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高级畜牧师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2-05-29 21:23:21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高级畜牧师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高级畜牧师论文

篇(1)

记者身边的张丽君却向前走了一步,伸出手,温和地摸着牛头。那牛顺势摆了摆头,似乎很舒服,噗一声又喷了一下气,算是和张丽君打招呼。“没有事,它们都很温和的。”张丽君笑着对记者说。这位留着波浪长发、穿着雪白隔离服的科研女性已经和牛打了20多年交道,看见它们如同朋友会面一般自然。

眼前这个牛舍虽然宽敞干净,但10多头牛共处一舍,仍有一股刺鼻的味道。张丽君丝毫不以为意,挨个看每头牛耳朵上的耳标,向记者介绍每头牛的情况。

“这头就是辽育白牛的种牛,你看它的头型方正、体形壮硕……”张丽君兴致勃勃地讲着。作为辽宁畜牧业经济管理站现代育种与畜牧科技管理科科长、教授研究员级高级畜牧师,张丽君是辽宁省牛科技创新团队首席专家、辽宁省“十三”五畜牧科技发展规划主要编写人、“辽育白牛育种”项目主要完成人,和她的团队成员成功培育出我国第三个自主肉牛新品种,取得了辽宁省,乃至国家牛育种史的重大成果。

“在畜牧业、尤其是大牲畜的现场科研领域,像张丽君这样吃苦耐劳的女性科研工作者非常难能可贵,她取得的成绩让很多同行业的男性深感钦佩。”业内人士如此评价。

和很多科研领域主要在实验室完成工作不同,大型牲畜的育种科研工作多数是在牲畜的养殖现场进行数据采集、分析研究。因此这个领域的科研工作脏、累、苦,甚至带有一定危险(例如被牛顶伤踢伤、人畜患病感染)。2002年,张丽君由沈阳市畜牧科学研究所调入辽宁畜牧业经济管理站时,整个管理站的一线科研团队里,只有她一位女性。

刚刚调过来,张丽君就和她的同事承接了“辽育白牛育种”的项目。

这项目听起来不好理解,实际上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我国原本只有役用牛(用来耕地),没有专门的肉用牛品种。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从国外引进肉种牛,人工采精后为养殖户的母牛人工授精,改良我们的本地牛种,这样才让市场上牛肉供应量增长起来。

从国家战略的角度考量,我们国家必须培育属于自己的肉牛品种,否则一切都受制于人。这是一个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项目,辽宁畜牧业经济管理站从2000年开始研究通过杂交牛来培育新的肉牛品种。张丽君到管理站时,选育新品种牛的工作落在了她和她的同事们身上。

“简单说,就是去各地养殖场,找符合我们设计条件的牛,然后进行选配,经过四代繁衍之后,培育出最优良的种牛。”张丽君说。

事情并不像说的那么简单,例如去各地养殖场找符合条件的牛,说起来只是一句话,做起来就是千万里的路程和数不尽的艰辛。当时,辽宁省内符合条件的优秀母牛主要集中在昌图、黑山、喀左等一带的养牛户中。从2002年开始,张丽君和她的同事长期深入这些地方的村户,通过当地的畜牧科技推广站,拿着配种员近些年的配种记录,带着一个五六百斤重的地秤(带护栏、用来给牛称重),挨家去敲门,向牛主人讲明来意,得到对方同意后,再进院到牛棚里,从众多牛里寻找配种记录上的那一头。然后核对这头牛的族谱,确定品种,测量体重,分析体型、外貌,诊断健康情况……折腾一大圈,一头牛的测量和登记工作才算完成。然后拖着地秤,在乡村的土道上磕磕绊绊地走到下一家,再敲门……就这样日复一日,一年当中大半年要在外出差,去的时候农村地里的苞米才一[[乍

扎] [乍

扎]]高,结束的时候已经是冬天,积雪覆盖了割倒在地里的玉米秆。休整一阵,刚一开春又出发了。

当时项目经费不足,吃穿住行都要尽可能将就,农村、县城里的生活条件艰苦,很多在省城里司空见惯的公共设施在这里根本找不到。张丽君过去虽是个学生出身,没有受过多少苦的城市女性,但也是毫不介意地入乡随俗。

“其实当时没觉得苦,因为这样的肉牛育种项目在我省没做过,现实与书本和国外情况差距很大,几乎没有成型的可借鉴的经验,很多技术和作法都要靠查资料和自身研究。所以在选育阶段,真恨不得每一家农户都走到,根本没时间想别的。”张丽君笑着说,别人说她干工作比老爷们都强,她也是哈哈一笑。只是有一次在外出差,恰逢女儿升中学,自己又赶不回去,只好通电话鼓励孩子――这些年的频繁出差已经让她亏欠女儿太多,母女俩长时间不见面产生不少隔阂。其实当天女儿在电话里只是半开玩笑地说了一句:“我是你亲生的吗?”电话这端,平日里精明强干的张丽君听了哑然无语,随后就流下了泪。

两年时间的奔波,第一轮登记共统计了1万多头牛的族谱、体型等信息。张丽君和她的同事们从近万头牛中进行筛选,选择符合条件的牛进行横向,随后又进入二代繁衍,数据采集等一系列工作,在总结分析性能测定结果时,由于没有先例可借鉴,张丽君通过查询资料、自己研究,找出一套数据统计方法……苦和累伴随着年复一年的科研工作从未消褪,张丽君和她的同事们始终做好每个环节,对任何瑕疵都不惜推倒重来。

直到2009年,第四代N牛终于育成,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进行现场审定,“辽育白牛种牛”正式宣告成功。

张丽君一战成名,她并没有利用这次机会脱离艰苦的现场科研,反而更加关注一线的工作。

“我愿意去现场,自己亲手做的事托底。常和牛打交道不觉得苦,脏也不算什么,习惯了。”张丽君说话总让人觉得既温和又开朗,“不过有一回也给我弄够戗。2013年冬天有一回,我们去养牛场测牛的背膘,那时候大冬天,牛棚里为保持温度挺长时间没开门,我们一进去,那氨气的味儿那个浓……这么说吧,这么多年我都挺不住,辣得眼睛都睁不开。那也得测啊,我们在牛群里挤来挤去,拿着设备挨个牛测量,又要保护仪器不被牛撞坏。结果刚做到一半,牛棚的棚顶还漏了,连冰带雪全都掼到我们身上了,从头到脚,那些牛一乱在你身边蹭来蹭去,你就想吧,那什么感受。说起来,我们这个团队,也确实挺能战斗。”张丽君在接受采访时,反复强调成绩是整个团队共同取得的,她只是其中一员。

科研工作者是值得尊敬的,长期在一线做现场研究的科研工作者尤其值得敬佩。15年来,张丽君经历了无数田间地头的严寒酷暑;无数次连续十几个小时在实验室或牛舍里进行胚胎移植操作;去屠宰车间测定牛内脏、肉质、肉重,加班到深夜赶写项目材料;坚持定期为基层技术人员和养牛户授课……仅从2011年以来,张丽君承担了国家或省级科技项目(课题)8项,研制地方标准5项,发表、出版学术论文(论著)7篇,科技成果获省部级奖励2项,省畜牧行业奖项4项,被辽宁省科技厅评聘为辽宁省牛科技创新团队首席专家。

除了科研之外,张丽君还参加辽育白牛产业开发工作,取得了新的产业经济发展理念,创建适应辽育白牛品种资源特点和辽宁省产业实际的辽育白牛全产业链开发模式的新成绩。另外在“沿江牛保种”、 辽宁省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等工作项目中发挥重要作用,申请实施了多项对产业发展有重要支撑作用的科研和推广项目,推动了辽宁省牛业科技进步。

2015年,张丽君所在的科室接到编写辽宁省“十三五”畜牧科技发展规划的任务。编制5年行业发展规划意义重大,而“十三五”科技规划又是在国家政治和经济新常态下提出的,闹醒氲降胤降闹厥映潭瓤涨埃在编制上对规划的可操作性、准确性上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张丽君与领导和同事凭借多年科研积累,以及对国际、国内及辽宁畜牧业科技的了解,通过调研、查阅大量资料、讨论分析、征求意见、起草、修改等工作环节,和团队成员一起,完成了“十三五”规划的编写任务,上报材料字数3.4万字。编制工作得到了辽宁省科技厅和大农业组专家的一致好评,被辽宁畜牧兽医局和科技厅采用。

在采访中,张丽君和记者聊了一些家庭的琐事,说起某一项工作时话题就不知不觉绕到她的女儿和丈夫身上。张丽君总是说自己亏欠家里人太多,好在丈夫和她是大学同学,了解她的工作性质,始终支持她,女儿长大后也愈发懂事,让她没有后顾之忧。如今女儿已经长大,工作时似乎遗传了她“女汉子”的工作作风,让她不免有些心疼。

篇(2)

―――唐慧娟

听着钢琴曲、轻音乐,享受着清洁优雅的环境;母猪生产时有专门的产房产床;人们进入猪舍必须消毒……这就是唐慧娟饲养的“绿色猪”的日常待遇。

唐慧娟原本是一家酒店老板,生意红红火火。这个漂亮的女人,为何弃商从农,甘心当一名女猪倌?

从跳舞厅到猪粪坑

1969年出生的唐慧娟家住江苏海门市包场镇幸福村,丈夫是一位海员。1995年,唐慧娟在包场镇开了一家饭店,生意红红火火。谁知,这一切让出海归来的丈夫看了很不高兴,他觉得妻子干的是伺候人的事情,低人一等,而且客人欠账很多难以讨回,最重要的是,深爱妻子的他总担心妻子在与客人的应酬中“变坏”,因此两人几乎天天吵架。唐慧娟被丈夫吵得心烦意乱,1997年1月索性转让了饭店。

谁知闲下来的唐慧娟却觉得浑身没劲,去医院也检查不出什么毛病。前面一户人家是养猪的,那年过年,唐慧娟去串门,正好看到小刀手到那家买生猪,一千块一头。她心里暗暗算了算,每头猪能赚五六百元,不由心动“眼红”起来。

说起来,唐慧娟和猪还真有着“不解之缘”。她的母亲是位小学老师,在艰难的岁月里,母亲靠养猪来养家,懂事的唐慧娟从小就帮忙喂猪。而她的父亲则在“三产办”工作。1996年春节,父亲没有回家过年,而是去了连云港调生猪。父亲时常告诉女儿,国家非常重视养猪业。

1997年8月,父亲将海门市政府下发的一个关于“生猪改良”文件带给女儿看。正是这个文件改变了唐慧娟的人生,养猪业诱人的发展前景一下子激发了她的创业热情。经过一番市场调研,她发现海门的猪肉消费三分之二依赖外地输入,而海门尚无一家规模化养猪场,显然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她萌生了发展养猪业的念头。

除了父亲,亲朋好友一致反对,认为养猪是个又脏又累、令人瞧不起的行业,而且她对养猪一窍不通。几乎所有认识她的人都嘲笑她放着好好的老板不当,竟要从跳舞厅跳进猪粪坑。但唐慧娟主意已定,1997年9月,她拿出全部积蓄,并贷款60万元,经过两个月的奔波,一个占地11.5亩,总投资120万元的养猪场办了起来。猪场取名为“兴旺”,饱含了唐慧娟对养猪业和未来的无限憧憬。

创业伊始,唐慧娟踌躇满志,以为苗猪养三个月就能卖掉,就在她想大显身手大赚一场时,一场措手不及的疫情砸懵了她的梦想。由于缺乏养殖和管理经验,加上还是传统的猪圈,以高价从外地首批购进的六百头苗猪,发生疫情一下死了一百多头。

除夕之夜,家家户户围在餐桌前欢聚一堂,她却卷起铺盖住进猪场里,守着患病的苗猪,为“猪宝贝”打针输液。从大年初一到初七,七天内她没有好好睡过一次完整觉,没有吃上一口热饭菜。生猪病情得到了控制,她也瘦了一大圈,眼窝深陷。

苗猪渐渐长大了,正当她盘算收入时,又遭遇了养猪业近十年的行情最低谷,生猪市场价格大跌,平均460元购进的苗猪养成后出售仅卖450元,连成本都收不回来。到1998年年底,她亏损了40多万元。

面对接踵而至的挫折打击,唐慧娟没有灰心气馁。她总结经验,认为苗猪死亡是由于长途运输,苗猪抵抗力弱不适应环境所致,决定自繁自养降低成本。于是,她再次贷款30万元,从崇明购回六十只能育母猪。然而,命运之神再次与她开了场玩笑。由于没有打疫苗,刚生下来的苗猪患上了繁殖性蓝耳病,全部死亡。短短两年时间,她净亏90多万元。对于一个农家小户来说,这可是一个天文数字啊,也许全家人一辈子也难以还清。

巨额的亏损将唐慧娟压得喘不过气来。此时,流动资金几乎为零,一部分向别人筹借的资金已经到期,而猪场要购饲料、买药物,资金缺口之大使她焦头烂额、夜不能寐。为了不失信用,唐慧娟只有强撑着,向东家借了还西家。有时,为了还债,忍痛将刚刚培育成的初产母猪和一些经产母猪低价出售。每次她都对债主说:“猪场经营得很好。放心,我会连本带利一起还你的。”其实,此时的她手中只有一摞厚厚的欠条。那段时间,她经常一个人徘徊在通吕河畔,望着河水滚滚东流,两年来的艰辛苦痛犹如电影一般在脑海中闪回,泪水潸然而下。

终于有一天,要强的她对丈夫说了实情:“你借我几千块钱买饲料吧……猪场经营得不是很好……”关键时刻,丈夫显示出了对妻子的绝对支持,他不但拿出自己每月的工资贴补猪场,还鼓励妻子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

家人得知情况后,也纷纷伸出了援助的手。爷爷拿出了枕头下的打酒钱,孩子拿出了积攒数年的压岁钱,母亲在每月工资发放之日将工资及时送给女儿……这些尽管是杯水车薪,却使唐慧娟坚定了挺过难关的决心。

100万学费“毕业”的养猪行家

接连两个跟头,近100万元学费,并没有使唐慧娟丧失信心,失败的教训将她磨砺得更加冷静、成熟,也使她认清了市场的无情和创业的艰难。痛定思痛,她意识到,要养好猪,光凭热情是不行的,技术和市场才是养猪业成败与否的关键。她先后订购了《养猪与防疫》、《中国农村科技》等书刊1500多册,所写的临床心得笔记竟装订了厚厚十多本。为了系统掌握养猪技术,她又毅然决定去江苏省泰州牧校参加为期一年的专业培训。

丈夫亲自把她送到泰州,发现牧校条件特别简陋,地还是泥土地,教室宿舍都很破烂。丈夫心疼地对她说:“别学了,跟我回家吧。”最终,丈夫没能说服倔强的妻子,走的时候眼里噙满了泪水。

当时,唐慧娟的同学都是公派的,有工资拿,只有她是自费生。因此她特别珍惜这个学习机会,经常宿舍熄灯后,她还打着手电筒在被窝里看书。有时晚上,同学来喊她去跳舞,为了躲避,她跑进了厕所,等她们走了,再回到宿舍继续学习。她还挤出时间参加了全国养猪技术研讨会,积极与专家交流,并把上海生物科技研究所的专家请来做兴旺猪场的顾问。她通过网络,虚心向专家请教,了解市场动态。

通过一年的培训,从良种选配到苗猪繁育,从饲料配比加工到疫病防治,从种猪产仔护理到苗猪阉割等一整套技术,唐慧娟掌握娴熟。她先后撰写了《商品瘦肉型猪生产配套技术的研究应用》、《猪场免疫失败的原因及对策》等五篇论文,完成了畜牧兽医专业大专学业,获得了高级畜牧师职称。

就这样,边学习边实践,事事亲历亲为,唐慧娟几乎将所有的时间都花在猪场,母亲因腰椎盘突出开刀、儿子脉管瘤动手术、爷爷病故,她都没在身边。她原本长着一手灰指甲,除了影响美观外,对生活并无妨碍,但在学习阉割、接生助产技术时,灰指甲极易使猪的伤口发生感染,又影响手的力度准头。为此,她来到医院,拔掉了所有灰指甲,因未使用麻药,当场就痛晕过去一个多小时。

凭着家人的支持,凭着对事业的执著,凭着一股不服输的闯劲、韧劲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她满怀信心:“事情都是人做出来的,总归有一天,太阳要从我家门前经过!”

熬过了五年的行情低迷后,2003年,唐慧娟终于迎来了养猪事业的春天。这一年公司开始扭亏为盈,走上了良性健康发展的轨道,当年盈利40万元。

在这期间,各级政府也加大了对兴旺猪场的扶持力度,为唐慧娟扩大养猪规模提供借贷担保,为她解除了资金不足之忧。100万元的贷款帮助唐慧娟完成了猪场的扩建和改造,原有的猪舍进行了改造升级,饮水、投料、投药,保温、通风、防暑、粪尿处理等配套设施设备逐步得到完善;妊娠母猪实行限位饲养,产仔房采用高床网上分娩。

唐慧娟又敏锐地发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日益加强,绿色食品在餐桌上犹受欢迎。据此,她积极发展无公害生猪生产。2003年,兴旺猪场被江苏省农林厅认定为江苏省无公害畜产品产地;兴旺猪场注册的“海盛”牌猪肉经国家农业部认证,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她兴建了生猪屠宰场,开设了无公害猪肉专卖店,走上了产、供、销一体化良性循环的道路,并成立了海门市兴旺肉制品有限公司。

一起打造非凡的女人花

见唐慧娟靠养猪走上了致富路,好多乡亲也养起猪来。然而,看到许多养猪户在跌跌撞撞中摸索,还在走自己曾经走过的弯路,唐慧娟心里觉得特别不安,她决定利用自己的技术和资源帮助乡亲们走出困境。

包场镇浜北村养猪户潘庙海,由于缺少科学管理,养猪亏损了一大笔钱,负债累累的他意欲轻生。唐慧娟听说此事后,上门无偿支持他六头优质母猪,并指导他科学养猪的一整套技术,使他走出了困境。得知德胜镇双南村残疾人陈超养猪资金周转不过来,唐慧娟和丈夫一起为他送去猪饲料,还不时在电话中为他进行技术指导……几年来,她先后帮扶了一百五十多户养殖户。

在帮扶养殖户的过程中,唐慧娟萌生了兴办生猪生产合作社的念头,以专业化、规模化、规范化的运作带动入社会员共同致富。但此举遭到了家人的反对,他们说,创业容易守业难,你能照顾好自己那一摊就不错了。唐慧娟认为,自己养猪吃尽了苦头,不能让乡亲们再重复自己的老路。

2005年1月,唐慧娟成立了全省首家由个私养猪场创办的无公害生猪专业生产合作社。目前,合作社社员已由成立时的29户发展到238户,拥有无公害生猪生产培训学校一所、专用屠宰场一个、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车一辆,聘请了八位畜牧兽医专家为技术顾问,常年为合作社社员提供培训和指导。2009年,合作社销售收入8000万元,返利社员利润120万元,户均纯收入5万元,带动生猪养殖户600多家,在创造良好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为保证食品质量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

篇(3)

1 农村社区教育在城镇化建设中要形成良好互动关系

党的十报告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这就是说城镇化建设需要资源、设备和资本等经济要素的转变,需要开发人力资源、加强教育、科技、知识、信息等工作,更需要与社区教育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来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质,提升城镇的文化内涵与可持续发展的底蕴。这是社区教育的历史重任,也是时代赋予的机遇与挑战。

1.1 城镇化建设加快了农村社区教育的硬件设施建设 农村交通相对不便,居住分散,不利于开展集中授课或新技术的推广。因此,通过城镇化建设,大力改善社区教育的硬件设施,启动统一标准的社区教育中心达标建设和村(社区)教育学校,按标准完成社区教育中心的就地扩建或异地新建,推进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社区教育配套设施建设,如办公设施、培训设备、教育宣传设备等,建立标准的图书室、电脑室、社区课堂、市民文化学校,大大改变了人文精神氛围,有效地实施科教兴城战略。发挥社区教育得天独厚的优势,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等文明素质,从而激发公民主动参与城镇化建设的自觉性,这也是城市文明建设的深厚底蕴和原动力。城镇化建设通过社区教育,形成社区居民积极的价值观、生活态度和道德规范,从而提高社区居民的素质和文化水平,建设良好的社区文化。

1.2 农村社区教育为城镇化建设的软件提供智力支撑 社区教育在为城镇化建设服务过程中,最根本的是为居民提供知识技能培训,同时这也是自我不断完善、自我主动发展的必备条件,是取得适应城镇化动态发展的基本要素。当然,社区教育仅凭某种单一能力,是难以肩负城镇化建设中智力支撑的重任的。需要有组织能力、计划能力、实施能力、适应能力、创造能力等多种基本能力,构成高水平的整体能力系统,发挥综合效应。社区教育在城镇化建设中,有其独特的区域、人文优势,具有全员参与性。人人都是学员,人人都是教师;具有全程全面性。社区内每个人从出生到死亡、每个方面都有受教育的机会;具有社会开放性。社区处处都能作课堂,时时都可进行教育。关键是要善于发现它、挖掘它,并能凝聚它、整合它,发挥它促进经济发展,促进人的发展以及协调人与自然的功能。如作为创建省级社区教育示范区的海宁市,积极探索以镇(街道)成人学校为主体,构建社区教育中心的模式,集乡镇化技术学校、党校、人口学校、老年学校、市民学校、自学考试辅导站等为一体,一校多牌,向多功能、综合化发展。通过整合文化体育、图书阅览、科技信息、农业科技等社区教育资源,形成适应城镇化发展需要的多功能、多门类、多形式的“教育大平台”;为适应城镇化发展需要,不断拓展镇(街道)化技术学校功能,成为城镇化建设的智力支撑。

2 把握农村社区教育中心在推进城镇化建设中的角色定位

开展农村社区教育就要充分整合目前区域内的教育资源优势,提供全程、全方位的教育服务。在现代城镇化建设中,人无老幼行业之分,只要有学习需求,中心就为其提供教育培训服务。在现代社会加强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中,无论学历教育还是非学历教育,无论正规教育还是非正规教育,无论文化基础还是技能培训,无论休闲教育还是健康教育,教育中心都为其服务,使村民获得知识和情操的陶冶。现在除了基本完成的扫盲功能、固有的教育功能等以外,主要还具有以下一些角色定位。

2.1 农民市民化过程中的综合素养“加油站” 城镇化过程伴随的农民居民化,为社区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发展课题。在工业化的推动下,世世代代生活在农村的广大农民离开土地和农业生产活动,进入城市从事非农产业,其身份、地位、价值观念、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向城市居民转化。就目前马桥街道而言,村民素质普遍还不高,农民队伍整体的文化科学知识严重不足,思想道德、文明素质、法律意识较为低下;从事农业生产方面的人员年龄偏大,掌握应用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较少,这些都是推进城镇化建设的最大障碍。因此开展农民继续教育和职业培训,是社区教育的主体职能。

社区教育中心没有学制的限制,居民入学不设“门槛”,对于社区教育课程的选择,完全由自己的学习兴趣、生活和发展需要决定。中心可以邀请职业技术院校为社区居民转岗、再就业提供培训服务,根据不同层次的人员的文化需求,让居民参与到学习中去。自最初的扫盲到农民文化教育,包括实用技术培训、从业人员培训等在内的农民职业教育,再到“双证制”高中学历教育、失地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民生活娱乐教育等。如为满足市民的多样化学习需求,社区教育中心的开辟有政策法规、新闻快递、培训项目、学习资源、网络教育等10多个板块。并依托“中国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开设居民网络学堂,课程涵盖生活保 健、家庭教育、休闲技艺、人文艺术等多种内容。居民足不出户,只需在线注册后就可随时随地免费充电学习。如针对社区居民以及外来务工人员的特点和需求,开展公民道德教育、健康养生、科学文化知识、农村劳动力素质提升和转移等多种短期培训。又如社区的老人有学习计算机的需求,中心聘请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开展计算机培训。为社区老人制定了从零开始的教学计划,精选内容,制作课件,从开机关机教起,手把手指导。通过学习,使许多老人已能上网浏览新闻,收发电子邮件,有的还参与了论坛交流。通过社区教育,年过花甲的老人跟上了时代的步伐,企事业单位的员工更新了知识储备,待业人员拥有了一技之长。因此,社区教育不仅提升了市民的整体素质,也使他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由此可见,在城镇化的背景下,村民在接受了新的培训和教育之后,能够获得在城镇谋生的手段和较广阔的生存空间。因此,大力加强岗前培训,开展职业能力培育取向的教育,尽可能提高进城农民的各种工作技能和文化水平,成为城镇化进程中的“加油站”。

2.2 农民市民化过程中的终身学习“组织者” 社区教育是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基石。社区教育的开展是时展的必然要求。教育中心组织有关人员对村(社区)的教育状况开展广泛调研,在取得大量一手资料的基础上,认真撰写调研报告,组织成立社区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办公室充分发挥组织协调的职能,及时向领导汇报社区教育情况,提出许多建设性的建议。年初组织相关部门召开社区教育例会,具体研究部署街道社区教育工作,帮助解决工作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

作为整个街道社区教育的中心,要尽力为各村社区教育提供服务,主动帮助各村分析其社区教育现状,理清社区教育发展思路,并根据不断发展变化的新情况,及时加以调整。并根据各个村在长期社区性教育活动中形成的优势,发动街道有关部门和单位与村结成共建对子,尽力打造社区教育特色,努力为各个村(社区)开展社区教育搭建学习交流的平台。在社区组织召开教育现场会及开展观摩活动,如“春泥计划”启动仪式放在各社区举办。此外,教育中心还应将各中小学教师就近就方便分工到村,对社区教育工作实行挂钩负责、跟踪服务。教育中心平时做好跟踪督查,确保教育培训计划的落实。每个村、中小学校都明确有专人负责,并建立例会、活动管理、年度考核等规章制度,做到有人理事,按章办事。

社区教育是综合运用区域内各类教育资源,来提高村民素质和生活质量,促进社区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活动过程。社区教育的对象是社区全体人员,包括未成年人、劳动人口以及老年人,还包括一些外来新居民。社区成员的广泛参与是实施社区教育的重要保障。因此,农村社区教育已不仅是一个全新的话题,而且要求街道教育中心能够真正担当起发展社区教育的责任,成为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区的“指挥员”“组织者”。

2.3 农民市民化过程中的文明新风“广播站” 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和农村经济格局的变化,农村社会生活方式也已发生很大的变化,农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将日益强烈并追求不同层次上的更大充实和提高。一方面,农业技术的广泛应用,必然会降低劳作强度,缩短劳动时间,加之季节性很强的农业生产,农闲时间相对较长;另一方面,街道办事处不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土地流转,发展农村二、三产业,不少农民转向更高效益的非农产业,这一切为农村劳动者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可自由支配的时间,用以从事学习和娱乐等活动,追求更高境界的精神生活。无论从社区教育理论还是从各地社区教育实践看,农村社区居民的休闲娱乐教育和精神文化生活的主要途径在农村社区教育。街道在加快社区教育向社区教育转型,全力创建社区教育中心,拓展街道教育中心的社区教育功能,其根本宗旨就在于要求发展社区教育培训,增强社区资源整合能力,为农村居民教育培训和休闲娱乐提供更好的条件,组织各种各样的文化教育和文体娱乐活动。

教育中心与各村及有关部门联合充分运用一切手段,广泛宣传社区教育工作。为实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深化“两新”工程建设,中心专门为各个村订制了宣传牌,内容包括“两新”安置点的规划与建筑效果,并配以标语文字,不仅美观大方,而且形象直观,方便农户察看。组织这一系列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加快推进街道“两新”工程建设进度,也让老百姓更直观鲜明的了解“两新”工程建设,成为政府和村民沟通的一种新方式。农村社区教育通过自身发展和提高资源协调能力,为丰富居民业余文化生活,提高人们业余生活质量、发展社区经济建设所需的良好的人文环境发挥作用。

3 街道社区教育中心在推进城镇化建设中路径选择

社区教育是终身教育的产物,全员、全程、全方位是其最显著特点,具有更强的社会性,它的实施涉及到许多部门和单位,如农业、工业、科技、文化、广电、劳动保障、法制、计生等,这些都因承担着一定的行业性教育职能,而成为城镇化建设进程中社区教育中的重要力量。社区教育中心要一直保持着与这些部门的密切联系,主动为他们提供相关服务,并经常与他们联合办班,共同开展社区教育培训。

3.1 与相关单位密切联系 街道社区教育中心要与街道文化站、妇联、新居民事务所等部门开展各类教育培训活动,实现共建共享、深化学用结合。如:举办舞蹈培训、计划生育、艾滋病、新居民法律法规等专题讲座;举办家庭教育、自我保健、公共安全、消防安全等知识培训;党员“先进性教育”和“新农村建设”知识竞赛活动;举办妇女干部家庭教育知识、电脑操作技能培训;举办“魅力马桥”广场文化活动;开展廉政文化建设活动,召开村干部家属座谈会;好妈妈素养工程、春泥计划启动仪式、“潮乡习泳”培训班经及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等,以及开展双证制学历培训、大专经济管理财会、药学专业远程学历教育、水产养殖中专学历教育和劳动力后备教育等。

3.2 与农技部门无缝对接 街道社区教育中心要与农技部门实现无缝对接,一起组织开展的各类农业实用技术 培训活动,为街道特色农产品服务。如为各村残疾人举办果蔬培训班;聘请高级畜牧师为畜牧养殖户开展动物防疫暨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培训;聘请水产专业人员为广大养殖户开展甲鱼养殖技术系列培训;聘请高级农技师为水果合作社开展南方梨、葡萄等种植技术培训;组织各村开展农机操作安全生产培训;组织各村种植大户开展育秧技术和配方施肥培训。

3.3 与相关企业广泛合作 街道社区教育中心要与企业服务中心、有关企业合作,推动消防、安全生产、就业信息登记、社保等工作落到实处。并协助做好企业财会人员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培训、企业管理人员培训、企业安全生产知识培训等。如通过园区经编实验工厂这个平台,为到经编园区找工作的外来新居民开展挡车工、穿头、整经和保全工的培训项目,以适应经编企业的产业需要。又如外来务工人员培训和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内容,为经编技术培训班、家常菜、丝网花制作、中式面点、家政服务、计算机操作等,培训提高了居民的就业率和创业能力。

3.4 与各单位或协会高频互动 街道社区教育中心要与中小学、街道老年协会积极开展教育培训。教育中心常年做到双休不断人,节假日不休息,充分发挥中心的指导帮扶功能。大力加强少年儿童向社区延伸和拓展,辅助家庭和学校安排学龄儿童不在校时间的活动;组织跨文化、环保、安全等主题教育以及节假日的参观游览、教育实践活动等;预防安全事故和违规行为发生,督促学生完成作业,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兴趣爱好。让老年人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过上幸福的晚年生活。中心应组织老年人开展多种形式的休闲教育,不断完善老年教育网络,开发一批适合老年需求的课程,积极为老年人创造学习条件。如老年气排球队,通过定期组织训练,到周边镇(街道)交流比赛,学员积极性都比较高。各行政村的社区教育成立了中老年人舞蹈队、门球队、合唱队、乒乓球队,让老年人自娱自乐,还经常参加街道、市组织的各种演出和比赛活动。

3.5 与科研实验深度融合 社区教育的实践需要有理论的指导。而马桥街道有省级特色园区——经编产业园区,是一个处于快速城镇化进程的地区之一。在这样的区域中开展社区教育工作,就更需要理论的指导,为此教育中心采取以课题科研为抓手来推进城镇化进程中社区教育工作。一是以实验项目为纽带,开发社区教育实验教材。除了教师自选、部分采购外,还组织力量进行编写,如街道党政办根据村民了解本地时政需要,编印了《新马桥》;新居民事务所根据外来人员融入本地的渴求,编印了《海宁方言》;文化站根据本地历史文化传统资料,编印了《马桥拾遗》;经编园区为激励创业者,编印了《马桥故事》、《中国经编》、《集群经编》等;马桥中心小学展现学校科普特色,编印了《喔喔啼》等等。二是以课题研究为契机,善于发现城镇化建设中出现的新事物、新问题。中心通过多次邀请专家,讨论和制定了《马桥街道社区教育中心(成校)3年发展规划》,每年都举办社区教育研讨会,邀请上级有关领导作专题讲座,先后组织工作人员到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学校平湖新埭镇成校、缙云县壶镇镇成校等地学习取经,多次派员参加上级社区教育培训和研讨活动;同时,中心通过深入调研,在新建小区、“两新”企业等非农区域内,建立科研基地,探讨城镇化建设中社区教育管理体制、机制等方面问题,《马桥街道城镇化建设进程中社区教育的研究》和《农村未成年人教育实践基地网络化体系建设实验》等科研课题经过努力,已上报结题,并被市社区学院评为优秀实验课题。

4 结语

“合抱之树生于毫末,万丈高楼起于平地”。总之,城镇化进程中的社区教育只有抓住发展的机遇、承担起时代赋予的崭新课题,不断探索创新,在参与社区发展中建构社区教育特色,才能成为实现中国梦的积极教育力量。

参考文献

黄尧.面向21世纪中国成人教育发展研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顾明远.终身学习与人的全面发展.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6.

刘岳启.我国新农村建设急需人才及其培养方式的探讨.成人教育,2009,9.

孙维胜.城镇化进程与教育结构调整.当代教育科学,2003(1).

李慧玲.“和谐成人教育”内涵解读,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成人教育学刊,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