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城市生态绿化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2.1城市生态绿化
城市生态绿化根据生态结构进行划分,可以分为:广场、公园、花园、庭院、小游园等镶嵌体,街道绿化带和城市周围绿化带等廊道式,城市其他部分如工业区、商业区、居民社区等基质,它们共同组成了城市生态绿化体系。城市生态绿化作为城市绿化的一种形式,是人们在谋求经济发展和缓解环境压力、改善生态环境的道路中走出的一条新路,是在反思重美化、轻生态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当人们意识到城市绿化的重要性,并且开始着手去建设绿化系统时,遇到问题和困难,例如生态结构的不合理导致城市生态失衡;绿化建设不合理导致绿化系统没有充分发挥作用,不仅没有改善城市绿化环境,反而造成城市空间的紧缺与浪费。因此,人们逐渐发现城市绿化应该侧重城市规划设计和绿化设计,走绿化生态环境的路线,将人们重新与城市融为一体,共同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部分。近年来,榆林全面开展了“三年植绿”大行动,计划3a投资23.35亿元,开展城区园林绿化和郊区生态绿化工程建设,专门成立了昌汗界空港生态区,加强了榆林城区西北主风向区和榆林机场周边的生态治理,规划区域建设投资达15亿元;加大了公路、铁路、街道的绿化治理力度,已完成绿化面积2800hm2,投资达3亿元;扩大环城周围生态建设,完成绿化面积400hm2,投资达6亿元,为榆林市民提供了更多更好的休闲憩息场所。
2.2城市生态绿化建设
城市生态绿化在满足改善城市的小气候、净化城市环境的主要功能同时,还应该具有一定的审美和欣赏价值。人们需要在以生态功能的基础上,通过城市规划设计和绿化设计对绿地整体空间进行合理的生态配置,构建多样性景观,以起到城市生态系统的核心作用。绿地格局应结合气候特征、城市位置、城区功能分区,客运量、交通运输等诸多因素布建生态绿林,应考虑建设在城市长年主导风向上。根据城市的土质特征、气候条件、地质水文、历史文化对城市实地绿化进行建设,通过对乔、灌、草的复合群落结构安排,以增加自然生态要素,增强生态生产与调节能力,应考虑叶面指数、叶面宽厚、营养面积、光合效率等因素。还要根据城市主要污染源、功能区特性,环境污染程度、生态绿化需求程度等进行规划,以促进城市生态平衡、减少持续性生态污染,应考虑使用耐污染、吸收和同化功能强、生命力旺盛、适生能力好的绿化作物。与此同时,城市生态绿化还应重视种群和群落的设计。从生物的本性来说,植物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植物与地质水文存在着制约与适应的关系,群落之间存在着密度与频度的制衡关系,结合生物特性调节群落间、生物间、生物与环境的共存关系,既能避免生物对营养元素的基本需求,又能充分利用阳光、水分、土壤、地力、人力等资源,通过利用生物修复技术,构建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的植物群落,从而实现生态绿化的生产力、自我更新能力、发育能力、繁殖能力以及稳定性、抗逆性、规律性,最终实现生态功能的完善。生物的多样性同样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生物多样性不仅是生物进化的要求,也是提高绿地生态系统功能的前提。因此要提高品种意识,加强地带性植物生态和变种的筛选与驯化,构建合理植物群落。在既保护乡土植物、珍贵物种的同时,还可适当引进国外或外地的适生优质、特色品种,丰富生物的多样性,促进绿地自然化、生态化,保持生态平衡。从榆林城址的大环境来看,榆林生态体系基本形成了“一河两山”的生态格局。以西沙大墩梁、东沙石庄梁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区和榆溪河湿地公园景观区,北有红石峡水库及周边的水源涵养林,这个良好的生态格局为榆林城区的空气净化、水系循环提供了可能。榆林城区内部分区来看,已建成广场公园3个,生态景观游园3个,共完成绿化面积720hm2,其中,园林绿地面积158hm2,建成河岸、道路防护林564hm2,行道树绿化逾90km,园林绿化栽植的植物共有25科45属55种86个植物品种,品种不断丰富,绿化植物的多样性初步显现。
1 我国城市生态绿化存在的问题
1.1 大树进城热的问题
在某些城市中,提出了建设“森林城市”的口号,把森林与大树混为一谈,而这与现代化城市建设的发展思路相违背。要建立一个生态良好的城市,不是简单地移植几棵大树就可以实现的,必须进行合理的规划,以生态效益为基础,要对城市的气候有所调节,达到改善空气质量的目的。还必须充分考虑到在形态、气味、色彩、声音等方面是否符合人类的审美标准。但是事实上的园林建设,更多的是关注在气派美观方面,忽视了生态方面。
1.2 盲目模仿,没有地方色彩
大多数的城市绿化都缺乏地方色彩,照搬西方城市和其它的大都市,带给人们的感觉就是完全的复制品,枯燥乏味,缺乏新意。忽视本地的自然条件,盲目模仿其他的城市,完全缺乏地方特色,将不利于城市的可持续的发展,而且更容易引起人们的审美疲劳。
1.3 盲目地引进外来物种
有些城市不根据本市的经济财政水平,盲目的引进外来物种,甚至是国外的珍稀物种,不是追求城市生态绿化的品味,而是盲目与它周围的其他城市进行攀比,既造成资金的大量花费,又没有把城市生态绿化建设好。这种做法完全不科学、不理智。
1.4 过度改造,植被和地形破坏严重
目前很多城市都在大肆进行改造建设,特别是对于老城区的改造和建立城乡一体化,大量的移山造地,将原本自然水域和山林植被改造成了城市用地。虽然城区的面积是得到了大规模地扩展,但是当地的植被却严重遭到了破坏,这对于生态环境而言,极为不利,而且某些植被可能还具有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
2 有效的解决措施
2.1 建立生态城市一体化,提高城市生态绿化的设计水平
生态绿化是通过构建多样性的景观,对城市整体的空间进行合理的生态配置。城市绿地不应该局限在仅仅是作为一种视觉欣赏的对象,还必须达到城市绿化在外在形象上的美观,能够与整个城市的规划协调起来。城市生态绿化建设是一个城市生态系统建设的核心内容,因此,在城市生态绿化建设中要大力贯彻生态优先的准则,同时还要参与城市建设项目的规划与实际建设的过程中,而不是作为工程建设最后的补漏、修饰。
城市不同的区域都有着属于各自的空间差异性,可以抓住这一特点,在城市生态绿化的建设中通过运用绿廊结构,把绿廊与外环绿化带与城市中心区的园林景观联系起来,实现城市的生态绿化一体化的结构。此外,在城市绿化建设中,要对绿化用地进行合理的规划,使绿地分布均匀。通过在城市生态绿化建设中应用生态技术,不仅能够使城市生态绿化的工作具有一定的科技含量,还能够有效的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2.2 加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创建合理的植被群落
物种的多样性不仅能够促进城市绿地的自然化,而且对于绿地生态系统也有很好的提高。因此,要加强对于城市遗留地块的和植被的保护,维护自然的演进过程;大量修建绿色廊道与暂息地,形成一各绿色生态网络系统;增加空间开放度和生物之间的连接,为生物的生存和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城市要尽最大努力去保护野生动植物生存、繁衍的栖息地,西方国家在这方面做得较好较成功值得我国借鉴。
绿地群落是一个有序的、渐进的系统的发育与功能的完善的过程,生态绿化必须改变管理模式,改善种植的结构,提高城市绿地的稳定性与抗逆性。生态绿化所选用的植被要适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并且使之建立一个群落之间自肥的、良性的循环机制,减少除草、施肥和修剪的过程中资源的使用,降低绿地建设和维护费用。把握好地带性群落的结构特点、种类组成与演替规律,选择耐荫性好的植物,充分开发绿地的空间资源,丰富植被,改变了物种单一密植的做法,使自然物种更加具有生存和繁衍的空间。应用人工顶级群落和动态平衡演替理论方法,形成具有不同类型物种的群落的交错分布,建立一个合理优美的城市自然景观。
2.3 提高植被配置的水平,体现城市地域特色
城市生态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支配的合理配置。要加强对植物的品种认识,加强地带性植物的生态型与变种的筛选、驯化,设计建设一个具有乡土文化特色和城市个性化的绿色景观;同时,对于国外特色物种的引进要极其慎重。就目前来看,大多数城市的植物种类还比较单一,这使得城市生态绿化不够完美。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土壤条件的植被,增加植被的种类,丰富城市的自然景观。在城市绿化建设中,要合理配置植被,使得不同物种在时间和空间上都达到最佳的效果。
参考文献
绿地在城市生态环境中担负着环境净化的重要功能,防止城市污染。应用景观生态学的“基底—廊道—斑块”理论,建设城市生态绿地的绿网系统。根据城市不同分区的空间异质性,贯通城市内的绿廊结构,其中绿廊穿越外环绿带、楔形绿地和中心区园林绿地,将城市周边的清洁冷湿的空气经过高绿量的森林群落引入城市内部,缓解热岛效应,改善空气质量。在城市的生态绿化工作中,我们应注意城市绿地分布的均匀性和合理性。在目前加快城市绿化步伐的一片呼声中,人们似乎更热衷于城市新区绿地的开辟,城市中心区绿化、老城区绿化缺乏应有的关注目光,新、老城区绿化建设的“两极分化”也由此而生,“最需要绿的地方反而最缺乏绿色”。针对此现象,有关部门应采取有效措施,促使城市公共绿地在新区与市民聚居的中心区、老城区之间得到合理的分布和平衡的发展。
城市生态设计工艺,是指根据自然生态最优化原理设计和改造城市生产、生活系统的设计和工艺流程。在城市的生态绿化中要应用城市与自然共生原理,广泛使用生态技术。如目前国际上开始推广应用的污水处理墙,装置的原理很简单,只是利用温室原理和植物、生物技术来处理污水,这种方法是全生物型的,不向大自然排放毒素。另一种生态设计方法是人工社区湖,即在社区内的某个街段设一个这样的湖,既能作为水量存储,更重要的是采用生态技术处理和净化社区废水,并用太阳能来保持池水的温度,经过净化的水可以循环使用。此外,日本科学家发明的生态路灯能吸收道路上汽车排放的各种废气,我国科学家发明的生态水泥能吸收水体中的污染有害物质,这些都是生态技术应用于城市建设、绿化的例子。在城市绿化中大量运用生态技术,既能提高绿化工作的科技含量,更有利于改善城市的环境质量。
2、加强城市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构建合理植物群落
物种多样性是促进城市绿地自然化的基础,也是提高绿地生态系统功能的前提,所以,生态绿化应恢复和重建城市物种多样性。我们应尽量保护城市自然遗留地和自然植被,建立自然保护地,维护自然演进过程;修建绿色廊道和暂息地,形成绿色生态网络;增加开放空间和各生物斑块的连接度,减少城市内生物生存、迁移和分布的阻力,给物种提供更多的栖息地和更便利的生境空间。生态绿化要发挥健全城市的生态功能,将更多的野生动植物引入城市,满足市民与大自然接触的天性要求。城市要尽量保存适应野生动植物生存繁衍的栖息地。西方国家常以野生动物的种类及数量来衡量城市绿地和生态环境质量,这对于我国也有借鉴意义。保护和建立半自然栖息地是生态绿化实现自然保护的重要途径。“半自然”是指人类干扰之前保留自然植被痕迹的地方,但又被人类深刻改变,不能视为真正意义上的自然。如遗留的林地、湿地、草地以及废弃的深坑、水库和人工湿地系统,它们是水生动物良好的栖息场所,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大量自然生境的丧失。生态公园是模仿自然生境、保护城市生物多样性的理想途径,如伦敦中心城区的海德公园、中山市的歧江公园,都是较好的例子。中国大多数城市中的自然环境与外部大自然断绝联系,但通过划分城市的生态功能区,构建城市的“绿楔”、“绿廊”以及“绿网”,能够恢复城市外部生物基因的正常输入和城市内部生物基因的自然调节。特别是在草地生态、森林生态、淡水生态系统中的生态交换关系,不仅要求是水平向的而且应该具备垂直向的承载条件(如自然坡岸、湿地、攀缘面等)。城市在引入自然群落运行机制时,宜划分正常生态区、过渡生态区、变异生态区、半自然区等不同区域,确立各级生态功能区之间、城市生态区之间与外部生态区之间的生境通道和生态走廊,为不同丰度、不同干扰承载力的生物群落之间的基因系统和调节创造条件”。
绿地群落是一个有序而渐进的系统发育和功能完善的过程。生态绿化应改变绿化的事后管理和末端管理为源头的管理,改善种植结构,提高绿地自身的稳定性和抗逆性。生态绿化所用植物应尽量选用与当地气候、土壤相适应的物种,利用绿地凋落和绿肥等土壤适应物,进行再循环和再利用,形成群落自肥的良性循环机制,从而减少施肥、除草和修剪等非再生资源的使用,降低绿地建设、维护费用。重视绿地水体的建设,为有益昆虫和两栖动物提供适宜生存的环境,形成绿化植物-病虫害-天敌及其周围环境相互作用和制约,实现城市绿地植物无公害控制。把握地带性群落和种类组成、结构特点和演替规律,合理选择耐荫植物,充分开发利用绿地空间资源,丰富林下植被,改变单一物种密植的做法,使自然更新物种具有生存和繁衍空间。应用人工顶级群落和动态平衡演替理论,形成具备多个优势物种的不同类型群落交错分布、稳定而优美的城市自然景观。
3、提高植物配置水平,体现城市地域人文特色
城市生态绿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合理的植物配置。首先要求我们提高对植物品种的认识,加强地带性植物生态型和变种的筛选和驯化,构造具有乡土特色和城市个性的绿色景观;同时慎重而节制地引进国外特色物种,重点还应是原产我国,但经过培养改良的优良品种。目前大多数城市的绿化植物种类不够丰富,这与对绿化植物的要求太高,过于追求完美或轻易否定有关。如片面追求“四季常绿”,使适应性强、色彩丰富的落叶植物遭冷落;“一次成型”等急功近利的做法,也导致慢长植物和缺乏大规格花木的植物被随意抛弃和轻易否定。又如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生长良好,生态效应高的植物,像华南地区的幌伞枫、秋枫、海南蒲桃、野牡丹等优良植物品种乏人问津;而南洋杉、海枣、红刺露兜树等滥用;大王椰、台湾草、黄金榕铺天盖地。由于我们对植物生存环境特性缺乏了解,出现了将一直生活在阴凉环境的罗汉松大树千里迢迢移栽在干热的岗顶上,结果只能是枯萎死亡。在城市绿化中,我们应利用不同物种在空间、时间和营养生态位上的差异来配置植物,最终形成乔灌草结合、层次丰富、配置合理的复合植物生态群落。
城市是一个规模庞大、关系复杂的动态生态系统,由社会、经济,自然子系统复合而成,具有开放性、依赖性、脆弱性等特点,极易受到环境条件变动的干扰。在城市生态系统中,既有自然的组成要素,又有高度人工化的组成要素,而园林绿地系统则是其中唯一具有自净功能的组成成分,在改善环境质量、维护城市生态平衡、美化景观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
一、二十年来,随着世界范围内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环境问题的加剧,人们已越来越认识到走生态园林道路、以绿地系统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的重要性,许多国家已将其作为城市现代化水平和文明程度的一个衡量标准。
一生态园林的概念与科学内涵
生态园林主要是指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如互惠共生、生态位、物种多样性、竞争,化学互感作用等)所建设的园林绿地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乔木、灌木、草本和藤本植物被因地制宜地配置在一个群落中,种群间相互协调,有复合的层次和相宜的季相色彩,具有不同生态特性的植物能各得其所,能够充分利用阳光、空气,土地空间、养分、水分等,构成一个和谐有序、稳定的群落,它是城市园林绿化工作最高层次的体现,是人类物质和精神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工业化的高度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剧,给人类带来了生存环境的危机,这一严峻的现实,迫使人们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仿造自然环境,以谋求优良的生存环境,把园林绿化作为主要手段,因势利导地利用对城市生态环境有重大影响的有利因素和改造不利的因素,从整治国土,促进生态平衡的高度全面绿化人类的生存环境,将园林绿化事业推向生态园林的新阶段。〔1〕
生态园林的科学内涵在于:①依靠科学的配置,建立具备合理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和营养结构的人工植物群落,为人们提供一个赖以生存的生态良性循环的生活环境;②充分利用绿色植物,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和生物能的转化率,调节小气候,吸收环境中的有毒有害气体,衰减噪声,调节生态平衡;③美化景观、在绿色环境中提高艺术水平,提高游览观赏价值,提高社会公益效益,提高保健休养功能,为人们提供更高层次的文化、游憩、娱乐需要和人们生存发展的绿色生态环境。
二生态园林的主要功能
生态园林的功能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讲,主要体现在调节小气候,改善环境质量和美化景观方面。
(一)调节小气候
L.J.Batten认为:小气候主要是指从地面到10余m至10Om高度空间内的气候,这一层正是人类生活和植物生长的区域和空间。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植物的生长和发育都深刻影响着小气候。
植物叶面的蒸腾作用能调节气温、调节湿度、吸收太阳辐射热,对改善城市小气候具有积极的作用。研究资料表明,当夏季城市气温为27.5℃时,草坪表面温度为20℃~24.5℃,比地面低6℃~7℃,比柏油路面低8℃~20.5℃,而在冬季,铺有草坪的足球场表面温度则比的球场表面温度提高4℃左右。
由于绿色植物具有强大的蒸腾作用,不断向空气中输送水蒸气,故可提高空气湿度。据观测,绿地的相对湿度比非绿化区高10%~20%,行道树也能提高相对湿度10%~20%。
城市的带状绿地,如道路绿化与滨江滨湖绿地是城市的绿色通风走廊,可以将城市郊区的自然气流引入城市内部,为炎夏城市的通风创造良好条件;而在冬季,则可减低风速,发挥防风作用。
(二)改善环境质量
1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维持碳氧平衡有关资料表明,每ha绿地每天能吸收900kgCO2,生产600kgO2,每ha阔叶林在生长季节每天可吸收1000kgCO2,生产750kgO2,供1000人呼吸所需要;生长良好的草坪,每ha每小时可吸收CO215kg,而每人每小时呼出的CO2约为38g,所以在白天如有25m2的草坪或lOm2的树林就基本可以把一个人呼出的CO2吸收。可见,一般城市中每人至少应有25m2的草坪或10m2的树林,才能调节空气中CO2和O2的比例平衡,使空气保持清新。如考虑到城市中工业生产对CO2和O2比例平衡的影响,则绿地的指标应大于以上要求。
2吸收有毒有害气体污染空气和危害人体健康的有毒有害气体种类很多,主要有SO2、N0x、Cl2、HF、NH3、Hg、Pb等,在一定浓度下,有许多种类的植物对它们具有吸收和净化能力。有研究表明:当SO2通过树林时,浓度有明显降低,每公顷柳杉林每年吸收720kgSO2。臭椿、夹竹桃、罗汉松、银杏、女贞、广玉兰、龙柏等都有较强的吸收能力。
3吸滞粉尘植物,特别是树木,对粉尘有明显的阻挡、过滤和吸附作用。由于树木有强大的树冠,叶片被毛和分泌粘性的油脂使得树木具有滞尘作用。
4杀菌作用由于绿地上空粉尘少,从而减少了粘附其上的细菌;另外,还由于许多植物本身能分泌一种杀菌素,而具有杀菌能力。据法国测定,在百货商店每m3空气中含菌量高达400万个,林荫道为58万个,公园内为1000个,而林区只有55个,林区与百货商店的空气含菌量差7万倍。
5衰减噪声植物,特别是林带对防治噪声有一定的作用。据测定,40m宽的林带可以减低噪声10~15分贝,30m宽的林带可以减低噪声6~8分贝,4.4m宽的绿篱可减低噪声6分贝。树木能减低噪声,是因为声能投射到枝叶上被反射到各个方向,造成树叶微振而使声能消耗而减弱。
(三)美化景观、丰富建筑群体轮廓线
生态园林是美化市容,增加城市建筑艺术效果,丰富城市景观的有效猎施,使建筑“锦上添花”,把城市和大自然紧密联系。
三生态学原理在生态园林中的应用
(一)坚持以“生态平衡”为主导,合理布局园林绿地系统
生态平衡是生态学的一个重要原则,其含意是指处于顶极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此时系统内的结构与功能相互适应与协调,能量的输入和输出之间达到相对平衡,系统的整体效益最佳。在生态园林的建设中,强调绿地系统的结构与布局形式与自然地形地貌和河湖水系的协调以及与城市功能分区的关系,着眼于整个城市生态环境,合理布局,使城市绿地不仅围绕在城市四周,而且把自然引入城市之中,以维护城市的生态平衡。近年来,我国不少城市开始了城郊结合、森林园林结合、扩大城市绿地面积、走生态大园林道路的探索,如北京、天津、合肥、南京、深圳等。〔2〕
(二)遵从“生态位”原则,搞好植物配置
城市园林绿化植物的选配,实际上取决于生态位的配置,直接关系到园林绿地系统景观审美价值的高低和综合功能的发挥。生态位概念是指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作用以及它在时间和空间中的地位,反映了物种与物种之间、物种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在城市园林绿地建设中,应充分考虑物种的生态位特征、合理选配植物种类、避免种间直接竞争,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种群稳定的复层群落结构,以利种间互相补充,既充分利用环境资源,又能形成优美的景观。在特定的城市生态环境条件下,应将抗污吸污、抗旱耐寒,耐贫瘠、抗病虫害、耐粗放管理等作为植物选择的标准。如在上海地区的园林绿化植物中,槭树、马尾松等生长状况不良,不宜大面积种植;而水杉、池杉、落羽杉、女贞、广玉兰、棕榈等适应性好、长势优良,可以作为绿化的主要种类。
在绿化建设中,可以利用不同物种在空间、时间和营养生态位上的分异来配置植物。如杭州植物园的槭树、杜鹃园就是这样配置的。槭树树干直立高大、根深叶茂,可吸收群落上层
较强的直射光和较深层土壤中的矿质养分;杜鹃是林下灌木,只吸收林下较弱的散射光和较浅层土中的矿质养分,较好地利用槭树林下的荫生环境;两类植物在个体大小、根系深浅、养分需求和物候期方面有效差异较大,按空间、时间和营养生态位分异进行配置,既可避免种间竞争,又可充分利用光和养分等环境资源,保证了群落和景观的稳定性。春天杜鹃花争妍斗艳,夏天槭树与杜鹃乔灌错落有致、绿色浓郁,组成了一个清凉世界;秋天槭树叶片转红,在不同的季节里给人以美的享受。
(三)遵从“互惠共生”原理,协调植物之间的关系
指两个物种长期共同生活在一起,彼此相互依存,双方获利。如地衣即是藻与菌的结合体,豆科、兰科、杜鹃花科、龙胆科中的不少植物都有与真菌共生的例子;一些植物种的分泌物对另一些植物的生长发育是有利的,如黑接骨木对云杉根的分布有利,皂荚、白蜡与七里香等在一起生长时,互相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3〕但另一些植物的分泌物则对其他植物的生长不利,如胡桃和苹果、松树与云杉、白桦与松树等都不宜种在一起,森林群落林下蕨类植物狗脊和里白则对大多数其他植物幼苗的生长发育不利,这些都是园林绿化工作中必须注意的。(四)保持“物种多样性”,模拟自然群落结构
物种多样性理论不仅反映了群落或环境中物种的丰富度、变化程度或均匀度,也反映了群落的动态与稳定性,以及不同的自然环境条件与群落的相互关系。生态学家们认为,在一个稳定的群落中,各种群对群落的时空条件、资源利用等方面都趋向于互相补充而不是直接竞争,系统愈复杂也就愈稳定。因此,在城市绿化中应尽量多造针阔混交林,少造或不造纯林。
四生态园林建设的类型
不同的城市其地形地貌和河湖水系等自然条件布局形式和环境状况都有不同的特点,也就对生态园林的群落类型及其功能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近年来,国内外都出现了对以下几种生态园林建设类型的探索:
(一)观赏型人工植物群落
观赏型人工植物群落是生态园林中植物利用和配置的一个重要类型,它将景观、生态和人的心理、生理感受进行综合研究。
1美学原则的应用运用节奏与韵律,统一与微差,对比与协调等美学原则,采用有障有敞、有透有漏,有疏有密、有张有弛等手法造景,富有季相色彩,给人以美的享受。如上海外滩南京路-九江路以市花白玉兰花为主调,林下种红杜鹃,红装素裹,相映成趣;北京东路-南京路,用草花、绿篱、草皮组成形似“浪花”和“如意”的大图案,色彩醒目;四平路两侧由广玉兰、银杏、美人蕉组成有节奏变化的绿带,上海九亭绿化示范园中,规划了由广玉兰、红叶李、银杏、红运玉兰和茅白杜鹃,八角金盘组成的绿带,形成“步移景换”的流动画面。
2意与形的统一强调意与形的统一,情与景的交融,利用植物寓意联想来创造美的意境,寄托感情。如利用优美的树枝,苍劲的古松,象征坚韧不拔;青翠的竹丛,象征挺拔、虚心劲节;傲霜的梅花,象征不怕困难、无所畏惧;利用植物的芳名:金桂、玉兰、牡丹、海棠组合,象征“金玉满堂”;桃花、李花象征“,桃李满天下”;桂花,杏花象征富贵,幸福;合欢象征合家欢乐;利用丰富的色彩:色叶木引起秋的联想,白花象征宁静柔和,黄花朴素,红花欢快热烈等。〔4〕
(二)环保型人工植物群落
环保型人工植物群落是以保护城乡环境,减灾防灾、促进生态平衡为目的的植物群落。
例如宝钢:我国大型钢铁企业环保型生态园林建设的典范,他们以生态园林理论为指导,以提高绿化生态目标和绿化效益质量为目的,根据宝钢的生产情况和环境的污染情况选择配置了360多个具有吸收有害气体或吸附粉尘能力较大的植物,绿地总面积达414.55万m2,其中草坪130万m2,绿地覆盖率28.52%,人均绿地面积达129.54m2,〔5〕取得了巨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金山石化:在卫生防护林带建设中,选择抗污染能力强的植物按生态学原理进行配置,其结构合理,效益明显。如SO2、NO2通过林带,在生活区的浓度递减60%,乙烯、飘尘及铅递减100%,风速平均递减43%~62%;增加空气负离子;含菌量降低;改良了土壤,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招引来鸟类达94种之多。
(三)保健型人工植物群落
保健型人工植物群落是利用植物的配置,形成一定的植物生态结构,从而利用植物的有益分泌物质和挥发物质,达到增强人体健康、防病治病的目的。
例如:枇杷树、丁香+桃树+八仙花-八角金盘,林沿种枸骨-葱兰;
银杏、广玉兰+香樟、桂花、胡颓子-薰衣草;含笑+蜡梅+丁香+桂花-结香+栀子-玫瑰、月季;
其中,枇杷安神明目,丁香止咳平喘,广玉兰散湿风寒,许多香花树种如含笑、桂花、广玉花、栀子等,均能挥发出具有强杀菌能力的芳香油类,银杏叶含有氢氰酸,故保健和净化空气能力较强。
(四)科普知识型人工植物群落
指运用植物典型的特征建立起各种不同的科普知识型人工植物群落,在良好的绿化环境中获得知识,激发人们热爱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和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如:上海植物园的进化区,闸北公园内的生态园,规划为市花区、海棠区、进化区、名花区、珍濒区、藤蔓区、水生区等,可使游人在观赏植物的同时学习到有关植物学的不少知识;建议在有条件的中、小学校园内普遍建立科普知识型生态园。
(五)生产型人工植物群落
在不同的立地条件下,建设生产型人工植物群落,发展具有经济价值的乔、灌、花、果、草、药和苗圃基地,并与环境协调,既满足市场的需要,又增加社会效益。
(六)文化环境型人工植物群落
特定的文化环境如历史遗迹、纪念性园林、风景名胜、宗教寺庙、古典园林等,要求通过各种植物的配置使其具有相应的文化环境氛围,形成不同种类的文化环境型人工植物群落,从而使人们产生各种主观感情与宏观环境之间的景观意识,引起共鸣和联想。新晨
不同的植物材料,运用其不同的特征、不同的组合、不同的布局则会产生不同的景观效果和环境气氛,如常绿的松科和塔型的柏科植物成群种植在一起,给人以庄严、肃穆的气氛,高低不同的棕榈与凤尾丝兰组合在一起,则给人以热带风光的感受,开阔的疏林草地,给人以开朗舒适、自由的感觉,高大的水杉、广玉兰则给人以蓬勃向上的感觉,银杏则往往把人们带回对历史的回忆之中。因此,了解和掌握植物的不同特性,是搞好文化环境型人工植物群落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
上海鲁迅公园(虹口公园)较好地应用了植物进行意境创造〔6〕,如围绕鲁迅先生陵墓、雕像广种常绿花木,借喻先生精神永存;在纪念馆四周广植桃、李、梅,象征先生“桃李满天下”和平易近人的品格;地被植物大量种植既能观赏又有药用价值的中草药,暗示先生早年学医,以医学救国的爱国思想。
黄道婆纪念馆的绿化环境设计上,则利用与纺织有关的桑、竹、棉、麻等有江南农家特色的植物进行配置,以突出这位中国古代科技名人和杰出的中华民族妇女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曲仲湘等《植物生态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2〕王祥荣“植物造园与生态设计”城市规划汇刊1992No5
〔3〕江铭“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探”生态园林论文续集1993P.95~99
关键词:
城市发展;生态环境;园林绿化;可持续
1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城市生态环境与园林绿化的增加,既美化了环境,也增加市民与大自然接触的地方,增加人们的幸福指数。优美的城市环境和绿色植物,给人们的心情带来愉悦,也带来了健康。良好的生态环境会引来各种小动物,给城市增添一份生趣。人们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工作也会更加努力,为以后城市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绿色植物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净化空气、改良和巩固土壤、保护水源,如果只通过技术手段来改变,需要花费极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还有可能得不偿失。
2城市中生态环境方面所存在的问题
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是硬道理,但可持续发展更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精神。过去的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淡薄,城市发展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了环境保护。特别是对于一些发展过度的城市,自然的修复能力已无法跟上节奏,导致环境破坏问题严重,一时间很难改善。居民对环境的保护意识来于政府的宣传。首先,是城市管理者和执法者思想意识不高,无法阻止和教育居民的破坏行为;其次,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对破坏的人只能放任,没有相关规定可以制裁和管理;再有就是媒体和政府的宣传力度不够,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这种矛盾。所以在城市化发展的进程中,我国生态环境与园林绿化的工作进展缓慢,也制约了我国其他方面的发展。
3城市环境所出现的问题
(1)空气污染。“雾霾”是2015年网络年度热搜排行榜第一位的词,当时雾霾的纪录片和新闻不断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许多家庭谈之色变,公众媒体争相报道,世界卫生组织也发出了警告,成为了世界问题。但雾霾只是空气污染的一种形态,更多的有害物质,被任意地排放到了空气中,对国民造成了巨大的危害,有些严重的城市在没有风时,能见度很低,呼吸都很困难,大家不得不带着口罩上街。
(2)水质污染。水是生命之源,水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城市人口的增加,工厂的拔地而起,大量未经过处理的生活废水和工业污水流入河道,进入地下,造成了城市水源的污染,影响了动植物的生长和繁殖。
(3)光和噪声污染。没有绿色植物,光与声音的传播就没有了阻断,而现代社会的夜生活极其丰富,各种噪音和灯光在安静的夜晚就会显得很突兀,没有植物的隔挡和吸收,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和休息,造成许多不良后果。
(4)温室效应。人们对温室效应已经不在陌生,全球变暖的气候变化,让城市中生活的人们感受越来越强烈,每年夏天的最高温度都有新的突破,这跟绿色植物的减少有着最直接的关系,绿色植物对热量的吸附作用,让太阳的辐射直接照射在大地上,而大地再完全反射给大气,热量在大气与大地之间来回作用,没有任何削减,让城市中生活的人们如同在烤箱中炙烤。
4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策略
(1)宣传环保理念,提高思想认识。城市绿化的基础是在居民的共同努力下完成的,加大思想教育和宣传工作,提高全国整体的绿色环保意识,增加责任感和自觉性。在相关规定中,建立绿色环保体系,巩固城市绿色生态,在不破坏的基础上先做到不减少,形成居民主动保护的主观能动性。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政府职能部门开展绿色环保活动,鼓励绿色出行,规范绿色行为标准。这项工作不能只停留在嘴上,更要落实到实处。为绿色产业开通便捷通道,鼓励和大力推荐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项目,为相关单位和产业提供专项资金和扶持,共同建立一个绿色家园。
(2)法律法规的实施是绿色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条件。国家和各级政府要通过立法,明文规定城市绿化管理的权利和义务,还要颁布相关的惩罚条款,但罚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最终的目标是让企业和社会对环保有进一步的认识,能自觉的保护环境。而各单位和部门也要和群众一起努力,制定相关的守则和公约,共同让城市绿色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再加上执法机关和相关单位严格执法,让举报和投诉能够得到妥善处理,对于恶意污染环境的单位和企业实行“先停产、再整改、后放行”原则,对有关部门和单位等建立环境保护负责制,以单位管单位,以单位管人,以人监督单位的交叉管理。嘉奖先进的个人和单位,组织绿色环保人士活动,加强对城市公共绿地和园林绿地的监督管理,各部门之间积极配合,互相监督,充分发挥国家的职能作用,严肃处理任何破坏绿色生态环境的行为。
(3)城市和园林绿化的规划工作准确到位。城市绿化建设是一项宏达的工程,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如果没有做好提前规划部署,不仅会阻碍城市绿化的步伐,还会影响到整个城市建设的发展,甚至给国家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因此,城市生态环境与园林绿化的规划工作,是绿色环境打造的前提,结合城市自身的特点和结构,合理布局每一处绿地,根据需要种植花草树木、景观园林,让建筑和绿色协调统一,交相呼应,把绿色环境打造成城市的后花园。协调统一需要有成熟的模式和原则,遵守生态学的基本方针,贯彻先进的建设理念,解放思想,不要把城市的绿化集中和局限在某个地方,要散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在绿化的选择上也不能把其他城市的成功例子照搬照抄,要选择适合自己城市的植被,避免造成资源浪费。因为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文化和特征,绿化是整体性的工程,需要保持一致,才能成为城市景观中的一个特色。绿化建设是为了保障整个生态系统的完整,不能以偏概全或者做面子工程,后期维护和保养工作到位才能让绿化工作真正造福子孙,符合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路线。
5结语
城市生态环境与园林绿化的打造和改善,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经之路,是保证城市和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实现中国梦,构建和谐社会达到最终目标的基本条件。我们要把握现在,努力整治环境问题,大力发展环保绿色产业,从思想上、文化上,加强环保意识,配以法律法规执行实施相关政策,为建设美好的家园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张鹏飞,王子荣.城市园林绿地建设与可持续发展[J].内蒙古业,2011,(3).
城市生态绿化通俗的讲就是把森林引入城市,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防治环境污染,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所以,发展以乔木为主,乔、灌、花、草相结合的拟森林环境,是城市绿化的主要内容。树、花、草是城市绿化中的三要素,均是城市绿化中不可缺少的成分,但要因地制宜采用相应手段,获得最佳生态效益。
一、城市绿化基本概念和内涵
城市绿化是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创造融合自然的生态空间和稳定的绿地基础上,运用生态学原理和技术,借鉴地带性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特点和演替规律,以植物群落为绿化基本单元,科学而艺术地再现地带性群落特征的城市绿地。从城市绿地系统角度,绿地的布局、规模应重视城市景观结构脆弱和薄弱环节的弥补,考虑功能区、人口密度、绿地服务半径、生态环境状况和防灾等需求进行布局,按需建绿和扩绿,并从市民生存空间和自然过程的整体性和连续性出发,重视绿地的镶嵌性和廊道的贯通性,将人工要素和自然要素整合成绿色生态网络;从绿地群落角度,应顺应自然规律,利用生物修复技术,构建层次多、结构复杂和功能多样的植物群落,提高自我维持、更新和发展能力,增强绿地的稳定性和抗逆性,实现人工的低度管理和景观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绿化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方面具有以下作用:净化城市空气、水分、土壤,保护人民健康;改善城市环境,创造舒适的小气候;提高城市景色美感和质量;丰富城市居民的文化精神生活。城市绿化功能的优劣是以单位土地面积的植物叶片总面积为主要标志,因此增加叶面积,也就是增加了城市绿化的生态作用。针对在一些地方的城市绿化中“草坪热”的流行,须树立城市绿化的生态意识。绿化、美化、香化、果化,须同步并进,乔、灌、草混种,形成自然的、功能完备的植物群落,既能体现美感又能带来最佳的生态效益和功能,这是城市绿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当前城市绿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生态环境效能低下。这是当前我区城市绿化建设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当然这个问题的产生是多个因素影响的结果。其一:由于我区设区较晚,绿化建设基础薄弱,虽然近几年大开发大建设使城市建设步入了快车道,新修改造了19条城市道路,并相应进行了绿化,新建成了青鸾湖公园、湿地公园、多岛海景区等大批绿化工程,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目前的39.7% ,绿地率达38.6%,城市公共绿化面积已达360多万平方米,但是绿化整体效果与生态城市要求还相差甚远。 其二:城市绿地因在规划设计阶段未考虑生态效益指标的量化控制,只在其美化功能上做文章,过度追求“好看”,强调平面效果。结果是建成后的城市绿地植物品种单一,植物群落的生态效益发挥不了。其三:当前我们城市绿化中城市自然生态环境布局分散、生态结构简单脆弱,环境效能低下。城市绿量严重不足,没有形成合理的绿化模式及立体空间的绿色网络和乔灌草合理搭配形成的生态效益。(2)绿色城市观念没有在市民意识中形成。有的单位集体或个人的绿化意识淡薄,存有侥幸心理、依赖心理,不主动地搞好自己的绿化,指望别人去绿化自己去享用;有的单位为完成指标把自己的绿色圈围起来自己享用,这样的结果是绿地率低下。保护生态、提高城市绿化水平需要每一个人的参与。绿化建设是个相当广泛的概念.从家庭养花到大范围植被建设都属于绿化建设范围,上至决策者,下至群众百姓尽力做好自己该做的事,为城市绿化出点力。
三、城市绿化应把握的要点
随着人们的审美意识和对生活环境要求的提高,渴望生活在绿色环境中享受自然,开始探索在生态环境与城市发展的矛盾之间寻求新突破,在城市公共空间进行垂直绿化,探索城市绿化的方式从平面二维绿化转向空间三维立体模式。垂直绿化让绿色在立体空间得到了延伸,增加了城市公共空间的情趣,让城市的生活环境更加意境化、人文化,成为现代城市绿化的必然发展趋势。
1 垂直绿化的概念
从狭义上来说,垂直绿化为栽种藤本植物或依附墙体的绿化;从广义上来说,垂直绿化是指藤蔓植物和其他植物依附于各种建筑物或其它空间结构的绿化方式,利用植物在立体空间延伸的绿化,包括栅栏、护坡、花架、花格、围墙、立柱及各种建筑的绿化[1-2]。
2垂直绿化在城市中的作用
2.1 产生生态效益
垂直绿化作为一种绿化方式,有别于一般的平面绿化,其绿化系数大,占用很小的空间达到的绿化效果是平面绿化的几倍。垂直绿化不仅能够增加城市绿化率,而且还能够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调节空气的温度和湿度,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平衡二氧化碳与氧气的平衡。植物还对声波有吸收和反射的功效,特别是垂直绿化降低噪音污染比较明显,对空气中的粉尘及病菌具有明显的过滤和吸收作用[3]。
2.2 产生景观效益
在城市中进行垂直绿化的推广应用,用不同的表现手法使公共空间出现各种样式的绿化效果,使得原本线条生硬的建筑在绿化植物的互补下柔和了许多,增加了独特的形式美感,丰富了建筑的外观,赋予建筑物生命力,将城市观赏效果由二维平面延伸到三维空间立体,丰富城市空间环境,增加城市空间情趣,形成独特的景观效果。
3 垂直绿化在城市中的主要表现形式
3.1 附壁式绿化
一般指借助于攀缘植物来装饰建筑的外墙以及周边的围墙。城市建筑中的垂直绿化植物一般选择有有气生根或吸盘的攀缘类植物,该类植物较多,如扶芳藤、爬山虎、凌霄等。附壁式绿化在垂直绿化中最为常见,攀缘植物能够吸收外界强烈的光照,利用自身反光来衬托建筑物的外观,改变建筑物生硬的外形。附壁式在配置时需要注意植株和建筑物的色彩、质感的搭配。
3.2 棚架式绿化
棚架式绿化在在城市公园、景观节点、居住区的花架、长廊中使用。棚架式绿化植物一般是缠绕类,如五味子、葡萄、紫藤等,多应用于人口密集的地方,以便城市居民休息与观赏。
3.3 篱垣式绿化
篱垣式依附物为透绿墙、建筑物边缘的栏杆等具有通透性的物体。篱垣式垂直绿化能够使得单调的构件显得枝繁叶茂、郁郁葱葱,常常以凌霄、爬山虎等植物来衬托城市绿化景观,用时需要达成一致的绿化效果。
3.4 阳台、窗台绿化
一般家庭的窗台和阳台绿化都是用小花草进行装饰,大一些的阳台和窗台会搭建一些网架,用缠绕类植物进行棚架,使其形成面积较大的绿棚以及绿色屏障。一些阳台和窗台没有进行棚架搭设,选择在花槽中种一些能够垂在室外的藤本植物或花卉,如藤本月季、迎春、蔷薇等。如果在北面,应选择耐阴的植物 [4]。
4 垂直绿化植物的应用原则
4.1 因地制宜、实地适栽
在进行垂直绿化植物的选择时应考虑到植物本身的特点,进行因地制宜的种植。在选择植物材料时要充分考虑到城市的生态需求、绿化需求、功能需求和赏析需求,综合考虑以上因素才能更好的选择垂直绿化植物,同时还要注意充分考虑到植物的攀缘习性与攀缘植物能力的强弱进行选择。
4.2 进行合理植物搭配
考虑到垂直绿化植物欣赏的单一性,需要结合考虑不同植物之间的搭配问题,要利用好植物自身的生长习性,例如不同植物之间的互补要求,常绿与落叶、阴性与阳性、草本与木本、速生与慢生、深根与浅根等条件。在垂直绿化景观设计中,要考虑到不同植物的互相搭配和衬托,实现城市不同季节美景的呈现。例如常春藤要与爬山虎和络石一起种植,常春藤或者络石生长在的爬山虎之下,体现其自身喜阴的特点,在冬天又能弥补爬山虎的不足。
4.3 注重意境美
植物代表的是一种属于大自然的独特美,绿色植物的形象可以成为城市文化、环境、生存价值的一个标准。要注重城市意境美,用垂直绿化来彰显一座城市的环保理念和可持续发展,将绿色概念与城市的绿色品牌融为一体。凌霄的寓意是名声和声誉,忍冬则代表着高雅、纯洁和爱情,紫藤最受人们的欢迎的垂直绿化植物。在城市垂直绿化中应考虑到植物的人性化,将城市意境美贯穿到绿化建设中去。
5 城市垂直绿化案例
5.1 新加坡EDITT绿塔案例
马来西亚建筑师杨经文说过“建筑物常可以看做被大量的无生命物质的堆积而成,垂直绿化的目标就是将有机的、富有生命力的物质与无机的、无生命的物质融为一体”[5]。他设计的新加坡EDITT绿塔方案中,将整座26层的建筑披上了绿装,绿色空间与居住面积比例为1:2,运用当地最适宜的植物,沿坡道螺旋状排列种植攀缘在不同的屋顶上,使得植物最大限度的获取阳光和雨水,同时利用遮阳板和导风墙,将风引入空中庭园,加上植物的调节作用,最低程度地减少机械通风。
5.2 上海世博会主题馆生态墙的案例
上海世博会主题馆“生态墙”围绕“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主题进行规划设计,在主题馆东西两侧布置了长180米,高27米的植物墙,总面积接近 5000 O,主题馆缝制了一个绿色的外衣。生态墙集成了种植模块、设计构图手法、辅助结构、应用技术等多项技术。在东西两侧的外墙上,布满了纵横交错的菱形钢结构,将无数种植了小灌木的模块安装在上面,向人们展示了全新的生态绿化技术,为中国城市公共空间的垂直绿化的发展起到积极的引领作用[6]。
6 问题与探讨
垂直绿化是城市绿化发展新的方向,但是人们的认识还不统一,存在一些疑虑,在垂直绿化开展过程中还是遇到一些阻拦,居民担心墙面绿化会招惹蚊虫、损坏墙体、影响房屋采光、增加室内湿度。垂直绿化还存在技术简单和应用植物种类少,绿化应用规模小,配置手法和形式单一,实行粗放管理等问题。针对垂直绿化中存在的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做好以下几点:
(1)尊重人的需要,是垂直绿化应用的根本所在
城市垂直绿化从根本上是要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只有首先满足人对景观的功能需求,垂直绿化才具有生命力。随着审美意识的提高,现代市民重视对自己生活环境中美感的营造,所以垂直绿化要满足人们的生态需要和审美需要。
(2)加强垂直绿化的宣传力度,拓展应用空间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建筑密度大,用地紧张。一些城市的建筑和道路已约占城市用地面积的2/3,城市空地相对较少,可用于绿化的面积严重不足,仅靠地面绿化难从根本上改善我国城市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状况。因此,如何拓展绿化空间、增加绿量和绿化覆盖率、提高城市整体绿化水平,是城市园林建设面临的共同问题[1]。
千呼万唤立体绿化
提高城市绿色覆盖率的核心就是要用 “生态城市”、“园林城市”、“立体绿化”等新要领来规划城市、建设城市、改造城市,提倡城市与自然共存、与自然融合。积极开展甚至强行推行立体绿化,将成为今后我国城市生态园林绿化发展的重要方式。
城市生态学研究表明,城市中生物因素与非生物因素及人文活动因素是密切相关的,环境绿化起着仅次于人的主导作用。专家们呼吁大力推行立体绿化,让城市呼吸起来。
“立体绿化”是指充分利用不同的立地条件,选择攀援植物及其它植物栽植并依附或者铺贴于各种构筑物及其它空间结构上的绿化方式,包括立交桥、建筑墙面、坡面、河道堤岸、屋顶、门庭、花架、棚架、阳台、廊、柱、栅栏、枯树及各种假山与建筑设施上的绿化。或者采取乔木层、灌木层、草皮层等多层次混交的复层结构来发挥空间效益。这样在没增加城市用地的条件下,增加了城市绿化面积,提高了绿化覆盖率。
立体绿化的历史及在世界各国家的实践
公元前 5世纪的古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为王后修建的“空中花园”, 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这应该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立体绿化,算是立体绿化的鼻祖。而城市园林意义上的立体绿化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施行只是在近些年才开始的。1959年,美国在加州奥克兰市6层车库建了1.2公顷的屋顶花园,被视为建筑与园林艺术“杂交”的奇葩;1977年,在加拿大温哥华18层办公楼上,造成盆景式的空中花园;巴西的库的里提巴市圣都蒙特广场周围虽然大厦林立,因墙面和屋顶绿草如茵,四季尘土不扬,炎夏凉爽舒适;法国巴黎、英国伦敦一幢幢高楼平顶上栽种各种树木与花草,美不胜收 [2]。
立体绿化国外风行。世界各地的许多城市十分重视立体绿化,垂直绿化等,这已成为全世界绿色运动的一部分。德国是全球公认立体绿化做得最好的国家。就算是森林边上的一个小别墅,也要把屋顶绿化做上。他们的理念就是,建筑破坏了地球,要说声对不起,并付诸行动。自1982年开始,德国立法强制推行屋顶绿化。1990年已有绿化屋顶900万平方米,德国80%的屋顶绿化都是轻型草坪屋顶绿化。现在,新建或改建项目申报规划设计,都必须同时申请屋顶绿化设计,否则不予受理;实施屋顶绿化,还可减免费用,获得补贴及享受政府低息甚至无息贷款。日本在这方面也已走在世界前列,眼下日本各大城市正开始兴建高档天台的空中花园。国外还有不少的国家规定,城市不准建砖墙、水泥墙,必须营造“生态墙”,具体做法是沿墙等距离植树,中间以攀缘爬藤类花草,亦可辅以铁艺网,这样就达到了垂直绿化效果,而且可以起到透绿的作用。“花园城市”新加坡,立体绿化让建筑物淹没在一片绿色之中。在新加坡,60层高楼顶上建成的空中花园成了全球知名旅游景点。美国许多城市所有空地几乎都被绿草覆盖,在美国,废弃高架桥改建成花园、绿地的例子也不少见;在法国,墙体绿化蔚然成风……
中国与世界发达国家在立体绿化差距巨大,开展立体绿化尚属起步阶段。以举行世博会上海市为例,屋顶绿化2007年、2008年、2009年三年累计仅完成44万平方米。而北京虽然成功举办了2008年奥运会,但屋顶绿化、墙体绿化依然严重不足。据北京市园林科研所不完全统计,到2008年举办奥运会后,四环内“绿屋顶”仅占建筑屋顶总面积的1.2%。北京近7000万平方米的屋顶需要绿化。如果换算成城市人均绿地面积,仅相当于英、德等发达国家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水平。而其他中小城市的立体绿化,其落后程度则更是差距巨大。
上海世博会强化立体绿化理念并展示高水平样板
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一个世界特殊空间绿化的超大博览会,是一个提高绿色文明意识的大课堂,任何人进入世博园的瞬间就会被感染尔后理解、接受、热爱这种特殊空间的绿色文明。上海世博会确立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其中心理念之一,即“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表现为“人、城、自然”三者共存。三者的共存主要是通过绿地来实现的。上海世博园85%的建筑物在设计修建时都引入了立体绿化的装饰理念。
世博会上诸多立体绿化技术在各场馆中的应用都堪称经典之作,让世人很受启发。许多展馆都实施了屋顶绿化;沙特阿拉伯馆的空中花园,沙漠中绿洲对于沙特这样的国家具有非常的意义;瑞士馆的屋顶草坪,展示瑞士乡村风光,展示在被绿色包围的环形墙壁中;印度馆的半球面屋顶绿化,绿色的草皮覆盖在中央穹顶上;智利馆的空中草坪给人以绿色世界般的感觉;世博文化中心展示的边坡绿化和世博轴边坡绿化,也是一种保护式绿化。阿尔萨斯案例馆墙面绿化,成为绿色建筑的一个重要部分;法国馆的20多米高的立柱墙可谓是立柱绿化的大制作,让所有进入馆内的游客为之震撼。还有高架桥绿化样板等[3]。
上海世博场馆多样化的立体绿化充分而完美地体现了立体绿化的理念、技术与魅力,代表了立体绿化的发展趋势与潮流,并预示着未来建筑理念乃至人类生活方式演进的方向。
立体绿化的特点、优势和作用
立体绿化特点包括:形式多样,数量多、体量大,技术含量高,施工技术复杂。
立体绿化高技术体现在复杂的七大系统:植物栽培容器、绿化模块和建筑现有结构系统的连接构件、植物材料、栽培介质、浇灌系统、施工技术、养护措施。其中,任何一个都称得上是技术难点。立体绿化技术属于生态园林技术、现代建筑技术、生物农业技术的交集。
其优势与作用表现在:首先,占地面积小,见效快。立体绿化使绿色在三维空间中得到延伸,与建筑形成组合优势,立体感强,装饰效果好,创造城市的整体环境美。使人们感受绿色美,花草美,心神宁静,紧张和疲劳缓解。在都市高楼群中,融入绿色环境让人们心旷神怡。其次,立体绿化给日益恶化的城市生态环境提供了改造的可能,具有改善局地气候和生态服务功能。立体绿化可明显降澡音、吸尘,降温、增湿,降低户外的“热岛效应”, 增加植物产氧量。德国有专家进行了实测,临街两侧的建筑经过立体绿化的处理后使得街上的尘埃比绿化前减少了3-4倍。因降温还可减少室内如空调等的能源消耗。再次,立体绿化对建筑还有保护及隐丑蔽乱的作用。立体绿化可以有效的保护建筑墙面,另外对于公厕、垃圾站、停车场等有碍观瞻的建筑进行立体绿化处理可化腐朽为神奇。另据美国学者研究,绿化间接的社会经济价值是它本身直接经济价值的18倍至20倍[4]。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态环境随之恶化,环境保护问题让人们日益关注。判断一个城市的发展情况,除了要看经济状况外,还要看其生态环境建设问题。当城市生态环境平衡时,就会促进城市的健康发展,城市的园林绿化能够直到对城市生态环境的调整作用。
一、园林绿化的社会作用
1、对美化城市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在城市园林的功能上,目前一般将其空间装饰当成主要方面,与传统的造园方式相比,现代的园林重视了自然环境美观的因素。将主景突出,运用客景将花草树木进行配置。布景的曲直、参差这些因素在现代城市园林中得到应运。比如,运用各种树木品种不同、形状不同进行错落有致的组合,通过这样的设计让整个城市显得生动活泼,显得有活力。同时也突出了城市的层次感和空间感。当人们欣赏到美丽的园林时,就会产生心旷神怡的感觉。所以,园林具有美化城市环境的功能。
2、园林具有医疗保健的作用
现在,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环境污染已经侵扰了人们的健康。当人们生活在环境污染严重的城市中,会生发各种疾病,严重时会受导致死亡。而城市园林具有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保障人身体健康积极作用。当人们看到由园林构建的美丽的绿色城市时,就会心怀舒畅,他们在悠闲的、具有艺术气氛的环境中生活,会呼吸到清闲的空气, 各种压力就会得到缓解,人们在游乐园、绿化小广场中进行丰富多彩的休闲、锻炼,身体状况得到提高。此外,现代城市园林的一个最大特点是纯天然化。园林植物能够释放空气负离子、植物精气,这些都能够刺激人们的神经,产生舒心、愉悦的感受。在城市园林绿化搞得特别好的城市中,人们的健康状态受到了保障,这完全可以体现出城市园林绿化有医疗保健的功能。
3、具有休闲娱乐的作用
当前社会中的人们 ,经历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节奏的加快、物价的上涨,各种激烈的竞争中,人们的生活压力日益增长,尤其是八零后、九零后的人们更是身心疲惫。如果这些压力不能得到缓解,人的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就会受到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与工作效率就出现负面影响,从而影响了城市的不断发展。而城市中的生态园林恰恰具有了这种缓解人们压力的功能,它能够提供人们一个优美的环境,可以进行放松休闲的场所,在这里,人们可以将生活中产生的压力进行放松,心理得到调整。精神压力得到缓解,疲劳就会消除,人们的心怀舒畅了,就会体会到生活的乐趣。所以,城市的园林绿化不但可以美化环境,还能将人们的健康状态进行改善,让人们得到休闲娱乐的场所。
4、让人们产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城市园林绿化是一种以特殊形式存在的城市文化,从中可以反映出整个城市的品位和居民的素养。因为城市园林绿化可以创造出精美的人文风光和自然风光。城市居民生活在城市园林绿化好的环境中就会受到潜在的影响,身体力行的保护环境。如果城市园林建设已经有了悠久的历史,那这种潜在的文化特质就会让人们增长见识、陶冶情操、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人们的精神素养也会与日俱增。同时,生态园林还是那些迷恋植物知识者的天然教材,人们走进园林之中,那种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就会油然而生,环保意识就会被唤醒。
5、具有防止灾难减轻灾难的功能
园林对于防灾减灾的功能最直观的体现在对于防止水土流失的功能上。通过绿化植物的根系,可以涵养水源,养活地表径流量。有调查资料显示,降雨落到树木上,有四分之一的水分会被储存起来,有五分之一的会被消耗,有五分之一的会渗到泥土中,其余的就会被植物的叶子蒸发掉,从这个数据可以发现,园林绿化能够防止洪劳灾害发生。第二,许多植物能够防风、防沙、防火,如珊瑚树、银杏树、海桐、泡桐等。这些植物能够有很哟的水分代谢功能,当温度升高时,代谢功能就会增强。对防火具有明显的效果。
二、园林绿化的生态作用
园林绿化除了能够美化城市环境、具有医疗保健、休闲娱乐、激发人类热爱大自然、防减灾害外,还具有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的作用。
1、对周围环境具有调节的作用
因为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会产生大量氧气,并具有蒸腾作用,向空气中输送水蒸气,所以,会对环境的湿度与温度进行调节,起到对气候的改善作用。例如,夏天时,整个城市的温度如果是三十摄氏度,而草坪表面的温度一般比地表温度低六七摄氏度。冬天则跟夏天不同,草坪温度往往会比地表温度高出四度左右。草地周围的湿度也高于非绿化地面的湿度。
2、增加氧气减少二氧化硅
随着经济条件的发展,人们对二氧化硅的排放量越来越高,尤其是汽车尾气的排放使低碳生活成为当前热议的话题。人们每天呼吸中吸入的二氧化碳量过高,会对身体有危害,而树木通过光合作用产生大量氧气,吸收大量二氧化碳,会让低碳生活成为现实,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就会慢慢减少。当然,这必须要将绿化面积扩大到一定范围内。达到规定的指标。而城市园林绿化建设能够美化城市,并且可以做到低碳排氧。
3、吸收有害气体,使城市空气得到净化
植物可以运用植株将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吸收进去,进行消化,并将这些有毒气体变成氧气或养分自己吸收或者释放出来。这可以使城市空气得到净化,为城市居民的生活健康创造了有利条件。
4、吸收有害粉尘的作用
园林植物中的一些叶子多、树冠大的树木,它们的叶子分泌出一种粘稠的物质可以将空气中的粉尘粘住,净化空气,防止粉尘对人身造成危害。
此外,城市园林绿化可以种植多种不同种类的植物,这样可以形成一个比较大范围的生态平衡体系,一个城市中建设多个绿化园林就能够使整个城市的生态系统趋于平衡。
三、总结
园林绿化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一个城市具有好的园林绿化,那就可以被判断为一个有品味的城市。而园林的建设需要人们的不断努力修建、维护。为了能够使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优化,需要各界人士积极行动起来,用心打造一个环境优雅、无污染的生态环境。
一、城市绿化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
生态建设是城市绿化工作的核心。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高速发展,城市规模越来越大,人口越来越集中,而对这一情况,进行城市绿化工作已经使我们当前工作中的重点以及难点。由于城市的绿地具有着自净功能,对于缓解城市中噪音污染、大气污染以及光污染等具有着非常有效地作用,所以我们一定要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通过进行绿化工作来达到改善环境质量、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生活质量以及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目的。
二、存在于城市绿化和环境卫生的矛盾
不根据实际情况的进行草皮铺设和种植绿篱。进行城市绿化并不仅仅是铺草皮和种植绿篱的工作,绿化标准也不是草皮和绿篱面积的比例。我国现在绝大多数的城市都是在盲目的进行草皮铺设和种植绿篱,认为这样就起到了城市的绿化作用,草皮、绿篱生产、发育周期短,绿化时效也短。实际中绿篱的苗木更换频繁,养护、投入的资金、人力量大,又是环境卫生死角(绿篱隐藏垃圾很难保洁),从经济角度看其效益不高。如果草皮和绿篱不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那么就会逐渐死亡。养护中会消费大量的化学药物,占用大量人工维护以及消耗大量的水资源,这些不仅没有起到促进城市生态环境改善的目的反而浪费了城市大量的人力以及物力,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只重视观赏价值,忽略了对生态环境的改善作用。虽然进行城市绿化的工作有一部分是因为它改善了城市的而貌,起到了美化城市的作用,但是这绝对不是进行城市绿化工作的唯一目的。例如我们在国外的许多城市看到的草地就分为给人类活动以及动物活动的两种,但是这些都是自然生长的杂草,只是人类活动的那个部分才是修剪的比较整齐,而给动物们用的则是任意其自然生长并用围栏阻挡人类的进入,两种草地互不干扰,却达到了使城市回归自然的目的。现阶段我国绝大多数的绿地都是用来看的,却不能使用,这就是我们对绿化工作的一种片而理解,失去了建设绿地的最根本原因―使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以名贵、绿期长选择植物。现在我国北方城市中绿化大都用松树和柏树类树种,南方城市则热衷于名贵树种。针叶林树种虽然能在冬季保持绿色,却在夏季缺乏遮荫的优势,对城市环境的调节功能远远小及阔叶类树种;名贵树种投入成本高、成活率低、养护费用高企。上述两种做法并不利于城市环境和生态的保护。
绿地中的景观灯。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出现了在马路边和社区的绿地安装景观灯现象,这些灯安装过密,对绿地的害处主要有三:一是干扰植物的生理周期,因为植物在黑暗的夜晚会发生一种自然的生理反应,叫“暗反应”,灯光照射会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二是绿地草丛中的昆虫和树上的鸟会因灯光的照射而不能稳定栖息;三是射灯会使水分大量蒸发,产生水资源的浪费。
忽视了本土物种的作用。目前我国在进行城市绿化工作有一种畸形的理念,那就是只有外来物种才能够起到更好的绿化作用才能使城市的外观更具有欧美范,使得我国原有的文化遗产逐渐流失,殊不知本土物种对于我们改善本地生态环境的重要作用。
三、城市绿化-环境卫生协同发展策略
保护乡土植物,维护生物多样性。现阶段生态建设的主题是保护本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包括原有生物生息环境的保护和新的生物生息环境的创造。要
保护乡土树种及区域性稳定植物群落的组成,有节制地引种易于栽培的新品种,驯化观赏价值较高的野生物种,丰富园林植物品种,形成色彩丰富、多种多样的景观。
构建具地方特色的城市绿化,协调城市各项功能统筹发展。生态绿化强调城市绿地系统的连续性、整体性,城乡一体发展的大绿化。绿地在城市中的布局、结构要合理,绿地形式类型多样,植物丰富。在非机动车道、人行道以外的院落、广场、公园、导向岛增加绿地面积,乔、灌、草、地被植物合理配置,形成稳定的植物群落,发挥绿地生态功能的最大效益。原则上在道路两侧不种植绿篱、草皮,消除绿化和环境卫生的矛盾,保障环境卫生水平;以生命力强、省水、省人工的高大乔木为绿化主体,快慢车道隔离带种植高杆小树冠树木(例如大王椰、假槟榔、窜天杨等),在人行道1-2排种植大树冠乔木。这样即可以保证交通安全,又可以建立良好的人行道路树荫带。绿篱的品种要细究,特别是种植在马路沿石边缘的灌木要选择类似于福建茶状的密集、常绿、耐修剪的树种,以期形成“树墙”阻止水土流失污染道路
绿地建设和环境卫生,都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城市绿地建设应解放思想,改变过去“见缝插绿”、“三小绿地”的观念。应把重点放在建设大型生态绿地、环城绿地、大型交通绿上,强调城市绿地景观与生态的共融性。居民区绿化也要从经济、环境卫生、居民物业承受能力考虑,不提倡大面积种植灌木、草皮,而以矮种乔木、棕榈科等为首选,使其绿地长久,养活的起,保持得住。在生态绿地的建设上强化科学性,在科学性的基础上追求艺术性。
Keywords: city greening; ecological city; quasi forest environment;
中图分类号:S73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作为物质的积累,文化的结晶,其规模也迅速扩大。相应地出现了空气污染、水体污染、城市热岛现象等不利于人们生存的诸多因子。作为以人为本的城市,迫切需要改变这种生态状况。因此,生态城市建设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城市发展的必然,也是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标志。
20世纪下半叶,一些发达国家的科学家提出了“城市林业”概念,就是要把森林引入城市,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防治环境污染,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所以,发展以乔木为主,乔、灌、花、草相结合的拟森林环境,是城市绿化的主要内容。树、花、草是城市绿化中的三要素,均是城市绿化中不可缺少的成分,但要因地制宜,设计绿化要采用相应手段,以获得最佳生态效益和园林景观效果。
1城市绿化基本概念和内涵
城市绿化是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创造融合自然的生态游憩空间和稳定的绿地的基础上,运用生态学原理和技术,借鉴地带性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结构特点和演替规律,以植物群落为绿化基本单元,科学而艺术地再现地带性群落特征的绿色生态体系。从城市绿地系统角度,绿地的布局、规模应重视城市景观结构脆弱和薄弱环节的弥补,考虑功能区、人口密度、绿地服务半径、生态环境状况和防灾等需求进行布局,因害设绿,按需建绿和扩绿,并从市民生存空间和自然过程的整体性和连续性出发,重视绿地的镶嵌性和廊道的贯通性,将人工要素和自然要素整合成绿色生态网络;从绿地群落角度,应顺应自然规律,利用生物修复技术,构建层次多、结构复杂和功能多样的植物群落,提高自我维持、更新和发展能力,增强绿地的稳定性和抗逆性,实现人工的低度管理和景观资源的可持续维持及发展。
1.1城市绿化的生态作用
城市绿化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方面具有以下作用:净化城市空气、水分、土壤,保护人民健康;改善城市环境,创造舒适的小气候;提高城市景色美感和质量;丰富城市居民的文化精神生活。
1.2复合式植物群落更具生态意义
城市绿化功能的优劣是以单位土地面积的植物叶片总面积为主要标志,因此增加叶面积,也就是增加了城市绿化的生态作用。乔木的叶面积是其正投影面积的20倍。灌木叶面积是其正投影面积的5~10倍,而草本则更小些,树木的生态效果是草坪的4倍,而由乔、灌、草复合构成的生态小群落,生态效益最好。许多树种对有毒、有害气体均有较强的吸附作用,而草本植物均很少有吸附有毒、有害气体的作用;在降低辐射、降温、降尘、消毒等方面,乔、灌树种更胜一筹。同等面积的乔木与草坪的生态值相比,吸收二氧化碳量、释放氧气量、蒸腾水汽量、蒸腾吸热量等,分别是草坪的27.2倍、25.5倍、23.3倍、32.2倍。为此,针对在一些地方的城市绿化中“草坪热”的流行,须树立城市绿化的生态意识。绿化、美化、香化、果化,须同步并进,乔、灌、草混种,形成自然的、功能完备的植物群落,既能体现美感又能带来最佳的生态效益和功能,这是城市绿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2当前城市绿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生态环境效能低下
这是当前城市绿化建设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当然这个问题的产生是多个因素影响的结果。
其一:由于我国大多数城市的发展(特别是近十年的发展)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爆发户”式的发展过程,从而造成了城市发展壮大后环境绿化上的“先天不足”,生态环境的整体性已经破坏。虽然通过现在的城市绿化来弥补,但如同补补丁一样。
其二:城市绿地因在规划设计阶段未考虑生态效益指标的量化控制,只在其美化功能上做文章,过度追求“艺术”,强调平面效果。结果是建成后的城市绿地植物品种单一,植物群落的生态效益发挥不了。因为根本就没有植物群落的概念。
其三:草坪热“温度”不减,这样就形成了很多以草坪为主的观赏性较强的绿地。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美化了城市环境,满足了部分人的虚荣心。但是城市绿量却是严重不足,没有形成合理的绿化模式及立体空间的绿色网络。有研究表明50生长良好的草坪的生态效益才相当于10 乔灌草合理搭配形成的生态效益。所有这些都导致了当前我们城市绿化中城市自然生态环境布局分散、生态结构简单脆弱,环境效能低下。
2.2绿化维护成本高
因为受城市用地制约、土地市场冲击、人工干扰的高度胁迫,城市绿地建设受经济的困扰是必然的。但城市绿地建设中受这样那样人为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绿化维护成本的不断攀高却是值得深思的。
一是外来植物品种的盲目运用。由于外来植物的生态习性对异地环境的适应能力比较差,因此它对不良因子的抗性也就比较差。且不管外来植物的成本如何,单就要在以后维护这样一个脆弱的生命,除了正常的防病治虫、浇水、割草等日常养护外,往往还需特殊的“护理”,当然也就需要特别的费用了。前不久从报上看到某城市花几十万元种植了四株南方植物,结果仅每年的养护费就高达近十万元。
二是由于绿地设计时植物品种较单一,植物群落自身间的相互作用无法得到发挥。比如群体对水分的吸收和保持,合理的植物搭配能有效地减少病虫害的发生。而现在城市绿地中植物结构非常单一的草坪景观呢?据统计:草坪种播或铺设草皮工程造价在每平方米7元以上,而防病治虫、浇水、割草等日常养护费要每年每平方米5~10元,加之草坪数年后要老化、退化,需重新栽种,费用更甚。
2.3绿化的形式主义和急功近利依然严重
这主要表现在一些人为了追求政绩,依然对大树移植情有独钟。为了快速成景或达到某种效果大量移植大规格树木,直接后果不但破坏了树木原生地的生态环境,移植后的树木自身生态功能的发挥也大打折扣。而一些专家学者早就对这种违背城市绿化建设规律的做法提出了质疑和批评,并指出了其危害性。
2.4绿色城市观念没有在市民意识中形成
有的单位集体或个人的绿化意识淡薄,存有侥幸心理、依赖心理,不主动地搞好自己的绿化,指望别人去绿化自己去享用;有的单位为完成指标把自己的绿色圈围起来自己享用,这样的结果是绿地率低下。保护生态、提高城市绿化水平需要每一个人的参与。绿化建设是个相当广泛的概念.从家庭养花到大范围植被建设都属于绿化建设范围,上至决策者,下至平民百姓尽力做好自己该做的事,为城市绿化出点力。
3城市绿化要点
3.1改变观念,精心设计
这一点对城市绿化建设来说相当重要。分析当前城市绿化的现状,最大的误区是为了美观而种树,随处可见在水泥板的包围中种一棵树,建一花坛等,给人一种造作的感觉。要走出误区,就得从根本上改变观念,将森林引入城市。从设计上把关,抛弃陈旧思路,参考当地的生态特点,大胆地、大手笔地把森林生态建设设计到城市绿化建设当中,让有限的土地资源发挥最佳的效用。而对于设计人员来说,且不可把设计仅仅当成是在图纸上作画,更不能只重视“艺术性”而忽落了其他的功能性。也不要为了迎合少数人的心理去做违心的设计。
3.2合理选择树种
城市绿化建设主要是为了改善生态环境,因此不应仅仅追求美观,甚至只要能种活就好。应考虑的是让其发挥最佳生态功能,所以应根据地理位置、气候类型尽可能地以抗病虫害能力强、适应性强的乡土树种为主,辅以能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外来树种。使乔、灌、草相结合的人工植物群落模式形成最和谐的生态关系,能达到理想的绿化、美化、净化效果。
3.3乔、灌、草合理搭配
合理进行植物种植结构的有效配置,是实现绿化生态效益最大化的基本手段。研究证明,每20 m2草坪或其他地被植物,配植1株乔木,6株灌木是最合理的种植比例(但要因地制宜,不同地方应结合实际情况)。通过多年的实践,这种绿化方式无论从景观、植物配置或生态效益上,都得到了认可。植物种植结构的有效配置与植物自身的生理特性及种植地点的自然特性是紧密相关的,能够形成植物合理有效的配置,会使绿地整体长势良好,发挥理想的生态效益,同时更会节约维护费用。
3.4努力营造接近自然的生态
每个生态系统都有其自身的新陈代谢和能量循环的功能和规律,最接近自然的生态才是最好的生态。因而要努力营造接近当地自然的生态,尽可能减少人为破坏,改变以往总是把杂草除尽,把地扫得干干净净的做法,适当保留杂草与落叶,让森林自我调节,这样既营养了森林,又丰富了植物种类多样性。同时也增强了森林的抗灾和抗破坏能力。
3.5加强城市绿化设计的规范化管理
长期以来城市绿化设计对绿地的生态效益基本不予考虑,只重视单一的景观效果。要改变这种局面,必须从设计入手,在提供设计条件时就要对生态效益的设计提出明确的要求。城市绿化生态效益量化分析研究的是园林植物及植物群落的生态功能性和生态适应性。生态功能性包括释氧、吸收CO2、蒸腾吸热增湿、滞尘、减菌、减污、涵养水源、防风固堤、保持水土、储存能量等。生态适应性包括耐阴、抗寒、耐盐碱、抗污、耐旱涝、抗病虫害能力、自肥能力、植物群落中各种植物之间的相互适应性等。
另外,对已建成的绿地要做生态效益评价,提供城市绿化生态效益方面的基础控制数据,为政府行业管理部门提供对生态城市建设管理方面的理论依据。
4展 望
绿化作为改善城市环境的一种手段,是在反思重美化、轻生态的现象基础上提出的。力求通过充分利用种类繁多的绿化植物,模拟自然生态系统,构建层次结构复杂和生态多样的城市绿地系统。当然,城市绿化应有明确、易于操作的指标和要求。如不同功能区的绿地评价、植物选择的地域性、群落的生态结构、绿地的养护管理目标及技术、小环境等。同时,应普及科学思想,树立生态意识,提高各级领导和广大市民对自然美的认识和向往,改变城市绿化过于追求气派和攀比求洋的做法,倡导营造健康、自然和舒适的绿色生活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