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本科工商管理大全11篇

时间:2022-08-04 21:49:05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本科工商管理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本科工商管理

篇(1)

2.中美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培养体系比较研究

3.我国工商管理本科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

4.江苏省工商管理本科教学体系调研与创新研究

5.工商管理本科人才培养改革研究——创新篇

6.创新工商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7.基于胜任特征模型的本科专业课程设计研究:以工商管理专业为例

8.“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之创业通识教育课堂教学探索——以福州大学工商管理本科课堂教学为例

9.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的探析

10.论知识经济时代的工商管理本科教育创新

11.地方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12.新经济环境下对工商管理本科教育的重新思考

13.生态文明视域下高校工商管理本科专业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索

14.工商管理应用型本科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15.中国工商管理本科人才的培养模式探索

16.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若干思考

17.工商管理本科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探讨

18.开放教育工商管理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提升的思考

19.浅议工商管理本科教育中探究式教学方法的运用

20.应用型大学工商管理本科专业课程实施探索

21.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22.基于创业教育的工商管理本科教育改革探究

23.从管理胜任特征反思工商管理本科教育

24.工商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问题探讨

25.工商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26.工商管理本科应用人才人际交往技能的影响因素与培养途径探讨

27.工商管理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创新研究

28.中美大学工商管理本科教育课程实施比较

29.应用型工商管理本科人才知识与技能的分析

30.基于MCTE模型的医药工商管理本科人才培养体系探讨

31.素质模型在本科课程体系改革中的应用研究——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工商管理专业为例 

32.加强新疆电大开放教育工商管理本科专业综合实践环节教学质量的对策

33.案例教学方法在工商管理本科课程中的应用 

34.中国高等学校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35.应用性工商管理本科专业课程整合创新研究

36.基于德国模式的应用型工商管理本科教育的思考

37.工商管理本科实践教学现状调查与教学改革探讨

38.武汉1+8城市圈中小企业工商管理类本科人才社会需求现状研究

39.托利多大学工商管理本科专业网络资源与教学过程的整合与启示

40.工商管理本科人才培养改革研究——实践篇

41.工商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42.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教学中的案例教学法初探

43.关于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

44.高校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

45.独立学院工商管理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研究

46.工商管理本科专业管理学教学改革探索 

47.工商管理本科专业体验式教学体系的设计及实施策略研究

48.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基于构建“一体四翼”应用型本科教育视角

49.浅析中美工商管理本科教育课程设置

50.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51.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52.以标杆管理促进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提高——一般地方高等学校工商管理本科教学探讨

53.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实验教学方案创新设计和教学模式优化探索

54.关于工商管理本科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

55.工商管理本科应用案例教学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56.本科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57.学生虚拟公司模式在工商管理本科教学中的应用

58.应用型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问题探讨

59.新形势下工商管理本科教育发展模式探究

60.工商管理本科层次实践教学创新设计——以ERP课程为例

61.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全程双语教学中的问题与思考

62.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案例教学模式及其评析

63.浅谈本科院校工商管理课程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64.对地方高校新建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开展实验教学的思考

65.德国高等职业教育对我国应用型工商管理本科人才培养的启示

66.中美工商管理专业本科课程体系比较研究

67.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68.工商管理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69.广西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的现状、问题和对策研究

70.注重工程管理能力的工商管理本科培养模式

71.民族院校工商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其实现途径探析

72.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以工商管理本科专业为例

73.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内涵与界定标准

74.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探究

75.应用型本科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76.工商管理本科论文指导和答辩问题探讨

77.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建设特色分析

78.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研究

79.地方本科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转型发展的认识与实践

80.工商管理函授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提升路径探析

81.关于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专业的校企合作

82.案例教学法在工商管理本科专业的特殊性与思考

83.构建工商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

84.以能力为导向的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85.工商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86.高校工商管理学科本科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探讨

87.新形势下非重点高校工商管理(本科)专业改革探讨

88.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民办本科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办学构想

89.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实践与优化研究——以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建设为例

90.马来西亚工商管理类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马来西亚理科大学(USM)为例

91.大学工商管理学科本科专业案例教学法探析

92.案例教学法在工商管理本科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93.工商管理类应用型本科实习教学改革的思考

94.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专业教材体系建设研究 

95.应用型本科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校内经营性实训基地的构建——以宿州学院经管实训超市为例

96.工商管理本科教学目标及方法探讨

97.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综合模拟实践教学的构想

篇(2)

【关键词】工商管理 教学改革 人才培养

一、工商管理本科生应该具备的素质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的升级,企业创新能力在在工商企业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想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创新是一条必由之路。创新已经成为企业的核心资源,并且企业的创新能力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成败。作为工商企业的重要人才培养基地,高效也应该紧随发展趋势,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作为高等院校教育的责任。本科生不仅需要具有系统化的知识结构,而且还需要具有相当的实践经验。

工商管理专业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创新型的应用人才,而且市场对工商管理类人才的需却种类繁多。这就要求高效在满足工商管理专业的基本要求下,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着重培养。这样高校培养的工商管理人才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使得学生的素质不会出现“趋同化”趋势。于此同时,由于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学生很难很快体会到知识的应用。由于管理学理论的特点,一个问题往往有多种解决方案,所以在实践过程中存在很多的不确定性。对于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创新的意义就非常重要,而且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求非常高。然而,目前我国高校在课程设置方面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人才培养过程中缺乏特殊和针对性。要改变这种局面,我国高校就需要对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方案做出一定的改革。

二、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

(一)培养方式单一

由于我国教育往往是共性教育,其培养人才的方式过于单一,这对大学生的个性培养造成了很大的阻碍,从而抑制了大学生是创新意识。这方面,我国高等院校应该参考国外大学的教育方面。国外大学多以学生为中心,向学生提供其所需要的教育服务。而我国的教育机制主要是面向政府,所以缺乏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因此,高效只是把知识传授给了学生,而没有真正地提高学生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市场脱节

由于工商管理本身的特点,其实践性非常重要,所以工商管理的教学必须符合市场需要和社会需求。而且管理学的知识都是从实践中获得。随着全球经济的巨变和国家政策的出台,管理理念和具体的管理方法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从我国目前工商管理教学内容来看,其教育有比较严重的滞后性。其教学内容缺乏时代性,如很多工商管理的教材中体现的仍然是计划经济的内容。这会直接导致学生的知识体系落后,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三)师资队伍不佳

在目前高效的师资队伍中,很多的教育思想都相对保守,他们不希望有变革和创新。这些教师更偏爱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保守的教师往往以自己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需求。而且在课堂上教授知识的时间过多,学生很少有自由支配的时间。这种教学方式是很难帮助学生提高创新能力的。

三、工商管理创新人才的培养途径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管理人员的创新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对于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就显得非常重要。改革现有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方案,提高工商管理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刻不容缓。

(一)―提高师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由于传统的工商管理教育更多的是关注知识的传授,所以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不到提升,甚至学生的创新意识得不到启发。这对学生日后的工作及其不利。其次,在教育中以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是非常落后的教育方式。传统教育方式采用一种方法对所有的学生进行教育。学生使用同样的教学,按照同样教学规划和教学方法接受同样的知识。实际上,每个学生的情况不同,他们的性感特性、心理特性等各不相同。实践证明,学生的某些特征往往是学生的创新特质。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教育部门就需要更新教育观念,重视学生特性的发展。工商管理人才培养需要让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等多方面共同发展。

(二)更新高校的教学计划

工商管理本科人才培养的有一个重要内容是学校的教学计划。教学计划对学生的培养方向有直接的影响。所以学校应当重新调整学校的教学计划,从而构建适应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课程体系。在工商管理课程体系和教育计划制定的过程中,应当把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放入到计划中。为了解决传统教育的死板与市场需要的矛盾,教学内容必须进行改革,从而优化教学的内容。在工商管理的教学改革中应当注重两个层面的改革。首先,学生的课时必须进行压缩,由于学生的很多的课对于学生的能力提升没有重要的意义,所以可以压缩这些课程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来自我发展。第二,课程一定要紧跟时代的步伐,紧跟学科前沿。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市场要求。

(三)案例教学推广

工商管理的教学应该讲基础知识教学安排在一二年级。从三年级开始,学生应当多接触一些实践的内容,因素实践对于学生的知识应用和创新能力来说非常重要。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利用案例教学方法进行学生教学。案例教学多是跟学企业的实际情况来让学生设计企业的发展战略。在案例教学过程中,老师可只讲理论部分,然后针对案例提出问题。学生则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去研究和设计解决方案。案例教学可以让学生以课堂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一方面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思维与表达能力。另一方面,学生之间可以互相学习,从而形成良好的课程互动。这样使得学生的课程兴趣提高。学生不仅仅是学生知识,而且在很大的程度上也是参与研究工作。这样学生才能体会到,知识应用的困难与乐趣。

参考文献:

[1]李福生,韩东,孟祥霞.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对外经贸.2016(02).

篇(3)

    1.2课程体系设置不精(1)课程设置特色不鲜明。课程体系是根据培养目标设置的,由于培养目标没有根据应用型高校的特点进行准确定位,而是照搬重点大学或研究型大学的,所以在课程体系设置方面也模仿重点大学或研究型大学,专业特色无法体现,培养出的学生没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缺乏竞争优势。(2)课程和课时总量过高。研究型大学的培养目标定位于理论研究,所以在课程设置上追求理论知识的完整化和系统化,而应用型工商管理专业由于课程模仿研究型大学,所以每门课程也力求完整、系统,课程之间存在很多重复内容,如组织行为学和管理学等课程就存在大量重复的内容,导致课时总量膨胀,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赶着上课,被动应付作业和考试,自由学习发展时间过少,不利于学生依据个性进行知识的拓展和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3)实践教学流于形式。“管理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工商管理专业学习如果脱离实践,只能是“纸上谈兵”,其结果是学生对抽象的理论无法深入理解而缺乏学习兴趣,学习上只求一知半解和考试过关。各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虽然也写有各种实践教学环节,但或由于条件的限制或学校管理者思想上的不重视,实践教学大都流于形式,培养不了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使学生无法适应实际工作岗位的要求。

    1.3教学环节效果不佳(1)教学过程缺乏因材施教。教学过程应该“因材施教”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但是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师很多没有经过师范院校的培养,大多是从一些研究型大学研究生毕业的,无形中将其所就读的高校教师的教学方法移植到现有的课堂教学中。然而,作为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与研究型高校的学生在文化基础、接受理解能力等方面是有很大差异的,如果不能根据学生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措施,还是采取教师讲,学生听,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课堂教学模式,必定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而且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会组织能力、创造性的才能得不到提高,也不利于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的成长。(2)课程考核形式单一。很多课程的考核还是以期末闭卷考试为主,缺乏对平时学习的考核。而且目前中国高校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是老师期末给出比较详细的复习范围,学生即使平时不学习,只要期末按照复习范围背一背就基本可以通过。这导致本身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意愿不强的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学生平时学习的不用功,上课不用心,作业应付,不求学到知识,只求考试通过,这样是不利于学生知识的积累和能力提升的。

    2用人单位及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自身的要求

    2.1用人单位对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要求及培养的评价根据对用人单位的调查,用人单位认为工商管理毕业生最需要加强的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敬业精神、人际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用人单位最重视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实际能力和专业知识。最不重视的是社会关系、性别和学习成绩。他们对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基本评价是,与实际部门缺乏联系和交流,教学设施落后,对市场前沿问题关注较少,并认为教学管理弱化是人才培养中的主要问题。

    2.2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对学校教育与培养的要求根据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对上海某高校2008、2009、2010届(截至2010年7月1日)共计155名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进行的市场调查,结果显示:43%的被调查毕业生认为在校期间最应着重积累工作经验,33%的被调查毕业生认为在校期间最应着重锻炼社交能力,11%的被调查毕业生认为大学期间最应做好的一件事情是培养写作演讲能力,仅有9%的被调查者认为在校期间最应做好的事情是专业课程学习,认为在校期间培养良好品德为首要任务的仅占1%。调查结果显示,为促进大学生就业,被调查毕业生中32.67%希望学校改变课程设置,24.67%希望学校提供用人单位信息,21.33%希望学校能够建立实习基地,15.33%希望学校直接推荐用人单位,10.67%希望学校提供更多的实习信息,8%希望学校增加就业技巧方面的培训,4.67%希望学校改善教学方法。从上述调查可以看出,用人单位对工商管理毕业生最重视的是其综合素质和各方面的能力,其次是专业知识。而毕业生通过工作应聘以及工作实践也意识到在校期间加强工作经验的积累和提升能力的重要性,并且认为应该改变课程设置,转变人才培养方式,从而增强就业竞争力。

    3基于能力培养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3.1树立职业能力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应用型本科院校应树立职业能力导向的人才培养理念,工商管理教育应以就业为导向,充分分析市场要求,着力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高校的培养环节应能促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尽快适应企业基层管理工作岗位,尽快上岗工作,履行基本的计划与控制、组织与协调、辅助和支持决策职能。所以应把“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明确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和要求;以职业能力为总纲,重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通过案例教学、职场训练为代表的实践手段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

    3.2科学预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学生应用能力培养的目的是满足企事业单位的用人需求,但是,很多学校却缺乏了解和预测社会需求的有效渠道,因此,如何有效预测和把握企事业单位的用人需求是个亟需解决的问题。各个高校应该将此项工作当做重点工作来抓,可以考虑在学校的招生就业办公室下面设立信息调查科室或委托相应的管理咨询公司或社会调查公司,定期进行市场调查,提交市场调查报告,更好地了解和预测社会用人需求。

    3.3准确定位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与研究型高校和职业技术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应该有根本区别,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专业所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掌握坚实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而且还要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技能,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创业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样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需要。因此,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应定位为:培养系统掌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理论知识与技能,懂经济、法律和生产技术的基础知识,有较好的外语和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能在工商企业生产经营各职能部门从事综合管理和专业管理,并具有一定实务性研究和创新以及创业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经营管理人才。

篇(4)

一、消化型案例教学模式

 

消化型案例教学模式是专业教师根据工商管理相关专业课的教学内容事先准备好案例和案例分析讨论题目,于课前将其布置给学生,并对学生按一定规则进行分组,以小组为单位对案例的背景、内容以及将要讨论的问题进行全面的资料搜寻和了解分析,并进行小组讨论、总结,形成小组初步结论及个人的不同观点。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由各小组选派代表以预定形式发言,陈述本组的主要观点和结论。小组代表陈述结束后,其他组成员可进行提问及给予意见补充。当各小组观点陈述结束后,由教师进行点评。各发言小组认真记录其他组和教师提出的问题及意见,课后补充并修正初步结论,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并提交,最后由任课教师进行审查并打分。

 

消化型案例教学模式主要作用是强化学生对学习知识的消化吸收。这种教学模式比较易于案例教学活动的组织和管理,学生收集资料目标相对明确S。但是学生在案例教学过程中,不是主动参与案例的选择、讨论及汇报,而是被动地接受任务,学生对案例的讨论和分析的积极性一定程度上会受到影响。另外,尽管这种教学模式给予学生充分的案例分析和讨论时间,教师通常也会指定参考书目及教材供学生参考,但是学生可能会过分依赖准备时间和教师的帮助,也难以培养学生对偶发性事件的处理能力。对于工商管理专业本科低年级学生而言,由于缺少工商企业管理实践的经验,掌握的专业理论不多,因此,这种案例教学模式比较适合工商管理专业的管理学、组织行为学、会计学等基础专业课程开展案例教学活动。

 

二、综合知识型案例教学模式

 

综合知识型案例教学模式要求学生针对工商管理专业多门课的知识点自行选择案例进行分析。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搜寻相关案例并围绕知识点对案例进行细致分析讨论,对与此知识点相关的边缘知识点也可作深入了解,记录讨论得出的结论,并在指定教学时间内以规定或自选形式汇报分析结果。其他组成员要对汇报组的汇报情况进行点评,教师做总结性发言并提出改进意见。汇报组应认真记录其他组以及教师提出的意见,课后小组成员进行讨论后,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并提交。

 

综合知识型案例教学模式的主要作用是促进学生对专业课知识的融合,提高他们综合管理能力。

 

三、学习型案例教学模式

 

学习型案例教学模式是教师在讲授或预讲某种理论或知识点时,将事先备好的案例及其背景简要介绍给学生,学生可临时分组进行限时分析讨论,并给出自己的见解,教师对学生的意见进行点评,从中渗透知识点所包含内容。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尽量引导学生围绕知识点展开讨论,并在总结中,阐述学习型案例教学模式是一种归纳式的案例教学63,其作用是通过案例教学活动归纳新知识点,使学生获得新知识。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始终扮演的是第一主角的角色,从案情的介绍、问题的提出、分析的展开、结论的得出、涉及理论知识的深浅以及时间的把握等方面,均受控于教师,因此,比较容易把握讨论方向和教学时间。

 

但是在整个案例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基本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容易造成学生对理论记忆不深刻等弊病7;另外,在案例教学的整体过程中,教师从准备案例到分析案例,再到解答学生疑问,不仅需要对案例及其背景资料有全面透彻的了解,还要对案例所反映知识点进行详尽的解读和剖析,导致教师的工作量过大。对于具有一定专业基础知识的本科学生而言,他们更需要提高认知能力和分析能力,他们往往对工商管理的一些实践问题提出各自的看法,有时对意见的陈述滔滔不绝甚至是漫无边际的,因此这种案例教学模式比较适合类似财务管理、运营管理、战略管理等专业课程教学使用。

 

四、表演型案例教学模式

 

表演型案例教学模式是教师在布置案例或学生自行选择案例后,学生即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案例的背景和内容,结合知识点内容,对案例进行细致的分析讨论,最终将案例所体现内容和分析结论通过角色分配编排、以短剧的形式表演出来。在表演过程中,学生可融入自己的分析和理解,尽情发挥。教师在观看并记录各小组的表演情况后给予点评。表演小组需要详细记录教师及其他小组给予的意见,课后将表演过程及分析结论撰写为案例报告并提交。

 

表演型案例教学模式形式上新颖活泼,其作用是容易获得比较直观的教学效果。但在编排和表演的过程要耗费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有时学生可能会因过分注重表演而忽略了对案例本身含义的诠释和分析,加上表演过程难免受表演者演技和对知识认知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容易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甚至会产生娱乐大于教学的效果。对于工商管理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经济法以及市场营销等其他感官性较强的专业课程而言,比较适合采用表演型案例教学模式。

 

五、实践型案例教学模式

 

实践型案例教学模式是教师在讲授某一知识点时,特别是在讲解难点和实践性强的重点问题时,要求学生到企业进行实地考察,深入了解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情况。这种案例教学模式通常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到适当单位实习,并在实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将调研情况特别是与所学理论相关的工作和流程情况详细记录在实习日记上。教师则定期检查实习情况和实习进度,指导实习过程中出现在问题。待实习结束后,学生按照要求结合实习日记和自己的心得体会,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并提交。

 

五、网络型案例教学模式

 

篇(5)

二、基于加强情商培养的本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我们根据基于加强情商培养的本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的指导思想,结合由教育部高教司编写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和教育部高等学校工商管理类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写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育人指南》中提出的市场营销专业培养目标,进一步明确本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中要体现情商培养的要求。所以,高校本科市场营销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现代市场经济需要,智商和情商都得到全面发展,具备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诚信品质,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市场营销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市场营销专业技能,具备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发现、分析和解决营销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不断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够在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机构从事市场调研、营销策划、广告策划、营销管理等营销业务及管理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专业人才。

三、基于加强情商培养的本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规格

人才培养规格必须体现培养目标要求,并对培养目标做进一步的分解。我们根据基于加强情商培养的本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结合由教育部高教司编写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中关于市场营销专业的介绍,高校本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具体描述如下: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经济、管理及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营销方法与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智商和情商水平得到协调发展,具有分析和解决营销问题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和现代市场营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2)掌握市场营销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具有为企业推出新产品(或新品牌)、开拓新区域(行业)市场的营销方案进行策划的能力。(3)具有较强的自知能力、自控能力、自励能力、知人能力及人际沟通能力。(4)具有较强的分析和解决营销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5)熟悉我国有关市场营销的方针、策略和法规及了解国际市场营销的惯例和规则。(6)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及发展动态。(7)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在上述人才培养规格的具体描述中,除了一些基本的知识和能力要求之外,特别围绕市场营销工作的具体要求提出了本科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应具有较高的情商水平,即具有较强的自知能力、自控能力、自励能力、知人能力及人际沟通能力。

四、基于加强情商培养的本科市场营销专业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的相关课程是人才培养规格的重要支撑,满足基于加强情商培养的本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课程体系主要包括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创新创业体系。

(一)理论教学体系

根据本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培养规格,除了开设相关的通识教育和专业理论课程之外,还要开设与提高情商素质相关的特色课程,如情商专题课程或讲座、心理健康教育、职业设计与规划、人际交往、演讲与口才、商界名人奋斗历程的专题课程或讲座等。通过开设以上课程,一是让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掌握基本的情商的理论和认识到情商培养的重要性;二是培养积极的心态,提高抗挫折能力,使学生在面对择业困难或工作中遇到压力时能够从容应对,能够正确调控自身的情绪,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三是让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以商界名人为榜样,热爱营销职业,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进一步增强他们主动提高情商素质的动力。

(二)实践教学体系

市场营销专业是应用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设计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营销技能,还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情商素质。(1)课程教学过程中加大实践课时。在理论课程教学过程中多安排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环节,有效训练学生的演讲与口才、团队合作等方面的情商素质。(2)集中实践环节强调专业技能训练与情商培养并重。市场营销专业的集中实践环节一般包括专业认知实习、企业管理沙盘实训、商务谈判实训、市场营销调研实训、市场营销综合实训、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内容,还可以增设素质拓展、挑战极限等潜能的培训,着力提升学生的情商素质。

(三)创新创业体系

根据教育部的相关文件,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内涵是:面向全体学生、结合专业教育、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要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核心,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为重点,立足专业教育实际,通过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我们应该在深刻理解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和情商培养的核心内涵基础之上,科学设计基于加强情商培养的本科市场营销专业创新创业体系。(1)创新创业类课程体系的设置与专业课程体系的有机融合。一是开设《创业基础》课程,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的通知,该门课程成为公共通识教育课程之一,使学生掌握开展创业活动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具备必要的创业能力,树立科学的创业观;二是开设创业所需的理论课程,如《合同法》、《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公司法》等课程,这些课程大多数是市场营销专业开设的专业课或专业选修课;三是开发具有专业特色的创业类课程,如《创业营销》、《小微企业管理实务》等课程。(2)创新创业实践体系与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有效衔接。一是把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与创新创业模拟实践课程相结合,例如《企业经营沙盘模拟实验》等实践类课程也可以作为创新创业模拟实践课程;二是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比赛,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丰富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体验,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三是借助校内外实践基地,支持学生将创业计划项目进行孵化实践。(3)创业创新教育与情商教育的有机整合。通过上述(1)、(2)的分析,创业创新教育既有利于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与水平,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情商素质。总之,根据市场营销专业特点,我们可以有效整合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创新创业体系,多层次、立体化地提高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情商素质。

五、基于加强情商培养的本科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改革

我们根据人才培养规格设计了科学的课程体系之后,要实现培养本科市场营销专业学生情商的目的,其中重要的环节就是围绕情商培养进行教学改革,从而真正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

(一)更新教学观念,重视学生情商的培养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企业对营销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适应企业对高校市场营销毕业生的需求特点,高校必须创新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提高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市场竞争力作为高校市场营销专业育人的重要任务。其中,加强市场营销专业学生情商培养应成为高校培养高素质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重要环节。所以,担任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必须更新观念,改变以往重视智商教育忽视情商教育的观念,深入调查了解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情商状况,切实把握加强市场营销专业学生情商培养的着力点,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大量渗透情商教育,积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增强市场营销专业学生情商的培养实效。

(二)整合三个课堂,系统提升学生的情商素质

虽然我们认识到培养市场营销专业学生情商的重要性,但受到我国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片面强调第一课堂(课内)的知识传授与灌输,忽视第二课堂(校内课外)、第三课堂(校外课外)对提升情商素质实践训练的作用,严重影响人才培养的整体效果与质量。为了系统提升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情商素质,我们必须有效整合“三个课堂”。第一课堂主要围绕开设的情商课程或与情商相关的课程进行以渗透观念意识为主的知识传授,引导学生认识到情商培养的重要性;第二课堂要营造以系统提升学生的情商素质为目标的校园氛围,开设沙盘模拟和推销课程模拟销售管理的现实场景,设置情商训练型课程融入社团活动;第三课堂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设置情商体验应用型教学内容。

(三)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将情商培养融入课程教学过程

市场营销专业课程特别是理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提高情商素质,也为学生的情商培养提供良好的机会。在教学过程中,一是通过使用幻灯片、投影、视听设备等多媒体教学设备,创新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例如教师可以选择具有代表性、专业性的影像资料作为教学片供学生观摩、讨论,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积极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效果的目的。二是将课前激励、课堂提问、案例分析、分组讨论、心理测试、营销模拟实践等方式引进课堂,营造训练与培养学生情商的良好环境,让学生在教师实施教学过程中有更多机会进行师生间的互动和情感的交流,使学生不断熟悉自我和激励自我。

(四)倡导个性化教学,开发学生的情商潜能

为了开发学生的情商潜能,我们要积极倡导个性化教学,尊重学生个性,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兴趣、特长、需要进行施教,有针对性地进行情商培养,提高他们的情商水平。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把学生分为急躁型、活泼型的、温顺型、冷静型、沉默型等多种类型,善于从情商的视角分析他们各自的优缺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情商优缺点,同时要让学生认清自身情商培养的方向,并采用相应的情商培养的方法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情商水平。

(五)改革考试和考核方式,科学测试学生的情商素质

在市场营销专业培养方案实施的过程中,对学生的考核有鉴定、导向、激励、监督的作用,公正客观地评价学生的情商,有利于学生自觉地、努力地提高自身的情商素质。但我们传统上采用试卷的考核方式,学生大多靠记忆就可以通过考试,考试形式单一且缺乏科学性,很难测试学生的情商素质。因此,我们必须改革考试和考核方式,采用多种方法来评价学生的情商素质。为了科学测试学生的情商素质,首先,我们必须明确市场营销专业情商素质测试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自知能力;自控能力;自励能力;知人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其次,构建情商培养测试体系,其主要内容有:根据市场营销专业情商素质测试的内容,科学设计市场营销专业大学生情商评价量表,根据评价量表注重学生工作干部的评价、学生之间的评价、任课老师的评价、学生家长的评价及用人单位的评价相结合。特别是要把情商的评价渗透到课程考核的环节中,考试内容除了课程理论知识的考核以外,作为任课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可以通过观察、与学生交流、讨论等形式了解学生的情商状况,还应把课堂研讨、案例分析、营销活动情景表演、模拟训练等过程中的情商表现和情商改善情况作为考核内容。

篇(6)

我校工商管理专业已经拥有了ERP沙盘、SAP、用友、金蝶、苹果、汽车营销等软件模拟操作系统实验室;建立了沃尔玛、酒仙网等校外实习基地;组织学生参加的学科竞赛活动有“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和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高等院校企业竞争模拟比赛、全国大学生管理决策模拟大赛(简称“商道”)、全国商业模拟挑战赛(简称“尖峰时刻”)、国际企业管理挑战赛(GMC)、大学生科学研究与创新行动计划等;带领学生参观过的单位有汇源集团、燕京集团、北京现代、北京物流图书城、国家海关博物馆等。到目前为止,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实践教学体系。

2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实践目标不明确

很多实践课程安排只是“为实践而实践”,如小学期或实践周的安排。由于事先没有很好的计划,经常是临时才决定要做什么,这种情况下只能是“临行抱佛脚”“仓促应战”。不管是参观企业、社会调查还是企业实习,大多都是“应付了事”。因为这时教师要与参观的企业、实习基地联系,要反复沟通确定时间、地点、人数等,另外还要联系汽车,最后带队参加实践,非常忙乱。根本顾不上考虑此次实践的目标是什么,以及如何实现这些目标。等到最后平安、顺利地把这些事情做完后,教师让学生提交一份实习报告就算不错的结果了。至于实践效果是否达到目标基本无人问津。

2.2实践过程缺乏整体协调

实践过程的安排比较随意,缺乏整体协调。体现在:一是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缺乏协调性。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课程与学生已修的理论课程联系不紧密,没有针对本学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设计相对应的实践内容和形式。很多都是“因人设事”“因物设事”,在安排课程时更多考虑的是有教师担任该课程,或有相关的实验室,较少考虑到与理论课程的联系。二是实验教学、校外实习、社会调查、学科竞赛等课程在时间安排、部门主管上缺乏统一规划,特别是在实践周,教师、学生、企业、教室等资源密集使用时经常出现冲突。如有的企业实习(如沃尔玛)和学科竞赛的时间不在实践周统一安排、由不同的部门领导主管(有的是学生工作系统安排,有的是科研系统安排,有的是教学系统安排),哪些学生什么时间参加了哪种实践活动的信息不共享,致使实践周安排难度很大,经常出现安排了的课程很少的人参加、联系好的企业很少的人去参观,原来是很多学生已经通过其他途径实习过了;或者有时又是实验室、教室安排与其他班级冲突,这样一来,不但容易挫伤教师、学生积极性,而且也容易给学校信誉带来负面影响。

2.3实践基地创建及实习效果不理想

目前,我校已经建立了沃尔玛、酒仙网、中岳瑞华会计师事务所等实践基地。但由于实习生是新手,企业一般先安排简单的实践作业给学生,学生感觉学习不到有用的东西,积极性不高。对于统一安排企业参观实习的实践课程,大多也是走马观花,不能深入了解企业内部管理制度、运营流程和存在的问题,学生得不到相应的专业技能训练和培养。

2.4实践课程教学考核体系不完善

目前,我校工商管理专业还没有建立规范的实践教学考核办法,实践教学的质量监控体系还不太完备,缺乏统一、科学、规范的标准,这使实践教学的水平难以评价,基本上是指导老师各行其是,相同的实践内容,有的分数制,有的等级制;相同水平的学生,由于指导教师不同,有的得分高,有的得分低;指导教师负责任的,督促学生紧,经常对耳提面命,学生能真正学到知识;有些不负责任的教师,对学生疏于指导,学生实际上学不到知识。由于缺乏完整的考核体系,教学效果也就参差不齐。

3实践教学质量改进的有关设想

3.1准确定位实践教学的功能和地位

物资学院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必须加强实践教学,建立科学、规范的实践教学体系。然而,过犹不及,也不能太过重视实践教学而轻视理论教学。因为培养和开发学生终身学习技能,如创造和逻辑思维能力、解决和分析问题能力、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区域和全球化意识、对未来机遇和风险的判断能力、对事物的洞察力、勇于创新和冒险的企业家精神等等是必须以理论课程学习为基础的。如果基本功不牢靠,则学生虽然有了一定的动手实践能力,只能是在企业或政府机关做基层的工作,与高职、高专学生没有差异,则会造成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后劲不足。所以,一定要准确定位实践教学的功能和作用。

3.2建立相对稳定的实践课程体系,完善实践教学大纲和教材

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应与理论课程相联系。在已有的课程体系基础上,最主要的是完善实践教学大纲和教材。在编写大纲和教材过程中,应组织相关专业核心课程任课教师成立教材编写组,统一进行编写,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利用。大纲和教材的主要作用是引导学生应带着问题去参观、实习。对于不同的年级,要有不同层次的要求。其中,大一实践侧重了解企业中“是什么”的问题,大二、大三实践侧重了解的是“为什么”的问题,大四实践侧重解决“怎么样”的问题。在实践前,指导教师和学生应根据大纲要求,共同确定此次实践的目的、内容、形式,提前准备好调查问卷、需要访谈的人员名单、访谈形式和内容,为实践取得良好效果打好基础。

3.3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考核体系

以前的实践教学通常以学生实验实训、课程设计、见习实习报告的优劣来评定学生成绩,对学生的综合知识能力、科研素质、创新意识以及团结协作精神等多层面的考核不够。因此,应当全程、动态、综合性地考核学生实践过程与实践结果,各项实践环节应该有明确的任务,各层次目标考核应有具体的标准。对实践性操作性较强的专业技术应用课,如ERP竞争沙盘模拟,要采用现场操作、技术对抗、口试答辩等多种考核方式,给学生一个准确合理的成绩。对于大二、大三的实习,除实习期间要进行全过程跟踪评价(如要求填写实习日记)外,对于实习报告,还可以通过答辩的方式考核。由于要在众目睽睽之下展现自己的成果,学生认为这种考核方式比较严格,所以在实践过程中会比较认真。同时通过答辩,老师的提问与讲解,对学生也是一个提高过程。

3.4学校各部门协同配合

在实践课程的安排上,要求学院、教研室、班级各个层面整体协调好时间、教室、企业、车辆等资源的配置,另外主管学生工作、科研工作、教学工作的部门也要统一行动,互通信息,资源共享。其次,还要巩固和增强校外教学基地建设。从广度和深度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要增加基地数量,让更多的同学能够在学校安排的实习单位实习;另一方面,要深入与企业合作,要求企业不仅为学生提供实习地方和机会,还要为学生提升管理实践能力提供方便,如为学生安排各个层次管理者的见面会,以便向学生介绍企业各部门情况和回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或者让学生作为各个管理者的助理,观察他的日常活动和遇到的问题,为学生对企业提出有用的建议提供机会。

作者:郭红莲 杜红平 肖为群 陈喜波 单位:北京物资学院

篇(7)

早在2001年,国家教育部就出台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其中第八条规定:“按照‘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挑战,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当前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也将双语教学作为提高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的重要手段。我校的企业管理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级重点建设学科,MBA属于自治区规划和建设的硕士学位授权点学科,工商管理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其中《管理学》作为国际公认的一门重要课程,是经济管理类各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通过系统学习,能够为学生将来的学习和研究打下理论基础,并引导学生入门、培养其管理思维模式。因此,在管理学课程的教学中实行双语教学非常重要。

2.实行双语教学是培养高素质管理人才的重要措施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及WTO的加入,我国与外界的交流和联系日益增多。在知识经济时代,及时掌握当前市场信息及科技最新成果,是使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因此社会对于复合型、国际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这在客观上推动了我国高校的教育改革,双语教学也应运而生。在我国,双语教学绝大部分是采用英语进行学科知识的讲解,这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学科前沿,而且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有助于其日后开展深入的学术研究及国际交流。与此同时,通过实行双语教学,可以提高师资队伍的教学及学术水平,培养一批同时具备外语和学科专业授课能力的优秀双语教师队伍,从而提高学校的国际竞争力。此外,双语授课还能够加速教材的更新,促进学校的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我校是民族地区独立设置的地方性财经院校,而且面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机遇,在此背景下应发挥比较优势和自身特色,培养出面向东盟、服务于民族地区经济的应用型管理人才。在管理学课程中实行双语教学是顺应时展的需要,在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本土人才的同时,还能吸引更多的国际学生,提高学校的综合实力。

二、实行双语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教师问题

双语教学成败的关键在师资,双语教学效益不明显的原因主要是缺乏具有双语教学能力的师资。教师往往因为知识单一或外语语言能力不强,一般不具备用外语进行各种学科教学的能力。虽然部分专业教师已有硕士或博士学位,具备了较高的英语读、写、译能力,但听、说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而对于普通英语教师,由于对专业领域不熟悉,若对专业课行双语教学往往容易变成上专业“翻译课”。专业教师英语能力较差,普通英语教师又不懂专业,这是当前我校开展双语教学的主要障碍。此外,双语教学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还需要老师制作双语教学的课件;由于管理学科与社会经济生活紧密相关,还需要教师提供丰富的补充案例和数据资料,这使教师的备课量极大,再加上大量的学生作业需要批改,双语教师的工作压力很大。因此,师资的状况成为很多高校开展双语教学的一个瓶颈。

2.学生问题

双语教学对学生有相当高的要求。学生知识水平及能力的提高应该是实行双语教学后学生最起码的收获,这一收获至少应该达到往往与中文授课相同的知识目标。因为来自不同地区、学校、甚至不同班级学生的外语基础参差不齐,在实际教学中,学生能掌握多少、如何能使最大多数的学生听得懂等问题一直困扰着实行双语教学的教师们。教学实践表明,即使是具备了大学英语4级水平的本科学生,阅读专业原版教材的效率也远未达到其中文阅读的水平,具体表现为阅读速度慢、理解不到位等等。尤其是专业术语多的章节,英文水平较低的学生每阅读一页要就很多单词翻阅词典,这会极大地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新升本科院校,我校学生的英语水平普遍较低,在2011年12月全国大学英语4级考试中,我校学生的通过率约为19%,优秀率为0。因此,如何在专业课双语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也是困难之一。

3.教材问题

双语教学应采用跟上时展的原版教材,从而使学生很快地达到学科的前沿,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然而,原版教材的市场空间相对较小且引进的费用相对较高,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原版教材的引进。目前,国内少量已引进的最新版管理教材价格昂贵,使大多数学生无法承受。作为一所西部欠发达地区的本科院校,我校贫困生所占的比例相对较高,他们对教材的价格因素更为敏感。因此,如何在保证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下选择一本适宜的原版教材,是实行双语教学必须要考虑的难题。

三、实行双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1.双语教师的选聘和培训

双语教学中要注意处理好外语教学与专业课教学的关系,其目的是让学生用外语学习专业知识,而不是帮助学生通过外语语言关。因此,在选聘双语教师时,首先要求其必须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强的业务素质,应当能够把握本学科的发展前沿。简而言之,双语教师首先应是“专家型”人才,然后才是“复合型”人才。学校可在全球范围内招聘信息,从海外特聘专业带头人来担任主讲教师,尽快提升双语教学质量;也可从教师在职队伍中精选出一些教学效果好、学科知识扎实、外语水平较突出、综合能力全面的专业教师从事双语教学,并给予合理的制度保障和报酬,激励教师承担双语教学任务。教师素质是保证双语教学得以实施的最大关键,为了确保双语教学质量,还需要建立双语教师的长期培训机制。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英语口语培训,具体有英语语音和语调的“正音”训练,以及组织和管理课堂教学的日常口语训练等。(2)专业英语培训,一是要学习相关的管理学科专用术语,二是要提高用英语阐述和评论相关学科问题的能力。双语教师的培训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教师不断将新掌握的信息融入到双语教学过程中,同时注意收集各方面的反馈意见,逐步完善自己的教学。双语教师的培训可在国内完成,有条件的话,学校也可选派符合条件的教师出国培训。国外培训不仅能接触最前沿的专业知识,而且能快速提高外语水平,从而提升双语教学的质量。

篇(8)

本科工商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在具体工作中主要负责生产、咨询、人力资源、计划、营销、财务等管理工作,工作性质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因此,本科院系在培养工商管理人才的过程中要注意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中,工商管理难度日益增大,这就要求工商管理人才要不断完善自身的管理技术、管理思想和管理手段,不仅要熟练掌握工程技术,还要了解经营管理理念,此外,还应妥善处理人际关系。因此,本科院校在培养工商管理人才时应充分考虑这些专业特殊性,不仅要关注该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传授,还要注意培养他们的社会公益心、职业道德、合作意识、创新精神等,促使工商管理专业的本科毕业生能够熟练掌握协调、沟通、组织、交往、领导等多项管理技能。

(2)采用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

由于各本科院校的办学条件存在差异,在师资力量、招生条件、择业范围等方面都不尽相同,因此,各本科院校应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模式。地方类本科院校可以依据地区特点,培养适合区域经济发展的实用型人才;全国重点本科院校具有生源素质高、师资力量雄厚等优势,因此,可以着重培养研究型、通用型、外向型工商管理人才;师范类本科院校则应注意培养工商管理专业教育方面的人才。总之,各本科院校应当在遵循工商管理人才培养规律的基础上,制定多元化、个性化的人才培养目标,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岗位、不同职业对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

(3)增强本科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社会适应性。

本科院校的教育创新不仅要遵循教学发展的内在规律,还要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相结合。因此,本科院校创新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要充分考虑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并与之进行双向互动。本科工商管理教育要面向社会和未来,依据实际情况,准确把握管理理论和国内外经济的发展趋势,以增强本科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社会适应性。此外,还要坚持素质、知识、能力协调发展的原则,培养宽口径、强能力、厚基础、高素质的新型工商管理人才。注意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最后,要结合学校办学条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拓展工商管理专业口径,挖掘学生内在潜力,增强学生对工商管理专业知识的掌握,以提高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就业竞争力。

(4)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相较于发达国家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我国仍有许多需要借鉴完善的地方。许多发达国家的本科院校主张将人文学科、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依据一定的比例有机结合在一起,以此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创新性、独立性和综合性。发达国家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主要定位于:接受基础的人文和管理教育,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日本许多本科院校在工商管理人才培养中,尤其关注学生处理具体问题的能力和商科基础知识的掌握。我国若要完善本科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就必须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为会计事务所、商社、企业财务部门、内外贸企业、海外贸易会计社、金融保险等部门和企业输送高素质的管理人才。

2本科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途径

2.1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

创新本科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就是要切实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中的单一化知识讲授、枯燥的理论识记和僵化的课堂板书。依据创新型人才培养需求和工商管理专业的发展特点,采用互动式教学、案例教学、体验式教学和启发式教学。并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课堂形式和教学内容。尤其是案例教学和模拟教学对提高本科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水平具有显著成效。案例教学主要是指选用比较有代表性的案例,来反映实际管理过程中常出现的问题。在本科工商管理人才培养中运用案例教学法分析和讨论复杂的现实问题,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运用专业管理理论应对实际问题,进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模拟教学法则是指针对客体和教学内容的特征,为学生安排相应的角色,并创建管理情景,让学生进入情境解决管理问题。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教师可以运用计算机软件模拟现实管理环境,并提供相关决策参数,引导学生在这种模拟的环境中,分析、判断、解决相关的管理问题,并就解决结果进行全面研讨,从而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进行项目研发。引导学生参与论证、开发、推广教师与企业合作的相关项目,增强学生的科研素质,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就业竞争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2.2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本科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内容不仅要具有广泛性,还要找到准确的切入点。相较于其他专业,工商管理涉及到的管理活动相对宽泛,因此,其教学内容也应当适当扩展,但要注意核心课程的设置,只有这样才能凸显教学重点,明确人才培养方面,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同时,教学体系也应当朝着个性化方向发展。社会各领域、各阶层对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各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的办学条件也各有不同,因此,在本科工商管理人才培养中,既要关注共性的基础教育,又要结合自身实际凸显个性特色。各本科院校应当全面研究市场对工商管理人才的不同需求,进行科学的教育定位,合理规划教学体系,安排教学内容。例如,某本科院校毕业生多选择到企业就业,所以该校在安排教学内容时就应充分考虑企业的人才发展需求。不仅要开设概率论、线性代数、高等数学、计算机基础、数理统计等基本的工商管理专业课程,还应安排学生学习纺织、机械制造、化工、电工学的基础知识。只有突出学科特色,才能促使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尽快适应企业的管理需求,增强就业竞争力。

2.3重视实践教学环节

首先,本科院校要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合理协调工商管理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安排学生进行课内实验、认识实习、课程设计、生产实践、毕业论文、社会调查等实践学习。同时,还要注意探究实践教学的新方法,不仅要指导学生进行适当的课内实践训练,还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课外实践机会。例如,可以安排学生在假期期间进行相关的社会调查,这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广泛地接触社会,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了解有关工商管理的现状和问题。此外,还可以指导学生参加ERP沙盘模拟大赛、全国物流设计大赛、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等,让学生通过这些赛事了解最新的工商管理信息,并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其次,要革新实践教学的手段,要创办工商管理专业实验室,为学生提供校内实践的平台,并采购相关的实践软件,让学生通过网络进行模拟演练。最后,要探寻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新方法,实践教学时间相对较短,若要在有效时间内提高实践教学的效率,就必须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并及时总结实践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而寻找相应的解决对策。

篇(9)

一、引言

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孕育了对工商管理教育的庞大需求。工商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创新性较强的前沿学科,融科学性和艺术性为一体。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的学科本质,决定了传统教学方法强调以书本为中心,以学生听、记、背为考核体系的局限性,传统模式所培养的“高分低能”学生往往并不是未来真正的企业优秀管理者或创业者。而案例教学本身具有的真实性、典型性、实践性和针对性,能够帮助学生在课堂中积累一定的实践经验,案例教学法作为工商管理教育的一种重要工具和基本方法,在整个工商管理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孕育、诞生和发展[1]。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初,引入案例教学法,其初始和主要的授课对象是高校商学院MBA的学员。如今,这种适用于MBA学员的案例教学法不断得到认可和推广,并在各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生的教学中得到了广泛运用。然而值得关注的问题是如何将适用于MBA教育的案例教学法应用于知识体系和实践经验都相对欠缺的本科生?案例教学法在管理专业本科教学中的应用应具备什么样的条件?这些都值得我们思考。

二、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案例教学现状调查

在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和满意度对案例教学的效果有直接影响,如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满意度直接关系到案例教学的成功与否。从市场营销的角度看,学生作为案例教学的接收者,类似于产品市场中的顾客,他们对教师的案例教学这一产品和服务是否满意及如何提高其满意度也是值得考虑和研究的。

基于以上背景分析,本文运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广州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的部分本科学生发放问卷,调查了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案例教学实施情况。调查问卷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针对本科案例教学总体实施情况的调查,包括案例教学的重要性、案例教学的目的、案例教学所占比重、案例的来源、案例教学的方式等;第二部分是学生对案例教学满意度的调查,学生可任选一门课程进行评价,也可对所有课程的案例教学进行综合评价。评价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案例的选择、教师的引导和组织、教师的点评、案例教学实施环境、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等;第三部分对案例教学的改进进行了调查,包括案例教学所适合的学生总人数、案例讨论小组人数、案例教学所占比重、影响案例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影响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积极性的因素、最受学生欢迎的案例类型,等等。整个调查问卷以客观选择的形式为主,主观建议为辅。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68份,实际收回问卷168份,有效问卷168份,回收问卷和有效问卷达100%。

三、调查数据分析

本文的调查数据分析主要是针对调查问卷的第一和第三部分,第二部分针对案例教学满意度的调查将另文探讨。针对案例教学实施现状和案例教学的改进措施的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1.案例教学在工商管理课程本科教学中的重要程度

将案例教学在工商管理课程本科教学中的重要程度分为5级,即非常重要、比较重要、感觉一般、不重要和完全不需要。调查结果显示92%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在管理专业本科教学中比较重要和非常重要,认为一般和不重要的仅占8%,完全不需要为0%。由此可见案例教学方法并不仅仅适用于工商管理硕士(MBA)的教学,同样适用于管理类本科生的教学需求,只是在实施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应针对在校本科生和在职MBA学生实践经验的不同而因材施教。

2.采用案例教学的目的

根据案例教学的主要目的提出了以下五个方面,即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调动学习积极性、培养实战操作能力、提高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被调查者可以多选。从调查结果来看,学生认为案例教学最主要的目的是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其次是提高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及实战操作能力,这也与MBA案例教学目的有明显区别。

3.案例教学所占比重

对于案例教学所占比重的调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目前所学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中,采用案例教学的课程所占比例,另一方面是在采用案例教学的课程中,教师用于案例教学的学时数占课程总学时数的比例。调查结果显示,78%的学生认为采用了案例教学的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不足一半,其中34%的学生认为这一比例低于20%,可见目前工商管理类课程的案例教学在本科生教学中的应用有待提高。对于采用了案例教学的课程,其学时比例分配情况如何,能否满足学生的需要,我们调查了现状和学生所期望的情况,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案例教学实际学时比例远远低于学生的期望值,85%的被调查者认为目前案例教学学时比例低于20%~40%,而87%的被调查者期望这一比例至少应提高到40%~60%。

4.案例来源和案例类型

案例的选择是案例教学的重要环节,案例来源主要有教师自编、教材现有、网上收集等,调查结果显示学生认为教师采用网上收集的案例最多,其次是教材上现有的案例,教师自编案例最少。对于案例题材背景的调查,结果显示最受学生欢迎的案例题材依次是外资企业案例、国有企业案例、本土企业案例、民营企业案例和中小企业案例。从案例所涉及的内容来看,最受学生欢迎的案例依次是市场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战略管理、生产运营管理、电子商务管理、企业文化和财务管理案例。

5.案例教学组织形式

针对案例教学的组织形式设计了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教师组织案例教学的方式,二是案例教学合适的人数规模,三是案例教学的环境。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学生认为目前案例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是教师给出案例,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后集中汇报,教师给予点评,这与案例教学的含义和基本要求相吻合。对于参与案例教学的学生总人数和小组人数的规模的调查结果显示62%的学生认为参与案例教学的学生总人数应控制在30-50人较合适,这与学校各专业班级的人数相当,即案例教学适合小班进行。66%的被调查者认为划分案例讨论小组的人数3-5人一组较合适,人数太多或太少都不利于案例讨论的效果。

6.影响案例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

问卷中有三个问题涉及影响案例教学效果的因素的调查,即从影响案例教学效果的总体因素、影响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积极性的因素及教师应着重改进的环节三个方面进行调查。从统计结果来看,学生认为影响案例教学效果的最主要因素一是学生的准备与参与,二是教师的课堂组织和引导,可见成功的案例教学是靠学生与教师的共同努力实现的。而影响学生案例教学参与度的最主要因素依次是教师的引导和鼓励、学生的学习态度、案例的质量,这说明教师在案例教学中的引导和鼓励非常重要,不能简单地将学生不积极参加案例教学都归因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差或者学生性格不够开朗活跃。以上调查显示教师的案例教学水平将直接影响学生对案例教学的参与度和满意度。从教师的案例教学准备和组织角度看,学生认为教师在实施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应着重改进的环节依次是课堂的组织与引导,案例的选择,案例的点评,教学准备和教学环境的改进。

四、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案例教学改进建议

基于以上调查分析,我们不难发现,目前的工商管理课程本科案例教学实施现状与学生的需求和期望仍存在一定差距,为此对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案例教学提出如下建议。

1.案例教学应作为工商管理类本科教学中的重要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的目的是在全真模拟企业真实运营的情况下,引发学生的主动学习行为,让学生从被动的知识吸收者的角色中摆脱出来,帮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沟通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2]。这些是与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的。但是由于学生的实践经验不足,本科生案例教学方法应区别于工商管理硕士(MBA)的案例教学方法。

2.加大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案例教学的比重

在工商管理课程本科教学中,由于课程学时数有限,在完成基本理论知识的课堂讲授后所剩课时较少,很难保证一定比例的案例教学的实施,因此案例教学比重的加大需要适当调整专业课程的学时数,同时对教师如何在有限的学时数内组织和完成预期的案例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

3.不断提高学生对案例教学的参与度和满意度

虽然影响案例教学效果的因素主要来自于学生的参与和教师的课堂组织两方面,但由于学生的参与度和满意度也主要受教师案例教学水平的影响,因此提高教师案例教学水平成为提升学生案例教学满意度的主要途径。教师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提高案例的质量。案例的选择应满足学生对案例的需求,通过以上调查,学生对案例的来源、题材背景和所涉及的内容都有一定的要求和偏好,因此教师在案例教学前应进行精心准备,提倡教师结合自身项目经验和对企业的深入调研自编案例。对于采用双语教学或采用外文教材的课程,由于东西方文化差异和社会环境及企业制度的差别,采用英文原版教材中的国外案例很难被学生直接借鉴,因此在案例的选择上应适当加大本土案例比重,结合国内企业所处环境编制切合国内实际的本土案例,还可以引入一些除文字以外的有关音像资料作为案例,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3]。

(2)提高教师案例教学水平。完整的案例教学包括案例的准备,案例教学的组织和引导,案例的点评等多个环节,案例选择的好坏、教师在整个案例教学中能否扮演好导游、导演和导师的角色及如何进行案例点评都将直接影响到案例教学效果和学生的满意度[3]。作为工商管理类课程的教师除了要不断提高自身理论知识水平和业务素养外,还必须多参与企业管理实践,通过企业调研、采写案例、企业咨询等活动获取丰富的企业经验和商业感觉,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案例教学水平,更好地满足学生对案例教学的要求。同时高校应加强师资力量的培训,对教师的案例教学技能进行有计划的培训,以提高案例教学的整体水平。

(3)加强课堂案例教学的组织。案例教学只有在学生和教师的共同配合下才能完成,如何引导学生按照预定的教学方案进行案例讨论,课堂的组织和引导很重要,教师应参与到学生的小组讨论中,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而不是任由学生漫无目的地闲聊。鼓励每一位学生积极参与到案例学习中,对表现积极的学生应给予表扬和肯定,学生的表现与课程学习成绩挂钩。案例的点评力求客观公正,要充分了解学生案例完成的全过程,不能仅以最后的演讲结果或漂亮的PPT等形式来评定学生案例分析的成绩,在案例教学中可导入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即鼓励全员的参与,全过程、全方位地评价学生案例讨论结果。

4.改进案例教学环境

从以上调查结果来看,学生普遍认为案例教学适合小班教学,案例讨论小组的人数不宜过多,以3-5人为宜,小组成员应进行合理分工,培养学生的团队沟通和合作精神。但目前案例教学规模较大,在有限的师资和教学场地条件下,一般都是一个专业的几个小班合班上课,50—100人左右,讨论时每组10人以上,很难保证案例教学的效果。随着高校教学硬件设施的改善,基本采用了多媒体教室进行教学,但案例教学的环境仍有待进一步改进,学校可以特别建一些专门适用于案例讨论的教室来满足案例教学的需要,如教室的桌椅可以移动,可以快速将桌椅转换为可进行讨论的圆桌,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分组讨论。高校应不断改进案例教学的软硬环境,确保案例教学的顺利实施。

五、结语

通过对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案例教学的应用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显示,学生普遍认为案例教学法在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教学中是适用且重要的,但案例教学效果有待增强。针对目前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应积极采取改进措施,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满意度。

参考文献:

[1]何志毅.中国管理案例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2(6):26-31.

篇(10)

“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从来都是我国文化、教育领域追求的“繁荣”,无论是35所也好,还是100所也罢,要满足这个“繁荣”,我们所期待的各应用型本科院校一定不能是千人一面,差异化、特色化不仅仅只限于校名代码,教育神韵的魅力四射才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出类拔萃的法宝。笔者所在的南宁学院工商管理本科专业的这颗璞玉如何打磨,焕发魅力?在本文中笔者试图将其雕凿成以教学方法、专业特色、专业技能特色为三条棱的三棱镜,使应用型教育折射出七彩光线。

一、灵活运用案例教学方法

(一)案例教学是国内外工商管理专业开办成功的有效教学方法

将案例运用到教学,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时代。2000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的“问答法”教学就是案例教学的雏形。其教学是围绕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结合他们自身掌握的信息资料,进行公平研讨,引导学生找到答案或是结论。该教学法的主要目的是启发学生,让学生通过分析与讨论,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后自行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他的学生柏拉图将他的“问答法”编辑成书,由一个个故事来说明一个个道理,这被认为是历史上最早的案例教学法。19世纪后期,“苏格拉底方法”被引入哈佛法学院的法学教育之中,在法学院进行教育改革的克里斯托弗哥伦姆布斯朗德尔认为“律师可以如科学家一样,凭据对原则或原理的深入认知来开展工作,这种认知如果在法院判决的案件教学中学习得来,学习者就可以获得最好的认知效果”,也就是说案例教学并非单纯地讲故事做分析,更重要的是在对故事的阅读分析的过程中,弄清、学懂人文社科领域的原则或原理,并能掌握其在实践中的运用。随后该教学方法不仅被其他高校效仿,还被成功推广到哈佛医学院,到20世纪30年代,美国大多数医学院都采用了案例教学法。真正让案例教学法确立并进入辉煌时代的是哈佛商学院,哈佛商学院于1921年正式推行该教学方法,并因此成立了商业研究处,专门进行案例的开发和研究工作,这恰恰符合了朗德尔提到的案例教学法配套的“实验室”就是“图书馆”的论断:“图书馆是教授和学生们需要的必要场所,它对于我们,就像实验室之于化学和物理学者一样,就像博物馆之于动物学家一样,就像植物园之于植物研究者一样”。这个商业研究处至今仍开展着工作,不断用来自不同国家的企业案例丰富着哈佛的管理教学,更使案例教学法在全世界范围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案例教学法在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也得到深入研究并推行,其工商管理学科整体水平和MBA教育均位居全国前列。后起之秀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教学也离不开案例教学。其他重点院校在建设工商管理本科的过程中也同样从案例教学法入手,使专业建设走出自己的特色之路,如东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全国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在研讨了案例教学法、实践实训法、模拟情境法、行为示范教学等多种方法之后,认为案例教学法能更全面、更系统地传授专业知识。由此可见,在应用型本科大学建设中,选择案例教学法进行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改革,应该是一条正确的道路。如何办出与众不同的案例教学,找到属于应用技术大学的案例教学法呢?这正是本文接下来要阐述的观点。

(二)结合民族、地域、课程教学特色,赋予案例教学法以生命,使之开花结果

清华大学的案例教学将哈佛案例引入并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本土案例,拥有了工商管理学科建设的王者身份;东北财经大学的案例教学根据中国人学习习惯和课堂教学安排的国情,选择短小、典型的案例进行教学,一边挖掘晋商历史,特别是乔家字号的研究;一边与东北国家重点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帮企业疏导整理企业成功的管理实例,由此充实了其案例教学的资源库。与此同时,引入现代网络教学,使课程常态化,提高教与学的互动,为其全国工商管理重点专业建设奠定了成功的基石。以上工商管理教育中的案例教学法的运用实践,正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成功例子。作为新成立的应用技术大学,要创出自己的品牌,同样可以结合民族、地域、课程教学特色做文章,重拾桂商、衔接北部湾和东盟经济发展的典型案例,应该可以成为我校的特色资源,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既可以学习管理理论知识及其运用,还可以让学生了解广西、洞悉广西企业和经济发展态势,这对于学生毕业后服务广西、建设广西有着深远的意义。

(三)我校工商管理专业案例教学法的民族、地域、课程教学特色挖掘

案例教学法的建设思路如上所述,要突出应用技术大学的“应用”,案例资源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挖掘特色:1.民族特色的企业发展。桂商历史悠久,玉林、贵港、梧州历来是商贾重地,广西老字号企业的历史非常值得“古为今用”;柳州、南宁作为新兴工业、商业中心,本土企业案例颇有代表性和时代性,将管理理论与相关案例整理提炼能体现“应用”的本土特色。2.彰显北部湾经济区、东盟自贸区的战略发展前景。作为坐落在北部湾经济区、东盟自贸区前沿城市的应用技术大学,在案例教学中融入两大经济区的经济建设问题,既可帮助学生掌握最新社会发展思想,又可帮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了解经济区的行业发展现状,为就业作铺垫。3.活跃课堂气氛,以学生为能动主体进行教学尝试。将课堂尽最大可能地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思考、自主研讨、自主学习,全方位调动学生的“脑”、“口”、“手和脚”,助其完成从高中生到大学生到自立自强社会人的修炼过程。教师的作用只在“引”和“导”,让学生在完成一系列未知任务的同时,领悟管理的内涵和管理者生存价值,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苏格拉底“问答法”的进一步深化尝试。

二、以学生素质培养彰显专业特色,保证人才独一无二

(一)同为工商管理专业,但学生因学校出身不同而素质、能力各异有关数据显示,哈佛商学院的学生在管理、交流技巧以及全球经济、市场和金融方面的能力得到用人单位的极高评价,在以上领域哈佛商学院在全美都名列前三。斯坦福大学、耶鲁大学的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也会显示出各自学校特有的校园素质,有较深的校园烙印,究其原因,和各个学校的校园文化、招生要求、培养目标有关系。我国高考招生一考定终生的制度近几年才逐渐变革成高考与自主招生相结合的形式,因此,国内院校这方面的甄别并不明显,多是以专业强项示人,而不是毕业生整体素质示人,简而言之,毕业生个人素质的校园特色不明显。这也说明了我国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建设与国外名校的培养水平差距。作为应用技术大学的试点,我们应认清差距,在学生素质培养上创立自己的校园特色。

(二)对学生素质彰显校园特色的培养难题及解决路径的思考

1.重视素质缺失的补充教育。众所周知,虽然国家下大力气强调并出台了多项规定,对中小学教育进行改革,就在2013年7月4日,教育部《做好2013年中小学暑假工作的通知》,首次明确要求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通知中还强调,暑假期间,禁止组织学生集体补课、有偿补课;紧接着,教育部于2013年8月22日又公布《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征求意见稿:小学一年级新生入学后,要严格按照课程标准从“零起点”开展教学;小学不留书面式家庭作业;一至三年级不举行任何形式的统一考试。实施的各项政策虽有一定成效,但冰冻非一日之寒,中国的素质教育仍落后于国外,从学校到家庭,我国学前教育、中小学教育仍是应试教育模式,在如此中国教育大环境下,缺失素质的高中毕业生来到大学进修,要让这些学生烙上校园文化的印迹,对学生进行素质缺失的补充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对将要入学的本科新生进行调研,发现学生缺失的素质、能力和确定相对应的素质培养目标,是工商管理学科专业办出校园特色的关键。2.自主招生,选择符合校园特色的人才。比尔盖茨虽未毕业,但他能被选拔进入哈佛大学,即使没毕业仍做出了商界奇迹,符合哈佛大学的校园特色,本身同样说明了哈佛办学的成功。此类事情并不是特例,因此,国外商校对学生的选拔机制很值得我们学习、研究。这就如同企业招聘,如何挑选适合学校文化,符合学校发展要求的生源,是学校得以做大做强的重要的人力资本积累难题。一言蔽之,招到优秀的学生很重要,招到适合校园特色的学生更重要。从这方面讲,高校自主招生应该是最终的趋势,因此,作为试点的应用技术大学,率先建立本学科本专业自主招生的选生机制和选拔程序是重要工作;其次,根据当地中小学教育状况因地制宜地确定本校校园特色,则是为招生选拔设置门槛,同样重要。

三、培养过硬专业技能,打造管理通才

带着校园特色的学生步入社会,如果不能为企业认可,不能为社会带来效益,那么培养也是失败的。“应用”的新义,笔者认为就是“应社会之所需,为企业之所用”,做不到这一点,“应用”就没有了生命。哈佛商学院能培养出懂经济、懂市场、懂金融的总经理,学生在这些方面的能力被认可,从而使它成为了美国的“常青藤”。作为应用技术试点院校,除了找到自身发展的突破口和定位外,为后继院校总结找寻自身发展道路的途径也是责任之一,其中培养人才专业技能的选择方法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拟将我校工商管理专业的建设思路定为“宽基础,有专长”。宽基础容易做到,而“专长”的选择就较难决策了。在众多管理技能中选择出满足当地经济发展并适合学生状况的管理技能培养目标,是专长建设的核心问题。下面仍以哈佛商学院的人才培养为例,分析得出解决以上核心问题的两个步骤:第一步,根据企业、社会需求定位专业技能培养内容。哈佛商学院认为,一个成功的总经理应该是一个全才,至少应具备三种技能,即:技术技能、人事技能和概念技能,这三种技能普适性强,还可以为技能拥有者提供正确看待和处理管理过程的有效方法,因此这也成为哈佛商学院要求学生在第一学年必修课学习后具备的主要专长,课程教学也围绕这一专长进行建设。另外,哈佛还认为,具有创造力是成为出色总经理的基础,而具有创造力应培养相应的特质,因此专门开设“总经理学”这门第二学年唯一的一门必修课,使学生具备成为能力型高级管理人才的综合素质。可见,哈佛商学院的目标就是培养总经理、经理,这也正是结合了美国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应运而生的“管理专长”———经理型的综合能力。第二步,因材施教,全方位培养“专长”。在哈佛商学院,学生在学习企业管理方面的各种知识的同时,还要学会独立处理问题,培养决策能力,并且要学会在做出这些决策后对它们的自我反省。换言之,哈佛商学院特别注重培养学生们的独立思考能力。而这种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是通过案例教学来实现的,因为案例教学是一种没有唯一正确答案的教学方法,学生们面对没有答案的案例要尽力去思考最佳的解决方案。为达到案例教学的预期目标,哈佛商学院所有的案例在正式列入课程之前,都会经过反复认真的讨论,任课教师也会对每一个案例的课堂教学进行特别设计。按照以上两个步骤,同样也可以提炼出我校工商管理专业需要培养的“专长”。中国正处在经济转型期,广西也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阶段,北部湾经济区、东盟自贸区的建设如火如荼,各地城市建设方兴未艾。在这种大环境下,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瞬息万变,企业自身的内部条件也随着外部机遇和威胁发生着适应性的变化,如何在市场中抢占先机,如何在变化中求得生存和发展,企业管理者需炼出火眼金睛,清晰预测出未来经济走向是市场效益取胜的至关重要的法宝。因此,可以将市场调查与预测的相应技能设置为我校工商管理专业管理技能的培养目标。在课程建设上,除了满足宽基础的要求外,还需要对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进行重点建设,同时全方位重点配套建设管理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统计学等专业基础课程,并通过划分专业方向重点培养学生人力资源管理技能、连锁经营管理技能和品质管理技能。综上所述,应用技术大学的建设不是要办成和现在国内一流大学一样的学校,而是要独辟蹊径,办出自己特色的大学。做不成钻石,就做拥有七彩绚丽的三棱镜,同样创造彩虹的美丽,魅力依然。

篇(11)

几年前,大学本科招生时,工商管理专业较为抢手,考生报考踊跃,招生人数甚众。

但近年来,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严峻,在就业市场上的说辞较多。认为如果是搞具体工作他们不像会计专业或营销专业的毕业生有一技之长,如果是搞管理又嫌他们没有工作经验。有鉴于此,人们(包括教师和本专业学生)议论纷纷,认为应该加强学生的会计技能和营销技能的培训,以适应市场需求。咋一听,这种说法很有道理,“适应市场需求”。仔细一想,或许还可商榷。如果用人单位只强调会计或营销的一技之长,这些学生何不原来就报考会计专业或营销专业?难道就业市场就不需要“工商管理人才”?或许这只是问题的表象,问题的实质在于就业市场需要怎样的工商管理人才。市场需求和专业特色是一个本科专业生存和发展的两个支柱。如果就业市场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没有需求,那么这个专业就没有存在的基础。如果这个专业没有自己的特色,雷同于其他专业,那么这个专业也没有存在的必要。工商管理专业的特色就在于能培养满足就业市场需求的工商企业的专业管理人才。

一、市场是否需要工商管理人才?

或许有人会认为提这种问题简直是幼稚。回答绝对是肯定的。但为什么在就业市场上,招收该专业毕业生的职位比例远远低于营销专业和会计专业。这种矛盾现象也许可以从“工商管理”的概念发展,以使人们现在对这个概念认识上的偏差得到说明。

应该说“工商管理”的概念在范畴上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工商管理涵盖工商企业中的一切管理范畴,包括现在已经独立成专业的营销管理、财务管理以及人力资源管理(原来的人事管理)和物流管理。狭义的工商管理应着重强调计划管理、组织管理、战略管理以及决策,当然也包括运营管理、质量管理和信息管理等。广义的含义包括狭义的含义。改革开放初期,人们刚认识和强调工业企业管理和商业企业管理的时候,所意识的工商管理的概念是广义的。以至于现在很多人都认为“工商管理”是“万能”专业,其毕业生什么都能干,哪里都能用。随着认识的深入和学科的发展,工商管理概念向两个方面发展。一方面越来越一般化、越来越抽象,甚至连这个专业最主要的课程“管理学”都不针对工商企业了,已经抽象到面对一切组织的管理了。或许对这种发展的理解从专业上说有利于招生,但不利于就业。应该说,纯粹从学科发展的角度来看,这种抽象(其实是“管理”概念的抽象)是学科发展的必然。另一方面越来越具体化、越来越实用,各种子学科从广义的工商管理中独立出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专科门类,支撑各具特色的专业。其实“工商管理”作为专业,也应该具体化,实用化。这种具体化和实用化的工商管理专业,应该以狭义的工商管理概念为基础,构建学科体系和突出专业特色。

那么市场是否需要以狭义的工商管理概念支撑的工商管理的专门人才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可以从管理的职能和工商企业中一些职位的性质说起。管理是对组织的管理。在工商企业中,从组织的结构上说存在许多不同层次的组织,如班组、工段、车间、各职能部门及高层组织。这些组织需要设置相应的管理职位。从性质上说,这些职位的功用不过是执行管理的计划职能、组织职能及决策。这些职位需要具备相应管理知识的专门管理人员来充任。从数量上说,一个工商企业在这方面的职位数,远远多于财务管理的职位数。所需要的专门人才数量,也远胜于财务管理人员的数量。那么这种数量优势为什么在就业市场上不能得到相应的反映呢?这个问题或许可以从经济发展模式和用人单位的人才观念,以及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加以分析。

二、经济发展模式与用人单位的人才观念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经济得到了巨大发展,其经济总量跃居世界前列。纵观20多年的经济发展,其发展模式在宏观上大致可分为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两个不同阶段。80年代的发展模式在性质上是恢复性发展。发展的主体是国营企业。发展的方式主要是改善工商企业的经营管理。

这也就是在20世纪80年代工商管理吃香的主要原因。90年代的发展模式在性质上是扩张性的发展。发展方式主要是通过开放引进投资,形成外延式投资主导型发展。当发展依赖于投资时,投资主体的明晰化则变成了问题的关键。因此,产权制度的改革成为了90年代改革的主旋律。随着产权制度改革的深入,发展的主体逐渐从国有企业转变为民营及私营企业。现在的经济总量中,非公经济的贡献率已达到60%。90年代形成的外延式投资主导型的发展方式一直延续至今。在就业市场上营销人员一直受到青睐便是明证。2003年,我国的人均GDP已经达到1000美元。这是经济发展方式应该发生转变的重要信号。总理2004年初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专题研究班结业典礼上的讲话中指出:“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达1000美元,按既定的部署和现行汇率计算,到2020年将达到3000美元。这是整个现代化进程中一个非常关键的阶段,也是经济社会结构将发生深刻变化的重要阶段。”同时指出:“我国经济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结构不合理,经营方式粗放,经济增长主要靠增加投入、扩大投资规模,资源环境的代价太大。”在这种转折时期,经济的发展模式将从外延式投资主导型逐渐转变为内涵式管理主导型。内涵式管理主导型发展模式的基础是工商企业的管理水平。而管理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工商管理人才。目前正处于这种转折的开始阶段。两种不同发展模式对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有较大差异。如果说外延式投资主导型的发展模式更表现为对市场营销人才的需求的话,那么内涵式管理主导型的发展模式在不忽视市场营销的前提下,更应该强调对狭义的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以便向管理要效率。或许是人们已经习惯了90年代的发展模式,或者是刚处于转折的开始阶段,用人单位的人才观念还未转变,这种“应该”还未发生。事实上,这不只是观念转变的问题,还有个产权基础的问题。现在的经济结构中,非公经济占有很大比例。非公企业的产权基础一般是家族。由此决定了这些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一般是家族成员,而非专业管理人员。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家族企业对外人的不信任之外,还有对刚毕业的工商管理人才的能力的怀疑。其实这种怀疑也是有道理的。工商管理人才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不仅取决于管理理论基础的掌握,还取决于管理实践经验的积累。要消除这种怀疑,不得不从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学生的培养模式着手。

三、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学生培养模式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