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小学图书馆学年大全11篇

时间:2022-11-09 03:19:45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小学图书馆学年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小学图书馆学年

篇(1)

在这一年中,我馆继续把读者至上,服务第一的服务宗旨贯穿到各项基础服务工作之中。 2.完善排架,更新导引标识。为了使各项服务工作更加贴近读者,我馆遵循图书分类排架规则,对文科借阅室39125册图书进行全面倒架、整架,实现严密规范排架。为了让读者利用图书资源更加得心应手,我馆还对全馆书架进行了重新标识,设置各类图书导引本133种,使图书标引更加规范。

图书馆的基础服务还包括教材分发、期刊订购、新书采购、书刊加工等诸多工作,全馆人员都在各自的岗位上,以高涨工作热情及吃苦耐劳精神,做好读者服务工作。

二、优化管理软环境

在图书馆硬环境建设取得了极大改观的基础上,我馆及时调整建设思路,把工作重点从硬环境建设转移到软环境建设,明确发展目标,健全各项制度,优化管理软环境。

1.遵循馆章制度,明确工作目标。我馆人员认真遵循《图书馆岗位职责和业务工作细则》、《图书馆三年发展规划》、《图书馆xx年工作计划》等一系列制度计划,并以此来规范服务行为,减少工作盲点,做到“人人有责任,事事有程序,科学化、现代化管理”的工作标准。

2.充分借助计算机技术和图书馆管理软件来提升图书馆各项业务工作管理。目前,我馆已全面实现图书采编、流通、检索自动化管理,图书馆的各项内务统计都已实现电脑操作、有序化管理。我馆建立馆藏书目数据库已有三年,数据库数据已达34884条,即有60086册图书,为了确保数据库数据安全与规范,我们采取必要措施,对数据库进行经常性的、制度性的维护,同时做好1台服务器、6台工作机、5台公共查询检索机、79台师生用电脑的维护保养工作。除此之外,我馆利用完备的现代化设施和信息技术手段,为师生提供课题研究资料检索及复印、刻录等服务,并坚持每月更新图书馆网页,建立信息服务平台,实现资料服务及信息的网络化。

三、拓展图书馆功能

从传统的借还服务到教育和信息导航的功能转化,是当前教育形式下对学校图书馆工作的全新要,基于这一要求,我馆努力探索工作新路子,不断拓展图书馆的各项教育功能。

1. 开展利用图书馆教育。对高一全体学生进行入馆教育;组织学生图管员,开展图书情报知识、怎样利用图书馆资源及读者借阅制度等培训;参与学生图书资源利用研究型课题研究;开设网络资源信息检索拓展性课程。通过一系列培训教育,吸引了更多学生走进图书馆、利用图书馆。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今年馆办读书活动4次,主题是:《传统阅读与电子阅读比较》读书讲座、《我与学校图书馆》征文交流、《博览群书》知识竞赛、《读书笔记》展示,累计参与学生达313人。组织学生参加区中小学文学社团刊物比赛,我校xxxx年5月号刊获得区高中组一等奖。组织学生参加上海市中小学生网上读书活动,如《纪念胜利60周年》、《让精神世界更美好》读书征文及《电脑作品》制作,参加学生30人,其中1人获得二等奖,7人获得三等奖,我馆荣获学校优秀组织奖。

3. 开展图书馆宣传。开展对400名各年级的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调查,了解学生阅读需求,定期向学生推荐新书和优秀书。每月通过本馆网页、《图书苑》小报及新书专架,向学生报道图书馆动态,新书通报,好书借阅排行榜,开展图书评论及阅读交流。

4. 开展教育情报服务。坚持每年编制各学科教育期刊题录及有关教育文摘,开展教师课题研究或教学用资料检索服务,为学校《城郊新建寄宿制高中“和谐发展“的教育资源优化的实践研究》分课题及子课题提供有关资料检索服务。

四、提升馆员素质

为了更好地适应图书馆现代化管理的岗位职责要求,学校引进了两位图书信息管理本科专业人员,充实了图书馆的技术力量,同时也激发了全馆人员学习业务的积极性。共2页,当前第1页12

篇(2)

一、学校图书馆的作用 学校图书馆是学校组织体系中的一个单位,也是学校实施教学的 一个据点,学校图书馆是学校书刊情报资料中心,是为学校教育、教学 和教育研究服务的机构。学校图书馆在校园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对于 我们进一步建设好图书馆,进一步开展各种校园活动,培养学校良好的 教风、学风,形成良好的传统,更好的为学校教学科研服务,为造就富 有中国特色的有科学、有文化、德智体全面发展新型的有用人才,都有 无可替代的意义和作用.

二、学校图书馆的现状 (一)馆藏量少、质量不高、结构混乱 馆藏量是衡量学校图书馆办馆条件、办馆水平的重要参数,是考 核图书馆能否在教学、科研活动中发挥应有作用的硬指标。由于办学模 式、办学方向、办学历史以及购书经费等局限,目前绝大多数学校图书 馆藏书量情况并不令人乐观:学科范围较窄、馆藏结构也不合理、藏书 质量也比较低.

(二)购书经费不足 由于大部分学校将教学、科研放在首要位置,多数资金投入到教 学、科研以及基础设施建设中。对于图书馆的投入也大多停留在建设初 期一定量的图书和基础设施建设上,而对于图书馆的发展没有足够的投 入和规划,缺乏对图书馆服务和馆藏发展的长远眼光,每年的购书经费 远远不能满足图书馆发展及读者阅读需求的要求.

(三)工作人员少,素质参差不齐 虽然学校迅速发展,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数量却很少,难以满足学 校发展的需要,也很难适应大量的读者需求和繁重的业务工作,造成许 多学校开放时间短,乱架无人整理的局面。此外,大多数工作人员都没 有受过图书馆学系统的培训,缺乏分类、编目知识,大大地影响了图书 馆的发展和服务的开展.

(四)服务层次不高 许多学校的图书馆对于读者的服务只停留在借借还还的最低层次, 要开展更高层次的服务需要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这都是目前学校 图书馆都比较欠缺的.

三、学校图书馆的发展 (一)创新理念的改变 创新是学校图书馆发展的根本动力。管理上的创新能使图书馆打破 常规,弥补以前的缺陷和漏洞,完善体制,提高管理效率,适应新时代 的发展要求。创新是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必然要求。创新是深化图书馆 改革的必然趋势。管理创新事在必行,因循守旧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

(二)优化流通借阅环境 在图书馆向自动化、网络化发展的今天,图书馆流通借阅服务仍 然是图书馆的一个热点。因此优化流通借阅环境不仅有利于图书馆整体 形象的提高,而且在强化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功能以及优化 育人环境中所发挥的作用也是不言而喻的. 1.以强化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优化流通借阅环境 以人为本的核心就是尊重人、爱护人、理解人、关心人,即以人为 中心。1)图书馆的服务职能决定读者的地位。服务功能是图书馆最本 质的功能,为社会服务是图书馆工作的宗旨,而为社会服务就是通过为 人服务体现出来的。可以说图书馆的一切工作都是围绕读者服务展开 的。因此读者在与图书馆信息传递交往的过程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多年 来,“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服务理念已成为图书馆同仁的共识,这 也说明了读者在图书借阅服务中至高无上的地位。2)以读者为本的服 务贯穿于服务的全过程。以读者为本的服务应考虑服务过程中每一个细 节,处处突出读者、便利于读者、倾向于读者。包括图书的检索,应注 意界面的友好、途径的多样,文献借阅过程中服务的态度、方式方法, 规章制度执行过程中的友好、灵活等等。让读者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2.以科学的管理手段优化流通借阅环境 流通管理中,主要是对馆员、图书、读者的管理。管理是为了达成 目标而进行的计划、组织、操作等一系列过程行为。1)形成相互尊重, 相互理解的管理。对工作人员的管理,应建立在知人、尊重人、关心 人、成就人的基础上,主动关心和了解她们工作、生活上的难处,充分 肯定她们的工作成绩和价值,让她们从心理上感受到自己的人格受到尊 重,从而自觉将自己置于主人翁的位置,把个人价值与图书馆价值统一 起来,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2)科学规范书库。书库管理的科学化 直接影响到借阅服务的效率和满意度。对书库的管理要求做到以下有三 点:对读者归还图书要求当天上架,并准确按中图法四级类目分类上 架。工作人员应实时清理书架乱架图书,做到最低乱架率;除了类目准 确外,还应做到图书摆放整齐划一,大小开本分开放置,相同的书尽可 能放在一处,破旧、散页图书清理送修补;另外还应注意书架架面卫生 和地面卫生,勤打扫,保持干净。3)对读者的人性化管理。流通读者 的管理包括借阅制度的制订、系统中读者库的管理以及借阅过程中对制 度执行的监督。这一系列活动中应更注重人性化。在制订借阅制度时, 尽量避免繁琐的手续,能粗的则粗,该细的仍要细.

3.以避免矛盾冲突作法优化流通借阅环境 在流通借阅服务中,馆员与读者之间常因一些客观或主观的原因 产生矛盾冲突。如馆藏资源不足、文献陈旧、借阅权限、借阅期限以及 系统功能不完善等客观原因而引起的矛盾冲突.

篇(3)

在这春意阑珊的五月,我们怀着喜悦的心情,迎来了第十七届国防高校(7+6)图书馆联盟学术年会的召开,这是国防高校图书馆界的一件大事,是一次研讨学术、交流信息的盛会。在此,我谨代表西北工业大学全体师生,对本次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光临西北工业大学的各位来宾、各位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

今天,我们在此召开第十七届国防高校(7+6)图书馆联盟学术年会,来自全国13所国防高校图书馆的领导和专家,将共同探讨“双一流”大学建设背景下的“中国云图书馆建设”问题,交流联盟共享平台搭建工作及图书馆业务发展及管理创新。相信这次学术研讨会必将促进国防高校图书馆工作优化与创新,推动国防科技事业进一步发展。

篇(4)

图形与空间观念的教学始终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之一,由于小学生认知能力的限制与空间想象力的局限性,以及教学内容的抽象性,令课堂教学困难重重。为了尽可能地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帮助学生建立健全的图形与空间观念,教师需要采取合理的教学策略与科学的教学方法,全面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与发展。

一、培养小学生图形与空间观念的重要性

小学阶段是学生思维模式建立的重要时期,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图形与空间观念,对于学生空间思维的形成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只有建立健全的图形与空间观念,才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1.图形与空间观念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世界

图形与空间观念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础,准确地掌握平面与立体图形的特点,可以让小学生更好地认识世界,把握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帮助小学生解决学习与生活中各种问题。

2.图形与空间观念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

培养小学生的图形与空间观念并非一个单纯的教学任务,实际上,让小学生形成完善的图形与空间观念,能够为其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比如,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拥有良好的图形与空间观念的学生,可以更快地掌握空间构图的要领。由此看来,图形与空间观念也是提升小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3.图形与空间观念可以促进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发展

图形与空间观念是小学生创新思维形成的基本要素,没有健全的空间观念,便难以形成创新的思维方式。而与小学数学的其他教学内容相比,空间与图形的教学更加直观,且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如果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行对道具进行操作,除了可以起到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作用,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进行主动思考,促进学生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发展。

4.图形与空间观念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图形与空间观念的教学,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更能够使学生在学习与实践的过程中发展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分析能力、几何直觉以及空间想象能力,并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最终促进学生各项能力的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小学数学中图形与空间观念教学的设计原则

1.图形与空间观念的教学设计应当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之上,以便于学生接受和理解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在课堂教学中设置操作环节与互动环节可以起到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减少学生对学习的厌倦,寓教于乐,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程的重点。

2.要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教学方式过于注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而忽视了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因此,在图形与空间观念的教学设计中,应当增加学生参与教学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3.要充分体现课程的探索意义与人文精神

教师在设计课程时,应当注意体现课程的探索意义与人文精神,并将课堂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将“人”作为教育的主体,大力弘扬素质教育的优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小学数学中图形与空间观念设计的教学策略

一直以来,图形与空间观念的培养都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与难点,由于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认知能力的发展还不够完善,因此,想要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的重点,便需要教师用正确的教学策略和先进的教学方法,积极地引导学生,启发学生,帮助学生顺利地完成对图形与空间观念的理解与学习。

1.充分发挥学生的观察能力,奠定学生空间观念的基础

在图形与空间观念的教学中,课堂上所涉及的图形均有自身的现实基础,教师可以通过寻找几何图形在现实生活中的原型,并将学生熟悉的原型引入课堂的方法,把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积累了大量实际形象的基础之上,归纳总结出相应的几何图形的特点,进而形成几何图形的抽象概念,并逐步建立起完整的空间观念。其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塑造学生空间观念的第一步。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对几何图形进行观察,抓住其中的共同点,在其之上建立一个大的概念,并在概念的指导之下,分别找出不同图形之间的区别。

而在对图形的观察中,学生往往只会注意图形间的区别,却忽视了其共同之处。因此,教师应组织学生对运动中的图形进行观察,发现图形的变化规律,并展示平面图形与立体模型之间的转换关系,让学生在掌握平面与空间图形识别方法的同时,培养良好的空间感知能力,奠定学生空间观念的基础。

2.增加学生的实际操作环节,引导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

要想在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快速建立对图形与空间的认识,便少不了学生实际操作过程。在课堂中加入实际操作的环节,能够令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对图形形成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让学生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品尝到学习的乐趣。

(1)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留出动手的空间,给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条件,让学生自行选择工具与方法,寻找操作的要领。

(2)教师要在学生的操作过程中对其进行一定的引导。学生在刚刚接触图形与空间知识的时候,很容易凭自己的感觉行事,导致操作过程中的各种错误。教师在面对这种情况时,应尽量避免批评学生,防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打击,而是要积极地对学生进行鼓励并加以适度的引导,帮助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不仅能够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同时也会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并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体会到解决问题的喜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

3.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加强学生空间观念的深化

实际上,空间观念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想象力的帮助。因此,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帮助学生形成图形与空间观念的基本要素之一。在实际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立体模型的方式,发现三维图形在不同角度上与平面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或者将三维图形展开,成为多个平面几何图形的集合,让学生选择出能够组合成完整三维图形的一组。此类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方位感,并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固定的图形框架,最终从实物中总结出抽象的图形。这样的实际操作活动,不仅要贯穿低年级图形与空间教学的始终,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学习一些公式和定理时,单单依靠教师的讲解,学生很难形成明确的概念,而依靠教学道具的直观演示或亲自动手操作,便能够令学生明白知识的由来,并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深化。

4.帮助学生学会转化性思维,加速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在数学的学习中,一个重要的思维方式便是“转化”。所谓转化,简单地说,就是将一个问题变换成另一种原理相同、但更易于理解的形式,从而更好地认识问题、解决问题。比如,在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观察与实践,包括对平行四边形进行剪切等做法,让学生发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与其同底等高的长方形面积之间的关系,从而让学生自己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底边与高的乘积”这一结论。同理,在对“圆的面积”进行教学时,可以采取将圆形沿直径切割的方式,把圆分割后拼接成近似的长方形的图形,从而让学生得出圆的面积与其半径之间的关系。

5.系统地整理相关知识,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提升

由于图形与空间的知识贯穿于小学数学的各个年级当中,如果不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对以往所学的各类知识点加以整理,学生便很难将零散的知识点整合成全面系统的知识结构,良好的空间观念更是无从谈起。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当中,教师不应只注重新知识的传授,更应当及时地对以往所学的知识加以系统的整理,帮助学生把分散的知识合理地联系在一起,在头脑中形成完整的图形与空间观念。

6.加强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完善学生空间观念的塑造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接触到的知识往往比较抽象和理论化,与实际生活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距离。而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够加深学生对数学理论的认识,让学生熟悉数学理论的应用方法。因此,在对学生进行图形与空间观念的教学时,教师应当加强课堂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在课堂内外均能够完成对知识的应用和探索,帮助学生实现空间观念的完整塑造。

在小学数学图形与空间观念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尊重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地位,了解学生对教学的需求,以学生的视角观察问题,从理论与操作两方面同时入手,加强课堂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才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帮助学生全面地成长。

参考文献:

[1]田凤娟.浅谈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J].成才之路,2008(17).

[2]马锦芳.谈小学数学教材空间与图形的特点[J].小学教学参考,2008(6).

[3]金志龙.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探究性教学的研究[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10).

篇(5)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4.140

2006年,《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推行图书馆总分馆模式。总分馆制是世界现行的一种比较科学的图书馆建设模式,这种模式以其经费统一管理,业务统筹安排的优点,已得到省、市(县)图书馆的推广和认可。初步拟定在未成年人图书馆逐步落实,即由市(县)少年儿童图书馆作为总馆,各中小学图书馆为分馆,建设中小学图书馆局域网,全市中小学生在节假日可就近到附近的学校图书馆借书、阅览,实现资源共享。这对中学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和发展机遇,学校管理层如果能抓住机遇,更新观念,用营销的理念建设图书馆,以现代化的图书馆为卖点,树立图书馆品牌,在教育领域中脱颖而出,赢得更多生源,无疑是成功的“营销”案例。

如何理解“营销”?1960年,美国营销协会提出了“营销”(Marketing)的概念:“导引产品(Goods)或服务(Service)由制造者流向消费者(Consumer)的过程。”由这个概念,可延伸到“读者服务”,即为“打造图书馆品牌形象,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

学校管理层如果能打好图书馆这张牌,将营销活动贯穿于图书馆活动的全过程,不仅能为师生建立一个读书氛围浓郁的校园,更能体现自己的办学特色,打造教育品牌。

1 树立“以人为本”的营销理念

管理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最终决定中学图书馆的发展。“现代营销之父”菲利普・科特勒告诉我们:“营销要做好定位,找到射击的靶心,并时时刻刻不要忘记,公司的目的是创造客户。”图书馆的客户就是读者,中学图书馆要做好定位,找到读者的靶心,想读者所想,做出合理的读者需求调查和预测。

大型公共图书馆谈战备管理,谈体系,谈流程,谈规模,谈大投入。中学图书馆规模普遍较小,我们要掌握读者工作的规律,谈效率,谈质量,谈内部管理,即以资源建设为主向以读者服务为主转移,将以下读者服务工作纳入图书馆的工作总体规划中,使之规范化、制度化。

1.1 用户教育

图书馆在学校时充其量不过是一个教学辅助机构,客观上并不担任任何教学任务,但从帮助、促进图书馆用户知识利用的角度出发,从全面培养、提高学生的素质出发,开展针对性的用户教育是势在必行的。如,可编写图书知识辅导课教案,制作多媒体课件,在新生入学时,开展一系列的图书知识讲座,普及图书分类知识,教会学生检索、查找图书,掌握文献利用的知识。

1.2 形式多样的文献宣传

图书馆馆藏文献的宣传是图书馆帮助、促进用户知识利用的一项基本工作,采用多样,有效的形式主动向读者推荐、宣传文献,展示文献形式、内容,让读者及时了解图书馆馆藏文献,吸引读者到图书馆利用文献。如:编制二次文献、编印新书推介,定期进行了板报宣传、实物宣传等向读者推荐文献。

1.3 主题阅读活动

该活动是文献宣传、图书馆利用教育和文献利用教育的结合体,同时起到了宣传图书馆馆藏文献、传授图书馆使用常识、指导正确阅读和提高阅读技能的作用。

1.4 做好以教学为中心的参考咨询、文献检索工作

通常是指解答读者关于文献、图书馆使用方面的咨询,解决用户的实际问题,并主动读者提供其所需文献、知识的工作。并不是所有的受过用户教育的读者都能顺利地在图书馆中找到所需的文献,特别是一些教师,不一定有时间花费大量时间来查找。针对此类问题,图书馆必须开展更深层次的服务,帮助和促进文献的利用。如:在本馆网站开设参考咨询服务、图书预约服务、推送服务等。

2 推崇“工作很简单,事业不平凡”的价值观

图书馆作为学校的机构之一,其重要性往往被师生忽视,很多人认为图书馆不过是“借书还书”之类的简单工作。所以,在很多学校,图书馆成了安置老弱病残的场所,极大地影响了图书馆应有的功能,使图书馆步入了“重要性被忽视――工作人员素质较差――图书馆作用微弱――图书馆显得无足轻重”的怪圈。实践表明,图书馆工作人员应该具备良好的思想、文化素质,完备的专业技能和健康的身心,才能促进图书馆读者的知识利用。

面对社会上对我们的“工作很简单”的观念,我们要坚定“事业不平凡”的价值观,热爱图书馆工作。虽然图书馆并不直接创造经济效益,但读者利用图书馆之后创造的财富和价值,理所当然有图书馆工作的价值体现。

3 创新让你与众不同

知识创新是指通过科学研究追求新发现,探索新规律,创立新学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文献信息品种和数量激增,学科划分越来越细,内容纵横交错,新陈代谢频繁。管理员在工作中应不断开拓进取,总结经验,开发新理论,既创造文化财富,更促进工作的开展。

4 具有团结协作的精神

人是创新的主体,是利润的载体,员工的集体智慧是任何一个机构获得发展动力的关键因素,我们每一位图书馆同仁要有分享成果的胸襟,发扬团结的力量。作为知识交流系统,应创造宽松和谐的环境,形成互相理解、互相尊重的团体,通力协作,维持整个系统高效、顺畅的运作。

5 结语

随着计算机的运用和普及,图书管理软件的完善和规范,图书馆总分馆制势在必行。以读者知识利用为核心,才能够推动图书馆的发展。中学图书馆应及时定位,以读者服务工作为导向,组织管理和开发利用图书馆资源,树立品牌,成为教育界的赢家。

参考文献:

[1]贾亚平.少儿图书馆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J].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4,(3).

[2]谢平海.谈中小学图书馆的建设和管理创新[J].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3,(9).

[3]沈海云等.知识的利用――中小学图书馆与读者工作[M].海潮出版社.

[4]叶新.科特勒:营销创造客户[J].世纪虹,2003,(4).

篇(6)

[分类号]G251.6

1. 引言

Jame D.Hart曾说过:“大学不可能伟大,除非这所大学有一个伟大的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已成为服务大学教学和科研的文献信息与知识中心,在高校的文化建设与教育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导向与支撑作用。时下现代图书馆理念蓬勃发展,业已融入到专业特色鲜明的高校图书馆。图书馆理念作为一种图书馆意识(理论、学说、观念)是图书馆制度的精神底蕴与文化形态的基础。每个时代、每个国家/地区、每个高校的图书馆制度都是以一定的图书馆理念为设计蓝图而构建起来的。反过来,只有洞见并掌握现代图书馆理念,才能透彻地理解图书馆制度和保证图书馆制度的合理创设与实现。当下,图书馆学界对学科馆员的讨论如火如荼,身为图书馆实践工作者如何理性客观地认识与理解学科馆员这一“时尚”题域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本文通过深入探讨“学科馆员的价值定位”、“学科馆员制度建设的必要性”以及“学科馆员制度建设框架”等内容,以期为学科馆员制度化和科学化运作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向。

2. 关于学科馆员

学科馆员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肇始于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的美国与加拿大,而我国最先开展“学科馆员”服务的是1998年的清华大学图书馆。随着图书馆理念深化和学科馆员实践的不断拓展,学科馆员制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经历了由“被动性单向度的参考咨询服务”到“辅助式双向互动的信息服务”的质化转变,继而又迈向“主动嵌入式多元互动的学科化知识服务”的崭新阶段。

2.1 学科馆员制度与图书馆理念的价值关联

图书馆理念是图书馆从业者应该秉持的价值取向与职业“意识形态”。正确的图书馆理念能够指引图书馆服务实践和图书馆制度变革与前进。一所大学有什么样的大学精神,就有什么样的图书馆文化,而这种图书馆文化决定了它蕴含着什么样的图书馆理念。由此,笔者认为现代高校图书馆理念主要包括大学精神、平等获取、知识自由、自主性教育、专业等内涵。正是由于大学精神与图书馆理念的关联性,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的创新与发展。

如果将“被动性单向度的参考咨询服务”视为“前学科馆员”服务模式的话,那么可以将“辅助式”与“嵌入式”学科馆员服务作为该项制度发展的两个典型阶段。高校图书馆理念对学科馆员的价值融入与制度影响,主要体现在“辅助式”向“嵌入式”阶段迈进过程中学科馆员文化建设与制度内容的变革与创新。这种“理念与制度的关联性”具体表现在不同阶段学科馆员制度的逻辑形式、逻辑依托以及服务责任等方面的变化,如表1所示:

通过比较分析发现,“用户需求牵引”是图书馆理念延伸的根本导向和学科馆员制度创设的逻辑起点。学科馆员作为一种主动式专业性的知识服务,其正确的价值定位直接影响着该制度的创制与发展。

2.2 学科馆员的价值定位

学科馆员是一种服务理念/模式、一项图书馆制度设置,更是现代图书馆理念的具体化与制度化的现实体证。作为高校图书馆理念延伸与服务机制深化的时代产物,学科馆员的价值定位主要表现在文化建设和制度选择两个方面。申言之,学科馆员作为一种服务理念/模式,它表征着现代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由文献信息服务到知识服务的转向,体现了图书馆服务理念的延伸、服务范围的拓展以及服务层次的深化。作为一种制度设置,它反映了高校用户对文献信息需求层次的提升和对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制度化诉求,同时也显示出高校图书馆员专业素质和人才知识结构的大幅提升,并且为知识服务提供了良好的知识与文化环境。在一定意义上,学科馆员的服务职能效度决定了该项制度的价值合理性,即只有服务职能最大效度地发挥、用户的信息/知识需求得到满足之时,才能深刻地反映学科馆员制度的实践价值和现实意义,继而彰显现代图书馆理念与文化精神。

3. 建设学科馆员制度的必要性

根据观点,学科馆员制度在一所高校的实施程度与功用效度,总是决定于这种制度的创设与践行满足这所学校的需要程度。学科馆员制度的实施源于高校文化建设的需求牵引,随着高校知识与文化需求的发展而深化,其具体表现在:

3.1 满足用户专业化、个性化服务需求

随着信息环境复杂性、学科资源专业性与交叉性的日益增强,高校图书馆用户的信息需求与信息行为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用户获取信息过程中的要求越发趋向便捷性、高效性等特征。这就要求图书馆员应该主动了解用户的个性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信息/知识服务,实现图书馆的深层次服务或嵌入式服务。换言之,它需要图书馆员采取积极主动方式介入到科学信息/知识交流和传播过程之中发挥作用,即要求学科馆员在知识发生链条中有一定的角色担当与服务质效。

3.2 高校学科与科研建设需求

随着高教理论与实践探索的不断深入,人们证实一所高校的学科建设与科研发展直接影响着该校基础教育与高层次人才培养的能力与程度。与学科和科研建设发展休戚相关的图书馆渐为高校的研究人员、教师与学生所重视,其工作性质也从“名义上的教辅机构”转变为高校的“信息、知识支撑与保障中心”。一所高校的教育理念与大学精神决定了该校图书馆文化建设与走向,这使得学科馆员制度创设必然受其所服务大学类型(如研究型、教学型等)的深刻影响,正像其在研究型大学中孕育生成一样。在此背景下,现代高校图书馆日益成为学生信息素养的培训基地和科研创新的信息资源库。

3.3 图书馆自身发展的时代要求

在信息爆炸的数字时代,图书馆的文献与数字信息资源建设面临全新挑战,如现有资源设置布局的科学化、合理化问题,图书馆服务的专业化、特色化问题,图书馆知识与文化交流平台的建设问题等。申言之,这些问题的核心就是关于现代图书馆资源(包括文献和数字资源、人、技术及设备等)的“活化程度”与“质效发挥”问题。图书馆理念往往是切合时代要求的,但现实中人们更需要的是“价值回归”与“务实创新”,即需要现实的制度创新来有机整合与深层挖掘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人力资源以及文化制度等资源内在效能来回应时代的要求,于是学科馆员制度应运而生。

3.4 促进馆员自我价值实现的内在要求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高校图书馆的人才结构发生巨大变化,其整体呈现高学历、多方向、年轻化等特

点。如何让馆员在图书馆服务中发挥更大的效能,并使其在工作中寻求深层意义,已成为高校图书馆的重要课题。学科馆员制度的实施恰恰为高层次、高素质的馆员提供了一个业务创新与学术交流的平台,并且为知识型图书馆文化建设开拓了新的空间。

4. 图书馆理念下的学科馆员制度建设

学科馆员制度作为高校知识需求与图书馆理念发展的现实结果,其理论产生与制度设置都需要一定的认知基础和图书馆文化环境。实践表明,成功的学科馆员制度创设往往遵循这样一条逻辑脉络,即“为什么建设(实施必要性)它是什么怎样设置与运作如何评估怎样调整如何使之深化并可持续发展”。因此,本文将学科馆员制度建设厘定为环境要素、建设原则、组织模式、绩效评估及实施策略五个基本要素。

4.1 学科馆员制度建设的环境要素

环境要素主要由工作职责与职业素养、关联性制度措置、图书馆公关影响力以及文化软实力等部分构成。各部分彼此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4.1.1 工作职责与职业素养 学科馆员的工作职责与职业素养是该制度建设的文化要素与环境基础。通过对我国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以及武汉大学等重点高校学科馆员制度进行比较分析,笔者发现现行学科馆员的工作职责内容主要是按“主动联系――熟悉需求――参与合作――定向培训――沟通对话――业务深化――持续保障”的逻辑建构的。因而,其工作职责决定学科馆员应具备的一定职业素养或职业资格,例如:有良好的学习品性与职业道德;具有一定的专业科研能力,且具备中级以上职称;熟练掌握图书情报学的基本知识与方法,并熟悉某一对口专业的学科知识;具备专业程度的信息技能;具有较强的组织、沟通与公关能力;熟练掌握一门或多门外语,等。

4.1.2 关联性制度设置 客观上,学科馆员并不是作为一项独立的制度而存在,它还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关联性制度的辅助与支撑。这些关联性制度,既包括图书馆内部相关配套的规程,又涉及各院系对口学科专业的制度措置。正是由于这种关联性的存在,才为学科馆员的实施创造了必要的制度环境和基础流平台,如清华大学的图书馆教师顾问制度、南开大学的信息教授制度等。结合国内外成功案例,笔者认为学科馆员关联性制度的主要功能在于:①加强馆藏资源科学化与合理化建设;②参与图书馆文化建设与发展;③形成学科化服务的制度对接与信息交互;④建立各院系的信息专家库,深化服务质效,等。

4.1.3 图书馆公关影响力 学科馆员制度创设与发展既有客观必然性,又受主观倾向性因素制约。后者往往反映在高校图书馆的公关影响力上,直接关系到该项制度能否顺利展开。图书馆公关影响力主要表现在:①领导对图书馆的认知、印象与重视度,主要是学校领导的支持与馆领导及各部系领导的重视;②与各职能部门、教学院系之间的关系度;③与读者(教职员工、学生及其他)的联系度;④与校外图书馆及文献机构的资源建设共享与合作度,等。

4.1.4 图书馆的文化软实力 学科馆员制度是图书馆服务的创新举措,又是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创立与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深受图书馆文化软实力的影响,与图书馆文化软环境休戚相关,如图书馆理念、图书馆伦理等。这种关联性主要表现在:①图书馆文化软环境为学科馆员制度创建提供基本的价值取向和文化空间;②学科馆员制度的有效实施和可持续发展需要图书馆软文化的必要理论支撑;③学科馆员制度是图书馆文化软实力延伸的一种产物,表征着一种高校图书馆服务理念走向具体化与学科化。

4.2 学科馆员制度的建设原则

有些高校在创设学科馆员制度的过程中往往陷入一定的认知误区。如功利主义倾向严重,忽视对制度的全面了解和根本性认知,缺乏项目的可行性论证,盲目追求不切实际条件的服务创新等。这些误区极易导致学科馆员制度变为装点门面的“形象工程”,流于形式或是短暂夭折,严重损害图书馆的信度和形象,影响图书馆自身的服务创新与发展。因此,在选择实施学科馆员制度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4.2.1 立足现实,着眼未来 该原则是指图书馆创立学科馆员制度是否具备充分条件,它究竟服务哪类读者,能提供怎样的图书馆服务。设立学科馆员成为高校图书馆发展一种趋势的同时,也是一种制度选择的结果。因此,就制度生长而言,既要从现实出发,又要立足发展。

4.2.2 扎实理论,务实创新 任何一项制度设置,都依托于一定的理论支持。学科馆员制度实施的前提之一就是在理论基础上,结合本馆工作实际,进行可行性论证;并且在制度开展过程中,还应不断完善其理论基础,为实际的工作需要提供必要的理论指向。此外,着眼未来要求制度本身要务实创新,即理论要紧密联系实践,服务现实。

4.2.3 服务实践,稳步推进 服务实践是学科馆员制度的内在属性和价值基础。学科服务的质效是学科馆员的价值体证,也是该制度建设的重要评估依据。事实表明,在该制度践行过程中,即深入开展学科服务的同时,图书馆要及时收集、获取与制度建设相关的反馈信息,并加以重视与利用,稳步建设,这样才能不断完善学科馆员制度。

4.3 学科馆员制度的组织模式

学科馆员工作的专业性与复杂性使得该制度的组织模式选择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图书馆的组织结构与人力资源样态。本文系统介绍一下目前较为典型的“组织集中――人员分散”模式。

4.3.1 组织定位 图书馆要建立“学科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优选各部门的人力资源作为学科馆员,实行以参考咨询制度为依托的集中组织,建构一支组织高效、“跨部门、虚拟的学科服务团队”。其主要举措有:①明确中心与部门问的“调度”关系,强化部门与部门间的“协同”关系,以发挥图书馆内学科服务管理职能的最大效度;②在优化管理成本的前提下,“中心”要有效地调度与整合馆内的技术、信息以及人力资源,最大程度地为学科服务提供资源保障与智力支持。

4.3.2 机构设置 依据学科服务具体职能与分工,“中心”下设“文档与评估组”、“学科资源建设组”、“检索与培训组”以及“学科服务组”(见图1)。

・文档与评估组。建立学科馆员与学科服务信息库,“负责学科服务工作的文件归档、计量统计”,跟踪、监管受理课题、问题的服务进展情况,并对学科服务流程及学科馆员进行绩效评估。

・学科资源建设组。对本馆所藏有关学科资源及网络专业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组织、整理、发掘,形成动态序化的专业学科资源库,提升馆藏资源“知识浓度”;根据反馈有关馆藏建设的数据信息,连通其他图书馆资源及文献信息中心与之合作共建共享,调节相关学科资源建设方向,满足用户的专业化、高层次需求。

・检索与培训组。该组职能是建立在参考咨询业务基础上,提供专业资源的定题检索、主题追踪、信息推送以及专业信息检索培训等深层学科信息服务,

以保障教学科研的信息/知识诉求。

・学科服务组。该组是专业学科对口院系联络人员的集合,主要负责对院系的学科需求进行调研与整理,建立专门的用户库,有针对性将国内外学术研究动态、前沿信息以及馆藏专业资源更新状况、特色数据库等推送至用户。此外,还负责及时收集图情教授反馈的关于图书馆资源建设的信息,提交至“中心”的文档与评估组,以指导学科服务建设的内容与方向。

4.4 学科馆员制度的质效评估

该要素是指通过建立公正、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采取科学的评估方法及程序,对学科馆员制度所关涉的制度环境、资源配置、人员素质以及服务效能等结构要素进行价值判断,以引导学科馆员制度的良性与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通过引入“全面质量管理”(TOM)、“层次分析法”(AHP)、“模糊综合评价法”等多种方法尝试对学科馆员制度进行质量评估,如学者廉立军利用“AHP”提出了“包括3层次、7大项、28个指标”的高校学科馆员服务质量的层次评价体系。实践证明,质效评估之意义在于:①衡量学科馆员的信息服务工作,深化服务层次;②规范服务行为,明确服务目标;③保证制度有效展开与深化发展;④拓宽服务领域,提升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影响力,等。

4.5 学科馆员制度的实施策略

4.5.1 认知策略 学科馆员制度作为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项目之一,是建立在“理念共识、有效沟通、团队协作、机制保障”条件的基础上的服务模式。在实施该制度之前,图书馆要深入馆内与对口院系,充分做好制度可行性调研工作,以确保制度为需求所牵引,对制度理念与组织架构认知清晰。申言之,要结合学校教学、科研状况,制定稳步推进、行之有效的实施方案。

4.5.2 目标策略 它包括图书馆要明确学科馆员的价值定位、设定学科服务对象、按阶段定制目标计划并展开实施以及确立学科馆员绩效评估的价值依据等。

4.5.3 运作策略 在制度运行过程中,要利用馆内已有资源、考虑现有环境与承受力,充分发挥资源效能;合理推行学科服务的各项业务,分步骤、分阶段运作;有效协调、处理服务中的各种关系,降低制度成本,为读者节约时间;鼓励学科馆员积极参加学术科研活动,提升其学科服务的业务水平;注重服务宣传、突出工作重点,等。

4.5.4 评估策略 对该制度进行质效评估需要采取一定的原则与方法,以实现评估效能的最大化。如实施可行性――科学性原则、客观性――导向性原则、定量与定性的有机结合原则、馆内与对口院系评价相结合原则等。

5. 结语

诚然,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价值定位与制度建设依托于现代图书馆理念的创新与发展。由学校文化与现实知识需求所决定的学科馆员制度的确立与实施,展现了高校图书馆服务多元化、深层化走向,同时也昭示着现代图书馆理念的现实回归。学科馆员制度是现代图书馆员的知识能力与知识结构、图书馆理念与图书馆制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是图书馆作为信息与知识文献中心开展学科化、个性化服务的一种重要形式。在一定程度上,科学有效的学科馆员制度预示高校图书馆服务价值的升位,这将有助于高校图书馆职能角色从“教辅单位”向“教研单位”的转变,并且在一定程度凸显了现代高校图书馆“教辅建馆――文化兴馆――知识立馆”的渐进式服务与教学的战略办馆理念。

参考文献:

[1]凯恩,图书馆这一行,凤仪知识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编译组,译,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353―360.

[2]蒋永福,图书馆学通论,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09:137.

[3]清华大学图书馆,学科服务[2010-10-01].http://lib.tsinghua.省略/service/sub-iibrarian.htmI.

[4]南开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2010-10-01].http://lib.nankai.省略/tsfw/xkgy.htm.

篇(7)

引言:著名的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不能促进学生进步的课堂教学是毫无益处的,而且,如果课堂教学没有实际作用,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严重的损失。随着我国社会水平和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观念深入人心,对教师的教学方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顺应教改的步伐,转变自己的教学思路。只有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同时也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一、“鸡兔同笼”问题的解决

“鸡兔同笼”问题早在一千五百多年前的《孙子算经》中就出现了,而北师大版的小学五年级数学课本的“数学广角”环节再现了这一题目。“鸡兔同笼”问题表现出了我国历史悠久的数学文化,解决这个问题能够大大增加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逻辑思维的能力。“鸡兔同笼”问题贴近生活,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在以往的教材中,这类问题一般是针对水平较高的学生,用来锻炼自己的能力,而新教材则把这道问题作为全体学生都能够面对的问题。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有多种多样的方法,例如假设法和列表法等,也表现出数学学习的灵活性。下面通过课堂上使用列表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教师:大家通过了解这道题目,知道主要问题是什么吗?

学生:题目告诉我们鸡兔共有八只,脚共有二十六只,问鸡和兔子各有多少只。

教师:大家可以先猜一下结果,也可以和你身边的同学交流一下,比较一下答案。然后来列举一下可能的情况。

学生:可能的情况有七只鸡,一只兔子;六只鸡,两只兔子;五只鸡,三只兔子;四只鸡的话,就有四只兔子;三只鸡,五只兔子;两只鸡;六只兔子;或者一只鸡,七只兔子,这么多种情况。

教师:还有其他可能吗。

学生:全部是鸡或者全部是兔子。

教师:那么我们来分别计算上面的情况,看哪种情况下,脚的数量是二十六只。大家来计算一下。

学生:计算后得到的结果是有五只兔子和三只鸡。

通过上述课堂教学的过程,让学生自主的解决了“鸡兔同笼”问题。这种方式加强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解决问题的初始阶段,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发散自己的思维。然后让学生列举所有可能的情况,再引导他们通过计算得到正确答案。让学生了解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鸡兔同笼”问题的教学反思

从小学数学“鸡兔同笼”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可以引起数学教师的反思。第一个方面趣味是最好的老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课堂教学基本成功了一半。通过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活跃课堂氛围,转变传统课堂枯燥无味的气氛,能够大幅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只有有了求知欲,学生才会主动去了解问题,解决问题。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感受到解决问题带来的快乐,满足他们丰富的学习欲望,才能保证高涨的学习热情。美国的教育学家通过研究证明,激发了学习兴趣,学习效果能够成倍增加。孔子的《论语》中也提到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之不如乐之者”,只有激发学习兴趣,才能达到教学的最终目标――快乐学习。但是,现今很多小学数学教师,虽然知道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理念,但是仍然固步自封,不远转变观念,填鸭式的教学,造成课堂效率低下,浪费时间,又阻碍了学生的发展,所以,激发兴趣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至关重要。

学无定法,掌握方法也是提高学习质量的重要因素。而课堂教学除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方法。在“鸡兔同笼”问题的教学中,就体现了以下两种数学方法:

(1)检查检验:要保证得到的答案准确,就要做好检查和检验。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检查习惯,能够揪出在解决数学题时出现的问题,保证答案符合题目要求。在教师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后,很多同学会将答案弄错,比如将鸡和兔子的数量弄反了,这种情况是很常见的。所以,检验是保证解题正确的重要方法。通过方程或者其他方法得到了鸡和兔子的只数,还要通过计算总的脚的数量,来保证答案的正确性。检查和检验,是学生务必养成的良好学习习惯。

(2)数形结合:数学知识是比较抽象难懂的,而且小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水平都还不高,对过于理论性的解题方式,很多都是一知半解。针对这个问题,在数学教学中就要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教师可以使用符号、图形来代替题目中的元素,通过题目中的条件将这些元素结合起来,就能很快得到答案。教师还可以利用现今普遍使用的信息化技术,通过计算机、课件让抽象的数学知识更加形象、易于理解,课件还能够提供给学生视觉、听觉上的全方位的接受知识的方式,能够有效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小学生的思维方式还不是很成熟,而且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发展过度的阶段,所以,这个阶段接受的数学知识,仍然具有较强的具体形象性。数学知识贴近生活,数学上的很多问题,都能够用生活上的知识来解答,而我们也可以使用数学知识解答生活中的难题,所以,数学和生活是紧密结合的。数学课堂的教学内容都是来源于生活的,经过知识性的凝聚和提高,成为专业的数学知识。学生对来源于生活的数学知识接受程度最高,而且,在讲解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学生首先能够通过自己在生活中的体验,了解这部分知识的大致内容,基本相当于预习,对接下来的学习有很大帮助。

结束语

综上,通过小学数学课本中的“鸡兔同笼”问题教学,可以发现教学中仍然存在一定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使用多变的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知识的生活化,让抽象的数学知识易于接受。这样才能做好小学数学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篇(8)

以师生为本就要改变传统模式,变封闭为开放,变被动为主动,为师生提供多元化、个性化的服务,更充分地享用以师生为本的服务理念带给他们的便利和快捷。

一、学校图书馆“以师生为本”的理念

以师生为本就是指教师和学生的一切活动都应该以生存、自尊、发展等需要为出发点。从师生获取知识的途经来看,阅读与知识、信息需求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学校图书馆给师生提供阅读和获取知识信息的场所,努力倡导“以师生为本”的思想理念,这不仅是体现学校图书馆本质职能的需要,也是社会文明程度提升的重要标志。学校图书馆要以师生需求为轴心,最大限度地满足师生的阅读欲,提高师生对图书馆服务满意度。

1.师生至上的服务意识,是学校图书馆显著的特点之一,它贯穿于学校图书馆实际工作的始终。学校图书馆围绕师生需求开展扎实的服务工作,想师生所想、急师生所急,为广大师生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源、信息资源。师生至上的学校图书馆服务意识,是学校图书馆师生工作中“以师生为本”思想的具体深化与实效体现。

2.学校图书馆的平等理念。平等是普遍原则,它要求图书馆工作人员在师生工作中,践行无等级差别、无身份界限、无强制和无歧视的服务,就是对所有的师生应持平等和态度;师生享有均等获得学校图书馆阅读资源、信息的权利。学校图书馆的工作机制。

3.学校图书馆是以保障师生获取知识和信息为前提的。所以藏书是否合理,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能力如何、制度建设是否合理有效、服务项目和方式方法是否科学等,都应该以是否有利于师生获取知识和信息来加以评价,这就是学校图书馆始终以保障师生利益为核心的工作机制。

二、在学校图书馆工作中实践“以师生为本”理念

以师生为本就是以师生为中心,把教师与学生放在应有的主体地位,适应和满足师生获取知识和信息需要,不断提高与完善图书馆的服务手段和方式、不断改革学校图书馆的服务项目与内容,使师生更方便快捷、高效地享受到学校图书馆的所有资源与信息。

1.加强宣传,区别对待:区别对待不同专业、不同年龄的教师群体和不同层次、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群体,研究每个对象需求心理与文献利用习惯,选择适当途径、形式、媒体、手段等进行宣传,减少盲目性,保障为师生提供服务的时间,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在学校图书馆进行阅读或获取文献,使其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阅读和获取信息的需求。

2.学校图书馆的公益性:这是学校图书馆与其他书店等图书服务商最显著的区别。图书馆必须是非营利的,以提高服务质量为宗旨,让师生获取更多的知识和信息。学校图书馆公益性就是在为师生提供免费服务工作中体现出来的。

3.学校图书馆的社会化服务:社会化服务就是为师生提供最完备的学习与阅读条件,可以长时间、方便地、自由地利用其载体进行自学、阅读和查阅文献。

近年来,学校图书馆的服务设施设备有了改善,服务理念有了很大提高,也在不断地整合各种信息资源,积极引导师生利用网络等渠道,让师生可以在家中都能得到图书馆提供的服务。

4.积极改善的学校图书馆服务环境:服务环境主要体现在服务窗口的设置是否人性化,文献等资源的合理配置是否充分体现师生心理特征。学校图书馆提供的一些特殊的服务项目更体现了人性化,如有些学校图书馆为了充分考虑女生阅读,在构建阅览室时,还充分考虑女生的特征等。

总之,作为学校图书馆一员,应当不断改进与提高学校图书馆服务水平;不断拓宽服务理念,深化服务层次;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提高知识水平;牢固树立“以师生为本”的服务理念,使图书馆真正做到以德育人,以德服人。

篇(9)

中图分类号:B8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1-0279-02

一、心理学在高校图书馆工作中应用的必要性

1.读者的道德失范行为时有发生,因而有必要对新生读者进行心理教育。本人从事图书管理工作多年,对于图书馆中的一些不良现象深有感触。由于一些素质较差同学的不良习惯,导致了馆内阅读氛围不佳。例如,由于馆内座位有限,高峰时期,很多同学利用书本和书包等物品进行占座,导致相当一部分同学无座位可坐;在馆内看书吃东西,污染图书,随地乱丢果皮纸屑等现象时有发生;经常有借阅的图书被污损,缺页和在图书中乱写乱画的现象,令很多馆员都感到无可奈何。

面对读者道德失范的行为, 一方面, 增加了图书馆的管理成本和管理难度;另一方面, 也对其他读者正当权利造成了侵害,其所作所为对失范者本人长期的道德修养也极为不利。有鉴于此,我们可以利用社会心理学的第一印象的原理,从源头抓起,对于刚入学的大学新生进行入馆教育。

2.图书馆工作人员经常遭遇投诉,因而需要研究读者的心理。高校图书馆的读者群体主要是在校大学生、教师和科研人员,他们对知识和信息的要求高、需求迫切。因此,他们对文献信息基地的图书馆所抱的期望值必然很高,希望能够在图书馆及时找到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并且得到最优质、最便捷的动态服务。而“人无完人,金无赤金”,图书馆在提供文献或信息服务过程中,总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遇到读者的投诉,这在所难免。针对读者投诉,图书馆馆员要对读者进行心理需求分析,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补救服务的失误,不断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从而提高读者满意度,推动图书馆事业稳步向前发展。

3.高校图书馆员容易出现心理健康和职业倦怠,需要进行心理辅导和和治疗。随着中国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图书馆管理制度改革刚刚起步,有待于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在新体制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之前,旧有的平均分配、岗位终身制、论资排辈等固有模式还有所存留,尤其在用人制度和考核评估制度方面。在用人制度方面,虽然引入人才竞争机制,实行岗位聘用合同制等,还不能完全唯才是用,部分高校仍然把图书馆作为安排闲杂人等的最好去处,这对引进的高学历人才不免产生不良的影响。在考核制度上也体现不出多劳多得,平均主义“大锅饭”挫伤了图书馆员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同时论资排辈导致馆员职称晋升困难,生存状况无人问津,精神生活枯燥乏味。更由于图书馆员的工作要保持安静,不能及时与同事倾诉、排解心中的不满,缺少社会关系的支持,长此以往,负性事件的不断堆积就会导致职业倦怠。高校图书馆应该主动协调与员工的关系,提供员工必要的心理支持,及时提供建设性反馈意见,接纳图书馆员合理的建议和意见,提供工作训练和工作轮换等机会;深入整合内部资源,明确任务分配,阐明角色责任,工作绩效评定尽量合理化;关心图书馆员的生活困难,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馆员应重视有效的自我管理,及时宣泄不良情绪,积极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定期体育锻炼,经常进行自我反思,增强承受能力;建立自己的支持体系,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及时梳理淤积的不满和郁闷情绪,寻求同事和领导的帮助,解决生活难题。

4.图书馆管理方式落后,造成馆员工作积极性不高,工作效率低下。由于图书馆管理员工管理工作方式的落后,图书馆容易出现员工工作满意度和忠诚度降低、工作绩效下降、员工懈怠和敌对行为增加、核心员工流失、情感投入淡漠等问题,严重影响着图书馆的和谐和管理。这对于图书馆工作的开展是十分不利,因而有必要从管理心理学的角度,采用心理激励方式以调动馆员积极性,提高图书馆管理工作水平。

二、心理学理念在高校图书馆工作中的分析与

运用

(一)利用心理学原理,积极进行入馆教育

“首因效应”,也叫“第一印象”效应,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发现,与一个人初次会面,45秒钟内就能产生第一印象。第一印象能够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而对于刚入学的大学新生进行入馆教育,就是利用首因效应,让新生能对图书馆留下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有利于增加新生今后在图书馆的利他行为,减少不文明行为的发生。只有这样,才能从源头上,减少读者的道德失范行为,降低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成本和管理难度。

(二)增强图书馆员工的服务意识,把握读者心理,提高服务质量

“一切为读者”是图书馆工作的宗旨。从心理学角度来说,不同性格、不同气质、不同工作情况的人有不同的阅读心理需要,据此,可把读者按阅读心理需要大致分以下几种类型:(1)学习型,学习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一般说是获取知识;(2)情报型,在工作中,我们接触的部分读者是为了取得最新信息为目的;(3)研究型,这类读者阅读是为完成某项任务,需要的文献及其种类是由任务和文献现实的内在关系决定的;(4)求实型,这类读者一般都有明确的阅读动机,他们为充实某些知识或带着某个问题而来,阅读的目的是吸收他人的研究成果,避免重复劳动;(5)余暇型,这类读者无明确的阅读目标,具有随意浏览性特点,他们在工作学习之余,到图书馆来放松一下,随意翻看。

不同类型的师生读者有不同的需求。在为师生服务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心理学研究中的问卷形式,积极主动的去把握读者的心理需求、心态和其他要求。从而使我们工作不仅仅是满足现在的服务,更能对读者的需求有一定的预见性。增强了高校图书馆工作的预见性,对于把握今天这个知识以几何级速度更新时代的脉搏,提高我们图书馆工作的人性化和现代化特色是有很大裨益的。

(三)保持图书馆员工的心理健康,提高工作效率

由于图书馆工作的特殊性,造成了许多图书管理员有心理问题。有周建华[1]等学者作过专门的调查。他们对三所高校、两所中专的二百多名图书馆员发放职业心态调查问卷,结果显示:自觉心理有压力的图书馆员占被调查人数的86.19%,占的比例相当高。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包括社会压力,经济压力,职业压力和馆员自身认识偏差以及人格特征缺陷等复杂原因造成。

正因如此,只有保持一个有积极健康心态的图书管理队伍,才能提高图书管理工作的效率,从而能更好的服务于高校师生。为了提高图书馆员工的心理健康水平,可以与高校服务于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咨询机构――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中心进行合作,这对于高校心理咨询辅导机构的工作面也是一个很大的开拓,对馆员进行个体咨询和团体辅导。具体措施如下:第一,定期开展对馆员的心理健康普查和筛选,对馆员开放咨询室和心理宣泄室,有助于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从而能促进图书馆工作的服务的效率;第二,定期进行团体咨询和辅导,有助于建立一支有团体向心力的馆员队伍,促进图书馆工作更好的展开,从而能促进馆员之间更好的沟通和团体协作,改善管理工作,提高工作满意度,增强人际关系的融洽;第三,帮助馆员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促进图书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减少馆员的职业倦怠,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图书馆员工队伍结构的改善和可持续发展。

(四)采用心理激励方式以调动馆员积极性,提高图书馆管理工作水平

1.需要激励。需要激励就是通过对需要的满足来引起和增加积极行为动机的方法。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在管理工作中, 要使激励目标具有吸引力,就必须使目标与组织成员的未满足的需要相联系。这就要求管理人员经常调查馆员的不同需要,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 以做到逐步地、合理地解决。馆员的合理需要得到满足就能焕发个人的工作热情, 有效地激励馆员的工作积极性, 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2.目标激励。目标是指行为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 是激励人们有形的、可以测量的成功标准;设置目标是一种强有力的激励,是完成工作的直接动机,也是提高激励水平的重要过程。

3.强化激励。强化激励是运用奖励和惩罚等强化手段进行激励的方法。明确奖惩机制,通过赞许和表扬, 激发馆员积极肯定的情感,形成奋发向上的激情;给工作出色者更多的发挥潜能的机会和相应的物质奖励, 使其得到精神上和物质上愉悦的满足;组织吸收工作优秀者参与领导层的决策,增强馆员的主人翁意识和工作责任感,充分发挥其主动精神及创造才能。在运用奖励手段时要注意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 以精神激励为主、物质激励为辅。奖励时还要注意创造有效的心理气氛。力求公正, 实事求是,方式要多样化;惩罚要轻重适宜,公平合理。

4.竞争激励。个人和组织只有在竞争的环境中才能激发起自身活力, 不断超越自我,改进学习,提高素质。改革图书馆现有的人事管理制度,打破“铁饭碗”、“等靠要”的观念,对现有人员实行聘用制,实行公开、公平竞争和择优上岗等竞争机制,从而使员工树立强烈的进取心和竞争意识,以便充分发挥人才的创造潜能,做到人尽其才。

三、结束语

大学图书馆工作目的和出发点都是围绕为读者服务而开展的。在掌握读者心理的同时,对图书馆馆员来说更应该要加强自身的修养,在探索图书馆心理学规律和特点的同时,要切实加强大学图书馆的建设和管理工作,更加主动、积极地为读者服务。除此之外,馆领导还应该“以人为本”,多关注一下馆员的心理健康和职业生涯。正因为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活动规律的学科。心理学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将心理学理念与图书馆工作相结合,对读者服务过程中的心理及活动规律进行分析,对馆员的心理健康进行关注,对图书馆员工管理工作进行探讨,有助于广大图书管理工作者更好的开展工作,践行“读者至上、服务第一”的图书馆工作宗旨。

参考文献:

[1]成实.高校图书馆新生入馆教育探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8, (20).

[2]侯富芳.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心理失衡问题试探[J].河北科技图苑, 2004,(4): 64-68.

[3]金健.高校图书馆员与读者矛盾的心理分析[J].网书馆杂志,2006,(7):40-41.

篇(10)

图书馆工作报告1时光匆匆,岁月如梭,一个学年已经结束了。在本学年中,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学校图书室管理工作有了明显的提高。现将过去一学年的工作情况作个简要的总结:

一、规范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1、健全各种管理制度,正常开展借书、阅览活动,对新进的图书,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分类、编目与整理,为每本书登记建卡,为每位老师、学生办理借阅卡,做好图书和资料的出借工作。

2、认真学习《中小学图书馆规程》,增强了服务意识,使工作达到规范化、制度化,全心全意为全校师生服务。

学校图书管理工作嬴得了全校师生的一致好评。

3、及时为教师编写好各种图书和资料索引,一有新书及时提供新信息,以便教师查找、查阅,全面提高学校图书室资料的流通率,利用率,充分发挥学校图书室的作用。

4、培养班级图书管理员,加强了爱护书籍的教育,指导学生合理地保管书籍:注意防潮、防折、不涂划、不污损,一学期来,图书室的图书完好无损。

二、开展活动,发挥育人功能

为了适应学生乐读这一目标,图书管理员能有目的地向学生推荐新书,这一年中,我校共增添图书2千多册,大大地扩大了学生的阅读范围。本学年中,开展了小学生“科普创新”征文比赛、“爱国主义教育”等读书竞赛,“礼仪教育”知识竞赛,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了良好的读书方法。

一学年来,活动的开展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口头能力、写作能力、鉴别能力和欣赏能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根据师生的需求,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广泛地增添各种书籍,加强管理,更好地为师生服务,把图书室办得更好,使之在教育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图书馆工作报告2今年以来,我在上级领导的指导下,在图书馆全体同事的帮助下,圆满完成了今年的各项工作,受到了教职员工和学生们的好评,下面我把今年的工作情况向领导和同志们汇报如下。

一、加强政治理论学习,进一步增强了干好工作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今年以来,我在上级的要求下,积极参加政治教育;利用业余时间看书看报,学习时势,关心党和国家的建设发展;主动向校内外的先进人物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和服务意识。经过学习,使我认识到,虽然图书馆工作是平平凡凡的服务工作,但是自己的一举一动,无不体现着图书馆“一切为了读者”的宗旨,体现着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今年十月初,我因病做了手术,医生再三嘱咐要加强休息,可是,考虑到图书馆人员少,工作任务中,就在身体尚没有完全康复的情况下,坚持到岗工作。

二、积极投身本职工作,努力用良好的工作作风为集体增光。

热爱本职岗位是干好工作的前提,我感到图书管理工作适合我个人的性格,我也非常喜欢这个职业,所以我的工作态度始终是积极的、主动的。在每天的工作中,无论自己多么劳累、心情多么烦躁,都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时刻保持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认真负责的工作精神,坚持做到笑脸相迎、热情服务;对于读者的提问,我总是细心的帮他们在计算机上检索他们所需要的文献资料,并提供给他们查找所需资料的准确架位,为他们提供优质的服务;对待新生,由于他们不了解图书馆的管理制度,不熟悉流通程序,我就坚持做到耐心讲解、主动帮助;对于违纪的学生,我也在坚持原则进行处罚的前提下,积极帮助他们想出弥补措施,当他们对规定不理解,产生怨愤情绪或过激行为时,我一方面控制自己的情绪,耐心对他们讲解图书馆的规章制度,一方面一如既往的为他们服务,赢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一年来,我没有因为任何原因与借阅图书的师生发生争吵。

三、认真总结工作方法,不断提高工作效率。

做好本职工作,仅有一腔热情是不够的,还要勤奋钻研、努力学习,每项工作都有自己的客观规律和工作方法,只有不断地摸索工作方法,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对此,我一是牢记岗位责任制和图书馆的日常管理制度、图书借阅制度等知识;熟练的掌握图书分类、管理知识、图书采编、回溯建库和计算机操作技能等工作中必备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二是坚持利用业余时间有计划有步骤的深化学习图书管理和流通知识。工作任务繁重,我就利用业余时间开展自学;实践经验不足,我就主动向馆领导和周围的同志请教;计算机操作不熟练,我就利用家里的机子练习打字的技能。经过努力,我已经能够完全胜任图书借阅、辅导咨询、导向阅读等工作。

四、强化协作精神,努力与同事搞好团结。

在工作中,我能够和同事们互相帮助,互相关心,互相体谅,团结一致,共同进步。一方面我自觉服从上级的领导和管理,在图书上架、整架、卫生清理、回书建库、流通借还等工作中,不怕吃苦受累,在干好分配给自己的任务的同时,积极主动帮助其他同志。另一方面我主动与同事搞好团结,特别是对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同志,主动关心他们的生活,帮助他们熟悉工作职责、工作环境、工作流程,使他们较快的适应了新的工作岗位。

当然,由于自身能力和水平等各方面的原因,我还有很多问题和不足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改进,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图书馆工作报告3从去年进入学校就接到图书管理员的工作,以前总以为图书室的工作只是简单的“借借还还”,其实他是一种学术性、技术性、创造性极强的工作,同时也是一种复杂、细致而繁琐的体脑结合的艰苦工作。需要耐心、细致、周到的服务态度。

一、进取探索,坚持科学规范管理,严格执行各项制度。

科学规范管理图书,健全执行规章制度是开展优质服务的基础。工作中,我严格执行图书室各项规章制度,如外借、阅览、视听、赔偿等,使书能迅速转入流通,各种阅读辅导宣传能及时面向广大师生,定期对教育教学供给信息,确保图书在小学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二、日常工作完全按照管理标准进行运作。

我们图书室进取配合教育教学工作,宣传工作,向广大师生推荐介绍好书、新书,在提高工作效率上下功夫。一是勤整理,对归还的图书每一天及时归类上架;二是勤检查,对师生在借阅时抽乱、插错的书籍勤查找;三是勤过目,勤到书架旁看一看,对图书的位置了如指掌。为师生查找资料节省了时间,提高效率,获得了师生们的好评和赞誉。

三、开放学生图书馆,组织开架借阅。

三~六年级各班由四名图书管理员负责组织本班学生借阅,学生自行选取图书,然后由图书管理员登记日期、书名、价格。大多数学生都能认真阅读所借图书,并且保管好。图书的流通率比较梦想。

四、对全校师生全方位开放阅读,切实发挥教育教学第二课堂的作用。

热心为师生服务,急读者所急,想读者所想,全心全意,全方位为师生服务,充分做好了他们教学中的助手和顾问。在师生借阅时,我们做到了"百拿不厌,百问不烦。"我们每一天接待全校师生,尽管工作量大,任务重,由于我们充分做好了准备,管理到位,职责心强,学生都高兴地来,满足地走。

五、充分发挥图书室的教育教学服务功能。

科学管理是图书室工作的手段,而图书室的服务工作是它的最终目的。图书室服务的实质是“为人找书”、“为书找人”,为将图书收室藏的各种书刊推荐给最需要的教师和学生,为尽量发挥藏书的资料作用,图书室对师生实行开放服务,给师生供给更多、更自由地选书机会。我平时注意倾听师生的意见,在调研的基础上,针对不一样年级、不一样学科、不一样爱好的教师和学生主动推荐和供给他们最感兴趣的书刊。

六、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学习业务知识,端正服务态度。

我边工作,边学习,不断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和工作实践本事。在图书管理中既注重"管",又不忘"理",认真探讨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在学生阅读过程中,我们进取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这些工作看似简单,做起来比较麻烦,但我从没有怨言,图书馆真正成为广大师生最愿意来的地方。

图书管理工作是十分繁琐而又神圣的。我们管理的是图书,传播的是文化和思想。所以,在今后工作中,我们要以满腔的热情更加努力地工作,始终如一地遵循高效能、全方位、准确有效的为教育教学服务,为广大师生服务的宗旨,每项工作都做到"严、细、实",管理要有章有序,有始有终,使图书馆所有图书资料最大限度的得到利用,让图书室成为我校的礼貌窗口单位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平凡的工作能够创造出不平凡的成绩,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再接再厉,以不断创新的精神风貌,服务教育教学第一线,力求把工作做得更实,更好。

图书馆工作报告4一学期以来我担任图书管理员工作,以前总以为图书馆的工作只是简单的“借借还还”,其实他是一种学术性、技术性、创造性极强的工作,同时也是一种复杂、细致而繁琐的体脑结合的工作。需要耐心、细致、周到的服务态度。现将本学期图书馆管理工作做个简要的总结:

一、规范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分类汇总是我接手图书馆管理的第一项工作也是首要工作。刚刚接手,整个图书馆的书籍凌凌乱乱,各类图书交差摆放,杂乱无章。为了规范图书馆各项管理规章制度,根据图书馆特点,我集中时间依照第四版《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对文献书籍进行正确分类、上架。培养班级图书管理员是我的第二项工作。每次借阅,我都对班级图书管理员进行爱护书籍的教育,指导学生合理地保管书籍:注意防潮、防折、不涂划、不污损。

在日常管理中,我在提高工作效率上下功夫。一是勤整理,对归还的图书及时归类上架;二是勤检查,对师生在借阅时抽乱、插错的书籍勤查找,然后“踢”出来进行“归队”;三是勤过目,勤到书架旁看一看,了解各类图书的位置。尽量为师生查找借阅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二、充分利用图书资源,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学生阶段是人生读书的黄金时光,为了激发同学们爱书的情感,积极鼓励学生去多读书,从小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本学期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共13个班,图书馆保持全天开放,只要有需要,就可以以班为单位来图书馆借书。图书馆确保让每位同学都可以借阅书籍,让他们都学会读书,都来读书,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视野。

三、对全校师生服务,切实发挥教育教学第二课堂的作用。

科学管理是图书馆工作的手段,而图书馆的服务工作是它的最终目的。图书馆服务的实质是“为人找书”、“为书找人”,为将图书收室的各种书籍推荐给最需要的教师和学生,为尽量发挥藏书的资料作用,图书馆对师生实行开放服务,给师生提供更多、更自由地选书机会。我平时注意倾听师生的意见,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不同爱好的教师和学生主动推荐和提供他们最感兴趣的书籍。

四、认真学习业务知识,端正服务态度。

我边工作,边学习,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工作实践能力。图书管理工作是非常繁琐而又神圣的,管理的是图书,传播的是文化和思想。因此,在今后工作中,我们要以满腔的热情更加努力地工作,始终如一地遵循高效能、全方位、准确有效的为教育教学服务,为广大师生服务的宗旨,把每项工作都做到“实、细、严”,管理要有章有序,有始有终,使图书馆所有图书资料最大限度的得到利用。

五、存在问题。

学校图书馆虽然发挥了它应用的功能,但同时也存在不足,班级阅读量参差不齐,有班级班主任、语文老师不够重视,学生借书不够积极,还有学生不借书,有的学生不能够及时还书,希望今后班主任、语文老师能够重视学生借、还书工作,我们一起把工作做得更好。

少数学生不够爱惜图书,图书破损现象时有发生,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克服不足,进一步发挥图书馆的育人功能,把图书馆的工作做得更出色。总之,学校图书馆在繁荣校园文化生活,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无时不在发挥着它的宣传鼓动和思想教育作用。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再接再厉,尽快改正工作中的不足之处,不断努力,进一步做好图书管理工作,让图书馆成为师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源泉。

图书馆工作报告5一、增强服务意识,提供优质服务。

一年来,在工作中自始自终强调读者第一、服务育人、文明规范、科学现代化的服务理念。师生是学校图书馆的主要服务对象,在服务过程中,通过图书馆提供的书刊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图书馆工作实践中,作为图书馆的管理员,努力为师生营造一个文明、整洁、清新的馆容馆貌,学生阅览室为学生开拓视野、增长知识、培养学生个性和创造性造就良好的阅读场所。

二、做好图书馆的日常管理工作。

1、开学初忙而不乱,建立建全了各项管理工作;

高效率,快节奏完成发放教辅用书和作业本以及教师用书工作,认真做好教材验收、分发和统计等工作,热情接待每一位师生。耐心细致处理好每一个班级教材余缺调剂。保证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

2、及时办理新生和新进教师的借书证工作;

为学校师生的书报、刊物借阅工作提供最大的方便。还加快了图书、报刊的新进电脑登记录入工作。认真分析了学校图书的藏书结构、针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特点和需要,上半年完成了新书的选购并于暑假之前协助编目员完成编目上架等大量工作。

向广大师生推荐介绍好书、新书。对新到的报刊及时展出,决不过夜,让广大师生及时看到最新的报刊内容,并对过期的报刊及时装订入库,让每一种图书报刊都真正地发挥出效益。从而激发了广大师生的阅读兴趣和热情。为节省师生的时间,在提高工作效率上作文章、下功夫。实行了边工作、边学习、加强练兵的“三步曲”。一是勤整理,对师生归还的图书每天及时归类上架;二是勤检查,对师生在借阅时抽乱、插错的书籍勤查找;三是勤过目,到书架旁勤看一看,对图书的位置了如指掌。从而为师生查找资料时节省了时间,提高效率。

3、认真完成图书的剔旧换新的任务。

目前学校藏书量是4.5万多册图书,为了不误学生阅读、教师借阅的情况下,对那些流通率高容易坏的书本及时修补上架。由于图书书脊上的标贴大部分已经脱落,故本学期对全书库的图书标贴进行修理,这是一项比较大的、比较苦累的工作,但是工作起来没有一句怨言。

4、及时高效地完成了报刊的征订工作。

在做好报刊征订的同时,注重搞好服务,每天收发的报刊几十种,不管时间再晚,工作再累,只要报刊到校,马上动手,每次都准确无误地于当天分发到师生手中,并在放假前开始回笼已借出的图书,安排停当假期前的师生借阅工作。

三、注重充分发挥学生家长的优势。

篇(11)

1.1 司书和司书补

从严格的法律意义上说,司书和司书补是指日本的公立图书馆和私立图书馆(实际上相当于我国的公共图书馆)中的专业职务。日本现行《图书馆法》第4条规定(注:本文所引日本法律法规均见:日本总务省法令数据库.law.e-gov.go.jp/cgi-bin/idxsearch.cgi(2005.6.5)):

图书馆配置的专业职员称为司书和司书补。

司书从事图书馆中的专门业务工作。

司书补协助司书工作。

从实际情况看,司书已经成为日本社会对图书馆员的一种统称和泛称。所谓统称,是说人们往往以司书包举司书补,甚至包举司书教谕和学校司书;所谓泛称,是说人们往往以司书来泛指所有在不同部门、不同类型图书馆从事图书馆专业工作的人员。比如,日本总务省统计局颁布的《日本标准职业分类》中有“专业性、技术性职业从业者”的类别,其中便有“图书馆员=司书”的表述(注:)。日本学者也说,“图书馆员等于司书的观念,一定程度上已在社会上固定化了”(注:)。这种现象,体现的是一种对“司书”职位的社会性理解和认识。

司书是日本存在历史最长的一种图书馆员专业职务。早在1897年(明治三十年),日本帝国图书馆公布了《帝国图书馆馆长、司书长、司书任用条件》,规定司书是当时的帝国图书馆的一种专业职务。1906年(明治三十九年),日本对“明治《图书馆令》”进行修订,规定“公立图书馆的馆长可以在馆内配置司书和书记”,司书职务被正式引入所有的公立图书馆。1908年,“帝国大学”公布了《帝国大学司书官及帝国大学司书特别任用令》,司书职务又被引入大学图书馆。1933年(昭和八年),日本对1921年(大正十年)颁布的《公立图书馆职员令》进行全面修订,司书成为公立图书馆应该设置的法定职位,并建立了对司书任用资格加以鉴定的“司书资格考试制度”。1946年(昭和二十一年),《公立图书馆职员令》再次修订,有关“司书资格考试制度”的条款被删除,意味着考试制度被停止实施(注:参:李国新.日本图书馆法律体系研究.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0:78)。战后,1950年颁布的日本《图书馆法》沿袭了战前公立图书馆配置司书的规定,但将司书细化为“司书”和“司书补”两个级别,同时规定了司书和司书补的资格条件、获得的方法和途径。有关的原则规定,一直延续至今。

1.2 司书教谕

司书教谕是日本中小学图书馆中的专业职务。日本中小学正规教师的专业职务称为教谕,学校图书馆工作兼有学校教师和图书馆工作者的双重特点,因此,1953年颁布的日本《学校图书馆法》将学校图书馆的专业职务定名为司书教谕,规定“在学校,为了掌管学校图书馆的专门职务,应该设置司书教谕”,同时规定了取得司书教谕资格的条件、方式、途径。由于司书教谕在日本是一个全新的专业职务,法律颁布的当时,事实上还没有司书教谕,而司书教谕的培养以及各级各类学校图书馆配置司书教谕都需要有一个过程,因此,当时颁布的《学校图书馆法》的“附则”中补充规定:“学校在目前阶段也可以不设置司书教谕”。这是基于“不可能立即在所有的学校配置具备资格的司书教谕的现实而设计的一条过渡性规定”(注:)。作为过渡期的“目前阶段”需要多长?立法当时设想的是10年左右(注:),但事实上这一过渡期一直持续了40多年,直到1997年6月修订《学校图书馆法》,才改为“12个年级以上的学校,自2003年4月以后,必须配置司书教谕”。

1.3 学校司书

学校司书是对在学校中主要从事图书馆工作的职员的统称。这是一个在日本没有法律依据、但获得了政策认可和社会承认的图书馆员专业职务类型。本来,按照日本《学校图书馆法》的规定,司书教谕是学校图书馆的法定专业职务,但是,长期以来,按照《学校图书馆法》“附则”的规定,学校图书馆又可以不配置司书教谕。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证学校图书馆的运营,一些由学校或地方政府自行决定的解决方案便应运而生。比如,最早是一些相当于我国高中、中专层次的“高等学校”自主雇佣主要从事学校图书馆工作的职员,后来,比较普遍的做法是通过向学生征收“图书馆费”来雇佣主要从事图书馆工作的学校职员。但是,征收的“图书馆费”数量有限,经费的窘困,导致了学校图书馆工作条件、工作环境的恶化。1960年,日本文部省做出关于“削减教育费的税外负担”的决定,要求各级政府尽最大可能推进教育费用的“公费化”。此后,日本全国学校图书馆协议会(SLA)提出了给予学校雇佣的以从事学校图书馆工作为主的职员以“学校司书”专业称谓的意见,从此“学校司书”这一称谓在社会上被广泛使用。学校司书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学历、资格、专业水平,以及以什么形式加以雇佣,并没有统一的规定,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做法。正因为如此,日本文部省很少采用这一称谓,一般是称其为“学校图书馆事务职员”(注:)。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社会有关加强中小学图书馆建设的呼声高涨,因此,由地方政府主导的学校图书馆配置学校司书的工作尚在稳步推进。

由于日本的中小学图书馆中既有司书教谕,又有学校司书,日本学者称这种现象为学校图书馆专业职务的“二职种并置”(注:)。1997年《学校图书馆法》修订以后,有些地方政府开始终止学校司书的录用,“二职种一体化”的动向已经开始显现。

1.4 图书馆员专业职务设置的特点

日本图书馆员专业职务的设置体现了如下特点:首先,适用于公共图书馆的司书职务影响大,成为日本图书馆员专业职务制度的代表。这既表明司书职务的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又说明了公共图书馆是现代图书馆事业、现代图书馆制度的标志。第二,学校图书馆的专业职务受到高度重视。国家为中小学图书馆专门立法,日本在世界上独一无二。学校图书馆设置结合“教谕”和“司书”双重特点的专业职务制度,有利于学校图书馆在教师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作用,有利于从小培养利用图书馆的意识和技能,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养成和图书馆社会认知程度的提高,有深远的影响。第三,法律化的图书馆员专业职务不涉及大学图书馆和专业图书馆。这是因为按照西方的观念和体制,大学和研究机构实行高度自治,大学图书馆和专业图书馆的设置主体是大学和研究机构,不是政府。国家和地方政府可以提出大学的设置标准,可以规定大学和研究机构必须设置图书馆,但图书馆的工作人员需要什么样的资格和水准,是大学和研究机构自治范围内的事情。事实上,日本的大学图书馆和专业图书馆一般也都在套用司书制度,大学图书馆的司书占有率比平均水平还要高些,但这是其自行决定的结果。

2 取得专业职务资格的条件

2.1 司书和司书补

日本《图书馆法》第5条对获得司书和司书补资格的必备条件做出了规定。

法律规定的取得司书资格的条件是:

(1)大学或高等专科学校毕业,并按照本法律第6条的规定履修了司书讲习课程者;

(2)大学毕业,并在大学期间履修过有关图书馆学的专业课程者;

(3)具有三年以上司书补(含国立国会图书馆、大学或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图书馆的职员中相当于司书补的人员)的工作经验,并按照本法律第6条的规定履修了司书讲习课程者。

法律规定的取得司书补资格的条件是:

(1)具有司书资格者;

(2)高中毕业或高等专科学校第三年结业,并按照本法律第6条的规定履修了司书补讲习课程者。

根据上述规定,取得司书或司书补资格的条件实际上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这体现在对基本学历的要求上:司书必须具有大专以上的学历程度,司书补必须具有高中以上的学历程度。这方面的要求60年代以前更为严格。如1950年最初颁布的《图书馆法》规定,取得司书资格的基本学历必须是“大学(本科)毕业”,不包括“高等专科学校”(相当于我国的“大专”)。现行规定是1961年改定的。二是有关图书馆学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体现在不论司书或司书补,都必须接受过图书馆学的专门教育。

2.2 司书教谕

日本《学校图书馆法》第5条对取得司书教谕资格的必备条件做出了规定:首先必须取得教谕资格;在此基础上,完成司书教谕讲习课程培训,并成绩合格。可见,取得司书教谕资格比取得教谕资格还要难。从理论上说,在日本,做有专业职务资格的中小学校图书馆馆员,比做同类学校的教师要求高。

3 以取得专业职务资格为目标的“课程讲习”制度

按日本现行法律规定,要取得图书馆员专业职务资格,必须接受系统的专业教育,并经考试合格。系统的专业教育有两种实现方式:一是大学开设的专业教育课程,称为“司书课程”,主要对象是没有图书馆工作经验的在校大学生;一是以取得专业职务资格为主要目的的专业培训课程,称为“司书(或司书教谕)讲习”,主要对象是图书馆的在职工作人员。司书课程是大学本科阶段的图书情报专业教育,因此,课程的种类、数量、要求履修的学分数都多于司书讲习。本文仅介绍有关司书讲习课程培训和考试的规定。

日本《图书馆法》第5条对司书、司书补讲习的实施作了原则规定:(1)司书和司书补讲习,由文部大臣委托的大学主讲;(2)司书、司书补讲习应该履修的课程、学分及其他必要的事宜,由文部省令规定。但是,必修课程的学分不得少于15学分。据此,1950年9月文部省颁布了《图书馆法施行规则》(2003年10月最新修订),细化了《图书馆法》的原则规定。日本《学校图书馆法》第5条对司书教谕讲习的实施作了原则规定:(1)司书教谕讲习由文部大臣委托的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主讲;(2)司书教谕讲习应该履修的课程、学分及其他必要的事项,由文部省令规定。据此,1953年8月文部省颁布了《学校图书馆司书教谕讲习规程》(2001年3月最新修订),细化了《学校图书馆法》的原则规定。

3.1 讲习课程的讲授主体与受讲资格

法律规定司书、司书补讲习课程的讲授主体,首先必须是大学,其次必须是得到文部大臣认可、经由文部大臣委托的大学。司书教谕讲习课程的讲授主体略微宽泛,可以是大学以外的“其他教育机构”,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很少见到有大学以外的其他机构成为讲授主体。这一规定的意义,在于严把讲授主体关,以保证培训课程的质量。因为图书馆员的专业职务资格培训,是一种有关图书馆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系统教育,不是上岗培训,不是工作实习,因此只能由大学来承担,一般不由实际工作部门承担。实际上,在《图书馆法》颁布初期,对讲授主体的要求更为严格。当时规定,只有“设有教育系和艺术系的大学”,才能成为讲授主体。现行规定是1952年7月改定的。根据这一规定,日本文部省对申请开设司书讲习课程的大学进行审查,最基本的条件是该大学的相关系科必须有2名以上的专职教师。审查合格的大学,文部省以“告示”的形式向社会公布,包括大学的名称、准予开讲的类别、讲授的时间、招生的人数、选拔的方法等。2005年日本全国有13所大学获准开设司书或司书补讲习课程,另有11所大学获准以远程通信方式开设司书或司书教谕讲习课程(注:.见:日本图书馆协会网站jla.or.jp/shisho2005.html(2005.6.5))。

司书讲习课程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参加,受讲者必须具备一定的资格条件。按照《图书馆法施行规则》的规定,大体说来,如果是图书馆工作者,需要有一定时间的工作经验。如参加司书讲习课程,必须有2年以上司书补的工作经验。如果是在校学生,必须是大学二年级以上,且修满了62学分以上,或者是具有高等专门学校毕业的学历。参加司书补讲习课程,必须修完了高等专门学校第3学年等。参加司书教谕讲习课程,按照文部省颁布的《学校图书馆司书教谕讲习规程》的规定,必须具有《教育职员免许法》规定的中小学校教谕资格,在校学生则必须是大学二年级以上、且修满了62学分以上。

3.2 讲习课程的内容与学分

司书和司书补讲习的课程设置、讲授内容、是否必修、必须取得的最低学分等,都不是一成不变的。现行的规定为1996年8月最新修订,从1997年4月1日开始实行。按现行规定,取得司书资格必须履修“甲组”的全部课程,取得全部学分;履修“乙组”中至少2门课程,取得2个以上的学分。这样,总共需要履修的课程至少为14门,取得的学分至少为20个。取得司书补资格,必须履修全部11门“司书补讲习课程”,并取得全部15个学分。与此前的规定相比,现行规定要求履修的课程、取得的学分数都增加了。按照文部省颁布的《学校图书馆司书教谕讲习规程》的规定,取得司书教谕资格必须履修5门课程,取得10个学分。

以下是司书讲习的具体课程和学分数:

甲组

(1)终生学习概论 1 (2)图书馆概论 2

(3)图书馆经营论 1 (4)图书馆服务论 2

(5)情报服务概说 2 (6)参考咨询实习 1

(7)情报检索实习 1 (8)图书馆资料论 2

(9)专门资料论 1

(10)资料组织概说 2

(11)资料组织实习 2 (12)儿童服务论 1

乙组

(1)图书与图书馆史 1 (2)资料特论 1

(3)传播论 1

(4)情报机器论 1

(5)图书馆特论 1

以下是司书补讲习的具体课程和学分数:

(1)终生学习概论 1 (2)图书馆基础 2

(3)图书馆服务基础 2 (4)参考服务 1

(5)参考资料解题 1 (6)情报检索服务 1

(7)图书馆资料

2 (8)资料整理 2

(9)资料整理实习 1

(10)儿童图书馆服务基础 1

(11)图书馆特讲 1

以下是司书教谕讲习的具体课程和学分数:

(1)学校经营和学校图书馆

2

(2)学校图书馆媒体构成

2

(3)学习指导和学校图书馆

2

(4)读书与社会

2

(5)情报媒体的综合利用

2

3.3 讲习课程的免修

1996年8月公布的《部分修改图书馆法施行规则的文部省令》中新增加了一项内容,规定“具有一定工作经验”和某种“资格”的人,在取得司书或司书补资格时,可以免修某些课程。

“免修”问题最早是在1992年7月文部省终生教育审议委员会的一个“报告”中正式提出来的。该报告认为,“在努力谋求进一步提高社会教育主事、学艺员(按:日本博物馆中的专业职务)、司书、公民馆主事等专业职员的专业研修水平的同时,有必要重新检讨大学等机构中的研修课程体系,重新检讨专业职务资格的授予条件”。作为具体措施,该报告提出了专业讲习课程的“免修规定”。

“免修”的依据是什么?如司书和司书补,依据“对工作经验等内容的评价”(注:)。日本图书馆界有学者对这一措施很不以为然。有人说这是“廉价的资格给予”,有人说这是“十分可笑的措施”(注:),但最终颁布的文部省令采纳了终生教育审议会提出的“免修”思路与方法。

新规定的免修对象包括三类人。第一类是具有一定的图书馆工作经验者。“一定”的量化指标是时间,具体规定为“2年以上”。“图书馆工作经验”包含两层意思:首先是必须在图书馆工作,如公共图书馆、国立国会图书馆、大学图书馆、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等;其次是所从事的工作必须是图书馆的专门业务工作,如司书或司书补的工作,而不能是“单纯的事务性工作”。第二类是具有某种资格者。如按照法律规定取得了司书补、司书教谕、社会教育主事、学艺员资格等。第三类是“国家公务员录用第2种考试”合格者。按照日本的《国家公务员法》及其配套规章的规定,国家公务员的录用考试共分3种。第2种考试的录用对象包括那些“需要相当高度的专业知识、专业技术的职位”,“图书馆学”列在其中,录用的人员“主要从事需要图书馆学专门知识、专业技术及其他能力的业务工作”(注:)。上述三类人可以免修的课程不完全相同,最多的可以免修4门课程7个学分。

3.4 讲习课程考核与成绩认定

按照现行法律法规的规定,司书、司书补、司书教谕讲习课程的考核与成绩认定,由开讲的大学进行。考核的方式可以是笔试、论文或报告书。经考核认定成绩合格者,司书和司书补讲习以开讲大学校长的名义颁发毕业证书,同时必须向文部大臣报告合格者的名单。司书教谕讲习则直接以文部大臣的名义颁发毕业证书。

4 图书馆员专业职务制度确立的标志

专业职务和专业职务资格获得方式的法定化,是专业职务制度的必备要素,但仅有此,并不能说专业职务制度已经建立。日本图书馆协会图书馆员问题调查研究委员会提出了标志图书馆员专业职务制度真正建立的6大要件,包括:(1)图书馆录用的专业人员,是具有专业职务资格者;(2)消除了无视图书馆员本人专业特点的随意变换专业工作的行为;(3)建立了基于工作经验积累和工作能力评价的独立的图书馆员专业职务晋升制度;(4)图书馆馆长以及专业职员具有司书资格;(5)建立了个人的、集体的业务研修制度;(6)图书馆配置适当数量的司书及其他职员(注:)。

现代社会知识的剧增、分工的精细,导致了专业职务的大量涌现。考察一下西方专业职务产生和演变的历史,最初只有医生、律师、牧师三者被称为专业职务,如今,会计、教师、技术工作者、护士等等,都被视为专业职务,新的专业职务还在不断出现。所以有人说,20世纪是专业职务盛行的时代。现代社会的专业职务,基本上都是一种在接受雇佣的条件下、在职务场所发挥个人的专业水平、运用个人的专业技能的活动,因此,作为一种专业职务制度,首先需要确立的是专业职务的资格标准和获取资格的程序、方式。资格是专业水平的基本标志,如果没有资格标准,这个职务就很难说是专业职务。但资格并不是制度要素的全部,至少下面两个问题对维系制度的稳定和健全至关重要。第一,具有专业职务资格者对专业职务的独占。很难想象社会会认可没有执业医师资格者去当医生,没有执业律师资格者去当律师,因此,任何专业职务都一样,没有基本的职业准入,要么说明这个职务不具备专业含量,不需要专业要求;要么就是在自毁职业的专业严肃性和权威性,自毁职业声誉。同时,没有专业职务资格拥有者对专业职务的独占,所谓专业职务的资格标准,所谓获取资格的程序与方法,全都会沦落到形同虚设的境地。第二,建立与获得专业职务的付出相适应的、可预期的职业回报制度。如果承认由获得专业职务资格到获得专业职务职位的作为比不作为需要更多的个人努力和付出,那么,相应的、可预期的职业回报就是一种必须的激励。由于现代社会的专业职务大都表现为一种公务活动,因此,职业回报制度必须是社会性的。没有职业独占,职业资格就会形同虚设;没有相应的职业回报,即便是职业独占,也会导致少有人问津。所以,职业资格、职业独占、职业回报是完善的专业职务制度的关键性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