使用、按照自然通风的原理设置空调系统,使建筑能够有效地利用夏季自然风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的采光通风。如建筑的开窗形式,应尽量满足自然采光和通风的要求。同时,设计中要将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穿插其中例如。使用各种自动遮阳、双层幕墙。可调节建筑外立面的设计等。通过采用不同的方法。既保址建筑物的现代化形象,又满足人们节能和舒适的要求。建筑在没计中,当地气候条件的平面形式及总体布局也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3)节约资源:在选择建筑设计和建筑材料时,资源的合理使川和处置是首先要考虑的因素。优化建筑结构,减少资源的浪费,提高中水的利用率,争取使资源可再生利用。
(4)天然材料的选用:在材料的选择上,建筑内部一定不要使用对人体有害的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尽量采用天然材料。建筑中材料的选择要经过检验处理,确保对人体无害后才能使用。
(5)营造舒适和健康的环境。建筑内空气要时刻保持清新,温、湿度合适,光线充足,让人们处于一种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之中。
2 低碳住宅建筑设计措施分析
通常在低碳设计过程中,应该从整体思维出发,探索建筑系统与环境大系统之间广泛相关的联系,然后针对各个层面的构成因素,确定相应的设计策略。本文主要从整体设计出发,针对住宅建筑的低碳设计中的选址、选材、内部环境设计、外部环境设计四方面的设计措施进行分析。
2.1 建筑选址
(1)应根据居民生活的碳排放量水平的高低来选址,例如高密度中心区的人均碳排放量要比低密度郊区的少;克劳福德和弗伦奇探讨了英国空间规划与低碳目标之间的关系,认为实现低碳目标的关键是转变规划管理人员和规划师的观念,在空间规划中重视低碳城市理念和加强低碳技术的运用。
(2)建筑的开发首先应紧密结合当地城市整体规划和布局,避免出现三年建,两年拆的现象。建筑施工具有周期长、资源和能源消耗量大废弃物产生多等特点,项目施工过程会对环境资源造成严重的影响;建筑物拆除会带来大量建筑垃圾,现行建筑材料可回收性极差,造成了大量碳的放量。所以选址要结合当地的城市规划,尽量保证建筑物的自然寿命。
2.2 建筑选材
中国每年大量的能耗中,40%是建筑能耗,要真正实现节约能源,要建造可持续建筑;低碳的建材对低碳建筑的实现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要减少排放,二要节约能源。所以要通过低碳设计来实现低碳技术和零碳技术乃至负碳技术策略,实现低碳零污染高效率可持续发展目标。低碳建材是减少碳的用量和排放。如钢筋混凝土建筑的耗能量,为钢结构建筑的1.2倍,其耗能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为钢结构建筑的1.4倍。可见钢筋混凝土建筑对地球环保有很大的杀伤力,钢筋混凝土建筑构件的断面大,要消耗大量的砂石水泥和水,导致国土流失。因此,要注重建筑材料选用,以减少建筑能源消耗。
2.3 建筑内部环境设计
2.3.1 声光环境设计
天然采光方面,整栋楼的设计为了增加日照时间,可以设计成波浪形或弧形。每个房间要考虑窗的面积及方位。设置反射光板或光导管等天然光导入设备,建筑内装修可采用浅色调,增加二次反射光线,通过这些手段保证获得足够的室内光线,并达到了一定的均匀度,由此减少白天的人工照明,节省照能耗。夏季要有可收放的遮阳篷在夏季尽可能减少不需要的太阳辐射热进入室内,门窗设置还要有利于自然通风,带走热量冬季又有利于太阳光进入。
针对声环境设计来看,设计师应考虑将卧室设置在背向噪声源的方向,这样可降低噪音30dB,有时可能和采光冲突,这就需要合理布局。采用隔音窗也能显著阻隔室外噪音;在住宅区沿路适当栽植绿色植物,对降噪也有一定效果 在实际的声环境设计中,可以采用多孔吸声材料,用亥姆霍兹共振原理组成的吸声构造 理想的做法是在建筑设计的同时进行音质设计,已达到人性化的温馨环境。
2.3.2 水热环境设计
低碳建筑讲究节水,并且要考虑水质和水量两个问题 低碳建筑采用的节水方法有:选用有良好节水型供水设施;安装收集雨水装置,建立污水处理系统,就地处理污水。小区景观用水要专门设计并将其纳入全局一并考虑。热环境的实现尤其重要,小区的热供应应满足居民的舒适度的要求,并能实现建筑节能和环保的要求。夏季空调的室内适宜温度为22~27℃,冬季供暖的室内温度宜在20~24℃。可采用制冷取暖生活用热水联合供应的热环境技术。
2.4 建筑外部环境设计
2.4.1 绿化设计
首先,应将建筑空间与城市绿化通过资源整合的方式达成统一。其次,将建筑与绿化复合,做到双方效益的最大化 建筑与绿化覆盖结合。再次,这种设计方式是一种人性的方式去解决。建筑与城市的生态问题最后,这种方式有利于城市公共空间体系的整合。绿化是与自然环境有机的结合,而不是脱离地面而孤立存在的,是相互依存相互依赖的整体;同时,由于这种空间的连续性,建筑的可达行增加了,人们也能够从一个外部环境轻松地进入建筑的上部空间,并享有这份空间提供的视觉与心理上的轻松愉悦。
2.4.2 智能系统设计
利用建筑智能化技术实现低碳建筑的目标,前景广阔 一方面是发掘现有建筑智能化系统的节能降耗潜力,如通过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对建筑环境参数及空调、地热、给排水、照明、电梯等机电设备的实时监测与控制,在满足需求的前提下,优化设备运行,减少设备开启台数和运行时间,节约电能,减少电厂大气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通过建设方便快捷的信息设施系统和信息化应用系统,使用户足不出户即可进行信息交流和应用,减少人们出行的交通压力及二氧化碳排放量,保护环境;另一方面是紧密跟低碳建筑的发展趋势,积极开发智能化技术在环保生态设施和系统中的应用。
3 结束语
总之,低碳建筑应从各地的实际出发,采取适度的技术和产品,让技术和产品相匹配,不只包括造价,还有各方面功能,都需要用低碳理念设计出来的。建设绿色低碳家园是我们的共同追求目标,不仅保证各类设备系统运行稳定安全和可靠,提高效率,降低运行费用,而且能改善环境,并达到节能和环保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工程概况
在本文的研究中,选择某一高层建筑作为给排水设计实例进行分析。该高层建筑属于综合性建筑,总高度为90m,地下两层分别为设备用房和车库,地上共30层,建筑的1层到5层是办公楼,建筑的6层到30层是酒店住房,其中,第6层和第20层是设备层,本文主要介绍高层建筑的生活给水系统、消防给水系统和排水系统的设计,并结合实例进行说明。
2 高层建筑的生活给水系统
通常情况下,高层建筑都配备裙房,从节能的角度来看,应该最大限度的利用室外给水管网的压力。可以将地下室、裙房和地上五层统一划分为高层建筑的低区,使用常规的给水系统即可满足低区的供水需求,设计时,将用水量较大的设置在低区,比如酒店厨房、洗衣间等,这样能够避免能源的浪费,并降低给水系统的运行成本。此外,还要考虑高层建筑用水设备的承压能力,借此划分高层建筑给水分区,居住性建筑的供水压力控制在0.3MPa左右,功能性建筑的供水压力控制在0.4MPa左右,以便选择用水设备、管道材料等的特性参数,制定设计和施工方案[1]。
如果建筑高度超过50m,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给水系统,常用的给水系统有气压罐供水系统、并联分区给水系统、串联分区给水系统和一次提升分区减压系统等。采用一次提升分区减压系统,需要设置减压阀以满足系统的压力需求,该系统结构紧凑、容易管理、可靠性较高,但是,建筑顶层的水箱存水量比较大,建筑的结构荷载增加;使用全自动恒压变量给水设备,该设备不用设置屋顶水箱、压力工况稳定、节能效果显著,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然而,经济成本相对较高。
在该高层建筑的设计中,根据不同功能分区的用水定额规定,可以确定每天最大用水量为532.4m3,小时最大用水量为62m3,使用水泵加水箱的供水方式,设置高位水箱,水泵等设备集中于地下设备用房。建筑共分为三个给水分区,即低区(地下2层到地上5层),使用室外管网供水,低区给水系统原理如图1所示;中区(7层到19层),由水泵向20层的水箱供水,再通过水箱给中区供水,供水方式为上行下給;高区(21层到30层),由水泵向屋顶水箱供水,再通过水箱给高区供水,也采用上行下给的供水方式。高区水箱容积为6.4m3,中区水箱容积为5.4m3,设置两台水泵,一用一备。
3 高层建筑的排水系统
设计高层建筑的排水系统时,主要参考建筑的卫生要求,确保排水系统的通畅和水封完好,通常配备专用的通气系统,让底层排水直接排出,避免建筑底层的卫生设备出现冒水问题。如果高层建筑的专用通气系统比较大,需要设置多根排水通气管时,应该在高层建筑的顶层设置一根水平通气管,汇合竖直排水通气管的气体。高层建筑都会设置地下室,其污水不能通过自流的方式排出室外,需要设置一个集水池,让污水流入到集水池中,再使用污水泵将集水池中的污水排到室外检查井中,应用自动控制技术,让污水泵能够根据集水池的污水水位进行自动调节,降低污水泵的能耗[2]。目前,传统的铸铁排水管已经逐渐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硬聚乙烯塑料管,这种材质的管道具有防结露、耐腐蚀、不燃烧、抗老化、易安装、材质轻等特点,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该高层建筑将生活废水和生活污水分开处理,采用三立管的排水系统方案,以降低气压波动的幅度,提高建筑排水系统可靠性,满足安全卫生需求[3]。高层建筑的6层到30层是酒店住房,顶层设置水平通气管,让排水通气管的气体沿水平方向排出,然后,在高层建筑的第6层设置水平集水管,让排水通气管的污水汇流到集水管中,最后,经过低区排水管道排到室外市政管道中。在地下室设置排水管,并配置一个集水池,让地下室的污水通过排水管自行流入到集水池中,在污水泵的作用下,排到市政管道中,污水泵一用一备,采用自动控制技术,水位控制方式如图2所示。
4 高层建筑的消防给水系统
高层建筑消防给水系统设计必须符合《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设计规范》的相关规定,设计过程中,可以按照高层建筑的用途和功能来确定消防用水量,以满足消防给水系统的用水需求。消防给水系统的水箱至少要储存10min的消防用水量,受限于屋顶水箱的静水压力,可以设置气压罐和稳压泵来提高水压,通常情况下,以全自动恒压变量给水设备为首选,其占地面积小、结构紧凑,同时,设备可靠性比较高。高层建筑的消防给水系统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一部分是消火栓给水系统,设置止回阀,以保证两个系统互不干扰[4]。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灭火效果非常好,在每个房间配备洒水喷头,常用的是湿式灭火系统,呈枝状分布形式,结构简单,经济成本低,当温度高出环境温度30℃时,洒水喷头自动开启[5]。高层建筑消防用水的需要的水压和水量会超过室外给水系统的能力范围,这就应该设置消防水池,其储水量应该最少满足两个小时的消防用水需求,消防水池设置在地下室中,并储备室外消防用水。
该高层建筑的消防系统中,地上部分是中危险级I级,地下部分是中危险级Ⅱ级,采用湿式灭火系统,给水泵提供循环压力,设置减压阀以维持压力的稳定,末端给水设备安装试压装置。整个高层建筑分为五个自动喷水区,防火分区配备相应的水流指示器。
消火栓给水系统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常将消火栓设置在楼梯休息平台,高层建筑宜配备室内消火栓系统,如果条件不允许,可以设置消防竖管,并配置室内消火栓,保证立管的管径在DN65以上,采用暗装的方式,将消火栓箱布置在梁的周围,室内消火栓设置如图3所示。消火栓安装的安装高度应该以成年人可以使用的高度为准。
按照规定,室内消火栓系统的用水量为40L/s,室外消火栓系统依靠市政消火栓系统提供消防用水[6]。高层建筑内部采用分区减压给水方式,消火栓系统按照静水压力的要求,分为高区和低区。高区(7层到30层),火灾发生时,使用高区水箱提供10min的消防用水量,稳压供水,然后,再用消防水泵保证用水量;低区(地下2层到地上6层),火灾初期,使用高区水箱提供10min的消防用水量,减压供水,再用消防水泵供水,但必须经过减压阀,以降低直接供水的压力,本工程的消火栓给水系统如图4所示。
整个消防给水系统共使用两台消防水泵,两台喷淋泵,一用一备,以保证火灾发生时,消防给水系统能够正常工作。经过计算,高层建筑的消防水池的容积为530m3,屋顶消防水箱的容积为20m3。
5 结 语
本文对高层建筑的给水排水系统设计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综合考虑建筑整体结构、用水设备的安全问题、排水系统的卫生问题和给排水系统节能等方面的因素,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希望能为高层建筑的给排水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GB50015-2003.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0.
[2]庞建雄.超高层超五星级酒店的给排水设计[J].广东土木与建筑,2009(4).
[3]王文杰.龙湖豪庭综合楼给排水及消防设计[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4).
1.工程状况简述
国内某小区是当地高品质住宅云集的城市中央住宅地段。由于在户型和造型设计方面具有明显特色,成为当地包括当地周边地区均津津乐道的住宅项目。工程的建筑用地面积达到93544.0m2,其中建筑面积达到166956.61m2,建筑高度
2.考虑突破关键
项目设计伊始,有鉴于该工程业已形成该地区屈指可数的社会精英人士居住圈,怎样摆脱当时住宅户型风气?怎样有别于周边高品质建筑造型?怎样在有限范围内创造更多的价值以供选择?等等问题的解决方式成为了市场突围的关键。
3.反思设计误区
3.1住宅外观“欧式”成风
高档住宅外观在普通消费者和开发商的心目中有固定形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1)造型存在“克隆”,抄袭成风。很长一段时间的住宅设计是“大城市克隆外国,小城市克隆大城市,村镇克隆城市”,毋论因地制宜,不谈是否适用,罔顾经济条件,怯于个性特色。
(2)住宅包装重于功能,把更多的精力放在非住宅本身品质的广告效应上,放在追求局部处理的所谓时髦新潮上,往往忽视住宅使用功能的完善与提高、空间设计利用的经济与合理,从而与实际居住者的日常使用相脱离。
3.2住宅空间欠缺设计感
针对单套户型面积市场要求逐日加大,平面处理上除了一味扩张之外却没有什么行之有效的处理手法,从而造成流线过长、空间单调等一些弊端。以下例举两种不适合采用错层的情形佐证之。
(1)小面积户型不宜采用错层式:如果户型面积不大,为了做出错层,免不了踏步的设置,从而损失了部分可使用的面积,而且往往由于踏步的空间分界作用使房屋空间愈发局促。
(2)频繁地震区避免采用错层式:在建筑物的整体布置上,应适当保持体形上的对称和简单,保证质量和刚度的对称和均匀分布,避免平面上和立面上的突然变化和不规则的形状,从而规避灾害的危险扩增,所以,在频繁地震及其影响地域应谨慎使用错层布局。
3.3厨卫布置的严重不足
首先,随着生活理念的更新,厨卫设计对日常人居使用的影响已经加大,其在平面户型的位置设计,在以往的同类产品设计中经常不能与生活流线协调。又有卫生间干湿不分,坐便器和淋浴器共处一室,甚至“三大件”加洗衣机共处一室,造成淋浴后,坐便器、洗衣机及地面全被打湿,洗衣机的使用年限降低,并带来诸多不便。
其次,厨卫的数目多少,房间大小也应与户型整体关联来协调处理。一方面,由于人文居住的整体意识尚待加强,市场上经常见到大户型却配备寥寥一二个卫生间的尴尬局面。另一方面,也存在着盲目追求增加卫生间个数的倾向,在小面积住宅及经济适用住宅中设多个卫生间,既不经济也无必要。
再有,目前厨、卫管线布局等方面没有严格的统一标准,造成厨卫管线布置散乱。各专业各自为政,过分强调本身的特点,各种管道的配置随意性大,忽略了使用性、放置设备及装修的要求。常见煤气管任意穿行厨房,造成厨房布置橱柜困难。
4.寻找设计方向
在该工程1号的设计过程中,住宅产品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找方向。
(1)住宅设计超前性和弹性。住宅设计应在套型、功能、环境、配套设施等方面适当超前,预留可以调整、改造的余地。
(2)居住功能内涵多元化。住宅除了必须具备的基本生存条件之外,还要设计供居住者读书学习、艺术培养、作画写书、健身锻炼、文化娱乐等与之相对应的空间,以及能使住户得到舒适享受、视觉享受、感觉享受的条件和设施。
(3)居住空间设计多样化。从单一平面设计向三维空间设计发展,根据市场需求,分析环境条件,适当设计复式、错层,使居住空间更活,适合不同消费对象的爱好。
(4)住宅设计要求精品化。要摒弃那种照套图纸的陈旧设计手法,通过深入的市场调查,对各类住宅设计进行对比研究,去芜存菁,设计出由外到内都体现居住内涵的精品。
5.造型设计从文化性和艺术性入手
各地近年建成的优秀小区都十分注重住宅的立面造型和色彩。住宅群体的外立面可以说是建筑的时装,城市的面容。有的住宅外立面使用红褐仿石面砖,墙体由米黄色喷涂向上过渡到顶部乳白色,体现轻快简洁;有的住宅采用白色为墙体主色调,间以浅灰素色搭配,与大面积的绿带、树林相衬,显得醒目明朗;有的住宅以素色墙体与浅绿色小弧度玻璃窗相配,依偎在湖畔江边,构成悦目的景观。有的住宅立面采用横线条,黄色为主色配顶部白色檐线,局部红色勒线,香槟色窗框,弧形窗,显得飘逸活泼……,在此不一一赘述。
住宅的外观设计力求美观、高雅、和谐,营造合适的视觉环境,满足人的心理需求,反映深刻的文化内涵、蒸蒸日上的时代精神。不少发展商都十分注重这一环节,公开邀标集思广益,精心设计反复推敲,甚至几易其稿,才拍板定案。
在该工程1号项目地块,发展商在造型设计上高度强调协调性、和谐性、耐看性。要求立面要防止单调沉闷,尽量做到流畅大方,简洁明朗,虚实有度,有节奏韵律感和时代特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最终定案突破传统新古典对称布局,确定了三段式和选材的典雅基调之后,高层用高低变化而又延续的线条烘托活泼的生命力形象,用由实转虚的八角形塔楼状体量一反常态地在古典造型中糅入现代元素,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6.平面设计从现代性和实用性入手
住宅平面布局要突出“以人为本”的思想,不能让人屈就于建筑,不能把日常生活和居住沦落成为建筑的附属。住宅平面设计应该符合人的生活活动规律,具有较好的舒适性、方便性、安全性。以卧室为例,从生活活动规律来考虑实用性平面设计:卧室的设计变化应从常规的主要考虑用于睡眠,延伸到休息、化妆、看书等,在适当加大卧室面积的基础上,要考虑是否加配阳台或者大面积采光窗。主卧室还应该配备舒适的功能卫生间,设置更衣室,甚至化妆间。往往作为套间使用的卧室与书房会就近相连,便于工作、学习、电脑操作。
住宅次空间的平面设计要结合现代人文生活起居来进行,便利、舒适需要得到比以往更多的重视。比方厨房尽量靠近外侧,送菜流线缩短的同时减少对户内的干扰;厨房与餐厅相邻或者相通,构成一体化餐饮空间,使餐饮空间更觉宽敞;卫生间的功能不单是洗脸和大小便,沐浴功能,还要适当扩增空间,保证化妆功能的实现;卫生间淋浴区与便溺区应考虑分隔开;就连储物空间也在不少住宅单元中有了位置,从而使得住宅日常使用中容易收纳物品,体现整洁。相邻厨房的工作阳台还有储藏功能,洗衣晾晒功能,甚至安装热水器等等,面积和面宽均不能过小。因此,在节能设计的控制范围内考虑设置使用low-e中空玻璃,适当加大窗户;在满足规范要求的基础上适当降低窗台;可以综合考虑设计弧形窗、落地窗、转角窗、飘窗,让住户对室外景观一览无余。
结束语
当前,住宅建筑设计已进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竞争与比较的时代,设计人员应随时保持清醒的头脑,认真负责、严肃对待,不要赶时髦、出风头。在设计时只要遵循适用、安全、经济、美观的基本原则,避免出现住宅设计的常见问题,保证住宅设计的健康发展。
Abstract: With the accelerated pace of China's economic construction, housing occupies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has a special significance to the survival of mankind. It is an important benchmark for the creation of a harmonious society. In this paper, through self experience, analyzes some problems in architectural design of hyundai residence.
Key words: housing construction; project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住宅建筑设计的基本理念
1 . 1 住宅建筑主题的确定
住宅建筑在一个项目开始设计前,根据该项目制定一个主题,根据不同的品质定位、居住人群,地理位置、环境因素,首先考虑住宅建筑应该有一个设计方向,以满足不同的受众群体,凸现自身的设计理念和特点,做到在众多的设计中,有自己鲜明的设计个性。
(1)以人为本、综合考虑。住宅建筑的最终服务目标是人,所以,设计中无论采取何种形式,都应该方便人群的使用,在自己鲜明主题的思路下,充分发挥设计思路,寻找主题特点和元素,从总体、平面、立面、设备、综合管线、景观等多角度综合因素考虑,避免只注重片面因素所产生的缺陷。应该考虑随着新技术所产生的先进功能,如监控系统、电子商务服务系统、节能节水系统等在设计中应用,保持住宅建筑的相对先进性。
(2)满足综合技术指标。住宅建筑的经济指标,它既决定了居住建筑的建造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居住人群的舒适程度。
(3)注重建筑与艺术的结合。居住建筑诗人活动频繁的空间,在一定程度上,需要结合制定的主题,进行艺术的创造,它不仅体现在景观设计上,还体现在单体和群体上。将单体、群体和景观环境完美结合,保持独特的韵律和文化品质,以特有的艺术主题和符号装点建筑,整齐而不呆板,赋有韵律;变化而不凌乱,展现均衡。做到建筑、艺术、文化、景观的完美结合。
1.2住宅建筑外观的打造
住宅建筑,往往是以群体的方式出现。赋有生命力的住宅建筑,应该从总体大局出发,考虑外观设计与周围建筑环境相协调,彼此协调且能融入周边的环境,避免只考虑自身的立面效果,忽略周围环境的因素;群体住宅小区的设计应当注意色彩与小区主题的协调一致,平面、立面布局赋有变化,在满足通风、采光要求的前提下,错落有致,相得益彰。从单体效果上,应该注重和谐,在造型上、色彩上,与自然环境相互融合,努力挖掘主题的元素符号,突出造型、色彩、材质的特点,丰富住宅建筑的主题表现力,体现出人文、文化的特色。对色彩加以提炼,表现色彩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塑造建筑风格。
1 . 3 住宅建筑合理、实用的功能
质量完善美好的内在生活环境,包括符合美学尺度的建筑空间,便捷的生活系统,安全的居住环境,完备周到的服务设施,需要从很多细节设计人手才能打造一个好的住宅。
(1)平面方案的合理分区:
客厅:在现在居住建筑中,客厅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尽量减少交通面积和交通走道,提高平面系数,注意学习、会客、进餐、家庭休闲娱乐的功能需要,留足开间、进深的尺度空间,满足家庭不同成员的需求。
卧室:根据现代家具的尺寸合理布置,考虑有最佳的采光、通风朝向。
厨房:有足够的操作空间和操作流程方便,注意上下水、热水、天然气管线综合,在设计中了解的表、阀布置位置,执意防火、防暴防护要求。
卫生间:随着家庭条件的改善,卫生间的设计要求越来越高,住宅的主要给排水系统、热水系统等都集中在卫生间中,而且装修要求也较高,所以,在设计卫生间时,要注重卫生间空间尺度的合理性,无论装不装浴缸,都应该考虑其位置布置的可能性,给以后改造留足余地,空间应该有足够的舒适性。
书房、健身房:随着社会生活、工作节奏的加快,在家庭中要设计有充电和调节生活节奏的环境设计,所以就有必要在条件允许的条件下,设计书房和健身房,该空间设计应该有充足的采光和良好的通风环境。公共区域:在住宅建筑中还应该适当考虑家庭成员公共空间,方便家庭成员个好的发展如:绿化、宠物饲养等方面的爱好。
(2)平面方案的质量功能:
采光:不同地区应该按所在气候分区满足日照要求,其住宅平面布置间距一定要通过计算,避免无直接采光住宅的户型,在北方寒冷和严寒地区犹为重要。还应该避免光污染和楼房间视线干扰的产生。
通风:尽量采用自然通风的住宅户型,在不能满足直接通风的住宅户型中,应该考虑侧向通风,防止局部死角造成的通风不畅,或在局部之中造成有害气体的集中排放。卫生间应尽量考虑自然通风。并按规范设计通风道。
(3)平面方案的设备功能:完善的住宅设计必须有好的设备配套。包括给排水、采暖、供电、电视、电话、网络、门禁等设施。其中弱电智能(网络、通讯、保安、服务系统)住宅建筑在设计时必须考虑将居住、休息、交通管理、通讯、文化、公共服务等复杂的要求结合起来,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把各种变化因素考虑进去进行设计,比如实现物业管理自动化、水电抄表收费的主动化、放火防盗和应急服务的自动化、门禁、电梯、路灯的管理自动化,以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品质。
(4)公共设备系统:在总体因素上,要有完善的公共设施系统如变电所、水泵加压房、交换站(锅炉房)、消防控制室、燃气调压站等,还应该考虑数据交换站、保安监控室的合理位置布置,在现在的住宅建筑中物业服务会所也是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另外,在住宅建筑设计中,应该考虑为住户装修预留足够的空间余地,以便住户的更新改造和个性的发挥,在设计荷载、结构形式、建筑材料的使用上综合考虑。
二.工程实例概述
本工程为某市区新城 El 地块安置房建筑设计方案,El 地块共设计28栋多层住宅,一层为杂物间,二到八层住宅,小区中心布置一栋托儿所和老年活动中心,沿街布置一层商业,计算面积122689m2,其中商业面积10683m2,托儿所和老年活动中心2986m2,住宅建筑面积89568m2,容积率 1.94,密度 27.6%,绿地率30.2%。
2.1 设计理念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造型元素的加法在柱体设计中的应用
加法,对于造型元素而言,就是将造型设计元素单纯的叠加,或者在原造型元素的基础上又添加新的造型元素,然后将其按照一定的设计思路再重新整合。
1.从设计思维的角度分析,这种加法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以及设计者快速形成一种全新的思维逻辑,让学生或者设计者拥有一种良好的设计习惯、优秀的设计方式,使设计更具连贯性,以免形成跨跃性思维及设计方案。同时,造型的加法设计也是逻辑思维模式的一种,这种连贯性的思维方式,能够衍生出更多更科学合理的设计方式,能够加深设计人员对于设计手法的掌握及理解。
2.从文化的角度分析,元素的加法可以狭义的理解为是几何造型的叠加、积累、重置。如若从广义的角度来看,范围就更加宽泛。其一,造型元素的添加,会使人们对于柱体造型具有更加直观的视觉感受,富有一定的变化性,易于人们的理解及接受。其二,对于文化符号的使用,是装饰柱体造型的一种成熟的设计方式,也会在未来的设计中得到长久的应用。在保持柱体造型原有设计的前提下,仅仅对其表面装饰加以改动,就会让人们拥有不同的时代感、地域感以及文化感,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从改变表面材质及纹理的角度分析,这种改变也是加法设计中常用的一种。通过对柱体表面的材质及纹理的改变,将会在最短的时间内使柱体达到焕然一新的效果。这也是最快速方便的一种方法。
综上所述,多种设计方式既可以单独使用,品味独特,也可以叠加使用,焕然一新。但无论如何,都要使用至少两种以上的方式,才能体现出加法的独到之处,这在造型元素的设计中也是不可或缺的。
二、造型元素的减法设计在柱体设计中的应用
与加法设计相反,造型元素的减法设计作为一种设计方法,也是独立存在且广泛应用的。造型元素的减法设计,顾名思义就是在原有造型的基础上减去一个或若干个造型元素,使其成为一种新的造型设计。对于减法造型设计,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减去造型元素的方法。例如如果在一个矩形立柱上想要设计多个凹形结构,就需要采用减去造型法。减去的方法特别适合于减去多个重复形状的造型元素。例如:对于矩形体造型装饰柱子而言,四个立面上都可以分别减去立体的扁矩形体或扁圆形体。需要注意的是,在减法的运用中,只减去一到两种即可,不宜减去过多的元素种类,否则会让柱体呈现出不协调的效果。
在设计减法时,还要注意几点问题。第一,在造型设计时,减去的元素应当尽量简单,避免繁杂,才能使得整体的造型设计达到协调统一的美。第二,在对元素的减去时,应当多重考虑,如重复、节奏、韵味等等一些因素,同时还要考虑到应用的尺度、均衡等设计法则。第三,对于装饰柱体立面的设计时,要科学的运用平面构成等方法,这将直接影响到最终效果的完美与否,所以,对于装饰柱体立面的造型元素的设计,这些都是不容忽视的。
2.逆向减法的思维培养。任何事物都是相对的,所以在使用减法设计时,仍然可以考虑到加法的造型设计,在加法的设计基础上运用逆向思维的方式,来对减法设计激发出新的创作灵感。比如,如果想在柱体的立面上添加一组半圆柱体的组合时,就可以展开逆向思维,如若在立面上减去一组同样的造型,可能就会出现意想不到的装饰效果。
3.减法中的正负型关系。在对建筑柱体进行减法造型时,要十分注意处理好正型与负型之间的比例协调关系等问题,也就是装饰柱体与减去造型元素之间的装饰关系。我们在设计时想要对一个或一组造型做减去处理,是为了得到一个更加优美的柱体艺术,所以我们想要设计减去的造型对装饰柱体最终的整体效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通常我们将柱体分为三大结构,依次为柱基、柱身和柱头。那么我们在进行减去设计时,就应当以为三大结构为核心,或者在柱基上减,或者在柱身上减,或者要柱基和柱头上减,来达到我们的目标设想。
三、特异化造型方法在柱体设计中的应用
“特异”,顾名思义,就是与众不同。在造型的设计中采用特异化的方法也是十分常用的。这种方法的最大特点就是个性鲜明,所得到的造型结果与普通的柱体造型完全不同,非常有特点。对于在装饰柱体中如何使用好特异化造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
1.造型的特异化方法。造型的特异化,可以理解为柱体的装饰造型与室内的其他装饰造型完全不相同,在同一空间内属于另类,能够展现出绝对的对比效果,给人们以绝对的视觉冲击力。使用这种特异化造型的目的,就是要突出这种造型。例如:在一个全部为圆形柱子的空间内,采用一个四棱型柱子,那么这个四棱形的柱子在这个特定的空间对,相对于其他圆形柱子而言,就是特异化的造型设计。同理,在众多四棱形的柱子之中立起一个圆形柱体装饰,也是一种特异化的设计方案。
2.颜色的特异化方法。人们常说的“万花丛中一点绿”,其中的“一点绿”就是最明显的颜色特异化处理方式。对于柱体装饰的设计中,如果想要特别突出某个柱体的装饰性,那么颜色的特异化设计也不失为一种优秀的设计方法。
3.材质与肌理表现的特异化方法。在设计的过程中,如果想要突出某种装饰柱体,那么对其表面材质及纹理可以重点突出设计。所以在室内装饰的柱体材料选择时,可以选择与其他装饰不同的材料,体现出突出的视觉效果,以达到设计的预期目的。例如,在众多花岗岩材质的柱体表面中,若使用金黄色的钛合金材料作为柱体材质,就可以展现出材料的特异化特点。同时,在肌理的选择上,也可以展示出柱体的特异化特征。例如,对于重点柱体可以采用毛石材质,通过其坑凹不平、斑斓粗糙的石头质感来质现肌理带来的特异化感。所以说,材质与肌理的改变对于特异化的设计来说是一种很好的突出手法,通过这一对比手法,可以带来与其他普通的对比手法所不同的奇妙感受。
四、造型的分解法在柱体设计中的应用
造型分解法,在对于柱体的装饰设计中,主要是起到分解的作用。分解,顾名思义,就是把室内的装饰柱体逐个分解开来。把一个柱体结构从俯视的角度来看,或者呈圆形,或者呈方形,或者呈工字型。那么分解法在柱体的设计应用时,就要充分考虑到柱体的形状,改变柱体原有的俯视效果。我们可以将圆形分解为两个半圆,并使其相对具有一定的距离,或者将圆形分解为四个圆弧,使这四个圆弧在同一圆心内依然保持一定的距离;再比如,我们可以将一个俯视图为正方形的柱体,设计出三种分解方式。第一种,可以使正方形的对角线相连,用对角线将正方形切分为四个大小相同的等腰三角形,然后将这四个等腰三角形按照一定距离均匀分散开来,并分别对每个柱体赋予不同的高度,这样,一个全新的柱体装饰造型就油然而生。同理,我们也可以将这个正方形的俯视结构设计成两个斜边并置的直角三角形或者三个并置的长方形,然后再将其分散并分别设定一定的高度,同样也展现出了全新的柱体造型结构。以上这些分解,都是十分具有创新性及独特性的柱体设计,是非常经典的分解方法。
同时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在对于柱体造型的设计分解时,其分解核心是柱体的俯视图,而分解出的新元素则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处于并列关系的主体,所以,通常所分解的图形都为形状近似的图形,这样可以使整体的装饰风格保持一致,达到整体和谐统一的美学效果。
小结:
要想设计出造型新颖的装饰柱体,不仅要有灵活的思维方式,创新的设计手法,同时也要勇敢的尝试构成艺术的基本法则在生产实践中的具体应用。要对设计造型中的亮点多加总结,按照设计思路和设计需求,大胆设计方案,使设计作品富于创造性、创新性,让作品活力四射。
参考文献
近段时间以来,全新的设计理念、规章陆续涌现;因为新旧规章不尽相同,并且工程设计中的一部分特别的难题,设计工作遇到了一定的阻碍。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工作中时常会产生一些错漏。为了规避在高层结构设计流程中的这部分错漏,笔者依照自身的经验,用高层住宅建筑结构设计实例,来阐述高层住宅建筑结构设计理念以及对应措施。希望通过一些列的阐述,能够加强高层建筑的抗震强度以及安全程度,让高层建筑工程能够完满竣工。
一、 建筑大致情况
某社区高层建筑处于某市某镇,地上18层,地下1层,地面以上的机构高位55.25米,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2600平方米。抗地震强度能够达到7度,场地类别是Ⅱ类,规划地震分组是第一组。地下室被设计成停车场,平战结合,根据五级人防规划。
二、 结构布设
下图是该项工程的标准结构平面图:
图1 标准层结构平面图
如上图,剪力墙抗地震等级是2级,建筑高度与宽度之比是H/B为2,长度与宽度之比是L/B为1.2,两翼突起长度与结构整体长度是l/Bmax为0.3,突起结构的长度与宽度之比是l/b为1.13,以上结构都符合《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中的有关规定。
然而在F轴的位置,楼板的有效宽与典型宽的比值是40%,不符合规程中不能超过50%的规定,是平面不规则构造。
地下室B-C轴的方位是停车场主干道,依照规程这块区域不能布设剪力墙,让结构刚度中心偏离刚心,这就必然会减弱整体结构的抗扭转特性。这个机构平面是细腰工字平面,其腰部位置应力汇集,又由于设计师在该部位布设了电梯井道以及消防楼道,开洞繁多,减弱了楼板刚度,也会减弱抵御强震的效果,是结构设计中应权衡到的问题。
透过对几类相异结构布设计划的试运算以及比对,通过调节剪力墙的方位以及数目若干次,最后明确使用全现浇框架―剪力墙结构(见图1)。剪力墙厚度极小值是250毫米,底端框架柱截面的最大值是500×700,加强层竖向抗侧力使用C35混凝土。
三、 运算解析
应用我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编写的SATWE以及TAT程序实施运算,基础数据是:防地震强度是7级,工程抗震类别是丙类,Ⅱ类场地土,基础风压为0.6,框架以及剪力墙抗震强度等级是三级以及二级,换算权衡到扭转耦联、虚拟施工加载,选取18个振型,其换算成果以及各类数据有参考价值。
(一) 侧向刚度运算法则的挑选
有关侧向刚度的运算,我国的相关技术规章倡导下面的模式:
1. 剪切刚度法
就是说GKi=GiAi/Hi;
2. 剪弯刚度法
就是说Ki=i/Hi;
3. 抗震条例中倡导运用的法则
就是说Ki=Vi/w
之中,第一类模式通常用在底端大开间构造;在运算高位转换这种长细墙构造的时候,侧向刚度通常使用第二类模式,以映射弯曲变形的左右程度,这两类模式显然并不能用在笔者所列举的工程实例中,唯有第三类模式方可准确映射其结构的特征,所以笔者选用这类模式来进行换算。SATWE程序的侧向刚度换算也能够较为有效地进行。
(二) 嵌固端挑选的科学性解析
地下室是用来停放车辆的,权衡到人防平战的因素,范围广并且隔断少,它的顶板是否可以迎合嵌固端的需求,还要以运算来佐证。《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明文指出:“当地下室顶板被用于嵌固的时候,地下室结构的侧向刚度大于等于邻近上端构造楼层的侧向刚度的2倍。”举例工程依照嵌固端在地下室底板位置的运算结果,把回填土的相对刚度赋值成零,因此换算出的成果显示:X方位的侧向刚度/上端楼层侧向刚度=10.7、Y方位的侧向刚度/上端楼层侧向刚度=3.9,符合建筑规程规定;所以,嵌固端挑选在地下空间的顶板位置是最为适宜的。
(三) 结构自振周期
依照经验算式推算,T1=(0.08-0.12)N=1.44-2.16秒,能够得出该结构的自振周期能够被控制在经验值范畴内,扭转周期以及平动周期T1/T1=0.887,比0.900小。X、Y两个方位的周期偏差不大,能够得出X、Y刚度比较趋近。
(四) 平面扭转不规则
SATWE以及TAT的运算显示:层间位移转角的极大值都符合规程规定,该结构在地震以及风荷载的影响下都能够符合规程规定。这项工程位移最大值/楼层平均位移=1.39,虽然符合建筑规程(GB5001-2001)的规定,然而却越过了规则扭转1.2倍的极限,显示这项工程有着平面扭转不规则性。
(五) 竖向刚度规则
楼层侧向刚度要大于等于邻近的上层抑或邻近的三层的70%,没有楼层承载力突变的情况,依照换算成果,相连楼层间的剪应力没有显著起伏。
(六) 基地剪重系数符合规程(GB5001-2001)的强制性条令的需求。
(七)在基本振型地震影响下,框架剪力墙结构中的框架承载的地震倾覆力矩比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小一半。
(八)剪重系数和周期关系的科学性比对
g=Fek/Ge=0.85а1=0.85(Tg/T)0.9аmax=0.016
和换算值大致相等,表示电算成果是具备比较价值的。
四、 概念设计以及构建举措
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除开强度以及安全特性外,最重要的就是概念设计与构建举措的使用。笔者所列举的工程显示了“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弱”的设计理念,对其抵抗地震强度提出了几项强化举措:
(一)因为平面不规则,为提升结构抗扭刚度,减少扭转频率,笔者将10层和以下两端的剪力墙增厚达到300毫米,并适度让角柱截面变大,提升角柱钢筋以及箍筋的配筋率,防止强角柱的形变。
(二)这项工程腰的位置是最为脆弱的位置,笔者将区域楼板设计成弹性楼板,使用总刚法运算。为强化楼板传送水平力的功能,把楼板加厚到150毫米,并提升它的配筋率到0.25%,使用双层双向通长配筋。
(三)地下室顶板除开有预防爆炸的作用以外,还必须当成上端构造的嵌固端,而且从结构上应满足嵌固端对其的需求。顶板规划成厚是300毫米,使用C35混凝土双层双向配筋,每一个楼层或每一个方向配筋都超越了0.3%。地下室柱的实际配筋面积比第一层对应柱每个侧向纵筋大1.1倍。
结束语:
因为建筑功能的需求,让这项工程的剪力墙布设受到了限制,有着平面扭转不规则的情况;这从另外的视角说明:“匀称、分离、对称、周边”的引导方略在高层建筑住宅结构设计中的关键性。透过这类工程结构的设计,能够让建筑的抗震特性以及安全特性提升。结构的周期、位移、转换层的刚度数据与既定规则相符合;并且对未来的高层住宅建筑的结构设计有着实际参考价值以及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 陈文柱.剪力墙结构设计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研究运用[J].建材与装饰,2014,(12):13-14.
[2] 赵文军.剪力墙结构设计以及其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探讨[J].城市建筑,2014,(21):82-82.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一、建筑施工管理系统的概念与内容
建筑施工管理系统是计算机信息化技术在现代化工程管理中的应用,管理人员以信息化系统为平台,通过对施工过程中相关数据(如进度数据、质量数据、施工成本等)的收集,与事先制定的计划进行分析和对比,从而找出实际施工过程中的各类偏差,并予以纠正,避免后续施工再次出现类似的问题。相对于传统的依靠人为主观意识的管理模式,现代化工程管理系统更注重管理手段的客观性与科学性,如编制工程预算书来作为控制造价的理论基础,是目前多数建筑企业普遍采用的做法。
建筑施工管理系统主要由进度管理、质量管理、成本管理三个子系统构成。三个子系统与数据库之间紧密相连并及时交换和传递信息,又都受到整体系统的总控模块统一管理。同时,三个子系统彼此之间又存在着统一且矛盾的关系。例如,在施工阶段如果要严格按照规范步骤和质量标准来管理工程质量,势必会使得成本有所增加,进度也相应有所减慢。但此时需要注意的是,质量的提高换来的成本与进度增加是否合理,即成本是否是在理性范围内增加的,进度是否有可能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提前,而不是为了质量不顾其它内容。所以,我们可以看出施工管理系统中的各个子系统之间是彼此相互影响、制约的,而管理系统需要做的就是统一协调,将几个子系统之间的关系控制在最佳的状态。
二、施工管理系统设计的目标
常见的建筑工程通常都有着施工周期长、材料费用占总成本比例高、现场不可预见因素多等特点,而根据这些特点和内容,施工管理系统的目标应包括以下内容:
(1)降低施工成本,提高施工质量,有化施工进度,并且保证全过程安全文明施工,施工过程不会对周围空气、生态环境、居民造成污染和影响。
(2)建立完善的项目档案库,实施科学的项目分类评价标准。现代化工程管理的核心内容在于低成本、高质量,这是提高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措施。为此,完善各项目的档案库建设,根据不同的项目情况完善施工过程的资料管理,是项目管理的基础工作。
(3)规范各施工管理人员的操作规程,实现工作的标准化和统一化,从而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优化人力资源管理。
(4)实现信息资料共享。通过企业互联网平台,将施工过程中的信息及时传递到共享平台上,从而使得企业上至项目经理,下到各级员工都可以对施工项目进行实时的动态监督和管理。
(5)准确分析施工进度、成本、质量等各系统的影响因素,将各影响因素体现在管理系统中予以重点控制,并作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6)优化管理系统各流程、环节,实现信息的及时、快速传递,使得管理系统能够客观、及时地反映出现场施工情况。
三、施工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系统的设计原则
(1)建筑工程管理系统要遵循分权限原则,即根据各部门、各岗位的不同,登录系统后所显示出的功能模块也不一样。这样便会使得公司各部门职工在系统中工作时不会出现彼此干扰的现象,有利于统一化管理和简便工作流程。
(2)在分权限管理原则的基础之上,需要遵循一体化管理原则,由系统统一管理不同的业务模块。建筑企业和施工项目的特点决定了业务模式的多样化,各业务模块又可细分为更小的模块,分工越细致,越有利于实际的操作和管理,可以有效避免责任划分的漏洞。
(3)管理系统应具备较高的可维护性,以及高度的可扩展、可移植性,同时支持DBZ/ORACLE/SYBASE/SQLSERVER/MYSQL等主流数据库和websPhere/weblogic等中间件在系统中的应用,注重与其他系统交互接口的标准化,合理化。
2.系统功能结构
完整的施工管理系统,根据其功能结构可分为以下几部分内容:
图3.1 系统功能组织架构图
(1)个人办公
个人办公部门主要体现的是系统权限的统一化管理。其中查看公告和修改密码的部门是系统中用户的共有部分。通过查看公告可以及时了解公司最新的动态,而修改密码则是在原密码基础之上通过系统的安全性。项目管理中,材料采购申请表和进度计划表是必须要填写的内容,相关人员根据实际需求填好材料采购表之后送交到项目经理处予以审批,同时也需要自己留一份存档,因此将填写好的材料采购单和进度表可分为两种状态录入系统中进行保存。
(2)公文管理
系统的公文管理进一步体现出了分权限化管理制度,该部分内容可将权限门槛设置为企业中项目经理以上职位的员工。从上图3.1中我们可以看到,公文管理主要由待审批材料采购、待审批工程进度、材料审批历史、进度审批历史四部分构成,这个公文管理的平台是专为项目经理提供需提交申请文件的总平台(包括材料采购计划审批和进度计划审批)。对于审批过的相关文件,项目经理可以单独存储,同时上传到公共平台中一份。
(3)工程管理
工程管理是企业中各项目部对项目进行的实际管理内容,如工程质量管理、进度管理、成本管理以及现场人员管理等。各项目部组成之后,项目经理根据工程的实际需求情况从企业抽调技术、管理、办公等人员,并进行绑定人员操作。其次,相关工作人员固定下来之后,需要进行的是人员的分配和岗位职责、体系的建立,保证各岗位都有专业管理人员负责,并且要细化到具体的工作中来。如工程部各分项水、电、土建工程都有专业工程师(或技术员)负责该分项工程的现场质量管理。项目实际管理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是实际信息与计划信息的对比,从而作出原因的分析和纠偏。例如,在某个节点时将实际的工程进度与计划进度进行对比,分析进度滞后(或提前)的原因,如果是天气、环境等不可避免因素造成的,应及时调整后续计划,将天气因素考虑进去;如果是其它人为管理失误因素造成的实际进度落后于计划,则可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罚,并调整施工、管理方案,以避免再次发生类似的问题。
(4)系统管理
系统管理权限仅为管理员所有,主要工作是负责整个工程管理系统的维护工作,包括系统用户信息、公司部门信息的更新、管理员工的信息、新入职员工信息的录入、公告通知、员工角色定位等。管理员有及时更新部门工作重点、工作方法的职责,对于各部门中的临时性工作变动、人员调整等内容及时公告,而对于调出该部门或者是离职的员工,也应及时在该部门或企业中删除员工的相关信息。
结语:建筑工程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它施工周期长,涉及到的内容多,且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临时性的风险因素给工程管理带来困难。为此,在现代化的施工管理过程中,应当积极应用电子计算机信息化技术,建立起完善的项目管理系统,利用科学化的管理手段做好施工的事前预测、事中对比和分析以及事后调整措施等一系列内容,从而将施工的成本、进度、质量三大目标控制在最佳的范围之内。另外,利用网络平台管理施工项目时,还需要做好相应的网络安全防范措施,避免外界不法分子利用网络入侵到企业内部,给企业造成损失。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TU20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工程概况
某住宅建筑高度为 53.6m,主体结构为18 层,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地下室为 1 层,主要当车库使用。该工程采用了预应力管桩,持力层为强风化岩或中风化岩,单桩承载力特征值为1700kN,地下室底板采用平板式筏,抗浮水头 5m。该建筑的抗震设计类别为丙类,抗震设防烈度为 7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10g。主体结构中框架和剪力墙的抗震等级都是三级,框支柱、框支梁为二级抗震等级。地下室平时用于车库使用,战时可为人防工程,人防设计等级为6级。
2 地下室结构设计
2. 1 地下室基础设计
根据本工程地质报告的情况,本工程采用预应力管桩基础,持力层为强风化岩或中风化岩,500mm直径管桩单桩承载力特征值1700kN,岩层承载力较高,可满足沉降的要求。
2. 2 地下室顶板设计
本工程地下室顶板上设计了园林景观,需覆土0.5m,同时考虑到设备管线的高度及其保护土层厚度,最后确定覆土厚度为1.1m。
1)主楼室内部分地下室顶板设计
主楼室内部分的地下室顶板适宜考虑施工阶段的承载力验算,因此考虑施工荷载后楼板荷载取为5kN/m2。
2)园林景观顶板设计
园林景观部分除考虑覆土的重量外,尚需考虑景观、道路及附属设施的荷载;本工程景观部分荷载取值为 4kN/m2,消防车道部分荷载较大,按照规范的要求应为 35kN/m2,但考虑到本工程地下室顶板上有1.1m 的覆土,荷载经过扩散后实际传导到梁板上的荷载已大大减小,经计算扩散后消防荷载取值可按 20kN/m2考虑。
3)人防地下室的荷载取值
由地下室一层为人防地下室,所以对于本工程中的露天顶板要考虑到爆动荷载影响,但鉴于人防地下室顶板的爆动等效荷载要比消防车作用的板面等效荷载大,因此人防地下室顶板的荷载按照六级人防顶板的等效荷载考虑,取750kN/m2,但在设计中不同时考虑这两种荷载的组合,仅需按人防爆动等效荷载进行地下室顶板计算。
2. 3 地下室侧壁设计
1)进行地下室侧壁设计时,侧壁主要考虑的荷载有:结构自重、地面堆载及活载、防核爆等效静荷载、侧向土压力、地下水压力等,由于侧壁受有多种荷载共同作用,受力较为复杂,为了简化计算,在设计中可作如图 1 所示的合理的简化。
本工程地面活荷载取为q=10kN/m2,则折算土的厚度应为h= 10/18=0.56m,等代土压力采用公式σ0=γ1h1ka计算。侧向土压力对于地下水位以上的土压力采用公式 σs1=γh2ka,对于地下水位以下的土压力则采用公式σs2=γh3ka计算。经计算地下室 1 层的侧壁板厚取为 350mm。
2)侧壁的构造要求是,在与土壤接触的侧壁混凝土保护层取为40mm,地下室内部的混凝土则取为 15mm。把地下室侧壁的水平钢筋配置在外侧,而竖向钢筋配置在侧壁内侧。为了有效控制本地下室的侧壁混凝土开裂,混凝土强度等级并不宜取得高,以减小混凝土的收缩应力,工程混凝土强度等级取为 C30。同时,本工程还设置了多道后浇带,有效的减小了地下室混凝土开裂。
2. 4 地下室底板设计
1)地下室底板主要以抗渗和抗浮计算为主,地下水位按50a 一遇考虑取在室外地坪,抗浮水头 5m,抗渗等级 P6。地下室底板所处土层为淤泥及淤泥质土,承载力较低不能作为持力层,故本次设计地下室底板按倒楼盖设计,采用无梁楼盖的方法计算,采用经验法,经计算地下室底板厚 600mm。
2)地下室底板的钢筋布置要合理。地下室底板同一方向的梁板面筋应布置在相同标高上,没必要把两个方向的板面筋布置在梁面筋以下。这是由于基础梁两个方向的面筋本身就存在高差,而若把底板双向的面筋都布置在基础面筋下,则会造成底板面筋的面筋保护层过大,造成窝顶情况出现。
3)抗浮桩的验算与设计
抗浮计算无统一的计算公式,该工程抗浮计算按下式:
G+nRa>1.1Fw
式中,G 为柱底传来恒载标准值即建筑物自重包括覆土自重(向下);n 为柱下抗浮桩的桩数;Ra 为抗浮桩的单桩抗浮承载力特征值;Fw为与柱对应的受荷范围内地下水浮力标准值(向上)。
该公式中荷载标准值对应于桩的特征值,相当于基础地耐力计算式,概念较为明确,且在验算建筑物之抗浮能力时不应考虑建筑物上的活荷载。水浮力标准值 Fw= Hw×10×A,Hw为水头高度,即抗浮设计水位与地下室底板底之间的高度;A 为水浮力的作用面积。因地下室抗浮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若考虑不当将会带来严重的后果,且补救较为困难,所以抗浮验算时安全系数取 1.1。另外,在设计中有许多对抗浮有利的因素在公式计算中无法体现,且均未予以考虑。如黏性土的阻水作用,地下室侧壁的侧阻作用,底板与土壤的粘结力和吸力均未记入,上部建筑物及地下室的整体刚度很大,上部建筑物的压重在地下室部分的扩散作用均未考虑,这些有利因素均可作为安全储备。
该工程桩基抗浮验算时分两种情况,一种为柱下抗浮桩,另一种为非柱下抗浮桩。对于柱下抗浮桩(取⑥轴交 F 轴处柱下桩计算)建筑物自重及覆土自重的标准值 G=1755kN,而该处承受的向上的水浮力标准值Fw=1037kN,G>1.1Fw,说明在有柱子的情况下,建筑物的自重及覆土自重比受到的水浮力大很多,足以满足抗浮要求而无需抗浮桩。因此,对于柱下桩可不考虑抗浮要求,仅需满足竖向抗压承载力就可以了。对于非柱下抗浮桩 (取⑥轴~⑦轴交 F 轴~G 轴中间处非柱下桩计算),由于其承受的建筑物自重较小,G=489kN,Fw
=1037kN,G>1.1Fw。因此,非柱下桩必须考虑抗浮要求。根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提供的数据及土层情况,经计算确定该工程抗浮桩的单桩竖向抗浮承载力特征值Ra=680kN。因此,根据上述抗浮计算公式G+nRa>1.1Fw,89kN+680kN=1169kN>1.1×1037kN,满足抗浮要求。
3结语
地下室作为整个建筑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决定着整个建筑结构是否具有稳固的基础,在一些高层建筑中,地下工程的造价甚至还比上部结构造价要高。而由于地下室的特殊位置,其结构设计是较复杂的设计问题,要考虑以及涉及的内容繁多,甚至对于一些关于地下室结构的设计问题目前还没得到思想一致,如基础与地基的相互作用、上部结构刚度对地基基础的影响程度等。鉴于地下室的复杂设计因素,这要求我们设计人员在进行地下室结构设计时应把握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协调原则,从技术以及经济方面去深入研究地下室结构的设计技术问题。
参考文献:
[1] 顾晓鹏.SATWE 计算软件在地下室结构设计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08,34(15):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