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课标对中考提出的原则:要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语言的运用能力
具体地讲就是应该考查学生在英语方面的听、说、读、写等四种语言技能以及灵活运用语言知识、词汇知识和语法知识的能力。
因此,在总复习阶段,通过一本书的单元整合复习的方式进行分册复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始终坚持大量训练学生的听和说,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从而达到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复习教材的效率的目的。
活动设计——引导学生进行听说练习,始终关注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
归纳总结这几个复习单元的重点知识、内容——通过学生小组活动来阅读这几个单元,抓出这几个单元的重点内容,补全在活动中呈现的单元知识内容;
课堂练习——发现学生的易错点,形成反馈的内容
二、总复习阶段遇到的困难。
1.复习时间有限。由于本学期开学时间晚,又有3个单元的新课教学,因此,进入总复习第一轮教材复习的时间就在4月上旬。
2.由于时间紧,就难以有更多时间训练学生的听、说技能,长期这样,学生语感缺乏。
3.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备课量特大,基础很差的那部分学生令老师耗费大量时间却无多大的成效。
三、教材的基本概况。
人教版英语共有五本书,七年级上册:starter unit1-3, unit1-12.
七年级下册:unit 1-12
八年级上册,unit 1-12
八年级下册: unit 1-10
九年级全册:unit 1-15
其中,七年级上下册和八年级上册比较简单,主要是词汇量的积累,简单的口语表达,八年级下册,九年级着重是语法,阅读。
指导丛书中要求,在语言知识方面,学生学会使用四会单词和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在听力技能方面,能听懂有关日常生活中的熟悉的话题;在阅读技能方面,能阅读各种体裁和题材的简短的书面材料;在写作技能方面,能使用所学语言基础知识,以语篇为单位,清楚,连贯地进行控制性和开放性写作;在口语技能方面,能使用所学的语音,语法和词汇等基础知识,以口头的形式清楚,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因此,根据考试的内容和考试的难易度比例,合理安排复习时间和复习方法很有必要的。
那么,如何有效实施初三英语的现阶段教材复习教学呢?
一、紧扣教材进行知识点梳理,温故而知新。
依纲扣本,整合课本内容,梳理知识结构,巩固基础知识,训练基本技能,要求学生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搞好基础知识的复习。因为万变不离其中,如果没有最基本的词汇和语法,从何谈能力。所以课堂上主要以教材为主,以《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复习指导》为辅,引导学生按教材顺序复习各单元的知识点,这一轮不是炒“冷饭”,而是“温故而知新”。
(一)勤梳理。不能像上新课一样,逐条慢慢复习。对在教材中多次出现和辅导材料中一再提及、反复强调的部分,应视为重点。在英语语法方面,不是用语法分析英语语言,语法知识的语用目的和语境应视为重点。
(二)重引导。
1.引导学生学会课外整理、归纳知识 点。教师总结为辅,学生复习为主。
2.引导学生学会课上归纳、对比、穿 插、联想的方法运用。
3.引导学生创设与知识点相关的问题,寻找专项练习。项目有专练,人人有所得。
但是要特别注意:对学生已掌握的内容少讲或不讲,对学生不够熟练的要重点讲。
(三)活方法。让复习课“亮起来”。
方法一:小组活动,露一小手。四人小组,各有分工,强调人人必须动脑、动手、动口,复习课上得紧张活泼而不松垮。
方法二:写常规作业,每天做一点,不急功近利。鼓励学生做纠错本,重点本,常看常思。备考提倡“不温不火”。持之以恒是英语学习、中考英语复习的关键。
二、提升集体备课有效性
通过集体备课可以想办法在教学的有效性、教学智慧、教师语言等进行拓宽,在教学的反思、教学的环节的更改、教材的新解读等方面有所扩大。
三、灵活运用基础知识和重点词汇
早自习要求学生在教室里大声朗读,早读的材料可以是课本,单词表和课后的听力材料,也可以是练习册中的作文或平时阅读时发现的写得好的一些文章,同时注重词汇,词组,句型的过关,每天早自习下课前的十分钟,对学生所复习的内容进行检测,课后通过配套练习,巩固所复习的内容。
四、在复习过程中强调学生的主动性
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课堂上引导学生归纳知识点,并与其它知识做横向、纵向比较,帮助学生巩固运用。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及时查漏补缺,巩固好基础知识。加强综合复习课、复习讲评课的有效性的探讨,在复习过程中强调学生的主动性,避免课堂枯燥。
五、抓好A卷,着重做好七、八年级的分册复习
1.在复习过程中归纳整理单词、短语、功能句型等,对学生进行分层要求,减轻学生负担。
2.注重长篇阅读的高频词汇、短语以及重要句子结构的把握。
3.对相应语法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归纳清晰、总结精当,并适当进行低难度的单项练习和综合性较强的练习。
六、面对中考新题型,复习的方法
1.让阅读成为复习的一种习惯;
2.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能力成为每堂课的习惯;(听说读写贯穿每堂课)
3.训练学生解题技巧成为一种习惯。
七、抓好踩线生辅导
1.踩线生的定位:
根据学校本身的实际情况,学校通常合格率上下浮动5%——10%,划定为踩线生的范围。
2.踩线生的辅导方式与内容:
面对面、一对一、小组互帮的辅导,每次辅导内容都要有一定的针对性。
(1)八上、八下、九年级三本教材教学章节的分配不够均衡.八上有26节,八下有20节,九年级有39节.八下节次较少,能否将九年级的第十三、十四章移到八年级下册,初三要进行升中考试,要用时间进行总复习,新课内容可以少点.(2)可能考虑到声速、光速等内容,新教材将机械运动放在第一章.由于这一章有单位换算、运动相对性、速度计算、各地练习册上出现的运动图像等有些难度的问题,一下子就把新初二学生吓住了,认为物理难学.建议八年级上册章节顺序为:声现象———光现象———透镜及其应用———物态变化———机械运动———质量与密度.理由有: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角度来看,声现象比机械运动更能激发学生兴趣,学习内容也相对浅显一些,有老师去年按教材顺序、今年按上述顺序进行教学对比实验,了解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程度和物理学习的难度,发现上述顺序更适合学生;从各地的天气来看,物态变化放在光学后面学习合适一些,光学的一些实验活动可以在九、十月份在户外完成,物态变化放在十一、二月学习,那时的气温在下降,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观察许多物态变化现象;通过调查,我市不少学校就是按上述顺序进行教学的,声速、光速等内容先出现问题不大.(3)能否将第五章的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和第三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顺序对调.第一、生活中的透镜就是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先研究出规律再谈应用,合乎思维逻辑顺序;第二、学习《生活中的透镜》可以对凸透镜成像规律进行巩固理解;第三、现在的安排顺序只是想第二节为第三节起到一个引入的作用,其实不必要.还可以将《显微镜和望远镜》合并到《生活中的透镜》之中.将“实像和虚像”微调到《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这样可以减少一个节次,仍然符合课标要求.(八上25节次)(4)建议将第七、八两章合并,并重新组合顺序:力-二力平衡-弹力-重力-摩擦力-牛顿第一定律,这种安排是把二力平衡一节提到前面,接着学习三种力,把牛顿第一定律放到最后.理由是二力平衡的教学内容很容易结合《力》这一节里的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三要素去展开,重点从二力的“效果”和“三要素”去教学,可以不受后面其它力的有关知识的干扰,强化学生对平衡力的认识,在刚开始学习力的知识时就学好二力平衡知识.牛顿第一定律说的是力和运动关系,内容也相对独立,放在最后还可以起到对全章内容总结概括的作用,并且避开《二力平衡》和《牛顿第一定律》这两个学生容易混淆的内容在一块.教学内容相近,学生就不容易分清.这样的顺序更符合思维逻辑,学生可能容易理解接受些.以前教学中,学完二力平衡后,学来学去,还有不少学生判断不出平衡的二个力,大概就是上述的原因吧.(5)新教材第八章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相比旧教材,将“维持运动需要力吗?”改为“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提法直接明白,学生一看就懂;改“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为“演示”实验符合教学实际;删掉“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也很好,避免误导学生.但我觉得该节内容的顺序不合理,文中先学“惯性定律”后学“惯性”,笔者想原编者的用意可能是将重点落在伽利略对亚里斯多德观点的否定上.这样的教学内容安排强化了牛顿第一定律,弱化了惯性,学生区分不清惯性和惯性定律两者的内涵,以至于解决有关问题时不能正确解答.物体先有“惯性”,后才有“牛顿第一定律”,惯性现象是“普遍”现象,牛顿第一定律描述的是“特殊”现象.能否先“惯性”,再“阻力对运动的印象”后“牛顿第一定律”,这是一个正常的思维顺序.(6)建议将第十三章和第十四章的前二节合并为一章,并移到八年级下册.第十四章第三节《能量的转化和守恒》移到第二十二章作第一节,并将第二十二章第四节的《能量转移和能量转化的方向性》这部分移到这一节里作为第三部分.将第二十二章第一、四节合并为第四节,内容相近.这样的改动比较合理些.(八下25节次)(7)第十七章第四节单独设置较好,但所选的两个例题不好,这两题相对第二节的欧姆定律,梯度较大,并且例题2的电路图有问题,若滑片滑到了左端就短路了.是否可以用固定的串、并联电路题目分别去替换,并在计算结果的基础上将旧教材“电阻的串联和并联”内容融合进去.(8)第十八章第二节《电功率》的最后一个知识点“电功率的测量”移到第三节为好.因为第二节的内容过多,前三点一节课都不一定能完成,放在第三节前面,既可以作为测量功率的理论基础,又可以作为这节课堂教学的开篇引入.(9)第十九章《生活用电》单独设置很好,加强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但笔者觉得第三节《安全用电》放在第二节好些,先防触电,再防电气火灾,这样是否顺一些.还有该节删除了人体的安全电压内容,不知是何考虑.有了安全电压值,学生对照明电压危险的认识就不言自明了.另外,第二节的题目《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不够好,能否换为“预防电器火灾”或“电路保护”,旧教材最后一小段内容建议不要删除.用电安全问题来不得半点马虎.
2对教材栏目设置的建议
(1)能否保留“阅读指导”,作为该章的学习目标,供同学们自己阅读或者预习时参考.若保留就适当修订和完善一下,有的章节的“阅读指导”不那么准确、全面.(2)对“想想做做”的建议:教材对“想想做做”定义为“以动手为主的学习活动,通过简单易做的小活动,……”,是想通过“做做”再“想想”后总结得出结论,都是安排在教学内容中间,好像不做还不行.可见,“想想做做”归根到底属于课堂学生分组实验.但由于受器材、当节次教学内容、课堂时间、学生在校住宿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有的“想想做做”在课堂上开展不了.可以对“想想做做”进行重新安排:部分简单易行、器材足够、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继续保留;实验器材不是很足、也不是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的改为演示,学生着重在观察和思考上;还有需要用到生活物品、花时间较多的,课堂开展困难的改为“动手动脑学物理”的内容,留待学生课后去拓展.有的是生活中的现象,可以改为“想想议议”.通过研究,笔者认为要修改下述的“想想做做”:八年级上册第44页的、58页的、60页的纸锅烧水、70页的、94页的;八年级下册第5页的、12页的、33页的、41页的、44页的实验可改为“想想做做”并与上面的合并、59页的、71页的滚摆;九年级全一册第27页的2和3、97页的“亮度相当”、124页的、134页的、176页的.
3对“动手动脑学物理”题目的建议
新教材的“动手动脑学物理”题目相比旧教材多一些,新加进一些实用的题目,但总体感觉比旧教材偏难一些,不知有什么考虑,难道说旧教材难度没有达到要求.(1)八年级上册31页第3题:长铁管到底要多长才行?通过计算至少要36.4米长才行,哪里找得到?就算有铁管,由空气中传播的声波不知是否能传这么远距离?此种题的意义也不大,建议删除.(2)八年级上册99页4、5、6题都有些偏难,《课程标准》的要求是“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此三题都属于理解的层次,建议换题.(3)八年级上册102页第4题第二问有些偏难.主要是由于从叙述内容到填空的思维跳跃度过大,建议问题可以多设几个台阶降低难度.(4)八年级下册56页第5题有些偏难,《课程标准》的要求是“知道阿基米德原理”,属于“了解”的层次,此题属于理解的层次,拔高了要求,教师的教学难度会加深.(5)九年级全一册157页第2题有些偏难.原题问“为什么通话费就高了很多?”学生理解起来可能有歧义,并且此题涉及的内容环节很多.建议改为上海的一个手机用户如何与北京的一个手机用户实现通话的.
一、实施地理复习的“三步走”
初二下学期从开学到地理会考,不到四个月的时间,要进行八年级地理下册的教学,还要把初中地理四册书的知识点复习完,时间紧促但任务繁重。我的具体做法就是合理规划复习时间,实施三步走的复习策略:第一步,用大约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完成八年级下册的教学;第二步,用大约一个半月的时间把四册地理教材的知识点给学生串一遍,让学生对地理知识有了更系统的认识和把握,为后面的综合复习奠定基础;第三步,剩下的一个多月的时间,对每册教材重难点有所侧重,引导学生重点突破,同步进行的是章节测试或全册测试,通过考试反馈学生的复习效果,随时调整复习方法,教师真正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二、构建地理知识的“经纬网”
地理会考试题的灵活性强,覆盖面广,这就要求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贯穿和灵活应用能力强,不能出现知识断层现象。指导学生复习时,要做到一个知识点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如复习中国的农业时,可把中国的气候与同是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美国和俄罗斯结合起来,进行横向对比,得出地理位置对不同国家气候带来的影响,以及延伸到农业的影响;复习我国四大地理区域时,可把八年级上册的地形、气候、河流、交通、工业和农业的内容纵向联系起来,形成地理知识的经纬网,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三、抓好地理插图的“图形链”
地图是地理学习的第二语言,是打开地理知识之门的金钥匙。在历年的地理会考试题中,读图分析的试题几乎占到总分的80。而实际学习中大多数学生的图表的识别和运用却是软肋所在。复习中要充分利用好教材的所有插图、多媒体课件的示意图和教材阅读资料的图表,帮助学生掌握总结填绘图表、阅读图表、分析图表的基本方法和规律,使学生熟练应用图文理解知识,形成图文互换技能的方法与操作能力,真正利用“图形链”的作用来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如在复习“两极地区”一课的内容时,对于如何判断两极地区两点间的相对位置是本节内容的难点。我引导学生回忆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北逆南顺”,在黑板上分别画出在北极上空和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示意图,然后让学生思考,既然地球自转是自西向东,那两幅图中自转弧线的箭头代表的都是哪个方向?北极地区两点间的南北方向如何判断?南极地区两点间的南北方向又该如何判断?通过对比,学生很快就掌握了在两幅图中判别两点相对位置的方法,这样化难为易,很轻松地让学生掌握了读图的技巧。
四、关注地理热点的“影响力”
近年来,我校在地理会考中取得了比较优异的成绩。对于我校来说,初中地理会考复习是初二地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要在短短的一个学期里,完成八下地理这一册书的新课教学,同时复习前三册书的内容,复习时间之紧迫、内容之繁多、难度之大,要在较短的时间内搞好复习,取得较好的效果,会考备考策略的制定是关键的一环。下面我结合本人的教学经验来谈谈我们在备考方面的几个策略,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班主任大力配合
学校领导把初二地理、生物会考与毕业班教学工作一同视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在过去的这些年中,校领导非常重视初二地理、生物会考的工作。一般在八年级下学期会考复习阶段,都会安排第八节进行生物、地理会考复习,由科任老师和班主任组成的团队来完成。还有其他各个部门都给了我们的工作以很大的支持。总之,领导高度重视和班主任大力配合是我们做好会考复习工作的前提,也是我们取得骄人成绩的重要保证。
二、加强集体备课,明确教学方向
备课是教学工作的基础,是上好每一节课的关键。在地理组备课组长的指导下,我们每周进行一次集体备课。
首先,认真研读课标,把握考试的方向。对新课标中每一个单元的知识要点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在教学中有的放矢,有章可寻。
其次,在集体备课中,我们会确定好本周的教学内容p教学重难点,学进度,交流上一周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今后改进的方法等。
再次,我们还深入研究了考试说明、近两年的会考命题方向及题型特点。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向学生传递一些与会考有关的信息,并注重课后知识点的巩固与会考相链接。
三、合理计划,高效复习
在短短的一个学期的时间里,我们需要完成八年级下册的新授课和七年级上、下册以及八年级上册三本书的复习,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是至关重要的。考虑到六月份的地理会考在即,从学期伊始,我们就充分思考了教学进度与地理会考的备考等之间的关系。我们地理组在学校领导的支持和指导下,依据我们学生的情况,制定了符合自己的复习计划。我们复习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章节梳理,重拾旧知(第6周~第10周)
第五周结束八年级下册的新课教学,从第六周起,充分结合课本和复习提纲,按章节梳理与归纳所要考到的知识点,把相关的知识点画出来,重点的做好记号,并做一些相应的练习帮助理解和记忆。目的是把学过的知识进行唤醒,拾起忘记的知识。
第二阶段:专题复习,整合知识(第11周~第13周)
这一阶段的复习,主要针对会考各题型展开的,其中读图题在会考中占非常重要的地位,所以要重点加强读图、用图的专题训练。进行各个考点的专题检测与点拨,让学生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此外,遵循“精讲精练”的原则,我们对《会考通关》以及相关资料进行有取舍地练习,坚持“讲、练、评”相结合的教学原则。
第三阶段:模拟强化,查漏补缺(第14周~会考)
以会考模拟题的形式进行检测,对知识点进行查漏补缺,找出学生的薄弱环节,指导学生分析答卷中的主要失误及其原因,并从中找出规律来,再进行训练、讲解,进一步巩固知识、提高应试能力,突出“测―评―练―讲”的模式。临考强调查漏补缺,回归课本。
总之,在整个复习过程中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以及循环复习工作,让学生及时做好笔记,对于一些常见的错误要做好归纳总结,力求要逐一解决。
四、重合作,促进步
1.“生生之间”的合作
合作学习是地理教学的重要形式之一。在教学中,挖掘地理优等生资源,发挥他们在课堂中“传帮带”的作用,可以很好的带动班级的整体提高。在每个班级里,把学生分成学习小组,每个小组里有优等生,也有潜能生,每个小组有两个组长,由每位组长分管各自的下属,形成“一对一帮扶”的模式。
2.“师生之间”的合作
我们己习惯于“威慑天下”,习惯于以智者的身份去“喂养”我们的学生。但现在的学生他们有着自己的个性和独特的见解。在课堂上,总是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认可,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转变观念,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在地理教学中尝试让师生合作,深入到学生中去,让学生接近老师。所以,平时我们科任老师除了在课堂上,给予学生更多参与和合作的机会外,课间也积极找学生谈心,做学生的心理以及学习方面的辅导,让学生更亲近老师,努力做到“亲其师,信其道”的合作关系。
3.“师师之间”的合作
一方面,地理组老师之间,建立师徒关系,以老带新,资源共享;另一方面,各班的班主任与科任老师建立合伙人关系,共同关注学生的复习。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2-0350-55
从2014年开始,本人所从教县区将生物与地理在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进行分卷合考,以各自总分的20%计为生物、地理的会考成绩,并将会考成绩计入学生参加中考后的总成绩,由当地各所高中量分录取。细算学生考得的1分只相当于0.2分,但从学生的生物学科整体成绩来看,有些学生成绩是18、19分之多,大多数能达到15分左右,但也有些竟然不到10分。如何做好生物学的复习,掌握方法是很重要的。
一、让学生了解生物试题题型及考试范围
(一)八年级生物试题题型
从本县区2016届初中毕业会考八年级生物试题来分析,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地理100分,考试时间60分),试题共分两卷,第一卷: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第二卷:非选择题(技能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填空题(共34分),简答题(两小题共6分)共50分。
(二)考试范围
生物学在七八年级开设,每学年分上下册共4册。知识点多,范围广,从2016届八年级生物试题来看主要考查学生对生物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为高中生物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如选择题1、2、4、5、8、10、18、22,填空题1、2、3、4、5分别考查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食物链、先天、血液的成分、关节的组成、艾滋病的可传染性、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植物的分类特征、人体的系统、人体的三道防线、传染病的传播途径等基础知识;考查的基本技能如非处方药的简称、急救电话、识别细胞的结构及三种血管出血的判断方法等。当然也有能力提升题,如填空题6(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首先将表格数据转在坐标系内表示出来,并连成一条直线,然后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回答酒精对心率的影响,从而通过探究我们得到什么启示。让学生既能基本合格,又能体现层次性。
二、整理与构建知识网络,切忌片面地讲
八年级的课程较多,学生又认为生物是小学科因而不重视。因此,生物总复习的目标要明确,任务要具体,这样有助于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归纳与整理,从而更加清晰地构建知识网络,所以,我们在复习中要重视章节联系、知识点联系,在要求学生掌握知识点的同时,使学生慢慢构建起知识的网络和系统,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求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能走出课本,较熟练地归纳本节的基础知识,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在复习中有所构建与整理,使学生进一步提高,而简单地讲解一些题目,如配套练习题是很难达到目的的。在以往的复习中,我们总是讲练结合、以讲为主或以练为主,毫无目标,更无线与网,从而导致学生无大的提升。学生经常抱怨付出的很多,回报却很少。因此,在做复习时,我们要把课本知识与对应练习结合起来,把让学生打好基础知识放在首位,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三、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让学生重视实验与结构图
生物是实验学科,让学生重视已知实验(课本中的大量图片信息),借助图片的直观信息帮助学生学习,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2016届初中生物会考的试题来看,图像和图表分析题都占有一定的比重,选择题有4个图共占8分。填空题有一个结构图题共占4分,有一个图表题共占5分,而这些图像又直接或间接地来自于课本。所以,我们在上课与复习时应特别重视课本图片材料。但是,在教学与复习过程中,师生往往忽视图片,而只是学习与熟记课本中的文字基本知识,因图片学生难以解读所以经常放弃。这样的结果,必然是学生技能一般。在教学中,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合作之下,学会重做实验,会做试验,这样不会让学生感受到灌输的感觉,产生怀疑的态度,使学生通过自身观察,彻底地验证实验结果。
四、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
很多学生记忆能力较强,也喜欢记忆,这是基于人机械记忆的延续,也是习惯的长期养成,而能力培养需要转换与过度,具有一定的难度。大多数教师往往认为生物学的内容大多属于记忆性的,只要学生的记忆功夫就行了。结果学生在考试中,稍微遇到灵活一点、陌生一点的题目,便感到无从下手。就像2016届初中生物会考八年级生物试题填空题的第6小题: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中的第(1)问将以上表格中数据转在坐标系内表示出来,并将其连成一条曲线便能说明这一点。分析其原因,并不是学生没有记住知识本身,而是缺乏数学知识与生物知识的联系与交汇,缺乏灵活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知道饮酒过量会有害健康,但到生物问题上就不会迁移了。
五、学会做题
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教会学生如何答题,试题有容易题、小题和难题、大题之分,在试卷设计上也往往从简单题开始,沿阶梯性设计,一般容易题和小题偏重于打基础,考查对基础知识掌握情况;难题、大题是知识点的综合与技能的应用,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从生物会考试题来看,选择题占了整个试题的一半分值,再加上填空题,小题占的比重就更大了。分析原因:一方面,小题考查知识范围广,覆盖面广,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另一方面,对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和增加试卷的客观性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会做题不仅有助于平时的学习,更为学生对知识的检测打下坚实的基础,做到两全其美。
总之,教学面对的是学生,作为教师要善于钻研,勤于思考,运用多种教育教学手段,从方法中走出来,用活方法,提高学生的生物成绩。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1A-0122-01
地理是一门研究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学科。地理学科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然而,在应试教育模式下,地理教师只关注教材中的知识点,不去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生活中遇到的地理难题。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只是被限制在书本世界和抽象的科学世界之中,丧失了对地理学科应有的生命价值和生活价值的探索。这种缺乏生活感和现实感的初中地理教学,不利于学生对地理形成亲切感和熟悉感,也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此,笔者将探索生活化案例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一、根据生活体验,选取教学案例
新课改比较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启发和引导作用。因此,教师如果能根据学生原有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结构,设计教学案例,使新旧知识点之间建立联系,那么就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内化新学知识。
所设计的教学案例,可以是教师的生活体验,也可以是学生的学习生活体验,且生活体验的范围也不仅仅拘泥于地理学科。一些学生觉得习以为常的现象,如四季变化、日月星辰的升起降落,其实是与地球运动状况密切相联系的。教师在讲述“地球运动”这一知识点时,如果能以学生日常熟悉的生活事例为教学案例,就会使抽象的知识点变得富有生机,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从而有利于教师引导学生自发探究相应的地理知识。
例如,教学商务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交通运输网》时,教师可以拿出几种火车票,如动车票、老式非空调车票、空调车票、高铁票,然后告诉学生坐不同火车的体验和感受。这样做,既能帮助学生科学选择出行的方式,也能让学生借此理解交通运输知识。
学生在各个学科的学习体验,也是生活体验的一部分,也可以成为教学案例。如教学七年级上册《影响气候的因素》时,在讲述地理条件对气候的影响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借初中语文教材中《晏子使楚》的“橘生淮南则为橘,淮北则为枳,水土异也”名句,让学生明白气候差异也会导致景观上的明显差异。
二、根据乡土资源,选取教学案例
乡土资源,是学生生活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乡土资源,还可以让学生产生一种亲切感。在课堂上应用乡土资源,能让学生有一种熟悉感,觉得教学内容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从而乐于接受所学知识。为此,教师应选取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作为教学资源,让教材知识点和乡土资源有机融合,让学生在一种熟悉的、亲切的环境中理解教材的知识点,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如教学八年级上册《水资源》时,为了让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教师可以举当地自来水厂处理污水的例子。如可以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播放自来水厂用沉降等物理手段处理污水的过程,了解细菌等微生物在污水中的应用等。从这个例子中,学生了解到水污染对城市居民生活造成了危害,从而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
又如,教学八年级下册《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讲述本地有什么乡土资源。然后,再引导学生思考本地区是如何开发和利用乡土资源的。最后,教师再总结乡土资源的开发方式。这样教学,能让学生在发现身边的乡土资源的同时,培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根据时事热点,选取教学案例
尽管地理是一门时效性比较强的学科,然而,教材中一些数据和信息还是难免会落后于时代。当今社会的发展节奏是快速的,地理教师只有紧跟时展的需要,及时选取最近发生的时事热点作为教学案例,才能使地理教学符合学生的需要。在选取时事热点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灵活更新教材的过时信息。
2013年龙东地区地理中考既是一次学业水平测试,又是义务教育阶段地理学科的终结性考试。考试内容与2012年相比,在试题的整体设计上,有创新,有突破,实现了地理中考(学业考试)与时俱进的特点,命题者更注重三维目标的具体落实,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试题结构上,变化不大,只是更注重于对世界地理知识的考察力度;在试题的难易程度上,立足基础,突出能力,稳中有变,难易适中;在具体试题内容上,无论哪种题型中的试题,均不同于上一年,达到考题连续两年内不重复,年年有变化的要求。由此可见,命题者是经过用心思考、细致准备和精心编制的。
本套试题立足新课程标准,遵循地理课程基本理念,强化了对地理读图、填图能力和对地理知识学以致用能力的考查,突出了地理学科的区域性和综合性特点。测试可以准确评价学生对地理概念、区域地理、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的理解和知识运用水平,可以反映学生真实学业水平,实现了中考的选拔功能,为学生进入高中学习打下了良好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试卷考查了初中学生七年级、八年级两年中所掌握的基本地理知识和基本地理技能,突出基础,知识面广,有一定的探究性、灵活性和综合性,起到了实施新课程的导向作用,有利于促进学生有效学习,也有利于引导教师改进教学方式方法。
二、试题的特点
(一)考查地理基础知识,难易适中。
本试卷为闭卷考试,时间为60分钟,卷面满分为100分。试卷中,选择题、填空题、连线题、填图题等题型,基本上都是分别按照七年上册、七年下册、八年上册、八年下册的先后顺序设计和安排的。试题绝大部分是围绕每册教材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设计,考查的是地理主干知识,涵盖了地球和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的主要内容,试题内容科学、准确,表述清晰无误,没有特别难和特别繁琐的题,也没有偏题和怪题。大多数试题既是主要的知识点,也是比较容易作答的,符合《20t3年黑龙江东部地区中考地理考试说明》中关于易、中、难比例为80:15:5的说明。其中,比较难的试题有选择题第5题,“关于地球五带中,哪个温度带有极夜现象”,七年级上册教材P12图1.20中并没有对此做出说明,只有在教师特别加以讲解,学生通过自己理解的情况下,才可能知道答案是北寒带和南寒带,即选项“D寒带”。选择题第15题,“关于东南亚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答案应该是“A湄公河”。不过,教材中对此也没有指出,没有在正文中明确写出来,学生只有在考前的学习中通过对七年级下册教材P27图7.18进行分析归纳才能得出正确答案。材料分析题第57题中的第(2)题,“关于雾霾天气的成因”,须要学生根据所给材料和生活体验进行总结和分析,属于学以致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具有一定的探究性、灵活性和综合性。
(二)分值分配较为合理,突显基础。
在教材结构中,《地球和地图》编排在七年级上册的第一章,突显其重要地位,世界地理的知识编排在七年级的上、下册中,中国地理的知识则编排在八年级的上、下册中。关于试卷中分值比重,这里就不按“地球和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这个标准来分析了,而是按照教材中知识点占试卷分值比重来分类,如下表:
材料分析题考查的是“中国地理”的内容,这从表格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地球和地图”“世界地理”两部分内容,即七年级上下册所占的分值为57分;“中国地理”的内容,即八年级上下册所占的分值为38分;我省的乡土地理知识占5分。基本符合《考试说明》中“地球和地图约占10%;世界地理约占40%;中国地理约占45%;乡土地理约占5%”的试题知识内容分布结构。试题能够体现新课改的理念,注重检测《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中要求的各种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注重考查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生活实践和热点问题,充分利用了地图语言来表现试题内容,体现了地理学科的特点,适当增加了试题的人文性和开放性,突显地理学科的特色。
与2012年龙东地区地理中考试题相比,2013年龙东地区地理中考试题在知识内容分布及结构上基本一致,只是更加侧重于对七年级上下册知识点的考查,比2012年多了5分。
(三)注重读图分析能力的考查。
地理学科的特点是以图表为主要表述语言,在学生能力的培养上,要通过读图和填图来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能力。特别是在实际的工作和生活中,地理图表的运用更是涉及面广,适用性强。所以,读图分析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本套试卷中,第四大题共有6道填图题(51~56),共37分,所占卷面总分的比重是较高的。其目的就是全面考查学生对地理图表的掌握情况,考查学生读图分析的能力。
(四)试题设计与时俱进,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学以致用。
本套试题在设计上十分注重“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理念,并能把试题的设计与时俱进,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既不显得枯燥无味,又能体现地理学科的人文性特点。例如,选择题第22题,“当校园中的五星红旗飘向北方的时候,说明此时校园所在地的风向是哪里”,考查的是学生能否理解“风向是风吹来的方向”这一概念,并将其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再如,读图分析题第51题“地球公转示意图”中的第(4)题“我们考试的时间是6月27日,此时地球运动到图中的______两点之间”,就属于考查学生学以致用能力的设计。第55题“台湾略图”中的第(2)题“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图中表示的字母是_____”;第56题“走进家乡,了解家乡”中的第(2)题“冬季的哈尔滨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素有‘______’城之称”。这些都体现了本套地理试题与时俱进,注重生活中的热点问题,适当增加试题人文性,学以致用的特点。还有第57题,在这个材料分析题中,将2013年上半年以来对我国影响严重的雾霾天气的话题,通过详细真实的数据和背景资料表述出来,并通过“材料”的“提示”,让学生找出雾霾天气形成的原因,学生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停用30%的公车”,分析出“汽车尾气”这一答案;根据材料中的“增加燃煤企业的检查、严格监管工业企业烟尘排放”,得出“工业生产排放烟尘”这一答案;根据材料中的“要求建筑工地文明施工”,得出“建筑施工”这一答案;根据材料中的“对主干道每天增加两次洒水降尘”,得出“道路扬尘”这一答案等等。也就是说,学生可以答出题目中要求的3个答案。当然,这3个答案也是灵活的,不是固定的,只要与材料相关,符合题意就可以。本题也是对所学知识的拓展和延伸,紧密联系生活,与时俱进,学以致用。
(五)试题中的不足。
在试题内容比例的设计上,还有待进一步改进。比如,在《考试说明》中,要求地球和地图的相关试题约占10%,而本套试题中,这部分内容占了8分,分别是第3、4、5和第51题,关于经纬线和地图的试题则根本没有,而经纬线和地图的相关知识既是初中阶段学习的重点内容,又是学习高中地理的重要基础。比如,关于某一点地理坐标的判定、某一点所在的半球位置、某两点的相对方向、比例尺的相关计算等等,这些重要基础知识点都应该在试题中有所体现。
在试题题目的表述上,也有待进一步完善。比如,选择题第21题,原题的表述为“撒哈拉以南非洲主要出口的商品是什么?”应该表述成“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主要出口的商品是什么?”虽然只是一字之别,但是,加上“的”字之后,读起来上口,而且表意更加明确,况且七年级下册教材中的课文题目就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意思是“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部分”,但不能称为“南非”,而撒哈拉沙漠以北的非洲部分,则可称为“北非”。
另外,填空题第46题,题目是“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是_____”,应该表述为“西北地区主要的自然特征是____”,虽然只是增加了“主要”两个字,却可以突出表现西北地区多样的自然特征中最主要的那个特征,即“干旱”。因为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自然特征除了以干旱为主以外,还有冬冷夏热,气温年差大、气温日差大,风沙天气多等等。所以,只有加上“主要”两个字,试题的表意才更加明确,学生在解答时才更容易准确。
三、教学建议
针对2013年的中考地理试题的命题思路和试题特点,建议初中地理教师在今后的地理教学中做到以下几点:
(一)重视基础知识教学,联系生活实际。
在初中地理学业考试中,非常注重基础知识教学和生活实际两方面的考查,教师在教学中要介绍主要的、必备的地理知识点,同时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培养图表分析能力,并将地理知识紧密联系到生产和生活的实际中,为高中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重点培养图表分析技能,加强填图训练。
地理图表是地理学科特有的“语言”,对地理图表的阅读、分析和推理是培养学生学习地理技能的重要途径。在近年的地理中考中,考题对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要求日益提高,读图分析题的比重也越来越大。所以,教学中,教师要重点指导学生对重要地图、图表的阅读和分析,通过地理图表记忆地理知识,初步学会图文互换,能够准确、全面地“看出”图表中显性和隐性的信息,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综合运用地图的能力。
(三)复习时要有针对性,不搞题海战术。
地理中考复习涉及内容多,初中两个年级的4本教材都要兼顾,复习时不必面面俱到,教师要根据近几年的中考试题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计划安排,力争将课本内容变薄变少。在设计复习题时,切忌搞题海战术,弄得师生都很疲惫。每个学校安排的地理课时都不多,每周一般都是两节课,为了有好的复习效果,教师要给学生“把好关”,提高课堂效率,最终决胜地理中考。
(四)考前让学生留意与地理相关的新闻和时事热点。
近年的地理中考越来越关注时事热点,一般都体现在材料分析题中,如果教师在中考复习中能够做好材料分析题答题方法的指导和培养,并预先对考前发生的与地理相关的时事热点进行归纳整理,学生可以将材料分析题这5分全部拿到。从2012年龙东地区地理中考题来看,试题设计的是“6月5日世界环境日”的话题,并结合中国“绿色消费,你行动了吗?”这一主题,倡导节约和环保,让学生谈一谈对“绿色消费”的理解,设计公益广告等等。在2013年龙东地区地理中考题中,则设计了关注“雾霾天气”这一热点话题,紧密联系生活。所以,在中考前的复习中,教师也要指导学生留意与地理相关的新闻和时事热点,做到“心中有数”,并能产生“联系”,早作准备。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每节课都由几个重要的知识点组成,学生的学习目标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这几个重要的知识点,对于生动活泼的感性的初中生,用枯燥的理论去讲解,不但增加了教师的讲解难度,无形当中也增加了学生的理解难度,降低了物理学习的趣味性,但是,如果能够巧妙合理地运用开发小实验于教学过程之中,并能够正确运用学过的知识讲解书本中的小实验,不仅能够降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难度,而且也能够使物理学习过程由晦涩难懂变得通俗易懂,不但能够使学生更爱物理更喜欢物理,从心底里种下对物理学浓厚兴趣的种子,而且可以使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提高。
如何正确运用和讲解小实验,通过小实验掌握知识点关键在于三个方面,第一,设计的小实验简洁明了符合当前情况下学生的认知规律;第二,做好充分的准备演示好小实验;第三,巧妙地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把小实验中包含的道理充分解读。
下面我就以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四节“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为例谈一下我的看法。本节的口吹硬币跳越木块小实验,学生可以人人都做,学生特别感兴趣,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动手非常积极,一次可能不成功,学生通过不断努力不断总结,最后总能得到令自己惊喜的生动现象。
硬币由原来的静止到突然跳起,是由静止到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力使硬币由静止到运动,说明硬币受到了一个向上的比硬币重力大的力的作用,这个力怎么产生的?引导学生观察,硬币由静止到跳起这个过程,唯一发生变化的情况是,在硬币上表面沿水平方向用力吹气,硬币上表面空气突然快速流动,下表面与桌面之间由于相互接触空气不流动,上下表面受到空气压力的合力F=(P下-P上)S,由于P下没变,S没变,只有P上变小,空气压力的合力才可能大于硬币的重力,才会上跳,因此得出,上表面 因空气流速突然变大而压强变小, 其他内容就此迎刃而解。
初中物理各章节基础知识有一定的关联性逻辑性,另外还要对学生已经学过的基础知识有充分的了解,引导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去解释奇趣的现象,学生易于接受,上述学习过程不但巩固了基础知识,而且积极地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可谓学以致用,使学生充分地体会到驾驭知识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快乐,学生也更深切地体会到知识的力量。
开发小实验对物理教学的影响非常重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总结经验,发现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以便尽可能地降低学生理解新知识的难度,不管用什么样的开发实验都不能脱离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解决新疑难问题的思路。
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三节大气压强,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塑料吸盘压在光滑的墙上,用饮料管吸饮料,学生对此可谓熟视无睹,这些都是说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但是跟学生解释起来有一定难度。
讲解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可设计如下实验,找一只大点的塑料注射器,安放针头一端沿针筒直径方向切去,露出活塞底端,活塞抽出一段,漏出活塞底端的一端用橡皮膜封住,这样针筒里就密封了一段空气柱,针筒内外无变化,橡皮膜是平的。讲解大气压强存在时,可演示此实验。为增强实验的演示效果,实验时可用投影仪。
操作:将活塞向外拉动一段距离。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学有所获,能力得到提高,做到让学生喜欢学习、主动学习并学会学习。而教师在“任务与应试”的双重压力下,既要进行词汇语法等各种知识点的教学,又要安排课堂活动,老师教得累,学生学得也累。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构建高效的英语课堂就显得尤为重要。对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词汇以及阅读教学两个反面探讨一下如何构建高效的英语课堂。
一、词汇教学
众所周知,要学好一种语言,词汇是关键,词汇量越大,英语学习效果就越好。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会发现有些学生因为记不住单词而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有效的进行词汇教学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如何让学生主动自觉的记住单词呢?笔者认为可以让学生掌握一些学习策略,教师在教学中实施一些策略。
1.词汇学习策略
(1)读音和拼写。在教学中,我们会看到学生把first写成 frist, tired写成 tried, proud写成 pround。这是因为学生对词的读音掌握不好。教学中我们要指导学生掌握音素及一些字母组合的发音,重视单词读音,注意音和形统一结合,培养学生按拼读记忆单词,达到见形而知音,听音而知形的效果。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自主掌握词汇的效率。
(2)构词法。英语的构词法主要有合成法、转化法、派生法、混合法、截短法和首尾字母缩略法。合成法如gentleman, bathroom。转化法如land 、rain。派生法如 able-unable、 like-dislike。混合法如helicopter airport-heliport 、photograph-photo。缩略法如UFO-unidentified flying object。只要掌握词根,运用构词法,既能提高记忆的效率,又能扩大词汇量。
当然我们还可以用到其他的方法。如对比法、归纳法、联想法、翻译法及猜测法。我们可根据实际情况去运用。
2.词汇教学策略
词汇教学重在教学的情景化。首先可采用情景呈现法,如可以使用图片、简笔画、实物、表演、语言或是flas来介绍生词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词义。如在教alien、UFO、land这些词时,我就用了flash呈现出从天而降、外星人走出来的画面,让学生感受到A UFO landed on the street, the aliens get out of the UFO。帮助他们既理解了也记住了单词。其次再创设情境,帮助学生运用所学词汇。如单词造句,翻译句子,回答问题,复述课文,猜词游戏等,让学生把学过的词汇在听、说、读、写各方面全方位运用。如讲方位的介词时,结合教室内的布局,让学生自己描述 Some desks and chairs are in the classroom. Some books are on the desks. The chairs are under the desk。这种教法能使学生学以致用,在语言交际中运用词汇,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二、阅读教学
英语阅读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取新的知识,提高认知水平,展示学生的语言技能,增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要深化阅读的内涵和拓展其外延。因此教学过程中要将其延伸到现实生活中。
(1)文化的延伸。文化的延伸通常指提供给学生相关国家的文化习俗,如历史、地理、娱乐、运动、饮食、教育、礼仪等受学生欢迎的阅读材料。通过对与阅读内容相关的文化进行延伸,为学生的进一步阅读做好铺垫,扫除阅读障碍。如《新目标》八年级上Unit9 “When was he born?” 阅读教学的文化延伸可设计介绍Mozart ,Tiger Woods ,Ronaldo的表格,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人物及其社会文化背景。八年级下册Unit 7中的“Would you mind keeping your voice down?”阅读教学可以根据阅读材料,延伸教学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礼仪特点。九年级Unit 6中的“I only eat food that tastes good”阅读教学可以延伸拓展中西方饮食文化等等。
(2)语言的延伸。语言的延伸可以让学生巩固所学语言知识,分析语篇的结构层次和意图层次,学会创造性地运用从阅读中所掌握的语言形式。学会创造性地运用从阅读中所掌握的语言形式,有助于其写作能力的提升。如八年级下册Unit 9中的“Have you ever been to Singapore?”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带着学习和赏析的态度浏览文章,体验新加坡美景。然后,笔者和学生一起寻找文章中的语言美。如整篇文章先总体描述,然后进行细节分化,描述新加坡的气候、食物、野生动物园等,最后总结全文。学生可在文中找出一系列的连接词,把全文完美地连接在一起。如:on the one hand,on the other hand,however,whether ... or,and of course...另外还可带着学生从文中找出优美的句子:It’s a wonderful place to... Maybe you fear that...It might seem strange…You won’t have any problem…One great thing about ...is ... 这样既可以让他们理解文章,同时也可以从阅读中许多关于写作的方法,从“读”上升到“写”的高度。最后设计题为 “Have you ever been to LuXi?”的书面表达,充分检测他们的学习效果。
(3)情感的延伸。情感态度对于学生的成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阅读教学中许多阅读材料都有积极的情感主题。所以情感的延伸可以让学生树立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九年级Unit 1中的“How do we deal with our problems?”延伸的情感主题可以是:克服困难,顽强自信;九年级Unit 7中的“I’d love to sail across the Pacific”延伸的情感主题可以是: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九年级Unit 8中的“I’ll send you a photo of Lucky”和八年级下册Unit 4中的“She said helping others changed her life”延伸的情感主题可以是:与人为善,参加志愿者活动,增强社会责任感;九年级Unit 3中的“Should I be allowed to make my own decisions?”延伸的情感主题可以是:换位思考,感恩父母。如果教师善于挖掘,把阅读教学作为一种资源载体,延伸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融积极的情感教育于其中,更好地达到阅读教学的效果。
另外阅读教学的延伸还可涉及到情景的延伸和思维的延伸。在这里我就不做过多的说明了。
三、结束语
课堂教学当然不仅仅包括词汇和阅读的教学,还包括听力、语法等方面的教学,要构建有效的课堂,需要我们教师能研究学生,优化教法,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并能做到精讲多练,培养学生的能力。这样才能使教学有序、高效的进行,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王淑珍.青年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易入的误区及对策.《中小学外语教学》,1999.6
一、指导思想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世纪精神为指针,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尽快适应网络环境下和计算机辅助下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
二、基本情况分析 通过一年地理学习,学生对地理学习方法已基本掌握。学习中国地理相对比较容易。但由于学生的程度参差不齐,所以应重点在教法上以面向中游学生的“双基”和应用能力为主,同时兼顾两头,让优秀生更突出,让落后生有进步。争取通本学期的学习让每一个学生都“学会地理,会学地理”,并且会应用地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教材分析:本学期主要的地理教学任务:主要是学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中国的自然环境、中国的自然资源、中国的区域地理。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主要学习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人口、民族,介绍了我国的领土情况、行政区域的划分、人口概况及其政策、民族的基本情况、我国的民族政策。第二章:中国自然环境。介绍了我国地形、气候、河流的基本情况,介绍了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并指出了不足。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介绍了我国主要自然资源的特点、分布、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第四章:中国经济:介绍了区域地理的划分。重点讲述了四大区域的情况。
四、教学目标 认识领域:掌握大纲所要求的认识领域
能力目标:
1. 通过各种途径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并形成地理表象,初步学会根据收集到的地理信息,通过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形成地理概念,进而理解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
2. 尝试运用已获得的地理概念,地理基本原理,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
3. 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思路,搜集相关信息,运用有关知识和方法,提出看法或解决问题的思路。
4. 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自己的学习的体会、看法和成果,并与别人交流。 德育目标:
1.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关心家乡和祖国的建设,增强对祖国和民族发展的责任感。
2.正确认识我国不同地区的地理差异,理解和热爱祖国优秀的文化传统。
3.进一步树立协调人地关系的观点、地区差异的观点、因地制宜的观点、
地区发展潜力的观点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进一步学会运用这些科学观点分析和解决一些地理问题。 4.正确对待我国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进一步养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依法规范自身行为和影响他人,并以力所能及的实际行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和能源。5.进一步感受、体验和欣赏地理环境中的和谐美,进一步增加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进一步养成实事求是、严谨细致的科学精神,进一步体会人地关系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在学习和实践中进一步培养集体主义观念,与同学相互尊重,团结协作,提高自主性,培养创新精神。
五、具体措施
1、认真参与集体备课,精益求精,争创优秀教案。
2、参加听课评课活动。虚心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3.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保障每节一练,做到全批全改。
4、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在教研处,教务处的指导下,努力使教育教学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能力再上新台阶。5、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地理学科特点,开展学科知识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6、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不断自学,提高课件的制作水平,争创优秀课件。
7、每次月度考试后,全面做好每个学生,每个班级的教学质量此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分析
注意发现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8、拟好复习计划,制定复习提纲,认真组织复习。
初二地理教师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二
地理教学计划详情如下:
一、所教年级学生现状分析
本学期继续任教初二地理,根据上学期教学成绩和教学实际分析:
(1)每个班会学中国地理,会用地图,有一定的分析理解力,对地理有一定的兴趣的学生达到了三分之一多。
(2)每个班学习地理能够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但分析问题阅读地图还需在老师指导下进行,不能独立选用所学知识来分析问题的占比例的也能达到三分之一多。
(3)地理基础知识差,基本概念不清,根本不会看地图、不会学地理,完全靠死记硬背取得一点成绩的占不足四分之一。
二、本册的知识系统和结构
本册教材为中国地理下册,第七章中国的农业第八章中国的工业第九章中国的交通第十章中国的商业和旅游业属于中国地理总论,是在上册介绍了中国的地理环境、自然资源之后逐章讲述的。第十一章中国的区域地理从区域性和综合性的观点,着重指出每个区域的地理特征,选择每个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主要问题加以论述,最后一章中国在世界上是在学生学完了中国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以后从总的方面认识中国的国情,并从政治、经济的历史发展变化中,认识我国在世界的地位以及我们的奋斗目标和肩负的责任。
三、本册教材总的教学目的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目的
1、完成中国地理下册的教学任务,进一步使学生获得地理基础知识,学会地理基本技能。
2、向学生传授中国地理基础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继续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国情教育,进行辨证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教育,进行地区差异、因地制宜与发展潜力,人地协调发展等科学地理观点教育。
3、在传授地理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独立思考能力,使学生善于运用所学知识去独立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本册教材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种植业的南北差异、我国农业的发展、铁路干线、商业中心的形成和分布、旅游资源、区域地理的北方和南方地区是重点。工业的分布及原因、铁路干线的分布、区域地理是难点。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当前,地理教学改革已经进入全面实现素质教育的新阶段,我们第四册的教材这学期也做了很大的调整。按照全面实现素质教育要求,地理教学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优化地理课堂教学:
(1)从教学目标上,课堂教学设计注意强调知识、能力、态度三方面的全面发展,特别强调能力的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
(2)在教学内容上讲授地理知识的同时,注意以突出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观点作为主线。
(3)在教学过程上,做到整体优化:
A、注意创设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情景,使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和教学过程,特别注意重视地理图像的作用,让学生围绕图像充分进行观察想象和思维,即开展以“表象--想象-联想”为主要形式的形象思维,从而达到理解、巩固与应用。
B、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将不同教学方式融于课堂教学的始终,同时注意让学生逐步掌握正确的科学的学习方法。
C、在教学手段上,恰当地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从“板书、板图、板画”到现代的投影、录像、多媒体计算机,发挥它们在优化教学过程的综合效益。
D、教学过程中,注意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
E、注重实践教学,组织模拟旅游比赛,选择旅游路线,并介绍沿途的自然条件和资源,经济发展的情况以及风土人情等。
初二地理教师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三
一、 指导思想
以《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地理,能够对地理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通过学习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会学地理”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初二年级是经1年半学习,年级整体情况较好,生活、学习基本上能按部就班,任教年级约120名学生,有三个班级,基本形成了有序课堂,为有效教学事先存在了基础。个别学生有时不能形成班级焦点,必须进行较多的组织教学。有不少学生好动、贪玩,精力不集中,学习方法欠恰当,因而学习成绩不够理想。面对这种情况,作为教师要加强思想教育,做到因人因材施教。
三、教材分析:
该教材针对初中生的特点,设置了多个学生活动,同时还有课外读及小资料对学生的知识面的拓展起积极作用,同时活动又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初中地理整学期的教学内容,实际上就是基础知识和灵活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两大部分。
复习基础知识,必须以书本为主,将书本看透,图看懂,达到重点知识理解记忆。只要基础知识能理解掌握,通过活动题检验理解的程度。如果活动题能顺利解决,那基础知识也就基本掌握,灵活运用理论解决问题的前提条件就已经具备。
四、教学目标:
初一地理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和第三章《天气和气候》是本学期的复习教学重难点。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最难,学生普遍掌握较差。转入复习时,这部分应作重点讲解复习。经过初一的学习,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已有所提高,复习时再讲解,学生理解起来就应该容易些。所以,教师应抓住这个时机全面系统地引导学生理解掌握,给学生一个整体知识的框架,让学生理清思路。
第三章《天气和气候》的难度比第一章少降低一些。复习时可以多以实际生活作为例子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尤其是第二、三节气温、降水时空分布的变化。
这两章内容都应以读图理解作为突破,其他章节可以点清重点,让学生理解记忆。
总之,复习要紧扣教材,有效运用地图,精选练习加以训练巩固。 初一地理难点,重点很多。大部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巩固还不过关,所以复习的方式应以夯牢重点基础知识记忆,抓住读图理解掌握为主。
下册区域地理以课本图为重点抓住关键,做到图文结合,掌握基础培养能力。
总之,复习要紧扣教材,有效运用插图,精选练习加以训练巩固
初二重点章节有:
第一章第一节《辽阔的疆域》;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三章第三节《水资源》;
第四章第一节《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
第二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第三节《工业的分布与发展》
下册区域地理以课本图为重点抓住关键,做到图文结合,掌握基础培养能力。
总之,复习要紧扣教材,有效运用地图图,精选练习加以训练巩固
五、 教学措施与计划
地理复习时间短、内容多要让90%以上的同学取得较好的成绩有一定的难度。为了在有限的时间里,把握考试要点,作到科学合理、优质高效地安排复习,在全面分析课程标准和考试标准的基础上,特制定二阶段复习计划。
第一阶段:(3月22日――5月21日)立足课本,夯实基础
这一阶段的复习主要是严格扣紧考试大纲规定的范围,以《学习手册》中概括的知识体系为线索,引导学生认真研读课本,特别是课本中大小标题(黑体字)的内容,它们概括性强,重点突出。课本中的“活动”、插图图表,重要的阅读材料(如:之“最”)也不能疏忽。做到正确把握地理概念,正确掌握读图、填图、绘图等基本技能。只有掌握熟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才能够灵活应对各种试题,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第二阶段:(5月22日――6月13日)梳理体系,讲练结合。
课本的基本知识点的熟悉掌握是必须必要的,但是仅仅有这个环节,还是不够的。因为,考试不是简单的对课本知识的重复再现。其中,解题的方法解题的思路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中考中能否考出比较理想成绩的一个关键所在。针对地理考试题的特点(“无图不成题”是地理中考试卷的重要特点)。我们这阶段安排了以下两个环节:
1、梳理体系环节。章与章之间、节与节之间的界限,以地图为中心,整合相关地理知识,形成知识系统的体系化。以帮助于学生形成空间观念、提高空间思维能力(地理思维能力),也便于学生专题掌握知识,并在中考中答题过滤组织使用知识点。
2、讲练结合环节。主要分各种题型的讲练(读图、填图、绘图训练,材料分析题训练, 开放性题目训练),各种专题的讲练(精选部分中考试题,组成几套专题练习)。通过讲练,帮助学生总结和归纳有规律性的知识,教给学生解题思路和方法,解决某一类问题的切入点、方法,规范表达的方法,分析地图的方法及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同时布置量小而精的作业(对练习要精选,注意练习的基础性、代表性、典型性,以基础题为主,适当综合、适当提高。坚决舍弃“繁、难、偏、旧",的题目)帮助学生理解、巩固、掌握和应用所学知识,并从中发现不足和漏洞,及时调整教学,补缺补漏。
通过这个环节的复习,学生们基本做到课本知识点熟悉,应考方法掌握。那么学生们参加中考应该说,就没有多大问题了。
强化训练,冲刺中考。通过模拟题实战的强化训练 [精选几套中考模拟试题进行近似实战的强化训练(做到限时、限量、优质),注意发现问题,及时指导] ,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熟练掌握解题方法、解题技巧,最终以百倍的信心冲刺中考
初二地理教师教学工作计划范文四
经过一个愉快寒假的休整,又迎来了一个新学期,为了保证在新学期里更好的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先做好如下教学工作计划:
一、学生现状分析:
本学期是在学生经历一个学年的地理方面知识的学习进入了初二阶段,学生在初一阶段的学习中,掌握了必要的基础知识,也具备了一定的地理技能。在课堂上能进行有序的教学,但学生之间的水平参差不齐,一些学生由于平时投入少,未能及时做好复习,课堂内精力不集中。有的学生读图分析的能力不太强,所以本学期要按照班级实际情况,并在教学中关注全体学生,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成果。
二、教材分析
学习中国地理知识和运用常见地图、地理图表,以及填写简单地图和图表能力,培养学生对地理事物的观察,记忆想象思维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简单的地理问题的能力。初步树立正确资源观、人口观、环境观,懂得协同人类发展与环境关系。
三、本学期教学目的
本学期是在八年级上册讲述中国地理概况、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的一般特征的基础上开始进一步阐述我国不同的地理差异,认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之间的差异。了解省级区域、省内区域和跨省区域的位置、自然特征及经济的发展状况。
四、提高措施
1、在一年级现有的基础知识上,根据学生的实际做好每一节课的课堂实际,在课后的反思中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取长补短,提高和完善自己的教学。在课堂上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地理事物和现象,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在相应地理材料、图片中独立获取地理知识。在平时月考之前,把学习的基础知识要掌握好,并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加强记忆方法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对个别学生加以指导,使他们更快进步。
2、做好不同学生的提高工作。本学期要对中学生在掌握好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他们的地理能力,如读图和用图的能力。对于他们不正确的学习方法给予改进,在课堂上要注意他们的听课状态检验学习效果。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因人数较多,所以更要加强听课效率,适当完成基本任务。就是掌握本节基础知识和在图上读懂必要的内容,就是从简单的知识学起,使他们能体会到成功,多给他们一些鼓励,还要继续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3、结合中国地理的具体内容,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的教育。根据我们国情、乡情,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和环保观的教育。纠正他们不良的学习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
五、继续渗透
1、通过本学期学习,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
2、进一步树立人地协调观念,进一步学会运用科学的观点分析和解决一些地理问题。
3、养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依法规范自身行为和影响他人,并以力所能及的实际行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和能源。
通过本学期地理教学,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进一步提高阅读地图的能力。同时通过本学期教学,使学生掌握中国地理概况,中国的人口、民族特点及分布。了解人口问题给社会经济 、资源、环境带来的压力,掌握中国的自然环境包括地形、气候、河湖的概况及相互之间的联系和影响,认识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的不良影响,提高学生的节约意识。
六、自我提高
本学期继续加强各种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的学习,并及时圈点重要内容,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理论水平,以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听取其他老师的教学过程,并从中吸取适合学生的特点的教育教学方法,应用到自己的教学工作中,利用剩余时间学习有关的教学书刊《地理教学参考》、《地理辞点》等,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活跃、充实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师德
1、拥护党的领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维护社会公德,为人师表。
2、以诚相待,做到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在帮助和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将以“学生为本”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真诚”,让他们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合作。
3、在个人修养方面,衣着简单,得体,言谈举止文明,对学生不用侮辱性语言以防伤害他们的自尊心。
八、教学亮点
好习惯的养成:首先要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品行端正,要有一个好的道德基础。其次是针对本学科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读图用图习惯,这也是我参加教研探讨并用相关地图来获取相应的地理信息。还有,通过电视媒体获取最新地理信息的习惯等等。
总之,开学初制定了教学教学工作计划,那么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就要按照它去做。在应用的过程中适合的留下来,不适合的进行调整,以利于教育教学工作。
初二地理教师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五
八年级下学期面临着会考,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订本计划如下:
一、面临的情况和任务
(一)、基本学情分析
由于学校严格执行国家的课程标准,非常重视各学科的教学工作,今年的八年级八个班341名学生,自七年级以来一直坚持系统的、正规的地理教学,没有因为是小科而受冷落。因此,大部分学生对地理学科有了深入的认识,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具备了学习地理的一般方法,初步具有了用人地关系的观点看待地理问题的“地里头脑”。从过来情况看,学生比较稳定,课堂纪律、课间纪律、师生关系都比较好,为本学期的地理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也是千差万别,具体到每个班,都有2、3名后进生(不单是地理学科,各科成绩都不理想)。通过家长座谈会和与学生本人私下里沟通了解,这些学生厌学情绪太严重,迫于家长的压力不得不上,一摸书本就头痛,他们学习成绩差主要是态度问题,缺乏学习的自信心。有的受社会上一些青年影响,认为不如早打工早赚钱好。
(二)、教学用时与教学内容
这几年地理会考时间是在五月下旬。不出意外的话,今年依旧。所以,八年级地理下学期教学工作只有15周的时间。地理教学内容除了八年级地理下册和《天津地理》,还要复习七年级地理上下册和八年级地理上册。
客观现实要求我们必须加快教学进度,才能充分准备地理会考。由于在上学期就做了充分准备,渗透拓展了部分下册的知识内容,因此本学期地理教学进度加快,是切实可行的。在期中考试到来时(第十周)完成中国地理下册的教学,用一周半完成《天津地理》教学,用三周时间依据课标要求进行有重点的复习。
(三)、提出的目标任务
培养学生初步具备读图能力、运用资料能力和联系实际能力;对于课标要求学生记忆的内容,必须要求学生背下来;对于地理基本概念、基本特征不要求背诵但必须理解。结合过来几年的地理会考成绩,提出本年度的地理会考目标:合格率达到98%;良好率达到85%;必须达到一个确保,即确保“有望升入重点高中的学生”达到良好。
二、把握教学和复习重点
(一)八年级地理下册:
1.我国地理四大分区的依据及各自特征,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2.首都北京、香港、澳门、台湾的地理教学;
3.西双版纳支柱产业――旅游对区域发展的带动作用;
4.结合珠江三角洲说明地理环境和区域发展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5.西部大开发――新疆
注:长江沿江地带在上学期学习长江和我国工业时已经做了渗透;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在上学期学习黄河时已经做了渗透。
(二)天津地理:
1.评价天津的地理位置;
2.天津的海陆变迁――三道贝壳堤;
3.海河水系的特点、问题和解决措施;
4.天津的农业生产和物产;
5.天津的城市发展与布局和滨海新区建设;
6.天津的历史、文化与民俗
(三)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重点:
1.地球形状、大小、半球的划分和自转、公转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五带的划分;
2.经纬度划分和经纬度定位;
3.地图三要素的运用。能在图上辨别方向、量算距离、识别地理事物;
4.牢牢掌握等高线地形图,会识别山谷、山脊、山顶、陡崖、鞍部、盆地,等高线稀密与坡度的关系,绘制地形剖面图;
5.牢记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及范围轮廓;
6.板块学说对山系、裂谷、火山、地震的解释;
7.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及对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常用天气符号;
8.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影响――温室效应;
9.纬度、海陆、地形因素对气候形成的影响,阅读气候直方图;
10.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征和地区分布(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11.三大人种、三大宗教的特征与分布;
12.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异与分布,具有代表性的国家,南南合作与南北对话;
13.国际合作――联合国。
注:七年级地理上册的内容是学习地理必备的基础知识,本册是复习中重点的重点。
(四)七年级地理下册复习重点:
1.在图中描述大洲、地区、国家的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四邻位置、半球位置等)并进行评价;
2.结合非洲说出地形、气候、河流的相互关系和对人类活动(生产、生活、文化等)的影响;
3.结合热点地区――伊朗、利比亚、埃及、伊拉克、叙利亚、也门等复习西亚北非;
4.两极地区的特殊自然环境和科考价值。
注:七年级地理下册的复习目标:要使学生初步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
(五)八年级地理上册复习重点:
1.我国的位置、面积范围,牢记34个省级行政区的位置、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
2.我国的人口基本特征和人口分布,人口政策;
3.我国的民族分布和民族政策;
4.我国的主要地形区、地势特征及其影响;
5.长江、黄河的概况
6.自然资源的类型,我国土地资源、水资源的主要特征,存在问题和解决办法;
7.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会选择适当的交通运输方式;
8.我国农业的分布概况,影响农业分布的主要因素,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9.我国工业的地理分布(以四大工业基地为重),影响工业分布的主要因素,认识高新技术产业;
注:八年级地理上册的知识内容与下册内容联系紧密,上册的很多内容可以渗透、延展到下册,上册内容学生掌握得巩固,下册加快进度就顺利得多。
三、指导思想与措施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地理会考导向为抓手,注重地理这门学科的育人作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能力,激发学生心系祖国放眼世界的情怀,树立科学的人地观、发展观。决不能为应付会考把地理课上成灌输填鸭,变得苍白和僵化。
1.注重学生地理分析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关注学生对地理概念、地理特征的理解和基本技能的运用,多想办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地理课堂教学要生动活泼,充分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效率,在学习新知的同时对前面的相关知识进行复习,加大课堂密度。
3.要注重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充分利用课余或自习时间,做好个别学生的辅导。
4.坚持每周的地理教研活动,多分析,多交流,相互查漏补缺,共同提高。
5.多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密切师生关系,深入了解,增进感情,广泛争取支持。
6.地理复习课不能上成对所学过教材的重复课。复习形式要多样,如以做习题的形式,以问题讨论的形式,以师生共同归纳、分类、比较的形式,以地理小组开展活动的形式(利用板报、墙报、办地理报宣传地理知识)。
强调:地理会考命题是基于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
我们的地理教学必须以新理念为指导,围绕地理课程标准展开。要深入学习、研读蓝皮的《地理课程标准》和黄皮的《地理课程标准解读》,只有对地理课程标准的理解掌握越深入越巩固,才能保证课堂教学效率越来越高,考出满意的会考成绩。
四、教学进度
周次教学内容备注
1第五章第一节刚开学,进度适当放慢些
2完成第五章教学
3第六章第一节
4第六章第二节
5第六章第三节
6第六章第四节、第七章第一节
7第七章第二节、第八章第一节
8第八章第一节、第二节
9第八章第二节、第九章
10复习期中考试暂定
11地方课程《天津地理》
12地方课程《天津地理》、会考前复习
上好民族音乐的“练唱课”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教材所选的歌曲有很多都是比较难的,如《你是这样的人》、《走进西藏》等,不要说学生难以演唱,老师都很难唱好。怎样让学生既能喜欢上这么难得歌曲又能把它唱得很好呢?一位资深的教育人曾说“:天才就是重复遍数最多的人。”我们英语课、语文课、数学课一个知识点可以有很多的练习让学生们重复记忆很多遍,除此之外,他们还有专门的习题课,可是我们的音乐课没有,一是因音乐课的课时数少,二是因音乐课没有很少有课后作业。笔者恰恰给孩子们安排了练习课,所谓练习课就是练唱课,因为演唱是每个人表现音乐最简单而直接手段。练习课是安排在初中阶段的八年级下学期,每三个单元或两个单元后穿插一节课,内容和形式是让学生从已经学过的三个单元或两个单元的歌曲中任选一首演唱。为了避免刚开始时没有人上来演唱的尴尬局面,老师在平时上课时要认真关注每一位学生,笔者一般先请那些平时上音乐课很认真,乐感好的男生,因为男生相对比女生胆子大一些,而这部分学生因为对音乐感兴趣,他肯定会把一首已学过的歌演唱的很好,当然有时也会碰到少数同学因为害羞不上来,这时老师悄悄附在他耳边说:“没事的,老师已经观察你好几节课了,你上课学得很认真,肯定行的。”学生在听到老师平时都很关心他们时,会很开心的上台演唱,当然老师在这些同学演唱时都要很认真地帮助他们。就这样,在练就这些同学的胆识同时,还能激发那些文化成绩在班上好的同学演唱的激情。
笔者还结合点评,刚开始先由老师点评,继而是由学生点评后再由老师点评。而对于那些成绩不好,乐感又不好的学生来说,上课有时还有点捣乱的学生看来,要营造一种原来只要跟随老师,都能把歌唱好的氛围。因为每个学生都不想做最差的学生。每每轮到他们演唱时,笔者通常这样评价:“其实你的声音的音质很好,要是你上课学唱歌曲的过程能认真点,那将会唱得很好。”同学们带着老师的不同程度的关心和厚爱期待着下一个练唱课的到来,有了这样的练习课,同学们在以后的课堂上歌曲学唱时,个个都比以前认真了很多,因为他们都想在下一个练唱课上一展自己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