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个人分析研判报告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1.现状
目前,除海事部门强制或船方主动向船舶检验部门申请临时检验以确保船舶安全适航外,内河部分船舶发生事故后,因无须向保险公司索赔,各方就赔偿事宜达成一致意见,未经正确适航性研判擅自开航,造成部分内河事故船“带病”航行,存在一定安全隐患。本文就内河船发生事故后,如何正确开展适航性研判,提出一些意见和见解。
2.造成事故船“带病”航行的原因2. 1内河船方习惯性瞒报事故险情
虽然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了船舶报告事故险情的义务,但发生事故后,在船舶和货物未受到严重损失且无人员伤亡,各方就赔偿事宜达成一致意见,无需海事部门出具《海事签证》或《事故调查结论》向保险公司索赔时,船方往往瞒报事故险情,使得船舶“带病”开航。
2 . 2事故险情瞒报查处不严
由于内河通航水域狭长,水网交织,船舶流量较大,且内河海事管理机构信息化监管手段尚处于起步阶段,无法对辖区内所有船舶实施全程有效监管,船舶瞒报事故险情时有发生。同时也有基层海事管理机构对事故险情采取不报不理的原则,有的为保证辖区良好安全记录,甚至不希望船方上报事故险情,忽视了对事故船适航性的安全监管以及对瞒报事故险情船舶的行政处罚。
2 . 3法律法规对事故船适航性研判规定可操作性不强
虽《船舶检验工作管理暂行办法》和《河船舶法定检验技术规则》等船检规范要求,船舶在发生事故、影响船舶适航性时,向船检机构申请临时检验;《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第59条规定:海事部门发现内河交通安全隐患时,应当责令有关单位和个人立即消除或者限期消除;以此要求船方和船舶所有人保证船舶的安全性。《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签证管理规则》第31条也规定,海事管理机构在监督检查过程中对船舶发生水上交通事故和船舶污染事故的,应当在船舶签证簿中予以记载并通报船籍港海事管理机构,以便于对其实施后续安全监管,但由于法律法规间缺乏衔接,对事故船适航性的研判程序、研判责任和研判标准不明确,导致其可操作性不强。海事执法人员对是否需要对事故船适航性进行研判不清楚,有的则受专业知识限制,不敢轻言研判,任由船方处置;有的要求船长出具《船长开航前声明》以自保。
2.4内河船舶维修点少且分布不均,事故船很难找到合适的维修点
由于内河各地船舶修造水平发展不平衡,船舶维修点分布不均,有时事故船不得以“带病”开航或拖带到远距离的维修点修理。
3.对策
3.1提高船员安全意识,为事故险情上报营造宽松环境
①提高船员安全意识和专业水平。通过开展船员培训、定期实操性检查、企业安全宣传等方式,提升公司船员专业能力和安全意识,同时明确发生事故后应急处置程序以及船舶适航性研判程序,提高保障公共安全、船舶自身安全的能力和意识,遵章守法,主动报告事故险情,认真检查并研判船舶受损程度,确保事故船按法定程序开航。
②加大事故险情巡查力度。通过提升信息科技监管手段、完善巡航执法机制,加强巡航检查力度,强化船舶航行过程监管,提升海事执法能力及时发现并排查事故险情,正确宣传并引导事故船正确研判船舶适航性,确保事发后继续安全航行。
③简化事故船临时检验手续。在降低事故船申请临时检验费收取标准的同时,加快船舶检验平台的联网和数据共享,放宽对事故中受损船舶临时检验的限制,切实简政放权、服务船方。例如:破除区域壁垒,授予事发地船舶检验机构对非本船籍港事故船实施临时或公证检验的限制性条件,赋予其主动检验的权限。
3 . 2优化事故险情上报程序,强化瞒报责任追究
①优化事故险情上报程序。在明确小事故不列入事故统计范畴的基础上,继续明确险情数量不纳入年度安全形势考核等制度,优化事故险情分级上报原则;同时严肃处理不按规定上报事故险情的下属单位和个人。
②强化瞒报责任追究。明确一般等级及以下或无人员伤亡的事故险情,不追究责任船员的责任,为各方齐心协力消除隐患、共筑水上交通安全营造宽松的良性氛围。同时,对隐瞒事故险情,造成严重后果或情节严重的,依据《内河条例》第76条对遇险后未履行报告义务的船舶和责任船员予以处罚,以降低船方瞒报行为。
3 . 3完善立法,制定事故船适航性研判规定
通过立法,明确船方、海事管理机构和船舶检验机构等部门在研判事故船适航性、允许船舶开航等方面的责任、权力与义务,划清“公权”与“私权”的界限,保护公民权利,确保事故船和公共安全。
(1)明确研判权限。根据内河交通安全实践、社会经济发展现状、海事法律法规及船检技术规范要求等,综合考虑事故船受损程度、船舶类型、货物种类和船员配备等因素,明确船方、海事管理机构、船舶检验机构等各方研判船舶适航性的权限、责任和义务,做到既方便船方又保障公共安全。
例如:参考《水上交通事故统计办法》中《水上交通事故分级标准表》,可将权限分为:①对事故船船体表面及相关舾装构建轻微凹陷、刮痕等,船舶直接经济损失5万元以下的船舶的适航性,由船方自行研判;②对未构成事故船船体骨架结构损坏的小面积(不超过50cm×50cm)凹陷、水线以上部分小面积(直径不超过10cm)穿孔、船体上层建筑损坏等不影响动力系统正常运转和船舶安全操纵或船舶直接经济损失5-20万元以下的,由海事管理当局指派执法人员现场研判;③对事船翻沉、船体骨架结构损坏的大面积凹陷、船体进水、动力和操纵系统损坏等直接经济损失20万元以上的,由海事管理当局责令船方申请船舶检验机构实施临时检验,并及时跟踪并督促船舶维修。
(2)明确适航性研判和开航程序。通过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等方式,明确船方、海事管理当局、船舶检验机构等在事故船适航性研判、责令临时检验、允许事故船开航等方面的程序规定。例如:制定《事故船适航性研判手册》、《事故船复航工作流程》和《事故船安全开航指引》等,进一步明确各方研判标准、流程、开航程序等事宜。
(3)明确适航性研判责任。通过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明确船方、海事管理机构和船舶检验机构在研判事故船适航性方面的责任及海事管理当局安全监管责任。例如:船方自行研判并开航的,由船方对可能造成的危害后果负全部责任;由海事管理当局研判并允许开航的,由海事管理当局对研判结论负责,但不免除船方开航前检查和航行中采取安全措施的责任;由船舶检验机构或专家组研判的,由船舶检验机构或专家组对研判结论负责。
(4)重视事故船后续安全监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签证管理规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安全检查规则》等法规,进一步完善事故调查程序、船舶安检选船标准、巡航监管制度、船舶签证规范等,建立事故舶后续跟踪检查制度,明确海事管理当局对事故船实施安全监管的责任,强化后事故船续安全监管。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签证管理规则》第31条等法条对发生水上交通事故和船舶污染事故的船舶,在船舶签证簿中予以记载,并通报船籍港海事管理机构等法律法规要求,强化后续跟踪和安全监管。
3.4完善内河船舶修造体系
完善内河造船和船舶维修基地的布点规划和建设扶持,鼓励内河造船业融资和发展,打造内河船舶建造、零配件供应、设备维修、信息反馈于一体的船舶“4s”店,为遇险船舶维修提供便利。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船舶检验工作管理暂行办法[S].
[2]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内河船舶法定检验技术规则[S].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S].
[4]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签证管理规则[S].
[5]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安全检查规则[S].
用实绩说话:综合分析研判筑牢“用好干部”基础
2014,对金姝来说,这是意想不到的一年。
在临近退休的当口,黔南州卫计委政策法规科科长金姝“意外”地被提拔为黔南州局副局长,成为该州“用实绩说话、不唯年龄”提拔的一个范本。
2013年以来,黔南州以年度履职测评、届中考察、专项调研、专门督查为载体,实施领导干部综合分析研判,选出德才兼备、实干精神足、业绩强的好干部,着力建设开放型创新型领导干部队伍。
2013年4月和2014年7月,黔南州两次采取“上评下,下评上,同级互评”多维度测评方式,对州直部门及县(市)、开发区党政正职履职情况进行专项测评,对重要岗位干部履职情况进行了综合分析研判。
2013年9月,在一大批干部参与都匀市棚户区改造工作启动之际,黔南州委组织部与都匀市委联手,共同组织对这一重大工作进程中干部履职情况开展专项督查,对表现突出的干部给予关注。
2014年7月至8月,黔南州委组织部先后派出16个考察组深入州直部门和各县(市),开展领导班子届中考察。同时,开展优秀干部专项调研,发现和掌握一批优秀正科级干部。
“专项调研没有条块之分,也不局限于党政机关,目的就是要在更大范围内发现人才,盘活干部资源,促进合理流动。开展届中考察和专项调研是要进一步把领导班子和干部情况摸清,把各个层面的好干部发现出来、培养起来、选拔上来。”黔南州委常委、福泉市委书记(原任黔南州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黄伟直言解读此项工作的目的和意义。
为有效运用届中考察和专项调研结果,黔南州制定实施了综合分析研判办法,考察调研组对届中考察和优秀干部专项调研情况分析研判,并形成报告后,州委组织部部务会议再进行综合分析评判,达到个人自我评价、日常考核评价、实绩考核评价和综合分析研判的统一。
“其中,综合分析研判充分运用增比进位、小康建设、目标考核、干部年度考核等指标来综合衡量干部。”黔南州委组织部副部长黄怡对记者说。
通过综合分析研判充实干部队伍,截至目前,黔南州“70后”县(市)党政正职13名,“80后”县(市)党政班子成员6名;新提拔“70后”州直部门班子成员31名,其中正职3名;新提拔的县级干部中45岁以下74人,占42.3%。干部激情得到调动,进一步树立了良好的用人导向。
干部大交流:优化资源配置让干部“动起来”
2014年10月25日,黔南州森林防火工作部署会举行。参会人员发现,与会领导多数换了新面孔,林业局“一正三副”的班子格局中,局长韦成波与另外两名副局长分别从惠水县、州委组织部、州扶贫局等单位调任。
2014年9月以来,黔南州以政府机构改革为契机,率先深入推进干部交流轮岗以激活干部队伍:230名县处级领导干部、215名科级以下干部“换座”;部分州直机关干部“沉底”到县以下基层单位或事业单位,乃至“横跨”至企业;基层部门或事业单位的干部“上行”到州直机关……
黄伟介绍,本次调整共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2014年7-10月的县处级干部交流。第二阶段为2014年11月至今的州直机关科级以下干部交流。两个阶段共涉及干部445名,仅第二阶段调整就涉及61个部门,占州直部门的78.2%。
“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人岗相适、合理配备”是轮岗交流的第一要义。黔南州在2014年届中考察和州直机关科级干部履职情况专项考察时,专门要求领导干部填写履职情况自我评价表,并设置“个人岗位意向及理由”栏目,让干部填写“志愿”,突出干部交流意愿;在综合分析研判中突出对干部特点和适岗性的分析。
“干部交流轮岗‘牵一发而动全身’,极其考验组织人事工作的辩证法和系统战略思维”。黄伟告诉记者,总结回顾3月底结束的交流轮岗工作,“统筹”是最为醒目的关键词:
统筹政府机构改革与县市联动调整。突出全州一盘棋,打破干部部门化、地域化倾向,破除“中梗阻”,与政府机构改革和县市联动调整融合统筹。一方面以政府机构改革为契机,整合“两办”督查室、外事侨务办、对台办等9个部门,并实行部门“大科室制”,整合机构编制和人力资源。另一方面,进一步打通州直机关与县(市)、机关与事业单位干部之间的交流轮岗通道,避免干部交流沦为“内循环”。
统筹推进州直部门领导班子年龄结构优化和梯次配备,既加强优秀年轻干部的选拔,又合理使用好其他年龄段干部。不作为改非2人,不适宜现职调整岗位15人。
统筹推动干部交流轮岗,明确州直部门领导班子成员“两个必须交流”的年龄段和任职年限,确定交流调整的“硬杠杠”。
统筹消化历次机改和换届超职数配备的干部,州直部门班子配备一律“不拉长板凳,不叠加整合”,行政正职是党员的部门一律不实行党政分设。
据了解,经交流轮岗调整,黔南州县级领导班子的结构更加合理,功能更加强化。目前,33名州政府工作部门正职的平均年龄比调整前降低了2岁,副职比调整前降低了3.2岁。
圈内外监督:用互联网方式防治“为官不为”
激活干部队伍,既要交流轮岗,也须加强干部监督。
用互联网方式给干部监督带上“紧箍咒”,成了黔南组织人事部门的又一创举。
“手机一点,工作尽显。”为强化对领导干部的日常监督管理,黔南州开发了“州管干部工作记实报告系统”,改以往的书面记实为电子记实、一月一记为一周一记。同时配套开发手机客户端,便于随时记录、随时查阅。
“但凡有空我总会记上一笔。”虽然从培训到使用才刚刚过去3个多月,黔南州委组织部副部长黄怡已经是使用“记实报告系统”的老手了。“所有州管干部每周在规定时间内,将本周工作开展情况和下周工作计划录入‘系统’,半年和年终也要对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并录入系统。”
据了解,黔南州四家班子领导、法检两长、干部监督管理等相关人员能够通过电脑和手机随时查阅所有州管干部的工作记实情况,并可进行评价和“点赞”;部门正职、县(市、区)正职之间能互相查阅;各部门、各县(市、区)本班子成员之间能互相查阅;部门(单位)班子成员之间,县(市)四家班子成员及法检两长之间,都匀经济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成员之间能互相查阅,便于互相了解掌握工作情况、互相监督履职。
近年来,黔南州以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为契机,深入推进“效能革命”,坚决整治“惰症”、“庸政”。
2018年以来,在公安分局党委的领导下,自己结合单位的具体实际情况,认真分析思考研判,扎实勤奋工作,在各方面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现从德、能、勤、绩、廉几个方面进行述职:
一、学
深入开展政治理论学习活动,以建设学习型公安为目标,努力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严格按照分局政治理论学习安排,制定坚实的学习计划,采取中队集中学习和民警自学的方式,积极组织中队民警按照计划进行学习。坚持每周一学制度,坚持“”制度。充分利用每天下班前30分钟,组织民警开展时事评论、工作小结,疏导民警工作、生活压力和情绪。
二、德
一方面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立警为公的思想,坚持贯彻执行“五条禁令”,始终坚持“人要精神,物要整洁,说话和气,办事公道”的原则。另一方面:自己始终坚持尊重家人、尊重师长、尊重领导、团结同志,在工作中始终坚持维护班子的团结,增强班子的凝聚力。在工作中经常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活动,对民警在工作、生活、思想上出现的情绪波动,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掌握、及时协调、及时谈心、及时鼓励,坚持职业道德养成教育,消除民警的心理障碍,使民警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进行工作。
三、能
在工作中,自己虽然当过巡逻、治安、刑侦、经侦民警,兼任过内勤,当了基层领导后,负责过治安管理、安全防范,案件侦查等工作,但自己仍然坚持各方面的业务学习,注重全方位的提高自己,工作做到有分析研判、有计划、有步骤、合理地组织实施。在治安管理、安全防范、案侦工作中,根据不同的发案,采取不同的、灵活的手法加以控制;根据不同的发案时间、作案手法等,采取不同的方式,全面认真的研究,确定准确的侦查方向;针对不同的工作情况,不同业务能力的民警,采取科学灵活的工作措施。自己认为业务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研判能力是比较强的。
四、勤
在工作中,自己始终起好模范带头作用,甘为马前卒、甘为人梯,在中队自己既是业务领导,又是政工领导,既是中队长又是侦查员,既是内勤民警又是驾驶员;在给民警分配破案打击任务的同时,也给自己分配同等数额的破案打击任务,既要完成中队分配给自己的各项业务指标,还要带领全中队民警完成分配给中队的各项业务指标;不论是大小案件,自己都要亲自去摸线索,亲自开车去捉嫌疑人,问材料、批材料、组卷、预审等。民警加班时我必须加班,需要少部份人加班时,我加班民警不一定加班,自己一年来加班加点地工作,从不迟到早退。在评功评奖等利益问题上,都是积极主动让给其他人,自己从不索取。个人认为工作态度是端正的,敬业精神是强的。
五、绩
【正文】
“我既然选择了当一名刑警,就意味着要担起更多责任;意味着警情命令一来立即出发,哪怕寒冬腊月;意味着面对穷凶极恶之徒必须挺身而出,哪怕流血牺牲,我从未后悔!”
他,叫郭兴旺,是大荔县公安局刑事侦查大队副大队长,从警22年,一直处在打击犯罪一线,他能从浩瀚数据中研判分析,从蛛丝马迹中锁定真凶,他凭借多年来过硬的专业能力,带头参与摸排、核查线索,一次次克敌制胜,从警二十多年来一直战斗在打击犯罪第一线,参与和侦办过千余起刑事案件。
有时为了一条线索,他放弃休息,任劳任怨,对于群众举报,他总是认真对待,及时处理。2018年1月,有群众举报有人强行向街道商铺和摊点收取“摊位费”,他立即报告上级,在上级统一指挥下,一举将恶势力集团一举摧毁,打响了大荔扫黑除恶第一枪。
一、职责分工
(一)县卫生局
县卫生局负责县内卫生系统开展卫生应急培训演练的计划和推进实施。做好卫生应急基本理论知识培训的组织工作;负责本县突发事件综合性医学救援演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综合应急演练的组织工作和辖县内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单位专项应急演练的指导工作;负责对辖县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单位活动开展情况的督导和总结工作。
(二)公共卫生机构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全县疾病预防控制条线卫生应急培训演练活动的计划和指导;做好条线内卫生应急技能培训的组织和指导工作;组织开展条线内突发传染病防控应急演练;本条线活动开展督导、总结工作。
县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做好卫生监督条线卫生应急培训演练活动的计划制订、组织和指导工作。做好条线内卫生应急技能培训、突发事件公共卫生应急演练工作;本条线活动开展督导、总结工作。
(三)各级医疗机构(含医疗急救中心)
负责做好本单位卫生应急培训演练活动的工作计划和推进实施。按要求做好应急队员(志愿者)的相关培训、演练;做好活动的总结工作。
二、活动内容
根据文件要求,本次本年度卫生应急培训演练活动主要从理论知识和技能培训以及应急演练两个方面开展实施。
(一)理论知识及技能培训
1.县卫生局:组织辖县医疗卫生单位卫生应急工作人员和卫生应急队员(志愿者)开展卫生应急基本理论培训。培训包括内容:卫生应急工作基本知识;卫生应急相关法律法规和工作预案的基本内容;卫生应急信息报告的基本要求和方法等。
2.县公共卫生机构: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合年度工作,组织本单位和辖县各医疗机构卫生应急工作人员、应急队员(志愿者),开展基本知识和技能培训。培训应包含以下内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调查、应急处置和信息报告的相关理论与技术;突发事件公共卫生监测预警、风险评估等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与技能;流感、脊灰等突发传染病的防控技术方案要点;突发中毒事件、放射事件应急处置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等。
县卫生局卫生监督所结合年度工作,组织本单位和辖县各医疗机构卫生应急工作人员、应急队员(志愿者),开展基本知识和技能培训。培训应包含以下内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调查和应急处置的相关理论与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等。
3.各级医疗机构(含急救中心)组织卫生应急人员积极参加县卫生局、疾控中心、卫监所开展的卫生应急理论和技能培训;组织本单位医疗应急救援队伍做好单位紧急医疗救援工作预案(包括事发现场和院内救治)、基本救护技能、专业技术、后勤保障装备使用以及信息收集和报告等方面的培训工作。
(二)应急演练
1.县卫生局组织开展辖县内以应急流程、应急岗位职能为内容,多部门参与的突发事件综合医学救援演练。演练科目包括:事发现场公共卫生调查和应急处置;现场紧急救援和后送;现场应急指挥、专业技术和后勤设备的使用;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和等。
2.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开展突发传染病防控应急演练。演练科目为:突发传染病现场调查和应急处置;现场生物、环境和食物等样本的采集、保存和运送;现场快速检测鉴定程序和方法,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与研判;现场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和受污染人员洗消、疫点消毒;现场应急指挥、专业技术和后勤保障设备的使用;密切接触者的追踪和管理;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和等。
3.县卫生局卫生监督所组织开展突发事件公共卫生应急演练。演练科目为:突发事件公共卫生现场调查和应急处置;现场生物、环境和水样本的采购、保存和运送;现场快速检测鉴定程序和方法,检测结果分析与研判;现场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现场应急指挥、专业技术和后勤保障设备的使用;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和等。
4.各综合性医疗机构负责组织开展本单位医疗应急救援队伍(志愿者队伍)的现场应急医疗救援演练和院内批量伤员救治演练。演练科目为:紧急医学救援现场的展开、伤情判断、检伤分诊、医疗救护和后送;院内批量伤员的应急救治工作的启动、展开、接收、分流、处置、信息收集和报告;现场应急指挥、专业技术和后勤保障设备的使用等。
三、工作要求
一方面扎实开展了践行宗旨的教育活动和五查五治活动并随时以新时期人民警察职业道德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水平和公安业务,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立警为公的思想,坚持贯彻执行“五条禁令”、“十条警规”和其他警规警纪,始终坚持“人要精神,物要整洁,说话和气,办事公道”的原则,认真倾听违法犯罪人员的辩解和困难群众的诉求。另一方面:自己始终坚持尊重领导、团结同志、尊重家人、尊重老民警,在家听家长的话,在单位听领导的话,在工作中经常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活动,对辅警在工作、生活、思想上出现的情绪波动,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掌握、及时协调、及时谈心、及时鼓励,坚持职业道德养成教育,消除辅警的心理障碍,使辅警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进行工作。
二、能
在工作中,自己从事的是县城治安交通管理秩序管理工作,坚持各方面的业务学习,注重全方位的提高自己,工作做到有分析研判、有计划、有步骤、合理地组织实施。在治安管理、交通秩序管理、案件和便民利民工作中,根据不同的发案和交通违法常态以及服务对象,采取不同的、灵活的方法加以控制和服务;根据不同的发案时间、作案手法等,采取不同的方式,全面认真的研究,确定准确的管理方式和侦查方向;针对不同的工作情况,不同业务能力的辅警,采取科学灵活的工作措施,科学合理的安排辅警同志的工作。自己在业务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研判能力和服务群众的能力等方面均得到了很大提高。
三、勤
在工作中,虽然自己只是一名民办副中队长,但在中队始终起好模范带头作用,规范着装、带领辅警车巡、步巡,在中队自己既是领导,又是外勤民警,还是驾驶员;在给辅警分配破案刚性指标和违法纠章的同时,也给自己分配同等数额的任务和指标,既要完成中队分配给自己的各项业务指标,还要带领全体辅警完成大队分配给中队的各项业务指标;不论是大小案件,自己都要亲自去摸线索,亲自开车去捉嫌疑人,问材料、网上办案等。辅警加班时我必须加班,需要少部份人加班时,我也主动申请加班,自己一年来加班加点地工作,从不迟到早退。个人工作态度是端正的,敬业精神是有的。
四、绩
1、年共协助中队长同志破获治安案件起、处警上百次、处理交通违法上千次、参加防暴处突和安全保卫余次、抓获抢夺嫌疑人二人;陪同大队教导员同志去县一小上法制教育课一次;自9月18日大队抽我单独负责县城街辖区工作以来,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拖车上百台,处理出租车其他其他车辆交通违法余起;关心辅警同志的工作和生活,妥善处理辅警和同志因工作负伤的案件和事件;合理安排辅警同志的工作和休息,辅警同志经常加班很晚,均给他们安排生活。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以及时准确、公开透明、全面真实为原则,紧密结合纪检监察中心工作,建立健全纪检监察宣传体制机制,畅通新闻宣传渠道,创新新闻宣传形式,扩大新闻宣传覆盖率,不断增强纪检监察系统新闻宣传工作的主动性、系统性和前瞻性,把握反腐倡廉话语权、赢得舆论主导权,充分发挥宣传工作的舆论引导力和社会影响力,为推动反腐倡廉建设深入开展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二、建立工作机制,形成纪检监察系统新闻网络化工作格局
1.建立新闻宣传工作通讯员队伍。建立由县纪委、监察局领导协调,各乡镇(区)纪(工)委,县直有关单位、新闻媒体单位积极参与、密切配合的反腐倡廉新闻宣传工作协调机制,畅通新闻宣传渠道。各乡镇(区)纪(工)委,县直各单位要确定1名新闻报道通讯员(同时担任网络舆情信息员),具体负责纪检监察宣传报道和舆情监测等工作。县纪委、监察局将与信息员队伍同考核同奖惩。
2.建立媒体观察员制度。要充分发挥媒体善于发现和捕捉舆情动态的特点,邀请市级、县级经验丰富的记者担任纪检监察新闻宣传工作“媒体观察员”。纪检监察机关通过“媒体观察员”适时主动向媒体通报全县反腐倡廉重大决策情况和重要工作信息,并征询媒体对纪检监察新闻宣传工作的意见建议。通过媒体的视角了解舆情动态,了解社情民意,加强分析研判,提出舆论引导口径,及时为统筹谋划新闻宣传活动提供决策依据,保证新闻宣传的贴近性、针对性、准确性和有效性。
3.实施重要新闻一周一报制度。县纪委、监察局建立新闻线索一周一报制度。各乡镇(区)纪(工)委要对本单位纪检监察已宣传或拟宣传的重要新闻(线索)认真收集整理,并于每周星期五前报县纪委宣教室。对政策性强、影响面大的重大新闻题材,重大涉腐涉纪突发公共事件的宣传报道,各单位要按照统一宣传口径,有序实施宣传的原则,提前精心谋划,制定宣传预案,并及时上报县纪委,以利于上级部门及时掌握情况,把握舆论引导的主动权。
4.加强通讯员培训工作。县纪委、监察局将加强对新闻报道通讯员培训,邀请相关专家授课,切实提高通讯员队伍的整体水平。各单位也要加强对通讯员培训和指导,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各通讯员要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力争多写稿、写好稿,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加强网络舆情监控,及时有效地处置网络舆情
1.建立舆情监控制和分析通报制。要建立快捷的舆情综合反映和协调机制,对网络和社会舆情进行实时监控,并对重要舆情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研判。要增强敏感性,及时向领导报送有价值的舆情研究信息。各单位对涉及本单位涉腐涉纪的网络舆情,要做好登记统计、汇总分析和评估工作,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通报、督促相关部门制定工作措施,整改薄弱环节,最大程度减少和化解社会不利舆论造成的负面影响。
2.建立应对突发网络舆情事件快速反应机制。各单位要掌握网络舆情的特点和规律,建立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快速反应机制。特别是涉腐涉纪的突发事件,分管领导要迅速深入现场调查核实情况,掌握舆论动态,在第一时间向本单位主要领导和县纪委报告,快速反应、慎重回应、积极沟通协调相关部门,研究对外宣传口径,引导舆论导向,避免人为炒作和不实报道。
3.建立网络舆情“周报告”和“零报告”制度。鉴于网络舆情的特殊性、时效性,县纪委、监察局将实行“一周一报告”和“零报告”制度。各单位每天都要高度关注重点网站,及时掌握有关信息,特别对本单位的网络信息要高度关注,每周五下午下班前要向县纪委宣教室报告本周的网络舆情情况。
一是加强思想建设做到“净脑明目”。县委始终把抓好各级领导班子理论学习放在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首要位置,在全县各级领导班子中深入开展了“提高执政能力暨增强执行力”大讨论和“强化两力上水平,争先创优促发展”学习实践活动,组织各级班子成员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的最新理论成果,及时了解和掌握十七大以来中、省、市各项方针政策,开办“大讲堂”,举办领导干部“解放思想,科学发展”专题报告会,有计划地选派各级班子成员外出学习考察和培训,解放思想,开阔视野,进一步增强了各级领导班子成员谋发展、抓发展、促发展的能力。
二、工作目标
以“服务群众、保障民生”为总体目标,以人民群众满意为标准,结合司法行政职能定位,从现在开始,集中利用春节前后农闲时间,在全市范围内实施“法律下乡工程”,宣传法律政策、弘扬法治文化、维护群众权益、化解社会矛盾、解决基层困难,实现基层法制宣传、法律服务基本覆盖,群众合理诉求畅通表达,突出矛盾问题妥善化解,社会安定有序,大局和谐稳定。
三、主要内容
根据市委政法委统一安排,结合司法行政工作职能,进一步深化法律下乡工作任务,在全系统组织开展“八进村”集中行动。
(一)法制宣传进村
组织市县乡三级司法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和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法律援助工作者等在100个乡镇开展100场送法下乡活动;结合“法治文化建设提升年”活动,开展“法制文艺乡村行”系列活动,组织基层法制文艺团体和文艺骨干,编排法制节目进农村演出100场;开展“送法下乡”集中活动,现场发放一批“法治文化丛书”、法制对联、法制漫画,并定点为贫困农村小学捐赠书包、学习用具和法律书籍。
(二)法律顾问进村
组织四个县15家律师事务所与30个村,开展“所村结对”服务,为全市1428个村全部配备法律顾问,提供法律政策咨询,指导农村产业发展;将农业示范园区、农业龙头企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等作为法律服务重点对象,从园区开发、产业转型、商品注册到市场开拓等提供一条龙服务;选派律师骨干参与农村矛盾纠纷调解,就征地拆迁、劳动工资、医患矛盾等易发群体性纠纷提供法律处理建议,引导村民通过法律途径行使权利。
(三)公证服务进村
各级公证机构建立“三农”绿色通道,对急需办理的涉农公证优先受理、优先出证,对涉农特定、特殊案件,以及农村孤寡老人、残疾人实行上门服务,并优化程序,提高效率;实行公证法律援助,对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农村困难群众,减免费用,增强公证在维护弱势群体合法权益中的有效作用。
(四)矛盾化解进村
组织全市县乡两级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中心、专职人民调解员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加强对农村重点人群的排查,对排查出的突出矛盾纠纷,及时分流指派,限期解决;推广总结海州“和事老”协会和赣榆“个人调解工作室”经验,发挥农村“五老”人员、“大学生村官”和调解信息员的作用,开展法律服务指导员“千人下基层、逐村大排查”活动;落实“村级周排查、乡镇旬排查、县区月排查、市级季排查”的农村矛盾纠纷排查分析研判制度,通过市县乡三级司法信息平台,把各类矛盾纠纷及时汇总研判,及早处理。
(五)法律援助进村
组织市县法律援助机构和大学生志愿者开展“法律援助乡村服务行”活动;完善法律援助基层组织网络,在律师事务所、基层法律服务所设立代申请点,在村委员会设立法律援助联系点,建立农村困难群众“绿色通道”,对弱势群体做到“应援尽援”;组织律师参与法律服务热线值班,认真解答涉农法律问题,定期分析来访和电话咨询,提供有针对性的法律服务。
(六)矫正管教进村
组织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到农村的社区服刑人员居住地或工作单位走访,向有关人员了解情况,掌握动态;聘用社区矫正志愿者,对农村的社区服刑人员开展一对一帮助教育活动,确保无脱漏管和重新犯罪现象。
(七)安置帮扶进村
司法所、村委会与刑释解教人员签订帮教安置协议书,定期开展帮教活动,落实安置措施,为刑释解教人员落实责任田、为其办理低保和其他社会帮扶,帮助其及早回归社会。
(八)鉴定服务进村
组织司法鉴定人员进村开展伤害鉴定常识宣传,结合矛盾纠纷排查活动,为遭受家庭暴力的妇女儿童上门提供伤情鉴定服务,对符合援助条件的弱势群体减免鉴定费用。
四、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启动阶段。12月中旬之前,各县区、各部门开展动员部署,成立法律下乡工程领导机构,制定实施方案,分解落实责任,确保全面启动。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12月中旬到春节前后,各县区、各部门结合各自目标任务(详见附表),采取切实可行措施,确保任务全面完成。
第三阶段:验收阶段。3月上旬之前,市局对各县区、各部门目标务完成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并将组织评比表彰。
五、工作要求
一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开展法律下乡工程是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维护基层社会和谐稳定、创新基层社会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司法行政业务职能向农村基层延伸的重要载体。各级司法行政部门要把法律下乡工程摆上重要议程,健全工作领导机构,加强组织协调,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把长效机制建设贯穿始终,全面推进该项活动深入开展。
二、工作内容
(一)强力排查整治火灾隐患。各村、各部门要组织对本辖区、行业消防安全形势进行分析研判和综合评估,分析摸排火灾防范薄弱环节和重点对象,督促落实最严格的火灾防范措施。要结合正在开展的“百日安全生产活动”,组织有关部门部署开展行业系统消防安全检查。对人员密集场所、高层地下建筑、施工工地、节庆场所和小单位、“三合一”场所,对各类危险化学品场所,对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对学校和幼儿园、对宾馆饭店、寺庙、养老院、医院和其他医疗机构及公共娱乐场所深入开展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对冬春专项行动中检查发现的重大火灾隐患,要互通执法信息,要坚决依法采取限期整改、查封、关停等措施,确保消防安全。
(二)加强消防安全源头管控。全面落实建设工程消防质量主体责任,严禁擅自降低消防安全标准,遗留“先天隐患”。严禁违章施工和采用不符合国家消防技术标准的材料进行装修。
(三)严格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要高度重视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积极推动村、社区按照有办公场所、有组织机构、有专兼职人员、有工作制度、有办公经费、有器材设施、有档案资料和工作记录“七个有”的建设标准开展共工作,确保年底前70%以上的村、社区实现“网格化”管理,40%的村(社区)达到“网格化”建设目标。
(四)广泛发动群众举报投诉火灾隐患。要广泛发动群众举报投诉火灾隐患。要完善工作机制,对举报投诉的隐患做到及时核查处理、及时反馈答复、及时奖励举报者。
(五)强化消防宣传教育。各单位要认真抓好“消防安全进万家、平安幸福靠大家”主题宣传活动;要充分利用广播,开展“除火患、保平安”冬春专项行动专题宣传,因地制宜组织实施家庭社区、学校、农村、人员密集场所大力开展消防安全进村、全民疏散逃生演练活动,着力提升全民消防安全意识和火灾自防自救能力。
三、工作步骤
“除火患、保平安”冬春专项行动分三个阶段:
(一)组织部署阶段(2013年1月10日至2013年1月12日)。各单位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实施方案,成立组织机构,建立工作机制,召开专门会议,逐级动员部署,落实工作任务、责任措施。
(二)实施攻坚阶段(2013年1月13日至全国“两会”闭幕)。各单位要细化工作措施,统筹推进火灾隐患排查整治、消防安全教育培训等工作。春节前,各单位要专题分析消防安全形势,开展安全大检查,针对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查漏补缺,开展攻坚行动,强化督导检查,确保各项火灾防控措施落实到位。
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当代高校大学生在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大环境中,受各方面的影响日益增大。影响来自外界的各个层面,显而易见的是: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络当代四大媒体对他们的影响较为广泛。由于高校学生群体的可塑性、外界环境的复杂性。高校舆情呈现出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 舆情多样化。高校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群密集型场所,组成人员多为20岁上下的年轻人,敏感、热情、冲动、个性鲜明、个体差异大,使得舆情有着越来越多不同的特质,更易引起波动、产生动荡。
2 舆情迅捷化。随着时展,舆情的方式也越来越迅捷化,广播、报纸、手机、校园网络作为传媒载体,将大量的舆情迅速、便捷地传递至校园的各个角落。
3 舆情复杂化。当代大学生面临不少外界压力,例如:金融危机、就业困难、家庭贫困、社交焦虑等,关键时刻往往下意识寻求宣泄,使舆情更加复杂多样,带来更多挑战。
4 舆情影响大。由于舆情受经济、政治、文化、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不断扩大,对高校大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影响加剧。不仅深刻影响其思维方式,也不断改变着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模式。因此,对高校的决策和工作的影响也在不断增大。
二、高校舆情研究的内容殛原因
1 高校学生的思想方面。当代大学生是非常幸福的一代人,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他们获取外界信息的渠道非常多元和迅捷,接收信息量非常巨大,因此学生们的思想也异常活跃;此时。高校思政工作者仅仅关注身边客观事务引起的思想舆情导向,显得既被动又狭隘,因此需要虚拟和现实世界双管齐下关注他们。大学,是当代大学生人格塑造的重要阶段,正确、客观的舆情导向才能引导当代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 高校学生的学习方面。目前国内高校基本都已实行学分制,从某种意义上说,现在的学习更轻松更开放更自由更随意。在大环境下,学生会更在意学校的“软硬”情况,即教学设施和师资力量;研究表明,学生们逐渐对授课内容、上课质量和环境、教学态度、课程设置与安排、选课系统与设置等重视起来,学生更在意获得知识的深度和途径。因此。我们在关注、重视学生本体发展的同时。也应重视学校和教师等多方面的建设,为正确舆情的产生创造良好的条件。
3 高校学生的工作方面。在这提到“学生的工作方面”,除了指作为学生干部的工作范畴之外,还指即将面临的就业问题。就目前状况,学生们的舆情导向都显得担心和焦虑。例如,一个活动结束之后,活动的组织者们就会开始着急询问周围的老师同学:正常发挥了吗?发挥得到底怎么样?别人的评价怎样?等等。此类舆情的出现,是学生们一种重塑自我人格和价值观的过程。而内外的舆情导致两种必然结果:好或坏。舆情的影响力不容小觑,正确、客观的舆情环境,才会催促着每个学生的不断进步及潜力的发挥。
再讲就业。谁都会皱眉,它是个老大难。人才和经济结构的不协调、高等教育和社会需求之间的脱节、大学生择业的观念、就业市场的缺陷都是造成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大多数学生都会受外界舆情和压力的影响,调查表明,高校中有5%的大学生急需“心理救助”;而期望与现实的巨大反差。会使一些心理本身有缺陷的学生产生强烈的失落感和挫折感,甚至还会有不理智的行为。另外,大学生找不到工作,会使一些人产生不平街心态,从而对我国的经济、政治,甚至社会稳定等各方面带来极大的消极影响。因此,正确的就业舆情导向显得尤为需要。引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制定合理的职业规划:加强社会舆情宣传,使思想观念跟上、适应新形势的变化:要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引导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
4 高校学生的生活方面。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学生们对切身利益的事情也日益关注起来,例如校园后勤、公共服务等,受到学生关注的程度较高。想耍获得较高满意度也相对困难。但从近期一份浙江工业大学的调查研究报告来看,情况还是比较乐观的。有7.4%的同学对校园后勤与公共服务打了满意。有66.7%的同学对此打了基本满意,剩下25.9%的同学对此打了不满意:以上数据表明学生们对校园内各项后勤和公共服务给予了一定程度的理解与支持。满意度测评的结果虽然乐观,但仍然不能忽视各个高校中存在的其它问题。此份调查还显示,不少学生对后勤服务工作人员的态度、食堂菜品的质量、学校超市价格等问题都表示了不满;不满的根源很多。但和学生日益增强的维权意识是密不可分的。为避免不利舆情的出现。学校也应采取相应措施和提出整改办法。
三、做好高校舆情工作的几点建议
1 建立高校舆情管理工作体系。领导小组成员应包括学校主要领导和学校核心部门负责人,甚至还可以扩展到思想政治教育专家、心理咨询专家等。领导小组应设专人专门从事大学生舆情的分析、研究、预警与公关工作。此外,高校的各职能部门都要注意舆情工作的畅通和及时调适,高校里例如宣传、教学、教务、财务、后勤、学生处等,因涉及学生切身利益较多,极易引起学生的思想波动和不满情绪,也易引起和诱发校园不稳定因素。
2 建立高校舆情的汇集和研判机制。高校的舆情汇集是大学生舆情工作的基础,只有掌握真实、全面的信息,才能发现存在的苗头问题,并相应作出准确的预警。高校的舆情汇集,首先应结合各高校实际,在重点环节和关键岗位建立信息员制度,广泛收集信息;并要有一定的针对性,特别是紧紧围绕高校的热点、难点问题,例如:就业、医疗、评优等方面。其次,要明确舆情信息工作,对突发事件信息工作,实行“统一口径,集中管理”;主动、及时地把信息传递给大众,也可以提高学生舆情认同程度,以增强凝聚力,搭建学校与学生、家长、社会沟通的最有效途径。
舆情分析研判是针对舆情信息的分析判断,从分析研判到得出科学的预测,是大学生舆情工作的重要环节。从高校舆情的分析研判方式上看,主要有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只有对两种研判方式进行有机结合,才能对已知信息进行分类,才能快速、有效地给出预警,同时也为学校决策提供准确研判。当然各高校舆情工作都有各自的特殊性,在注意高校大学生之间存在差异的同时,应更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反应和状态,掌握规律性,增强高校舆情研判的针对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