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地质学教学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2-02-01 05:02:30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地质学教学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地质学教学论文

篇(1)

钦州学院于2006年2月开设地理科学本科专业,其中目前地理科学普通本科专业包括四个方向:师范方向、地理信息系统方向、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方向、海洋遥感与信息处理方向,均开设《地质学基础》课程。经过几十年的蓬勃发展,地理科学专业已经成为钦州学院的重点发展和优势学科专业之一。《地质学基础》一直是作为自然地理学课程的一部分内容来进行讲授的,且不同方向课时均有限但又有所不同:地理科学师范方向的学生要在一学期上完自然地理学(一),其中包括了地质学基础、水文学、植物地理学三门课程,一共80学时,每门课程的课时由任课教师灵活掌握;而其他三个方向只上自然地理学这一门课程,一共54学时,地质学基础的课时也由任课教师灵活掌握,但学时有限,对于地理科学的专业理论来说是十分欠缺的,基础也不够牢固。而其他的同类型的师范类院校,大部分都对地理科学专业的学生进行地质学基础、地貌学、气象气候学等自然地理学的分支学科进行单独授课,有固定的课时,从而保证地理科学专业的基础扎实性和学科知识的通识性,并且不是仅仅针对地理师范教育方向。目前,地质学基础的讲授只有一名专任教师,教学方式是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讲授式,学生也会有参与课堂的机会,主要是回答问题的方式较多。教学手段主要是通过多媒体幻灯片、音频视频等综合手段来讲课,教学效果受到教师自身讲课水平影响较大。

以往对于该课程成绩的记分和考核方式主要是:平时成绩(作业、考勤10%)+期中成绩(试卷30%)+期末成绩(试卷60%),成绩往往是以期末论成败,以背书答题论分数高低,这样的记分方式本身也容易造就一些“高分低能”的学生,即平时不努力,在期末突击背书往往获得高分,而实践能力不强。地质学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该课程内容的实习涉及到两个环节:一个是校内实验室的实践环节,另一个是野外实践环节;二者共同构建了地质学基础课程的完整性实践教学过程。对于那些刚学习了理论知识而又充满新鲜感、好奇心的学生来讲,校内实验室的实习无疑是把课堂教学文字图片知识、影像知识与现实的标本相结合,更加直观形象,从而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而更准确地理解理论知识。而就钦州学院的校内实验室情况来讲,教学资源十分缺乏,表现为:实验用的岩石、矿物、化石标本数量有限,往往是5-8人共用一盒标本,且实验盒装标本较小(不超过4cm)且不够典型,有些矿物虽然是这个矿物名,但标本却是多种矿物存放在一起,即便多次进行提醒,仍然有学生混淆误以为是一种矿物;实验课的小刀、放大镜、无釉小瓷板、稀盐酸等常用教学工具缺乏,使得一些基本的矿物岩石的物理性质难以得到确认。上述室内实验课必备的教学资源的缺乏严重制约了室内教学的开展,学生室内实践学习收获也十分有限,而最重要的是会挫伤学生学习地质学的兴趣和积极性。由于地理科学专业以前只有地理师范方向才会有相应的地质学基础实习,并且是和其他的地貌学、水文学课程合并在一起称为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实习的地点和实习出发时间不固定,实习的目的和任务不够明确,使得学生不像专业实习而是走马观花的体验式旅游见习,其结果是实习过程中实习点的学习印象都有,但收获较小,野外教学环节相对薄弱。

地质学基础课堂教学的改革

地质学基础一般是在大一第二学期开课,在此之前地理科学专业的学生已经学过了地球科学概论,具备了一定的学习基础。该课程的教学包括了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大部分。因此,针对地质学基础当前面临的教学现状和问题,应从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实践教学的改革两方面进行。就课堂教学的改革而言,可以通过教学内容的改革和教学方式以及考核方式的改革来进行:地质学基础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可以针对地理科学的四个方向做出如下改革尝试:将地质学基础的课程内容分为:通识性课程内容的课堂教学和专业方向性内容的课堂教学,其中通识性内容主要是包括地质学的四大版块[5]———地球(自身的形状与大小、物理性质)、地球的物质组成(矿物与岩石)、地球的行为(构造运动与构造变动)、地球的发展历史(主要是地壳演化简史),是该课程的核心内容也是基础知识点。而专业方向性内容的课堂教学主要是在学生掌握了上述通识性内容后进行的针对学生本专业方向与地质学基础课程的应用性的学习。通过对教材教学内容的拆分,有助于分清教学的重难点与内容的层次性,将引导性和核心性教学内容作为专业的重点知识和基础性知识,将专业性教学内容作为教学难点,按照专业方向进行针对性分解,争取让学生学到与专业方向有关的“有用的知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高教所储祖望教授通过对比分析中美两国地学类本科生的培养方法[12],认为美国大学教学与研究融为一体,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动参与,建立以本科生研究探索为基础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从单纯的知识接受者变成探索者,本科生可直接参与以前只有研究生才能参加的科研活动。

如MIT制定“扩大大学生研究机会计划(UROP,Undergradu-ateResearchOpportunitiesProgram)。此外,还开设了大量研讨式课程,激发学习积极性,养成科学探索精神。由于受传统的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条件等的限制,我国大学本科生教育还是以教师单纯的讲授为主,学生很少有机会参与课堂讨论且很少参加科研及其他实践活动,导致我国大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严重不足。从教学方式上可以尝试借鉴美国大学的这种教学模式,具体模式有二:一个是可以以学生的探索研究为主,教师作为导师以指导总结为辅,即将每个班按照课程内容分成若干个组,在每次课前分配给学生一个课要讲授的内容任务,以组为单位对其他小组进行讲授,教师进行点评,在学生讲课的过程中要特别鼓励小组间的互动,允许各种质疑与讨论,通过研讨的方式强化知识学习;另一个方式是以传统的教师引导讲授为主,但学生课前要做好预习工作,每次课要对教师的讲课内容提出问题并通过学习能够答疑解惑。一般情况第一种方式适合于基础较好、学习动机较强的学生,由于对学生水平有一定的要求,实施有难度,所以可以作为一种尝试性选择性的教学手段。而究竟选择哪种方式要结合学生的基础(可以做一个摸底测验)和实际接受情况进行动态调整,两种方式可以交叉进行以体验教学效果的好坏。就目前实践情况看,以讲授为主,一学期会穿插大约两次小组讨论模式。课程的考核是对教学效果最好的检验方式,合理的考核方式可以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如何改变大学课程临时抱佛脚突击背书的学习方式,可以尝试在课程成绩的记分方式上进行改变,变“期末突击”的方式为“功夫在平时”,具体的改革方案为:平时成绩(作业、考勤30%)+期中成绩(书面考试10%)+校内实习成绩(实习报告、实习测验结果20%)+期末成绩(40%,可以笔试或ppt展示)。这种新的记分模式需要说明两点:一是平时成绩中的作业,应该设置每堂课以个人为单位进行简短的地质新闻或地学前沿信息的播报;一是期末成绩的考核方式可以不只是试卷而是教师命题或学生自主命题进行的一个地质学知识扩展的报告,以幻灯片的形式,个人阐述。#p#分页标题#e#

篇(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化,新课程标准要求中职文化课教学整体课时要少、内容精、质量高,来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来改变教师传统填鸭式的教学,但是实际教学开展过程中,中职地理教学课时虽然减少了,但是教学内容无太多的变化,甚至有些中职学校所选用的教材与普通高中教材相一致,成为中职地理课堂教学效率无法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在教学方法上存在大量的弊端,如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单一,不能结合多媒体教学来开展教学,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1.2.其次,教师在对地理学科教学认识上存在问题

虽然我国的教学体制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但是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的教学观念却不能随着教育教学体制的发展而变化,尤其是对于中职学校教学来说,由于地理属于文化课,不属于专业课,所以大量教师在教学中掉以轻心,不能将地理学科教学与专业课教学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所以中职地理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长期滞后,影响了中职地理学科教学水平的提高、影响了学生地理素养的提高。

2.中职地理教学创新策略的研究

2.1.第一,加强师生融合

课堂教学不仅仅是教师的讲、学生的学,更是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所以,师生之间只有不断融合,才能为高效率教学做好准备。新课程改革也要求在课堂教学中,要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关系,即师生之间是民主、和谐、平等的,教师是知识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这样才有利于中职地理课有效教学的开展。同时,良好的师生关系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精神振奋。再次,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教师可以及时的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具体情况,同时学生有什么想法、事情还可以与教师及时沟通,来实现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的局面。

2.2.其次,要结合专业开展教学

我们知道,中职学生更加注重专业学科的学习,所以,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需要发挥出专业课程的有谁,即在教学过程中将专业知识与地理学科教学相结合,这样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中职铁道运输管理专业地理教学,铁道运输管理专业所学内容涉及到运输方式的选择、旅游资源的分布,这些内容都与地理知识息息相关,所以,在地理学科教学中将地理知识与铁道运输管理专业知识相结合,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再如中职音乐专业的地理学科教学,我们知道在中职音乐专业教学会涉及到民族音乐教学,因此,在地理学科教学中我们就可以渗透一些音乐专业知识,如在讲到区域地理内容时,我们教师就可以相应的介绍我国各个区域的民族音乐发展,即不同区域的人民创造出来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和舞蹈,丰富了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

2.3.采用多样方法

中职地理教学中教师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这是决定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教师应摆脱传统教学方式的束缚,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中职生比较懒,缺乏主动思考的意识,如果教学中教师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开启学生思维,必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从而发展学生智力与能力。启发式教学方式有很多,如对比启发式、直观启发式、设疑启发式等。教学“自转公转”时,可以用列表形式比较自转与公转在方向、周期、线速度等方面的特征,先给学生讲解自转的一些特征,然后启发学生阅读完成公转方面的内容,并进行讨论,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中职生抽象思维能力差,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就要加强方法的直观性。

2.4.进行有效评价

新课改倡导“立足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观,有效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对学生进行正确合理的评价。由于学生水平存在差异,出现错误是在所难免的,其实错误本身就是有效的教育资源,教师应很好的利用而不应视而不见,所以评价应客观,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给予及时鼓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具体来说有效评价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并重。在原来结果性评价的基础上,增加过程性评价,融入学生平时学习的态度等;其次加大情感比例。评价注重课内外的学习,建立考试+课堂表现+回答问题+作业等评价模式,这种模式重视学生学习的全过程,有助于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篇(3)

二、采取合适良好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对于教学质量的影响是最直接也是最显著的,所以在进行初中地理的教学的时候,我们应该更加认真地选取合适的教学方法来教授初中地理。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辅助地位,不能只是流于形式,学生在下面听,教师在上面讲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应该帮助学生尽可能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其中,这样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有着比较好的作用的。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还应该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这样我们讲课的时候能够更加有针对性,有目标性,在实际的课堂上,让学生能够有目标,在目标的引导下去学习。同时对于地理知识的学习而言,相应的预习也是必要的,我们应该督促学生在课前进行相应的预习,这样学生通过预习发现课本中难以理解、存有疑惑、理解困难的知识点,标记出来,这样在教师进行讲授的时候能够更有针对性,这样学生的难点就能够得到更好的解决,学习的效果也就更加有保障。

三、重视多媒体设备的使用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对于初中地理的课堂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对课堂教学可以起到多种推动作用。

(一)多媒体的运用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对于初中地理的兴趣

初中地理相对高中的地理知识容易许多,初中地理的教学主要是让初中的学生了解地理,了解祖国,认识世界,掌握地理的基础知识,从而开阔视野,可以利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小问题。那么在地理的教学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兴趣之后就是如何抓住学生的眼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为地理学科相对于其他学科,太过于单调乏味。在课堂中,合理地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助于学生保持对地理的新鲜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对课本中的知识内容配上图片资料,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放到多媒体的展示上,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

(二)应用多媒体教学,可以缩短教学时间

教师在地理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制作课件,为学生演示,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板书的模式,节省了很多的时间,同时可以补充传统的教学中学生无法直观看到的图片、视频等。这样对于增强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对于地理课程的兴趣是有着积极的作用的。比如在讲到亚洲某个地区的民俗与其相对应的自然条件的相应搭配这一主题的时候,教师用课件展示出更为详细的相关的资料,加深学生对于每张图片、每个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这样有助于学生的学习的效果,以及完成相应题目时候的效率,使地理的知识更加形象,生动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这是多媒体设备所独有的一个优点。

(三)多媒体教学的模式丰富多样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比较单一的,缺乏相应的丰富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多媒体教学能够更加获得到教师的认可,这与多媒体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是息息相关的,其多种多样的形式比如图片、视频、音频以及动画模拟的演示都是传统的教学辅助手段所达不到的。总之,从各个方面来讲,利用多媒体来进行教学对于提升我们的教学质量是有着极大的帮助的。

四、合理设置课后作业,及时做好反馈

对于地理的教学来说,适当的作业的布置也是必要的。相应的课后作业的练习,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对课堂上的内容进行一个良好的总结与回顾。通过这样的一种练习,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记忆的效果也会有更加好的效果。根据学生的情况来布置合理的作业也是一种学问,作业布置的针对性,作业布置的合理数量都会影响到作业的功能的发挥。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注意这些,合理地布置作业才会对于教学质量起到积极的提升作用。通过学生对于作业的完成情况,我们可以更好地进行积极的反馈,了解学生真实的掌握程度,这对于我们下一步的学习和复习的过程都是有着良好的作用的。

篇(4)

1.2地理课堂的探究性不足为了充分调动初中生在地理课堂上的积极性、主动性,地理课堂上需要有足够的趣味性和吸引力,这样才能引发学生的主动探究和积极思考,但是由于很多地理课堂的教学模式比较落后,教学方式比较传统,导致课堂氛围比较沉闷,学生在课堂上经常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回答问题不积极、思考探究不主动等现象,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初中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

2.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质量效率的有效措施

2.1重视教学方法的创新随着现代教育理论的不断发展,关于教学方法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因此教学方法是决定教学效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对此,初中地理教师应当重视教学方法的学习与创新,提高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效率。为了更好的适应素质教育背景下地理教学的新要求,教师要实现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学习过程的自主性、目标发展性、教学形式的新颖性。以人教版八年级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教学为例,如果采用传统的单向式、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初中生很难提起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多样从教学方法创新的角度出发,初中地理教师可以结合初中生好奇、好动、贪玩的学龄特征,尝试巧用游戏法教学,将中国的不同区域随机划分给不同的小组,然后让每个小组学生结合中国特定区域内的交通、资源等情况,就区域内的工业、农业发展等相关知识进行探究性的学习,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对比式的提高,这样不仅可以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可以活跃课堂的教学氛围,提高学习效率

2.2重视初中地理教学的生活化为了进一步提高初中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初中地理教师应当树立“生活地理”的教学概念,这是因为地理学科涵盖了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等多方面的知识,理论知识的覆盖面非常广,知识的综合性、应用性本来就非常强,与初中生的现实生活存在很多交叉的环节。初中地理教学的生活化,可以降低理论知识教学的抽象性、枯燥性,引起和保持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借助生活中实实在在的事物帮助学生去理解地理知识和问题。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级第三章“天气和气候”的教学中,教师完全可以将生活中天气变化的素材引入课堂,让学生们学会从日常生活中认识天气现象和气候现象,将地理知识的学习与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充分结合起来。

篇(5)

为了顺利完成工程地质教学活动,有必要使学生明确工程地质学习的主要对象、基本任务和主体内容。首先,工程地质学是评价、预测和改造与工程建筑等有关的地质问题的一门科学,以工程建筑及建设项目为服务对象,以地质学为研究基础;以数学力学为计算工具的学科。因此,工程地质的教学与学习都是在研究和讨论人类在工程活动中行为与地质环境的相互作用与相互适应性,其次,工程地质学习的基本任务就是掌握工程地质条件与工程活动的地质环境特点,明确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工程地质条件)之间的相互作用,以便正确评价、合理利用、有效改造和完善保护地质环境。最后,学生通过工程地质课程学习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包括:岩石和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及其工程性质,如岩石与土的矿物组成及其排列形成的微观结构等对建筑工程稳定性的影响,弄清岩土体的不同的分类要求和指标,了解不良地质条件下的岩土体的改良方法;建立起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工程地质观念,形成关于自然环境对工程活动的制约与人类工程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的双向作用机制的基本认识,在此基础上,掌握崩塌、滑坡、泥石流及地震等物理地质作用对工程建筑的危害及其预测、评价和防治措施;熟悉工程常见的地基、硐室等工程地质问题,以及地下水运动规律及其对工程活动的影响;掌握主要勘察程序、方法和手段。通过上面的对工程地质教学主体内涵的论述可以看出,在教学活动中学生需要领悟和掌握的内容很多,如果没有好的教学思路,往往会导致教学活动成为就事论事,事倍而功半,很难使学生把握这门学科的精髓。同时,工程地质会涉及众多的相关学科知识,如与地球科学相关的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地层学、地貌学等,与工程学和基础学科相关的物理力学、数学等。

综摄教学法的运用

综摄法又称类比思考法,其源自在我们对外部事物的学习和认识过程中,常常是在某些带有启发暗示的“指挥下”进行的,而这种“指挥”与我们的思考方法和意识关系不大,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密切相关[11]。因此,可以利用外物来启发思考、激发灵感解决问题。工程地质教学中,我们可以借助于学生已有的相关学科知识和日常生活经历,在此基础上开综摄法教学。在教学中锻炼学生对所面对事物的异质同化和同质异化两种思维方式。当我们面临未知的或者不熟悉的事物时,常常会采取拿性质不同的现有事物的分析和模拟方式去与之相对比,在此基础上提出设想。这种方式称之为异质同化,即根据已有的经验和知识来分析比较所面对的问题。例如,当开展某项工程的地质问题调查时,可以与医生全面诊断病人一样,先逐项检查,然后根据检查结果分析存在的病症,这样会使得技术(研究)路线明晰,而且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与指导性。如何摆脱固有的思维方式和问题分析方法的桎梏,进行创造性分析和解决问题是我们需要面对的难题。因此,如何运用新的知识或从新视角进行审视、分析、研究和处理原有的资料和技术手段显得十分必要,在此基础上使得认识有新的突破,这过程即为同质异化思考方法。例如,在狭窄的海边场地进行海底隧道掘进时,一方面需要的很大的场地存放施工材料(如做衬砌),另一方面又需要相关场地堆放掘进所产生的大量岩屑废渣,那么可以通过同质异化思维,我们可以考虑在不影响地质环境的情况下,用掘进产生的废料进行人为营造陆地,同时解决了材料堆放和废料处理的问题。

篇(6)

CDIO是工科教育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就必须要有新的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是整个教学的灵魂,所有教学环节都要围绕教学大纲。为满足现代工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教学大纲的编写要将基础知识、个人能力、团队协作与社会环境融合在一起,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煤矿地质学》是一门服务于矿山设计、建设、开发生产的一门课程,其实践性很强,依据CDIO模式的大纲对学生加强地质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在实验、实践中提高个人能力和素质,同时培养人与人之间的合作沟通能力,最终培养出满足现代煤矿企业所需要的人才。

建立CDIO模式下煤矿地质学授课体系

建立CDIO模式下《煤矿地质学》的授课体系,关键是改变教师的传统的教学理念,把CDIO的教学模式、教学理念运用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介绍煤矿生产中有关地质的基本知识和工作方法,通过实验和实习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参与科研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2]。把地质工作的新的理论和新方法引入到教学中,同时也要把一些传统的内容压缩或删除,例如删除课程中科普性的传统内容,增加矿物岩石、构造地质、地层等相关方面的新理论、新知识;以新的国家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及编码标准替代传统A级、B级、C级、D级储量分级标准等;随着煤炭资源的开发,煤矿环境污染日益加重,保护矿区环境越来越受到重视,增加煤矿环境地质的新内容;随着近年来地质信息技术的应用,在煤矿地质研究中,丰富了手段,提高了精度和可靠性,增加矿井地质信息技术及应用的教学环节,如运用计算机技术编制和管理各种地质图件、介绍物探新知识和新仪器的应用原理和方法;更新传统生产设计规范等[3]。本课程采用课堂讲授教学为主,同时结合有关电视录像片和野外、室内实习、实验课等形式综合进行。尽可能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改革传统板书的教学方法。

在讲授过程中,将多媒体讲授与板书讲授有机结合,通过二者的优势互补,实现有关知识的融合与最佳传授。如利用地形地质图编制地质剖面、编制煤层底板等高线图等方面,均通过多种教学手段的结合进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采用实例式、启发式、设疑式等教学方法,尽可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促进学生的积极思维、激发学生潜能,达到师生互动共同参与的目的。这种形式可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煤矿地质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课程,在完成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努力作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安排与设计各类实验和实践教学内容。为满足精品课程的教学设计和内容,依据《煤矿地质学》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从四个方面来设计实践教学环节,一是实验教学环节,这是一个认知性、验证性的实验教学环节,在完成理论课程讲解后,对矿物、岩石等各类标本进行反复的观察和描述,通过这样的实验使学生能掌握各类标本的鉴定特征,在实验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验报告;二是野外地质认识实习教学环节,在完成课堂教学内容后,进行野外地质现象的认识和观察,把课堂讲解的内容和实际联系在一起,要求学生依据野外实习的内容编写实习报告;三是课堂及课下作业实践教学环节,这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加强学生基本功训练的一个重要实践环节,此环节要求学生能够读懂各种地质图件并运用计算机软件编制各种地质图件、能够从图件中提取各种数据;四是科研实践环节,这是一个提高创新能力的实践环节,部分同学可参加教师的科研课题,在教师的指导下,把学到的知识与实际科研工作相结合,达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网络教学相比传统教学模式,更能培养学生信息获取、加工、分析、创新、利用、交流、的能力,网络教学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把一些教学资源放到网上,为学生建立自学平台。在网上和同学开辟网上留言、教师电子信箱、QQ等方式为学生提供一个互动的学习平台。建立网络教学平台,提供网络学习课件,供学生课后学习。

CDIO模式下的课程教学质量监控

篇(7)

二、重组课堂教学形式,强化学生“知识提取”技能

1.以提问挖掘知识

不少教师认为艺术生底子薄、基础差,应将知识讲“细”、讲“透”,认为只有这样,自己的课堂教学才算是圆满完成。但每次考试下来,学生的成绩却不甚理想。教师讲述得再细再透也不能包办学生的学习思维,有许多道理、方法、要领需由学生自己去体会、思考、研究。况且艺术生本身性格开朗,善于表达,团队合作和交际能力较强。“静态化”的讲授式教学不适合艺术生这一群体。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思维是从惊讶和问题开始的。”因此,增强学生“知识提取”的技能应围绕问题开展教学,以问题挖掘知识。以问题挖掘知识,就要研习提问的技巧。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对眼前能看到的东西是不感兴趣的,但对藏在后面的奥妙却很感兴趣。”为此,教师应多鼓励学生,引导学生寻找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习“地球上的水”一章内容时,有位学生提出一个“刁钻”的问题,结果引来全体学生的“群愤”,大家都积极寻找问题,然后把问题抛向那位学生,课堂氛围异常活跃。当然,学生提问会有一定的片面性,但这与做上课的“旁观者”相比,其收获更大,况且教师还可通过追问的方式帮助他们进一步挖掘相关知识,从而丰富其对问题的认识。

2.以评题凝炼知识

“重评讲轻评题”,这是绝大多数教师的通病。“评”往往评的是学生的答题情况,“讲”往往讲的是试题中涉及到的考点,这是一个发现学生知识缺漏、书写规范以及用语是否专业的过程。这个工作当然不能忽视,但从地理高考能力的要求出发,单凭讲远远不够,还应组织学生进行评题。所谓“评题”,简而言之就是对试题的评价。对于高中艺术生而言,评题不要求学生评价试题的完整性、科学性、创新性和规范性,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评题把握试题的设问方式和类型、试题的命制意图、试题的考核目标,从而提升学生根据命题意图、设问方式和考核目标积累相关材料,凝炼相关知识的能力。在对艺术生的多次测试中,发现很多试题难度并不大,预测学生能够解答,但结果却往往出人意料,而且得分率还非常低。以2014年佛山一模41题第5问为例,题目是“为了提高呼包鄂城市群的竞争力,请提出合理的建议”。此为对策措施类问题,落脚点为提出合理的建议,命题意图是要求学生从“城市竞争力”提升的角度提出合理建议,但很多学生却从“工业竞争力”提升的角度进行回答,从而出现大量“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资源利用率”、“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之类的答案。究其原因还是在于学生不能准确把握命题意图和考查方向。通过评题,不但可以增强学生对命题意图、命题特点、设问方式的把握以及凝炼相关知识进行作答的能力,而且也可以增强学生对新知识、新情境、新材料的敏感度和关注度,降低学生在考试中遇到新材料时的紧张感。

篇(8)

2.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指的是在特定的社会环境或文化环境下,个体独自解决问题、创造价值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指的是针对某一特定目标,找到通往这一目标正确的路线。该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在1983年提出,加德纳认为,人的智能是全面的,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智能组合体,并且每个人都至少有八种智能,包括语言智能、逻辑智能、节奏智能、运动智能、空间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然观察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这一理论为传统教学模式变革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切入点,并随着多元智能学校的成功开办,被世界各国的教育工作者认可和接受。依据多元智能理论,每一位学生都是多种智能有机组合的整体,因其不同的组合方式让每一位学生的智能各具特色。这些智能在学生的身上有强势和弱势的体现,但每一方面都有无限发展的潜力,因此,学校里不应该存在所谓的“差生”,每一位学生都是独一无二个体。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发掘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挖掘学生的潜力,促进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

3.多元智能理论与初中地理教学的关系

3.1多元智能理论与地理教学目标的关系初中地理教学的课程标准具有多样性,因而在地理教学中应依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析,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就初中地理课程《中国的疆域》为例,该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学会辨别中国的疆域图,并能够在空白地图上标注我国的重要邻国、海峡、岛屿。针对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将课程标准分为学习中国疆域图和借助疆域图辨别位置,在这一过程中,可以锻炼学生的空间智能、自然观察的智能、语言智能以及逻辑智能。

3.2多元智能理论与初中地理教学内容的关系针对地理学科“借助中国地图辨别我国的地理位置和特点”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可以从培养学生的自然观察智能、空间智能、语言智能和逻辑智能等多方面智能。比如对于地理教材上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图、相关文字说明以及课后的活动题,学生应该把位置图的学习作为重点,总结中国在世界上的位置特点。

4.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初中地理教学

4.1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初中地理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基础的地理知识,并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而不是单纯以应试为目的。教师应充分了解传统教育的不足和缺点,运用多元教学理论,不断革新教学观念,从根本上转变自己的学生观、评价观和教学观,有意识地从多元智能的角度主动了解学生,认识学生和关心学生,寻找学生的优势,依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不断调整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对学生的评价。在教学中,教师应以地理学科特点为基础,拟定不同的教学方式,配合学生的智力组合特点,寻求适合学生的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篇(9)

初中地理教学的课程标准具有多样性,因而在地理教学中应依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析,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就初中地理课程《中国的疆域》为例,该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学会辨别中国的疆域图,并能够在空白地图上标注我国的重要邻国、海峡、岛屿。针对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将课程标准分为学习中国疆域图和借助疆域图辨别位置,在这一过程中,可以锻炼学生的空间智能、自然观察的智能、语言智能以及逻辑智能。

1.2多元智能理论与初中地理教学内容的关系

针对地理学科“借助中国地图辨别我国的地理位置和特点”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可以从培养学生的自然观察智能、空间智能、语言智能和逻辑智能等多方面智能。比如对于地理教材上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图、相关文字说明以及课后的活动题,学生应该把位置图的学习作为重点,总结中国在世界上的位置特点。

2.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初中地理教学

2.1树立新的教学理念

初中地理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基础的地理知识,并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而不是单纯以应试为目的。教师应充分了解传统教育的不足和缺点,运用多元教学理论,不断革新教学观念,从根本上转变自己的学生观、评价观和教学观,有意识地从多元智能的角度主动了解学生,认识学生和关心学生,寻找学生的优势,依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不断调整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对学生的评价。在教学中,教师应以地理学科特点为基础,拟定不同的教学方式,配合学生的智力组合特点,寻求适合学生的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2.2丰富教学方法和策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认识到学生思想的多样性和看待问题的多角度性,但其认知过程仍以具象思维为主。因而,教师在教学中应认识到每个学生的发展水平、智力结构是不同的,将教学设计多样化,把抽象的知识具象化,充分运用各种信息技术,动态化、多样化地展现地理信息,营造地理学习的氛围,记录并展示学生学习的成果,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创新思想,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找到学习并理解地理知识的不同途径。例如,教师在坚守麦哲伦航海时,由于大部分学生对世界地图了解程度不够,这时,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或地球仪,动态展示麦哲伦航海时的航线,或者是组织小组竞赛,询问航海的起点和终点,从而让学生理解麦哲伦航海对证明地球是球体这一结论的重要性。

2.3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教师可以开展各种与地理知识有关的兴趣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能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例如,教师可以制作我国各行政区的模板,组织学生进行拼图比赛;可以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组织活动让学生介绍自己的家乡的特征、自然环境、地方特色,将学习和生活有机结合起来;还可以安排学生组成小组介绍我国的各省的地理常识。

篇(10)

二、设疑推进,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设疑推进法,顾名思义是通过设疑推进教学。一般指把某章节教材内容,设计成几个逐步深入的问题,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探逐一究这,促使学生看书、思考。接下来,经过教师提问(或学生提问),学生回答、探讨,师生共同逐一解决问题。这种方法,有利于促使学生自学能力的形成,养成探究新知识的好习惯。而且在思考、提问、回答问题的同时,还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为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引导学生一起参与设计问题,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思考,这里与人人参与、勇于发言,这些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要比教师只单纯讲解效果更好,学生学得也更有乐趣。

三、让学生亲自操作,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传统的地理教学只传授书本知识,不重视动手操作能力,理论脱离了实际。学生动手操作学到的知识比教师讲解更深刻。在学习中让学生动手操作,学生会记得更牢,理解得更深。不过,学生在动手操作时,将会遇到诸多的实际问题或困难,作为教师要及时引导和帮助,才有利于促进学生不断思考、探究,使学生在解决问题后有成就感,增加学习信心。在学习地理时,教师鼓励学生多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多动手操作。例如,在参考当地地图的基础上,自制地理模型,表现地图上无法表现的地理、地貌特色。学生在结合实际、动手操的同时,训练了能力,也扩展了学生创新、创造思维,激发了学生创造发明的欲望,为今后走向社会开展发明创造奠定基础。

四、根据地理教学实际,采用观察法

在地理教学中,要求学习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引导学生亲近大自然、观察大自然,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到教育。例如,地理老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带领学生到野外观察、学习地理,这是优化地理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再例如,当地理课讲到保护环境这一内容时,地理教师可组织学生到垃圾处理站或者废品回收站参观,回校后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每人写一份参观考察报告;当地理内容学到岩石一节时,地理教师可给学生布置课外采集作业,让学生采集各种石头、坷垃样本等,带回教室后,由教师指导,师生共同探讨。适当、适时让学生走出校门,或有意识地布置一些让学生了解社会、亲近自然作业、任务,这对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培养观察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学生通过这样的学习,增强了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锻炼了在实践中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老师引导,让学生自我表现

让学生自我表现,是发挥学生在学习上主体作用的最好表现,也是避免学生重复练习、机械记忆等低效或无效学习的好办法。教师抓住以学生自我表现的形式学习,并进行及时引导,一方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利于巩固、深化知识;另一方面能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便更好地张扬学生个性、培养自信品格。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自我表现,需要地理教师引导学生开展多种活动,诸如模拟表演、创设情境、辩论、朗诵、演讲、游戏等形式,目的就是鼓励学生更好地表现,展示优秀自我,完善自我。

篇(11)

二、高中地理课堂上存在的问题

1.高中学生自身原有的一些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结构对于现在的地理教学活动的进行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由于高中生目前所处的年龄段,有着特定的身心发展特点,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特点,都不愿意与别人进行交流和沟通,对于不同的见解也从不去进行辩解,都想要独立和实现自我价值的意识不断增强。但是,事与愿违,在学习方面总是表现出极大的懒惰和依赖心理,他们想要摆脱外界的束缚,实现自我价值,但是,又对于外界有一定的依赖性,这种相互矛盾的发展,就导致了他们在课堂上出现的那种死气沉沉的学习状态。2.不重视地理学科的学习许多学校对于地理课程没有像语文、数学和外语课程那样产生足够的重视,所以,学生对于地理学科的看待也是很淡薄的,也不是很重视地理课程的学习。认为学习地理知识只需要了解基本的地理常识就够了。在课堂上也是该干什么干什么,完全不顾老师的感受,荒废时间。这很显然在某种程度上对于高中地理的教学活动产生了阻碍作用。3.高中地理教师的某些教育教学观念不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只是一味地灌输给学生相关的理论知识,目的就是为了应付考试,老师往往忽视课程知识的讲解以及学生对于知识理解的过程,只是一味地追求结果,就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那么,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就会对这个课程产生厌倦心理,觉得没有必要进行地理课程的学习。有的地理老师甚至认为,只要能够完成教学任务,根本不在乎教学的过程。这样的做法只会让地理课程的学习越来越难以推进。4.教材的活动设置在某些程度上并不是很合理在新的教材中,高中地理课程的设置往往会有很多活动类的题目和内容,需要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完成的,但是,这些内容的设置有时候是很难完成的,有些甚至是需要长期的进行才能够完成的,这些活动需要专业人士的指导,因此,对地理老师的要求也就非常高,就目前而言,这些活动的可操作性非常低。这就需要教师要以课本为基础的同时,结合学生的实际将学习内容做出相应的改变。结合实际,就能具有很强的生活气息和易于操作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学习兴趣。

三、高中地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的解决方案

1.高中地理教学中,老师们要注重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当前的认知发展水平高中地理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要积极采用多种教学形式,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有效地让学生积极的投入教学活动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高中的地理老师只有充分考虑学生对于地理学习的需求以及学生们的身心发展特点和生活实际,制定相应的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增强教学效果。

2.端正和提高老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以及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实现教学活动的统一和发展完善的教育教学活动的进行是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老师的主导地位相结合的统一,老师不是单纯地给学生传授知识,而是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引导、培养学生探索性学习和创造性思维,让学生觉得需要不再是一件枯燥的事情,从而能够更加全身心积极地投入学习中去,以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