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学生消费现状调查报告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1.研究对象
本文研究对象为上海市高职院校在校大学生,在实际调研过程中,采用随机非概率抽样抽取了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上海金融学院、上海立信会计学院以及上海思博职业技术学院4所高职院校作为样本进行调查研究。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发表的有关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消费论文和出版的著作,归纳总结相关经验。
(2)问卷调查法。本文依据研究目的设计了上海市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消费调查问卷,根据不同场所,进行了抽样调查,抽样范围包括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上海金融学院、上海立信会计学院,以及上海思博职业技术学院4所高职院校,共随机现场发放调查文卷610份,回收有效问卷590份,回收有效率96.7%,发得到随机样本。
(3)数理统计法。运用计算机软件SPSS对数据进行录入。
三、上海市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
1.高校院校学生体育消费性别特征
性别不仅是人的基本生理特征,同时也是人的基本社会特征之一。不同性别的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的行为也迥然各异,具体到体育消费领域,性别对男性与女性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显然亦存在诸多差异。根据调查结果显示,高职院校大学生在付诸体育消费行为时,男生有402人,占样本总数的68.1%;女生有188人,占样本总数的31.9%。这些统计数据表明,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消费人数男生明显高于女生,男生对比女生的体育消费行为更加积极活跃。
2.高职院校学生体育消费观念及体育消费动机
3.高职院校学生体育消费结构
体育消费结构一般分为实物型体育消费和娱乐型体育消费。据统计资料显示,上海市高职院校大学生实物型的体育消费主要包括体育服装、运动鞋袜、体育音像产品,以及体育报刊等产品,实物型体育支出占据了高职大学生体育消费的绝大部分,构成了目前大学生体育消费结构的主流。同时在被调查的4所高职院校中,通过对男女大学生体育消费结构进行比较发现,性别差异对男女大学生体育消费结构未呈现显著性差异(P=0.369),表明在进行实物型体育消费时,男女生体育消费结构的差异程度不大。从访谈情况看,大多数高职大学生表示假如他们选择某项自己喜欢的收费体育项目进行体育消费时,为保证更好地掌握所授体育技能,将会相应的购买所需体育设备。比如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在校大学生在报名参加跆拳道社之前,会以个别购买或团购的形式预购跆拳道服和相关的训练器具。显而易见,为保障参与体育活动,一些实物型的体育消费品已经自然而然的成为高职大学生体育生活的必需品,所以,实物型体育支出占据其体育消费主体也就不足为奇了。
经过进一步的追踪调查与统计分析,发现上海市高职大学生的娱乐型体育消费能力偏低,对娱乐型体育消费的支出大多局限于现场观赏各类体育比赛的门票和业余时间参加各种体育项目培训费用等,并且男女生的娱乐型体育消费能力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男生在娱乐型体育消费能力上大大优于女生。这些数据说明娱乐型体育消费在上海市高职院校大学生中所占比例较低,需进一步拓展他们的娱乐型体育消费水平。
4.高职院校学生体育消费水平
5.高职院校学生体育消费项目
根据访问调查,上海市高职院校大学生选择体育活动的项目中,多数青睐球类和健美类项目的体育健身活动。其中男生参与的体育项目按选择人数的多寡依次为:足球、篮球、羽毛球、网球、跆拳道等,女生分别是:瑜珈、体育舞蹈、羽毛球、游泳、网球等。在选择这些项目进行体育活动时,由于身在学校的学生可以免费使用学校的体育场地和器材,加之学生在上体育课的过程中也能学到较多体育技术技能,因此高职院校大学生在发生体育消费行为时,主要体现利用业余或假期时间在校外的诸多社会经营场所的体育消费行为,例如,在收费场所打羽毛球、篮球,以及跆拳道训练等等,而在学校进行体育项目消费亦仅限于不满足体育课获得的体育信息量,或者本校不开设此项体育课程,学生转而借助学校体育设施并聘请体育人才以实施收费的形式进行体育健身。此种体育消费方式构成了校内高职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主要部分。这有力佐证了高职院校大学生虽然体育消费项目种类繁多,但校内体育消费意识薄弱的事实。
二、调查分工:根据本次调查的课题,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对五名学生进行如下分工
侯赛茵:负责调查资料的搜集和课题的总体策划;
苏浩男和魏鑫羽:负责发放问卷和入户调查;
王晨曦和刘凌泽:负责调查问卷的整理和解决方案搜集和整理;
三、调查宗旨:科学认真,实事求是,积极倡导低碳生活
四、调查内容:
1.什么是碳拍量?
大家都知道,现在低碳生活成为一种时尚生活.那什么是低碳生活,为什么要提倡低碳生活呢?
首先大家要了解一个概念,那就是碳排放量.了解了碳排放量的危害,就理解了低碳生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碳排放是关于温室气体排放的一个总称或简称.温室气体中最主要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因此用碳(carbon)一词作为代表.虽然并不准确,但作为让民众最快了解的方法就是简单地将“碳排放”理解为“二氧化碳排放”.多数科学家和政府承认温室气体已经并将继续为地球和人类带来灾难,所以“控制碳排放”对于我们生活的地球是有实际意义的.
2.碳排放与我们生活的联系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其实是一直都在排放着二氧化碳,比如我们坐汽车要耗费燃油,燃油燃烧就产生二氧化碳,排放在空气中就增加了碳排放.我们每天要看电视用电脑,这些家电都耗费电能,电能的生产是要消耗大量的煤炭,煤炭的消耗也要排除大量的二氧化碳.因此,如何通过节约能源,节制我们的日常生活,如少用空调,少用暖气,少开车,少坐飞机等等,都是属于低碳生活的一部分.
3.如何进行碳排量计算
我们生活中的碳排量是可以计算的.如家居用电的二氧化碳排放量(kg)=耗电度数×0.785.根据这个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计算器还可以算出市民开车、乘坐飞机、吃一个汉堡等到底能排放出多少二氧化碳,从而计算出碳排放量
4.调查问卷的发放
由调查小组设计好问卷,问卷涉及到我们家庭日常生活中的吃、穿、住、行、玩,这些方面我们都采取了哪些方式,与三年前比,我们的增长了还是下降了.然后被这些问卷在锦州市范围内发放,送到住户里,然后定期收回,进行统计分析.
五、调查分析:我们生活中的碳排量比三年前增加6%
我们共发放了100张问卷,收回100张,有效问卷98张.根据这些问卷调查问题分析如下:
1.锦州家庭汽车使用量比三年前增加了30%,这也就是说,就出行汽车消费,比三年前的碳排量增加了30%.但是由于汽车还不是锦州家庭出行的主要工具,所以次指标增长幅度很大,但总量很小.
2.家电的更新换代较多,节能型家电逐渐被市民认同,所以家电的电耗费量增长只有3%.
李晓桐李泽健
关于我校奶茶市场问卷调查统计的小组报告
一、调研背景介绍
随着饮料市场的不断丰富,奶茶等饮品也逐渐成为一种时尚。当瓶装饮料不再是学生们课后唯一的选择,当奶茶不再只是作为一种解渴的饮料,而成为一种当代大学生乐活主义的生活方式时,奶茶市场潜力无限,于是奶茶店也逐渐在大学周边迅速兴起。一家接一家的奶茶店相继选址在大学校园附近。而由此引发的市场竞争也是越来越激烈。众所周知,奶茶成本低廉,但是喜欢奶茶的大学生却还那么多,那么到底奶茶店以何种元素能最大化的吸引学生眼球?日趋红海的奶茶市场又是否能迎来新的一片蓝海?新的奶茶市场龙头企业又会花落谁家?
为此,本调研小组展开了此次关于大学生奶茶市场的调研计划,同时以山科大后街皇家奶茶店为例,具体调研其在山科附近奶茶市场的竞争地位以及优劣势。并与其竞争对手进行研究比较分析。
以下是避风塘-皇家奶茶店的有关情况简介:
皇家奶茶店隶属于避风塘奶茶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绿色健康休闲饮品为主打的特许经营连锁机构,至力于打造全新的饮品形态,将传统奶茶与健康文化溶合一体,为消费者提供更健康、更具活力的特色饮品。
二、调查人员:孙道帅张晶刘国龙李晓桐李泽健
三、调查对象:山东科技大学校内美食街皇家奶茶
四、调查时间:2018年11月15日——2018年11月24日
五、调查目的:
对校内及周边奶茶店的市场现状和投资可行性进行调查分析,为奶茶店投资和更好发展做好导向工作。
六、调查方式:问卷式、访谈法、资料法、观察法等。
附件一:eba创意管理大赛问卷调查表
附件二:访谈内容
七、调查内容:
1、奶茶店销售现状调查
2、奶茶店销售环境调查
3、消费者对奶茶或奶茶店的相关看法调查
4、奶茶店投资分析调查
八、实施过程及各成员分工
(组长)孙道帅:策划活动进程及活动任务分工,定期召集成员讨论研究,并将各成员的获得的数据资料汇总分析,制作成型调查报告。
(组员)张晶:搜集调查问卷和调查报告的格式及内容方面的有关资料,并结合实际情况引入格式。
刘国龙:主要负责宣传方面的内容,如门面、宣传方式等方面的调查。并调查各项物品的市场价格,统计分析销售收入问题。
李晓桐:负责调查问卷填报和统计的实施及对店主进行访谈,并对奶茶店的相关情况进行调查。
李泽健:对奶茶店物品准备及投资情况做了相关统计,通过观察法对其销售现状调查。
九、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销售现状
1、经营模式:即产即销型。
优点:保证产品质量,博得顾客好感与放心,减少浪费。
缺点:效率低。
2、销售方面的分析:
优点:
(1)该奶茶店是避风塘连锁机构,属知名品牌,具有较强的品牌效应。
关于“科学发展”,“和谐社会”的典型调查与分析
当前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新特点新变化调查研究
农业劳动力转移对策研究
农民收入问题调查
贫困大学生问题调查
人才市场,技术市场发展调查与分析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典型调查
农业产业化典型案例调查与研究
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调查研究
当前城镇化的调查和分析
生态环境产业发展调查分析
当代中国农村家庭结构与功能变迁调查与分析
当前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与生活满意度的调查分析
社会诚信度现状及其影响调查与分析
社会公平感与纳税行为的关系研究
当前就业方式,就业观念变化调查研究
当前社区服务问题调查研究
老年人家庭赡养问题
当代社会变迁中消费文化兴起问题调查研究
社会生活中中介组织的现状,成因及发展趋势
农民对土地的意识变迁及其成因调查
城市中农民工生存现状调查与思考
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及其测量研究
当代时尚流行的调查与社会心理学研究
网络发展及其对青少年影响调查与研究
当前大学生服务社区的调查与分析
当代中小学学生道德现状调查
现代科技发展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及对策
当前推进中小学素质教育的调查报告
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调查研究
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意义和途径方式调查研究
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的调查分析
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工作调查研究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发展与改革调查研究
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调查研究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大中小学教育
当前我国民办教育发展典型调查
当前少数民族教育发展调查
中国家族企业问题调查研究
信息化对企业价值增值作用调查与分析
中国企业家队伍成长与发展的调查与分析
企业在创新中发展的典型调查与分析
非法传销活动的调查与分析
团建及民主建设问题
党建问题
金融危机对其的影响问题
企业人才引进问题
中国家族企业问题调查研究
民营企业家发家史(“原罪”问题)
民营企业家参政议政问题
中小企业偷税漏税问题调查研究
劳资纠纷问题
参与慈善问题
私营企业主入党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调查。
医疗和养老保障问题
工伤保险问题
生活环境问题
工资待遇问题
工资被拖欠问题
劳资纠纷问题
子女在城市中就学问题
返乡农民工再就业问题
农民工在城市中受歧视问题
农民工对城市造成冲击问题
有关工会组织对于维护农民工权益的现状调查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进步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扫盲问题取得的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收入增长状况
农民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理论和措施的看法
国家调整“三农”政策以来,农民生活发生的变化
家电下乡问题
农民医疗问题现状
农民子女教育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
农村新农合实施问题
农民养老问题
旅游资源开发问题
成人受教育情况等
农村生态环境问题
农民业余文化生活状况的问题
卫生革命推进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政府信用的重塑
农村师资状况问题
农民闲暇娱乐情况调查
农民文化消费状况调查与统计
乡村图书馆,乡村文化广场现状调查
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
民间手工艺品调查
南海(或其它同学居住地)大气污染问题
南海(或其它同学居住地)水资源污染问题
南海(或其它同学居住城市)环境污染问题原因的调查
南海皮革业对环境造成影响问题
南海河流污染问题
南海(或其它同学居住城市)突发环境污染问题
农村、农业污染问题
南海环境保护问题
狮山大学城周边环境污染问题
华南师范大学学生宗教信仰问题
华南师范大学学生业余文化生活问题
华南师范大学学生旷课问题
华南师范大学学生创业问题
华南师范大学学生对学校行政管理制度的态度问题
华南师范大学师生关系问题
华南师范大学学生消费问题
华南师范大学学生间贫富差距问题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2C-0009-02
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指引下,为适应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高职教育迅速扩展,现今高职教育已具备相当大的规模。然而,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更是不容乐观。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思想问题是一个突出问题,需要我们不断思考研究并采取相应的对策。
一、高职毕业生的特点
相较于本科毕业生,高职毕业生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学历层次较低。高职毕业生的学历层次要比本科毕业生低一个档次,主要以专科为主,专升本逐年有所增加。
第二,理论知识薄弱。高职生生源主要来自普通高中、职高和中专毕业生以及一部分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社会人员,虽然他们实际操作能力较强,但理论和专业基础知识则相对薄弱。
第三,职业定位往往过高。高职毕业生较高的职业价值观和职业期望与用人单位提供的从事一线工作的职位有较大差距。
第三,社会认可度较低,容易受挫。一般来说,高职毕业生相对于普通高校毕业生来说社会认可度较低,高职毕业生较本科毕业生更易产生挫折感和自卑感。
二、当前高职毕业生就业思想存在的问题
(一)理想与修养方面
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高职生过于追求拥有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技术、较强的能力,急于追求物质利益,忽视了德行修养和理想追求,这导致他们毕业后在职业道德、职业理想和职业素养方面有所欠缺。
高职毕业生修养方面有所欠缺也体现在诚信意识方面。有些高职生的诚信意识有所缺失,在求职履历上大做文章。如一般的学生编造自己是班干部,而班干部编造自己是学生会主席;成绩一般的编造平均分八九十分,并多次获得奖学金;没参加过志愿者活动并多次实践经历,却编造参加了活动、有实践经历等。2008年东北三省高校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47.5%的学生对大学生在求职材料中造假的看法表示理解,说明这种不诚信意识在学生的潜意识中基础牢固。
(二)就业意向方面
一方面,在就业地域期望上,高职毕业生往往不愿意选择去经济欠发达地区或者基层就业,相当数量的毕业生在就业地域上首选经济发达地区。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意向的调查报告显示,2010年秦皇岛高校毕业生中选择去经济发达地区就业的占20%,2010年江苏高校毕业生选择在经济发达地区就业的占52.3%,2013年石家庄高校毕业生选择在经济发达地区就业的占70%,而2011年新疆高校毕业生选择在经济发达地区就业的更是高达88.89%。这也真实反映了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地域期望。
另一方面,在就业意向单位上,相当数量的高职毕业生不愿意选择去私营企业或规模较小的公司就业,还是以事业单位、大型国有企业为择业理想。2013年石家庄的高校毕业生中选择去事业单位或大型国有企业就业的占56.8%,其中高职生也占了较大比例,同年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毕业生中这一选择占69%。
(三)就业月薪要求方面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的一份2010年调查报告显示,19.4%的毕业生期望月薪值为3000元以上,43.5%的毕业生期望月薪值为2000元以上。而2009年北京专科毕业生期望月薪值为2000元以上的占21.3%。毕业生第一份工作的月薪要求往往高于企业能提供的待遇,造成毕业生就业难。
(四)职业发展规划方面
部分毕业生就业目光短浅,很少就个人的职业理想、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考虑。东北三省高校的一份2008年调查报告中,35.5%的学生不了解自己的职业规划甚至认为不重要。2010年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78.8%的学生对未来职业无明确的规划。
(五)就业法律意识方面
很多毕业生缺乏契约意识,首先表现在就业协议书的随意签订与毁约。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2010年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学生认为可以违约的占到43.2%。其次表现在被用人单位侵权。如有的毕业生轻信用人单位的口头承诺;有的毕业生对用人单位合同中的模糊条款毫无戒备之心,等等。此外,毕业生常常忽视对就业方面的法律法规的了解,缺乏运用法律维护自己权益的意识。相关调查报告显示,较少学生了解我国现行的就业制度、就业政策及就业工作流程等。
(六)求职心理方面
首先是自卑和自傲心理。有些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自卑心理严重,不能很好地推销和展示自己。2010年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88.4%的毕业生就业准备一般,自信心不足。与自卑相反,有些学生对自己估计过高,出现了自负和孤傲的心理。其次是焦虑心理。部分毕业生既担心找不到适合自己成长与发展的岗位和单位,又害怕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等。再次是不同程度的依赖和攀比心理。一些毕业生过分依赖学校、父母和亲友,不愿主动去市场中求职、择业;一些毕业生相互攀比选择企事业单位、知名的公司等。
三、对策分析
(一)政府与社会方面
为缓解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思想问题,政府与社会应共同作出努力。第一,政府应鼓励就业形式多样化,包括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就业,自主创业等。第二,政府应致力于消除就业市场不规范行为,如任意压低毕业生工资,不给毕业生应该享有的福利待遇,性别、身高歧视等。第三,政府就业服务机构应联合学校就业指导部门和用人单位,共同构建就业信息平台。第四,国家财政拨款为无法就业的毕业生提供一定的失业保险、失业救助、社会救助等。第五,社会特别是用人单位应改变对高职毕业生的认识。不少用人单位都存在错位的人才观:一是人才高消费,各个行业需要大量的具有实际技能的高职生,却直接招聘本科及以上毕业生;二是不愿接收应届毕业生;三是提出应届毕业生无法达到的招聘条件等。
(二)学校方面
第一,高校要注重培养学习型人才。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专业和毕业后从事的工作岗位并不一定能完全对口,更多的是利用学习能力更好更快地适应自己现任的工作岗位。第二,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包括树立科学的职业理想、职业价值观,面向基层的就业意识和诚信教育。第三,强化就业观念引导。首先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大一新生进行大学生涯规划;指导临近毕业的学生认真地进行自我分析,如分析自己有什么才干、能力和专业特点,适合做什么工作与职业等。其次通过模拟招聘现场、面试等,让毕业生亲身实践,积累经验。再次加强就业形势及就业政策教育。第四,加强法律意识的培养。学校要强化毕业生对“就业协议书”的认识,强化其维权意识。第五,加强学生诚信教育。杜绝就业简历中的舞弊造假行为。第六,加强毕业生就业心理指导工作。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受挫能力、心理调适能力。
(三)学生自身方面
第一,正确认识自我。高职生在择业前,要学会全面客观分析和认识自己,既不能自高自大,也不要自暴自弃,确立切实可行的工作岗位和择业目标。第二,转变就业观念。高职毕业大学生要调适就业期望值,树立“到基层工作”,“先就业、后择业、再立业”的观念。第三,培养综合素质。高职生在校期间除要认真学习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外,还要加强自己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如思想道德素质、职业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克服自卑胆怯的心理,强化竞争意识。第四,树立创业意识,尝试走创业之路。学生应该在学习和实践的基础上,对专业的社会需求和发展前景进行深入了解,及时了解国家对自主创业的政策和支持,做好市场调查和分析,学会理财等。
【参考文献】
[1]申晓敏.高职毕业生就业思想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D].重庆:西南政法大学,2008
[2]王新刚,肖继新,马金锁.大学生就业状况和思想动态现状调查报告[J].继续教育研究,2010(12)
[3]徐静.关于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思想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0(1)
[4]王辉,贾鹏.大学生就业思想动态调查――基于河北省驻石家庄高校学生的实证研究[J].就业,2013(4)
[5]陈访贤,刘向阳,胡登雄.当前大学生就业思想现状分析――基于新疆三所高校的问卷调查[J].高教论坛,2011(2)
[6]白冰,于昕.中医药高职院校学生就业价值观调查与分析――以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职业教育,2013(4)
[7]孙艳,王育.关于专科毕业生就业思想准备的调查研究报告[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9(2)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为了了解大连市中职学生对营养午餐的需求状况,采用问卷星进行了电子问卷调查和数据统计。结果表明,学生希望食堂能提供自助餐,有丰富的蔬菜、水果,新鲜的鱼、肉、蛋,菜品味美适口,有多样主食,有汤或粥,色彩搭配有食欲,最看重口感和卫生状况;期待学校能提供营养的相关知识或课程,认为营养午餐对身体健康十分重要。 【关键词】大连 中职学生 营养午餐 需求调查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32-0127-03
学生营养与健康状况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卫生保健水平和人口素质的重要指标。良好的营养和健康状况既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发展的目标。学生营养午餐是保证学生营养与健康的重要措施,在于若木等一些著名营养专家的积极呼吁和极力推动下,我国最早于1987年在杭州市定安路小学开始学生营养午餐的试点推广工作,在经历十余年的不断推广和完善之后,国家经贸委、教育部、卫生部于2001年联合《关于推广学生营养餐的指导意见》,这是我国第一次由国家的关于学生营养餐推广的文件。文件中明确指出:学生营养餐是指以保证学生生长发育和健康为目的,生产单位根据平衡膳食的要求,在严格卫生消毒条件下给学生提供安全卫生、符合营养标准的色、香、味俱佳的配餐。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城市试点的初步经验表明,推广学生营养餐应遵循“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学校组织、家长自愿”的工作方针,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协调作用,动员各有关部门、生产企业、中小学校、民间团体及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各地经贸、教育、卫生部门要组织有关方面的力量,采取必要的扶持政策和措施,推动学生营养餐工作由点到面、由城区到近郊、由大城市到中小城市乃至发达乡镇,积极稳步地开展,防止一哄而起、放任自流和无序竞争。要在现有工作基础上,因地制宜,探索做好学生营养餐工作的模式和做法,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现如今,学生营养餐推广工作已经走过15个年头,大连市作为我国开始推广学生营养午餐较早的城市之一,也取得了诸多成绩。本次研究旨在进一步完善相关数据,为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营养午餐推广工作提供数据参考。
一 调查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
大连市12所中等职业学校565名学生,男性191名,女生374名。
2.调查方法
利用问卷星网络平台,设计电子问卷,对学生营养午餐的需求进行匿名调查,网络平台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二 结果
1.学生对供餐模式的需求
调查结果显示,希望是食堂自助餐的学生占73.3%,希望是食堂套餐的学生占12.2%,希望是校外企业统一供餐的学生占4.1%,希望自己解决午餐的学生占10.4%。见表1。
各种供餐模式各有利弊,就学生营养餐供应来看,笔者认为按照营养标准设置的套餐更有利于学生的身体
发育,但调查的结果是绝大多数学生选择了食堂自助餐的模式,这说明我们营养套餐的吸引力还远远不够。
2.学生对营养午餐最看重什么
调查数据显示,对营养午餐最看重口感的学生占39.6%,最看重菜品数量的学生占7.4%,最看重营养搭配的学生占22.0%,最看重卫生状况的学生占31.0%。见表2。
学生是营养午餐的食用者和受益者,他们对营养午餐最看中的项目则是供餐者今后改进工作和努力的方向,此项调查的目的就是要将学生对营养午餐看中的项目进行排列,明确今后工作的努力方向。
3.学生对营养午餐的菜品、适口性及色彩搭配的需求(此项为多选)
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应提供多样主食的学生占60.0%,认为应提供新鲜鱼、肉、蛋的学生占76.1%,认为应提供丰富的蔬菜和水果的学生占81.2%,认为应提供汤和粥的学生占55.2%,认为所提供菜品应味美适口的学生占64.8%,认为所提供菜品应色彩搭配有食欲的学生占48.3%。见表3。
大连市作为较早推行学生营养午餐的试点城市之一,已经走过15个年头。本课题另外一项调查报告中在对学生进行营养午餐现状满意度调查时,结果是不及格,笔者在思考,是不是供餐者提供的营养午餐和学生对营养午餐的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偏差。结果证实了这一点,以前三项为例,60.0%的学生希望营养午餐提供多样主食,而现状是48.7%的学生只能吃到白米饭这样的单一主食;76.1%的学生希望营养午餐提供新鲜的鱼、肉、蛋,而现状是26.2%的学生居然在学校午餐中从没吃到过鱼;81.2%的学生希望营养午餐能提供丰富的蔬菜和水果,而现状是我们的营养午餐几乎不会出现水果。
4.学生对营养知识的需求
调查结果显示,认为非常需要的占36.5%,认为不需要的占10.6%,认为无所谓的占35.9%,学校已经开设相关课程或老师经常讲的占17.0%。见表4。
2005年7月16日在中国上海举办的首届中国学生营养餐高层论坛上的“上海宣言”中指出,“营养和教育是决定学生素质的主要因素,两者共同决定着学生接受教育的能力、综合发展的能力,以及未来贡献和服务社会的能力。”在此项调查中,虽然认为非常需要营养知识的学生只占36.5%,但也是几个选项中最多的,这个结果告诉我们非常需要营养知识的同学占多数,而认为不需要和无所谓的同学则证实了我们营养教育的严重缺失,感到欣慰的是我们有17.0%的同学已经接受到营养教育。
5.中职学生对营养午餐和身体健康间关系重要性的认识
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十分重要的学生占76.6%,认为有点关系的学生占16.5%,认为没啥关系的学生占4.8%,认为无所谓的学生占2.1%。见表5。
绝大多数学生认为营养午餐对身体健康是十分重要的,这一结果是可喜的,但仍有少数同学对营养午餐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甚至有极少数同学认为没啥关系,这是十分危险的,这也暴露出了我们营养教育的缺失和不足。
三 结论分析与讨论
为引导学生能够更好地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积极研究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完成社会实践活动必修学分,特拟定了这份参考题总目,供学生进行构思,调研,写作参考.有些题目较大,可灵活掌握,分解细化.总的要求是: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理论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调查研究新问题,总结概括新经验,以小见大,从实践上升为理论,加深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的理解,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培养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精神,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哲学类
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开创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唯物史观的发展
3.科学发展观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
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与实践
5.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重要作用的典型调查
6.坚持群众观点,贯彻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宗旨的典型调查
7.社会转型期人们思想观念嬗变的调查与分析
8.在发展市场经济中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典型调查
9.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典型调查
1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全面发展研究
11.网络社会中人们交往关系的变化与伦理道德的新课题研究
12.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发展先进文化问题研究
13.封建迷信在一些地方泛滥的表现及其原因的调查与分析
14.加强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方法教育经验和做法的调查研究
15.当代大学生人生追求的调查分析
16.当代青年个性化发展的调查与哲学思考
二,经济类
1.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调查研究2.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调查研究
3.农业劳动力转移对策研究4.人民币汇率问题研究
5.国有资产管理机构设置研究6.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问题研究
7.我国与周边地区经济一体化问题研究8.垄断行业改革问题研究
9.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研究10.债券市场发展与规范化研究
11.农民收入问题调查12.农民税赋负担问题调查
13.民间投资问题调查14.贫困大学生问题调查
15.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研究16.商业保险问题研究
17.地下钱庄问题研究18.公共事业民营化的案例研究
l9.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调查研究20.人才市场,技术市场发展调查
21.各类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典型调查22.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企业典型调查
23.积极利用外资优化外商投资结构调查24.金融风险防范与我国金融业改革研究
25.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典型调查26.农业产业化研究
27.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调查研究28.名牌战略案例分析
29.城镇化的调查和分析30.生态环境产业发展调查分析
3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理论与实践研究32.新型工业化道路研究
三,法律类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的问题2.宪法监督与宪法解释研究
3.法律赔偿执行难问题研究4.知识产权法研究
5.信息安全法研究6.电子商务法研究
7.政务公开制度研究8.新婚姻法实施后问题研究
9.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法律问题研究10.文化法制研究
ll.我国民事法律制度的完善研究l2.公司法有关问题研究
l3.金融监管法律问题研究l4.法律援助的实践
15.公益诉讼研究l6.中国环境保护问题的法律对策
l7.新世纪新时期推进我国 行政法治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
l8.党的领导,人民民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实现机制研究
l9."三农"问题的有关法律研究20.中国反垄断法的理论与实践
四,社会学类
1.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典型调查2.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调查分析
3.目前职业的社会声望研究4.生活方式的改变与生活满意度的调查分析
5.单位制度和社会归属感研究6.社会诚信度现状及其影响调查
7.社会公平感与纳税行为的关系研究8.新社会阶层的调查研究
9.就业方式,就业观念变化调查研究10.家庭保姆问题调查
l1.社区服务问题研究l2.家庭暴力问题研究
l3.老年人家庭赡养问题调查l4.妇女地位及妇女问题调查研究
15.当代社会变迁中消费文化兴起问题调查研究
l6.社会生活中中介组织的现状,成因及发展趋势
17.城市与农村生育观的差异,变化趋势及原因分析
l8.农地征用中侵犯农民利益情况调查
l9.农民对土地的意识变迁及其成因调查
20.社会转型期的社会政策和社会救助工作研究
21.城市中农民工现状调查22.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及其测量研究
23.大众传播中表达的价值观对受众的影响调查24.时尚的社会心理学研究
25.网络发展及其对青少年影响研究26.当代中国农村家庭结构与功能变迁调查
五,教育类
1.学校乱收费问题调查研究2.税费改革对农村义务教育的影响
3.第八轮课改的跟踪调查研究4.中小学学生道德现状调查
5.加强中小学国防教育问题研究
6.现代科技发展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及对策
7.推进素质教育的调查研究8.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调查研究
9.调整教育结构,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调查研究10.我国远程教育发展调查与研究
11.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意义和途径方式调查研究
l2.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的调查分析
13.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工作调查l4.加入WTO,留和教育的改革开放研究
15.从学生角度看高校教师队伍建设l6.职业技术教育发展与改革调查研究
l7.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l8.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大中小学教育
l9.民办教育发展典型调查20.少数民族教育发展调查
六,管理类
1.电子商务在某一行业的应用调查分析2.科技企业的战略定位与组织设计
3.大型零售企业物流系统发展调查4.中国银行组织再造实践研究
5.我国私营企业二次创业问题调查6.中国家族企业问题调查研究
7.信息化对企业价值增值作用的调查与分析8.企业,组织,政府信息化建设的调查
9.中国企业家队伍成长与发展的调查与分析10.中国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制度研究
11.企业在创新中发展的典型调查12.非法传销活动的调查与分析
13.非营利组织的作用及其法制化,规范化调查研究
14.影响中国基层政府行政管理的因素调查分析
15.反腐倡廉的典型调查和案例分析16.中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调查与分析
17.政府绩效评估研究18.公共部门中人力资源管理调查与分析
19.城市化进程中的政府作用和行政改革研究20.村民自治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1.加入WTO后商会(企业家协会)现状调查与分析
22.电子政务建设现状调查与问题分析
关键词:微商;自主创业;大学生
一、研究溯源
随着移动网络技术的发展,社会化媒体成为企业营销推广重要渠道,微商营销模式的现状和后续发展将是大学生创业关注的重点。我们从“一本高校大学生”这一群体入手,紧扣时代脉搏,对微商营销模式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根据大学生从事微商营销的优劣势和一本高校学生的自身特点,对微商营销模式的大学生参与者提出建议。
二、现状调查
本文采取随机问卷调查,在成都五所一本高校,随机选择大学生填写。53.23%同学表示值得考虑微商创业, 40.32%同学表示不支持微商创业。学生对微商的发展前景判断显示:16.1%认为风险小、无需成本;22.6%表示顾客群范围狭小,前景不乐观,61.3%的人对于微商还不够了解,认为无法判断未来发展前景。
三、调查分析
1.大学生微商创业的优势
(1)群体优势
大学生往往是最容易接触到最新观念进而付诸实践的群体,他们对新生事物勇于尝试,对于微商创业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想法。
虽然除了家庭供给外,多数大学生都没有直接的稳定的收入来源,但近期调查报告显示,不同于一般公众的认知,当代大学生具有较强的消费能力,消费潜力不容小觑。
建立在熟人基础上的微信社交平台成为了大学生触手可及的创业舞台;同时植根于校园,所开发的产品几乎都能在同类群体中找到共鸣,这使他们的营销模式兼具了速度和针对性,让客户容易接受。
(2)成本优势
大学生微商创业还具有雇佣成本低、投入资本少、违约成本低的优势。
与网店和实体店不同,微商经营需要的时间和精力少,平台成本小,货架储量少,创业门槛低,且不需过多网页编辑,操作简单;其靶向投放能力很强,这也减少了很多的营销费用;而由于交易合同及流程的缺失,失信成本与守信成本差距不大,从而降低了违约成本。
(3)创业平台优势
面对庞大的就业大军,国家政策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了政策优惠和扶助,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已经被提高到国家的战略层面。最新的政策更是指出,毕业生和在校大学生都可以创业,在学校里也可以休学创业。
智能网络化时代推动微商行业蓬勃发展,也在为大学生提供创业的窗口。随着国内无线网络的逐步全覆盖,微商发展的空间会更加广阔。
2.大学生微商创业的劣势
(1)群体劣势
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不多,商业经营和社会经验比较欠缺,对人际资源、商品资源以及市场信息掌握不足,往往会多走弯路,浪费资源和成本。
微商交易混乱而缺乏约束,相当部分的群体对其有抵触情绪。还身处校园的大学生法律的意识不足,往往不能通过有效途径,打消这些群体对于其此方面的顾虑。
微商的交易依赖于虚拟平台,而大学生由于缺乏相应的资源获取能力、自主学习能力、领导管理能力和专业基础知识,亦会对创业者造成较大的困扰。
在微商创业当中,物质层面的需要成为了创业的主要动力。以此价值取向进行创业, 加以微商规模往往不大,持续性不强,容易导致微商创业的失败。
(2)市场劣势
由于人际交往区域群体存在局限性,微商创业的宣传对象多为同学,限制了其发展规模;由于受微信平台限制,微商的销售渠道局限于一个封闭系统,很难发展壮大。大学生微商创业中的需求市场的不稳定,供给市场的成本不可控,极大的影响了微商创业尤其是创业初期的成功率。
大学生往往忽略了对于营销方式的规范,往往以朋友圈疯狂刷屏为主,长此以往,微商产品良好口碑难以形成,大众对微商交易信任化程度不高,也会造成潜在客户对其购物隐私性和产品质量的安全性的担忧以及不愿意尝试。
尽管微商拥有比较其他传统电商更为领先的优势,但是传统电商行业在网络市场仍然拥有相当多客户。这些消费者显然已经习惯在这些平台消费,尤其是刚接触网络的中老年人等对于最新的购物模式敏感度较低的人群。
(3)Y源劣势
大学生微商创业重营销、轻产品。许多微商通过层层的销售方式进行,卖家的货源、商品信息、营销方式都直接从上级获得,对商品真实性不甚了解。
大学生对于产品的商业模式、营销以及供应链,缺乏经验;微商之“微”,也并不存在很明显的议价优势。而二者结合,便使得初期的成本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大多数微商的瓶颈就在这里。
3.一本高校学生的特点
(1)学业更加繁忙:从事微商的时间和精力较少。
(2)综合素质相对更高:具有更好的专业能力,信用水平和维权意识。
(3)资源倾斜、平台更大。
(4)从事微商动机更复杂、流动性更大。
四、政策建议
1.高校对微商创业进行支持引导,加快建立健全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机制。
2.微商创业者要充分了解市场,明确市场中的销售热点和销售瓶颈。
3.加强市场监管,完善法律法规。
4.倡导诚信经营。
5.建立健康规范的微商模式。健康的微商需要回归零售本身,回归以人为中心的销售理念。不洗脑、不囤货,坚持产品销售到消费者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参考文献:
[1]易灿、赵桑艺.基于SWOT分析法的大学生微商经营创业研究[J].现代商业,2015-12
[2]任往军、王志勇.大学生微商的经营现状调查和分析[J].时代金融,2016-03
[3]龚翠玲.大学生校园微商创业现状及经营策略[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02
[4]董凤华.大学生微商创业模式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法制博览,2015-10
【作者简介】
课 题:本文系2014年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中国梦’的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研究”(立项编号:XJK014CZY024)的成果。
联合国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1996年就提出:崇高的道德品质和对人类的责任感应该是21世纪人才的一个重要标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要“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圆“中国梦”是在党的十以来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和执政理念。“中国梦”凝聚了13亿中国人民的梦想和心声,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国上下都在奉献自己的力量和智慧。党的十提出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高职学生作为我国大学生中的重要成员,是国家未来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生力军,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关乎“中国梦”的顺利实现,更关乎祖国的命运、民族的未来。
一、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
华师大教授陆有铨认为:“以德育人的核心是培养责任感”。责任感是做人的基础。社会责任感是社会群体或者个体在一个特定的社会里,或者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所形成的一种崇高的道德情感。它表现为为了建立和谐社会而承担各种责任、履行相应义务的自觉意识与情感体验。
社会责任感是人的重要素质,也是高职学生的核心素质。通常人们把高职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分为对自我、家庭、他人、社会群体、国家和对环境的责任感等内容。
通过调查发现我国高职学生普遍素质较高,他们充满朝气和活力,接受新事物强,积极进取,思想观念积极健康,社会责任感整体情况良好。由于社会对职业教育认可度不高,对高职学历的偏见和歧视等因素,导致部分高职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就业等方面产生迷茫、空虚、自卑等严重的心理压力,也导致了部分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
1.高职学生对自我责任感弱化,责任意识认知度低
部分高职学生学习自觉性差,习惯性逃课、旷课,厌学情绪严重缺乏明确的人生目标和职业理想,浑浑噩噩;日常生活习惯差,时间管理能力弱;缺乏自制力,沉迷网络游戏;缺乏体育锻炼;消费攀比等不良的行为习惯。部分独生子女以自我利益为中心,不愿参与公益性和义务性活动。
2.高职学生对家庭责任感弱化,对家庭依赖性较强
百善孝为先、父慈子孝、尊老爱幼等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但是在一些家庭中父母对子女过分溺爱,造成部分高职学生尤其是独生子女对家庭依赖意识严重。他们经常以自我为中心,只考虑自己,不考虑家人。相互攀比,追求享受,随意消费。“疯狂的校园贷”现象就是部分学生不顾家庭经济条件,盲目通过网络贷款消费,这也给家长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
3.高职学生对他人和群体责任感冷漠,缺乏责任担当
198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提出了Learning to know(学会求知);Learning to do(学会做事);Learning to co-operate(学会合作);Learning to be(学会生存与发展)的教育四大目标。
经过调查发现,部分高职学生在与他人相处方面,责任感不足。部分高职学生过于以自我为中心,人际关系不和谐,合作意识差。部分学生对爱情的责任意识较弱,视恋爱为游戏,不愿意为对方承担责任。并且缺乏感恩意识,把接受父母、朋友和社会的关爱和帮助视为理所当然的事,集体责任感淡化。
4.高职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缺位,公德意识缺乏
社会公德是指社会上大多数成员所共同认可的最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是每一位成员都必须遵守的。它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程度的标志。
部分学生缺乏良好的社会公德意识,公众场所大声喧哗、任意损坏公共财物。部分学生注重追求个人利益不惜牺牲他人或公共利益,缺乏社会信仰。
5.高职学生对国家的社会责任感不强,思想彷徨,信仰缺失
与普通高等院校大学生相比,部分高职学生自认为是社会弱势群体,普遍具有强烈的自卑心理,对未来缺乏应有的自信,对即将从事的职业也缺乏荣誉感。
社会责任感常表现出无兴趣、无所谓、无意义的三无现象。拒绝承担或逃避社会责任。这种不平衡的心态,易产生一些不健康的阴暗心理,导致他们对个人和家庭责任感淡漠,却易受享乐主义、奢靡主义影响,造成思想彷徨,信仰缺失,更谈不上关注国家兴亡,民族振兴。
二、增强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策略
1.要发挥高职校园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充分发挥高职院校校园教育的主渠道作用。高职院校要通过以建立良好的校园文化,营造氛围。加强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改革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提供实践场所采取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加强校园网站建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制作能充分吸引高职生注意力和激发其兴趣的教育主题网站,将高职生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移植到网站上,增加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感。
2.发挥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多方联动协同作用
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形成受到家庭、社会、学校教育的多重影响,因此在教育方式上,除了高职学生要加强社会责任感的自我教育外,还要发挥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多方联动协同作用,发挥社会、家庭、学校的合力,提升社会责任感教育的实效。
一要大力净化社会环境,减除一些影视剧传递的消极主义、享乐主义的负面影响。二要加强校企结合,利用高职院校与企业、用人单位等多种不同的教育方式将高职生的社会责任感的培育与职业实践相结合。三要净化网络环境,加强社会正能量宣传力度,打造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良好的成长环境。
3.选取多种多样、形式丰富的社会责任感教育内容
改革传统说教式的课堂教育内容,采用动静结合、形式丰富的社会责任感教育内容。鼓励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参与到社会责任教育环节中来。可以通过把融入社会责任感教育内容的传统儒家文化,制作成动漫闯关游戏,吸引高职学生在游乐中学习。
诸玉富、由建勋提出要将社会责任感与职业精神联动的方式来加强社会责任感教育。也可以借鉴国外公民教育的方式中的“服务学习”的教育形式突破我国社会责任感实践教育困境,运用社区服务和志愿者服务等实践活动来培养高职学生对社会的归宿感和胜任力,提升社会责任感教育效果。
4.建立评价体系,并进行研究
构建动态的、持续的、数字化、操作性强的全方位的社会责任感评价体系,形成“镜子”效应。促使学生对照提高自己的社会责任心,也利用评价体系改进学校教育内容和转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针对性和有效性,持续提升学生社会责任感。
该评价体系为每个高职学生建立社会责任感考核证书,像考核银行信用等级一样,把这个评价结果纳入考核系统,凭学生身份证建立全社会共享网络资源,与高职学生的评优、升学、就业挂钩,促使学生对照考核体系不断反省并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
三、小结
2014年12月26日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在《知行合一培育道德责任感》中说:“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感。”哈佛教授也是这样告诉他的学生们,要将责任意识根植于内心,将负责作为一种习惯,不论从事何种工作都要以负责的态度来认真对待。
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国家需要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最近国家又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行动计划,变“中国制造”提升为“中国智造”更需要大批具有爱岗敬业、钻研创新的职业精神和精湛技艺、高超技能的大国工匠。因此提高高职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正逢其时。
参考文献:
[1]郑琪.高职院校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0.
[2]郑斌.试论高职生的迷茫成因及其化解[J].亚太教育,2016(14).
[3]王栓军.高职院校学生厌学原因及对策研究[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
[4]吴丽清,佘细花.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调查报告及成因分析――以广东10所高职院校为例[J].高教学刊,2016(5).
[5]荣静.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独生子女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研究[D].辽宁大学,2012.
[6]冯鹤玉.浅谈如何加强高职生社会责任感教育――以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为例[J].内蒙古统计,2016(1).
[7]肖岳.失控的校园贷[J].法人,2016(5).
[8]张星.有关北京市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的调研报告[J].教育理论研究,2014(22).
[9]李灸霞.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对策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4.
[10]杨梅花.高职学生社会公德失范的现状与原因分析[J].文教资料,2011(19).
[11]谢晓峰.高职院校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调查报告――基于在杭六所高职院校650名学生的调查[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4(1).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8.036
[中图分类号]F6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18-00-02
作为网民主体之一的大学生对于手机上网的满意度,直接关系着网络用户的主要体验感受。目前在日照大学城,中国移动正占据着最大的市场份额,同时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也在不断完善网络,提高服务质量。在这种竞争形势下,中国移动若想吸引客户甚至是拓展更多的客户业务,占领更大的学生市场,就必须了解客户的需求。因此,为了更好地了解大学生上网满意度的实际情况,笔者于2016年6月,以日照大学城的200名中国移动学生用户为样本,对大学生手机上网满意度进行了问卷调查。
1 数据来源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为了了解在校大学生对网络的满意度情况,笔者对2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共设计了11个选择题,1个问答题。200名学生分别来自生物学院、管理学院、药学院及医学信息工程学院等不同学院的不同专业,经筛选整理后获得有效问卷190份,其中包括男生145人,女生45人。
1.2 研究方法
将发放到各专业的调查问卷回收后,运用统计学、信息分析与预测方法,从调查问卷中获取相关信息,分别经过建表、分类统计、汇总整理后,对大学生关于每题回答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从而归纳出大学生手机网络的满意度情况。
2 结果分析与讨论
2.1 手机网络使用的基本情况
手机网络的基本情况包括手机卡类型的选择、数据流量类型及使用量、流量资费的使用情况三方面。
2.1.1 手机卡类型的选择
在手机卡类型的选择调查中,选用动感地带的人数为132人,约为被调查人数的2/3,而神州行、全球通等其他套餐总共不足1/3,故目前来看动感地带的配置更符合大学生日常生活学习的需求,以绝对的优势占据极大的市场份额,吸引较多的大学生。为此,中国移动应结合实际情况推出更多符合大学生需求的套餐,给予大学生们更多的选择。这就要求运营商制定套餐时需符合大部分大学生消费群体的意愿,费用太低可能包含的服务太少,不能满足需要;费用过高,超出学生的需求,过于浪费。这组数据让移动运营商更能了解大学生消费群体的消费欲望,制定合适的套餐吸引消费者,占领市场。
2.1.2 数据流量类型及使用量
调查数据显示,选用4G的人数为146人,约占被调查人数的4/5,而使用2G、3G等其他数据类型总共约占被调查人数的1/5。月流量在1 G以上的为89人,接近总人数的1/2,200 M~500 M和500 M~1 G人数均为40人左右,200 M以内人数最少。
可见,4G成为大学生群体主流的数据类型,占据超高的市场份额。大学生消费群体由于日常使用网络较多,对网速的要求也更加严格。由于4G网络网速更快,大学生每月手机上网的时间基本不变,故整个消费人群月用流量都集中在1 G以上。由此可见中国移动无论提供单种流量优惠,还是套餐中流量种类优惠,数量应接近大学生的需求,只有真正满足消费者需求(其中包括既保证足够使用,又不至于浪费),才能吸引大学生眼球。这组数据让移动运营商更能了解消费者的消费欲望,从而制定合适的价格策略吸引消费者,占领市场。
2.1.3 流量资费的使用情况
在对流量资费占总消费比重的调查中,被调查者中接近一半的人流量花费占手机消费的70%以上,一方面说明现在的市场对流量需求很大,而对于那些最基本的通话、信息功能的需求明显减小,大学生愿意把重心放在流量的消费上;另一方面说明流量的资费较贵,造成了接近92%的人对手机流量的资费不满意。
2.2 手机网络使用满意度情况
在对手机网络满意度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得到初步结果后,笔者对于大学生对手机网络满意度从多个角度进行了分析,该部分共包括3个题目,内容具体涉及网速、上网信号覆盖、手机通话质量3个方面。
2.2.1 数据上网网速的满意程度
大学生在上网时非常注重上网的体验,而数据上网的速度对体验的好坏有非常大的影响,因此,也会影响到用户对中国移动公司的网络满意度。从调查数据可知,虽然大学生普遍认为网速有待提高,但并不影响体验,超过一半的学生选择了该项,达到了58%;而认为“偶有卡顿”和“感觉很快”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分别为21%和14%,而认为大多数时候达不到要求的学生项所占比例较小。
可见,上网速度受到了较高的关注,而大学生对移动公司数据上网的速度满意度较高。由前面分析可知,有超过7成大学生选择使用4G网络,也可以看出中国移动用户对新推出的4G网络的数据上网速度认可度较高。
2.2.2 网络覆盖率的满意度
在对大学城上网信号覆盖满意度的调查项中,认为中国移动信号覆盖率一般的学生占据绝大多数,为主要评价。而约占24%的人认为网速过于慢,只有28人对中国移动网速很满意甚至非常满意,占总人数的15%。可见网络覆盖率仍有提升的空间,中国移动公司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提高上网信号覆盖率,以提高用户满意度。
2.2.3 通话质量的满意度分析
关于通话质量满意度,190个调查对象中对通话清晰度评价,很好占15%,好占51%,为最大比例,超过了总人数的一半,认为一般的占24%,而对通话质量感到不满意甚至很不满意的人数分别占了6%和1%,二者之和不足总人数的1/10。这表明移动通话清晰度总体较好。针对这种状况,移动公司可以采取相应措施,保持用户对通话质量的认可,以提高其在通信市场上的竞争力。
2.3 手机网络服务满意度情况
调查结果表明,中国移动在手机消息通知及停机恢复速度方面上有待进一步完善,以提高学生对其满意度。移动工作人员处理问题效率或话务员的回答方面仅仅达到了55%的满意度。在评价工作人员处理问题的效率时,有3%的同学非常满意,有49%的同学认为处理问题效率还可以,34%的同学认为其效率一般,14%的同学认为其是低效率的。这一比例说明中国移动在处理问题的效率方面有待提高。
2.4 手机网络满意度综合分析
2.4.1 性别与流量使用情况交叉列联的影响结果
为了研究流量使用情况是否受性别影响,进行了性别与流量使用的交叉列联分析,结果表明手机流量的使用仍受性别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女生普遍使用的流量在200 M~500 M,而男生普遍在500 M~1 000 M之间,由此可以看出男生比女生上网更多,需要的流量更多,移动通信公司可以根据这种情况推出适合不同人群使用的套餐,来满足不同用户对数据上网的需求。
2.4.2 手机卡类型与手机通话质量交叉列联的影响结果
调查结果表明,手机通话的质量受手机卡类型的影响,选择神州行的一半的用户都认为质量不错,选择全球通的绝大部分用户都对通话质量不满意,卡顿现象严重,选择动感地带的用户绝大部分对通话质量比较认可,说明中国移动的各个手机卡的类型对通话质量有不同的影响,尤其是全球通类型,虽然覆盖的范围比较广,但通话质量尚未达到用户的要求,此方面仍需提高。
3 结 语
由上文分析可知,大学生已普遍使用4G网络,已有一半的同学使用流量超过1 G。运营商可以主推4G网络,并完善4G的各项服务,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绝大多数学生对于移动网络的各项服务包括信号覆盖、通话质量等方面基本满意,但对于各项流量资费普遍反映较昂贵,移动公司应充分根据问卷调查显示出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使之更适合人们的需求。对于手机欠费停机、网络维护问题的总体反馈比较不错,用户在消费选择过程中服务也是必不可少的因素。
当今大学生对手机网络的依赖程度不可小觑,该消费群体占据着巨大的市场份额。中国移动应抓住契机,了解大学生可以接受的网络资费,适当地调整价格,了解用户的消费心理,并适时地推出各项优惠政策,提供给大学生更多的选择,发掘更多潜在的用户,提供更满意的服务。
主要参考文献
[1]钱浩韵.中国移动满意度调查分析[J].江苏科技信息,2011(9).
[2]徐森.关于提升移动通信网络客户满意度探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5(3).
[分类号]G250
1 阅读指数
阅读指数是反映读者阅读情况和变化的数值,涉及阅读方式、阅读习惯、阅读特点、阅读取向等多项内容。
从目前的公开文献中可以看到,研究阅读指数的文献多是以人均阅读量(读书的本数)、人均读书时间、人均图书年消费等指标作为阅读指数的描述,如文献[2]和[3]。或者从图书阅读与购买倾向、图书阅读率和阅读量、最受读者欢迎的图书作者排名及变化等方面描述阅读情况和趋势,如文献[4]和[5]。还有一些文献是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从阅读时间、阅读途径、阅读倾向等方面调查得出高校学生阅读状况,如文献[6]和[7]。
这些研究虽然从一定侧面反映了阅读的状况,但基本都是单角度地反映阅读状况,没有把这些指标综合起来研究阅读指数,例如,如果将阅读量与阅读时长综合起来考量可能会更全面地反映读者的阅读情况;而且以上研究的方式只能得到一次研究结果,无法得出一个连续、动态的阅读指数,而连续性、动态性更能全面地反映阅读情况。另外,在公开的文献中,也没有看到从读者的专业背景、文化背景等方面来分析阅读指数,而这对拥有固定读者群的图书馆来说,融合了读者群专业背景的阅读取向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极大地指导一个图书馆的馆藏建设。
2 高校阅读指数
图书馆作为大学生在校学习的第二课堂,不仅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强化,更是课堂教学的充实和拓展。高校图书馆有大量连续的读者阅读记录,并且又有着社会图书馆所不具有的群聚的阅读特色,有详细地反映读者专业特色的数据,因此仔细研究、分析这些阅读记录,通过建立在不同学科领域、不同图书分类等基础上的各项阅读指数可以综合反映整个大学的阅读状况和趋势、直观地反映特定读者群体的阅读状况,这也很直观地反映了大学生的学风情况,可以以此作为高校学风评价和测度的重要参数;同时,这个阅读指数也是图书馆进行馆藏建设的重要参考依据。
将阅读指数作为高校学风评价和测度的重要参数,相关方面的研究也不多。邓彦在《论高校图书馆学风指数模型的建立》一文中提出了“高校图书馆学风指数”概念的意义及指数模型建立的过程,但是该模型过于简单,限制了其指数的客观性和真实度。另外一些文献则仅仅从高校读者调查报告中得出单项的结论。
本文力求综合、全面和动态、连续地研究图书馆的阅读指数,编制一套能连续性、动态性更全面的指数体系,并使之成为图书馆进行馆藏建设的重要参考依据和高校学风评价和测度的重要指标参数。
3 高校阅读指数指标的选取
阅读在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占有较大比重,专业学习、文化修养的培养、兴趣爱好等等都需要广泛的阅读。因此高校图书馆必须研究读者的阅读方式、阅读习惯、阅读特点、阅读取向等多项内容,科学、合理地选购图书,更好地为广大师生服务。由于各院系学生数量差异很大、不同学科专业对图书馆的依赖度有所不同等因素,单纯的指标如总借阅量、人均借阅量、进馆人次和到阅览室人次等不能客观反映阅读的情况。因此本文综合不同专业(人群)的阅读时长、阅读的内容分布、阅读取向、阅读次数以及方式等,全面评估、反映高校大学生的阅读状况。
为了动态、连续、客观、直观地反映高校阅读现象的变化和趋势,笔者参考了多种指数(包括股票指数、CPI指数、房地产价格指数、百度指数等)。这些加权综合指数是通过同度量因素(权数Wi),把因计量单位不同而不能直接相加对比的各种产品或商品的使用价值量过渡到能够加总综合对比计算的价值量,从而形成两个不同时期的价值指标值,作为分子分母对比,而计算出来的比值即为加权综合指数。
参考加权综合指数的定义,根据高校图书馆的阅读特色,笔者设计了如下的高校阅读指数:
RPI={RP11,RP12}(其中,RPI为高校阅读指数,RPll为学科领域综合指数,RPl2图书大类综合指数),其中RPll:∑Wi*(∑Mi)(Mi为学科领域大类指标),RP12=∑Ni(Ni为图书大类指标)。
学科领域有相同专业背景学生的聚群,同一个学科有较类似的阅读特色,不同学科由于专业不同而有较大的阅读差异;不同大类的图书,其拥有的读者群是不同的。因此综合这些特点,笔者设计的高校阅读指数由两大部分组成:学科领域综合指数(RP11)和图书大类综合指数(RP12),分别从横向和纵向反映了某学科领域的阅读内容状况和某类图书的读者群状况。而这两大指数又由若干小指标组成:学科领域综合指数由阅读取向指数和阅读量指数两个大类指标构成(本文称之为一级指标);图书大类综合指数由读者分布指数、阅读量指数、相关性指数三个一级指标构成。
4 高校阅读指数模型
4.1 学科领域综合指数(RP11)
学科领域的总体综合阅读指数RPll=∑Wi*(∑Mi),由阅读取向和阅读量两个大类指标(Mi)迭加而成,Wi为其相应的权数,由学科领域学生人数比例确定。Mi为阅读指数考察项分大类综合指数,定义为Mi=∑Pi,Pi为大类细分的小类指标(二级指标)。二级指标定义为:Pi=100*(报告期数值/基期数值),反映学生阅读的情况和趋势。其中基期数值参考百度指数基期数值的取值方法,取近三年的平均值。学科领域综合阅读指数体系框架如图示1所示:
其中阅读取向指数由专业图书、人文修养类图书、考证类图书迭加而成;阅读量指数由生均借阅册数指数、生均借阅时间指数和借阅人数比指数合成。
4.1.1 阅读取向指数由于专业学习、就业资格认证等各方面的需要,与大学生学风关系密切的图书阅读主要分布在专业图书、考证类图书和人文修养类图书的阅读三个方面。在考察阅读取向指数时,通过分析统计历年各学科领域学生借书分布,考察当期借书人的相关性,得出相关系数,再合成指数。如:某学科领域历年借书的30%处于某类书中,当期处于该类书的比例为35%,则其指数为(35/30)*100=116.67。同理得出其他类图书的指数。
4.1.2 阅读量指数阅读量是考察阅读情况的重要指标。在历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中,阅读量始终是个不可缺少的指标。阅读量包括借阅册数、借阅时间和借阅人数比,从数量上直接反映读者利用图书馆的情况,因此高校阅读指数体系中阅读量指数由以下三个指标合成:
・生均借阅册数指标。
通过分析学科领域生均册数,考察当期生均册数
相关性,如某学科领域历年生均册数为30,当期为32,则指数为:(32/30)*100=106.67。其中,生均借阅册数=学科领域借阅册数/学科领域学生人数。
・生均借阅时间指标。
通过学科领域生均借阅时间指标考察学生阅读的时间和阅读时长变化,如某学科领域历年为29天,当期为29.8天,则指数为(29.8/29)*100=102.76。
・借阅人数比指标。
衡量阅读能力的关键指标是阅读率,考虑借书人数和总人数的比例,反映学科领域的阅读率。例如某学科领域历年(借书人数/总人数)=80%,报告期为82%,则指数为(82/80)*100=102.5。
4.1.3 总体综合指数 总体指数由各学科领域综合指数加权求和合成,考虑各学科领域学生人数分布比例来决定权数。
4.2 图书大类综合指数(RPl2)
选取几个借阅量大的图书分类,分别从读者群分布、与学科领域的相关性及阅读量三个因子(Ni)统计合成该类图书的综合指数,这三个因子分别由其下若干子因子(Qj)合成,即RP12=∑Ni,Ni=∑WjQj。指数结构框架如图示2所示:
根据指数模型,学科领域总体指数RPll=∑Wi*(∑Mi)i,学科领域指数Mi=∑Pi,数据如表3所示:
4.2.1 读者分布指数 分别统计各学科领域当期和基期该类图书借阅人数占该类图书借阅人数的比例,两者求比值得到各学科领域的该项指数。根据各学科领域学生人数比例确定权数,将各学科领域的指数进行加权求和得出读者分布指数。
4.2.2 阅读量指数 分别统计各学科领域当期和基期该类图书生均借阅册数和生均借阅时间,分别求出生均借阅册数和生均借阅时间指数。根据各学科领域学生人数比例确定权数,将各学科领域的指数进行加权求和得出阅读量指数。
4.2.3 相关性指数 分别统计各学科领域当期和基期该类图书借阅人次占该学科领域借书总数的比例,两者求比值得到各学科领域的该项指数。根据各学科领域学生人数比例确定权数,将各学科领域的指数进行加权求和得出相关性指数。
4.3 阅读指数模型
采用以上的模型,分别选取文、理、工、商、艺术、语言等相关学院作为样本,按照教育部一级学科门类进行学科领域划分,采用2007―2009年三年平均值为基期值,2009年数据为报告期值。学生比例分别为2009年各学科领域学生人数和样本学生总人数之比。我们算出2009年的总体阅读综合指数为RPI={581.49,3949.53},各学科领域综合指数(RP11)和图书大类综合指数(RPl2)分别如表1、表2所示:
从表3中可以看出,2009年借阅量指数一级指标对应的二级指标生均借阅册数指数均小于100,说明2009年大部分学科生均借阅册数较往年少,尤其个别学科只达到往年的八成左右。在生均借阅时长指数上较多学院指数超过100,说明学生阅读的时长比以前增加了。借阅人数比指数大都超过了90,说明到图书馆借阅的学生比例维持平稳或在增加。在阅读取向方面,人文修养类图书的指数比较高,说明学生对这方面的图书比较感兴趣,个别学科有较明显的增幅。考证类图书则较往年有所降幅,专业图书类指数普遍在高位,说明专业相关的图书阅读比率较往年保持平稳。
图书大类综合指数表明十类热门图书,无论是在读者分布指数,还是借阅量指数或者相关性指数上大都保持高位。热门的前十类图书,2009年较往年借阅的学生分布广泛性平稳或增加,特别是06和TQ大类图书,增加的比例分别高达14.28%和22.6%,说明借阅这两类图书的同学分布广泛性提高迅速。从借阅量指数可以看出1、06和TQ大类的图书不仅借阅的学生比例增多,借阅册数和借阅时长也在增加。同时从相关性指数可以看到,F、I这两大类图书的借阅集中度较往年有提高。从综合指数看,D、0、06、T0几个大类的各项指标都处于高值,这和近年来公务员考试、研究生考试持续高热有关。
图书大类综合指数中的读者分布指数、阅读量指数、相关性指数三个一级指标分别如表4所示:以TP大类为例,该类图书的读者分布指数、阅读量指数和相关性指数分别为101.1、163.6和82.66。说明随着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普及,TP的阅读群体分布广泛性在提高,特别是越来越多的文科学生借阅TP类图书。阅读量指数由生均借阅指数和生均借阅时长指数两个二级指标合成,该类的报告期阅读量综合加权指数小于200,说明学生对该类图书借阅的数量和阅读时长在减少。TP类相关性指数只有82.66,说明虽然TP类读者的广泛性在增加,但是读者对该类图书的阅读比重反而在减少。
以上根据高校阅读指数模型算出2009年的各项阅读指数,从中我们不仅可以对比不同学科领域各项指数,还可以对比同一学科不同分类指数以及对比不同图书大类的不同分类指数。根据这些具体的数据,我们可以制定和修正采购图书的计划,以最大化地满足读者的需求和提高采购准确性和针对性;同时可以以此为依据制定针对性很强的导读服务工作,提高馆藏的利用率,帮助图书馆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另外还可以根据模型算出不同年度的各项指数值,横向和纵向综合评估、反映高校大学生的阅读状况,动态、连续、客观、直观地反映高校阅读现象的变化和趋势,为学风评价和测度提供重要参数。5结论
本文综合高校不同专业(人群)的阅读时长、阅读的内容分布、阅读取向、阅读次数以及方式等,建立在不同学院、不同图书分类等基础上的各项阅读指数,综合反映整个大学的阅读状况和趋势、较直观和客观地反映特定读者群体的学风情况,以此作为高校学风评价和测度的重要指标参数。同时通过阅读指数,了解高校读者的所思、所想、所需,从而有效地进行馆藏建设,合理配置馆藏资源。
但是在指数编制过程中关于电子阅读的相关指标和权数的确定还存在相当难度,因此本文暂时未把电子阅读纳入指数的编制范围。随着国内外同仁对电子阅读利用情况的测算方法的完善,阅读指数编制也将把它纳入,从而更客观、准确的反映高校读者的阅读情况。参考文献:
[1]周国忠,欧健清,给阅读指数变化“会诊”,[2010-07-01]
[2]乔菊典,李蕊平当前我国国民阅读状况分析,图书情报工作,2009。53(13):8-11
[3]王世伟,近年来市民阅读率是下降还是上升?,图书情报工作,2010,54(5):5-6.93
[4]郝振省,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2008,第1版,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9:1-278
[5]张品媛“第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最终成果[2010-09-27]
[6]余皓明,广州大学城十所高校学生阅读状况调查报告[2010-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