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移动互联网技术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近年来移动互联网技术取得了快速的发展,硬件和软件的快速发展使得移动互联网技术开始具备掌上个人电脑的特性。移动互联网技术以其便利性和实用性正在悄然改变着人们现有的工作生活和交流方式。
1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现状
1.1硬件发展现状
1.1.1设备种类丰富,功能强大。目前,移动互联网技术开始集成越来越多的硬件设备,摄像头、GPS定位模块、重力感应器、Wi-Fi模块、RFID模块、红外、蓝牙,丰富的硬件使得越来越多的技术在移动互联网技术实现成为可能,新技术的使用也使得用户使用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体验越来越好。1.1.2设备集成度高,实用性强。当前,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集成度越来越高,带来的积极结果就是设备越来越轻便,更加方便用户携带使用。与此同时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数据处理能力变得越来越强、数据存储空间变得越来越大,一些终端的性能甚至可以与个人电脑相媲美并且价格非常容易接受。
1.2软件发展情况
当前主流的移动互联网技术系统有谷歌的Android、苹果的iOS和微软的WindowsPhone,这些系统都有强大的开发维护团队、丰富的应用程序和广大的用户。特别是Android,由于其开源性赢得较多开发人员的青睐,因此发展势头良好。由于移动互联网技术屏幕尺寸的不断增大、分辨率的不断提高、材质的不断更新换代,使用移动互联网技术进行视频和图像的查看,其体验完全不比使用PC终端差。通过红外、蓝牙模块,可以取代传统的数据电缆,进行数据的短距离无线传输,方便了数据的交互。通过GPS定位模块,可以实现定位功能、记录运动轨迹等。
2移动互联网技术在配电运检专业的应用
配电运检管理的信息系统建设起步于1998年,在郑州局试点经验的基础上,中国总公司(原铁道部)运输局于2004年印发了《配电运检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方案》,初步规范了牵引供配电专业信息化建设工作。2005年,国家颁布了《信息化总体规划》。在《总体规划》的鼓舞和指导下,供配电系统各级管理部门全面开始了移动互联网技术的研究、开发和试运行。移动互联网技术在供配电领域的作用主要包括调度指挥、运行检修、技术管理、安全监控、应急处置、教育培训、协同办公、经营资源管理、系统管理等几大应用。迎着信息化的主流发展方向,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节省人力成本,当前已有不少配电运检开始移动互联网技术的研发和使用。通过使用移动互联网技术来处理日常的工作,配电运检在工作流程规范化和工作效率上都有了较大的提高,信息的筛选和获取更为快捷、各类数据的分析和展现更为直观、工作流程的制定和执行更为有效。移动互联网技术研发使用取得的良好效益为全面开展移动互联网技术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但就当前移动互联网技术研发和使用情况而言,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与其他系统信息交互不够,导致其他系统(比如远动系统)的现场数据无法直接获取;二是配电运检下属单位具体业务主要以现场作业为主,当前移动互联网技术对于信息的实时获取和记录并没有较好的功能覆盖。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加强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信息交互、拓展移动互联网技术终端的种类和数量、丰富各类数据的获取途径、提升数据共享的实时性和有效性,是移动互联网技术当前发展的一个趋势。
3移动互联网技术在配电运检专业的应用意义
3.1降低职工劳动强度,提高职工使用系统积极性
以往使用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过程中,所有的工作均需在PC终端,离开PC终端,移动互联网技术便很难发挥作用。并且,由于已有移动互联网技术无法做到对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数据库直接进行操作,需要通过后期数据同步来保持数据的一致性,这无疑增加了职工的劳动强度。本文中提出的方案基于3G网络,所有操作都实时与服务器端进行交互,避免了后期人工交互带来的额外工作量。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将众多功能集成于一个系统中,可以减少职工日常作业中过多设备的携带,减轻职工的负担。
3.2避免工作流转盲区,提高工作执行力
安全问题在各项工作中首当其冲,随着列车运行速度的提高以及运输量的不断提升,对安全运营的安全要求也越来越高,越来越严格。这就需要各项工作的承接要减少盲区,提高实时性。相关人员对于所属单位情况要能够实时了解,可以实时查看各项工作进展情况,并根据情况进行监督或跟踪,确保各项工作的进展都能够按照预期计划进行,保证各项工作的执行效率和结果。对于各项事务,可以根据需求设置智能提醒,比如短信提示,确保实时情况了解并及时介入处理。
3.3提高职工信息化素养,推进配电运检信息化全面建设
当前,一线职工普遍存在信息化知识了解不够,信息化设备操作使用能力较差的现象。而信息化是大势所趋,配电运检可以以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推广使用为契机。一方面通过信息系统的普及使用改变职工的日常作业习惯和理念,提高职工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操作使用水平;另一方面对于工区、班组等信息化建设盲点区域,可以加快加强投入,改变网络不通,信息不畅等问题。结束语应该指出,当前我国的配电运检工作,需要在配电运检前通过PC终端获取配电运检任务,配电运检中手工记录设备缺陷,通过相机进行现场故障点拍照,配电运检完成后通过PC终端进行配电运检相关数据的二次录入。不仅增加了作业人员的工作量,并且无法做到问题的实时反馈,并可能导致故障的延误处理。因此,如何拓展移动互联网技术系统终端类型,做到移动办公,现场操作,实时反馈是当前用户的迫切需求,也是当前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一个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移动互联网在通讯行业领域的发展主要因为互联网络具有全面和便捷的特点。对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趋势的了解,有助于人们对互联网的更多的了解,了解互联网发展未来的热点业务,更加有助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无线网络通讯技术更加受到人们的青睐,移动网络技术的发展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对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趋势的研究是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
1新时期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现状
1.1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越来越迅猛。主要体现在:移动互联网的使用人数在不断的增加,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物质生活得到满足之后,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也逐渐增长,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的必需品,每个人的电子产品至少有一部,而移动互联网又是产品的重要保证,人们的需求在增加的同时,对互联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移动互联网这块要加大投资进行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来满足人们的需求;研究显示,人们对于移动互联网的需求要明显高于对无线网络的需求,并一直保持着增长的势态,目前我国使用手机的增长速度在不断的下降,但是对于移动互联网的需求却没有随之下降,在种类上有所突破,由此可见人们对于移动互联网的需求还是非常大的,它有着广阔的上升空间,这也给众多的互联网公司带来了极大的机遇,只有充分的掌握了这项技术,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如今各种电子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也在不断的加快,只有把握了产品的核心技术才能够在众多的公司中立于不败之地。
1.2互联网技术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也并不是所有地区都会呈现增长的,增长的速度会受不同的地区经济水平的影响,地域差异明显,我国东部的发展速度会明显快于西部地区的速度,另一个方面,大多数使用移动互联网的人是能够跟的上时代潮流的人,像那么在山村里面留守的老年人来说使用移动互联网是相当有难度的,所以人群和地域的差异也就导致了运营商面对的客户是有差异的。
2移动互联网的热点业务
2.1用户通过移动互联网的平台实现移动社交业务。在移动互联网这个虚拟的平台中,服务的区域化逐渐发展成为焦点。人们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网随时处理工作上的相关事宜,非常的便捷方便,手机也可以随时随地的看电视、看资讯等。
2.2随着互联网业务的不断发展,移动互联网广告也风生水起,最近几年的广告一直呈现着增长的态势,甚至一部分的广告的点击率要高于某些电视剧的点击率。相比较电视报纸等传统的媒介,广告上会更多的选择在移动互联网尤其是手机上投放广告来进行产品的宣传的相关工作。
2.3支付手段和方式的移动化电子化也是整个互联网的发展趋势,移动支付的发展也是移动行业和金融行业相融合的一大进步如今支付手段便捷了,人们的可以通过移动支付购物、买票等,最终实现了移动通信和金融服务的有机结合,让消费者在享受便捷支付的同时也能保障其账号的安全。支付手段的创新也开创了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和渠道,预先发现这种商机的人会有着明显的优势,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蓝图,保障自己的长期收益。
3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
3.1娱乐化发展。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其中互联网运用比较多的地方在手机游戏、音乐和视频等娱乐方面,人们对这方面的使用是最频繁的也是最直接的,互联网技术在娱乐设备上的运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乐趣,增加了生活的色彩。
3.2信息化发展。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技术的运用,使得传统信息传递的方式也发生了改变,之前的信息传递基本是文字信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人们可以通过图片信息和视屏信息的方式传递信息。对于一些广告商还可以运用Push的方式来插播广告和新闻。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在信息化发展的作用上具有非常大的推动作用。3.3商务化发展。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对人们的生活影响是非常大的,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进行商务交流,运用互联网技术可以实现网上购物或者是网上炒股,还可以经营银行之间的转账业务,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办到一切事情。
4结语
当今社会,在互联网技术的影响下,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的速度已然是非常快的,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的速度,我们很难预测到互联网接下来发展的状况,但是即使是这样,我们还是可以确定的是,在未来的社会互联网技术将会被更多的人们所关注。
参考文献:
在创新产业的发展中,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给人们带来了一次史无空前的革命,现已经发展成为最活跃的朝阳产业。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迅速,2007年,苹果公司推出的第一代iPhone,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大的便利。人们地移动互联网的需求更加明显。在通信行业中,移动互联网产业成为了最迅猛的发展领域,将有迎来一个全新的发展。
1 移动互联网的概念
相对于传统的互联网来说,移动互联网强调可在任何的时间与地点甚至是移动的过程中接入互联网,并能够进行相关业务操作。它注重利用蜂窝移动通信技术接至互联网,通常特指手机终端利用2G、E3G、4G、3G等移动通信网接入并且使用互联网业务。在移动的情况下,移动互联网的主流应用有浏览网页和视频、下载文件、共享位置和下载等。与此类似还有无线互联网,其概念主要强调以无线的方式而不是同轴、光纤、双绞线等有线的方式接入互联网并操作其业务。移动互联网并不等同于无线互联网,无线互联网强调互联网的接入方式应是无线形式,除其利用的蜂窝网外还包括其他无线接入技术,比如笔记本电脑和iPad等可以采用WIFI技术接入互联网并使用。
2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现状
移动互联网并不仅仅是移动和互联网的综合体,它可以让互联网变得更加便利并为人们高利用率的所使用,另外,加之无线的接入和琳琅满目的各种应用,让消费者有了更多的选择,变得娱乐便利化,流程简易化,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愉悦,人们从移动互联网中受益良多,激发了更多的消费热情,也就是说在一定程度上引领了新的消费模式,迎来了真正的互联网时代。
认真分析移动互联网技术的现状,在其急速发展的过程中,新增用户大大超出了专家初始的预计值,可以称之为膨胀发展,占据市场的速度让人吃惊。智能手机消费者用户持续增加的速度更为惊人,这将直接影响着移动互联网产业的发展方向,信息共享多元化,多而广且集中,让人们选择更多,为此,移动互联网更需要继续前行。
3 移动互联网发展的主要技术
3.1 Mashup
Mashup具备满足情景式应用的需求的功能,主要因为它能够快速的整合各种数据,也能够把某些相关主题的信息整合在一起,其整合速度非常之快。比起一般架构来说,Mashup的应用采用了新的架构方式,由用户、Web服务以及Mashup服务三方面构成。在逻辑上与物理上,Mashup构成的三元素之间是相互隔离的。Mashup的数据传输采用的Web协议,这种通信方式促进了技术发展,提高了沟通效率,简化了沟通成本,最典型的是XMP-RPC、REST与SOAP。Web协议具有轻量级、跨平台、面向内容、结构化等特点。
3.2 云计技术
云计算是一种新兴的商业计算模型,目前还没有普遍一致的定义。在云计算环境下,用户的计算机有可能需要不太大的内存,且不需要硬盘和各种应用软件,
会变得十分简单,很容易就可以满足自身需求。当用户直接面对服务时,使用观念也会从“购买产品”到“购买服务”发生彻底的变化。用户只需付费给云计算服务提供商,将会立即得到需要的服务。
3.3 SAAS
SAAS称之为软件运营或软营,是利用互联网而提供软件各种服务的一种应用模式。SAAS提供商能够为企业提供所需要的网络基础设施及软、硬件运作平台,并负责一系列相关服务,企业根据实际需求,租赁即可。价格一般为“全包”费用,企业在租赁过程中,可以从SAAS中获得利益。
4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趋势
(1)移动互联网业务具备特有的可鉴性、随身性等优势特点,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互联网的发展提供一个新的平台,开拓了新的发展空间和商业模式,成为了互联网发展的又一个推动力,使得互联网更加普及。
(2)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的发展,其社会地位还将得到不断提升,移动互联网技术是一项新兴的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其对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必须通过法律保护知识产权,当前以及未来,不同公司间的产权竞争都会成为主要的内容。比如,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客户端开发、芯片设计以及通讯技术等,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作,而此系统工作需要以相关的知识产权来保护,进而维护自身的各种相关权益。
(3)移动互联网的通讯操作系统将会继续得到升级,用户若想获得更为连贯顺畅的移动网络操作体验,就须升级已有的联网或移动通讯操作系统,突破原有的操作系统,从而有效操扩大作技术的适用范围和领域,比如视频、游戏、照相等功能。从当前电子产品的市场看,移动智能终端的操作系统正逐步向统一的方向迈进,将成本更低,更加开放,发展能力更强。从实例中可以看到,移动互联网的通讯操作系统将得到进一步的升级,统一市场的趋势会越来越明显。
(4)国家将逐步出台相关的政策以解决安全问题。正是由于移动互联网技术不受地点和时间限制,其应用的范围很广泛,而且虚拟性很强,这就使移动互联网管理具有较大难度,加上网络环境的演变,以及技术的不断发展,加强对于移动互联网的管理力度就显得十分有必要。所以,国家应该出台相关的政策,用以加强对网络的管理,从而避免恶意侵袭或网络犯罪给用户带来的伤害或不便,国家需运用宏观调控的手段,保障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使其娱乐和隐私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相关部门应加大重视力度,建立健全网络管理制度,运用制度规范网络行为。
5 总结
移动互联网作为现代化信息技术,是一种全新的应用模式,是最重要的业务领域之一。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它能够给人们提供越来越多的便利服务,推动了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也加快了人们生活的节奏。随着其进一步发展,4G移动互联网技术也将会得到不断的推广和应用。在未来的时间里,移动互联网一定会带来更多的变革,迎来新的发展高峰。
参考文献
[1]郭刚.新时期下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趋势的探究[J].中国电子商务,2013(22)"60,62.
[2]郝建军.浅谈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趋势及热点业务[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7(15):3547-3548.
2009年新年伊始,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分别为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家电信运营商发放了3G牌照,之后三家运营商分别推出了G3、天翼、沃等3G业务品牌,宣告中国互联网的3G时代正式拉开大幕。刚刚过去的2011年是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过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手机网民规模已经达到3.56亿人,占总体网民的比例接近七成。智能手机的跨越式发展大大提升了用户使用手机上网的体验,手机上网逐渐成了PC上网的延伸,传统互联网用户逐渐开始大范围向手机网络融合,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开始进入快速增长的规模化发展阶段。过去几年,随着电信运营商无线网络资费的下降,中国手机互联网网民规模得到了快速的增长。随着3G技术的普及推广,越来越多的人们接受了手机上网这一方式。其中,高校教师和大学生无疑是移动互联网的主要受众群体,三家运营商也都不约而同地把高校作为重点市场拓展目标。从目前市场占有率情况来看,中国移动的用户绝对数量是最大的,稳居市场老大的位置。在三家必争的高校通信市场上,中国移动几乎占据了全国超过一半的高校资源。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高校得以有条件充分合理地利用移动互联网这个平台,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按照办公自动化的思路,将一些应用系统从电脑扩展到手机上,改善办公流程,加强教学管理、学生管理,优化图书资源。
2移动互联网在高校管理中的应用
2.1掌上办公
掌上办公就是指利用运营商的无线网络,把传统的OA办公系统从电脑延伸到手机等无线设备上,实现在掌上办公。通过掌上办公系统,领导无论在工作场所或是外出途中,都可以方便地签阅文件、审批流程;员工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在都可以方便地查阅信息,收发邮件,查看通知公告,从而大幅提高办公效率,节约办公成本。掌上办公实现的主要功能包括公文处理、通知公告、邮件收发、流程申办等。掌上办公由0A办公系统、移动互联网、手机三大部分组成。目前,由于受移动网络和手机性能的约束,OA系统的功能暂时还不能在手机上完全实现移动化。可以对实时性要求高的功能优先实现,涉及大数据量的功能则留待后期改进。掌上办公OA的主要实现方法有三种,第一种是通过手机WAP实现,通过特定的技术,让WEB网页可以在手机WAP中显示;第二种是由开发者开发OA手机客户端,用户在手机上下载安装客户端,安装以后即可使用;第三种是使用第三方中间件,在服务器端进行适配开发,对原有OA系统无需改变。三种方式各有优势,用户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和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2.2移动教学管理
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根本,教学管理是教育的重要环节,是保证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部分。随着教育需求的不断细化,对教学管理的需求也越来越高。目前,大部分高等院校都已经部署了比较成熟的教务管理系统,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数据库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高校教学管理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但是,传统的教务管理系统由于受到计算机数量和分布情况的限制,教学管理效率和自动化水平相对较低。当前,随着手机性能的提高,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成熟,通讯资费的降低,手机、尤其是智能手机的普及,为手机在现代教学管理实际应用创造了有利条件。因此,将智能手机与移动互联网相结合,应用于教务管理系统中,升级为全新的移动教务管理系统,将更大地发挥教务管理系统的功能,提高教学管理的效率和智能化水平。
在移动教务管理系统中,用户既可以通过电脑接入,也可以通过手机接入与系统交互,从而使系统具有更高的实时性、交互性,提高了系统的智能化和人性化程度。将终端从电脑扩展到智能手机的新型教务管理系统,增加了终端和用户的数量,扩展了系统的覆盖和应用范围。教师与学生可以及时通过随身携带的手机将各种信息提交给系统,缩短了信息与接收的时间,提高了教学管理的效率。同时,教务管理人员通过手机接入系统后台,也可以实时地了解系统运行的情况,掌握系统最新的状态,确保系统的安全性。
有些高校在移动教务管理系统的实际应用方面已经先行一步,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有调查数据显示,在结合手机访问的移动教务管理系统试运行后,学生选课的周期从3-4天缩短至1-2天,选课成功率更是由原来的96%左右上升到接近100%。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教务管理系统在选课这一重要教学环节,既节约了时间又提高了效率。与此同时,在成绩管理方面,该系统一样表现不俗,不仅提高了成绩录入的效率,还提高了录入成绩的准确率。
2.3移动学生管理系统
移动学生管理系统就是把传统的学生管理系统,从电脑上延伸到手机等移动终端上。移动学生管理系统包括日常管理、招生管理、学生公寓管理、思想教育管理、评奖评优管理、学生资助管理、违纪处分管理、对外交流管理、勤工助学管理、心理健康管理、学生保险管理、社团活动管理、学生就业管理、毕业生管理等子系统,实现了学生工作管理公共服务信息等的标准化、应用性和共享管理,为各级用户提供了综合数据信息的集成共享环境。学生管理移动网络化之后,学生管理工作者可以方便地利用移动通讯网络,真正实现办公自动化、无纸化,可以在任何时间、地点及时地进行学生管理工作,极大提高了工作效能。更重要的是,移动互联网拓宽了学生管理工作渠道,创新了学生管理工作的方式和途径。令人鼓舞的是,上海大学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学生对手机用于日常管理持比较欢迎的态度。如用手机访问网上图书馆、办理奖学金申请、学籍变动申请、住宿变动申请、选举投票、订购火车票、申请后勤服务、校内电子支付等各类校园服务功能,避免了以往来回奔波于各个部门的苦恼,学生表示会积极接受。总之,随着智能手机在大学生中越来越普及,合理地让手机进入学生管理系统,参与学生的日常管理,成为高校学生管理中可行性极高的一种手段。
2.4移动数字图书馆
1 移动互联网技术概述
很长时间以来,对于移动互联网这样一个新奇事物不了解,人们自然用过去的经验去看,就将其定位为互联网的延伸和补充,是互联网的一个组成部分,就是互联网。这样一个思路之下,移动互联网的形态、模式、商业模式都自然想从互联网中搬过来,这件事情,从2001年10月第一个3G网络商用,这种思维举不胜举,渗透到移动互联网的各个领域,也渗透到新媒体领域。今天中国,乃至全世界没有一个商业上非常成功的新媒体,大部分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型都不算成功,很大程度上就是这个原因造成的。
2 移动互联网技术特点
2.1 相对封闭的网络体系。移动互联网的网络不是自由开放的平台,它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网络体系。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平台从第一天就是有管控能力,用户也知道它是有管控能力,用户使用的态度非常不同。一个简单的例子,在互联网上,用户收到垃圾邮件,用户也不满意,但是用户知道互联网是自由开放的,没有管控,所以用户除了删除,只能隐忍。移动互联网上,用户收到垃圾短信,用户是需要运营商进行管理。
2.2 庞大的自下而上的用户群。互联网时代的用户群是从上而下,最早的用户群是有知识的人,有钱人,年龄也相对较大。移动互联网的用户群是一个很不同的用户群,最早使用移动互联网,有非常高传染性和粘着度的是三低人群,低学历、低年龄、低收入。这个人群正是因为手机学习门槛较低,价格也较低,也有通信工具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对于手机有非常大的依赖感。对于很多在外地打工的农民工来说,他们需要交流、沟通、帮助,把他们和世界联系起来的唯一工具就是手机。因此,他们是最有粘性的移动互联网用户。
2.3 广域的泛在网。在社会生活任何一个地方,都有一个双向交流的网络存在,广域的泛在网就让随时随地、如影随形成为可能。这也让大量需要即时的业务和通讯成为可能。今天几乎每一个新闻事件都可能被马上发到微博上,每一个事件都可以在第一时间传播,这就是广域泛在网的作用。
2.4 强制性。我们被强制携带了手机,我们被强制接收信息。今天手机远不是一个通信工具,它已经从通信工具,转变为我们社会关系的全部。智能手机的时代,我们被强制携带了手机,只要铃声一响,我们必须要看手机,提醒度很高,强制力也很强。
2.5 永远在线。智能手机已经做到了可以24小时在线。以前的服务,除了电话和短信可以做到永远在线,没有一个互联网的服务可以做到永远在线,永远不关电脑,这件事不可能做到。永远不关手机,这已经成为一种可能。通信的即时,互联网再好的即时工具不能做到,移动互联网时代,永远在线正在悄悄改变这一格局,QQ再强,它不能让用户关了电脑还能接收到信息。微信却是收到就可以提醒。
2.6 病毒性信息传播。曾经信息的传播是一点到多点,二次传播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所以很容易进行舆论控制。互联网时代信息已经是病毒性的传播,即从一点传播,很快进行多点发散。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是被强制携带,信息是被强制提醒,网络是泛在的网络,手机是永远在线的。信息更容易象病毒一样高速度、广泛的、大范围的传播。
2.7 安全性更加复杂。在互联网时代,电脑还是一个科研和办公的工具,它和个人生活紧密相联的程度远没有智能手机高。智能手机已经是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它又是随时随地被携带着,是永远在线的,更容易暴露人们的隐私,也更容易成为一个安全的隐患。智能手机可以轻易地泄露用户的电话号码和朋友电话号码,可以方便地泄露短信信息,可以泄露存在手机中图片和视频。这些很容易构成安全的威胁。更为复杂的是,智能手机的GPS形成的定位功能,可以很方便地对用户进行实时跟踪,这其中的信息全面而复杂。而智能手机中正在形成的电子支付能力,远程支付的密码泄露,近场支付安全隐患,使智能手机不但是一个方便的工具,它也正在成为手雷,给社会生活的安全带来巨大的问题。
2.8 占用用户时间碎片。传统的信息传播是一点对多点的传播。电视时代,使用的时间非常集中,黄金时间、普通时间、垃圾时间,用户时间成为电视争夺的最核心的资源。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用户随时随地携带着智能手机,也可以随时随地使用。移动互联网的使用时间呈现出碎片化的倾向。差不多在任何时间都可以看到用户在使用,把用户的闲暇时间都占满了。
2.9 身份识别系统。和电脑相比,手机更有私密性,也和个人的身份息息相关。智能手机中电话号码就是一种身份识别,若广泛采用实名制,它也可能成为一个信用体系的一部分,在很多银行和支付系统中,手机的识别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识别标志。这意味了智能手机时代的信息传播可以更精准,更有指向性。同时也具有更高的骚扰,更容易引起用户的反感。
2.10 定位系统。随时移动的智能手机,GPS/北斗等的卫星定位,以及通过基站进行定位,第一次让手机具有了随时随地的定位功用,这些功能使信息可以携带位置信息。
2.11 业务管理与计费平台。和传统的互联网相比,移动互联网一直是一个云管端整合的平台,它具有业务的管理与计费能力,这些能力的整合,可以让移动互联网的业务从传播更多走向服务,成为一个服务体系。移动互联网因为实现了身份识别,可以永远在线,同时无论是远程支付和近场支付的技术已经成熟。业务管理和计费已经不再是大问题。
2.12 智能感应的平台。移动互联网的基本终端是智能手机,智能手机不仅具有计算、存储、通信能力,同时智能手机具有越来越强大的智能感应能力,这些智能感应让移动互联网不仅联网,而且可以感知世界,形成新的业务。
因此,移动互联网绝不是网络速度,它在发展过程中,因为终端不同,终端的能力大大增强了,正在改变我们对于互联网的理解,也在超越互联网的体验。
3 结束语
人们为移动应用领域开发各种工具和功能,使其能够迅速打造新功能,服务于目标用户,“通过培育健康、庞大、迅速增长的移动社区,帮助更多内容、信息、数据、服务出现在移动互联网上,人们将更加依赖于移动互联网。
参考文献:
1.1手机不断更新换代
科技的快速发展,带来了硬件设备的升级换代,如智能芯片、触摸屏、传感器、电池、相机、GPS模组等,处理速度越来越快、容量越来越大,集成模块越来越多,手机市场日新月异。
1.2通讯网不断升级
在产业链各方的推动下,通讯网不断升级,3G、4G及超4G时代的到来,使互联网从电脑走向手机及其他移动设备,从办公室、书房走向口袋。
1.3用户习惯不断改变
随着互联网从办公室、书房走向口袋,我国移动互联网发展进入全民时代。如今,手机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不仅可以用来接打电话、收发短信,还可以在闲暇时丰富业余生活,更可以在商务办公方面提供便利。移动互联网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生活上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习惯,但对企业而言,信息表达渠道的变更,意味着企业需要适应新的应用环境,采用更加适合移动特征的业务和技术手段。
2邮政业务发展形势
2.1代收代缴
代收代缴业务种类丰富,涵盖通信、水、电、燃气、车务等民生项目,由于准入门槛不高,银行及商家都陆续开办了代收代缴、代扣代缴类业务,各大电信运营商也在开办手机付费的代缴费渠道,另外社会机构也纷纷进入代收代缴市场,如支付宝、拉卡拉、连锁便利店等,市场竞争异常激烈。
2.2报刊订阅
报刊订阅是邮政传统业务,其发展模式主要有大宗订阅及散客订阅。大宗订阅业务基本是通过公共关系与渠道结合,利用社会发行站和报刊推广员形式发展大宗订阅业务;而散客订阅群体具有面广点散的特点,因此渠道策略的运用对散客订阅发展意义重大。传统的报刊订阅,客户基本是通过邮政提供的报刊目录简单搜索需要订阅的报刊目录代号,然后到附近邮政网点下单完成订阅,客户无法深入了解报刊内容方向,也无法在线上跟踪自己的历史订阅情况。线下报刊订阅服务难以向客户提供好的体验服务。
2.3函件业务
针对函件业务,客户最关心的是邮件是否及时寄出以及最新的投递状态,因此如何优化投递环节、缩短投递时间,安全、准确、快捷地把邮件寄到客户手中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提升邮政核心竞争力的基础。邮政传统业务的办理大都由人工线下操作完成,操作流程复杂,客户缺少自助办理邮政业务的渠道,只能通过邮政网点办理;同时国家政策不断开放,各方社会渠道不断参与邮政传统业务竞争,导致邮政业务量分流,社会个人用邮需求呈现下滑趋势。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也大多依赖于PC机和企业内部网络操作,缺乏移动管理,不能实时掌握企业运作数据。要想在移动互联网建设的趋势中,继续为客户提供便捷的邮政服务,为企业提供更加实时的信息支撑,建设邮政移动渠道势在必行。
3研究基于移动互联网邮政业务的必要性
随着智能手机、iPad等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移动互联网逐渐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生活上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习惯。2013年以来,国内各大企业及主流电商企业,如中国移动、京东、淘宝等均开发了移动渠道。广东省邮政地市局对移动应用系统开发热情高涨,不仅针对移动渠道的业务发展进行了广泛探索,还相继开发了一些移动应用APP以满足客户需求,涵盖了电影票、报刊收订、电子阅读等领域。与此同时,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也在着手手机邮局、手机银行、邮乐APP的开发。邮政作为服务型企业,基于移动互联网3G无线技术及智能终端的发展,有必要进行邮政移动信息化,开拓邮政移动渠道,搭建面向公众服务的系列产品及面向内部管理的系列应用,为广大邮政客户提供7×24小时快捷、优质的邮政服务,同时也能提高邮政企业内部生产运作效率。2013年1月,广东邮政全省工作会议中提出要加强新技术的应用研究:加强对物联网和移动商务相关领域的跟踪研究,鼓励各级单位探索新的应用模式。随着邮政便民服务渠道的拓展及邮政客户需求的不断增加,移动渠道的地位与价值将不断提高,有望成长为邮政服务客户的重要渠道。基于移动互联网随时随地的特点,广东邮政有必要建设基于移动互联网渠道的面向公众用户和企业管理人员的移动应用。
4基于移动互联网的邮政业务应用探索
邮政业务种类多、系统涉及领域广,有面向公众服务的,也有面向企业内部管理的,广东省内各技术单位都在试水开拓移动渠道的邮政业务,纷纷开发出基于微信等第三方应用的轻应用以及打造自身服务独立APP的重应用。然而移动应用开发作为新技术在广东邮政尚属起步,前期开发存在缺乏总体规划、资源无法复用的不足,因此有必要搭建一套服务移动终端与邮政系统后台交互的移动应用平台,规范移动应用的系统平台架构,规范统一接入、通讯安全、应用管理、交易转发等服务。
4.1搭建移动应用平台,为业务接入提供基础
基于打基础、搭平台的思维,广东邮政建设了邮政移动应用平台,总体功能架构如图1所示。邮政移动应用开发平台由移动应用接入系统、移动应用基础框架(底座)两个子系统构成,平台功能如图2所示。通过建设移动应用接入系统,有效支撑了移动应用系统接入后台业务系统的通讯接入、交易重组、路由转发等处理,同时实现了移动端APP版本自动升级、安全管理等功能。通过建设移动应用基础框架(底座),把移动应用端相关基础功能进行封装,如多应用推送服务、应用升级、密钥管理、安全通信等,并以中间件形式提供给相关单位用于二次开发。该平台为业务接入提供了平台基础,第三方单位基于此移动应用平台开发邮政移动应用时,由于无需考虑版本升级、通信安全等因素,仅需依照移动应用开发规范,重点关注移动应用端的业务处理逻辑,即可完成移动渠道的业务快速叠加,大大减轻了移动端应用的开发难度,提高了移动端应用开发的效率。
4.2借助移动互联网技术创新邮政业务发展模式
移动互联网改变的不仅仅是接入手段,也不是传统互联网PC模式的简单复制,而是一种新能力、新思想和新模式,它不断催生出新的产业形态、业务形态和商业模式。邮政的业务特征普遍存在区域及全网差异,如区域服务性强的主要有电商业务的代收代缴、“自邮一族”会员服务,而全网有邮件投递状态跟踪查询服务。通过梳理现有业务,融入移动互联网思维,结合移动支付、LBS、二维码、智能手机硬件驱动等移动开发新技术的特点,广东邮政对相关功能流程进行了改造,建设了“手机营业厅”、“微邮局”、“邮政国内小包”等公众应用及微信服务号,通过LBS及后台业务计费等管理模块,轻松解决了地域带来的差异化服务,实现了邮政业务向移动互联网渠道发展的突破。“手机营业厅”、“微邮局”基于广东省邮政电子商务平台,通过移动应用平台接入,作为面向公众的移动渠道门户,给100多万名“自邮一族”会员及其他邮政会员提供便捷的业务服务,首期功能涵盖了报刊、函件、电商、“自邮一族”等,支持手机银联、手机支付宝、微支付等多种在线支付功能,同时实现了对客户进行业务办理结果及产品营销的即时推送。具体业务研究及应用情况如下。4.2.1“自邮一族”业务“自邮一族”作为邮政全国业务,由于各地政策不一,各省市间存在较大的服务差异。广东邮政在手机渠道开办的业务主要有交通违章非现场代缴、年票业务代缴、“自邮一族”会员线上自助管理功能等。4.2.1.1在线管理新客户可使用常用手机号码快速注册成为会员。原“自邮一族”会员则根据入会时预留的手机号码,通过手机短信验证身份方式设置密码,即可登录手机营业厅。用户登录成功后,可通过手机营业厅管理自己的基本信息、车辆信息等内容;还可以在线查看并了解所属区域开办的业务套餐,根据自身需求快速自助办理套餐业务。4.2.1.2线上办理针对交通违章、车辆年票等车务相关业务,手机营业厅可快速响应用户的业务办理请求。用户可通过手机营业厅查询自己或他人的非现场交通违章、车辆年票欠费情况,还可使用手机银联、支付宝等多种方式进行支付。4.2.1.3推送提醒基于移动互联网推送技术,用户在手机营业厅一经维护车辆信息后,当车辆发生非现场交通违章时,系统依托交警接口提供的违章数据,自动产生违章提醒,及时推送到手机端告知客户。手机营业厅给广大车主提供了便利,使车主会员可以享受“安坐家中、尽享尊贵”的服务,有效解决了广大车主迫切需要的违章处理、缴费等问题。4.2.2报刊订阅为提升用户订报体验,广东邮政在“手机营业厅”及“微邮局”叠加报刊订阅功能。用户可根据报刊分类、报刊目录定位自己的订阅需求,报刊简介、报刊价格等信息一目了然,极大地方便了用户对报刊杂志的选购下单,用户可快速查看自己的历史订阅情况;同时,系统可根据用户的历史订阅情况,对用户实行个性化推荐、报刊目录分类推荐,实现对报刊目录产品的精准营销。此外,针对报刊产品的推广营销,以二维码作为纽带,融合移动互联网、自动识别技术,可实现报刊组合产品的线下、线上推广,或实现优惠券精准投放,用户不再需要到营业网点办理,只要打开手机营业厅轻轻扫一扫,即可完成报刊订阅及订单支付。移动应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广东省邮政报刊业务传统的推广、订阅流程,通过手机移动渠道与促销并重的发展模式,拓展了报刊发行市场,有利于报刊业务发展。4.2.3函件业务在面向公众的应用方面,广东邮政手机营业厅提供了邮件跟踪查询功能,基于手机照相机及条码识别技术,用户仅需对快递单据的条形码扫一扫即可快速登记邮件号码,查询邮件的投递状态;依托移动互联网推送技术,系统自动将在途邮件的最新投递状态及时推送给用户。同时,广东邮政建设了“邮政国内小包”服务号,为广大用户提供资费、邮件状态查询服务,并为大客户提供交寄量查询处理服务。在内部管理应用方面,广东邮政建设了“PDA揽收系统”移动应用、“掌上邮政”移动应用。PDA系统功能流程简单、操作使用便捷,通过揽收数据预下载、高辨识度的声音提示等软件技术手段,结合省业务流程改造,有效提升了广东省国内小包电子信息处理的时效性;而“掌上邮政”则通过图表形式,实现了国内小包收寄量趋势、及时投递率、异常邮件查询等多项业务管理移动报表统计功能,为各级管理人员提供了直观、便捷的业务监控手段。4.2.4电子商务通过与电子商务信息平台对接,基于LBS及用户登录方式提供地域差异化服务,给用户提供办理所属地的代缴业务简易入口。用户在线可清晰查看相关业务详情,如电费缴款的抄表日期、上月指度、本月抄见、电量、单价、应收电费、违约金、实收金额等。4.2.4.1实时业务查询根据用户输入的水电费账号及缴费时间范围,进行实时查询。4.2.4.2线上办理快速响应用户的业务办理请求,用户可使用手机银联、支付宝等多种方式进行支付。可以说,手机营业厅上开办的便民电商业务,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邮政业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5基于移动互联网的邮政业务应用效果
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邮政业务应用在广东省取得了初步成效,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5.1打造平台基础在邮政行业搭建了邮政移动应用平台,构建了适应邮政企业特点的移动应用系统框架,实现了业务的快速叠加、页面布局的快速适应以及应用版本的增量升级,有效支撑了全省邮政范围的移动应用接入及业务的快速叠加。
5.2开拓邮政移动渠道
打造了面向公众服务的系列移动应用产品,短短数月手机移动渠道累计发展会员5万余名,完成业务交易约2万笔、金额达500余万元,每日通过“手机营业厅”及“邮政国内小包”进行邮件跟踪查询的邮件约5000件。客户通过移动渠道可随时随地体验邮政7×24小时的便捷服务,免除了奔波营业厅的劳苦;给用户提供了快捷、有效的自助渠道,提高了用户用邮体验度。通过“手机营业厅”、“微邮局”对邮政各业务及会员进行整合管理,可有效支撑邮政业务的交叉营销,例如,“自邮一族”会员可在“手机营业厅”快捷办理水电费代缴及报刊订阅。“手机营业厅”、“微邮局”不仅是客户办理邮政业务的平台,也是广大客户了解邮政业务的窗口。
5.3提升生产系统应用效能,有效支撑内部管理
目前,PDA揽收移动应用已在广东省试点地市投入使用,邮件收寄信息上网速度由揽收后4.5小时缩短至1小时之内,效率提升显著。随着系统与PDA手持终端及智能手机的更多特性融合使用,将有效支撑广东省邮政国内小包业务的快速发展,提升企业经营核心竞争力。内部管理方面,通过“掌上邮政”提供的各种业务管理移动报表,为管理人员提供了直观、便捷的业务监控手段。
1 计算机与移动互联网技术
随着全世界信息化的l展,通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产生了计算机网络技术,利用网络将全世界虽有的计算机连接起来,从而达到数据以及资源共享的目的。在计算机刚刚出现的时代,计算机本身造价非常高,也相应的促进了远程终端技术的出现。到了上世纪八十年达,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大面积出现并且开始应用,到了八十年达末期也达到了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巅峰,而且局域网技术开始出现,并且相继出现了光纤与多媒体技术。互联网开始进入中国是在二十世纪的九十年代,此后我国的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如图1所示。
移动互联网技术由于自身独特的运营模式以及便捷的操作方式将会对未来商业发展提供更加自由与便捷的条件,通过加大行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企业应对机遇与挑战的能力,促进企业的发展。移动互联网结合了移动与互联网的优势,具有移动开放便捷的特点,为企业提供无限的接入服务,二互联网为企业发展提供丰富的应用。移动互联网的技术核心是宽带IP业务,能够为用户提供语音、图像、文字、多媒体等丰富的网络通信服务,是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移动互联网技术最初的发展是通过短信业务,短信业务的发展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同时能够为客户提供同时发送同一条信息的服务,从而为一些广播性质的信息服务平台的发展提供了条件。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与无线网络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改变了人们的日常交流方式,人们对网络的依靠更加强烈,为客户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同时进一步推动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目前,我国的移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移动互联网市场越来越繁荣。如图2所示。
2 计算机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现状
虽然目前我国的计算机与移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客观来讲目前的发展状况依然乐观,但是在发展过程中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阻碍了计算机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有待改善与提高。目前,我国的移动互联网技术在发展过程中对于WLAN的利用率依然不理想,移动互联网在运行以及蓝牙的传输过程中胡对资源造成较大的浪费,有悖于发展的经济性原则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此外,由于网络资源的利用率比较低,移动设备再进行精确的识别与连接过程中会耗费大量能源,也阻碍了移动终端的精确定位与蓝牙互联技术的发展,降低了终端之间数据传输的速率,阻碍了计算机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移动互联网技术在智能化以及自动化方面的发展也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进一步改进与完善。
3 计算机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3.1 行业化发展
近些年来,我国的计算机与移动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相关企业之间不断开展交流与合租,发展出了移动虚拟总机、无线DNN、移动定位等一些新的服务内容,未来我国计算机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行业发展主要是集中在移动定位于移动办公两个方面。
3.2 提高互联网的安全性能
移动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而且移动互联网技术在许多的行业领域内开始普及使用,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安全患。未来移动互联网在发展过程中,要重视对互联网技术的安全性能的提高上。利用移动互联网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报道屡见不鲜,虽然国家对于网络犯罪的打击力度一直都在不断提高,但是从根本上杜绝网络犯罪还是要在移动互联网技术本身安全性能上入手,只要依靠技术上的发展,才能彻底的提高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安全性能。
3.3 信息化发展
信息化的发展,传统的信息化服务已经从文字转变为图片、语音、视频等多媒体形式。通过在移动互联网技术中引入新的的技术方式,例如通过Push的方式在网页上插入广告、新闻等,从而进一步提高企业、产品的曝光程度,从而提高公众对于企业、产品的认识程度。目前我国移动互联网业务主要存在手机广告、手机电视、手机信息与手机杂志这四种模式。
3.4 商务化发展
在移动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人们的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移动互联网的影子。例如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电子商务也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利用移动互联网进行购物、炒股、交易等活动。目前我国的手机运营商都在积极寻求与金融企业之间的彼此合作,从而推动了我国的手机金融服务的发展,手机支付宝、手机银行、手机股票交易等各种服务已经开始深刻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目前我国互联网商业主要包括RFID、二维条形码、手机邮箱以及手机银行四种。
3.5 娱乐化发展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还深深影响着我们的日常娱乐。移动互联网技术催生出一系列的手机游戏、手机音乐、手机视频等服务,这些新的娱乐模式深深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同时也带了完全不一样的体验,提高了生活的乐趣。
4 结语
目前是计算机与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的关键时期,了解计算机与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的趋势以及热点对于企业的发展十分重要。所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结合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从发展的技术、价值、观念等方面综合考虑,不断的提高、完善计算机与移动互联网技术,才能紧跟时展的潮流,避免被时代淘汰的危险。
参考文献
[1]贾淑华.浅谈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趋势及热点业务[J].信息通信,2014(02).
[2]辛春红.浅谈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趋势及热点业务[J].科学中国人,2014(06).
1 移动互联网
(1)移动互联网是近些年来新兴的产业,而构成互联网的方式是利用移动接入技术与互联网相连接的方式,利用这种方式可以让用户享受无线终端,如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都不可避免的会使用手机来进行对信息的查询,或是利用手机QQ客户端、飞信客户端与手机上的联系人进行通信交流,或是把自己随时拍摄的照片上传到网站上等,这些均是在日常生活中对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移动互联网的投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让用户可以在有移动网络资源的情况下使用互联网,但这并不能将互联网定义为手机和互联网的简单相加,而是通过运用移动通信和互联网各个部分技术的相互结合而发展形成的产物。从广阔的方面来讲,移动互联网技术所指的是利用蜂窝移动电话、PDA以及一些手持设备,经过不同的无线网络,大致包含了移动无线网络(如2G、3G以及新科技4G等移动通信网络)和固定无线网络,从而让其接入到互联网中进行语音、数据、视频、发信息等通信方式。
(2)移动互联网最大的特点是将移动通信的随时随地随身的特点与互联网开放、共享、互动的特点相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明确的表明了互联网以后的发展方向。而互联网的最大优势是把移动终端与互联网自身独特的优点进行了结合,由于移动终端和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把移动互联网在使用过程中的作用显的尤为突出,而移动互联网作为接入网的一种方法,其包含了传统互联网所没有的技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a.使用移动互联网技术的用户可以打破时间、地点、空间上的限制,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接收到互联网,使其使用起来更加的迅速方便;b.根据用户使用互联网的时间特点发现,大部分用户使用互联网的时间通常会选择在空闲的时候,如在上下班的途中、工作休息时间内等,而这样会让互联网的使用不能形成一定的连续性,造成一些数据输送出现阻断现象;c.对于互联网的投入使用,可以让其渗透人们的日常生活,改变人们的日常生活习惯,以此来满足人们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各种需要;d.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些商家在手机制造技术上投入了大量资金,将手机制造技术的发展变的越来越快,实现了链接移动终端,从而展现各种各样的特点,即使如此,不同种类之间的移动终端是存在着不同的,其具体的操作系统和一些硬件也是不同的,对于接口的定义还是没有明确统一的规定。
2 移动互联网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1)伴随着移动通信技术市场的迅猛发展,又由于一些新的科学技术和市场需求的推动,移动互联网技术在将来的移动通信中慢慢会形成不可替代的作用。站在宏观的角度来看,移动通信的发展是需要结合一些其他技术来完成的,例如,定位技术、切换技术、职能天线技术、交互干扰抑制技术等。对于定位技术来说,是用来满足移动终端对准确位置的测量与计算的;切换技术是用于方便移动终端在不一样的位置之间、不同信号频率之间选择适合的通讯信号;智能天线技术是具有抑制信号干扰、自动跟踪信号与自动调节的作用;而交互干扰抑制技术能够将相邻与共用通信之间的干扰及时的消除,便于共用信号的使用,以此来保证接收高质量的信号。
(2)根据现在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状况来看,促进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详细应用技术包括了Web2.0技术、SOA技术、SaaS技术和云计算技术。而其中的Web2.0技术是新兴互联网技术的总称,其采用的工作原理是把用户放入应用中心,这样就让用户形成了即是创造者又是享受者;HTML5.0技术展示了一部分全新的应用方式,这样有利于索引整理与推动改变手机屏幕的尺寸;SOA技术是经过一些独立的连接端口与各功能单元进行连接,从而使各种服务能够统一进行交换与使用,从而给新分布系统的形成带来方便;SaaS技术是把互联网看作能够给应用基础提供软件服务的功能技术,能够依照不同的用户需求建立不同的系统设计,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云计算技术是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相互结合而形成的产物,并能够经过“云端”进行简单的处理,从而带动用户终端的发展,以此来减少工作处理中的负担,从而加强云端处理效率。
3 移动互联网的接入方式
由于互联网能够在无线情况下使用,因此可以依据其覆盖范围的不一样,可将其划分为无线个域网(WPAN)接入、无线局域网(WLAN)接入、无线城域网(WMAN)接入、无线广域网(WWAN)接入。
(1) WPAN适用于家庭网络或是个人区域网场所,把IEEE802.15作为发展的基础,由此将其命名为“附加以公里”。而在这一项技术的发展中最为突出的就是蓝牙技术,其能够通信的范围为10m以内,宽带为3Mbit/s;还有一些其他技术也属于WPAN技术,例如超宽带(UWB)技术,其主要是用于短范围内的快速输送;对于Zigbee技术来说,是针对与短距离之间的低速数据的传送。
(2) WLAN适用于商务休闲、企业娱乐、校园等网络环境中,其把IEEE802.11标准作为工作的基础,即日常使用的Wi-Fi网络技术,其能够带动静止与低俗数据的移动。而对于802.11g来说,其覆盖率是在10m左右,宽带为54Mbit/s。由于Wi-Fi技术发展迅速,在技术领域形成了一定的成熟期,在很多场所与领域都使用到了Wi-Fi。
(3)WMAN 是近期一种新流行的使用于城市地区接入的技术,把IEEE802.16标准作为基础,通常被命名为WiMax网络,其作用是用于中速移动,传输信息的范围为50Km左右,宽带为70Mbit/s。WiMAX能够为高速数据的使用提供更好的移动性,由于互联互通和全面的i应用上还存在很多的不足,需要对其进行更多的研究。
(4) WMAN是根据原有的移动通信网络来实现互联网的接入,其网络的覆盖范围较大、还可以在高速移动中使用、用户在使用中接入便利,基本的适用范围在7Km左右,在室内运用宽带可达到2Mbit/s,其在高速移动中只能够承受384Kbit/s的数据输送。现在对于市场中流行的3G制式分别为WCDMA、CDMA2000 、TD-SCDMA,其投入应用的范围十分宽广,而这些技术有同一个技术就是快速达到移动业务的宽带化。
4 移动互联网技术应用的典型业务
4.1 娱乐业务
由于现在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提高,从而促使人们对娱乐类型的需求越来越大,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由此带动了娱乐事业的发展,让娱乐事业在服务水平和服务技术上有很大的改变,可以让用户在娱乐中享受互联网的优点,让用户经过移动终端来接入移动互联网,使用户能够随时随地的享受很多娱乐,比如,利用手机接入移动无线网后可以进行图片、文字的接收,音乐以及多种软件的快速下载,还可以让用户通过视频、新闻及时了解当前社会的热点,在无聊时可以让用户进行看电视电影,图书在线阅读、玩游戏等,从而得到了很多用户的认可。
4.2 商务类业务
根据对现在商务领域的调查发现,其商务领域运用移动互联网技术非常广泛,可以说若是离开了移动互联网就会造成整个商务事业的瘫痪,所以移动互联网在商务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革新,移动互联网又研究出了一款关于商务专用业务,例如,把邮箱服务与移动网络相结合,从而保证用户能够不受时间地点上的限制来进行信件的接收和发送;移动互联网能够实现移动办公,能够在不受时间地点的控制的情况下用手机及时的处理公司文件,给用户带来了很大的方便;还能够采用移动互联网来实现移动会议模式,通过利用移动电话来完成会议,既能够降低成本又能够速迅速召集员工进入会议模式,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在现在社会的发展中,人们对移动网络广告的点击率已经远远超过了对其他广告的点击率,而且移动互联网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其移动电子商务包含了很大的商机,这会成为以后移动网络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
4.3 社交类业务
用户可以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中的虚拟网络来进行信息处理,这样从某种形式上来说其推动了沟通社交类业务的发展。例如,现在流行的一种通话方式为视频通话,能够让远距离的人与人之间利用手机接入移动网络实现面对面聊天,此技术既可以传输语音通话,又可以以图像的电话方式来进行通信;在如今流行的微博中可以让人们利用手机移动互联网随时随地的关注查看好友的状态,自己也可以随时上传自己的状态和观点,这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5 小结
根据以上对移动互联网技术及相关业务的研究分析表明,其移动互联网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受到社会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是目前社会中不可缺少的一项技术。
参考文献
[1]胡文昌.浅谈移动互联网技术及相关业务的发展[J].通信管理与技术,2011(06).
近些年来,移动互联网技术为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便利条件,这极大地推动了信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移动3G 技术的不断完善和 移动4G 技术的快人一步,使得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标准也在不断提高。这不仅有利于推进互联网和通信网络更深层次地融合,还有利于推动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移动无线信号的范围得到适当地普及,有利于推动整个信息网络时代的蓬勃发展。
一、移动互联网的概念及内涵
1.1移动互联网概念
现阶段,社会各界人士对“移动互联网”缺乏清晰统一的科学定义。比如,有的人将移动网络终端使用的数据服务视为是移动互联网;有的人将无线应用协议,英文简称是WAP,作为对移动互联网的定义;还有的人将移动互联网与互联网等同,并把“移动”视为一种网络信息的接入方式。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的《移动互联网白皮书》将移动互联网定义为一种以移动网络为接入点的,包括移动网络、移动终端和应用服务的互联网和网络服务的统称。[1]具体而言,移动互联网技术是对移动通信网络和传统互联网进行有效融合的一种技术,其终端用户主要通过2G网络信号、3G网络信号、4G 网络信号和WLAN 热点等移动通信网络接入到传统的互联网体系中的。移动互联网是一种集众多创新应用业务和新型应用服务于一体的网络服务,其能够充分结合移动终端的便携性和可定位的优势,进而实现能够为移动用户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灵活化的网络信息服务的目标。
1.2移动互联网的组成结构
从宏观的角度看移动互联网的组成结构可知,移动互联网主要由移动接入网络、移动子网、核心网络和移动终端这三个部分组成。移动互联网的主体是移动子网和移动终端,移动互联网的接入网络主要是为移动子网和异质异构的移动终端提供专门的移动接入服务,并将影响移动核心网络的复杂介质进行有效屏蔽,实现移动子网和移动终端的顺利运行。[2]移动核心网络主要进行路由信息的有效维护,实现互联网主干网络拓扑结构的合理组合,实现交换路由接入网络的数据统一和严格的标准划分。移动互联网组成结构的优化有利于为移动终端用户提供一种多样化、个性化的能够适时适地地感知周围环境的网络应用服务,进而完善移动互联网参考模型的构建。
1.3移动互联网的技术特点
移动互联网具有便捷性、移动性、多样性、开放性、隐私性、移动性、融合性、局限性、智能性等典型特点。具体而言,便捷性体现在移动互联网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地在在同一时间进行多种移动网络使用。
为了实现移动互联网的融合性,移动互联网技术开发者应当综合考虑多样化、个性化的移动用户,实现移动互联网业务渠道的高度融合和开放。移动性主要体现在终端用户能够在移动状态下随时享受到互联网服务,方便携带和使用移动终端产品。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开放性主要借鉴Web和SOA业务模式,实现移动互联网内容和业务开发者对移动电信网络业务的合理开放。移动互联网的隐私性主要体现在对移动互联网业务使用的私密性,实现对移动终端用户内容和服务个人隐私方面的保护。
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现状
2.1国内外发展现状简述
现阶段,美国的移动互联网主要由接入网、主干网、近距网络和编队网构成,并且开启了研发空间互联网路由器的网络历程。
国内外互联网主要存在传输时延大、传输距离远和传输误码率高等问题,使得移动互联网中的数据链路资源容易流失,造成移动网络通信的时延较大,使得移动互联网的空间环境受到严重干扰,降低了传输协议的可靠性和完整性,降低了移动互联网的功能指标,限制了移动的空间网络和移动宽带,使得移动网络空间资源的互联操作受到制约,不利于异构网络的传输安全,削弱了移动接入资源的互联互通性和互联网的可扩展性。
2.2我国移动互联网发展中存在的技术瓶颈
我国移动互联网发展中遇到的技术瓶颈主要是 WLAN利用的速率有待提高,能够增加移动互联网能源的消耗和蓝牙的能耗,降低了网络信息资源的传输速率,不利于移动设备的有效识别和连接,不利于蓝牙技术的运用率,降低了WLAN 技术在数据传输中的速率,降低了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有效发挥和创新,不利于整体网络系统能耗的减少和终端定位节能技术的运用效率。
因而在未来的移动互联网定位过程中,降低移动接入资源的耗能是我国遇到的技术瓶颈。此外,我国在移动操作系统、网络定位技术、移动应用程序、移动网络接入和管理等服务技术还应当不断完善。
三、未来趋势及展望
3.1向着多样化和便携式发展
融合移动通信和无线通信的移动互联网作为传统互联网和电信网络的融合产物,其向着便携式和多样化的方向发展。移动互联网主要向着宽带化、多样化的移动终端和移动网络接入技术,实现手机操作系统的开放性和多样性,实现移动网络用户内容体验和制作的丰富化,进而促进多元化移动网络业务模式的形成,促进各种业务应用的快速发展,实现移动接入网络无线接入手段的多样化。
3.2向着高校定位发展
未来移动互联网定位技术将向着高效精确、综合利用的方向发展。这有利于提升高校定位技术研究的精准度。尤其是在多类定位技术的重叠区域,应当提升移动互联网感知定位和网络定位的综合利用率,以便为移动终端用户提供精确高效的定位服务,进而提升移动互联网定位技术的效率和质量。因而,移动互联网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交流方式,提升了信息定位的效率。
3.3与物联网高度结合
物联网作为绝大多数国家大力推广和创新发展的一种信息网络技术,其用途十分广泛,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为了丰富物联网的功能,提高物联网的信息传输效率,未来的移动互联网络应当努力实现与物联网的高度融合,优化移动终端的识别和网络信息采集等重要节点,实现移动互联网接入方式的创新和接入点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物联网处理能力和运行效率的提升。因而,未来应当完善物联网的传输、定位和节能等环节。
3.4与高效智能化接轨
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使得传统的传送地址无法满足移动终端用户的信息需求。为了实现移动互联网与高效智能化完美接轨,信息传送设置应当保护移动互联网的特性,进而满足网络结构的规模化需求,实现移动互联网传送数据的完整性和技术的安全性,实现移动互联网接入点的自动化配置和计算,有利于保持网络路由聚类的有效性,提升网络服务的质量。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个性化、多样化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移动终端用户的不断增多,移动互联网技术仍然存在着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移动互联网网络和终端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移动网络的传输能力、传输环境、信息容量方面。
为了实现移动互联网终端定位的智能化,实现对周边环境温度信息的采集,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和移动终端应当坚持个性化发展道路,这有利于实现个人消费与互联网移动终端的合理绑定,进而促进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技术的蓬勃发展。
中图分类号:TP393.08;TN929.5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及无线通信终端设备的广泛应用,移动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当前,随着2G、3G等相关技术的研发,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更加全面,随之带动了平板电脑和苹果手机等的使用,通过进一步与网络信息技术的融合,移动互联网技术将成为移动通信终端产品、无线通信和信息技术发展的主攻方向。
1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移动互联网将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结合为一体。当今前景最诱人、市场潜力最大、世界发展最快的两大业务就是互联网和移动通信,其增长速度超乎了科学家的预测,可以预见其将创造经济神话,故其用户数量庞大。
1.1 Mashup技术。Web2.0的一种快速构建应用技术即是Mashup技术,通过应用此技术可以有针对性的制定群体及对象的特定开放数据及相应网络能力,从而实现不同区域的全面连同及组合。运营商可以利用此技术全面共享相关资源,包括网络信息和数据信息等重要资源的共享。移动终端用户及普通用户可以根据其不同的需求,利用此技术自定义各项应用的选择,从而获得更好服务,移动互联网通过应用此技术可以高度整合具有单一主题的数据信息并保证高效优质,从而满足用户对各种情景的应用需求。Mashup技术通过连通Mashup技术服务者、信息数据供应者和具体用户程序对其功能进行了实现,但是在网络信息数据的传输和整合过程中,通过采用Web协议和结构化大大简化Web服务和Mashup两者间的操作环节和具体流程,同时降低了运行成本并提高了沟通效率。
1.2 SaaS技术。SaaS英文全称为Software-as-a-service。指服务技术,在国际上通常被称为软件运营的特殊服务模式。该技术主要是以运营商向互联网用户及终端业主提供信息化建设所需的各种基础互联网设施以及硬件和应用软件运作的服务平台,并负责与信息化建设有关的各种前期筹划、布置,中期实施环节的操作内容及后期系统维护等具体事项。因此,个人用户、企业用户和终端业主就没有必要购买包括技术人员、机房筹建等相应的网络硬件设施,而只需要在互联网上进行相应操作即可实现。对于此技术,终端用户只需要根据其实际需要支付各类应用软件所产生的费用,再由SaaS运营商提供服务即可。
1.3 云计算技术。云计算是基于计算机网络的交付模式、应用的使用基于服务增加,通过计算机网络来提供易扩展的动态的虚拟资源。云计算是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网络分布式计算、计算机并行处理等多种网络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该技术的应用可以使用户在其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和软件配置较低且功能不健全的情况下,同样可以处理并计算一系列应用程序。互联网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网云端系统发出指令,也可以直接传输数据信息。对计算机云服务网络提供商的硬件设备及相关资源配置进行了充分利用。通过利用云计算技术,移动网用户就不需要购买复杂的计算机软件和硬件设备以及大型的机房,只需要向云端计算机提供商缴纳一定的费用即可使用。此种过程不仅确保了对互联网中各种硬件设备的有效利用,而且对其在处理信息过程中的先进性与技术性有保障,从而切实保障了数据和信息实时高效的传输。
2 移动互联网技术带来的安全隐患
移动互联网的特点是平台开放化、应用多样化、终端智能化、网络融合化等,基于此,造成了监管复杂化。给用户的隐私保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等带来了隐患。具体包括技术融合所造成的新增安全隐患使得查询不到具体的用户行为、移动终端的智能化挑战用户隐私保护和国家信息的安全、移动互联网业务对传统的互联网监管模式进行挑战。
移动互联网将移动电信设备如IMS设备、WAP网管等引入IP承载网,从而造成了失窃密和网络攻击等问题更加突出。例如,可以通过破解空口接入协议对网络进行非法访问,监听盗取空口的传递信息。同时,由于引入网络地址转换技术,破坏了端到端透明性架构。因此,侦查部门在侦查过程中只能追溯到IP地址,而不能精确的查到某个人。
移动终端与电脑的业务能力和功能相当并记录存储了用户隐私的大量数据。但是其主流产品由外企掌控且安全防洪能力较弱的现状给我国广大的移动忽略网用户个人隐私带来安全隐患,同时给国家的信息安全带来了一定的威胁。
移动互联网使得每个网民都是信息源,获取和信息更加快捷隐秘,从而使得信息传播的交互性和无中心化特点更加明显,给管理增加了一定的复杂性和难度。但是传统互联网监管技术不能覆盖移动互联网,对其缺乏有效的管控平台。从而会造成移动互联网的管理存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状态。
3 移动互联网的安全部署
对于移动互联网的安全部署应从终端安全和运营安全两个方面进行。
3.1 终端安全管理。手机、笔记本电脑等客户端口和机房、交换机等服务端口通常是移动互联网的终端。其安全管理的部署构架可分为终端运营管理、监控审计及控制、文档防泄密、安全防护等部分组成。其主要的运行模式为网络防挂马、防钓鱼软件、网络访问控制、杀毒软件等。其安全管理可采用间谍软件和防ARP欺骗等安全产品来防护终端,保障终端设备可以使用,从而维护用户的个人隐私。通过协议识别对流量进行检测。通过将客户流量的信息与安全防护系统进行捆绑,经过筛选将没有病毒的信息传给用户,从而拦截伪装的病毒程序等。
3.2 运营安全管理。运营管理方面应该借鉴互联网的安全保障措施,进行安全时间预警、网络内容监听等“事前”控制机制,在对内容的提供方式进行了解后,在短信或彩信网关、服务器等关键环节对新兴进行识别、过滤、阻断,从而防止恶意信息扩散。在特殊的接电加强安全日志和安全监管的管理,从而提高溯源能力。加强业务系统间的访问控制,制定统一安全策略管理。对移动互联网的统一认证技术进行加强,从而避免用户登陆多个业务系统时泄露个人信息。同时要部署好IP地址的溯源,促进用户网络接入实名制,通过准确详细的访问控制系统来实现对用户的合理管理及规划,保障内部安全。采用基于互联网的安全预防措施,在关键节点部署DFI、DPI策略等、流量清洗行为审计、对不良内容进行过滤等。
4 结束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移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为此给居民和国家带来的安全隐患越来越严重,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我们从终端安全和运营安全两个方面对其进行管理,分别实施各种有效的安全机制和技术手段,从而保护用户个人隐私并维护国家安全,保障移动互联网络的安全。
参考文献:
[1]呙涛.浅议移动互联网的安全挑战和应对策略[J].中国新通信,2013,24(03):30-32.
[2]闫世继.浅谈移动互联网技术及相关业务的发展[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3,22(02):295-297.
[3]李宪彬,何东升.移动互联网安全技术研究及应用[J].硅谷,2012,13(01):137-139.
2移动互联网技术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2.1改变教师在教学设计和实施的方式
课程建设是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最重要的基础性建设,大力加强课程建设探求和实施有效的教学模式是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提高程教学质量,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组织课程内容,应用移动互联网技术改变课程建设和实施过程。需要做好三项工作:其一是根据课程内容展示需要,建设相匹配的展示内容(教学方面就是课程内容建设),支持使用者(师生双边)在PC或者手机上快速获取知识或服务的信息;其二是立足全网多通道网络,丰富的外部资源及手段,带来更多选择;其三是管理好客户群体(教学方面就是学生群体),才能持续深度互动,推动技术的应用。
2.2跨越时间和空间的学习成为现实
传统教学中,高校学习采用集中学习方式,根据课程表进度学生进行集中上课,教学相长的过程仅限于课堂中的时间。运用移动互联网技术,教师将必备的教案、教学案例,包括教学内容的设计、重点、难点,放到移动平台上,为教学服务,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学生利用智能移动终端,只要接通网络,随时随地与教师在既定的设计板块和知识点上互动交流,获取专题知识和信息,掌握课堂教学内容,轻松便捷地获取预习和复习资料,记录和积累成长需要的素材。
3移动互联网技术应用于教学带来的影响
3.1首先是对学校的影响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必然导致学校的基础设施改变,促使校园的现代化氛围浓厚,使计算机技术得到更加重视,开始创造更多的机会满足学生对网络的使用需求,与互联网技术相关的师资力量将会改变,互联网的配套设施和各种新的教学手段将不断出现。
3.2其次是对教师的影响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促进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时间管理方式的改变提供了有效地工具,必然促使教师的课堂教学手段发生根本性的变化,随着充分应用互联网技术的新的教学方法出现。大大提高效率。例如翻转课堂中,学习的决定权转移到学生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传统课堂中需要学生掌握的各类知识点前期由教师通过视频、播客、电子书包等方式公布在网上供学生自主学习,教和学跨域时空。
3.3最后是对学生的影响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无论怎么发展,理念都是以更好地为学生优越的学习环境为前提.互联网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主体除了教师,更多的是学生。让学生提升学习效率,采用互联网技术的教学形态对学生最直观的改变就是学生可以在课堂中对教学内容和知识进行图文并茂的了解,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感官刺激帮助学生的精神更加的集中。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在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学生除了在课堂中有接触新知识的机会,还增添了新的途径,使学生对于新知识更加感兴趣。
4应用移动互联网技术于《逆向工程技术及应用》等课程改革的实例
笔者应用移动互联网码客技术实施了《逆向工程技术及应用》等课程的平移工作,运用码客平台成功完成这些课程的建设和实施,流程陈述如下:第一,定期登陆码客平台(或者微企秀)对本门课程内容进行建设,根据课程规划将课程所要涉及的内容完整地建设在移动互联平台中。第二,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设立专题研讨和思考题库,并为教学互动建立在线反馈信息通道。第三,为教学实施过程回收考核信息预备后台数据管理手段,对跟踪教学管理提供技术支持,实现了对本门课程的全方位资源的构建和扩充。第四,为课程不断更新增加外部资源链接,在教学互动中积累更多的更新知识,跟踪本门课程相关技术和知识的进展,将学生回馈信息上传到互联网上形成本门课程的资源库。
5结束语
在高校教学改革中应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将利于推进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手段的改变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教师教学创新教学,在学生拓展学习时间和空间、提高学习效率等方面都起到积极作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对高校校园、对各层面的教师、对各类学生将起到创新性的推动作用.采用互联网技术教学已经成为新型时代的必然需求.透过这种研究全方位帮助学生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同时,对教师整合网络学习资源,搭建网络教学交互平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促教教学改革,将有更多的课题等待我们去探究和实践。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