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主观题学习材料大全11篇

时间:2022-10-01 04:06:27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主观题学习材料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主观题学习材料

篇(1)

基层减负应减掉“重复”的“文山会海”,要除去包袱防止“负重前行”。文不在多,管用就行;会不在多,务实就行。但目前,有些地方仍然存在层层叠加的“文山会海”现象,三天一大会两天一小会;有时白天开了晚上开、晚上开了周末开;有的领导善于“展开讲”,短会开成了长会……导致基层干部只能疲于应付各种任务,在工作中失去了自主观念,即使对工作有想法、有创意,也无法真正抽出时间、集中精力去实现。因此,为基层松绑减负,必须向“文”“会”开刀,改进文风会风,突出实效实绩,提倡“短时新”,少些“假大空”,还原文件、会议“务实管用”的宗旨,把时间真正交还给基层干部,卸下繁冗的包袱,才能“轻装上阵”干实事、抓落实。

篇(2)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24-0062-02

项目教学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包括信息搜集、方案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等过程,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项目的实施,巩固了理论知识,掌握了相关技能。

任何一个教学项目都缺少不了理论知识的支撑,学生在做项目之前如果不具备相关的理论知识,则无法完成项目。因此,理论教学环节还是必不可少。一般的项目教学过程是先由教师简单进行讲授,大部分时间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某项任务。众所周知,职业院校的教学内容多、任务重,课时普遍不够,如果理论教学环节占去一部分时间,则学生做项目的时间就明显不足,影响了整体教学效果。笔者认为,利用与教学过程同步的课程网站可以解决上述矛盾。

1 同步课程网站概述

课程网站是呈现某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并且实施教学活动的网站。课程网站围绕教学目标,根据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情况,按照一定的教学策略有计划有步骤地呈现教学内容,学生按照要求,自己安排时间上网进行学习。同步课程网站是指课程网站呈现的内容与课堂教学同步,其作用是辅助课堂教学,为课堂教学提供支撑。

为项目化教学提供支撑的同步课程网站的作用主要有两个:一是以项目为单位,呈现与项目有关的理论知识;二是为学生完成项目提供所需要的信息。

2 同步课程网站的结构

项目介绍 一门项目化课程分为若干个项目,每个项目应该有详细介绍,包括项目名称、项目内容、具体要求。项目介绍可以使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这部分知识,使其学习具有目的性,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材料 学习材料是网站的主体,指完成项目所必需的相关知识和相关信息。这部分内容以超文本的形式呈现,在知识点位置链接辅导讲座和影像资料。学习材料以项目为单位进行组织和。

练习题 每个项目都有若干练习题,学生学习结束进行自我在线测试,如果练习题全部做对,则说明已经掌握了这部分内容。练习题分主观题和客观题,客观题自动判断对错,主观题设有正确答案链接,学生答题结束自己对照正确答案进行检查。

公告板 公告板设置在网站的主页面上,由授课教师根据课程进度及时提醒学生应该学习的内容,以及学习的方法和注意事项等。公告板是为项目化教学服务的同步课程网站的灵魂,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工具。公告板中的内容应该同步发到学生的手机,确保学生能够随时接收到提醒信息。

在线交流 在线交流提供一个师生互动的平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遇到问题可以随时向教师或同学请求帮助。在线交流的记录作为资料永久保留,供学生随时查阅。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可先查阅其他学生是否问过相同的问题,是否已经有答案。

根据目前人们的上网习惯和多数学生都有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网络终端设备的实际情况,网站除电脑版以外还应有手机版本,供学生随时利用零散的空余时间进行学习,每一个项目中的学习内容中的每个知识点都要有辅导讲座录像,辅导讲座录像应做成微课形式,每个辅导讲座录像的时间不超过10分钟。

3 同步课程网站实例

下面以高校财经类专业课程出纳实务为例,介绍为项目化教学提供支撑的同步课程网站的具体构成。主页面的主体是本课程的五个项目学习入口,每个项目学习入口都有项目名称、项目介绍和子项目清单。在主页面上还设有“公告板”“课程介绍”“学习方法”“教师简介”等栏目按钮,点击栏目按钮,课程介绍、学习方法和教师简介等相关信息就会呈现出来。篇幅有限,这里不赘述这些信息的形式和具体内容。

点击项目学习入口的子项目名称,进入学习窗口页面。比如点击“项目三 现金业务处理”中的子项目“2 现金收入业务处理”位置,进入自主学习页面。

在自主学习页面的左面设置一个问题栏,目的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使其边学习边思考;学习界面的右面是学习材料,学习材料的内容以文本和图片的形式呈现,在学习材料中知识点的位置设有超链接,点击超链接,可以点播该知识点的微课录像。比如点击“1、直接收款业务的处理流程”位置,就会立即弹出一个视频播放窗口,自动播放关于直接收款业务处理流程的微课录像。在自主学习页面的右下方设有翻页按钮,点击翻页按钮,可以对学习材料向前或向后翻页。

在自主学习页面的左下方,设有“在线交流”按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随时点击进入所示的类似QQ聊天的页面。聊天页面分三个部分,页面的右方是授课教师及班级所有学生名单列表,通过名字的颜色可以知晓该教师或学生是否在线,页面的左下方是对话输入窗口,左上方是对话内容记录窗口。教师及每个学生都可以说话,同时也都可以看到说话内容。对话内容记录总是显示最新对话,通过翻页可以查到历史记录,历史记录永久保留。

4 课程网站的使用

网站按照上述方法建成之后就可以使用了。项目化教学模式中,主要环节是学生动手做项目,课程网站发挥的是辅助作用,为学生提供理论和知识方面的准备,学生只有具备了必要的理论知识才能完成项目,完成了项目才能更好地巩固理论知识并掌握相关技能。

学生在利用课程网站平台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主体是学生,教师起主导作用。教师应在前一个项目教学结束时,告诉学生下次课将要进行的项目,要求学生提前上网学习相关内容,并且还要通过网站主页面的公告板不断提醒学生。

教师应该保证时刻在线,监控学生的学习情况,回答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提醒学生不要松懈,要经常对学生进行勉励。

为了帮助学生将自主学习的知识在头脑中形成体系,下次上课时,教师还要根据情况把网站上学生刚学过的内容简单地进行归纳总结。

5 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是辅导讲座录像时间不要太长,每个录像包含的内容不要太多,尽可能做成微课,一方面便于接受理解,另一方面方便学生利用零散的时间进行学习。

二是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实施监控,不断提醒、不断鼓励,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规定内容的学习。学生没有进行学习或者没有完成全部内容的学习,都将影响到课堂上项目完成的质量,甚至会导致项目做不下去。

6 研究结论

利用同步课程网站辅助进行项目化教学,不仅必要,而且可行,是现阶段解决课时不足,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最佳手段。课程网站的建设不仅要从学生的角度考虑,还要针对项目化教学的特点,不能等同于其他教学网站。运用课程网站要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教师全程监控是网站切实发挥作用的关键。

参考文献

篇(3)

二、三维目标解读

1.知识与技能。

(1)学生学习后能够说出主要的污染问题。

(2)学生能够结合材料和现实情景分析环境污染问题产生的原因、过程和危害。

(3)学生自觉运用学习材料中的地图、文字等符号信息培养阅读、分析、比较、归纳、观察、辨别地理事物的技巧和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学生运用157地理自主探究法学习过程进行学习。

(2)学生在157自主探究中学会正确运用观察发现法、自学探究法、问题解决法和地理动态空间思维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在感知、探究与发现“环境污染”的过程中体验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的严重性,产生关注环境问题的情感和态度,为形成正确的环境伦理观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结合多媒体幻灯片展示,以教材为学习材料,运用157地理7步自主探究学习过程和方法使学生能够了解“环境污染问题”,让学生在7步探究“环境污染问题”中实现三维地理学习目标。

(1)教师暗示学生以中图版教材第二节“环境污染问题”提供的学习材料通过“观”发现教材的知识建构体系,包括结构体系与表述体系,进入课堂的自主探究学习状态。

(2)学生通过“钻”教材“探索―学习指南―正文”的文字、地图等说出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简要分析形成的原因、过程和危害。同时发现学习中遇见的疑难问题。教师注意全体学生,鉴别学生钻研的学习过程。

(3)学生提出钻研中遇见的疑难问题,展开“辨”的学习阶段。教师设置情景、选择策略促使疑难问题简单化,帮助学生分析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学生根据材料分析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进一步理解环境污染的原因、过程和危害。

(4)学生“建”构知识结构图,明确环境污染问题原因、过程和危害的内在规律。教师视学生归纳状况予以点拨,并展示自己的结构图。

(5)学生用“联”展开“案例研究”,开展乡土情怀与地理知识就在身边的链接生活动,初步学会学以致用。教师引导学生迁移思考,展开联想,回答提出的链接问题。

(6)学生通过做中图版教材课中的思考、课后的复习题和教师用材料设计的客观题和主观题展开“练”。师生共同检查练习的结果实现学生学习的终极目标――运用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完全领会学以致用的道理。

(7)学生通过“变”质疑和反思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的原因、过程和危害,回归环境污染的情景,洞察知识的发现历程,品味“环境污染问题”学习的内在价值。教师通过激励学生质疑与反思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维。

【课堂实录】

师:平静地走进教室,扫视全班同学,稍等学生凝神定气后,放幻灯片1。

生:仔细观察。

师:点击鼠标,幻灯片1依次出现地理・必修6教材封面;第四章环境污染与防治;第一节环境污染问题;157地理自主探究学习模式。

生:拿出笔,打开教材,准备用157自主探究学习“环境污染问题”。

师:放幻灯片2。点击,幻灯片2依次跳出速览整节内容,感知教材框架。

生:观教材,迅速浏览整节内容,知道教材的结构体系和表述体系。

(学生学习完成)

师:点击鼠标,幻灯片2依次出现,课题:环境污染问题;结构体系:探索、学习指南、正文(地图、文字、表格、阅读等)、案例研究、复习题、课题2;表述体系:(探索)1个自然段、1道思考题2个问题;(学习指南)4个问题、1个提示;(正文)两大点,一大点:引言1自然段、3小点、15自然段、5幅图、2个阅读(7自然段)、1名词链接;二大点:2小点、8自然段、2幅图、1阅读(5自然段、2思考5题)、1名词链接;(案例研究)10个自然段、1道思考题2个问题;(复习题)2道题;(课题2)调查社区内废弃物的来源地、垃圾填埋场和回收中心的位置,并在地图上标注出来。

师:放幻灯片3,(口述)接下来,钻研教材,完成本节学习目标,知道知识要点。不会抓要点的同学注意幻灯片上的提示。在教材中标记经过钻研后不懂的疑难问题。

提示内容为:钻教材“探索―学习指南―正文”中的图―文―表,知道知识要点:主要的环境问题;环境污染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其危害。

生:钻研教材,自主探究“探索―学习指南―正文”的内容,达成学习目标。标记出自己的疑难问题。

师:观察学生的钻研状态,鉴别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等待学生开始提问时,放幻灯片4,点击鼠标跳出“提问―讨论―师导”。(口述)下面同学们提出钻研中发现的疑难的问题。一个同学提出问题后,有谁能回答的请举手回答。都不能回答的老师也参与大家的讨论,帮助大家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参与其中,为大家出谋划策。

生:这一节能够学懂,没什么困难的。

师:大家没有问题,老师给大家提一个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的根本原因在哪里?

生甲:在于人类的生产与生活活动。

师:哪位同学对他的回答进行细致的解释?

生乙:具体讲着重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生活排放;二是工业排放;三是农业排放。

师:你说说汽车尾气排放属于哪一类?

生:我认为这种环境污染三个方面都包含有:因为生活、工农业都要用汽车这种交通工具。

师:这个同学的回答怎么样?

生:有的回应“可以”,有的沉默。

师:老师认为这同学的回答是正确的。希望同学们积极思考、尽力把学习中的问题探究的深一些。这就是我们说的从钻研到辨析的思考要深一点,学习能力和水平就会升高一点。下面请大家再次通读教材,看看自己还有问题没有。

生:没有了。

师:(放幻灯片5 )(口述)大家没有问题了,下面完成知识结构图,同时请两位同学上黑板完成。

生:做知识结构图。

师:(口述)大家做的知识结构图各具特色,很好。根据知识结构图,大家发现了知识之间的内部联系吗?

生:污染的表现、原因探究、过程及其危害。环境污染的认识是一个由现象到探究因果、发现危害的自然思维规律过程。

师:(补充口述)实际也就是由现象到本质的逻辑思维过程。放幻灯片6(口述)看幻灯片,完成学习中“联”的环节。其内容为:①“案例研究”拓展,回归生活情景;②乡土情怀――说说恩施环境污染问题的长与短;③地理知识就在身边――列举自己在生活中见到的环境污染事件,说明过程、原因、危害。

生:口头回答。(案例内容见教材;乡土情怀和地理知识就在身边视个体知道的回答,答案略)

师:放幻灯片7(口述)“练”的环节,完成问题。

(1)复习题见教材,口头回答。(答案略)

(2)客观题。(授课时见课件超链接,先展示材料和题目,后展示答案)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1~2题。

材料1:像粮食和蔬菜一样,二氧化硫的排放指标已开始成为合法交易的商品。迄今为止已有25000吨二氧化硫的排放指标在我国四省三市(江苏,山东,河南、山西,上海、天津和柳州)进行了交易,交易额超过2000万元。排污权交易机制(指政府在对污染排放总量限定的情况下,允许污染排放量大的企业向污染排放量小的企业购买排放指标)已在我国初步形成。

材料2:全国酸雨分布图。

①我国南方多重酸雨区最主要的原因是(A)

A: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发达

B:地形有利于酸性气体的扩散

C:雨水丰沛且降水强度大

D:纬度低太阳紫外线辐射强

②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新产品的推广,而加入城市垃圾行列的是(A)

A:废旧家具、包装材料、家用电器、废旧汽车、电脑

B:破旧皮革品、碎玻璃、废金属制品、废旧管道

C:化学危险品、放射性废弃物、树叶

D:易燃易爆品、废橡胶、废旧电池、建筑垃圾

(3)材料主观题。(授课时见课件超链接,先展示材料和题目,后展示答案)

2009年11月30日起,一场大雾袭击华北、江淮等地区,许多地方能见度不到50米。大雾连续几天紧锁京城。据有关部门消息,因大雾天气影响,北京市空气污染已达重度,排在被监测的84座城市中的末尾。相关人士表示,已加大了对首钢等污染大户的检查,但是北京市20万吨以下的小型锅炉还有上千台,而且实施“煤改气”的步伐缓慢,同时气象条件出现了同期最差的现象,以致出现连续大雾天气。不过一场强冷空气将到来,大雾有望散去。

①简要分析京城大雾出现的原因。

②大雾天气可能会给人们带来哪些不良影响?

③为何说“一场冷空气将到来,大雾有望散去”?

④请你就如何减少北京市的大雾天气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答案:(1)①自然原因:空气湿度大,气温日差较大,且扩散条件差;②人为原因:城市生活和生产排放的吸湿性颗粒多。

(2)影响人体健康状况;能见度低,影响道路交通;空气湿度大极易破坏高压输电线路,造成大面积停电,进而影响社会经济正常发展等。

(3)强冷空气到来,容易形成冷锋降水;浓雾中的水汽凝结成雨,降落地表,使大雾消去。

(4)①采取措施减少煤烟、粉尘的排放;②改善能源结构,提高清洁能源比重;③采取冬季集中供暖;④加强城市绿化工作。(答对三点即可)

师:通过练习,同学们进一步明确了认识环境污染在于人类从污染的危害中认识到环境保护的内在价值。下面请同学们展开变式反思,回答问题:①联系整节内容,反思“环境污染问题”何以产生,走向何处?②环境污染问题的产生给你的启示是什么?你从中认识到如何形成地理规律的认识方法呢?

生丙:环境污染问题是人类对环境的一种不正确的利用与破坏行为。人类要减少或者消除环境污染问题,只有人类自身克服自己的不当行为,积极采取措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改善环境,才能取得实际的效果。环境污染问题学习依然在于体现地理学习由地理现象、事实到地理规律、原理的认识过程以及运用规律、原理产生规则并按照规则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

师:(鼓掌)这位同学的回答准确、科学。

篇(4)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7)04-0030-03

“翻转课堂”这种新的教学模式自传入我国以来,作为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彻底颠覆而一直备受我国教育领域瞩目,围绕其开展的教学实践和研究日益增加。文章在借鉴国内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关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普通高校“基本原理概论”(以下简称“马原”)课的特征以及大二理工科学生的学习特点,同一个学期先后在两个教学班实施了同一内容的“商品经济及其价值规律”的翻转课堂,设计进行了包括“课前学生自学、课堂互动交流、课后评价反馈”三个阶段的翻转教学环节。所实施的翻转课堂教学实践和调查问卷均基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网络教学综合平台(THEOL),在平台上两次总共发放了153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51份。有效问卷中男生72人,女生79人。

一、n前自学分析

按照翻转课堂教学的固定模式,这一阶段的学习以学生的自学为主,属于知识的传递阶段。主要目标是让学生初步达到对某个学习单元基础知识或技能的接受与理解。教师通过网络平台学习资源,例如微视频、案例材料、教学讨论等引发学生自学兴趣和思考,并通过在线测试及时了解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为课堂学习阶段做准备。此次问卷针对这一阶段内容的实施效果,特设置了以下几个问题来进行了实证调查。

课前自学阶段,教师上传的学习任务和学生的完成情况的关系调查分析。学生对于“课前学习阶段网络平台提供的各类学习资源是否足够”的回答,认为“合适”的占67.63%,认为“偏多”和“偏少”的比例分别是9.25%和19.65%。对于“你对自己此次所安排的在线学习任务完成情况怎么看”,有49.13%的人选择“完成得一般”,有37.57%的人选择“完成得较好”,“很好”和“较差”的比例都在7%以下。通过数据可以看出,虽然有67.63%的学生认为网络提供的各类在线学习资料合适,但却有将近50%的学生认为网上自学任务完成得一般,前后回答出现了相互矛盾之处。

通过问卷的主观题的相关回答以及和学生面对面访谈,其矛盾出现的原因可从两方面分析。第一,学生花时间学习的长短与自学完成的情况有内在相关性。问卷显示,对于“你此次花了多长时间进行课前在线学习”,有56.07%的人选择20―40分钟;24.86%的人选择20分钟以内;有11.08%的人选择40分钟以上;也有7.99%的人表示不愿意花时间课前自学。可以看出,有超过一半的学生选择了20―40分钟进行线上学习,而且网上自学任务完成得一般,这二者之间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第二,其他影响学生在线学习的因素与自学完成情况有关。例如学生在回答“你认为影响你此次进行课前网络在线学习的因素有哪些”时,由高到低依次是:“个别问题有难度”(32.91%),“学习材料比较多”(28.69%),“没时间”(15.61%),“不感兴趣”(12.24%)。

二、课堂交流互动分析

这一阶段的学习是第一阶段的深化,师生、生生通过课堂讨论、辩论、演讲等方式完成知识的内化。通过网上问卷调查,笔者发现知识内化的程度由以下三方面要素所共同决定:首先,教师教学设计所供课堂讨论的题量多少。由于课题互动的时间是极其有限的,讨论能否深入进行首先与课堂讨论题量的多少有直接的关系。调查表明,对于“此次翻转课堂讨论的题量是否合适”的回答,认为“合适”的占76.3%,认为“偏多”的占16.76%,“太多”与“偏少”的均在10%以下。其次,课堂学习的模式关系知识内化的程度。两次翻转课堂均采用了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进行分组协作讨论的方式。对小组讨论的方式的满意度调查显示,有18.5%的人认为“非常满意”,53.8%的人认为“较满意”,23.12%的人认为“一般满意”,前两项之和为72.3%。表明这种课堂学习方式是有效的。最后,知识内化的程度还与课堂讨论环节时间如何分配有关。关于“对课堂讨论环节的时间分配是否满意”的问题,有49.71%的人选择“合理”;34.68%的人觉得“不大合理,时间有点紧”。关于整体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效果,调查发现,学生更倾向于选择传统教学模式。调查显示,在关于“通过和传统的教学方式对比,以下两种教学模式你更喜欢哪种”,有57.23%的人表示“喜欢传统教学模式”,42.77%的人表示“喜欢翻转课堂模式”,表明翻转课堂对教学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对于学校教师和学生而言,这种教学模式还是一种新鲜事物,在应用当中自身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三、对翻转课堂的理性反思

篇(5)

【中图分类号】G6363.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005(2013)02-0195-01

1教材的衔接

教材是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媒介。教材的衔接对英语各阶段的教学衔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1过渡差距。目前,国内高中学校普遍把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英语》作为教材。然而,由于各个高校的办学层次不一,各本科高校采用的大学英语教材不尽相同。尽管各版本教材所采用的教学材料和编排结构不同,它们的编排都遵循教学大纲的要求,具有很多共同特征。

1.2衔接策略。针对大学英语和高中英语在教材上的过渡差距,作者建议从两个方面着手进行衔接。首先,要适当降低大学英语第一册教材的难度。根据认知理论,人们对任何事物的认知都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从简单到复杂,从易到难,一步步的进行的,英语学习也不例外。大学英语第一册中过多的英语生词和较难句式会加大大学英语与高中英语的过渡差距,使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实现认知上的转变,不利于大学英语教学效率的提高。基于此,大学英语教师在选择和编撰教材时,应当按照认知规律,逐步增加生词量和提高学习材料的难度;其次,要根据教材的难度和培养目标合理增加课堂和课外辅导的时间。此外,大学英语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大一新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一种全新的英语学习方式。

2教法的衔接

教与学是英语教学的两个重要方面,只有两者有机结合,相互促进,才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对于初入大学的新生来说,教师教学方法的合理的过渡和衔接是他们适应大学英语学习的重要保证。

2.1过渡差距。大学英语与高中英语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和侧重点不同。

这要求大学英语教师和学习者分别采取不同的教学与学习方法。同高中英语相比,大学英语要求学生能够使用多种学习策略、有很强的自主学习和自我监控、评估能力,减少对英语教师的依赖(文秋芳,1994)。然而,很多大学英语教师和大一新生未能够充分认识大学英语与高中英语在教学上存在的差距,教师没有积极的引导学生做好过渡,学生也没有从高中的学习模式中转变过来,导致大学英语教学出现了很多问题。

2.2衔接策略。英语教师是大学英语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首先,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大学英语和高中英语学习的不同之处,通过实例给学生展示科学有效的学习策略的重要性。帮助他们使用更加有效的方法学习英语,摆脱已有的被动模仿加机械记忆的学习模式,树立用英语交际的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加强英语知识的输入和输出频率,着重提高其英语综合表达能力;第二,英语教师要通过英语角、情境表演等各项有趣的课内和课外活动营造浓厚的英语学习环境,加强听、说能力练习,为学生的英语交际提供机会。同时要帮助他们克服各种语言障碍,提高英语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另外,教师还应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大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时间应该是课堂教学时间的至少两倍(邓鹂鸣,2004)。充分的自主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发挥学习主观能动性,激发语言学习的潜力。

3测试的衔接

英语测试在英语教学中扮演着指挥棒的角色,做好高考英语测试和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过渡与衔接对英语教学效果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测试做不到衔接,各阶段的英语教学就不能成为一个有效的系统,整体的英语教学效果便无法保证。分析目前的高考英语测试和大学英语测试,可以发现它们之间存在很多衔接问题。

篇(6)

人才的培养需要顺应社会大背景,目前我国急需应用技术型人才来带动社会的发展,高职教育正是顺应这一趋势,其作为目前国内职业教育的最高形式近几年来得到迅速发展,公共英语教学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在新形势下,以往的高职院校的英语教育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

 

高职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对高职英语教育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

 

教师甚至学生都忽视了高职英语教育及学习的重要性,采取应付的态度,英语教学更多的是课程设置的需要,是考试、考证需要,对于英语在实践中的运用缺乏意识。殊不知,掌握一门外语应用技能对于进入社会、参加工作的重要性。

 

2.课程设置缺乏创新性

 

目前高职英语的课堂教学方法的使用仍以传统的通篇翻译讲解知识点为主,只在处理课后练习中穿插较少提问,很少进行交际活动,而且教师的授课仍以母语为主。教学手段主要是黑板加粉笔的传统手段,还只是一种以知识传授和课文讲解为中心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英语听说读写译方面的训练课程开设得很少,不能体现高职英语的特色。

 

3.学生英语基础普遍偏低

 

多数学生英语水平还达不到优秀初中生的英语水平,这样的学生可以想象其英语学习的兴趣必然不足,用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度来进行英语教学已经不再适应学生的学习需要。

 

那么如何就这些现状展开新的教学模式呢。

 

高职英语教育教学方法改革是时代的需要,是顺应社会大发展。

 

我国的工业化进程需要大批优秀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英语作为高职高专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在构建高职高专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要以培养社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为指导方针,直接面向具体工作实用技能的教育,所学、所教应实用、有用。对英语学科的教学而言,就是要重视英语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听说能力的培养。目前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普遍感到不满意,对口语及写作能力更为不满。这使得在一线的英语教师深刻认识到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已刻不容缓。如何做到,教师一方面要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和自觉学习的行为习惯,同时加强老师同学生的情感交流,实施测评的多样性。具体措施如下:

 

(一)、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习兴趣

 

对于课堂上积极表现的学生多多鼓励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起着的作用。首先在授课过程当中尽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以围绕教材内容,多多给学生介绍涉及的英美文化背景,西方社会的风俗习惯、行为模式、民族文化、社会历史和社会背景等内容的讲授,联系实际生活中学生熟悉而且感兴趣的问题,时刻抓住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学会思维,让他们认为学有所用,促使他们主动积极地动脑。一旦他们开始积极参与当中就给予他们极大的鼓舞使学生充分享受到成就感,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劳动,增加其自信心。

 

在语言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设运用语言的场景。教师在课堂上要尽量用英语与学生交际。可以循序渐进的增加课堂使用英语交际的难度,以免学生不适应从而失去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借鉴国外良好的教育形式,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适当的引导,布置任务,鼓励其课后积极查阅资料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学习材料、设计出相应的问题情景、启发学生的思维、给学生提供必要的线索、发展学生判断、交流、反思和评价的能力、促使学生知识的建构,并通过示范、讲解,尤其是提炼和概括,在课堂上把课后准备的内容充分展现出来,学生与学生之间应建立互相支持、互相帮助的学习群体,在这样的群体中,大家可以互相交流信息、观点,畅所欲言。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把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不同的意见得以归纳解决,最后达成共识。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用英语综合表达的能力。这类活动贴近学生生活、学习经历和社会实际,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想法和认识通过问题形式表达出来。

 

(三)、教学形式要多样性

 

课堂可以不仅仅局限于教室内,可以适时地改变一下形式,可以教师同学生到户外开展实践教学,这样学生和老师可以更亲近,可以更好地开展互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不断进行新的教学实践,重点提高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可以通过游戏式、小组讨论、报告会、演讲、竞赛、辩论以及角色扮演、模拟对话等等,把教与学弄得生动有趣,为学生提供创造性运用语言的机会,培养和提高应用语言的能力。英语实践教学贵在多体验、多实践、多参与、多创造。 在课堂以外的时间里,教师可利用e-mail、MSN、QQ等方式与学生交流,解答学生未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同时还可以选取一些话题让学生从网络或其他途径查找感兴趣的相关材料,也可以要求学生以某一话题为中心进行角色扮演。多种教学手段的交替使用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性和课后学习自主性。

 

(四)、实施多样测评,提高综合应用能力

 

高职学院英语教学要改变过去那种单一的终结性教学评价制度,要围绕今后从事的职业所需的英语知识和英语应用能力,建立以促进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提高为目的的教学评价制度,变结果性评价为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并重;变以教师为主体进行评价为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变纸笔测验为各种考试相结合。

 

具体而言,在测试的内容和方法上,要做到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并重,比如说可以进行听力、口语表达能力测试。要探索借鉴多种试题类型,除了客观题外,还可设计一些更加灵活的主观题,从而充分地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

 

篇(7)

当代的高中生是在改革浪潮中成长起来的新一代,他们的思维紧随时代的脚步。因此,我们在进行创新教育时要注重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个人认为在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实践中,要适应形势的发展,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这里有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要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学习兴趣是创造能力发展的必要条件,浓厚的兴趣是一种巨大的动力,驱使学生去积极思考、观察和研究。从实际情况看,学生对思想政治课感兴趣与否,将直接影响着思维的积极性。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教师只是教科书的载体,教师为主,学生是客。这种传统的课堂模式具有极大的封闭性和单调性,也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在新的教育形势下,若想革新思想政治课堂模式,必须对教学的内容进行创新性理解和分析。古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我们要引领学生变换角度去看待丰富多彩的社会问题。对于教材中比较抽象的概念和原理,在教学中要遵循从具体到抽象的规律,用形象生动的比喻去帮助学生理解,激发学习热情。在教学过程中多运用录音、录像等多媒体手段,调动学生的感官,使教学更生动、形象,学生的积极性也会大大增加。

二、创造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关键是动脑思考。创设问题意识环境,启发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提出不同的看法和见解。思想政治与生活紧密联系,生活中处处涉及思想政治。适宜的情境总是跟实际问题的解决联系在一起。教师应用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来创设教学情境,不但可以为学生提供生动、丰富的学习材料,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在实践中应用知识的机会,促进知识、技能与体验的连接,促进课内向课外的迁移,让学生在生动的应用活动中理解所学的知识,进一步认识知识的本质,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讲授“经济生活的储蓄”一课之前,我让学生先去银行存一点零花钱,然后课堂上让存款成功的学生描述过程,再分析存款失败学生的原因,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现代教育理念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我们应该将课堂演变为学生的舞台,让学生唱“主角”。“问题讨论”的新模式适合当今的教育理念。教师应针对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巧妙地提出问题。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沿着问题思考,引发学生去探究、解决问题,从而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例如,在税收一课的学习中,我通过播放明星偷漏税的新闻,围绕“税法与税收”的相互关系让学生展开讨论。有的学生谈到,经济的发展带动税收的增长,因此要增加税收就必须大力发展企业生产;而想让企业走出困境,国家又必须在税收政策上进行扶持。有些学生认识到,税法具有强制性,每个纳税人必须依法自觉纳税。问题提出来后,学生置身于思考探究的气氛之中,教师引导学生对各种答案进行评议,形成自己的看法,最后指导学生阅读和小结。当学生看到自己的见解与教材中的内容一致时,会有一种成就感。这就告诉我们,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尽可能多一些创新机遇,还要安排触动思考的情境,提出引发思考的问题,使整个课堂充满积极创新的气氛,从而激发学生进取的精神和创造力。

三、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发散思维具有开放性、广阔性的特点,它是针对某一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寻找多种方法去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传统的政治主观题解答往往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要求学生死盯知识点,而不注重发散性思维,按照参考答案判定对错,这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围绕问题进行发散思维,既有利于打破旧的思维模式,提出新的创见,又有利于提高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发散思维在创造性思维中占主导地位,所以要使学生成为锐意创新的人才,就应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

篇(8)

二、《文化产业政策与法规》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文化产业政策与法规》课程是高校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基础课程,也是一门传统的课程,但目前的主要问题在于:

1.课堂教学方式比较传统

这门课主要以教师讲授、学生记笔记为主的方式,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体现出了强势地位,对学习起着绝对的主导性,学生学什么和怎么学都由教师说了算,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而学习也只成了一种工具。

2.学生学习成效评价方式单一

这门课主要以闭卷考试为主,考查学生对基本理论和政策知识掌握程度为中心。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往往以考前背知识点的方式进行学习,平常课堂学习走过场,考完试以后知识就忘记。这样的学习违背了大学课堂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的精神,压抑了学生的创造力。

3.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推进比较缓慢

一方面,作为一门传统学科,已成习惯的教师授课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影响力比较强势;另一方面,该课程教学计划中要传达给学生的知识量比较大,容易导向教师讲授、学生记录的课堂教学方式。这样的课堂教学方式,既不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能更好地发挥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只会导致学生对知识的被动接受,限制思维的拓展。作为高校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因此,“学生学习主导课堂”的理念就具有很好的指导性意义。鉴于此,笔者以《文化产业政策与法规》课堂教学改革为任务,试图改变传统的教师主导课堂、学生和学生的学习只是课堂教学的工具的模式,转变成为学生学习为主导的课堂,以学习成效的提升为核心理念,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主体性,充分转变教师只作知识的传声筒的角色,完备课程学习质量评价体系,以“只有有效的学习、没有有效的教学”为指挥棒,建构学生学习主导课堂、教师教学成就学习的教学模式。

三、“学生学习主导课堂”教学模式的策略研究

《文化产业政策与法规》的“学生学习主导课堂”模式的建立目的在于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作为教学质量的主要评价标准,教师的教学围绕着学生的学习而进行,实现以学定教、教学成就学习的目标,笔者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改革:

1.教学目标上的改革

以往的教学目标简单地以教师是否在课堂上讲完了知识点为依据,不管学生听没有听懂,也不管学生听的过程中是否发现了一些有意义的、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本课程的教学改革则以学生是否掌握了知识点并且能学以致用为目标。具体而言,根据《文化产业政策与法规》这门课程的特点,有三个层面的目标:一是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文化产业政策与法规。二是要求学生学会本学科的一些的学习方法,如案例分析的方法、比较分析方法等。三是要求学生对知识能够进行分析和运用,能够发现新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

2.教学项目上的改革

以往课堂教学项目主要着力于教师对政策与法规知识的讲解或传授,学生在课堂上记录知识点,考试前背诵知识点,考试后就忘记。本课程的教学改革首先要改变这种单向度传送知识的教学内容,变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并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教师引导继续推进学习,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并将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作为重要教学目标,具体可分为三个层面:一是课前对学习的引导。课前学习的引导是为了提高课堂的学习效果和提高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可行性,完善整个学习过程。具体做法为教师针对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内容,分为几个单元,在每个单元上课之前,设计单元学习目标,学生进入单元学习之前,为学生如何学习这个单元的知识提供学习线索或学习指导,这个引导主要包括一方面提供给学生学习的线索,告诉学生看教材的哪些内容,使学生明白所要掌握的知识目标;另一方面,适当的布置思考题,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并提升思考问题的能力。即根据单元知识点设计针对性的问题(项目),提供阅读材料,让学生在课前进行准备,在课堂中对问题进行讨论,以达到先学后教。二是课堂学习的组织。课堂中引发学生积极提出新问题,将自己学习中的疑问和见解展示出来,将获得问题作为学习的重要项目。新单元的课堂教学开始之前,进行单元测试,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具备了多少有关学习新课的知识以及学生的学习态度等情况,以便在新的学习中为学生安排适当的学习任务,实行因材施教。同时,教师根据单元测验的结果,进一步确定一些可供选择的学习材料,或供学生进一步探讨的学术问题,对于单元测试结果没有达标的同学,通过小组学习、个别辅导等矫正手段,强化学习。课堂教学中,强化讨论式教学的方式,讨论的问题包括课前布置的问题和课程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三是课后延伸。课后对学生学习中发现的有价值的问题,鼓励学生查阅资料,深入探讨,形成读书报告或小论文。

3.教学方式的改革

教师在教学中,围绕着学生的学习而教,担任学生学习什么的指导者、学生讨论问题时形成对问题的正确理解的引导者、学生学习中遇到疑问的解答者的角色。以此,在整个教学的方式上,改变单向度的知识传送模式,充分体现出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在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之间形成一种互动的关系,两者都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随时监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根据学习的情况强化学习效果,或者让没有及时掌握阶段目标知识的同学进行知识的补充学习,或者让已经掌握的同学进入更深层次的下阶段目标的学习,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体而言,学生分成学习小组,一方面,根据不同单元的知识点,或针对同一问题组织所有小组代表发言及全体同学讨论的方式,或者将一个问题进行多层面分解成几个小问题,每个小组针对一个小问题进行材料准备,老师在课堂中组织学生对问题进行讨论。另一方面,小组的成员在学习上形成互助和推进的关系,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对于学习能力差的学生,起到积极的帮助作用。在整个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以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为中心,压缩教师讲授的时间,教师起到引导和组织的作用,并根据学生讨论或发言的情况,适时地提出激发学生思维拓展力的新问题,以及补充新的知识,形成一种学生学习为主体,导向学生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方式。

篇(9)

数字化学习环境具有以下特征:

(1)数字化资源是数字化学习的基础。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中,丰富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是学习的基础。这些资源来自于教师和全体参与学习者,借助网络、光盘等方式进行传播。尤其是计算机网络,可以提供极其丰富的学习资源,能够向各种不同层次的学习者提供合适的学习材料,且往往还能提供很多实际应用的案例,从而满足学习过程中的各种不同需求。

(2)学习者是数字化学习环境中的主体。数字化学习环境下的学习充分体现了学习者的主体性和学习过程的个性化。可以较好地做到教学进度与学习者的学习水平相适应,教学内容与学习者的学习需求相适应,教学模式与学习者的学习策略相适应。也就是说,整个学习过程以学习者为中心,能够满足学习者个人的学习兴趣和要求。

(3)数字化学习环境中教学内容以模块化的任务驱动作为组织形式。数字化学习的过程,是学习者对数字化信息进行加工的过程,往往利用“组块”理论,把知识组织成有意义的模块。采用情景化的教学设计,将教学内容根据实际的问题组合成一个个的模块,让学生单独或小组形式进行的探索,从而学习到解决问题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综合各方面的材料,最终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通过任务驱动模式,知识的学习与实际情景联系更为明确。相同的学习材料可以采用不同的组织方式,锻炼学习者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数字化学习环境中的教学评价体现开放性和智能化的特点。在数字化的学习环境中,对学习者的评价不仅包括教学内容的掌握,还包括学习素质、应用效果和协作以及沟通能力等方面的评价,其内容更具有开放性,是个人素质的综合体现。同时,评价测试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来协助完成,具有智能性、高效率的特点,有利于教师的教学测试和学习者的自我评估。

2.企业构建数字化学习环境的目的和意义

在企业的信息化服务平台上构建数字化的学习环境,让企业的员工借助数字化学习而不断提升自己,对于企业的管理者、企业员工都有意义。

2.1 数字化的学习环境有利于企业员工自我知识结构的构建和更新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建构意义的方式而获得。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主体地位过于突出,而学生的自我知识经验容易被忽视,不利于对人才素质的培养。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中,学习者的学习不是来自于教师的讲授和对课本知识的学习,而是利用数字化平台和数字化资源提供非线性的、网络化的知识体系,通过在教师、同学之间开展协商讨论、合作学习,学习者自主开展对资源的收集利用,以探究知识、发现知识、创造知识、展示知识的方式进行学习。因此,数字化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自我知识结构的构建,强调了学习者自主学习与探究的主动性地位,能够培养学习者良好的学习素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处于高新技术企业的员工对知识的更新学习更是有着迫切的要求,为他们创建数字化的学习环境,就可以极大地满足企业发展和员工自身素质提高的需要。

2.2 构建数字化学习环境,有利于提高企业的信息化服务质量

在企业构建数字化学习环境是为了给企业提供全方位数字化教育培训提供服务。通过该数字化学习环境的构建,为企业各类人才的培训提供电子教学平台、企业实训平台和企业自主大学等教育培训服务,搭建直播教学系统、教学资源库、教学支持系统,为企业提供支持到桌面的各种知识技能培训服务,提高园区的信息化服务质量,极大地改善投资环境。

3 构建企业园区数字化学习环境的实践

3.1 教育培训平台及其功能

在企业的电子信息综合服务平台上搭建“教育培训平台”,以此构建数字化学习环境。该平台的主要功能为企业各类人才培训提供电子教学平台、企业实训平台和企业自助大学等教育培训服务,搭建直播教学系统、教学资源库、教学支持系统,为学习者提供优良的数字化学习环境,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教育培训服务。构成如图所示

3.2 主要建设内容

3.2.1 电子教学平台(E-Learning)

提供E-Learning的应用服务,针对企业员工的管理知识、技术知识、能力素质等进行培训;以学习方式来分,可分为:实时远程教学、按需点播的远程教学、基于WEB的远程教学。线下可提供的教育资源是权威培训机构、著名大学等。包括:

1.培训管理

(1)主要针对培训框架的规划、课程的开设、报名流程管理。

(2)完善跟踪、统计、分析、监控、评估功能,并且数据可以导入课程统计。

(3)学习时间统计、人员课程统计、课程时间统计、人员时间统计; 课程图形分析、员工(学员)图形分析、学习时间图形分析。

(4)在线考试系统: 最规范的模拟考试设计,支持大规模的在线考试,支持主观题和客观题的考试,支持自动或手动判分的考试试卷生成管理、题库管理、考试设定管理 、学员答卷管理、学员考试统计、统计结果导出。

2.个人管理

主要是教育培训计划管理,内容涉及总体计划管理维护、部门计划管理维护、课程计划管理。

3.资源建设与管理

主要针对课件、题库及教师补充资料进行管理。对培训资源的维护,培训教材包括视频、音频,文本和文档等多种格式。包括:

(1)网络课程自主制作支持任何格式和载体的知识内容,包括不同格式的录像带、录音带、VCD、DVD、CD、压缩课件、各种三分屏课件、将纸质图书扫描成电子书、PPT、flash、pdf、word、html、txt、excel等音视频和文字、表格资源,并能够很方便的导入E-Learning系统中使用,解决多种知识资源不能共享和知识资源来源多元化的难题。

(2)多媒体网络课件制作系统 专门为网络培训系统配备的课件制作系统,可以让用户很方便的制作出企业所需要的标准音视频课程,操作简单,制作出来的课程,不仅可以制作成光盘,还能够和培训系统无缝集成,直接导入就可以使用,极大的节约用户的成本。

3.2.2企业实训平台

1.实训广场

企业员工按照自己所需的培训内容选择课程或组织教师培训。园区培训中心通过了解企业个性化需求和培训报名情况,针对企业员工的管理知识、技术知识、能力素质等提供的“按需定制”的培训课程和教师;授课方式主要通过E-Learning模式进行。

2.培训超市

企业员工按照自己所需的培训内容选择课程、学习资料等。园区培训中心通过了解企业个性化需求和培训报名情况,针对企业员工的管理知识、技术知识、能力素质等提供的“按需定制”的培训课程;授课方式主要通过E-Learning模式进行。

3.专业技术培训

提供各种职业技能的培训班,针对企业员工技术、员工能力素质等进行培训。

4.专题培训

提供针对企业某一主题的短期培训,如咨询培训、礼仪培训、励志培训等。通常采取座谈、互动、野营等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

5.认证培训

提供针对企业或团体的专业认证的培训(包括劳动技能的认证培训,技术类认证培训,企业管理类认证培训);线上通过教育培训平台采用网络接入等手段;线下通过培训班等方式。可提供著名权威培训机构如CSIP、微软认证等机构。 如,技术类认证培训、计算机等级考试、计算机资格考试、微软认证等。企业管理类认证培训:注册会计师、项目管理认证、企业管理资格证书项目。

6.就业速成班

提供各种职业技能的就业培训班,针对打工就业者的技术、能力素质等进行培训;如职业规划、计算机系统分析高级班、高级职业经理速成班、速写班等。

3.2.3企业自助大学

1.企业定制培训

一种根据企业需求调配出的培训方案。如“企业与大学生的实训平台”建设,采取线上与线下的招聘预培训制度,帮助企业提高人才招聘的准确性。

2.企业网络学院

指由企业出资,以企业高级管理人员、一流的商学院教授及专业培训师为师资,通过实战模拟、案例研讨、互动教学等实效性教育手段,以培养企业内部中、高级管理人才和企业供销合作者为目的,满足人们终身学习需要的一种新型教育、培训体系。企业网络学院主要采用E-Learning模式和传统培训方法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如“海尔大学”、“中兴学院”

3.3 教育实训平台的管理和服务运营

教育培训平台按照以下三类模式开展服务运营

(1)项目驱动模式

把有关专业的专业课教学、课程综合实训都紧密地与市场需求结合起来,把企事业一线工程实例引入实训教学中,采用项目教学法进行实训。

(2)学练一体模式

把课堂教学与实训基地及工作一线零距离接触,结合实际边看边学,边练边学,学做合一。

(3)订单模式

与各用人单位签订订单教育协议,针对用人单位的需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完全满足订单要求,为企、事业一线培养实用型人才。

教育培训平台通过登录验证机制进行用户认证管理。通过后台的计费系统完成计费信息的采集和处理。采用会员制。按次计费或按时计费、收取第三方教育资源提供商的租用费(如租用培训超市、广场以及网上接入服务等)、企业实训基地共建费、资源下载费、接入费、广告费、协议收费等收费模式。

篇(10)

在线外语自主学习平台的设计一定要遵循先进的外语教学方法,体现现代的教学理论。Holee认为自主学习是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在学习过程中根据个人需求和现有知识开展确定个性化的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调整学习策略,选择学习材料,评估学习效果等一系列活动。目前,培养学习者独立于教师和课堂的自主学习能力已经成为外语教学的目标之一。由此,可引入“随机进入教学(RandomAccessInstruction)”的全新教学模式。这里的“进入”就是指学习者可以随意通过不同途径、不同方式进入相同的教学内容学习,从而获得对同一事物或同一问题多方面的认识和理解。这给我们带来的启示主要有两点:一是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二是要重视“教师(学习伙伴)—学生—环境”三者的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无法抹杀教师的辅助指导作用。由建构主义引申出的支架式教学理论(ScaffoldingInstruction)就将教师的指导和帮助隐喻为“支架”,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帮助,把管理学习的任务逐渐由教师转移给学生,直到最后拆除“支架”。基于此,课程中心的设计总体目标是研发基于互联网的、向用户提供外语学习资源及服务的综合性学习平台。其中,用户主体为学生,平台优先满足学生进行在线自主学习的需求,兼顾教师对学生行为的监督与指导,提供教师参与和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同时,该平台应注重学生与平台、学生与教师以及学生与学习伙伴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促进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程中心内的课程应依据大学外语教材以及教学大纲,贴合教师课堂教学实际,提供系统化的课程体系。这样,学生除在课堂上学习教材知识外,还可以在课前及课后任意时间,随意“进入”同一个知识系统(体系相同,但学习资源可有所区别、互相补充),使课上与课下的学习效果互为促进。

二、课程中心的主要构成

从课程中心主要构成与功能来看,其是一个完整的学习系统,集学习、管理和评估于一身。课程中心的设计与研发紧密围绕师生最关注的两大概念,即“课程”与“班级”。概念虽简单,但需要设计研发出围绕其展开的一揽子解决方案,其中不仅包括课件资源,还包括各项师生、生生的互动功能等(见图1)。首先看课程解决方案。课程中心的每门课程都以权威教材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为蓝本,进行深加工和资源拓展,以使教学课件更适宜在线展示和互动。课程中心基于SCORM标准和外教社自定义的《通用外语课件学习内容定义规范》与《通用外语课件主题定义规范》,研发了可复用、扩展的课件标准。课程以课件为主体,汇集了丰富的文字、音频以及视频资源。同时,课件包含多种互动练习:一部分供学生自测使用,另一部分则会作为学生的平时成绩反馈给老师。另外,课件依据师生使用在线自主学习平台的共性需求,提供了实用且通用的教学服务功能,包括学习笔记、课程问答和内置词典功能(见图2)。针对班级管理,课程中心摒弃了以往的由管理员创建班级,然后添加学生的陈旧做法,采用更为灵活的管理手段。教师使用教师账号登录课程中心后,针对每门课程会自动生成班级码。教师只需将该班级码告知学生,学生就可凭该码在课程中心中加入班级。同时,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可以公告、共享资料并对班级在线学习表现进行评估(见图3)。通过这种课程与班级管理结合的方式,学生可以按照科学的认知规律合理安排学习顺序,随时随地进行自主式课程学习。学生加入课程后,既可以在没有教师参与的情况下自主完成学习任务,也可以通过加入班级,在学生之间建立小型、高效的学习社区。在社区内,学生可以与本班同学对比学习效果,实时分享学习心得,帮助其他同学解答学习疑难问题,从而实现协作学习。此时,班级中的教师不再是控制者,而是转变成为观察者、组织者,可以实时监控学生的学习过程,查看学习记录,参与课程讨论与问答。

三、课程中心的特色功能

应注意的是,课程中心如仅具备课程和班级的基本功能是不够的,还应重点解决目前师生针对已有平台反馈比较集中的几大问题。在对国内外众多外语自主学习中心进行调研之后,我们发现目前外语自主学习中心建设存在以下难关:1.难以对外语产出式能力进行评测和训练。这是因为例如口语、翻译和写作这类产出式能力,无法通过客观题型进行评估,往往是通过主观题型来评测。然而,主观题的批阅和判断一直是令各类学习系统和平台开发设计人员头痛的技术难题。2.缺乏有效的自主学习过程监控。一方面,由于自主学习过程中,老师不直接参与,这需要学习者发挥极大的能动性推进学习进度。部分自控能力较差的学生在缺乏监控的情况下,容易受网络上非学习内容诱惑,分散注意力,导致学习效率低下,无法完成规定任务。虽然,目前大多数自主学习中心已经通过技术手段记录了一些指标,但是记录不够细致,实用性和指导性不强。另一方面,记录的准确性和可信性有待提高。例如学生可通过“挂机”或者某些软件加速系统计时方式达到自主学习平台对学习时间的要求。针对以上问题,课程中心进行技术攻关,实现了诸多特色功能与服务,其中包括阅读专项训练、作文智能批阅、多维度的学习记录和可定制的期末评估,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上述问题。1.阅读专项训练针对阅读课程,平台提供了阅读测速和意群提示功能。根据用户设置的阅读速度,平台以高亮的形式逐次显示意群,训练学生养成以意群为单位的正确阅读习惯(见图4)。同时,平台内部将每次学生阅读的总时长、总字数、平均阅读速度、阅读理解正确率都记录下来。通过规律性的阅读训练,学生可以明显感到自己的阅读速度和理解程度逐步提升,从而增强自信心,维持训练兴趣。2.作文智能批阅针对写作教程,课程中心配备了作文智能批阅功能。学生在不依赖教师的情况下,可以完成作文题目的操练并得到反馈。同时,教师也可以给本班学生布置作文作业。评分引擎将自动对学生提交的作文进行批阅,教师也可以随时调整系统打分,给出教师评语。目前,评分引擎主要具备两大功能:智能评分和智能诊断。智能评分功能是利用自然语言理解技术,使用计算机对大学英语作文的写作质量进行综合评判。引擎会自动提取出100多种语言特征,如词形数、平均词长、基于句法分析的用于度量二语学习者句法复杂度的T-unit数等。提取语言特征后,引擎会结合人工评分模型,综合计算出分数。引擎评分与人工评分的相关度达到0.7以上。另外,作文批阅引擎提供三种类型的智能诊断信息:第一类是特色诊断内容,比如切题检测、雷同检测;第二类是作文中出现的错误,例如拼写错误和语法错误;第三类是提供一些扩展参考,例如学生写作中常遇到词汇易混淆、同义词辨析等(见图5)。3.多维度的学习记录课程中心力图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精确、细致的记录,尽可能全方位向师生反馈学习过程的所有细节和真实的学习效果。目前,课程中心可以记录学生学习每一个内容块的输入、正误情况、完成情况、掌握情况、学习时长、尝试次数等,进而为师生提供详尽的学习统计报表。在该报表中,学生可以查看学习概要信息和答题情况。同时,每个指标都可以与同班或同课程学习者对比,让学生明确自己的排名(见图6)。另外,教师通过课程中心,可以从三个维度上监控学生的学习情况。第一是从课程维度来看。教师可以了解课程中每个习题的完成程度、正误率等。如果某个题目的正确率非常低,课程中心会显示难点提示,提醒教师在课堂上对其进行针对性讲解,使教师的教学更加有的放矢。第二是从学生维度来看。教师不仅掌握了整个班级中所有学生的平均成绩,还可以查看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课程中心会针对所有学生提供学习时长、答题正确率、学习进度和问答活跃度的排行榜。对学习较为落后的学生,教师可以重点帮助。第三从时间维度来看,教师可以选择按天、按周或按月来查看本班学生的学习情况。4.可定制的期末评估期末评估是方便教师在学期结束后对班级学生的学习进行汇总打分。不同以往的总结性评价,由于课程中心对于整个学习过程有了细致精确的记录,使得客观、公允的过程评价成为可能。该平台主要从三个维度评估学生学习情况:一是学习时长,反映学生是否按时出勤,并足时完成学习任务;二是正确率,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三是问答,反映学生的活跃度,了解他们是否积极参与课程学习。教师可以针对每项指标都定制权重,设定最低标准及最高标准,还可以有选择地将教材内容纳入评估。通过这种可定制的设计,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调整班级评估的标准,进而有选择地要求学生完成学习内容,并实施评估。

篇(11)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a)-0150-01

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是老师们的重要使命[1]。针对理工科知识相对枯燥、晦涩难懂等问题,老师们提出了很多方法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如增加实训操作课时量、增加课堂中的互动交流、增加课件的生动性等等[2]。但课堂时间十分有限,若想真正提高教学效果,还需要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动力,让学生能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主动有效的学习。

我们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建设了“检测技术及应用专业”的网络平台。此平台上不仅展现了专业的基本信息,而且搭载了相关专业课程的教学网站,利用此平台,促进学生开展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并通过加分奖励等措施给予学生正反馈。经过一个学年的实践教学,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1 高职学生的特点

高职学生年龄普遍在18~20岁之间,这个阶段的学生大多能较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兴趣、爱好、思维特点,也了解与他人相比的优势与短处,但对于实践任务及认知策略的知识明显欠缺,不知道如何依据学习材料的不同性质结构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不了解知识应用的具体条件与情境。如果能针对此情况,开展大量的实践无疑对知识结构的建设有巨大帮助,但由于时间和经费所限,很难达到以上要求[3]。致使学生在学习中偏重于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无法与实践应用结合起来,无法引起学习兴趣。

此外,我国的高职学生普遍理论基础较差,学习习惯不良。这些问题使得他们在大学学习中仍然很难有效的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获得应有的学习效果。

2 网络平台的建设

为了给学生们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我们建设了检测技术及应用专业的网络平台。在平台中,我们通过专业介绍、就业方向、历年就业单位统计、师资介绍、教学大纲等栏目,为学生提供专业学习和发展的基本信息;同时,为了促进教学效果,我们将每门专业课程都做成网站,只要学生打开相关课程,就可以随时开始预习或复习。为了增加网站的趣味性,我们设计了大量的与课程有关的趣味故事和生活应用;为了增加网站的实用性,我们搜集了大量与课程知识相关的实际工程的图片与视频资料,使学生可以利用网络看到一个个真实的案例;为了增加学生参与网站的热情,我们在网站上设置了计时加分器,并分门别类的对学生浏览网站中不同内容所使用的时间,进行累计,折算一定的平时成绩,进行加分,形成正反馈。

我们还建立了师生互动讨论区,学生可以通过讨论留言板给老师们提问,老师们会在24小时内给出相应的解答。通过一年的积累,已有问题近千条。为了提高效率,在互动讨论区设置了搜索功能,对以前学生提问或老师回答的相关信息可以进行有效检索,避免重复提问。

此外,我们还建立了习题库和考试题库,同学们可以通过登录网站进行练习和测验。与普通习题库不同的是,我们不仅建立了客观题自动判断对错的给分系统,而且利用设置关键词对主观题进行自动批改。这些细节上的设计,使我们的网络平台不仅内容丰富多彩,并且可操作性极强。

3 网络平台的实践与心得

为了分析网络平台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我们分别对A、B两个班级共66名学生进行了教学实验。考虑到班级学习风气对调查结果的影响,我们将A班和B班打乱随机分成C组和D组(每组33人),分别统计了两门课程“超声检测”和“材料理化检测”的成绩和课程表现情况。第一个学期,C组的所有学生按照传统的教育方法,要求他们进行预习和复习,不给他们提供网络平台登陆账号;D组学生则要求他们充分的利用网络平台开展预习和复习,并督促他们充分利用平台内的大量资源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经过期末考试对比,结果十分明显,D组学生比C组学生平均成绩高8.5分(百分制)。同时,由于网络平台给D组学生提供了大量有趣的、实用的信息,这些学生在课堂上也异常的活跃,经统计D组学生的总发言次数是C组学生的2倍还多。

为了彻底排除学生个体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在第二个学期,我们对C组学生和D组学生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对换。结果表明,此次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学习的C组学生,取得的教学效果明显较好,两门课程的平均分都超过了85分,充分证明了网络平台搭建的意义。

4 网络平台的不足与改进

尽管在专业全体老师的努力下,网络平台顺利搭建起来,并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起到了有益的帮助。但是,课程网站的建设还很不平衡,有的课程内容仍然不够充实。为了避免侵犯其他教育工作者的知识产权,在网络平台中,我们尽量使用经过自己加工和设计的资料。图片、视频、音频以及大量文字排版等工作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完善,现阶段“超声检测”和“材料理化检测”两门课程的网站中资源比较丰厚,其他课程还有待完善。

目前,学生主要以使用网络平台为主,很少参与到网站的维护和改进中。这种情况使得负责网站管理和完善的老师工作压力很大,也不利于网络平台的进一步提升。鼓励学生们参与到网络平台的建设和维护中,不仅可以丰富网站内容,还可以缩短网站的更新周期,以学生的视角出发,添加他们喜欢的素材进入网站将使得网站更受欢迎。相信这会极大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并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5 网络平台建设展望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专业网络平台必将逐渐得到更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当前教学主要以课程内讲述为主,这种方式极大的浪费了共同学习讨论的机会。网络平台的搭建可以有益的推动学生自主学习,未来的课堂将主要以师生讨论,答疑解惑为主,而知识性的学习将由课堂转移至课下,学生们通过观看教学视频,结合教材,进行自主学习。我们下一步的主要工作,将着手探索这种新型的学习模式。

这种在网络平台的基础上开展的教学模式的创新,不仅有利于高效的利用课堂的时间,讲解和讨论较为重要或难以理解的知识点,而且有利于学生们培养自学能力。我们的学生将来要面对的是纷繁复杂的社会,需要的知识是丰富多样的,为了适应社会竞争,只有使学生掌握了有效的自学能力,才算真正的实现了教学目的和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推荐精选