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学校教育统计总结大全11篇

时间:2022-07-21 06:56:13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学校教育统计总结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学校教育统计总结

篇(1)

学校是实施教育创新战略的基地,一个学校的创新力如何,是这个学校的整体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从学校教育改革的实践角度分析,学校教育创新力指标的确立是学校现展战略的重要前提,也是国家对基础教育学校办学质量水平进行宏观调控与管理的重要依据。

以北京师范大学裴娣娜教授牵头、十所高师院校和百余所中小学参加的《我国学校教育创新研究》,是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该项研究旨在对中国学校教育创新发展进程中的若干重要问题做出理性的思考和科学的回答,探索适应社会发展和人的自身发展需要的、优质高效的学校教育发展模式与育人模式。作为一个具有前瞻性、挑战性的系统工程,一项富有活力和体现着时代精神的教育探索,通过教育学、心理学工作者的跨学科研究,跨校际的教育工作者协同研究,以及理论与实践工作者的合作研究,为有中国特色的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思路,为构建优质高效的学校教育提供一种理论准备和分析框架,为促进青少年儿童全面发展提供一种新的教育方式,为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机构相关决策和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学校教育创新力问题的研究,涉及如何界定学校教育创新力这一核心概念的内涵及实质,如何分解学校教育创新力的内在核心要素,以及如何寻求提升学校教育创新力的基本思路,包括学校教育发展的创新点的产生,创新者的结构特征、创新方式,学校教育创新的政策及制度障碍等诸多问题。

一、学校教育创新力概念的界定及研究的指导思想

关于创新力研究,中国起步较晚,但起点较高,发展较快,目前主要集中在城市创新能力评价问题,比较典型且影响较大的有以下几项研究:一是关于国家创新模型及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该研究认为,国家创新系统由技术创新、体制创新、管理创新组成。二是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统计科学研究中心关于中国31个省市区创新指数的研究。创新指数由创新资源、攻关能力、技术实现、价值实现、人才实现、辐射能力、持续创新,以及网络能力八个要素组成,共39个具体指标。三是由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评价体系研究课题组的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评价体系研究成果。四是中国城市创新能力评价研究,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科技创新能力、新技术产业化能力和品牌创新能力三方面。至于学校教育创新的研究,目前主要是从学校教育管理的角度,集中在校长办学绩效及校长基本素质的评估上。因此,学校教育创新力,还是一个有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什么是学校教育创新力?这一核心概念的界定,关键在于揭示学校教育创新的内涵。学校教育创新指的是学校教育主体,通过新的创意、新的构想、新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新的教育技术和手段,对原有的不合理的理论观点、思想方法、技术手段的突破和超越,是在学校变革与发展中更有效地实现教育目的一种创新性活动。也就是说,通过创新性活动,构建有变革创新能力的学校教育,从而突破种种阻碍学校改革与发展的限制,使学校实现根本性的变化。

我们以几个基本命题来概括学校教育创新的本质:学校教育创新是一种以“发展”为核心的现代教育理念,是一种勇于变革的实践活动,是一种先进的学校文化,是一种回应时代挑战的持续发展的生命力。

创新区别于“提高”,提高指单纯的增长性变化。创新区别于创造和发明,创新更关注执行过程中的努力以及创造性行动,关注目的性和社会价值。创新是一个过程,创新的实质在于变革、超越和发展。

作为一种教育思想或理念,学校教育创新在深层次上应回答以下问题:学校教育创新的存在状态(结构与形态);学校教育创新各内在要素的互补、竞争、共生关系;学校教育创新的生长与演变。

在分析学校教育创新内涵的基础上,我们对学校教育创新力(或称变革力)的界定是:学校教育创新力是以培养创新人才为价值追求,学校办学体制中基本要素和行为主体有机结合、“适应”与“变革”结合的总体综合力。

学校教育创新力的研究,旨在通过对不同学校教育创新力形成与发展过程的审视,确立科学的质量意识、特色意识,促进学校教育的变革与发展,使学校办出水平和特色,从而提升学校教育的创新能力。也就是说,通过构建学校教育现展的保障体系及其运行机制,打造具有竞争力的知名品牌,使其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主导力量和战略转移实施的基地。

基于这一目的,项目研究的主要任务是:(一)全面提升我国中小学教育创新力,促进高素质人才的培育成长和学校的现展

这是该项研究追求的发展性基本目标,这一目标具体包含以下五方面内容:一是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基础扎实,有创新精神、独立思考和实践能力,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每个人的个性与才能的发展。二是形成有特色的学校教育创新文化。三是创建具有生成性的学校生态制度与管理系统。四是营造内外部良好育人环境。五是塑造具有“生成”意识、“理论”气质、“变革”能力的校长,提升领导力。

(二)构建学校教育创新力评价指标体系

学校教育创新力指数的构建,旨在用统计体系构建学校教育创新的内涵与本质,也就是说,将诸种外显行为要素归结为一系列相互关联的有效行为指标,建立相应的有效行为模型,用以描述学校教育创新的内涵和本质,以及学校办学的效益和水平。

(三)测度不同地域不同办学条件学校教育创新力的发展水平

学校教育的创新发展不仅有其普遍的内在规律,同时也具有基于学校自身条件发展的特殊性,展现了我国中小学现代化发展的丰富性和多样化发展形态以及多层次的内容。在实践层面的探讨,既有区域性的发展模式,又有单个学校的发展模式;既有小学、初中,也有高中及特殊教育学校。这一研究要特别关注贫困地区的普通学校和困难学校,根据学校办学条件的差异,探讨不同类型学校创新规律及其制度建设。

此外,还要搭建我国中小学教育创新力研究的基础数据信息平台。

二、学校教育创新力构建的研究方法

保证学校教育创新力评价体系的有效性,核心问题是学校教育创新力要素结构的合理性,否则无效的指标将导致虚假的结果解释。因此,选择合理的研究方法就成为项目研究的关键一环。两年来,学校教育创新力评价体系设计的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第一个阶段:基础性研究(2006.3-2007.3)

基础性研究阶段的任务是通过查阅文献、访谈,对学校教育创新现状进行扫描性调查,基本把握目前我国学校教育创新的经验与问题,从而提出构建学校教育创新力指数研究的问题域。我们采用的研究方法是:转1.问卷调查

从学校现展的目标与价值系统、教育教学业务系统、学校人际关系系统、学校办学资源系统四个主要方面设计问卷,对北京市海淀区十五所中小学教育创新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共完成45万字的调查报告。

2.个人访谈

围绕校长个人成长背景与管理风格,任职以来遇到的重大问题及解决举措,以及当前办学中遇到的困难与困惑等问题,对北京、天津、沈阳地区24所项目成员校的校长或校领导进行访谈。

3.论坛研讨

针对目前有关学校创新变革问题的争论及不同看法,项目组分别在北京和深圳召开了两届校长论坛。通过研讨,在学校教育创新的内涵、学校教育制度创新的研究域,学校变革作为学校教育创新核心应思考的问题,学校教育创新能力评价与指数指标,校长在学校教育创新中的地位及对校长素质要求等问题上取得初步共识。

另外,已有的研究经验,为我们开阔了思路,提供了研究方法的启示。

(二)第二个阶段:专题性研究(2007.4-2007.9)

专题性研究阶段的任务是初步形成学校教育创新力指数指标体系。

1.开展专题性调查

在北京地区开展了关于学校教育创新的三个专题性调查。专题性调查的目的是通过学校精品课程与骨干教师典型个案调查,班级建设的典型个案调查,以及学校管理与制度创新的个案调查,为学校教育创新数据库建设和学校教育创新力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提供经验材料。通过调查,共总结19所中小学语、数、外、科学四门学科61位创新型优秀教师教学经验,3所中小学班级建设的创新指标构建典型个案,8所中小学关于学校管理与制度创新指标的构建,完成调查报告共50余万字。①通过典型个案研究,归纳和总结当前学校教育创新发展具有特色的和有代表性的实践形态、经验和问题,探讨了学校教育创新力的基本要素,初步形成学校教育创新力评估指标体系。

2.召开校长论坛

在杭州、苏州分别召开第三、四届校长论坛,集中讨论和修改学校教育创新力评估指标体系,并对构建学校教育创新力评估指数的重要意义(必要性与价值),构建学校教育创新力评估指数的理论基础,学校教育创新力评估指数合理性的标准,以及学校教育创新力评价体系构建的原则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三)第三个阶段:实证性研究(2007.10-2008.5)

一个有效的测评指标,应对丰富的教育实践有较强的解释力。因此,当学校教育创新力测评体系初步形成后,我们必须再次回到实践。在实证性研究阶段,主要任务是在项目成员校范围内,以该评价指标体系为依据,进行学校办学工作的全面反思和总结,进一步发现问题,以便检核该指标的预测度并再次修改和完善指标体系。这一学校教育创新力评价体系得到了项目成员校校长的普遍认可,目前此项工作正在进行中。

与国内外已有研究相比,该项研究的主要特点是:以目前国家经济变革、政治、社会、文化发展的需求为突破口,从学校现展的目标与价值系统、育人模式系统、学校制度与管理系统、校长领导力四个主要方面,深入探讨适应社会发展和人的自身发展需要的、优质高效的学校教育发展模式,以及有关的理论、政策和现实问题。因此,在研究方法上强调以下几点:

1.立足于实践创新,强调研究的原创性

学校教育创新力研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既不能靠事实罗列、经验归纳或学校管理工作业绩的展呈,也不能仅凭思辨、逻辑规则的演绎得出研究结论,在分析资料时更要避免用机械的构成论对复杂系统进行孤立割裂的研究。我们强调要使研究具有原创性,就必须从问题出发,源于实践、基于实践又高于实践,满腔热忱地读懂学校、读懂校长。基于本地区发展教育的需求,结合宏观教育改革背景,注重本校办学实践与教育实践,研究学校教育现展中涉及的若干基本问题。

2.强调研究的过程性与实效性

鉴于目前实践中存在的重结果轻过程、重形式轻内容的倾向,我们的研究,一是重点放在学校领导干部教育观念的变革、基本素养和教育能力的提升,引导参与研究的学校领导者主动进行创造性工作,进而探讨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校现展的基本途径。无论学校原有基础与条件如何,都要经历研究的过程,并努力做到将“形而上”的理论引导与“形而下”的实践研究结合,体现教育改革研究所具有的理论性、社会性、主动性和整合性。二是采用工程学的方法,注重实证调查研究以及经验的总结,通过实证分析和理性思考,边研究边总结边推广,以提高研究的规模效益。

3.强调直觉和洞察力

基于该项研究的开拓性,我们强调不能固步自封,夜郎自大,要以开阔的理论视野,不断调整研究视角,善于发现和总结学校教育改革发展实践所提供的新经验、新思想,将实践经验提升到理论的高度,同时又努力将实际问题还原为一个理论问题,给予升华,在项目研究的不同时期形成特定的研究域,从而永葆研究的生命活力。

4.强调研究的整合性

研究的整合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多学科交叉与整合(目前涉及的主要学科领域有教育学原理、比较教育、教育管理、课程与教学论、心理学、特殊教育、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统计与测量);二是多方研究力量的整合。高校理论工作者、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管理者、以及中小学的实践工作者相结合,组成优势互补的科研群体,对不同层面的问题进行整合,力求全面把握。

5.强调确立“精品”意识

在“学术共同体”中提倡不从众,不趋同,不断培育和形成各自的研究风格和特色,在各自原有基础上追求卓越。

三、学校教育创新力的要素特征

我们通过研究,在较充分搜集资料的基础上,归纳和总结当前学校教育创新发展中具有特色和有代表性的实践形态、经验和问题,从而形成了如下学校教育创新力评价研究的理论思路及初步的测评体系。

学校教育创新力评价研究的理论思路如图1所示。

学校的创新力评价指标体系,由4个特质、9个分析单元、24个要素组成。整个体系围绕四个方面展开:由办学理念、办学目标组成的价值目标系统;由课程开发、课堂教学、班级建设组成的育人模式系统;由人事制度、组织管理制度组成的制度与管理系统;由战略性谋划能力、领导者品格组成的校长领导力。当然,这一评价体系还有待于进一步检验和完善。

目前所形成的学校教育创新力测评体系见表1所示。

在这个体系中,学校教育的目标和价值系统,是教育发展的出发点,是教育改革和创新的主要依据。就学校教育的整体创新发展而言,对学校教育的创新发展起着根本性的指导作用,在观念和行为两个层面上实际地影响和制约着学校教育创新发展的现实过程。在这个系统中,我们强调促进全体学生主动发展是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的核心。面对多元文化与多种价值取向并存的发展环境,只有真正确立了人的发展观,才能实现从知识论向价值论的时代转化,重新诠释教育的本质。

学校育人模式系统,是学校教育创新发展的主体工程,它包括了学校的教学工作、德育工作两个主要的育人途径。在这两个大系统中,我们重点突出了课程开发、课堂教学和班级建设这三个带有原点性的基本要素。

制度与管理系统是学校创新的前提、支撑和保障。通过研究,我们取得了两点认识:一是在学校的诸多制度中,影响创新力的关键是人事制度和组织管理制度;二是制度的实施体现了学校教育创新,集中表现在教师队伍的能力提升与优化组合,以及学校教育创新主体的培育与生成。对于不同发展水平学校的创新,政府应当提供何种支持政策;学校内部不同水平和范围的创新,应当受到什么样的组织、激励、制度的维护以实现持续发展;如何减少创新行为者面临的不确定环境,提高他们对于自己创新成功甚至回报的预期,减少创新风险和不稳定性,使得创新可以持续进行等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校长的领导力,是学校创新系统中协调各要素关系的亲和力,处于引领地位。我们认为校长的领导力集中表现为战略性谋划能力和领导者品格两个方面。战略性谋划能力的具体内涵为:敢于突破、勇于改革的洞察力、判断力与胆识,目标设计与决策论证能力,以及学校资源整合与经营能力。在领导者的品格中,更重要的是尊重事实、实事求是、讲求实效的求实精神,民主、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及不断反思、超越自我的意识与能力。

通过四个子系统以及系统的优化组合,学校不断调整内部结构,扩大自我组织的功能,成为一个具有自我更新、自我发展的有机体,成为一个具有较强适应能力的教育生态系统,以期达到提高质量、增长效益、有序运行的效果。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为促进各校实力的提升,带动整个系统的良性运转,并考虑指标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不同办学条件学校的适切性,除学校教育创新力评价指标外,我们还设计了两个指标系统。一是关于建设学校教育创新改革与发展的基础力指数,包括学校教学、学校德育、学校教育制度管理系统、成功的学校领导等方面的创新要点。在每个方面,通过应确立的基本命题开展研究。如学校的道德教育的逻辑起点、核心是“价值取向与行为习惯”,实施途径是通过对道德教育内容与形式的审美化改造,创设条件,引导学生积累经验与重构性体悟(体验),从而实现“价值引导”与“道德主体的自主建构”的统一。有了学校道德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才可能达到班级建设创新的基本要求:有创意的学生多样化活动与发展,民主、开放、勇于开拓创新的班级组织,团结、和谐的班级文化氛围。二是学校教育创新的基础条件指标,包括人力创新能力指标、经费指标、设备指标、社会评价指标。

至于如何以建模的方法做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不断完善学校教育创新评价指标体系,以及如何更好地发挥这一评价指标体系对实践的引领作用等许多问题,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进一步去探讨。

四、学校教育创新力提升的条件分析

我国教育发展仍然处于转型阶段,改革面临较多的不确定性,这一状况在给学校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可能造成无序和混乱。这些不确定性既来自宏观制度和政策,也来自微观环境和学校自身的行为。因此,要提升学校教育创新力,必须创设良好的环境条件。内部环境条件主要包括:心理环境、办学自、以及教育过程中主体性的发挥。外部环境条件则指政策机制(作为核心的权力结构,解放创造性与限制创造性的条件分析,同时揭示学校教育创新发展过程中的风险、不确定性及体制)以及评价机制。提升学校教育创新力,以下几点是十分重要的:

(一)准确把握当前中国社会及学校教育发展中面临的严峻挑战和问题

凡是能在一定时空范围内,采取得力的改革举措实现超常规发展的学校,校长无一例外都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改革创新的胆识,善于抓住时机回应社会的挑战。在解决学校生存发展面对的重大问题基础上,校长应确立起当代学校教育发展的核心价值和主导文化精神,同时力求在学校教育的目标和价值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等方面有所突破和创新,并形成学校教育创新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

(二)认真地总结反思,揭示学校教育创新主体的培育与生成过程,阐明学校发展的思路和特色

学校教育的创新发展就是创新主体的培育与生成过程,是通过建构一种创新的观念、思想与目标,进而使这种观念、思想与目标通过一系列基本条件,进一步生成具体的办学行为的复杂过程。因此,提升学校教育创新力的基点,首先是对已有经验的反思总结。要读懂学校、读懂校长,要阐明如何抓住发展机遇,结合学校所在环境及学校的实际情况,形成学校教育创新的思路和特色。如何凭借校长的胆识和战略思想,挖掘学校的优势和潜力,形成应对变革的自我更新机制,从学校教育价值观念的重新定位研究到学校教育体系的全面更新;从改造教育过程到改变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中的方法与手段;从全方位地营造育人环境到创造性开拓各种教育教学模式,从而提升学校整体的综合实力,促进学校真实、真正的发展,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认真地总结和反思。

(三)学校教育发展的创新点的产生,关键在于学校的领导力

篇(2)

一、基本情况

采用学校自查与现场调研相结合的方式于3月23、30日对水田中学、毛沟中小学、葫芦小学、清水坪学校进行了课题常规视导。

水田中学课题研究工作没有进入学校计划,没有针对教改难点热点及形成办学特色的重点课题,没有进行课题项目培训,教科室有计划,但没有课题管理制度,没有专项研究经费支持,研究档案管理比较薄弱,学校有两个县级微型课题,关于学生资助问题研究的课题资料丰富,研究有序,但资料收集整理不够规范,龙蓉芳的数学课题题目存在问题,需要进行开题论证更改课题名称,课题推广没有进入教科室计划,研究成果不十分突出。

毛沟小学对课题研究比较重视,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学校有针对性的重点课题,但课题研究工作尚未列入学校计划,有专兼职课题管理人员,课题研究工作已列入教研计划,但工作内容不太具体,工作思路不是很清晰,可操作性不是很强,学校没有课题管理制度,没有课题专项奖励制度。研究档案管理不够规范:省规划课题没有年度计划和总结,研究资料零散,没有归类整理,2015年资料还没有理出头绪。微型课题研究在有序推进,《精心设计班会提高农村少先队员的素质研究》课题资料非常丰富,活动开展有特色,但应该紧扣课题内容,即如何通过精心设计主题班会内容提高少先队员的素质这一中心展开工作,并收集相关材料,还可以开展主题班会课题研究课活动,《湘西农村幼儿园绘本阅读研究》有初期分析报告、调查报告汇总表,但无相关资料统计。

葫芦小学采用自查的方式进行。葫芦小学有课题专项经费,对石爱霞主持的微型课题《苗族地区小学生阅读方法研究》进行有效管理,学校对课题进行很好地整理,对课题进展作说明,从自查情况看尚不清楚课题研究工作进入学校工作计划和教科室工作计划,学校没有进行课题培训,没有课题管理制度,学校不重视课题推广。

二、主要亮点

1.学校均安排了专职或兼职课题管理员。

2.毛沟小学有形成办学特色的重点课题,以“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民间活动融入乡村少年宫的可行性分析研究”为重点,建设有民族特色的乡村少年宫,将学校少年宫建成传承土家民族文化的基地。

3.葫芦小学安排课题活动经费的做法值得倡导。

三、存在问题

学校重视不够;过程管理不细;课题成果不多;教学科研脱节;成果推广滞后。

四、对策建议

1.领导重视。学校领导重视是教育科研取得实效的根本保证。学校要健全完善各项教育科研究制度,如《学校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细则》、《学校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期检查制度》、《学校教育科研成果推广汇报制度》、《学校教育科研优秀成果评选办法》,尤其是制定和落实教育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和教育科研奖励制度,激励老师积极投入教育研究中,多出成果,出好成果。

2.加强培训。有很多老师还是热衷于课题研究的,但是没有掌握相关的方法,不熟悉研究过程,不擅长资料整理,对教育科研望而却步。因此,要加大教育科研的培训力度。一是对学校课题管理人员集中培训,建议每年举行两次课题管理人员的培训,让课题管理人员对规划课题管理的流程了然于心,较系统地掌握规划课题的申报、开题、中期管理、课题结题等过程;二是加强课题主持人的培训,可以将集中培训和流动培训结合起来,流动培训是县课题管理人员流动到校现场面对面手把手培训,根据不同阶段的任务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项培训,目的在于让省规划课题能顺利开展,保证省规划课题研究的质量;三是对课题爱好者培训,一般可以在学校进行,实现课题研究的草根化;四是国家级课题申报培训,召集县内研究实力比较强的老师组成国家级课题申报专家小组,对他们进行国家级课题申报培训。通过各个层次的培训,组建一支多层次的教育科科研队伍。

篇(3)

二、精心组织,大力开展。为了及时落实开学“安全第一课”,我校以安保处牵头,学生发展中心、信息中心协作,认真学习相关文件,制定好活动的方案,并明确各自的职责,请班主任做好开展开学“安全第一课”的准备工作,使整个活动有序、有效地得以开展。

1.9月1日,开学典礼,围绕“用知识守护生命”主题,以安全教育为主要内容,两校一体化管理,徐黎副校长、安保处何宏斌副主任上台进行新学年第一次国旗下讲话——用知识守护生命。希望同学们在开学之际绷紧安全弦,时刻树立安全意识,珍爱生命,切实上好开学“安全第一课”。

2. 9月1日开学典礼后,学校统一组织全体学生、教师,登录“xx市学校安全教育平台”,统一观看“安全第一课”视频短片。为了确保收看的效果,信息处孙庆科老师将视频下载后放在校园内网共享,避免了网络的阻塞,确保了收看的效果。观看结束后,班主任老师带着学生进行总结。

3. 9月1日,班主任老师在带领学生收看完“安全第一课”视频短片后,统一观看布置安全教育家庭作业,动员学生家长登录“xx市学校安全教育平台”,收看“安全第一课”视频短片(家庭版)。并利用“家校路路通”平台,发短信提醒家长收看,并回复给班主任老师。在9月2日的晨会时间进行交流、分享。

4.9月4日,利用德育微课堂进行《校园安全疏散演习跟我学》安全知识教育。学生们在班主任老师的带领下,认真倾听,专心学习,树立安全意识,牢记安全知识,以确保应急疏散演练活动的顺利开展。

5.9月4日大课间,“急疏散演练活动”准时开始。这是为了提升广大师生的自救自护技能,营造“人人学安全、时时想安全、处处讲安全”的良好氛围,让全校师生熟悉逃生路线,以达到灾害来临时有序、迅速地引导学生安全疏散,确保全校师生的生命安全。活动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篇(4)

一、详尽调查,深入了解我校学生家庭教育情况。

我校为地处纯回民地区的一所农村学校,周边的居民受宗教礼仪的影响较深,他们对教育的深远意义认识不够,所以为了顺利的展开家长学校工作,我校在工作展开的前期,对学生家庭教育进行了详尽、深入的调查。经过我们的细致工作,调查结果显示为:

1、家长文化素质偏低,家庭教育盲目性太强。有相当一部分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有出息,能够出人头地,可又不知道怎样引导孩子、教育孩子,平时忙农活、忙家务,对孩子的学习和身心健康很少过问。也有的家长平时让孩子信马由缰,但见孩子考试成绩不佳,便“一股脑儿算总账”,对其进行打骂。由于大多数家长文化素养质偏低,所以他们虽有“望子成龙”之心,却无“教子成龙”之方,这是农村家庭教育的普遍现象。

2、多数家庭缺乏文明教育。家长们语言粗鲁、口无遮拦,即使在孩子面前,也是满嘴脏话、言语污秽;此外,农闲时,有的还经常酗酒、赌博,严重污染了家庭的育人环境。

3、“唯我独尊”的家长作风。一部分家长要求孩子必须惟命是从,若有不顺,便采取“高压政策”,甚至拳脚相加、施以棍棒。据统计,90%的家庭教育中都有打骂行为,这些家长似乎并不知道什么是对的,却认定孩子不百依百顺就是错的,要让孩子“改”掉“叛逆”行为,惟一可行的方法就是体罚,这些家长简单粗暴的教育,致使一部分孩子形成了怯懦、孤僻的性格。

4、留守儿童、单亲儿童缺乏家庭教育。我校存有一部分单亲儿童,一部分父母双双外出打工,进城经商的留守儿童,他们长期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接受隔代教育。这些家庭的隔代教育往往含有很大的溺爱、娇宠成分,所以他们也根本无法接受正常的家庭教育。

二、认真分析,制定切实的家庭教育措施。

总体看来,我校的家长受自身文化程度不高的影响,在教育孩子方面有很多的困惑。为了使广大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能够与孩子平等沟通、平等交流,营造宽松、民主、自由的家庭教育氛围,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发展,针对我校家庭教育存在的这些问题,我校采取以下措施来指导家庭教育:

1、组建家长委员会。家校合一为最高教育境界,我校在了解的基础上,聘请了六位文化素质较高、在村民中威信较好的学生家长为家长委员会成员,与他们及时沟通、交流,达成共识,以他们为辐射点,对家长进行潜滋教育。在家长委员的宣传下,家长渐改“女孩子大了少出头”的封建思想,积极鼓励孩子参与各项活动,在他们的支持下,我校的百名学生大合唱在灵武广场演出,课本剧《九色鹿》被市教育局选送到银川市比赛,并获得二等奖,这也是唯一一个参与银川市比赛的农村学校。

2、进行家庭教育理论培训。我校按计划每学期为家长们上两次课,对他们进行家庭教育理论培训,同时向他们介绍孩子在校学习及其他方面的表现情况,目的是让学校家长互相沟通、不断交流,共同探讨教育的新路子,让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紧密衔接起来。经过几次的家庭教育理论培训,家长们对待孩子的学习态度有了很大的转变,尽量避免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采取悉心教育的态度,因此,我校学生也渐变得乐观、好胜了。

3、建立家校联系册。利用联系册向家长告知学校的一些基本情况,并向家长和孩子提出相关的要求,家长也通过联系册告知老师孩子在家中的各种表现。一年来,我校利用这种无声的交流获得了很多家庭教育信息,如“孩子是否按时休息”、“孩子如何与家长交流,并有和交流困难”等,在这样的沟通下,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得到了有机结合,为健康培育每一个孩子奠定的基础。

4、开展教师访千家万户活动。暑假期间,我校教师在校长的带领下,走入了每一位学生的家中,了解了每一位学生的家庭情况、学习情况,与家长面对面交流,帮他们解疑。这种面对面的交流,感动了很多家长,他们一提杜木桥回民小学的老师,都竖大拇指,说“把孩子交给他们,放心!”

5、建立“阳光少年”成长录。在关注家校教育的同时,我们还编订的引导学生自我发展的“‘阳光少年’成长录”。在此册中,我们主要以“争星—集星—成阳光少年”为手段,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培养他们健康的人格,其实这也是家校教育的终极。

6、展开家庭教育调查问卷。为了更全面的了解家庭教育,我们设计了“杜木桥回民小学家庭教育调查问卷”,试卷从学生家庭的基本情况、学生的学习环境、家长的教育观念、家长与孩子、家长对学校和老师的要求等方面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教育思想端 正、教育方法好的家长是少数;教育态度比较端正而教育法不够完善,自身感到教育能力欠缺的是多数,教育态度不端正,父母本身有问题的是少数。我校还对家庭教育问卷调查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学生家长也欣然接受我们的建议,还要求我们多做这样有益于他们思想成长的活动。

三、反思总结,再增加家校教育的合力。

做了这么多家校教育的工作,难免有疏漏,“为了更好,只有努力”我们发现,今后工作中还需完善的地方有:

1、部分家长不配合学校教育,认为只管吃饱喝足为本份,学习成绩有学校,一遇到学生成绩下滑,直接指责教师。这种家长的片面认识还需耐心疏导。

篇(5)

中图分类号:TP391.13

Excel的数据录入非常的方便,在学校教学管理中会经常用到数据的录入和统计,这时候就可以不用将每一项列出来用计算机进行计算,而是直接在Excel中通过数据的录入后,只要能够应用好工具、公式或者函数等,数据就能快速并且准确的反应在表格中。这样就避免了用老式的方法造成计算错误或者是效率低下的情况,而且在Excel中完全不用担心是否出现数据的加错,如果数据输入错误只需重新输入就可以继续计算。例如在学校管理工作中的学生总数量、未交费学生、学生成绩的区域值等都可以通过Excel中的求和就能快速的得到答案。

1 Excel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现在的学校的招生量扩大,学生的数量已经不像原来的三五百人,现在的学生少则上千多则上万,因此教学管理工作量远远大于从前,如果不能有效的应用现代技术,那么教学管理工作的开展就会变得十分的困难。为了更好的实施教学管理工作,Excel已经成为了教育教学管理中必要的工作软件。

1.1 课程表中Excel的应用

Excel可以用来制定课程表,在表格中只需要将所有的课程填在Excel中的一张表上,只要将其设定好页面和分页预览。然后就能够通过Excel中的工具菜单快速的找到你想要的课程信息。直接打开Excel后,同时点击Ctrl加F就能够显示出“查找”,在查找中编辑自己需要查找的内容即可,例如可以是某班级的某位老师什么时候有课程安排,在这一学期中此老师的课程总量等都能够清晰的显示出来,而且如果出现错误需要更改课程也非常的方便,只需要查找到内容后按替换,在替换的编辑中输入要替换的课程,就能马上改正。这样课程管理的工作就非常的便利。

1.2 花名册管理中的Excel应用

花名册管理在使用Excel后变得更加容易和简单。花名册就是学生的姓名和基本信息等,这些内容都是在学生入学后需要记录的。不过在学生入学后在教务系统中会有学生的信息,只是这时候它是单个存在于每个学生的信息库里,这时候需要将学生的信息导出后,转化成Excel的格式。只是这样显示的学生信息顺序不是有规律的排列,查询起来不是很方便。

1.3 作业批改

Excel也可以应用于老师的作业批改工作,老师可以将学生的作业的分值、是否有缺交情况等都能做好记录。如果在批改的过程中出现了大多数同学都会出错的题,也能够用编辑批注的方式进行批注说明,然后在课堂上着重的讲解,这样长期下来就能够积累一些错题,便于以后的考试复习。

做批注的方式是:操作的时候只需要在Excel表格中,选择需要批注的单元格,单击鼠标右键就会出现编辑选项,选择插入批注的就可以,然后在批注栏中填入所需填写的批注内容即可。批注后的单元格在右上角有一个红色的三角形标记,如果需要看的时候,鼠标直接移到该单元格就能够看到。

2 考务管理中Excel的应用

学校的考试会根据教学的要求进行不同的考试,一种是统一考试,还有一种是授课老师自行组织的考试。例如职业学校的考试是分为不同的方式进行的,专业课要进行统一考试,试卷的成绩会根据试卷的成绩一一录入,还有就是动手测试就是老师自行考试记录分数,然后老师将成绩制成Excel表格中的公式和函数等功能,直接应用到考务系统中,这样就避免了中间的人工统计可能出现的错误。再者,在考试的组织过程中,监考老师的监考地点,监考时间都要制成表格,清晰地将其显示出来,这样可以很快的统计出监考老师的监考次数,而且能够避免同一监考老师在同一时间内被安排在不同的考场中。

3 财务管理中Excel的应用

财务管理工作在学校的教学管理中也是一个重要的模块。这项工作的数据量繁杂而且数目巨大。在做这项工作时Excel表格是一个非常好的助手,我们可以建立好表格中的内容,例如收费数目、欠费数目、总收费数目、总欠费数目等都直接列入其中,只要将所有的数目按照实际的位置进行准确的录入,就能够通过求和或者是函数等将其计算或者是统计出来。

4 档案管理中的Excel的应用

现在的学校都会对学生的档案进行管理工作,最初的人工管理收集后,还要用Excel将学生的档案建立成档案库。例如图书馆借书就会用到学生的个人信息,这时候如果不用Excel建立起来的学生档案库,就得一个一个的翻找纸制档案,用Excel只需要查找就能够快速的查到学生的信息,并且还能够在里面填写以后的相关信息,这样能够便于查到学生的档案信息和修改学生的档案信息内容。在寻找学生的信息时,就只需要在查找中编辑学生的学号就能够查到学生的借书情况。

5 Excel和word的结合应用

在我们的日常办公中,最为常用的就是Excel和word。Excel主要用于数据统计或者是计算类,word主要是文字型录入的。在Excel中也能够进行纯文字录入不统计型,但是就没有word的快速。通过长期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发现:每年的教学管理工作处理的问题基本上都是相同的,除了数据有些变化外其他的变化不大,偶尔有点格式的变动都不大。在很多的时候我们能够将Excel和word这两者结合使用,操作十分的方便,而且还能够根据实际的需求设置各种各样的格式,打印的效果很好,而且效率又非常高。

6 结束语

综上所述,Excel在教学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十分的广泛,它能够从考务管理、成绩、财务等多方面进行应用,上面的应用远远不是Excel所有的应用,它的功能非常强大,而我们平常涉及到的只是一些基本功能,只要我们在教学管理中能够熟练的应用它的基本功能,而且不断地实践发现它的高级功能,就会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便利,而且能够提高我们工作的精准度。

参考文献:

[1]李震宇.Excel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J].硅谷,2008(23):149.

[2]张萍,梁晶华.浅谈Excel在教学管理中的几点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3(05):1114-1116.

[3]田茂琴.浅谈Excel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中的应用[J].才智,2014(19):187.

[4]郎益伟,马俊玲.Excel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J].潍坊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04):70-71.

[5]陶晓辉.试谈教学档案在教学管理中的作用[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03):268-271.

篇(6)

随着中职教育的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其教学水平、人才质量更是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为促进中职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各种形式的教育评估在中职学校普遍展开。如重点职校评估、示范职校评估、教学水平评估、示范专业评估、品牌实训基地评估、科研评估、职教攻坚评估等,评估内容涉及到学校的各个方面。这是国家对中职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所进行的全面而系统的评价,评估的结果直接影响到一所职校的声誉和地位,是关系到学校前途的大事。可以说,在当前的国情下,教育评估将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作为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检查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质量的一种手段。为此,中职学校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改革、提高人才质量的同时,必须有预见性地认真做好各类评估的准备工作,使教育评估与日常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一、教育评估与学校档案的关系

教育评估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和标准,通过系统地搜集学校教育的主要信息,准确地了解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分析,对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作出估价,为学校改进工作,开展教育改革和教育管理部门改善宏观管理提供依据。因而,每次的教育评估,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都会根据评估要达到的目的,事先制定有针对性的评估指标体系。从以往的评估工作实践来看,评估专家组主要通过系统查阅学校在各项工作中形成的原始档案资料来搜集学校教育的主要信息。为此,中职学校在迎接教育评估的过程中,必须按照教育评估指标体系,搜集并整理相关档案资料以形成“迎评档案”供评估专家组查阅。

中职学校档案是广大教职员工在教学、科研、管理等各项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等载体文件。从内容上看,它详细记载了一所学校的历史全貌和发展过程,它是随着学校的建立而产生,随着学校的发展而逐渐积累的一种重要信息资源。从形式上看,它是学校文件有条件的转化物,详细地保留着形成者的亲笔手稿、领导签署、上级机关批示和起草个人的印证,以及当时形象的照片录像或原声声音,是形成者的原稿、原作、原声、原貌,是全校师生教学经验和学校发展的总结和智慧的结晶,是知识和信息的储存库。接受教育评估的学校,无论评估指标体系、评估程序如何确定,其基本内容都离不开大量的原始档案资料,否则评估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迎评档案”是为迎接评估根据评估指标体系要求而形成的档案,它来源于学校档案,并客观记录和反映了学校教学管理与教学实践结果,为学校开展迎评工作提供客观的文献基础,成为教育评估的基本依据和对象。

二、学校档案在教育评估中面临的挑战

教育评估的主要方式是查看“迎评档案”,而“迎评档案”来源于学校档案。因而,学校档案的丰富、准确、完整与否,成为制约“迎评档案”质量高低的关键,并最终决定着评估的结果。然而,从多年的评估工作实践中,笔者发现,学校档案在教育评估中面临诸多挑战。

1.学校档案无法满足“迎评档案”对教学实践成果及社会评价档案的要求。从教育评估的评估指标体系及要求来看,很大一部分“迎评档案”主要是反映学校教学实践成果及社会评价的档案,这是传统中职学校档案管理范围所不包括,且也是极度缺乏的。

2.学校档案无法满足“迎评档案”对学校办学特色档案的要求。从以往的教育评估实践来看,大多数教育评估都单独设立了一个考核指标,即“特色项目”,具体指学校的办学特色、教育特色、教学特色、管理特色。包括办学理念、办学思路、治学方略方面的特色,特别是在质量观、发展观方面形成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人才规格和培养目标的特色;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教学改革的特色;教学管理创新、制度创新、机制创新等的特色。从当前中职学校档案体系来看, 有关学校整体特色描述的档案是难以找到的。

3.学校档案无法满足“迎评档案”对各类统计分析数据的要求。

教育评估大多都有评估年限的确定,如国家级重点职校的评估,是每四年评估一次。评估针对的时限就是四年来学校的发展变化情况,相应的“迎评档案”就要求反映这四年来学校的教育教学情况。既然教育评估针对的年限不是一年,而是两年、三年甚至是四年,在教育评估过程中,评估指标体系往往要求学校针对评估内容、评估年限提供相关的统计分析数据,以便评估组专家从宏观方面了解学校。“迎评档案”要求的各类统计分析数据有(以三年作为评估年限为例):三年来平均在校生人数;三年来毕业生就业率、升学率、双证率;三年来新增校园面积、建筑面积;三年来“双师型”教师增长率;三年来教学设备投入值等。这些统计分析数据是不能从学校档案中直接获取的。因为学校各类档案基本上都是按年度或学年度归档的,很少是针对两年或三年的。因而,学校档案无法满足“迎评档案”对各类统计分析数据的要求。

4.学校档案无法满足“迎评档案”对教学管理与实践环节过程档案的要求。教育评估特别注重对教学管理和实践环节过程的考察,由此,就需要有相关反映教学过程的档案作为“迎评档案”。反映教学过程的档案有:教师教案、学生实习巡点记录、课堂日志、学生上课点名册、上课出勤统计表、课堂巡堂记录等。这些档案由于数量较多、分布较散、保存价值不大,往往不在学校档案收集保存之列,从而导致在教育评估中往往较缺乏这方面的档案。

5.学校档案无法满足“迎评档案”对实物档案的要求。从以往的教育评估中,笔者发现“迎评档案”还需要提供实物档案供评估组专家对有关情况进行核实或验证,或者学校主动展示有关实物档案,以佐证学校的教育教学成果。这类实物档案主要指奖品实物,即学校、教师以及学生在各项活动中获得的省级以上(含省级)颁发的奖状、奖杯、奖章、奖牌和证书、锦旗、荣誉册、光荣册等。近年来,由于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学校及师生获奖机会大大增加。但由于对实物档案认识不足,没有归档的意识,从而使得这些奖品实物大多散落在教师及学生的个人手中。这些实物档案也是现有学校档案体系极为缺乏的。

6.学校档案无法满足“迎评档案”对声像档案的要求。目前学校声像档案大多以照片、影片为主,内容大多是反映学校开展各类活动的。而教育评估PPT或视频汇报材料中,大多需有反映学校办学条件、办学规模、教学成果、毕业生、社会评价等方面的声像档案,而这部分档案正是学校声像档案所缺乏的。因为如办学条件、办学规模、教学成果的内容,较难以通过声像来反映,因而平时较易忽视对这些材料的收集;再如毕业生、社会评价的内容,因都发生在校外,且范围较广,所以此部分材料较难收集。

三、解决学校档案在教育评估中面临挑战的办法

笔者认为,要解决学校档案在教育评估中面临的挑战,除要加大学校档案宣传力度、强化档案意识、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学校档案管理制度外,还需从以下方面加强学校档案管理工作。

篇(7)

二、认真抓好常规工作:

财务管理力求科学化,核算规范化,费用控制合理化,强化监督度,细化工作,低调做人,高调做事。切实体现财务管理的作用。使得财务运作趋于更合理化、健康化,更能符合公司发展的步伐。

1、准确做好学校年度预算和收支计划,并严格执行。全面做好年终的决算工作,为学校教育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

2、加强过程管理,及时统计教育经费使用情况,做到底码清楚,信息准确,每月向学区校长汇报,为领导合理使用资金提供依据。年底向职工汇报资金使用情况,加强财务监督。

3、积极参加财会继续教育的培训工作,提高业务水平,做好财务年审、换证工作。

4、做好寄宿生生活补助的发放和减免教科书费的工作。

5、建立健全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做好固定资产的登记和检查工作。新购物及时上帐,做到帐帐相符,帐实相符,年终认真完成清产核资工作。

6、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合理可行的五年发展规划,使学校的发展有章可循。避免重复投资。

7、围绕规划,集中使用资金,打造造亮点学校,使其达到普九标准。

三、抓住重点力求创新:

1、抓好队伍建设,提高业务素质,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可靠保障。

2、结合新的办学标准,提高各学校后勤管理水平。

3、虚心听取建议,提高各校后勤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

4、组织后勤员学习文化知识,丰富头脑;创造机会,走入课堂,了解现代教育教学,更快地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技能。

四、其他工作

1、配合学校搞好人防、技防、物工作。

2、配合学校搞好学生的教育工作。

3、完成各项临时性和计划外工作。

五、主要活动安排

二月

1、检查开学情况

2、制定财务工作计划。

3、完成2016年经费预算编制

三月

1、配合物价局做好收费检查

2、春季义务教育免费教科书统计上报

3、建立学校财会人员档案

4、固定资产检查

四月

1、寄宿生生活补助发放

2、学习财务管理办法

五月

1、校舍安全检查

2、积极参加报账员培训

六月

1、建立健全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2、账外欠款清查统计

七月

1、积极参加报账员培训

八月

1、听取各校校长报账员对财务工作意见、建议

九月

1、寄宿生生活补助发放

2、秋季义务教育免费教科书统计上报

十月

1、分配取暖费

2、配合教育局做好义务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的检查

十一月

1、积极参加报账员培训

2、固定资产检查

十二月

篇(8)

(一)参谋助手作用。高校年鉴准确、系统地搜集、整理了学校年度教育事业发展改革的重要资料,全面反映高校一年来的教育质量、科研水平、管理服务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可以为领导的决策提供重要依据,发挥参谋助手作用,有效减少决策中的失误。同时,也可为各职能部门工作人员的工作提供参考,有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

(二)保存史料作用。高校年鉴是逐年连续出版,能够反映学校教育事业改革的历史发展轨迹,未来将成为高校珍贵的历史资料。另一方面,高校年鉴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高校档案资料,其本身也是对档案资源的汇编和整理,促进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水平和服务。

(三)文化交流作用。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各高校越来越重视文化建设,而年鉴作为高校的年度出版工具书,在对内对外宣传和交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年鉴记录了学校一年来取得的突出成绩,对内可以使师生员工不断加强凝聚力,对外可以展现办学特色,从而不断提升办学知名度。

二、高校年鉴的特点

(一)准确性。真实、准确是高校年鉴的生命力。在高校年鉴的编制过程中,要对各部门所提交的资料进行认真分析、反复鉴别,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确保年鉴资料的准确性。特别是对有关数据要进行反复核查,避免出现错误,影响年鉴的质量。同时,语言表述要简洁、明确,避免套话、空话,客观准确的将事件表述清楚即可。

(二)全面性。高校年鉴作为工具书,必然要求收录的内容要全面翔实。年鉴中记载的各类信息是对一年内全校教学、科研、行政管理等方面情况的综合概括,因此在编撰过程中要尽可能兼顾到各方面的信息,不可有遗漏,使年鉴真正发挥工具书的作用和价值。

(三)创新性。高校年鉴是逐年编写,连续地反映学校新情况、新发展、新成绩的工具书,这就要求要具有创新性的特点。高校年鉴可以有一些相对固定的栏目,但也要与时俱进,要与高等教育的发展相协调。针对新问题对栏目设置等内容进行及时的更新和调整,使年鉴能展现出高校的特色和亮点。

(四)时效性。高校年鉴的主要作用是通过总结上一年的发展情况来指导当前的工作,因此高校年鉴要特别注重时效性。一般来讲,每年年初就应完成上一年的年鉴编撰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年鉴的使用价值,更好地为学校教学、科研等工作服务。

三、当前高校年鉴编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定位不够准确。高校年鉴是一种资料性工具书,因此应定位于为学校教育发展提供可借鉴的资料。但在年鉴的编撰过程中,有些学校年鉴往往只是总结一年的工作,与工作总结无异,没有真正体现出年鉴的特点。要充分发挥年鉴的使用价值,就要明确年鉴定位,与年终总结区别开来。高校年鉴应当围绕学校教育体制的建立以及由此引起的各方面的变化来龙去脉挖掘信息资源,“突出服务教育”这个主题,开发各类高质量、深层次、有实用价值的,能反映高校教育思想、教育水平、教育状态以及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突出成绩和基本经验的信息,以实现其资政、教化、存史的功能。

篇(9)

一、家庭学校的定义

“家庭学校”或“在家上学”(Homeschooling)一般是指学龄子女在家庭学习的一种学校模式,即学龄儿童不在公立学校或私立学校接受教育,而是在自己家中接受符合条件的父母或专门教育人员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简而言之就是指由父母或监护人在家里对学龄儿童进行的教育。[1]目前对“家庭学校”还没有一个统一精确的界定,因为它的理念不完全统一,具体实践方式也多种多样。与其说这是个概念问题,不如说是个法律问题。因为美国各州法律对家庭学校教育的形式、课程内容、教学方式、评价方式等方面的规定各不相同。

二、世界上先进的家庭学校——美国家庭学校的发展

从17世纪到19世纪70年代,美国殖民定居和西部拓荒初期,由于经济不发达,教育也处于较低的发展水平,大多数父母在家里自己向孩子传递知识和技能,家庭自然而然地承担着儿童早期教育的主要责任。19世纪后期,美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教育也得到较快发展,创立了其独特的地方教育管理制度和公立学校制度。这一时期,多数家长自愿或被迫将孩子送进学校接受正规教育,家庭学校的角色在这时就显得微弱了许多。到20世纪50、60年代,由于美国北部的许多家长开始质疑公立学校所提供的教育是否具有竞争力,家庭学校又重新引起家长和教育者的关注。直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美国各州相继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家庭学校的地位和培养人的作用,家庭学校才不断合法化。到了90年代中期,家长们还建立起了正式或非正式的交流团体,如全国性的组织美国家庭学校权益保护协会(the Home School Legal Defense Association, HSLDA)、犹他州的“在家上学”协会(Utah Home Education Association)等,为家长提供交流机会,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家庭学校开始了蓬勃发展的势头,并不断发展壮大。

家庭学校在美国得以蓬勃发展的原因有很多,根据美国国家教育统计中心(NCES)2001年7月的数据,最主要的原因依次为:为了给孩子更好的教育(48.9%);宗教原因(38.4%);避免学校恶劣的环境(25.4%);家庭原因(16.8%);培养孩子的个性和道德(15.l%);反对学校的教学内容(12.1%)等。其他原因还包括学校的学习对孩子不具有挑战性,学校存在其他问题;孩子的特殊需要等。

三、家庭学校教育的优势

1.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教学。自夸美纽斯《大教学论》中倡导“班级授课制”以来,公立学校的发展和义务教育的确为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然而,这种教学方法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最好的私立学校的师生比例通常为1:16,公立学校的师生比为l:20或l:22。老师是无法兼顾到每个学生的。而每个家庭通常只有l—2个孩子,最多的师生比也不会超过l:7。[2]这种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可使家长根据孩子的兴趣和需要进行教育,这样更能激发孩子的学习主动性,实现个性化教育,家庭学校的发展能够为个性化教学提供一种天然的环境。

2.更多的自由支配时间。家庭学校教育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学校教育中存在的大量时间的浪费现象,提高了学习效率。家庭学校将学习放到了更大的环境中,可以让儿童“时时都在学习”,却不会感到太大的压力。同时可以省掉公立学校的孩子每天在往返于家庭和学校间的上下学路上所浪费的不必要的时间,用以进行家庭学校教育的安排。另据RUDER研究发现,有40%的4年级的公立学校学生每天看电视的时间超过3小时,但是相应年级的家庭学校学生相应的比例是1.6%。[3]

3.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家庭学校并不是如人们想象的那样,把儿童单独关在家里,每天只接触作为教师的父母。同正规学校相比,家庭学校的孩子有更多的户外活动的时间,可以接触到更多的不同年龄、种族、信仰和生活水平的人。家庭学校中的儿童除了每天在家3-4.5小时的教学指导外,更多的时间用来参与家庭外的不同活动,如田野比赛计划、运动比赛、兼职雇佣、社区服务等合作性集体活动及与其他家庭学校学生的团体合作项目,每个家庭学校的学生参加的活动平均为5.2项。这样,儿童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的机会就多了。

4.良好的家庭环境。良好的家庭环境和亲子关系是孩子健康成长的保证。在学校,一个老师同时和几十个学生互动,只有少数学生能和老师建立起亲密的师生关系。而在家庭学校中,通常一位家长面对1—3个孩子,互动频繁,家长可以充分发挥亲子关系的情感力量在教育中的作用,可以让父母发现孩子在性格发展或生活学习上遇到问题时,及时加以指导、启发,提高教学效率,为发展儿童良好的人格提供保证。

除以上几点突出的优势外,家庭学校教育的优点还包括:尊重社会成员的教育选择权,保证学生的自由学习权,满足社会成员对教育的不同需求。大量地减少政府对教育的资金投入,充分利用家庭资源,提高家长参与教育的积极性,有利于推动家校合作,促进学习化社会的形成。

四、美国家庭学校教育给我国教育的启示

1.重视儿童个性的培养。美国的家庭学校教育特别重视儿童的个体差异性,根据他们的个体需要对其进行培育。这点对于我国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有着重要启示。在我国,传统的学校教育往往对学生进行的是统一性的培养,因而忽略儿童的个体差异性。目前我国正在进行基础教育改革,其中,人的全面发展既是教育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又是教育改革的宗旨和精神。而只有高度看重受教育者个体发展的需要,尊重个体的差异性,改革才可能具有实质性的意义。

2.建立灵活的课程与学制。传统的课程设置目的在于传授知识,刻板的课程设置使学生将大部分精力放在对教材内容的学习上,而不顾社会的需要。而现代课程体系的目的则更关注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从而推动社会发展。家庭学校在这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它可以按照教学需求,广采博取、任意整合各类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最新、最具挑战性的教学内容。

因此,学校在开设必修课的同时,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兴趣、个性、特长,而且要关注社会的需要,开设一些丰富多样的选修课,更要加强校园图书馆与网络信息交流中心的建设,拓宽学生的视野。

3.使家长提高对教育的认识,参与教育孩子的过程。在美国的家庭学校教育中,家长对儿童的教育全权负责。我国公立学校体系的建立几乎等于使学校代替了父母的角色,学校里的教师担负起了教育孩子的大部分责任。很多家长对于教育过程参与不多,与孩子的交流也做得远远不够。此外,家长与学校教师之间的沟通也不够主动,形式有限,使得教育得不到来自家庭的密切配合。因此,在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中,应当注重提高家长对于教育的认识,使其参与到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来。

4.加强家庭与学校的合作。目前我国的家校合作,从小学到中学,合作内容和形式基本上是相同的,而且缺少学校间的联系。在时间上许多家校合作活动只是围绕学期初、学期末等大的时段进行,其他时间则偃旗息鼓。就学校而言,缺乏家校合作的整体计划,校、级、班各层面上的家校合作难以相互配合,难以形成时间上的连续和效果上的强化。

家校合作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应有不同的合作内容和合作形式,应设立国家—市—学区—学校—班级等五级家校合作体系;制定各级组织开展家校合作的实施措施,开发适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合作计划,建立检查、监督、指导制度,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工作,使从幼儿园到中学教育阶段的家校合作具有系统性和连续性。

五、家庭学校在中国发展的可行性

1.法律上的支持。以法律法规的形式确定家庭学校在基础教育中的应有地位和作用,允许家长和学生根据规定的条件选择在家学习完成国家规定的基础教育任务,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学历相互衔接。建立家庭学校教育与普通学校教育相互沟通与衔接的制度,当家庭学校的学生由于某种原因应该到普通学习继续学习时,应允许其参加相应考试,根据其学识水平进入相应时段的学校,继续完成基础教育任务。

2.管理机构上的支持。在教育行政机构中,增设家庭学校的专门管理部门,负责家庭学校的申报、审批、组织及管理工作。建立由教育行政人员、教育专家、家长代表组成的、有权威的家庭学校教育评审督导组织,对家庭学校教育质量进行评估、监控和指导。组织家长及志愿者成立例如“家庭学校联合会”等组织,加强家庭学校中家长之间的交流沟通,团结力量,保护“在家上学”群体的基本权利。

3.社会上的支持。建立家庭学校教育的社会支持系统。给予“在家上学”的学生、家长和教师实际需要的支持与帮助。例如家庭学校的课程计划、教材、教育模式参考、教学设备供应与服务、教育的评估与考试服务、学生社会活动与实践场所的支持等。建立家庭教育研究服务机构,收集整理家庭教育下完成基础教育任务,发展成才的个案,总结家庭学校教育的经验,为教育行政领导推动家庭教育发展提供决策依据,并为“在家上学”提供理论、方法等咨询服务。[4]

六、结语

美国家庭学校教育的成功开展及其显著的优势提示我们,学校教育是教育的主要形式,但不是唯一的,也不一定是最好的形式。为了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一种教育形式是不够的。我们要认识到家庭学校教育也许暗示着教育多元文化的一种发展趋势,为我们发展新的教育形式提供了新的思路。但同时我们必须意识到不能照搬照抄,而要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借鉴先进的经验,进而建立具有我国特色的中国家庭学校教育体系,为我国教育更好地服务。

参考文献:

[1]甄丽娜,岳慧兰.美国学龄儿童“在家上学”现象述评[J].基础教育参考,2004(7):28-30.

篇(10)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八条规定,教育督导机构要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进行督导,并将结果向社会公布。在督导实践中,如何客观、科学地评价学校的办学水平,是一个颇具难度而又十分敏感的问题。

当前,由于政府财政投入、师资配置合理程度以及学校内涵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区域教育整体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的同时,校际差异也明显缩小。但毋庸讳言,由于历史的、地域的、师资水平不同的原因,导致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现象不同程度的存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之间教学质量差异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全消除,因此,要在实施素质教育督导评估的基础上,运用教育督导理论、新课程理念、发展性评价理论、多元评价理论等,制定评估方案,把督导评估定位在:立足学校的办学积极性,探索评价主体和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实现双方共同追求的评价效益,让起点比较低的学校每年都有明显发展,让起点比较高的学校加速发展,促进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协调发展,打造教育精品,凸现教育特色。

在对学校办学水平的评价过程中就必然会面对如何“客观评价”这一问题。

一、用发展性评价的理念指导学校教学质量评价

长期以来,我们往往以学生学业考试成绩的高低对学校教学质量作出判断,并以此作为衡量学校办学水平和绩效的重要标准。这种相对简单的评价办法与建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和促进学校均衡发展的要求相比,存在着明显的缺陷。主要表现为:学校只重视部分考试学科的终结性评价,忽视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发展变化;只考虑学校教育质量“产出”的差异而不考虑“投入”(如生源质量、教育经费、办学条件、师资水平、课业负担等方面)的差异;在评价目的上偏重于鉴定、筛选功能,而轻视改进作用。以本人所了解的学校为例,我校在所辖区内督导评估成绩近几年来一直名列前茅,而有的乡镇学校则年复一年,旧貌难换新颜,不管每年督导小组提出应如何如何改进,他就是改而不进。

与此同时,我们在督导实践中也看到,一些生源质量、办学条件等方面相对比较差的学校可能在教育教学管理、课堂教学改革方面付出的努力、取得的工作绩效很大,但由于各方面基础条件的影响,在“以考试成绩论英雄”的教学质量评价中常常处于劣势。长此以往,挫伤了这些学校和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学校改进教育教学的积极性。这种评价方法的直接后果,是这些学校教育质量持续处于低谷,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不同学生群体间的教育不公平。我市市区南部的两所相邻的初中,很大程度上体现了这一点。

美国教育评价专家布卢姆曾经指出:学校的责任是寻找能使每个学生达到最高学习水平的条件。一所高质量的学校应该是“能够使学生实际的学习进步大于根据其起点水平所可能取得的进步”。而这种基于学生进步幅度的学校评价正是学校发展性评价的根本目的,即一所优质学校是对学生的进步有增值作用的学校。基于对这一现状的分析与思考,我们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教育质量观的要求,根据发展性督导评价的理念,应制定实施对学校教学质量的督导评价办法,其基本思路就是运用“增值评价法”,通过学生学业成绩的进步变化对学校教学质量情况作出评价。

二、用增值评价方法实施办学水平评价

增值评价不同于传统的鉴定性评价,不是用“一把尺子”去衡量学校,而是强调学校自身的质量进步幅度以及其独特的增值表现。它不仅可以对学校的总体教学质量增值情况进行评价,还可以用于评价学校内部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质量增值。如果进一步拓展增值评价的范围,还可以对学校各项管理、学生综合素质各方面实施增值评价,从而更有效地引导学校多元发展,办出特色。

1、评价原则

以按规范程序进行监测获取的测试数据为依据,运用以信息技术与教育统计方法相结合的统计分析技术,将学校教育教学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从诸多相关因素中分离出来,以“五个结合”为基本原则综合考察学校在一段时期内(通常为一个学年)的教学质量变化情况,进而根据督导评价指标的要求作出评价。具体如下:

――基础与发展相结合。即“既看基础,更看发展”,评价方案力求反映不同基础的学校为提高教学质量而作出的努力。具体操作中,先是按照一定的规则对被评价学生群体的学业成绩“初始状态”评定一个等第,作为日后与“终结状态”相比较、考察质量变化发展情况的基础。而“终结状态”则以评价任务而定,可以是学年结束时、也可以是整个学段结束时的某次学业成绩监测数据。

――学年与学段相结合。为了全面考察学校教学质量的变化发展情况,将学校毕业年级在整个学段中的质量变化情况(如比较初中毕业年 级在七年级入校时的初态测试与毕业时的学业考试之间的变化)、部分非毕业年级在过去一学年中的质量变化情况(与上一学年该年级学业成绩监测相比较)按照一定的权重予以综合评价。

――过程与结果相结合。即“既看过程,也看结果”,“过程”反映学校教育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增值作用,体现评价的发展性要求;“结 果”反映学校教学质量的绝对水平以及在区域同类学校中的相对位置,体现评价的基础性要求,最后两者分别以不同的权重纳入评价总分。

――精确与模糊相结合。学校的教学质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是因素间交互作用的结果,除了与教师、学生相关以外,还与测试手段、统计分析方法等都有关系,因此,不恰当的或过分的量化反而会降低评价的效度。因此,我们在评价中注意将数据的精确计算与模糊处理相结合,以尽量消除一些因素对评价客观性以及由于评价者的认识偏颇所带来的影响,避免复杂问题的简单化处理。

――考试学科与非考试学科相结合。素质教育是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的教育,因此,学校的教学质量应该是针对学生在校接受的所有课程教育而言的,也就是质量检测范围要覆盖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各个方面,而不仅仅是几门升学考试学科。我们对学校教学质量的评价方案中,评价范围将逐步由目前的考试学科(狭义上检测学生“学业成绩”的学科)扩大到包含历史、地理、体育、劳技、地校课程等考查学科在内的所有基础型课程,以及部分拓展型、研究型课程。

2、对评价过程中数据处理的要求

(1)导向性。主要指对学校教学质量的评价必须符合促进学校均衡发展、有利于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以及与不同学段教育教学的基本任务相匹配等要求。如对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质量的评价应以各学科的合格率为主要指标,辅之以各学科的平均分指标,而要避免以优秀率或仅关注部分学习成绩优秀生的其他指标为主要统计指标的做法;又如在评价同类学校之间,或者某一学校与区域学校整体在合格率、平均分这些统计指标的差异时,要有一定的“模糊度”,等等。

(2)科学性。主要指数据处理的方法、统计指标的选取、统计结果的解释等必须是符合教育测量和统计相关理论的。如标准分的处理要基于个体在统计总体中服从正态分布、相关指标值之间的可比性等。

(3)相关性。主要指对学校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过程中各类学科教学质量之间的相关度分析,以此评价学校领导的教育思想是否端正,是否真正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如将初三学业考试中学生体育考试成绩与语文、数学等学科成绩作相关性分析、理科实验操作考查成绩与纸笔考试成绩作相关性分析等等。

(4)操作性。主要指数据处理要做到简便、易理解,所用的原理、方法被群众所理解,同时关注数据共享、减少重复劳动。

3、评价手段

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评价过程中大量数据的采集与处理得以快速、准确地完成,我们要充分利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这一平台,与实际数据对接,通过专门机构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在完成学校教学质量评价的同时,将过程中生成的一些分析图表供教研部门、学校使用,使其在教学管理、研究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加强督导评估的时效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和学校教育改革进入深层次领域,教育督导评估需要转向对办学理念与特色、课程管理、教师素质、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等内涵发展等方面的评估。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形成学校自主发展与行政督导相统一的有效督导评价机制,使国家、教育部门对学校发展的法规、政策要求,内化为学校促进自身发展的自我追求,使督导评估引领学校教育思想,使学校发展始终围绕以实施素质教育为核心这一基本方向。

要在实施素质教育督导评估的基础上,运用教育督导理论、新课程理念、发展性评价理论、多元评价理论等,制定评估方案,把督导评估定位在:立足学校的办学积极性,探索评价主体和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实现双方共同追求的评价效益,让起点比较低的学校每年都有明显发展,让起点比较高的学校加速发展,促进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协调发展,打造教育精品,凸现教育特色。

在“督导评估为学校发展服务”的理念指导下,督导评估既要加强对学校的依法治校的监督,又要强化支持、指导学校自主办学,促进学校依法自主发展。要突出“学校是发展的主体”的地位,充分调动学校的主观能动性,把督导及评估从过去强调是外部监督评价转变为学校主动地自我评价,自我发展行为。把过去的“你做我评”转变为“全程服务”。要“多把尺子”制定评价指标,评价内容要突出重点,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和个性,评价标准要“内外结合共同制定”,评价方向要“重未来”。要强调以督为本,以导为重。在对学校基础指标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的基础上,重在考察学校发展规划的落实过程和完成情况,检查学校的进步速度与幅度,重在指导学校通过自评、规划、实施与自我监控,而不断地改进和发展,从而促进、激励不同类型、不同基础条件学校的发展,充分发挥督导工作的职能作用。

四、发挥督导评估的引领作用

强化督导评估指导功能,必须带来督导形式、程序、方法、手段等方面的变化,如:注重被督导单位的自我评价,将被督导单位的“被动受评”变为“主动自评”。加强过程性督导评估,将鉴定性、终结性、等级性评估与日常诊断性、研究性、发展性评估有机结合。督导人员经常深入学校和被督导单位研究工作,总结经验,找出问题,理清思路,共谋发展,应成为督导评估的主要工作方式。

强化督导评估指导功能,督导队伍尤其是督学队伍的专业化迫在眉睫。督学队伍要以业务型、专家型为主,或兼有教育教学和行政经验的复合型人才为主。督导人员要有较高理论水平、政策水平和丰富的法律知识,成为督导评估专家或某一方面业务的专家。

教育督导评估,引领着学校先进的教育思想,促进着学校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评价导向作用。作为教育督导工作者,要不断加强学习和实践,立足服务学校发展,探索新的督导评估方式,促进教育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篇(11)

一、前言

 

教育是人类活动中的一个重要节点,教育可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类别,其中小学教育占学校教育中最重要的部分。

 

(一)学校小学教育的重要性

 

1.小学教育在身体素质方面的重要性

 

小学教育除了学习基础知识外,还重在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增强孩子的身体素质,在小学时期培养孩子对预防疾病和身体健康的保护是很重要的。

 

2.小学教育在学习知识方面的重要性

 

小学是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熟练掌握学习技能,开发智力的重要时机。

 

3.小学教育在思想品德方面的重要性

 

小学是锻炼孩子坚强的意志,培养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的重要节点。

 

(二)学校小学教育的意义

 

小学教育是高职教育的铺路石,不仅关系到未来个人的前途发展,还关系到民族的兴衰,“万丈高楼平地起”小学教育尤为重要。

 

二、广西偏远山区小学教育及管理现状

 

广西地处中国南方沿海,四周地势多为山地与高原,多山的地形环境和复杂的水文特征影响了农村的经济发展,带给偏远地区农村的小学教育不可磨灭的影响。与城市相比,偏远山区的小学教育有很大的不同。

 

(一)城市小学教育的发展现状

 

随着全球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学校教育更加严格,也越来越多样化。从小学开始,学校和家长就注重开发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和发展的全面性了。

 

根据政府规划的城市小学的建设标准,除了基础的教学教室外,城中的小学还另设有美术教室、音乐教室、计算机教室等多功能教室。学校的选址大都在交通方便、地势开阔、环境优美的地带。学校的师资力量雄厚,大多数教师教龄长,毕业于高校,有专业的从业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

 

城市的小学教育偏向人性化,更注重孩子的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除了培养孩子的基础教育知识外,课外的拓展活动也成为了小学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项学习。小学教育在教育形式和教育方法上越发趋于完善。

 

(二)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现状

 

由于地理位置的偏远和经济发展的滞后,农村的教育问题一直是社会广大群众关注的重点,偏远山区的小学教育管理有以下现状:

 

1.乡村学校生源缺少造成学校教育困难

 

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扩大和城市教育资源的丰富,使得农村的大量人力物力向城市输出。这些输出使农村人口不断减少、人口出生率降低、劳动力缺少。生源萎缩,学校招生困难,乡村学校教育管理艰难。在广西,很多偏远山区一个乡里只有一所小学,整个学校人数几乎不过百。据数据统计,在一个辖管7、8个村,人口达4千多人的广西中等山区张乡只建有一所小学,每年中途离校的多达3、40人,而每年招收的生源不过20几人。张乡10年在校学生人数为160人,11年为120人,12年为100人,每年几乎以20多人的速度在递减。

 

2.乡村小学教师老龄化,师源缺乏问题严重

 

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差、生活环境艰苦,乡村教师工资待遇低、发展机会少,这些造成了农村优秀教师的大量流失。在广西一些偏远的小山村里一个学校只有一两位教师留守,山区的教师年龄普遍偏高。据统计,在广西偏远山区50多岁的老龄化教师队伍占教师队伍80%的比例。偏远山区学校资源不足,经济实力差,无法吸引年轻的高素质的教师来教学。而在城市中更多优质的教师队伍流向高校,使得城市乡村教育更加二元化。乡村学校师资队伍因没有新鲜血液加入,思想守旧,教学理念陈旧,使得乡村教育更加落后。

 

3.乡村学校办学经费不足,基础设施落后

 

农村里的孩子想要走出大山,走向城市,只有受教育读书这一条途径,小小的教室,已经成了他们放飞梦想的地方。可是有时候因为学校的办学经费不足,学校设施落后,硬件设施跟不上,软件设施如图书以及与教学课本相配套的资料等缺乏,使得孩子们的教育不完善,教学素质低下。这样不平等的教育条件也体现了教育的地域局限性和不公平性。

 

三、广西偏远山区小学教育及管理的对策

 

解决广西偏远山区小学的教育管理问题,改善学生的教育学习环境刻不容缓。针对偏远山区的教育管理问题,本人有以下几个简要的对策概述:

 

(一)政府的资金投入要满足乡村教育的发展需求

 

偏远山区小学的资金投入不足,难以吸引高素质教育人才进入乡村教师队伍。因资源的分布不均,政治、经济、文化资源与教育资源集中投入在城市里,使得每年都有许多骨干教师从乡村学校流向城市学校,所以加大政府对乡村教育的投资是很重要的。

 

(二)建立有效的教育机制,改善校园环境

 

降低乡村小学生的生活学习费用,义务教育贯彻始终,让贫困生也有学上,以此扩大生源。改善教育机制包括改善校园硬件和软件设备条件,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加大教育资源投入。

 

(三)加强建设标准化的师资力量,提高校园的教育质量

 

提高偏远山区教师的工资待遇,适当放宽教师编制,招聘不同专业领域的教师,多样化教学,让孩子全面了解不同课程的知识,对紧缺的课程教师可选择区域性的调配。

 

四、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