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母语教育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2-11-29 23:50:07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母语教育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母语教育论文

篇(1)

1.身心健康是一个自然人生存并立足社会的最基本的前提

这一点很好理解。在教育工作中,教育工作者对此都有许多体会。因为,没有身心健康,就不会成为一个健全的社会人,就会成为家庭与社会的负担,也许还会成为一个家庭的灾难。这方面有许多案例。比如有些大学生甚至名牌大学的学生,因为心智不成熟,不能很好地处理与同学、朋友和老师之间的关系,常常发生矛盾,甚至做出过激行为,造成人身伤害,且付出血的代价。有些智商高的学生,因为身体素质不好,在校不能坚持正常的学习,毕业不能坚持正常的工作,甚至不能享受正常的生活乐趣。所以,身心健康是我们教育目标追求的最基本的前提。

2.习惯良好可以让一个人终身受益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教育就是一个人把学校所学的具体的知识都忘记后剩下的东西。那么剩下的东西是什么呢?当然只有是在学校教育中所形成的良好习惯。美国《成功学》创始人拿破仑•希尔通过对500多名成功人士研究后指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培养具有良好的性格、习惯的人是任重而道远的。从某种层面上来讲,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性格,将会决定学生的一生,是学生未来成功的基础。美国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性格,让孩子自强;我们要把培养良好的习惯作为我们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培养的一个重要的目标。而且良好的习惯是完全可以通过后天培养的。理解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通过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来完善一个人的良好性格。

3.学习勤奋,其中的关键词是“勤奋”

学习的最后结果如何,是由许多的主观和客观的因素来决定的,如个人的兴趣、先天的接受能力和后天的学习基础、教师的教学水平、学生的生活环境等等。在诸多因素中,有的是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有的是可以通过自身努力实现的,其中个人的努力就是勤奋。因为,勤奋是一个人对待学习的态度,而更多的情况下,对一个人的成长与成才来说,态度决定一切。

4.发展科学才有可能让一个人循序而有个性地成长

发展是硬道理,但发展要讲科学,不科学的发展就是乱发展,不科学的发展是有害的。首先,科学的发展,必须是循序的发展。任何事物的发展都遵循这样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低级到高级。人的教育发展更应遵循这个规律,否则,必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反思当前的教育,是不是我们的家长和教师因急功近利而揠苗助长呢?分析一个优生在某个学段的品行和成绩突然滑波,是不是揠苗助长造成的断链现象呢?其次,科学的发展,必须是个性的发展。面对世界的多元化的发展,对人的发展需要也应是多元化的。由人的智能的多元理论可知,人的智能是不平衡的,即我们所说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个性特长。反思我们的家庭教育,周末逼孩子参加这样或那样的兴趣辅导班,这到底是培养孩子的兴趣还是打击他们的兴趣呢?是张扬个性还是泯灭个性呢?再反思我们中小学教育和高校自主招生,真正的“因材施教”做得如何?真正的“不拘一格选人才”又做到几分?因此,在身心健康、习惯良好、学习勤奋的前提下,要根据个人的智能长处与兴趣,扬长避短,这样才是科学的发展。

二、中学具体教育目标在学校的实施

1.落实身心健康的教育目标

一是在身体的健康上,要求学生按要求确保每天进行一小时的阳光体育活动,从而确保学生的身体健康。二是为了将来进一步提高生活的质量,在学校期间最好能培养出一项自己喜欢的体育与艺术类项目。一方面是为了健身,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将来的生活品质。三是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健全人格,抓好文明礼仪教育和开展劳动教育,让学生能投身社会实践,明确社会责任。要教育我们学生阳光、向上、开朗,不能封闭自我,要学会大方地与同学进行阳光交流,善于沟通,善于通过正确的途径自我排解不良情绪,从而确保学生的心理是平衡的、阳光的、健康的。

2.落实习惯良好的教育目标

首先让学生了解习惯有好与坏。好的习惯才是我们一生用之不尽的人生财富,而坏的习惯会阻碍人的科学发展。教育工作者要给学生指出良好的习惯是什么,提出在学习、生活、工作等各方面的良好习惯的具体要求。如独立思考、提出问题、课前预习、遵守公共秩序、讲文明礼貌等等。并且让学生明白习惯的形成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让习惯成自然。学校在日常的教育中,要做好督促检查工作,与学生家长保持一致,使学生在生活、学习、休息、交往等方面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逐步让学生理解并体会到习惯的神奇力量。

3.落实学习勤奋的教育目标

一是要给学生营造一个以勤奋刻苦学习为荣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在学校里,在教室里,都要有相关的标语内容。教师也要通过各种方式来积极传递这种精神,比如可以设一个表扬“勤奋、刻苦学习”的专栏,定期评比,进行奖励,以鼓励和激励学生勤奋刻苦学习。也可以组织一些以“勤奋、刻苦学习”为主题的活动,让每个学生融入这种氛围。教师还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二是要因人而异确立学习目标。这个目标,在整个奋斗过程中需要学生家长、教师的监督和鼓励来实现。有了目标的压力和动力,那么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将会有了方向,他们才会为达成目标而开动脑筋,付出努力。三是要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教师要帮助学生制订科学的学习计划和方法,让不同的学生都能获得自己的成功,保持勤奋学习的劲头。

篇(2)

对于具备一定条件的土木工程专业的高校教育,实施土木工程材料课程的双语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在国内能够学习到国外的前沿知识。通过使用原版英文教材,汲取国际最新知识,接触到土木工程学科领域最前沿的理论观点,达到与世界先进技术进行交流的目的。(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学生通常都是使用中文教材,初次接触外文原版教材,可激发学生对教材编写体系、作者的论述方法和写作思路等的学习,获得专业知识以外的东西,如思维方式、治学态度等,开阔了视野,激发其对专业学习的兴趣。(3)有利于教师提高专业学术水平和外语水平,为“专业外语”的教学提供了新的实践。作为双语教学的任课教师,必然会加强专业知识和外语水平的提高。(4)有利于土木工程材料教材建设。通过国内外教材的比较,去粗取精,保留精华,发展优秀,将对我国土木工程材料教材建设产生良好的影响。

双语教学的条件

为达到教学目标与要求,开展土木工程材料课程双语教学需具备一定的条件:

1师资条件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要参与方,其素质和水平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土木工程材料的双语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英语方面,要求教师能够熟练使用英语口语进行授课,并精调本专业术语,最好具有一定的海外访学背景。专业方面,要求教师能够对本学科领域有充分的把握,对国际趋势有较好的了解,同时,要求教师对国内外土木工程行业规范及特点等有较深入了解。由于土木工程材料双语教学对教师提出了很高要求,优秀师资的缺乏是实施双语型教学的主要矛盾。

2教材选择

篇(3)

摘要:现阶段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很多学校摒弃了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着重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因此高中教学中的作用也得到了重视,提高高中体育教学的有效性,不仅可以提开学生们的身体素质,而且有利于建立学生们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坚强的学习意志。本文首先分析了高中体育教学的概况以及目前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且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希望这些建议的提出能够为高中体育教育教学有效性的提开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高中体育;教育教学;有效性

一、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

要提高中体育教学的效率,必须要让学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体现自我价值与愿望,发挥自我优势与才能,这样才能建立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自信心,作为一名高中体育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势体能领域,特别是对于那些在传统体力结构中表现较弱的差生,教师尤其要发现他们的不寻常之处。一般鉴别学生的优势体能有这样几种方法,首先是观察,教师要根据学生课内及课外的表现,分析他们是哪一类型体能的佼佼者。例如,在排球课上进行比赛的过程中,有的学生经常用脚接球,可能足球是他的运动强项,那么教师应安排其进行体育项目的鍛炼;有的学生移动能力强,但总接不好球,可能短跑是他的运动强项,因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短跑的锻炼;有的学生自己的个人技术不好,但是能看出其他同学的技术问题,并对战术配合有一定的认识,说明他可能是自然观察智能和空间职能的优势个体,那么教学可以让其进行小组练习的组长或指挥员,发挥其智能优势。总而言之,在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因为每一个学生的体能与智能发展都是不一样的,如果一概而论地进行教学,就很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巧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大胆地给学生留足充分的活动时间,最大限度地给学生创造良好的自学、思考、质疑、讨论、实践的条件与机会,构建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课堂教学氛围,不断创造获取知识的机会。

(一)直观法

运用直观教学能使学生建立正确的表象,发挥主观能动性。如课件、挂图、投影、录像等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合理应用,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器官,学生易于理解、想象,尤其对于一些难点的突破更易收到极佳的效果。以乒乓球内旋球的发球与接球为例,借助课件,学生观看乒乓球世界冠军在内旋球的接发过程,在发球和接球的瞬间进行定格,并通过慢放让学生自己体会。同时,再加上教师的讲解,实现图形和动画的同步解说,让学生生动直观地建立了正确的动作概念,掌握技术要点,迅速形成运动表象。

(二)对比法

它能使学生的思维从比较中得到鉴别,从比较中得以升华,从混淆中得以明晰,产生一种云开雾散的轻松愉快的环境。如为了让学生明确快速跑与加速跑的技术差异性,可着重从“躯干、摆臂、后蹬”等技术要领进行分析、比较,使学生较快、较正确地掌握知识并在实践中熟练运用

(三)设疑法

设置疑问能激发学生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欲望,学生有了疑问后才会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发展、有所创造。教师应不断给学生创造“问”的空间与机会,让学生成为“问”的主体,使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探求问题、解决问题。如:进行篮球投篮教学时,为了提高投篮的准确性,教师结合示范,并设置疑问:“投篮时,球出手后在空中飞行的弧度是怎样?”疑问提出后,学生的求知欲与学习兴趣就会被激起,创造学习的激情也会油然而生。

(四)质疑法

俗语云:“多思长智,质疑人聪”。“质疑”是学生动脑筋的一种表现方式,是善于发现问题、提出异议,以求解决问题的形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答疑、解惑”,而且要“启思、设疑”,鼓励学生敢于怀疑权威,怀疑书本,不满足于获得的、现成的答案或结果,而应于捕捉质疑点,大胆质疑,敢于和善于提出问题,并带着问题去学习。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积极地给予肯定、鼓励、表扬,绝不能把这种思维的积极性抹杀,让他们养成思考、分析、抽象、创新的良好习惯,提高自我学习的能力。

(五)提问法

教师要善于根据教材和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提出与教材紧密联系的问题让学生回答,问题的难易度要符合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回答问题的方式也可以灵活多样。比较简单的问题,可以随问随答,比较难的问题,可以在上课开始时提出,让学生在课中或下课前回答,同时可以允许学生互相讨论研究。如:在足球课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掌握处理高空球的技术要领,教师提出问题:“当球从高空下坠时,应该用什么部位接球?接球的方式是借力打力,还是以柔克刚?”这种提问,有利于学生对基本知识的理解,也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体会接球的方法,体会完整的用力过程,建立正确动作概念,活跃课堂气氛,对教学起到一种积极的作用。

三、总结

教师要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掌握体育基础知识,增强体质,增强心理素质,就必须要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对教学活动进行精心策划和安排,制定符合教学规律的教学方法,全面提升教学的有效性。提高高中体育教育教学的有效性是进行高中体育教学改革的必要步骤,也是响应国家提倡素质教育发展的重要措施,因此在目前的高中教育教学中教师要清楚的认识到传统的体育教学方式存在问题和疏漏之处,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先进的教学技术对现有的体育教育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和改革,并及时的总结相关的经验和教训,提高体育教学的课堂质量,进一步促进提高高中体育教育教学的有效性。

体育教育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探讨如何创新中学体育教育教学论文

摘要:德智体美劳是我国强调的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其中体育教育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够兼顾一部分心理素质的培养。在新课程标准改革的过程中,中学体育教育也面临着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重大改革。本文从中学体育教育教学创新的必要性入手,分析并探讨创新中学体育教育教学的具体方法,为提高中学体育教学水平提供一些助力。

关键词:中学教育;体育教育;创新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13-251

一、中学体育教育教学创新的必要性

从根本上来讲,创新就是指在教育教学中运用与传统教育教学方法不同的手段,借此来达到改善教育教学现状的目的,提高中学体育教育水平,培养更符合新课程标准改革要求的综合人才。

(一)转变中学体育教育教学单一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中学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十分单一,教师通常在讲解理论知识后要求学生不断地练习,整个教学过程死板、枯燥,不利于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终身运动意识和习惯。创新能够有效改善传统中学体育教育教学的教学现状,丰富中学体育教育教学的方法,激发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的兴趣,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进而实现中学体育教学改革的目标。

(二)提升中学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

与传统的中学体育教育教学不同,在进行教育教学创新时,教师必须开动脑筋,不断从教学能力、课堂控制、学生交流等方面提升自己,才能更好的应对教学的创新要求,提高中学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因此,当中学体育教育教学开展创新时,教师的教学能力也会得到相应的提升,这有利于中学的教师队伍建设,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综合水平,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和服务。

(三)促进中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创新不仅是改善中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措施,还能够有效提升中学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除此外,创新还是促进中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必要手段。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对个性化成长的潜在需求巨大,传统中学体育的教育教学模式并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反而会抑制他们的需求,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当中学体育教育教学进行创新时,教师在课堂中引入游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等新的教学方式,能够充分满足中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兴趣,使学生在自由、轻松的氛围中享受体育运动,这样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二、创新中学体育教育教学的具体方法

创新是新课程标准改革时期中学体育教育教学的重要工作,创新需要结合中学体育教育教学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从根本上改善中学体育教育教学的薄弱之处,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培养学生终身运动的意识和习惯,切实提升学生的身心素质。

(一)将多媒體技术应用于中学体育教育教学

多媒体技术早已成为现代教育教学的基础配置,被广泛应用于语文、数学、英语、物理等重要的学科之中,但多媒体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还比较少,无论是频率上还是总量上。中学体育教师要更积极地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课堂上,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教学辅助作用,利用音频、视频、动画等多媒体形式的教学资料帮助学生理解体育知识,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激发学生对于体育知识的学习兴趣。除此外,体育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让学生了解体育技巧、体育运动规则,了解体育运动中的危险动作和保护动作,提高学生对体育理论的掌握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要提高学生对安全和自我保护的意识。借助多媒体技术,教师还可以在理论教学中加入一些知识竞赛等形式的教学活动,增加体育课堂趣味性,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体育方面的知识。

篇(4)

反对在外语教学中使用母语的观点,是随着本世纪初直接教学法(Direct Method)的出现而逐步形成的。直接法强调通过外语本身进行会话、交谈和阅读实施外语教学,明确提出外语教学不应使用学生的母语,不用翻译,也不用形式语法。虽然直接法已不那么时髦,但它的影响却相当广泛。  

本世纪60年代,以英国学者为主,交际教学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又登上了外语教学的“舞台”。交际法提出,外语教学的目标是学生的“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反对以语法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又摒弃听说法(Audio-lingual Method)。它的重要特征就是“通过外语学外语”(English Only Approach),主张教会学生语言的不同功能(function)、使用语言的方法等等。这也就承袭了直接法轻视母语的观点。交际法影响颇大,它的倡导者和追随者则纷纷著书立说,来宣扬它的理论和方法。让我们回顾一下近年来在外语教学界颇具影响的几本书。 Hubbard等人著的 A Training Course for TEFL 和Haycraft的An Introduction to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两本书根本没涉及到母语的作用,Harmer所著 The Practice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只在4处偶尔提及,Gower和Walters合著的 A Teaching Practice Handbook没有提及母语的作用,却警告人们不要滥用母语。在一些称为“人本主义”(humanistic)教学著作中,如 Moskovitz的Caring and Sharing in the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和Sterick的Teaching English a Way and Ways也没涉及到这个问题。我们知道,语言是与思维直接联系的。那么,有多少外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能完全脱离母语,而仅用外语思维来进行交际呢?  

80年代以来,又有强调外语习得的说法,其代表人物克拉申曾讲过,学习的语言与习得的语言在人脑中是分别贮存并且分别运用的,而且从有意识地学习到的语言中不可能产生自发的语言,一个人要想习得语言,必须通过有意义的信号参加到交流信息的语言中去。由于上述种种理论影响,人们似乎可以得出母语在外语教学中没有什么积极作用的结论。因此,外语课堂中不宜使用母语进行教学。  

上述诸理论也不同程度地影响到我国的外语教学。60年代,直接法逐渐在我国试用,80年代,交际法又影响到我们的外语教学。客观地讲、这两种教学法对我们的英语教学产生过积极影响,直接法使我们注意到口语训练的重要性,交际法使我们注意到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的同时,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但这两种方法都反对在外语教学中使用母语。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外语教学,特别是英语教学,在我国方兴未艾。大量的说英语国家的教师执教于我国大中学校。其中有些是称职的(qualified),但也有一些是没有受过正规训练的(unqualifed),雇请他们的原因往往仅是因为他们是讲英语的本族人。他们的共同点就是:绝大部分不懂汉语。开始一段时间里,学生对外籍教师的“全英化课堂”(all English class。)感到新鲜,因此学习积极性特别高,尤其在口语训练方面,更是受益匪浅,我们似乎因此可以得出学习外语就要忘掉母语的结论。但结果如何呢?学生和外籍教师之间产生了摩擦,学生报怨不懂的知识外教不去教,对已掌握的东西外教却讲个不停。甚至有的学生拒绝去听外教的课,与开始的积极性形成明显的对比。当然,这其中原因很复杂,有文化差异方面的原因,也有教师、学生自身的因素。但我们是否已认识到:教师不懂学生的母语,外语教学是不会取得成功的呢?  

篇(5)

(一)课程设计理念

如何能有效的提高我系学生的就业质量和职业技能,全系的教师都做了大量的调查和调研工作,每年的毕业生的到幼儿园实习期间,我们课程组的教师都会去学生实习单位调研,在与幼儿园园长的交谈中了解到,我们的毕业生艺术素养普遍得到幼儿园领导的认可,但是在毕业生实际工作缺乏备课、上课、师生沟通的实践能力,所以我们课程组的教师针对毕业生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幼儿园教育学课程改革,把学生的典型工作流程:备课-班级备品和教学教育器材准备-教学活动--幼儿离园-教室整理-环境布置、活动筹备等作为学习任务,这样学生变成学习的主体、每次课都是工作任务,学习过程即是工作过程学生的职业技能得以有效提高。

(二)设计思路

本课程采用了“学习的情境化、学习的任务化、知识技能一体化”的项目化教学模式,将知识和能力训练以工作任务为依据进行了有效整合,在完成任务过程当中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真正的实现了“教、学、做合一”。

二、课程目标

(一)能力目标1.能够根据国家幼儿教育的目标、任务、原则,能够准确的把握幼儿教育的方向性。2.能够运用幼儿教育学的规律和方法进行各领域的教学,做到教学效果科学、准确、有趣、有效。3.能够运用幼儿的教育特点和规律有效的设计教学目标、环节、并调控课堂。

(二)知识目标

1.理解幼儿教育的特点、国家幼儿教育的目标、任务。2.掌握幼儿园课程五大领域的目标和要求。3.掌握各个年龄段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4.知道幼儿园上课的基本方法。5.明确幼儿园教育的原则。6.明确幼儿教师的工作特点和基本的工作流程。7.知道幼儿园五大领域课程的目标要求。8.理解幼儿园环境创设的五大原则。

(三)素质目标

1.喜欢幼儿、热爱幼儿教育事业。2.体会幼儿教育的基本规律和原则,养成科学的幼儿教育观念。3.通过教师和幼儿的有效互动,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4.通过幼儿教师基本功和基本素养的训练,使学生能够确立职业的自信心和工作热情。5.具有耐心、爱心、细心的职业素养。

三、教学内容设计

根据学生能力本位的原则,在教学内容选择方面也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把原教材大量的理论模块进行了删改,加进了很多和学生就业工作任务相关的训练内容,极大的拓展了教材,是教材成了实用的理论实践一体的“活”课本。

四、教学方法项目化

课程改革后,教师每次课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学生在任务中学习,例如:在项目一:幼儿园目标任务原则板块中,教师给学生布置的学习任务为:现在有三个幼儿园(贵族幼儿园、艺术幼儿园、全能幼儿园)正在火爆招生,学生分组活动,分别扮演幼儿园园长、幼儿园工作人员、幼儿的家长和幼儿,几组的幼儿园家长和幼儿代表分别到各个幼儿园接待处咨询,了解各个幼儿园的人才培养目标、开设的课程、师资情况、安全卫生情况,在活动中学生们学会自主的设计自己幼儿园的人才培养目标、幼儿园的特色、幼儿园的安全卫生介绍,扮演幼儿家长和幼儿的同学也在活动中知道了作为家长该如何询问和评价幼儿园的办学质量。

篇(6)

二、父母对孩子的兴趣培养也很关键

孩子小的时候,会有无数个为什么等着家长去解答。会有一些很奇怪的问题,智慧的父母会用心对待孩子的每一个“为什么”,不仅要认真倾听,而且要认真回答,不管孩子的问题有多么幼稚,这样的孩子长大后,更喜欢提问和钻研问题;而愚蠢的父母对孩子的发问常常敷衍了事,甚至会毫不在意地嘲笑孩子的幼稚,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不愿意回答问题,更不愿意提出问题,甚至都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而当孩子出现这些问题时,父母往往把矛头指向孩子,认为是孩子不大方、不自信,却不知道罪魁祸首原来是自己。通过现在心理科学揭示,“兴趣”对孩子的影响更大,因为孩子的学习积极性的主要因素就是兴趣,儿童期萌发的学习兴趣是非常可贵的。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兴趣法则”。

篇(7)

1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

认知职业道德认知,既对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的认识情况.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徒,不善不能改”.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对职业道德内容、重要性的认知情况是决定其职业道德水平的思想基础.只有在充分认识和理解职业道德内容、重要性的基础上,才能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为大四阶段的工程实习和毕业后良好职业道德的形成打下扎实的基础.在调查中发现,虽然85%的大学生认为良好的职业道德对自己将来的工作有帮助,但是其对职业道德的了解情况却不容乐观,对职业道德非常了解的学生仅占13%,了解的为26%,一般了解的为40%,不知道的为21%.因此,加强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对职业道德的认知就显得非常重要.

2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情

感职业道德情感是指在一定的道德认知的基础上,对现实生活中的道德关系和道德行为的爱与憎.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对职业道德的情感体验是形成大学生职业道德行为的直接动因.然而,在一些客观事实面前,他们既羡慕别人可以建造国家重点工程,但自己又不愿意到工作环境艰苦、远离城市的工作;既羡慕别人取得的巨大成绩,但自己又不愿意脚踏实地,从基层做起;既对工程建设中出现的不诚信现象嗤之以鼻,又在日常生活中不能做到待人接物、诚实可靠,不采取欺诈手段.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之一,就是缺乏对于职业道德的正确的情感体验,而将职业道德仅仅挂在嘴边.

3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

意志职业道德意志就是指人们在履行职业道德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自觉地克服一切困难和障碍,做出抉择的力量和坚持精神.有没有这种坚毅果敢的职业道德意志,是衡量每个从业人员道德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情况越严重,越困难,就越需要坚定、积极、果敢,而越无为就越有害.”现在的大学生,往往已经习惯了养尊处优的生活,面对建筑业可能远离城市、家人和网络的工作条件,心生畏惧;面对建筑业可能出现的消极和腐败现象,缺少必要的抵制能力.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之一,就是职业道德意志不够坚定.

4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

行为职业道德行为是指人的职业道德品质的外在表现,是衡量从业者职业道德水平高低的客观标志.只有具备了正确的职业道德认知、良好的职业道德情感和坚强的职业道德意志的基础上,才能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行为.然而,在调查中发现,只有35%的同学有主动培养自己的职业道德行为,26%的同学认为自己的职业道德水平低.

二“卓越计划”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模式研究

随着“卓越计划”开展的不断深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结合建筑企业对行业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要求和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现状,才能培养出适合建筑市场要求的卓越土建工程师.

1加强家校和校企沟通

为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一名卓越土建工程师的培养,离不开家庭、高校和建筑企业的共同努力.高校作为连接家庭和建筑企业的中间环节,应充分发挥自身的纽带作用,加强和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家庭和实习就业单位的联系.通过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和实习单位的表现,及时解决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的开展职业道德教育.

2加强与任课或实习老师的交流和沟通

为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提供有利的内部环境随着卓越土木工程师计划的实施,单纯依靠辅导员或是专任老师都很难满足学生成长成才的要求.因为,在专业技能培养、行业动态等方面,专业老师具有很大的优势,但又存在着对大学生缺乏思想教育经验的不足;而思想政治辅导员,虽然有着很强的教育学生、指导学生职业道德养成的能力,但又缺乏对建筑行业技能、专业知识的了解,造成对学生职业道德指导针对性不足.因此,思想政治辅导员和专业老师只有加强沟通了解、取长补短,才能为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提供有利的内部环境.

3通过榜样引领作用

激发土木工程专业学生自觉履行职业道德的意识社会学家研究认为,人的社会行为具有群体模仿和认同的特性,从大学生职业道德养成的过程来看这一现象尤其明显.大学生往往会不自觉地模仿自己所崇拜的偶像,然后在周围人的反馈中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因此,要加强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并收到良好的效果,就必须努力营造良好的氛围.具体措施如下:

(1)继续深入开展“十佳大学生评选”活动“.十佳大学生评选”作为展示在校大学生风采的标志性活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学生的关注.由于这些榜样就在他们身边,使得学生更容易找到自己的不足,进而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

(2)邀请建筑企业卓越的土建工程师来院讲座.现在,部分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充满困惑,不知道毕业后该做什么、怎么去做,怎么才能够成长为一名卓越的土建工程师.因此,可以通过邀请建筑企业卓越的土建工程师来院讲座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一名卓越土建工程师的成长之路.

(3)邀请优秀校友来院交流.由于部分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软件硬件建设仍有不足之处.一小部分高考失利的学生在进入校园之后,难免有些失落而自暴自弃.此时,可以邀请优秀的校友来校交流,通过他们的亲人经历,激发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对专业的热爱.

(4)通过宣传海报、QQ群、微信、微博、校园网等方式大力提倡良好的职业道德风尚.宣传恪守职业道德的模范人物,使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对大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4深入开展专业技能竞赛和科技创新活动

拓宽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途径职业道德教育有别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其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大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为将来的就业做准备,这就决定了职业道德教育的特殊性,即技能性.一方面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参与各级的职业技能竞赛,如测量大赛、CAD制图大赛、手工绘图大赛、力学大赛、结构设计大赛、纸桥设计大赛等,培养学生的职业资格意识和职业荣誉感;另一方面,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开放性实验、校立学生科研、浙江省新苗人才计划、挑战杯创业创新计划等,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

5大力开展职业道德类相关的校园文化活动

提高大学生培养职业道德的热情职业道德教育不能仅仅依靠职业道德教育课或是两课课堂的理论灌输,而是要结合学校的各项教学、实习环节,进行全方位的教育活动才能取得良好效果.对于刚步入大学校园的新生,面对陌生的学校和所学的专业充满了好奇和疑问,这时高校要结合新生特点,着重开展始业教育、适应与成材、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思想教育、遵纪守法教育等活动.让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可以尽快了解专业培养计划、目标及发展方向等;让学生能充分认识到自己所学的专业将来一定可以大有作为,从而使他们热爱自己所选择的专业.只有热爱自己的专业,才能产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使学生初步树立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对于大二、大三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专业基础,可以积极鼓励他们参与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使他们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国,切实了解土木工程专业的重要性与实用性.对于即将毕业的学生,则应结合就业形势,开展就业择业道德、职业生涯规划和发展等内容的教育活动.

篇(8)

摘要:网络教育具有时空分离、资源丰富、使用便捷等特点,是未来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随着网络教育平台的不断发展,学员用户越来越多,使用频率越来越高,产生的数据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大,这种“大数据”隐含了学员知识水平、兴趣、关注点、学习进度等信息。大数据在网络教育中有十分明显且重要的角色体现,网络教育如何更好的利用大数据来促进自身发展,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是笔者想要探究的主要方向。本文将通过对大数据和网络教育的仔细剖析、网络教育中大数据角色呈现的挖掘、未来网络教育中大数据的发展这四部分进行初步探索,从而更好地提高大数据在网络教育中的作用以及促进网络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网络教育;大数据;角色呈现

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现代网络的不断发展,大量的数据涌现,信息爆炸的大数据时代来临,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悄然兴起。2011年5月麦肯锡公司首次提出“大数据”的定义:大数据是指那些规模大到传统的数据库软件工具已经无法采集、存储、管理和分析的数据集。《大数据时代》一书中对大数据的定义是:大数据是当今社会所独有的一种新型能力,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通过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获得有巨大价值的产品或服务或深刻的洞见。在中国,《上海推进大数据研究与发展行动计划》表示大数据有三层内涵:一是数据量巨大、来源多样和类型多样的数据集;二是新型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技术;三是运用数据分析形成价值。

综上所述,大数据不简单是对数据量大小的定量描述,而是一种在种类繁多、数量庞大的多样数据中进行的快速信息获取以及信息分析的能力。大数据有四个重要的特点,简称4“V”:第一,Volume数据量大。大数据本身就表示有大量的数据集;第二,Variety数据类型繁多。文本、声音、视频、地理信息等,大数据类型各式各样。第三,Velocity处理速度快,从各种类型的数据中我们可以快速获得高价值的信息,这一点也是和传统的数据挖掘技术有着本质的不同。第四,Value价值大。通过对数据的合理利用和正确分析,我们可以从数据中挖掘更深层次的价值并获得更高的价值回报。通过对大数据特点的剖析,有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大数据的定义以及接下来与网络教育的结合。

二、网络教育中的大数据

所谓网络教育是指在网络环境下,以现代教育思想和学习理论为指导,充分发挥网络的各种教育功能和丰富的网络教育资源优势,向教育者和学习者提供一种网络教和学的环境,传递数字化内容,开展以学习者为中心的非面授教育活动。网络教育的定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层面的网络教育指的是仅通过互联网这一平台进行的各种学习活动;而广义层面的网络教育指的是学习者通过网络利用各类学习资源,在没有教师有计划地连续指导的情景下的学习行为活动。

在网络教育中,互联网作为一个必不可少的信息交流平台,为实现知识从教育者向学习者的传递提供了新的手段。在这个平台上每时每刻都产生着大量的数据,同时也进行着信息的产生、传递、共享和创新。显而易见网络教育中有大量的用户群体(学生和老师)参与;网络教育平台中教学教务系统和学生学习支持服务系统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育教学的两大系统;同时网络教育后台对学生学习行为进行实时的记录、跟踪、分析和监控;老师根据学生学习内容和学习行为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学生根据个人学习进度及时调整学习进度和学习强度。在这一系列的网络教育活动过程中,大数据一直参与其中并且对网络教育产生一定的作用和影响。

三、大数据角色呈现

从种类繁多、数量庞大的多样数据中快速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并加以分析和利用,是当前大数据在相关应用领域中的主要角色呈现方式。在网络教育中,大数据所蕴含的巨大潜力在于大数据在其中的特定角色呈现,具体表现为促进了个性化学习、改善了相关教学并最终变革网络教育。

1.大数据促进自主化学习。大数据时代,学生进行课程选择、内容选取、在线学习、学习效果测评都表现出来更大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主性。学生可以通过个人需求有选择性的进行学习内容选取,并且用更加有效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活动完成学习过程。大数据对当前网络教育中学生的学习促进作用显而易见,它催生了更加有效的自主化学习模式,实现了迎合学生个体需求的个性化学习。

2.大数据变革教学方式。在网络教育中,教师的角色从教学的主导者逐渐演变成辅导者的角色,教学方式也从以教为主转变为以学习者为中心,这与当前的教育形式是紧跟时展模式的。教师通过根据学习者的个人特点和学习兴趣来调整教学内容;根据上课形式和教学呈现方式来调整教学手段;根据线上资料查阅的习惯选用更适合学生的资料呈现方式;根据在线测评方式实时调整考试内容……教师从各个方面以更加贴合网络教育的形式变革教学方式从而促进教学效果。大数据时代的网络教育中,教师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和利用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同时教师自身也在不断进行自我提升。

3.大数据改变当前学习。大数据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表现为大数据改变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从而促进了学习效果的改进。

(1)大数据改变学习内容。大数据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学生可以学习的内容多式多样,学习选择性增强。学生可以根据课程要求和自身需要来进行学习内容选取,同时大数据通过对当前学习内容的监控进行概率预测,则能更好地优化学习内容,及时更新与时俱进。

(2)大数据改变学习方式。学生学习方式不仅仅是在线视频课程学习,同时也包括与老师和其他学生的讨论,网络资源的收集、整理、分析,自我学习效果监测等。学生可以自主学习,也可以与老师、同学以及其他网友交互。交互的方式和手段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做合适的选择,比如QQ、维信、讨论组、论坛等。

(3)大数据改变学习效果。通过不同以往的学习过程,学习本身效果会发生变化。学习效果的评估也不单纯是老师通过期末考试进行评分的方式进行。学习效果既包括学生学习成绩的体现、也包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方式的变化以及互动过程中的人际关系呈现。通过形成性评价和综合性评价的测评以及其他因素的综合分析来评定学习效果,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同时也帮助老师更加全面的了解和评价学生。

4.大数据变革网络教育。综上所述,大数据促进了更加有效的学习,改变了学习内容,变革了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帮助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了自我提高和进步。同时,在网络教育的背后,大数据支撑整个网络教育平台的运行和发展;通过对学习和教学本身以及对整个平台的变革,大数据在各个层面进行角色呈现,并且对网络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四、未来网络教育中的大数据参与

随着网络和科技的不断发展,网络教育也会紧跟时代潮流不断进步。在未来的网络教育中,大数据的地位和作用将更加凸显,而如何更好地挖掘数据价值、充分利用大数据、实现更好的数据角色呈现也变得十分重要。

1.更深入的数据挖掘。在未来网络教育中,数据挖掘作为大数据的重要内容之一,必须进行更深层次的内容挖掘。当前网络教育只是在学生个数、知识信息数据流动、学生网络学习行为等方面进行数据分析,而数据更深层次的含义以及更深层次的数据呈现是需要再做挖掘和分析的。例如当前师生交互的方式对网络教育的学习效果有多大的影响,学生个数背后学生层次、学习水平的分层对学习效果的影响等都是我们需要再进一步挖掘的内容。

2.更有价值的数据呈现。未来数据呈现的内容和数据呈现的方式要突破传统。有一些数据与当前内容无关或者起不到任何作用就不必再做呈现,我们需要的是有一定意义有价值有考量空间的数据内容。另外数据的具体呈现方式也需要多样化。随着技术的更新,云计算技术不断发展、图表形式各式各样,视频动画内容形象丰富。所以数据呈现方式不再仅仅是文字式、图表式的数据描述。未来数据呈现以能发挥数据最大价值为基准,数据呈现形式不限,采用最合适的呈现方式(例如数字与动画相结合)简洁、清晰地进行数据呈现,从而能够更快速地抓住重点进行数据利用。

3.更大效果的数据利用。在未来网络教育中,数据利用需要发挥更大的效果,对学习本身能够产生更有意义且更深厚的数据影响力。让学生在网络教育中的学习有更深层次的变化,不仅仅是学习成绩和知识掌握层面的数据利用,包括对学生当下的学习态度、个人观点和未来发展都有一定的信息传递,从而有更大效果的学习产出。

4.更深远的数据影响力。网络教育中的数据量庞大,如何在这错综复杂的数据集中选取利用数据,需要考虑到数据的影响力。当前很多数据它的时效性有限并不能对未来网络教育有何积极意义,这时就需要我们摒弃这类数据。而有一些数据在当下产生不了什么影响但对未来网络教育有很大的借鉴作用和辐射影响力,我们需要很好地使用这类数据。所以,在对网络教育进行数据挖掘中也要考虑到数据影响力甄别的问题,我们需要认真考量数据本身同时做到最大程度的数据挖掘,越是有深远影响力的数据越需要我们重视和理性分析,只有充分发挥数据的影响力才能对未来网络教育起到更好的促进作用。

五、结语

网络教育中的大数据角色还有很多层面需要挖掘,同时未来网络教育中的大数据还有更多层次的内容。但是通过对网络教育中的大数据分析,能够了解当前大数据时代对网络教育的影响,同时对未来网络教育有一定的启示作用,让网络教育适应社会和用户的发展趋势,及时的调节发展方向,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网络教育自身的发展。

篇(9)

目前,在高等教育学科体系中,公益专业尚未被纳入到相应的体系之中,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我国现有的公益人才培养,主要以民间自发的为主,包括针对高端人才“银杏伙伴成长计划”,针对特定人群的小鹰计划、创绿家环保公益创业资助计划等。但上述模式明显不能满足公益人才奇缺的现状。

2.我国缺乏募捐专业的研究人员和师资力量。

由于我国没有公益专业学科体系,自然也就没有太多人从事公益领域的研究了。在这个大背景下,从事募捐专业研究和教学的人才也就更少了。据笔者观察,我国现有的募捐专业研究人员不超过10人,师资力量几乎全部来自于实践领域。

3.我国尚没有成型的募捐课程体系。

在没有专门的学科和人才的背景下,成熟的募捐课程体系自然也是无从谈起的。目前,我国尚没有一本完整的介绍募捐专业的教材出版发行,而关于募捐领域各个细分专业的,包括募捐心理学、募捐行为学、募捐营销学、公益品牌学等学科教材书籍则更是一本都没有。此外,就我国现有的人才培训计划而言,其过度注重理论层面的讲授,而缺乏实践技能的培养。我国尚没有建立专门的实践课程体系,也没有专门的实践基地供学生练习。

二、募捐课程设计与培养机制变革

针对我国募捐人才缺乏的现状,笔者以为,我们要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1.将公益专业纳入到我国高等学历教育体系之中,并在其之下开设募捐学这一分支学科。

教育部需要调整我国的高等学历教育体系,将公益专业这一学科纳入到管理学这一学科体系之下,成为其二级学科。同时,还应允许在公益专业这一学科体系下开设募捐学这一方向。

2.设计我国募捐课程体系。

在这方面,我国可以外国的相关经验。外国的募捐专业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社会学和人类学。募捐者应对社会、人性、人们的心理有深刻的洞察,因此应学习社会学和人类学。二是公益营销学,包括营销学、品牌学、传播学、心理学、行为学、谈判技巧等。对于某些比较特殊的筹款领域来说,还涉及到艺术设计、多媒体制作、销售技巧等学科内容。三是公益专业领域的知识。

3.建立健全募捐专业学生社会实践机制。

募捐人的工作是多方面的,包括:设计筹款方案;筛选潜在捐赠人;开展公益项目传播;设计和组织筹款活动;与实际捐赠人洽谈;维护客户关系;研究和分析筹款工作情况;搜集和维护捐赠客户数据库;开展公益组织品牌管理;等等。对于这些技能,政府应出台相应政策,鼓励学校与公益组织联合设置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并开展专业教师和实践导师联合指导学生社会实践的机制。

4.加强募捐专业教师人才培养,提升募捐专业研究水平。

要想建立募捐课程体系,并建立健全社会实践机制,就必须要有专业的募捐教师人才。目前,我国尚不存在此类人才队伍。因此,我国政府应加强对这一领域人才队伍的培养,通过社会遴选的方式,发掘第一批队伍。同时,我国还应加强对募捐专业研究方面的投入。特别是在现有的学术研究课题方面,应对这一领域做出相应倾斜。

篇(10)

二、更为积极的学习

互动远程教育的最大特点,是教与学的时空分离,即学生无法及时地将其学习状况反馈给教师,教师也不能由此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因而最终导致其教与学关系的弱化。虽然有些远程教育在设计其在线资源时,考虑到了学生的互动,但其所谓的互动,大多只是人机交互,而缺少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已有研究指出,单向听课时,学习者的知识保持量大概只有5%左右;而在教学互动时,讨论者的知识保持量可以高达50%。由此可见,缺少交流沟通的远程教育,不仅影响着学习者的学习质量,同时也会使得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孤独感,从而无法将学习坚持下去。再加上网络中存在的刺激干扰源(网游、淘宝、QQ等)过多,部分学员本就自我约束力差,受其影响,其更加无法坚持完成学习。凡此等等,均大大影响了远程教育的教育质量。[4]慕课则在很大程度上,充分地满足了学生的多元化学习需求。在慕课学习中,学习者能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其所需的学习内容。慕课为学习者提供了学习社区等平台。慕课学习社区里学习者的学习同伴,可能来自不同的国家、民族。在这一学习社区里,当不同性别、年龄的,拥有不同文化与知识背景的学习者,就某一具体学习问题展开相关讨论时,极有可能因此产生新的思想火花,从而使得学习者能从中获得更大的收获。慕课视频课程被切割成众多小的单元,一节视频课往往只有十几分钟甚至更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要通过在线测试后,才能进行下一环节的学习。这种教学设计,使其整个学习过程,极富游戏色彩。这种游戏化的设计模式,能更大程度地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参与动机。正是因为具有了这些学习特点,故而慕课能充分迎合学习者需求,使学习者的学习能获致良好的效果。慕课的这些学习特点,不仅能很好地为我国远程教育所用;而且,慕课的大数据分析技术,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从而使个性化学习,在远程教育中成为可能。在远程教育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出勤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慕课教学资源,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与学习者充分互动。上课前,教师可要求学生先学习相关的慕课课程,再于课内讨论其相关学习内容,从而将课程内容引向深入。随着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逐渐转变成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积极性,将获得极大幅度的提升。

篇(11)

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对于自己经验范围内的事物,能进行意义的、理解的识记。例如,用事物的各种联系、对比关系等等,来进行记忆。对于刚接触英语的小学生来说,字母就是一个个毫无意义而又抽象、枯燥的符号,教师应当想方设法去将这些抽象符号具体化,与他们所熟悉的事物和形象相联系。笔者运用简笔画或是语言猜谜,帮助学生记住字母。比如,教字母M和N时,笔者通过对这两个字母的形状加以比较并进行了生动的描述,请学生通过对字母形状的想象猜谜。笔者将M描述成两扇大门,并刻意地用手摆出M的造型,而N则是一扇大门。通过这样有趣的谜语,学生的积极性马上就能提高,跃跃欲试,并能快速准确地区别两者,印象深刻。这些简短的谜语把字母的形状转化为生活中的具体事物,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学生记忆。

新课标倡导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因此,笔者也尝试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体验,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画出自己独特的字母象形图。笔者观察到,这些孩子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塑造能力。他们有的将字母S想象成一条蛇,有的将字母P想象成一个气球等等,形象逼真而且非常生动。学生们通过自己思考、自己动手,进一步加深了对字母形状的记忆。

二、唱唱跳跳,促进字母认读

儿歌是将语言知识转化为音乐智能的最便捷、最直观的方式。这种方法在句型、单词教学当中都得到广泛的运用。同样,琅琅上口的儿歌也能激发学生学习字母的兴趣,调节学生的学习情绪,促进对字母的内化和吸收。同时,新课标中指出,英语课程力求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内容健康和丰富的课程资源;要积极利用音像、电视、书刊杂志、网络信息等丰富的教学资源,拓展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主动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结合这两点,笔者充分利用网络、音像等多种资源,搜集多首英语字母儿歌,并运用于教学实践中,比如学生十分熟悉的《ABCsong》。不少学生利用这首歌曲来帮助自己记忆字母表,简单易学。通过这些歌曲的辅助教学,学生不仅可以能够生动地表演歌曲,并且很快就能够完全脱离歌曲,流利地背诵字母表和快速地认读字母,对于学生学习字母有很大的帮助。这样做既能提高教学效果,也能让学生在流动的音乐节奏中体验到学习英语的快乐,营造出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三、做做玩玩,综合运用字母

小学生活泼好动,笔者根据这一特点经常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一些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感受成功,从而促进学生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这些有效的活动很好地体现出任务型教学模式的特点。例如:笔者结合字母教学,专门在一年级学生中开展的“英语模仿秀”活动(见下图)。在活动中,教师说出字母,请学生边说边用自己的身体摆出各种造型和动作,模仿英语字母,并请学生亲自担任评委,对参加比赛的选手进行了评比。

推荐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