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大全11篇

时间:2022-03-12 05:45:11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

篇(1)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

(一)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

大学阶段是职业生涯规划的黄金阶段,必须要尽早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选择自己职业的发展地域范围,把握自己的职业定位。但是许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观念普遍淡薄,求职期望过高,对自己素质能力的评价往往和招聘单位的评价不吻合,忽视职业生涯规划。认识自我意识淡薄,缺少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侧面反映我国目前教育体系中职业生涯规划和辅导工作的薄弱。

(二)职业生涯规划制度不完善

我国的高等教育有其历史特殊性,使得绝大多数高校并没有成立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机构。目前,许多毕业生只依靠就业指导中心,这些从事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师一般来源于学校、党政部门或辅导员。他们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经验,对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内容更多的指向升学与就业形势,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缺少个性化指导,案例分析不够充分,提高不了学生的参与性与积极性,过多的依赖理论,缺少实践培养。

(三)缺少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

传统观念、社会舆论导向及不良风气影响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的热情。很多学生在选择专业都是根据社会上的热门专业、家长的要求选择的专业。很多学生家长的传统观念误区:认为稳定的工作如国家企事I单位是最好的,不鼓励子女选择民营企业、自主创业。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子女进入大学后学习目标的确立,对于就业、人生发展没有任何主见。

近几年来,由于毕业生就业难的现象客观存在,各类媒体就对其片面夸大,提出“毕业等于失业”、“大学生不如农民工”等等观点,对学生就业进行误导,导致少部分毕业生出现严重就业心理问题,对择业充满恐惧,对未来职业发展丧失信心,甚至有极个别毕业生选择自杀来逃避压力。

二、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策略

要解决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必须进行多角度思考,探索出不同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生涯设计观念

对于大学生自身的认识误区而言,社会和高校首先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态度。在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设计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毕业生树立从基层做起的观念,将其自我认知与职业环境、自身条件结合起来确立切实可行的大学学习目标和职业目标,避免好高骛远的情况出现,同时高校职业生涯设计指导教师要定期对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指导大学生进行与职业目标相关的社会实践、兼职活动,促进大学生学习目标的完成以及职业目标的修订。

(二)高校应加强职业生涯服务意识,完善职业生涯设计教育体系

建议高校建立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中心,将原有的就业指导中心更名为“职业生涯设计和就业中心”。此中心必须肩负职业生涯设计整体实施。

高校同时要开展全程化的职业生涯设计教育,根据不同年级开设不同的内容,将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始终。从基础:适应、自我认知、了解职业分类、专业入门及前景展望等内容;到参加社会实践指导、进行各项职业测评、客观认识自我、评估职业机会、确立职业目标、职业生涯设计步骤指导等;通过就业形势及政策指导、择业心理教育、职业生涯设计的评估及反馈来帮助大学生做职业生涯设计。只有建立在科学、理性基础上的指导课程才能真正对学生起到引导作用。

此外,各高校要建立素质测评系统,通过科学化的测量,让学生对职业能力、人格、兴趣能方面有更加客观的认识和评价。

(三)强化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指导教师的队伍建设,创新教学方法

逐步建立起一支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指导专职教师队伍,通过培训、业务学习以及教学研究逐步提高专职教师的业务水平。结合课程特点在教学方法上大胆采用案例教学法、情景模拟法、头脑风暴法等教学方法,做到授课灵活、有针对性。

大学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职业生涯规划不仅需要自我意识的提高,还要转变意识模糊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导、深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改革、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另外职业生涯规划还应该要从低年级抓起,从新生入学就要进行专业的培养,这样学生才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学生的目标才能实现,也能促进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提高竞争力。

篇(2)

收稿日期:2007―04―15

作者简介:谢华(1971―),男,汉族,重庆人,重庆工商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成人高等教育管理与教学研究。

一、成教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的意义与现状分析

(一)成教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的意义

1.成教大学生是一个庞大、不容忽视的群体。在教育部提供的《2004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里,可知2004年全国普通高等教育共招生447.34万人,在校生1333.50万人,毕业生239.12万人;成人高等教育共招生221.16万人,在校生419.80万人,毕业生189.62万人;高等学校各类非学历教育培训结业288万人,注册155万人。虽然从在校规模、招生人数无法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但成人高等教育为高中毕业生、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提高广大群众素质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每年近两百万的毕业生是一个很庞大的群体,这一部分人如果能将自己的职业目标和生活目标结合起来,将自己定位在一个最能发挥自身特长的位置上,追求最佳职业生涯,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这不仅对成教学生自身而言至关重要,对整个国家与社会都是一个很大的贡献。

2.有助于提高成教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为构建和谐社会起到一定的作用。相对于普通高校毕业的大学生,成教大学生文化底子差、起点低,总体素质低于普通高校毕业的大学生,表现在就业能力上,没有竞争力。在普通高校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今天,成教大学生就业问题更是突出,成教学生承受的就业压力较全日制毕业生有过之而无不及。如果能对他们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的引导与教育,将有助于学生提前做好职业定位,明确未来发展方向,提高就业能力。在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尽快地找到与之匹配的工作,为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发挥一定作用。

3.对于大量的在职成教学生而言,职业生涯设计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我国成人教育拥有较为完整的教育体系,已形成业余教育、脱产教育、自学考试以及继续教育、职业技能培训等教育形式相互衔接、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已逐步建立起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业余教育与脱产教育共存的教学机制。在校生中有大量的在职者,对他们进行职业生涯的规划与管理,将有助于其与工作联系起来,分析职业路径,确定职业目标,以及实现职业目标的战略与策略,对于他们的职业生涯发展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二)成教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的现状

1.学校忽视成教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缺乏专门的就业指导。在西方许多国家,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从小学便开始了,在高中时学校会聘请专家为他们做职业兴趣分析,在大学,他们的职业教育形式更是多样化,如职业日,职业兴趣测试、社会实习等。

相比之下,我国对职业生涯设计的引入非常晚,在传统教学体系里并无相关的课程内容。目前随着就业形势的严峻,许多大学开始对普招生进行就业指导,逐渐引入职业生涯规划和设计的概念,但对成教大学生而言,诸多高校并无专门的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设计对他们还是一个非常陌生的话题。

2.成教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严重缺失。据笔者对我校成人大学生的调查表明:80%的大学生对自己将来发展、工作、职业生涯没有规划,19%大学生有一定的打算,但无明确的规划,只有1%大学生有较为明确的设计。职业生涯设计对成教学生来说还是一片空白。众多学生并不了解自己的个性、兴趣和能力,不知道自己喜欢和不喜欢的职业是什么。绝大多数的在职者并不清楚自己职业发展面临的优势与劣势,盲目地就业,更有甚者,连职业生涯管理的概念都没听说过。成教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可以说是严重缺失。

二、结合成教学生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设计

(一)成教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的原则

1.根据社会需求设计职业生涯。选择职业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必定要受到社会的制约,任何人选择职业的自由都是相对的、有条件的,不可能有绝对的自由性。如果择业脱离社会需要,他将很难被社会接纳。因此成教大学生求职时应注意社会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统一,社会需要与个人愿望相结合。在职业生涯设计时,应积极把握社会人才需求的动向,把社会需要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点,以社会对个人的要求为准绳。既要看到眼前的利益,又要有长远的眼光;既要考虑个人的需要,也要自觉服从社会的需要。

2.根据所学专业设计职业生涯。由于就业竞争能力较低的原因,成教大学生往往是先就业再择业,就业带有盲目性,80%的高中起点本专科学生就业时学非所用,工作与专业不对口,在发展中要走很多弯路,花费大量时间与精力“补课”,造成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建议成教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设计时尽量考虑到所学专业,进行合理的择业。

3.根据个人兴趣与能力特长设计职业生涯。每一个人的性格、气质、兴趣、能力特长等各不相同,在职业生涯设计时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达到人与工作相匹配。

(二)成教大学生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设计

一份合适的职业生涯设计可以帮助人们确立人生方向,减少求职的盲目性。正所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了目标和方向才能指导我们攀上事业的高峰。作为高等教育的提供者――高校,有义务也有能力为我们的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引导他们做好职业生涯的规划与设计。成人高等教育也不例外,建议各成人高等学院应转变观念,将成教学生的就业情况纳入管理之中,成立专门的机构,为成教学生提供完善的就业指导,除了进行就业咨询、就业推荐、就业反馈等一系列工作外,还应引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的设计。

1.SWOT分析。SWOT分析是指对自身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s)的分析。对于高中起点的脱产在校本专科生而言,首先应就自己的一般能力、特殊能力、职业创造能力、职业价值观、职业兴趣、职业性格、职业气质、综合素质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分析,对自己有充分的了解,再分析自己所处的内外部环境,以便为未来进行正确的职业定位做准备。例如了解与分析当前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变化、社会需求,社会热点职业及需求状况,社会发展对自身的影响,自己将选择的职业在目前与未来社会中的地位和发展变化情况等等。对于在职成教生而言,分析的侧重点除了对自己予以全面了解外,还应了解自己的需求,即在某一特定时间内想要达到的目标如金钱,地位等。搞清楚目前自己所处环境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可能会有哪些机遇,现在所从事职业是否适合自己,有没有上升的空间,抑或有没有潜在的威胁等。虽然有些情况是个人无法掌握或控制的,但我们可以把自身因素和社会条件做到最大限度的契合,避害趋利。最后再将上面分析结果以优势、劣势、机遇、威胁四方面予以盘点,分别罗列下来。这一环节实际上是对自我的透视:透视个人的才能与不足;透视自己所处的环境;透视个人希望从职业中获得什么;透视自己的价值观是否与当前的职业(或正在考虑的职业)相匹配。它是职业生涯设计中的关键步骤。在这一步骤中对劣势的分析是至关重要的。这些劣势有可能是你的素质方面、知识方面、能力方面、创造力方面或是行为习惯方面的,也可能是外部环境方面的,看有没有是经过你努力可以扭转过来的,如果有的话,就下决心改正它,将它变为你的优势。

篇(3)

职业是人生的基石,职业生涯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历程。特定的职业意味着不同的发展机遇与空间,也决定着不同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从而深刻影响着人的命运。当今时代,职业选择的空间更为广阔,人们在享受着择业的自由和自主的同时,不得不面对日益激烈的职场竞争和压力。职业生涯设计受到人们前所未有的关注。大学生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中坚力量、主力军,其就业、职业发展受到社会各方面的重视。毕业前的就业指导虽然能为学生就业助一臂之力,但是由于缺乏系统性,只是着眼于学生眼前的就业,传授求职技巧,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对职业,尤其是日后职业生涯发展的困惑。“职业生涯设计”则以它系统地职业知识的讲解、较强的就业、职业发展指导性,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的垂青,并成为高校职业教育的新亮点。

一、“职业生涯设计”是时展的需要

改革开放前的大学生不需要太多的人生选择。当时青年人的人生理想就是“我是祖国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大学生就业由国家统一分配,而且是一次分配定终身,同时由于计划经济导致市场不完备,因此个人既没有选择职业的权利,也没有选择职业的余地。而今天的社会已经是一个变迁与流动日益加速的社会,是一个竞争取代平均的社会。大学生可以自由地选择职业,选择就业地点,通过职业生涯的成功发展实现自我价值,追求人生幸福。 然而与此同时,用人单位也可以随时在更大范围内挑选合适的人才,竞争随时存在,也就意味着淘汰随时会到来。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不可预知的因素越来越多。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只有善于对自已目前所从事的、即将从事的职业进行自我规划的人,才能充分发挥自我管理的主动性,充分挖掘自身潜力,才能保证自已的职业生涯朝着既定目标顺利发展。

二、“职业生涯设计”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对于民办高职院校来讲,学生就业率直接制约着其生存与发展。提高就业率已成为学校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然而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好坏才是学校真正赖以生存的基石。众所周知,现实生活中,就业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极大的偶然性,而职业生涯的发展却有其不可逾越的规律,就业了并不等于从此职业生涯就可以一帆风顺,有些人甚至会在职业生涯发展的过程中走上犯罪的道路,对社会造成危害。因此学校职业教育中不仅要着眼学生就业,更要放眼学生今后职业生涯的发展。“职业生涯设计”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择业、就业能力,而且有助于学生今后职业生涯的发展。笔者有幸在去年为两个毕业班开设了《职业生涯设计》课,指导学生完成未来五到十年的职业生涯设计,从取得的教学效果上看就充分体现了这点: 通过学习,学生能将择业同未来职业生涯发展联系起来,懂得了从自已的理想出发,从未来的职业目标出发选择职业,看重的因素不再是待遇,而是发展空间、锻炼机会、培训等等,职业生涯发展意识明显增强;初步具备了一些先进的职业理念。

三、“职业生涯设计”是大学生成才的内在需要

日常教学及学生管理工作中我们总是将教育效果不佳归咎于学生学习基础差,行为习惯不好,其实探本究源,还是因为没有帮助学生确立起具有现实可行性的职业理想,挖掘他的成才潜力,开启他的动力系统。职业理想是人生理想的重要内容,它是个人对未来职业的向往和追求。建立在能胜任、能发挥自己优势基础上的职业理想,能促成自己人生价值的实现,是人们实现职业愿望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是人生前进的动力。职业生涯设计可以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职业理想,从而激发学生的成才愿望,增加学生成才的动力。通过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设计,我惊喜地发现学生中蕴藏着巨大的成才潜力、强烈地成才愿望。学生对未来的关注程度同样出乎我的意料,绝大多数学生不愿依靠家里,而想自已开创一番事业,主动请我指导的学生络绎不绝,有的学生一份规划反复修改,热情很高。因此“职业生涯设计”不仅可以对学生地进行有效的职业理想教育,而且可以挖掘学生的成才潜力,从而激励其在校的学习。

四、不同时期需要不同的生涯设计

职业生涯的发展不仅需要一定的职业技能,还需要优秀的职业品质、良好的人格素养及多方面的素质、能力。这些不是在毕业前听几次就业指导讲座可以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大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有意识地去培养,即为职业生涯作充分的准备。大学是学生职业生涯准备的最后阶段,许多学生因为缺乏职业准备意识,而虚度了大学时光。因此学生一进校就应该对其进行职业生涯教育,这样既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职业意识,充分利用在校时间、资源为未来职业生涯做准备,有了明确的职业目标,还可以有效地激励学生的在校学习。现代教育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在选择学校、选择专业的同时,其实就选择了自已的职业方向,确立了自已的职业目标(当然也可能这个目标还不清晰)。因此我们从学生一进校就对其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引导学生将自已的职业理想同学校的培养目标结合起来,确立自已的职业目标,即用学生自已的职业目标,激励他,规划他的大学生涯,因为抓住了学生的最大需求点,因此可以起到最好的激励效果。毕业时每个学生再完成未来五年或十年的职业生涯设计,让学生学会在每一个重要的人生阶段都有明确的目标、具体的计划,从而培养他们设计人生、管理人生的能力。

五、“职业生涯设计”成功的关键因素

(一)主体愿望的激发是前提

进行职业生涯设计要放眼学生今后整个职业生涯的发展。最终成果体现在设计方案的指导性和可行性上,个性化是它最重要的特征。每个设计者必须在对自身主客观条件充分、准确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因此必须首先调动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变教学要求为自已的需要,即激发起学生的主体愿望是关键。教师可以先从人生发展,人生的需求、人生价值等与职业的关系的剖析中,让学生深刻理解职业生涯是人生幸福的源泉,从大量真实案例的分析中让学生认识到职业改变人的命运。从而让其在思想上重视起即将到来的职业生涯。再通过相关概念(外职业生涯、内职业生涯、职业锚等)及职业生涯发展规律的介绍,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职业生涯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更不能随心所欲,要想在不可把握的客观世界中通过主观上的努力来达到事业的成功,必须事先做出设计,从而激发起学生规划人生、设计职业生涯的愿望。因为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了设计职业生涯的强烈愿望,所以在设计时学生就会积极配合。

(二)教师的悉心指导是保障

由于日常教学与实践脱节,学生实习、社会实践形式化,造成大学生对职业知识的了解相当欠缺,甚至对于本专业所适用的职业领域也是知之甚少,对从事该职业所应具备的知识、能力、技术、素质要求比较模糊,对于职位的晋升途径不清楚,从而造成作出的规划对职业、职务、从业者素质、能力要求等分析不够全面、深入,对职业的发展前景缺乏一定的预测能力。因此需要教师悉心指导。有过职业经历的教师可以弥补学生职业知识的不足,同时,教师不同角度地思维、不同的思维方式都可以帮助学生拓宽思路、挖掘潜力。有效的指导除取决于教师自身职业知识的掌握之外,关键还在于对学生的了解,对专业的了解。在这点上与学生朝夕相处的辅导员及专业课教师则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学校应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参与到指导队伍中来。一份成功的职业生涯设计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就业,而且对他今后职业生涯的发展更具有重要意义。

(三)职业生涯设计是一个方案更是一个过程

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指导实践,激励行动,因此按照计划持之以恒地坚持去做才是职业生涯设计成功的关键所在。但是需要明确的是职业生涯设计不是固定的行为模式,更不是精神枷锁。无论新生的大学生涯设计,还是毕业生的职业生涯设计,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需要根据客观环境、主观条件的变化及时调整、修正。它的可行性也只能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因此职业生涯设计是一个方案更是一个过程,是一个不断深入了解自我,不断提高、进步的过程。

篇(4)

随着我国高校的扩招,大学生就业已经引起越来越多得关注。如何面对即将步入的现实社会,如何在竞争的压力下自我成长进而走向成功,是每一个莘莘学子都要面临的课题。罗素说过:“选择职业是人生大事,因为职业决定了一个人的未来。铁匠锤打铁砧,铁砧也锤打铁匠;海哈德壳在棕黑深邃的海洋里变成,人的心灵也受到生命历程的染色,知识所受的影响奥妙复杂,不易为人觉察而已。所以说,选择职业,就是选择将来的自己。”对每个大学生来说,只有及早分析影响自己职业生涯的主客观因素,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确定奋斗目标,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就业环境中处于不败之地。在这种形势下,职业生涯设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日益凸现出来。

一、什么是职业生涯和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

职业生涯,是一个人的职业经历。职业生涯是以心理开发、生理开发、智力开发、技能开发、伦理开发等人的潜能开发为基础,以工作内容为确定和变化,工作业绩的评价,工资待遇、职称、职务的变动为标准,以满足需求为目标的工作经历和内心体验的经历。职业生涯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历程,是追求自我实现自我的重要人生阶段,对人生价值起着决定性作用。

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也叫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大学生个体发展与组织发展相结合,对决定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和测定,确定一个人的事业奋斗目标,并选择实现这一事业目标的职业,编制相应的工作、教育和培训的行动计划,对每一步骤的时间、顺序和方向做出合理的安排。这个计划包括一个人的学习与成长目标,及对一项职业和组织的生产性贡献和成就期望。职业生涯设计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概念,它和个体所处的家庭以及社会存在密切的关系。并且因为未来的不确定性,要根据实际条件具体安排,职业生涯设计也就需要确立适当的变通性。同时职业生涯设计也是个体的人生设计的主体部分。职业生涯设计要求根据自身的兴趣、特点,将自己定位在一个最能发挥自己长处的位置,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职业生涯设计实质上是追求最佳职业生涯的过程。一个人的事业究竟向哪个方向发展,他的一生要稳定从事哪种职业类型,扮演何种职业角色,都可以在此之前做出设想和设计。

简单的说,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就是:打算选择什么样的行业,什么样的职业,什么样的组织,想达到什么样的成就,想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如何通过学习与工作达到目标

二、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的意义

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生了历史性变化。职业自由选择使绝大部分毕业生找到了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但是严峻的就业形势也让他们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不容乐观的是,今后大学生就业竞争将更加激烈。就业问题的产生,一方面是由全社会整体就业环境不宽松造成的,另一方面则与当今大学生自身的职业生涯设计不足有着相当的关系。因此如何让大学生了解社会环境,结合自身条件制定出切实可行、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职业生涯设计,将会对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顺利开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以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为指导,把握最新就业信息,结合大学身自身条件,帮助大学生做出符合实际的职业选择,进而设计整个职业生涯。

大学生职业生涯的设计重要性集中在体现它对大学生就业的特殊意义上,职业生涯设计作为一种就业前的准备,针对大学生就业可能出现的问题,通过职业生涯设计培养具有科学职业观的人,逐步促进大学生就业,帮助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自我人生价值。

导致毕业生就业前迷茫、就业后骑驴找马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合理的职业生涯设计。大学生首先要意识到生涯设计的重要意义,职业生涯活动将伴随我们的大半生,拥有成功的职业生涯才能实现完美人生。因此,职业生涯设计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首先,职业生涯设计有利于大学生确立职业理想。

对于大学生,理想的人生就是在谋求和促进社会进步与发展中实现个人的价值,包括实现个人的职业理想。大学生就业不能单纯地就是“找工作”,它必须是正确的、科学的职业选择和有责任的职业理想设计与实施,进而形成大小不一的对社会有促进作用的积极因素,进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发展。

其次,职业生涯设计可以发掘自我潜能,增强个人实力,扬长避短。

一份行之有效的职业生涯设计将会对大学生求职提供多方面的引导和帮助。(1)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个性特质、现有与潜在的资源优势,帮助你重新对自己的价值进行定位并使其持续增值;(2)引导大学生对自己的优势与劣势进行综合对比分析;(3)树立大学生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与职业理想;(4)引导大学生前瞻与实际相结合的职业定位,搜索或发现新的或有潜力的职业机会;(5)使大学生学会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采取可行的步骤与措施,不断增强职业竞争力,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与理想。

第三,职业生涯设计可以增强发展的目的性与计划性,提升成功的机会。

生涯发展要有计划、有目的,不可盲目地“撞大运”。很多时候大学生职业生涯受挫,就是由于职业生涯没有做好。好的计划是成功的开始,古语讲,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就是这个道理。

第四,职业生涯设计有利于人尽其才,避免人才的浪费。

当今处在社会变革的时代,到处充满着激烈的竞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要想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并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设计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设计。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不打无准备之仗。未雨绸缪,先做好职业生涯设计,磨刀不误砍柴工,有了清晰的认识与明确的目标之后再把求职活动付诸实践,这样的效果要好的多,也更经济、更科学。

三、如何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

职业生涯设计应结合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逐步完成。

第一:确定志向。志向是事业成功的基本前提。大学生平常可以判断自己心目中的成功是那种类型,是不断进取、攀上高峰,还是安稳生活、自由自在。确定自己想要什么,才会沿着这个方向去努力。

第二:自我评估和环境分析。理想要与实际相结合,了解自己,认清环境最重要。一个有效的职业生涯设计必须建立在充分认识自身条件与相关环境的基础上。要审视自己、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做好自我评估,包括自己的兴趣、特长、性格、学识、技能、智商、思维方式等。即要弄清我想干什么、我能干什么、我应该干什么、在众多的职业面前我会选择什么等问题。职业生涯设计还要充分认识与了解相关的环境,评估环境因素对自己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分析环境条件的优点、发展变化情况,把握环境因素的优势与限制。了解本专业、本行业的地位、形势与发展趋势。

第三:选择职业生涯路线,进行职业分析,设定职业生涯目标。所谓“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确立目标可以成为追求成功的驱动力。进行正确职业分析,职业区域可能是城市,也可能是农村,可能是经济发达的特区,也可能是经济一般或贫困落后地区。职业生涯设计设计时要考虑到职业区域的具体特点,比如该地区的特殊政策、环境特征;职业角色的发展与职业所在行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还要对该职业所在的行业现状和发展前景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在职业生涯设计时,除了了解所需要的非职业素质要求外,还要了解所需要的职业素质要求,除了了解所需要的一般能力外,还要了解特殊职业能力。选择职业生路线要择己所爱,择己所能,择世所需。确立目标是制定职业生涯设计的关键,通常目标有短期目标、中期目标、长期目标和人生目标之分,要保证目标适中,不可过高或过低,还要把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结合起来,通过不断实现短期目标最终实现长远目标。

第四:培养职业需要的实践能力,参加有益的职业训练。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设计,除了构建自己合理的知识结构外,还需具备从事本行业本位的基本能力和某些专业能力。大学生只有将合理的知识结构和适合社会需要的各种能力统一起来,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职业训练包括职业技能的培训,对自我职业的适应性考察、职业意向的科学测定等内容。当前,大学生进行的职业训练较少,可以利用许多机会,如参与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青年志愿者”活动、大学生毕业实习工作、大学生校园创业活动,还可以通过勤工俭学形式,让大学生从事社会兼职工作等。

第五:制定行动计划、考核措施,并进行评估、回馈和调整。确定力职业生涯目标后,行动是关键,通过一套周密的行动计划,并辅以考核措施,以确保目标实现。考虑到影响职业生涯设计的因素很多,对职业生涯设计的评估与修订也很必要。修订的内容可以包括职业的重新选择,职业生涯路线的重新选择,人生目标的修正,实施措施与计划变更等。

四、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职业生涯设计还处于起步阶段,对于相当多的理论采取的是“拿来主义”,没有创新和改进。因此,结合国情研究和形成自己的职业生涯设计理论显得尤其重要。

第一、高校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工作未真正普及大

学生职业生涯设计问题虽然越来越多的受到各高校的重视,但尚未得到真正的普及,还有很多高校没有对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设计工作。学生得到的关于职业生涯设计的指导很少。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不能仅仅停留在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充当“推销”毕业生的角色是不够的,而应把就业指导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让学生能够根据社会需要,不断充实和完善。培养综合素质高的建设者和具有成熟职业理想的社会人。而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就是高校就业工作中的一项从大学生一入校直至毕业贯穿始终的内容。

第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工作本身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的辅导工作要求辅导人员要掌握职业生涯设计的理论和实践,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和选聘制度也要有一定的了解。但是现实中给大学生培训时,没有固定的或较为理想的教材,没有职业模拟场地,没有专门的咨询机构。

许多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没有专门的职业设计师,这类工作的指导人员往往由就业指导老师或者辅导员担任,而他们可能不具备进行职业生涯设计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无法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设计活动做出准确的指导。

第三、关于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设计理论与实践的认同问题

职业生涯设计对社会、高校和大学生个人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在社会现实环境和整个就业指导氛围的影响下,我国大部分高校大学生对于职业生涯设计本身及其作用的认同却很不乐观。

第四、要把职业生涯设计与大学生自主创业结合起来

大学生自主创业是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和推进高等教育社会化、提高毕业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拓展就业途径的现实措施。国家每年都对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很多优惠政策,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如果大学生自主创业与职业生涯设计有效地结合起来,就能使创业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大学生创业要尽快与职业生涯设计相结合起来。

第五、需要加大资金投入

现在高校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中的投入还是很少的。为了充分发挥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的作用,我们必须尽快加大投入;改革高校就业指导机制,使之高效化、灵活化;要按照与大学生就业有关专业要求进行就业指导,如: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法律等等,加大硬件建设。就业指导部门有了良好的运作环境,才能对大学职业生涯设计起到更好的的作用。

五、如何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工作

1.提高学校对职业生涯设计工作的认识和重视

从大学生就业的种种迹象可以看出,大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设计意识还比较淡薄。学生就业指导停留在把毕业生送出校门、为毕业生安置工作、强调一次性就业率的状态上,缺乏对就业指导和就业主体的深层思考。而职业生涯设计可以帮助大学生在一入校就在学校有关部门和专家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进行职业目标的确立,并根据这一目标安排自己在大学期间的学习、生活和培养相应的素质、技能,进而使毕业生找到较为理想的职业。

2.增强大学生对于就业政策和社会环境的认识

随着就业制度的改革,大学生就业引入了“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机制,大学生可以在国家的就业方针、政策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特长、目标和理想选择职业。因此,大学生应该全面认识和了解目前所处的社会环境,客观地分析自身条件,把握就业形势,进而积极主动地适应社会的需要,才能在工作岗位上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实现自身的价值。

大学生在确定职业目标过程中所可能产生的两种情况:目标过分高于自身能力和目标过分低于自身能力。造成近几年来就业压力较大的原因,有一部分是由于毕业生就业目标过于集中而产生的相对过剩。如在就业地区方面,绝大多数毕业生希望能够在经济发达地区的大城市工作;在单位类型方面,毕业生们仍然期望进入大企业工作;而在工资待遇方面,仅有三成左右的学生可以接受2000元以下的底薪。分析其中原因,一是“宁做凤尾,不做鸡头”的心理怪圈,放不下思想包袱;二是对目前形势的错误估计,高学历和高人才并不能划等号,取得学历只是取得了某种就业的资格,能否顺利就业,以及就业质量如何,要视宏观环境、个人的才能等方面而定。当然,大学生更不能为了快速就业而浪费掉自己的才学和智慧。

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工作中,要正确引导学生,增强大学生对于就业政策和社会环境的认识,从而可以合理、客观、准确的进行个人职业生涯设计。

3.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自我认识

当代部分大学生在择业的过程中价值观出现了偏差, 如只从个人功利主义、实惠性主义出发的思想,以及典型的眼高手低的作风。因此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个人价值观并将其融入自身的工作实际中就显得相当的重要了。

调查表明,从事与自己兴趣相关的职业,能够将工作做得更完美,更充分地展现个人才华。因此兴趣特别是职业兴趣也就成为了个人职业生涯设计中认识自我这一环节中的重要因素。能从兴趣、特长、性格、价值观、品德,能力等方面深入认识自我,清楚自身职业能力和技能对是否能准确进行职业生涯设计设计有着重要的影响。

4.建立一支专业的职业设计师队伍

如果没有建立起职业指导师队伍,将很难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设计、职业测评、职业辅导等专业性强的工作。职业生涯设计教育是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随着社会的发展,对理论和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这需要学校培养一支专业化和专家化的队伍,为学生提供符合个性发展需要的职业设计。

5.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课程建设

将职业生涯设计列入高校教学计划,并运用科学的方法制定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课程体系。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课程应包括就业形势与政策、职业素质塑造、成功校友经验分享、职业体验等内容,其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为将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篇(5)

【中图分类号】D66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9(a)-0084-02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异常严峻,学生必须承受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和竞争压力。大学毕业后,究竟何去何从,已经成为大学生自入学起就要认真考虑和对待的问题。这种状况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成为高校急需纳入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大学生必须学好并做好实践的一门课程。针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普遍的认识是要突出适应性和可行性,认为大学生应根据个人性格特征、知识结构和社会环境,做有规范性的职业生涯设计,往往忽视职业生涯设计的挑战性原则。而挑战性恰恰最能体现职业生涯设计中认识和实践的辩证关系,符合职业生涯设计的矛盾规律。探讨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的挑战性原则,有助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的指导和教育。

1 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需要突出挑战性原则

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的目的决定了这一实践必然具有挑战性。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表面上是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形势下产生的,其实则是大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的必然要求,它的目的就是要通过有计划的安排,帮助大学生实现个人的职业理想。实现理想的过程,就是克服各种障碍和困难过程,是磨练性格,坚定意志,把握机遇的过程。因此,这一过程注定要有许多的挑战因素。没有挑战,也就无所谓理想,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也就失去最本来的意义。

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的内容客观要求挑战性。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的内容是大学生今后的职业轨迹,基本也是人生的轨迹,直接关系到人生价值的问题。设计职业生涯就要面对人生价值的定位,就要对人生选择作深刻的思考。要度过积极的、有意义的人生,必然要最大努力地追求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追求也意味着挑战,一个勇于追求生命价值的人不会选择缺乏挑战的人生职业轨迹。大学生是智力出众、有学历和竞争力的知识分子,更不应该设计平庸的职业生涯。

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的作用发挥依赖其挑战性。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有着规范和激励两方面的作用。挑战性的目标和措施既能够给大学生追求进步的动力,又可以减少他们完成任务的随意性,从而循序渐进地踏实做事。缺乏挑战性的目标和措施,会使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就会落入简单、机械的套路,不仅让人提不起兴趣,也没有严格执行的必要。

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检验和调整依赖其挑战性。大学生的自我认识总会有一定的偏差,将来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也都是些变量。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也就不能是一成不变的,需要不断验证和调整。尝试挑战性的奋斗历程,有助于大学生更深刻认识个人潜能和个性弱点,更深刻地了解社会环境,发现深层次的问题,从而找到更加合理的奋斗目标和奋斗方式。

2 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挑战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要挑战潜能。每个人的潜能都犹如一座待开发的金矿,蕴藏丰实。有研究说明一个健康人所发挥出来的能力,只占他全部能力的4%。一些像爱迪生、张海迪在别人眼里是生活弱者的人却创造了生命奇迹的例子更是不胜枚举。大学生确定人生目标的时候更应该树立高远的志向,以人生理想为指引,追求事业的颠峰和人格的至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不应该一味追求安逸、舒适的生活,避开困难、艰苦的工作,而应该选择能够激发潜能的职业生涯目标和途径。

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要挑战性格。心理学将性格定义为表现在人的态度和行为方面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较为抽象。一个人性格跟遗传、成长历程有着密切关系,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综合概念,用通常的内向与外向、坚强与脆弱等简单的纬度区分都是不准确的。更何况,大学生处在身心成长成熟期,性格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因此,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设计,要重视性格因素,但更重要的是挑战性格弱点,通过努力奋斗,弥补这些弱点,培养良好的性格品质,而不能是简单的扬长避短。认为既有性格决定人生命运的观点无疑是典型的宿命论。

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要挑战思维方式。大学生将来要从事的职业肯定是以智力为主的,创新意识尤为宝贵。大学生规划职业生涯应该走出墨守成规的圈子,摆脱世俗偏见,选择个人感兴趣的,有利于创业的职业生涯。在职业生涯中,注意设计个性的工作方式和工作理念。这些不仅是一个好的职业生涯设计的主要特征,更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择业创业的关键所在。

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要挑战精神动力。精神动力的大小无疑是实践成败的关键。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为保证动力十足,就要注意发挥成就动机的作用。成就动机是指通过小事情的成功激励做大事情的勇气和动力。大学生在做职业生涯设计的时候,要认真区别对待长期规划和近期规划,尤其是近期规划,比如1年的计划、大学四年的计划等,要目标具体明确,措施得力,可操作性强。长期规划要根据近期规划执行情况不断调整完善。这样实践起来就有的放矢。近期目标很顺利的完成了,长期规划才能有效开展;近期目标完成困难,就要尽快调整计划,选择能够实现的目标。职业生涯设计只有通过层层递进的策略,才能保持实践职业生涯设计的精神动力。

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要挑战持久效力。计划再好,不付之行动,或半途而废,都是失败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要避免这些现象,必须有挑战意志和耐心的规划。这里有两条建议可供参考。一是寻找合作伙伴,就双方近期目标中的相同部分和类似部分展开竞争。二是再规划中设计监督奖惩机制,可以是通过别人监督的形式,也可以是自我监督的办法,还需要有明确的奖惩办法。这样,当一个人意志薄弱、信心减退的时候,能够得到帮助和支持,从而保证计划的持久效力。

3 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挑战性原则重点要求大学阶段尝试挑战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应该更多地设计大学期间要完成的任务和途径,要针对怎样渡过一个充满挑战性的大学阶段的详细计划。大学期间首先要挑战学习能力。随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终身教育理念不断渗透到社会各个角落,学习能力已经成为人才衡量的重要标准。大学生应该在大学阶段应该从形成成熟的知识结构和寻找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式入手,培养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养成善于学习专研的习惯。其次要挑战人际关系的处理。处理人际关系到底还是做人的道理。大学生要自觉加强文明道德素质修养,遵纪守法,遵守公德,培养文明的生活习惯,从思想、言行上不断反省,提高道德水平,要多与教师、家长和同学沟通,学会与人交流,培养对集体和他人的关心意识,在融入集体和与人交朋友的过程中学会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大学时期还要挑战创新能力的培养,要亲身去策划组织活动,参与科技创新项目,参加社会实践,学会总结经验教训,力求每件事都能找到独特并富有成效的处理办法。总之,大学阶段的成功与挫折体验对今后的职业发展至关重要,大学生在大学学习、生活期间要勇于尝试,善于挑战,敢于创新。

4 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贯彻挑战性原则要避开的误区

4.1 好高骛远

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要讲究挑战性,并不是一味的好高骛远,设定高目标,是要有详细认真的足以实现目标的措施作保证,是要从实际出发,在充分论证,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而不能是主观随意想出来的。好高骛远地确定奋斗目标,会把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变成一纸空文。

4.2 功利自大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并不是每个士兵都能做将军。要做将军的士兵不仅要有将军的才华,还要有显赫的军功才行。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设计同样如此,要像为人处事那样有一颗平常心,多设计有利于性格培养和人格完善的奋斗内容,多设计有利于积累知识和优化知识结构的设计内容,多设计学习经验和历练经验的内容,而不是围绕功利性的目标打算盘,寻找简单的途径或不择手段。功利思想会让人误入歧途。

4.3 僵化绝对

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并不能设计规划人生职业的全部轨迹,牵涉到个人学业、生活经历、社会需要和时展等多种变化因素。把目标绝对化,措施固定化的方式都是不可取的。生涯设计要富有弹性,每个规划方面都要有第一方案和替补方案,在目标确定上要有留出退而求其次的余地。要把职业生涯设计看作变化发展,不断完善、调整的过程,职业生涯不到头,设计就没有结束。

参考文献

[1] 赵颂平,张荣祥:关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调查与分析,现代教育科学,2004.

[2] 隆意: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年14期.

[3] 邓洁屹:如何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年06期.

[4] 杜生民:论职业生涯规划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作用,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第2期(6月).

[5] 袁变兰:浅谈对大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3月.

[6] 许枚,张生妹:大学生如何进行生涯规划.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

[7] Pope,M Career Counseling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Beyond Cultural Encapsulation.The Career Development Quarterly,2003 [52].

篇(6)

我国高等教育已由“精英”阶段进入到“大众化”阶段。2007年,毕业生达到495万,总量比上年增加了19.9%。2008年,毕业生达到532万,总量比上年增加了7.5%。未来几年,大学生就业形势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便是在这一背景下逐步得到重视的。然而,我国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起步较晚,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有必要采取措施使其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大学生根据自身情况,结合发展机遇,对决定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测评和总结,确定其事业奋斗目标,选择合适的职业,制定相应的教育和培训计划,并对每一步骤的时间、项序和方向作出合理的安排。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通过大学生的自我认识,进行自我肯定并自我成长,最终达到自我实现的个人发展过程。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的现状分析

1.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通过对应届毕业生的问卷调查和座谈,我们发现,在校大学生普遍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他们对制作简历、写自荐信、搜集就业信息、准备面试、就业基本礼仪等常识性问题了解甚少,表现为求职过程中没有目标和想法,看到需求就投简历。在与用人单位沟通时,过分关注经济利益,而不考虑职业前景与长远发展,更不考虑个人的能力和优劣势,择业盲目。目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问题越来越受到各高校的重视,但其普及面还不够广。据有关调查显示,61.7%的学生希望在大学期间获得有关职业生涯规划的服务;87.2%的学生对学校开展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感到不满意或仅仅是一般。高校并没有在大学期间对大学生进行充分的职业生涯规划,导致大学生渴求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知识,但却没有机会系统地学习。

2.职业生涯规划定位不准确。相当部分学生的就业期望值过高,缺乏对自身的准确定位,在择业过程中普遍追求“三大”(大城市、大企业、大机关)、“三高”(高收入、高福利、高地位),致使人才流动呈现不均衡现状。这表明,学生在择业过程中,不能充分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无法准确对自身和职业定位,缺乏职业生涯规划的自主意识。

3.规划盲目,短视行为倾向明显。职业生涯规划的不科学性表现在:一是缺乏统筹规划的思想。目前,多数大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过于注重个人的自我感觉,很少考虑社会的实际需求和人生发展的规律,最终陷入职业生涯规划的歧途。二是急功近利性。制定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应该在对自己进行正确的认识、评估和对职业环境进行全面了解之后,而不少大学生忽视了这个过程的动态性和阶段性,盲目从众,急于求成,不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如当前大学校园里盲目出现的外语热、考证热、考研热、出国热等。三是应急性。一些大学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的唯一目的就是找工作,通常是大四毕业前夕再临时突击,将职业生涯规划等同于就业前的短期培训。尤其是在当前的就业形势下,部分大学生甚至根本就没有选择的太大空间,被动地适应岗位需求,失去了职业规划应有的主动。总之,职业生涯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其规划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涉及到方方面面,所需要的过程也并非一时半刻,它不是短期行为。

4.缺乏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指导。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校的就业指导,仅局限于对毕业班开设就业指导课,介绍当年的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从理论层面上提供一些面试技巧、择业心理、如何写求职书等浅层次的服务。这些已经不能很好地解决毕业生就业难、职业发展错位等问题。职业生涯规划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然而,调查结果显示,仅有6.5%的学生表示所在高校从大一开始经常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教育,而高校的职业指导任务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三、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的对策研究

1.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普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理念。社会氛围对于大学生或高校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影响至关重要。要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首先要大力宣传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意义与作用。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在于寻找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职业,实现个体与职业的匹配,实现个体价值的最大化。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年级应该了解自我,二年级应该锁定感兴趣的职业,三年级应该有目的地提升职业修养,四年级应该初步完成从学生到职业者的角色转换。总之,作为大学生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树立和增强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积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

2.提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走进课堂。职业生涯规划在美国有40多年的历史,而我国有关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应将职业规划列入教学计划,使其成为大学生的必修课程,通过系统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使职业生涯规划走进课堂。一方面要使学生意识到该课程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要使学生全面掌握该课程的理论及科学方法。通过课程指导,要使学生在自我认识和社会环境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方法来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设定具体的职业生涯目标,并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与措施;通过反复的评估与反馈,要使学生对职业生涯目标进行修正与完善;通过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要使大学生明白今后的职业发展方向,确立大学期间的学习目标。

3.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个体指导。职业生涯规划具有个性化的特点,在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同时,应设置专门的职能部门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进行专门指导,进一步提高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科学性和人本化水平。由于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对未来职业世界只有笼统的、模糊的感性认识,对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解难免有不足之处,只有加强面向个体以及进行个性化的咨询辅导,才能让学生能够客观地认识自我,正确地认识各种制约因素,帮助学生自主、科学地制定出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4.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整体队伍的建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关系到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为保证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需要通过专、兼、聘等多种形式,建立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高等学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队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人员应具备心理学、管理学等专业的知识,指导人员应逐步专业化、专家化。只有这样,才能科学规范地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同时,还应该加强与社会各方面的联系和交流,协调国家、社会各方面的资源,共同做好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5.加强职业咨询和人才测评建设的力度。测评建设主要是人员建设和测评手段建设:一是需要有专业的人员做测评,给予测评对象科学、客观、公正的测评和解释;二是需要有科学、完善的测评手段,给予测评对象完整、科学的自我认知。“知己”是指对自我的认知,“知己”是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只有充分认识自己才能做好人生定位,选择一条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然而,自我认知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个体在成长过程当中对自我的能力、兴趣、个性等方面都会有些感性上、经验上的认识。因此,它还必须借助心理测量学科的研究成果,通过科学的手段测评自我的能力、兴趣和个性,以建立一个更为科学、客观的自我评价标准。人才测评运用的是现代心理学、管理学及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只有通过科学的手段进行测评,才能树立科学、客观的自我观念。学生把握了测量结果,就能很好地认识自己,消除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的迷茫。

参考文献:

[1] 杨河清.职业生涯规划[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2] 丁德智.高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探讨[J].科技创业月刊,2006,19(7).

篇(7)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是指大学生客观认知自己的能力、兴趣、个性和价值观,发展完整而适当的职业自我观念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相结合,在对个人和内部环境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深入了解各种职业的需求趋势以及关键成功因素,确定自己的事业发展目标,并选择实现这一目标的职业和岗位,编址相应的工作、教育和培训行动计划,制定出基本措施,高校行动,灵活调整,有效提升职业发展所需的执行、决策、和应变技能,使自己的事业得到顺利发展,并获得最大程度的事业成功。”这个过程正是高等职业学生最需要自觉实现的过程。目前,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IT类大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意义重大。

一、职业生涯规划现状

1.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

通过企业招聘的笔试和面试,我们发现,应届高职学生普遍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他们对制作简历、写自荐信、搜集就业信息、准备面试、就业基本礼仪等常识性问题了解甚少,应聘时,只知道投简历,没有明确的职业岗位要求,没有个人的发展目标和思路。在与用人单位沟通时,过分关注经济利益,过分关注专业对口,而不考虑职业前景与长远发展,更不考虑个人的能力和自身的优劣势,择业盲目,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部分学生还认为在职业生涯规划是工作以后考虑的事情,在大学阶段为时过早,但当他们毕业面临就业时却毫无准备、束手无策。

2.自我分析不足,职业定位不准确

由于缺乏对自身兴趣爱好、专业特长、家庭背景、行业形势等的全面分析,尤其是对社会发展、市场前景的判断及适应能力较弱。这使他们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易走入误区,暴露出职业定位模糊等问题。在调查中发现,大部分IT类学生对于本专业的行业状况没有进行过调研,也不了解相关行业的发展前景、用人制度、企业文化、人际关系等等,对自己将要从事的职业一知半解,很少考虑自己的职业定位,走一步算一步。

3.职业价值观偏颇

通过与学生私下的交流,发现许多学生把薪水和待遇作为职业选择的首要因素,过于注重个人的自我感觉,很少考虑社会的实际需求和人生发展的规律,没有把自己可持续的职业发展放在重要位置,没有对自己进行正确的认识、评估和对职业环境进行全面了解。在择业中明显存在着追求实惠和功利化的倾向,看重大城市、大企业、大单位,只顾暂时的利益取舍,不考虑长远的发展前景。

4.缺乏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只在学生毕业的时候开设就业指导课,而对于刚刚进入大学的学生却缺乏职业引导,缺乏对该专业当前的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的分析,从而没有及时为学生提供面试技巧、择业心理、简历书写等深层次的服务。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造就了毕业生就业难、职业发展错位的问题。职业生涯规划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高校的就业环节中一项长期的任务。

二、IT职业生涯规划设计

1.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确立明确的职业目标

职业思想是指人们对未来职业表现出来的一种强烈的追求和向往,是人们对未来职业生活的构想和规划。任何人的职业理想必然要受到社会环境、社会现实的制约。社会发展的需要是职业理想的客观依据,凡是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民利益的职业理想都是正确的,并具有现实的可行性。大学生的职业理想更应把个人志向与国家利益和社会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职业理想形成后,每个人都会确立明确的职业目标。在职业生涯中,人生的职业目标有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以及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之分,而且在一定时期还有可能对职业目标提出一定的调整。所以,高职学生应当尽快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打算成为哪方面的人才,打算在哪个领域成才等等。对这些问题的不同答案不仅会影响个人职业生涯的设计,也会影响个人成功的机会。

2.评估环境、认识自我,进行准确的职业定位

高职学生在制定IT职业发展规划时首先要进行的是职业环境评估以及职业自我评估,一方面,要了解IT行业前景,IT业所需知识,成功的必要条件,各种利弊、报酬以及晋升机会等职业环境要素,才能把握职业机会。另一方面,要客观全面地认清自我,充分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能力结构、职业价值观、行为风格、优势与劣势等是否适合IT行业。

了解IT业是否是自己的兴趣所在,思考自己在该行业中到底适合做一名技术人才、销售人才抑或是管理型人才。

IT产业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产业,IT人才市场往往集中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因此,在进行职业生涯设计时,要考虑到经济发达地区的职业需求特点,如该地区的特殊政策、环境特征等。在进行职业生涯设计时,不能仅要看单位的大小、名气、工资待遇,而要看该职业在IT行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如人才供给情况、平均工资状况、未来发展趋势等。

3、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

知识的积累是成才的基础和必要条件。人们常常把一个人掌握知识的多少作为衡量水平高低的标准,但这不是衡量人才的绝对标准。大学生既要具有相当数量的知识,又要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既要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要,又要能充分体现个人特色;既要满足专业要求,又要有良好的人文修养;既要能发挥群体优势,又要能展现个人专长。在进行职业生涯设计时,大学生要能够根据职业和社会不断发展的具体要求,将已有知识科学地重组,建构合理的知识结构,最大限度地发挥知识的整体效能。IT类大学生除了具备IT专业知识外,还应该积极学习社交礼仪、市场营销、艺术设计等专业课程,帮助自己提升未来的就业砝码。

4、培养职业需要的实践能力

高职IT类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知识面是IT从业人员的重要考核依据。IT业不仅考核学生计算机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还考核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对文化的整合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等。因此,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设计,除了构建自己合理的知识结构外,还应具备从事IT行业岗位工作的基本能力和某些专业能力,只有将合理的知识结构和适用社会需要的各种能力统一起来,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一般来说,应重点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决策能力、创造能力、社交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自我发展的终身学习能力、心理调适能力、随机应变能力等。

三、职业生涯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1.结合社会人才需求设计职业生涯

大学生对职业的选择是不能脱离社会需要,要注意社会与个人利益的统一,社会需要与个人愿望的有机结合。在进行职业生涯设计时,应积极把握社会人才需求的动向,把社会需要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点,以社会对个人的要求为准绳,既要看到眼前的利益,又要考虑长远的发展,既要考虑个人的因素,也要自觉服从社会需要。

2.结合所学专业设计职业生涯

IT类大学生经过短期的专业学习,具有一定的IT专业知识和技能,就可以确定自己的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可以进行专业方面的职业生涯设计。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需求,一般首先选择的是大学生的专业特长,大学生迈入社会后的贡献,主要靠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来实现。需要强调的是,大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要精深、广博,除了要掌握宽厚的基础知识和精深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拓宽专业知识面,掌握或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若干专业知识和技术。

3.根据个人兴趣与能力特长设计职业生涯

职业生涯设计要与自己的个人性格、气质、兴趣、能力特长等方面相结合,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体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要求。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设计时,要对自己的兴趣有一个客观的分析,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重新培养和调整。能力特长对职业的选择起着筛选作用,是求职、择业以及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知识多、学历高不一定能力强,大学生切不可以学习成绩作为评价能力高低的惟一尺度。大学生应在对自己的能力特长有一个正确的自我认知和评价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真才实学和能力特长进行职业生涯设计。

由于IT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IT类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也是动态的、可持续的。从学生职业规划的时序上看,学生个人发展的每个阶段都是协调的,每一阶段又是上一阶段的升华、调整的结果,体现了一种发展上的连续性。即一个人为实现他的职业生涯目标必须进行的实践活动只是一个连续不断的从一个阶段向另一阶段进步的过程。这个发展不仅是量变的过程,更是质的飞跃。这一阶段的发展能为下一阶段或整个人生经历打下基础,具有解决实践中不断出现问题的能力。

职业生涯规划的本质特征在于追求人的发展的最大化。这就决定了职业生涯的规划不局限于在学校受教育阶段,而是整个人生历程中都要坚持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反思、学会发展,进而使人生的潜力得到最大化的展示,最终实现预期的人生价值。

篇(8)

1.系统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让职业规划走进课堂。课程讲求层次性和针对性:一年级为试探(扩展)期,主要任务是端正专业思想、安心学习、做好迎接挑战的心理准备;二年级为定向(探索)期,主要任务是打牢专业基础、培养广泛兴趣爱好、设计人生方向;三年级为冲刺(浓缩)期,主要任务是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锻炼优秀综合素质、准确定位职业生涯;四年级为分化(抉择)期,主要任务是掌握就业政策、树立正确就业观、提高求职技能、力争顺利就业。

组织专家编写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辅导的系列专业教材。面向社会开辟职业模拟教学场地和实习基地。

2.将职业规划辅导列为政治辅导员等有关人员的主要工作职责之一。复旦大学很早就意识到这一点,并深入探求全程式职业发展辅导的路子。2003年4月,复旦大学就业指导中心正式更名为“学生职业发展教育服务中心”,将工作重心转向学生职业发展教育与指导。

需要指出的是,根据职业规划的特性,为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做到职业选择的客观性和针对性,必须主要依靠政治辅导员和班主任深入系统的工作来实现,特别是对大学生当中“弱势群体”的就业应给予更多关注。

3.成立大学生职业规划专门研究机构和就业指导课程教研室,专题立项研究课题。借鉴南京大学的经验,依托校内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教师力量,成立专门的“大学生就业力”研究机构。借鉴中山大学的经验,成立专门就业指导课程教研室。有条件的高校启动校内专题研究项目,鼓励相关和相近学科科研人员开展专题研究活动。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主动协调、整合研究力量,组织相关的大型主题研究项目。

4.组建学生社团――“大学生职业发展促进协会”。借鉴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等高校的经验,在大学校园内成立“大学生职业发展促进协会”或相近主题的学生社团。学生社团的主要作用是依托学校资源,联系社会各界人士,校企联动,致力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形成以学生为核心的发散网络。

5.开展全校性“职业生涯设计大赛”等相关主题活动。各高校每学年应举办一次职业生涯设计大赛,以此对新生进行规划意识的启蒙,对高年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的实践锻炼。各高校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经常组织开展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创造积极条件以促成创业计划的实现,从而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活动。

6.以生涯规划和就业为主题,组织系列专题互动式论坛和访谈式讲座。针对低年级学生,举行“新生职业导航”活动,围绕“大学生涯战略与未来职业生涯规划”组织系列讲座,进行职业规划意识的启蒙。于每年毕业生就业高峰期间即4~7月举行“就业前线”大型主题活动,组织系列的专题互动式论坛和访谈式讲座等等。

7.提高学校就业指导机构的工作能力和专业服务水平。由校内职能部门负责人、专家教授和校外政府有关部门、知名企业和事业单位的专家顾问参与,成立学校一级的“学生职业发展指导委员会”。聘请校外专家和培养校内职业咨询师相结合,对全校从事职业规划辅导和就业指导工作的相关人员进行职业资格认证培训,提高专兼职指导人员的专业素质,从根本上改变就业指导部门“二传手”角色,使大学生就业指导科学化、规范化。成立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帮助大学生进行择业心理调适与健康培育,实现一定范围内的一对一职业规划咨询服务。学校购买或自主开发专业的测评技术软件,开设学生职业测评室或推出网上免费大学生职业测评与辅导,印制、发放就业指导手册,开放就业书屋等。

二、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活动的开展,并不在于孤立地实现某种形式上的标新立异,其主旨在于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不懈追求。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要使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取得实效,必须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抓好队伍建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活动主要在辅导员的指导下进行,在活动开展之前,首先要抓好工作队伍的培训,明确各个工作环节的具体要求并加强检查督促。我们要求辅导员入住学生宿舍,做到“同住、知情、关心、引导”。

篇(9)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意义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一门旨在为学生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的课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在于通过大学学习和专业训练,以掌握自己的现实和未来,主要解决:使大学生接受并理解职业生涯规划发展这一全新概念;使大学生准确察觉自己所偏好的生活形态和工作价值观,并认识自己的个人特质,个人期望和抱负,建立完善适切的价值观念;培养大学生的生涯抉择技巧,使大学生根据规划和选择,找出最适合自己的、与自己生涯目标匹配的生涯路径。

本文着重探讨低年级“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方法。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及其课程开设的现状

(一)课程教学效果不理想

由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授课内容多为理论性的知识,在实际操作和社会实践上的指导机会很少,致使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往往不能满足大学生的实际需要。比如在职业素质和环境认知方面,如果仅通过授课教师的阐述来得到对职业素质和环境认知的初步了解,那么对职业对于从业人员的要求、具体职业所处的行业背景、职业发展前景等涉及面就会很少。对于毕业之后的中长期目标及其实施方案得不到明确的确定以及完善和改进,从而反馈和调整就会做得相对较差。

(二)课程教学团队专业化程度不高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一门新兴的课程,由于发展时间短,没有一支专业的教学团队。各高校一般都采取经验教学的方式,即从事大学生就业等相关工作的人员来承担教学任务,如高校就业指导中心老师、各院系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和思想政治辅导员。这部分授课老师虽然有着丰富的就业相关工作的经历,但职业生涯规划不等同于就业指导,两者存在着本质区别,如果不进行专业培训或不组建专业的教研室,就会造成教学团队在数量上和质量上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的现象。

三、低年级“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设计方法研究

低年级学生尤其是大一新生对事物与环境保持着较强烈的新鲜感。如果一开始就对着书本、讲稿照本宣科地念理论知识,不仅学生的接受程度受到限制,感到枯燥无味,而且不能意识到掌握相关理论知识的重要性,甚至对于其他理论课程也会感到反感。因此,在课堂上,多种教学方法的实施显得尤为重要,设计好了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现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总结如下几种课程设计的方法。

(一)案例教学法

目前,案例教学法在各大高校均有实践。一方面,由于案例本身就是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社会,故较易唤起学生的共鸣。另一方面,通过案例讨论,不仅使得枯燥乏味的理论变得生动活泼起来,从而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应用,能起到激励的作用。

教师在包括本质或基本因素的典型案例的选择方面,要注意尽量收集比较新颖的、富有时代气息的大学生就业的典型案例。因为案例的不同角度或者不同方面的案例讲授之后所取得的效果是不一样的。比如身边大学生求职过程的心得体会、创业的艰辛、取得成就的回顾、学生的师兄师姐亲身体会、名人名师的励志故事和网络流行语与流行故事等,还可以约请相关专业人士或成功人士客串讲座。

(二)形势分析法

首先,当前社会环境下的就业形势显然是学生在就业方面的关注点。可以通过正确合理的讲述形势分析,让学生明白形势的严峻性。

其次,在对待冷热专业问题上,应正确分析社会对该专业的人才需求,不要被热门的假象所迷惑,导致就业定位发生偏差;在“热门”专业的就业竞争中,个性与特色十分重要,

最后,我们可以将对社会热点问题报道作为导入观念的契机,对相关的毕业生数据,社会普遍关心的就业问题,国家不断出台的应对政策,乃至社会上关于就业的热点问题,均可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分析关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与必要性,针对不同的理论知识内容来灵活设计契机,营造热烈的课堂气氛。

(三)多媒体课件教学

关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知识很多,在授课过程中,根据学生所处的年级阶段不同,强调的侧重点亦有所区别。为了让学生能尽快进入角色,我们需要积极地以生动的形式去丰富理论知识。

第一,课件的演示是直观的体现,在编排过程中,尽量图文并茂,简明扼要,突出重点与难点。第二,充分利用多媒体方式,播放一些与就业、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视频节目、新闻、名人名企访谈等。例如:《俞敏洪谈大学生就业》《今天我面试》《金正昆讲职场礼仪》等。第三,登录一些招聘网站,实际根据所找专业投递简历,让学生提前感受竞争的激烈性与自身的差距。第四,在自我认知方面,可以通过现场测试或登录相关网站如北森测评网等方式,让学生当场对自己的性格、兴趣等方面做一深入了解。

(四)师生互动

在课堂上,教师主要充当的是引导、组织者的角色。在理论知识的传授过程中,通过提问、头脑风暴、做游戏等互动环节,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这样有利于促成课堂的教学互动,而学生之间的思想也可以得到有效的交流。

(五)实践教学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贯穿学生大学的全过程,仅仅靠理论的学习是不够的,需要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才能更加明确目标设立的可行性。

我们可以组织一些活动,如调查研究、心理测试、模拟面试、主题辩论、角色扮演、现场职业生涯规划演讲等,鼓励学生在制定个人规划之后,勇于在实际学习生活中,或者是利用假期,去寻求机会实践或专业实习,在执行过程中,看自己的规划是否符合实际需要,个人能力是否胜任工作等,从而及时地调整自身的职业目标规划。

(六)考核方式改进

考核是检验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手段。由于职业生涯规划是人生的大课题,我们更需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和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故将该课程考核分为4个部分。

(1)考勤成绩占20%。

(2)课堂表现力占10%,主要以课堂活动参与度表现为依据。

(2)教学实践活动(提交作业)占30%,主要以课堂和课外实践活动以及提交的作业质量为考核依据。

(3)职业生涯方案设计占30%,要求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方法和技能综合应用,设计和撰写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书,以巩固所学的知识,实现学以致用,并在课堂上现场演讲点评。

(4)期末考试成绩占10%。

(七)推荐书目,注重课下自学意识

无论是作为公共必修课程还是选修课,贯穿大学四年的教学安排,所授知识,毕竟会受时间、空间等的影响。作为职业生涯规划,首先,它是一个长期动态的过程。即使是大学生已毕业了,人生的职业规划还会继续。其次,随着职业生涯规划趋势的发展,我们课上的教学受课时和学时的限制,讲授的方法、知识等毕竟是有限的。因此,我们需要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提升能力。通过推荐一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系列丛书、名人传记等书目和相关视频,以及定期检查规划执行情况、留意反馈信息,使毕业生走向工作岗位后,仍然可学以致用,为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提供支撑力。

(八)借助网络平台,实现长期沟通

可以在校园网络平台上设置一些学习、对话、软件等栏目板块,对参与者加权积分,作为考核总成绩的一部分,从而培养学生多渠道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还可以设置课程博客,这样既能达到师生交流的目的,对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跟踪是一个促进,还可以促使学生们之间相互沟通,或上传相关资料达到大家共享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敏强.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王斌,关玉.大学生职业指导课程的建设与实施[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4,15(1).

[3]赵慧娟.“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实践与思考[J].高教论坛,2006,(4).

[4]张桥,张敏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研究[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9,9(4).

篇(10)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2-0261-01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和重要性

目前就业市场形势相当严峻,用人单位对于毕业生的聘用条件越来越高,学生要想顺利就业,其关键就是要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良好的就业观念,并在面对激烈的竞争时能够处变不惊,冷静的分析自身的优缺点,了解行业的发展趋势。而出色的大学毕业生具有的这些素质大多来自于大学生良好的职业规划。在职业规划的过程中,学生逐渐的对自己有更好的定位,熟悉自己那些方面是比较擅长的,并不断的去挖掘自身潜力,在认清自己的基础上并认清就业形势和市场需求,将个人和组织完美的结合起来,把就业相关的所有客观条件进行总结分析,并对自身爱好和特长、能力进行综合分析,这样有利于尽快定位奋斗目标,并为目标早日实现作出合理的安排和计划,进而实现将职业生涯规划与大学毕业生就业及职业生涯的发展进行顺利衔接。职业生涯规划能够帮助学生尽快了解市场需求和职业定位,有效的将学生的学业和职业进行完美结合,在学习中提供更好的动力和奋斗的方向,不断的摸索自己未来的职业定位;另外,职业生涯规划还能够引导大学生在生活中用职业要求来规范自己,这样使学生更加容易去适应社会和工作;其次,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培养学生个性,发掘学生潜力,增强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大学生在学业期间对自身的定位逐渐突出,根据爱好和特长选择职业目标,在目标的推动下丰富自身的优势,体现自身的个性,展现自我,满足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有利于学生毕业就业率的提高;再次,职业生涯规划能够帮助学校提升就业质量,这不仅有益于毕业生的就业率提高,还能够为用人单位带来更多的利益,给学生和用人单位带来了双赢的局面。职业规划的设计帮助大学生尽快了解就业相关内容,认定目标努力完善自己,不断提高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相关技能,在毕业选择工作时,可以根据自身条件来选择更加合适的单位。

二、大学生如何做好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

(一)清晰准确的自我定位。对于任何一个岗位,对所从事的人员都会有着一定的条件要求,也就是说并非任何一个人就能担任任何一个岗位工作,由此也就出现了岗位对人才的选择,所以为实现学生的更好就业,也就需要学生首先对自己要有一个明确的定位。1.学生在对自我定位的过程中,可有效地借助科学的方法,比如专业的性格测试及职业兴趣测试等形式来充分的认识和了解自我,并掌握自身的职业能力、兴趣及特征,并对自身的优、劣势有一个明确的认识;2.在校大学生应该尽可能多的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如创业活动、“三下乡”活动,因为这些实践性的活动不仅能够有效地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还能够促使学生潜力得到最有效地挖掘,促使其对自身特质有一个更为清楚的认识。学生的自我定位,要保持一个清楚冷静的心态,在职业生涯规划中避免和杜绝盲目性的出现,要做到规划设计的科学合理。

(二)准确的职业定位。职业定位作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一把“标尺”,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准确的职业定位,首先就需要学生通过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像招聘会、社会兼职、实习等,来争取更多的机会去了解一个职位所需要的职业素养及素质要求,并认识到该职位所应该具备的特殊能力及一般能力;另外还需要对职位的供给情况以及薪酬等各方面的信息进行准确的掌握;大学生在进行职位定位时,还可以采取社会调查的形式,聆听专业人士的讲座及参加各项就业类的交流会等,从而对目标职业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并对职业环境以及各行业竞争发展机会与目标行业的资本、服务、人才等相关信息有了一个更为清晰的认识。只有学生做到了对目标职业及行业的准确定位,才能实现其更好的职业生涯规划。

(三)有效地实际行动措施。在掌握了对自身以及目标职业的准确定位之后,就需要凭借有效地实际行动去落实。在实践过程中,不但要制定一具体详尽的执行计划,同时还要将实现目标的各项措施进行落实。这里所说的行动措施具体涵盖了以下两方面的内容:1.直接措施:即为实现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学生所应该具备的一些专业知识和技能;2.间接措施:即学生要熟知要采取哪些具体的渠道来不断的提高自己综合能力,要求学生明白要实现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需要去做哪些事;行动措施的顺利实施也作为了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成功与否的关键内容。一套具有较强可执行性的行动措施能够促使学生综合能力的不断提高,同时对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目标的实现也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

三、结语

目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重,学生要取得成功,就必须切实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设计;同时由于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属于一项具有持久性和复杂性的系统工程,要实现其规划工作的圆满完成,对学生也就提出了更多的要求;首先学生本身必须要具有足够的耐心和韧性,同时还要持有一颗不怕辛苦的心并愿意为之付出努力与汗水,由此方能促使学生在未来职场的大舞台上绽放出绚烂的光辉,实现其不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杜生民.论职业生涯规划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作用[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02:55-58.

[2]张国瑞.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6.

篇(11)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职业生涯规划设计

Key words: job hunting for college graduates;profession design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6-0203-02

0引言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的现实日益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各高校领导都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是否能满足用人单位需求,关键是看大学生的职业化水平。目前,社会上一边是大量的大学毕业生无业可就;另一边是社会上急需的专业人才得不到及时的补充。要解决大学毕业生的结构性失业问题,就必须使大学生自身素质符合现代社会岗位对人才的需求“标准”。也就是说,必须找到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供”方与社会岗位作为人才的“需”方在人才素质上“供需结合点”。要实现社会需求与高校培养人才供应链的“无缝对接”,就必须明确当前社会对大学生必备素质的要求。如何解决此问题?笔者认为:应当从源头抓起,也就是―――首先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设计。

1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要注意哪些问题

1.1 根据社会需求设计职业生涯规划选择职业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必定受到一定的社会制约,任何人选择职业的自由都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如果择业脱离社会需要,他将很难被社会接纳。我们强调:大学生求职时需注意社会与个人利益的统一,社会需要与个人愿望有机结合。所以,大学生在做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时,应积极把握社会人才需求的动向,把社会需要作为出发点和归宿,以社会对个人的要求为准绳,既要看到眼前的利益,又要考虑长远的发展,既要考虑个人的因素,也要自觉服从社会的需要。

1.2 根据所学专业设计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都经过一定的专业训练,具有某一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这是每个人的优势所在。大学生都有自己的专业,每个专业都有一定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这就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的基本依据。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需求,一般首先选择的是大学生某专业方面的特长,大学生迈入社会后的贡献,主要靠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来实现。需要强调的是,大学生对所学的专业知识要精深、广博,除了要掌握宽厚的基础知识和精深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拓宽专业知识面,掌握或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相近的若干专业知识和技术。

1.3 根据个人兴趣与能力特长设计职业生涯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要与自己的个人性格、气质、兴趣、能力特长等方面相结合,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体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要求。

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事物的认识倾向,这种倾向常有稳定、主动、持久等特征。如果一个人对某种工作产生兴趣,他在工作中就会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在工作中做出成就。但兴趣爱好也并不总起着正向的驱动作用,有时它也是一种耗散力。比如,有的大学生对什么都感兴趣,但没有形成自我特色,有的大学生兴趣面太窄,不能形成优势,有的大学生兴趣与所学专业不一致等,这就给职业生涯设计的大学生带来困惑。这就要求大学生在做职业生涯设计时,对自己兴趣有一个客观的分析,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重新培养和调整。

能力特长是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身心力量。按照自己的能力特长进行职业生涯设计是大学生应特别注意的问题,因为任何一种职业都需要一定的能力,不同职业有不同的能力要求。能力特长对职业的选择起着筛选作用,是求职择业以及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大学生应对自己的能力特长有一个正确的自我认知和评价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真才实学和能力特长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

2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点是什么

职业生涯是一个人一生中所有与职业相联系的行为与活动,以及相关的态度、价值观、愿望等的连续性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人一生中职业、职位的变迁及工作理想的实现过程。职业生涯规划则是针对决定个人职业选择的主观和客观因素进行分析和测定,确定个人的奋斗目标并选择实现这一目标的职业。职业生涯规划要求你根据自身的兴趣、特点,将自己定位在一个最能发挥自己长处的位置,选择最适合自己能力的事业。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最初的专业选择和最初的职业选择最为关键。

虽然一个人最初选择的专业并不代表他未来的职业,但在经过职业生涯规划基础上的有针对的选择,会为人一生的事业奠定基础,如果你未来的职业和所学专业一致的话,那么你的职业将更加稳定和有发展前途,其职业生涯将更精彩。对个人而言,既符合自己的能力特点、为自己兴趣所在,又是社会所需要的专业方向是较为理想的选择。在选择的过程中,应弄清楚下列两个问题。

2.1 想干什么?要确立一个具体的职业目标和专业方向,清楚地知道自己未来想干什么是选择专业的前提条件。做到这一点的关键就是认清自己,找到自己的兴奋点和兴趣所在。从事一项感兴趣的工作本身就能给人以满足感,职业生涯也会从此变得妙趣横生。

2.2 社会需求什么?在明确自己想干、能干的专业领域和事业方向的同时,还应兼顾考虑社会的需求和未来发展前景等外在因素这是专业选择是否成功的基本保证。如果所选择的专业自己既感兴趣又符合能力要求,但社会没有需求或需求极少,未来就业机会渺茫,这样的职业生涯规划其起步就是失败的。由于社会人才需求、劳动力市场变化发展的不确定性,衡量社会需求以及发展前景不是简单的事情,因而在选择专业时,应综合权衡、统筹考虑,正确分析处理好专业冷与热、目前就业市场需求大与小等矛盾,力争做到在择己所爱、择己所长的同时择社会所需,理智地走好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步。

3职业生涯规划设计需注意的事项

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目的不仅仅是协助个人找到工作,而且帮助个人真正了解自己,并结合社会环境等外部因素,确定职业发展方向,拟定可行性的职业发展规划,以实现个人人生价值的最大化。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过程是个人探索自我、科学决策、统筹规划的过程,为了保证职业生涯设计的实用和科学,应该遵循以下四个关键点:

3.1 量体裁衣这是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应当始终遵循的关键点,也是最重要的原则。人与人之间的内外在条件有很大差异,他们的发展潜力无疑也会有很大不同,因此,职业生涯设计是一项完全个性化的任务没有统一的定式,需要结合个人的具体特点进行设计。

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前不仅要对个人的内在素质,比如知识结构、能力倾向、性别格征、职业喜好等进行全面的测评,而且要对个人外部的职业环境和职业发展的资源等进行系统地评估。既考虑个人的职业发展动机,又考察其成功的可能性,从而为个人设定相应的职业发展目标和具体的发展规划。

3.2 可操作性职业生涯规划的可操作性,主要包括目标的现实性、计划的可行性和效果的可检查性三个方面。所谓目标的现实性是指个人目标的设定应该建立在个人现实条件的基础上是对个人现实资源的真实评估和科学预期,是可以达到的目标,而不能是好高鹜远的空想。所谓计划的可行性,就是指为个人制定的计划是非常具体的是依据他们现有能力可以完成的行动计划。所谓效果的可检查性就是说目标的现实和计划的执行情况以客观事物为标准,是可以度量和检查的。

3.3 分阶段对职业生涯规划发展来说,人生的不同阶段承担着各自的发展任务需要解决相应的发展问题。因此,职业生涯设计也应该结合个人的年龄特征,确定具体的发展方向制定阶段性的发展目标。在现实与最终目标之间设定一个个的阶段性目标就像从山脚到山顶的一级级台阶,每迈一步都能够感到自己在朝终极目标前进,奋斗的过程就变得不那么缥缈,而是更具体、真实。

当然在个人自身条件或外界环境发生改变时,所设计的理想目标和阶段性目标都需要相应地改变。因此,这就要求所设计的目标存在可调整的空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变。即使是最终目标也需要结合不同阶段性目标的完成情况而不断进行修正。

3.4 发展性发展性关键点是指为个人设计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时,不仅仅局限于个人当前的发展,而且要考虑到个人未来的职业发展空间,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要有超前性和预测性。因此职业生涯设计应该基于影响职业发展的核心因素和本质因素,而不是表面现象进行。比如,个人对企业文化的认知、合作与责任意识的水平可以长期影响个人的职业发展,而个人的外部形象和面试技巧仅仅能够说明个人短期的职业状况。因此职业生涯设计要评量更核心和本质的因素从个人长期发展的角度设计职业生涯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