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精准扶贫发言稿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于秀美的巴东山水间和快速崛起的村镇里深入认识精准脱贫
在来到巴东之前,我对于精准扶贫、产业扶贫等近几年的热门词汇的理解仅限于其字面意思,若让我说点实质内容,我怕是什么都答不上来。这次研修学习,我们终于不再像以往一样只是坐在报告厅里聆听专家的理论讲解或是案例分析,获得一些粗浅的感性认识,而是深入企业、社区、村镇,进行实地调研、分析、思考,获得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在野三关硒康养中心,我们亲身体验那里结合天然地势开发的各类运动项目,置身广袤的森林花海中,看着还有许多正在建设、待完善的项目,亲眼见证了当地结合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大力发展富硒农业产业,实施农旅融合发展模式而成功脱贫的鲜活案例。在三峡酒博物馆,我们参观颇具规模的酒窖,品尝用当地苞谷酿造的美酒,领略中国酒文化。在野三关镇石桥坪社区,我们零距离接触这个全国文明村镇,学习其先进的管理服务理念,“村民办事不出村”、“一门一网一次”让人直感叹生活在这里的老百姓真幸福啊。我们还走访了清太坪镇八字岩村、绿葱坡镇野花谷、南柏生态养殖有限公司,了解巴东县独具特色的专业合作社。巴东人民就这样充分利用天然的地理优势,发掘丰厚的物质资源,靠着他们的勤劳、智慧慢慢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
与“五四”青年楷模袁辉老师面对面体悟初心的纯粹
此行最大的惊喜便是认识了这么一位看似平凡普通却有着不凡事迹的乡村支教老师袁辉。座谈中,他准备了简单的PPT,上面没放什么文字,多是在他看来有着纪念意义的照片。
大学毕业后,他放弃大城市优渥的生活工作环境,跟随心的召唤来到了大山里,做了一名光荣而快乐的知识传播者。演讲过程中,他始终面带微笑,淡定而从容。他讲自己是如何说服父母,背井离乡,怀揣着支教梦一路辗转来到巴东这里的一所小学实现自己的梦想;他讲自己初来之时生活是如何不便,日子是如何艰辛;他还说到自己被当地的村民误解,唯一一辆用来代步的二手摩托车也被放干了汽油……。但他说这些的时候由始至终都面带微笑,大有苦中作乐,甘之如饴的感觉,丝毫没有后悔自己当初的选择。
一讲到和孩子们一起学习玩耍时的情景,袁辉老师的眼中便闪烁着光芒。他说田园作书,小草为字,乡村的孩子要葆有在田野自由奔跑、尽情撒欢儿的纯真快乐;他教孩子们写反字,引导他们去发掘自身存在的无限潜力;他还尽可能发现每一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当他在讲述这些的时候,我不禁开始反思自己对于学生和孩子的教育,是不是给他们设置了太多的条条框框,禁锢了孩子们的天性。袁辉老师自己活的那么纯粹,也想让山里的孩子们始终保持纯粹。山里的物质生活是匮乏的,但他为自己和孩子们营造的精神世界是无比充盈的。乡村支教七年,他真正活出了让我们所有人都羡慕的模样。
与同行的优秀辅导员交流取经,充实思想收获成长
此次研修安排了小组讨论环节,共两次。一次是培训第二天的晚上,一次是培训的最后一天。第一次讨论的内容主要围绕辅导员工作中的困难和疑惑展开,还记得那天晚上,所有组员畅所欲言,既分享自己学校在党建、团建、学生工作中的先进举措和各自在工作中积累的可供学习借鉴的经验,也讲述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难点和困惑,再从其他老师的分享中收获答案。从晚上7点开始一直到9点半过了,大家还不愿结束讨论,感觉意犹未尽。毫无疑问,这次研修为各校的辅导员们提供了难得的交流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