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家庭学习计划大全11篇

时间:2022-04-14 12:37:54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家庭学习计划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家庭学习计划

篇(1)

一、增加作业的趣味性

传统教育中的小学语文作业是单调的,永远都是同样的题型,学生在做的时候自然会产生诸多的排斥心理。但是为了实现小学语文家庭作业生活化设计,我们必须改变这一现状,使之变得有趣。那么如何变得有趣呢?笔者认为主要做好以下几点:

1.出题风格应该符合学生年纪

例如出一些读写、看文字绘画、看文字即兴表演的题目给低年级学生,这些题目更适合他们。

2.将出题范围拓展到更广的地方

例如可以出一些关于自然的、言语俗语等题目给学生,激发他们对于语文的学习激情。

其实,趣味是学生学习的一个极大的动力,对一样东西有兴趣,学生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钻研和学习,所以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语文的知识点,我们必须将作业趣味化。

二、增加作业的实践性

传统作业都是要求学生在室内完成的,尤其是一些抄写作业,经过大部分小学生的反映,认为十分枯燥。小学语文家庭作业生活化设计要求我们必须转变这一传统方式,出一些更适合小学生学习的题目。由此,笔者认为可以做以下几点:

1.把想象力纳入学习的章程之中

中文本来就是一门蕴含了许多想象力的艺术,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不妨让学生展开自己的想象力,去想象诗文中的美景。例如在学习《春的消息》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自己想象一下,春天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点等等。这样的作业不但生动有趣,还可以帮助学生拓展抽象思维。

2.将“说”纳入语文作业之中

中文是一门语言文化类学科,其中包含的不仅仅是写作和阅读,口语和听力也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实现小学语文家庭作业生活化设计,我们必须将“说”纳入作业之中,让学生在阅读后,将大意说给家长听。这样不仅可以增强他们的表达能力,对于听力能力的提高也是极为有益的。

篇(2)

把学生,尤其处于基础教育阶段的教育责任单方或简单地归咎于家庭、学校或社会的任何一方都不够客观。所谓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也就是说儿童从出生至学龄前阶段,大部分时间与家长和社会联系更为紧密。在儿童进入基础教育阶段后,家庭、集体和学校三者接轨,合作完成对基础教育阶段儿童文化知识的摄取、认知阶段的体验和情感性格的培养。近年来,对于家校合作及家庭、集体和学校三者合作的教育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基础教育阶段的儿童在社会化过程中家庭、集体和学校的教育功能愈发应该得到重视。

一、社会化过程的含义及其与基础教育的关系

(一)社会化过程的含义

社会化过程指人通过学习社会文化,培养社会属性,进而从自然人学习成为社会成员的过程。

社会化过程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其中,广义的社会化过程指人终身学习过程。这个过程贯穿人的一生,并伴随着人的生理、心理的成熟,随着人的社会生活的深化而逐步深化。而狭义的社会化过程则专指人从出生到青年期这个阶段,经过社会学习,初步形成个性,具备在社会中生活的资格的过程。本文以狭义的社会化过程为主进行分析。

(二)社会化过程与基础教育的关系

中国基础教育包括幼儿教育、小学教育、普通中等教育。基础教育的社会化过程主要体现在人生的童年期(通常指0~14岁)。儿童的社会化是指儿童在特定社会环境中逐渐独立地掌握社会规范,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掌握文化知识和生活技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从而适应社会生活的心理发展过程。这是儿童从一个自然人转变成一个社会人的过程。在与周围人相处过程中逐步形成社会交往中必需的心理特征,诸如对亲人的依恋、同情心、友善行为、社会性情绪、交往技巧、个人气质、自我约束、对攻击的控制、对外影响、道德情感,等等,儿童经过社会化这个过程,才能成长为符合社会需求的成员,并通过社会化过程重建或更新一个自己所属的社会文化。

基础教育的社会化过程可以分为很多种,其中最显著的就是让儿童进入相应阶段的学校,因为这时候儿童不但需要接受一定文化知识的传输,更需要一定的同伴交流和一定的同伴间的冲突帮助儿童完成社会化过程。而人在儿童时期建立并维持社会关系的能力对其将来生活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指出:“一般的同伴交往和具体的同伴冲突是儿童发展视角、转换能力的必要条件,是儿童摆脱自我中心的前提。”良好的同伴交往有利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有利于促进儿童社会往的发展,更有利于儿童人格和性情的塑造和发展,是幼儿社会化的重要途径。

二、家庭、集体和学校在基础教育中分别扮演的角色

(一)家庭在基础教育中扮演的角色

儿童最初的社会化过程是在家庭中进行的。在家庭中通过父母及其他亲属的影响和指导,儿童获得了最初的生活经验、文化知识、社会共识和行为规范。也就是说,家庭是儿童社会化的最初执行者和基本执行者。父母通过一定的教育行为将其具备的社会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及社会道德规范传授给儿童,并由此构成了儿童社会化最基本的具体内容。

儿童在家庭中受到的社会化过程主要通过家庭环境和家庭教养行为方式表现出来。一方面,家庭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儿童的社会化发展程度:比如,父母的职业和受教育水平等都与儿童的社会化发展有密切联系。另一方面,家庭教养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儿童的社会化发展。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心理学家鲍姆令德(D.Baumrind)针对父母教养模式对儿童的社会化影响进行了长达10年的研究,并以教养方式的两个维度(要求和反应性)总结出了四种类型的父母,即权威型、专制型、溺爱型和忽视型。这四种类型的教养行为下教育出来的儿童的社会化程度是完全不同的。

另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家庭的结构模式和生活方式也出现了新变化。比如,网络的普及、手机的广泛使用等,这些都对儿童的社会化过程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从积极层面来说,新的生活方式能够加速儿童的社会化过程,帮助儿童更全面、更便捷地了解世界、认识世界、获取知识,这对儿童社会化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新的生活方式也影响了儿童正常地成长,容易使儿童沉溺在手机或网络中,不但容易影响儿童的身体健康,而且鱼龙混杂的信息更对尚未能够甄别信息的儿童提出了较大挑战。

(二)集体在基础教育中扮演的角色

随着儿童年龄的不断增长,无论是家庭整体,还是父母、亲属个人的影响力都会逐渐减弱,以同伴为主体的群体影响力则迅速增强。集体与家庭在基础教育中扮演的角色完全不同。家庭中儿童接受的教育和教养大部分来自于成年人的教授,是成年人单方面地灌输和教导。而同集体,特别是与儿童年龄相似的同伴的相处、交往,甚至是冲突和矛盾,对于儿童来说都是完全陌生的。此时需要把儿童置于一个群体当中,使之积极融入群体并逐渐为该群体所接纳,最后甚至影响该群体。

在同伴关系中,由于他们在生理和心理方面处于近乎相同的水平,因而他们是平等的、互惠的。交往双方在交往过程中心理上相互影响,行为上彼此模仿,经过认同,内化融入自己的心理结构,促进自己的心理发展。这种新型的人际关系为儿童的社会化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广阔舞台。

所以在儿童集体交往中,成年人应当竭尽全力地提供儿童共同活动的便利条件,并鼓励和尊重儿童的集体交往行为。而且要在儿童集体交往中适时引导。在这种情境下进行的引导会使儿童更容易接受成年人的建议和指导,更有利于儿童在未来集体交往中的发展和表现,有利于儿童的社会化发展。

(三)学校在基础教育中扮演的角色

学校对基础教育阶段的儿童来说,是社会化过程的必经阶段。基础教育阶段的儿童大部分时间所能接触到的社会环境就是家庭和学校。在学校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主要由教师、同学、学生组织和教材构成。上述集体包含了同学和学生组织的作用,所以这部分主要从教师和教材角度进行分析。

皮亚杰认为,10岁是儿童从他律道德向自律道德转化的分水岭,也就是说在儿童10岁之前,其对道德行为的思维判断主要依据他人设定的外在标准,即他律道德;但10岁以后,儿童对道德行为的思维判断大多依据自己的内在标准,也就是自律道德。所以,在基础教育阶段,教师对儿童的影响是极为重要的。

以基础教育中的低年级小学生(即10岁以前的儿童)为例,由于其道德判断是受到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支配的,而他们又认为道德标准是由权威人士(即教师或家长)制定的,是不可逆且不可改变的。而往往在儿童的感受中教师的权威影响远远大于家长,所以他们在与教师的相处中,对教师的指令表现得更为遵从。但随着儿童认知的不断发展,10岁以后的儿童道德判断逐渐开始受到自己主观价值观点的支配,也就是皮亚杰所说的自律阶段。此时,儿童则表现为开始根据自己的喜好对教师做出评价。所以,教师的言行举止、价值标准都会给儿童带来深刻的烙印。

另外就是教材作用。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充分融入了社会的传统文化、主体导向价值观及基本的道德规范。教材作为意识形态载体的形式传授给儿童,为儿童带来价值判断的标准。儿童在获取这些具有一定普世性且正确的价值观时,尚未形成基本的判断能力,就会全盘接收。所以在教材的选用上更要十分注意,引导儿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三、国内外的相关案例

(一)美国的相关案例

家长、集体、学校联合参与基础教育阶段的儿童的社会化过程并不是一项新课题。在美国,有很多组织长期以来从事推动家校合作及家庭、集体、学校三者教育结合的工作。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PTA。PTA,即Parent Teacher Association,也就是家长教师协会(以下简称PTA),成立于1897年。它是美国最早的和最大的只为儿童与青少年的利益服务的志愿者组织,上至州和全国,下至每所学校,都有相应级别的家长教师协会。其结构好比一个金字塔,最高的是全国家长教师协会,中间是州家长教师协会,最基层的是地方家长教师协会。美国每所中小学几乎都设有家长教师协会,该校所属学生家长均是家长教师协会的成员。除了州教育局、地方学区教育委员会之外,家长教师协会是最能影响学校决策的组织。学校在进行重大决策时,势必会征求家长教师协会的意见;同时,家长教师协会可以组织会议专门讨论学校的相关决策,并将其决议反馈给学校。因此,美国家长教师协会在完善学校教育管理与家校合作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PTA在其建立之初便确定了两项宗旨:(1)对家长进行教育;(2)发挥家长在改进儿童受教育条件方面的作用。最初,由于政治和社会因素的影响,PTA的任务执行情况并不如意,家长在教育中一直处于辅助地位。直到20世纪60年代,美国政府颁布了很多影响家庭与学校关系的重要法律、法规和项目(如《开端教育计划》、《公法93-380》、《残疾儿童教育法公法》等),家校合作才真正得到发展和改善。20世纪60年代以来,从国家、州到地方的PTA体系一直是研究、改革家校合作的中流砥柱。

家庭与学校的合作是各国教育和改革共同关心的话题,也是世界性的研究课题。在一些发达国家,家校合作有着相当长的发展历史,并积累了宝贵经验,这些经验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二)我国的相关案例

全国家庭教育工作“十一五”规划提出“进一步完善家庭教育工作长效机制,推动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为此我国也在不断为家庭、集体、学校三者相结合的教育方式做出努力。2008年年底,中国移动面向全国教育行业推出了全新的教育信息化产品“校讯通”。“校讯通”通过短信、通话、网络等多种方式构建家庭与学校快捷、实时沟通的教育网络平台,实现家长和学校沟通零距离。并充分调动社会教育资源,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架起学校、家庭之间实时、快捷、有效沟通的桥梁,形成社会、学校、家庭和谐共育的局面,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校讯通”所开设的业务范围包括校务管理、家校互通、平安短信、亲情沟通、家长网校学籍管理、气象提醒和社区等。

除此之外,以远程网络时时授课系统为依托,网络公司为中小学及幼儿园和学生家长开办了网上家长学校,为中小学、幼儿园的学生家长提供了一个学习家庭教育知识的网上交流互动平台。同时为家庭教育专家及家庭教育研究人员提供了一个向家长传授家庭教育知识、方法及经验的平台。

在网络平台和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当下,我们有理由相信家庭、集体和学校的教育会日趋完善,也应该对基础教育阶段的儿童的社会化过程抱以更大信心。

参考文献:

[1]夏扉.重视同伴交往促进儿童社会化发展.江西社会科学,2000(7).

[2]姜志坚.美国家长教师协会研究.研究生学位论文.

篇(3)

【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673-7555[2007]02-93-02

高血压病是内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据1979年我国普查资料高血压发病率为3%~9%,与欧美多数国家发病率10%-20%相比,发病率相对较低。1982年全国人口普查表明,我国有高血压患者约5000万人,有明显的北高南低的地区差别。我国采用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血压判别标准:①高血压定义为收缩压≥18.64Kpa(140 mmH曲和(或]舒张压≥12.1Kpa(90mmHg),根据血压升高水平,又将高血压分为1、2、3级;②临界高血压,指血压介于上述二者之间者。高血压病社区系统化管理及家庭健康评估开展.对高血压病的防治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社区居民特别是社区高血压病人群对与高血压病相关的危险因素及健康行为的知晓率明显提高,但由于现阶段药物尚不能根治高血压,只能控制血压。这就要求高血压病患者坚持使用药物治疗高血压病,切忌忽用忽停.应严格按照医嘱坚持服药。而社区高血压人群的遵医行为仍不容乐观。

本文采用高血压病社区系统化管理及家庭健康评估前后患者血压、BNI、血脂、知晓率、遵医行为、自我监测血压变化情况等对比研究对高血压的血压控制进行综合分析。认为高血压病社区系统化管理及家庭健康评估对高血压病患者控制血压、提高认识是有效的管理方法.现将我辖区2006年9月~2006年12月已确诊的高血压病病人60例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病例入选标准所选病例均符合1999年WHO/ISH颁布的高血压病诊断标准。

1.2一般资料60例高血压病患者男33例。女27例.平均年龄49.7岁。BMI≥25%的39例,系统管理组13例,对照组(1)13例,对照组f2)13例;60例患者均为脑力劳动者,且平时运动较少;吸烟者47例,系统管理组16例。对照组(1)15例.对照组(2)16例;嗜油腻饮食者48例,系统管理组17例,对照组(1)15例,对照组(2)16例;喜甜食者39例,系统管理组13例,对照组(1)14例,对照组(2)12例;血脂异常者5l例,系统管理组18例,对照组(1)17例,对照组(2)16例;有家族史者42例,系统管理组14例,对照组(1)13例,对照组(2)15例;有糖尿病24例,系统管理组9例,对照组(1)8例,对照组(2)7例;有冠心病17例,系统管理组6例'对照组(1)6例,对照组(2)5例。1.3方法随机选择观察20例高血压病病人,除常规药物治疗、运动指导、戒烟限酒及糖尿病健康教育,并对其进行系统管理及做家庭健康评估(包括家庭居住环境、家庭成员健康状况、家族史、月人均收入、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邻里关系等进行评估,结果分为优、良、中、差),至少1周查一次血压(有需要者1周查多次)。根据血压及时调整降压药物.并把各种情况及时录入系统随访表进行对照。对照组(1)20例也进行药物治疗、健康教育,但不进行系统化管理及家庭健康评估。对照组(2)20例只进行药物治疗不进行健康教育、系统化管理及家庭健康评估。

1.4统计学资料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

2结果

2.1 3月后系统管理及家庭健康评估组fA组1及对照组(1)(B组)较对照组(2)(C组)血压、BMI、血脂、健康知识知晓率、遵医行为、自我监测情况等方面明显改善(P≤0.05)(如附表)。

篇(4)

一、高职院校经济困难学生的总体现状

目前,高职院校对经济困难学生(简称贫困生)的帮助已然形成了一套较有效的经济资助体系和心理关怀体系,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经济资助力度应不断加大,心理关怀力度也应不断加大,因为相比于本科院校,贫困生因学习成绩、就业选择、勤工助学方式等局限性而背负着更大的心理压力。

他们的现实困境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面对一个对新环境的认知改变;二是难获较好的精神支持和情感支持;三是受经济困难潜在身份的“歧视”;四是面临一个较大的就业压力。同时对贫困生和非贫困生分别进行不同的问卷调查,包括贫困生的总体状况(生活、心理等)和非贫困生对贫困生的态度体现等进行调查,并以此为依据进行分析。

二、现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评定办法及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目前采取的评定程序

首先是发放认定标准,符合条件的学生可向二级学院辅导员提出书面申请,并附上相关证明材料;其次,各班成立贫困学生认定小组。辅导员召集各班认定小组成员公开、公平、公正的讨论并核定申请学生的困难程度;再者特困生资料经各二级学院辅导员初审后报各二级学院党总支审核。并发给相关特困生《特困生登记表》,并将各二级学院特困生有关信息录入《特困生名单表》,经学院学工处的审核。最后, 最终认定每个班的贫困生。而之后的国家励志奖学金、助学金、助学贷款以及勤工俭学之类都在所认定的贫困生里进行选择。

(二)现行贫困生管理体系所存在的问题

1、地方性证明材料的可信度存在问题

目前认定贫困生的主要依据是乡、镇、街道以上民政部门出具盖章证明,部门不会去认真审核。村一级的干部的审核流于形式;而乡一级的干部只要看到村上有公章,就毫不犹豫把公章盖上;到县民政局就更不费吹灰之力了。因此一些家庭并不贫困的学生家长出于利益的考虑也会积极办理贫困证明,这样就加大了地方证明材料的主观性和随意性,从而导致一些“伪贫困生”的出现。从而使这份证明材料的可信度和真实性大打折扣。

2、贫困生概念不清,缺乏统一量化的标准

贫困具有相对性,地区经济的不平衡导致了对贫困家庭界定也不统一。可能在东部沿海家庭年收入2万属于贫困,但在西部,则肯定不属于资助对象了。有些高校也有着自己的认定标准,并制定了有关的贫困标准,但有很多指标是不明确的。

3、是否实行公示存在矛盾

如果对认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公示,会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增加工作的透明性,但同时会伤害到一部分学生的隐私,从而增加贫困生自身的压力和环境人群对他的压力。

4、贫困生随年级的上升而大幅度增加

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旁观者效应,部分家庭并不贫困的学生发现和自己条件差不多的同学通过申请获得助学金,自己也就会去试试。另外,班主任看到别的班级有许多学生能够申请到助学金等会积极鼓励本班学生去申请。

5、贫困生的心态存在问题

心态管理上存有缺陷。有些贫困生认为学校认定程序麻烦,不愿意去申请助学金。有些学生认为助学金之类的是对他们的施舍,或是对他们的一种投资。还有些学生是心理上接受不了那种公开的“照顾”。解决上述问题,应该从贫困生的评定和资助的后续管理两方面着手。

6、对其缺乏有力的监督

正因为贫困生普遍缺乏感恩心理。很多学生存在着“不拿白不拿,拿了也白拿”的心理,拿到以后会很快挥霍掉,如请大家吃饭,唱K等。本来资助工作是一项神圣的工作,现在已被扭曲,被歪解。

7、评定程序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存在人情

在认定和补助金额分配上,班主任和班干部起着重要作用。但是,有些班干部和班主任、辅导员的心态并不正确。就班主任或辅导员而言,他们会把助学金当做一种奖励手段;就班干部而言,趁职务之便为自己以及与自己关系好的同学谋一笔财不失为一桩美事。这就成了一种错误意识上的“互利互惠”。

三、高职院校经济困难学生的后续管理工作

贫困生认定工作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贫困生资助工作的效益与效率。贫困生管理工作的举措是不让任何一个学生因为家庭贫困而辍学,助困的最终目的是育人。进行家庭贫困生的认定,主要目的是为他们提供帮助,让他们能够顺利完成学业。这种帮助不单单是物质上,还包括精神上的。

(1)学校应建立贫困生信息档案库和定期对全部贫困生进行一次资格复查。信息记载应全面、真实、准确。当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发生变化时,应及时更新,并对资助措施进行相应调整。并不定期地随机抽选一定比例的贫困生。如发现弄虚作假现象,取消资助资格,撤出贫困生信息档案库,收回资助资金。情节严重的,学校应依据有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

(2)建立动态的,包括前期调查、认定和后期监督的认定体系。应加强后期监督,既要包括对受助同学使用助学金情况的监督,还要注意观察和接受同学反映的假贫困生情况,一经发现应该停止对其的资助,并给予相应的处分。首先可以对拿到补助的同学做一次讲座,应该怎样利用这笔钱好好学习以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其次,给每位拿到补助的同学家长去一封信,请他们对自己的孩子进行管理监督;最后,学校要把钱分批次发放,号召全校师生对那些拿到补助的同学进行监督举报。举报现象经查属实后,对举报者给予奖励,对被举报人给予处罚,轻者停发剩下余款,重者追回已发款项。

(3)学校应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教育学生如实提供家庭情况,及时告知家庭经济状况显著变化情况。如今,高校贫困生的诚信缺失问题越来越突出,最为明显的就是助学贷款不按期偿还、拿着国家奖助学金奢侈消费、缺乏回报社会的意识、缺乏感恩的心。为此,希望能通过开设诚信教育课程及讲座,广泛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积极组织贫困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并建立学生诚信档案,加大诚信缺失的惩罚力度这样几方面的措施来改善高校大学生的诚信缺失状况。

(4)加强对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加强对贫困生的心理疏导和心理健康教育,塑造他们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根据贫困生的心理特征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的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讲座和心理咨询工作,帮助他们克服自卑、虚荣心、嫉妒等不良心理状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提高心理素质,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比较多的困难生自律意识较强,注重调节自己的学习生活,但仍然有许多贫困生存在不同程度的自卑等心理问题。因此,我们今后工作的重难点还是要放在如何调整学生的心理状态,引导他们积极健康的生活。

(5)贫困生工作既要重视经济功能又要重视教育功能。虽然高校已建立了以“奖、贷、助、勤”为主体的资助体系,也有“勤工助学”以支持大学生生活自立能力的制度,但是在现实的扶贫助学工作中,人们更多的情感总是倾向于为满足家庭贫困生在物质和精神方面的需要而提供帮助。但我们学校还是有做到两种功能并举的。

总而言之,我们需要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理念,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切实增强做好资助困难生的责任感、使命感,不断完善学生资助政策。

篇(5)

3、详细的留学意大利时间安排;

4、介绍留学意大利所需资金及来源;

5、对未来职业目标的阐述,留学意大利后回国的理由。

篇(6)

你完成学业需要读多少门课?有没有要补修的课程?

你打算每个学期各修读几门课程?这些课程的关系和难易程序如何?

你面授时间自学如何安排?

篇(7)

要点一:一份完善且极具个性的学习计划

加拿大是个移民国家,所以对于加拿大签证官来说,每个申请加拿大留学的申请人都有移民倾向。如何消除签证官的疑问,就成为学习计划重点要表达的内容了。一般来说,比较容易过关的,是那些按照自然的学习层次递增的学习计划,即高一在读申请加拿大的高二,高中毕业申请加拿大的大专或者本科及本科毕业申请硕士等等。因为,这类学习计划是最为合理的,不会让签证官对学生的学习动机有更多的怀疑。对于这类学生,只要资金方面的问题不大,通常是比较容易获得签证的。

那么,相对来说比较容易遭到拒签的,就是那些不合常理的学习计划了。例如,学生明明已经本科在读了,还要去申请大专,申请的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大家都了解,在加拿大专科毕业的学生比本科毕业的学生就业要容易的多。那么,对于签证官来说,这类申请人的移民倾向就比较严重了。放弃国内的正规大学本科,跑到加拿大去读个大专,很明显是要早早毕业工作,积累够一年工作经验之后马上移民了。那么,是不是这样的学生都不能获得签证呢?当然不是,关键还是要在学习计划上面下功夫。

案例一,学生刘××,申请留学时在国内某著名大学读经济学大三,申请的是加拿大诺瓦斯克沙设计学院的平面设计专业(该校的平面设计专业在北美非常有名)。如果出去读这个专业,因为该生之前没有同专业的学习背景,她出去之后就要从一年级读起,而递交申请时,她已经22岁了。无论怎么说,她都无法避免地具有明显的移民倾向,甚至会因此遭到拒签。针对这个学生的背景条件,在详细了解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经历之后,我给她的学习计划设置了两个重点。一是学生从中学开始就一直学习绘画,从个人兴趣的角度出发,提供学生大量的素描和绘画作品强调她对于艺术绘画设计的浓厚兴趣。二是学生对于大学所学的专业的认识,因为是自己不喜欢的专业,没有兴趣,所以大学成绩表现平平,但是所有和艺术有关的活动,该生都表现得相当出色。整个学习计划完成后,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因为大学选错专业而懊悔不已,同时又非常渴望学习自己喜欢的专业的女孩。在签证申请文件递交使馆的两个月后,刘××如愿以偿获得加拿大签证,按时赴加留学。

类似的案例比比皆是。但是,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背景和对未来的规划都是不同的,学习计划也是因人而异。归根结底,一份完善且极具个性的学习计划,是签证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要点二:充分合理的资金担保

关于资金的要求,使馆官方公布的要求是:足以支付申请人在加拿大留学期间的所有学习和生活费用的超过十八个月的定期存款。实际上,使馆并没有对担保的金额提出明确的要求。但是,很多来向我咨询的学生家长都奇怪的问我,为什么他们之前咨询的相关机构都要求他们提供至少人民币60万的担保金?一般来说,我的经验是,如果是一个高中毕业生申请加拿大的本科有条件录取,提供人民币35万以上的担保金就可以申请加拿大签证。如果学习的期限要长于4年,那么每年就要再多加大约人民币10万左右。签证官在审核申请人的资金状况时,目前的存款状况只是一部分。他还会通过申请人提供的其他签证文件,评估担保人是否在申请人赴加之后的较长时间内,还有能力获得相对充足的收入,以支付申请人在加拿大留学期间的学习和生活费用。所以,如果申请人的父母有比较充足稳定的收入,递交签证文件时就无须提交大额的担保金。关于这类申请,也提供一个典型案例做为参考。

篇(8)

如何科学的制定学习计划?

一、适时调整计划

制订的学习计划要避免对自己提出苛刻的要求,不能有急于求成的心理。如果一开始就定出过高的不现实的目标,或许等待自己的就是挫折和失败。所以,要从小目标开始,树立信心,获得技能,进而实现雄心壮志。

在执行学习计划过程中,如果机会不能实现,或自己的活动和应尽的职责有所变动,那么,修改学习计划就很有必要了。因为这是自己的学习计划,所以应该让计划适合自己,为自己服务。

制订的学习计划应充当向导。严格执行学习计划,对培养个人在固定的一段时间里学习的习惯是极其有益的。与此同时,应该保留一些灵活性。如果在计划安排之外还有学习的愿望,或者有些内容必须学习,那么就得增加学习时间。

二、注意自我管理

为了确保计划的落实,应在学习的实践中对计划的实施状况进行定期自我检查、自我督促、自我验收。计划信息的全过程是:确立目标--采取措施--安排时间--严格执行--检查验收。可以制定一个计划检查验收表,即将某月某日完成的学习任务、进程列成表格,每完成一个项目,就打上一个勾,以便督促检查,一段时间后进行一次验收。

若未完成计划中规定的任务,应查找原因,想出办法,确保计划的全面落实。只要计划是科学和切合自身实际的,一旦定好,就应采取一切措施,坚决执行下去。

三、确保学习时间

对于学习基础不是很好的同学来说,在开始阶段,自己可支配的自由学习时间几乎没有或者很少,因为他每天能完成老师当天布置的学习任务就很不容易了。但随着学习水平的提高,他的常规学习时间将会逐渐减少,而自由学习时间则相应逐渐增加。由于开始阶段自由学习时间较少,所以,一般学生往往抓不紧,这也恰恰是他被动学习局面难以改变的原因。

因此,刚开始执行学习计划时,可能会觉得时间特别紧张,但这时即使需要占用一部分个人的娱乐和休息时间,也要确保学习计划的完全落实。只要坚持走过了开始这个阶段,过于紧张的学习状况就会逐步改变。

一个学生如果能感到自己学习上与别人有差异,并且希望改变这种学习状况,那他就应该以分秒必争的精神去抓个人的自由时间。一旦抓住了自由学习时间,他就会努力去提高在校常规学习时间的效率,以增加自由学习时间,从而使自己掌握的学习主动权越来越大,一个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也就会逐渐到来。

四、选择固定场所

要实现自己的学习计划,学习场所的选择和时间的管理同等重要。条件好的学校,同学们在课余时间可以到自习室或图书馆去学习,这时最好能避开过道,选择一个干扰较少的位置,准备好学习所需用品,然后静下心来,训练自己按计划一次做完一段工作;每次到自习室或图书馆去学习,最好都能按习惯坐在同一位置,这样有助于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五、学习心无旁骛

有同学说,一边听音乐,一边做功课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还有的同学说,一边做健美操,一边背英语单词可以充分利用时间。这些说法是毫无科学依据的,人的大脑各部位的活动是有分工的,有的部位主导形象思维,有的部位主导抽象思维,有的负责人的听觉,有的负责人的视觉。

各个部分的神经系统可以交替兴奋,各司其职。听音乐时专司听觉的神经系统保持兴奋,大脑其他部位的活动就处于相对抑制状态,反之亦然。怎么可能一边听音乐一边学习,还会提高学习效率呢?

制定学习计划注意事项:

1、全面分析,正确认识自己。

准确找出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以便明确自己学习的特点、发展的方向,发现自己在学习中可以发挥的最佳才能。

2、结合实际,确定目标。

订计划时,不要脱离学习的实际,目标不能定得太高或过低,要依据:(1)知识、能力的实际;(2)"缺欠"的实际;(3)时间的实际;(4)教学进度的实际,确定目标,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达到为宜。

3、长计划,短安排。

要在时间上确定学习的远期目标、中期目标和近期目标。在内容上确定各门功课和各项学习活动的具体目标。学习目标可分为:(1)掌握知识目标;(2)培养能力目标;(3)掌握方法目标;(4)达到成绩(分数)目标。

长计划是指明确学习目标,确定学习的内容、专题,大致规划投入的时间;短安排是指具体的行动计划,即每周每天的具体安排和行动落实。

4、突出重点,不要平均使用力量。

所谓重点:一是指自己学习中的弱科或成绩不理想的课程或某些薄弱点;二是指知识体系中的重点内容。订计划时,一定要集中时间,集中精力保证重点。

5、计划要全面,还要与班级计划相配合。

计划里除了有学习的时间外,还要有进行社会工作、为集体服务的时间;有保证睡眠的时间;有文体活动的时间。时间安排上不能和班级、家庭的正常活动、生活相冲突。

6、安排好常规学习时间和自由学习时间。

常规学习时间(即基本学习时间):指的是用来完成老师当天布置的学习任务,"消化"当天所学知识的时间。

自由学习时间:指的是完成了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之后,所剩下的归自己支配的学习时间。在自由学习时间内一般可做两件事:补课和提高。补课是指弥补自己学习上的缺欠;提高是指深入钻研,发展自己的学习优势或特长。不管是补课还是提高,最好要围绕一个专题进行,这样做,学习比较容易见效果。

自由学习时间内所取得的学习效果,对改变学习现状具有重大的作用,因此这一时间的安排,应当成为制订学习计划的重点之一。

7、脑体结合,学习和其他活动应合理安排。

在安排计划时,不要长时间地从事单一活动。(1)学习和体育活动要交替安排。比如,学习了一下午,就应当去锻炼一会儿,再回来学习;(2)安排科目时,文科、理科的学习要错开,相近的学习内容不要集中在一起学习;(3)同一学科的材料,用不同的方法学习。

8、提高学习时间的利用率。

时间是宝贵的,自觉提高时间利用效率,是每个中学生学习上进行自我修养的重要内容。(1)早晨或晚上,一天学习的开头和结尾时间,可安排着重记忆的科目,如英语科等;(2)心情比较愉快,注意力比较集中,时间较完整时,可安排比较枯燥的内容或自己不太喜欢的科目;(3)零星的或注意力不易集中的时间,可安排学习自己最感兴趣的学科或做习题。这样可以提高时间的利用率。

9、计划要留有余地。

篇(9)

如果您的孩子经常在学习过程中出现诸如7-2=4之类的“低级错误”,那就应该在两个方面做工作。

首先,家长朋友在设法为孩子提供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孩子的家庭学习环境十分重要。如果说,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经常受到电视机、音响和来访的客人的干扰,那么注意力就会被分散。因此,要使孩子在学习过程中专心致志,家长朋友要为他们提供良好的条件。安静的学习环境是这种条件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保证孩子有安静的学习环境的前提下,您就可以按照下列顺序对孩子进行辅导或训练:

1、帮助孩子制订一份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

孩子在家里的学习活动是很多的。他们要复习当天的学习内容、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和预习明天的学习内容,还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或家长的安排学习其它的一些东西。对于这些活动,家长要和孩子一起根据活动的特点,制订出一份切实可行,并且孩子也认可的学习计划。有了这份计划后,可使孩子能够进行有序地学习。他们就有可能在做这件事时,不想其它的事情。

2、让孩子养成按照计划进行学习的习惯。

有了学习计划之后,家长朋友要设法训练孩子严格遵守。千万不能让学习计划形同虚设。

孩子能够严格地按照学习计划进行学习,让孩子在做完一件事后再做另一件事情,注意力就会集中到当时要做的事情上去。

3、要求孩子自己对作业进行复查。

篇(10)

3、学习习惯养成后要不断巩固,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如果孩子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家长可放手让孩子自觉学习,但要注意提醒孩子不要丢弃好习惯。

4、给孩子制订学习规范。父母要针对孩子的实际帮助制订具体的家庭学习规范,如设计一个时间表,每天安排固定的时间让孩子复习、预习功课、完成作业等,要求不完成学习任务就先不做其他事情,使孩子在家的学习活动有计划、有规律,逐步养成习惯。

篇(11)

班主任引导,学生自我管理

充分体现一切为了学生个性发展的理念

二,管理的大体计划和目标

让大家熟悉环境.

由于高一新生来自各个不同的中学,同学之间陌生,对学校的管理制度不熟悉,所以设法通过班会和军训的自我介绍让同学们尽快彼此认识,另外请原来莞中初中同学介绍莞中的纪律,管理情况,让同学们能尽快融入到莞中这个大家庭中来.

适应新的高中学习生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高中的学习方式与初中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且今年又是新教材实施的第一年,更加强调自主学习,同学主动学习.所以在学习方法上鼓励大家多思考,多讨论,多问老师,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敢于创新.另外,在学期的开始狠抓下午上课前,晚修前的时间.让同学们充分利用好

另一方面,学生管理实施学分管理制,让广大同学熟悉这些课程以后是怎样开设的,学习的方向是什么 怎样开展对同学们的评价的

建立得力的班委,团支部,尽量让学生自主管理

首先通过民主选举产生班委,团支部,科代表由老师根据中考成绩指定.然后培训班干部,培训的内容包括各个职位的责任,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在班级管理上尽量放手,让同学自主管理,包括每周班干部,舍长总结宿舍的情况.另外,由班会费和班主任每月出资,奖励工作得力的班干部和科代表.

讨论,作好计划,在全班推广好的学习计划

"一年之计在于春",好的学习计划对学期的发展尤为重要,让同学根据自己的情况和每周时间安排,科目的特点做好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好的在全班推广,最后定稿.

菅造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

拿到这个班的分班情况,发现成绩特别差的学生比其他班的多,根据观察智力非常好的学生极少,计划作这样的尝试:加强对问题学生(或说后进生)的教育,成绩好,在课堂或其他方面表现活跃的同学实行跟踪,除提供学业的指导外,鼓励他们有远大且符合实际的理想,化作学习的动力,同时把他们推选给科任老师,给予高度的注意和指点,对与落后的学生,为提高效率,准备采取以点带面的办法,既选取几个同学为工作重点,在一定的时间内有一个较大的提高,同时鼓励其他类似的学生给他们以信心,并协助他们全面提高成绩,让中间价层的学生有紧迫感,以达到全面提高全班的学习成绩.

培养集体主义观念

开展一到两次的相关主题班会,增强我们班的凝聚力.另外,提议体育委员举行一些与其他班的友谊竞技比赛,如篮球,足球,排球比赛等.

加强学生心理辅导

来到莞中的学生绝大多数原来都是在初中名列前矛的学生,来到莞中后高手云集,在学习上肯定会有压力.特别是第一次考试后,有些同学可以保持原来的成绩,有些产生了落差,学生如何去面对这个落差,这对以后的学习信心也是非常的关键.打算第三周后每天和几位学生聊聊学习,生活方面的问题,及时发现问题,让他们对学习的方法,生活的习惯及时作出分析,调整.

8.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共同落实,管理好孩子

针对班上个别同学的家里管理太死,太严,要求太高,给学生压力过大的情况;个别学生回家对父母不尊敬等情况.学期开始准备调查好班上同学家庭电话,父亲,母亲电话的联系电话.每周尽量给几位学生家里通通电话,了解一下他们周六日,在家里的情况,外宿生晚上学习安排的情况.尽量能实现家校共同管理孩子的目标.

三,初订班会课主题

第一周;让我们尽快彼此认识

第二周:了解高中学习生活,了解新课程改革

第三周:学习计划初订

第四周:推广好的学习计划

第五周:落实好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

第六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七周: 让我们凝聚在一起

第八周:心理辅导??如何面对考试出现的落差

第九周:考风考纪的教育

第十周:期中考试

第十一周:如何正确对待成绩

第十二周:组织学生自我评价

第十三周:学习方法和经验的交流

第十四周:为集体我能做些什么

第十五周:艺术节的动员

第十六周:积极参加艺术节,展示你的才华,锻练你的能力

第十七周:组织学生自我评价

第十八周:组织学生自我评价

第十九周:以优异的成绩向学校,家长汇报.

第二十周:搞好复习,迎接考试

第二十周:搞好复习,迎接考试

第二十一周: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