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党建工作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这种必然性可以通过两方面来理解。
一方面,非党“带”不可。党建带团建工作是新时期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内在要求,是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巩固党的青年群众基础、为党赢得青年、赢得未来的必然要求,是加强党对共青团的领导的具体方式。因此,加强党建带团建工作无论是对于党的自身建设,还是共青团组织的建设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另一方面,“团”需被“带”。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社会的不断变革,高校共青团工作面临新的任务和巨大挑战。面对青年流动加快,部分基层团组织涣散的现状,如何实现对团员青年的广泛联系和有效覆盖,增强基层团组织的吸引力与凝聚力;面对社会思想深刻变化、青年思想更加活跃的情况,如何有针对性地加强教育与引导,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更加深刻地融入青年思想之中;在政府职能转变、市场功能深化、社会组织兴起的背景下,如何找准服务青年的切入点,提高服务青年的能力;针对少数团干部中存在的工作浮躁、工作不够深入、有短期行为的现象,如何加强培养锻炼,建设一支高素质团干部队伍等“团建”问题,都需要深入思考并解决,“党建”可以凭借其先锋性有助于解决。
二、党建如何带团建?有何机制?
近年来,随着高校党建带团建工作的不断探索,部分高校已经将党建带团建工作形成一个完整的工作体系,并逐步建立各项运行机制。党建带团建关键在带,根本在建,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以“建”为基础,着力推进党建深化工程。主要包括打造党员的自身建设和品牌活动,以强化党员的使命意识和先锋意识,引导党员树立服务理念和责任意识。通过建设“党员质量提升工程”、“党员先锋亮化工程”、“星级党员认证工程”、“分党校精英建设工程”等党员先锋工程,深入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打造学习型党支部,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党日主题教育活动以提升党员理想抱负水平,实行“入党宣誓纪念证”制度以及党员寝室挂牌实名制度,以强化党员角色感,增强党员责任意识和先锋意识。
(二)以“带”为关键,着力打造党团互动工程。主要包括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四个方面。带思想建设,主要体现在思想上促进知行合一来提升青年团员的理论素养,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党团组织与学生组织相结合,构建两课日常教育——团校——党校三级联动学习模式;带组织建设,主要体现在组织队伍上以加强引领来保持团组织的先进性,重视榜样教育的影响力,打造高素质党团干部队伍,完善推优入党工作制度,优化基层党支部中党团干部双重身份的设置,积极搭建党团共建活动平台等;带作风建设,主要体现在作风上以树立服务意识来增强团组织的凝聚力,积极共建党团师生联动服务工程和志愿服务星级认证工程等;带制度建设,主要体现在制度上以健全长效机制来保障团组织的价值实现,包括建立健全工作目标责任机制、与推优入党相关的各类育优机制以及党团基层组织互帮互助的考核机制等。
三、如何评价党建带团建的效果?有何标准?
2城建档案管理工作中的主要问题
城建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不断发展的工作,它是几代人通过长期的努力和实践共同来完成的。其中包含着前辈的宝贵的经验和总结,这些都为城建档案管理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但是,随着城市现代的不断发展,在城建档案管理工作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对城建档案管理工作的完善和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其中主要体现在:
1)服务技术和服务方法比较落后。资料搜集和整理依然仅靠人工处理的方法,信息化发展缓慢导致工作效率和服务效率普遍偏低。
2)人们对城建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较低。应该向广大人民宣传城建档案管理工作的必要性,提高关注度。
3)城建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较低,这方面的人才匮乏,严重阻碍了城建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
4)库存档案的编排存在很多不足,例如:编排较乱、形式单一、结构不合理等。
5)对编排工作不够重视,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相比,该项工作一直处于低效率、高出错率的状态。使得城建档案管理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变得日益渺小。城建档案管理对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是城市发展的缩影,见证了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因此,我们应该不断加强城建档案管理工作,使其在城市发展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3提高城建档案管理工作水平的建议
3.1加强城建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要想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水准就要实现现代化、规范化以及标准化的程序。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对档案进行全面的核查,在对竣工档案资料进行移交时,包括前期准备文件、施工文件、竣工文件等资料都要保证其完整、准确、规范和系统。对于无特殊要求的档案原件只保存一份,主要是避免在今后实施计算机管理时出现重复以及低效率的情况。
2)计算机管理工作的基础是城建档案的著录。由于每个城建档案管理单位的条件不同,且计算机技术更新较快,所以每个城建档案管理单位都要依据自身情况制定出符合本单位的档案著录《细则》,以便实现档案著录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提升工作水平。
3)合理组合案卷,使其实现标准化,在整理过程中如若发现案卷内容混乱,无页码等现象出现时需要重新进行加工,并将有联系的文件组合在一起。使案卷组合合理化和规范化不仅有助于科学管理、优化馆藏,还能提高计算机管理的利用效率。
4)档案分类号以及档案题名的准确无误有助于提高检索查准率。对一些含义不清或模糊的题名要进行及时的处理,避免出现计算机无法识别的情况发生。
5)使档案分类实现规范化有助于提高检索查全率。在分类过程中加强校审强度,要细心、耐心的纠正分类时出现的错误。
3.2提高档案管理的思想意识要想提高城建档案管理的工作水平首先要在思想上对它高度重视。同时,要有长远的谋划,要认识到档案管理与城建一样重要,二者是相辅相成的,要做到同谋划、同发展。在城市建设日益完善的基础上,使得档案管理工作也不断发展和完善。与此同时,要加大检查监督力度,一切工作的落实都要在监督检查基础上进行,另外,在整体部门的考核体系中也应该包含监督检查,并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认真的考核工作人员的绩效,对工作优异者要给予适当的奖励进行激励和鼓舞。
3.3应用先进技术提高工作水平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促使先进的信息技术与档案管理工作相融合,使城建档案管理实现网络一体化,同时使得档案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和系统化。要想运用先进信息技术,就必须实现信息化操作,这也要求档案管理人员要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专业素质,并要培养创新思维和大胆的创新意识,来运用科学技术手段,大力提升管理工作水平,使档案管理工作符合城市建设要求。
3.4建立系统化管理机制城建档案是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的重要战略资源。系统化的管理机制是提高城建档案管理工作水平的关键。在城建档案管理工作中系统化的管理机制主要是指考勤、考核、奖惩制度等方面,这些方面的系统化建立能够有效的提高管理工作水平,提升企业形象。另外激励制度的建立对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新性有很大的作用,总之,建立系统化管理机制对城建档案管理具有很大的作用。
3.5培养优秀人才培养优秀人才是提高城建档案管理工作水平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要有针对性的对管理人员进行教育,使其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同时,要有组织的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学习,由于城建档案管理具有特殊性,所以要确保管理人员的稳定性,从而保证城建档案管理工作可以持续有效的进行。
第三,要将退休职工党建思想文化工作与企业的和谐发展相结合。一是以企业文化建设为载体,将退休职工党建思想文化工作融入其中,不断丰富思想工作的内涵。企业文化建设是多层面、多方位党建思想文化工作的综合载体,它包括培育退休人员的精神状态、塑造退休人员的良好形象、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等。要通过开展一些喜闻乐见、健康向上的活动来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以此完成对退休人员的党建思想文化教育引导。二是以和谐共建为目标,积极引导鼓励老同志们参与到各类社会活动和企业生产经营工作中,发挥余热、贡献智慧,将老年工作和社会改革发展、企业生产经营实际等紧密结合起来,从而使退休职工思想教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坚持“三个到位”,把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是做好当前退休职工党建思想文化工作的有效途径
二、电子文件对档案业务管理工作的影响
1传统的档案工作以纸质文件材料为工作对象,而应用计算机后,电子文件取代了以往的文字材料,它是由拟稿者直接写在磁盘上,并在磁盘上进行修改,一经形成后,马上存贮到办公信息数据中,由档案人员、技术人员所共享。这就使得文件与档案之间不再有明显的界限。纸质档案的管理工作经过长期实践,已总结出一套工作流程及方法、原则,如文件的立卷归档制度。文件的归档立卷工作是档案工作流程的起点,也是文书工作和档案工作的结合点,文件形成后,由文书部门收集立卷后,交档案部门管理,一般一年归档一次。而电子文件随时产生,随时更改,存贮在计算机磁盘或光盘中。因此,它对计算机有很强的依赖性。如果归档,必须以磁盘或光盘的形式移交,归档范围也不能只是“办理完毕,具有保存价值”的文件,还应包括该文件的读取软件甚至操作系统。
2由于电子文件信息与载体的可分离性,档案实体分类也可能将被概念分类整理所取代,因为实体分类的结果只能体现一种属性联系,这种单线排列的方式是手工操作管理档案的需要,但在当今电子文件的环境中,文件的形式特征和内容特征均发生了变化,电子文件可以通过计算机系统进行迅速、有效、多角度的整序,不再需要对它进行象纸质文件那样的分类整理。不同的用户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利用办公自动化系统对电子文件进行自由组合分类。
3由于电子文件的保存价值同时取决于其自身价值和可读性,其鉴定的方法、内容、标准均将发生变化,原有的档案价值理论分析范围也将扩大,要分析电子文件的读取软件甚至操作系统。根据传统的档案价值鉴定理论,文件应根据其凭证价值和参考价值确定保管期限,而电子文件一方面由于制作方便,将产生比以往更多的文件,另一方面由于用户的需要,信息和数据不断地修改和补充,因此很难划定固定的保管期限,况且目前电子文件的凭证价值尚无法律保证。因此,其鉴定、管理方法亦无定论。此外,由于电子文件信息载体的特殊性,其保管方法、要求以及检索和对外利用等方面也与纸质文件有许多不同之处。
三、电子文件对档案学理论的影响
1对档案本质属性的影响
原始记录性是档案的本质属性。这种原始记录性一方面表现在档案的内容上,另一方面表现在档案的形式上,如当事人的亲笔手稿、领导者的亲笔签署等,都表现出真实的原始性。也正是档案的原始记录性,才使得档案区别于图书、情报、资料等其它信息,而具有法律凭证的作用。在办公自动化系统中,电子文件从起草、修改到印发都在计算机上进行,它便于修改、便于复制的特性,使得最能体现档案原始记录性的内容与形式特征不复存在。电子文件是计算机文字处理系统中的最后一个文本,没有草稿与印稿的区别,也没有正本与副本的差异,甚至文件与档案之间很难划定一条人为的界限。人们可以在机器上随时方便地复制电子文件,这样文件是档案的前身,档案是由文件有条件地转化而来这一档案概念就变得难以理解。电子文件的原始记录性和凭证作用如何确定电子文件能否作为档案是否具有法律凭证作用等等,便成为档案界的一系列新课题。这些课题是电子文件能否转化为档案的关键,也是赋予档案本质属性新的内涵的客观需要。
2对档案来源原则的影响
来源原则包括两个方面:从外部来看是尊重全宗,从内部来看是尊重原始顺序。目前,随着大量电子文件的产生,后者愈益受到普遍关注。传统的观点认为源于来源原则的档案检索系统必须一律建立在文件形成者或信息提供者的组织机构及其文件的基础上。只有根据其来源,从形成者的法律责任和行政管理的角度看问题,才能正确整理和理解档案文件。而电子文件在形成过程中,不再严格对应于现存的机关、组织、机构这一现象而产生,人们可以根据需要随时对文件信息复制、修改和重新组合、打乱或破坏文件的本来顺序。因此,要确定档案的来源,不可仅局限于寻找一个恰切的定义,或仅要求完整地保护全宗与文件系列,按照原始顺序进行整理等,而必须正确说明档案的原始联系,了解在整个生命周期中文件组合的变化,应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丰富和发展来源原则。
3对档案学理论研究内容的影响
档案学理论研究的内容是由研究对象所决定的。以往的档案学理论研究是以纸质档案为主要对象,电子文件出现以后,档案工作的对象发生了变化,其理论研究的对象自然也就发生了变化。原有的一些定论、模式将被重新审视,原有的管理思想、管理原则将得到更新和补充,原有的档案学科体系也将得到充实和完善。所有这些研究课题都应围绕电子文件来开展。如电子文件的整理排序技术、信息安全保护技术、计算机病毒防治技术等等,都将成为档案学理论研究必不可少的内容。
四、档案界所应采取的对策
1做好归档电子文件的技术处理工作,实施电子文件管理战略。新型文件材料的归档势在必行,这就要求档案工作者必须深入到现行文件工作领域,对产生的大量电子文件的接收、处置乃至存储工作进行指导,保护电子文件的原始信息,了解文件信息重新组合的来龙去脉。也就是说,通过采取技术处理,将已归档的电子文件改为“只读性”文件,即只能读不能写的不可更改的文件,从而识别和保护电子文件的原始结构,保证电子文件的可靠性,使之与纸质文件一样发挥社会效用。
2解决好电子文件的保存问题。以化学磁性材料为载体的电子文件,从理论上讲能够长期保存,因为它的信息读出是无接触式的,不存在磨损。电子文件记录在介质层上的信息被密封在塑料保护层内,不怕外界磁场的影响,不会直接受到空气中的灰尘、水份及有害气体的侵害。但是,由于电子文件形成的时间短,缺乏实际贮存的验证,所以,电子文件中原始信息的长期保存问题是有待档案工作者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目前,对于长久保存的电子文件,需要定期进行复制,以防止信息损失。
二、电子文件对档案业务管理工作的影响
1传统的档案工作以纸质文件材料为工作对象,而应用计算机后,电子文件取代了以往的文字材料,它是由拟稿者直接写在磁盘上,并在磁盘上进行修改,一经形成后,马上存贮到办公信息数据中,由档案人员、技术人员所共享。这就使得文件与档案之间不再有明显的界限。纸质档案的管理工作经过长期实践,已总结出一套工作流程及方法、原则,如文件的立卷归档制度。文件的归档立卷工作是档案工作流程的起点,也是文书工作和档案工作的结合点,文件形成后,由文书部门收集立卷后,交档案部门管理,一般一年归档一次。而电子文件随时产生,随时更改,存贮在计算机磁盘或光盘中。因此,它对计算机有很强的依赖性。如果归档,必须以磁盘或光盘的形式移交,归档范围也不能只是“办理完毕,具有保存价值”的文件,还应包括该文件的读取软件甚至操作系统。
2由于电子文件信息与载体的可分离性,档案实体分类也可能将被概念分类整理所取代,因为实体分类的结果只能体现一种属性联系,这种单线排列的方式是手工操作管理档案的需要,但在当今电子文件的环境中,文件的形式特征和内容特征均发生了变化,电子文件可以通过计算机系统进行迅速、有效、多角度的整序,不再需要对它进行象纸质文件那样的分类整理。不同的用户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利用办公自动化系统对电子文件进行自由组合分类。
3由于电子文件的保存价值同时取决于其自身价值和可读性,其鉴定的方法、内容、标准均将发生变化,原有的档案价值理论分析范围也将扩大,要分析电子文件的读取软件甚至操作系统。根据传统的档案价值鉴定理论,文件应根据其凭证价值和参考价值确定保管期限,而电子文件一方面由于制作方便,将产生比以往更多的文件,另一方面由于用户的需要,信息和数据不断地修改和补充,因此很难划定固定的保管期限,况且目前电子文件的凭证价值尚无法律保证。因此,其鉴定、管理方法亦无定论。此外,由于电子文件信息载体的特殊性,其保管方法、要求以及检索和对外利用等方面也与纸质文件有许多不同之处。
三、电子文件对档案学理论的影响
1对档案本质属性的影响
原始记录性是档案的本质属性。这种原始记录性一方面表现在档案的内容上,另一方面表现在档案的形式上,如当事人的亲笔手稿、领导者的亲笔签署等,都表现出真实的原始性。也正是档案的原始记录性,才使得档案区别于图书、情报、资料等其它信息,而具有法律凭证的作用。在办公自动化系统中,电子文件从起草、修改到印发都在计算机上进行,它便于修改、便于复制的特性,使得最能体现档案原始记录性的内容与形式特征不复存在。电子文件是计算机文字处理系统中的最后一个文本,没有草稿与印稿的区别,也没有正本与副本的差异,甚至文件与档案之间很难划定一条人为的界限。人们可以在机器上随时方便地复制电子文件,这样文件是档案的前身,档案是由文件有条件地转化而来这一档案概念就变得难以理解。电子文件的原始记录性和凭证作用如何确定电子文件能否作为档案是否具有法律凭证作用等等,便成为档案界的一系列新课题。这些课题是电子文件能否转化为档案的关键,也是赋予档案本质属性新的内涵的客观需要。
2对档案来源原则的影响
来源原则包括两个方面:从外部来看是尊重全宗,从内部来看是尊重原始顺序。目前,随着大量电子文件的产生,后者愈益受到普遍关注。传统的观点认为源于来源原则的档案检索系统必须一律建立在文件形成者或信息提供者的组织机构及其文件的基础上。只有根据其来源,从形成者的法律责任和行政管理的角度看问题,才能正确整理和理解档案文件。而电子文件在形成过程中,不再严格对应于现存的机关、组织、机构这一现象而产生,人们可以根据需要随时对文件信息复制、修改和重新组合、打乱或破坏文件的本来顺序。因此,要确定档案的来源,不可仅局限于寻找一个恰切的定义,或仅要求完整地保护全宗与文件系列,按照原始顺序进行整理等,而必须正确说明档案的原始联系,了解在整个生命周期中文件组合的变化,应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丰富和发展来源原则。
3对档案学理论研究内容的影响
档案学理论研究的内容是由研究对象所决定的。以往的档案学理论研究是以纸质档案为主要对象,电子文件出现以后,档案工作的对象发生了变化,其理论研究的对象自然也就发生了变化。原有的一些定论、模式将被重新审视,原有的管理思想、管理原则将得到更新和补充,原有的档案学科体系也将得到充实和完善。所有这些研究课题都应围绕电子文件来开展。如电子文件的整理排序技术、信息安全保护技术、计算机病毒防治技术等等,都将成为档案学理论研究必不可少的内容。
四、档案界所应采取的对策
(一)借助计算机信息管理网,开通电子文件归档专递网线。随着各单位计算机信息管理网的建立与发展,越来越多的重要文件被传输上网。这些文件经过各业务管理部门挑选,反映了职能活动的概貌,上网前,又按着信息管理部门的统一要求进行了文件格式的转换,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数据的可靠性和通用性,是归档的重点。对那些未输送到计算机信息管理网上的具有保存价值的电子文悠扬,应由电子文件形成部门编目整理,也利用网络技术向档案部门传输,可以借助信息管理网络在各业务管理机构与档案部门之间开通电子文件归档专递网线,建立依附在信息管理网上的归档专用子系统。将上网与未上网的具有保存价值的电子文件通过此系统传输给档案部门。档案部门经与办公自动化和信息管理部门协商后,要对归档的电子文件提出格式要求,但不能是唯一性的,应认可几种通用性较强的软件,如:.DBF、.DOC、.TXT、.EXE等文件。
(二)选择电子文件信息的汇集点,由计算机与信息管理部门负责归档。为适应办公自动化工作发展的需要,人们越来越注重信息工作的系统化和标准化水平,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开发也从以往的“分散各异”转向“集中统一”,打破了立卷单位人界限,更趋向基于某一方面或几方面职能活动的内容而建立系统。计算机与信息管理部门负责规划、统筹本单位信息管理工作,是开发集中统一型信息系统的牵头部门,成为电子文悠扬信息的汇集点,又具有一定的技术设备及人才条件。由他们负责将日常工作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电子文件归档,无是最佳归档途径之一。清华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管理中心计划利用网络技术建立校行政信息管理系统,共分为教学、科研、人事管理三个子系统,正在筹建的教学管理系统与学生注册中心、财务结算中心、教务处、研究生院构成数据交换网。注册中心负责学生注册、选课、排课、考表、成绩等数据的传递;结算中心负责学生交费信息的传递;教务处与研究生院负责学籍、教学计划、课程、毕业审查、学位授予数据的传输。计算机与信息中心接收这些数据后,进行集中处理,经汇总的数据通过信息中心又输送给各业务管理部门共享。随着每年数据的更新,过期数据应由信息中心按档案部门的统一要求,进行鉴定,编目整理,通过网络传输,移交给档案部门保存,或直接存入光盘,定期归档。
无论利用何种途径归档,必须由电子文件形成单位按统一格式编目整理后,传输给档案部门,不能由档案部门自行从网上下载,以保证电子文件形成部门对其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档案部门接收的电子文件一律应存入光盘,最好不用磁盘存贮。
二、依靠原纸质档案立卷工作骨干,实现相关部门职能的交融集成,建立电子文件归档制度。
纸质文件归档经过多年实践,已形成相对稳定的骨干队伍,有较好的工作基础,各立卷部门都设立了分管领导和立卷牵头人,负责督促检查立卷工作。开展电子文件归档也要以人为本,形成一支队伍,承担此项工作。由于大多数计算机与信息管理人员对档案工作较为陌生,不像立卷归档人员经与档案部门多年合作,建立了相对稳定的业务关系,容易与档案部门在电子文件归档上达成共识。所以,依靠原纸质档案立卷工作骨干,比以各单位计算机与信息管理保同为主体,重新建立归档工作队伍更为现实。由于整理纸质档案大多采用手工操作的方法,这与电子文件处理手法相差甚远,需要新的知识和技术手段,现有的立卷队伍尚不适应工作发展的需要,要通过组织业务学习和技术培训,尽快地使他们掌握信息管理自动化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担负起电子文件归档工作的重任。
电子文件来源广泛,形成者不仅有业务管理部门的承办人,还有数据录入员、信息管理与计算机技术人员等。将头绪如此之多的电子文件收集归档,必须靠制度约束,使制度变成归档人员的自觉行动。要将电子文件归档工作纳入本单位的立卷归档制度,并列入信息管理工作程序,在布置、检查、总结、考核信息管理工作的同时,布置、检查、总结、考核电子文悠扬归档工作。
清华大学档案馆从1995年底开始抓电子文悠扬归档工作,制定了《机读(电子)文件归档工作暂行规定(试行)》,分别对归档范围、归档单位与分工、归档的方法和要求做了具体规定,并设计了《机读(电子)文件归档目录》样式。为了使各单位主管档案工作的领导和立卷牵头人能够尽快地接受这一新生事物,还将探索电子文件归档工作列为1996年全校档案工作会议主要议题之一,会上,分管档案工作的副校长和档案馆馆长明确提出要将电子文件归档列入立卷归档程序,做为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好。于1997年全校档案工作大会上,又提出加快电子文件归档进程的具体要求。在对电子文悠扬的来源进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本着“注重职能因素”的原则,选择了电子文件的信息综合性强,含“金”量高的校长办公室、党委办公室做为开展电子文件归档的重点和试点单位。先后三次与他们专门研究电子文悠扬归档工作,成立了两办电子文悠扬归档工作小组,由校办副主任任组长,并参照纸质文件归档范围,制定出党办、校办电子文件归档细目。经过努力,现已将部分电子文件归档。
与纸质文悠扬相比,电子文件归档所涉及的问题更加广泛,受制约因素多,仅靠档案部门独家很难完成,应采取电子文件形成部门、档案部门、计算机与信息管理部门三结合的方法。电子文悠扬形成部门熟悉各项管理业务,了解电子文件的自然形成规律和历史联系,是承担归档工作的主要责任者,在鉴定工作价值时最有发言权;档案部门掌握归档的原则、方法,又了解全局情况,可以发挥把关和统筹作用;计算机与信息管理部门既是电子文件的形成单位,又是设计和维护信息管理网络、管理电子信息的专业技术部门,在电子文件归档制度化、标准化的工作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三个部门的职能应相互渗透,扬长避短,发挥各自的优势,在电子文件归档中集成一体,共同形成质量较好的电子文档。
三、“两套制”归档的必要性与适时简化合一的可能性
2我国目前基建企业档案管理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2.1档案工作与企业变革的不同步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不断完善,企业为了在竞争中取胜,以体制、机制、机构的变革,应对市场的风云变幻,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档案意识还很薄弱,企业注重的是直观的经济效益,看重的是与生产经营直接相关的部门或机构的工作,而忽略了文件收集、利用、归档工作,伴随变改中的人员流动,出现的是文件资料、技术资料流失的现象。甚至有的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地位在企业改制中,出现挤脱现象。
2.2 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与企业的发展需要不相适应
档案工作是一项十分专业的系统工程,档案人员不仅要掌握档案管理理论,还必须懂得具有本企业生产经营特点的一些工程技术方面的知识,有了较广博的知识面,才能对多方位的工作应对自如。
2.3 企业档案的“主体”错位
档案的主体明确性,是一个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关键。当前不少基建企业的档案主体观念存在偏差,影响了企业档案管理工作水平。不少基建企业几乎把企业的人事档案当成了企业档案的全部,即主体,而忽略了企业自身发展所形成的真正确定企业命运的颇有价值的“主体”档案,直接影响企业档案的开发利用和企业的发展。
2.4 企业档案编研工作薄弱
有为才能有位。档案工作的地位,档案工作广为重视,从某种程度而言,是靠档案的服务价值来确立。但不少企业的档案工作纯粹停留在收与管的层面,一方面由于素质的不到位,另一方面编研意识的缺乏,造成档案的编研工作难以持续下去,档案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这是导致档案工作在有的企业没有地位,可有可无的最主要的原因。
2.5 基建企业档案管理的理论研究滞后
在新形势下,基建档案的管理工作已经成为了基建企业管理部门所面临的新课题。但是从目前来看,关于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和政策指导还是相对滞后的,没有取得什么显著的研究成果。因此,基建企业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专注于此项研究。那么应该主要研究哪些问题呢?
2.5.1 基建企业档案的产权特征和法律地位问题。
2.5.2 基建企业在产权变更后档案的流向问题。
2.5.3 国家、社会对有保存价值的档案的鉴定问题。
2.5.4 基建企业档案在档案资源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这些问题的研究和解决其实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通过档案管理部门在实践中逐步摸索,逐步解决。
2.6 基建企业的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滞后
信息化是档案管理工作的最终发展方向,也是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途径。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程度还是相对滞后的。其滞后性主要体现在两点。
2.6.1 管理档案的计算机配置相当落后,软件、硬件设备都亟待更新。
2.6.2 基建工程人员不能在工程现场调阅档案图纸。那么导致其发展滞后的原因主要有哪些呢?(1) 个别企业的领导还没有完全认识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更没有把档案信息化纳入企业信息化的整体规划当中,这样就导致了对档案信息化的人力、物力投入不足,发展滞后;(2)企业档案信息化其实是近几年才逐步提出和开展的,所以在多数企业中,关于档案信息化的制度和标准还不够健全,缺乏具体可行的措施和依据;(3)基建企业虽然配备了档案数字化设施,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的限制,导致其硬件设备使用率低,数字的录入量非常有限;(4)没有充分的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5) 基建企业的档案管理部门缺乏高素质的档案信息化管理人才,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企业档案信息化的发展进程。
3强化基建企业档案管理的措施
3.1严格规范基建企业的档案管理制度
基建企业档案的整理应该按照相应的法规及原则进行,不宜盲目。比较常见的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及《实施办法》、《基本建设档案资料管理暂行规定》、《归档文件整理规则》、《建设项目(工程)档案验收办法》等等。
3.2 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
我们具体应该怎样做来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的素质呢?其中岗位培训是提高其素质的最主要途径。培训的方式要因人、因地而异,不可一概而论。但现场培训是一个较为普遍和有效的方式,它可以将培训和实际操作结合起来,是受训人员更能较快的掌握。另外,加大招考力度也是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的一个有效途径。通过招聘那些懂法律、会外语、精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改变目前档案管理部门所显现的知识结构不合理,年龄结构老化的状况。最后,还可以通过加强业务研究,来积极探索新的档案管理方法,以便适应新形势下基建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需要。
3.3 加强档案管理中的制度建设
档案利用规章制度一般有阅览制度、外借制度、复制制度等。根据实际情况,对不同层次的利用人员确定不同的利用范围,规定不同的审批手续,使提供利用工作有章可循,在大力开展档案利用工作的同时,确保不失密、不泄密及文件的完好无损。各项档案利用规章制度的条文应严密而简明,便于执行,并在实践中认真加以总结,不断充实和完善。
3.4 加强档案管理中的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 S851.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11-0207-02
动物检疫工作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健康问题,是维护食品市场安全,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强大推手。曾强调:“食品卫生人人重视,国计民生时时关注”,这就要求扎实做好动物检疫工作,从而确保流入市场的动物及其相关产品合格、安全、放心。然而,现在检疫工作中监管漏洞、体质不健全、宣传不到位、私屠乱宰现象、产地检疫申报以及临栏检疫都面临许多问题,已经严重阻碍了动物检工作的开展和进一步发展,因此,如何采取相应措施发展动物检疫工作凸显的尤为重要。
一、动物检疫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动物检疫工作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执法工作保障机制不健全,使动物检疫监督执法工作难以到位
《动物防疫法》作为动物检疫监督管理工作的唯一标准,在相关监督管理工作中起着风向标的作用。但是,动物检疫工作中会出现不同的问题,而由于相关具体的法规法律以及实施细则中没有相关规定,从而导致法律威慑力降低,监督管理工作中存在死角和漏洞,检疫员面对存在的具体问题无从下手的尴尬局面。同时,检疫工作因其特殊的职业特点,例如执法难度大、危险性高等,再加上工作保障机制不健全,导致动物检疫工作执法难度大,工作难以进行和落实。
2.私屠乱宰现象尚未得到有效控制
大部分地区已经根据《动物防疫法》和《动物检疫管理办法》等要求,已经建立固定屠宰场,但是少数地区并未建立符合标准的屠宰点,导致肉源和生产时间不明确。同时检疫程序的不明确规范也助长私屠乱宰现象的不正之风。有些检疫员只是通过“用眼看”,“看的过去”来检验肉制品的质量。有些屠宰户通过贿赂检疫员将健康猪肉与病死猪肉“掺和”检验,以带合格印章瞒混过关,从而谋取不法利益。这些做法无疑会滋生更多的私屠乱宰现象的产生。
3.产地检疫申报以及临栏检疫都面临问题
产地检疫申报是开展检疫工作的基石,是检疫工作的重中之重,只能严抓不能松管。做好动物及其相关产品的申报是做好检疫工作的开端。但是由于一些屠户以及政府工作人员的检疫申报意识不强、利益驱使等原因导致产地申报率不高,甚至出现抵制申报现象和逃避申报现象的出现,严重影响了动物检疫工作的开展和进一步发展。
4.广大群众动物检疫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由于动物检疫相关知识宣传不到位,导致相当一部分群众对于动物检疫的流程、规范、法律的相关知识普遍缺乏,对动物检疫工作开展的必要性和重要作用没有深刻和科学地认识。甚至有些屠户对于病死猪肉的危害一无所知。这种意识淡薄的行为直接间接地买动物及其相关产品的过程中,缺乏索取检疫证明的习惯,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助长逃避检疫、抵制检疫的恶性循环的泛滥。部分经营者的法制观念淡薄,见利忘义的行为不仅阻碍检疫工作的开展同时也危及群众的身体健康。
二建议应采取的措施
1.完善相应法律法规建设,加大执法监督力度
建议完善《动物防疫法》、《动物检疫管理办法》的相关实施细则以及配套的法律法规,使执法监督工作做到“有法可依”,从而进一步提高执法监督工作的可操作性。同时有必要拓宽检疫监督范畴,对相关宾馆、餐饮行业、冷库、学校等集体伙食单位划入动物检疫工作监督管理范围;加强对流通环节进行监督,做到对无产地检验证明的一律禁止运出产地和收购,做到经常性地监督,一旦发现有无证运输,违法违规经营等现象出现。依据法律进行严惩,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通过加强基层执法队伍建设,严厉惩处打击私屠乱宰现象
基层动物检疫执法队伍作为国家动物检疫工作的根基,对严厉惩处打击私屠乱宰现象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借助国家推进兽医制度改革的大好契机,增加基层检疫人员编制数量,壮大检疫人员数量;大力提高检疫人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杜绝因为业务不熟练和贪污受贿等行为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把好食品安全的第一道大门;坚持完善人事管理制度,严格检疫人员任职资格管理,做到把好人员招进队伍。
同时,对于少数屠宰户和养殖场(户)违反《动物防疫法》、《动物检疫管理办法》等规定的案件要及时处理,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3.加大财政投入支持,提高产地申报检验率和临栏检疫率
地方各级政府应该响应国家号召,支持动物检疫工作的开展,应在财政预算上予以政策性倾斜。就地方临栏检疫率低的情况来说,部分养殖场(户)位于交通不方便的地方,许多检疫员从事工作强度大、专业要求高、危险度高并且收入低的情况,很少有人主动去养殖地进行临栏检疫工作,当地政府财政应就此情况予以财政补贴。对于产地检疫申报率的情况,政府对于主动进行产地申报的农户予以补贴,调动广大养殖场(户)和屠宰户的积极性。
4.加强对群众进行宣传教育
经常组织检疫员进行下乡宣传活动,通过广播、传单、咨询、“一对一谈话”等宣传手段加强有关动物检疫工作的法律和知识教育。扩大教育目标,不仅对生产者、经营者、销售者进行宣传教育工作,对于违法行为予以严厉制裁。同时,还应对基层政府人员进行宣传,在执法监督管理工作中争取行政、司法等相关部门的配合,顺利地进行动物检疫工作。
三、结语
动物检疫工作是建设食品安全社会的重要推手,只有动物检疫工作合理、规范、科学地开展,才能坚持政府“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保障人民食品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助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高代宏.浅谈动物产地检疫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畜禽种业.2011(07).
[2]曹晖;安雪莲.刍议动物检疫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畜牧市场.2010(07).
一、前 言
众所周知,工程建设监理是我国改革开放后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兴行业,并随之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并且已经初步形成新的工程项目管理体系。它的诞生不仅促进了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体制改革和管理水准的提高,而且对提高工程质量、控制投资和工期起到了重要作用 。而监理工程师如何做好这一阶段的工作,是能否实现工程项目各项控制目标的关键。
二、当前监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当前工程监理工作存在的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现阶段下的监理制度仅主要局限于施工阶段
监理制度应该贯穿于工程建设项目的始终,包括前期的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施工招投标阶段和工程实施期的施工阶段以及工程试运行阶段。目前我们的监理工作一般仅限于工程建设项目的施工阶段,前期阶段监理的缺失,使得前期阶段在功能策划、可行性研究、设计图纸的完善性等方面不够,导致施工阶段设计变更较多,工期失控,有的甚至影响工程质量;而且监理单位接受委托后,工程立即就开工,造成监理人员没能首先熟悉项目情况和施工图纸,对工程并未深入的掌握和熟悉便开始施工监理。因此,不利于监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2.2 监理有责无权
在《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及有关监理实施细则和委托合同中,虽然明确了监理单位及监理工程师的责任和权利,但多年来,由于体制原因,机制上不配套,监理的投资、进度、质量管理的职能被异化,实际操作中极大多数工程监理仅是以“质量监理为主”,投资控制基本上由建设单位实施,因此长期以来,监理的“三控、二管、一协调”未得到有效贯彻,在工程建设中,建设单位对监理工作的干扰相当普遍。从监理方面来讲,由于监理公司发展较快,市场竞争激烈,招投标不规范。监理单位为了生存,即使业主违反监理合同要求,也不愿意得罪业主。这样导致施工现场监理有心无力,不能对工程质量进行公正的监督控制。因而在实际监理工作中根本就做不到独立开展工程管理工作,监理只有责任,而相应的权利得不到保障。
2.3 .监理企业自身不健全
目前我国工程监理市场发展尚不规范,监理企业良莠不齐、鱼龙混杂。这样的监理企业参与监理市场竞争、从事工程监理服务,势必扰乱工程监理市场秩序,降低工程监理的整体服务水平;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同时也限制了监理企业的良性发展,阻碍了监理企业服务水平上升。就监理企业而言,企业组织结构、管理制度等很多方面不够完善,使相当一部分业主对监理承担全过程管理不放心。由此,监理单位虽然承担了在建项目质量、投资、进度控制、合同管理、组织协调等服务活动,但业主很难将工程项目的“三控两管一协调”工作全部授权给监理方,同时监理企业管理体制不完善、考核激励机制不健全、技术培训少、人员流动性太大,这些都令监理企业难以良好的向前发展。
2. 4. 监理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目前,我国建设工程领域的从事工程监理的从业人员普遍存在专业技术素质不高、专业知识单一、年龄老化,兼职挂名多、在职专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等问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监理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有待提高,或许当中大多数人是工程技术方面的行家里手,但却缺乏经济、管理、法律等方面的知识,然而这却是一个好的监理工程师所必需的;二是监理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有待提高,有些监理人员将监理工作当成临时工作,加上工程监理尚未成为受人尊敬行业,就不爱惜监理声誉、不珍惜监理工作、监理工作积极性不高。
三、做好监理工作的具体对策
3.1正确处理监理方与建设方的关系,这是监理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方面。
加强建设监理思想的广泛宣传,使大家尤其是建设方能了解监理的原则、方法和作用,明确监理在建筑市场中的地位和职能。
从目前情况看,监理单位受建设单位横加干预的现象时有发生,从而丧失了权威性、公正性和科学性,直接带来了许多不良后果。因此,监理单位的权限和职责,须以政府法规或监理合同形式予以详尽、细致地确定,不容违背。
当然,监理人员自身不仅要提高专业知识和管理素质,而且要懂得法律和公共关系学,善于处理协调各种关系,与建设单位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
3.2 做好施工前准备阶段的质量管理工作
(1)在加强监理工作人员自身素质教育的同时,对施工企业人员的专业技术素质和人员结构进行监控,使参与施工的人员技术水平与项目工程技术要求相适应。
(2)对施工组织设计和质量控制计划进行审查,施工企业在投标时已有该工程的技术标准,包含施工组织设计、重要分项工程施工方案等,但由于这些都是在投标阶段编制的,施工企业掌握的工程资料还不是很完备,这就要求监理单位督促施工企业进驻现场后,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和企业的实际人员和设备进场情况作一些调整。
(3)对施工机械设备的监控。检查施工机械设备的型号、数量是否与投标文件列出的型号、数量相吻合,是否与工程实际想匹配。其分批进场时间是否能足够保证施工质量和进度,机械设备安装后是否报安检部门检查备案,并在取得合格证后投入使用。
(4)在进行工程监理投标时,应由监理单位的技术部编订了监理大纲。监理组进驻现场后,在收集工程信息后,结合施工单位的施工组织设计和项目的具体情况,制定更为详细的监理规划和监理细则。
3. 3 做好施工过程和竣工验收阶段的质量控制工作
(1)对施工单位的质量管理实施全方位的监控。检查施工单位是否严格执行质量控制体系,特别是监控分项工程施工前是否进行班组方案交底,工序之间是否进行交接验收,专职质量检查员的工作是否称职等。如果达不到质量目标的要求,应督促施工单位进行持续改进和调整。
(2)对进场材料的质量控制。施工过程中对所有进场材料必须检查其出厂合格证、生产许可证等,材料进场后必须报经监理检查验收,需抽样检查的,在监理见证取样送检合格后方可使用。
(3)对关键质量控制点的跟踪监控。在工序施工过程中,重点监督检查施工人员、施工机械设备、材料、施工方法及工艺或操作是否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4)做好施工过程中的检查验收工作。对于各工序的产出品和重要的部位,严格实行“三检”制度,先由施工单位按规定自检、互检,合格后,向监理工程师提交“质量验收通知单”,经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后,才能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
(5)在竣工验收阶段的质量控制,需对工程项目进行分项质检,检查其是否达到设计和规范的要求。容易忽视的是对工程的完整性进行检查,即检查各项目内容是否有疏漏,保证项目的功能完整,检查包括对工程实体的检查和各种质量文件的检查。除此之外,还要做好工程质量问题和质量事故的处理。当施工出现质量问题时,监理单位要立即向施工的单位发出整改通知,要求其对质量问题进行补救处理。当出现不合格产品时,要求施工单位采取措施予以返工,并跟踪检查,直到合格为止。
3.4 加强对相关质量合同的管理
合同管理是监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保证工程四大目标和监理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合同确定了业主与承包商的权利义务关系,是工程实施过程中双方的最高行为准则,是工程质量发生争议后的评判标准。工程过程中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履行合同,都必须按合同办事,双方的行为主要靠合同来约束,所以监理对质量目标的控制必须施工承包合同为依据。
3.5 提高监理队伍人员素质
监理由于责任重大,所以对人员素质的培养是很重要的,其中包括道德素质和技术素质。从提高道德素质方面来说,要提高监理人员道德素质,做到既不能,随意向承包商索取物质需求,同时也要防止监理人员和承包商一起造假,共同欺骗业主的行为发生。从提高技术素质方面来说,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平时加强经验的积累,注意对工程中易出现的通病的总结、汇总。每一道工序施工前,监理工程师应针对该工序施工中常出现的质量通病和施工特点,事先提醒施工管理方注意及要求他提出相应的保证措施,并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检查其落实情况。二是在监理单位成立时政府建设主管部门要对其资质进行严格审查,这包括审查监理单位中监理人员素质、知识结构和专业配套能力、监理技术装备、监理经历和管理水平。监理单位开业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其资质水平常因人员变化等因素而发生变化。因此对监理单位资质管理应实行动态管理制度,在规定期限对监理单位的资质进行复查,以确保监理单位有承担相应监理业务的能力。三是监理工程师培训和考核要严格管理。在对监理工程师进行技术培训的同时,一定要注意经济、管理及法律知识的培训,使其能够真正担负起监理的重任。
四、结语
做好做优工程建设监理工作,才能保证工程项目质量、保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以及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的合法权益,才能让工程建设监理管理发挥了巨大作用。以上是笔者根据多年建筑工程监理工作经验,对当前房屋建筑工程监理工作存在问题的浅显分析,提出了一些具体的监理策略,以期待从根本上提高建筑工程质量。
中图分类号:U41 文献标识码:A
工程监理是指监理单位受项目法人的委托,根据国家批准的工程项目建设文件,有关工程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监理合同及其它工程建设合同,控制工程建设的投资、工期、质量,协调工程建设中的各种关系,维护工程建设合同各方利益,对工程实施的监督管理。
1 监理工作现存的主要问题
1.1 工程监理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
由于我国的工程监理工作起步较晚,所以对其制定的法律法规至今为止不过二十多年,在最初的监理工作中,其主要意图是对工程的投资、进度以及质量进行监理,全方位的控制工程的质量。也就是说,对于工程的监理工作应该是从对工程的可行性研究阶段开始,然后在设计和施工进度中对其进行监理,只有对其进行全程的监理工作,才能够有效的发挥监理工作的功能,对工程的质量进行监督。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对于工程的监理工作基本上都是对施工过程中的监理,而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和设计阶段却鲜有用到,致使监理工作发挥不够全面。在我国建筑的相关法律法规中,对于工程监理工作也都有所涉及,但是大多数还只是以质量监理为主,并且在监理的过程中存在很多不合理的现象,严重的影响到监理的效率。所以说对于监理工作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这是影响到监理工作质量和效率的重要因素。
1.2 单一的监督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
建设工程工期长、多专业、多工种和材料设备多品种的特点,决定了传统单一的监理方式已远远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无法对工程进行全面准确的有效控制。监理的三控职能被大大弱化,绝大多数监理单位仅仅是以“质量监理为主”,使监督的全面性受到约束。对于工程建设中的前期咨询、勘察设计、设备采购等内容基本不涉及,正是由于对前期阶段监理的缺失,使得前期阶段在功能策划、可行性研究、设计图纸等多方面不够完善和健全,直接导致施工阶段设计变更较多,工期失去控制,成本预算超出范围,工程质量得不到保障,严重的时候大大影响了整个工程的建设。
1.3 工程监理对业主行为无规范
业主行为规范与否,直接关系到工程建设项目能否顺利进行,建设目标能否如期完成。业主方往往是出资方,因而相当一部分业主对监理工作干预较多,有的不通过监理工程师直接给承包商下达指令,造成不必要的纠纷和误解。从理论上讲,监理工程师应该是工程建设项目现场的唯一管理人员,业主委托了监理,就应由工程师去实施对工程建设项目的监理与管理,业主的意见和一些决策也应通过监理工程师去实施,而非直接对工程建设项目进行管理。但是在实际工程建设项目中,由于对业主缺少规范,往往由此出现了许多问题。
1.4 社会对监理工作存在偏见、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整个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机制不配套原因,使原本监理单位的职责多被拆解,该做的没做够,不该担的却担着,从我国实行工程监理制到现在,工程质量监督机构不但没有认识到工程监理能够帮助他们减轻工作负担、确保工程质量,反而错误的认为实行工程监理制削弱了他们手中的权利,产生抵触情绪,无形中对监理行业的发展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1.5 工程监理自身的水平和能力有待提高
主要表现在监理工程师的知识结构和监理队伍的组成上,目前监理工程师的知识结构不够合理,一是在设计、施工单位工作多年现已退休的人员,虽然他们工作经验丰富,但是由于年龄的原因,使得他们没有充沛的精力,对于新知识接受的很慢。二是一些在职的工程技术人员改行为监理,而监理单位没能及时给予他们业务培训,再加上自身不具有自学监理知识的能力,因而,这些人只具有一定的设计与施工经验,而对监理知识极其匮乏。
2 解决途径与办法
2.1 国家应加强工程监理有关的法律法规建设。我国现有的对工程的监理工作制定的法律法规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大多倾向于对工程施工阶段的监理,片面的重视质量监理,而忽视了其他过程的监理工作,致使监理工作不够全面,在执行的过程中,认识也会存在偏差。所以说国家相关部门应该对现有的监理工作的法律法规进行修订,使其更加的完善,适应现阶段的工程建设形势。
2.2 企业应建立标准和工作规范。各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监理标准和工作规范。但除了自身完成相应的专业服务外,还要担当起在工程建设全过程中负起组织协调等主导作用。因此监理单位应建立具有自己特色并且更为严谨的业务标准和工作规范。这些标准和规范应该和企业自身的内部基本管理制度结合起来,体现自己企业的文化和精神设计,成为保证企业正常运作的另一重要资源。
2.3 加强与各方的沟通协调,使监理具有和谐性。加强沟通,取得项目参建各方面的理解和支持,创造良好的监理工作环境,是监理工程师重要的工作之一。首先加强与项目业主的沟通,取得项目业主的信任和支持,创造良好的监理工作环境。其次,加强与承包人的沟通,监理工程师的指令、要求和意见,都要通过承包人去实施,严格监理的同时,应加强与承包人的沟通,寻求承包人理解和支持形成合力,这样才能使监理工程师价值得到体现。第三,加强与监理内部的沟通,各监理人员之间加强协调、加强沟通,相互促进,形成一个有机的团队,对提高监理的威信,促进监理工作,减少监理内耗非常有必要。
2.4 建立高素质人才队伍,适应监理工作需要。监理是一种高智能的服务,监理单位要建立合理的人才结构,采取积极的措施,引进急需的人才去实现专业功能配套,功能补全。还应采用不同类型的各种培训,提高员工的能力,建立起一支具有复合型和开拓型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只有这样才能使监理人员掌握现代化的管理理论、方法和手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业主提供优质的监理服务。
结语
“五水共治”水利档案管理
乡镇档案工作的现状及建议
依法做好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略谈
集团企业档案管理工作方式探索
维护档案的真实性是档案工作者的职责
高速公路档案管理人力资源建设的思考
档案信息化管理中档案人员应具备的素养
应正视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关于档案开放与保密若干问题的思考
基层档案人员素质提升对策探析
高校档案外包的风险与应对策略
民生档案管理工作现状与对策
我国档案中介服务的现状及其发展思考
论民生档案工作如何向广度和深度拓展
试析民生档案管理中的隐私权保护
国有企业重组中加强档案管理的思考
高校非常规工作档案项目化管理实践
高校机要工作为决策服务的三要素
新形势下城建档案监督指导工作探讨
法院诉讼档案业务外包的实践与探析
疾控档案星级创建与医院档案规范管理
环境保护综合档案服务能力建设思考
企业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及保管期限表编制探析
企业信息载体销毁方法及应注意问题
档案室环境空气质量监控实践
沿海地区加强档案保护工作之思考
推动高校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法治思考
新《环境保护法》下如何做好环保档案工作
构建JCI论证标准下的医院文件架构体系
信息时代档案管理队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摭谈档案登记备份与档案部门的职能拓展
电力工程档案质量控制的难点和解决办法
加强医院档案管理服务医院持续发展
医院图书、档案实行一体化管理初探
基于PDCA和JCA循环法则的医院档案管理
电力企业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加快体制内档案中介机构改革之我见
论以“五档共建”理念推进“五水共治”档案工作
改善县级档案馆档案征集工作现状的对策分析
新常态下提高市政设施工程档案管理水平之策略
开发区档案管理优化研究——以宁波国家高新区为例
创新档案宣传工作的实践与思考——以海盐县为例
略论大数据时代下医院档案管理模式创新
完善村级档案管理的思考——以德清县武康镇为例
新形势下企业复合型档案工作者建设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