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一面五星红旗教学设计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闻一多先生曾对诗歌的比喻:诗歌本来是自由美妙的内心流淌,可是因为有了诗体形式的限制,诗歌就成了一种“戴着镣铐跳舞”的艺术。在数学教学中笔者套用闻一多先生对诗歌的比喻,我们的数学课也是“戴着镣铐跳舞”的艺术。因为数学之所以是数学,在于它与其它学科相比,有着鲜明的个性特征。我们在强调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整合时不能忘记数学的本原。忽视了数学的个性特征,戴着数学这副“镣铐”跳舞,数学课就不是数学课了。
我曾经听到两堂公开课都是教学《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一堂课老师在引导归纳百分数的意义上是让学生从收集生活中的百分数入手,给予一张表格
百分数的意义调查记录单
摘录:
这个百分数是()和( )比较的结果。
这个百分数表示()是( )的()%。
看到这个百分数你想到些什么?
糖水重量
第一杯 80
第二杯 75
第三杯 100
试图在学生先填写这张表格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出百分数的意义,结果学生虽从生活中摘录了很多百分数的例子但正因为不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而无从下手。课堂上既浪费了时间教学效果也不尽人意,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另一位老师,她从一则小故事入手。小猴请三位好朋友来做客,准备了三杯糖水。小熊说:“我爱吃甜食,我要最甜的那杯。”小白兔说:“我要保护牙齿,就拿最不甜的那杯。”小鹿说:“我随意啊!”面对小伙伴们提出的各种要求小猴犯难了,我们大家来帮助小猴解决这个难题好吗?师出示:
师问:根据小猴提供的数据,我们能帮助它解决问题吗?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师接着出示:
糖水重量 糖的重量
第一杯 80 20
第二杯 75 15
第三杯 100 21
学生在此基础上明白把分数转化成百分数利于比较,并明白了百分数的由来,明确了百分数的意义。因此学生学得轻松,圆满完成了学习任务,学习效果也明显提高了。
二、精心预设——胸藏万壑凭吞吐
王鉴先生认为传统的课堂模式是一种“知识课堂”,它是一种以知识为中心的课堂;新课程倡导的课堂模式是一种“生命课堂”,它是以人的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预案的设计是先进理念在课堂教学预设的呈现。教学预案撰写,要分析学情,了解其学科的教学特点;要把握好教材的难点、重点、特点;前后教材知识的联系点;教材与学生知识的连接点,增长点;思维的生发点;课堂内外的延伸点。这样钻研教材,设计教学预案,就能做到心中有教材,心中有理念,心中有学生,才能使数学课出现期待的亮点。
在上《比》一课时教师在课的开场白提出:“每周一我们学校都举行隆重的升旗仪式,面对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同学们有什么想法?”
在教师看似不经意的提问间,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了,一个个侃侃而谈。同时学生也受到了思想教育。教师继续问:“日常生活中我们见到的国旗有大有小,那国旗的长和宽是不是任意确定的?它们之间究竟有什么联系?”
学生一听都兴趣盎然。教师随即打开电脑, 出示三面国旗的长和宽。第一面:校园旗杆上飘扬的五星红旗长1.2米,宽0.8米;第二面:教室墙上的五星红旗长6分米,宽4分米;第三面:教师办公桌上的五星红旗长15厘米,宽10厘米。接着学生探讨每面国旗长和宽之间的关系,明白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在熟悉比意义的基础上学生自学比各部分的名称求比值的方法。老师见时机已到追问学生:“现在你知道国旗的长宽是不是任意决定的?如果不是,它们之间有何规律?”学生立马明白了国旗的长和宽不是任意决定的,长和宽的比值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3/2。
一节课在教师精心的预设下上得紧紧凑凑,快快乐乐。对比传统的讲授方式,这节课鲜活了许多。更让学生在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古语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一语道破了“预设”的重要性,那么怎样进行预设,预设什么?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为了上一节课,你是一辈子都在备课”。在课前可多些有备无患的各种应急预案,少些粗疏随意的所谓“以逸待劳”。
三、趋向简洁——去繁削尽留清瘦
聆听特级教师的课我们都被他们的简洁、真实所折服。其实真正的好课也都很简洁,简洁的教法同样能成就课堂“收成”的丰富,达到“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的境界。
上《圆柱的认识》一课时,教师开门见山拿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等不规则形体。揭示课题:圆柱的认识。而后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圆柱体,引导学生从上下底面,侧面和高这几方面进行归纳总结圆柱的特征。让学生在动脑动手中获得新知。
这堂课教学设计简洁明了,教具简简单单。但教具的简单有时并不是坏事,它更引发了学生的思考和探索。勤于动脑善于动手对于一个正在成长,需要学习和发现的孩子来说意义是何等重要!应该看到看似简单的课的背后却也饱含着老师的心血和汗水,正如诗云:“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四、关注细节——滴水原本可藏海
“细节决定成败”。教学是由细节构成的,教学细节看似平常,而平常中蕴藏智慧;看似简单,简单中孕育深刻。关注细节,就是关注教学行为的改变,就是重视新课程的理念是否落实到位,就是追求教学实践的智慧与艺术的统一。
我在观看光盘《圆的认识》一课时,注意到这样一个细节:老师在导入新课板书课题时,先工整地写好课题“走近圆的世界”并且工工整整地在用彩色粉笔突出“近”字。最后当学生认识了圆整堂课将至结束时老师又把课题改为“走进圆的世界”这个细小的动作却让人回味:一来这是一堂新授课,学生对圆只有表象;二来在把“近”字改为“进”,也突出了本课的重点,无声地告诉学生:这堂课要真正掌握圆中的知识。我们常看见有的数学老师在黑板上随心所欲地龙飞凤舞,看上去洋洋洒洒很是潇洒,但在书写的过程中有没有关注板书的重要性。一位专家说过:“细节,往往反映着教师的教学水准,折射着教师的教学思想”对细节的处理,既是衡量教师专业素养的“标尺”也是测定好课的“天平”。
方法一:课前自学,作好记录,同时进行思考并猜测揣摩老师会提什么问题,然后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和学生的需求,对自己已备好的课进行“二次备课”。这样就可以弥补教师课前只身备课时所未考虑周全的方面,使教学做到有的放矢。我在准备上《妈妈的账单》一课前,上交的信息中有一个学生猜老师会问彼得应不应该向妈妈要报酬,后来我找到这位学生问其有什么看法,他说:“ 彼得应该要报酬。理由是:彼得付出了劳动就应该得到回报。”从他的回答中我体会到了他懂得了维护自己的权益,已经具备了明辨是非的能力。正是我经常采用课前“猜老师会问什么问题”的教学方式,把学生激活了,学生学习投入了,猜问题积极了,课堂气氛活跃了,教学效果也明显了。
方法二:根据学生课前自学,在备课前找来几个知识层次不同的学生对同一内容进行交流,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对学生的见解和问题加以分析,从中获得有用的信息。在准备上《一面五星红旗》一课前,我找来不同层次的学生各2名,让他们发表对文中 “我”和“面包店老板”的看法。没想到一名同学说:“‘我’当时在那种快要饿死的情况下可以用红旗‘换’面包,因为‘我’应该先保住性命,以后为国出力的机会多的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嘛;另一名同学还说:“‘面包店老板’真笨,他因小失大了。因为他要一开始就给了‘我’面包,后面就不会为‘我’付出比面包贵很多倍的医药费。”孩子的这些看法,在 “以人为本”和经济为主的今天,也不无道理。可是,在我初步备课时根本就没想到这一点。学生的这些感悟,对我备课很有启发。也许你会说,这样的学生的感悟具有特殊性,也有一定的偶然性,能说出这样的感受,发表如此的见解是不多见的,但我要说这些特殊的感受和独特的见解,正是他们个性化的体现,正是自读自悟、探究发现的过程,是值得我们教师珍视的。仅仅几个学生参与了我的备课过程就对教学设计带来了意想不到启发,对我的教学观念产生了有力的促进作用,要是有更多的学生参与,那启发和促进的收效就不言而喻了。
小孩子一旦对某种事物产生好奇,便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在新课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学生乐学、爱学的学习情景,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课堂教学的内容上去,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每当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时候,学生的心情往往非常愉快,兴致也很高,他们会被电脑中优美的动画、先进的教学设计所吸引。教师将这种兴趣及时引导到教学内容上来,效果就会很明显。不仅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醒学生注意力,而且使学生的心一直被教师吸引着,轻松愉快,过渡自然,使教学过程顺利进行,还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化静为动,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充分体现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情并茂的特点。所以恰当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这就构成了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与数学的抽象性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够成功地实现由具体向抽象思维的过渡。实际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制作课件,用以优化教学效果和节奏。由于多媒体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所以恰当地加以运用,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三、创设悬念,引导学生探究问题
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增设疑问,巧设悬念,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欲望,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探究问题,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如本人在执教“比的意义”一课,电教室的屏幕上出现一面鲜艳的红旗,长3米,宽2米。通过两种量的比较,同学们都学会什么叫做“比”了,并掌握了比的各部分名称,很快就学会求比值。如果进行反复的练习,学生好像有点厌倦了。这时,我马上打开“生活中的比”的网页,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上飘扬。这是一面特种型号的国旗,谁能找出它的长和宽是多少米?长和宽的比值又是多少?巧设如此悬念,同学们一听,兴趣来了,争着上网查阅。最后让学生查出长5米,宽3.33米。这时,学生好奇极了,有的学生在说这面国旗的长和宽的比,有的求出长和宽的比的比值,有的在议论和比较我们学校的国旗。下课了,同学们还在议论。
四、回归生活,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数学本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为了让学生学有用的数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瞄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最佳联结点,并架起桥梁,使数学知识因贴近生活而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数学,用数学眼光看待周围的生活,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素养,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创设生活情景,突出主体地位。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情景有机结合起来,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充满了数学。例如,我听过一位一年级教师在教学“几和第几”课,他让学生模拟人们排队买票的情景,把静止的画面变成生动的场景,在生动有趣的生活中学生加深了对基数与序数的认识,学会了处理生活中的问题。将信息技术融合到小学数学科教学中来,充分运用各种信息资源,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总之,把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去,发挥其主导作用,创设生动形象的生活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让学生从繁琐的学习中解脱出来,形成合作交流、主动探索的学习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素质教育实施,达到优化课堂教学,增强教学效果。从而有效地培养更多的跨世纪的创造性人才。
五、互动学习,培养学生合作创新能力
利用多媒体网络进行教学时,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在网络活动中的教师,与学生一起成了学习过程的参与者,而不仅仅是指导者,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发挥。学生不仅可以与同学进行交流,同时也可以与老师探讨问题,从而形成了交互学习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