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二年级下册教案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年级/册
二年级(下)
教材版本
统编版
课题名称
第六单元
16《雷雨》
教学目标
联系生活感知,会说雷雨前的景色变化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
要学生会说雷雨前的景色变化,就要通过理解重点字词、理解句子,联系生活感知展开想象,具有一定的难度。
难点分析
低年段学生生活经验积累不足,要联系生活感知说出雷雨前的景色变化,学生是较难感受的。
难点
教学方法
1.通过感情朗读和联系生活想象,感知雷雨前的景色变化。
2.通过讨论及问题探究,体会用词的精准。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雷雨的过程的?分别是课文的哪些自然段?
2.过渡:雷雨前的景色有什么变化?今节课我们来学习“雷雨前”的内容。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3.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边读边圈出雷雨前描写了哪些景物。
4.你们都圈出了哪些景物?看看你们圈的与老师圈的一样吗?
5.这些景物分别是什么样子的呢?大家对照课文来理解一下。
(1)出示句子:“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①读句子,想想“满天”说明了什么?
②“压”是什么意思?谁能用动作演示一下。
③“压”字说明了什么?联系生活说说这样的天气给你什么感觉?(闷热、喘不过气来。)
④指导有感情朗读句子。
(2)出示句子:“树上的叶子一动一动,蝉一声也不出。”
①师生交流:你感觉到周围的环境怎样?
②从两个“一……不……”说明了什么?
(3)出示句子:“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师生交流:“忽然、乱摆”两个词语,说明了什么?
(4)朗读句子:“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①师生交流:“垂”是什么意思?能把“垂下来”改为“落下来”和“掉下来”吗?
②引导学生对比理解。在生活中还常常用到这两个词语,出示练习:
金黄的稻谷(
)下头。
苹果从树上(
)下来。
叶子从树上(
)下来。
兔子的耳朵从头上(
)下来。
学生做练习。
(5)理解并积累“越来越……“。
①闪电和雷声有什么变化?听雷声音频,出示句子:“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②师生交流,两个“越来越……”说明了什么?
③你能补充两个“越____越____”的词语吗?
6.想一想,雷雨来临前其它动物们有什么反应?
学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或者回忆以前学过的课文《要下雨了》谈一谈,如:蜻蜓低飞、蚂蚁搬家、小鱼游出水面呼吸等。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7.有感情朗读第一至三自然段。
(1)老师范读课文,提出要求:认真听老师朗读第一至三自然段,闭上眼睛,想象雷雨前的情景,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可从乌云压顶、狂风大作、电闪雷鸣、动物逃跑等方面引导想象,给人沉闷、不安,甚至有些害怕的感觉。)
(2)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
8.以填空的形式尝试背诵第一至三自然段。
满天的乌云,(
)。树上的叶子(
),蝉一声(
)。
忽然(
),吹得(
)。一只蜘蛛(
),(
)。
闪电(
),雷声(
)。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图片,认识蝴蝶的基本结构、对称特征及纹饰特点。
2、
学会用对称的方法折剪美丽的纸蝴蝶,并对蝴蝶外形、花纹进行独特设计,从而初步形成设计意识。
3、
通过做做、画画、玩玩,在设计制作“折剪蝴蝶”的练习中感受设计应用活动的乐趣。
二、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用对称的方法折剪纸蝴蝶。
难点:发挥想象做出外形、花纹独特的纸蝴蝶。
三、
教材分析
这节课是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二年级下册的第五课《折剪蝴蝶》。本课的学习内容是蝴蝶,是人民喜爱的昆虫。它种类繁多,舞姿翩翩,纹饰靓丽,被称为“会飞的花”。本课运用折剪的方法来表现蝴蝶,使学生的创造能力、设计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通过欣赏图片,画一画、做一做、玩一玩来表现蝴蝶,在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化为能力。
四、
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的心理特点: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自尊心强,对图片有强烈的好奇心。正处于心里的骤变期,大多数的同学的有效注意力时间集中在20~25分钟。 学生的认知状况: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在一年级已经接触了一些美术作品和知识,具备了学习本节课程的基础。他们的想象力非常丰富,不仅善于联想更喜欢想象。
五、教学课时:1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剪刀、彩色卡纸、油画棒、马克笔、胶水。 (教师)剪刀、多媒体课件、示范用的彩纸、油画棒、马克笔、纸蝴蝶范例和蝴蝶拓展的作品等。
五、
教学过程:
(一)
视频导入。
1、
教师:小朋友们,今天陈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朋友,想认识吗?
2、学生观看视频(这位朋友是蝴蝶) 揭题:《折剪蝴蝶》
(二)
深入感知。
介绍蝴蝶的知识
(1)
播放蝴蝶的图片 提问:哇,你被什么给吸引住了? 学生预设:种类多、花纹、色彩、形状…… 总结:(小知识)是啊,其实蝴蝶在全世界大约有20000多种类型,仅仅在我们祖国就有2000多种。
(2)
介绍光明女神蝶 被誉为世界上最美丽的蝴蝶。整个翅膀犹如蓝色的天空中镶嵌着一串亮丽的光环。
(3)
介绍大鸟翼蝶 它呀是我们世界上最大的一只蝴蝶,他的翅膀展开有30cm长。
(4)
介绍小灰蝶 这是我们世界上最小的蝴蝶,他的翅膀展开只有13毫米。
(5)介绍透翅蝶
(三)认识了解蝴蝶的身体结构。
1、教师:接下来我们开始闯关游戏,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只蝴蝶,它是由几部分组成的?(学生仔细观察一张图片)。
学生预设:头、胸、触角、翅膀、腹、尾。
2、教师:如果我们用一条线把他中间分成两部分,你们有什么发现呢?
学生观察,得出对称。
学生预设:形状对称,花纹对称,颜色对称。
2、
提问:蝴蝶的身体部分,哪个部分是最美丽的?仔细观察。
归纳出:形状美,花纹美,颜色美。
(三)
教师示范
1、
教师:第一关闯关成功,老师要奖励你们,老师有一个神秘的小礼物送给你们, 想看吗?好,老师就满足你们的愿望,请小组长打开桌子上的纸袋,里面有一份小礼物。 现在,老师有个问题要考考你们了,谁能最快看出它是怎么做出来的? 学生预设:折、画、剪。 折:为什么要对折?就是利用纸的对称性,这里可以用手划一下。 画:第二步是画,我们画在哪一边?对,这里有个折痕,我们要画在这个闭口的位置上。 剪:这里剪的时候我们可以右手不动,转动左手。剪到蝴蝶触角的地方慢慢剪,因为它比较细,不要剪断了。 注意点:为什么这个蝴蝶可以飞起来? 我们现在要先在蝴蝶前翅中间的这个地方折一下,剪一个半圆出来,不要剪得太大,要不飞一会翅膀就要断掉了。把手指伸进洞里,手指一动,蝴蝶就飞起来了啦!
2、
学生作业(一):折剪一只对称的蝴蝶。
3、
教师点评。
(五)教师示范
1、
教师:今天小朋友们学会了剪折剪蝴蝶的本领,那么如何设计可以使这些蝴蝶变 得更加独特?更加漂亮呢?
2、
学生思考。
3、
教师示范画上花纹,还可以剪贴、还可以镂空形式。 欣赏同龄小朋友的作品 提问:你最喜欢哪一副?说说为什么?
(六)
学生作业 作业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制作一只外形新颖、颜色漂亮的蝴蝶。
(七)
评一评 展示学生的作品,作一定的评价。 互评:你最喜欢哪一副作品?你们还可以给他提点什么建议,使这幅作品变得更棒? 自评:我发现小朋友们都做得非常好,我请几个小朋友来介绍一下吧。 教师评:
(八)
教材分析:
《刮出来的画》通过让学生自由涂色练习,使学生掌握正确使用油画棒的方法,达到手、眼、脑的协调发展,在涂色过程中自发学会色彩的和谐搭配,发展审美能力,并且在尽情涂色中,使学生的情绪得以宣泄。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使其具有好奇性、游戏性,而且他们对事物的认知处于概念化阶段,对事物的真实性和客观性的理解、认知还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因此,促进其心理的健康发展,保持其对事物永久的热情是这一阶段美术课的重要任务。
学习目标:
1、掌握用油画棒涂色的技巧,学习制作刮画,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
2、学习了解树的形态及画法。
3、通过“彩色森林”、“刮画”一系列创设情境的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感觉及审美情境。
4、教育学生从小树立保护树木的环保意识。
重点:能用线条形式进行刮画,描画美丽森林。
难点:学习掌握运用不同的刮器、不同力度,产生不同效果的方法。
课前准备:
教师范画白纸、课件制作、油画棒、小钉子、牙签、废圆珠笔芯、小刀等。
教学过程:
一、尽情地涂色
1、复习巩固色相:同学们,看一看你的油画棒笔盒里都有什么颜色,说一说在我们的周围,还有没有你不认识的颜色,提出来大家一起认识一下。
2、涂色练习:你会用油画棒吗?学生在图画纸上任意选择颜色尽情挥舞,注意颜色涂匀。
3、学生展示涂色成果,比较发现不如意之处,然后修改。
二、感受森林的美
1、课件出示四季森林的图片,看后稳学生说说有什么收获?学会了那些色彩?
(1)学生述说。
(2)同时,教师选用各种颜色的油画棒不规则地厚厚地涂在范画白纸上。
2、对呀,森林里有着丰富的色彩,那里还生长着各种各样的树木,而且树木是大自然的一分子,是人类的还朋友,下面谁来说说对树木的了解:
(1)树木的种类及用途。
(2)树木的形态、构造等。
3、这么美的森林,不仅同学们迷恋,老师也非常地神往。可是有一天,森林里来了一位女巫,她施了一层魔法,美丽的森林顿时一片漆黑。(教师在范画底色上涂黑,完全覆盖)。
4、这么美丽的森林被女巫霸占了,我们怎样才能拯救森林呢?(学生展开激烈的讨论)。
三、拯救彩色森林
刚才听了同学们献上计策之后,老师发现同学们不仅机智聪明,而且各个忠肝义胆,为了正义的事业都甘愿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老师也想用手中的“魔法棒”拯救这美丽的森林。(出示手中的刮画用的小钉子)
1、教师示范刮画。
2、揭示课题:教师将刮出来的范画予以展示,让学生比较这幅画与其他画的画法有什么不同?(刮出来的)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刮出来的画》。(出示课题)
3、讲解“魔法棒”的使用方法:
(1)刮画可轻可重,刮的轻重不同,效果也不同。不要将画纸刮破。
(2)以线条为主,适当地刮出块、面。
4、让森林恢复美丽容颜:
(1)构图讲解:主体部分画的大一些,运用遮挡关系刮出轻重、线条的粗细等。画得多、画得满满的,使画面内容丰富。
(2)老师已经相信同学们早已迫不及待地想去拯救森林了,让我们拿起手中的魔法棒去拯救彩色的森林吧!
(3)学生刮画,教师巡视指导。(课件播放音乐)
四、体验成功喜悦
经过同学们坚持不懈地努力,美丽的森林又露出了往日的微笑,瞧,它们正向我们招手致谢呢!
1、学生将完成的作品拿到前面列队展示。
2、选优秀作品在投影上展示,并请学生介绍创意及制作心得体会。
时间
课题
集体议课修改
二次备课修改
学习目标
1.
能够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
2.通过演唱歌曲,感受孩子们在雪地里嬉戏时的喜悦心情。
学习
重点
能用自然地声音准确地演唱歌曲《小雪橇》
学习
难点
1.在高音演唱时的音准,以及演唱时声音的弹性。
2.一字多音、
附点节奏、
切分节奏的准确演唱。
学
习
过
程
集体议课修改
二次备课修改
一、组织教学
1.音准训练(唱音程)
二、导入
1.教师播放歌曲
《小雪橇》
,并提出:“请你听听音乐中的孩子们在干什
么,”
学生活动:聆听
《小雪橇》歌曲范唱,简述歌曲内容是:“滑雪橇”
“他们心情很高兴。
”
2.
揭题、板书
过渡语:同学们听得很认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ー首歌曲,名字就叫《小雪橇》
三、解决难点,学唱歌曲。
1.听
(1)初听:“孩子们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或“歌曲
的情绪是什么”
(2)复听,歌曲由几个乐句组成?
(3)再听,找出相同的旋律或节奏。(歌曲中第一乐句与第三乐句的节奏相同,其中第一乐句的1、2小节与3、4小节旋律相同)
2.学唱歌谱
(1)学唱单音5、3、6
(2)学唱第一、三乐句。
(3)完整演唱一、三乐句。
3.按节奏朗读歌词。
4.分乐句学唱第一段歌词。
(1)解决难点。教师示范演唱,学生模唱学习。
有可能出现的问题:
问题1:
高音2音准位置不够重复的“啦”字演唱时弹性弱
解决方法:首先学习慢速有弹性的说清“啦”字,然后再演唱。
问题2:
2.i
72|
1—
一字多音的准确演唱。
解决方法:一字多音运用加入韵母并加以观察的方法解决。
(2)完整演唱歌曲第一段歌词。
5.学习第二段歌词
(1)解决难点:
3
5
3
|
2.1
7
2|
1—|
1—
拍手
哈哈
哈哈笑。
最后结尾句与第一段歌词不同,
由一字一音
,
变成
“手”
字对应两个音。
解决方法:主要是让学生独立观察,聆听旋律,教师示范解决。
(2)完整演唱第二段歌词。
6.完整演唱全曲。
四、拓展(乐器伴奏)
1.加入串铃或碰铃等乐器为歌曲伴奏。
音乐组集体备课评课记录表
课
题
时
间
主
备
人
主
讲
人
记录人
参与人员
评课过程记录
康巴什第二小学
音乐组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学习准备
学
习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童年的游戏》中的活动课《童谣说唱会》。
教学目标:
1、学唱《小老鼠上灯台》,进一步熟悉童谣歌曲,了解什么是童谣。
2、通过唱、读童谣,感受童谣的趣味性。
3、以童谣说唱会的交流学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体验音乐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关注本土(多元)童谣文化。
教学重、难点:
通过学唱《小老鼠上灯台》感受童谣歌曲的韵律美(节奏、音调、标准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了解童谣。
2、请学生说一说自己会说、会唱的歌谣。
二、学习童谣。
1、学习《小老鼠上灯台》
(1)按节奏读歌词。
(2)教师用听唱法教唱歌曲。
(3)学生随伴奏录音,完整演唱歌曲。
2、学习《跳皮筋》。
(1)学生自己尝试读《跳皮筋》。教师总结(关注节奏、音调、标准的语言)。
(2)教师范读后,学生再读。
(3)跳一跳:模仿跳皮筋的动作,边跳边读童谣。
(4)师生总结:童谣的节奏与跳皮筋的节奏、音调、语言的关系。
3、拓展学习海南童谣《数字歌》
学习关注点:童谣的的韵律感和地域方言,体现童谣的趣味。
4、小结:
收集学习更多的童谣,下节课举行班级童谣大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分类、绘制、制作等活动,学会制作植物的根标本。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初步知道植物的根生长,知道植物根的形态有直根系和须根系。
情感与价值观:培养爱护绿化的意识,爱惜珍惜绿色植物的情感与行为。
教学重点:知道根的多样性;绘制、制作简单的根标本。
教学难点:知道根的多样性;绘制、制作简单的根标本。
教学准备:菠菜、小葱、大蒜、芹菜
、卡纸、透明胶、PPT、视频资料等
教学过程:
活动一
根的作用
活动目的:通过讨论,初步知道植物的根具有向地性、固定植物、吸收水分和输送营养物质。
活动器材:图片
学生活动
教师指导
讨论:植物的根往哪个方向生长?(向地性)
交流:植物的根有什么作用呢?
小结:根据有向地性,可以吸收输送水分养料,固定植物。
师出示图片,请学生观察讨论根生长的方向与本领。
活动二
不同的根
活动目的:初步知道植物根的形态有直根系和须根系。
活动器材:菠菜、葱等植物的根的标本或实物,视频
学生活动
教师指导
观察:植物的根实物标本,认一认,分一分?
分类:它们是什么蔬菜?你根据根的形态进行分类吗?
(小组讨论操作)
交流:为什么这样分?
视频:认识直根系与须根系。
分辨:直根系与须根系。(变态根)
绘制评价:须根系和直根系。
教师可利用根标本和实物根(菠菜、葱)给学生提供直观感受,区别植物的根的不同,了解一些特殊的根。
活动三:根的生长
活动目的:通过实验探究,初步知道植物根的来源。
活动器材:图片,视频
学生活动
教师指导
观察:植物的根从哪里来的?
交流:植物根的生长。
录像:根的生长。
这个实验在课堂短时间看不出结果,在课前实验,课时进行交流。
活动四
标本制作
活动目的:初步按照操作流程图,学习制作植物的根标本。
活动器材:图片,蔬菜实物,纸卡等
学生活动
教师指导
观察:根的生长标本与整株植物标本图片。
观察:教师演示简易标本制作。
操作:将蔬菜实物制作成标本。
讨论:野外采集植株制作标本。
(通过制作植物的根标本,让学生体验植物根标本的制作过程,比较植物的根的形态,了解不同植物的根形态不同,激发学生探究植物的根的兴趣。)
小结:
教师介绍挖掘植物的根的过程:1、准备挖掘铲;2、把整棵植株挖出来;3、用水冲洗;4、压制做成标本。
板书:
根
(向地性)
作用:
固定、
吸收、
输送
水分与养料
形态:
直根
主根
芹菜、菠菜
侧根
本课引导学生直接从混色练习入手,通过动手实践提高学生对混色了解及掌握,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掌握新的色彩技法知识,提高学生的思路。
2.
培养学生用于创新的勇气,丰富学生的想象与创造力。
3.
培养学生感恩大自然,爱护大自然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点
掌握混色的画法和颜色搭配。
教学难点
颜色混合的合理应用。
一、谜语导入
在讲课之前,老师想给大家出一个谜语。(观看幻灯片)
雨后一座桥,挂在半山腰,仔细看一看,颜色还不少。
谜底:彩虹
那么彩虹漂不漂亮啊?因为彩虹的身上汇集了大自然的颜色,是大自然赋予了彩虹这么多美丽的颜色。神奇的大自然赋予了万物色彩,装点了我们的生活,使我们的生活变得绚丽美好。我们来一起欣赏大自然的美丽色彩吧!(播放幻灯片)
接下来呢,老师想找一名同学到前面来和老师进行一次小竞赛,老师这里有两片没有颜色的树叶我们每人涂一片,然后在请其他同学评判一下,哪片叶子好看?
为什么这片好看?因为他用了单色平涂,而老师用了三种颜色,混合在一起的方法。那么就让我们一起进行《混色练习》(板书课题)
二、课堂新授
混色:是把不同的颜色混合起来,可以组成成另外的颜色。一般仅仅使用三种颜色混合。混色的画法和颜色搭配有很多种。刚才这片树叶我们就是选择了黄、浅绿、深绿按深浅变化,一层一层平涂的,而且颜色与颜色没有明显的分界线。我们就叫它一层一层的。比如这种(出示范画)。那除了这种方式以外还有哪些呢?我们可以由里到外或者由外到里一圈一圈的涂(出示范画)。还可以把很多的颜色以螺旋形来涂(出示范画)。
三、创新求异
那么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动手画一画啊?就让我们拿起手中的油画棒、水彩笔,利用混色的方法画一画多彩的世界!
要求:
1.
要充分应用我们这节课所学的混色方法。
2.
颜色混合要自然,不要出现比较脏的颜色。
3.
保持画面整洁,不乱。
下面就让我们跟着欢快的音乐,发挥你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开始动手涂吧!
四、欣赏评述
1.
全班同学的画贴在黑板上,共同欣赏。(鼓励点评)
1、了解少先队队日的意义,通过对“队日”的表现活动,学会场景式的绘画表现形式。
2、用绘画的方式进行队日活动的人物造型表现,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自由创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集体、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回忆、想象,画一个有意义的队日活动的画面
教学难点:大胆地、有创意地表现队日活动的场面。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设计一个有意义的队日活动形式。
2、师生共同查找有关队日活动的画刊、图片或录像资料。
二、感知与启示
1、学生分小组展示盒欣赏收集到的资料。
a.讲述自己对队日活动的认识。
b.展示自己收集到的有关队日活动的各种图片资料
2、教师播放录像
a.师生共同欣赏队日活动的录像资料或其他资料。
b.教师讲述集体过队日的必要性、意义和作用。
3、模拟过一个有意义的队日活动。
三、探讨与交流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说一说自己设计的队日活动方案。
2、教师参与讨论,归纳和提炼学生的构想,启发学生回忆和想象。
四、构思与创作
1、学生根据自己的回忆或想象,大胆自由地进行创作
2、教师巡堂辅导。
a.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通过回忆、联想、想象,进行扣紧主题的造型表现学习活动。
b.教师在造型表现学习过程中提示学生要大胆构思,不拘泥于现实中的队日活动,可以展开想象,大胆创新。
c.对不太愿意与人交往的学生或没有加入少先队的学生,教师应鼓励、带动他一起参与集体游戏和学习生活。
五、评价与交流
1、学生展示作业,讲一讲自己的创作构思、画面内容。
2、评一评最有创意的画。
《印印画画》是义务教育阶段《美术》浙美版二年级下册的教学主题,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一片叶子,一块木片,都是印画的素材来源,学生在印画的过程中与这些自然物的触摸,引发学生对自然的探究和发现,能直切地感知材质之美、自然之趣。本主题与《倒影》、《纸版画人像》、《民间年画》形成一个单元,关注于印画的探究、体验、欣赏。《印印画画》这课是关注对自然物的拓印的探究和联想,通过以自然物中的叶子为研究对象,了解手工拓印的一般步骤,掌握简单的运用版画机拓印的方法;本主题以拓印和添画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运用自然物的印痕巧妙组合,联想添画,在印印画画中感受自然之趣,体验联想成画的乐趣和创意,强调创意实践的核心素养的培养。基于对主题的解读,本教学着重拓印技法的尝试和联想成画:一是对不同叶子材质的观察与感知,发现叶子的形、纹之趣;二是通过手工拓印和版画机拓印的尝试,掌握基本的步骤和方法;三是通过对叶痕的联想、组合添画,创作一幅完整的印画作品,体验拓印和联想的乐趣。
【学情分析】
依据美国罗恩菲德美术教育理论中把儿童美术的发展分为六个阶段,其中二年级的孩子属于样式化样式化阶段(7—9岁),有形体概念的形式;关注于形体的形式表达的多样性。同时,我国《美术课程标准》对于造型表现领域中,第一学段孩子的学习目标中指出:尝试不同工具,用纸以及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所以,在本主题学习中对于媒材的感知探索、不同拓印技法的体验发现,正是引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印印、画画、想想、说说,丰富的体验是学生最乐意活动。在《倒影》一课积累的印制方法和激发的美术表现欲望,对本主题的学习奠定了技术和兴趣的基础。
【教学目标】
1.
学习手工拓印和版画机拓印叶子的技能,基本掌握不同拓印的步骤和方法,能巧用叶子的印痕,通过联想添画成一幅有趣的作品。
2.
观察、发现叶子的纹理、形状之趣,探究利用叶子的形、纹进行联想,并通过组合添画的方法巧妙创作成有趣的图形。
3.
体验手工拓印、版画机拓印的方法,了解美术创想、表现方法的多样性。
4.
在印印画画中体验巧用材料的乐趣,唤起探索发现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
体验不同的拓印,并通过联想添画成有趣的作品。
【教学难点】
在体验不同拓印方法的过程中,如何发现印痕之趣,并通过联想添画,创作出有趣的画面。
【教学准备】
多媒体、手机同频软件、叶子、油墨、油滚、版画机、纸张等
【教学过程】
一、
探究尝试 唤醒认知
1、
看形联想,激发兴趣
(1)
教师通过PPT出示叶子局部,引导学生观察。教师提问:这张图让你想到了什么?学生交流。
(2)
你是从哪里联想到的?学生交流
(3)
那这些弯弯的线条又会让你想到什么呢?
(4)
教师将整个叶子在PPT上出示。教师小结:现在我把这神秘的一角还原,原来是叶子的一个部分,我们通过它的纹理想象了这么多的东西,看来叶子的纹理还真是有意思。
(5)
除了纹理之外,叶子还有哪些地方能吸引你的?PPT出示。
2、
示范拓印,理清要点
(1)
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引导:叶子的现状这么多样,纹理这么有趣味,我们怎么样把它的精彩永远地留下来?学生交流。
(2)
体验拓印,教师示范手印。 叶子是自然给予我们的礼物,我们带着对叶子的喜爱和热情,在校园里,在生活中寻找到了各种各样有趣的叶子,今天我们带到了课堂,我就按照刚才同学所说的把有趣的叶子印下来。这么有意思的叶子,你们仔细看好我是怎么做的? 教师示范,边操作边讲解。
(3)
分享交流。 学生交流刚才用了什么方法把叶子的形状和纹理表现出来。在印制的时候有什么秘诀?
(4)
小结:这种方法我们称为叫做拓印。(板书)
(5)
回顾:现在我想请哪位细心的小朋友来帮大家一起回顾一下老师刚才拓印的步骤? 生答 PPT出示步骤图
3、
尝试拓印,体验乐趣
(1)
学生按照步骤图拓印叶子。
(2)
分享:同学们,看看你们印好的叶子,你有什么新奇的发现?
(3)
分析问题:我们在印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困难,出现什么问题的? (正反纹理的比较,按压的轻重,涂色的均匀。。。)
(4)
教师小结:看来拓印叶子奥秘多着呢!叶子正反纹理凹凸不同,反面叶脉凸起纹理印的会更清晰,拓印效果会更好,和油墨滚的是否均匀有关系、
按压用力的大小不同,效果也会不同的。
4、
尝试机印,引发探究
(1)
教师引导:同学们刚才在拓印时的问题和困难,有一位神秘的嘉宾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今天李老师把她请到了课堂,它也能帮我们拓印叶子,而且拓印的效果会很不一样!那我还用刚才这一片叶子,我们一起期待吧。
(2)
教师示范:教师揭开神秘嘉宾的面纱,显现版画机。教师示范在版画机上印制。
(3)
发现惊喜:你们有什么发现吗?学生交流:是不是纹理都惊奇的印制出来了?
(4)
介绍版画机:这个机器叫版画机,很多专业的版画家为了自己的拓印效果都会请它来帮忙,这节课,我们除了用手拓印之外,也来感受一下版画机印制的不同效果吧!
(5)
尝试机印。老师请小朋友们再一次在叶子上在均匀的滚上油墨,一组放在一张最大的卡纸上拿过来在版画机上印一印。学生对比同样的叶子,印制的不同情趣。
二、
分析形态,联想创意
1、
观察形态,想象引导
(1)
教师取出刚才印制的叶子,进行想象引导,学生交流。
(2)
学生交流,教师用记号笔示范添画学生想象的形象。
2、
改变角度,多维联想
(1)
教师继续拿出刚才印制的叶子,放在实物投影仪上,转换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想象,学生交流。
(2)
学生拿出自己印制的叶子进行想象。你可以联想到什么吗?我们可以把它变成什么? 小组讨论,学生交流,教师板书:画—— 联想 添画
3、组合联想,拓展思维
(1)教师从盒子里拿出印制的叶子加在刚才的叶子上,启发学生:一片叶子带给我们这么多的联想,那如果是两片呢?学生交流
(2)改变不同的角度方向,启发想象:两张叶子印痕在不同的方向角度下,又会发生什么? 三片呢?你们想到了什么?
(3)欣赏同伴作品
三、联想添画,表达创意
1、拼摆组合,自由联想 学生从每组的百宝盒里取出印好的叶子,与自己的叶子组合拼摆。小组交流,调整形象。
2、 黏贴成型,添画表达 作业要求:
(1)可以单片叶子进行联想添画成有趣的画面;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压、蝉”等5个生字,会写“雷、垂”2个生字。
2、能边读边想象第一部分所描写的画面。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的不同景象。
过程与方法:
抓重点语句品读,想象、感受雷雨前景物的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有留心观察天气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教学重点:
1、
会认“压、蝉”等5个生字,会写“雷、垂”2个生字。
2、
边读边想象,能结合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第一部分,感受雷雨前的情景。
教学难点:
“垂”字的识记与书写指导,通过朗读、想象、联系生活等多种手段体会作者用词的巧妙。
教学方法:
课件演示法、点拨法。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1、
播放歌曲《夏天的雷雨》。
2、
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16课《雷雨》,学生观察
雷
字怎么写?与师一起板书课题。
3、
同学们见过雷雨什么样子吗?师介绍雷雨,雷雨又叫雷阵雨,多发于夏天的午后,它来得快,下得大,去得也快。
二、
整体感知,学习生字。
1、
播放朗读,谈感受。
2、
自读课文,提要求。
(1)、标出文中自然段。
(2)、圈出文中生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会的字请教拼音或同桌。
2、同桌互读生字,纠正同桌的读音。
3、出示生字,检查认读。(
抽读、跟读)。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
学生接龙读课文,同学们读得很流利,我们来看看图,这幅图描绘的是什么景象?(雷雨中)文中哪些自然段描写的雷雨中?(4-6自然段)
2、哪些自然段写不下雨的景象?1-3自然段和7-8自然段都是写没下雨的情境,那他们有什么不同呢?
3、《雷雨》按照雷雨前(1-3自然段)、雷雨中(4-6自然段)、雷雨后(7-8自然段)
三、品读课文,自读自悟
(一)、研读雷雨前的景象
1、请同学们默读、思考:雷雨前作者写了哪些景物的变化?在文中用“—”画出来。然后小组交流。
2、汇报交流:
(1)、乌云(学生画乌云)
A.
看课件乌云图,课文是怎样描写乌云的?
B.
体会词语:满天、黑沉沉、压(仿说ABB类词,动作演示“压”),从这两个词语中体会乌云多、厚而且低的特点。
C.
读出乌云逼近、天气闷热的感受。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D.
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此时好安静啊,为什么这么安静?他们害怕了,
因为狂风暴雨即将来临。)
过渡:除了乌云,还写了哪些景物?
(2)、大风(学生画大风)
A.
指名读第2自然段
B.
小组讨论:大风有什么特点呢?同学们按照老师刚才学习乌云的方法,进行小组学习。
C.
给忽然换个词:突然
D.
看课件图,感受大风的猛烈,演示小树乱摆的样子。
E.
指导朗读该句。(风来得好急好猛啊)。
F.
这么大的风,你们害怕吗?不仅你们害怕,蜘蛛也害怕了。指名读描写蜘蛛的句子。
G.
看图理解“垂”字什么意思?观察写法,组词,用“垂”字造句。对比句子,把垂换成“爬”字如何?体会“垂”字的精准(蜘蛛因为害怕落下来的情景)。
H.
蜘蛛害怕了,别的小动物害怕了吗?谁来说说。
(3)、闪电、雷声(学生画闪电)
A.
播放闪电雷鸣声,体会越来越写出了闪电雷声的不断加剧。
B.
练习用“越...越...”说话。
C.
指导朗读
雷雨前,先是乌云密布,接着狂风大作,后来又电闪雷鸣。这就是雷雨前的变化,你能读出这种变化吗?(自由读-展示读—分小组读)
三、总结全文,拓展练习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跟随作者一起了解了雷雨前景物变化及特点,其实下雨前除了天空乌云密布,狂风大作,电闪雷鸣!还有其他的现象也表示要下雨了,比如:燕子低飞、蚂蚁搬家、鱼儿游出水面……
大自然可真神奇啊,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像本文的小作者那样认真观察,细心体会,去发现大自然的许多奇妙之处。
作业:(任选一个)
1、
爱绘画的你,不妨根据课文内容,画画雷雨前的景色。
2、
1.认识“昆、怜”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尽”,会写“整、抽”等8个字,正确读写“毛虫、叶子”等10个词语。
2.理解并积累“生机勃勃、尽心竭力”等词语,学会迁移运用。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借助提示说说小毛虫的变化过程,用自己的话完整地讲述故事。
4.理解文中“每个人都有自己该做的事情”等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
借助提示说说小毛虫的变化过程,并用自己的话完整地讲述故事。
难点
理解文中“每个人都有自己该做的事情”等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策略
1.识字写字
(1)识字:利用偏旁归类识字,如,“怜”“愉”与心情有关,“挪、挣”与动作有关,“纺、绒”与丝织品有关;“仿、佛、任、何”都是单人旁,“律、待”都是双人旁。利用形近字对比识字,如“竭—喝、昆—屁、仿—纺、挣—筝、规—观”。
(2)写字:“整、怎”是上下结构,“怎”字上窄下宽,“整”字上宽下窄。“抽、纺、织、编、消”是左右结构,注意左右两部分的宽窄比例。注意关键笔画的写法,如,“消”中“月”的第一笔改撇为竖;“整”中“束”的末笔捺变为点。“布”是半包围结构,注意写好主笔撇。
2.朗读指导
本课语言生动优美,巧妙地运用对比来表现角色形象。教学时可采用创设情境、音乐渲染等方式,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重点指导学生感受小毛虫变化过程中三个阶段的不同语气和情感,读出变化。关注小毛虫在不同阶段的关键词,如,通过“趴”与“唱、跳”的对比,突出小毛虫的笨拙;通过“灵巧、轻盈”等词,突出小毛虫破茧成蝶后的欣喜。
3.阅读指导
本课可以按照小毛虫经历“小毛虫——茧——蝴蝶”三个成长阶段的教学思路展开。理清文章思路后,让学生根据提示来讲故事,按照“小毛虫的可怜——织茧的坚定——化茧成蝶”的顺序展开。在讲故事时,引导学生用上课文中的词语,用自己的话讲述,还要加入自己想象的细节,对小毛虫的动作、语言、神态进行补白,让童话故事更生动、有趣。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昆、怜”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尽”。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借助提示说说小毛虫的变化过程,用自己的话完整地讲述故事。
3.理解并积累“生机勃勃、尽心竭力”等词语,学会迁移运用。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初读课文,走进故事
1.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蝴蝶图片,激发学生兴趣。
(2)出示小毛虫图片。这就是蝴蝶小时候的样子,大自然就是这么神奇,外貌完全不同的两种昆虫之间竟然有这样的联系。小毛虫是怎么变成蝴蝶的呢?今天,我们就来跟随课文,一起去揭开这个秘密吧!(课件出示课题)
2.初读课文,识字读词。
(1)自由读课文,读通读顺,初步认识生字新词。
(2)出示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①偏旁归类识记:怜、愉;纺、织;抽、挪、挣。
②形近字识记:纺—仿,竭—喝。
(3)课件出示词语,运用不同方式认读词语。
【设计意图】图片的导入,直观形象,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读课文后,交流识字方法,并将本课的词语按组块进行集中认读,为后面学习小毛虫的三个成长阶段做好铺垫。
板块二
梳理情节,话说“成长”
1.再读词语,发现规律。
(1)分组读词语,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2)根据学生汇报板书。(小毛虫、茧、蝴蝶)
2.小毛虫在成长过程中经历了哪些变化?再读课文,圈画出关键词句。
课件出示:
(可怜、笨拙)
(尽心竭力)
(轻盈、色彩斑斓)
3.结合插图,对照小毛虫的成长过程,再读课文。
4.对照板书,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小毛虫成长的三个阶段。
【设计意图】本文的生字新词比较多,用词语组块的方法,将词语分类识记,并设置问题:小毛虫在成长过程中经历了哪些变化?这样能较快帮助学生提取出关键信息,形成示意图,为学生复述故事提供了支架。
板块三
朗读指导,聚焦“成长”
1.这是一只怎样的小毛虫呢?自由朗读课文第1~2自然段,并画出相关句子。
课件出示:
l
只有它,这个可怜的小毛虫,既不会唱,也不会跑,更不会飞。
l
当它笨拙地从一片叶子爬到另一片叶子上时,它觉得自己仿佛周游了整个世界。
(1)交流识记生字“仿、佛、整”。
(2)指导朗读,体会关联词“既、也、更”,突出小毛虫的“可怜”。读“整”字时可稍拖长,体现小毛虫行动的迟缓。
2.其他小动物是怎样的呢?
课件出示:
大大小小的昆虫又是唱,又是跳,跑的跑,飞的飞……到处生机勃勃。
(1)体会“生机勃勃”。
①结合插图想象蚂蚁、瓢虫、蜜蜂开心地唱歌、跳舞的情景。
②想一想:其他小动物又会是怎样的呢?
(2)指导朗读,读出轻松、欢快,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语调。
(3)与其他小动物的“又是唱,又是跳,跑的跑,飞的飞……”进行对比,想象补白:小毛虫还会看到怎样生机勃勃的景象呢?
3.小毛虫没有悲观失望,它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
(1)学生交流。
课件出示:
l
它懂得:每个人都有自己该做的事情。
l
小毛虫一刻也没有迟疑,尽心竭力地工作着。它织啊,织啊,最后把自己从头到脚裹进了温暖的茧屋里。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尽心竭力”。
①指导朗读,抓住重点词句“一刻也没有迟疑”“它织啊,织啊”。
②想象小毛虫是怎样尽心竭力地工作的。
③指名读,评价朗读。
(3)齐读第3~4自然段。
①指导朗读,抓住重点词句“尽管如此”“一刻也没有迟疑”“尽心竭力”“织啊,织啊”。
②随文识字,读准多音字“尽”。
③想象小毛虫是怎样坚持的,是怎样的不容易。
④指名读,评价朗读。
4.聚焦“蝴蝶”,体验情感。
(1)最后小毛虫变成了一只美丽的蝴蝶。
课件出示:
时辰到了,它清醒了过来,再也不是以前那条笨手笨脚的小毛虫。它灵巧地从茧子里挣脱出来,惊奇地发现自己身上生出了一对轻盈的翅膀,上面布满色彩斑斓的花纹。它愉快地舞动了一下双翅,如绒毛一般,从叶子上飘然而起。它飞啊飞,渐渐地消失在蓝色的雾霭之中。
(2)假设你就是那只小毛虫,你从开始的那只笨手笨脚的小毛虫变成了一只灵巧的、漂亮的蝴蝶。此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3)朗读指导。
①指导朗读,抓住重点词语“灵巧、轻盈、飘然、色彩斑斓、愉快”。
②想象小毛虫变成蝴蝶后的轻盈、愉快,越飞越远,慢慢消失的样子。
③指名读,评价朗读。
【设计意图】这部分的学习中,部分词语稍显深奥,通过指导朗读,读悟结合,体会小毛虫变成蝴蝶后的情态和心情。不能强求学生透彻地理解它们,只需在积累中提升语感,获得美的熏陶。这样边读边悟,不仅使学生的听说、思维等多方面的能力得到提升,也更好地促进学生理解课文。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整、抽”等8个字,正确读写“毛虫、叶子”等10个词语。
2.指导朗读,体会蝴蝶的“灵巧、美丽”,小毛虫的“乐观、努力”,理解文中“每个人都有自己该做的事情”等含义深刻的句子。
3.感受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借助提示讲述故事。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词语复习,语言运用
1.复习词语,检查认读。
课件出示:
毛虫
叶子
目光
周游
纺织
编织
怎样
声音
花纹
消失
挣脱
尽心竭力
游戏:词语搭配。
课件出示:
生机
笨手
与世
悲观
色彩
隔绝
失望
斑斓
笨脚
勃勃
2.聚焦“小毛虫”,用心感受。
(1)朗读第1~2自然段,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小毛虫的“可怜”?
课件出示;
只有它,这个可怜的小毛虫,既不会唱,也不会跑,更不会飞。
(2)练习用“既……也……更……”说话。
课件出示:
小毛虫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挪动了一点点。当它笨拙地从一片叶子爬到另一片叶子上时,它觉得自己仿佛周游了整个世界。
(3)动画演示“挪动”,从而让学生理解“挪动”的意思。
(4)抓住“九牛二虎之力”“仿佛周游了整个世界”,理解“笨拙”,进一步感受小毛虫的“可怜”。
(5)说话练习。
课件出示:
l
用“九牛二虎之力”说一句话。
l
小毛虫真可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l
小毛虫真笨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通过认读词语、词语搭配,巩固所学的生字词,积累词语。通过动画演示,引导学生深刻理解词语的意思。紧扣关键词“可怜”,以语言训练点为依托,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多元思维。
板块二
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1.精读感悟,体验“坚持”。
(1)小毛虫接下来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
课件出示:
l
它懂得:每个人都有自己该做的事情。
l
小毛虫一刻也没有迟疑,尽心竭力地工作着。它织啊,织啊,最后把自己从头到脚裹进了温暖的茧屋里。
(2)理解句子:每个人都有自己该做的事情。
①小毛虫该做的事情是什么?
②其他小昆虫该做的事情是什么?
课件出示:
l
蚂蚁忙着搬运食物。
l
蜜蜂忙着采蜜。
l
蜘蛛忙着结网。
l
知了忙着唱歌。
(3)理解句子“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的意思。
提供支架,帮助理解。
课件出示:
春天,小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秋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早上,太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傍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朗读指导,体会小毛虫的勤奋与坚持。
(5)此时,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毛虫?(坚强,不悲观失望,不羡慕别人,尽心竭力地做好自己的事情的小毛虫)
2.“化茧成蝶”,练习背诵。
过渡: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小毛虫变成蝴蝶就是小毛虫成长的规律。
(1)配乐朗读第7自然段,并播放视频。(小毛虫变成蝴蝶的过程)
(2)自由朗读第7自然段,用横线画出小毛虫变成蝴蝶后的样子。
(3)配乐朗读,尝试背诵。
3.总结方法,示范讲故事。
(1)这是一条小毛虫的故事。这个故事先讲小毛虫趴在叶子上的样子,接着告诉我们它怎样织茧,最后讲它变成了蝴蝶。我们可以像这样通过关键词句来提取信息,理清故事的思路。在讲故事时,如果能用上文中的词语就更好了。
(2)教师示范,并尽量使用文中的词语,让学生形成积累,学会迁移应用。
(3)同桌两人合作,一人讲,一人听。
(4)个性展示,学生评价。尝试运用文中的词语把故事讲得有趣。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朗读,为理解小毛虫的坚持和尽心竭力提供支架,从而突破重点。通过指导朗读,读悟结合,理清文体结构,并尝试运用文中的词语,把故事讲得有趣。教师示范讲故事,同桌合作讲故事,展开讲故事的演练过程,让学生在讲与评中获得进步。
板块三
认真观察,指导生字
1.观察生字,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整、抽、纺、织、编、怎、消、布”。引导学生发现共同点。
(2)仔细观察,交流书写要领。
2.教师范写,提示要点。
(1)“纺、织、编、消、抽”左窄右宽,“消”第七笔改撇为竖。
(2)“整”上部分写紧凑,“怎”上窄下宽。
(3)“布”是半包围结构,注意左上部分要写得宽,“巾”要写得窄。
3.学生描红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4.个别点评,展示优秀书写示例,出示问题书写示例,并纠正。
5.抄写词语。
课件出示:
毛虫
叶子
目光
周游
纺织
编织
怎样
声音
花纹
消失
6.展评优秀作业。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注意字的结构、比例,写前指明学生的观察方向,写后评价反馈,在看和写的实践中把字写美观,提高书写能力。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见对应课时作业。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重心是完成从识字到阅读的过渡。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实现突破:
1.词语组块,提炼信息。
本课的生字新词比较多,为了让学生读好词语,了解小毛虫经历的变化,在设计教学时,我采用词语组块的方法,将词语分类识记,并设置问题:你们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发现小毛虫在成长过程中经历的变化。让学生能根据词语提取出关键信息,形成示意图,为学生复述故事提供了支架。
2.变“教教材”为“用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